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那时汉朝

_64 月望东山(当代)
  这两个外戚中,火气最重的是王商。王商资格老,底子厚,实力足,所以,他不把王凤放在眼里。于是乎,在许多场合,王商甚至公开放话批评王凤,说王凤这个新外戚,太过专权,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太过分了。
  
  从霍光任第一届大司马大将军始,汉朝没有一任丞相,敢对大司马大将军说句反抗的话。现在,王商则开了第一炮。这一炮很猛,炸得王凤心胸气闷。
  
  但是,王凤按剑,隐忍不发。他知道,在敌人还没彻底亮出底牌之前,他不能抽出利剑,横空乱斩。
  在王凤看来,王商老辣,持重,后台很硬,根基很深,要拔掉这个人,无异于拔一根千年妖树,充满了变数。而王凤见识王商的威力,源于一场超长大雨。
  
  公元前30年,秋天。天空像破了一样,不停漏水,一漏就是四十天。地上到处都是水,水流到黄河,黄河涨了,于是黄河又倒灌上了陆地。
  
  在汉朝,黄河就像一个泼妇一样,经常撒野,人们都习以为常了。然而这次撒野却相当恐怖,黄河两岸被淹,大水像千年老蛇一样,见到人就驱赶,一直追到了长安城。
  
  这时,整个长安城都震惊了。消息马上传入宫里,刘骜怕了,王凤也怕了。待到他们了解情况,长安城已经一片混乱,居民惊慌失措,仿佛末日降临,于是全城集体向天齐哭起来。
  
  刘骜马上召集君臣开会,商讨对策。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立即提出一个方案,如果大水进城,皇太后和皇上,先一步登船。然而下诏,让长安市民登长安城避难。
  
  在场的高官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可行,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但是,有人却站出来,提出了异议。王凤一看,原来是王商,时为左将军。
  
  王商认为:自古以来,从来没听说大水倒灌首都的故事,就算是无道的政府时代,也没发生过这等怪事。现在天下太平,突然冒出黄河倒灌长安,肯定是谣言。既然这样,突然命令长安市民登楼避难,只会引起更加惊慌,后果不堪设想。
  
  刘骜认为,还是王商说得在理。于是,他派人先去摸清情况,然后再做下一步安排。很快的,派出去的人就回来报告,外面果然是以讹传讹,混乱已经平定,长安市民已经回家了。
  
  此话一出,刘骜对王商即刮目相看,王凤则在一旁,羞惭异常,丢尽老脸。
  
  隐约之中,王凤有一股不祥预感,如果没猜的话,王商是他的潜在对手。果然不久,王凤在后推波助澜,终于把匡衡赶回老家,刘骜就宣面王商出任丞相。
  
  此话传来,王凤很受伤。忙活半天,竟然还替冤家铺路,当了嫁衣裳。娘的,这是什么天理!
  
  事实上,第一个强悍的对手背后,都有一个雄厚的资本。王商被天子器重,那是其一;更让王凤纳闷的是,王商还长得特帅,身高八尺,容貌超人,极富人格魅力。据说,有一个匈奴单于在路上碰见王商,被王商魅力折服,于是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汉朝国相,真的很帅很酷。王商才华出众,威名在外,这是其二,更是让王凤恨死的地方。
  
  但是,王凤还是坚忍着。然而,眼下发生的一件事,王凤已经忍无可忍,决定出手。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王凤看来,却很大。事情是这样的:琅邪郡出现灾害,受害面积将近一半。于是,王商决定问责,派人调查,准备将郡长办了。消息一传出,王凤就来了。
  
  王凤以商讨的语气对王商说,琅邪郡的灾害是天灾,又不是人力所为,郡长是个好官,您这样就想将他撤了,是不是太冒然了。依我看,还是算了吧。
  
  事实上,王凤这翻话是替郡长说情来的,因为这个郡长是王凤的婚家亲戚。然而,王商很果断地告诉王凤,不行,一定要程序将他办了。
  
  果然,王商马上给皇帝刘骜上书,建议撤除琅邪郡郡长职务。然而,王商上奏后,一直没有回音。刘骜也没有解释,好像这事压根就没发生,准备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事实并非如此。王商已经忍恼王凤了。既然王商都不能罢休,那好,那就决战吧。
    现在,王凤总算想通了一件事,与其坐而待毙,被王商吞食而亡,不如主动制之。千年老树不可怕,老蛇不可怕,老妖也不可怕。可怕是,你手中的剑不锋利。只要手中的剑锋利了,随便那魔道齐扑,照斩不误。
  
  王凤坚信,他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剑。这把剑,足可让王商致命。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权力斗争,与武打电影套路没啥两样。首先是,双方摆阵,马仔先上;马仔不行,老大再卷风出马。果然不久,王凤的马仔就冲出来了。他写了一封超长的检举信,控告王商以下几大罪状:
  
