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春秋(1-6)

_149 贾志刚(当代)
  邓析一战成名。
  整个郑国都知道一个叫邓析的人对刑鼎的内容了如指掌并且能言善辩,能够帮人辩护替人脱罪。于是,原告被告都来找邓析,打官司的来找,不打官司的准备打官司的也来找,邓析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大一点的问题收一件衣服,小一点的问题收一条内裤。如果需要亲自出马帮着打官司的,再多收些银两。
  一时间,邓析成了郑国最大的律师,家里有数不清的衣服裤子。怎么邓析这么爱要衣服裤子?原来,邓析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穿不起衣服裤子,到十岁还光屁股。所以那时候邓析就暗自发誓今后要挣数不清的衣服裤子,每天换着穿。终于,子产的刑鼎给了他机会。
  邓析本来就很能辨,又经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就已经没有人能够说得过他,一件事情,他三推理两演绎的,就能把对方说傻,乖乖地认他的理。
  由于在逻辑学方面的巨大优势,邓析后来干脆谁给钱多给谁辩护,而不管被告原告谁有理。这一点,跟现在的律师没有区别。
  有的时候,邓析甚至两头吃钱,谁给钱多向着谁。这一点,跟现在一些法官吃了原告吃被告一个德行。
  邓析靠着刑鼎发大财,可是同时他对刑鼎刑法的解释有些恣意胡来,严重扰乱了子产所想要设立的法律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
  这个时候,子产怎么办?
  “杀了邓析吧。”子皮非常恼火,建议子产杀掉他。
  “不,邓析之所以能够这样,说明刑鼎本身有很多漏洞,杀了他也不能弥补这些漏洞。相反,他利用这些漏洞,我们就补这些漏洞,让法律完善。如果杀了他,谁来帮我们找漏洞?”子产反对,他站得更高。
  这个时候,邓析开始公开举办各种讲座,讲解刑鼎上的刑法以及如何利用这里面的漏洞。与此同时,子产也在给士师们补课,讲解现行的刑法,同时弥补已经发现的漏洞。
  就这样,邓析利用了漏洞之后,子产立即补充新的法律,之后邓析又去发现新的漏洞,子产再弥补漏洞。一来一往,郑国的法律越来越清晰,邓析要赚钱越来越难。
  不过,邓析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人物,游吉有些忌惮他,因此在子产去世之前请教该怎样对待邓析,是杀,还是留。
  游吉最终还是决定不要动邓析,他知道子产临终前的那句“按照你的方式”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对付得了邓析,最好就不要杀他。
  游吉思虑再三,尽管他的信心不是太足,还是决定留下邓析。尽管邓析给他制造了不少麻烦,游吉总体上还能够应付,他不喜欢杀人,即便有的时候邓析让他很恼火,他也忍住了。
  游吉在郑国执政的位置上坐了十五年,到郑献公七年(前507年)去世。游吉去世之后,驷乞的儿子驷歂(音喘)接任执政。
  【大律师之死】
  子产在的时候,邓析与子产的交手基本上势均力敌,有的时候还处于下风;后来到了游吉,邓析略占上风。不过游吉是个宽厚的人,邓析自己也不好意思做得太过分。现在到了驷歂,驷歂的能力比游吉差了很多,可是人又很跋扈,邓析对他可就不客气了。
  驷歂执政一年之后,邓析索性出了一本刑法书,因为那时候书是刻在竹简上的,因此历史上称为“竹刑”。这本书是自从有鼎刑之后,这些年来邓析、子产和游吉三人在斗争中对刑法的完善,可以说是集中了三人的智慧以及郑国的刑法诉讼中的经验,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备也最有逻辑的一部刑法。
  “竹刑”出来之后,很多人前来购买,邓析又发了一笔。
  “竹刑”的意义在于,老百姓自己手头有刑法了。
  驷歂有点受不了了,他既没有子产的才能,也没有游吉的胸襟,他只是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从前,有人打官司还来找他走个后门托个关系什么,现在可好,要打官司的都去买邓析的“竹刑”,自己就能给自己辩护了。
