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鲁迅全集

_218 鲁迅(现代)
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人是反对的,则如现代评论派〔6〕,他们反对骂人,但有人骂他们,他
们也是要骂的。他们骂骂人的人,正如杀杀人的一样——他们是刽子手。
  这种帮忙和帮闲的情形是长久的。我并不劝人立刻把中国的文物都抛弃了,因为不看这
些,就没有东西看;不帮忙也不帮闲的文学真也太不多。现在做文章的人们几乎都是帮闲帮
忙的人物。有人说文学家是很高尚的,我却不相信与吃饭问题无关,不过我又以为文学与吃
饭问题有关也不打紧,只要能比较的不帮忙不帮闲就好。
  〔1〕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天津《电影与文艺》创刊号。
收入本书的曾经鲁迅修订。
  〔2〕 关于司马相如装病不出的事,据《史记g司马相如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3S邢始病S胱渴匣椋挠诓啤F浣嘶拢闯⒖嫌牍涔抑拢3撇∠芯樱荒焦
倬簟!?
  〔3〕 “心存魏阙” 语出《庄子g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恒冢糯派衔∪桓咚实穆ス郏罄从米鞒⒌拇啤?
  〔4〕 “文以载道” 语出宋代周敦颐《通书g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5〕 柏勒思(Plus) 英语:“加”的意思。
  〔6〕 现代评论派 指《现代评论》杂志(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在北京创刊)的主要撰
稿人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
月十二日)发表的《闲话》中标谤“绝不肆口粻骂”。但实际上他们常对鲁迅和他们所反对
的人进行种种攻击和谩骂。
今春的两种感想〔1〕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平辅仁大学讲不过因为奔忙匆匆未顾得及,同时也没有什么可
带的。
  我近来是在上海,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今天又没豫备
什么,就随便谈谈吧。
  昨年东北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想来上海事变〔2〕诸位一定也不甚了然。就是同在
上海也是彼此不知,这里死命的逃死,那里则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
  打起来的时候,我是正在所谓火线里面〔3〕,亲遇见捉去许多中国青年。捉去了就不
见回来,是生是死也没人知道,也没人打听,这种情形是由来已久了,在中国被捉去的青年
素来是不知下落的。东北事起,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
,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4〕,一团
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
据。还有学生军〔5〕们,以前是天天练操,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
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
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
,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
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
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中国实在是太不认真,什么全是一样。文学上所见的常有新主义,以前有所谓民族主义
的文学〔6〕也者,闹得很热闹,可是自从日本兵一来,马上就不见了。我想大概是变成为
艺术而艺术了吧。中国的政客,也是今天谈财政,明日谈照像,后天又谈交通,最后又忽然
念起佛来了。外国不然。以前欧洲有所谓未来派艺术。未来派的艺术是看不懂的东西。但看
不懂也并非一定是看者知识太浅,实在是它根本上就看不懂。文章本来有两种:一种是看得
懂的,一种是看不懂的。假若你看不懂就自恨浅薄,那就是上当了。不过人家是不管看懂与
不懂的——看不懂如未来派的文学,虽然看不懂,作者却是拚命的,很认真的在那里讲。但
是中国就找不出这样例子。
  还有感到的一点是我们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我那时看见日本兵不打了,就搬了回去,但忽然又紧张起来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因为
中国放鞭炮引起的。那天因为是月蚀,故大家放鞭炮来救她。在日本人意中以为在这样的时
光,中国人一定全忙于救中国抑救上海,万想不到中国人却救的那样远,去救月亮去了。
  我们常将眼光收得极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极远,到北极,或到天外,而这两者之间
的一圈可是绝不注意的,譬如食物吧,近来馆子里是比较干净了,这是受了外国影响之故,
以前不是这样。例如某家烧卖好,包子好,好的确是好,非常好吃,但盘子是极污秽的,去
