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时汉朝

_63 月望东山(当代)
  
  刘向那至关重要的话,就是:陈汤和甘延寿没有劳师兴众,更没有动用汉朝后方一粒粮食,就建立了千古奇功。比起当年那个李广利,可是好上一百倍。然而,当年李广利惨胜归来,汉武大帝尚且封爵,甘延寿和陈汤凭什么不能封呀。还有,汉朝第一任西域总督,没有皇帝命令,率军出征归来,仍然享受爵位,难道甘陈俩人,做的不是郑吉好吗?
  
  猛药,果然是猛药。刘奭一拍脑袋,彻底醒了。于是,他马上下令,赫免甘延寿和陈汤,再也不准谁多舌。接着,他又给匡衡下一道死命令,赶快给甘陈俩人评定功绩。
  
  更牛的是后面那句话,只许讨论封侯,不准讨论他们的功过。
  
  刘奭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石显第三次进攻又失败了。然而,他们仍然顶风做案,又对刘奭说道:“郅支单于不过是个冒牌单于,不值得替甘陈俩封侯。“
  
  这次,刘奭耳朵像塞上棉花,啥也没听到。封爵会,继续进行。刘奭甚至还话出话来,说一定要对甘延寿和陈汤各封一千户侯。
  
  石显和匡衡还在做最后的顽抗,不过他们退了一步,说封侯可以,但是不能封那么大的侯。最后,甘延寿被封为义成侯,陈汤被封为关内侯,他们食邑各三百户,赏赐黄金各一千斤。
  
  终于,陈汤还是胜了。 感谢上天,感谢刘奭,感谢郅支单于,终于让陈汤完成了传奇的封侯之梦。
   二、王昭君出场
  
  郅支单于被斩,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南匈奴王呼韩邪单于,情绪就特不稳定,他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恐惧。高兴的是,郅支单于死了,没人再跟他抢单于称呼了,甚至他可以摘去“南”字,直呼匈奴单于了。恐惧的是,汉朝既然都能斩郅支单于,如果自己哪天一不留神,得罪了汉朝,也可能会成为郅支单于第二。
  
  是啊,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跟汉朝翻脸呢。一想到这里,呼韩邪单于就突估觉得问题太严重了。怎么办?突然,只见呼韩邪单于拍了一下脑袋叫道,有了。
  
  接着,呼韩邪单于派人告诉汉朝皇帝刘奭,说他想汉朝了,想到长安晋见皇帝。
  
  公元前三三年,春天,正月。按照汉朝规矩,那是全国大小诸侯朝见皇帝的日子。于是乎,呼韩邪单于以藩属身份,前进拜见刘奭。见过刘奭后,呼韩邪单于怀着一颗忑忐不安的心,对刘奭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我呼韩邪单于想当汉朝的女婿,请皇帝满足这个藏在心中的夙愿。
  
  自汉朝立国以来,从来都是汉朝主动提出要当匈奴的岳父,而且还屡屡被拒绝。偶尔有个主动提出和亲的,也是心术不正,别有用心。但是,呼韩邪单于有区别于匈奴列祖列宗,这次他主动提出要当汉朝皇帝女婿,那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的。
  
  汉匈之间,上百年的真打狂殴,打成现在的局面就是,匈奴不得不死心塌地臣服汉朝。郅支单于仿佛以死的血例证明了,除了臣服,他那个呼韩邪单于没有更好的出路和活法。
  
  不过,在汉朝看来,匈奴王服了就好,如果是真心臣服,那就更加圆满了。刘奭马上满足呼韩邪,派人从宫中物色五位美女,赐于匈奴王。
  
  曾记否,当年娄敬向刘邦提出和亲政策时,曾经说过,为体现汉朝和亲诚意,必须派公主嫁给单于。那时,刘邦唯有独女鲁元公主,且已嫁人,再加上吕雉大吵大闹,没有把货真价实的公主嫁出去。最后,嫁出去的,不过是个冒牌货。
  
  后来,汉朝终于嫁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公主。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汉朝嫁给匈奴的,即使不是真公主,也要级别极高的翁主。公主是皇帝生的,翁主是刘氏贵族生的。怎么说,汉朝的和亲政策,总之还是厚道的。
  
  然而,此次刘奭赐于呼韩邪单于的,不是公主,也不是翁主,而是宫女。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宫女级别还特别低。
  
  但是,呼韩邪单于见到五位宫女时,没有半点低落情绪,而是高兴得差点飞起来了。
  
  因为,刘奭赐给他的五位宫女当中,竟然有一个是汉朝的大美女。更让人艳羡的是,那美女后来还上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排行榜,她的名字就叫——王昭君。
  
  当王昭君出现在送别仪式中时,刘奭也看得傻了。然后,他后悔了。
  
  中国四大美女,被文学作品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只有王昭君和杨玉环。前者生前赢得和亲成功之名,后者得了亡国之音名,所以自古以来,王昭君名声从来都是流光溢彩,杨玉环则成了反面教材。当然,杨玉环多少也是点冤枉的。长得漂亮,不是她的错。唐玄宗迷恋她,那是皇帝自个的事,怎么亡国了就把罪名推到她身上呢?
  
