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_朱长超

_3 朱长超主编 (当代)
原理和互补原理提出了解释。因此,本篇可以看成是对f子力学 的科学史和认识论的总结。演讲中提出的自然科学世界困象的 统一性命題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认识世界的统一性,一直是科 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大科学家们所追求的一个伟大目标。
自然科学世界图象的统一性
1941年11月26日
在我们面前,这个世界的外表图象在不断变化,而为了认识 这个世界,我们用一切手段全力以赴地进行着斗争。在这样的时 代,人们不会想到精神世界比如在科学里所起的变化。关于这方 面的思想,自然就退居次要地位。虽然如此,对于从外部来认识 这个世界来说,人类思想和愿望的缓慢变化,其重要性不亚于那 些一次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如果在任何一个精神领域里逐渐完 成了一个永久而彻底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对于将来在整个范 围内认i只这个世界,也有它的重要意义。因此,也许可以从一般 不习惯的一面来看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并把它作为在科学领域 方面也磾重要的一个时代来对待。在这个时代里,各种不同的自 然科学似乎正在开始融含成一个巨大的统一体。所以我要讲的, 正是、自然科学世羿图象的这种统一性。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新时代开始时的自然科学最初阶段。 在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和开普勒研究行星运动的那个时期,人 们对世界已有了一个简单的、统一的图象;但还不是自然科学的
海森伯自然科学世界图象的统一性? 125 ?
世界图象。那时候的世界图象,倒不如说还完全是由对一个超自 然的、圣经里定下的启示的信仰决定的,而自然科学家给自己提 出的任务,不是认识上帝在自然界中的业绩,并且在理解了自然 界的有规律的和谐以后对他的业绩加以颂扬。但是无论哥白尼 或者伽利略都没有想到,从自然科学的一些发现中得出的那些 结论,可能会同当时宗教的世界图象根本发生矛盾。
但是只不过几十年以后,自然科学家提出的这个任务,也就 是对世界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人们对自然界中观 察到的许多现象用数学加以整理澄淸、并给以“解释”时所做的 种种尝试获得成功,也就很增长了一种见解,以为这个任务非常 艰巨而且大得无限。18世纪初期的自然科学家已不再像开普勒 那样,以为离开洞察上帝的创世计划并在这样揭开其帷幕的神 龛面前顶礼膜拜的这一目的已经不远,而是站在漫无边际、望不 到尽头的新大陆的门前。关于这一变化,不能比英国科学家牛顿 的名言表达得更加清楚了我不知道世界把我看作什么。在我 自己看来,我好比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孩童,往往因为拾到一个 比普通更光滑的卵石,或者一个比普通更好看的贝壳而髙兴,但 那一望无涯的未经探索过的真理的海洋,仍然横在我的面前。”
所以在这个时期就开始了一种认识,以为自然科学的新方 法——即把简单的自然过程用适当的实验剥脱出来,并把发现 的定律用数学语言写下来——为研究自然界开辟了一个无限广 阔的天地I这方法可应用于自然界向我们提出的许多个别问题, 因而这里所涉及的,根本不是去理解单独一个大的相互联系,而 首先是对许多小的个别的相互联系作详细分析。
18世纪在理解电现象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它为今天 的化学奠定了基础,并且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知识,它收集
? 12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梢粹
了并整理了动植物的许多经验事实。19世纪把热力学和关于电 磁现象的学说提高到了牛顿力学的高度。在其他大部分自然科 学领域里,这一研究也获得了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超过以 往时期的巨大成就。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科学不可避免地要分裂成许多小 的领域,这些小的领域本身又提出了如此多的问题,以致没有一 个人能指望完全掌握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这种发展导致了往 往令人感到遗憾的专家路线。现在,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引以自豪 的,是深情地探索个别的事例,认识自然界在f个小领域里的最 微小特征并对之作系统整理,看低有关大范围内相互联系的知 识的价值。在那时候,至少在内容上,根本谈不上什么统一?的自 然科学世界图象;因为每一个科学家的世界,正是他以毕生精力 花费于其中的自然界的那个狭隘部分。
也许最早在19世纪后半期,人们才能谈到自然科学的一种 至少在方法论上的统一性;维勒曾发现,用无机物质可以合成有 机物质。这个发现也使化学家确信有机体中的化学过程是按照 无生命物质也一样服从的规律进行的。从那时起,化学在方法论 上也以牛顿力学作为它的先例?而原子假说的成功,为扩展这种 学说,即物质的行为可以建立在最小构造物的力学基础之上的 思想愿望,提供了又-个范例。在生物学中,达尔文进化论把活 力论的考察方法排挤了出去,而代之以一种根据因果概念的分 析。甚至在医学方面,也由于试图把有机体中的过程同复杂机器 中的过程作比较的这种想法而获得了很大成功。
因而在那时候,在某种意义上就已拥有一个统一的自然科 学世界图象,这就是,世界由存在于空间中的事物所组成,而这 些事物则由于作用和反作用而在时间上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人
海森伯——自然科学世界图象的统一性? 127 ?
们可以把这种世界图象称之为对实在的理想化。但是已有好些 迹象表明,各种不同的科学正在其他新的观点下,开始密切地联 结起来,而且毋庸置疑,19世纪末期的这种片面的自然科学世 界图象,必将就此为其他思想形式所代替。
但是?这种把自然科学统一起来的新的过程,不是从方法论 上而是从个别分支的内容上出发的。上世纪后半叶,在麦克斯韦 的著名的电现象理论中,光的理论被归结到电磁过程上去。于是 光被证明为是一种电磁波过程,光学就此完成了它作为物理学 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使命。 *
原子的假说在19世纪由于化学的发展而获得了牢固的基 础。普朗克1如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普朗克在研究热的物体的 辐射时,首先发现了原子的能量具有一种奇特的不连续性。后来 卢瑟福从自己的实验中得出这样一个设想,原子可以和一个小 的行星系相比。原子核几乎把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于一身,而一 些带负电的电子则在其周围旋转。几年以后波尔用普朗克的量 子假说解释了这种与行星系相似的原子结构的稳定性,而在普 朗克的发现之后约25年,终于找到了支配原子结构的那些定律 的准确数学形式。
但是为了满足这些愿望,就必须作一个非常重大的放弃,必 须放弃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世界图象,或者更准确地说,必须放 弃牛顿力学所依据的那种关于实在的想象。
这是因为量子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原子不像我们日常经 验中的对象一样是我们所能直观想象得到的一种结构。根据这 个理论,一个原子,或者更正确地说,一个目前原子物理学中最 小的构造物,即一个电子,它“本身”就不再具有哪怕是最简单的 一些几何的和力学的特性,而所谓它的特性,只是在它受到外界
? 128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作用之后我们所能观察到的那些。这时,在所能观察到的原子的 这些特性之间,存在着一个互补性,它的意义是,知道了原子的 一些特性,就排除了同时知道它的另一个特性。
从这一事实情况,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经典理论显然不能为 任何新经验所动摇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凡是经典理论的概念体 系所能及到的地方,这些经典理论就都适用;另一方面,我们又 看到了自然界如何给完全不同的相互联系创造条件的方式。这 就是它通过必然和每一个观察联系在一起的干扰,使我们摸不 到原子的完整的直观图象。原子不能再被毫无保留地客观化,把 它当作空间中的一个按给定方式在时间上变化的物体。所能予 以客观化的,只是个别观察到的一些结果,然而它们决不会提供 一幅完整的直观图象?由此可见,必须用另一种比较广阔的想象 来代替。
节选自《科学家哲学文选 湘潭大 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1982年
德国物理学家。早年任哥廷根大学理论 物理教授。1933年逃离柄粹德国,在英国愛 丁堡大学任教。1925年,提出量子力学的波 函数解释,创立了“种新的认识自然现象的 方法。由于这项成就,荣获1954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主要著作有《我这一代的物理学》、 《我的一生和我的现点》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积极反对使用原子武器,为世界和平而呼 吁。 "
这是一篇在德国龙特萨远洛肯修道院新 教神学院对新闻记者所作的演讲。它用通俗 的语言介绍了原子物理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 人类的意义,同时对可能引起的对人类的危 害南听众敲响了考钟。演讲认为,是祸是福,
? 130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_
要看人类的理智如何。本篇对于人们认识科学成果对于又奐的 两重性彩响无疑是很有启迪的。它表明,现代的科学家决不能只 埋头于自己狭小的课超,要把科学研究的课超与社会后果’联系
起来。
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
1955年3月18日
本人应邀来讲讲原子时代,它的发展和本质。我不想有意把 这个题目扩大,详细去谈物理上的发现和它们在技术目的和军 事目的上的应用,我宁愿谈谈我对这些发现的历史根源以及它 们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的看法。
这几年发生了7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新事情。这个新特征含 有光辉的希望,同时也含有可怕的威胁。毁灭的威胁特别表现在 令忘的广岛和长崎事例中,这两件事足以使人信服了。但是 我愿一开始就指出,投在那里的原子弹跟以后发展的热核武器 比较起来,只不过是玩具而已。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破坏力相乘的 问题:使一定数量的不幸的人遭到毁灭,而更多的比较幸运的人 幸免于难。这是根本一网打尽性质的变化。今天,美国和苏联所 存储的原子弹、氢弹和铀弹,可能足够互相毁灭各自所有的较大 城市,大概还要加上其余的所有的文化中心,因为几乎所有的国 家都或多或少和这两个大国之一有关系。但是更坏的东西还在 准备着,也许已经可以应用了 :例如能在大面积地区产生辐射尘
玻恩——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 131 ?
而杀伤一切生物的钴弹。特别罪恶的是:放射性辐射对后代有遗 害:可能引起人类退化的变化。我们正站在人类在过去的世纪里 从未到过的十字街头上。
然而,这个生死存亡关头只是我们智力发展阶段的一个征 兆。我们要问:把人类卷入这进退维谷境地的更深刻的原因是什 么呢?
基本的事实是这样一个科学发现:造成我们人和我们周围 环境的物质不是牢固不可破坏的,而是不稳定的,爆炸性的。正 确地说,我们大家都是坐在火药桶上。诚然,这火药桶有着相当 坚固的壁,我们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在它上面钻一个洞。今天 我们刚刚度过了这段时间,但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划一根火柴 就可能把我们自己炸到天空中去。
收获到希腊原子论者播种的果实的,是我们这一代。物理学 研究的最后结果就是证实了他们的基本概念,即物质世界本质 上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的位移和相互作用产 生出各种现象。但是这个简单的描绘当然只是实验结果的粗略 缩影,由于补充了许多特点,它最终是非常复杂的。
在整个元素序列中,大约到铁的位置以后,每个原子核都有 分裂的趋势,只是由于闸门阻止着才未分裂。在自然界发现的最 后一个元素铀,有最弱的闸门,1936年由哈思和他的同事斯特 拉斯曼在实验中第一次打破的,就是这个元素。从这些精细的实 验室里的实验到19C年费米在芝加哥建成第一座原子铀反应 器,经过了很长的一段道路,要求大量的才勇气、技巧、组织 和金钱。决定性的发现是由中子碰撞而裂变,同时放出几个中 子I这个过程要能控制到一定数量的中子不致逸出,或者不致与 杂质碰撞而消失,以便产生雪崩似的新的裂变,即产生独立自足
? 132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的反应。开始时没有人能预言它的结果,但自然对它作了这样的 安排,以致一旦手段齐备,人类就马上发现了它。它的利用是历 史上的一件偶然事件,是世界大战的影响。1945年7月16日爆 炸的原子弹,其制造的技术花了 3年的光阴和近5亿美元。
相反的过程,即原子核熔合成更重的核(例如氢熔合成氦), 是太阳和所有恒星的能源。在它们的中央部分,温度和压力都非 常高,以致4个核子有可能按照一系列步骤通过连锁反应结合 起来.现时地球上已成功地利用铀弹作为引火物质使4个核子 结合起来,那就是我们现在已有的氢弹。这真是魔鬼似的发明, 因为当时还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其爆炸威力。但是最近 已经宣布有方法控制这种反应了。
一切物质都是不稳定的,这点不容再怀疑了。如果不是如此 的话,星星就不会发亮,太阳也不会发热和发光,地球上就没有 生命。稳定性和生命是不相容的。因此生命必须冒着危险,或者 是幸福的结局,或者是坏的结局。今天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最大 的危险引向幸福的结局。
现在我想谈谈,如果人们的作为理智些,那就能获得怎样的 幸福。首先是能源的问题。
原子核物理学的另一种和平应用方式,是利用原子反应器 的放射性副产品生产出来的很多元素的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 素。可以用于许多目的??在医药、技术、农业等方面作为辐射源, 以代替贵重的镭,例如治疗癌,进行材料试验,通过涛变创造植 物的新品种等等。“示踪元素”的观念也许比这一切都更重要。把 少量放射性同位素加到某种元素里,观测它们放出的辐射,就可 能推知这种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甚至在生物机体内的作用。生物 化学中已经日益增多地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这代表着我们
玻恩——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 133 ?
