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四库全书

_24 永瑢(清)
  明樊深撰。深号西田,河间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通政司通政使。事迹附见《明史·杨思忠传》。其以深为大同人,则因深以军籍登第也。是编成於嘉靖庚子。凡十六门,分子目六十有一。是时天津卫未分为府,兴济县亦尚未废。河间所属凡州二县十六,故今天津沧州、静海、青县、盐山、庆云、南皮皆并载志中。深自序称:“一方之山川坟土,习俗往迹,咸蒐辑罔遗。若夫述怪诞以表奇特,著事应以实祥异,增仙释以备观览,名教之所禁者,皆得而略焉。”其体例颇谨严。而采掇古事,不免贪多;假借附会,均所不免。仍不出明人地志之积习也。
  △《陕西行都司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作包节撰。考节字元达,华亭人,占籍嘉兴。
  嘉靖壬辰进士,官监察御史,出按湖广。抗疏劾守陵大珰廖斌不法,反被诬下诏狱。谪庄浪卫,卒於戍所。隆庆初,追赠光禄寺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纪事止於嘉靖,且庄浪卫正陕西地,当即节书矣。凡分《地理》、《建置》、《官师》、《兵防》、《岁计》、《人物》六门,而以所属各卫分载其中。能阙所不知,故简陋而不荒谬。凡例谓学校、祀典不立类,以建置大端,惟此二事,故统置於《建置》之下,例殊未允。自郡县、山川、人物以外,无一不从建置起,能全附之《建置》乎?
  △《嘉靖贵州通志》·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张道撰,谢东山删正。道,里贯未详。官贵州宣慰司训导。东山,射洪人。
  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其刊定此书时,则官贵州按察司副使也。书颇简略,以《孝义》、《隐逸》别於《人物》之外,而如陆京、张伯安诸人又以孝友入《人物志》,亦无体例也。
  △《北地纪》·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汪来撰。来字君复,天津卫人。嘉靖辛丑进士,官庆阳府知府。庆阳为汉北地郡,故以名书。不分门目,惟以时代先后为序。采事迹诗文之有关庆阳者,得八十一人。以后稷居首,次以淳维,而自附其名於末。故实、艺文,错杂互编;人物、名宦,混淆并列。为从来志乘所未有。其前三卷题来名,而四卷独标北地举人孙倌撰。盖末卷皆来之文章,嫌於自炫,故托之倌云。
  △《括苍汇纪》·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何钅堂撰。钅堂字振卿,号宾岩,处州卫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佥事。钅堂以处州旧志,十邑各为一编,体例不当。又自成化以后,记载阙如,因汇为是编。考隋代始置处州,治括苍县,本以括苍山得名,今为处州。全府之志,不应以一县冠一郡。又不应以一山该一境。名实相乖,於义未允。然宋无吴郡,而范成大为《吴郡志》。则讹误相沿,亦不自钅堂辈始矣。
  △《万历开封府志》·三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曹金撰。金,祥符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是书与他志体例略同。惟以《仙释》居前,《宦迹》居后。而《仙释》、《宦迹》之间又介以《艺文》,编次殊为无法。
  △《嘉靖仁和县志》·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朝宣撰。朝宣字三吾,仁和人。官江陵知县。此志撰於嘉靖已酉,凡例谓义类悉依洪武《府志》,案《西湖游览志》云:“洪武初,徐一夔著《杭州府志》,颇称简明。”则所据者一夔本也。体例颇谨严,较他地志之冗滥,差为胜之。其称杭州府旧志备载诏赦,盖用《咸淳临安志》例。不知其时临安为都城,所以备录。明代已非都城,即为赘文,其说最协。至於碑刻之文,只载其目,使后世无从考证,则失之太简。又引用诸书,或足以己意,皆不著其所出,则益启杜撰之门矣。其书旧未刊板,万历中诸生郑圭有抄本,为邑令周宗建携去。国朝顺治丁酉,钱塘知县沈某,於宗建家求得之,邑人朱之浩始为传写之。浩跋称其时赘细注,略而不详,尚需增辑云。
  △《万历湖广总志》·九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学谟四任湖广,习其故事,此其万历中为左布政使时作也。不以州郡分卷,惟以事类编辑。分三十二门,命曰《总志》。其削去各志所书《礼乐》一门、《纪事》一门。以会典通行,不为一地而设;国史事秘,本非外臣所窥。其论亦颇有裁制。然通行之典制,本不专系於一地,删之可也。至於朝廷政令专为一地而发者,有诏谕可稽,有奏议可考,亦有案牍可寻,实不待披求国史,然后能知。此则欲省编辑之力,姑为托词者矣。
  △《定远县志》·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高鹤撰。鹤字若龄,山阴人。嘉靖庚戌进士,官定远县知县。是书自序称“杜门三日而成”。世无此理,或刊本讹月为日欤?其记载甚简略,而体例乃颇冗杂。列《疆域道路》於《建置沿革》之前,是未出县名,先胪县境。所谓四界八至,不知为何地而言,端绪殊觉倒置。至於《屯田》一门仅四行,《惠政》一门仅三行。又《职官题名》之下各书其人之字号,如书肆宦籍之式,亦皆非体也。
  △《续朝邑县志》·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学谟撰。学谟字子扬,朝邑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大同左卫兵备道。
  初,正德己卯,韩邦靖作《朝邑县志》,当时号为佳本。学谟此志,成於万历甲申,继邦靖之志而作,故以续名。然名为续邦靖书,而邦靖所录,此志仍录。盖病邦靖之略,而欲以详赡胜之。特以邦靖名重,不敢讼言相攻,故讳曰续耳。自序谓匠意缀词,稍稍自异,其大旨可见。观所叙录,视冗滥之舆记尚为有法,然笔力去邦靖远矣。
  △《三郡图说》·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乃其官分守九江道时所作。
  三郡者,一饶州,二南康,三九江,皆所隶也。凡地之冲僻,俗之浇淳,民之利病,皆撮举其大端,而不以山川、古迹、登临题咏为重。盖犹有古舆图之遗法。
  末有世懋自跋,称直指使者东莱赵公命郡县长吏图其地境,而系说於图后。既而以所说失实,属世懋改定之,故以《图说》为名,而不具其图云。
  △《万历广东通志》·七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郭棐、王学曾、袁昌祚同撰。棐,南海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布政使,加光禄寺卿。学曾履贯未详,官光禄寺丞。昌祚,东莞人。隆庆辛未进士,官布政司参议。是书成於万历壬寅,凡为《藩省志》十三卷,《郡县志》四十九卷,《艺文志》三卷,《外志》七卷。其《藩省志》舆图之后,即列《事纪》五卷,茫无端绪。惟《仙释》、《寺观》列之《外志》,较他志体例为协。又增《罪放》、《贪酷》二门,以示讥贬。则仿佛《嘉靖江西志》例也。
  △《嘉靖贵州图经新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赵赞撰。赞,叶榆人。官贵州宣慰使司儒学教授。是编成於嘉靖中。其凡例谓旧志考究采掇,挂漏可笑,然此书亦殊舛陋。如第二卷内所载题咏,每诗皆取一句,大书於上,而以全诗细字分注於下,是何体例也?