  关于王昭君,被误嫁呼韩邪单于,据说是某个环节出差错了。出错的地方,许多文学作品一致认为,问题就出在画师毛延寿身上。
   故事大约如下:王昭君进宫以后,自感怀才不遇,甚是寂寞孤独。这时候,画师毛延寿来了。那时候皇帝忙,宫女多,争宠吃醋的更多。因皇帝忙不过来,只好委托画师到后宫,将宫女逐将画下来,然后交给皇帝过目。如果养眼的,就留下,不满意的,只有委屈她们,冷落清秋对。
  
  画师画相,主观性极强,所以很容易做手脚。据说画师毛延寿很欣赏王昭君,也了解她渴望见到皇帝。于是乎,他主动对王昭君索贿道,如果您舍得点银子,我就把你美相加工一翻,呈现皇帝。你觉得交易怎么样?
  
  王昭君,今湖北省秭归县人,出身民女,却是一幅清高相。她面对那一幅厚脸皮的画师,只吐出了一个字:不。然而,清高是要付出代价的。自讨无趣的毛延寿,决定让王昭君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乎,他在画完相后,给王昭君的脸上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果然,那颗该死的痣,让王昭君一直被后宫冷藏,直到呼韩邪单于的出现。
  
  故事的结局是,刘奭无奈美人落他人怀,一怒之下,回宫就将画师毛延寿砍了。
  
  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传了很多年,也忽悠了很多人。是的,传说总是很动人,但是他不符合历史真实。在历史面前,我认为,很有必要还原真相。
  
  关于王昭君,权威正史书《汉书》及《后汉书》记载甚少。而王昭君与毛延寿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源自《西京杂记》。那本书,向来被史家称为汉朝笔记体小说集,至于作者是谁,史无定论。
  
  在这里,我试以《汉书》和《后汉书》记载,从而破译王昭君和亲真相。
  
  第一个问题:后宫美女多如繁星,为何王昭君不幸被选中?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后汉书••南匈奴传》是这样记载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这话的大约意思就是,当时,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皇帝赐他五个宫女。而王昭君因为入宫多年,皇帝没给机会面见,心中早积满悲怨,于是一怒之下,主动请求出嫁匈奴。
  
  换句话来说,王昭君之所以要出塞,是赌气而行,与画工毛延寿无关。然而,这里就要涉及到第二个问题:王昭君主动出嫁匈奴,跟毛延寿的死有关吗?
  
  我认为,此两者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历史,向来都有替皇权开脱,美化政治的毛病。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夏朝以来,昏君沉溺美色误国殃民,往往到了士大夫那里,就成了红颜误国。基于这个替君开罪的光荣而悠久的传统思维,我认为,后人将皇帝误将美女王昭君,送给呼韩邪单于的罪过,推到毛延寿身上,事实上就是编辑一个毛延寿索贿的故事,替皇帝开脱。
  
  不过,我认为毛延寿的确该死。因为他是画工,专门负责替皇帝物色美女的,现在让王昭君变成漏网大鱼,错嫁外国人,至少他是犯了渎职罪。这个罪,恰好让后来写笔记小说的人,找到了一个想象的空隙,插入了索贿不行的故事。
  
  第三个问题,王昭君出塞,汉匈之间五十年无战事,替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可歌可泣,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说很难说清楚的。的确,王昭君出塞,汉匈无事数十年,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王昭君的功劳。但是,她那份功劳,被文学作品无尽地夸大了。
  曾记否,汉武大帝时代,刘彻曾派刘氏宗室一翁主,下嫁乌孙国。后来,乌孙老国王死了,又嫁其儿子,生儿育女,终老西域。除此之外,还有好久没留名的美女,无论她们是嫁给匈奴,或者西域某王国,为何她们都没有留名千古,而偏偏王昭君却创造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呢?
  
  归根到底,是王昭君碰上了好时代。首先,王昭美的确长得很美,美得惊动了汉朝中央皇帝,心里仿佛受了千般委屈,不得不忍气吞声。所以她能被呼韩邪父子吹捧。最重要的是,王昭君背后倚仗着家厚雄厚,实力强势的汉朝娘家。
  
  难道不是吗?呼韩邪为什么主动上门求婚,那是因为他心里怕。怕啥时不小心得罪汉朝,而且还可能连汉朝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汉朝驻边大将就让他变为郅支单于第二。所以,为了讨好汉朝,为了向汉朝表诚心,为了以防不测,他必须表态愿意做个好女婿。
  
  现在,呼韩邪本来也就想当个安份的女婿,没想到汉朝如此厚道,竟然把汉朝第一美女王昭君送给他。这叫啥?因祸得罪,谢天谢天,谢皇恩浩荡啊。
  
  所以,为了报答汉朝龙恩,回国后,呼韩邪单于马上修了一封书。书中仿佛洋溢着中了五千万巨奖的激动之情,里面是这样写的:“请中央把汉朝边境驻军撤了吧,让战士回家种田,守边的任务就交给我呼韩邪单于,匈奴愿世世代代替汉朝守边。汉匈友谊,将万古长青。”
  
  请注意,呼韩邪单于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他没想过忽悠汉朝,更不是什么心术不正,耍弄阴谋诡计。
  
  刘奭读完这封信后,心里特不是滋味。如果画工们勤快点,或者自己多关心宫女们的动态新闻,也不至于把王昭君错嫁匈奴王。现在好了,呼韩邪单于得了便宜,便马上卖起乖来,他这个乖,到底要不要接下呢?
  