在了解生命过程方面的一个新纪元。
所有这些,以及将来可能由此发展起来的事,都是伟大的 事。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工作能带来丰富的成果。 但我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技术天堂能否与原子獬的罪恶相抗衡
呢?
我们相信,大国之间(——现时只有两三个这种国家)的大 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或者最低限度在最近的将来不可能。因为 我早已经说过,这多半会引起总的毁灭,不仅是交战国,而且还 有中立国。战争已经成了疯狂的事。如果人类不能废止战争,人 类这个动物学名词就不应当是源出于智慧,而应当源出于癱狂 了。
爱因斯坦在临死前曾和伟大的哲学家罗素以及其他人发表 了一个明朗的声明。在林多举行科学讨论会的18个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一致通过了一个同样的宣言。让他 们今天像些梦想家吧,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
但没有很多时间来等待他们的言辞生效了。一切都依糗于 我们这一代人的才能,去重新调整我们对新事物的想法。如果不 能这样做,地球上的文明生活的日子就要到达末日。
因为地球上充满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人们常听到许多责难 原子物理学家的话:所有的灾难,不单是原子弹,还有那坏天气, 都是这些脑力活动者的过失?我曾力图说明人类智力的发展必 有一天将打开和应用储存在原子核内的能?其所以发生得如此 之快,如此完全,以致达到一种危急情况,则是由于一件悲剧性 的历史偶然事件:铀分裂的发现正好是在希特勒当权的时候,而 且正好就在他执政的傅国,我目睹过这种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 恐怖。希特勒在开始时的成功,显得他好像有可能征嚴地球上的
? 13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一切国家。从中欧走出的物理学家都知道,如果德国能成为第一 个生产原子弹的国家,那将是不可救药的事。甚至终生是和平主 义者的爱因斯坦也有这种忧虑,他曾被一些青年匈牙利物理学 家劝说去警告罗斯福总统。战争后期对日本使用这种炸弹就是 另外一回事了。我认为这是一桩野蛮行为,并且是愚蠢的行为。 对此负责的不仅有政治家和军人,还有杜鲁门总统任命的在决 策委员会里当顾问的一小部分科学家。
我们必须学会忍让,必须习惯于谅解和容忍,用助人的意愿 来代替威胁和武力。否则文明人类就要接近末日。因为我相信 罗素是对的,他不倦地重复说,我们只能在共处与毁灭中作抉 择。让我引述他的话作为结束:
在那数不清的岁月里,日出日没,月圆月缺,星光照耀于夜 间。但只是由于人类的来临,这些事物才得到了解释。在天文学 的宏大世界里,在原子的微小世界里,人揭开了曾被认为是不可 理解的秘密。在艺术、文学和宗教中,有些人表现出崇高的感情/ 使人类值得保存下去。难道这些都将毁于浅薄的恐怖,就因为能 够想到人类的人太少,人们只是想到这群人或那群人?难道某一 种族那么缺乏智慧,那么没有公正的爱,那么盲从,甚至看不到 最简单的自卫的教训,以致为了最后证明他的愚蠢的聪明,就得 毁灭我们的星球上的一切生命?因为这样不仅人类将会死亡,而 且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我不能相信这会是结局。
如果我们大家都不相信这一点,从而行动起来,结局就不会 是这样的了。
节选自 < 科学家哲学文选》,湘潭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编,1982年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国, 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研究院。1953年任哥 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副教授,1960年任物理学 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任费米物 理学教授。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发现在弱 相互作用下,宇称是不守恒的。1957年美国 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 室证实了他们的结论。1964年以来,在理论 物理学领域又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贡献。
本篇是李政道1992年在上海复旦大学 的演讲。他用科学史上的大量事实,通过中西 科学发展的比较,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所 取得的伟大成就,剖析了近代中国科学落后
? 13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的深层原因。他还就现代科学发展的宏观趋势论述了未来世纪 中将对人类文化产生巨大彩响的科学大问題。演讲从古到今,瞻 望未来,环頋全球,中西结合,思路十分开阔。通篇洋溢音十华学 子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理性精神。演讲从文化背景来论述科学的 发展,颇有新意,对于科学走向的預見,也很有学术价值。
科学的发展:从古代中诨到现在
(在复旦大学“李政道物理笑领发大会”上的演讲) 1992年11月11日
整个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 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可是科学的发展在西方与中国并不完全一样。在西方,尤其 是如果把希腊文化也算作西方文化的话,可以说,近代西方科学 的发展和古希腊有更密切的联系。古希腊时也和现代的想法基 本相似,即觉得要了解宇宙的构造,就追问最后的元素是什么。 大的物质是由小的元素构造的,小的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构造 的,所以是从大到小,小到更小。这个观念是古希腊时就有的 (Atom就是希腊字),一直到近代。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略有不 同。我们是从开始就感觉到,微观的元素与宏观的天体是分不开 的,所以中国人从开始就把五行与天体联系起来。五行的一个很 原始的看法,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可是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相当重要的科学观察结果,在 全世界恐怕最早的即是超新星的观察。全挺界最早的有关新星
李政道——科学的发展:从弁代屮国到现在? 137 ?
的记录,是甲骨文,原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Nova这个名词是中 国人定的,这是在公元前1300年,是全世界最早的记录。世界上 最早最全面的超新星记录,是在宋朝1054年发现的。
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科学的仪器。这是商朝的悬机,大概是 玉做成的。把它的中间架在一个架子上,当中一头对北极,而天 是在转的,北极是不动的,因此这个星体正好是北斗。张衡的浑 天仪是自动的,它有水源来推动,用齿轮的方法,自己会动,整个 是自动的。第谷?布赖的观天仪器是1598年,张衡是125年,之 间相差了 1400多年。
可是紧跟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科学下降了。(李教授指 着伽利略自己使用的1642年时的望远镜图片)这个望远镜是在 17世纪初,即明末淸初时做成的。在西方,望远镜是帮助文艺复 兴的第一步,它是崭新的科学仪器。我们没有跟上这一步。第二 步,西方抓住了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的关系。在19世纪,经过法 拉第的试验,麦克斯韦在1864年创建了电磁理论概念,即把磁 生电、电动生磁这两个现象完全用精密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表示 出来。此后很快就产生了 19世纪末的发电机、电动马达,一直到 20世纪的电报、电视、雷达,所有的现代通讯设备都是从这两个 东西里出来的,因为经过麦克斯韦电磁学说,所有的总关键都抓 住了。一切与电、磁有关的东西都是受麦克斯韦方程组规律控制 的。
从迈克尔逊和莫利的实验就产生了相对论,从普朗克的公 式就产生了量子力学。到了 1925年,整个基础科学的了解被人 们完全操纵住了,之间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 1950年初,原 子结构、分子物理、原子核能、半导体、超导体、计算机,这些20 世纪的文化都已产生了。
? 138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如果没有量子力学,没有相对论,就没有20世纪的文化。再 过了 20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些理论已达到顶点。回顾以 上一段科学史,可知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与我们的物质文化的关 系是何等紧紧相扣、不可分割。我们现在正处在20世纪末,当我 们面向21世纪时,不禁要问,什么是21世纪的科学文明呢?什 么是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呢?这是今天我要讲的主要问题。
中国从商朝到汉朝,科学文明一直是i在前列的,为什么到 明末淸初(17世纪)中国的科学却落后了,文艺复兴完全在西方 发展?道理之一是在物理上、在科学上。我们觉得所有的物质的 动因、它的原理是由一些很基本、很简单的理论操纵的,我们能 找出这些原理,就可以知道一切东西的原理,如19世纪的电磁 理论和20世纪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8世纪很难了解19世纪 的文化,在19世纪根本无法想象20世纪的文化。同样,我们20 世纪也很难猜测到21世纪的科学文化是什么。所以我提出,如 何恢复中华民族在科技界的地位。在19世纪前,无疑中国是处 于领导地位,今天不是。这里的主题至少有两个,第一个是要了 解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机制关系;第二个是当我们展望21世 纪时,我们必须要了解当代科学的大问题,了解了这些大问题, 才有可能突破,其他问题才迎刃而解。了解当代的大问题对于了 解21世纪的科学发展无疑是有帮助的,当然,这只能是猜测。
当代的科学大问题,可以与19世纪末相当的大问题,在宇 宙学里有两个:一个是类星体,一个是暗物质;粒子物质学里有 两个:一个是对称破缺,一个是不可见夸克。若能了解这些问题, 将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我先来解释宇宙学里的大问题。类星体是什么,新星忽然一 下子亮度超过太阳1至10万倍,超新星又比新星亮1至10万
李政道——科学的发展:从古代中国到现在? 139 ?