  △《万历四川总志》·三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魏朴如、游朴、童良同撰,提学副使南海郭棐裁正之。朴如题叙州府同知,良题诸生,皆不知其里贯。朴,福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成都府推官。是书凡《省志》四卷,《郡县志》十四卷,《经略志》附以《杂记》,共十四卷,《文》八卷,《诗》四卷。其书於尹吉甫、商瞿、董永、杨时之类,旧志误收者,颇有驳正;於赵戒、张商英之类,旧志滥美者,亦颇有简汰。惟《职官》不载守令,未免疏略。而以先代《帝纪》列於前,亦非舆记之体也。
  △《安邱县志》·二十八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马文炜撰。文炜字仲韬,号定宇,安邱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抚江西。是志成於万历己丑,体例颇为谨严,其《沿革》、《封建》、《秩官》、《贡举》、《貤封》俱列为表,《艺文》惟列古人著述。较他志亦为清省。惟《典礼》、《雅乐》,国家通制,非安邱所独有,而各为一考。此刘知几所论“《天文》诸志误学《史记》者也”。(《史记》括黄帝以来,故可立《天官》一书,至历代非各有一天,无庸复志。其说具《史通·表志篇》中。)《艺文》之末,附诗二十首,文九篇,可谓删除冗滥矣。然何不用范成大《吴郡志》例,散载各条之下乎?《总记》二篇,尤多泛滥。汉惠帝七年,日食于危。文帝七年,水土合于危后。七年,有星孛于西方,其末指虚。此果为安邱垂象耶?汉封刘常为安邱侯,此就国者也,於法当书。唐封张说为安邱侯,此与安邱风马牛矣。可入说传,不必入《安邱志》也。盖虽稍廓地志之恶习,而犹未能免俗云。
  △《嘉靖江都县志》·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葛洞撰。洞字近园,江都人。初,江都以附郭无专志,嘉靖壬戌,知县赵讷属洞因府志而增葺之,凡八门。艺文用《吴郡志》例,附各门之内。其《人物》一门则讷所裁定也。草创之初,记载殊为简略。每条末所系论赞,皆以“知县赵曰”四字冠之。是县令谕示乡民之体也,以入志书,不学甚矣。
  △《绍兴府志》·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元忭、孙鑛同撰。元忭字子荩,山阴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左谕德,事迹具《明史·儒林传》。鑛有《月峰评经》,已著录。是志分十八门,每门以图列於书后。较他志易於循览,体例颇善。末为《序志》一卷,凡绍兴地志诸书,自《越绝书》、《吴越春秋》以下,一一考核其源流得失,亦为创格。
  △《丰润县志》·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石邦政撰。邦政,丰润人。其书成於隆庆庚午,门目冗杂,绝无义例。且於历代帝王妄为区别,以行款高下,示其予夺,尤为无理。
  △《隆庆永州府志》·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史朝富、陈良珍同撰。朝富,晋江人。嘉靖癸丑进士,官永州府知府。良珍,南海人。官永州府推官。《永州志》编於成化,续於嘉靖。朝富谓前志核而简,后志详而杂。因斟酌其间,以为此志。成於隆庆庚午,凡《图经》一,《纪》一,《表》三,《志》七,《传》五。其《人物表》一卷,自汉讫明,第其差等,后加论赞。谓周濂溪乃三代以上人物,虽宗《汉书》之例,而非志书体也。又既作《郡邑纪》,复作《郡邑表》,亦未免冗杂。
  △《万历江都县志》·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陆君弼撰。君弼,江都人。万历中贡生。是书因嘉靖壬戌葛洞旧志重修,而以史法变其体例。曰《纪》,曰《表》,曰《志》,曰《传》。《纪》之目一,《表》之目五,《志》之目七,《传》之目十。夫史之有纪,为帝王作也,称之一邑则僣矣。其表较他志颇善,然既作《郡县纪》,又作《郡县表》,繁复与《永州志》同。提封万井,周制也,以名疆域,不免鶠阁虬户之讥。其《郡县纪》中称建兴中吴主亮使卫尉冯朝城广陵,三年冬十月,魏主以舟师击吴,登广陵故城。案,吴城广陵在五凤二年,当魏正始二年,曹丕击吴则在黄初三年。先后颠倒三十年,不知何以舛误至是也。
  △《万历衡州府志》·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伍让撰。让,衡阳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贵州提学佥事。是志成於万历乙酉,旧本签题《弘治衡州府志》,误也。凡十一门,又各有附录。然如并天文於地理,用《汉书》例可也。统词章於学校,是何例乎?其《沿革门》云“宋元嘉中以衡阳湘东为王国”,不知宋时只衡阳国为衡州地。又云“唐天宝元年改为衡阳郡”,不知先已改衡山郡。大抵草略成编耳。
  △《天启赣州府志》·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谢诏撰。诏,赣县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四川左布政使。赣州旧志修於嘉靖丙申。天启元年辛酉,诏续修之。为类十四,为目七十九。其体例颇为舛互,亦多错误。如亭馆旧迹,例应叙於《古迹门》,乃悉归之《营建志》。则古来胜地,似悉建於明代矣。又《乡贤志》分《行业》、《忠义》、《孝友》各门,又别立《质行》一门,未免繁复。又《沿革门》谓晋太康三年改为南康郡。今考《晋书》,乃太康二年,非三年也。
  △《万历德州志》·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李《木龠》撰,《木龠》,长洲人。万历二年以贡生官德州学正。是编为目凡十一。
  明制,德州领德平、平原二县,而志惟载本州,不及属邑。凡例谓二邑各自有志,故不载,是犹可也。於《建置志》特立《坊表》一门,已觉浅陋;至寓贤即属流寓,并非尽通籍之人,乃叙於《宦绩》,更为庞杂。且德州为漕运孔道,《山川》一门,不载运河,则脱略已甚矣。是书所列职官,至天启中止。即学正一官,《木龠》后尚有二十人,则又续有增益,非《木龠》旧本矣。
  △《通州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沈明臣撰。明臣字嘉则,鄞县人。嘉靖中诸生,尝与徐渭同参胡宗宪幕府。
  《明史·文苑传》附见《徐渭传》中。明南直隶、北直隶皆有通州。此编南通州《志》也。书成於万历丁丑,其《秩官》、《科第》诸门,皆括之以表,於例颇善。
  △《万历应天府志》·三十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一化撰。一化里贯、始末皆未详。其作此书时,则官应天府教授也。应天在明为南京,而旧无府志。万历丁丑,一化始创是编。凡为《纪》三,《表》九,《志》十一,《传》九。如《郡纪门》引《金陵志》、《水经注》、《荆州记》诸书以证扬州之三江,又引《括地志》以证丹阳之属秦鄣郡,援据颇为该洽。