  尽管刘奭心里有阴影,还好的是,他还没被气昏。他很清醒的把书信交给有关部门,开会讨论,就这事表个态。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绝大部分人都同意呼韩邪单于表忠心的做法。但是,只有一个人,提出了异议。
  
  持反对意见的人,是个宫廷禁卫官。他给刘奭写了一封书,洋洋洒洒,绝不输于写奏大师刘向。在那封书里,这个在宫中行走的官员,提出了十条反对理由。为了不影响阅读,我就不一一罗列,只罗列其中一条:撤掉边防军,边境和平,匈奴单于会认为那是他们的功劳,就会趁机加价。如果哪天他们狮子大开口,汉朝无法满足他们,战火就会重燃。到那时,汉朝再去重筑边境驻营地,为时已晚。
  
  总之:撤除边防军,不是保持永久和平,控制匈奴的长远策略。
  
  刘奭一看,心里一惊,这么明显易懂的道理,汉朝那巨儒高官,怎么就没几人能看到呢?
  
  刘奭决定听从以上意见。于是,他派人去向呼韩邪解释,单于的厚意,皇帝领了。不过,汉朝的边防军,还是不能撤掉。请单于不要多心,这主要不是用它来防匈奴,而是防中原那些流氓,突然越境出去,骚扰你们。
  
  呼韩邪单于一听,明白了。故事又结局很老套,不久,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皇后,俩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他们俩又有了爱情结晶,王昭君替呼韩邪王生下一子。
  
  呼韩邪单于是幸福了,可就苦了王昭君。三年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不得不又嫁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又生了两女。美丽而忧伤的王昭君,就像压在天平称上的一根稻草,保持着两边不法码的平衡——她让汉匈近六十年和平无事。
  
  烟花一般的女子,消沉了美丽的青春,枯黄的薄纸上,只留下惊艳的目光,无穷的怨词歌咏。以卑微之身,撑住了汉朝盛世徐徐落下的帷幕,纵使花容尽去,葬身他乡,那又何防?因为,在北风狂乱中,传说已经化为不老的传奇。
   三、拐点:太子命运
  
  刘奭这辈子,人不傻,头不笨,可因为性格问题,常常做傻事。他这辈子做的最傻的一件事,就是娶了一个厉害的女人当老婆。这女人厉害到什么程度?有一点足够说明她的能量:在《汉书》当中,唯一被独自立传的女人,唯有她一个,甚至连开国皇后吕雉,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个厉害得可怕的女人,她的名字,就叫——王政君。
  
  每一个牛人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吕雉很牛,可是关于她的出生,却没啥传说。反正就是生了,长大了,然后被父亲推出去嫁人了。可是王政君不同,她出生有传说,经历亦传奇,甚至可以跟汉武大帝老妈有得一拼。
  
  长安城中有个叫王禁的,时为延尉史,娶妻生女,名唤王政君。王禁妻子替他生了几个孩子后,突然赌气,玩失踪了。究其原因,原来是王禁好色,又娶几个女人当小的,所以原配渐渐失宠,干脆一走了之,改嫁他人。
  
  据说,王政君老妈怀她的时候,梦月入怀,然后就生下了她。即使这样,王政君从小还是失去了母爱。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长大,然后莫名其妙的被推出去嫁人。
  
  王禁首先替女儿物色了一门亲事,说好了什么时候要嫁,但是离奇的事出现了,还没等王政君嫁过去的时候,对方莫名其妙的一脚登天了。
  
  于是,王禁只好替女儿再物色人选,这次攀上的是一个富贵人家,人唤东平王。双方说好,要将王政君嫁过去当姬妃,可是离奇的事情又发生了,还没等王政君嫁出门时,东平王莫名其妙的死了。
  
  事先说好的两门亲事,都没有成功。王禁很郁闷,心里加纳闷,于是他就想,他这女儿是不是天生就是个克夫星,嫁不出去了。王禁决定找人替她算一卦,结果一出来,他被吓了一跳。
  
  占卜的只给王禁说了一句:当大贵,不可言。
  
  意思就是说,王政君将来肯定大贵,而且贵不可言。什么叫贵不可言,就是嫁给诸侯王都是下嫁了,给皇帝当夫人,马马虎虎,如果是当皇后,那才恰恰好。
  
  算命先生的话,王禁信了。于是,他决定赌一把,从此教女儿读书,并教她玩音乐学击鼓。就在王政君十八岁那年,王禁很顺利地很女儿送入后宫。一年后,她的命运从此与众不同。
  
  那时,汉朝的太子,正是刘奭。当时,刘奭和一个姓司马的女人玩得很好,没想到不久,对方就病得快要死了。司马氏死前,以无限悲愤的语气对刘奭说:“我之所以被折磨死,完全是宫中其他妾诅咒我早死,想取而代之!”
  
  那话既出,多情种子刘奭信了。不久,司马氏果然死了,无限悲痛的刘奭也跟着病了,而且还对天发誓,再也不接近宫中任何一个女人。但是,刘奭那翻话却急死了一个人。
  
  那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刘病已。
  
  太子不肯让宫女接近,就肯定没有后代。没有后代,那这汉朝江山传给谁?不要说传给外人,就算传给刘氏宗族,那天下肯定又要乱套了。一想到这,刘病已就心急如焚。于是,刘病已决定从后宫,另选五个宫女,送给刘奭供选。一切都按上天设计的游戏走,王政君就在其中。
   把五个宫女送入太子宫中的人,是刘奭的养母王皇后。等刘奭过目后,王皇后就叫人问刘奭到底喜欢上哪个了。心不在焉的刘奭,为应付皇后,只好敷衍地说了一句:“其中有一个还可以吧。”
  
