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情感智商

_6 丹尼尔(美)
句子的前半段显然是个攻击行为,后面却翻转为有些突兀的无鼙失误,这种思考逻辑正是压抑型的最
佳写照。所谓压抑型是指习惯性不自觉去除不愉快的情绪,使进入无意识的状态。上面的句子是一项压抑
实验的产物,研究人员请实验者(一群大专生)以“以他在同学肚子上踢了一脚”为开头,完成一个句子。
其中一个学生便写出上面的突兀句子,进一步测试显示这个学生的整体生活态度也是如此,对多数不快情
绪意是能视如不见。过去研究人员以为压抑型的人没有能力感受情绪,也许近似情绪的侵袭,甚至到了视
而不见的程度。与其名之为压抑,镇定型似乎是更适合的称呼。
上述实验是由凯斯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温柏格主持,实验显示这些人表面上仿佛镇定台恒,却可能
出现不快的生理症状而不自知。在上述造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同时对实验者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结果
发现他们在平静的表面下,身体往往显出激动的痕迹。当到踢了同学一脚时,很多人显示出心跳加速、冒
汗、血压升高等焦虑症状,而被询及是否感到焦虑时,他们却声称很平静。
据温柏格的研究,大约产六分之一的经常关闭愤怒、焦虑等不快情绪,理论上孩童可经由学习成为镇
定型的人,譬如说孩童面对酗酒的父母时可能借此拒绝面对问题。另一种情形是父母本身就镇定型的人子
女耳濡目染,也学会一套不为所动的本事。也可能这只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特质。这种思考模式究竟如何起
源目前尚无定论,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人长大后总是很酷,可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实际上这种人究竟可以酷到什么程度?他们真的对不快情绪所引发的生理反应一无所觉,或只是佯装
镇定?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家理·大卫生(早期与温柏格合作过)的可以提供答案。他的实验方式是拿一
些字给镇定型的人看,请他们做自由联想,其中多数的字都是中性的,少数则有引发焦虑感的负面意义或
性暗示。结果几乎所有人都会以正面的联想抵消字本身负面的意涵,例如给他“恨”,他便联想到“爱”。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读到负面的字眼时身体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大卫生的实验是根据人脑构造设计的,一般人处理负面情绪的中心在右脑,语言能力在左脑。当右脑
认知一个负面的字眼时,会越过脑部传达到语言中心,说出相应的字。大卫生利用特殊的镜片使实验者只
能透过一半的视野看到字,根据人的视觉神经,如果字是落在左半部的视野,,右脑会先认知字义,而右
脑对负面情绪较敏感。反之,如果字落在右半视野,左脑会先收到讯息,但不会做负面的判断。
当右脑先到负面讯息时,镇定型的人需要一小段时间后才能做出反应,但遇到中性讯息时则可立刻反
应。左脑先接收讯息时则完全没有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镇定似乎是因为特殊的神经机制会减缓或干扰
负面讯息的传达。这表示镇定型的人并非佯装不知自己在难过,而是脑部做了讯息的过滤。更精确的说,
这种粉饰太平的倾向很可能是左前额叶作用的结果。大卫生研究观察实验者前额叶的活动情形,意外发现
左边的活动量比右边大得多。
大卫生指出:“这些人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他们不承认受压力影响,即使只是静静坐着,脑部也
呈现愉悦情绪有关的活动。也就是说,他们的生理反应容或显示不快的症状,脑部活动却让他们有愉悦的
感觉。”大卫生进一步分析,面对不快的情境而要维持乐观的心态。有些疾病(如创伤后压力异常症)会
