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首善

_6 刘子熙(当代)
  谁没年轻过呢,谁年轻时没有做过关于青春、关于理想的青天白日大头梦呢?可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哪怕生活的琐碎早已经耗尽了我们的激情,我们就是不愿意去面对生命的本质,我们的内心怎么也不愿承认,所谓青春到头来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而理想只是一个花哨的贬义词,永远都无法实现的想法才叫理想,如果我们承认了,那么我们的人生信念又将何以为寄呢?
  思考是昂贵的,商品时代的喧嚣与功利淹没了众多的人性与良知,我们不得不为某些必然失落的东西在背地里扼腕叹息,一切都有点迷离而斑斓的味道,而在这斑斓的味道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插翅难逃。
  当物质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块绊脚石之后,我们人生中更为尖锐的问题,反而更向我们逼近,说到底就是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得滋润,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的认知自我而不再无休无止的自寻烦恼。
  若是我们能放下一层执著,那么我们就能够解脱一层束缚,心甘情愿地做个普通人且只去追求平凡而充实的生活,这是一种勇气,需要有大智慧才能真正的看得破、放得下。
  倘若苏东坡从地下爬起,对那汉子道“你是什么东西?我苏东坡混世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那他流放在黄州的日子只怕是白过了。
  所以说生活中经受点挫折和磨难实在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因为磨难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进而在接连的、无可回避的挫折和磨难中,最终明白我们只是个小人物,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石匠的自我认知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86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0)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一座教堂。”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针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
  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
  这种自我认知,其实就是要复归真实的自我,抛却虚幻,回归现实,去做正确的事。而在人际交往中,之所以会产生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也是因为过于主观的臆断,不能回归自我认知的“元点”。
  还有一个照镜原理,也值得我们关注。每个人在评价事物时都难免会有一种个人倾向,那就是习惯以自己的个性偏好和工作方式来衡量他人。
  这其实是一种“自恋”,人人都自恋,自恋就是喜欢自己多过喜欢别人。
  人们为什么喜欢自己多一些?因为人类固有的骄傲——认为自己比别人强。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在100万个年轻人中,做过一次心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
  让每个人对自己的才能打分,看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多少人之上?并用百分比表示。结果70%的测试者认为自己的才能比90%的人都高;25%的测试者认为他们的才能百里挑一,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人群中那1%最有才华的人。
  看到这个结果,主持试验的社会学家不禁哑然失笑:人群中那些大多数的平庸者哪儿去了?所以,以上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除非统计学正态分布的定理重新改写。然而,这个结论却反映了人群整体对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自恋。
  自恋不是坏事,而是人们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理由。如果一个人总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那他或她还活个什么劲?正是每个人心中那点自恋,才使得我们每天必须起床,去面对一个并不如意的世界。因此,不管活得如何差的人,他或她在内心里一定也能找到比别人强的地方。
  反过来说,中国的孔圣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侧面反映了人应该具有谦虚的品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值得他人去学习,所以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应该虚心地去学习别人的优点。
  从照镜原理中,我们反向思考,得到的正是一种换位思考的首善思维模式。
  如果不是隐藏得太深,或有意表现得很有“城府”,我们透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能大体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心态;他的每一个细微的言行和举止,可能都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
  一次,一位智者去拜访高僧。这位智者听说高僧非常聪慧,就有意要给他一点难堪,考验考验他。
  他问高僧:“师傅,你看我像什么?”
  “施主像一块璞玉。”高僧答道。
  “可是我看你像一堆牛粪。”智者挑衅道。
  高僧一点都没有生气,叫徒儿拿来一面镜子,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事物,其实就是自己内心的写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气量狭小的人,会经常去揣测他人的心理,或者把他人的话理解偏了,反倒指责他人不能容人。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事情总有其两面性,如果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应该从自身去找原因了。
  我们说要“倾听”别人说话,强调要理解他人话语的“真意”。其实,就是不要过于拘泥他人说话的内容和形式。有时更有意义的是他无意中流露出的神态,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动作,以及语速的轻重缓急等,这才是真正的“神韵”。关注这种“神韵”,才是更好的一种首善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东坡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庐山的,也体现了他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的哲理。
第87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1)
  我们若能像他这样从不同的立足点来认识事物,就能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
  苏东坡的诗还隐含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认知,还应该具备一种超脱的心态,做第三者,超然物外,观照一切,不要一天到晚总是患得患失。
  这种原理运用到婚姻生活中,就是要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如果总是疑心配偶的不忠,就可能处理不好家庭关系,本来美好的姻缘反倒会成为一种束缚和“绊脚石”。
  不光是家庭或个人,企业或组织也是如此。在MBA教学中,有门课程叫“组织行为学”,是说组织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组织也有其心理和运行规律。
  在企业或组织中,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猜疑,过多地去揣测他人的心理,就会形成一种企业或组织内勾心斗角的不良“政治”,这种过多的内耗,只会造成整个组织效率的低下,甚至把组织拖入万劫不复的泥潭。
  这种“办公室政治”的常见表现有:成员间经常私下议论他人的不是;某些管理者“拉帮结派”;团队成员经常躲在角落里“窃窃私语”,行为举止诡异等。这些行为会引起其他人的警觉,团队成员之间就会互相加强防备,甚至“人人自危”,或竞相模仿,一种不良的团队氛围就会形成。
  所以,一个良好的企业或组织,最应摒除的就是这种“办公室政治”。作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更应该“率先垂范”,形成互信良好的沟通机制;而不是走向其反面,把问题复杂化。
  誕 考察动机:你会怎样去做?