  刘奭不指名,不道姓,他本来也对谁没感兴趣,可是这么一说,王皇后竟然把目光锁住了一个人。神奇的历史,偶然的命运,这时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当时,挨着刘奭坐的人,正是王政君。同时,王政君穿着一件宽大的红色上衣,显得特别醒目。于是,王皇后当即断定, 刘奭说其中那个还可以的人,肯定就是她了。一切都顺理成章了。王皇后派人将王政君送入宫中,接着,刘奭就被搞定了。让刘病已和王皇后开心的是,不久,王政君怀上了,生了一个儿子。
  
  要必要说明,刘奭跟过数十姬妾,没有一个怀上。没想到,王政君一到,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苦等孙子的刘病已,终于当上祖父,高兴得就差没翻跟斗了。于是乎,他亲自替孙子取了一个名叫——刘骜。刘骜长大后,还经常被刘病已带在左右,宝贝得不得了。
  
  看上去,这一切是多么完美。
  
  事实上,我们都错了。埋葬汉朝的,正是眼前这个顺乎天意的王政君。这个女人,自登场之时,低调从容,手腕老辣,不得不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当她第一次出现在刘奭面前时,紧挨着坐下,不是偶然,唯独穿着鲜艳性感上衣的,也不是偶然。当他被送入宫中,顺利怀孕的,更不是偶然。我认为,王政君能在后宫脱颖而出,应该归功于她的应对能力,及她背后强大的策划团队。正因为这样,王政君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设计的未来走去。
  
  然而,这注定是一条坎坷崎岖,风雨多变的路。在刘奭晚年的时候,王政君面临着一场残酷的考验。这个考验就是——种种迹象表明,太子刘骜有可能被废掉的危险。
  
  皇帝晚年想废太子,自从开国皇帝刘邦开了这个坏头后,似乎成了汉朝光荣而悠久的传统。刘奭之所以想废掉太子,其想法简直就是当年刘邦的克隆版。
  
  情况是这样的:王政君老了,刘奭重新宠上了另外一个小老婆。小老婆姓傅,在后宫等级中,属于第一级,所以人称傅昭仪。博得皇帝欢爱的小傅,替刘奭生了个儿子,名叫刘康。所谓,爱乌及乌,刘奭因为宠上了傅昭仪,所以特别疼受刘康。于是他就想,要不要把刘骜拉下来,把刘康推上去呢。
  
  当然,刘奭仅此理由换太子,那是不充分的。刘奭管国家无术,但在文学艺术方面,相当有造诣。为了体现他的专长,还经常在后宫聚众表演,无人能及。可是,后来却有一个人,在音乐方面,能够与他互相应和了。而这个人,就是傅昭仪的儿子刘康。
  
  老婆多情体贴,儿子聪明伶俐,这更让刘奭坚定了换太子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直左右着刘奭的脑袋,甚至病重时,只让刘康在床前服侍,刘骜想到门外挤着缝朝里面看的机会,都没得到。
  
  更危险的还有,此时病重的刘奭,突然派人去查询当年汉景帝刘启,是按什么程序将太子刘荣废掉的。这的确太可怕了,消息一传出,王政君及太子,甚至整个王氏家族都坐立不安了。
  
  怎么办?当年吕雉孤独无助的时候,幸好是张良出了个好主意。如今去哪里找张良,谁是拯救王家的张良?于是,王政君召集家族会议,大家都手足无措。就在众人濒临绝望的时候,王政君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举目汉朝,谁最有话语权?可能有人马上就想到了,那肯定是石显了。石显是多牛的人呀,整死一个接一个,仍外面告他的人一批接一批,他仍然稳坐泰山,纹丝不动。可见,这人的政治功力,那不是一般的了得。所以,想让刘奭不要乱动,首先必须争取石显,而争取石显的支持,必须得先争取另外一个人的支持。
  
  曾经,石显是跟大司马史高一伙的,现在,史高已经不在人世了,接任史高的人,是史高的儿子史丹。最重要的是,史丹是刘奭的亲信,最最重要的还有,在刘奭那里,史丹拥有别人不敢企及的通行证,那就是——可以自由单独出入刘奭的寝室。
  
  事实上,王政君根本就不用争取,因为史丹本来就是刘骜的坚定拥护者。现在,该是让史丹出手的时候了。
  
  有一天,史丹打听到刘奭一个在床上躺着,拔脚就朝宫里跑,当他闯到刘奭床前时,果真只好皇帝一人躺着。于是,史丹就跪在地上猛嗑头。一边嗑着,一边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那时,史丹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他那苍劲有力的哭声,搞得刘奭心里很难受,于是问道,您老哭什什么呢?
  
  史丹也不客气了,放开说道:“陛下封刘骜作太子,也有十余年了吧。这些年来,太子名声在外,全国人民极力拥护他。没想到,陛下宠爱太子,惹得天下流言纷飞,连大街上的大妈大叔都认为,太子地位不保。”
  
  史丹吞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如果太子地位不保,汉朝众公卿,将誓死相争。现在,我就先当第一个表率。”
  
  史丹的语气很明显了,如果想换太子,首先从他身上踩过去。如果踩不过去,就不要换。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狠的就怕猛的。刘奭一听,心里凉了截,只见他摇着头说道:“谁说我要换太子,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没这回事!”
  
  刘奭接着解释道:“王皇后干得好好的,没出啥毛病,还有宣帝生前,也极疼爱太子,我凭什么要废他呢?”
  