  飞扬跋扈,企图以外朝控制中朝。这是罪一;淫乱妇女,与其父亲最亲近婢女通奸,这是罪二;妹妹淫乱,奸夫被奴仆所杀,疑为王商指使。这是罪三;编辑谎言,称女有病,不放其进宫,这是罪四;父子反目,子告父罪,悖人生常理,这是罪五。
  
  以上罪状,没有经过认真检验,全部搜集于路边社消息。搜集人,则是一个来自地方的没有正当职业的混混,而他的赞助商,则是王凤。
  
  尽管说,这封检举信内容很不靠谱,然而火力却相当猛烈。因为,把检举信传递给刘骜的人,是现任左将军史丹。史丹的女儿,嫁给王商的儿子,俩人是亲家。然而,在政治战线上,他和王凤是一个队伍的。为了中朝利益,他决定不要这个亲家,跟王商翻脸。
  
  于是乎,史丹把检举信交给刘骜,同时踩了王商一脚:他强烈建议刘骜让王商尽快到监狱报到,接受调查。
  
  刘骜不傻,他闻出了一股浓烈的火药味。然而,他给史丹的回复是:此事到此结束,千万不要乱动王商丞相。
  
  刘骜的意思很明显,息事宁人,谁都不要想着给他制造麻烦。
  
  然而这时,大哥出面了。只见王凤对刘骜说:王商这事不能这样算了,必须严肃查办。
  
  刘骜一听,完了,王商完了。
  
  汉朝就像一艘大船,刘骜是船长,王凤和王商,一个是管指挥的,一个是管开船的。突然,开船的不瞒王凤瞎指挥,双方打了起来,这船还怎么开?
  
  所以在刘骜看来,大家和气相处,同船共济,各就各位最好。然而现在这一切不可能了。一直以为,王商出尽各种风头人,从来不给王凤面子,王凤又何必给王商面子?
  
  两派火拼,注定是迟早的事。以上罗列王商的第一条罪状,说得很明白:王商自以为是,企图架空王凤这帮中朝人物。要想架空中朝,不但要问王凤同不同意,还要问史丹同不同意,他们可都是中朝队伍中的首席代表和实权人物。现目前的情况看,必须有一派出局,而出局之人,必是王商。
  
  刘骜以为,两派外戚,内外辅政,全更加稳当。现在看来,他实在太嫩了。现在,他能做的,只有推倒重来,重新洗牌。
  
  公元前25年,夏天,四月二十日。无奈的刘骜下了一道诏书,将王商免职,命令他限期交回丞相印。消息传来,王商犹如猛虎撞山,悲愤欲绝。
  
  第三天,王商吐血而亡。
   四、一个不怕死的猛人
  
  老外戚王商死了,新外戚王凤一家坐大,无可动摇,甚至他可以安心养息了。人在江湖,总身不由已,最近经历刀光血灾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王凤看来,或许他该安静地休养一下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没等王凤稳心,王家派出的卧底送来了一条消息,又让他坐不住了。
  
  到目前为止,王凤最大的权力斗争结果,就是端掉了匡衡和王商两任丞相。此两次战役中,最让他欣赏的敢死队队员,应该是王尊。王尊被刘骜贬到高陵当县令后,王凤心里一直牵挂着他。于是他就想,是不是该让他回来了。
  
  但是,王尊要调回长安,应该留个好位置给他。什么职位才合适他呢?王凤开始琢磨了。就在这时,长安城发生的一件事,让王凤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事情是这样的,有人向王凤打报告,说长安某个流氓太强悍,都尉派步兵围剿追捕一年多了,竟然还没搞定。更可怕的是,长安那些强盗,借此兴风作浪,搞得民心不安。于是,有人就向王凤打报告,说,现在的长安太乱了,必须派一个治功了得的人,来当长安市长,把那帮盗贼压下去。
  
  自汉朝开国以来,长安城都是举国难治之城。原因很简单,长安权权贵多,豪强牛,流氓痞,无论想碰哪个,轻则被围攻遭打,重则杀头丢命,全家受难。 所以,汉朝中央选拔长安市市长(京兆尹)时,总常选不到合适人选。
  
  按汉朝中央的说法是,想当京兆尹,你的治世功夫必须天下第一。当年,赵广汉,黄霸凭借治功第一,被调到这个位上。可是结果呢?赵广汉丢了命,黄霸则被贬回地方,继续挂职练功。
  
  于是,有人从赵广汉和黄霸当长安市长的经历,总结出了一条规律:要想当好京兆尹,狠了还不行,多猛的高手,也敌不过江湖大佬们的围攻,赵广汉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你治功好了也不行,所谓德天行下,教人行善,没人吃你那一套。黄霸以为以德治长安可行,结果被弄得灰尘满面,狼狈不堪。
  
