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时汉朝

_74 月望东山(当代)
  
  刘秀说:“我只率数骑出城,到定陵等地拉人来助阵。”
  
  刘秀出城召人来解围,这招似乎很靠谱,追究起来,其实也很不可靠。造反兵团数万人马,全被刘演拉去攻打宛县了。昆阳离宛县距离较远,如果去宛县唤刘演,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只有就近取兵,到定陵和郾城喊人。但是,定陵加郾城,也没多少兵力,喊来有用吗?话说回来,没用至少也得试试。与其坐着受死,不如试着拼个鱼死网破。
  
  于是,刘秀当夜率李通等十三人,快马出城。前面说过了,此时王邑的前头部队十几万人已经包围昆阳城,昆阳城的飞鸟想出城去都难了。刘秀从南门出发,忙活了大半夜,竟然溜出城去了。
  
  刘秀一溜出城,天就亮了。这时,王邑也睡饱喝足了,然后慢悠悠地喊出一声:攻城。
  
  政府军几乎全出动了,一支部队马不停蹄地挖地道;一支部队用撞城攻城;一支部队朝城上射箭,天上密密麻麻都是箭。
  
  战争导演王邑坐在车上,悠悠然地看着大戏。然而,城里的王凤,累得够呛。王凤累是应该的,想想十几万兵,就是规规矩矩把头全伸到城上任你砍,也照样累死。
  
  于是,累得不行的王凤,突然朝城下的王邑喊话:“不打了,我不打了。投降,我要投降。”
  
  下面的人听得很清楚,跑来告诉王邑。王邑心里一笑,大片刚开一个大场面就喊停,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于是王邑下令:继续攻城,杀他个片甲不留。
  
  我想,如果王邑生在今天,他肯定爱看战争大片。不然他不会这么想拉长戏片,满足他内心发作的戏瘾。
  
  事实上,王邑不招降,那是有缘由的。按照古代战争规矩,如果对方投降了,进城后,就不能随便杀人了。可王邑之前已经对严尤放话了,他攻打昆阳城,不是准备招降,而是准备屠城的。
  
  我想,城上的王凤肯定大喊倒霉了。他混了这么多年,可能都没听说过,只有主动投降,还不同意的呢。既然人家不同意投降,那就只好接着打了,打死几个算几个。
  
  这时,严尤将军坐不住了。于是,他忧心仲仲地告诉王邑:“《孙子兵法》曰,围师必阙。我认为,兵法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建议,只要打一个缺口,城上的人肯定无心恋战,想着逃跑了。那样的话,我们就好收拾他们了。”
  
  王邑一听,自信的摇摇头,说:“不,就这样打,我喜欢看着这样打。”
  
  真是极品,极品戏迷。严尤真是无语了。等着瞧,看戏上瘾,也会害事的。
   二、愚蠢者总是成就别人的奇迹
  
  当方王邑十几万兵强硬攻打昆阳城时,刘演的十几万兵,也在全力攻打宛县。替王莽守宛县的人,是棘阳县代理县长岑彭。除了王凤外,岑县长也算是年度倒霉蛋。当他这边要死要活地守城时,王邑在那边正想方设法拉长戏场,悠然欣赏。
  
  可终于,岑县长终于顶不住了,宛县城中缺水短粮,人民相食,迫不得已,只有举城投降。
  
  刘演顺利进城,随之而入的还有刘玄。刘玄是领导,他说,我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个首都,宛县就是我们的首都了。刘演说,领导你说了算。于是乎,宛县就成了刘玄的首都。
  
  刘演在宛县打了胜仗,却并不知道昆阳城都要被王邑打成烧饼了。此时,只有刘秀闻出了昆阳城散发的阵阵烧饼味,他一路狂奔,跑进郾县和定陵,把全部人马拉起就要往回冲。
  
  这时,驻守郾县和守陵的将领却告诉刘秀,我们全回去干架了,好不容易抢来的一大堆财物,谁帮我们看管。不然这样,留一部分士兵看着,我们冲上去就是了。
  
  简直就跟昆阳城那帮人一样没出息。刘秀冷笑着警告道:“此次出战,如果胜了,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金山银山,啃你个十辈子都啃不完;如果输了,我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谈个屁财产。”
  
  刘秀停顿了一下,又凌厉地说道:“你们想当肉包子,还是啃金山银子。如果想啃银山的,就一个不留,全部给我冲上去。”
  
  六有一日,郾县和定陵两地造反兵,倾城出发,赶往昆阳。刘秀率一千骑兵,先行出发。到距离王邑兵团的四五里处时,他命令停止前进,并构筑阵地。
  
  刘秀知道,蛇吞象,只能智取,不能硬拼。他还知道,只要他布好阵,政府军肯定前来迎战。
  
  果然,王邑派出几千人前来挑战刘秀。刘秀毫不含糊,他亲自率兵上阵砍杀,连杀几十人,政府军败走。
  
  刘秀这一战,让造反兵们都开了眼界。在他们心里,就知道刘演很牛,没想到这个一向老实厚道的刘秀,上了战场就像是一头猛虎。看到这里,将领们都不由兴奋起来了,刘秀都能杀得,我们为什么不杀得。
  