  首善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本源学”,要做到首善,我们不能不去思考和考察人类行为的动机以及人性的因素。这种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寻,表现为对自我动机、他人动机的认知,这是极为重要的首善,什么是本?什么是源?这是首善所要研究和关心的问题;探究本源,从源头上来思考问题,从元点上面来反思,这是首善所要阐述的行为模式,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训练。
  《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汉朝的董仲舒曾推行“《春秋》决狱,原心定罪”。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
  具体说,就是在审理犯罪案件的时候,要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动机,就应当加以惩罚,不必待其成为行为;对于首犯要从重惩处;如果只有犯罪行为,而没有犯罪动机,就应当从轻发落。
  由于董仲舒过分强调行为者的动机,为酷吏滥施刑罚开了方便之门。“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在判断一种行为的时候,看重的是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行为的结果。
  凡是符合《春秋》之义者都是“志善”,即使犯法,也不定罪;反之,如果违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恶”,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这样,可以随心所欲地以动机的“善”或“恶”,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动机论在司法实践中是有害的,但其理论也有减轻刑罚的一面。
  “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个俗语,源自于对人类动机的探寻,无疑是一种最具实用价值的首善思维模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行为动机的探寻,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对人性的思考。由此,产生出了管理理论中诸如X理论、Y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并形成了不同管理学流派。
  对于人性善恶本源的思考,在西方法律思想中,著名的法律学家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就提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自然法学派则认为,人性本善,人性的恶是自然法则逼迫产生的结果。由此也形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不同流派。
  这种对生命本源意义的思考,或者对人类本身命运的探寻,包括对宇宙形成的探索,还产生出了许多影响人类命运的革命性变革。从古至今的许多伟大科学成果,以及人类最伟大的创新,都源自于对人类本源以及人类自身动机的探寻。
  一个人在穷困潦倒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赚钱;在赚到钱后,他想到的是把事业做得更大,赚更多的钱;而事业有成,钱赚到不知怎么花时,钱就变得不重要了,也会产生许多困惑。
第88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2)
  而对事业有成的人来说,赚再多的钱也仅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进而就会回归到对生命本源意义的思考。
  当成为大款、名人的时候,许多的麻烦和烦琐的事务就会接踵而至,让人避之不及。
  当每个人都把你当成名人,吹捧加崇拜,形形色色的人物找上门来,你就会应接不暇,没有了自己生活的私人空间。
  出入公共场所,会有保镖、秘书跟随,前呼后拥;最要命的是,连如厕上洗手间,时间待久了,都可能会有人“嘘寒问暖”,表示出莫大的“关心”,让人如此的不“惬意”。
  青春易逝,韶华渐如五月的繁花,在微风中缓缓不断的飘落。我们不能因为人生脚步匆匆的赶路,而错过欣赏沿途美妙的风景。如果脱离对生命动机和意义的思考,去做一些不得不做,或毫无意义的事情,许多的人生痛苦就会因此而产生。
  许多人在事业发达后,都会去做慈善事业。一提到慈善,许多人都会想到是在“作秀”。
  其实不然,李嘉诚就做过很多这样的捐赠。在他事业有成之年,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给曾经历磨难的民族留下点值得留恋的东西,以不辜负艰苦卓绝的一生奋斗。
  李嘉诚曾经说过,企业成功的意义,在于能够运用我们的知识并将之融入传承的文化,使之转化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民族缔造更大的繁荣和将来。这也可以看做是我国企业家未来的追求。
  现在的李嘉诚,已经很少接受新闻媒介的采访,也不愿意过多地抛头露面。但有一件事,近年来他一直在做,并且也很乐意去做。
  对于生意上的事情,李嘉诚不会有太多的担心和过多地插手。但他对历经多年、一手创办的汕头大学情有独钟。办学,对未曾上过大学的李嘉诚来说,他感到很有兴致。他多次到汕头大学与那些博士、硕士学生谈心,还拍照留念,觉得很有“面子”。
  王石近年热衷于登山和冒险,也可看做他是在再度寻找和思考生命的意义。通过这些年的磨炼,他的事业功成名就,已步入平稳发展轨道。当王石登上“珠峰”时,他也登上了事业的巅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他感悟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高与登山的历练,使他越发显得稳健和成熟了。
  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他现在要做的是面向未来的首善,如何永久地保持事业的兴盛,保持企业的“不败”、做大、做强和永不衰落,使企业永续经营。
  这也形同是放风筝,企业的发展壮大要受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风筝体变大,抗击风险能力强,可以使风筝飞得更高;但风筝放飞得再高,爬升得再快,也要受到风速及空气浮力的影响,最终会达到它升空的极点。
  如同罗马俱乐部曾经冥思苦想的话题:发展的极限。
  这也完全符合彼得原理的观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达到他的不胜任级,而企业的发展也有它发展的终极高度。
  当这只放飞的企业风筝逐渐接近终极高度的时候,再想继续爬升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不再可能。那么,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也就是要保持企业这只风筝的高度不坠落,并且变得更加平稳和持久。
  我们经常将企业比喻成火车,那么火车要想跑得快,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提速,也就是强化和提升自身的实力;二是要改变车辆的全国运网编组,也就是说,把慢车的四位号码,改变为三位,或变成“K”、“T”字头,直至“Z”。
  企业要想飞速前进同样只能是理想。企业在全国或全球竞争市场,只能限速前进。而如何提速,是需要做好首善,是有前提和先决条件的。
  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员工行为动机的探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的问题。例如,我们要改进企业绩效低下的问题,先要考虑员工行为的动机。
  绩效低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力有问题,一种是态度有问题。对于前者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对于后者则要通过企业文化等机制去转变其观念。
第89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3)
  这种对动因、起因的探究,是解决绩效低下问题的首善。
  根据X理论、Y理论、“趋利避害”理论,人们在管理学和治国方略中,提出了胡萝卜加大棒,以及恩威并施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由于对人类动机和人性认识的不一致,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出现了法家和儒家的不同学术流派。
  法家提倡法治,儒家提倡人治。法治与人治的结合,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及历代的治国方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动机的考察,运用到企业中,最典型的,就是根据动机因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如下的原则:
  时效性原则。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正如儒家“赏不逾时、罚不迁列”观点。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具有“率先垂范”的首善作用。
  按需激励原则。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激励措施的效用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
  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员工的行为动机,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机,以及需要层次的变化趋势,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
  对动机研究的结果,会找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因素。在自然科学中人类发明了发动机,同样在社会科学中,要让人类的社会组织系统自如地运转,也要考虑人类的动机因素,这是一种潜在的“道法自然”的首善法则。
  每个人都乐意去做自己想做和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愿意被强制做自己不乐意的事情。只有志趣相投,才更能激发人的最大潜能。
  如果社会机制与人们的内在动机相契合,就会产生出心灵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
  我们结合个人的志趣爱好,进行性向测试,选择适宜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这也是基于对人类动机因素的考虑。这样做的结果,是更有利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并因此而产生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支学科:职业生涯规划。
  可见动机因素,是人们的内驱力因素,是首善智慧的最大的根源,忽略人的动机因素去强制做一些事情,就有可能难以顺应人心。
  反之,若认真分析顾客的购买动机,就会产生出许多的细分市场,就能价值创新。按市场营销学里的说法,是要“抓住顾客的心”。在西安有一位“的哥”价值创新做得很好,就很会“抓住顾客的心”。
  西安“的哥”的价值创新
  在我国,出租车司机一般是两人轮流驾驶,每天马不停蹄地在路上开20个小时左右。或者在机场的出租车站点排队候客,然后跑上一段长途,但那需要“耗”几个小时。另外就是有些无证经营者,但那又是隐患重重。
  西安有一位“的哥”就别出心裁,经常去机场接客,他在拉客时,从机场到市内经常使用免费接送的方式,不要求顾客付“车程费”,但要求来自各国的客人对他的服务要写上赞美、推荐性的留言,以增加自己的诚信度。
  然后,他就开始行动了。他不是单纯的用出租车来挣钱,而是通过带领外国游客游览来增加自己的效益。到达市内后,由于他的信誉,就经常有机会介绍并带外国游客去旅游景点,扩大自己的效益,有时还能从带游客去的商店和餐馆得到一些回扣。
  另外,由于他的服务到位,他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许多人成为常客,开始跟他预约车程,因此,他每天基本上都是满载,不用担心车辆因空载而耗油,更不会浪费时间。
  价值创新理念作为重要的首善法则,它告诉我们,在面临挑战时,不在于如何竞争,而在于如何避开竞争。这位司机的差异化战略,赢得了车载的满载率,减少了路途空跑,也没有因等待而浪费的时间。这就是超越竞争。
第90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4)
  这位司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效益自然不再是个问题了。他给自己做了身份的重新定位,既不是机场拉客者,也不是出租车司机,更不是旅游导游。他集以上角色于一身,是一位价值创新者。凭借简单的策略和诚恳的个性,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利润颇丰的缝隙市场。
  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首善家”!
  同样的道理,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困难不在于如何竞争,而在于如何规避竞争、超越竞争。价值创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要从方方面面观察我们提供的服务,并考虑采用差异化的战略。
  企业不要单凭走向高端市场或走向低端市场来实现差异化,应当重点关注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动机的全面解决方案。这位司机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满足了顾客的各种需求动机。
  誕 深入省察:你能做何改进?