  那么,谁才是最值得学习的模范呢?要说楷模,只有一个,那就是忙来抓人砍头,闲来替妻画眉的张敞。
  
  张敞的手腕是,教育与砍头两手抓,两手都硬。抓来的那些流氓贵戚,先行教育法,顽固不化的,拉出去斩头示众。这招很招人服,于是张敞创下了在京城市长位上,任职较久,政绩较高的一个。
  
  事实上,除了软硬兼施还不够,想在长安混,还有一件东西不可缺少。这个东西很强大,它就是靠山。有了靠山,做事就敢雷厉风行,无所顾忌。道理似乎很简单,可是有人却总参悟不够。
  
  这时,王凤一看到下属打上来的报告,他就马上想到了王尊。王尊的治功,江湖皆有耳闻。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死,敢杀人,颇有当年赵广汉的风范。
  
  于是,王凤就向刘骜推荐王尊。那时,王商刚当上丞相,还没跟王凤闹僵,刘骜也没意见,所以就通过了,让王尊先当代理长安市长。
  
  王尊不负众望,一调回长安,大开杀戒,狂捕强盗。于是不到两月,长安的强盗仿佛害虫被撒了杀虫药,,一夜之间,全不见了踪影。王尊因为政绩出色,顺利转正,成为长安市长。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王尊的个性决定,他不能在长安久呆。
  
  事实上,王凤当初推荐王尊当长安市长,是富有深意的。在他看来,丞相王商,火气极旺,肯定不甘受中朝制约。所以,王凤让一个同样火气甚盛,不想受外朝控制的王尊当首都市长,实则就是权力制衡,牵住王商的手脚。
  
  然而,王商可不是吃素的,他决定砍掉拆掉王尊,免他碍手碍脚。
  
  王商要整王尊,根本不用搜集材料,寻找污点证人。在丞相府的人看来,王尊太狂,跟当年赵广汉有得一比,根本就不把丞相府放在眼里。丞相府派人给他布置工作,他爱听不听,甚至还拒绝执行任务。
  
  还有,这厮天生大嘴,爱说大话,放大炮。
  
  于是,丞相府派御史大夫出马,上奏弹劾王尊。王凤闻风而动,立即派人护驾,经过一翻较量,王尊被拿下,贬到徐州当刺史。
  
  然而让王凤坐不住的,不是王尊,而是王尊的继任者。王尊被打发走人,长安市长就成空缺。王凤立马寻找自己人,填补这个肥差。这时候,他想到了另外一个猛人。
  
  这个人,就是王章。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和王尊一样,他也是草根穷人出身。当年,他到长安求学时,穷困潦倒,唯有妻子与他作伴。有一次,他病重卧床,无被子暖身,只有一件牛衣盖在身上。
  
  所谓牛衣,就是用麦秸代替棉被的褥子,属于穷人家专用物品。天冷的时候,可以垫背,可以盖身。
  
  那时,惨淡人生,无情地折磨这个孤助无援的汉子。前路苍茫,人生无保,而且病魔折磨,随时都有走的可能。一想到这,王章就情不禁自流着眼泪。流着流着,竟然放声痛哭起来。
  
  那时,妻子像一块坚硬的盾牌,守在他的身旁。她没有掉眼泪,更没有叹息,而是突然对王章吼了起来:仲卿,长安满朝公卿,哪一个是比得上你的?如果你是个男人,就应该挺直腰板,激励自己活下去。
  
  妻子那一声怒吼,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星辰,让王章看到了希望。后来,王章凭文学取官,步步高升,迁至谏大夫。
  
  谏大夫这份工作,对王章来说,是一份专业对口,合乎性格的工作。在苦难命运中,磨练出来的王章,练就了一幅刚直坚硬,不怕刀山油锅烹煮的硬汉风格。于是,敢说敢做更敢当的王章,在中央混出了大名。
  
  汉元帝时代,王章被提拔为左曹中郎将。当时,恰是石显掌权,满朝文武都被他治得服服帖帖。然而,异类王章,决定干一件大事。
  
  于是乎,他联合御史中丞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真没想到,他竟然想出这种风头。
  
  要知道,王章想挑战石显,那简单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奏书刚递上去,诏书就马上下来了,御史中丞被剃头,发配去当劳改犯,王章被免官。
  
  王章丢了官,可是名声更大了。后来,皇帝刘骜登基,石显被匡衡倒插一刀,了结性命。于是,王章再度被起用,征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
  