吃的人看不得盘子,只要专注在吃的包子烧卖就是,倘使你要注意到食物之外的一圈,那就
非常为难了。
  在中国做人,真非这样不成,不然就活不下去。例如倘使你讲个人主义,或者远而至于
宇宙哲学,灵魂灭否,那是不要紧的。但一讲社会问题,可就要出毛病了。北平或者还好,
如在上海则一讲社会问题,那就非出毛病不可,这是有验的灵药,常常有无数青年被捉去而
无下落了。
  在文学上也是如此。倘写所谓身边小说,说苦痛呵,穷呵,我爱女人而女人不爱我呵,
那是很妥当的,不会出什么乱子。
  如要一谈及中国社会,谈及压迫与被压迫,那就不成。不过你如果再远一点,说什么巴
黎伦敦,再远些,月界,天边,可又没有危险了。但有一层要注意,俄国谈不得。
  上海的事又要一年了,大家好似早已忘掉了,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不过
忘只好忘,全记起来恐怕脑中也放不下。倘使只记着这些,其他事也没工夫记起了。不过也
可以记一个总纲。如“认真点”,“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就是。这本是两句
平常话,但我的确知道了这两句话,是在死了许多性命之后。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
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
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
  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
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
意些才好。
  〔1〕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北京《世界日报》“教育”栏
。发表前曾经鲁迅修订。
  〔2〕 东北事变 指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上海事变,指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
  〔3〕 一二八事变时,鲁迅寓所在上海北四川路,临近战区。
  〔4〕 抗日十人团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各界自发成立的一种爱国群众组织。
  〔5〕 学生军 又称学生义勇军。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大、中学校成立的学生组织。
  〔6〕 民族主义的文学 一九三○年六月由国民党当局策划的文学运动,发起人是潘
公展、范争波、朱应鹏、傅彦长、王平陵等人,曾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刊物
,假借“民族主义”的名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文学。九一八
事变后,又为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效劳。
一九三三年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1〕中国的诗歌中,有时也说些下层社会的苦痛。但绘
画和小说却相反,大抵将他们写得十分幸福,说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2〕,平和得
像花鸟一样。是的,中国的劳苦大众,从知识阶级看来,是和花鸟为一类的。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
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
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
不一样了。不过我还没法使大家知道。
  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的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小国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
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运命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而战斗。而历来所
见的农村之类的景况,也更加分明地再现于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
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原意其实只
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并不是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之所谓艺术。
  但这些东西,竟得了一部分读者的注意,虽然很被有些批评家所排斥,而至今终于没有
消灭,还会译成英文,和新大陆的读者相见,这是我先前所梦想不到的。
  但我也久没有做短篇小说了。现在的人民更加困苦,我的意思也和以前有些不同,又看
见了新的文学的潮流,在这景况中,写新的不能,写旧的又不愿。中国的古书里有一个比喻
,说:邯郸的步法是天下闻名的,有人去学,竟没有学好,但又已经忘却了自己原先的步法
,于是只好爬回去了。〔3〕我正爬着。但我想再学下去,站起来。
