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欲望的旗帜 》 作者:格非

_4 格非(当代)
“比方说,是先有飞机呢,还是先有工程师对于飞机的构想?”
张末差一点没笑出声来。她说,尽管她学的是哲学,但对这类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你不感兴趣,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俗话说,碰上不顺心的事,仅仅闭上眼睛是不够的……”
张末似乎觉察到,这个人似乎在见面的一刹那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他的目光十分锋利。
“没有工程师的构想,显然我们造不出飞机,但是,假如没有飞机的雏形,他的构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张末说,据她所知,哲学界的冯友兰先生似乎在50年代曾专门撰文探讨过这个问题。
他告诉张末,他是南方一家制药公司的董事长。他们公司的副董事长原先就是搞哲学的,因为思考这个问题,还发了疯。“不过,说来也怪,他一做起生意来,病就全好了。”
他的声音非常好听。他说起了别的事,还说了一些笑话,将张末逗得哈哈直乐。在这些方面,他的谈话要比哲学更加在行。
中午时分的阳光隔着窗户玻璃照在她的脸上,呕吐后的种种不适已经消失了。她懒洋洋地斜靠在车窗上,与对面的这个陌生人说着话,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得很快。
火车在经过龙潭附近的一条隧道时,车厢里亮起了灯。董事长递给她一张名片。张末充满警觉地接过它,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既然她已经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对方的名片,对方若是向她索要地址,自己就不便拒绝。
董事长随后又对她说,他们公司在南京有一个办事处,就在高云岭45号。“对了,你有电话吗?”
张末心里想的是如何回绝他,但她不愿意说谎。她一边还在设想着怎样回绝他的种种理由,一边却飞快地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写在了他递过来的记事本上。
17
母亲和医院的一名司机在站台上等她。
昨天晚上,当曾山在肝炎病区的那排平房前突然拽住了她,将她揽人怀中的时候,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如何将这件事告诉母亲(她可以像个真正的女人那样与母亲谈话,而不是一个婴儿),但她一看见母亲,立刻便觉得有几分自惭形秽。“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吧。”她这样想着,坐进了汽车的后排。
母亲的眼圈红红的,看上去不太高兴。她问母亲,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母亲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告诉她。她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张末回到家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进浴室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在宽敞的浴室里,她想起了学校浴室门前排起的长队,想起了那些赤身裸体的女人在一只水龙头底下挤作一团,一边往身上涂着肥皂,一边朝水泥地上撒尿……当她想到几天后,她将再度回到那座喧闹的校园,就感到不寒而栗。
张末从浴室里出来,母亲已经替她把午饭热好了。她感到身体有些不适。没等她吃晚饭,就发起了高烧,母亲一边在柜子里帮她找药,一边对她说:“你大概是着凉了吧?”
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在床上蒙头大睡。在昏沉的睡意中,她仿佛又回到了昨夜的那片小树林里,她对曾山说,她感到有些冷,他竟然未予理会……
傍晚的时候,她醒过来一次。父亲已经下班回来了。他坐在床边给她量体温,与母亲低声地说着话。第二天早上,她在父亲医院的单人病房里醒来,太阳已经升高了。她看见床边的橱柜上搁着一束鲜花,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父亲问她感觉怎么样,她回答说,就像做了一个冗长的梦。
“你昨晚烧到了四十一度,可把你妈吓坏了,”父亲说,“你的肺部受了一些感染,大概需要在床上躺几天。”
父亲说,他刚才已经往上海打了长途,替她请了假。
张末的眼前再次浮现出曾山那张忧郁的脸,想到了他身上的烟味,他的肺也许早已变成了黑色。他双手抱着她的脑袋,不让她动弹,疯狂地与她亲吻,仿佛希望在顷刻之间就将她吮吸一空。
父亲向她做了个鬼脸,对她说,他要先离开一会儿,下午再来看她。张末像个孩子似的朝他撒娇,央求他再多呆一会儿。父亲的脸突然变得非常严肃,他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
“你还记得那个药剂师叔叔吗?”父亲问她。
“记得。”张末感到有些紧张。
“前天早上他去世了。”父亲说,“我现在要去殡仪馆参加他的追悼会。”父亲长叹了一声,他说,这个药剂师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在小学时他们就在一起念书,一直到读完大学,分配在同一家医院工作。50年代,他们一同去苏联受训,去过古巴和坦桑尼亚。“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找不到一个比他更忠诚的朋友。”
他的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掉落下来,滴在她的床单上。他的眼睛红红的,眼眶上方有一圈黑影。
父亲在临走前,又想起了一件事来:“对了,这束玫瑰是你的一个朋友送采的,他昨晚一连往家中打了三个电话找你,今天早上就让人送来了花。你怎么会认识生意场上的人?”