  当王章再现江湖时,满朝贵戚,都对他这个猛人心怀惮意,远观而不敢靠近。越来越强悍的王章,但便王凤的目光锁定了。
  
  于是,王凤决定向刘骜推荐王章,让他来担任京兆尹这个重任。不久,王章成为新任长安市市长。
  
  或许王凤认为,王尊很猛,照样听他的话,所以王章也不例外。过去,王章是他的人,现在是他的人,将来肯定也是他的人。如果真这样想的话,那真的错了。
  
  想象是很天真的,事实却是很残酷的。刚开始,王章没什么不良兆头,然而王商一死,王章就露出真正猛人的强悍。仿佛是早就谋划好一样,王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王凤发难摊牌。
  
  王章之所以凌厉出手,不为别的,只想替天行道。
  
  很奇怪,王商一死,汉朝连出怪事。首先是日蚀,接着是地震。于是,王章想到,天意注定,他要再做一件大事。那大事,就是替天行道,平反王商冤案。
  
  于是,王章写了一封奏书。奏书写好的时候,他妻子看了一看,抬头对他说道:“仲卿,你还记得当初躺在牛衣上放声哭泣的情景吗?”
  
  王章吃惊地看着妻子,说,当然记得,你怎么突然问起这话。
  
  王章妻子再问,那你应该知道,你走到今天这高位,是多么不容易,难道你想重回那种举目无望的日子吗?
  
  妻子已经看出来了,王章此次出阵,必定凶多吉少。
  
  王章看着妻子,突然说道:我现在做的事,是你们妇人都不能理解的。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或许,这是上天赋于王章的使命。或许,为了这个崇高的使命,他必须挺身而出。于是,王章还是把奏书递了上去。
  
  奏书很简单,只说一件事:王商是冤死的,而嫁祸于他的,则是王凤。
  
  真是一个猛烈的深水炸弹。
  
  王章弹劾王凤的消息,立即传了出来。王凤一听,先是一愣,王章能当上京兆尹,是我王凤推荐的,将心比心,他怎么能做得出来呢?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王凤发了一阵愣,拍了拍脑袋,好像又明白了。
  
  战斗,以正义的名字。这正是王章强悍的个性。过去,他战石显,是俩人一起上的,在他的背后,还有默默支持他的敢怒不敢言的人们;今天,他主动单挑,在他的背后,难道还有人敢支持他吗?如果没有,难道王章以血肉之躯,就是想换一世虚名?
  
  王章似乎是孤注一掷,自寻死路。事实上,王凤也错了。在王章的背后,没有默默支持他的人,然而他找到了一个比当年强悍万倍的朋友,只要这个朋友出手,他即可马到功成。
  
  而他这个朋友,就是刘骜。
  
  刘骜,怎么会是他?他不是一直都挺怕王凤的吗?他怎么跟王章站到一起?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五、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么多年来,刘骜对王凤的感情,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外一个极端。开始是无限地尊敬,天真的倚重,当他自以为聪明的发现了权力平衡律,想让王商牵制王凤,没想到还是被王凤罢掉,于是便开始恐惧。
  
  恐惧,他是恐怖地惧怕,这种感觉就像可怕的感冒病毒,不断蔓延全身,钻进骨子。除了王商,王凤还伤害了两个人。刘骜一想起那两件事,心头就隐隐冒烟。
  
  先说第一个。石显破灭后,曾经被他欺压的都纷纷冒出地面,重新活动。这些人当中,国学大师刘向就是其中之一。刘向,原名刘更生,当刘骜起用他,迁为光禄大夫时,马上改名为刘向。从此,汉朝只知世有刘向,而不知有刘更生。
  
  刘向有一个儿子相当优秀,后来亦成了一代国学大师,他就是刘歆。或许是继续了祖宗刘交光荣的玩弄学术的基因,刘歆这孩子从小就博学多才,被喻为神童。刘歆经常到刘骜那里玩,玩的都是朗诵诗赋的高级文学游戏。所以刘骜很喜欢他,准备任命他为中常侍。
  
  在西汉,中常侍还不是什么实权的官,说白了就是挂个名,贴在皇帝左右,出入方便。然而,刘骜左右侍从一听刘歆要成为贴身,连忙劝道,任命刘歆,还得请示大司马大将军。
  
  刘骜不在意地说道,这点小事,还要报告大司马干嘛。你们就按我说的去办就行了。
  
  左右侍从即刻扑通地全都跪拜地上,叫道,陛下不可草率,必须告知大司马,不然……
  
  看着左右一幅幅哭相,刘骜明白了。于是,他只好派人去通知王凤,王凤却传话过来,让刘歆来当皇帝贴身,这事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答案只有刘骜知道。谜底就是,刘骜已经被王凤绑架了。刘骜更知道,在他的身边,到处都是王凤的耳目,他一抬头一思量一顿悟一叹息,都有可能被打报告。王凤拒绝刘骜请求的原因,其实就是不允许陌生人,守在皇帝身边,那样很不安全。
  