  于是,造反兵将领决定铁下心,追随刘秀去昆阳玩一把大的。政府军败走,刘秀乘胜追击,向前挺进,政府军像一头大象被一条毒蛇逼怕了一般,稍稍向后移动。刘秀属将奋往前追,杀入敌阵,干掉对方一千余人。
  
  一连小串的攻击,王邑却没有做多大反应。仿佛尝到甜头的造反兵团,胆量越来越壮。在这一刻,他们甩掉畏首畏尾的心,摇头一变,变成了一群狼,冲入敌阵,继续追杀,竟然杀到了昆阳城下。
  
  昆阳城下,抬眼望去,王邑还在看戏。在刘秀看来,王邑不过是一头粉饰的病虎,只要群狼出动,必拔腿跑。于是,刘秀挑了三千壮士,组成敢死队。
  
  刘秀把三千敢死队,带到昆城西效。他告诉敢死队员们,他们的任务,就是沿着护城河杀过去,一直杀到政府军中央。看准了,敌军中央营垒,就是主帅王邑。只要拿下王邑,敌军自然溃散。
  
  王邑能够长眼看戏,当然也长眼看着刘秀红着眼睛冲他而来。但是,他一点也不惊慌。历史出人意外的一幕,竟然在这一刻出现了。
  
  王邑告诉诸将,这次,他要亲率一万精锐砍杀敌军,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乱动。
  
  出来混,运气很重要的。很幸运的是,刘秀撞上了王邑这种短了几根筋的便宜货。当王邑率着一万骑兵,在阵前巡视不前时,刘秀回头对敢死队员们吼道,兄弟们,还等什么,冲啊。
  
  刘秀三千壮士,犹如一块巨石从山上滚下,直接向王邑俯冲。王邑的一万精兵,奈何受得了这般冲击,都不禁手脚发麻,略向后退。政府军后退,刘秀的壮士冲得就更猛了,一下子打乱了政府军的军阵。
  
  政府军各营都在心里焦急地观望着。王邑放话在先,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要乱动。于是乎,他们就像是观战的群众,看着王邑如何导演这场大戏。
  
  这下子,刘秀赚大了。三千砍一万,没有啥不敢砍的。造反兵继续往前冲,冲乱敌阵后,就直接找大人物砍。很不幸,大司徒王寻当场被砍杀了。
   此时,昆阳城上,快要被活活打成烧饼,准备当守城鬼的王凤,看到城下刘秀杀得王邑兵慌马乱,不禁喜上眉头。
  
  王邑,你不让我受降,我要让你后悔八辈子,今天不砍你个稀巴烂,决不为人。
  
  悲愤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化无比悲愤为凌厉杀气的王凤,开城出兵,冲向王邑。大司徒王寻被斩,政府军团已经乱了手脚,再杀出个王凤来,王邑的马脚全被打乱了。只听见崩的一声,兵败如山倒,四十万政府军掉头就跑。
  
  自西汉高祖刘邦起兵至东汉光武刘秀造反止,汉朝只出现了这种以多败少的战争悲剧。第一次,就是当年刘邦率六十万杂牌军,开进项羽老巢彭城,大开庆功宴。项羽闻讯,亲率三万精锐杀回彭城,把刘邦六十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遍地横尸。
  
  第二次,就是眼前这一幕。
  
  两次战争,竟然有如此相似之处。像当年项羽杀刘邦一样,杀着杀着,突然就刮起大风来了。天上巨雷爆响,狂风大作,屋顶被掀。接着,只见大雨哗啦啦的倾盆而下。
  
  人不自助,老天也要踩他两脚。造反兵团趁着混乱局势,杀人像砍白菜一样,以一当百,见着便砍,中砍率奇高。这时,河水涨起来了。尸体却堵住了河流,血水向四处蔓延,漂红了大地。像当年刘邦逃命一般,这场大风大雨,救了王邑和严尤等人性命。他们骑马夺路而逃,跃过白河,向北逃亡。
  
  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接着,与政府军拼命对抗的造反兵团,接下来还要忙活。不过,下面这种活儿,他们非常乐意忙。这次,他们不是去杀人,而是去抢运政府军的辎重。
  
  王莽穷尽一辈子积蓄,一夜之间就成了别人的东西了。造反兵团拼命抢运数月,像挖山一般都无法搬完政府军留下的财产。最后,他们不得不狠心,一把火把剩下的全烧了。
  
  造反兵团大获全胜,更始皇帝刘玄准备大开庆功宴。但是,一想到庆功宴,平林兵和新市兵就犹豫了。
  
  如果要开庆功宴,事实上就是为两个人而开的。一个是刘演,另外一个是刘秀。宛县是刘演拿下的,昆阳城是刘秀救出的,王凤和陈牧带着全家老小,拼了老命来造反,竟然成了别人的嫁衣裳?
  