  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鲁迅记于上海。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
  《短篇小说选集》,是鲁迅应美国作家埃德加g斯诺之约而编选的。
  〔2〕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语见《诗经g大雅g皇矣》。
  〔3〕 邯郸学步的故事,见《庄子g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耄课吹霉埽质涔市幸樱辟橘攵槎!?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1〕现在我被托付为该在这本小说前面,写一点小引的脚
色。
  这题目是不算烦难的,我只要分为四节,大略来说一说就够了。
  1.关于作者的经历,我曾经记在《一天的工作》〔2〕的后记里,至今所知道的也没
有加增,就照抄在下面:
  “聂维洛夫(Aleksandr Neverov)的真姓是斯珂培
  莱夫(Skobelev),以一八八六年生为萨玛拉(Samara)
  州〔3〕的一个农夫的儿子。一九○五年师范学校第二级卒业后,做了村学的教师。内
战时候,则为萨玛拉的革命底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赤卫军》的编辑者。一九二○至二一年
大饥荒之际,他和饥民一同从伏尔迦逃往塔什干;二二年到墨斯科,加入文学团体‘锻冶厂
’;二三年冬,就以心脏麻痹死去了,年三十七。他的最初的小说,在一九○五年发表,此
后所作,为数甚多,最著名的是《丰饶的城塔什干》,中国有穆木天译本。”
  2.关于作者的批评,在我所看见的范围内,最简要的也还是要推珂刚教授在《伟大的
十年的文学》里所说的话。这回是依据了日本黑田辰男〔4〕的译本,重译一节在下面:
  “出于‘锻冶厂’一派的最有天分的小说家,不消
  说,是善于描写崩坏时代的农村生活者之一的亚历山大聂维洛夫了。他吐着革命的呼吸
,而同时也爱人生。他用了爱,以观察活人的个性,以欣赏那散在俄国无边的大平野上的一
切缤纷的色彩。他之于时事问题,是远的,也是近的。说是远者,因为他出发于挚爱人生的
思想,说是近者,因为他看见那站在进向人生和幸福和完全的路上的力量,觉得那解放人生
的力量。聂维洛夫——是从日常生活而上达于人类底的东西之处的作家之一,是观察周到的
现实主义者,也是生活描写者的他,在我们面前,提出生活底的,现代底的相貌来,一直上
升到人性的所谓‘永久底’的性质的描写,用别的话来说,就是更深刻地捉住了展在我们之
前的现象和精神状态,深刻地加以照耀,使这些都显出超越了一时底,一处底界限的兴味来
了。”
  3.这篇小说,就是他的短篇小说集《人生的面目》里的一篇,故事是旧的,但仍然有
价值。去年在他本国还新印了插画的节本,在《初学丛书》中。前有短序,说明着对于苏联
的现在的意义:
  “A.聂维洛夫是一九二三年死的。他是最伟大的革
  命的农民作家之一。聂维洛夫在《不走正路的安得伦》这部小说里,号召着毁灭全部的
旧式的农民生活,不管要受多么大的痛苦和牺牲。
  “这篇小说所讲的时代,正是苏维埃共和国结果了白党而开始和平的建设的时候。那几
年恰好是黑暗的旧式农村第一次开始改造。安得伦是个不妥协的激烈的战士,为着新生活而
奋斗,他的工作环境是很艰难的。这样和富农斗争,和农民的黑暗愚笨斗争,——需要细密
的心计,谨慎和透彻。稍微一点不正确的步骤就可以闯乱子的。对于革命很忠实的安得伦没
有估计这种复杂的环境。他艰难困苦建设起来的东西,就这么坍台了。但是,野兽似的富农
虽然杀死了他的朋友,烧掉了他的房屋,然而始终不能够动摇他的坚决的意志和革命的热忱
。受伤了的安得伦决心向前走去,走上艰难的道路,去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农村。
  “现在,我们的国家胜利的建设着社会主义,而要在整个区域的集体农场化的基础之上
,去消灭富农阶级。因此《不走正路的安得伦》里面说得那么真实,那么清楚的农村里的革
命的初步,——现在回忆一下也是很有益处的。”
  4.关于译者,我可以不必再说。他的深通俄文和忠于翻译,是现在的读者大抵知道的
。插图五幅,即从《初学丛书》的本子上取来,但画家蔼支(Ez)〔5〕的事情,我一点
不知道。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三夜。鲁迅。
  〔1〕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五月上海野草书屋印行的中译本《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短篇小说,苏联聂维洛夫作,曹靖华译,为《文艺连丛》之一。
  〔2〕 《一天的工作》 苏联短篇小说集,鲁迅编译。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图书
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
  〔3〕 萨玛拉州 现称古比雪夫州。
  〔4〕 黑田辰男 日本的苏联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
  〔5〕 蔼支(i.X.ce,1907—1941) 苏联插图木刻家。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1〕当屠格纳夫,柴霍夫〔2〕这些作家大为中国读书
界所称颂的时候,高尔基是不很有人很注意的。即使偶然有一两篇翻译,也不过因为他所描
的人物来得特别,但总不觉得有什么大意思。
