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嘉倩(当代)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我想成为的自己 爱自己,才是开始一生的罗曼史
你看起来很美味/文
事情就发生在昨天。朋友约我去逛街,我说:“我没空,我要去看《泰坦尼克号》。”然后她马上一副打了鸡血的表情,问:“你答应×××了?我
就说嘛,他条件那么好,你迟早心动。”“你想什么呢,都说了不喜欢他。”“那是你跟你前任和好了?”“怎么可能?一个过去的人我要他干什么?”“那你到底跟谁去看电影?”“我一个人啊。本来约好跟闺蜜去的,但是她放假回家了。”“你一个人去看《泰坦尼克号》?脑子有病吧?”于是我就想不通了:我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去看一部好电影?
我没逃课没逃班,买票的钱是正当渠道得来的,我凭什么不能去看这部电影?我去看这部电影,并不是打了谁的主意,要借助被电影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涟涟的时候跟谁拥抱、亲吻,而是,我想看这部电影。
十五年前,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在农村老家守着只能收看一个台、每到星期二下午就会呈现雪花和格子的黑白电视机等着看动画片。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电影。于是我错过了它。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在上小学时跟姐姐们一起看的,完全不懂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只是觉得外国人长得都一样,我分不清谁是谁。我再一次错过了它。
而现在,3D版上映了,我想去看这一部让人感动了十几年的片子。每次路过学校外面的影城,看到巨大的LED显示屏上面播放着它的预告片时,我就有种想进去看的冲动。但是我始终还是犹豫了:看着小情侣一对接一对地走进去而我形单影只有点像异类。就这么一犹豫,它上映的时间就只剩下最后一周了。于是我知道
我不能再错过它了,因为我不想错过它。我不能因为我单身,就放弃一部好电影。我不能因为我单身,就放弃享受生活。其实不是没有遇到过好的人,但是好像就是觉得多多少少缺了些
什么。而我渴望的爱情,还像少女那样就算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依旧纯真
浪漫。是实实在在的爱情,而不是,跟一个合适的人“将就”着过日子。至少现在不会。至少现在我对爱情不想有一点马虎。趁我还年轻。趁我还有宁缺毋滥的资本。所以我相信,会有那么
一个可以跟我共度一生的人。嗨,未来会跟我度过一生的那个人,你在我的人生里,已经迟到
了一小会儿了。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等你。不管是你堵车了,走错路了,或者把别的姑娘当成我了,甚至稀
里糊涂地把别的男孩儿当成我于是跟他走了,没关系,我等你。但是你跑快点来见我好吗?你不能因为我在等你所以就晾着我让
我等啊。你坐车行不行?你坐飞机行不行?我十五岁的时候不会再期待五岁的时候得到的洋娃娃,二十岁的
时候不会再期待十五岁的时候想得到的MP3,所以你不要太迟。别让我等到最美丽的时候都过去了你才来,那你还来干什么呢?
带我参加夕阳红合唱团?很多时候我觉得你已经找到了我,并且在远远地看着我。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迟到,为什么不跟我相见。因为你希望我再努力一点,再坚强一点,就能够被这个世界更温
柔地对待。当我失落的时候,你不出现,是想要我变得跟你一样强大,无坚不摧。
而且你会在暗地里扶我一把的时候,是实在看不下去我过得很糟糕,但只是偶尔。
我想成为的自己 爱自己,才是开始一生的罗曼史
你一直沉默寡言,不管我是不是真的要离开你。
我知道你和我在一起。我带着你,走路、逛街、看电影。
学校门口有一家很棒的咖啡屋,价格适中,那里的咖啡尤其好喝,还有茉香奶绿和蛋挞,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我路过的时候经常买点喝的,买两个蛋挞当零食,于是好几个小时都腻在奶茶和咖啡的香味中。等有你以后,我会顺便给你买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
学校门口右转有家书店,书很多而且氛围很好,我现在已经能够很轻松地找到哪一类书在哪一个书架上。没有课的下午,我就带着茶杯去那里度过一个充实的下午。我最喜欢传记类和文学类,但是我看得很杂,什么类型都看,估计等你来的时候,我大概能读完一整个书架。
在书店的不远处有个很大的影城,我大约每个月会去看两次电影,看了好片的时候我可以高兴好几天,看到烂片我就会骂导演骗了我几十块票钱。可是我去影院看的爱情片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片子。
我基本上不逃专业课,也基本上不去上选修课。但是只要我去上课了,都会很认真,逃课去玩的时候,我也很安心。
我不怎么去夜店,因为我不喜欢吵。去散步也不是情侣们的特权,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个人走路到处逛逛,走一两个小时,把所有的怒气和伤心全埋在马路底下的时候,我就回来。
我画画,也跳舞。可是最近因为腿伤所以能去的地方很少,更多的时间我就用来写写画画。
我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跑两圈,这是习惯。我每次换上运动服和运动鞋出去跑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充满青春活力外加很爷们儿。托经常锻炼的福,我不常生病,所以你以后不必为我的健康担忧。
我记账。每一笔钱,我都知道花在了哪里,就算只是一瓶矿泉水的钱我都会用软件记上,计划自己这个月要花多少要赚多少,然后可以用多少钱奖励自己,去外面玩儿或者买喜欢的东西。别说我小气,我只是想要有计划的生活。