  王凤很嫉妒,陈牧很恐惧。刘氏兄弟名声日隆,任此发展下去,他们俩亲手供起来的刘玄,简直就是成了摆设。所以,为了防止胜利果实落入别人之手,必须先下手为强。
  
  于是,平林兵和新市兵代表,就去做刘玄工作,建议干掉刘演。但是,刘演没有表态。
  
  危险像一只黑暗之手,向刘演伸来,他竟然浑然不觉。刘秀却坐不住了。在黑暗之中,他仿佛听到毒蛇吐着信子丝丝爬行的声音。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
  
  刘秀告诉刘演,平林兵和新市兵已经妒忌我们了,务必警惕他们。
  
  刘秀自信,他的判断是建立在逻辑推理之下,绝对靠得住。要知道,平林兵和新市兵的那帮人,从来只有他占你的便宜,别想你拔他们身上一根毛。他们占别人便宜,也要防止别人抢他的便宜。毫无疑问,刘演的存在,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刘演对刘秀的警告,一点也不放心上。他告诉刘秀,这帮人天性如此,爱占便宜,心里整天想着那点东西被人抢走,也可理解。
  
  事实证明,刘演错了。对敌人的容忍,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很快的,有一个人告诉刘演,停止挖坑,赶快准备对付不测事件。
  
  给刘演提议的人,是他的舅父樊宏。樊宏发现势头不对,源于一场酒宴。
  
  说是酒宴,事实上就是为刘演准备的鸿门宴。刘玄办了一个宴会,召集全体将领喝酒。就在宴会上,刘玄的绣衣御史亮出了一块玉,并断成两半。熟悉鸿门宴的同学都知道,当年刘邦在鸿门宴上陪项羽喝酒的时候,亚父范增示意项羽动手,搞的就是这个小动作。
  
  绣衣御史那个动作,刘玄看见了,樊宏也看见了。但是,刘玄举棋不定,不敢动手。
  
  项羽不杀刘邦,已成千古遗恨;刘玄不杀刘演,肯定又是一个千古反面教材。这个道理,刘玄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还不动手呢?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懦弱。新市兵和平林兵正看中他的懦弱,才扶他当皇帝的。没想到,因为这个懦弱,要坏了大事。于是,酒喝完了,大家装做没事,就散了。
  
  宴会后,相信新市兵和平林兵都跺着脚急坏了。但是,樊宏更急,他拉住刘演,警告道:“喝酒的时候,刘玄的幕后推手杀机已现,如果不先发制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刘演默不作声。
  
  就这样,时间刘玄拖住了刘演的死亡脚步。刘演也拖住了刘玄,以及其背后推手们的死亡时间。双方一下子胶着了,谁也不敢先动手。
  
  在平衡的博弈天平上,双方都仿佛都在等待着,一根打破命运平衡的稻草。
    三、刘秀之秀
  
  在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眼里,刘玄是个软蛋,胆小怕事,一捏就碎。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刘玄,他们都被受骗上当了。
  
  真正的刘玄,是一个善于算计政治行政成本的高手。刘玄认为,今日不同往语,他不是当年的项羽,刘演也不是当年的高祖刘邦。在造反兵团里,支持刘演的,非但有刘家帮,还有下江兵王常。一旦刘演有事,内部就会有一场大火拼,两败俱伤,这就成全了王莽了。
  
  团结,团结压倒一切。这才是当年的政治任务。在这个角斗的天秤上,要把刘演拉下马,就必须等待时机。
  
  当然,刘演当然也不是一只好欺负的鸟。当刘秀警告他的时候,他貌似无动于衷,实是暗自忍爱。刘演料定,在他没有动手之前,刘玄定然不肯乱动。也就是说,静以观变,是制敌的王者之道。从整个大局来看,这是一着险棋,也是一着好棋。
  
  但是,有人就是沉不住气,总是情不自禁地,要跳起来跟刘玄拍板。
  
  这个搅浑水的家伙,名唤刘稷,是刘演的一个老部下。凡是举事之人,没有两把刷子,在江湖上是很难混的。很显然,刘稷是有刷子的人,不是两把,而是一大把。在造反兵团里,首数不怕死的,不是别人,而是眼前这个刘稷。因为不怕死,刘稷屡建奇功,头上光环闪烁,不胜受用。
  
  匹夫刘稷,在他眼里,除了刘演,谁都不鸟。所以,自从新市兵和平林兵集团扶持刘玄当皇帝以后,他就跳将起来大吵大闹。他认为首先起兵图大事的人,是刘演,而不是刘玄。好不容易打下点江山,劳动果实竟然被刘玄叼去了,好不愤怒。
  
  刘稷跳脚的时候,刘演还是把他按下去了。从此以后,他就对刘玄恨不得插了两刀,彼此从此不容。
  
  刘演是聪明的,他当然不容许刘稷乱动,不然理亏气不壮,必坏他大事。但是,还有一个更聪明的人,却在背后偷窥着刘演的一举一动。
  
  这个聪明人,就是曾经建议刘秀回家动员起兵的李轶。刘秀打一开始接触李轶以来,就觉得这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后来事实让明,刘秀的判断是正确的。
  
  李轶跟随刘演刘秀起事后不久,内心开始骚动不安。当刘玄登基当皇帝后,终于受不住诱惑,投到对方帐下。历史证明,扒外之徒,必然是吃里之人。因为先有吃里,才能扒外。很显然,李轶就是这种吃里扒外的货色。
  
  刘秀曾经告诉刘演,你不但要小心新市兵和平林兵,更要小心李轶。很可惜,刘秀的这句话,刘演连半句都没听进去。
  
  刘演不听刘秀的劝,理所当然。要知道,从小到大,从来都是刘演罩着刘秀的。在刘演眼里,刘秀保守怕事,一路上都是被他嘲笑过来的。但是,刘演并不知道,万水长流,人也是发展变化的。骄傲若狂,却让他从此一跌血流满地。
  