出现较严重色彩离现象,或许也可从镇定型的神经机制来了解。大卫生指出,如果没有这些严重的病症,
而只是表现出遇事泰然的性格,“未始不是一种调节情绪的理想方式”,不过这对自我意义是否造成何种伤
害,则无从得知。
第六章 整体性向
我这一生中只有一次因恐惧而瘫痪的经验。多大学一年级参加微积分考试时,不知为什么毫无准备就
去应试。我记得那是个春天的早晨,走进教室时心中充满宿命与不祥的感觉。我到那间教室上过很多次课,
但那天我完全没有注意到窗外是什么景象,眼中甚至没有教室存在。我走到靠门的一个位置坐下,眼光凝
缩在眼前的一小块地面。我打开考卷,耳边充塞怦怦的心跳声,胃部因焦虑而痉挛。
我很快瞥一启遍试卷,完全没有希望。整整一人小时我盯着试卷,脑中不断想着可怕的后果。同样的
思绪一再重复,恐惧与颤抖交织循环。我坐在那里无法动弹,就像中了毒箭的动物。回想起来,最让我讶
异的是我的脑子竟然萎缩到那种程度。那一个小时我并未曾试拼凑可能的答案,也没有作白日梦。而只是
坐在那里凝视我的恐惧,坐待这可怕的折磨早点结束。
上面这段恐怖的回忆正是我本人的经验,我认为是最能表现情感痛苦严重影响心智功能的例证。检讨
起来,这段经验仿如在试验我的情感是否能战胜、甚至瘫痪思考力。
情绪影响心智,这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学生在焦虑、愤怒、沮丧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学习,事实上任
何从在这种情况下都很能有效接收或处理资讯。第五章探讨过强烈的负面情绪如何扭曲我们的注意力,事
实上,当某种情绪几乎是无孔不入地凌驾其他思绪,以致不断阻挠你对身边事物的注意,这表示情绪的影
响已超乎正常范围。譬如说一俯瞰正经历离婚的人或父母正要离婚的小孩,往往很难将注意力专注在日常
琐事或功课上。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而言,自怜、绝望、无助的感觉可能凌驾一切。
当情绪超越专注力时,人将失去一种科学家称之为“操作记忆”的认知能力,亦即脑部无法储存足够
的资讯以应付手边的工作。操作记忆的内容可能琐碎如电话号码,也可能复杂如小说家编辑的情节。任何
心智活动(小至造句,大至解析复杂的逻辑命题)都要植基于操作记忆这个最基本的心智功能。职司操作
记忆的是前额叶皮质,别忘了,这也是情绪与感受交集的地方。消退这个部位的边缘系统受制于痛苦的情
绪,操作记忆便会受影响,你将无法正常像前面叙述的考场经验。我们也可从相反的角度思索这个问题。
想想看人在成就劳动某件事时的动力,那些热忱、干劲、自信是如何激发起来的?专家研究奥运选手、著
名音乐家、世界棋王,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激发自己接受严酷的训练。现在随着技术水准的不断提高,
各类专家训练的年龄已愈来愈提前。以1992年奥运为例,平均十二岁的中国跳水选手受训年限与美国队
不相上下,而后者都已超过二十岁,中国队自四岁开始受训。同样的,二十世纪最佳小提琴手大约五岁开
始习琴,世界西洋棋好手平均七岁开始学棋,十岁开始的人只能达到国家级的水准。愈早开始,时间上愈
占优势:柏林顶尖音乐学校的顶尖小提琴学生习琴时间已超过一万小时,,次一等级的学生学琴时数平均
约7500小时。
能力相当的人在同一领域的成就会有高下之别,最主要的原因似乎在于能否在早年就投入艰辛的训练,
而这又 与其情绪特质有关,尤其是面对挫折的热忱与毅力。
撇开天赋不论,自我激励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这可以从亚裔商人士在美国的杰出表现得到印
证。研究显示亚裔孩童的平均IQ120仅比白人超出二、三点。以职业类别而论,亚裔美人的表现突出许多,
相当于IQ110日裔美人或IQ120的华裔美人。原因可能是亚裔孩童自小就比白人用功。
行动的控制:糖果试验
假想你是外四岁的孩子,有人请你做下列的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你等到他回来,你可
以得到两块糖。如果你不愿意等,你只能拿一块,但立刻强以拿到。这的确是个足以试验孩子灵魂的难题,
象征行动与自制、本我与自我、欲望与自制力、追求满足与延迟满足的永恒难题。这个试验很能看出孩子
的性格特质,甚至可以由此窥孩子的未来的人生走向。