  说得的确有道理。史丹一听,又猛地嗑头道:“现在我明白了,是我错听流言,请陛下将我处分吧。”
  
  刘奭挥挥手,说道:“我估计快不行了,你就好好辅佐太子吧,不要辜负我的重托。”
  
  公元前33年,夏天,五月二十四日。刘奭崩于未央宫。阿弥陀佛,太子位终于保住了。我想,这应该是王政君心里想要说的话了。
   第六十一章 混帐时代
  
  一、 小人多难
  
  公元前33年,六月二十二日,刘骜顺利即位。两个月前,刘骜能保住太子,石显是出过力的,参过股的。然而,现在按股份分红,收益最大的是王政君,石显想分红,可是有一个去跳出来吼道:坚决不分石显一分。
  
  跳出来吼声的人,是宰相匡衡。他能吼出那声来,多么的不容易啊。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现在终于把内心的苦闷吐出来了。
  
  以前,在汉朝中央 ,无人不认为,匡衡和石显是一伙的,俩人里应外合,怎的刘奭刚走了,那茶就凉了呢。事实上,外人有所不知,匡衡和石显根本不是一伙的,而是迫于石显淫威,不得不低头装乖卖傻的。
  
  怎么会是一伙呢?要知道,石显是宦官,知识水平很低,稍有点骨气的,都耻于跟这些被阉的人为伍。然而,情势压迫人,自从御史大夫被石显整死后,不要说匡衡,就是匡衡的前任丞相,也都不得不向石显做服贴状。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石显充分的都是真小人,而匡衡不过是假小人。在他的内心深处,生存固然重要,政治信仰一样不可或缺。
  
  看来,石显这个真小人,真是难做人啊。
  
  在中国古代政坛上,有两类人最容易生存,那就是假君子,假小人;另外两类人最不易活下来,那就是真君子,真小人。真君子,一出来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所以威风凛凛,天所畏惧。然而树大招风,暗箭难防,最后难免被人拿下。
  
  我认为,真君子即使死了,也有块碑。命好的,没过多久就会被翻案平反。然而真小人不一样,一踏上这条船,就是一去不再复返。生前防明枪,暗箭,死后难逃被挖坟洒骨之苦,那种滋味的确不是常人所知道的。
  
  所谓小人,在利益别人,自己的是自己的,别人的也是自己的。石显从一出道,几乎都是这样明码标价,从不敢跟道德有染。所以,他也混得特别辛苦。他不但保住既得利益,还要防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对他的人身攻击。
  
  然而,在汉朝这政坛上,石显功力早成,已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所以在整个刘奭时代,简直就是东方不败,谁都不怕,魔来杀魔,道来杀道。
  
  可以粗略地列一个名单,即可发现石显的可怕。萧望之,几乎独步汉朝的,首先倒下;接着联合刘向对石显发起攻击的,还有张骞的孙子张猛;贾谊的曾孙贾捐之 等人全都死在石显的魔爪之下。
  
  大师顶不住,大师的后裔也玩不过,怕死的谁还敢跟石显玩?就这样,匡衡当了宰相后,做乌龟缩头的样子,也是不难理解的。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该是出手收拾石显的时候了。
  
  石显以前不可一世,张牙舞爪,那是因为有强大靠山刘奭。现在,匡衡之所以敢站出来要收拾石显,那是因为他曾经是刘骜的老师。你没靠山,咱有新靠山,为什么不搞你,不搞那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吗?
  
  匡衡说搞,而且一搞就要搞定。于是乎,他联合新任的御史大夫,一起给皇帝上奏。匡衡那奏书,把石显骂得痛快淋漓,他逐条地罗列出石显的罪状,最后就是弹劾。
  
  匡衡整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窝,他连石显的朋党也一起告了。以组织拔组织,这招不可谓不狠。这时,刘骜刚刚上任,做事积极性特强,所以工作效率极高。很快的,奏书就被批下来了,石显朋党全部被撤销,石显及妻儿老小,全部被逐回故乡。
  
  事实上,石显早一年前,就知道他会有这一天。一年前,石显被刘骜从中书令任上调任长信中太仆,他就感觉事情不妙了。如今,其然如此。但是,当灾难真正降临时,他还是无法接受。
  
  怎么能够接受?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曾经吃香喝辣,想骂谁就骂谁,想杀谁就杀谁,现在怎么那等好事就没了呢?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梦碎了,戏完了,难道现在就是该滚蛋的时候了?一想到这,石显难抑胸中悲愤,竟然吃不下饭。于是乎,一路抑郁归乡,就在半路,终于撒手离去了。
  
  一代真小人,终于离匡衡等人远去了。如果萧望之等各路被杀的英雄俊杰,听到此消息后,可否在地下安然入睡了呢?
   石显的事,总算解决了。然而,接下来就得解决匡衡的事了。我们知道,匡衡曾经是个苦孩子,小时候连读书都要凿壁偷光,所以他能从最底层爬到金字塔顶,没有天才般的智慧和毅力,那是达不到的。
  
  但是,这个以学《诗》步上仕途的人,在政治上却犯下了诸多污点。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听石显调遣,合手打击杀敌的盖世英雄陈汤和甘延寿。
  
  是啊,这是一笔孽债。那债还要不要算,如果要算,怎么算,会是谁来跟他算?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有人主动说,匡衡那笔帐,是一定要算的,而且必须算狠点,本金利息一起算。
  