我写日记,每一天。有时候那一天并无新鲜事或者觉得太累,我也会记上几句,跟自己说,这一天我过得开心还是不开心,然后鼓励自己好好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我出门会仔细思考要穿什么,估算要走多久的路,根据去的场合决定怎么打扮,化什么样的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毫无形象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一个人邋遢得要命地出现在别人面前还被爱上那是偶像剧,我早就不怎么看偶像剧了,我知道我在过生活。
我买好看的实用的内衣给自己穿,就算没有男朋友,穿来取悦自己也是很好的选择。
我每日三餐按时吃饭,已经不怎么挑食了。我很爱学校后门口的一家餐厅,他们家的土豆排骨饭实在是太美味了,我每次都会吃得有点撑。假期的时候我会给自己做饭吃,我做得蛮好的,家常菜都会,以后也可以做给你尝尝,当然了,你不准嫌弃并且还要死命夸奖我。
我每天都跟家人发短信、打电话,分享一天当中好的坏的事。我奶奶上了年纪,耳朵有点背,所以每次我跟她说话就必须特别大声,一字一顿地重复,然后她还是听错,但是没关系,知道我在想着她就好。
我有点夜猫子,中午要睡觉,晚上就熬夜,看书、看电影或者码字。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天天被编辑催的日子也不好过。这样很容易变老的,所以我现在在努力改了,每天争取在凌晨1点之前睡觉。
我去过了一些想旅行的地方,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有时候是跟朋友。今年暑假准备回大理去看看;在今年年底之前,我还准备去一趟青岛。我要去看海了,我不等你来了。可是我不介意,很久以后跟你再看一次。
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跟你说,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生活得很好。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是我做不到的事情。比起为爱付出一切,断了自己所有后路,我会选择更宠爱自己。我爱自己并不是因为现在没有这个“你”来爱我,而是,我是属
于我自己的,所以我得爱我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自己”更重要的人。我的血肉属于我自己,我的开心属于我自己,我的痛苦也属于我
自己;要是我咬自己一口,扎自己一针,疼的也只有我自己。没有人
替我。所以我得好好爱护我自己。所以我得想方设法哄我自己开心。不然生而为人该有多辛苦。书籍,电影,音乐,旅行。在你缺席的日子里,它们陪我度过了美好而静谧的岁月。在你来了以后,我还是会跟他们做伴,还是会这么讨好自己。必须各自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才能明白此时的优柔寡断
是多么残忍。而所谓的“离开你就会崩溃”,完全是瞎扯淡。任何人都比自己想象的强大,有什么是完全不能承受的呢?但是我想告诉你:离开你我活得下去也可以活得很好,但是有你,
我会快乐很多。我所在的城市有“三美”——美景,美女,美食。美景我替你玩了,美女我替你看了,美食……我替你吃了。你不用感谢我,看在我将来可能会很喜欢你的分上,我很乐意帮
你这个忙。只是等我遇见你以后,要加倍爱我,来补偿我帮你做的这些,就
当是谢谢我。今天下午我去看了那部电影。然后我真庆幸我没有错过它。看好电影是不在乎跟谁在一起的。就像是过令自己愉悦的生活,不需要有什么硬性条件。我会爱未来的你,但是会更爱我自己。因为,爱自己,才是开始一生的罗曼史。
我想成为的自己 你终将离开,就像你终将到来
没头脑也很高兴/文
这将是我待在北京的最后一周。
从此,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将与我无关,就像一只捧弄着线球玩耍的黑猫,擒着线球的最后一截,它滑得足够远,我不愿去够也不会选择再去够——有些事,自有命数。
在听雪小禅博客里的歌曲。5年前我初流浪时,也是听着她博客里的音乐吧,5年了,音乐至今没变过。一切皆是弹指一瞬,我许是趴在桌上做了个梦,一觉醒来,却已是5年后,奔走了多座城市,穿坏了几十双鞋,爬过苍山,游过深海,在不同的城市,撞见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故事。
人生有时就像在推磨,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把着你的方向。说来也颇滑稽,多年前,当我捏着去青岛的票根,紧张而兴奋地攥出褶皱,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在城市间游走的“吉卜赛”,头发由长到短,却终究像个反抗的小男孩。本幻想能有处江南水乡,披一斗笠,穿棉布或棉麻衣服,坐在青石上梳理乌黑长发,阳光甚好时,就拧干花被晾晒在院子里,摘新鲜的蔬果,听听戏曲,翻翻书,手指上有时代黏稠的气息……却未曾预料似南辕北辙,江南水乡是去过,却变成城市间来往的驿站,戏曲也就是闲来静心把玩的细物。在青岛时,我曾买过一个一米多高的竹藤编的筐,内中盛满我一周或半月要吃的食物——在缺乏足够饱满的感情前,足够丰盛的食物亦能提供安全感。那时最喜坐在瓦檐上,看村里的人家升起的炊烟,一到做饭时,从村头到村尾都弥漫着白米饭的清香,房东奶奶会拄着拐杖,自门内探头吆喝贪玩的孙女,我就像身体上包了层膜,与所见的世界隔绝开,构成了另一个平行世界外的世界。
也会在山上折一枝新长的桃花,贴在墙皮上,那是阴影中兀自坚强成长的花朵。我在打这串文时,有很多很多记忆结着队地要从我手下爬出来,面目模糊的、清晰的、断续的、连绵的,如同一个拽着一个的魂魄。我在做两种事儿的时候最觉幸福:一是没有方向地走在路上,就像横扫沙漠的风,随意地掠过一些低矮的沙棘和奔跑的羊群,什么也不卷走地离去;二是写一些随心的文字,这些文字不用来换钱也不用来讨名,干净自然如在水中,用木槌浆洗过。文字是我的小朋友,我哭的时候他就从内衣兜里翻出一颗糖,笑着放进我手心;是我的情人,当温度骤降,揽住后腰,为我披上羊绒毯的爱人;是我可以时不时站在跟前细细端详一番的镜子,来检查我的灵魂是美是丑。我很庆幸它亦变成了我的饭碗,尽管我并不虔诚勤恳,亦养活我不致香消玉殒,变成一缕隧洞里和阴冷纠缠的真正的风。