倍,寿命从几天到1至2年。类星体更厉害,其亮度是1000个银 河系的亮度总和,而每个银河系里有1000亿个太阳,每个太阳 几乎可以生存100亿年。那么,什么东西产生类星体能量?核能 是普通的太阳能,它与核能之比相当与核与油灯之比。我们尚不 知道其能量来自何处。我们宇宙里至少有100万个类星体,其中 仔细研究了近1000个。我们宇宙间有一神我们尚不了解的发能 方式,它远远超过核能,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下面谈一下暗物质。所谓看得见的物质是指用光学、红外、 放射等手段,即凡是用仪器能推出有能量的物质。然而,我们发 现,在银河系里,有个叫作星系群的圆球,里面有20个像银河系 那样的星体,通过研究整个星系群里每个星云时运动可以推出 地心引力,从地心引力里求出来,就发现在星系群里,有四分之 三的物质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就是暗物质。暗物质有很高的能量 产生,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我们不知道其原因何在,来源如何。以 上两个就是当代天体研究上的大问题。
我们了解的理论,如量子色动力学、爱因斯坦的普遍相对 论,所有这些理论有17个参数,都是对称出来的,可是在我们的 宇宙里,对称的量子数是不守恒的。其中第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宇 称不守恒,现在还有不少东西不守恒。这就很奇怪,我们的很多 理论是根据对称产生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又是不对称的, 这是非常奇怪的。那么是否我们相信对称就是错误的呢?不然, 我们有很充分的实验证据表明;我们这个宇宙、我们这个进界是 不对称的,这两个是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表明现有的全部知识是 很不全面的,一定另外有一个力,这个力是推翻对称的。这个力 是什么?我们不了解,它的存在我们知道。现在我们认为,真空 在里面起作用。真空与以太不同,它是洛伦兹不变的,可它有很
? 140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复杂的性质,真空很可能是可以变化,如果我们了解了不对称的 来源,很可能我们可以了解质量的来源,包括暗物质。
第二个谜即看不见的夸克。所有的强子、核子是由夸克来 的,有强作用。所有的强子都是由夸克构造的,但单独的夸克是 i看不见的,从来没有人看见过,这也是很稀奇的。但若你据此说 丨夸克观念是错误的,那就不然。我们有充分的实验证据表明夸克 是存在的。我们知道其质量不大,但就是看不见。所以,为什么 ! 一切强作用的物质是由夸克组成,而为何夸克又看不见,这是当 ’代的一个很大的奇怪的事情。
现在我们猜不到21世纪的文化是什么,就如同在19世纪 1我们猜不到20世纪的文化将是怎样一样。同样,若我们真能激 发真空的话,很可能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要远远超过20世纪。将 来的历史会写上: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把微观的世界和宏观的世 界用科学的方法连结起来。
最后送给复旦青年两句话.?复兴文化,旦旦生光。
节选自《世界科学hi"3年第2期,江世亮整理,杨福家审阅修改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早年留学美国,1948 年获博士学位。1956年与李政道一起岌衩窈 相至作用下宇称不宁恆原理,1957年与李同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篇是作者在哈尔滨作的演讲,它以一 种新的視角论述中国科技岌展的历史进程, 论述了中国科技经历的领先、落后、抗拒、幻 进、崛起的过程。演讲者阐述了社会传统与科 技发展的密切的关束,论述了正确的科技观 对于科技发展的重5资偯,分析了科技发展 与国;0、民心、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还提出 了科技发展的四个要素,通篇表现了演讲者 对中国科技史的理性的思考,和对中国科技
一九二二
杨振宁
? 142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发展的未来的信心。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膽
1993年7月29日
历史学家普遍地承认,在公元1400年前,中国的技术是胜 于欧洲的。我只举一个例子:公元1405年到1433年,这是在明 朝初,有有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根据中国的历史 记载,郑和用过60条船,其中最长的船有440尺长,这样大的船 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可以制造,西方的历史学家 很长时间都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历史记载。一直到1962年,在南 京发掘出一个舵的轴,这个轴是木头的,有36尺高,直径有1.25 尺,这才使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了解到中国的历史记载是 可靠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时候有所谓四大发明,就是指南针、火 药、印刷术和造纸。在17世纪初,英国有位大哲学家培根,他对 欧洲以后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曾说过,当时并 不知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他知道这些 发明对于人类的历史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上讲,没 有一个王朝、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伟人对于世界文明的 影响有这三个发明这么大。为什么呢?他说印刷术影响了整个 世界的文学 > 火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术I指南针影响了整个世 界的航海术。刚才我讲1400年的时候,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
扬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冋顾与前艙 ? 143 ?
历史学家都同意。在那以前,亚洲与欧洲的科技交流是很困难 的,有时是通过海路,有时是通过陆路,所谓丝绸之路。可是这许 多交流的方向都是从亚洲传到欧洲。在那以后的200年,就是 1400年到1600年,明朝的时候,这200年之间中国是大大地落 后了。到了〗600年前后,明朝的皇帝要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 造火炮的技术引到北京来,这就代表在那200年之间,西方在技 术的发展上已远远地超过了中国。在这200年之间欧洲受到了 文艺复兴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如达?芬奇、 哥白尼、卡瑞、那皮尔、弗兰西斯?培根、伽利略、开普勒、哈维、 笛卡儿等等,这许多大思想家、大料学家可以说是在欧洲创造出 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得以后的近代科学可以在欧洲萌芽。可以说 在这200年间,中国停滞不前,而欧洲是向前飞跃。这个飞跃的 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空气,产生了一个社会的体制,产生了一些 学术的动向,使近代科学在17世纪首先从欧洲开始了。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数学原理》。因为牛顿的书第一 次使人类了解到原来自然界的很多现象是可以用准确的数学语 言描述,能够规律化、能够预测的,我们也可以说牛顿的书第一 次使人类知道自然界的事情是符合准确的规律的。这是历史上 第一次。而这个精神,这个了解,经过几百年发扬光大就产生了 近代科学。而近代科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世界人类的生产力,而 且影响了人类与环境之间不可逆转的新的关系,所以是人类历 史上划时代的一个贡献。
牛顿的书出版以前的80年,那就是1607年,明朝的末年, 中国已经有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翻译。这是科学史上一件 有名的事情。上海人徐光启踉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他们 两人在ieo7年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头六章。我们今天所用的几
? 14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个数学名词,像“几何”就是徐光启发明的。如果你看一下《几何 原本 >,你就会深深地敬仰这些西方的科学家对中国有多么大的 影响。我只举一个例子:徐光启在一篇文章里推荐《几何原本》原 理的方法时说:似至晦,实則明;似至繁,实则简;似至难,实则 易。就是看起来很_晦,实际上非常容易懂;看起来很繁琐,其实 是非常简单的,看上去是很难的,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他确实体 会到了科学的真谛。
到了 1840年,英国用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后淸朝的朝 廷才感到有必要了解一些西方新的知识,所以到1862年就设立 了所谓“同文馆”,就是》译馆或编译馆,把西方的书籍_译成中 文?又过了 5年,到1867年,这个同文馆又设立了天文、数学馆, 翻译天文和数学。可是都受到了阻力?如当时的大学士倭仁就 讲过:且闻治国之道尚礼仅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而不在技 艺?意思是说西方那些东西只是技艺而已,不是真正最重要的思 想方面的发展时候觉得科技只是奇技淫巧,只是雕虫小技无 关大局的?又比如大学者、大书法家俞樾讲,我们应该以拙制巧。 他认为西方的科学不过是巧而已,而我们是疋宗的、深厚的,可 以抵*西方的巧?这种现念当时非常盛行。我再举一个例子: 1872年,淸朝的朝廷决定开始派留学生,他们就派30个幼童到 美国东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镇去上学,以后每年派30个学 生参可是到了 1876年,这件事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所以在1881 年淸朝政府就把所有这些留学生给召回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受到这许多凌辱,中国人产生了 一些自卑感,这自卑感还不仅限于中国人,日本人也有。
如果你去看19世纪末的世纪初年中国文献的话,你就会 发现其中有很多奇谈怪论,都是因为受到了自卑感的影响。一种
扬振宁一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頋与前耱 ? 145 ?
奇谈怪论叫作种族退化论。另外一个奇谈怪论叫作取消汉字汉 语论,认为中国人所以不能做近代科学的原因是汉字汉语。在 19世纪的最后10年,发生几个慘痛的事情:一个是甲午战争; 一个是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有亡 国灭种的危险,可以说这些慘痛的经验最终使中国觉醒了。所以 从1900年开始,中国才开始正式地、渐渐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的 科技。其中有三件事可以认为有划时代的影响:一是1898年成 立了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设立 了一个大学,所教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了现代的科学。二是 1905年淸朝最后废除科举,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 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三是1896年到1898年间,淸 朝开始派学生到日本去留学,到欧洲、到美国去留学稍微晚一 点。可是这个门一开以后,立刻就开得很大,跟1872年那一次不 一样。到1907年,据现在统计去日本的留学生有1万人。
这些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没有接触近代科技,他们到国外上 学的时候,也不顾修硕士和博士的学位,只是念了学士的学位就 回来,他们回来以后很多人做了教师。他们是真正把近代的科技 大规模引进中国的第一代人。由他们训练出来的第二代学生在 国内就可以接触到一些近代的科技知识,这些人出国以后就有 很多人读了博士学位。
我们可以说两代人从lQOO年开始就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 识介绍到中国来了。 .
不过到了 1的0年,20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说中国已经引进 了一些科技,可是科技在中国还不能认为已本土化。为什么呢? 因为受到训练的科技人才虽然有,可是数目还是太少。引进的科 技的方向虽然有,可是不够广,而且没有工业基础支持尖端的试
? 14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验工作。同时1900年到1950年这50年之间中国社会有种种的 动荡,这些运动使需要稳定环境的科技研究不能蓬勃发展。可以 说1900年至1950年这50年之间,中国开始引进了近代的科 技,可是还没有达到科技本土化这个目标。
从1950年到今天这40年对间,新中国通过人才的训练,通 过科研机构的建立,通过工业的发展,可以讲近代的科技在中国 本土化了。如果你需要证明的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在近 代科技方面近年有了哪些惊人的发展。 ,
反应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近代科技,在“国是1942年第一 个建造的,这个反应堆是费米教授主持的。费米教授当时参加了 美国战时的工作,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是我的导师。中 国在1956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是通过苏联的帮助设立的。原 子弹在美国第一个炸出来的,是在1945年,在中国是1964年。 氢气弹在美国是1952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共花了 7年时间;中 国氢气弹是1967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两年零八个月时 间;中国氢气弹的窍门是两个?人想出来的:一位叫邓稼先,一位 叫于敏。中国只花了两年零八个月解决了无数的技术问题,而且 想出来这个窍门,当时大大引起震惊,因为法国还没有做出来, 法国前后用了8年时间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 ?
中国卫旱上天是1971年,这又是^?个震惊世界的科技成 就,中国的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每一个做出来都使得世界的 科技界震惊。#
如果总结#下刚才我所讲的几个时代,我们可以这样说:在 公元U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是领先的;UOO年至1600年是举 步不前的;16如年至lQOO年是极命抗拒新科技的引入;1900年 至1的0年是以两三代的速度就引进了西方很多的科学;1950
扬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頋与前贍 ? 147 ?
年至2000年,中国已经加入世界先进的科学国家之间的竞争。
那么,有人问,到21世纪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想预测未来当 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一个长远的社会动态通常都有很深 的很长远的因素。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 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 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 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 经济条件。我认为这四项在21世纪中国都会具备的。当然有人 讲,你讲得太简单了,中国将有许许多多问题,会有政治动乱,有 接班人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贫富不均问题、外交问题,简直数不 清的问题。
不错,不错,这些问题都会发生,可是我们看看20世纪发生 了什么事情,这个世纪是中国以极髙的速度从零幵始达到一个 把近代科技本土化了的局面。这样一个发展是在什么情形之下 出现的呢?是经过两次大革命,经过了无数次的内战,经过了日 本的侵略,经过了种种的困难,经济的困难、外交的困难,经过了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并没有 阻挡中国20世纪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因为科技的发展所 需要的原来很简单,只是我刚才所讲的四个条件,只要有人才、 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的支持,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 了 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 展是绝对乐观的。
选自《黑龙江日报》,1993年8月5日,王家彬、章华、杨再立整理
美国华裔化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台缚中央研究院院长。 生于台湾靳竹县。1959年毕业于台涛大学化 学系,1961年获台滑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 所硕士学位。1962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留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 任加大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在气态化学 动务学、分子束及輻射化学领域有重要成就。
对交又分于末的实验研究使规模较大和较复 杂的分子研究成为可能。1986年3月获美国 总统里根领发的国家科学奖幸;4月获美国 化学学会领发的“德拜物理化学奖、同,10 . 月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4位华裔诺贝尔 奖获得者。他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复旦大
一九三六——
李远哲
李远哲立足小分子纵情大宇宙? 149 ?