  所谓“反省自己”,就是抛弃私心,客观评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每天反省,才能成功。
  不论成功或失败,实际上都只是一种过程。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不必灰心,应该反思失败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继续争取成功,以创造超凡脱俗的人生佳绩。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
  自古以来,先哲大家就有个好习惯:“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都检点、思考、回忆一下自己一天来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以便改正,不使自己变坏。
  孟母就是一位首善大家,她择邻之所以很苛刻,是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怕孩子受外界的影响学坏。
  西方国家信仰的基督教,畅行“忏悔”,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及时“检讨”自己的错误、罪行,寻求内心的宽恕和灵魂的安宁。
  不论怎么样,这样做都能对人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用现代中国社会的话来说,以上所述叫“自我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在不知不觉中受主观想法或看法的左右,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为人做事难免会有偏颇。很多人都认为很了解自己,以至很少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对社会有益。
  如此的疏忽常会使自己在做出自私、错误的事情后还浑然不觉。所以成语“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显得如此深邃。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有自我意识的实体。人要完善自己的个性与行为,在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和社会范围内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省察,从而达到自我监督、自我改善的目的。
  “知人难,知己更难”。自我省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要学会正确、透彻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局者迷”就是指人在立身处事中常处于迷乱状态,对自身的言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个人眼界宽阔,胸襟坦荡,百折不挠,心态开放,气定神闲,取决于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取决于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驾驭能力,取决于他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的自我反省。舍此,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你无法抗拒庸俗化的功利诱惑,你也无法走出急躁、浮夸、肤浅的怪圈。
  古希腊哲学涉及很多关于人的问题,它们把“能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的最高智慧,而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自我省察。
  通过个体自身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活动与行为来自我认识,以获得“自知之明”,了解自己,这是符合心理卫生原则的,也是心理活动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不仅能认识个体以外的人和物,而且还能认识自身。个体也是人的认识对象,把心理活动当做客观的事物来认识,来自我观察,并对自己的行为、感情、欲望、能力等做出相应的反应,其目的是认识自己的缺点、特长和不足,最终实现个体的自我调控。
第91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5)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我省察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签署人,作家,出版家,成功的印刷厂主。富兰克林是美国人的骄傲,他在晚年写的一本自传中,详细地介绍了他是如何通过自我省察来达到自我管理的。
  他曾经给自己拟定了一个美德反省表,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
  然后,富兰克林将这13项美德制作成一个表格,每天晚上临睡之前,都要认真反省一下是否做到了这13项美德,如果没有做到,便在该项目下画上一颗黑星星,以此来警醒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富兰克林总要大吃一惊,发现自己的过失和缺点比他当初想象的要多得多。通过不断地自我省察,他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弱点,终于从一个印刷厂学徒成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成为社会中杰出的成员。
  自我省察是个体注意从客体转移到主体,从外在客观世界转移到内在认识主体的心理活动,它要求建立在自我观察基础上的自我认识要客观,实事求是,切忌因仅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群体的强者。
  同时,它也切忌只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认为自己必将一事无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唯有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客观的了解,并针对具体目标进行积极的自我省察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才有可能塑造出新的自我。
  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种心态和观念就是自我省察的首善。
  自我省察的方式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不必强求一致,在这里介绍三条经验,在实践中颇为有效,读者可以试一试。
  (1)座右铭法
  即用座右铭来督促、提醒自己的方法。曾经“虎门销烟”、令鸦片贩子闻风丧胆的林则徐,年轻时脾气急躁,遇事容易发怒,这样往往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搞糟。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就写了“制怒”二字,并将其制成匾额悬于书桌之前,而且无论他到哪个地方,总是不忘携带这块匾额,以此作为座右铭来督促他自己自我省察,最后他终于克服了这一缺点,成为沉着、谦和的人。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彼德?塞曼读大学时,曾终日沉迷于追逐感官享乐之中,因而荒废了学业。到了期末考试,物理科目不及格。他的母亲得知之后,流着泪对塞曼诉说了她早年如何为他而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经历,塞曼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
  为了铭记母亲的教导,他将母亲的遗像嵌在一个小镜框里,总是随身带着。一次,他在某大学讲课时,一道难题难住了他,当他想敷衍过去的时候,手偶然触到了母亲的遗像。他马上责备自己,并以此激励自己的信心,并很迅速地将这道难题解出来了。母亲的像框成了督促塞曼不断自省的座右铭,提醒他不断向自己的缺点开战。
  (2)写日记
  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借他在日记中塑造的主人公聂赫留道夫的口说道,记日记“是跟自己的我,跟每个人内心都有的、真正的、神灵的我谈话”。
  他在年轻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即浮躁、懒散、缺乏毅力等。他意识到这些弱点将严重妨害他实现人生的目标,于是他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坚持每晚记日记,以此自我省察每天所做的一切。
  经过长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托尔斯泰终于克服了浮躁、懒散、缺乏毅力等缺点,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坚持每天记日记是一个人进行内省或自我观察的很好形式,可以通过回忆,再现一天的经历,对自己进行审视和分析,洞察自己,反省内心,帮助自己及时认识优缺点,从而为明天提供一面自鉴的镜子。正如季米特洛夫所说的:“青年,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不会进步。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么就采取措施。”
第92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6)
  (3)静思法
  当每天有空的时候,选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做了些什么,哪些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利的?哪些是病态的东西?需要在日后加以改进。
  这些日积月累中的发现,都铭刻在你的大脑中,成为指导你行动的原则。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不应该做的,自然都会有分寸,因此行动也就不会再有很大的盲目性。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优点和缺点只是一膜之隔,关键就在于如何自我省察。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每一个人。
  自我省察最初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并且是一个需要长期自觉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可能是发现自己的缺点是如此之多,因而产生动摇,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这也最容易导致自我省察的中断,静思的半途而废。
  此时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当它一旦成为你的生活习惯时,那将对你的人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自我省察的目的仅是给自己的行动做出导向,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以后的行动中,把自我省察的结果付诸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动。
  当然,自我省察不要仅仅流于座右铭、日记、静思这些形式,而是要积极运用它们来导向自己的言行,朝理想的人格目标前进,最终为自我实现、自我成功创造一条坦途。
  誕 终极导向:你有无目标愿景?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海尔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的一句话,“作为企业领导,不仅要做管理者,还要做布道者”。这种布道,就是要构画和描绘企业的终极方向和共同愿景。
  终极方向,也就是要解决该向何处去的问题,一般是没有时间限制。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有谁能告诉我,是2032年实现还是2532年实现,终极导向有没有时间限制?没有。
  台湾人翻译创造了一个词,就把他称为远景或者叫愿景。这两个词都是一样的,远景就是长远的景象,描绘了一个景象,愿景就是希望达到的景象。
  共同愿景,那便是一个组织想要创造的未来图像,共同愿景必须要明确的指出在达成理想之后,组织将会处于怎么样的情况,将会面临如何的环境,有什么转变会发生。这些都必须让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清楚地了解。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应该了解,共同愿景并非只是组织的一个梦想,而是组织尚未实现的事实,领导者必须在建立及追求共同愿景实现的过程中,促使所有成员协同自我行为动机和组织发展远景,保有实现共同愿景的强烈欲望与巨大动力。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没有远景蓝图,也就失去了动机和目标的指引,企业将失去航向,而个人也会变得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假如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问船长:“船在哪里靠岸?”船长说:“我不知道。”你说这艘船最终会停在什么地方?
