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名人传记《歌德传》

_2 汉斯・尤尔根・格尔茨 (德)
当他看完1768年8月大学生和驻城兵士的武斗,
9月,怀着由大学生复仇的壮举引起的激昂之情,拖
着一身病体,由莱比锡动身回往法兰克福。
·19·
第三章 故里病深
当歌德走进家门时,全家人都为他的病吃了一惊。
他们亲切而心痛地欢迎他回来,小心翼翼地避而不问
他的情况。
歌德自己也知道离家时的希望成了泡影,身心两
方面的问题使他感到自己活像一个“海上的遭难者”。
他需要安静和休息,但没过几天,家里显露的矛盾渐
渐令他不安起来。
歌德父亲看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不是一个强壮、
勤勉、奋发、有为的青年,而是一个精神和肉体都受
了创伤的病夫,非常不痛快,他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
绪,只是表示希望尽快治好病。只要他看到儿子忧郁
的表现,就会万分恼火和感到痛苦。
不过,女儿的表现同样使他生气。自从歌德离家,
他把自己好为人师的癖性全部施展到女儿身上。繁重
的学习和功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正常的社交和娱乐
都被取消,很自然地招来她的怨恨,她对待父亲的冷
酷态度连歌德都感到有点过分。但她对歌德的病却倾
注了全副爱心来照看,她把时间几乎全部时间花在想
方设法博他开心上,渐渐地,甚至受她影响的女友也
·20·
这样对待歌了。
母亲依然是慈爱而性情开朗。她才38岁,丈夫
的心思多花在子女身上,很少顾及体贴自己的妻子。
除了做家务,她便把时间花在与女伴们探讨宗教信仰
上。这群妇女中的佼佼者是苏珊·冯·克勒敦堡女士。
她体格柔弱,风度优雅、真挚、自然,她自己也有病,
但却把病当作身体的一部分来忍受。她最爱好的庆题
就是人能够通过反躬自省而获得道德的体验,这个话
题经过她富有独创性的解释往主不同于别人的宗教信
条。歌德后来创作的小说《威廉·迈斯特》中插入的
“一个美的心灵的自白”就本于她的谈话和信札。
我们知道,早在少年时代,里斯本地震造成的灾
难就使他对灵魂和宗教起了疑问:为什么上帝不问善
恶把人一律抛入死亡之海?在莱比锡,这个伏尔泰的
信徒则关注于当时作家对宗教和圣经的批判。他曾跟
朋友们讨论宗教教条思想僵化的关系。现在他的问题
似乎在有个人色彩的虔信派教徒冯·克勒敦堡这里看
到了解决的一点希望。他们把宗教事务看成完全是个
人的事,而不是由教会从外强加的神圣义务;他们的
宽容思想、反教条的内容以及对个人道德责任的强调,
既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积极影响,但又存在某种反启蒙
的倾向,比如“内省”与理性主义的矛盾。这一切吸
引着歌德去思考、讨论。
·21·
歌德深深地沉入到虔信派戈弗里德 · 阿诺德的
《基督教会与异端的历史》中去。异端思想家的好抗
辩的精神和对自相矛盾之说的爱好给他留下好印象。
他开始创造一种以新柏拉图主义作基础,有炼丹术、
神秘主义、犹太神哲学“加盟”的自己的神学体系,
旨在解决生命的动力——创造力的源头问题。
他认为,自从上帝从永劫中自生出来,生命便与
多样性密不可分。首先它以“第二者”而呈现、再以
“第三者”而显现自己。当神子和圣灵创造完毕,神
体的循环也就完结,也就是说,上帝已不能再产生一
个完全跟自己相类的神。不过,生命的动力既然是生