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名香教授,曾来大陆指导分子米激光裂解研 究。
这是李远哲在获诸贝尔奖后的一篇演讲。他对自己的获奖, 一点也没有志得意满的心态,把自己的成果看成是社会的共同 的成果,体现了谦虚的美德;他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科学家,就 要在研究的每一步上一丝不苟,积少成多;科学教育不能局f民于 狭f的专业领域,要有广泛的科学修养。演讲表现了一个科学家 对科学、对人生、对社会的广泛的思考,这些道理,对于处于事业 开端的青年人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立足小分子纵情大宇宙
1986年10月20日
我必须先把一个事情说淸楚。今天的科学研究已不是个人 的行为了。最近四五十年的科学研究与一百年前的科学研究很 不一样。一百年前的科研常常是一二个很有思想的人躲在地下 室S夜努力,采取所谓的longWolf式的(孤独的)研究方式,常 是个人的行为。但是近代科学的研究已是一个很庞大的社会活 动,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各种研究,很少是一个人可以作出很 多科学实验的工作的。——不管他才能多大,智商多高。现代科 学活动是集合很多人的专长及才智,彼此互相帮忙,再经政府机 构的财力支持,才可作出一点东西。我研究的化学动态学也是一 样,从1955年一些人开始研究到现在,牵涉到的人和经费太多
? 150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了。诺贝尔基金会挑选我们三个人只是作为榜样而已,实际上是 奖励大家在过去20多年来对化学动态学作出的贡献。
在科学的研究上也像其他事情一样,一个人的成败系于最 艰难的处境中,有些人能继续努力,有些人承受不了。你如果问 我为什么做得比别人好,大概我比较会坚持吧。
我在台湾念书时不是大家认为的“好学生”。所以我可以比 较放开地阅读我比较喜欢的读物,培养我较喜欢的兴趣。我中学 时代读了居里夫人的自传,受到很大感动,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她的影响至今仍在,我看居里夫人时,不是看到她的成功,不是 羡慕她的名声,而是欣赏她的理想主义。人生活在世上从事各种 不同的行业,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像居里夫人有这么美好的生 命,我觉得十分羡慕。人家问她为什么不申请专利赚钱,她说: “人类的知识属于全人类所有,我不想把我研究的成果作为一个 人的私产。”我想这个人真是个有理想的人啊!
一般而言,今天很多大学的科学教育只是训练一些技术员, 但这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原因是今天的科研的确也很需要 技术性的工作。一个好的技术员是重要的。可是要在科学领域 打开新的局面,做些尖端的、有创意的科学工作的话,光有技术 就不一定行得通了。因此只得到技术的训练,一个学生还没有达 到很好的科学教育的目的。据我所知,比较好的学校或实验室, 为了要解决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学生都有很广泛的训练,不仅是 他专业的东西,科学哲学、科学史或科学社会学也非常重要。这 样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
全世界与我们从事同样工作的就有几十个人,我们为什么 做得比较成功呢?这是因为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反复地在每一步 每一步的小地方上下功夫。如果有一百步的话,我一步比别人做
李远哲一一立足小分?纵情大宇宙? 151 ?
好5%的话,这是一点零五的100次方,这样就有很大的差别
了。
把我的成功看成是我个人的表现是根本不对的。这是很遗 憾的事。我的研究经费都来自社会,人家不给钱,我什么也做不 成。何况我的研究也只是继承很多早期的大师,他们给我很多的 启发和帮忙。因此,把我当作标兵或当作个人成功的例子来看是 不对的。
人家问我怎样才能作好一个科学家,我就用一句我常常规 劝台湾年轻人的话作答.?要作好一个科学家,一定要有追根究底 的精神。因此,在现实社会里很容易妥协的人一定不会成为一个 好的科学家。生活上容易妥协的人绝对不会成为很好的科学家, 即便他读了不少书,花了许多时间在实验室,也没有多大用处。 另外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这一点 不做好的话,也很难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所以我觉得民主的 观念对科学家的培养非常重要。
节选自《参考消息》,1986年12月22日
法国數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百科 全书的编蓁者,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之 一。青年时期自学了數学、法律和医学,1739 年在科学院宜读桊一篇论文,1741年选为 法国科学院院士。26夕时发表幼力学理论著 作《论动力学》一书,提出有名的达朗伯定律, 1761年至1780年出版8卷本《數学论丛》a 1746年起參加百科全书的编幕工作,负责數 学和自然科学的条目。他主张理性和自然的 权威,反对??曰教条、旧思想、旧制度,为启蒙运 动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文学家,哲学家,百科全书主要编幕 者之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导人。1732 年茯巴黎大学文科碩士学位,1746年出版第 一部作品《哲学沉思录》。1749年,发表《给有 眼人读的论亩人的书简》,因宣传无神论思想 而遣到监禁。从1751年到1772年,经过20 多年的艰苦奋斗,克服了无數困难——包括 政府的千涉和禁止,终于编成共28卷的百科 全书巨著,为整理文化遺产、宣传启蒙思忽作 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拉摩的侄儿》、 《私生子》、《对自然的解释》等。
这篇谈话是两个大学问家对人类认识论 问題的深入讨论,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在讨论 人的感觉和意识的产生时,他们亙相提问,自
一七一三——一七八四
狄德罗
? 15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由交谈,表现了一种认真探求真理的精神。
达朗伯和狄德罗的谈话
1769 年
狄德罗:如果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这个问题使 你感到困难,那是因为你假定了动物原来就是它现在这样。这多 傻!人们不知道动物将来的样子,也同样不知道动物过去#样 子。在污泥中活动的小到看不出的蛆虫,也许在走向大动物 > 状 态> 大得使我们吃惊的巨大动物,也许在走向蛆虫的状态(也许 是这颗行星上一种特殊的暂时产物。
狄:太阳熄灭了会产生什么结果?植物就会死光,动物也会 死光,于是地球就寂寞无声了。你再把这个星球点燃,你就立刻 恢复了产生无数新世代所噼要的原因,在这些世代中,我很难肯 定千百年后我们今天的植物和动物是否会照样再产生出来。
达朗贝:为什么那些同样的分散的因素重新结合起来就不 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呢?
狄:这是因为自然中一切都互相联系,一个人如果假定一种 新的现象或者恢复过去的一刹那,就是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
达:这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不能否认的。不过我们还是回到 人吧,因为万物的秩序要求人存在。你记得,你是在讲到由有感
达朗伯狄德罗——达朗伯和狄德罗的谈话? 155 ?
觉的生物过渡到有思想的生物那个地方停下来的。
狄.?为了继续讲下去,我们是不是可以造出一种具有互相矛 盾的属性的因子,造出一个没有意义的、不可理解的字来呢?
达:不行。
狄.?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有感觉的生物的存在,对于它自 己来说,是什么东西?
达:就是它从开始思想时起到此刻为止的自我意识。
狄:这个意识建立在什么东西上?
达:建立在对它的行动的记忆上。
狄.?如果没有这个记忆呢?
达:如果没有这个记忆,它就根本没有自我了,因为它如果 只是在获得印象的时刻感到自己的存在,就会根本没有生命史。 它的生命就是一些无联系的感觉的一个断断续续的系列了。
狄:很对。那么记忆又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产生的?
达:是从某个机体里产生的,这个机体长大起来,衰弱下去, 并且在某个时候完全消失掉。
狄:那么,如果一个有感觉并且有适于记忆的机体的生物, 把它所得到的印象联系起来,凭着这个联系形成一个它的生命 史,获得它的自我意识,它就作出否定、肯定、推论、思维来了。
达??我想是这样;现在我只剩下一个困难了。
狄:你错了,你还有许多困难。
达:不过有一个主要的困难,就是我觉得我们只能在一个时 候思想一件事;而要形成一个命题——我不是说那些包含千万 个观念的巨大的推理过程,而是说一个简单的命题一人们会 说,至少必须有两件事同时出现,对象似乎保持在理智的注意之
? 15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下,而理智又在注意它要判定对象是否具有的那种性质。
狄:我也这样想;这种想法有时使我把我们器官的纤维比作 一些有感觉的、振动的弦子。有感觉的、振动的弦子在我们弹它 以后还震荡、回响好久。就是这种震荡,这种必然的回响,在保持 对象的继续呈现,同时理智正在注意适合这个对象的性质。但是 振动的弦还有另一种特性,就是使别的弦也振动起来。就是这 样,第一个观念唤起第二个观念,这两个观念又唤起第三个,这 三个合起来又唤起第四个,这样一直下去,没有人能够划定哲学 家静静地暗中沉思默想时心中唤起、联想到的观念的限度。这个 乐器有一些惊人的跳跃,一个被唤起的观念,有时会使一个离它 远到不可思议的和音振动起来。如果在僵死的、分离的发音弦之 间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那些活泼的、相连的点子之间,在那些 连续的、有感觉的纤维之间,怎么不会有这种现象呢?
达:这个看法即使不正确,至少非常精明。不过人们会以为 你不知不觉地陷入你想避免的困难里去了。
狄:什么困难?
达?.你想避免分别两种实体。
狄:我并不掩饰这一点。
达??如果你仔细看一看,你就要使哲学家的理智成为一个与 乐器不同的东西,成为一种音乐家了:这个音乐家倾听着振动的 弦,说出它们谐调或不谐调。
狄??可能我惹起了这种反驳,如果你考虑过哲学家乐器与钢 琴乐器的分别,也许就不反驳我了。哲学家乐器是有感觉的,他 同时既是音乐家也是乐器。作为一个有感觉的东西,他对于他所 作出的声音有当下的意识;作为一个动物,他对这个声音有记 忆。这种有机的能力把自己内部的声音联系起来,便在自己内部
达朗伯狄德罗一-达朗伯和狄德罗的谈话? 157 ?