张末说,她是在回来的火车上认识他的。
父亲没有说什么,他温和地在她头上拍了拍,就起身离开了。
下午4点钟,父亲与母亲一起来到了她的床边。母亲一进门,就让父亲将手臂上的黑纱摘下来。“来看女儿还戴着它,多么不吉利。”父亲顺从地摘下黑纱,对母亲说:“我们搞了一辈子的医学,难道还迷信这个?”
母亲坐在她床边,眼睛一直不敢朝她看。张末对父亲说,南京是不是有个地方叫高云岭,“我怎么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母亲笑了起来,“你这个人就像是生活在真空里,高云岭就在咱们家附近,骑自行车大概都用不了十分钟。”
18
在校园里,张末常常有摆脱所有的人,一个人独处的强烈愿望。可是现在,当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又觉得寂寞难捱,总是期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她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说明她的身体已经康复。
她在医院安静的病床上已经躺了四天。每天下午两点,父亲陪着值班护土来给她打针,除此之外,她就呆呆地看着床边那束已经发黑的玫瑰发愣。
眼下已进入梅雨天气,窗外的树木在雨中长出了碧绿的枝条,紫荆花球吸饱了雨水,碰到晴朗的午后,她也能看见住院部的病人坐在轮椅上,去喷水池边的花径上散步。
那天,她与父母偶然中谈起了高云岭,但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她知道,她也许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她与他在火车上相识,他说话很风趣,嗓音带有金属般的光泽。她对他说不上有什么很深的印象。她还记得他说过的那些笑话,张末打算一回到上海,就将这些笑话讲给苏辛听。
她每天都在病床上想入非非,偶尔也会想起曾山,她知道,在向她敞开的无限的可能性之中,曾山实际上已经成了她的想像力不可逾越的障碍。
她从医院回到家中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董事长打来的电话。这在张末看来,似乎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因此,她立即为那束玫瑰向他道了谢。
董事长在电话中说,他过几天就要回广州去了,希望在临行前与她再见一面。“如果你身体方便的话,我想明天下午请你去鸡鸣寺喝茶……”张末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他的邀请。董事长接着又说,他曾专门去医院看过她,“不过,那时你正在午睡,我没有叫醒你。”
放下电话,她微微感到有些后悔。他在说话时,声音中似乎含有另外的意味。她开始心慌意乱起来,心房突突地跳个不停。整整一个晚上,她都心绪不宁,有些无所事事。她从一个房间串到另外一个房间。在父亲的书房里,她从书橱里取出一本《医学手册》,强迫自己看了几页,很快就将它合上了。她感到沮丧,注意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最后,她回到客厅,陪着父亲看了一会儿电视。
她对这个在火车上认识的人感到了憎恶。他自称是董事长,其实一点也不懂事,仅仅因为一面之缘,他就让人送来了鲜花,还专程来医院看她,他的过分的热情令人感到十分可疑。由此看来,这个世界尽管纷繁复杂,但在某些方面却显得惊人的简单,就像一出反复上演、枯燥乏味的戏剧。
父亲在电视机前睡着了。她与母亲说着话,一直在想着那个人。她觉得自己的情感无从捉摸,不受理性的约束,像一片羽毛在她心里飘来荡去。她不由得想起了曾山在黑板前晕倒时所说过的话。
我怎么也抓不住它……
她躺在床上,有好一阵子没有睡着。渐渐地,她的心中有了一个预感,她觉得董事长在临行前还会给她打电话(或者说,她希望他打来电话)。这个预感在第二天下午就被证实了。
当她听到他的声音,故作冷淡地问他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在为稍后的约会做准备了:他再次约她出去,她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她匆匆忙忙地在茶几上给母亲留了一张纸条,就开始手忙脚乱地化起妆来,仿佛一分钟也不愿意多耽搁,曾山的影子已经在她的意识中彻底消失了。
19
当张末装扮一新,沿着古老城墙下的护城河赶往玄武湖边的时候,她实际上是在奔向过去时代的梦想。
我们不妨再一次回到她所梦想过的那个画面中:她坐在午后的庭院中,一个男人向她走来,一声不吭地将她带回了家。这个画面在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分裂或切割,它一分为二,音乐教师、钢琴、贝多芬或伯拉姆斯;药剂师和他的微笑,打不开的锁。
现在,时间的轮子又转了回来,分裂后的画面重新找到了它的替代物,甚至就连夕阳下的城墙与河水都让她觉得似曾相识。她曾经经历的一切宛若永恒不变的时间所设下的圈套,一缕阴影,一张假面具。
她来到湖边,远远就看见他站在一座拱桥上等她。他朝她挥了挥手,她顺从地向他走了过去。
他们沿着玄武湖散步的时候,他对张末说:“我已经想好了,假如今天下午看不到你,我就跳入湖中……”她知道他只不过开了个玩笑,而且语间带有一种她所憎恶的矫饰的成分,但是在此刻,她体内自有一种韵律附和它的节拍,或者说,她宁愿相信他是认真的,心底不知不觉渗进一丝暖融融的潜流,它既清新又醇厚,就像湖面扑鼻而来的5月的芬芳。