  又如引宋《景定志》及《通鉴注》,谓丹阳治所即汉之宛陵,亦足证旧志之误。
  又《明会典》,及《明史·职官志》诸书,皆载明封爵,惟公、侯、伯三等。志中《封爵表》,详载孙炎之追封男爵,颇足补史传之阙佚。然如灵谷诸寺,创自齐、梁,旧迹见於《景定志》、《建康志》、《丹阳记》诸书者甚详,乃遗漏不载,则疏漏亦尚未免也。
  △《闽书》·一百五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何乔远撰。乔远字稚孝,号匪莪,晋江人。万历丙戌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洪文衡传》。闽自唐林谞有《闽中记》,宋庆历中林世程重修之。历南宋及元,皆无总志。明成化间,莆人黄仲昭始为《八闽通志》。
  王应山复为《闽大记》、《闽都记》、《全闽记略》,皆草创未备。乔远乃薈萃郡邑各志,参考前代载记,以成是书。分二十二门,曰《分野》,曰《方域》,曰《建置》,曰《风俗》,曰《版籍》,曰《扞圉》,曰《前帝》,曰《君长》,曰《文莅》,曰《武军》,曰《英旧》,曰《方技》,曰《宦寺》,曰《方外》,曰《闺阁》,曰《岛夷》,曰《灵祀》,曰《祥异》,曰《萑苇》,曰《南产》,曰《蓄德》,曰《我私》。其标目诡异,多乖志例。《扞圉志》载兵防及将弁兵士额数,而复有《武军志》以详其人。《文莅志》则合职官、名宦而为一,分并均失其当。《前帝志》载宋端宗及少帝昺,端宗虽即位於福州,然正史已详,不宜复入志中。且帝昺即位於粤之碙洲,尤与闽无涉。《英旧志》载人物,而复分《缙绅》、《弁韐》、《关柝》、《韦布》、《闾巷》、《侨寓》、《裔派》为七类,转觉淆杂。《宦寺志》专载五代林延遇,明张敏、萧敬三人,亦非志中所应有。《蓄德志》杂载丛谈逸事,并及诗话文评,於名为不称。《我私志》则乔远自志其宗族,虽仿古人自叙之例,而称名不典,语多鄙野。其文辞亦好刊削,字句往往不可句读。盖不能出明人纤佻矫饰之习。《明史》本传亦称“所撰《闽书》一百五十卷(案书实一百五十四卷,盖刊本误脱一四字),颇行於世,然援据多舛”云。
  △《万历济宁州志》·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国桢撰。国桢字翼廷,安邑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济宁兵河道副使。
  以州志旧本残阙,属诸生朱梦得、张维屏分纂,而国桢为之裁定。列目凡八,又分子目五十。仅三月而成书,故其间踳驳挂漏,不一而足。
  △《南康志》·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田琯撰。琯,大田人。隆庆辛未进士,官南康府知府。是书成於万历癸巳。
  门目虽繁,而条贯有序,犹舆记中之不甚猥杂者。
  △《顺天府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谢杰撰,沈应文续成之。杰有《使琉球录》,已著录。应文字徵甫,馀姚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是书成於万历癸巳,颇为简略。所立《金门图》、《京兆图》诸名,粉饰求新,尤明季纤佻之习。
  △《万历信阳州志》·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刘尚朴撰。尚朴,信阳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参政。先是,州人礼部侍郎何洛文撰州志未成。尚朴采其遗稿,续作此书。凡为类十九,成於万历丁巳。序次冗杂,殊乖体要。
  △《万历饶州府志》·四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陈大绶撰。大绶,浮梁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参议。饶州自正德辛未刘录撰志以后,百有馀年,大绶始撰此志。分十三门,又分子目八十。
  书成於万历乙卯,其中如寺观之建自唐宋者,应叙於《古迹》,乃归於《秩祀门》。
  二氏非秩祀也。《舆地志》既分《山》、《水》为二门,而《古迹门》内又载石城山。殊无条理。《沿革门》载汉建安十五年孙权置鄱阳郡,治旧县,不知初治在鄱阳,后徙治吴芮故城。亦考之未详也。
  △《岳郡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元忠撰。元忠字整菴,鄞县人。万历中由国子监学正出为岳州府通判。
  是编具述岳州郡城及所属一州七县三卫形胜,然题曰《图说》,而止有说无图,疑佚其半也。
  △《海盐县图经》·十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胡震亨撰。震亨字孝辕,晚自称遯叟,海盐人。万历丁酉举人,由固城县教谕历官兵部员外郎。是书凡七篇,首《方域》,次《食货》,次《戍海》,次《堤海》,次《官师》,次《人物》,次《杂识》。盖与姚士粦参修而成。然不署士粦之名,仅见卷首樊维城序中。其不曰《志》而曰《图经》者,用北宋州县图经例也。
  △《万历容城县志》·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蒋如苹撰。如苹字宾王,益都人。由贡生官容城县知县。初,隆庆间邑令李蓁春创为县志,自隆庆三年以后,事迹无徵。万历甲辰,如苹增补为是编。凡十类,其创立《宫室门》,已失县志之例。又《舆地志》所载唐复置县,后罢,宋代复置。不知五代晋时归於辽,宋时仅置县於拒马河,此沿革之大者,不应脱略。又濡水在县西,亦曰北易水;雹水在县南,即鲍水。载於《水经注》及《寰宇记》诸书者甚详,亦脱漏不载,则其疏舛亦可见矣。
  △《万历嘉定县志》·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韩浚撰。浚字邃之,淄川人。官嘉定县知县。元至元中秦辅之始创县志。
  明自洪熙至嘉靖,凡经四修。浚於万历乙巳复续为是编,颇胜他志之鄙陋,然亦时有疏舛。如以《水利》列於《人物》之后,已觉不伦。以古迹及寺观叙於《杂记门》中,更为非例。又如《疆域考》称“自宋分昆山之东境以置县”,不知《南畿志》载“宋割昆山安亭等五乡,於练祁市置县”,《舆地考》载嘉定县原名疁城乡也。
  △《万历严州府志》·二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是书为万历甲寅所修。首页题名,丛杂无绪。或曰主修,或曰同修,或曰纂修,或曰续修,或曰汇集,莫知撰人为谁。盖与事者争欲附名,故瞀乱如是。前载旧志凡例,颇见体裁。是志乃不肯遵用之,多所更张,务求谐俗。则其书可知矣。
  △《天台县志》·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宏代撰。胡来聘续修。宏代,灵壁人。来聘,全州人。皆天台知县也。