产生和保持着旋律。假疗钢琴有感受性和记忆,请告诉我,它是 否不会自己把你在它的键盘上弹出的曲调重弹出来d我们就是 陚有感受性和记忆的乐器。我们的感官就是键盘,我们周摺的自 然弹它,它自己常常弹自己。依我判断,这就是一架与你我具有 同样结构的钢琴中所发生的一切。首先有一个印象,它的原因在 乐器的内部或外部,然后有一个感觉从这个印象中产生,并且持 续一个时候;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感觉是在一个不可分的瞬间产 生和消灭的。然后又有另一个印象随之而来,它的原因也同样在 动物的内部和外部。然后又有第二个感觉和一些语音出现,用一 些自然的声音或约定的声音表示它们。
达:我懂了。如此说来,如果这个有感觉和生命的钢琴还賦 有吃东西和生殖的能力,它就会活着,就会由它自己或者和它的 雎钢琴一道生出一些活的和发音的小钢琴来。
狄:毫无疑问。依你看来,这岂不就是一只金丝雀,一只黄 莺,一个音乐家,一个人吗?你发现黄雀和教黄雀唱歌的手风琴 有什么别的不同呢?你看见这个蛋吗?我们就是拿这个蛋来推 翻一切神学学派和地球上的一切神庙。这个蛋是什么?在胚芽 进来以前,是一块沒r有感觉的东西;在胚芽进来以后,又是什么? 还是一块没有感觉的东西,因为这个胚芽本身也只是一种呆板 的、粗糙的液体。这块东西是怎样过渡到另一种组织,过渡到感 受性,过渡到生命的?依靠温度。什么东西会产生温度?运动。 运动的一连串结果将是什么?请你不要回答我,你坐下,我们用 眼睛一步一步紧跟着看。起初是一个震荡的点子,然后长出一根 有颜色的细丝;然后形成了肉;然后出现了喙,翅膀尖儿,两只眼 睛,两只脚爪;有一团黄黄的物质环绕着,产生出内脏;这就是一 个动物。这个动物动着,活动着,叫着。我隔着蛋壳听见它的叫
? 158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声。它长着绒毛。它看着。它摇摆着的头的重量使它的喙不断 地啄它的牢狱的内壁。牢狱碎了,它出来了,它走,它飞,它发怒, 它逃走,它走来,它哀鸣,它痛苦,它爱,它意欲,它享受。它有你 的一切感情。你的一切动作它都做。你是不是和笛卡尔一样,主 张这是一架纯粹的模仿机器?可是小孩们会讥笑你,哲学家们会 答复你说,如果这是一架机器,你就是另一架机器。如果你承认 动物与你只有机体组织上的差异,你就表明了自己是有意识和 理性的,你就是正直的;可是人家会从这里面得出一条结论来反 对你,说用一种按一定方式构成的呆板的物质,浸染上另一种呆 板的物质,加上温度和运动,就得出感受性,生命,记忆,意识,欲 望,思想。你只能主张以下两种说法中的一种,就是:或者想象蛋 的呆板块体中有一个隐藏的因子,等待发展来宣示它的存在,或 者假定这个看不出的因子是在发展中一定的时刻穿过蛋壳钻入 蛋中的。可是这个因子是什么东西?它占据空间,还是不占据空 间?它本身并不动,是怎样来的或溜来的?它在什么地方?它在 那里或别的地方做什么?它是不是在需要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它 以前存在吗?它希望有一个住所吗?如果它是同的,那它就是 物质的;如果它是异质的,我i门就既不能设想它在发展以前的呆 板状态,也不能设想它发展成动物时的活泼状态了。你想一想, 就会怜悯你自己了;你就会感觉到,要想不接受一个可以说明一 切的简单假定,不接受感受性这一物质的一般特性或机体组织 的产物,你就是抛弃常识,就是跳进神秘、矛盾和荒谬的深渊。
达:一个假定!这是你爱这样说。可是如果这是一种本质上 与物质不相容的性质呢?
狄:你怎么知道感受性本质上与物质不相容?你并不知道任 何东西的本质,既不知道物质的本质,也不知道感受性的本质!
达朗伯狄德罗——达朗伯和狄德罗的谈话? 159 ?
你难道对于运动的本性,运动在一个物体中的存在,运动从一个 物体到另一个物体的传递懂得更清楚?
达:我虽然没有想到感受性的本质,也没有想到物质的本 性,可是我知道感受性是一种单纯、单一的、不可分的性质,是与 可分的主体或基质不相容的。
狄.?形而上学、神学的呓语!怎么?难道你不知道物质所具 有的一切性质、一切可以感觉的形式都是本质上不可分的?并没 有多一些的不可入性,也没有少一些的不可入性。一个圆的物体 的一半是有的,但是“圆”的一半是没有的;具有或多或少的运动 的东西是有的,但是较多的和较少的“运动”是没有的;一个脑 袋,一只耳朵,一个手指是没有一半、没有三分之一、没有四分之 一的,一个思想也没有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如果宇宙中没 有一个分子和另一个分子相象,一个分子中没有一个点和另一 个点相象,你就应当承认连原子也有一种不可分的性质,一个不 可分的形式;你就应当承认分割与形式的本质不相容,因为分割 破坏了形式的本质。如果你是一个物理学家,当你看到一个结果 产生时,你就应当承认结果的产生,虽然你并不能说明原因与结 果的联系。如果你是一个逻辑学家,你就不应当放弃一个存在 的、可以说明一切的原因,提出另一个不可理解的、与结果的联 系更难理解的、造成无数困难而解决不了任何困难的原因。
达.?可是如果我放弃这个原因呢?
狄:在宇宙中,在人身上,在动物身上,只有一个实体。教黄 雀唱歌用的手风琴是木头做的,人是肉做的。黄雀是肉做的,音 乐家是一种结构不同的肉做的;可是全都有同一的来源,同一的 构造,同一的机能和同一的目的。
达:你的两架钢琴之间是怎样建立起声音的一致呢?
? 160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狄:如果一个动物是一件有感觉的乐器,和另一件乐器完全 相象,賦有同样的构造,绷着同样的弦,以同样的方式由快乐、痛 苦、饥饿、口渴、疝痛、爱慕、恐怖弹奏着,那么,不管在南北极还 是在赤道上,它是不可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来的。你也可以发现, 在所有的死语言和活语言中,感叹词几乎都是一样的。我们应当 从需要中,从接近中去找约定的声音的来源,有感觉的乐器或动、 物体验到,发出了什么声音,就有什么结果随之发生于身外;其 他和它相似的有感觉的乐器或别的同类动物就会走近,跑开,向 它提出要求,给它点什么,伤害它,抚爱它,这些结果在它和其他 动物的记忆里是与这些声音的发出联系在一起的。请你注意,在 人们的交往中,有的只是声音和动作。为了认识我的体系的全部 力量,请你再注意,它所遇到的困难,就是巴克莱提出来反对物 体存在的那个不可克服的困难。在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 琴曾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 发生在它身上。
节选自《欧洲哲学史资料简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编
(生平见前述。)
这是一篇在英国皇家学会每年一度的宴 会上的演讲。全篇才千把字,演讲用不了儿分. 钟。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讲得十分锖 彩。它多次被笑声、掌声所打断,说明它有很 弦的感染力。它的魅力在哪里呢?第一,它以 巧妙的比喻,形象地说研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把这种关系比作一个笑幸的正面和反面,这 就把它们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的关系很形象 地表达了出来,从而避免了长篇说理所引起 的冗长之味。第二,用拟人化手法使演讲风趣 幽默,妙趣横生,他把科学之神对艺术之神的 希望说成是希望“艺术之神安顿下来,生育一 群速人的孩子”,表明它们的关系应该是联姻
一八二五——一八九五
赫胥黎
? 162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的关束,而不是势不两立的关束。第三,论述优美,具有抒蜻色彩 和散文风格,使情和理融为一体,理中有情,以情喻理。这篇简短 的演讲如此精彩,正应了中国古书上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龙則灵。著述也罢,演说也罢,要紧的是精,而不是 长。无话找话,空话连篇,长篇大论,不知所云,那是很容易起催 眠作用的。
科学和艺术
1883年5月5日
尊敬的弗莱德里克?累顿爵士殿下,各位阁下,各位先生: 请允许我感谢你们极大的好意,感谢你们欣然接受为科学 祝酒。对我来说,更为令人高兴的是,能在这样一种集会上听到 有人提议举行这一祝酒。因为近年来,我已经注意到,在那些一 度开玩笑地说自己出生于前科学时代的人中间,存在着一个强 大的和不断发展的倾向,他们把科学看作一种侵略和侵犯的力 量?如果让它为所欲为的话,它将把其他各种研究统统从宇宙中 清除出去。我认为,有许多人把我们时代这个新生的事物看作一 种从现代思想海洋中生长起来的妖怪,其目的就是吞没艺术之 神安德洛墨达。有那么一位帕修斯,脚穿文思敏捷的作家的高速 鞋,头戴编辑文章的隐形帽,也许还有一个会诅咒人的女怪美杜 莎之头,他不时地表示,要随时与科学的毒龙决一雌雄。先生,我 希望那位帕修斯三思而行。(笑声。)首先,为他自己起见,因为那
赫胥黎——科学和艺术? 163
玩意儿头是硬的,下巴骨又厉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它已经显 示出具有极大能力去贏得胜利并扫荡其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 碍。其二,为了公正起见,我向你们保证,从我自己拥有的角度 看,如果你不去惹它,那玩意儿倒是一种很有礼貌和温和的0 怪。(大笑。)至于艺术之神安德洛默达,科学对这位女士最为尊 敬,只希望看到她愉快地安居下来,每年生育一群象我们在自己 周围看到的那样迷人的孩子。(欢呼。)
但是,如果撇开比喻,我就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 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 展。如果我的理解完全不错的话,那么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 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的秩序; 另一面,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的秩序。当人们不再 爱,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 当野百合花不再显得比功成名就的老苏罗门装扮得更美;当面 对白雪皑皑的髙山和幽深不见底的山谷,敬畏之情完全消失,到 那时,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这倒不是因为科学 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本性某一面已经死亡,是因 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的和现代的品质的一半。(掌声。)
译自I世界伟人演说 >,朱长超译,张为华校
英国科学家,历史学家。1845年毕业于 牛津大学,1836年一 1866年任牛津大学教 授。1868年起为康奈尔大学教授。主要著作 有《牛津大学的变革HK
本篇是在英国牛津大学发表的演讲。演 讲者肯定科学是物质利益的源泉,是训练归 纳推理的学校,指出了机械唯物论忽略人的 精神属性的蛱陷。认为牛頓之所以作出伟大 的科学发现,不仅是因为勤奋,而且因为他精 神上的美好的品德。演讲者也认为,除了有形 的物质性的创造力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精神 性的、无形的以至神的力量。演讲较多采用提 问方式,循循善诱,使听众一直处于积极的思 考之中。
八二三——一九一〇
戈尔德温?史密斯
戈尔德温?史密斯——科学之外的秘密,? 165 ?
科学之外的秘密
约1870年
物理科学所从事的是什么?比起可理解的世间万物和可想 象的时间,更不消说是无限与永恒,它只不过是对某个单一的点 的观察,只是在某一瞬间的体验。裉据这类信息,除了可以建立 起人类自然生活所必需的那些日常规则和程序之外,还能保证 我们可建立起其它所有的规律吗?我们赞叹科学发现是多么伟 大。那的确伟大,但这伟大并不属于它们所掲示的东西,而是属 于它们所给予的启示。天文学有其实际用途,但其最伟大的成果 是对无限空间的认识,并由一个启发人的思想将此普及开去。天 文学上的这种揭示,只能象望远镜把星星展示在天文学家眼前 —样。 、
繁星点点的天空凭借科学的帮助给人带来的种种想法, 并没有什么规则。科学能说明日落的色彩,但她说不淸楚人们的 _思倾泻自何种苦乐之壶。这类东西人人都能感觉到,智力越 高,感受到的便越多。这类东西是人性的一部分,那么为何它们 就不能象人工性的其fe任何组成部分一样成为哲学之坚实基础 呢?不过,假如它们成为¥乏坚实基础,则物质法则之坚墙便 瓦解,并通过物质世界的全部规则嫫注一种影响,那种对应于我 们自己的精神的个人影响。
?? 16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科学最终发现的是固定不变的东西,这又是真的吗?这些在 生物进化阶梯上出现的东西,各个行星系统从各自的中心逐渐 进行的那种演变等等,它们显示的只是创造力吗?难道它们不是 显示了某种东西?由于缺乏合适的词汇,我们姑且将之称为创造 性的努力,一种对应于人类养活自身和积素财产的努力。在可以 发觉有努力存在的地方,精神难道不会再一次统御一切?