  假如有一个神枪手拿出一支枪准备射击,你问他:“靶心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你说他能击中靶心吗?
  假如你坐上出租车,“的哥”问你:“你要去哪里?”你能说“我不知道”吗?
  当某人达成不寻常或似乎不可能的目标时,常有些人说他“运气好”、“占了天时地利”,或“上天眷顾”,是“暴发户”。
  然而,在我接触过众多各界的成功人士之后,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全在于这相同的第一步:设定一个企望的目标——未来必定实现的事实。
  我国有两句成语,一句是:“志同道合”,另一句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说得都是一个意思:有相同理念的人才会在一起共事。不光是个人的成功,在现代企业中,也离不开目标和愿景。
  海尔张瑞敏在说到“布道者”一词时,说明海尔的成长其实已经达到了企业发展的较高阶段。
第93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7)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必经三个阶段:
  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老板通过他的一些独特的个人能力——比如比尔?盖茨靠技术、史玉柱靠市场直觉——带领企业渡过了生存关,这个时期他们是大销售员、大技术员。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成长期。企业家通过建章立制、通过打造团队,把企业带上有规范、有规模的道路,这时候创始人变成了管理者。
  第三个阶段,作为全球一体化竞争情况下的管理者,追求的是继续做大做强,而不是安于现状,这时候要考虑企业战略问题、文化问题,考虑企业的愿景,要成为一个传教士、布道者。
  像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他们就是自己企业、行业乃至整个企业界的传教士。对于企业的共同理念的布道,联想和海尔分别有不同的做法。
  联想集团在企业文化培训方面应当讲走在中国企业的前列,“入模子”是新员工进入联想的第一步,不进入联想的“老君炉”,不被联想的企业文化同化的人,是不能成为联想人的。按照联想的传统,每一个联想员工,在入职以后3个月的试用期内,都必须参加“入模子”培训,否则不能够如期转正,“入模子”的成绩记入新员工档案成为重要依据。这是联想从1991年开始坚持不懈的,联想的各级干部,也要入相应的“模子”,得到提拔的新任经理、总经理,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
  海尔的“布道”,可以用成功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故事来说明,这个故事已被写进哈佛的案例。
  案例中最让人惊异的是,兼并生效之后,海尔派去的第一批人不是出自财务部,也不是生产或市场部门,而是出自企业文化中心。他们首先宣讲的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不是投资额度、盈利指针。账面上一时的得失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企业长远的发展、核心专长和终极价值才是他们的着眼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张瑞敏的理论是:“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投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注入,否则不如建立一家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即注入文化和管理,进行品牌运营。我们的做法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形象地总结为吃‘休克鱼’的方法。”
  在海尔全新理念的导向下,原红星公司的一切工作都以市场为导向,并围绕市场而展开:
  ——建立健全的质保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五部一所管理。按照“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由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简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还是坚持按海尔的要求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入国内市场,并冠以琅琅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命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投放全国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全面推行,红星公司生机盎然,因管理不善而“休克”的鱼被催醒,重新参与市场搏击。加盟海尔的红星电器很快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三个月扭亏,第五个月就盈利150多万元。短短两年时间,海尔洗衣机已成为同行业第一名牌。被兼并的企业在海尔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成长。如今海尔已成长为同行业的“巨鲸”。
  我们可以看到,联想与海尔之所以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布道”文化,而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许多企业之所以做不了联想,也学不成海尔,是因为联想和海尔的首善做得很好,整个企业的运作都是以文化为根的。
第94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8)
  所以说,这种企业文化机制的建立,以及共同愿景的描绘,是进行目标管理的首善。如果单纯以质量和公司长期利益为代价,弃企业的终极方向和愿景不顾,就有可能超越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明知不可为而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不顾现实,在设定目标时就会有“移山填海”的虚高精神,喊出的口号就会变成不切实际的“创亩产万斤的良田”。
  思考:为何“目标管理”会失败?
  在2001年,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企业的一栋大楼由于工期要求很紧,就制定了非常强烈的奖罚激励制度,公司从上到下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必须按时完工,所有人在强大的压力下,日夜加班加点,总算按时完成了这栋大楼的建设,成了公司成功目标管理的典范。
  但是好景不长,半年以后该楼房一侧地基下沉了30厘米,楼体出现了大量裂缝,经技术鉴定是施工单位没有按施工要求施工。事实上,在目标管理的期限内,他们根本不可能用常规施工方法完成地基,再加上冬季施工,所以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这栋楼成了这个创业老板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成了公司难以启齿的败笔,购买了这栋楼的住户,心里更不是滋味,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公司负责这栋楼的一个副总裁的衬衣都被撕了3件,事情还远远未了。
  缺少了以共同愿景为终极导向的企业,就会用杀鸡取蛋的方法获得短期的高效益。现在有某些企业的经理只关注他在一个领导位置上一两年的短期效益,个人利益和政绩,这样的经理可以把公司账面利润,在他的任期内增加几个百分点,因此而获得提升或个人经济利益,如果重用这样的人,整个公司必将会毁掉。
  就目前中国管理界的现状来说,讲外国的多,讲中国的少;讲微观的多,讲宏观的少;讲经济的多,讲人文的少。
  注重实用主义本来是件好事,可惜的是,很多的企业管理思想缺少高度,这使我们的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大道”和法则可言,企业往往只是停留在具体的策略和制度流程方面,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效率,但是却丢掉了根本。
  中国的企业只有彰显人文,继承传统,体悟大道,运用智慧,才能把握未来!
  誕 师出有名:你有凭借依托吗?