  李轶认为,当前刘玄和刘演僵持不动,都在等待对手先动手。但是,大家都是出来混的,没有最狡猾,只有更狐狸。所以说,要等对方露出破绽,趁机出手,不是做事之道。真正的行事之道,不是等待,而是主动发现对手破绽,直捣命根。
  
  于是乎,李轶想到了一招,即刻去见了刘玄。
  
  不久,刘玄突击出动,下了一道诏书,要封勇冠三军的刘稷为抗威将军。但是,很快的,刘稷传话回来,不接受抗威将军。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李轶告诉刘玄,不要想了,赶快动手吧。
  
  李轶这招,就是拿刘稷逼刘演出招。只要刘演招术一出,必死无疑。
  
  怎么搞掉刘演,李轶早设好圈套。首先,他让刘玄召开一个武装集会,就在集会上,突然逮捕刘稷,说要斩首。
  
  理由很简单,领导给刘稷面子,他竟然敬酒不吃,吃罚酒。
  
  刘演一看要杀刘稷,马上跳起来阻止。同时他表态,什么话都可以说,但是这个刘稷就是不能杀。
  
  刘演中计了。只见刘玄一不做,两不休,大手一挥,拥上一帮人,也把刘演绑起来,当场斩首。
  
  就像一场大戏,敲了那么多锣鼓,做了那么多铺垫,拉了那么长的序幕,好像高潮还没到来,就这样忽忽收尾了。
  
  斩首必除根,一个都不能少。摆平刘演,下一个就是刘秀。
   刘玄斩杀刘演的时候,刘秀正在父城蹲点守城(河南省宝丰县东李庄乡西)。当噩耗传到父城,他像做了一场恶梦,一时就愣住了。
  
  刘秀当然知道肯定会有翻脸这一天,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怎么办,要不要跑路?跑,跑得越快越好。这是所有正常思维人,做出的最本能的反应。但是,刘秀定了定神,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动作——立即返回宛县。
  
  回宛县干嘛?送死吗?当然不是,刘秀认为,当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回宛县请罪。
  
  刘秀火速奔回宛县时,看见宛县城外,正站着一帮人列队欢迎。他仔细一看,这不是刘玄派来的特派员,他们全部来自司徒府内,全是刘演的老部下。
  
  司徒府官员个个面带哀情。以死人般的愁容,迎接一个大活人进城,这真是一个诡异的侯迎式。刘秀心里不由暗自叫苦。在他看来,刘演这帮老部下,表面上看都是来替他壮势的,实则是来舔乱的。
  
  既来之,则安之。刘秀不动声色地谢过诸位,然后马不停蹄,直奔刘玄处。
  
  刘秀已经想好了,见到刘玄时,要做到三不,只专心请罪。所谓三不,就是不谈私事,不替刘演戴孝,不请邀昆阳之功。果然,刘玄办了一席酒,宴请刘秀。酒席之上,刘秀只管喝酒,笑谈自如,半句私话都没有。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在动物界里,有很多生存伎俩。比如变色龙,会随着环境变换肤色,以免暴露自己受敌攻击。又比如墨鱼,遇到强敌侵害时,狂喷烟幕,遮路逃生。再比如章鱼,为了逃生,甚至舍弃五腑内脏。等等。
  
  毫不疑问,刘秀就是那一只大变色龙和大章鱼。为了生存,他选择了伪装作秀和极度忍让。忍让不是懦弱,而是为了生存。只有生存,只有不惜一切代价的生存,才有可能保存实力,进而有朝一天扳回败局。
  
  刘秀三不政策,让刘玄极度愧疚不安。都是同族兄弟,人家含辛茹苦地替您种瓜,相煎又何太急。于是乎,善心大作的刘玄,就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以区区数万之兵,攻破王莽数十万之众,被封破虏大将军,应该是名至实归。再封武信侯,算是辛苦费也给够了。我是杀了刘演,但是我待刘秀如此,他也应该满足了。或许,这就是刘玄内心的想法。
  
  我认为,以上想法,不符合真实的刘玄。
  
  真实的刘玄是什么?他没有忘记他是怎么登基的。如果没有新市兵和平林兵,就没有他的今天。但是,刘演一死,平衡已经打破,权力彻底向他一边倾斜。可刘玄更知道,刘演死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不是他这个坐在台面的皇帝,而是在他背后虎视眈眈的新市兵和平林兵。
  
  人家能扶你上台,照样可以踢你滚得满地找牙。所以,为了自己能在台上混得久,必须留有一支力量制衡新市兵和平林兵。不然,一旦他们自恃强大,后果将堪设想。
  
  所以,刘玄不杀刘秀,封侯纳将,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不担心刘秀会寻仇,打狗要看主人,玄不是主人,不过是被别人利用的一条好狗。所以,他夹在刘秀和新林兵等之间,最不难做人的是他。
  
  相反,他很安全。无论双方怎么打,都不会打到他身上。如果有一天,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当然最受益的就是刘玄这个坐在台上看戏的了。
  