  汉朝自开国以来,外戚就相随相生。然而,自汉朝以来,外戚最美好最幸福的时代,就是刘骜坐在位上被架空的这个时代。最经典的传奇就是,王氏家族,曾经一日封五侯,震动天下。这消息要传到地下,外戚田蚡估计都要流口水了。
  
  除了封侯外,王氏家族兄弟及亲戚,基本上控制了汉朝各部门的要害。这样从里到外一看,这哪还是刘家天下,简直就是王家天下,只不过还没有更换名字而已。
  
  王氏家族太盛,曾经让刘向忧心忡忡,但他和石显经历了一场生死战,开始变得滑头了。所以,他对王凤不满,但没有公开明说,而是搜集了许多天灾异端,然后呈现刘骜,旁敲侧击地说道,天道不祥,必是世上小人多事。
  
  刘向点到为止,刘骜也听出来了。但是,王凤也看出来了,刘向和他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认为刘歆贴在刘骜身边不安全,拒绝任命。
  
  再说第二事。刘氏祖宗强悍的因基因,传了将近两百年,到了汉元帝刘奭这代,彻底萎靡。当年,刘邦六十多岁亲征外敌,弹奏大风歌的豪情,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到了刘奭这代,只会弹缺乏雄性荷尔蒙的纯艺术音乐。到了刘骜这代,更加不行,不说别的,单身体素质都直线下降。
  
  这似乎是人类物种发展的必然。公元前24年,刘骜二十九岁,还没有儿子,身体还不断生病。照这种差劲的体质,如果刘骜撑不住了,皇帝该让谁来当?这个问题,在王凤看来,可能极为头痛,但在刘骜看来,极是简单。
  
  刘骜认为,有一个是合适人选。这个人,说出来吓坏一大片。他正是当初,差点让刘骜当不了皇帝的刘康。
   前面说过了,刘康是傅昭仪所生,老妈被宠,儿子才华横溢,所以刘奭曾打算用刘康换掉太子。现在,事情都过去了,按汉朝的权力斗争规律,最后决出来胜者,都会替败者挖坟墓,将对手埋葬。
  
  然而,刘骜却很厚道,待刘康特别好,颇有当年刘盈护刘如意的范儿。老实说,刘骜老妈王政君,的确也不错,真诚对待刘康,跟当年的吕雉简直是两码人。刘骜经常叫刘康到长安来玩,王政君也从不阻拦。
  
  乍一看,当年刘康与刘骜争太子的事,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们知道,汉朝诸侯王进长安朝见皇帝,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最多呆几天,都是有规定的。那时,刘康回封地的时间到了,刘骜却不放他走。而是对刘康说:“兄弟,你我最亲,我现在患病在床,随时都可能走人,不如就留下陪我说说话吧。”
  
  刘骜点到为止,没把话说完。刘康也没深问,但是外人都看出来,刘骜如果真崩了,刘康定是他的继任者。于是,刘康就留下来陪刘骜。当刘骜病情好转时,王凤就想赶刘康了。
  
  王凤认为,刘康早晚跟刘骜粘在一起,总不是什么好事。早赶早安全,他必须离开长安。
  
  于是,王凤告诉刘骜,按汉朝规矩,刘康呆在长安的期限早过了,应该叫他回去了。
  
  刘骜很不爽,不同意。
  
  王凤接着说,这事也不是由你决定的,必须听上天的安排。你看看,近来发生日蚀,这是因为刘康违反常态,上天发出的警告。
  
  刘骜一听,就哑了。他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替刘康申辩,他只好同意让刘康返回封国。
  
  刘骜和刘康离别时,俩个兄弟哭哭啼啼,仿佛是恋人决绝,仿佛是生死离别。而制造这场伤情的人,则是王凤。从此,刘骜彻底把王凤恨到肚子里去,恨得牙齿咬了生病,恨得脑袋就差没冒烟。
  
  刘骜想到了,在人生的猎场里,他不过是王凤手里的一只猎物。
  
  见过围猎吗?四面包围,必开一个缺口。原因很简单,动物被逼急的时候,也会做出超乎想象的顽抗。所以,打开某个缺口,让动物有逃生的希望,朝缺口扑。围猎的只要守住缺口,定能打到猎物。
  