这些我走过的城市、遇见的人、流浪的生涯,都在北京告一段落。曾想过,我会有多少年走在路上呢?会不会就这样走着走着栽倒死去?在我死的时候会有人在我的坟头长哭吗?有些人看到我沉默而乖巧的微笑,便想我定是温润如玉的女子,内心自不会与死亡、绝望挂钩。可那些曾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啊,那些以为即将在某个隧洞里腐化成白骨的绝望,就和我心中并排生出的希望一样,它们从没远离过,也从没想过远离,它们是沙漠里生出的仙人掌——葱绿,却吸收着尸骨的余液,然后干枯在瑰丽的海市蜃楼里。
好在我的每个细胞,都顽强得可以,悉数接受命运,笑容里亦有暖意。也许有日我依旧会拔脚而走,就像龙卷风一般绝尘,但那应该是多年后了吧。我为你生下子女。我们在自己的菜园,种下韭菜和水稻。我们剥开稻壳,把阳光倾倒在彼此的手心。我们渐渐熟稔如交错的掌纹,我们盖一床被子,听着彼此的鼾声眠去。我会把你当收庄稼连带出的浮土般,一并装在身边,带向远方。我亦庆幸,我曾这样静静地来到你身边,在你的额角贴上一吻。
我想成为的自己 有人问我
Su/文
有人问我,如果看不到确定的未来,还要不要付出。
我只能说,并不是每一种付出都是在追寻结果。有时在付出的路上,能够收获的,是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结果。命运会厚待温柔多情的人,好过冷漠的一颗心。
有人问我,是不是应该为了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
我只能说,有时候你不是爱上了一个人,你只是爱上了一种生活,你希望幻想中的生活里,有这样一个人。所以不管留在哪个城市,这种生活总会存在心里,而那个人也许换了不同姓名。与其说你为了一个人,不如说是为了自我的一种私心。牺牲总是听起来伟大,但谁又能无所求。若是看到了自己所求的,也就能平静地离开,饮鸩止渴也甘之如饴。
有人问我,是不是该等待。
我只能说,等待是爱情里最美的一种姿态。但这种美好是在等待的每一天里,你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温暖。如果只是静止成为一种单调而重复的生活,那就辜负了等待的意义,而变成了另一种私心,一种等待被救赎的懒惰,懒惰的人从来不会有幻想中的丰富而安然的生活。
有人问我,孤独的时刻应该怎样度过。
我只能说,如果没有人可以帮你,那么你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帮助其他的人。这世界奇妙得很:我们总是受到偶然中来自他人的帮助,但给予者往往比接受者更强大。变成一个给予多过接受的人,当你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强大,孤独就不再是一种煎熬。
有人问我,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我只能说,我们生来不是为了要满足某个人,不是为了某个甲乙丙丁的心情而存在。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一定有更深的意义,就算最终是碌碌无为的一生,也一定有一个闪光的时刻,看到隐藏在其中的一些启示。也许某些人的出现会短暂地控制住你的心,不过在漫长的人生里,这些也只是短暂的一个片段。
不管你问我什么,不管我说了什么,除了能让你略感平静,其实没有别的意义。
一个人是什么样子,他或她很久以前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没有人会一夜改变,所有结果是一个又一个自我选择的叠加。
而话语是最卑微的事,改变不了什么。
我想成为的自己 不按理出牌的人,更容易快乐
嘉倩/文
所有不按理出牌的人,喜欢在大夏天里把空调开到最低,洒一身花露水,然后躲进厚棉被里幸福地哆嗦;喜欢在冬天尽情晒太阳,在街头看到雪糕柜如获至宝,边用力吸鼻子边幸福地舔棒冰。
越是稀缺的资源,越是珍贵。这个经济学原理,可以让一个拥有一切却不快乐的城里人,在偏执里给自己一点幸福。
欧洲的度假胜地,往往是万里无云阳光充沛的南法或西班牙海岛;我总和人称赞的,却是海牙冬天的海。
海牙皇家海滩在夏天时的拥挤盛况是无法想象的:一家家酒吧搭起了扩展到沙地上的露天座椅,迪斯科音乐此起彼伏,简易搭建的零食车可以买到便宜却美味的炸春卷或香肠,沙滩上、海水里满是拖家带口的荷兰人。
因此,但凡来到荷兰的游客,大多被建议是在郁金香花开的四五月,那时天气温暖,阳光也是一年四季中难得好的。其余时节,尤其冬日,简直不可能。那时上课,千年准时的荷兰同学一觉醒来,看到窗外正午十二点依然风雨大作一片漆黑的天也会产生厌世感,纷纷找理由给导师发邮件请假不上学。
冬日,一切是死掉了的。
我呢,却兴奋至极,挑个下雪的周末,全副武装:最厚的羽绒服、雪地靴、裤袜,踏上开足暖气的一号电车(贯穿海牙城市两端,从代尔夫特一直到海滩),到站后在凛冽的寒风中张开双手奔向大海。
因为积雪,沙地是雪白的。远处的海永不结冰,深蓝色不动声色地潮起潮落。走在沙滩留下深深浅浅的一个个脚印,偶尔能遇到同样怪癖好的荷兰人,他们欢快地打雪仗,看到我和同伴,友好地喊“Kom!”。有调皮奔放的,就直接一个雪球扔过来。噢!还不能忘了去堆雪人,在沙滩上堆出来的雪人都是奶油巧克力味道的!秘诀在于积雪下是湿了的沙子。
玩得累了就躺下来,深深陷在雪地里,不远处的深沉海浪,呼吸也跟着慢了下来。
路灯昏黄,乌云密布,时间早已无关紧要。
可以大吼,可以打滚,可以尽情奔跑、跌倒,这样纯真的幸福够浓烈。
想必,也有很多这样不按理出牌而快乐的人吧。世间万物如同春夏秋冬,不断毫无悬念地循环往复,没有一个季节是完美的,总能找到不爱的理由:太热、太冷、太晒、太阴……偏执的人却能找出自己的快乐逻辑来:如果冰棍吃太多就不被珍惜,那就在冬天当作宝贝吧;如果夏天太拥挤,那就找到属于自己的冬日之海吧。
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一点点任性、一点点珍惜,幸福就容易了。
我想成为的自己 向上的人生和向下的人生(1)
花衣云影/文