  宏代书不知成於何年,来聘所续则成於万历乙卯。前十三卷,随事立类,为大目十一,小目五十有八。诗文别为七卷,附於后。
  △《泰州志》·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刘万春撰。万春字公孕,泰州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
  是书成於崇祯癸酉,与他志体例略同,而意主黜伪存真,颇不徇其乡曲。其论学究而蓦理学之堂,方技而割隐君之席,及谀墓之文,虽工不录者,皆切中州郡志书之弊也。
  △《万历馀杭县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戴日强撰。日强,蒙城人。官馀杭县知县。是编成於万历丙辰,分十门,子目六十有二。中间纪载多舛误,如《沿革门》云:“汉高帝时属荆吴国。”不知汉时馀杭为西部都尉治,仍属会稽郡。《城墉门》云:“古城在今县溪南,莫详所始。”不知《咸淳临安志》载汉熹平二年所改,经两次迁移,至后唐时号为清平军。殊为疏於考订。至第一卷既立《山川》一门,而九卷又别立《径山志》;既有《古迹》一门,又别立《洞霄志》,更为冗复矣。
  △《万历温州府志》·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光蕴撰。光蕴字季宣,温州人。官至宁国府同知。是编成於万历丁巳,凡为类十二,为目七十四。颇多舛略,如《形胜门》只略叙旧志数行,而梁邱迟《永嘉郡教》所称“控山带海”云云,祝穆《方舆胜览》所称“郡当瓯越之冲”
  云云,皆未之载。此皆失诸眉睫之前。《学校门》只载梅溪、雁山两书院,而永嘉书院之建於宋时,载於王圻《续文献通考》者,亦不及详。其挂漏可想。又《治行志》中分《郡良吏》、《邑良吏》为二门,体例亦嫌繁碎也。
  △《万历襄阳府志》·五十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宜城胡价序,称郡守吴公勒成。凡为目二十有六。明封襄藩於襄阳,故叙历代藩封,别作《襄世家》一卷,於例应尔。至以孔子曾适楚国,遂於《古迹》之外别出《圣迹》一门,则冗碎甚矣。
  △《清江县志》·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秦镛撰。镛,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官清江县知县。清江向无志,崇祯壬午,镛始创修。凡分八目,视他志稍为简明。
  △《崇祯砀山县志》·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刘芳撰。芳字百子,石屏人。官砀山县知县。先是,万历戊午,知县陈秉良属邑人王文焕撰县志,二旬而成。崇祯己卯,芳复与邑人汪用霖续修此编。其《沿革》载“东汉为梁国砀山县”,不知东汉时沛国亦分界其地。又云“晋省归夏邑”,不知《南畿志》载“晋下邑即砀地”,非省并也。又以下邑作夏邑,更误矣。又分门至四十二,率多冗杂。如既以《水土》为一门,又以《风俗》为一门;以《古迹》为一门,又以《八景》为一门,殊纷纭少绪也。
  △《海昌外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谈迁撰。迁字孺木,一字仲木,海宁人。是志题曰“海昌”,以海宁为吴海昌郡,从古名也。书不分卷帙,所列凡《舆地》、《食货》、《职官》、《建置》、《选举》、《人物》、《丛谈》、《艺文》八门。以篇页计之,当为八卷,偶未标题耳。迁学颇博涉,较旧志多所考证。而人物琐分门类,典籍不详卷帙,犹沿地志之积习焉。
  △《西宁志》·七卷(内府藏本)
  国朝苏铣撰。铣,交河人。顺治丙戌进士。由卫辉府推官行取监察御史,巡按山西。裁阙改补西宁道,又调岭东道。是编即其顺治十二年官西宁道时所作。
  西宁在国初为军民指挥使司,本临边之地,文献罕徵。故其书亦潦草冗杂,绝无体例。盖创始者难工也。
  △《续安邱志》·二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王训撰。训字敷彝,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官万全县知县。是编续马文炜之书,体例相近。凡例称马《志》二十八卷,今《续》二十五卷者,地理封建,本无可续。如俷德不至,害及一邑,则亦略之。恶恶短也。
  △《永平府志》·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国朝宋琬撰。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琬与施闰章齐名,时号“南施北宋”。而此志不见所长,卷端题永平府知府萧山张朝琮重修,其窜乱失真欤?
  △《杞纪》·二十二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贞撰。贞字起元,号杞园,安邱人。康熙壬子拔贡,官翰林院孔目。
  是书以安邱东北界接高昌诸邑,为杞国旧地,爰采史传之有关於杞者,综其条目。
  曰《图考》,曰《星土》,曰《舆地》,曰《山川》,曰《系年》,曰《沿革》,曰《封建》,曰《年表》,曰《世次》,曰《原古》,曰《分国》,曰《系家》(案,司马贞《史记索隐》改世家为系家,乃避唐讳,此误袭其名),曰《苗裔》,曰《春秋经传》,曰《经传别解》,曰《人物》,曰《遗书》,曰《艺林》,曰《杂缀》。王士祯序,称其“有良史才”。以安邱一隅,上溯太康斟鄩之故居,下迄国朝数千年事谈,所采之书凡四百馀种,可谓勤矣。然以为杞之故墟,既於《系年》录《春秋》经文之载杞事者,复为《年表》、《世次》、《系家》,不几於叠床架屋乎?且又全录《春秋》经传及《经传别解》为四卷,不更赘乎?於《遗书》录《夏小正》,於《人物》收姮娥,其泛滥抑又甚矣。《艺林》内录《齐风·汶水汤汤》之诗,则以徐州入济之汶为青州入濰之汶。至如《振鹭》、《有瞽》,顾炎武《大禹陵》诗,皆一例采入,尤不免地志之锢习也。
  △《杭志三诘三误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编因杭州旧志称“今地本皆江水,由隋、唐来人力畚筑而成”,因为此辨。三诘者,一诘秦定会稽郡有海盐、馀杭、钱塘、富春四县,何以钱塘独无地;二诘西部都尉为重镇,何以僻处灵隐山中;三诘由富春以至海宁,无不两岸平地,缘江如线,何以上一折甫接吴山,忽西翻灵隐,下一折不走龛赭,忽北越临平。三误者,一由刘道真《钱塘记》误读《汉书》“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之文。不以“西部都尉治”为句,而以“治武林山”为句;二由不考刘昭注《郡国志》已驳秦始皇由馀杭渡江之说,而仍袭其误;三由江水东合临浦,而刘氏误以临浦为临湖,又误以临湖为临平湖。又附载宋之问《灵隐寺诗》、“吴越王铁幢浦”二条。以为不足辨者,不在所诘所辨之数焉。