  驷歂起了杀心,可是没有借口,因为人家邓析的“竹刑”那是编得滴水不漏,确实是一部好刑法,驷歂私下里也承认。再者说了,自己刚刚上任一年就杀邓析,显得自己太没水平也太没肚量了。
  于是,驷歂忍了。不过,他在等待机会。
  郑献公十三年(前501年),这一年郑献公薨了。
  就在郑献公薨的当天,郑国有个富人被淹死了,结果尸体被另外一家人给捞起来了。按照郑国法律,捞死人的人家拥有这个死者尸体的使用权,死者家属只有所有权。于是,使用权方向所有权方索要使用权的转让费。简单一点说,给钱,我就把尸体还给你们。
  有钱人家只好掏钱买尸,可是一问价,价码太高,属于敲竹杠。没办法,富人家要求降价,捞人的人家坚决不降。就这样,两家僵持。
  富人家一看这个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前来讨教邓析。
  当然,有尝咨询。
  “放心吧,他们肯定降价。除了你们,他们还能卖给别人吗?你们现在是买家市场啊。”邓析这样说,听上去挺有道理。
  富人家一听,是这么个理儿,于是高高兴兴,付了咨询费,回家等待对方降价。
  捞尸那一家也有点沉不住气了,毕竟家里放个尸体不是那么回事,眼看着都臭了。于是,他们也来咨询邓析。
  这时候,如果邓析劝劝他们降价,这事也就算结束了。可是邓析干惯了吃了原告吃被告的事情,因此这时候还想多赚钱。
  “嗨,怕什么?除了从你这里买尸体,他们还能找别人买吗?现在是卖方市场啊,跟他们熬,你是无本生意,他们怎么熬得过你呢?”邓析又说这样的话了,听上去也有道理。
  捞尸的那家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也高高兴兴地付了咨询费,回家等着去了。想到大把银子就要到手,感觉尸体也没那么臭了。
  过了一阵,富人家见捞尸那一家还不肯让步,又来找邓析咨询。邓析还是那一套,结果又挣了一笔咨询费。
  那之后,两家轮流前来咨询,合计每家咨询了六次。结果是尸体越来越烂越来越臭,两家都很发愁,也都花了不少银子,只有邓析心情舒畅地赚了不少钱。
  眼看两个月过去,郑献公都入土为安了,这边这具尸体还没有成交。
  这个时候,有人暗中为两家撮合,结果两边一问,才知道这段时间都被邓析给忽悠了。
  “操他祖宗八辈,合着我们两家都是脑残啊,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两家都很愤怒,于是一合计,捞尸的也不要钱了,直接把尸体给了富人家。然后两家联手,到驷歂那里把邓析给告了。
  这下,证据确凿,邓析再能辩解也没用了。此前还有些被他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这时候也纷纷前来作证。
  “邓析,你犯有诈骗罪、侮辱尸体罪、贪赃枉法罪,数罪并罚,砍。”驷歂趁热打铁,终于把邓析给杀了。
  杀了邓析,“竹刑”怎么办?驷歂宣布,“竹刑”为国家正式法律,继续施行。
  对于这一点,《左传》上的君子就这样评价了:这件事情上驷歂做得不地道,如果一个人对国家有贡献,那么就可以原谅他的一些过错。既然采用人家邓析的“竹刑”,那就不要杀掉人家。在这一点上,子产和游吉就做得很好啊。
  【邓析子】
  邓析,在春秋百家中被列为名家,但事实上他还是法家。邓析属于正邪之间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树立了一些糟糕的榜样。
  首先,邓析是个法律学家,刑法解释学的祖师爷,也是普法教育的先驱。他是中国律师行或者代讼行业的祖师爷,同时也是中国法律出版业甚至整个出版业的祖师爷。
  不过同时,邓析也充当了钻法律空子疯狂敛财,操纵诉讼,吃了原告之被告的不光彩角色。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人钻法律的空子,法律也就不会完善。
  邓析,一个了不起的人,尽管他有自己的缺点。邓析,一个死得不冤的人,尽管他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法律的精神就是这样,一码是一码。
  邓析的“竹刑”已经亡佚,殊为可惜。
  邓析著有《邓析子》,收于《汉书·艺文志》,也已经亡佚。现有《邓析子》被认为是后人伪托,价值不大。不过,伪书的结论不宜妄下。不论真伪,《邓析子》并非没有价值,其中有很多对现实有益的说法。