黑夜很快就将他们吞噬了。他一次次试图将手搭在她的肩上,抚弄她的头发,她一次次将它拿开。他一再重复着这个动作,同时温和地与她说着话,直到张末觉得他这么做,其实也很平常。
他们在湖心的秦淮渔村吃了晚饭,张末还第一次喝了酒。随后,他带她来到了一处稻草搭成的凉亭里,在微微的酒意中,张末感到有些害怕。在这个夜阑人静的夜晚,她觉得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董事长向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她则假装认真地加以回答。两个人的欲望开始沆瀣一气。她的意识仿佛纠缠在他的古怪的询问之中,分不出多余的精力对她的肉体加以关注或保护。董事长将她越抱越紧,她的身体驯服地迎向他……她的声音开始颤抖,因为她感觉到他冰凉的手指正在抚摸着她的脖颈。她想起了曾山的那只手,它像一只在花枝上迷路的昆虫。但董事长的那只灵巧有力的手却没有作更多的停留,它顺着她衬衣的领子迅速下滑,而她随之而来的呻吟又对它加以鼓励。
他低声地对她说:“我做梦都想看看你不穿衣服时是一副什么样子。”他的话越来越下流、无耻。他说出一个肮脏的字眼,然后让她重复一遍。她重复着那些词语,浑身战栗,喘息越来越重。她感到羞耻,同时,羞耻本身又给她高涨的肉体烈焰添柴加油。她想起了安德烈·纪德的一句话:“肉体的彻底解放,全部有赖于灵魂的沉默不语……”
她紧紧地搂着他,疯狂地吻着他的脸,一遍遍地对他说: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
她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当董事长试图伸手掀开她的裙子时,她才用力地推开他。
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还有那个药剂师,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他将母亲轻轻地推倒在沙发上,然后迅速地撩开她的长裙,盖住了她的脸。
20
张末坐在玄武湖边的一条石凳上,凝望着湖中栖息的一群野鸭,那些被浪头卷向岸边的船只,再次感到了无所归依的孤寂。父亲在一片树林中打完大极拳,又接着做起了云手健身操。
残秋将尽。树木为寒霜打暗.南风中透出枯索的凉意。现在,太阳尚未升起,湖边没有什么游人,那处稻草顶篷的凉亭在枫树的掩翼下,显得空空荡苗。
在国际学术会议即将开幕的前夕,张末收到了曾山从上海发来的邀请信,她很快就寄去了论文,但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去参加这次会议。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她与曾山离异已整整两年。她依旧生活在过去。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他们的分手并不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理由。她向他提出离婚,他一声不吭。一周后,他们去了法院。当张末拖着沉重的皮箱与他告别时,她还心存一丝侥幸,她觉得曾山会在最后的一刻留下她。
在急驶的火车上,随着这个城市高大的建筑物为农田和小河所取代,她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甚至,她一度觉得这趟火车正在开往上海,而曾山将会像往常那样,在站台上等候着她的到来。
曾山在来信中向她征询住宿方面的安排,并告诉了她新装电话的号码。但她还是提笔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在这封信的末尾,她这样写道:“假如你那儿没有什么不便,我还是愿意替单位省下这笔住宿费。”她知道,在学术会议开幕之前,曾山已经没有时间给她期待中的答复了。一切的问题也许只能留待会议见面时加以解决。
两年来,曾山的生活也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许毫无变化,她不知道,变化本身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一种隐忧,还是一种期待。
她与父亲从玄武湖回到家中,有些迟疑地给曾山打电话,她担心话筒里会传来一位陌生女人的声音,直到她听到占线的忙音,才松了一口气。
十五分钟以后,她又一次拿起了电话,依然是占线的声音。她反复拨打着电话,仿佛这个电话会成为她一生中最后一个转捩点,而她对它的到来又感到莫名的恐惧。
这天晚上,张末早早就在床上躺下了,深夜两点,她被屋外突然响起的雨声惊醒。她谛听着飒飒的雨声,所有的感官被磨砺得越来越纤细。她感到自己是如此地需要他。她将脸紧紧地贴在枕巾上,哭得浑身颤抖。
她穿着一件睡衣,蹑手蹑脚地从床上起来,走到了客厅里。窗外的闪电照亮了茶几上那台黑色的电话机。
第三章
由于出现了突发事件,会议再次中断。
1
傍晚时分,曾山副教授从宿舍里出来,穿过喧闹的校园,朝学校对门的松鹤大酒店走去。
在经过书店旁的那家心理咨询诊所时,迎面碰到了他的师兄子衿博士。他恰好心不在焉地从诊所里出来。从当时的情景来看,子衿显然不愿意与他的师弟搭讪。他想缩身避开,但已经来不及了。曾山叫住了他。
“你不是说要去杭州吗?”