  首善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寻求凭借和依托的过程,在古代成语中,有两个词,一个是“名正言顺”,一个是“师出有名”,这两个词都表达了一种行事的首善。
  因此,“先正名,再立业”,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意在笔先”的首善正名立业,正名是立业的首善,名是因,它是业起之源,举凡诸多文章根基点都是立足于此的。这个名要怎么正,正成什么效果,才是关键,因为这个名正了,后面的业要立才能水到渠成。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关键的人物都有“素描”:
  吕布有勇无谋,逐利而动;曹操多谋善断,猜疑心重,手段毒辣;董卓仗势欺人,倚权逞威;张飞性情粗犷,豪放莽撞,性烈如火;关羽敢作敢为,智勇过人,却又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刘备十足小人,逢迎欺哄,假以宏德;孙坚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等等。
  诸如此类种种面貌,在开篇几回便已尽皆显露。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尤为显眼,他虽是卖草鞋出身,但甫一出场,即昭示天下,以“汉室帝胄”自居,人称“刘皇叔”,这就是一种“正名”的手法。
  历史上还有一位刘姓人物,是市井出身的刘邦,他没有项羽出身名门的背景,但他为得天下,也始终与王侯贵族去攀上亲戚,这也是一种求得“名正言顺”的手法。
  这种“正名”的过程,其实就是美化自身身份、背景,树立自身权威、形象的过程,足可见获取皇权统治地位,其实是古今英雄的一种无上的信仰。
  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势必得之方休。有此则无彼,有他则无我。
  历史便是以这样一种虚假的表象愚弄着世人的耳目。以统一为征服的借口,以正义为维护利益的理由,以正统为高贵的象征,种种手段,其实无非都是要求得“名正言顺”和“师出有名”。
第95节:人人成为“首善家”(19)
  “师出无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不久,项羽率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朝的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接着,他派人向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禀报了入秦的情况。怀王表示,按以前的约定办:谁先打败秦军、攻入咸阳,谁就当秦王。
  项羽虽然是后进咸阳的,但他倚仗自己兵马强大,所以自封为西楚霸王;而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到道路险阻、人烟稀少的巴蜀之地去。同时,给了楚怀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但不久,又暗中指使人把义帝杀死。
  项羽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诸侯王的强烈不满。汉王刘邦领兵到了洛阳,董公对刘邦说:“我听说顺德的昌盛,逆德的灭亡。没有正当理由,做大事就不能成功。项羽无道,杀了他的君王,为天下人所怨。您乘此率军征伐,四海之内都会仰慕你的德行。这样,您就同从前的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一样,兴的是仁义之师。”从此,刘邦与项羽进行了长期战争,并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为求得“名正言顺”,就曾假托鬼神之力寻求依据,这是“先正名,再举事”,行事前的首善,对凝聚人心,打击秦王朝统治,有着极大的煽动性和号召力。
  事先,陈胜用朱砂在帛上写好“陈胜王”三个字,放入鱼肚之中。等到戍卒买鱼剖腹后,看见帛书上的文字,引起喧然大哗。那天夜里,吴广又隐藏在驻地附近祠庙旁的丛林里,点燃篝火,假装狐狸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鼓动,把戍卒们的心全搅动了,情绪激昂起来。
  陈胜和吴广见时机已经成熟,就秘密计议,由平时人缘极好的吴广出面,扬言打算逃跑,激怒监押的将尉。当将尉为此动手毒打吴广时,他奋起返身夺剑,陈胜趁势上前,与他合力杀掉将尉。
  然后,陈胜振臂一挥,召集900名戍卒,慷慨激昂地说道:“大家遇大雨误期当斩。即使侥幸不被斩首,戍边而死的向来就占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就要扬名立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这样,走投无路的戍卒同声响应,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孔子曰:上善若水。其义即为仁教、柔化,此为道德之根本。但仅仅靠一句统一的口号,就要招人服归,其结果必然会堕入“以胜败定论”的弱肉强食的法则中。
  在过去,战争中的双方无不认为他们是在为正义而战,为保护他们的家国而战,为维护他们的和平而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的确就是被侵害者,他们的确就是在为维护他们的正义而战。
  然而,正义的归属是由最终的胜利者来确定的。只要“师出有名”,为战争找到合理的借口和幌子,那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兵了。自古以来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即是如此。赢得天下之后,就可以英雄不问出处,就可以号称天子,就可以诏告天地,其御制诏令就可以开始名正言顺地宣扬自己为奉天承运皇帝。
  “赢家通吃”的局面历来都存在,在西方叫做自然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在东方,则叫做顺应天道,顺应自然。
  这种“名正言顺”的行事法则,表现在企业中,就是先要树立企业目标和方向,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理念,以凝聚人心和人气。
  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每个优秀的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些“人所共知的理念”,其实这都是个人和企业的立身和正名之本,是为独步行业、立足社会、赢取市场而寻求凭借和依托。
  “名正言顺”的做法,在现代还被称为“包装上市”,那些经过推广和包装的品牌,虽然与普通品牌基本功能相差无几,其身价却成倍,甚至成百倍的提升。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名正言顺”都能够制造出虚化的光环,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第96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0)
  6 首善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誕 建立首善社会
  在社会关系中,无论是我们个人或家庭,还是我们对待朋友、生活、工作,还是各种沟通行为,无一不与首善相关联。
  在家庭关系中,有“浪子当家,饿死全家”之说,“浪子当家”之所以会“饿死全家”,源自于“浪子”观念的不对路。因此,通过转变观念,感化浪子,使“浪子回头”,就是解决“浪子当家”问题的首善。
  再如,人和人之间做好首善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常常说“先做人后做事”,证明“先做人”是“做事”之前的首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家族门第”情结,注重“人情”交往,因此,打通人脉关系是成就事情之前的首善。
  追本溯源的“悟道”实在不可或缺,没有源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思考,也就不会有“做事”之前“先做人”的首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一直奉行的,为什么要从自身开始省察?因为人是社会的本源,是社会的基石,是家庭的元素,只有把自己的修养提高到一定境界为社会做事才能够事半功倍。
  有一位小伙子与女友谈恋爱六年,在这六年中,他们虽然相处异乡,但一直相互鼓励和照顾,相处得很甜蜜,并且已经打算结婚。后来,这位小伙子去了女方家看望她的父母,没料到,女方父母却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小伙子傻了眼,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
  原来,这位小伙子生性腼腆,在这六年中从未与女友的父母进行过“亲情”沟通。这次突然造访,根本就没有时间给女友的父母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斟酌考虑,出于袒爱女儿的本能,他们自然要对这位“不速之客”拒之门外了。
  在这个事例中,如果小伙子事先先给女方家里通通电话,并表现出“嘘寒问暖”般的体贴,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归根结底,还是怪他首善没有做好。
  如果要加以弥补,就会涉及后续的一系列首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破冰”。
  例如,小伙子可以多登门拜访,以向女方父母表达自己的诚意,这种持续的过程改进,相信一定能赢得女方父母的好感,并且最终感动他们,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还见过许多“始乱终弃”的婚姻生活,一开始时,这种婚姻就没有做好首善,双方既未增进相互了解,也未形成成熟的婚姻生活心理,就在匆匆忙忙中结婚了。
  而在草率的结婚之后,就会发现,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浪漫,而双方也未有进一步地增进感情的举措。于是争执出现了,感情变得越来越淡漠,婚姻开始出现裂缝,甚至走向感情破裂,这时离婚就成了必然。
  月赚八千“的哥”的首善
  有位上海“的哥”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首善课。
  在上海,一般的“的哥”每月能拿3000~4000元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000元左右。顶级的司机大概每月能有7000元。整个大众公司2万个司机,大概只有二三人,每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所说的这位司机就是这二三人中间的一个。而且其收入很稳定,基本上不会有大的波动。
  那他是如何做生意的呢?下面,我们截取他的谈话片段,来感受他那简直称得上一流的首善之作。
  “成本核算”是“视野背后的视野,战略前面的战略”
  这位司机选定的地点,一般是美罗大厦、均瑶这样的写字楼,从这些楼里下来的人,出差的比较多,路程一般较远。他之所以定位在这些顾客身上,是基于上海人极为精微的成本核算。
  这位“的哥”做过统计,他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每小时的成本34.5元。他是这样说的:
  “每天要交380元,油费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时,平均每小时固定成本22元,交给公司,平均每小时12.5元油费。这是不是就是34.5元?”
  也许会有司机跟你说,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钱之类的。像这位上海“的哥”这样算的,可能极为罕见。
第97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1)
  这位“的哥”还这样做过统计:“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我做过数据分析,每次载客之间的空驶时间平均为7分钟。如果上来一个起步价,10元,大概要开10分钟。也就是每一个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钟的成本,就是9.8元。不赚钱啊!
  精确定位,透过现象看本质
  “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
  他的答案是“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一般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楼的谁死了,明天三楼又死了一个。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慧眼识人,看“问题背后的问题”
  “在人民广场,有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他毫不犹豫地就停在这个男子的面前。为什么呢?”