  譬如,《邓析子》写道:“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简单说,就是国君负责司法,大臣负责执法,二权分立。
  再譬如,书中写道:“治世之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这一点,早已经被历史所验证。
  此外,《邓析子》也讲道,并且有些话与《道德经》相重合,譬如:“窃财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邓析子》虽然字数不多,可是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颇有些春秋愤青的味道。
  有趣的是,《邓析子》还讲解了悲哀喜乐和嗔怒忧愁的区别,很精到。具体讲解是这样的:为自己是哀,为别人是悲;为自己是乐,为别人是喜;为自己是嗔,为别人是怒;为自己是愁,为别人是忧。
  所以,我们说节哀,不会说节悲;我们说偷着乐,不会说偷着喜;我们只能向别人发怒,不能向自己发怒;我们说替人担忧,却不会替人发愁。
  第二三○章 激流勇退
  子产去世的消息传到了晋国,有一个人非常伤心。谁?叔向。
  自从那一年叔向写信批评子产铸刑鼎之后,两人之间疏远了很多,一向也没有联络。其实,叔向还是很佩服子产,除了在刑鼎的问题上两人之间有不同看法之外,叔向与子产疏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怕引起麻烦。
  晋国六卿家族,叔向的想法是谁都不要得罪,因为风水轮流转,不定明天就是谁家当中军帅。不过,赵武和韩起都很尊重叔向,自然而然,叔向就跟着两家走得近了一些。叔向也意识到这一点,不过这两家轮流作中军帅,叔向也不可能故意去疏远他们。
  除了赵韩两家,叔向跟另外四家,也就是表面上客客气气而已。而子产恰好和叔向一样,跟赵韩两家走得比较近,另外四家疏远很多。
  叔向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可是,在晋昭公四年(前528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让叔向心惊胆战,从那之后彻底心灰意冷,假装老年痴呆,提前退休了。
  那么,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
  【叔向断案】
  这一年冬天,大理士景伯去楚国出差,这一走就好几个月。于是,羊舌鲋疏通了中军帅韩起的关系,当上了代理大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羊舍鲋这是要贪赃枉法了。其实韩起也知道,不过他们是一伙的。
  “嗯,前段时间有很多积案,你辛苦辛苦,都给审理了吧。”韩起特地给羊舌鲋布置了任务,羊舌鲋正求之不得呢。不过他也明白,挣到了银子,都要给韩起留一份。
  羊舌鲋整理积案,天天开庭,那也是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钱多就向着谁。一时间,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这一天,审到了邢侯和雍子的案子,这两位为了争夺一块地而互相告状,已经很长时间了,士景伯不愿意得罪人,一直给拖着。
  羊舌鲋可不怕得罪人,有韩起罩着,怕谁啊?
  邢侯知道羊舌鲋的规矩,因此早早打点清楚了。
  “那什么,这个案件非常清楚了,这块地本来就是人家邢侯的。啊,就这样了。”羊舌鲋假模假样问清了案情,然后就断了案。
  一审之后,雍家一打听,说是羊舌鲋拿了人家邢家的钱了,所以帮着邢家。
  “他奶奶的,不就有点臭钱吗?老子送更实惠的。”雍子急了,听说羊舌鲋刚死了老婆,于是把自己美貌如花的女儿送给羊舌鲋做老婆了。
  “哎哟,你看你这是太客气了,老丈人,那什么。”羊舌鲋高兴坏了,这回真是赚大了,反正吃了被告吃原告都习惯了,也不觉得难为情。
  没过几天,雍子对一审提出不服,于是进行二审。二审的结果可想而知,正好把一审的结果给推翻了,那块地判给了雍子。
  这下轮到邢侯火大了,合着是拿了我的钱还不给我办事?这不是黑吃黑吗?