生不息的,就必然会产生一个异于自身的“第四者”。
它既与前三者一样是绝对的,但同时又为它们所包含、
所限制。这个“第四者”就是魔鬼,生命的全部创造
力便要托付给他——其余的一切存在都由此而派生出
来。在这种不断的创造活动中,魔鬼渐渐忘记了自己
的渊源,以为渊源在于自身。这样发生了他的第一次
背叛上帝,也是第一次与上帝分离。其他则追随这个
带来光明的魔鬼,与万物的本源相对立的生命不断地
产生。在这种创造中,造物越是以自我为中心,便越
是远离自己的本源。而不断的创造也就成为魔鬼不断
背离上帝、积聚片面性的过程,因而它必然为此付出
代价,失掉与神性同有的永生不朽的权利。此时,造
·22·
物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等待再经永劫,等宇宙重新
澄清之后再作新的创造;或者抓住目前,以创造的无
穷性来补救自己的局限。而后者的实施只有依靠自己
的意志,才能使生命的真实脉搏恢复过来。魔鬼自身
无法摆脱这种影响,人类——恢复创造(魔性)与神性
最初的结合的实体——也无法摆脱它。他既具有神性,
其存在又受着限制,因此他必然成为最圆满和最不圆
满、最幸福而又最不幸福的创造物,重演魔鬼的堕落,
而部分不甘堕落者必然通过创造活动奋起自救。
歌德的这样一种创世说以上帝的三位一体说为出
发点 , 把传统神话中的魔鬼改造为上帝创造生命的
“总代理”,既反映了他的精神危机,也是他世界观
根本改变的前奏。尽管这种魔鬼创世说仍在理性主义
和非理性主义之间摇摆,但信仰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却
得以曲折地表现出来。论者一般认为,歌德特别强调
人与上帝之间的冲突,因而把人作为叛逆者就包含了
积极自主和自我负责的行为,这是歌德精神的主要脉
络,也是从《普罗米修斯颂歌》到《浮士德》的歌德
诗歌的主要特征。创世说对歌德的美学观点的巨大影
响表现在促使他以后不断能动地把握那些伟大的人类
形象,进而规定其诗歌的基本内容。
歌德的病还没有好,肉体的痛苦使他非常容易接
受医生的影响。前面提到的神学体系中练丹术、神秘
·23·
主义、犹太神哲学的内容,正是因研习内科医生推荐
的炼丹术士帕拉赛尔苏斯、神秘主义者施韦顿波尔格
等人的著作所致。冯·克勒敦堡坚信肉体的救药与灵
魂的救药之间存在联系,不断提供给歌德一些记载古
代炼丹术遗产的书,歌德则以一种救知、探索大自然
奥秘的态度对待这些著作。他像古代炼丹术士那样做
实验,用神秘的处方为自己看病。这些经验,为歌德
以后写作浮士德的炼丹术(古代化学)奠定了最初的基
础。
歌德的病不仅是肉体的,而且是精神的。沉缅于
神秘主义和炼丹术并不能驱散在莱比锡时就患有的忧
郁症。有一段时间,他的危机反而不断加深。在寂寞
中,他将已被父亲小心地收集和装订起来的自己从莱
比易寄回的家信重新检视,以进行反省和总结。莱比
锡时期写的诗被自己无情地否定。除了伯里施誊抄的
《情人的脾气》和《共谋罪犯》的稿本,他把包括诗
歌、剧本、信件、论文在内的作品统统付之一炬。
《共谋罪犯》以莱辛的《明娜·冯·巴恩海姆》
为范本,表现了伯里施和歌德在莱比锡受自以为是的
上层人物迫害的遭遇。他非常讨厌他们的伪善和双重
道德,把他们写进剧本使他非常高兴。同时他的创世
说中的人性论也在剧本中有所反映——他既反对道德
上的伪君子和阴谋家,也反对美学上的把人物分成善
·24·
恶两大类的戏剧俗套。根据他的创世论,人应该像魔
鬼那样兼有善恶两面,这种道德的辩证法完全符合他
对于莱比锡社会观察。
创造性活动使歌德逐渐摆脱了精神的抑郁,莱比
锡朋友的来信给他鼓舞。有时他也绘画,更多时间用