抗拒行动可能是最基本的心理能力,也是各种情感自制力的根源,因为所有情绪本质上都遵向某种行
动。别忘了情绪一字的原义就是“行动”。能够抗拒行动,压制未成形的行动,很可能是脑部发挥抑制作
用,使边缘系统无法传达讯息给负责行动的皮质。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还有待进一步印证。
无论如何,前面所说的糖果试验确实证明了克制情绪与压抑冲动是很基本的能力。心理学家瓦特·米
伽尔于1960年代开始进行上述试验,对象是史丹神速大学附设幼儿园的孩子,实验一直追踪这些孩子到
中学毕业。
有些孩子的确能耐心等待大哥哥办事回来,当然等待的十几分钟一定非常漫长。这些孩子用尽各种方
法让自己撑下去;有和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将头埋入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
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勇敢的孩子得到了两颗糖果。有些小孩则比较冲动,大哥哥才走开几秒钟
便夺手拿走糖果。
十几年后这些孩子成为青少年,这个试验的预言能力才逐渐明朗。两种反应的孩子在情绪与社会方面
的差异非常大。四岁时就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显得社会适应能力较佳,较具自信,人际关系较
好,也较能面对挫折;在压力下比较不会崩溃、退却、紧张或乱了方寸,能积极迎接挑战,面对困难也不
轻言放弃。在追求目标时也和小时候一样能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冲动型的孩子则约有三分之一较缺少这类特质,反倒表现出较负面的共同特征,如让人觉得怯于与会
人接触,顽固而优柔寡断,易因挫折而丧志,认为自己是坏孩子或无用,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惊慌失措,
容易怀疑别人及感到不满足,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而常会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抑立
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糖果试验显示的是童年的一个很小的行为,但是长大后却扩大成为多方面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很多大
大小小的成就都取决于压抑冲动的能力,包括减肥、读完学位等。有些孩子四岁便已深谙个中的道理,能
依情况判断压抑冲动才是最有利的,努力将注意力自眼前的诱惑转移开,以种种方式维持毅力以达到最终
目标。
这些孩子中迷毕业时又接受一次评估,结果四岁时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得多。据孩子的父母的
评估,这类孩子学习能力较佳,无论是语文表达、论理、专注、制定与实践计划、学习意愿都较佳。更让
人意外的是这粝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优。最近不及待拿走糖果的小孩当中,三分之一平均语言成绩
五二四分,算术五二八分;等待最久的三分之一孩子,这两项分数平均为六一○分与六五二分,总分差距
多达二一○分。
四岁所做的糖果试验与智力测验同样可预测孩子将来的入学考试成绩,但前者的准确度是后者的两倍,
唯有当孩子开始念书以后,智力测验的准确度才会逐渐提高。也就是说,克制冲动的能力是IQ之外与潜
在的智能很有关的重要因素。有人说IQ是可以学习得的,这个问题将留待第五部讨论。
发明糖果试验的米伽尔同时发明了一个冗长的名词:“目标导向的自发工延迟满足”,这或诈可代表自
我调节情绪的根本意义,亦即克制冲动以达成EQ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一个人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
心情影响思考力