  这里不妨借用《水浒传》的写法,看看发生了什么。
  邢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当时双眼圆睁,更不打话,一把拔出剑来,就在法庭里发作起来。当时一剑先刺死了雍子,又奔向羊舌鲋,羊舌鲋是个文官,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当时暗叫一声祸事了,起身就跑。
  说时迟,那时快,邢侯大喝一声:“兀那贪官望哪里跑?”羊舌鲋便跑不动,被邢侯追将上来,一脚将羊舌鲋踹倒在地,俯身上来,左手一把揪住衣襟,右手剑便刺将过来。
  “大爷,行个慈悲则个,可怜俺家中有九十八岁老娘。俺死了不打紧,可怜俺老娘无人奉养。”羊舌鲋吓得筛糠一般,只顾求饶。
  “去你二大爷,你老娘死的那年俺还给你随过礼,你这厮莫非就忘了?别说你老娘死了,就算没死,也轮不到你养啊。既然你如此孝顺,我就送你去见你老娘。”邢侯说罢,分心便刺。
  只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大法官被当场杀死,法庭命案轰动了整个晋国。
  大法官被杀,晋国人民拍手称快,暗中都称邢侯为“刑大侠”。
  当官员都成为贪官的时候,官员被杀就不能得到同情,反而会普天同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法庭命案让韩起非常尴尬,因为羊舌鲋是他任命的。不过,最紧张的不是他,而是叔向。想当年小弟弟叔虎就差点连累整个家族(见第六部第二○六章),如今这个弟弟又出了事,弄不好也要连累自己。
  果然,六卿中魏舒和范鞅都强烈要求要惩治贪官,最好整个家族都要负责。好在,韩起给压住了。尽管如此,韩起还是感到很大的压力。
  “叔向,这个事情一定要处理好,处理不好,你就危险了,我也有麻烦。”韩起找来叔向,把利害关系对他说了。
  其实,不用韩起说,叔向比他想得还要多,还要清楚。
  “元帅有什么想法?”叔向问。
  “这样吧,明天召开六卿扩大会议,你把你的处理办法说说,今天好好想想。”韩起也没有什么想法,索性推给叔向。
  第二天六卿会议,从前总有人请假,今天破天荒全部来到。基本上,魏、智、范和中行四家都是幸灾乐祸,等着看韩起出洋相,只有赵成一个人算是想着要帮韩起。
  “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现在,我们请叔向发言,看看怎么处理吧。”韩起没有给大家发挥的时间,直接让叔向发言了。他知道,如果让那几家开始发言,估计叔向就要倒霉了。
  叔向早已经想好了,生死存亡之际不是没有经历过,他想得很清楚。
  “各位元帅,雍子行贿,羊舌鲋受贿,邢侯不走正常程序而暴力杀人,这三个人同等罪行。自己没理,还要通过行贿去争抢,这叫做昏;贪赃枉法,这叫做墨;杀人而不顾后果,这叫做贼。《夏书》里写道:‘昏、墨、贼’,杀。这是皋陶当年制定的刑法。所以,这个案子,被杀的是该杀,杀人的也要正法。”叔向的说法,是各打三十大板,并没有偏向于弟弟。
  众人无声,一来,叔向的说法有理有据,谁也没有叔向学问大,谁也没办法反驳;二来,叔向没有偏袒弟弟这一边,魏舒范鞅们也无从发力。
  就这样,新的判决产生。
  不过,邢侯听到风声,跑到楚国去了。
  没办法,只能把羊舌鲋和雍子的尸体都拖到大街上示众。
  叔向也不是不想偏袒弟弟,可是没办法,都这个时候了,整个家族危若累卵,顾不上弟弟一家了。
  对于这件事情,孔丘孔老夫子又看岔了眼。
  《左传》中记载孔夫子如此一段话:“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
  简单翻译,孔子说叔向是“古之遗直也”,就是说叔向具有传说中古人的正直。说他三次数落弟弟羊舌鲋的过错,一次是在卫国砍人家树那一次,一次是扣押季文子那一次,还有这一次。所以啊,叔向这人一贯主持正义,大义灭亲,名声非常的好。
  其实,孔老夫子真的过奖了叔向,叔向也谈不上主持正义等等,不过是尽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不做坏事,但是也未必就阻止别人做坏事。
  经过这件事情,叔向基本上成了惊弓之鸟。
  “看来,官场险恶啊,真不是人混的地方。”尽管度过了难关,叔向还是下定了决心要退休。否则,稍有不慎,就被收拾了。
  于是,叔向找到韩起,请求退休。