来阅读。马尼里和伏尔泰、普罗彼尔茨和昆体良——
古罗马的思想和诗歌与当代欧洲的最优秀作品吸引着
他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当春天来临,歌德觉得健康
已完全恢复,又一次感到了远方的召唤。19岁的歌
德就这样度过了一生中最黯淡、不幸的1年。
·25·
第四章 风起施特拉斯堡
1770年3月底,歌德启程去了施特拉斯堡。
在大教堂顶上的平台上,他久久眺望这壮丽的城
市,以及在城外展开的森林、沃野、河流和山地,感
到它像一张白纸一样展现着眼前,等待他去铭记未来
生活的悲喜。他的内心滋生着蓬勃的朝气,准备创造
不同于莱比锡的时的生活。
歌德知道,此时这里属于法国,自然比莱比锡的
法国风尚味儿更地道。法国是当时欧洲的进步文化中
心,或许这就是偏爱意大利的父亲为他作此选择的原
因。歌德在鱼市场街往下来,结识了一些意气相投的
饭局朋友,其中不少是大学生。他开始认真准备取得
法学学位的计划,请了一位补习老师。由于这里的大
学教育重实用而不像德国大学重探讨学理,9月,歌
德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博士应考者的资格。
这使得对任何实际事务都不感兴趣的他获得了解放。
同时,因为同歌德在一起吃饭的大学生多数是学医的,
所以法学以外,他宁愿去听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课程。
歌德很快适应了施特拉斯堡的生活。结交朋友、
学习骑马和跳舞、远足、锻炼身体,他为再次恢复莱
·26·
比锡时期的幸福和自由而欣慰。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
了。他既不工作,又不写诗,也不作画,除了社交技
艺的精进,他花不少时间研究大教堂的建筑艺术,并
从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中发现德意志民族的艺术成
就。在外国的领士上强化自己的爱国思想,这倒是他
的一个收获。
其实,歌德最大的收获在于对人的观察和研究,
他的眼光由于社会经验的增加和经历思想危机而更加
敏锐和老到。首先是饭局中的人们吸引着他。“ 饭团
主席”、法院书记官萨尔兹曼年已60开外 ,但对与
年轻人保持友谊和维持生活秩序却有特殊的爱好。正
是这个知名人士,为他打开了此地不少家庭的大门。
虔信派的容格(又名斯蒂林)则以其基于情感的健全的
常识所产生的对于善、真和正义的热情,显示着与众
不同。而弗朗茨·勒泽虽然与容格一样家道贫寒,却
没有他的宗教狂热。他性情朴实、正派,出语多含机
锋,眼睛小而锐利,是个杰出的击剑手,决斗时常被
邀请作仲裁和证人。歌德把他视为一种善良而坚定的
性格的榜样,并高度评价他躬行的一个人对人对己的
责任和立身行己的原则。《 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
欣根》中那个常能可敬地屈身于人的勇士弗朗茨·勒
泽,就以他为模特而且使用了他的本名。此外,奥国
大公主玛丽·安东尼特1770年嫁给法国皇太子经
·27·
由施特拉斯堡的盛大排场使他深感不安,他把基督的
降临与尤物的来临作对照写了一首法文诗,批评当局
斥逐不幸者的命令。
9月,歌德结识了来这里治疗眼病的约翰·戈特
弗里德·赫尔德,从此开始了一个对他们2人意义都
不一般的新时期。
赫尔德现在是霍期泰因一奥伊廷王子的随从。他
早年学医,后来改习神学和哲学,研究过康德和卢梭,