  △《萧山县志刊误》·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以萧山新修县志踳驳失考,因逐各条为之釐正。凡沿革之误二条,称名之误一条,封属之误二条,坊里之误二条,古迹之误三十八条,人物之误三十五条。
  (案,毛奇龄此二编,本非郡县志书。而列於郡县志书中者,以所刊正者乃郡县志书,犹《新唐书纠缪》列於正史之例也。)
  △《台湾纪略》·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林谦光撰。谦光字芝楣,长乐人。是编乃康熙二十三年平定郑克塽以后所作。分十三篇,一曰《形势》,二曰《沿革》,三曰《建置》,四曰《山川》,五曰《沙线礁屿》,六曰《城郭》,七曰《户役赋税》,八曰《学校选举》,九曰《津梁》,十曰《天时》,十一曰《地理》,十二曰《风俗》,十三曰《物产》,而附以《澎湖版图》。开辟之初,规模草创。故其文皆略存梗概,不及新志之详明。然固新志之椎轮也。
  △《登封县志》·十卷(内府藏本)
  国朝张圣诰撰。圣诰字紫书,号韦菴,广宁人。官登封县知县。初,顺治五年,圣诰之叔父朝端知登封,始创修县志。康熙十八年,圣诰族兄壎亦知是县,又续增之。康熙三十一年,圣诰又知是县,复因旧本重修。一姓相承,递相纂辑,其事颇异。书分九门,曰《图绘》,曰《舆地》,曰《岳祀》,曰《建置》,曰《山川》,曰《职官》,曰《方外》,曰《物产》,曰《艺文》。体例与他志略同。惟他志景必有八,八景之诗必七律,最为恶习。圣诰力破是例,差有识云。
  △《琅盐井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鼐撰。鼐字枚臣,长洲人。由贡生官云南琅盐井盐课提举。是书成於康熙壬辰,因来度旧志重为增辑。首列《图考》,次分《天文》、《地理》、《建设》、《赋役》、《官师》、《学校》、《选举》、《祠祀》、《人物》、《艺文》,凡十类。
  △《师宗州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管棆撰。棆,武进人。官师宗州知州。是书成於康熙丁酉,分九《图》,五《纪略》,九《考》,四《传》。师宗旧无志,是书草创简略,粗具大纲。附艺文於各门中,用宋人旧例。惟多录己作,殆成纪游之集,则未免舆记之结习耳。
  △《辽载前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林本裕撰。本裕字益长,奉天人。是编备载盛京故事,自序云:“折衷於《盛京志》。《前集》则仿龙门志乘,《后集》则仿涑水编年。”今《后集》未见,此其《前集》也。首《总论》,次《图考》,馀分二十一门,亦颇勤於搜采。然留都记载,而地名仍题前代之称,於体例终为乖迕。是亦不检之过也。
  △《扬州府志》·四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张万寿撰。万寿字鹤秋,浮山人。康熙中官扬州府知府。《扬州府志》自明成化至万寿,凡经五修,而益繁芜。考书首载万历中杨洵旧志序,历叙门目,其端绪尚为清整。万寿多所增益,其体例转不及原书也。
  △《河套志》·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履中撰。履中字执夫,商邱人。官至分巡宁夏兵备道。是志成於乾隆壬戌。凡河套之建置、沿革、山川、城堡、关塞、古迹、物产,悉分门汇载。末附以《艺文》二卷。如引《魏书》以证涿祁山之为榆林府地,引《册府元龟》药彦稠为邠州节度使,补五代沿革之阙。又证后魏代郡之即汉朔方郡。据《通鉴注》大城之属朔方,以证《汉书》列传之大城塞,徵引颇为繁富。
  △《湖南通志》·一百七十四卷(通行本)
  国朝大学士陈宏谋等监修。湖南省治即唐之武安军,原与荆鄂兼立节镇。宋代亦分荆湖南北两路,至明代始并隶湖广布政使。而幅《巾员》广阔,形势各殊。本朝康熙三年,始析置湖南布政司,以控制岭峤。其后修通志者,仍合湖南北为一编。又书局开於武昌,未免详近而略远。故湖南事迹,未能赅备。乾隆二十一年,宏谋巡抚湖南,因与藩臬诸臣创修此志,以补其阙。共分三十七门。其中如《山川》一门,全志每县只载数条,此则分列方隅。《职官》一门,全志文职至知府,武职至游击而止,此则同知、通判、守备,具录无遗。《选举》一门,全志详文而略武,此则两途并登。故所载虽止九府四州,而卷帙则较全志赢几十之四五云。
  △《续河南通志》·八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河南巡抚阿思喀监修。《河南通志》修於雍正九年,阿思喀以乾隆三十一年奉诏纂修《一统志》,徵诸省志书送馆,乃续修此编。其事迹皆与前志相接。
  惟前志分四十二目,不立总纲。此编则分《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人物》、《艺文》八志,而各系以子目,为小异云。
  △《澳门记略》·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印光任、张汝霖同撰。光任字黻昌,宝山人。官至太平府知府。汝霖字芸墅,宣城人。由拔贡生官至澳门同知。考濠镜澳之名见於《明史》,其南有四山离立,海水交贯成十字,曰十字门,今称澳门,属香山县。乾隆九年,始置澳门同知。光任、汝霖相继为此职。光任初作是书,未竟,至汝霖乃踵成之。凡为三篇。首《形势》,次《官守》,次《澳番》。《形势篇》为图十二,《澳番篇》为图六。考《明史·地理志》只载南头屯门、鸡栖佛堂门、十字门、冷水角、老万山、零丁洋澳诸名,与虎头山关之类,其他皆未记其详。此书於山海之险要,防御之得失,言之最悉。盖史举大纲,志详细目。载笔者各有体裁耳。
  ──右“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一百八部、二千四百六十七卷,内三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七十五 史部三十一
  ○地理类存目四
  △《河源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元潘昂霄撰。昂霄字景樑,号苍崖,济南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谥文僖。
  是书纪世祖至元十七年遣笃什西溯河源至星宿海事,末有元统中柯九思跋。《元史》已全录其文,此别行之本也。河源远隔穷荒,前志传闻,率皆瞽说。惟笃什尝亲历其地,故昂霄以闻於其弟阔阔出者,记为是编,自诧为古所未睹。迨我皇上,神武远扬,平定西域。揆度水脉,规量地形,又知笃什所言,仍多疏漏。已重为考定,勒在鸿编,用以祛万古之疑,而订百世之谬。昂霄是记,竟以故纸置之可矣。
  △《浙西水利议答录》·十卷(永乐大典本)
  一名《水利文集》,元任仁发撰。仁发,松江人。仕至都水少监。明梁惟枢《内阁书目》云:“大德间,都水少监任仁发,以吴松江故道陻塞,震泽汎滥,为浙西害,乃上疏条利病疏导之法,凡十卷。”前有仁发自序,又有许约、赵某二跋。末附宋郏亶及其子侨《水利议》。约跋称“岁甲辰,中书以其议上闻,命中书省平章政事董是役。由是震泽无壅,与三江之势接,复朝於海”。赵某跋称,“是录所载,其要有三:一曰浚江河以泄水,二曰筑堤岸以障水,三曰置插窦以限水”云。