  “别啊,整个晋国就你学问大,怎么能退休呢?”韩起挽留,真心挽留。
  “我,我最近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屎尿多,提笔忘字,这么说罢,基本上老年痴呆的症状都有了。我想,我还是歇了吧,把位置腾给年轻人。”叔向坚持。
  在叔向的再三请求下,韩起终于同意了叔向退休的请求。
  就这样,叔向激流勇退了。
  【退休生活】
  退休之后,叔向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不过,即便这样,还是有些人登门请教的。
  譬如叔向退休后的第二年,恰好藉谈在周朝王室被周景王骂数典忘祖,回到晋国,藉谈专门去看望叔向,说起这件事情并向他请教应该怎样应对。
  “其实很简单,你可以告诉他宝器的获得应该是因为嘉庆的事情,而不是由于丧事。如果这还不够,你可以说说当年文公向周王献俘,说说晋国称霸以来如何尊王室,因此楚国才不敢欺凌,各国才会向王室进贡。如果没有晋国,恐怕就没有国家来参加王室的葬礼了。”叔向一讲解,藉谈恍然大悟。
  “太傅,看不出你有什么老年痴呆啊。”藉谈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叔向没有搭他的茬,接着说:“周王恐怕是不得善终了,俗话说:所乐必卒焉。喜欢什么事情,就必定死在什么事情上。周王以忧患为乐,肯定因忧患而死。你想想,王室今年遇到两次丧事,周王应该服丧三年。可是,他竟然在丧礼一结束就跟使臣们欢宴歌舞,并且索要礼物,这是违背礼法的。就算他口若悬河,就算他出口成章,就算他引经据典,有什么用呢?”
  “太傅,要是你不退休,这次你去就好了。”
  “那什么,吃过早饭没有?要不,留下来吃晚饭?”叔向问,时间恰好快到中午,问早饭晚了点,留人吃晚饭又早了点。
  “哎,刚才好好的,怎么突然老年痴呆的症状出来了?”藉谈觉得有点奇怪,告辞走了。
  董叔决定向范鞅的女儿求婚,因此也来咨询叔向。
  “是不是因为范家比较富?”叔向问,有点漫不经心。
  “范家势力大,找个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啊。”董叔说,想法很实际。
  “嘿嘿。”叔向拒绝向他提供咨询,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最容易惹火上身。
  董叔最终还是向范鞅求亲了,结果还真的成了范家的女婿。
  成亲没多久,为了谁先洗澡的事情,董叔跟老婆吵架,结果老婆一生气回了娘家,第二天范鞅就派人来了,二话没说,把董叔给绑在自家门口的大槐树上了。
  恰好叔向从那里路过,看见好多人在看热闹,叔向不是看热闹的人,只管走。可是董叔看见叔向了。
  “太傅,太傅,去帮我求求情啊。”董叔喊了起来。
  叔向一看,原来这哥们绑在树上呢,一问,说是老丈人派人来绑的。
  “你不是想要靠山吗?这不靠着呢吗?你不是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吗?这不正好在大树底下吗?你的愿望实现了,我帮你求什么情?”说完,叔向走了。
  叔向为什么不帮他求情?因为叔向本来和范家的关系就明和暗不和,别说去找他求情,平时到了范家门口都绕着走。
  要说到叔向关系最好的呢,还是赵家。赵武之后,赵成和赵鞅(赵简子)父子也都很尊重叔向,经常走动。
  尽管叔向退休,赵简子时不时前来问候,也顺便讨教。
  这天,赵简子前来,叔向很高兴,两人聊得开心。从年龄上说,叔向比赵简子的父亲赵成略大,因此是赵简子的父辈。所以,尽管赵简子官阶高于叔向,到了叔向家中还是恭恭敬敬叙叔侄的礼。
  两人聊到鲁国,赵简子突然叹了一口气。
  “唉,看人家鲁国孟献子,人家手下有五个勇士能够为他出生入死,怎么我一个也没有呢?”赵简子叹息,原来是为了这个事情。
  叔向笑了。
  “元帅啊,那是因为你不想有啊,你要想有,我这把老骨头都愿意为你献出去。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能够预料到事态的发展,避凶趋吉,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手下出生入死呢?”叔向说,他说话总是这样富于哲理。
  赵简子连连点头,心情好了起来。