我常为儿子担心,他刚进橄榄球队,以后难免会受伤。看他打球对我简直是一种折磨,所以我后来就
不去了。我知道儿子一定很失望,但我实在受不了。
叙述者是一个在焦虑症接受治疗的妇人,她自知过度的忧虑已妨碍生活,但每当她面对生活上简单的
抉择时,脑海中立刻想到种种灾难事故。在忧虑淹没理性的情况下,她已没有选择的自由。
焦虑对各种心智表现的根本伤害就是变得过度忧虑,忧虑可说是一种原本很有用的反应遭到扭曲。一
旦这种灾难预演的心理状态成为常态,使得心神无法专注其他事项时,便成都市为有害的认知干扰。
焦虑会影响智能,譬如说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的是非常复杂、劳心、压力重的工作,长期处于焦虑状
态的人几乎可确定不会有好的表现。有一项研究便是以1790位受训的管制员为对象,发现有焦虑现象的
人即使IQ较高,表现却较差。事实上,所有领域的表现都受到焦虑的影响,这可以从容不迫126种研究
得到印证,愈焦虑的人表现愈差,不管衡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或成就测验都一样。
有一项研究请易忧虑的人做认知型的试验,然后请他们说出做实验时心中在想什么,结果发现最直接
影响其决策能力的是一些负面的想法,诸如“我一定做不好”“这种测验我最不行了”。研究人员请较不易
忧虑的一组故意忧虑十五分钟,做同一试验的能力便大幅减低。反之,易忧虑的一组刻意松懈十五分钟以
后,表现起来便得心应手了。
最早就考试焦虑的现象做科学研究的是非曲直960代的理查·艾尔坡他自承研究的动机源自身的经验,
学生时代的他总是因紧张而考试失利,但他的同事拉尔夫·海柏却发现考前的压力对不起自己有帮助。他
们研究发现有两种焦虑型的学生,一种因焦虑而使学业成绩打折,一种不受焦虑影响,甚至可能因压力而
表现更好。考前压力能让海柏这类学生加强准备而有好成绩,却会使另一型学生阵前失利,和确是很有起
的现象。对艾尔坡这种紧张过度的人而言,考前的焦虑会影响思考与记忆,读书时事倍功半,考试时也无
法维持清晰的思考力。
看看一个人考试时忧虑多少事,可相当准确地预估考试成绩。这是因为心力用在忧虑这种认知活动时,
用以处理其他资讯的心力自然减少。如果你在考试时不断担忧会不及格,用在思索考题的注意力必然减少。
于是忧虑者往往一语成真,一步步实现自己预言的灾难。
反之,善于驾驭情感的人懂得运用考前或演讲前的焦虑,激励自己更用心准备,临场自然有较佳的表
现。传统的心理学论著以“U”形容焦虑与表现的关系。关系最佳时是“U”的顶端,表示些许的紧张发
挥激励的作用。左半表示焦虑太少导致冷淡或动力不足,右半表示过度焦虑严重影响表现。
心理学上有一种症状称为轻性躁狂,这种轻微激昂的心理状态对作家或其他需要创造性思考的人是最
适宜的,这种状态已很接近“U”的顶端。但这种轻飘飘的感觉一旦失控而陷入躁狂,反而使思路无法统
一而影响写作,即使文思泉涌也是徒然;事实上就因为思潮太漫无边际,反而难以捕捉。
心情愉快让人更能做弹性与复杂的思考,也就较容易解决智能或人际的问题。所以说要帮助别人解决
问题,说笑话可能是不错的方法。笑与兴奋一样有助于开拓思路自由联想,从而注意到先前未想到的方法。
这个技巧不只在创造活动时很重要,也很有助于认清复杂的人际关系或预见一项决策的后果。大笑有助于
提升智能表现。尤其成对需要创意思考的问题时。不知道读者是否听过一个心理学家常用来衡量创意思考
力的测验,研究人员给受测者一蜡烛、火柴及一盒大头钉,请他们将蜡烛固定在软木制的墙上,但烛油不
可滴在地上。多数受测者都会落入传统思考的窠臼,研究人员请受测者分别先观看滑稽影片、关于数学的
影片或做运动,结果发现看过滑稽片的人最可能发挥创意,想出答案:将盒子钉到墙上做为烛台。
即使是轻微的情绪改变也会影响思考,一个人在做计划或决策时如果心情很好,想法通常较开阔乐观。
一方面这是因为人的记忆跟着心理状态走,心情好时我们会记得较愉快的事。因此当我们居心情好时衡量
一件事,便容易做出较大胆冒险的决定。
同样的道理,坏心情将记忆导向负面的方向,使我们容易做出退缩或守于谨慎的决定。由此不难推想
情绪失控对智能的影响。但正如第五章所说的,失控的情绪也可以拉回来,这个能力是最重要的性向指标,
影响一切心智活动的表现。
潘朵拉的盒子
一项研究请大专生考量下列假设性问题:你设定的学期目标是80分,一周前第一次月考成绩发下来了,
你得了60分,你会怎样?