  于是乎,刘秀就像是刘玄棋盘上的活棋,被保留了下来。不是不说,这是一着多么天才的一招棋啊。
  
  就这样,刘演之死,就被刘秀和刘玄两方,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到了最后,谁也不愿再提起此事。没办法,双方还有共同的利益,在他们的前方,还有一个巨大的诱惑,等待着他们。
  
  那个诱惑的名字,就叫长安。只要拿下长安,砍下盗国大盗王莽头颅,天下可定。接着,刘玄就分派任务,大家各自忙活去了。刘玄布置了两个进攻任务。一支军队直扑武关,向长安进攻。一支军队则是向洛阳。
  
  在汉朝的地图上,洛阳跟长安一样重要。王莽当皇帝以后,就准备迁都洛阳。可是因为成本太大,其属下诸多官员说,再派人去修宫殿吧,等修好了,再搬去也不迟。没想到,再等等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负责进攻洛阳城的人,是定国上公王匡。无巧不成书,在王莽那边,负责驻守洛阳城的人,也是一个叫王匡的人。秋季,九月。新市兵首领,定国上公王匡攻下洛阳,砍杀王莽的太师王匡,洛阳城落下起义军手里。
  
  造反兵团拿下洛阳城后,刘玄就召集开会,说宛县太小了,这里不是建都理想地盘,我们还是搬到洛阳去吧。诸将回话说,领导英明,洛阳居天下中央,城郭又大,土地又肥,美女又多,我们早想搬家了。
  
  可是又有一个问题,迁都洛阳以后,谁来负责洛阳城的打理呢?这时,刘玄脑袋灵光闪现,拍板叫道,要想治好洛阳城,非一个人莫属。
  
  这个人,就是破虏大将军刘秀。
    四、王莽:末日
  
  造反兵们迎来了他们最美好的时代。所以他们的日子,是往前数着过的;然而此时,对于深居长安城的王莽,却是倒着数的。数着数着,他发现自己真的没多少日子可数了。
  
  王邑几乎带着他的全部军事家产,输在了昆阳城下,两话没说,直接滚回了长安城。输了也就认了,问题是树倒猕猴散,他最善战能说的,可从来没他话放心上的严尤,竟然带着副将陈茂将军,投降到另外一个叫刘望的起义军那里去了。
  
  退一万步来说,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此时,长安城里,正在弥漫着一股不祥的空气。空气里,充斥着尽是阴谋与杀气。
  
  先是有一个道士高师,找到卫将军王涉说:“据我查书考证,几乎所有神秘预言书,都说刘氏必须兴盛,而王莽新王朝必败。这不是吹的,书上连皇帝名字都想好了,它就是国师刘秀。”
  
  王涉,即王根儿子,王莽的堂兄。王根死后,他能混到卫将军这个位上,托的还是老弟王莽的福。如果没出问题的话,王涉一听那话,就应该马上把道士推出去斩了。
  
  事实恰恰相反。王涉听了以后,如获至宝,马上去找国师刘秀(刘谙)。刘谙听了以后,又相继找了两个人,一个是大司马董忠,另一个是宫廷禁卫官司令孙伋。
  
  很快的,他们四人就结成联盟。按目前形势而言,把国师刘秀推上去当皇帝,那是很不靠谱的。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最为识相的做法,就是利用手中权力,调动部队,逮捕王莽,向刘玄政权投降。只有这样做,一家老小方可保命。
  
  在王莽夺取汉朝权力,改朝换代时,王涉是出过力的,刘秀曾当过幕后策划的。可以这么说,他们这四个人,可都是粘附在王莽这棵大树上的大猕猴,如果他们都反了,王莽的日子,也算是到头了。
  
  此时,王莽已经吃不香,睡不甜。每天送到他桌上的鲍鱼,他才咽那么一点点就没胃口了。为了解愁,他饮酒无度,一边饮,一边读着兵书,困了就拍在桌子上睡。他先前染的黑发,又一夜之间愁白了。
  
  他愁白头发,却没料到危险的炸弹,就要在他身边引爆。
  
  终于,王涉等四大佬,引爆了阴谋的炸弹。然而,万事总有个意外。炸弹没有把王莽轰死,竟然失手把三个人全炸得粉身碎骨。
  
  说起来,王莽真是命大。正当危险时刻,王涉四人帮集团中,有人反悔了。这个人,就是宫廷禁卫官司令孙伋。这个人,死到临头,突然想起了儒教的忠义主义和理想,认为王莽本来够惨了,大家这样你一脚我一脚踩上去,人家气都喘不过来了,还要落石井下石,太不厚道了。
  
  于是乎,这要脸不要命的司令,就跑到王莽那里告密。王莽马上召来大司马董忠询问。董忠半天回答不出一句话,王莽当场让虎贲将士把他跺了。阴谋泄露的消息一传出,王涉和国师刘秀也紧张了。与其等着王莽来砍头,不如自我了结,于是他们相继自杀了。
  
  搞死了三个重臣,王莽可谓万念俱灰。这些人,都是早年跟随他一起干革命的老战友。如今连他们都反了,试问天下还有谁不反的道理吗?
  