这是我认识的两个男孩子的故事——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小,未来还有多种可能性,现在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老男人,人生的前半段已经基本定型。这样的故事太多、太普通,也太容易被忽略。写下他们的成长,主要是用来自勉当前的我,因为我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人生。

昨天满嘴塞着晚饭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打电话来的是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
这是我的一个校友同乡。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家族中的长辈对比较优秀的男孩看得非常重,对他寄予了非常深切的厚望,希望他能够在仕途和钱途上熠熠生辉,光宗耀祖。他考上硕士之后,人生理想也变得很混乱,一会儿想当“著名学者”,一会儿想当“政要人士”,一会儿又想当“房地产商人”。
其实,与其说这是“理想”,不如说是对名誉、权力和金钱的渴望。这些宏大的“人生目标”,几乎把他压垮了。他是学考古的硕士,但宿舍的桌子上除了放着一本《老子》之外,见不到一本专业书籍。研三时别人都在找工作或者考博,他却几乎不去教室,也不去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宿舍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在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离校出走了,跟周围的人也没打一声招呼。——离校出走,这是什么概念?据他同专业的人说,他毕业论文写不出来,被导师骂,然后他就卷铺盖走人了。
作为一个真心为他着想的朋友,我好不容易才打通了他的手机,发现他已经跑到了南方的一个寺院里住了下来。我建议他赶紧回来,延期毕业都没关系,拿到学位再出去闯荡。
但是他似乎很淡定,说他看不上这学位,这限制了他的人生创造力。他要去寻找他自己的“事业”和“方向”。既然这样,那我就没话可说了。学位学历不见得一定对应着一个人的能力,但这里关键不是学位怎样,而是他虚妄之下的软弱。在寺院待了半年多之后,他又跑到了更偏僻的一个地方;在一所
女中里教语文和历史,平时也会在当地的图书馆读民俗、教育类的书籍,还曾经让我帮他列过一个文学类的书单。
我以为边地民风的淳朴以及有书可读的环境,已经让他的精神境界变得从容一些也更踏实一些了。我以为他从此会越来越好。
结果一两年之后,他写给我的邮件说,他以为自己“韬光养晦”够久了,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我心想,坏了。
果不其然。昨天打电话来,他说要跟着一个建筑队去搞设计,做CAD制图。
CAD,这个跟他之前的考古专业以及后来读的书,都没有一点关系。我问他学了多久了,他说“边做边学”,他的潜台词,应该就是没怎么学。
我问:“那你还回去教书吗?”他说:“这辈子都不会回去了,不喜欢那个地方。”
我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说:“这次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因为超过三十岁的人,时间和精力都已经没有太多试错的余地了。”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年轻人。我亲眼看着他最好的年华,在他缺乏清晰的理想,又缺乏自律和定力的惨淡经营下,坍塌成一堆齑粉。我看到了什么是向下的人生。

要讲到的第二个人,是我本科时的一个学长。毕业之后回了老家的地级市,在一个四流高校做行政工作,跟专业毫无关系,一直到现在。
我想成为的自己 向上的人生和向下的人生(2)
他出身于一个看似条件不错的家庭,然而他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充裕,家教环境却无比糟糕,在亲情上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错乱和缺失,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具体不详述了,经历过他那种童年生活的人,如果没有严重的心理障碍,那简直是奇迹了。
然而学长就是这样一个奇迹:不但精神健全、人格完善,而且成了一名诗人,毫不夸张地说,有天才般的光芒。与他交往过的人,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当然,我更倾向于认为,文学和诗歌拯救并升华了他原本十分苦难的精神创伤。
他在一个民间诗歌小圈子里很有名,同时这个小圈子是由他本人一手打造的。他在学校时就写得一手好诗,而且经常组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写作交流。诗歌圈是一个很边缘化,同时又是一个很自得其乐的特殊群体。出了那个圈子,是没人认识他的。但这不妨碍他乐此不疲地经营自己的那个小圈子,做得风生水起。
学长的另外一个事业是组织学生剧社。除了能接触到更多年轻漂亮、有灵气的女孩子之外,他更重要的目的,还是离不开“艺术理想”。他排演过很多先锋戏剧,在当地的商业场所尝试上演过,票房不用说了,肯定是很惨淡。但为了学习观摩,他还是会一次次驱车到200公里外的省城去看那里巡回演出的话剧,再连夜赶回他所在的小城市。(相比之下,我感到非常惭愧。我住的地方,离保利剧院和首都剧场很近,骑自行车15分钟就可以抵达。但我一年看一次话剧就算不错了。)
学长还利用业余时间拍了家乡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的纪录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能作为独立纪录片存在于网络上,这不妨碍他对这部片子的喜爱和重视。