  这原因,现在很明白了:因为他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的作家。对于他的作
品,中国的旧的知识阶级不能共鸣,正是当然的事。
  然而革命的导师〔3〕,却在二十多年以前,已经知道他是新俄的伟大的艺术家,用了
别一种兵器,向着同一的敌人,为了同一的目的而战斗的伙伴,他的武器——艺术的言语—
—是有极大的意义的。
  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中国的工农,被压榨到救死尚且不暇,怎能谈到教育;文字又这么不容易,要想从中出
现高尔基似的伟大的作者,一时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人的向着光明,是没有两样的,无祖
国的文学〔4〕也并无彼此之分,我们当然可以先来借看一些输入的先进的范本。
  这小本子虽然只是一个短篇,但以作者的伟大,译者的诚实,就正是这一种范本。而且
从此脱出了文人的书斋,开始与大众相见,此后所启发的是和先前不同的读者,它将要生出
不同的结果来。
  这结果,将来也会有事实来确证的。
  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鲁迅记。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能发表。
  高尔基 参看本卷第197页注〔38〕。《一月九日》,是他描写一九○五年一月九
日彼得堡冬宫广场沙皇残酷镇压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的特写,一九三一年曹靖华译成中文,
苏联中央出版局出版。这篇小引原为这一译本在国内重印而作,后因故未能出版。
  〔2〕 屠格纳夫 通译屠格涅夫,参看本卷第193页注〔2〕。柴霍夫,通译契诃
夫,参看本卷第209页注〔153〕。
  〔3〕 革命的导师 指列宁。他在一九○七年称赞高尔基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
时的书”,“这是一本必需的书,很多工人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
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引自高尔基:《列宁》)一九一○年,又在《
政治家的短评》中说:“高尔基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
术作出了许多贡献,并且还会做出更多贡献。”
  〔4〕 无祖国的文学 《共产党宣言》中有“工人没有祖国”的话,所以也有人称无
产阶级文学为无祖国的文学。
  《解放了的堂g吉诃德》后记〔1〕假如现在有一个人,以黄天霸〔2〕之流自居,头?蛴⑿劢幔泶┮剐幸驴浚遄怕砜谔牡サ叮蚴姓虼迓浜岢逯弊玻コ癜裕虿黄剑
且欢ū蝗嘶┬Φ模龆ㄋ且桓龇枳踊蚧枞耍欢褂幸恍┛膳隆L仁顾浅e钊酰苁欠
炊淮颍蔷椭皇且桓隹尚Φ姆枳踊蚧枞肆耍嗣蔷渲娜В谑堑拱雌鹄础N靼嘌
赖奈暮牢魍蛱崴梗ǎ停椋纾酰澹臁。洌濉。茫澹騀vantes Saavedra,15
47—1616)所作《堂g吉诃德传》(Vida
 y hechos d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xote de
 la Mancha)〔3〕中的主角,就是以那时的人,偏要行古代游
  侠之道,执迷不悟,终于困苦而死的资格,赢得许多读者的开心,因而爱读,传布的。
  但我们试问:十六十七世纪时的西班牙社会上可有不平存在呢?我想,恐怕总不能不答
道:有。那么,吉诃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不自量力,也并非错误。错误
是在他的打法。因为胡涂的思想,引出了错误的打法。侠客为了自己的“功绩”不能打尽不
平,正如慈善家为了自己的阴功,不能救助社会上的困苦一样。而且是“非徒无益,而又害
之”〔4〕的。他惩罚了毒打徒弟的师傅,自以为立过“功绩”,扬长而去了,但他一走,
徒弟却更加吃苦,便是一个好例。
  但嘲笑吉诃德的旁观者,有时也嘲笑得未必得当。他们笑他本非英雄,却以英雄自命,
不识时务,终于赢得颠连困苦;由这嘲笑,自拔于“非英雄”之上,得到优越感;然而对于
社会上的不平,却并无更好的战法,甚至于连不平也未曾觉到。对于慈善者,人道主义者,
也早有人揭穿了他们不过用同情或财力,买得心的平安。这自然是对的。但倘非战士,而只
劫取这一个理由来自掩他的冷酷,那就是用一毛不拔,买得心的平安了,他是不化本钱的买
卖。
  这一个剧本,就将吉诃德拉上舞台来,极明白的指出了吉诃德主义的缺点,甚至于毒害
。在第一场上,他用谋略和自己的挨打救出了革命者,精神上是胜利的;而实际上也得了胜
利,革命终于起来,专制者入了牢狱;可是这位人道主义者,这时忽又认国公们为被压迫者
了,放蛇归壑,使他又能流毒,焚杀淫掠,远过于革命的牺牲。他虽不为人们所信仰,——
连跟班的山嘉也不大相信,——却常常被奸人所利用,帮着使世界留在黑暗中。
  国公,傀儡而已;专制魔王的化身是伯爵谟尔却(Graf 称吉诃德的幻想为“牛羊
式的平等幸福”,而说出他们所要实现的“野兽的幸福来”,道——
  “O!堂g吉诃德,你不知道我们野兽。粗暴的野兽,咬
  着小鹿儿的脑袋,啃断它的喉咙,慢慢的喝它的热血,感觉到自己爪牙底下它的小腿儿
在抖动,渐渐的死下去,——那真正是非常之甜蜜。然而人是细腻的野兽。统治着,过着奢
华的生活,强迫人家对着你祷告,对着你恐惧而鞠躬,而卑躬屈节。幸福就在于感觉到几百
万人的力量都集中到你的手里,都无条件的交给了你,他们像奴隶,而你像上帝。世界上最
幸福最舒服的人就是罗马皇帝,我们的国公能够像复活的尼罗一样,至少也要和赫里沃哈巴
尔一样。可是,我们的宫庭很小,离这个还远哩。
  毁坏上帝和人的一切法律,照着自己的意旨的法律,替别人打出新的锁链出来!权力!