每个人的作法因心态而异。最乐观的学生决定要更用功,并想到各种补救的方法。次乐观的学生也想
到一些方法,但比较没有实践的毅力。最悲观的学生则根本宣布放弃,一蹶不振。
上面的问题其实也不完全是假设性的。上述研究是由堪塞州大学心理学家史耐德预测效果的入学测验
更准确。也就是说就智能相当的学生做比较,情绪影响表现甚巨。
史耐德的解释是:“乐观的学生会制定较高的目标,并知道如何努力去达成。比较智能相当的学生会发
现,影响其学业成绩的主因是心态是否乐观。”
古希腊有则引人深思的神话,话说古希腊公主潘朵拉因美貌遭神嫉,故意送给她一个神秘的盒子,叮
嘱她绝不可打开。一日潘朵拉禁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掀起盒子一角偷窥,从此释放出人=世的一切苦难:
疾病、痛苦、疯狂。所幸一个好心的神祗助她及时合上盒子。才没有放走让人类得以忍受一切痛苦的良药:
希望。
现代研究人员发现,希望不只是痛苦时的慰藉,在生活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学业或事业,在
各领域都能让人更占优势。希望的意义不只是乐观的心态,据史耐德的定义,希望是“想念自己具有达成
目标的意志力与方法,不管目标是什么。”
当然每个人的篡位程度都不相同。有些人篡位总能摆脱困境,解决难题,有些人则怀疑自己没有达成
目标的精力、能力或方法。史耐德发现高度乐观的人具备若干工人同特质:较能自我激励,能寻求各种方
法实现目标,遭遇困境时能自我安慰,知所变通,能将艰巨的任务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部分。
从EQ的角度来看,乐观意指面对挑战或挫折时不会满腹焦虑、抱持失败主义或意志消沉,这种人在
人生的旅途上较少出现沮丧、焦虑或情感不适应等问题。
乐观是最大动力
麦特·华昂迪是美国知名游泳选手,1988年代表美国参加奥运,被认为极有希望继承法972年马克·史
必兹之后夺得七项金牌。但华昂迪在第一项两百公尺自由式竟居第三,第二项百公尺蝶式原本领先,到最
后一公尺硬是被第二名超了过去。
各报都以为两度失金将影响华昂迪后续的表现,,没想到他在后五项竟连连夺冠。只有加州大学心理学
马丁·沙里曼对这项转变不感意外因为他在同一年稍早曾为华昂迪做过乐观影响的实验。实验方式是在一
次表演后,故意请教练告诉华昂迪他的表现不佳(事实上很不错),接着请华昂迪稍作休息再试一次,结
果更加出色。参与同一实验的其他队友都因而影响演出成绩。
所谓乐观是指面临挫折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从EQ的角度来看,乐观是让困境中的人不致流于冷漠、
无力感、沮丧的一种心态。乐观也和自信一样使人生的旅途更顺畅。
沙里曼将乐观定义在对成败的解释上;乐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可改变的,结果反而能转败为胜。悲观的
人则将失败归诸个性上无力改变的恒久特质。不同的解释对人生的抉择造成深远的影响。举例来说,乐观
的人在求职失败时多半会积极地拟定下一步计划或寻求协助,亦即视求职的挫折为可补救的。反之,悲观
的人认为已无力可回天,也就不思解决之道,亦即将挫折归咎于本身恒久的缺陷。
乐观与信心一样可预测学业成绩。沙里曼曾以1984年度加州大学五百名新鲜人为对象做乐观测试,发
现测试成绩比入学考试或高中成绩更难准确预测第一年成绩。沙里曼指出:“入学考测量的是能力,从每
个人解释成改的角度则可看出他是否容易放弃。一定程度的能力加上不畏挫折的心态才能成功,动机是入
学考试测不出的,而要预测一个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他是否能愈挫愈勇。以智力相当的人而言,
实际成就不仅与才能有关,同时也与承受失败的能力有关。”所以,预测一个人的成就——看他是否能够
愈挫愈勇,
沙里曼研究过大都会人寿的业务员,结果充分说明乐观心态激励人心的重要性。不管在任何行业,微