  △《海道经》·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书中“扬子江”一条,自称其名曰璚,其姓则不可考。
  前有明嘉靖中应良序,疑为元初人所撰,而后人增修之。今观书末附朱晞颜《鲸背吟》三十三首,晞颜为元人,则此书亦出元人可知矣。其书言海路要害,及占风雨潮汛诸事,大抵皆为海运而作。其后歌诀,与今人所说亦同。然未免失之於太简。
  △《海道经》·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海运道里之数,自南京历刘家港开洋,抵直沽,及闽浙来往海道。凡《舟定》泊远近、险恶宜避之地,皆详志之。又有《占天》、《占云》、《占风》、《占月》、《占虹》、《占雾》、《占电》、《占海》、《占潮》各门。盖航海以风色为主,故备列其占候之术。疑舟师习海事者所录。词虽不文,而语颇可据。考海运惟元代有之,则亦元人书也。后有《海道指南图》,乃龙江至直沽针路。嘉靖中袁褧以二本参校,刻入所编《金声玉振集》,复录元延祐间海道都漕运万户府《海运则例图》、至正间周伯琦《供祀记》二碑,附於其末。
  △《治河总考》·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车玺撰。玺,宛平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是编考历代治河之事,以时代先后为次。始周定王,终明嘉靖十七年。又以《禹贡》、《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元史·河源附录》、宋濂《治河议》、《河南总志》诸条列后。其标题又称山东兖州府同知陈铭续编。前后无序跋,不知孰为玺之原书,孰为铭之所补。体例参差,刊刻拙陋,盖当时书帕本也。
  △《漕河图志》·三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先是,成化间三原王恕作《漕河通志》十四卷。弘治九年琼以工部郎中管理河道,乃因恕之书而增损之。首载《漕河图》,次记河之脉络源委,及古今变迁,修治经费,以逮奏议碑记,罔不具悉。
  《明史》本传称琼出治漕河三年,胪其事为志。继任者案稽之,不爽毫发。由是以敏练称,盖其书之切於实用如此。惜原本八卷,此本止存三卷,非完帙矣。
  △《问水集》·五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刘天和撰。天和有《仲志》,已著录。嘉靖初,黄河南徙,天和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乃疏汴河,自朱仙镇至沛县飞云桥。又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役夫二万,不三月讫工,诏加工部侍郎。此书盖据其案视所至形势利害,及处置事宜,详述之以示后人。一卷末有《治河本末》一篇,为工部都水郎中郾城杨旦所作,以纪天和之绩。后四卷则皆其前后奏议之文也。
  △《通惠河志》·二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吴仲撰。仲字亚甫,武进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处州府知府。通惠河即元郭守敬所开通州运河,明初湮废,粮皆由陆以运,费重民劳。仲以御史巡按直隶,疏请重浚。不数月工成,遂至今为永利。其事详见《明史》。后仲外调处州时,恐久而其法浸弛,故於舟中撰此书奏进,得旨刊行。上卷载闸坝建置开浚事宜,而冠以源委图说,中卷及附录皆诸司奏疏,下卷皆碑记诗章也。
  △《三吴水利论》·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伍馀福撰。馀福有《陕西志》,已著录,是书凡分八篇。一论五堰,二论九阳江,三论夹苎干,四论荆溪,五论百渎,六论七十三溇,七论长桥百洞,八论震泽。皆吴中水利要害,大旨本宋单锷所论,而推广之。
  △《新河初议》·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明正德间,河决徐沛,运道淤塞,特起盛应期往治之。应期建议,於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浚百四十馀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计需夫六万五千人,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告成。时胡世宁行取进京,道经沛县,亲睹情形,因上疏与应期议合。兴役垂成,为言者所沮而罢。应期坐夺职。史称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故迹成之,运道终蒙其利。则是举不为无见,而言者为媢嫉之口可知矣。此编载世宁及应期原《议开河疏》,并世宁《请与应期同罪疏》,以见一事之始末。以其事未竟功,故但曰《新河初议》也。应期字新徵,吴江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世宁有《奏议》,已著录。
  △《浙西水利书》·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录前代治水文字,凡奏记、书状、疏论、或问之类并列焉。
  计宋文十九首,元文十五首,明文十二首,而宋以前不采。疑为未成之书。其明文载至弘治间止,则当为正德时所撰集也。
  △《胶莱新河议》·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献撰。献字惟从,号南沣,又自号木石子,咸宁人。嘉靖癸未进士,官山东巡察海运副使。初,元时海运,经由登莱,避槐子口大石之险,故放洋於三沙黑水。历成山正东,逾登州东北,又西北抵莱州海仓。然后出直沽,以达天津。
  后於槐子口西之马壕,别开河道,由麻湾抵海仓,以达直沽。凿之遇石而止。献於元人所凿之西,烧石开道十四里,麻湾以通。於是江淮之舟,可至胶、莱。馀三十里,功未竟,献适迁去。有挠之者(案《明史·孙应鼇传》,称为山东布政使时有创开胶莱河议者,应鼇力言不可,则挠之者指应鼇也),功遂不成。献因叙其案牍为一编,以贻后来,此书上卷是也。其下卷则献没之后,胶、莱人思其功,祀之名宦。工科给事中李用敬又理其说,奏请续蒇其事。其后人又汇刻之,附献书以行云。
  △《吴中水利通志》·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七卷分序苏、松、常、镇并杭、嘉、湖诸府之水,而各以历代修浚之迹附载於后。次为《考议》二卷,次为《公移》三卷,次为《奏疏》三卷,次为《纪述》二卷。其叙事皆至嘉靖二年止,每卷之末,题嘉靖甲申锡山安国活字铜版印行。安国尝翻刻留元刚所编《颜真卿集》及《年谱》,盖亦好事之家也。