这个字眼里面包含一切:
  这是个神妙的使人沉醉的字眼。生活要用权力的程度来量它。谁没有权力,他就是个死
尸。”(第二场)
  这个秘密,平常是很不肯明说的,谟尔却诚不愧为“小鬼头”,他说出来了,但也许因
为看得吉诃德“老实”的缘故。
  吉诃德当时虽曾说牛羊应当自己防御,但当革命之际,他又忘却了,倒说“新的正义也
不过是旧的正义的同胞姊妹”,指革命者为魔王,和先前的专制者同等。于是德里戈(Dr
igo 
Pazz)说——
  “是的,我们是专制魔王,我们是专政的。你看这把
  剑——看见罢?——它和贵族的剑一样,杀起人来是很准的;不过他们的剑是为着奴隶
制度去杀人,我们的剑是为着自由去杀人。你的老脑袋要改变是很难的了。你是个好人;好
人总喜欢帮助被压迫者。现在,我们在这个短期间是压迫者。你和我们来斗争罢。我们也一
定要和你斗争,因为我们的压迫,是为着要叫这个世界上很快就没有人能够压迫。”(第六
场)
  这是解剖得十分明白的。然而吉诃德还是没有觉悟,终于去掘坟〔5〕;他掘坟,他也
“准备”着自己担负一切的责任。但是,正如巴勒塔萨(Don Balthazar)所
说:这种决心有什么用处呢?
  而巴勒塔萨始终还爱着吉诃德,愿意给他去担保,硬要做他的朋友,这是因为巴勒塔萨
出身知识阶级的缘故。但是终于改变他不得。到这里,就不能不承认德里戈的嘲笑,憎恶,
不听废话,是最为正当的了,他是有正确的战法,坚强的意志的战士。
  这和一般的旁观者的嘲笑之类是不同的。
  不过这里的吉诃德,也并非整个是现实所有的人物。
  原书以一九二二年印行,正是十月革命后六年,世界上盛行着反对者的种种谣诼,竭力
企图中伤的时候,崇精神的,爱自由的,讲人道的,大抵不平于党人的专横,以为革命不但
不能复兴人间,倒是得了地狱。这剧本便是给与这些论者们的总答案。吉诃德即由许多非议
十月革命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合成的。其中自然有梅垒什珂夫斯基(Merezhkovs
ky),有托尔斯泰派;也有罗曼罗兰〔6〕,爱因斯坦因(Einstein)〔7〕。
我还疑心连高尔基也在内,那时他正为种种人们奔走,使他们出国,帮他们安身,听说还至
于因此和当局者相冲突。
  但这种的辩解和豫测,人们是未必相信的,因为他们以为一党专政的时候,总有为暴政
辩解的文章,即使做得怎样巧妙而动人,也不过一种血迹上的掩饰。然而几个为高尔基所救
的文人,就证明了这豫测的真实性,他们一出国,便痛骂高尔基,正如复活后的谟尔却伯爵
一样了。
  而更加证明了这剧本在十年前所豫测的真实的是今年的德国。在中国,虽然已有几本叙
述希特拉〔8〕的生平和勋业的书,国内情形,却介绍得很少,现在抄几段巴黎《时事周报
》“Vu”的记载〔9〕(素琴译,见《大陆杂志》十月号)在下
面——
  “‘请允许我不要说你已经见到过我,请你不要对
  别人泄露我讲的话。……我们都被监视了。……老实告诉你罢,这简直是一座地狱。’
对我们讲话的这一位是并无政治经历的人,他是一位科学家。……对于人类命运,他达到了
几个模糊而大度的概念,这就是他的得罪之由。
  ……”
  “‘倔强的人是一开始就给铲除了的,’在慕尼锡我们底向导者已经告诉过我们,……