卢梭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前一年刚在法国会见了
狄德罗,回国后接着会见了莱辛,此刻又遇到思想活
跃、具有超人的热情和才华的歌德。对他而言,从启
蒙运动到狂飚突进的思想准备已经就绪,一场新的文
学运动就要展开。歌德则通过他感受到了新的奋斗方
向,甘心作了这个仅比他大5岁的老师的学生。
两个人很快建立了理想的师友关系。赫尔德早已
因他的《近代德国文学散论》和《批评的园地》而知
名,歌德则为他坚持用历史眼光来观察世界并阐明文
学的历史性本质的见解所折服
他一直在寻求具有批判精神和能提高他的思想和
道德境界的朋友,而赫尔德的优良品性、广博的知识、
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别人的弱点毫不迁就的尖锐性格
足以使他成为此类朋友中最出色的。他向歌德讲解新
美学和新伦理,讲解语言和诗歌的起源,讲授荷马和
·28·
莎士比亚。歌德感到自己眼界大开,“ 在莱比锡,我
习惯于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法兰克福,我的德国
文学基础知识毫无长进;而研讨那种种神秘宗教和炼
金术甚至使我堕入黑暗。近几年广阔的文坛发生了什
么事,我几乎茫然不知。”(《诗与真》) 现在,是赫
尔德使他开了窍——赫尔德的影响如此之大,有时歌
德甚至相信他的笔迹也有“ 魔力”,舍不得撕毁由他
书写的小纸片或一个信封。
当然,赫尔德向歌德讲得最多的还是卢梭一心想
把社会回复到自然状态的浪漫主义思想。他乐于钻研
种种理论问题,老实不客气地以教师自居。色诺芬、
柏拉图、莪相和民歌等形形色色的话题穿梭于他们的
交谈中。歌德理解力既高,又善于摹仿,这些思想多
为他用来理解自身的模糊的倾向。卢梭的思想——回
复到自然状态成为歌德这一代人的坚定信念。自然而
不是做作的美学;大众语而不是古典诗;理性主义让
位于情感原则;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对
民族题材的爱好,新文学运动的核心纲领就这样在他
们二人的交流中形成了。他们从对启蒙运动的大胆否
定开始了被诗人克林格尔称为“狂飚突进”的时代。
不过,赫尔德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场运动的社会基
础,诗歌和美学的目标也是逐渐明确的。在他向歌德
灌输这些内容之时,与歌德广泛而包容的美学性格也
·29·
会发生一些矛盾。尤其是他那善于冷嘲热讽的厌世者
脾气,竟逐渐破坏了歌德对于奥维德《变形记》的爱
好。因此,当歌德开始酝酿体现“狂飚运动”的最初
成果的作品时,采取这种保护措施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赫尔德面前,我小心翼翼地隐瞒对于某些题材
的兴趣,这些题材,曾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逐渐培
养成熟而采取诗的形式。这就是《铁手骑士葛兹·冯
·伯利欣根》和《浮士德》。葛兹的传记深深打动了
我。在野蛮的乱世一个粗野而又善良的自助的英雄的
形象引起我最深的共鸣。以浮士德为主角的木偶剧令
我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我曾涉猎各种各样的知识,
而且早知这些知识空洞无用。我又在生活中对这些知
识以种种方法来检验,结果反而更加不满和痛苦。我
带着这些问题以及其他的种种问题,在万籁俱寂之时