笑接受拒绝都是销售员的要件,更何况是被拒绝的机率绝高的保险业务员,这也是为什么寿险业务员前三
年离职的比例记达四分之三。沙里曼研究发现个性乐观的人前两年的销售成绩比悲观者高出勤37%,后者
第一年离职的比例是前才的两倍。
后来,沙里曼更说服大都会破例进用一批新人,这批人的特质是乐观测试成绩很高,但传统的求职考
试没有过关。结果这批人第一年业绩比悲观型超出21%,第二年更超出57%。
乐观心态对销售成绩的影响正说明了这种EQ的本质。对业务员而言,每一次被拒绝都是一次小挫折,
其因应方式便攸关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尝试。一次一次的被拒必然会打压士气,让人觉得拿起话筒
拜访客户愈来愈艰难,生性悲观的人尤其难以承受,可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一行我走不通,一张保单
也别想卖出去”,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导致消极灰心,甚至沮丧。反之,乐观的人会告诉自己,“可能我的方
法不对”或是“不过是碰到一个情绪不佳的客户。”乐观的人能从自己以外找到失败的因素,因而能尝试
新的方法。悲观的心态泯灭希望,乐观者则能激发希望。
乐观与悲观可能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但我们在第十四章将详细指出,天性也是可以改变的,乐观与希
望都可学习而得,正如绝望与无力感也可能慢慢养成。乐观与希望其实都是建立在心愿心理学家所谓的能
力感上。亦即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能够应付未来的挑战。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有助于培养能力感,
使你更愿意冒险与追求挑战,而一旦克服挑战便更增能力感。这样的心态能使你既有的能力做最大的发挥,
缺少的能力也会努力去培养。
史丹福心理学教授艾伯特·班度拉对能力感受颇有研究,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
并非固定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能力感强的人跌倒了能很快爬起来,遇事总是着眼于如
何处理而不是一味担忧。”
悲观的人找自己的原因,乐观的人寻找自己以外的原因,但从自身作起。提升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是
愿意接受挑战。
神驰
一位作曲家形容他表现最好时的感觉:
那是一肿狂喜到近乎忘我的境界,我个人常有这种经验,这时我的手仿佛已非我所有,完全与我无关
似地自我发挥,我只能睁大眼睛惊愕地旁观。简直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这段叙述与各行各业许多人的经验恰好不谋而合,包括攀岩专家、西洋棋冠军、外科医师、棒球好手、
工程师、经理人,甚至是一般职员。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西利·齐深米哈力投入二十年的时间兜售各
种人士颠峰状况的叙述,特别以神驰一词形容这种状态。运动界也有类似的说法,表示全神贯注到忘记观
众及竞争对手的存在,不费吹灰之力做出最佳表现。黛安·洛菲—史丹罗塔是非曲直1994年冬季奥运滑
雪金牌得主,她形容当时已浑然忘我,“仿佛已化身为一匹瀑布。”
这可以说是EQ发挥到极致的表现,能够自如地驾驭情感,充分发挥潜力。所谓驾驭并不是克制或围
堵,而是因应情势做积极地增强。当一个人陷入沮丧或焦虑不安时,便等如阴滞的死水。每个人都或多或
少有过神驰的经验,尤其是做出最佳表现或超越自己的时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做爱时两个人结合为一
体,浑然忘我的经验。这是很神奇的经验,最特别物是可感觉到一种本然的喜悦,甚至可形容为心移神往,