一个视野仅是一小点、生存仅是一秒钟的生物,看到大画家 拉斐尔之笔移过理想的风帆,它看到这支笔在自己生存的那一 秒钟里,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移过自己的那个小点,于是它得 出结论:表明这个方向的关系式就是全部秘密。
大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关于牛顿的科学发现的诗句既真实 又富生命力: 、
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
高级生灵的眼里看到的是 世人阐述全部自然规律的情景。
他们赞叹竟有这等世俗智慧,
进而展现牛顿式的科学家,
恰似我们的展示一个类人猿。
如果。它们无法象我们的展示类人猿那样展示某个牛顿式科 学家,或者不能象我们显示出类人猿的狡诈行为那样显示出牛 顿的某个科学发现,那是因为牛顿并不仅仅是智能,而是个在其 领域内辛勤工作的有精神的生灵;也因为他的发现不仅是对聪 明的回报,也是对美德的回报?我们可以想象靠万能之力造就的 某个单二的视觉器官,它一眼所能看到的东西比所有牛顿式的 科学家能发现的还多得无法估量。但具有这种器官的动物决不 会比有精神的生灵更高级。
戈尔德温?史密斯——科学之外的秘密 ? 167 ?
科学作为物质利益的源泉和归纳推理的训练学校,对此我 们丝毫没有忘怀,但我们冒昧地问一句:精神世界的巨大秘密是 有可能在科学的实验室里发现呢,还是被启示给那些只填满了 科学思想、并只以各种科学的方法训练过的头脑?说实在的,在 那些给了我们关于世界的概括性理论的科学家中,有些人不仅 在对事实的看法上有片面性,对我们的那些精神属性现象视而 不见,而且缺少进行正常调查研究所必需的两种能力之一。他们 是敏锐的观察者,但知非是好的推理者。而科学不能指望自己可 摆脱推理的规则。我们不能因为如果有证据存在,便会是科学型 的证据,因而去相信郝并不存在的证据。我们也不能因为那结论 可取消人类的精神腐性及其神奇起源,就从一些单薄的、术_定 的前提一下跳到这个结论。 *
节译自《世界著名演说丨——大不列颠第3卷 第35—38页,张为华译,江世亮校
美国电子工程师,埃桑研究和工程公司 总经理。1947年获麻省理工学陡理科硕士学 位,1971年入斯太温技术研究所,同年任白 宫科学穎问。主要著作有《人类的声音世界》、 《波与耳朵》、《人造的世界》等。
本篇发表于1984年美国跨学科交流大 会。演讲者将科学放在整个文化和社会系统 中加以考察,认为在科学、技米和人文科学之 间,在科学与各种文化、科学与各种社会制度 之间,既有互相制约的一面,又有互相协调和 促进的一面。科学对人类的影咍是巨大的、革 命性的。不珍情科学将没有物质的进步,也没 有精神的进步。正因为如此,科学也容易遣到 反对和扼杀。作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必须得到
爱德华?埃米尔?戴维——科学^一一最伟大的试验 ? 169 ?
人文科学的支持,两者应相互交流、相亙促进。
科学——最伟大的试验
1984 年
象数学一样,科学和技术并不是封闭的。只有当作为其背景 的文化不断地提出新的假设和目标时,科学和技术才能蓬勃发 展。这反过来也表明,作为一种基本上以文化为基础的活动,科 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并没有什么不同。与人文科学一样,科学技术 的价值存在于孕育它们的文化之中。
因此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显然也取决于三者之间的 相互作用。基于这一点,我愿用掌声为所有84:年跨学科交流大 会的与会者所做的工作叫好。我在此敦促大家加深对这种相互 作用的理解,并推动这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科学技术的 镳康发展是关镰性的?只有依靠这种相苴作用,我们的社会才能 有希望莸得由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全部物质效益,而且还加 上全蓐的精神效益。":义:
赛求我们具有直面现实的毫不妥协的态度利用已有 的大量理论进行测量和试验,给出谨慎的、具有不同程度确定性 的解释—求教立请研人员具有潜姻糌神,思路开阔,善 于对话资嫌Wfci为:童要的是要有辩论和讨论的自由。
ft终,某‘门科学的发赓取决于其他科学的进步。同样地,
? 170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技术成就典型地取决于从一系列科学和工程学科中获得的应用 知识。因此三哩岛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向核电站操作人员提 供现代化的的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必须是体现出实验心理 学家创立的人一机联系理论的当代水平的。
如果西方社会决定扼杀伟大的科学实验,那么,如何来扼杀 呢?途径之一是荩力控制或压制那些看起来对社会有危险的科 学。我们已经看到各类极权主义国家有过这种做法。即使在我 们美国,也已对某些社会科学产生厌恶。这些科学经历过兴衰沉 浮,而它们的沉沦证明美国对这种做法所具有的诱惑力没有天 然的免疫能力。更加险恶的危险则来自公众对人工生物的惊恐, 并企图利用法律手段来停止对遗传工程生物体的研究b
比此好不了多少的是既有外行又有真正的科学家所从事的 伪科学活动。有时候,出于某种不无可嘉之处的目的,伪科学力 图披上科学的外衣来推进本质上非科学的结论,甚至不惜颠倒 已确立的科学结论、
李森科主义便是一个例子。约瑟夫?斯大林不允许传授和 提倡其他遗传学理论。李森科否认基因的存在,他发展了更能适 应马离思主义学说的生物特性是从外部环境获得的见解。在斯 大林统治下,相对论被指责为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学说\还有 一个例子是神造说?神造论者竭力利用生物学家们在达尔文进 化论细节上的分歧,拒绝考虑化石记录,并且寻求获得相同的课 时来传授他们自己的以圣经为基础的学说 < 宣扬一切物种是由 上帝同时创造的*
、最新的例予是?核冬天”学说。带着值得称颂的阻止核战争 的目的,科学家们勾II出一幅在核交战所撳起的座埃阴影中世 羿灭亡的录象,这是一f种除了实际试教之外,他们几乎无法证明
爱德华?埃米尔?戴维1科学——最伟大的试验? 171 ?
或否定的理论。如果将我们的事业仅是挂上科学那令人敬畏的 招牌,从长远的观点看,是会损害我们的事业和科学的。U .
有些人设想,由于对核决战的恐惧,也许有朝一日全世界 会摒弃科学和所有的科学工作,包括先进技术。他们甚至由这种 恐惧推论出了为什么搜寻外星智慧的工作至今毫无结果的原
pel '
囚o -
1960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一个真正髙度发展 的技术文明会成功地创造出所说的那种“戴森之星”。就是说,文 明会将其本行星的物质为其沿轨道运行的殖民星群重组成非常 密致的外壳,从而可实质上截获来自其太阳的全部辐射能。根据 第二热力学定律,某些能查依然会以热的形式损失掉。因此,戴 森建议从寻找异常红外源入手来搜專智絷外星。
二十多年过去了,搜寻人员仍末找到任何备适的研究对象。 就我本人而言,我尚末见到任何令我信服的证明外星智慧大量 存在或不存在的论据。但其他人在争辩*首先他们认为,自然法 则提供了宇宙中大量存在智慧的可能性,然后他们推测我们之 所以没有探测到“戴森之星”或其他有关此类智慧的任何证据, 是因为,智能物种不是在获得某神适当的技术之后不久便自我 毁灭,便是改而沿着非技术的道路演进而生存下来。 f
瑰在言归地球本身,科学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当然,我 是认为科学应该在我们西方文化中继续生存下去的,它也应该 在别的文化中能生存下去。如果你们同意,郝么我们有理由问, 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种有利的结果呢?显然主要#方法是避免 科学技术界变得傲慢自负,尤其是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傲慢会 激起强烈的反响,更糟的是,会激起错误的做法。 4
枓学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但科学界绝]不可_芜针对性地
? 172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滥作专业性评价。科学之所以有力量,有许多是因为科学家们坚 决地把其调查研究的范围限定在现实的那些相对简单的方面, 亦即可详细说明的、淸晰可分的现象9 : ‘ 、
诚然,现代科学正在探索解答比过去棘手得多的问题,包括 物质的问題,例如一块褐煤的分子结构;也包括一些令人惊叹的 问题,例如,遗传密码的工作,等等。同样地,这主要是由于出现 了新的仪器:例如可以分辨原子和分子的显P镜。但在科学的新 工具中最令人注目的是计算机。正象人类的人工制品掩盖了其 ?肉体和裸眼一样,计算机也装扮了人类不加装扮的大脑。 ^ 然而,即使是计算机这件人工制品,比起人本身又是多么简 单!本月初,我听说,集成电路的两发明人之一鲍勃?诺伊斯以 现代语言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他指出,以记f乙当量计算*1984年 电子工业将出售信息容量为10“比特的部件。这刚好相当于人 脑神绛元突All的数量。因此,这一年电子工业将出售人体上只相 当于单个人脑的记忆当量的产品。,? t 4
科学在巧代埤界里的地位远未安全可幕,它可能依旧是人 类最伟大的锨验与技术明显不同,科学是一种基于文化的西方 社会现象。、不用说其他文化,即使是在西方,科学的未来也取决 于两种价值观互相之间交接的和谐一致,这两种价值观,一是推 动科学发展所必需之价值稞,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社会所必需之 价值;。技术和琴济的发展已离开过去的模式,现在它们紧密而 草等地依赖科学的进步。这意味着从长远观点看,任何不珍惜科 学的世界後是了个没有物质进步的世界,而且也许还是个没有 精神进步的埤界‘ .
科学比技术更严厉,它对现有秩序的影响必然是革命性的。 新猙我们常听鄄要求掌握科学技术知玛的呼声。为了扩木人类
爱德华?埃米尔?戴维——科学——最伟大的试验 ? 173 ?
智慧的有限储备,我们必须密切注意人文学方面的知识,对那些 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将发明出各种 新技术来创造我们的明天。 f ; . 6 .' “
潜在的得益将是极其巨大的。下一个世纪有希望是个取得 惊人成就的世纪。全部已知科学知识中的大约90%仅仅是在过 去的30年里取得的。鉴于迄今为止所有科学家中90%依然健 在,这一数字箅不得惊人。在下一个30年里,从事工作的科学家 总数和知识总数可望再翻一番。 ■ .
.也许意义最深远的认识会出现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生命 之秘密正在揭开,为在医学、农业和畜牧业中创立革命性的新技 术提供机会。在这些技术中有许多是可立即接受的丨其他有些 技术则会产生严重的伦理问題,乃至法律河思。但新生物学预示 着有极其巨大的潜在效益,因此几乎必然会引起价值观的变化。 更加意味深长的是这样一种意见,认为生物的某些特征是由分' 子中原子的排列形式所决定的。
另外一种依然基本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深刻影响则是数字式 计算机。这不仅仅是又一种硬件,而是随带了一种具有强大理论 基础的新兴科学。“人工智能”一语,表明这一科学的含义有多 深.
我已提过分子学和化学反应能力对能源供应的重要性。但 这些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的含义巳远不是用“重要性”一词所能涵 盖b用来合成各种材料、使其具有符合人类需要的特性的知识正 由此诞生。那就是关于金属合金及其结构的知识,纤维复合材料 的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强度、防腐性能、电子特性和其他特性的 其他超级材料的知识。这样的科学会彻底改变马尔萨斯对世界 的严竣看法,他认为由于资源枯竭,必须对人口增长实行严格控
? 17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制。 ?