  要找匡衡算帐的人,是一个猛人,一个很猛的人。他的名字就叫——王尊。
  
  王尊,字子赣,是涿州高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王尊的人生经历,跟匡衡有得一拼,都是一部少见的人生史诗。他少年丧父,依靠叔伯,却被打发去沼泽中放羊。没想到,忙里偷闲,悄悄通读了史书。
  
  十三岁时,开始出门打工,到地方监狱谋得一小吏的工作。几年后,又到太守那应聘。太守亲自面试他,发现这小子特有才,于是提拔上来。就这样,这么多年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经历种种挫折失败,坐上了今天的这个位置——司隶校尉(京畿总卫戍司令)。
  
  尽管人生困顿,然而王尊意志不移,刚正不阿,天不怕地不怕。不像匡衡,像个软体动物,一碰到猛一点的就缩头明哲保身。为什么说王尊猛,主要手腕强悍,做过几件惊动长安的事。
  
  他在地方当县官的时候,有一女子状告儿子不孝,经常抽打她。王尊闻听后,抓儿子审问,对方供认不讳。王尊却让人把不孝子吊到树上,叫五个手下同时放箭,活活把对方射死在树上。
  
  后来,他当太守时,抓盗贼就像猛蛇追老鼠,吃得毛都不吐一根。于是落了个残杀不义之名,被免职回家。再后来,重新起用,去当东平王的国相。
  
  东平王,就是当年王政君的父亲,准备把她出嫁给他当妾的那个东平王。东平王年轻气盛,王尊一样不放眼里,结果双方还当面抽刀,准备要干起来。于是乎,又被免职回家。
  
  最后,是因为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帮助,又回中央做官。
  
  王凤,是一个划时代的牛人,后面再慢慢讲他。说到这里,必须要讲清的是,王尊和匡衡,向来都是各走各的路,远近无仇。然而,王尊要弹劾匡衡,不为别的,只为他实在看不顺眼这个假君子兼假小人的得志行为。
  
  于是,王尊就决定上书。他像匡衡弹劾石显那样,也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奏书,逐条列举匡衡的罪状。更可怕的是,王尊不是只端匡衡一个,而是要端一窝。
  
  王尊数落匡衡本人的罪条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前石显胡作非为时,作为丞相的匡衡,不但不制止,反而狼狈为奸,是为大不道。同时,所有对石显睁只眼闭只眼的政府高官,都得伏罪。
  
  不能不说,王尊这一棍实在太猛了。
  
  在石显得意之时,政府上到宰相,下到部级干部,谁对石显公开表示过不满。跟石显打来斗去的,还不是萧望之和刘向那帮人。其他人好像不是围观的,就是打酱油路过的。按王尊这一说法,那不等于让刘骜要将政府解散,重新大换血。你说,这棍猛不猛?
  
  应该说,搞学术,匡衡是大师,搞政治斗争,匡衡只能算是一个本科生,跟博士后级别的石显比起来,还差得远。所以,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大超出他的意料。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要跟他过不去,更意外的还有,不是王尊一个人弹劾他,在他背后,站着的是一大拨人。那同样是一堆神秘人物,不可轻视啊。
  
  所以,面对王尊的弹劾书,匡衡很不安。于是,他当机立断,上书辞职,请削食邑。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应该辞职。不辞职,他内心不安,身体还特不安全。然而,匡衡的辞职报告,还是被刘骜退回来了。同时,刘骜还给他的匡衡老师打气地说道:你就尽管放心做你的事,别的事,我替你摆平。
  
  果然,刘骜将王尊打发出长安,到高陵任县长。匡衡,以及连同被王尊弹劾的其他高官,都保持原职,继续为皇帝服务。
  
  这下子,匡衡终于尝试到了,人有靠山,还是好办事啊。
  
  然而,经受如此打击后,匡衡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许说他从来没有开创过属于自己的时代,他在丞相位上,不过是摆个架子。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
  
  最后,他多次辞职,皇帝没有批准。没想到的人生结局只比石显好一点:终敌不住攻击,被罢免回家,终老家乡。
   二、强悍家族,汉朝第一
  
  前面说过,王凤在王氏家庭中,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之能够获得这个称号,主要是他是王氏外戚集团中,第一个跃上权力高位的人。王氏兴起,由他而起,终于王莽,后者是王氏家族权力集大成者。
  
  探究源头,打造王氏外戚集团力量的,不是别的,正是刘骜父子。刘奭只是开球者,把圆球踢高的,则是刘骜。当刘骜登基当皇帝时,他就封王凤为大司马兼大将军、领尚书事。
  
  那年,刘骜只有二十岁。他刚刚起步,他必须重新洗牌,他认为能成大事并靠得住的,唯有王凤。
  
  王凤的确是想做点事的人,他最欣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汤。因此,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拯救陈汤。
  
  伟大的抗匈英雄陈汤,被封侯升官后,过得一点都不好。而把他从灿烂日子里拉到混沌地步的,不是别人,而是丞相匡衡。不明白为什么匡衡怎么跟陈汤较上真了,他只想拿陈汤开刀。石显都死了,难道匡衡是吃饱没力干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过去,匡衡要整甘延寿和陈汤,那是石显逼的;现在他要整陈汤,那实在是为民除害。在他看来,陈汤不仅是一条天大的蛀虫。
  
  至于甘延寿是什么虫,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甘延寿身体一直很差,封侯后不久就死在任上了。匡衡将陈汤定义为害虫,论据很足,那就是——陈汤很贪财。
  