  他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男的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着睡衣的人可能去很远吗?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她进啊。”
  “反求诸己”的首善思维
  他说:“很多司机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价又涨了啊,都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我说,你永远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永远不能提高。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看,问题出在哪里才对。”
  着眼全局、系统思考的首善意识
  “有一次一个人打车去火车站,问怎么走。他说这么这么走。我说慢,上高架,再这么这么走。他说,这就绕远了。我说,没关系,你经常走你有经验,你那么走50块,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块了,我就翻表。你只给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说的那么走要50分钟,我带你这么走只要25分钟。最后,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公里,快了25分钟,我只收了50块。乘客很高兴,省了10元钱左右。这4公里对我来说就是1块多钱的油钱。我相当于用1元多钱买了25分钟。我刚才说了,一小时的成本34.5块,25分钟就是14块,我多合算啊!”
  要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天的首善理念
  “要懂得体会工作带给你的美。堵在人民广场的时候,很多司机抱怨,又堵车了!真是倒霉。千万不要这样,用心体会一下这个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经过,非常现代的高楼大厦,虽然买不起,但是却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享受。开车去机场,看着两边的绿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多了,就更美了!每一样工作都有它美丽的地方,享受工作,我们要懂得从工作中体会这种美丽,就可以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我10年前是强生公司的总教练。8年前在公司做过三个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后来我不干了,一个月就三五千块,没意思,就主动来做司机。我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
  我们的职业人生确实需要做好首善,就是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俗话说:“男怕踏错行,女怕嫁错郎。”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我们也要做好首善。这种首善主要包括:
  要找一份好的工作,先要制作好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简历,并投递给选定好的招聘单位;
  要有针对性择业就要先选定数家公司作为考察对象;
  在选择雇主之前要寻求自己合适的职业定位点;
  要寻找职业定位点,就先要做好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最好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相结合;
第98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2)
  在职业规划之前要选定欲从业的行业;
  在行业选择之前要做好职业定向;
  而一旦择业成功,就要明确努力学习职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以追求职业成长的意识,同时考虑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的管理中,最高层领导需要做好决策前战略定位的首善,中层管理者需要做好上通下达的首善,普通员工也要做好每天工作的首善。
  我们的城市规划同样需要做好首善,择友安家需要做好首善,即使是出门远行这样的事,也需要做好首善……
  在我们这个社会,首善可谓无处不在,现在国家在提倡创建和谐型社会、倡导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主张建立学习型组织,其实这些都是首善之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当今中国,更为迫切需要提出的是“建立首善社会”。
  我们可以期待,在某一天,首善会成为问候语:“今天你首善了吗?”到了这个时候,首善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算得上是真正被我们大家接纳,而首善也必将真正转化为我们的一种行事准则,并融入到日常的行动之中。
  “今天你首善了吗?”
  当这句话隐隐约约回响在耳际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真正的“首善社会”,而我们的国家也正在变成“首善国家”!
  誕 首善的好处
  毋庸置疑,首善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小到个人和集体,大到国家和社会,它不仅会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行事方式,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良好开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种事关先、始、本、源的首善,往往会对后续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知道铁轨间距的宽度的来历吗?
  现代铁轨间距的宽度决定于马尾部的宽度。古罗马人修马路辙迹的宽度,是根据拉战车的两匹马的尾部的宽度决定的,这直接影响着马车的轮宽,而造马车的人后来造电车、修铁路,标准的惯性一直在延伸。即使航天火箭推进器“肚子”的容量,也决定于马尾部的宽度,因为生产的火箭需要用火车运送。
  中国历代大多开国皇帝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皇帝只能由他来当。新朝一建立,就要为子孙后代万世基业殚精竭虑了。
  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杀戮功臣,翦除异己,钳制舆论,喁语弃市,防民之口,有如防川……秦始皇独掌大权之始,首先就是要收拾知识分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可惜“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才传至二世就覆亡了,刘邦就来搞轮流坐庄了,打来打去就是为了“履至尊而制六合”,不管他打着什么旗帜,高喊什么主义。
  做了总统就想做皇帝,做了皇帝就想万岁万岁万万岁,传子传孙传万世。这就是封建改朝换代的规律!
  反过头来,我们来看一看华盛顿“开风气之先”的“交权”,它实则是美国民主政治生活的首善,虽然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奠定了美国数百年民主政治生活的观念基础和行为模式,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历史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伟大的几分钟——华盛顿的“交权”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在安纳波利斯将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在这里将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
  此前,他在遣返他的部属时,发表了动人的告别演说。他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在抱有这样一些愿望和得到这些恩惠的情况下,你们的总司令就要退役了。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两天后,华盛顿乘船离开纽约港。军队的主要将官聚集在哈德孙河到保罗斯岬渡口附近的一家旅馆为他做最后饯别。这是他们与自己生死与共的司令官最后一次聚集了,因而心情格外激动。据记载,华盛顿也很快就和大家一样为分离的悲伤打动,他们热泪盈眶,无数次地拥抱、干杯,然后,华盛顿就走了。
第99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3)
  他的军中行李已托运回故乡,紧接着,他将把他在八年前由第二届大陆会议授予他的总司令之职,交还给当时象征着人民权力的大陆会议,然后就正式解甲归田,返回弗农山庄。
  这个“交权”仪式是这样举行的:华盛顿将军走进“国会大厦”(当时的大陆会议厅),在议员的对面他获得了一个座位。议长做了介绍后,华盛顿则要站起来,以鞠躬礼向议员们表示尊敬,而议员则不必鞠躬,只需手触帽檐还礼即可。最后,华盛顿以简短讲话“交权”,议长也以简短讲话表示接受。
  华盛顿的最后讲话十分简约,一如他平时的朴实谦逊。他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议长则答道:“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齐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
  据史书记载,整个仪式十分简短,前后只有几分钟,但正是这个几分钟的仪式却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动不已。当华盛顿将军,这个为了赢得战争不仅变卖了家产,而且因操劳过度生出满头白发、眼睛也几乎看不见了的总司令发表讲话时,每个人的眼里都蓄满泪水。
  第二天上午,华盛顿就离开了安纳波利斯,回到了弗农山庄,作为平民,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过起了一种心满意足的乡绅生活。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了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聚集起来的巨大权力。
  在他以前,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逊位、下野、惧怕各种祸乱而“功成身退”的范例,在他以后,人类历史上还将出现无数以杀戮、屠城为代价而权倾四海的英雄豪杰,但有了这几分钟,在这个满头华发的质朴老人面前,那些大大小小争权夺利、不惜弑父杀子的所谓英雄黯淡了;那些装神弄鬼、沐猴而冠,一朝手握权柄就以百姓为刍狗,利用人民交付的权柄就像使用自家厨房里的一根柴火棍的所谓“领袖”黯淡了;那些大大小小以各种美妙的名义取得“天下”,而后千方百计希望福祉绵长、万寿无疆的“伟人”黯淡了……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美国人就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即一个国家是不能靠武力来管理的。华盛顿用枪杆子打下了江山,却不去做统治者,而是还权于民,自己回到乡间去干农场事。后来我们的孙中山也效仿他了,提倡“天下为公”,所以大家尊称他为“国父”。