我还可继续列举出许多例子,象月球移民,建造和维修人造 卫星用的太空基地工业,可提供几乎无限通讯能力的光导纤维V 等等。关键是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利害关系都极为巨大,尤其是在 精神上
如果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从事各自的专业时荨重其文化的 价值观,那么我们的科学革命就不会失败,社会就不会锬起科学 的宝库。同样地, ;V ’ K
;如果人文生义者要挖掘新科学知识的全部物质潜力和精神 潜力的话,那么基础文化的维护者、人文主义者就必须从另一方 面利用两者的联系,请允许我把这个题目在这次大会上留给你 们,愿大会开成一个成果最丰硕的会议。
节译自《当今重要演说J杂志,1984年12月15日, 张为华译,世亮校。 ^
法国生物学家,遣传学家。在分子生物学 和分子遣传学领域取得不少+人矚目的成 就,1965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笑。他的主 要著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认为生命的产 生和进化过程是基因随.机突变的结果,生命 发生过程和生物进化过程疋满着偶然性。
这是1974年在克隆贝召开的关于科 学发现中的创迨性问題的学岑会议上发表的 演讲,参加这个会议的有著名科学家、哲学家 波普尔、克策勃、艾森伯格等。莫诺联系自己 科学研究过程中创迨和发现的经验,结合科 学史上的科学创迨活动的生动材料,分析了 科学发现的充满痛苦和欢乐的过程,解剖了
影响创造的务种因素。演讲十分生动,富有吸
; . .* '\ ?
一九一〇——一九七六
莫诺
? 176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引力。他从爱因斯坦的创造活动和生活轶事谈起,使演讲一开头 就把族了听众,也使严肃的主題增加了活泼性。
科学的发现
1974 年
我首先给你们讲一个爱因斯坦和法国诗人瓦莱里谈话的真 实故事,也许你们中有些人已听过了这个故事。当爱因斯坦第一 次来到巴黎时,一个有名的女主人把爱因斯坦和瓦莱里荣幸地 请到她的客厅,安祥他俩进行了一次谈话。在场的任何人都可以 听他们的谈话。你们知道,瓦莱里相当狂热,他认为创造过程比 创造过程产生的作品更令人感兴趣。无疑,瓦莱里是个非常伟大 的诗人,但跟每诗比起来,他对哲学就不象写诗那么通了。他没 有读过卡尔?波筆尔的C世界3>的著作。简言之,他对创造过程 感兴趣,并且他开始问爱因斯坦他自己如何工作的问题。
“你如舸工作?你能向我谈谈这个问题$?”
爱因斯坦含糊其词,他说嗯,我不知道……在早晨,我出 去散步
瓦莱里说嘈,有趣,当辦你有一个笔记本。任何时候你有 了 一个思想,你就把它写在¥子上J 爱a斯坦说哦,不,我不益样。”
“你真不?” ?
“你不知道,产生思辑的时候很稀少。”
莫诺——科学的发现? 177 ?
真的,我想堪称为真正的大的创造的也就是那么一点儿。
既然我是这里第一个发言者,我愿提一下人们可能认为进 入创造过程的几个要素。我认为不能把它归结为任何简单的过 程或创造者大脑中的相对应的简单的物质。由于我们正在谈论 科学中的创造性,我必须首先弄淸什么是科#发现。换句话说, 我们必须考察科学发现过程的逻辑。虽然,过程的逑辑不是我们 眼下讨论的主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逻辑就没肴创造。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任务是简单的,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 得按波普尔在其名著《科学发现的逻辑》以及其他著作中阐明的 原则去做。如果我可以过分简化,那么科学发现由遵循波普尔的 分界原则的陈述猜测或假说组成,即猜测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 而假说根据其结构甚至可以被一个想象实验证伪。因此不存在 纯粹经验的发现。科学发现的过程总是包含着先于事实M逄验 实验的猜测,在这一点上,波普尔是完全对的,根本不存在纯经 验的发现。我将以此作为定立的基础。:々
在科学发现的要素中,或许最重要的一个是我称之为丰观 仿真的过程。依靠这个过程,我们主观地模仿我们周围的事情。 基本说来,这是一种预期的态度(当我们希望度假时,我们实际 上想象地体验着我们可能从这假期得到的愉悦)。当一个科学家 对一个特定的现象感兴趣时,他所做的只是力图主观仿造现象 的情形,以达到内心表述的外在形式。苜先,现象本身和有关根 源等的内心表述,这点也许他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和物理学家们 包括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学家讨论过这点。他们告诉我,在思考 感兴趣的现象时,他们或多或少地将自身比作电子或粒子,并且 问,假如我是粒子,我会千什么。这样2个假设性仿真的过程可 以用语词来表达。两者相比,用符号更好,因为语词化一般非常
? 178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困难。最后阶段是以纯逻辑的或数学的严密术语表述猜测。举 一个自己工作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创造过程总是令人感到窘迫 的。不过,有各种程度的创造,因而即使是非经典性的例子也还 是有用的。
大约在10年前,我已对在细胞新陈代谢中起一种特殊调节 作用的某些酶的特性发生了兴趣。在第一次尝试分析这些调节 作用的机制时,我们用文献资料表明这种调节相互作用依据酶 活性的经典理论很难理解。现在的文献资料表明,这种理论无法 解释调节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当时所做的只是提出这样一个 事实:在调节酶的特例中,实验事实否证了经典理论。在试图提 出另一种解拜代替它时,我们?指出调节相互作用具有非重叠的 不同位点。因此调节有赖于作为一个整体的酶分子的构象转换。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可能而又合理的猜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用任何简单的或系统的实验来确证或否定这个猜测都是困难 的,尤其是否定这个猜测更加困难一筹。
当我们再来考察积累起来的文献资料时,我们就进入了创 ‘造过程的第二步。我们意识到,当底物、激活剂、抑制剂浓度确走 时,在几乎所有的研究例子中,酶活性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对比 与众所周知的“经典酶”理论一致的线性关系,就显现了酶活力 非线性的奇异之处。这一点当然没有逃脱人们的注意。但是,还 没有人把这种奇怪的特性同调节系统的机制联系起来进行研 %。
我们绝不能忽视可以用来辩识一个系统的这种奇异特性, 特别是当这种奇异性似乎不仅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且实际上 是二粦系统的特征时,更要对此加以考虑。我要指出,注意研究 这种特性十分重要,活性酶的非线性奇异特性的研究是体现这
莫诺——科学的发现? 179
种重要性的又一个例证。下一步的工作是按照我们的猜测解释 这种特性。即将它和这些酶的调节功能联系起来。根据这些动 力学资料,既然酶和底物、激活剂和抑制剂的联系似乎是多分子 的相互作用(事实上是协同相互作用),那么酶分子表面就有与 底物、效应物^^一对应的假设的连接位点。而且根据几何学原 理,单个多肽链组成的酶不能承受一系列同一位点,因此,我们 不得不假设,这些调节酶由亚单位组成,每一个亚单位有一个结 合位点。
很抱歉,我冗长地讲个人的工作?我不想为这个理论本身辩 护,而只想说明一个人要把看起来极其复杂的特性概括为简明 的可检验的理论所经过的全部步骤。让我再次指出,关键的步骤 是首先认识到经典的酶活性理论在调节酶的特例中可以被证 伪,正如我试图表明的。当我们玩弄符号,以表述做出的猜测时, 我们就达到了第二步。事实上,通过书写这些符号,这种内在的 对称性就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了,因为这些书写符号反映了有 关现象和分子本身的对称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的基本思想。我也 许可以指出在这进展中,画出“图象”(符号)是极其重要的,否则 根据词汇的通常意思,我们很难看出哪里产生“想象力”。
当然创造性过程还有其他要素,例如具有注意到在实验中 发生的奇怪现象和小事的能力,因为许多小事是发现的来源,有 时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发现的来源。
在创造过程中,我所称的“技术的胆量”是有关实验者的要 寒。对7个以某种方法培养起来的科学家来说,放弃那些训练他 成长起来的方法,接受全新的他从未接触过的方法是困难的。当 然,有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在他们的领域用培养起他们 的那种方法和技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nr岛他们所j习憤的
? 180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方法和技术的效能或多或少地被穷尽,他们便鼓不起勇气放下 那种方法和技术,学习使用新的技术,以便在他们的领域里继续 他们的研究> 这使我想到i一些出色的遗传学家%当遗传学的很 木部分牵涉到化学,当基因研究不再依靠杂交而转向研究分析 DNA的片段时,他们就茫然无措了,就掉队了。因为他们没有勇 气学习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继续研究。
然而,我称之为“好的鉴赏力”大概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 因素,因为,选择题目需要它,选择研究对象,即选择需要进行或 加以考虑的实验系统更需要它。那些在实验中很有经济观念的 人,那些从不滥用技术的人,那些知道一位数足够,就绝不在四 位数上费心的人,那些简化实验,使之高效的人,他们能够把别 人两年才能完成的实验在一周或者有时在一天内完成。
此外,理论的漂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生物学中,我认为 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是DNA的发现过程。顺便提一下沃森 的书,这本书没有写真正的智慧的来源,也没有写下猜测的动 机,而这些猜测是发现的真正来源。沃森没有把最有趣的东西写 进去。
另外,缺乏谦虚,我认为是我们科学家最致命的一个罪过。 他们不能在戚利和取得成就时思难思危。然而,思考是创造过程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最后,我回到我开始所讲的。我们必须首先接受关于真正科 学发现的逻辑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框架。我认为波普尔的原则是 这个框架的基础。就我所知,你只需通读现代文献,特别是要通 读理论物理、理论化学和理论生物学的文献,你就会明白,为什 么赫赫有名的理论著作亳无用处。原因很简单,它们没有遵循卡 尔爾士的分界原则。换句话说,这种理论有这么样个结构,以致
莫诺——科学的发现? 181 ?
于你问一下作者你何以证明你的理论,他将无言以答。
i、: !
节选自《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7年第2期,杨思译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在台缚长 大。20岁移居美国,就读于密歇根大学,1962 年获博士学位,1967'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 教。在长岛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研究期间, 发现了 一种新的亚原子拉子,这就是有名的 J拉子。由于这项成就,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 学笑。 ;
这篇演讲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他以自身的治学、 经验向中国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要逯过 对客观事物畤探索去寻求真理,不要去等待 权威的指示,要保持一种怀凝求真的态度,要 用枳极的态度去探寻真理。真理需要努;0地 永索,而不能寄希望于只通过内心的“格物致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83 ?
知,,去取得。演讲者对传统文化中的弱点作了深刻的剖析,提出 了新时代下的格物致知之道。这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子 很有教育意义。演讲中提出的使实验精神真正地成为中国文化 的一部分的思想,对于克腋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面,塑達新的民族 精神,有很深刻的意义。
应有格物致知糖神
1991年10月18日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睐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 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 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 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 了解自然科学。 …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 《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 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 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崔我们现在 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 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 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髙理想
? 18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 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 > 的指示,先从 “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発 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 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 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 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 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 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 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 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淸谏就可求到的。
实難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 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 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每不是奄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 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 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1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 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 人关键性的发现, '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85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节人 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 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縯很 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 常常不知所挎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 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 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 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 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 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 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最不可少的。在今夭一般的 教育里,峩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袢。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 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舉{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 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 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9我们不能盲目地 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 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 经劳里埤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章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 求事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寒;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 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 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 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选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最年较的诺贝余奖 获得者之一。幼时学业平平,受到家人歧说, 乃发奋困洚。1926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1927年25岁时成为荃约輪学虼研究员。 次年,将施多亍格的波动方程和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结合起来,建立了相对论波动方程,用 以描述微現杜子的运动。根据这个方程,他預 言了反电子、反质子等反轾子的存在,后被其 他科学家所证明。由于这项成就,他获得 1933年播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因为论资排 辈的原因的成就长期不被国内学术界所 重视,英国皇家学会表他获奖后6年才族予 他学术勋幸。他在授奖会上幽默地说我知 道这个特殊的勋幸早已为我安排好了,可是
狄拉克——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187 ?