“我这会儿不是已经在杭州了吗?”子衿反问道。
听他这么说,曾山吃了一惊。
子衿朝他勉强笑了笑,转身走开了。曾山似乎还没有听明白他话中的意思,一直目送着他那飘忽不定的身影在宿舍的拐角处消失。
一个幽灵。他听见诊所的那位女博士叹息了一声。
几天来,曾山一直在为他的师兄感到深深的担忧。慧能院长在咖啡馆第一次见到他,就意味深长地向他发出了不祥的信号。曾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贾兰坡教授的死与师兄几天前所蓄意编造的谎言之间好像存在着某种联系。他不愿意在这方面想得太深,那是因为连续的失眠已使他的大脑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他决定,一旦他的师兄从杭州回来,他就找个机会与他好好谈一次。
这是学术会议开幕的前一天。虽然贾兰坡教授的突然死去给这次大会蒙上了一层阴郁的气氛,还发生了一连串的怪事,但在眼下,会议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今天上午,上海的各大报纸都在显赫位置刊登了有关会议的报道,与此同时,一个盛大的晚宴正在松鹤大酒店举行。一路上,曾山反复从口袋中掏出请柬,看看自己有没有记错宴会的时间。
他来到酒店的大堂里,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十分钟。他在宴会厅人口处的签名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交上请柬,得到了一份包装精美的礼品,然后,一位小姐将他领到了他的坐位前。
与他同坐一桌的客人,除了中午刚刚见过面的德国神学家唐彼得,他的中国秘书,校部的一位教务长与老秦之外,余下的几位都是第一次见面。此刻,他们都在交头接耳地说着话,只是,在赞助商的致辞声中,曾山几乎听不清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唐彼得与他的中国秘书显得十分亲密。他们用德语交谈。曾山想起来,他当年在报考贾兰坡教授的研究生时,贾先生曾反复叮嘱他.除了英语之外,他还应当自学一门德语,最好还能懂拉丁语。“你不懂德语,还搞什么哲学?!”
因此,在酒桌上,他所处的地位十分隐蔽。他知道唐彼得正在向秘书谈论什么,她为何脸色绯红,为何目光躲躲闪闪。
曾山的左侧坐着一位外地代表。他五十上下年纪,脑袋已经谢了顶。由于无人与他交谈,他显得有些局促,只好打开礼品袋,端详其中的礼品,将塑料包装纸弄得哗哗作响。他首先从袋中取出两盒护心丸,正反两面瞧了瞧,然后对曾山说,他的心脏病恰好用得着它。他告诉曾山,几天前他去一个学生的住处洗澡,没想到却因心脏病复发而晕倒在了浴室里。“我是偷偷从医院里跑出来的,吃完了这顿饭,我还得回去打点滴……”
他小心翼翼地将护心丸放回袋中,又取出了一大盒西洋参,两盒生命口服液,发出喷喷的赞叹声。他最后取出的是一块精美的时装表。他把玩这块手表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他一会儿将它戴在手腕上,一会儿又摘下它,直到赞助商的致辞结束,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他用胳膊碰了碰曾山,“老兄,这块手表是真的吗?”在得到曾山肯定的答复之后,他立即用浓重的湖北口音说了声:“我操!”