  正当王莽心灰意冷时,探报传来消息。说刘玄造反兵团,分开两路,一路正向武关扑来,一路正向洛阳扑去。
  
  王莽在昆阳城下,输掉多大半军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守护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军队,他还是拿得出来的。他已经命令太师王匡守护洛阳。至于长安城,只要守住武关,长安尽可高枕无忧。
  
  可问题就在于,武关能不能守得住?很快的,答案就揭晓了。王莽新任命的守武关将领,毫无羞愧之色的,打开关门,让造反兵团涌进来。仿佛是一把烧眉之火,直向王莽卷来。
  
  事到如今,王莽已经没辙了。没办法了,只能等着大火烧身了。
  
  这时,大司空崔发却告诉王莽,事情还没那么坏。事实上,要想扑灭这场灾难之火,办法还是有的。
  
  王莽犹如久旱逢甘雨,激动地问道,真的办法吗?
  
  大司空崔发慢悠悠地说道:“《周礼》上说,国家遇有大灾难,可以用哭声化解。我们都到这个时候了,为何不向老天哀号请求一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胡扯,天大的胡扯。然而,王莽犹如汪洋当中溺水的,抓到了一根救命草。哭声能化解灾难,这话他老人家信。他之所以信,不仅是迷信周礼,而是他之前就尝到过甜头的。
  
  曾记否,当年翟义起义,眼看就要杀入长安城时,王莽率领群臣到汉室宗庙前拜天,结果拜了几天,城外就传回好消息,说起义军全被剿灭了。
  
  好吧。都这个时候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王莽果然带着满朝文武百官,来到长安城南效,仰天长哭。多日以来,积累的诸多不顺之事,化成了一场大雨似的泪水,在苍天面前倾盆而下。
  
  他一边哭,一边痛诉这些年的痛苦,无奈,与苦闷。今年,王莽已经六十八了。人生几何,对天当哭。想想这些年,实在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王莽发自肺腑伤情的哭声。大混混不容易,小混混们也不容易啊。王莽在前面仰天俯地的哭,后面的众官也哭得死去活来。
  
  王莽及众官的哭声,吸引了不少前来看热闹的看客。中国的看客精神,源远流长,为了多看一场戏,多一份谈资,他们甚至不惜百里而来,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但是,王莽这场戏演得太真了,围观的小市民们都不由被感动了。于是乎,这帮本来是看戏的人,看着看着,不由悲情大发,跟着众官大哭起来。
  
  这时,王莽却站了起来,对诸位看客叫道,如果大家愿意哭,每天早晨和晚上,聚会南效。凡来哭者,政府不会让你们空手归去。早餐和晚餐,我们包了,如果哭得卖力的,还可以有奖金,更更卖力的,还可以升官。
  
  王莽这个诱惑一抛出,前来哭天的人,犹如老鼠出洞,群聚长安城南效。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把哭泣当成了事业。王莽派人监督点名,凡是卖命长哭的,就升官。于是,就连封了五千人为宫廷禁卫官和郎官。
  
  王莽知道,仅仅靠哭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很简单,苍天佑人,可是造反兵们不相信眼泪。所以该哭了哭了,实事工作还是要做的。他决定组织军队,死也要拼命一回。
  
  王莽任命了九位将军。当初,王邑率着数十万军队出征刘演他们时,带着诸多老虎猛兽,企图借此壮大声势和吓唬老百姓。尽管那次失败了,王莽认为唬人的手段,还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唬人,他将新任命的九位将军,全用“虎”字作为称号。
  
  王莽将几万精锐,交给了九位虎将军。奋斗多年,输了真的就只剩这么一点儿了。如果此次再肉打包子,有去无回,那戏就真的要唱完了。所以,为了鼓励九位虎将军奋勇杀敌,王莽做了两件事。
  
  将九位虎将军的妻子孩子,全部接到皇宫当人质扣下。这是其一。给九位虎将军部属发奖金,每人赏赐四千钱。这是其二。
  
  此举一出,军队哗然,个个骂娘。稍微有点兵法常识的人都知道,疑兵不用,用兵不疑。临战之前,把将领们的家属扣押当人质,这摆明就是不信任。既然都不信任了,还打个屁仗。
  
  还有,王莽手里有多少钱,诸将们都是知道的。皇宫里,他至少存有黄金六十余万斤,如果按王莽老早以前的性格,就是散钱消灾,买人心送人情。现在死到临头了,有没有福气消受这些钱完,还是个问题,竟然吝啬得每人只发四千钱,你以为打发叫花子呀。
  
  此情此景,无不叫人心凉。还打什么打,不如逃命吧。果然,这所谓三万精锐一拉出长安城,造反兵稍微一冲击,他们就作鸟兽散了。有两位虎将军自杀,两位跑回来请罪,剩下的都拾腿跑路去了。
  
  这时,造兵团的战车,已经开到长安城下,准备攻城了。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王莽,急得围围转。这时,他猛然回头发现,有一帮兄弟,正在睁着眼,很安详的看着他。王莽犹如黑夜里看到了一粒灯火,兴奋的跳了起来。兄弟们好啊,我怎么差点忘了你们呢。
  
  曾记否,当年秦末动乱时,陈胜的先锋造反兵团,犹如破竹之势,一路捣到戏水。正当秦朝即将崩溃之时,秦少府章邯请求秦二世,赦免替秦始皇修墓的数十万劳改犯,并分发兵路,请命率军迎战。正是章邯那一战,将陈胜的西征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并一路追杀陈胜,好不得意。
  