一场丰富的心灵宴会。这时候你会全神贯注,精神与行为结合为一。事实上,只要你对当时所做的事稍微
城市注意,或是想着“我现在做得太顺手了”,都可能使行云变成拖泥带水。真正的全神贯注是只注意到
眼前极狭窄的焦点,甚而忘却身在何处。有一位外科医师便曾回忆他在一次高难度手术中的经验,手术完
成后他才注意到地板上有些瓦砾,还茫然询问旁人究竟怎么回事。原来手术到一半时天花板崩塌了一大块,
而他竟然浑然未觉。
神驰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时忧思是无由存在的,那种专注的程度使人暂时抛开日常生活一切俗虑。
健康、经济甚至当刻的表现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也可以说是无私的状态。然而,个人对所做的事又表现出
自如的掌控能力,且能因应挑战做最佳反应。同时此人并未孜孜于求取表现,成败根本不曾担心,动力全
来自行为本身的乐趣。
要进入神驰的状态有很多方式,其一是刻意对眼前事物付与高度的关注,因为全神贯注正是神驰状态
的精髓。这个方式本身可构成一良性循环,要排除忧思刻意专注眼前的事物需要一定的努力与自制。但只
要跨出第一步,专注力本身就成为一股动力,一方面一切忧思不易侵入,一方面做起事来不费吹灰之力。
另一个方式是从事自己很在行但难度略起能力的事,齐氏指出:“一个人面对难度略超出一般的挑战最
能够贯注精神,也能比平常更加努力。太没有挑战会使人厌烦,太大的挑战又会使人焦虑。这两者之间的
狭窄地带最易达到神驰的境界。”
这种境界的特色是在纯粹的乐趣中达到最高的效率,这种时刻绝不可能发生边缘系统席卷大脑组织的
情绪失控。这种轻松但高度的专注绝不同于厌烦或疲倦时的勉强专注,或是在焦虑愤怒时的费劲。
神驰的状态不存一丝情绪杂质,只有激励人心的轻微兴奋,这是全神贯注的必然结果。很多哲学著作
都谈到这种精神凝炼而至行云无疑的高明境界。
观察一上处于神驰状态下的人,会让你觉得再艰难的事仿佛都很容易,极优出的表现似乎都很自然。
这种矛盾也表现在脑部的活动上:付出最少量的心力即可达成最艰难的任务,此时脑部活动可谓不疾不徐,
神驰系统恰恰相反如其份地因应当刻的需求。当一个人毫不费力地全神贯注于一事,皮质的活动量会减少。
这当然是很奇特的现象,理论上要完成极艰难的事,将促使脑部皮质活动量增加才对,可见神驰的状态发
生在神经系统效率最高的能力巅峰期。
勉强专注时脑部皮质的活动量会增加,神驰状态则仅须少量活动即可达到最佳效果,这也可从熟能生
巧的道理来了解:不管是体力的活动(如攀岩)或劳心的(如电脑程式设计),熟练之后都可提高从事该
活动时的脑部效率,与初学或难度太高的活动相比较,所费的脑力少得多。同样的道理,当脑部因疲倦或
紧张而减低效率时,皮质活动会较不精确,许多重叠的部分同时活动,精神无法集中。感觉枯燥无聊时也
是同样的情况。反之,在神驰状态下,脑部皮质会因应情势动员精确部位的活动。这时艰难的工作不但不
费力,反而有刺激脑力一新耳目的效果。
新教育模式
神驰的境界多出现在某项活动激发一个人最大潜力时,随着技巧的纯熟,要进入神驰的境界需要愈高
难度挑战。太简单的工作显得枯燥,太艰难的又会造成焦虑。促使人不断追求更高造诣的部分理由,是渴
望回到神驰的状态。齐氏研究过二百名艺术学校毕业已十八年的人,发现后来成为画家的人,在学生时代
都体味过绘画本身的乐趣,学生时代梦想名利的人毕业后多半与本行渐离为远。
齐氏的结论是:一个人必须喜欢绘画甚于一切才能成为画家。如果你站在画架前,一心想着这幅将可
卖多少钱或是批评家会有什么评语,便很难有所成就。一心一意全神贯注是创造性活动的精髓。
神驰是专精任何技艺或艺术的根本条件,也是学习的要素。读书时能进入神驰状态的学生学习成绩比
较好,这是传统考试测验不出来的。芝加哥某理科中学的学生参加某数学竞试都名列前茅,后来却渐渐分
出高下。于是老师让学生平常的活动情形做追踪,请每个人带一个呼叫器,一天不定时提醒他们记录所从
事的活动及当时的心情。果然成绩较差的每周在家读书的时间仅十五小时,成绩较优的则记达二十七小时,
前者其他时间都在游玩或与亲友聚会。