直到今天才领发给我。因为过去我的年龄不符合规定。”
本篇是在意大利特里斯特现代物理学讨论会上的演讲。他 介绍了理论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其他科学问超也是 适用的。他提出了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从实验出发, 一是从数学基础出发,指出要在蚵究中保持开放的头脑来接受 新思想,要保持轻松的状态产生创造性思维。这些从科学研究的 实践中提炼的经验,给人以方法论的启示。
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1961年6月
我打算与你们谈谈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是如何工作——他 是怎样着手尝试去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的i
一个人能回顾他过去所做的工作。这时他心中有个基本希 望,希望他可以得到一些在处理导前的问題时有价值的启示或 教训?我们过去必须处理的问題今天的问題在根本上有很多 相同之处,评论一下过去成功的方法目前的工作可以有所帮 助?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程序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在实验 基础上开始工作。为此,必须与实验物趣学家们保持密切的接 触,知悉他们得到的全部结果而试图使这些结果适合一个全面 的令人满意的图式? : , ^ I
? 188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另一种程序是在数学基础上着手工作,考察并批判现在的 理论,设法确认其中的错误,然后努力消除它。这里的困难在于 要消除这些错误而又不破坏现存理论的巨大成功。
存在着这样两种普遍程序。当然,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一成 不变的。在两个极端之间有各种等级的程序。
遵循哪一种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课题。对于一 个不甚了解的课题,人们正在那里开辟完全新的天地,他们完全 被迫遵循依据实验的程序。对于一个新的课题,人们起初仅仅收 集实验证据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例如,让我们回想一下上二也;缉我们既确立的元素周期表 的知识是怎样积累的吧。#始,人是收&料并对它们进行 整理。随着周期表的建立,人们才逐渐得以相信它。到最后,在 周期表接近完成时,人们完全有把握预言,哪里有空白,以后会 发现一种新原子来填补这一空白。这些预言全部实现了。
当前,关于高能物理学的新粒子存在着一种十分相似的情 形。这些粒子已经填进一个表,人们对这个体系是那么相信,以 致一旦发现有空白,就能预言将发现一种粒子来填补2。
、;在物理学的每个被了獬得很少的领域中,如果人们不想沉 湎于几乎肯定是错误的衆唐的推测的话,就必须固守实验基础。 我并不想一概而论地责备推测。它可能是‘有趣的,或许是间接有 用的,即使它的结果是错误的。人们总应保持开放的头脑来接受 新思想,因此人们不应该完全反对推测。但必须小心,不能过于 陷入推测。.
我聲提一下,我发现最好的想法通常并不是在人们积极寻 求它们时得来的,而是在人们处于放松状态时得来的。布洛克教 授曾对我们说过他如何在火车上捕获一些想法U面風靠在旅行
狄拉克一-理论物理学的方法 ? 189 ?
结束之前完成这些想法。我却不是这样,我常在星期天蝕自长途 散步?散步时,我往往以悠闲的方法去回顾当前的情形。这种场 合常常证明是富有成果的,虽然散步的目的在于休息而不在于
探索。
正是在一次这样的场合中,我想到在对易子和泊松符号之 间的联系的可能性。我并不十分了解泊松符号是什么,因此不能 确定这个联系。到家后我发现,我那里没有一本书解释了泊松符 号,因此我不得不焦急地等待第二天早上图书馆开门,我要证实 这个想法。
原子物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得到合适的初始方程,由此可推 演出整个原子物理学。我们距此还很远,向这个目标前进的第一 步是完成低能物理学理论,这就是量子电动力学,然后推广到越 来越髙的能量。姐月前的量子电动力学不能适应数学美的高标 准,我们期望基本物理理论有这种数学美,目前的量子电动力学 还使人觉得,仍然需要在基本思想上有激烈的变革。
节选自<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2年第4期,曹南燕译

德国物理学家。1933年入著名的哥廷根 大学,毕业后在威廉皇家研究所从事研究, 1942至1945年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1947至1957年为马克斯一普朗克研究所教 授,1957至1969年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 1970至1980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主要从 事天体物理、天休演化和宇宙学研究。也是一 位哲学家。
本篇是在莫扎特的诞生地奧地利萨尔斯 堡文艺会演节上的演讲。演讲者开门见山地 用诗一样的语言提出了美的产生和作用两个 问赛,继而论述了知觉和行为的统一的进化 论机制和美在调节人的行为中的作用。他认 为美具有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我们对自然
?魏扎克
冯?魏扎克一美来自深凌的苍穹,还是无底的深渊? ? 191 ?
和谐的美感和对人体美的欣賞,是为了自我保存和繁衍。在谈论 美的时候,把美与人类学、哲学、科学结合起来,使演讲富有哲理 和美感,因而有很深的意殖。演讲用诗歌引出问题,使演讲富有 诗意,也使演讲与所讲的主題、与演讲的场合~一一文艺节相协 调。这篇演讲启示人们,那少有人问津的跨学科领域,具有永久 的魅力,那里是富饶的和容易获得丰收的地方。
美来自深邃的S穹,还是无底的深渊?
1975 年
美啊,你是从深邃的苍穹降临,,还是由无底的深渊涌现?我 们这不免一死的生灵,绵亘在天国和地狱这两个无限之间的有 限生命,力p渗透一切的美的力量,究竟应当向两者之中的哪一 个感恩戴拳? …, 」
默里i曾写过一首诗谈论美:
献给一盞灯
\
美丽的灯啊,依然不动如故,
??.仍用精美的吊链悬持在天花板上,
这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可是.这里却无人关注。| 那又何妨? ? # ..
? 192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因为凡是美的,
其本身就会洋溢着完美的幸福。
批判传统是伟大的欧洲传统之一,因此毫不奇怪,对于美的 怀疑在西方思想中必定有其渊源,这可以追頻到希伯莱的先知、 古希腊的哲学家以及头脑冷静的古罗马人。我们至少从传统上 就知道对美有四种非难——认为,美不是有用的;美不是公正 的,?美不是真实的;美不是虔诚的。
这四种非难,如我所知,都是有意义的具有部分珥理性的看 法。可以把他们全部归结为一种,即认为美不是真实的。
但是,我倒反而要坚持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美的鉴赏是对 实在的一种鉴识,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把美指明为 真理的一种形式,我岂不是主张主观的东西是客观的、非理性的 东西是理性的、感情就是理智吗?我回答是的。”一点不差,这 正是我所主张的。非埋性的东西有一种理性存在,更确切地说, 感情有一种理智存在,在感情之中主观的东西正是由于他的主 观性而表现出是客观的,表现出是知识。 V
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向我们表明,知觉和活动的统一怎样是 观察事物的原始的、简单的和容易得到理解的’方式。在经验的高 度复杂的方式中,现象有它自己的根源,我情愿把这一根源称为 更髙级的协同知觉,如果我没有弄锗的话,那么一种这样的协同 知觉就是美的鉴赏。伴随着每一个单独的感觉印象,每一个单独 的判断,每^个单独的情感,我们人类就同时意识到某种更高级 的永久有效的事物,没有这种事物,就不可能有这一印象,这一 判断,这一情感。但是,我们往往很难将更高级的东西与特殊的 东西分开,并说明我们所协同知觉的这种更高级的东西是什么^
冯?魏扎克——美来自深邃的苍穹,还是无底的深渊? ? 193 ?
在每一个真命题中,我们觉察到关于现象的真理I在每一个我们 所要求的善行中,我们觉察到道德的规则I因而也在每一个美的 印象中,在每一件美丽的工艺品中,我们觉察到隐藏着的美的真 实性。 -
美,是对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一种协同知觉,让我们从基本 的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类利益谈起。我们这个技术时代方才开 始想到这类利益。当我躺在III坡上的时候,我知觉什么呢?大自 然的宁静。这种安宁的情感仅仅是主稞的吗?或者,它是对某种 现实的知觉吗?这是一种知觉。它知觉的是现代科学家所谓的 “生态平衡”。如果他体验到这个平衡是美的,那未这是因为他知 觉到了这种感官呈现出来的和谐t没有这种和谐,他就无法生存 下去。 、.?
人类忽视了自然景色和平衡中的美,把它看成在经济上无 关重要而加以姿意破坏,这是成了疯子的本类。在这样做的时 候,人类差不多总是犯经济上的错误,而一旦出现错误,那就为 时太晚了。当然,我并不是说人类不应当改造自然——那将是荒 谬绝伦的。两是说,人类有了美感,就能使得他用另一种尺码来 衡量自S的工作,这种尺码与他在盲目的金性活动中认为有 用的尺码是不同的。古代的田园景色是何等壮丽。当我第一次 从北美归来时,我被康士坦丁湖周围或突布利亚那儿的景色之 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那些滩方,奉少世纪以来,每=棵树,每 一所房屋都树立在人们凭美感而安排的地方^在美国,今天的危 机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像淸教徒那样瞧不起美的人们所造成的危 机。 .? ,?鴻.. ? ' ??
美,是从深邃的苍穹降临还是由无底的深渊涌现?波德特尔 在提这个问题时没有想到自然景色的和谐,而是在最低限度上
? 194 ? 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
只想到艺术。他想的是肉体美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美迫使我 们不能不有强烈的爱情。爱,也是我们从动物祖先继承下来的部 分遗产。为了爱,动物用五彩缤纷的外衣和奇异风格的礼仪装饰 起来这些外衣和礼仪不仅是无用的,甚至对于个体的自我 保存还是有害的。性爱有意成为使人兴奋和光彩夺目的。从自 我保存的角度出发,每一种动物在它的一生中必定会一度发疯。
默里克说凡是美的,其本身就会洋溢出完美的幸福”—— 这并不是与我有关的幸福。诚然,美的灯是为了人而做出的手工 艺品;但是,我们在制作这个对象或是沉思这个对象时的幸福不 过是共享它的幸福。在大卦然中,木头的纹理、贝壳内部面层或 晶体内部面层——它们并未存心要给人看^~虽则如此,它们 的美也都不亚于蝴蝶的翅膀或鸟儿求偶的鸣声。大自然总是存 在着神秘的道理,或许这就是美存在的缘由。
美好象时而来自天国,时而来自地狱。美是真,又不是真。它 使我们从概念的盲目性中解脱出来。但它又不可以与理性决一 雌雄,理性从它当中学会理解。伦理学与美之间的鸿沟并未架上 桥梁。我们应当铭记不忘.?美缺乏道德性,单单的公正也不总是 仁慈的。我们必须从作为某种表现的美,重新回到实用这个牢固 的基础上来。甚M身处宴会之中,我们也不应不看见这个事实: 话題是“世界粮食问题”。甚至在我们为面包而工作的候,荚扎 特的美妙旋律也一定会给我们以痛苦的祝福。
节选自(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3年第1期,杜云波译,赵中立校
印度天体物理学家。先后在印度的马德 拉斯大学和英国剑桥三一学枕学习。后在三 一学院、芝加哥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主要贡 献是发展了白矮星理论。对悚星大气辐射传 能和太阳表层对流也有重要研究。曹在1953 年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笑幸,1962年获 英国皇家学会皇家笑幸。主要著作有《恒星结 构研究导论》、《恆星动力学原理》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