  女祸造人时,不知出于什么主意,总喜欢将上等材料与劣等物质捏在一起,组合成了人。纵陈汤一生,能够让他成就大事者,是他身上的英雄胆魄,而让他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则是他心里的贪欲。
  
  他的贪欲,是天生具有,还是后生促成?或许两者兼有。我们知道,陈汤小时候很穷,长年流浪,靠乞讨生活。或许是童年的贫穷记忆,让他感到恐惧。然而他是英雄, 应崇尚建功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报效国家,不应该过份的贪婪。
  
  事实是,陈汤很让人遗憾。
  
  刘奭生前,匡衡告陈汤征讨康居国,以身作则,替部下树立了一个贪财好宝的楷模,把从康居国没收的财物,私吞了。贪了还罢了,甚至还洋洋得意地对部下说,贪吧,怕什么,咱们在外山高皇帝远的,谁会来追究我们。 没想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汤的话还是传回了长安。
  
  上次没告成,那是因为刘向上书,将陈汤救了。现在,匡衡再度翻起这个案件,摆明就是要和陈汤斗到底了。
  
  匡衡很有底气,因为他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和权力顶点上。匡衡这样对他的学生刘骜说道:“像陈汤这等贪财货色,不应该封侯,更不适合呆在射声校尉的职位上。”
  
  这次,匡衡做得很顺利,还没等别人声援,陈汤就被刘骜免职回家。
  
  陈汤没有上诉,然而不甘寂寞的他,突然给皇帝写了一封书。没人知道陈汤为什么要上这封书,他的奏书抖开了一个秘密:康居王国送来当人质的王子,不是真王子。
  
  康居王国是被陈汤率军攻下的,按规矩,康居王国为体现臣服诚意,须派王子进长安当人质。在战场上,狼都没有陈汤凶狠和狡猾,康居王国送来的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应该说,陈汤很有发言权。
  
  陈汤为什么说康居国王子是假的,他到底想干什么?想了半天,我才突然明白了。
   纵观陈汤一生的人生观,其实就是一大赌徒心理。他曾经一无所有,凭双手搏明天,凭的是胆量。好赌的个性,换到战场上,则成了一个好战分子。陈汤被免职,想东山再起,就是发挥他的特长,再跑西域,与康居国再战一回,建功立业,把输回去的再拿回来。
  
  想出兵康居,就得编织借口。如果康居王国送来当人质的王子,是假的,那么后面的话就说得顺了。所以,陈汤其实是准备了两封奏书,只要前面的通了,后面的奏书马上送出,然后……
  
  似乎,这一切设计得完美无暇。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皇帝派人去调查康居王子,结果发现,人质是真王子,而非假王子。于是,所有的明枪暗箭,都瞄准了陈汤。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翻本都想疯的陈汤,突然发现,冲动是魔鬼,贪欲会蒙被你的双眼。不是别人太聪明,是自己还不够聪明。
  
  陈汤欺君之罪成立,很快就被捕入狱,据有关消息灵通人士报导,如果不出意外,陈汤将被拖出去砍头。
  
  所谓吉人天相,意外还是出现了。不久,陈汤被释放,同时被剥夺爵位,成了一位士兵。本以来会再赢的,竟然输得这么惨。
  
  陈汤之所以被放出,是有人替他辩护。这次,替他辩护的人,不是刘向,而是光禄大夫谷永。谷永上奏说道:汉朝以开国以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陈汤这样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可是,因为他一丁点错误,就将他杀了,那就太不应该了。那些喊着要杀他的人,肯定是有私心。
  
  奏书传到皇宫里不久,刘骜就下诏赦免陈汤。
  
  或许,陈汤应该感谢谷永救了他一命。事实上,陈汤知道他最感谢的是,站在谷永后面的那个人。这个人,当然就是大司马王凤。
  
  很简单,谷永是王凤的跟屁虫,专门以拍马屁为生。他上书替陈汤辩护,不过是响应王凤号召。这样,王凤就可以有理由让刘骜放了陈汤。说白了,这是一场双簧戏。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陈汤刚放出来不久,西域就传来不妙的消息,西域总督(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部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征发西域各国部队,以及敦煌边防部队前往救援。
  
  消息传回长安,如惊雷平地起,全城的人既郁闷又震惊。郁闷的是,乌孙国和汉朝素来交好,当初陈汤还是为了乌孙国,发兵远征,斩杀郅支单于,并将乌孙国的死对头康居摆平,现在怎么打了起来?
  
  让人震惊的是,以汉朝军队之强,小小乌孙国竟然摆不平,还要喊人去助阵?
  
  乌孙国是真的跟汉朝反目成仇了,至于为什么如此,一语难以说尽。简单地说吧,首先是乌孙国内部的小兄弟出现了争执,汉朝就派段会宗去平定,事后准备回国。没想到,还没隔多久,双方又打起来。于是段会宗再去干涉,结果小兄弟就不满意人家干涉他内政,于是就壮着胆子,撕破面皮干了起来。
  
  那些都不重要了,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怎么应对这场危机?于是,刘骜叫上大司马王凤及丞相王商,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这事来得太突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人拿得出一个主意来。
  
  正当众卿手足无措时,大司马王凤突然对刘骜叫道,要想解决西域危机,陛下不得不请他来了。
  
  刘骜奇怪地问,他是谁?
  