我一直替学长的才华和抱负深感惋惜。如果能像我辈这样花一点功夫考研考博,从而有机会更深地接触一些“高端”的“文化人”,那么以他的优秀(而不是学历、学位这些东西),在京城聚敛一把人脉、找个更高的平台待着,从而拥有到更多他喜欢的文化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他在创作上的优长,大概不成问题。
直到有一次,我从学长的博客上看到了他和诗友聚会的照片——是在一个农民诗友的家里。两个三十岁左右的女诗人(确切地说是两个农妇),笑容却像小女孩般无比纯真灿烂,没有受到“知识”、“学问”的污染,有藏不住的满足和幸福感,背景是起伏的群山,面前一口大黑锅,锅里是野菜馅儿的饺子,野菜是他们一行人刚上山采下来的。——看清楚了自己的“志向”之于学长的“诗生活”来说,有天壤之别。
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这是听起来简单但却很难实现的事情。因为“文化”往往一层层覆盖在了我们的精神之上,形成了厚重的“人格面具”。这些民间诗人的生活绝不轻松自在,但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生命没有被消耗和稀释,反而增加了密度和容量。那绝非虚幻的繁华所掏空的灵魂所能比拟。他们的生活状态有点像电影《立春》所描述的那样,但精神状态远比《立春》中热情饱满。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年轻人的故事。当有一种真正的精神生活,活泼地也是深刻地植根于一个人的生命之中,那么无论周围的土壤再怎么瘠薄,生命本身都显现出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这种人生才是真正值得羡慕和尊重的。它并不靠怎样恢宏的外部目标,而是靠充盈、内敛的张力,人生有着这样的底子,才不会被轻易压垮。
我想成为的自己 不要迷失在跟自己无关的过错里
张君雅/文

我之前干过一份实习,虽然是业内很有名的一家公司,却是我从未涉足过的文化领域。刚开始的时候我非常非常害怕犯错,特别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却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在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时,我拼命地吸收营养却总是埋怨自己上手太慢。活很多很重,压力很大,加上路途遥远,那个时候我每天在下班回去的地铁上都会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同时,我还要兼顾着繁重的学业,经常上午忙完一看已经一点,饭也来不及吃便匆匆离开,跑去赶下午两点的课。
就这样坚持了没多久,有个周五的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带我的那个姐姐突然说要找我谈话,我没多想就跟她去了旁边的小会议室。坐下来没多久,那个姐姐就很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下个星期可以不用再过来了。当时我突然就愣住了,不知做何反应,只得默默点头,尽快办完手续,然后离职。
那件事情使我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作为一个工作经验极其有限的学生,我固执地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不够好,才会导致这样的结局。我不断地反省,不断地自我否定,我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好友实际情况。我把手机关了不接电话然后突然跑去天津,就算身份证没带也没关系,我唯一确定的是我要逃离。从天津回来之后我还是沉沦了好几天,我接到面试的电话居然舌头打颤,我收到面试通过的消息居然因为害怕自己hold不住而犹豫是不是放弃。
现在我在一家Top500的公司实习,我的工作得到很多肯定,但对于很久之前的那次经历,我始终无法彻底释怀。直到有天在QQ上碰到之前公司的那个姐姐,她很和善地跟我打招呼问我现在的情况,我一一如实相告。最后,姐姐主动提起之前那件事,她说当时那家公司经历人事变动,她也在准备离职,因为情况很复杂,她怕我待在那边也不过是浪费时间才想着早点放我走,还可以去做些别的事情。屏幕上的那两行字,我盯着看了很久。我纠结、自责了那么久,把自己弄得那样伤心、失落,原来不过是为了一个跟自己根本无关的原因。

我念书的时候喜欢过一个男孩子,那是一个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
在乎的男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离婚了,父亲带着他背井离乡,去了离他母亲很远的一座城市。他一个人在那座城市长大,学会了物理、化学、生物,也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他经常前一天还因为竞赛得奖而被广播表扬,后一天就因为聚众斗殴又被通报批评。
起初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交集,直到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外地比赛。比赛结束的那天晚上,大家状态都很high,不想过早回房睡觉,于是去饭店的露台上聊天。那天晚上我们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话,一直折腾到凌晨四五点眼皮打架才磨蹭着回房间。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尝试了啤酒这种神奇的东西。