  叔向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现在晋国像赵简子这样谦恭而且能干的人几乎再也找不到了。其实,叔向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的子孙今后恐怕就要靠赵简子来关照了。
  【叔向的遗嘱】
  转眼,子产死了,子产的死讯对叔向打击很大。
  世界上,能够相知相交的人并不多,晏婴是其中的一个,子产是其中的一个。尽管很长时间处于绝交的状况,叔向的内心里对子产还是充满了敬意,期待着有一天两人能够再次把酒言欢。
  可是,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
  叔向非常悲伤,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一年,是晋顷公五年(前521年)。
  韩起和赵简子先后都来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儿子杨食我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关照。自然,两人都答应了。
  临终之前,叔向把杨食我叫到了床边。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终没有办,那就是咱们家的封邑。在晋国,除了六卿之外,就数祁家和咱们家的封邑大了。我活着的时候,仗着和赵家韩家的关系,还算能够维持。我死之后,估计你是守不住的。与其被抢,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阵子我就提出来把封邑都还给公家,留下杨地这一块就够了。可是韩元帅说什么也不同意,没办法,只好留着。不过,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封邑还掉,切记切记。”说完这些,叔向眼一闭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杨食我按照父亲的遗嘱,请求将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杨地。
  “大侄子,算了,留着吧,有叔我呢。”韩起劝杨食我留着,他不忍叔向刚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
  “那,就多谢元帅了。”杨食我本来就不愿意退回去,韩起这么一劝,顺势就收回了请求。
  就这样,杨食我保留了羊舌家的封邑。
  杨食我奉公守法,不结豪门,他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谁也不会抓住自己的把柄。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俗话还说:占小便宜吃大亏。
  【叔向兄弟】
  叔向,正直、博学、谦恭而且明智。
  但是,叔向不是子产,他不可能是子产,因为他的环境比子产更糟糕。子产做好了,能够成为郑国的相国,叔向做好了,也不过就是上大夫。也许,做得越好,嫉恨他的人越多。
  子产可以说自己为国而死,叔向不可以,他没有资格。所以,子产可以专心为国家,叔向只能一边为国家,一边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叔向做得不错,家族在他的手里并没有衰落并且躲过了几次大劫难。
  叔向倾向于恢复周礼,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时势造英雄,不要用子产的标准去衡量叔向,就如不要用管仲的标准去衡量子产。
  如果说叔向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他不够果断,不够坚决。而正是这一点不足,就可能葬送掉自己生前所有的努力。
  不管是在晋国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叔向向来不是决策人物,他只是一个高级参谋,他出谋划策。能够不管的事情,他尽量不管。不得不管的事情,他会处理得很好。他不得罪人,但是他凭良心做事。