  从那以后人类历史上又举行过多少英才霸主的加冕仪式?恐怕谁也说不清。但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所有这些仪式,包括大大小小的宣誓、效忠、集会、游行、磕头礼拜、言不由衷地举拳头、呼万岁,都将湮没无闻,唯有这个仪式将会永垂不朽。它将会和苏格拉底的慨然饮鸩、布鲁诺的身被火刑、巴黎人攻下巴士底狱一样,被人们长久记诵。
  这就是这几分钟的意义,也是华盛顿对世界的又一种贡献。
  行文至此,我们再来反思一下,做好这种利国利民的首善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我们可以做如下几方面的归总。
  (1)制人而不制于人,未战先赢
  首善是一种对规律性的悟道,是着眼全局的宏观把握,并且能洞悉整个进程中的机遇,做到料敌先机,在过程中灵活应变,制人而不制于人。
  对于制人而不制于人的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演义》“蒋干中计”一章。
  曹操本欲用蒋干去劝服周瑜,结果反被周瑜戏弄于股掌之中,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曹操因此错杀了蔡瑁、张允二人,丧失了两位极为难得的水军将领。
  周瑜之所以能够得逞,在于他与蒋干是多年的同窗,比曹操更为知道蒋干是个什么样的为人,而且他对曹操多疑的性格也有所了解,这种洞悉先机的首善策略的运用,使周瑜制人而不制于人,而曹操用人反被人所用。
第100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4)
  另外,首善最重要的是要以我为主,灵活机动,避免思维僵化。历史上也有因不知变通而战败的知名例子。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秦国攻打赵国,本来是廉颇带兵,廉颇紧守长平,相持四个多月,秦军久攻不下。
  这时,秦王采用宰相范雎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赵王听信了谣言,派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结果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自己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
  在历史上,我们还屡屡看到多有战策,少有战功的人物,这也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要归因于他们不知天时地利,面对复杂的局势,不知变通应敌,因此,他们的失败完全是可想而知的。
  (2)好风凭借力,心想事成
  古人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成功者的成功在于借助外力。先秦学者荀况也说,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在于圣人“善假于物”。
  关于成事之借,有许多经典说法。例如,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
  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各种事业的成功中,“借”的意义何在?在关系网中,“借”是核心。关系网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这一核心,就把握了关系网的精髓,就有可能通过借力,完成从没钱、没背景、没经验向成功的转化。
  首善就是好风凭借力的做法,所谓“直挂云帆济沧海”,通过对整个局势的顺从和对规律的把握,就能做到乘势而上,水到渠成,心想事成。
  之所以能够心想事成,还在于首善能够确立先发优势和领跑优势,在过程中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整个过程的一贯做好做对,这能使我们的人生永葆青春,使我们的事业永远保持基业常青。
  这种顺势而为的首善行事方式,的确有事半功倍,心想事成的效果。
  (3)不后怕、更快、一劳永逸、一步到位
  首善是一种大视野,第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对,有了这种开阔的视野,就能做成“一本万利”的生意。这种大智识和好眼光,能保证我们有个好的开头,还能在行事过程中抓住关键,所以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之所以说首善还能做到“一步到位”,是因为做好了首善,就能够保持过程中不犯大的方向性错误,首善做好就能不后悔,使我们行事更顺,能够不走回头路,由于已经竭其所能,就能够问心无愧,也降低了人生中患得患失的“心理成本”。
  首善所确立的“顶情略七斗”式的行事法则,能够使人更为快速地做出决断,在面临时机时,能够抓住机会,不错失机会。
  当我们形成了良好的人生体验时,就会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守株待兔。机会就如天边飞过的一群大雁,当大雁闪现的那一刻,就要张弓搭箭,做好瞄准,等到大雁飞过头顶的时候,抓住时机,一击中的。
  首善就形同一种心灵路线图,它能够使人明确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这种路线图还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导向成功的方法。这种良好的心灵路线图一形成,就能达成潜意识的心理暗示,不需要我们再劳神费力,就能抓住事物最为本质的问题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种在事前做好行事的准备和设计好行走的路线的做法,避免了过程中的瞻前顾后,是一种更快的行事方式。若能抓住转瞬即逝的那最为重要的一丝机会,往往就能一步到位,扭转整个局势,获得极大的成功。
第101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5)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首善就是“一步到位”。它能够找到两点之间最短的直接距离,去达成目标;即便遇到行进中困难,必须迂回前行,但也万变不离其宗,也能够寻求到最佳的路径去达成目标。
  (4)超值、高效、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事物的发展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逆性,有位哲人就说过“人不能双脚同时踏进两只船”,做好首善,就能够最大地减少“无谓的牺牲”。因此,首善是一种更为高效、省时、省力和降低成本的行事方式。
  因此,通过首善可以获得超值的回报,是超值达成目标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做好首善就能“立于不败”。这种见机一招制胜的行事方略,恰是一种捷胜之道,避免了多做无用功。
  试以目前中国的市政建设的“开膛破肚”的现状来看,就是一种首善意识和观念的缺位。我们常看到一些城市的马路今天刚铺好,没过几天又开始铲除铺设管线,结果市政建设却并不见得有多好。
  城市马路随意“开膛破肚”,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君不见,无论城市大小,不论主干道还是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人行马路,只要有马路,就会有今天挖路铺水管,明天挖路铺电缆,后天挖路铺煤气的事儿发生……可以这样说,一些城市的马路天天都可以看到施工队,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交通安全、市民出行、城市环境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正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市政建设未做好首善。具体来说有两个:
  一是规划问题。修路的只管修路,没有在规划中考虑其他诸如水、电、气的铺设需要。而且,我们还看到,无论是路还是水、电、气的规划都是短期的,没有长远的考虑。今天路面窄了要拓宽,明天水管小了要加大,后天电的负荷大了电线要改造……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忧”用的就是经常性的对城市马路“开膛破肚”来回报。
  二是管理问题。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也就没有统一的管理。马路修好后,马路的建设者可以挖,铺电缆的可以挖,铺水管的可以挖,铺煤气管道的可以挖……更让市民气愤的是,很多马路从一修好不久就开始挖;并且,有很多马路被“开膛破肚”以后,没有人把开挖过的地方尽快修好。
  做好首善,就是要避免这种漫无目标和漫不经心的做法,使我们更直接和更有效率的达成目标。因而,也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降低达成目标的成本。
  誕 成为首善赢家
  历史的车轮旋转到21世纪,我们已步入信息社会,在这新的一波经济浪潮中,谁能抓住眼前的机遇,谁就能迎立潮头,成为时代的先锋。
  而我们要捕捉住这种“时代的机遇”,更需要具备超凡的首善思维和首善行为能力。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就来反观那些“弄潮儿”,从首善的角度来做番评析,来反观他们做得如何。
  (1)李嘉诚的自我管理
  李嘉诚的公司已成立55年,由1950年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李嘉诚坦言,他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在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新学问。他的成功来自于他非凡的自我管理能力。
  李嘉诚认为,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以便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
  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虽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我有与命运拼搏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虽有信心、有机会,但有没有智慧?我自信能力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14岁,当李嘉诚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他对自己的管理方法很简单:他必须赚取足够一家人存活的费用。李嘉诚知道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没有本钱更不能好高骛远,李嘉诚还经常会记起祖母的感叹:“阿诚,我们什么时候能像潮州城中某某人那么富有?”