  后来,围猎思想和技术,被兵家用到战场上。兵家认为,动物遇险尚且顽抗,如果没有绝对兵力,在战场上将敌人围死,一旦对方顽抗,付出代价将是惨重的。
  
  这是孙子兵法总结出来的,这招就叫:围师必阙。
  
  这个道理,难道王凤不知道吗?如果知道,为什么四面围堵皇帝,不得人生出逃之希望?好吧。你围你的,看看我能不能撕破你这张天罗地网。
  
  刘骜想反抗了。他渴望像个真男人一样的活一回。这时,王章就来了。
  
  当刘骜看到王章的奏书时,真他妈的解恨。王章仿佛就是一见义勇为的壮士,着实替刘骜平了反,出了气,真痛快。
  
  为什么说王章替刘骜平了反,主要是王章在奏书里也提到了日蚀。按王凤的说法,天上出现日蚀,那是刘康违背常态,经王章解释,他才明白,王凤简直就是血火喷人。
  
  王章说,天上出日蚀,主要是王凤太专权,到处害人。这个看法,刘骜十分赞同。于是,刘骜决定约见王章。
  
  在刘骜面前,王章意气难平,控诉了王凤的种种数行。最后,王章总结性地说道:“陛下,不能再让王凤呆在位子上了,必须尽快将他打发走,重选贤良主持汉朝。”
  
  刘骜听得很感动,也很激动。他对王章说道:“感谢京兆尹直言,老实说,对大司马王凤专权一事,我早就看不过去了。问题是,把他赶走了,你有好的人选吗?”
  
  王章自信十足回答道:“有,陛下,人选我已经替你物色好了。”
  
  刘骜听得眼皮一跳,问道:“你想推荐谁?”
  
  王章脱口一出,说道:冯野王是最佳人选。
  
  冯野王?是的,冯野王。
   冯野王,字君卿。老爹冯奉世,与名将赵充国齐名,官至左将军。冯奉世一共生九子,四女,独有冯野王最有才。初,冯野王受业博士,通晓《诗经》,凭借老爹的关系,到后宫当了太子中庶子。那个太子,说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
  
  我仿佛看见,一条通往宽阔的美丽大道,从冯野王的脚下,向远方延伸。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事实上,冯野王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
  
  第一个压他出头的人,是魏相。当年,汉宣帝刘病已认为冯野王极人才华大志,准备提拔他,于是就去咨询魏相。魏相只说了一句,我认为提拔冯野王不合适。于是,刘病已只好作罢。
  
  第二个压冯野王的人,则是石显。汉元帝时代,冯野王在地方做郡长,政绩天下第一。那时,汉朝恰好空缺一个御史大夫职位,汉元帝准备提拔冯野王。但是,石显却在背后狠狠地踩了冯野王一脚,告诉汉元帝,如果提拔冯野王,外人就会说你私心,提拔外戚,不妥。
  
  冯野王的姐姐嫁给刘奭,被封为昭仪。没想到好事变成坏事,刘奭一听,认为石显有理,另选别人当了御史大夫。消息传出,冯野王仰天长叹: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
  
  别人都是凭借后宫关系发迹的,没有像冯野王这样,因为宠贵的后宫关系,被打压提不起来的。事实上,这不是真相。真相是,冯野王的哥哥得罪了石显,石显借此报复冯野王。
  
  这还不是最惨的。当刘骜当皇帝后,又有人警告刘骜,冯野王是国舅,不适合在中央当官。于是,刘骜便将他调往地方,任上郡太守。
  
  直到王章的奏书出现,让冯野王看到了一丝人生希望。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稍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忽得暴名,其运不祥,必须小心谨慎。然而这么多年来,冯野王还不够小心吗?他还不够忍耐吗?他凭什么拒绝取代王凤的诱惑?
  
  刘骜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闻听冯野王名声在外。所以,王章推荐冯野王取代王凤,刘骜没有意见。是的,他是没有意见,可是有人很有意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骜接见王章时,支开左右,独自密谈。但是,他没想到,有一双眼睛和两只耳朵,正在关注他着的一举一动。很快的,刘骜要罢免王凤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王凤能得到这个绝密机要,功归于他安插在刘骜身边的卧底。此个卧底,是王凤的堂弟,侍中王音。王音成功窃听后,转报王凤。王凤一听,马上就傻了。
  
  老实说,他向来办大事,从来就没有镇定过。就因为这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年黄河发大水时,在刘骜面前乱出主意,败给了王商。现在,他以为自己很强大,谁都不能动摇。但是他错了,如果刘骜要办他,鬼神都拦不住。
  
  传说中强悍的王凤,难道就是如此的脆弱吗? 当王凤慌神慌脚的时候,有人给他支了一招。没想到,正是这个人,让他力挽狂潮而不倒。
  
  替王凤出主意的人,是个名门之后,名唤杜钦。你可以不知道杜钦,但你可能知道过两个牛人,一个是杜周,一个是杜延年。特别是后者,名声特大。杜延年是杜钦老爹,杜周是杜钦爷爷。老爹和爷爷,都曾做过汉朝的御史大夫。
  
  杜钦家族显赫,又特有才华,可惜命运不济,让他一只耳瞎了,成了独眼龙。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形象破坏,从此就与官场无缘。后来,经哥哥杜缓推荐,王凤给他弄了一个闲职挂着,等到有急事时,就找来想办法。
  