  王莽对着喊兄弟的,正是被他关在牢里的一帮劳改犯。像当年章邯一样,他赦免劳改犯,分配武器。为了充分调动这帮劳改犯的杀敌劲头,王莽在阵前杀猪饮血,然后做了一次动员讲话。
  
  王莽说:“兄弟们,你们要勇敢杀敌,如果敢做出不利于我的事,神鬼降罪。”
  
  靠,果然又是吓唬老百姓。玩了这么多年权术,竟然连句像样的人话都不会说了,看来王莽真的不可救药了。果然,这支劳改犯队伍一开过护城河,仿佛是鸟飞出了笼子,鱼游到了深海。不知是谁,呼的一叫,大家犹如飞鸟走鱼,纷纷散去。
  
  等众人散后,还有一个人傻傻地原地不动。那个人,就是王莽新任命的率队出战的将领。自汉朝开国以来,他是第一个在战场上成为真正光杆司令将领的人。
  
  那个光杆司令很厚道,没有逃命,而是回去向王莽复命。可是,他前脚刚回城,造反兵们后脚就跟着他杀进城里来了。造反兵们一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挖掘王莽祖坟,然后就是到处寻找王莽。
  
  此时,王莽在王邑的保护下,逃到了未央宫宣室殿。造反兵一进城就放火,火像长了眼睛一样,追着王莽赶。于是乎,王莽就躲到了宣室殿了。
  
  王莽狼狈不堪,气喘吁吁。这时,他本能的抓起一把小刀,跑到占卜桌前。然后,他挥舞着小刀在桌子里绕了几圈,口说念念有词:“上天很照顾我,奈兵变于我如何?”
  
  说完,王莽就坐在地上,头脑不清,一动不动。
  
  此时,王莽突然听到门外哗啦啦的砍杀之声。原来,造反兵听说王莽躲到宣室,紧追不放。王邑父子率领数人,也紧跟而来,拼命保护。很快的,王邑父子及一帮护驾之徒,全死于肉搏之中。
  
  黄昏时,王莽又躲到了一间小房。人生就像一个怪圈,多年前,他奋发图强,从狭窄的空间走出去,走到了广阔的权力舞台;多年以后,他又从广阔的舞台,退守这片黑暗的天地。
  
  人生无望,他已无路可逃。这时,有人冲进了房屋,惊叫起来:“王莽在此。”然后,他清晰的听到了大刀砍落肩膀的声音。朦胧之中,他听到外面脚步声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杂。
  
  公元23年,九月三日,傍晚。王莽被砍杀,碎成数段。众多造反兵为抢王莽碎尸,据此为功,大打出手,死者有数十人。
  
  到此,王莽新王朝的铁幕终于落下,等待着另外一位主角,缓缓登场。
   第七十三章 多难之秋
  
  一、刘秀和他的粉丝
  
  九月六日,即王莽死后三天,刘玄派代表率领造反兵,进入长安城。九月底,洛阳城也被造反兵攻陷。这时,刘玄说,宛县太小了,我们还是迁都洛阳吧。诸将说,领导说了算,我们听您的就是了。于是乎,刘玄决定迁都洛阳。
  
  刘玄眼睛真没看歪,竟然一眼看中洛阳。自古以来,洛阳不仅是个好地方,更是块好地盘。当年,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全天下就数洛阳繁华了。如果不是娄敬提议迁都长安,他都想一辈子在洛阳扎根落地了。
  
  还有,诺大的洛阳城,相对长安城来说,似乎更耐得住折腾。当年,高祖迁都长安,长安还是个山旮旯。两百年来,仿佛就是转眼一刹那,昙花一现,就要凋零。连一向以节度闻名天下的王莽,当了皇帝后都觉得长安太小气了,要迁都洛阳。
  
  但是迁都洛阳,一大堆准备工作要做的。比如清理人口,搞好治安,修建宫殿等诸多重要事情。那么,这些工作交给谁才好呢?
  
  这时,刘玄一下子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秀。
  
  很快的,刘玄就任命刘秀为代理京畿总卫戍司令(行司隶校尉),负责组织京城政府机关和城市建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成立新政府成兴建宫殿,油水甚多,算是个好肥差。但是,刘玄能此肥差交给刘秀,不为别的,只为这人人气甚旺,容易征服别人,做事更是靠谱。
  
  不得不说,刘玄没有看错人,刘秀也没辜负刘玄期望。他就进入了洛阳城,很快地就恢复西汉王朝所有制度,设立官员,发布文告,一切井井有条。刘秀的工作,获得众人一致好评。于是乎,连曾在汉朝当官的一些老同志,无不一齐惊呼:“真没想到啊,隔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再见汉朝威仪啊。”
  
  刘玄就被迎进洛阳城。洛阳城是块肥肉,别以为进了洛阳城,屁股就坐稳了。刘玄认为,他事业是越做越大了,然而抢生意的人不在少数。有挂刘氏宗室自封皇帝的人,有自立山头对洛阳城虎视眈眈的人。
  
  所以,当前还不是享福的时候。而是团结一致,扩大地盘,统一天下。而要统一天下,必先拿下黄河以北土地。那么,派谁去做这个工作呢?一想到这里,刘玄不禁又拍着桌子叫道,刘秀,这个工作非刘秀出面不可。
  