再看他们的心情纪录更显示出一个重要的讯息。不论成绩优劣,所有学生都花很多时间从事毫无挑战
的无聊活动,如看电视,这也是一般青少年共有的现象。最重要的差异是学习上的,成绩优异读书时40%
的时间感受到神驰的经验,成绩差的只有16%,且常常因难度太高而产生焦虑感,这些学生反而是在社交
昌能得到乐趣与神驰的经验。也就是说,有些学生能充分发挥甚至超越其学习潜力。常是因为神驰的经验
吸引他们主动去读书。成绩较差的则因疏于练习,不但丧失学习的乐趣,更可能因而自我设限,将来只能
从少数的智能活动中得到乐趣。
提出多元智能论的哈佛心理学教授嘉纳认为,带能上能下孩子进入神驰境界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亦
即以内在动机取代威胁或奖赏。嘉纳指出:“我们应顺应孩子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所属性的领域发展,孩
子能进入神驰的状态表示该活动是适合他的。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能贯彻下去,孩子在
学校会吵闹,多半是因为对学校的活动感到无聊,或是功课超出其能力。孩子必须从事他喜欢而又奶从中
得到乐趣的事,才能有最佳的表现。”
目前有很多学校采用嘉纳的理论,他们 作法是确认孩子的性向,帮助他发挥长处,与补强弱点。譬如
说一个孩子天生具备音乐或运动细胞,自然在从事该活动时较易进入神驰境界。由于老师对孩子的性向相
当了解,教导时多能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与程度,孩子也不再对学习怀有恐惧或厌倦。嘉纳指出:“事实证
明孩子从学习中得到神驰的经验后,较能勇于接受其他领域的新挑战。”
理论上,学习技艺或知识最好是自然而然的,亦即孩子是因从事喜欢的事而产生自发的乐趣。这种最
初的兴趣往往是未来成就的种子,因为孩子会发现不断浸淫该领域便可不断获得神驰的快乐。而维持神驰
的要素是将个人的能力推到极限,于是便成了孩子力求精进的最佳动机。当然,我们的学习经验多半没有
这么理想,多数人回想起就学期间的总印象,大概都有是无止尽的枯燥活动穿插令人焦虑的事件。教育其
实也是导引EQ的一门学问。而从学习中追求神驰的快乐,的确是比较人道自然而高效的教育方式。
这出证明将情感导向积极的目的,最最重要的性向指标,所谓情感的导引上多方面的,包括冲动的克
制、延缓立即的满足、调整情绪以利思考、找出进入神驰境界的途径等等。
第七章 同理心的根源
前面提过情感表达障碍型的盖瑞,他对自己或别人的感情同样冷漠,令未婚妻痛苦不堪。情感表达障
碍型的人内陆事不明,对他人的处境缺乏感同身受的同情。当未婚妻说她心情低落,盖瑞毫不表同情;未
婚妻向他表达爱意时,他又顾左右而言他。而且常对未婚妻的行为做“建设性”的批评,却不知道这些评
语的杀害伤力。
同理心要以自觉为基础,一个人愈能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愈能准确阅读别人的感受。像盖瑞这样的
人对自己感觉一无所知,当然更不可能了解周遭的人在想什么,这种人可称为情感上的音盲。他人言谈举
止间或隐或显的各种音律节奏,如语调的起伏、姿态的变化、别出心裁有意涵的沉默、显有所指的轻颤等,
音盲者一律置若罔闻。
当别人直接对其表情达意时,情感表达障碍型的人常感困惑不已,这不但在EQ上是一大缺陷,更可
说是人性方面可悲的缺憾,因为融洽的关系是人们相互关怀的基础,而融洽的关系又源自于敏锐的感受与
同理心。
同理心在进入少年时,应能区分自己的痛苦和别人的痛苦,仅够情绪在必要时区分别人的位置,对自
己的发展会产生投射。
同理心简单的说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这个能力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销售、管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