  王凤找杜钦想点子,那是很靠谱的。杜钦天生聪明,谋略过人,断事如神。当王凤询问怎么化解刘骜要罢免他的危机时,杜钦微微一笑,对王凤说,你别紧张,听我的,总会没错的。
  
  杜钦这样告诉王凤,你马上对外宣称有病,推出宰相府,回到自己的封地。然后,把世间最悲痛的词都搬出来,写封伤感的辞职信,派人送入宫中。
  
  杜钦这招就叫,以退为进。他相信,此招一出,必胜无疑。
  
  果然,王凤的辞职信递上去后,消息就传到了王政君耳里。王政君准备了一桌饭,将刘骜叫来。刘骜一来,王政君只是不停地掉流泪,看着饭菜,连筷子都没动一下。
  
  这下子,轮到刘骜急了。
  
  在以孝治国的汉朝,无论皇帝的权力多大,都大不过皇太后。皇太后要骂你,你得低头听她骂,骂完了,你还得服服帖帖地说骂得好。事实上,骂还是轻的,狠的话,皇太后还可是操起家伙,干你一顿。
  
  曾记否,当年汉文帝刘恒受不了周勃太过骄傲,决定修理他。于是乎,便告周勃企图谋反,逮捕入狱。结果消息一出,刘恒老妈薄太后将儿子叫来,当面拿起冒絮就朝刘恒扔过去,大骂刘恒过份。刘恒受不了老妈诅咒,只好放了周勃,让他终老。
  
  皇太后还不是最厉害的,比皇太后更厉害的是太皇太后。当年,刘彻年轻气盛,罢掉丞相御史,结果惹怒了窦太后。窦太后将刘彻任命的也全罢掉,刘彻母亲王皇后不敢哼,刘彻更不敢哼。窦太后死后,刘彻才总算熬出了头。
  
  汉朝的皇帝,自刘彻之后,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性格特点上,刘奭没有将老爹刘病已果断凌厉的优点,继承下来。然而,到了刘骜这代,却将老爹刘奭懦弱软蛋的缺点,全都继承下来。
  
  这真是历史的宿命啊。
  
  于是,面对母后王政君的眼泪,刘骜扛不住了。接下来,事情发现极为意外,刘骜对王凤态度,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变,把以前受的气全部一笔勾销了。
  
  这还不是最经典的。同时,刘骜把矛头突然对准了王章。他派人弹劾王章,说王章明明知道,冯野王不适合在中央做官,竟然还违法推荐,心存私心。
  
  估计王章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王章根本不用跳黄河了。很快的,司法部早编辑了王章一罗筐罪名,将他逮捕入狱。不久,又被秘密处决,死在狱中。
  
  总算看明白了,所谓历史:就是胜利者踩在失败者的血迹上,饮酒狂欢的一部血泪史。而王章,不过是那飞溅在大地上的一滴血,和那一只游荡野外,呜呼不已的游魂。
  
  我们对这样的游魂,不仅叹息,更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第六十二章 疯狂的刘骜
  
  一、卧底的故事
  
  王章死了,王凤放心了,然而冯野王却害怕了。冯野王闻听王章冤死牢狱,顿时毛骨悚然,马上请了病假,带着老婆孩子跑回家躲藏去了。
  
  王凤一听冯野王躲起来了,不禁冷笑,想躲是吧。你躲得了初一,能躲得过十五吗?于是,他马上把御史中丞叫来,布置了一道作业。
  
  王凤给御史中丞的作业,就是上书弹劾冯野王。很快的,御史中丞就将作业交到刘骜那里。他是这样弹劾冯野王的:按有关规定,冯野王带职养病,只能呆在本郡,可是他却私自越境回家,实在太不像话了。
  
  王凤等着看戏,他要看看刘骜怎么收拾这个残局。然而这时,杜钦来了。
  
  谋略大师杜钦很明确地告诉王凤,杀人这事,点到为止。最好不要扩大打击面,不然后果很严重。
  
  王凤笑笑,哦,是吗?我倒要看看,后果有多严重。
  
  他还是不想放过冯野王。说实在,你叫他怎么放得过冯野王,如果不是他安插了卧底,今天坐在他位子上的,还是他王凤吗?
  