晚宴正式开始之后,大家似乎仍未找到共同的话题。老秦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深表忧虑,可惜他的一番高论既无人附会,也无人反驳。
在曾山右边坐着的是一位来自河南的代表,他一边啃着牛排,一边向邻座的一位女士介绍他们商丘的地方戏。他费力地吞下那块牛排之后,清了清嗓子,看上去随时准备为她哼上一段。
就在这时,侍者端上来一只热气腾腾的沙罐。老秦夹了一块尝了尝,然后他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诸位,你们猜猜看,沙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大伙纷纷举筷尝了尝,都说不出所以然,便将目光投向了老秦。这样一来,老秦倒反而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牛鞭……”他宣布道。
德国神学家唐彼得此刻也被吸引了过来。“牛鞭是什么?”他问道,对身边的女秘书看了一眼。女秘书犹豫了一下,按照她在这方面有限的知识向他认真地作了翻译和解释。
湖北来的代表早已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哈,牛鞭是什么?问得好,哈哈……”
他转身对曾山说,这次晚宴真是让他大开眼界,他一回到襄樊,就要将这件事说给他的老婆听。“你知道,我老婆最喜欢听笑话,庸俗一点也不太要紧……”
老秦这会儿正忙着向唐彼得介绍牛鞭的药用功能。唐彼得听后莞尔一笑,他用德语对身边的女秘书说道:
“这么说,今天晚上你不是要倒霉了吗……”
“诸位,说到牛鞭,倒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教务长很长时间没有机会说话,这时,他决定表现一下,“它十分有趣,故事说的是,一位日本商人去西班牙看斗牛,晚上,他与一位英国绅士在同一家饭馆吃饭……”
教务长的故事讲到一半,曾山就起身离开了。剧烈的胃部痉挛使他脸上沁出了汗珠。他来到屋外,让冷风一吹,不禁一阵恶心。
他蹲在酒店外的一个花坛边,开始呕吐。一条卷毛狗紧紧地挨着他,将地上的污物舔食一空。
曾山伸手从衣兜里往外掏手绢的时候,手指触碰到了一只硬纸盒。
那是他上午在车站买的一盒避孕套。
2
很晚的时候,慧能院长突然来到了曾山的住处。他没有参加当晚的酒会。
“我虽然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但却是一个持斋吃素者……”
他笑了笑,毫无拘束地盘腿坐在曾山的床上,像是在练瑜珈功。他的目光既亲切,又充满威严。
“英国的布莱克曾经说过,通常,一个人看什么,就决定了他是什么。可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吃什么就决定了他的心灵类别。”慧能院长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庄子在他的寓言中提到了一种鸟,非练果不食,非醴泉不饮。可是现在的人几乎什么都吃……”
“据说,亚里士多德爱吃海藻,伏尔泰喜食樱桃,而施宾格勒却偏爱动物的内脏。”曾山说。
“那么,你平常都吃些什么?”慧能问他。
“方便面。”
“它已经侵蚀了你的胃,”慧能院长盯着他的脸,“另外,你的肝脏也不太好。”
“您当过医生吗?”
“这倒没有。我在寺院里为了打发时光,曾研究过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因为给自己治病,也懂得辨识几种草药。”
在很久以前,曾山与慧能就开始了通信。他向慧能请教一些佛学上的问题,有时也请他代买一些佛教的典籍。他一直珍藏着意能院长的来信,就如收集植物的标本,并经常取出来翻阅,似乎他的每一封信都来之于尘世之外。但他与慧能院长的第一次见面,还是让他多少有些意外。
他长得高大,健壮,面色红润。虽已七十高龄,却丝毫看不出任何衰朽之象。他目光如炬,洞幽烛微,犹若鹰隼。看上去,他不像是一个深居寺院的僧侣,倒像是一个退伍军人。
曾山有些疑惑地看着他,想像着若是让他穿上一身旧军装后会是什么样子。他还想起了贾兰坡教授的追悼会:慧能院长彬彬有礼地朝师母走过去,向她伸出右手,而师母则假装视而不见,坐在藤椅上一动没动。这一情形使人不免会联想到,他与师母一度相当熟悉……
“大师在出家之前,是否专门研究过哲学?”曾山问道。
“当然,我还是在读私塾的时候,就有幸见到了名重一时的梁漱溟先生,他那时正在山东从事乡村文化建设。后来我去了德国和瑞典,在弗雷堡大学研究中世纪的神学。眼看还有两个月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却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幸的事……”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您后来的出家吗?”