  他和子产一样懂得怎样玩权术,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不是怎样去玩别人,而是怎样防止被别人玩,他做得很好。至于他是不是有子产做得好,这一点无从比较。
  其实,叔向的哥哥伯华也是个很贤能的人,孔子对他的评价同样很高。伯华名叫羊舌赤,因为封邑在铜鞮,因此又叫铜鞮伯华。
  《孔子家语》中,孔子说道:“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伯华不早死的话,天下就有望安定了。
  子路傻乎乎地问:“愿闻其为人也何若。”
  孔子接着说:“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伯华小的时候敏而好学,大了很勇敢很有承担,老了很懂道理而且很谦恭。
  孔子为什么对伯华的评价这么高呢?不知道,因为伯华的故事都没有流传下来。
  今山西沁县太里村前白玉河南岸,羊舌职、伯华、叔向父子三人的墓都在那里。
  第二三一章 无射是个钟
  就在叔向死的那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周灵王铸无射。
  无射是什么?伟哥?零分;印度神油?零分;中国足球队?零分。
  无射,其实跟射不射无关。
  前面(见第六部第二二四章)介绍乐中的六律,六律的最后一个就是无射。周灵王铸的无射是一个铜制大钟,用来定音,定六律中的无射。因此,这个大钟就叫无射。
  为什么无缘无故想起来要铸无射?要知道,春秋时期的铜是很昂贵的,铸无射大钟需要耗费巨资。
  原因很简单,简单到令人觉得有些可笑。
  “天下诸侯都不给我们进贡宝物了,老子自己造一个宝物出来。”周景王半夜醒来,对自己说。
  基本上,周景王是个爱财如命的人,他只是想造一个宝物给自己,也算是一个标志性工程,自己崩了之后,这个钟可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譬如就叫“周景王大钟”或者“周景王无射”。
  如今,造大钟的似乎越来越多,周景王后继有人。
  花巨资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肯定是要受到国民反对的,事实上也是。可是周景王有办法,最终他还是想办法把无射给造了出来。
  大钟是怎么造起来的?
  【货币改革】
  事情要追溯到三年前了。
  “老单,我想进行货币改革。”周景王这一天突然对单穆公神神秘秘地说,单穆公是单成公的儿子,现在是周朝的卿士。
  “货币改革?”单穆公没听明白,过得好好的,改什么革?“大王,老聃人家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尽量不要翻来翻去,否则会烂的。”
  “别听他的,他是书呆子,不改革怎么能进步?再者说了,咱们现在这样子,算个大国吗?”周景王是有学问的人,随便举了几个例子,单穆公就没话说了。
  “那什么,那大王您准备怎么改革?”单穆公问,他还是觉得这事情有点古怪。
  “是这样的,我觉得现在的钱太小,我准备铸大钱,取代小钱。”周景王说着,从身边取出一个铜币来,铜光闪闪,明显比通用的钱要大。“看,模具都开好了,我都铸出一个样子来了,比从前的钱好看多了吧?”
  “那,这怎么用啊?”
  “旧币十个,换新币一个。新币使用的同时,旧币停用。”
  单穆公把新币拿起来颠了颠,大致的重量就知道了,一个新币的重量基本上等于五个旧币。现在单穆公明白了,黄鼠狼给鸡拜年,什么时候也没有安过好心,这摆明了就是借着货币改革的名义从老百姓手里抢钱。
  道理很简单,那就简单说说。铜在当时是贵重金属,本身是有价值的,就像现在的黄金一样。如果现在用黄金铸钱,然后用一个五两黄金铸成的钱换你十个一两黄金铸成的钱,就等于抢走你五两黄金。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周景王用一个新币换老百姓十个旧币,然后再用十个旧币铸两个新币,再换二十个旧币;再用二十个旧币铸四个新币,再换四十个旧币。如此循环往复,到最后,实际上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倍,而增加的部分都是周景王的。换言之,老百姓的财产蒸发掉一半,蒸发掉的都进了周景王的腰包了。
  “太流氓了吧?这不成流氓国家了吗?”单穆公差一点喊出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