  尽管冯野王是外戚,但他是一个不得意的外戚。在王凤主持汉朝之前,他就在中央站不住脚了。当年王商那么牛气,一样被王凤踩到脚底,今天要踩你一个冯野王,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事实也证明,冯野王就是一小菜。不久,冯野王被免职。
  
  这下子,王凤似乎安心了。如果王凤这样想的话,那他就错了。此时,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一条消息,搞得他心神不安,六神无主。
  
  那是关于王章冤死的消息。王章没有死在刑场上,而是死在监狱中,傻瓜都猜得出来,这里肯定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猫腻。于是,中国人发挥了地球人绝无仅有的,传播和演绎路边社消息的伟大精神,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全国人民都知道王章是冤死的。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此时,长安城中,涌动着一股反王凤的暗流。汉朝中官众卿,又充分挥了街道大妈骂架的水平,不点名不指姓地开骂。骂来骂去,只想说明一件事,王章属于非正常死亡,必须调查取证,将案情公布天下。
  
  王凤一看这局面,真是后悔极了。他总算领略到了,不听杜大师的话,吃亏在眼前。于是,他迅速地将杜钦召来,询问怎么办。
  
  独眼龙杜钦看着猴急的王凤,自信地说道:“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您别紧张。”
  
  接着,只见杜钦斯条慢地说道:“王章之死,全属隐私,估计连圈子里的人都不清楚此事。如今闹得全国人民都在开骂,误以为王章是敢言直说,被害死的。”
  
  杜钦停顿一下,接着说道:“既然如此,不如以你的名义,命令天下推荐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到中央当官,同时在中央开放言论,你就放宽心态,开着耳朵听。相信不久,所谓冤杀王章的谣言,自然化解。”
  
  这招就叫,将计就计,大放烟雾,迷惑众生。
  
  高,果然高啊。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王凤看来,竖子读十年书,都不抵杜钦一句话。以他老江湖的资历,想破二十脑袋的问题,人家只是眯眼一瞬间,或者拍拍脑袋就想出来了。
  
  王凤没理由再吃眼前亏了,他马上给刘骜打了一个报告。说,一定要坚持真理越辩越明的原则,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彻底开放汉朝言论自由。
  
  王凤的烟雾弹,放的的确够大。终于,他还是躲过了漫天的非议。
   公元前23年,四月二十七日。刘骜下诏令,封侍中兼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事实上,王凤不仅是替王音铺路,他更是努力打造一个史无仅有的,永不沉没的权力世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什么东西最贵?是人才。在两千多年的汉朝,什么东西最贵?同样是人才。这个道理,我们明白,王凤比我们更加明白。
  
  不得不承认,在权力运作方面,王凤是个顶级专家。他认为,王氏家族这个权力公司,想要走得更远,玩得更久,不可以缺少人才。王家缺人才,更缺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人才。毫不疑问,王音是王氏家族中,最具潜力的一个。
  
  王凤认为,在权力的棋盘上,王音是一粒好棋。他必须将这粒棋子下活。此棋活了,王氏家族的权力,即可保住了。
  
  王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让王凤着迷?事实上,要将王音抛出王家,到广阔的汉朝大地上,与众多权力高手一比,他什么都不是。王音之所以在王家脱颖而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是王音太牛,而是其他人太垃圾。
  
  王音只是王凤堂弟的儿子,如果排资论辈的话,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因为,比王音声名更大,能力更足的,还有王凤的五个弟弟。
  
  然而王凤认为,他那帮兄弟,没人能扶得上墙。原因只有一个,这帮家伙得势之后,一个比一个牛,不知天高地厚,为非作歹,彻底将王家的公众形象破环掉了。
  
  在这方面,王音就做得不错。他为人低调,勤奋能干。别人吃的是奶,挤出来的是干屎,王音吃的是干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等国家干部不培养,那还培养谁去呢?
  
  公元前22年,秋天。那年的秋风特别狠,一下子吹倒了王凤。王凤得病,躺在床上,越来越严重,没有好起来的迹象。
  
  刘骜来看望王凤。不看不要紧,一看王凤,就知道替他送葬的时间,不会长久了。
  
  刘骜是被王凤看着长大的,然后看着王凤将他像玩泥人一样,拿捏了十余年。他不是被虐待狂,多年以来,他一直都渴望从王凤手里解放出来。现在,当他即将要解放,仿佛迎来黎明时,不知为何,他心头突然涌起一股辛酸味。
  
  这感觉,说不上是为自己。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不容易。
  
  刘骜握着王凤的手,流着眼泪问道:将军一旦有不测,平阿侯王谭将要接替你的位置。
  
  王谭,王凤二弟。大弟王曼早死,啥都没有,只留下一根苗子。王凤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 ,苗子长成了高树,把王家权力推向顶峰,并埋葬了汉朝。那个人,当然就是王莽。
  
  刘骜对王凤说这话,似乎有点安慰的意思。或许,王凤应该感到欣尉才对。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话语刚落,王凤扑地从床上滚下地,跪倒在刘骜面前哭了起来。
  
  王凤老泪纵横地说道:“让臣那帮兄弟接俺的班,臣不放心。”
  
  刘骜睁大眼睛,迷茫地看着王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