慧能院长点点头,他的脸色矜持而肃穆,似乎不太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再谈下去。
玛佐夫,美貌的名门闺秀与河边偶尔遇到的白痴妇女并无多大的不同。
他不知道张末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一帖止痛剂,还是一针吗啡。正如子衿所嘲讽的那样,他与妻子离婚,逃出樊笼,只不过是为了钻人另一个牢狱。你在无意之中闯人了一幢房子,便忘记了自己的行程。墙壁上的图案热烈而迷乱,富于幻想色彩,它的气息令人沉醉。你便在一种幻觉中抵达了最后的家园,打算在那里安营扎寨,永远不想离开’。你需要安宁,稳定,或者说只需要这些,以抵制那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怪诞,崩溃,战栗,滑稽和不真实感。而她则成了一绺分泌的汗腺,被吮食一空的果壳,一张揉皱的纸,一朵失去水分的花蕾。
张末往往在很晚的时候才会从曾山的住处离开。他照例送她回寝室。他们各自骑了一辆自行车,在图书馆的附近,他们要经过一段茂密的杉树林。在林间小路拐弯处的路面上,阴沟的井盖被揭开后留下了一个半月形的洞口。有一次,他们经过那里,张末的自行车在井盖上磕碰了一下,车把歪向一边,撞到了河边的一棵棕榈树上。
曾山下了车,走到她的跟前,问她碰伤了没有,然后他对张末说:“明天晚上,你走里面,我走外面。”
可是到了第二天,情形依然如故。曾山与张末聊着永远也谈不完的斯宾诺莎,渐渐地将张末再次挤到了井盖前。她不是撞到树上,就是撞在了河边的桥栏上。
直到有一天,张末扭伤了脚踝,她才决定放弃骑车,即便他们步行来到这个地方,他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个翘起的井盖。
类似的事件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可是,月光下的那个幽黑而深邃的洞穴仿佛某种宿命的象征,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了难以除去的烙印。它就像令人恐惧的神祗所张开的嘴巴,似乎要将一切都吞噬掉。
结婚后,他们搬到了一个新的宿舍楼,但张末还是没有忘掉它,她常常在梦中惊醒,紧紧抓住曾山的手:“我又在那儿跌了一跤……”曾山茫然无措地盯着墙壁,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
曾山不安地想到,在爱情上,他也许只是一个失语症患者,一个行为障碍的终极之源,宛若一个富甲天下的庄园主,面对万贯家财,却不知如何挥霍。也许对于女人而言,他与子衿恰好是同一类人:子衿对于女人的冷漠是一种预先设定的前提,而他的冷漠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结果。在慧能和尚离开后的两个小时里,曾山一直躺在床上联想翩翩。子衿此刻正坐在一辆开往杭州的火车上,下车后他将住人西子湖边的一座旅馆。等到第二天早上,他将带着他的女友,他的一卸为快的烦恼走进一家妇婴医院……
4
曾山正这样想着,电话铃就响了起来。
他拧亮床头的一盏台灯,看了一下手表,正好是两点钟。
差不多在一个礼拜之前,也是深夜两点,屋外下着大雨,他被电话铃声惊醒。他拿起电话,对方却挂断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那个电话是张末打来的。她拨通了曾山的电话,却想起一件令人心悸的事……但是对曾山而言,这个来历不明的电话给他过剩的想像力提供了驰骋的空间,他甚至相信,这个电话是贾兰坡教授的临终求援,并一厢情愿地与导师达成了和解。
自从曾山装上电话之后,一连几个星期无人打人,这使他感到极为愤怒。后来,他在去公园看女儿的时候,用两块变质的巧克力换取了女儿的信任:“给爸爸打个电话怎么样?”他的女儿使劲地点了点头。结果,他在电话机旁一直守候了大半夜,也没见女儿来电话。他只得给前妻打了一个。她对曾山说,她很可能在未来的一个月中失去工作。为了节省下这笔无用的开支,她已经决定将电话移给邻居。曾山问她珊珊在哪里,前妻说,她躺在她自己的箱子里睡着了。
曾山带着一种企盼着什么事发生的强烈期待拿起了电话。他一听到对方的声音,立刻就泄了气。
电话是子衿从杭州打来的。“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事?”子衿兴高采烈地叫道。
曾山想了一下,对他的师兄说:“我实在猜不出来……何况,这个世界上发生任何事都不会让我感到吃惊。”
“你一定得猜一猜,我给你三次机会。”
“总不会是你得到了诺贝尔奖了吧?”曾山略带讽刺地说了一句。他知道,他的师兄一直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奖金想人非非,似乎随时都在准备着踏上前往斯德哥尔摩的旅程。
“你还有两次机会……”
从声音上来判断,子衿的兴奋已成强弩之末,曾山立即感觉到自己的玩笑已经刺伤了他。
“你不要急,让我想想看……你那里是不是有了张末的消息?”