加以吟味,聊以自娱但并未把它们写下来。我主要对
赫尔德隐瞒的是我研究犹太教的神秘主义化学一事。
因为我仍旧很喜欢秘密从事这种实验,以使它比我初
接受时更加完善 。至于我所写的作品 ,则可能只将
《共谋罪犯》拿给他看过,不过已记不得他对这剧有
什么批评或鼓励了。(《诗与真》)
固然,赫尔德并非歌德创作的摧残者而主要是催
生者。当他产生了遏止不住的创作冲动,赫尔德总是
适时地予以鼓励。我们知道,歌德在莱比锡时期曾写
·30·
了不少罗珂珂风格的诗歌,但诗人的独特性还没有真
正表现出来。现在他感应着新的美学原则,在青春的
爱情和明媚的春光中诗才迸发,写出了深为赫尔德赞
许的真正属于歌德的抒情诗 《赛逊海姆组歌》。赛逊
海姆是歌德远足旅行阿尔萨斯州途经的一个村庄,那
里住着歌德的新恋人弗里德里克·布里翁,可谓诗人
的爱情田园。这一次体现他新的思想和美学原则的恋
爱起因于赫尔德推荐给他的一本书:18世纪英国作
家高德史密斯的《威克菲牧师传》。 它描写一个新教
牧师纯朴的田园生活,里面既有牧歌,又有合乎基督
教教义的道德,充分地体现了卢梭回复到自然状态的
社会和美学理想。自1767年在莱比锡出版德文译
本,在狂飚突进运动期间及以后它始终受到读者的欢
迎。
歌德自然也非常喜爱这部小说。1770年10
月他与熟悉风土民情的好友魏兰德结伴效游,途经赛
逊海姆参加牧师家的假面舞会,眼中所见简直令他大
吃一惊:这里分明就是书中描写的生活的再现。现实
的理想与理想的现实一旦完美地结合,歌德心中马上
腾起了爱的火焰,而弗里德里克,就成为这1年内照
耀着他的一颗柔情脉脉的明星。
初见到她,歌德马上感到他的美的理想就体现在
她身上 :“她走着,看上去那么苗条,轻盈得像空气
·31·
一样,两根盘在那个无比精妙的小脑袋上的浅褐色的
大辫子把她的双肩衬托得那么纤弱。姑娘的那双快乐
的蓝眼睛顾盼生辉、可爱而微低的鼻子像是自由而无
牵无挂地呼吸着。她手臂上挂着草帽,我一见到她就
很高兴 , 一下子就感到了她的全部优雅和娇媚 。”
(《诗与真》) 实际上 ,是弗里德里克那浑然天成的
纯朴气质吸引了他。
相识之后他们不仅做有趣的游戏、弹琴、唱歌、
跳舞,不仅在本地玩乐,还游览了莱茵河两岸的风景,
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种聚会。弗里德里克的美在大自然
的怀抱中表现得最充分,当她漫步田野时,唱出来的
民歌非常动人;当她沿山间小径向上攀登时,她轻盈
的体态仿佛与繁花处处的大地争妍。歌德感到,“ 和
弗里德里克在一起,我感到无经幸福;我同她谈笑风
生,心情舒畅,机智幽默,踌躇满志;而感情、尊重
和依恋又使我的举止很有分寸。她也一样,坦率、开
朗、热心、健谈。我们似乎只是为聚会而活着,只是
为了对方而活着 。”(《诗与真》)回到城里后,他们
仍频繁地通信。她以明快的语调叙述她的近况,以优
美的文笔倾吐的她的心声,歌德则感到他的爱通过长
途的笔谈才像盛开的花那样达到极点。他在施特拉斯
堡所写的诗保存下来的有18首,8首是献给弗里德
里克的 ,其中《欢会与离别》《一条绘画的带子》被
·32·
编入《歌德选集》。它以新鲜的诗体 、语言开创德国
文学的新时代。
歌德的这些诗歌体现了新的美学和哲学。根据赫
尔德的建议,他在远足时曾收集古老的民歌和童话故
事。并以民族性的养分来滋养他自己的园地。他克服
了罗珂珂式诗风的纤巧和缺乏真情实感,汲取民歌的
精华,对自然界有真切的感受。如《五月之歌》中写
道:
大地何嫣妍!
太阳何灿烂!
自然何雄丽,
照我心目间!
千种声欢愉,
都自深胸出。
大地哟太阳,
幸福哟欢乐!