但是别的国社党人则将情形更推进了一步。‘那种方法是古典的。我们叫他们到军营那边去
取东西回来,于是,就打他们一靶。打起官话来,这叫作:图逃格杀。’”
  “难道德国公民底生命或者财产对于危险的统治是有敌意的么?……爱因斯坦底财产被
没收了没有呢?那些连德国报纸也承认的几乎每天都可在空地或城外森林中发现的胸穿数弹
身负伤痕的死尸,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难道这些也是共产党底挑激所致么?这种解释似乎太容易一点了吧?……”
  但是,十二年前,作者却早借谟尔却的嘴给过解释了。另外,再抄一段法国的《世界》
周刊的记事〔10〕(博心译,见《中外书报新闻》第三号)在这里——
  “许多工人政党领袖都受着类似的严刑酷法。在哥
  伦,社会民主党员沙罗曼所受的真是更其超人想像了!最初,沙罗曼被人轮流殴击了好
几个钟头。随后,人家竟用火把烧他的脚。同时又以冷水淋他的身,晕去则停刑,醒来又遭
殃。流血的面孔上又受他们许多次数的便溺。最后,人家以为他已死了,把他抛弃在一个地
窖里。他的朋友才把他救出偷偷运过法国来,现在还在一个医院里。这个社会民主党右派沙
罗曼对于德文《民声报》编辑主任的探问,曾有这样的声明:‘三月九日,我了解法西主义
比读什么书都透彻。谁以为可以在知识言论上制胜法西主义,那必定是痴人说梦。我们现在
已到了英勇的战斗的社会主义时代了。’”
  这也就是这部书的极透彻的解释,极确切的实证,比罗曼罗兰和爱因斯坦因的转向,更
加晓畅,并且显示了作者的描写反革命的凶残,实在并非夸大,倒是还未淋漓尽致的了。
  是的,反革命者的野兽性,革命者倒是会很难推想的。
  一九二五年的德国,和现在稍不同,这戏剧曾在国民剧场开演,并且印行了戈支(I.
Gotz)的译本。不久,日译本也出现了,收在《社会文艺丛书》里;还听说也曾开演于
东京。
  三年前,我曾根据二译本,翻了一幕,载《北斗》杂志中。靖华兄知道我在译这部书,
便寄给我一本很美丽的原本。我虽然不能读原文,但对比之后,知道德译本是很有删节的,
几句几行的不必说了,第四场上吉诃德吟了这许多工夫诗,也删得毫无踪影。这或者是因为
开演,嫌它累坠的缘故罢。日文的也一样,是出于德文本的。这么一来,就使我对于译本怀
疑起来,终于放下不译了。
  但编者竟另得了从原文直接译出的完全的稿子,由第二场续登下去,那时我的高兴,真
是所谓“不可以言语形容”。
  可惜的是登到第四场,和《北斗》〔11〕的停刊一同中止了。后来辗转觅得未刊的译
稿,则连第一场也已经改译,和我的旧译颇不同,而且注解详明,是一部极可信任的本子。
藏在箱子里,已将一年,总没有刊印的机会。现在有联华书局给它出版,使中国又多一部好
书,这是极可庆幸的。
  原本有毕斯凯莱夫(N.Piskarev)木刻的装饰画,也复制在这里了。剧中人
物地方时代表,是据德文本增补的;但《堂g吉诃德传》第一部,出版于一六○四年,则那?钡笔鞘兰湍碜魇呤兰停残硎谴砦蟮陌眨还庖裁皇裁创蠊叵怠?
  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上海。鲁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