一段冗长的静默。在这段静默中,双方都感到十分尴尬:曾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而子衿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玩笑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告诉你吧,她没有怀孕。”子衿兴味索然地亮出了他的底牌。
“怎么回事?”曾山勉强问道,“你是怎么发现的?”
子衿在电话中告诉他,火车抵达嘉兴站的时候,她起身去厕所,半天没有回来。子衿于百无聊赖之中,打开了她随身带着的一只皮包,打算从里面找出一本书籍或杂志之类的东西随便翻翻,但他没有想到,她的包中竟有一盒打开的丹碧丝。
他的女友刚刚回到坐位上,子衿就像一个职业侦探似的进了那间厕所,他从一只废纸篓里看到了全部的真相。
“问题就是这样简单,”子衿说,“她来了例假,而我重新获得了自由,两个都是我梦寐以求的……”
“假如她明明知道怀孕只是一个骗局,为何她又答应与你一起去杭州呢?”曾山向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这就是奥妙所在。”子衿以一个兄长的口吻对师弟说,“你想在这类事情上展开哲学思考注定是徒劳无益的,女人就是女人,她们与哲学毫不相干……”
子衿说,他也许明后天就可以返回上海。“具体详情,等我回来之后再向你通报,现在,我要找家私人旅馆住下来,好好‘庆祝’一番。我要让她为这事付出相当的代价……”
最后,师兄恳请曾山原谅他的不礼貌。昨晚,曾山在赶赴酒店的途中遇见他,子衿似乎不太愿意搭理他。
“这些天来,我被这件事折腾得差一点就要发疯了。在我等待着她来例假的那段日子里,她短裤上的血迹就是我的天堂。”
5
在现实生活中,子衿是一个彻底的不合作者,冷漠与谎言成了他惟一的护身符。他只对自己负责,就像那些一度失去了家园的犹太妇女,只能将所有的财富都背在自己的肩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秦却是一个调情者。
这个社会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调情者,他们寄居在某种边缘或夹缝地带。犹如变色虫匿身于苍翠的树叶之中。纷繁复杂的现实既是他们展开活动的舞台,也是他们的隐身之所。他们与社会总是眉来眼去,但从不同床共眠。他们驱使着别人,也为别人所操纵。他们嗅觉灵敏,相时而动。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凶相毕现,时而安贫乐道,时而愤世嫉俗。一旦危险来临,他们就在社会巨大的幕障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或独钓寒江,或访麻问菊。郑燮三绝琴棋画,东坡一生儒道佛。他们既可以得到现实的种种好处,财富、名望、安宁,甚至不朽,又可以逃避惩罚。况且,即便是惩罚本身也并非不可以加以利用。在这个古老的国家中,他们既是一名游戏者,又是真正的上帝,他们的身份介乎诗人与政客,商人与隐士之间,倘若略加规别,则又可统称为知识分子。
作为这样一个调情者,老秦的方式已远远落后于他所处的时代。他虽然发表了三十余篇哲学论文,但在学术界却毫无影响。为此,他开始了痛苦的思索。
他找到了贾兰坡教授,希望他给自己指点迷津。贾先生在听完老秦的苦衷之后,立即慷慨地对他进行了必要的点拨:“在当今的学术界,你的方法的确已经过时,人们探讨的并不是真理,而是如何使人大吃一惊……”贾兰坡先生寥寥数语,便使老秦耳聪目明,若有所悟。
这就是老秦在整个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产生的背景。由于这篇文章,他已获通过的副教授职称被取消,并被无限期剥夺了给学生上课的权利。从此之后,他不得不一度放弃学术研究,将一名庄子研究者的身份换做了职业检查作者——他一遍遍地写着那些检查,连头发都写白了。
他有理由为此感到愤怒:众人皆有余,惟我独若遗。这种愤怒毫无例外地指向自身,类似于心理学上所谓的自我惩罚,并导致了他的肝炎发作。他在医院的肝炎病房足足躺了四个月。
事后,当他听说,自己副教授的名额落到了贾兰坡教授的一名女弟子身上,理智险些失控。他怒气冲冲地闯入贾兰坡教授家中,将恰好呆在那里的曾山吓了一跳。