第102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6)
  李嘉诚可不想像希腊神话中伊卡罗斯一样,凭借蜡做的翅膀翱翔最终悲惨地堕下。于是李嘉诚一方面紧守角色,虽然当时只是小工,但李嘉诚坚持把每样交托给他的事做得妥当、出色;一方面绝不浪费时间,把剩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购买实用的旧书籍。
  22岁成立公司以后,李嘉诚知道光凭忍耐、任劳任怨已经不够,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几率的架构,才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知识需要和意志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要延伸至动态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
  李嘉诚说,灵活的制度要以实事求是、能自我修正的机制为基础。李嘉诚指的不单纯是会计系统,而且是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能力等范畴内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李嘉诚曾说过,企业应在稳健中寻找跳跃式的发展,大标题下的小要点包括开源对节流、监督管治对创意与授权、直觉对科学,但又不能局限于此。
  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伯乐的责任在甄选、招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但自我标榜的企业明星员工。
  李嘉诚还说,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高效运作的企业无法容纳滥竽充数、唯唯诺诺、灰心丧气的员工,同样也不欢迎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大将”。挑选团队,忠诚是基础,光有忠诚但能力或道德水平不高的人迟早会拖累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
  建立同心协作团队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聆听沉默的声音:团队与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宽宏大量,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与创造力?你是否有原则与坐标,而不是矫枉过正、过于执著?
  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原理”,以效率和节约为出发点,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概念被简单地理解为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这门功夫倚仗领导人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倚仗其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聪明的管理者会精确算出支点的位置,因为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取得成果的核心。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只注意千斤和四两的转化可能,而忽视支点的寻找,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李嘉诚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幸运,能在商学院聆听教授指导。李嘉诚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上市公司的年报,表面上挺沉稳,但别人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流弊、方向的选择和公司资源的分布,给李嘉诚很多启发。
  李嘉诚认为,管理的艺术在于能够接受新事物、新思维,更新传统思想。
  人的认知力是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义也同样重要——要保证企业生生不息,管理者要赋予企业生命,这不单是像时下流行的那样,在介绍企业的ppt上打上“使命”二字,或是说上两句有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的模糊地带力求保持正直、诚实的品质。
  这条路并不好走,企业的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提高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正确而必要。商界每一天都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需要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每天已经精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难以兼得。很多时候,企业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李嘉诚还常常跟儿子说,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贡献于社会。
  (2)柳传志的“首善之争”
  柳传志所造就而成的今天的联想与神州数码能让我们踏实地感受到一个成功企业的轮廓。然而,当年的“柳倪之争”远未尘埃落定,到底是将联想打造成“贸工技”还是“技工贸”企业,至今仍争论不休。
第103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7)
  1994年,联想在香港上市后,由于在上市的“国退民进”问题上产生了所谓的“柳倪之争”,联想的技术路线发生改变。1995年,联想撤销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岗位,作为新增长点的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等项目纷纷中止,大批技术骨干离开联想,从此联想集团从“技工贸”逐渐转向了“贸工技”。
  在这里,笔者重提旧事,并不是想要替倪光南做辩解,只是想从首善的角度对此做一番反思。
  “柳倪之争”实际上可以看成是“首善之争”。
  按照倪光南当初的设想,他实际上明确了联想发展的路子:就是通过做程控交换机、芯片等业务,把联想打造成“技工贸”一体的企业。按照倪光南的设想,如果以程控交换机业务为根基,联想极有可能做成今天华为那样的企业(倪光南提出做程控交换机时,华为尚未起步,但今天华为的影响力已不在联想之下);如果以做芯片为根基,顺应当时提出的“做中国芯”的呼声,就可能做成今天韩国三星那样的企业。
  本来倪光南已经在1992年开始组织研制程控交换机,1994年,联想程控交换机已取得入网证,该部发展成为仅次于微机部的联想第二大部。倪光南也早已组织设计芯片,在联想的汉卡、微机和激光打印机等产品中大量应用。但是,1995年,柳传志撤销了倪光南的联想总工程师职位,同时就在联想集团中撤销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岗位。此后,联想内部的程控交换机和芯片研制项目无法正常进行,结果迫使研制这些项目的技术骨干不得不离开联想,从此联想集团的技术发展放慢。
  从表面上看,“贸工技”和“技工贸”只是颠倒一下顺序,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技工贸”如同“产学研”、“德智体”等提法一样,是强调三者的结合,强调“技工贸一体化”。一个公司在发展中,某些时候可能会侧重于某个方面,例如,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主要应抓开发,产品开发出来后,主要应抓销售。所以“技工贸”的顺序并不意味着谁重要、谁不重要,本来说“贸工技”也未尝不可,说“技工贸”只是约定俗成而已。
  但柳传志说的“贸、工、技”已经不是三者的顺序问题,而是变成了“贸工技三级跳”,即先搞贸易,再搞生产,再搞技术的三阶段论,基于联想当初的发展现状,当时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不能通过做代理、做服务获得利润以拓展成长空间,联想也许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闪转腾挪,实现企业的腾飞也会变为空谈。
  今天反过头来看,柳传志“贸工技”的首善引发了两点争议:“贸工技”对联想实际走过的发展道路做了错误的描述,歪曲了联想集团发展中的许多基本事实;“贸工技”主张的是一条错误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道路,按照这样的道路发展只能将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导向歧途。
  中国经济要实现后来者居上,就不能永远是搞“尾随”战略,其核心关键点是要抓住第三波经济发展的浪潮,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经济的腾飞。在这种大背景下的中国高技术企业走向世界也主要应该依靠自主创新,依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走向价值链的高端。在这方面,中国的华为就做得很好。
  从战略上说,联想的做法一般只能扩大价值链低端的业务,很难走向高端。从这个角度来讲,倪光南当时提出的“技工贸”的发展思路,也极有可能将联想真正导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的行列。
  所以,在联想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的时候,我们反过头来看待当年的“柳倪之争”,其实很难笼统地评说谁对谁错,只是不同的首善将决定联想的何去何从。
  此前,人们都说“技工贸”,“技工贸一体化”,都是强调高技术企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将“技工贸”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技工贸”的口号遵循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也经受了实践的检验。至今中关村有名气的高技术企业,无一不是“技工贸”的产物,如以中文打字机起家的四通,以联想式汉卡起家的联想,以中文排版系统起家的方正,以财务软件起家的用友,以WPS起家的金山……当年中关村确实也有许多只做“贸”的小公司,但至今它们都已荡然无存了。现在,联想的历史被“修正”了。
第104节:人人成为“首善家”(28)
  “贸工技”的发展路线是与“技工贸”的发展路线根本对立的。所谓“贸工技”的发展路线,就是以经营商业的转手买卖为基础,以销售别的企业的产品来带动本企业产品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技工贸”的发展路线是以本企业的自主技术开发来带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002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EO之后,想重新回到“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上来,提出要做“国际的联想、服务的联想、技术的联想”,再把技术的研发搞上去,并把联想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到每年10亿元以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多年的延误,科技骨干的流失,本企业技术积累不够,也只好把发展的重点放到生产和销售联想微机上。联想微机的生产也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靠自己独特的设计,而是把生产外包给台湾的厂家,再贴上联想的牌子销售。而消费者则对联想微机和手机的性能甚至质量都评价很低(有人甚至把联想最新开发的两款微机称为“农民微机”或“乡镇微机”)。但杨元庆提高联想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心是很明显的,只要有这样的决心,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3)三星品尝辉煌的三大法则
  近几年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辉煌不断,在多个市场取得骄人的业绩,令竞争对手英特尔、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等英雄气短,自叹不如。
  芯片市场:三星电子是世界上第二大芯片厂商,仅次于英特尔。2004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收入增长80%,是英特尔增幅的近4倍。
  手机市场:三星是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排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后。2004年第三季,三星手机在北美市场首度超过诺基亚,以20.5%的占有率紧随摩托罗拉之后。
  在其他市场,三星也有上佳的表现,业内赞誉之声不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