  王凤说道:他就是陈汤。陈汤是西域军事专家,这事如果他都不能拿主意,谁还能搞得定。
  
  刘骜恍然大悟,叫道:对,马上帮我把陈汤找来。
  
  很快的,陈汤就被传到未央宫,接受皇帝召见。当刘骜见到陈汤时,不胜唏嘘。陈汤出兵西域时,在外落下了一身病,搞得双臂都不能屈伸。于是,当陈汤晋见皇帝时,想行跪拜之礼,都异常辛苦。
  
  刘骜没有那么多废话,免去陈汤的跪拜,马上把段会宗的奏书交给他。
  
  陈汤看完奏书,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陛下,这事不用担心。
  
  刘骜惊讶地看着陈汤,老子都急死了,你却还挺淡定的哦。于是,他忙问道:你凭什么说不担心?
  
  陈汤斯条慢理地说道:很简单,西域的兵,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可以一个顶他们五个;西域的兵器,相当落后,想对付汉朝的先进武器,根本不行。现在,包围段会宗的人敌人,应该多不到哪里去。就算我们一个兵对付他们三个,也是绰绰有余了。
  
  陈汤接着说道:如果发救兵,每天顶多行军五十里,那也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抵达西域。等汉军抵达西域时,战争都结束了,还打什么?
  
  陈汤似乎分析得很有道理,刘骜听得一惊一乍,急问道:按你所说,汉军是不是可以解围?如果能解围,大约什么时候?
  
  陈汤从容地回答道:现在已经解围了。
  
  刘骜眼睛都绿了,不相信地看着陈汤。
  
  这时,陈汤挽起袖子,掐着手指,故作神秘地数了数。接着,只见他抬头对刘骜说道:不出五天,好消息定然传到。
  
  第四天,段会宗奏书到了,果然是解围了。好个陈汤,果然是个西域军事专家啊。
  
  陈汤一语抹掉压在头上的霉运。王凤趁机向刘骜推荐起用陈汤,刘骜同意。于是,陈汤被任命为统帅部参谋主任(从事中郎),从此军事方面的事,都得由陈汤说了算。
  
  到此,陈汤仿佛做了一场恶梦。大梦醒来,梦中出现的政敌匡衡,已经不在这里,然而他还毫毛无损地活着!
   三、外戚权贵的生存游戏
  
  在陈汤的一生中,王凤算是他的大贵人。匡衡整他的时候, 是王凤在背后支使王尊替他出气,准备把匡衡搞掉。尽管开始没扳倒,总算是使他动摇了。从此,匡衡便走下坡路,后来又被有关部门弹劾,说侵占公家四百顷土地,于是连刘骜都护不住了,只好把他罢免,送他回家养老。
  
  王凤挖掉了匡衡,没想到却使自己招来了一个对手。这是一个强悍的对手,他的能量远超匡衡之上。这个人,就是王商。
  
  当初 ,志向远大的王政君老爹王禁,一口气娶了几个小老婆,生下四女八男。四女当中,数王政君最为出色,其他八男,分别是长男王凤,次子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与王政君同胞生的,唯有王凤与王崇。如此估算,王商和王凤,则是同父异母所生。
  
  然而,以上那个能量超人,让王凤坐立不安的人,不是王家班的王商,那个王商同属外戚,则是另外一个强悍派别。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今河北省)人。王商跟刘氏的亲戚关系,要追溯到汉宣帝刘病已时代。当年,刘病已称帝后,怀念母亲,于是寻找外祖母关戚。结果只找到了两个舅舅,一个叫王无故,一个是王武,俩人后来都被封侯。
  
  王武死后,由儿子王商继承侯爵。作为外戚,王商颇有当年外戚窦婴范儿,那就是轻财好义,广结人缘。父亲死后,王商把继续的财产,全部分给同父异母兄弟,身无所受。没想到,此义举传出,被汉朝中央众公卿,一致推他为道德模范。由此,被汉元帝刘奭器重,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
  
  匡衡被众人合力赶出长安后,刘骜第一个想到的丞相人选,则是王商。他之所以倚重王商,不仅是他资格老,更重要的是,当年刘奭宠上音乐王子刘康,想让他取代刘骜太子位置,王商为保护刘骜,出了极大力气。
  
  于是, 匡衡前脚才出长安,刘骜就在后面宣布,任命王商为新一任汉朝丞相。
  
  刘骜认为,外戚新贵王凤任大司马,管军事及内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两个得力外戚辅政,应该很靠谱。
  
  事实呢?恰恰相反。
  
  刘骜只顾自己,却没替两个外戚着想。汉朝自有外戚以来,见过新老外戚和平共处的吗?当年窦婴得势时,田蚡就对他作崇拜状,等到田蚡大权在手时,窦婴想拉近乎,则被人家冷屁股贴到脸上去。最后,双方斗得死去活来,惨淡收场。
  
  这只是其一。 自汉武大帝刘彻设立大司马一职,几乎被外戚独揽,从霍光到王凤,无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呢,基本都是由外人担任。从霍光时代的车千秋,到刚刚离场的匡衡,无不是如此。
  
  从职权分配上来看,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军政一切事务,丞相主管政府事务;大司马大将军有拍板权,丞相亦有话语权。一个说,我有拍板权,另一个说我有话语权。刘骜把两个强悍的互相猜忌的外戚,弄到一起共事,那不是故意撮合他们干架吗?
  
  如果刘骜是想看外戚打架的话, 那眼前的这个不火不容的政治组合,的确很容易满足他的想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