  但是,有人马上应声叫道:这个事情,不能交给刘秀去办。
  
  高调喊反对的人,名唤朱鲔,他是新市兵王凤属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将领。当初,刘演被杀,正是他和李轶一手阴谋设计导演的。,朱鲔反对刘玄托刘秀大任,不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站在他背后的集团利益。
  
  据我观察,一直以来,在反对刘玄的重大事情上,很少看到新市兵王凤和平林兵陈牧主动说话。他们不说话,不是懒得开口,而是因为他们有朱鲔这样优秀的代表,根本就不需要他们亲自出面。
  
  朱鲔反对刘玄赋予刘秀重任,不需要我们多说,地球人都知道。在他们看来,刘秀这个人太危险了。昆阳城下一战,闻名天下,风头都被他抢光了,竟然从不见他居功自傲,提一句想当年老子昆阳城下怎么痛快过瘾之话。除此之外,建设洛阳城的首功,也是刘秀的。
  
  如果刘玄再让刘秀去搞平河北,那天下的风头不都被刘秀一人抢光了吗?照此下去,有朝一天刘秀会一人吃大天下,那他们吃什么?再往下想,哪一天刘秀强大得你动他不得了,他反过来清算谋杀刘演旧帐,不要说他们想抢风头,连油水都没得吃了。
  
  刘秀就像一条隐忍不发的蛇,危险,真的很危险。所以,无论如何,摆平河北这事,千万不能交给刘秀去办。既然不能交给刘秀去办,那应该交给谁呢?当然就是由新市兵和平林兵联手解决了。
  
  但是,这时有一个人却站了出来,说道:“这事,非刘秀出马不可。”
  
  说这话的人,名声不大,但是官衔很大。当年,刘玄谋杀大司徒刘演后,就空出大司徒一职。刘玄不傻,他把这块肥肉给了自己的堂兄刘赐,而力挺刘秀出马平河北的人,正是这位大司徒刘赐。
  
  刘赐公开表态,如果想迅速拿下黄河以北,独有刘秀具有这种能力。
  
  一个说不行,一个说行,这事怎么整?刘玄犹豫了。
  
  但是不久,刘玄突然宣布,任命刘秀为代表大司马(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拿下尚未归附的地盘。刘玄之所以凌厉出手,不是他自己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刘赐私下跟他说了一席话。于是乎,刘玄犹如脑袋开悟一般,做出以上决策。
  
  堂兄刘赐到底跟堂弟刘玄说了些什么?只有鬼知道。人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猜。这事要猜出来,其实也不费劲。归根到底还是那两个字——博弈。
  
  所谓旁观者清。刘赐清楚地看到,刘玄想当皇帝当得久,又要当得爽,就必须压得住新市兵和平林兵。仅靠他们俩兄弟那点声望,基本就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为了加强自身力量,他们必须拉住刘秀。
  
  刘秀就像是一粒王棋,就像是他们打磨的利剑,只要此剑在手,足可力挡四面八方。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不要害怕被别人利用,别人能利用你,说明你很有用。对刘秀来说,无论是刘玄,还是新市兵和平林兵,他都不怕被他们利用。他们能利用你,说明你对他们还很有用,既然这样,那就还很安全。
  
  于是,刘秀挂大司马将印,率军从容出征了。准确地说,刘秀不是出征,而是巡游。出征是很辛苦的,整天拔刀冲来砍去,不可能被砍死,也可能要累死。巡游就不一样了,所到之处,必是歌舞升平,粉丝如海,夹道相迎。
  
  有人认为,当年秦始皇挂名巡游天下,其实是主动亮剑,兵威四方。刘秀则反其道而行之,挂名出征,享受的则是巡游之礼。他的部队才渡过黄河,各郡官员百姓,已经闻名而动,主动献城,并且献牛羊于道,热烈欢迎。
  
  我相信,眼前这一幕,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看到,即刻全得眼红病回家。但是,刘秀没有一丝骄傲,反而心事重重,拒绝所有宴会,一切从简。心事不解,何以开怀,烦啊。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刘秀,有一姓邓的粉丝策马狂追,北渡黄河,追随您来了,要不要召见他?
  
  刘秀眼皮一抬,哦,他来了,赶紧把他叫起来。
  
  来人姓邓,名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人。其实,邓禹追随刘秀,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当年,刘秀西入长安受学时,邓禹也在长安受学,那年,邓禹只有十三岁。
  
  那时,邓禹偶遇刘秀,遂认定他是个非常之人,于是追随亲附,一晃就是数年,才恋恋不舍归乡。刘秀造反后,刘玄不小心当了皇帝,新野豪杰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宁死不跟刘玄。他告诉豪杰们,你们都别瞎扯淡了,我心里早有跟定的人了。
  
  邓禹闻听刘秀率兵北渡黄河,心想坏了,再不追就晚了。于是乎,他策马狂追,追过黄河,一直追到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总算把刘秀追上了。
  
  铁杆粉丝和偶像相见,不胜唏嘘。刘秀问邓禹:“陛下授权于我,可以封爵任官,先生大老远奔我而来,是不是想求官来了?”
  
  邓禹答道:“错!”
  
  刘秀惊讶地看着邓禹:“哦,那您是为啥而奔我来的呢?”
  
  邓禹答道:“不为别的,只想做你的追随者,建功立业,让我的名字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