从此之后几乎每个晚上,我们都在互道晚安的短信中入眠,在互道早安的短信中醒来。可惜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我每天晚上“煲电话粥”、发短信的事情很快就被我妈知道了,我的手机被没收了,他就只好趁我妈不在的时候打来家里。之后的某一天,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的光景,家里的电话剧烈地响起来。他一般不会这个时候打来,但当时的我有种很强烈的直觉觉得是他。我装作若无其事地抢着去接,电话那头是他熟悉的声音,他说他正在我们家楼下,希望我能下去一趟。放下电话之后,我的心怦怦直跳,却始终不敢出门,电话隔几分钟就响一次,直到最后我实在经不住我妈的拷问把电话线给拔了,之后一夜无眠。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是他举家搬迁的前一天。之后,我问了很多人才打听到他后来当了兵,但我再也没见过他。他就那样突然消失了,以一种特别干净的方式,以一种那个时候的我根本不能接受的方式。他消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一直埋怨自己,我变得越来越胆小、患得患失,我总是担心手里的东西握不紧,握紧的东西会失去。
为了这些跟自己无关的过错,我自责、内疚,然后迷失。在反复的自我反省中我错过了沿途许多美丽的风景。我不怪那些人,我只是暗自希望有一天再遇到他们的时候能够很骄傲地告诉他们:我已经能够非常清楚地分辨出自己的过错,不会再把什么事情都怪罪到自己头上,不会再为无谓的事情责怪自己,也不会再迷失在跟自己无关的过错里。
我想成为的自己 专注的人生才成熟
花衣云影/文
曾经,我读过一个学者为后辈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很多脑袋聪明的人到了三十岁之后却平平庸庸,反而是那些不怎么聪明但很专注的人到了三十岁之后成绩渐现。这是他的人生体会,他希望年轻人要尽快找到能让自己投入进去的东西,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我当时不太认同这种看法。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是平庸还是有成绩,多半是需要尺度衡量的。比如需要看获得了多少奖,能挣多少钱,有多少同行认可等。所以,如果一个人有遗世独立的心态而不愿意追求显赫的声名,是否就算“平庸”了?
但细想时,我发现忽略了另外一层东西,就是遗世独立同样需要专注——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孤独。
一位长者曾对我说,三十岁以后的人生就要开始做减法。我原来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渐渐悟到其实也是在讲专注的重要。
为什么要专注?因为只有专注才会感到踏实。双脚站立在坚实可靠的地方,灵魂才能安宁。事业的专注只是其中一种。这并不是功利主义,而是因为,只有做到了真正的专注,你才能向自己的内心提供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而且,没有专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纯粹。内心充满干扰和喧哗,如何能抵达平静美妙的彼岸世界?
很多人的心智不成熟,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成熟,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年轻过——就像没有良好的生长条件的植物,无法结出成熟的果实。心智不成熟,这不是个别,而是人类的心灵常态。因为能真正成熟强大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世界才需要哲学、文学、艺术,这些东西能给纷乱的人生提供一些解释和慰藉。
几日之前,我在家乡拜访了一个故交。他不分昼夜地做兼职,我去他家时,他正敲着电脑键盘奋笔疾书。此人本科学的是中文,硕士时改学了另外的专业。现在,他更无法理解世界上还有“文学”这种事情。他说:“精神生活我有啊,老婆孩子我都有了,要文学干什么呢?我不会看小说,更不可能去看诗,这些东西都让人虚弱懒散。我躺在床上读的书,也还是为了能多挣钱,我不会浪费任何时间。”
一个人的确要担负自己最起码的生存,但是,一定要以放逐精神生活为代价吗?卡伦?霍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虚伪的内心根植于心智的愚钝,它只会让我们变得不堪一击,绝不值得羡慕。而西方的一句哲言更直接:宁与亚里士多德同悲,不与母猪同乐。
但是,很多更深的悲剧来源于内心缺乏稳定的力量。对于已经走到了灵魂险境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常见。在二十岁之前总听人说年轻时很激进的人,一上岁数就喜欢读中国的古书了。现在想来是因为年龄和阅历都要求一种沉默而和谐的东西在生命中及时出现,没有人可以一生承受来自内心的分裂。
但这样的心究竟是成熟了还是衰老了,或者是未老先衰也未可知。记得去年流行过一则微博,大意是中国的年轻人从来就没有年轻过,一踏上社会就进入了中年人的世界。所以这又回到我原先提出的那个猜测:很多人的心智不成熟,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成熟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年轻过。所以,在该专注的时候他们无法专注,该深刻的时候他们无法深刻,该担当的时候他们无力担当。
有些进入中年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大彻大悟,但说到底是在逃避,或者根本就是颓丧!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看他对年轻人的态度。如果一个中年人一向只对年轻人颐指气使,就可以基本确定这个中年人自己也没有从青春中获得过多少有意义的东西,包括对自由的追求。我以后会不会是这种中年人,取决于我的年轻时代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虚度。所以,抓住青春的尾巴对我来说还是无比重要——尽管我已经三十岁了。