贾兰坡先生哈哈一笑:“你没有掌握好分寸,俗话说,过犹不及。我的意思,你只要在天幕上划上一刀,透进一些亮光就可以了,谁知你一把将幕布扯了下来……”
老秦似乎还想分辩,可贾先生脸上的笑容顿然收敛,不动声色地下了逐客令。曾山看见老秦的脸上挂满了委屈的泪水。因此,曾山作过这样的猜测,如果说贾兰坡教授的突然亡故曾使得一些人暗中庆幸,那么,老秦在心花怒放之余,一定会觉得大仇已报。
没过多久,老秦就决定从这件事的阴影中重新振作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表述,他是一个进入历史的人。而他在文科大楼开电梯的妻子则这样对系里的同仁宣布:“我们家老秦这会儿可真是想通了…….”他是如何想通的,曾山却不得而知。
因为这篇文章,现实的处境日趋艰难,但他也并非毫无斩获。因为他在这件事后,名声播于全国,理所当然地厕身于名流的行列。一个落魄的名流毕竟也还是名流。
现在,老秦最大的期待就是若干年后的平反昭雪,杀他一个回马枪。为了不至于只在身后留下一个烈士的虚名,他目前所需做的,仅仅是锻炼身体而已。
所以,这天清晨,曾山在早上5点钟就看到老秦在校园里跑步,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了。
6
曾山因为失眠,干脆从床上爬了起来,只身来到校园闲逛。
天还没有完全亮。树篱与楼房之间弥漫着一层轻雾,寒秋将尽,草地上已经覆盖一层白白的薄霜。
在一处空气清新的树林里,老秦穿着短裤背心,双手握拳,放在腰间,以一个职业军人的标准姿势练习折返跑。
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一边跑,一边作羚羊式的上下腾跃,嘴里念念有词,仿佛正在进行一种复杂的舞蹈训练。
曾山抱臂站在桥头,凝望着远处的河面。晓风从光秃秃的树梢上吹过,在地理馆古老大楼的顶端发出回响,河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入树林,老秦的身影看上去显得影影绰绰的。
导师贾兰坡在世时曾对曾山说,我们处于一个混合的时代,就像各种染料搅混在一只盛满清水的缸中。你从中已照不出自己的影子。当你站在桥边,享受着清新的晨风与树丛中的鸟鸣,却不得不同时忍受着从邻近的化工厂飘来的烂苹果味,氧化铁厂上空吹来的甜风。
曾山在桥头伫立了一会儿,正打算离开,老秦还是发现了他。
他将随身带来的一件军大衣披上,穿过一片雏菊花丛,朝曾山走了过来。
“已经是第三次了吧?”老秦说,“我刚刚做完健身操,就看见你在桥头站着。”
曾山说他睡不着,出来随便转转。
“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身体要紧啊,蝼蚁尚且惜命偷生,何况人呢?”老秦关切地拉住曾山的手,使劲捏了两捏。
曾山感到他的手掌热乎乎的,经过锻炼,他的臂力已然非同小可。
他颇为自得地对曾山说,他如今已成了家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吃两粒金牡蛎,喝上一碗他妻子亲自炖熬的鸡汤。他一提到鸡汤,曾山立刻就闻到了他嘴里一股浓重的鸡屎味。
“我上次跟你说起过的那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曾山充满歉意地摇了摇头,表示他早已忘了这件事。
“是这样,”老秦说,“今天上午9点,学术会议就要开幕了,我们几个酝酿了一个计划,具体地说来……”
“您先别忙,”曾山打断了他的话,“您刚才说的‘我们几个’指的是哪些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联络了十几位代表,”老秦坦率地说,“我曾经向子衿也透露过这个计划,可他居然不屑一顾,他这个人,成天嬉皮兮兮的,实在要不得……”
“那么,你们打算在会上搞些什么动作呢?”
“一个大动作。”老秦故作神秘地对曾山说,“我们准备暗中操纵这次会议……”
“可是据我所知,大会的议程早已排定,发言者的名单预先也经过反复筛选,你们打算插上一杠子,并不容易。”
“这件事当然会有一定的难度。”老秦沉吟了片刻,又说,“不过,竹山倒是有一个十分稳妥的办法。”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