  △《河治通考》·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吴山撰。山,高安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端。是书大旨谓河虽经数省,而自龙门下趋,则梁地当其冲,故河患为甚。前有自序云:“近日所刻《治河总考》,疏漏混复,乃重加校辑,汇分序次。”一卷曰《河源考》,二卷曰《河决考》,三卷至九卷曰《议河治河考》,末卷曰《理河职官考》。上溯夏周,下迄明代,总为十卷。前有崇祯戊寅其曾孙士颜序略,盖重刊时所作也。
  △《吴江水利考》·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沈启撰。启字子由,号江村,吴江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是书大旨以吴江为太湖之委,三江之首。凡苏、松、常、镇、杭、嘉、湖七郡之水,其潴於湖,流於江,而归於海者,皆总汇於此。故述其源委之要,蓄泄之方,辑为一编。前二卷曰《水图考》、《水道考》、《水源考》、《水官考》、《水则考》、《水年考》、《堤水岸式》、《水蚀考》、《水治考》、《水栅考》,后三卷皆《水议考》,乃启晚岁家居所辑。至国朝雍正中,其八世孙守义复为校正刊行。《江南通志》称其於水道最为详核。今观其书,於治水条规,颇为明备。
  於支派曲折,尚不能一一缕载也。
  △《全吴水略》·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吴韶撰。韶,华亭人,自号秦阜山人。是书成於嘉靖戊戌。首载苏、松七府为《总图》,次作《捍海塘纪》,次列太湖、三江及诸水源委。凡疏导修筑之事,以及历代官司职掌、公移事实,悉采录之。
  △《两河管见》·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潘季驯撰。季驯有《司空奏疏》,已著录。此书乃其巡抚广东时,值两河水决,再以右都御史督理河道之所建白也。首卷为图说,冠以敕谕,二卷治河节解,三卷为修守事宜。其大旨与所撰《河防一览》相同云。
  △《治水或问》·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庞尚鸿撰。尚鸿字少襄,南海人。副都御史尚鹏之弟。以贡入国学,上书政府。复献飞车、飞舟诸疏,得旨下部。授盐城训导,擢英山知县。时河决为祖陵患,尚鸿撰进《治河三策》。值巡抚与河臣议不合,移怒尚鸿,谪西安县教谕,终昆山县丞。盖亦好事而兼好议论者也。是编乃其在盐城时讲求治河方略,设为或问,类次成书。其力辟毁高堰之议,大抵与潘季驯相合。末附《开涧河疏草》一首,则专论泗州祖陵利害云。
  △《新浚海盐内河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序略云:“海盐地势卑下,与海沙平。每潮水涨,高出平地丈馀。恃以障蔽者,仅石塘,石塘之内有裹土塘,然犹不能御潮。必有内河以纳过塘之水,而后泄其横流之势。”万历五年海溢,盐邑受害特甚,是年遂开内河。此编即详记是役。其说撮举大要,而图则甚详。盖海盐知县所刊,称於时巡抚浙江佥都御史为徐拭。拭字世寅,常熟人。嘉靖丁未进士,以劾赵文华坐谪者,即其人。后官至南京工部尚书,《题名碑录》作栻,《明史》本传亦作栻。
  此本作拭,刊版误也。
  △《新河成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工部都水郎中游季勋、沈子木、朱应时、涂渊,主事陈楠、张纯、唐炼同编。初,嘉靖四十四年七月,黄河决浸沛县诸处,工部尚书朱衡与都御史潘季驯等相度地势,议於南阳至留城一带,别开新河。自留城至白洋浅一带,则挑复旧河。於时朝议不一,然迄从衡议。是编皆其前后案牍,凡图五,奏疏十有一。其称古之治河,惟避其害;今之治河,则又欲藉以通漕事。与贾让等异,所言极为明晰。又称居民之情在新河者,则称新河可开;在旧河者,则称旧河可复。皆为市廛之私,非为国家运道之计。亦究悉物情之言也。
  △《东吴水利考》·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圻撰。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明史·文苑传》附见《陆深传》中。其书首列《东吴七郡水利总图》,而书中所载止六郡,於杭郡未之及也。六郡中尤详於苏、松、常、镇四郡,嘉、湖则稍略焉。
  前九卷为《图考》,图各系以说。后一卷为《历代名臣奏议》,所采亦复寥寥。
  圻以吴人而考吴地水利,应无谬误。然谓钱塘江出宁波之赭山,不知宁波别有赭山,乃混而为一。又引《水经》东至馀姚县东入于海,不知姚江源出大菁山,迳宁波入海,并不与浙江通。圻不加辨正,均未免於疏舛。
  △《黄河图议》·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若曾撰。若曾有《郑开阳杂著》,已著录。是书所列,上起河源,下迄东海,凡为五图。而以历代防浚得失,附论於后。明代自嘉峪关外,即以为绝域,无由西越昆仑。故所绘河源,仍沿《元史》之误。至始终力主王献开胶莱河以通海运之说,亦未必可以施行。黄河湍悍,变态百出,月异而岁不同,区区一卷之图,固未可执为定论也。
  △《治河管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潘凤梧撰。凤梧,桐乡人,贵州籍。隆庆庚午举人。是编末有茅一桂跋,称为《安边济运本书》。盖凤梧别有《边事》一书,合此书而总名之,此则仅存其治河书也。其书多作歌括,立名诡激,而词意实浅近。后载聘启之类,尤为芜杂。
  △《潞水客谈》·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徐贞明撰。贞明字孺东,一曰伯继,贵溪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其官工科给事中时,上疏言畿甸水利,大旨开西北之沟洫,以省东南之漕运。廷议不行。会以他事外谪太平府知事,不能再疏理前说,乃於通州旅次作此书,设为宾主问答之辞,以尽疏中之义。前有万历丙子张元忭序,又有俞均重刊序,及王祖嫡题词,末有李世远、王一鹗二书,李桢、米鸿谟二跋,皆盛推之。
  然其后贞明复官还朝,再申前请,廷议用其策,即命贞明领之。迄不能成功而罢。
  又《明史·汪应蛟传》载,应蛟巡抚保定时,奏兴畿辅水利,工部尚书杨一魁赞成其事。神宗报许,后亦卒不能行。盖持是议者,皆妄冀水利一兴,即北方之粟足供仓储,可以省南方之漕运。而不知古今异势,南北异宜。书生纸上之言,固未可概见诸实事也。
  △《西渎大河志》·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光孝撰。光孝字维训,号左华,自署关中人,不知为何郡县也。是编志大河源委与决塞修浚之宜,傍及祀典、杂事、艺文,犹属志书之体。乃复摭入天河星象,龙马卦画,绘图列说,附会支离。是与水官何涉乎?