在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脑袋里一直浮现着冯至翻译的那首里尔克的《秋日》。这是我二十岁时最喜欢的诗之一。也许十年来,我真的没什么长进。这十年或许就是我很不专注的十年,十年之后我对这首《秋日》的喜欢还是如此粗浅,一如当初。尽管这种喜欢里,多了一些更复杂而忧伤的人生百味。
主啊,是时候了。秋日曾经很盛大,把它的阴影落在日晷上。让秋风刮过田野。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再给它们几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永远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不安地来回,当着落叶纷飞。
我想成为的自己 做个容易被取悦的人
张君雅/文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的关系,最近的情绪总是高不起来。和久违的朋友见面,本来只是轻松叙旧的谈话,聊起来就不知不觉间被一种悲伤的氛围所笼罩。似乎大家都过得不好,有的人几乎到手的机会被竞争对手暗中使诈横刀夺去,有的人每天早出晚归自习长达十几个小时还未必能考研成功,有的人想出国一点一点积攒研究跟实习经验,被各类文书折磨得死去活来。你看,现实生活总是残忍得可怕却教你不得不直视。很多时候,明明就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所包围。得不到的时候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还没强大到足以匹配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之后更加战战兢兢,拥有得不多只会更加不舍得失去。
阴霾的日子过多了幸福点就会变得很低,问路的时候得到热情而详尽的回答心里就涌起一阵感动。挤公交的时候给人让座得到一句“谢谢”,内心也会莫名地温暖。陌生人给予的善意总是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或许这美好不常发生在你身上,但它确实存在着。
天气一冷,路上的行人就都走得很匆忙,脸上的表情都是冷漠跟茫然。厚外套、羽绒衣把本来就不熟识的人群隔离得越来越疏远,唯独裸露在外面的那双乌黑的眼睛还透着谨慎和防范。越是平凡的人越懂得自我保护,天气一冷就立马装备秋裤、棉鞋,心情低落就火速冲去扫货吃到饱,就算被打倒只要还没被打死,睡一觉又能继续冲锋陷阵。
这两天的天气一扫之前的阴晴不定,天像水洗过一样,湛蓝得晃眼。天气一好心情就美滋滋的,活像一株向阳性植物,被阳光晒一晒,之前疲惫、抑郁的阴暗面也就被一点一点照亮,好像又能够变身成为热血的战士。有人说,早在游戏之初你的属性就规定了你就算能量再足也不够人家的一半,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家。可是在最初被规定的除了属性之外,还有不能够轻易离开这局游戏,那就只能让自己去好好享受。每一次打怪兽都是一次历练,或许打够一百只小怪兽还是不能够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但也不能因此半路就返航。就像也有人总埋怨现在奇葩横行,极品当道。只是没有人理应遇到和善明理好相处的人,碰到好运跟善意,是值得万分感恩的福分,自当好好珍惜。如果没有碰到,原本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年关一点点逼近,过年的氛围也慢慢浓厚。寒风凛冽,即使把自己包裹得厚厚实实的,还是很容易心累,但一想再继续熬两个月,就能够把行李胡乱收一收,回到各自天南地北的家中,围着暖炉吃着火锅,跟家里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就好像一切艰辛、委屈都有了继续忍耐下去的理由。深夜里加班回来,在公交上跟家人通电话,听他们絮叨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会觉得自己也是被爱着的,被需要的,在这偌大的世界中,一下子就很安心。我总想那个时候如果突然有个记者举着个话筒递到我面前,问“你幸福吗?”,我一定会努力点点头。
要求不高就容易养活,穿得暖、吃得饱、睡得好,就很满足。还是那句老掉牙的话:拥有的都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做个容易被取悦的人,被人爱着,有人可爱,还活着,还有希望,就很庆幸。
我想成为的自己 最初的那些梦想去了哪里(1)
曾良君/文
梦想,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珍贵的词,但是现如今,我又觉得这个人人可以拥有的东西很奢侈。
最近九个月我陷入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变得什么都不想干:不想念书、不想上课、不想做作业,甚至都不复习就去考试,拖延症越来越严重,慢慢地我连小说和漫画都不想看了,拒绝一切要动脑子的事情,假装自己根本不存在“脑子”这种东西,开始成天看电视剧和电影。
因为不想动脑子懒得思考,所以电视剧和电影都会有些看不懂,看不懂就索性摁下暂停键不看了。然后打开豆瓣和微博,浏览很多垃圾信息后找到一两个比较有趣的东西,很认真地笑两下,一天就过去了。
慢慢地我就超过了“拖延症”的范畴,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拖延症”只是不想做最需要做的事情,而“懒”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我确实什么都不想做,甚至连饭都不想吃,醒了也不愿意起来。我会一直躺着,躺到在接近黄昏的时候起来,然后我穿半个小时的衣服,洗半个小时的脸。
起来的时候会顺手开电脑,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开电脑,但是不开电脑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懒得打游戏,也懒得看任何看起来很长的文章,点开一个又一个链接,图片的话就看两眼,文章的话就看前两段,视频的话就直接关了。喝很多很多的奶茶,就感觉不到饿,就不需要吃饭,奶茶盒子清空的速度连我自己都觉得恶心。