歌德在恋爱的幸福中。不久,他与弗里德里克的
爱情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当弗里德里克和姐姐出
现在施特拉斯堡,她们的一身村姑打扮与周围的法国
式时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她的完美表现一点也
·33·
无于愧他的爱,但歌德却从此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客
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他把自己的爱情比作黑夜中的炮
弹,它有柔和明亮的光线,但落下时却会炸毁所落之
所。他终于从弗里德里克身边跑开了:先是不再到她
的家而只通信,最后竟断绝了来往。歌德始乱终弃的
薄幸使弗里德里克的心灵深受创伤,她终生未嫁。
在这段时间里,“离别”的痛苦和道德上的事故
使歌德变得深沉了。他似乎想借此解放自己的创造力。
创造力——尤其是歌德式的创造力——乃是由魔鬼来
推动,不仅需要自由,而且需要不断的刺激和自讨苦
吃,里而既有浮士德,又有靡非斯陀。
1771年8月6日,歌德以论文《论立法者》
——主张作为立法者的国家在建立宗教信仰的不同形
式方面有超过教会和个人的绝对权利 —— 通过了答
辩,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尽管这篇论文因没能依常
例由学校出版而招致他父亲的不满,但歌德却满不在
乎,对他来说,学业既已完成,多少可以回报父亲的
苦心。他一心想的是继续沿着赫尔德指出的道路大步
前进,创造新人生。1771年8月底,他从施特拉
斯堡回到了故乡。
·34·
第五章 狂飚滚滚卷红尘
歌德又出现在家里。与上次因病回家不同,这次
他完成了学业,以承担巨大的文化责任自命,并且带
着天才的风韵,看上去那么年轻和勇敢,对一切事物
抱有热情。严厉的父亲因儿子完成他预定的走向仕途
的第一步而心情愉快,整日对儿子的论文详加斟酌,
准备出版事宜。最重要的是,他对儿子从事的文艺活
动的态度有了改变。尽管母亲鉴于丈夫的严谨与儿子
的狂放的倾向会发生冲突而作了防患于未然的安排,
但家里气氛已一步步趋于宽松和缓和了。
22岁生日那天,歌德递交了加入律师协会的申
请,这就使父亲更加满意。
父亲不可能知道儿子对富足而枯燥乏味的家庭的
真实感觉。歌德此刻正如精灵的海燕,渴望到精神的
风雨中博击,渴望到自由的环境中一显身手,但法兰
克福不过是一个“可以在里面舒适地孵雏的鸟巢”。
为了积聚改造社会和思想的力量,歌德在寻求战友和
追随者。
其实,他一回到故乡,就与那些分居各地的战友
建立了联系,如施特拉斯堡的天才戏剧家雅各布·米
·35·
彻尔·赖因霍尔德·伦茨,达姆斯塔特的陆军参议约
翰·海因里希·默尔克——他是1771年12月经
由施洛赛尔兄弟介绍而认识的。他极富理解力和才智,
其他批判性和论战性的尖锐性格与赫尔德非常相像,
因而起到了使歌德保持思想警惕和健全品性的作用。
以后又认识了《哥廷根年刊诗集》的出版者海因里希
·克里斯蒂安·博伊厄及“神林社”的社员们;法兰
克福的平民之子、诗人和戏剧家弗里德里希·马克西
米里安·克林格尔等等。他们(包括赫尔德)声气相通,
互相鞭策和鼓励,成为“狂飚突进运动”的主流,默
尔克编辑的《法兰克福学报》和1770年创刊的博
伊厄的哥廷根《文艺年刊》成为他们发表作品的阵地
和团结的纽带。
这样,歌德在施特拉斯堡时尚有点朦胧的庞大奋
斗目标的轮廓已越来越清晰了。这就是,实现把德意
志民族从几世纪以来的思想禁锢和文化枷锁中解放出
来的理想。它植根于启蒙运动以来德国知识分子对民
族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不自然状态的认识,也是包括高
特舍德、莱辛、赫尔德、克洛普托克等最优秀知识分
子重建进步而统一的德意志文化的梦想的反映。歌德
深知新教教条中的蒙昧主义和高特舍德时期的时代错
误造成的阻力,他后来在《诗与真》第18卷回顾当
时美学和思想上的两军对垒情况:
·36·
即是在这些诗中诚意与傲慢战、自然与因袭战、
才能与俗套战、天才与自己战、强健与柔弱战、未发
挥的才干与已形成的平庸战,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
切的尝试看作一种前哨冲突,它是正式宣战的先声和
大决战的前奏。因为如果精确地加以观察,这场战斗
打了50年还没有结束,还要一直打下去,只是换在
更高的领域进行了。
1771年,歌德在故乡作了《在莎士比亚节的
讲演》后动手实施在施特拉斯堡时酝酿的计划:创作
戏剧《欣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葛兹是16世纪德国的一个骑士,他一度参加农
民起义,但最后背叛了农民。歌德根据1731年出
版葛兹的自传提供的素材,将他写成了一个对诸侯作
战、反封建、争自由的英雄。他于1771年底在妹
妹的督促下完成初稿,曾征求默尔克和赫尔德的意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