爸妈原来还管我,妄想着我能做背单词之类的事,后来实在管不过来,对我的要求就仅剩下半夜两点之前睡了。可我起来之后又懒得睡觉,通常开着QQ和网友聊天,聊天内容通常能在不涉及任何有用信息的情况下持续很久,聊天的间隙再点开那些未看完的电影,可还是觉得没趣,又暂停。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拖到天微微亮,撑不住了躺下就睡。
大前天的杯子也懒得洗,各种奶茶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泡红茶的杯子结了褐红色的垢,这些通通都无所谓。
我也懒得出去。
非要别人来叫,才勉强出去吃顿晚饭。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有甜品就好。吃了甜食就会很困,吃完就期待有人宣布聚会结束吧。其实回去了我也不知道干什么,可我懒得寒暄,懒得说话。
买了超多的指甲油都懒得涂,看着它们慢慢地过期,也懒得化妆,懒得梳头发。因为出去得不多,所以懒得换衣服,我也不想和别人说,我有一件黑色的大衣穿了整整一个寒假这回事……
还有洗面奶用光之后虽然新的就在抽屉里,可我就是懒得拿出来,所以现在只用清水洗洗脸,大致是超脱了女生这个范围了。
这真是个无比可怕的状态。开学之后我看到同学们列出来的计划都很雄心勃勃,每个人都超认真的样子也让我无比违和,果然我就是那种自己不努力也不喜欢看见别人努力的心胸狭窄分子。
考研资料、厚厚的单词书、公务员的申论、大开本的专业书、竞赛海报,这些让我变得无比压抑。
习惯性地在课上看小说,突然就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大学四年我到底有没有听过课这件事情。
仔细想来,我确实什么都不会,我只是参加了很多次考试并且通过了它们,但这并不代表这几年我都在学习,脱离了学习的状态真是件可怕的事情,很难再回到那个认真做事的状态了。
我想成为的自己 最初的那些梦想去了哪里(2)
现在无论做什么,我都是一个想法:好麻烦,随便做一下好了。
我已经收拾收拾准备毕业了,这种心情怎么能随便乱讲,和同学排了一下日程表,发现其实离毕业还很遥远。
过去那个为了做好一样东西可以干一个通宵的自己,和那个作为组长因为不满意团队成员的成果而独自再重做一份的自己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
我听他们讲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反过来问到我的时候却只能回答:不知道,没想过。
一步步走到现在是为了什么呢?当时支撑着自己的动力现如今去了哪里呢?
我问我妈她当初的梦想是什么。我以为她会说做中学老师或是医生,但是答案出乎了我的意料——当一个小提琴家,真是个华丽的梦想啊。
有一瞬间,我觉得眼前这个中年妇女真是新奇而陌生。
出于好奇,我继续问她在那个年代怎么会想当一个小提琴家。
她说,当年她的邻居是个拉小提琴的男人,优雅又礼貌;她第一次觉得,人生不仅仅是上学、工作、结婚,原来还可以拉小提琴,她实在是太羡慕这种生活了,于是央求那个男人教她小提琴。
可以想见我妈当年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于是那个优雅的青年同意了,可是学了才半年,那人就去了奥地利,我妈的小提琴梦也碎了一地。
幻想和做梦,真是人类的特权。不管是怎样的人,都会有一个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通常都不是什么特别伟大的理由,而是出于一份非常赤诚的向往。
那种羡慕和向往的感情支撑着那个梦想在心里牢牢扎根,并为之去奋斗。
然而有种叫“现实”的东西却会让梦想褪色。
我问我妈:“你后来干吗不继续学小提琴呢?换个老师嘛。”我妈说:“那时候哪有什么小提琴老师,再说我根本买不起小提琴这种
昂贵的东西。”我又问她:“那你当年考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考小提琴专业?”她的回答很奇怪:“风险太大了,谁能保证我学得好呢?谁能保
证我学成著名小提琴家呢?那岂不是一辈子都毁了。”我说:“谁说学小提琴一定要学成世界名家的?”她说:“你不懂,学个别的实用的专业,毕业了马上就能赚钱了。”没了梦想的人生很安稳却也很无趣。虽然人生看起来有无数种可能性,其实很多时候都像钟摆,从这
端到那端,过程貌似充满无限可能,其实只有一个结局。后来我妈就和小提琴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上班做实验,
下班看电视。我很想问她:自从上班之后,你是过了一万天呢,还是过了一天,
然后重复了一万遍呢?但是仔细想了想,这话是太欠了,于是没问。梦想很廉价,人人都可以有;梦想很珍贵,你得为之不停地奋斗。梦想也很神奇,赋予了拥有者一种奇异的色彩,让他们因此而变
得与众不同,让他们的生活发生改变。现在,我出现了过一天重复一万遍的先兆。我也会想:最初的梦想去了哪里?为什么现在的自己停滞不前?思考了很久,我想其实没有人真正忘却过自己的梦想,梦想一直
在那里。我们总是为了安慰自己,假装不记得,假装不在意,可那种
向往的感情始终没有变过。无论过去多少年,谈论起自己最初的梦想
的时候眼睛立马闪闪发光,眼神依旧很动人,就连嘴角的笑容都和平
时的不一样。这就是梦想的魅力。没有梦想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只是活着罢了,甚至可以把别
人的人生换给你也没什么不同。在我看来,只有一种人生道路是正确的,那就是沿着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在我看来,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让自己成为人生赢家,那就是有一天达成了自己的梦想。
九个月就当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悠长假期》里不是说“上帝会给每个人一个假期,让你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