  △《千金堤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谢廷谅、周孔教、姜宏范同撰。廷谅字友可,金谿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顺庆府知府,事迹附见《明史·谢廷瓒传》。孔教有《中丞疏稿》,已著录。
  宏范,临川人,仕履未详。千金堤在抚州府城东,当汝水之冲,即唐之千金陂,屡有兴废。万历五年,知府古之贤率属重修,廷谅等因述此志,以纪其事。凡《形胜》、《沿革》、《经画》、《人物》各一卷,《艺文》四卷,皆一时颂美之词也。
  △《古今疏治黄河全书》·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黄克缵撰。克缵字绍夫,晋江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巡抚山东时所作,分《黄河考略》、《治河左袒》、《三吴水利》诸目。所载上起祖乙之圯耿,下终万历三十二年苏庄之决,末系以论,陈当时便宜。其大旨主於顺河之性以疏之,而历陈明代河决,未疏先塞之害。
  其引汉武《瓠子歌》,谓汉时河已通淮泗。又引宋张洎疏,以为《禹贡》九河之外,原引一支南行入淮泗,则未免出於附会也。
  △《河漕通考》·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承元撰。承元,秀水人。万历丙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上卷论河防,下卷论漕运,皆上溯历代,下迄万历中年。文颇简洁,而伤於太略。
  △《海塘录》·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仇俊卿撰。俊卿,海盐人。官国子监博士。万历十五年,海盐塘溃重修,俊卿因录其图式案牍为此书。《浙江通志》已采录其大略。其所纪述,距今一百馀载,亦今昔异宜矣。
  △《河渠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吴道南撰。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事迹具《明史》本传。万历甲午,陈于廷建议修国史,令翰林诸臣分门受事。道南领修《河渠志》,此即其原稿也。凡三篇,曰《运河》,曰《黄河》,曰《通惠河》,其馀皆未之及。按《明史·艺文志》作二卷,则是本己非全帙矣。
  前有总序,谓冠以图策,载其领要。今此书无图,盖传写者失之。考《元史》以前诸志,皆无图绘,此例盖道南所首创也。
  △《泉河史》·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胡瓒撰。瓒有《禹贡备遗增注》,已著录。是编《图纪》一卷,《职制》一卷,《泉源》一卷,《河渠》一卷,《职官表》二卷,《泉河派表》一卷,《疆域》、《山川》、《夫役》、《漕艘》、《宫室》、《人物》、《秩祀》、《叙传》各一卷。乃瓒分司南旺时,据《河志》、《闸河考》、《泉河志》诸书删辑而作。於河湖闸坝堤防潴泄之道,载之颇悉,特体例冗杂,尚有待於后人之润色耳。末附《泉河大事记》一卷,用编年体以总括全书,大略亦近复赘。又《泉源志》后有天启二年主事薛玉衡新开泉名二十七处,则后人所续入也。
  △《皇都水利》·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袁黄撰。黄号了凡,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官兵部主事。是编历考北直隶河渠,意在兴修水利。末载畿内田制、开田赏功、沿海开田诸论,大旨颇与徐贞明《潞水客谈》相近。黄尝任宝坻令,县赋繁重,具疏乞减,故於畿辅利弊尤所究心。卷首题“前进士袁黄,”撰旁注云“了凡杂著”,亦疑非完帙也。
  △《南河志》·十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朱国盛撰。国盛字敬韬,华亭人。万历庚戌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理侍郎事。天启五年,国盛以工部郎中管理南河,创为此志。自《敕谕》至《公移》凡三十三门,於黄、淮诸水疏治事宜,颇为详析。前有自作序例一首,又有李思诚、徐标二序,后有彭期生跋。思诚,扬州人。标与期生皆继国盛董斯役者也。
  △《常熟水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薛尚质撰。尚质,常熟人。以白茅、许浦、福山三浦为常熟宣泄所赖,故作此以明其利害。前有自序,言考当代名臣奏议,及唐宋诸贤成说,可以行於今者,凡若干条。为之赞论,以备於左。复著《水利论》一篇,《杂论》十条,以厕於末。此本为曹溶《学海类编》所载,仅有《水利论》及《杂论》,而无所谓名臣奏议及唐宋成说者,盖删其前半,非完书矣。
  △《黄运两河考议》·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首《总论》一篇,次以历代治河之事编年纪载,始唐尧,迄明熹宗。其大旨欲复九河故道,引全河北趋以归海。所谓纸上空谈,不达时变,与欲复井田封建同一迂谬耳。
  △《河纪》·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书纪黄河迁徙始末,兼及畿辅水利。大旨为筹画漕运而作也。
  △《具区志》·十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国朝翁澍撰。澍字季霖,吴县人。是书以明蔡羽《太湖志》、王鏊《震泽编》为本,参酌增损,续成此书。於濒湖港渎,区画独详。
  △《北河续记》·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阎廷谟撰。廷谟,孟津人。顺治丙戌进士,以工部主事督理河工。是编因谢在杭旧志而修之,又附录古迹、艺文於其后。廷谟自序,谓“删其不宜於今而增其正行於今者”,故所纪形势颇详。然正行於今者增之是也,其不宜於今者亦当存以备考证,乃协志乘之体。一概刊除,非通论也。
  △《河防刍议》·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崔维雅撰。维雅,新安人。顺治丙戌举人,初任仪封县知县,升淮安府同知,调开封府南河同知。即以防河功,授宁波府知府。因总河王光裕请,再迁管河道佥事,官至布政使。其成是书,则为江苏按察使司时也。其治河有七法。
  曰引河,曰遥堤,曰月堤,曰缕堤,曰格堤,曰护埽,曰截坝。前明潘季驯《河防一览》,详於堤坝之说,而不言引河。维雅独申引河之说,盖当河流悍激之地,不得不浚此以杀其势耳。其书前为总图,后为分图。总图所以审其形势,而分图所以定其工程。图各有说,所以明其致治之原。维雅身历河工二十馀年,著为此书,其意见与靳辅颇不相合。康熙二十一年河决萧家渡,维雅因上疏条奏河务,斥辅所筑减水坝为不可用,请变前法而更张之。上特遣大臣履勘,复召辅与维雅廷辨。辅指列情形,具陈维雅剿袭之谬。维雅无以对,卒从辅议,而河患以息。
  是其说亦多出於一偏之见,不可据为定论也。
  △《新刘河志》·一卷、《娄江志》·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顾士琏撰。士琏字殷重,太仓州人。先是,顺治十二年,娄江塞,水无所归。太仓知州白登明,开凿朱泾旧迹而水以安。州人名之曰新刘河,以娄江旧名刘河也。士琏实佐是役,故辑其始末,为志一卷。康熙辛亥,再浚刘河之淤,仍以士琏任其事。工既竣,乃复辑《娄江志》二卷。上卷叙新续,下卷考旧迹,而以郏亶、郏侨诸人治水之书附焉。《新刘河志》其稿本出登明,士琏重辑之,《娄江志》则士琏所自辑。以其循登明之法而成功,故亦题曰“登明定”,示不忘所自也。前有王瑞国、郁禾序,皆称为《吴中开江书》,盖当时二书合刊,总题此名耳。
  △《山东全河备考》·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国朝叶方恒撰,方恒字学亭,昆山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山东济宁道。是编即其督理山东河道时所辑,专言漕河之在山东者。首《图志》,次《河渠》,次《职制》,次《人文》。大致采掇明王恕《漕河通志》、王琼《漕河图志》、车玺《漕河总考》诸书,而稍参以近时之形势。
  △《明代河渠考》·(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是书采取有明列朝实录,凡事之涉於河渠者,悉案年编次。天启四年以后,则杂取邸抄野史以足成之。视史志所载稍详,然颇伤冗杂。考斯同尝预修《明史》,此本疑即其摘录旧闻,备修志之用者,后人取其残稿录存之也。又两江总督所采进,亦有此书,题曰《明实录河渠考》。所载止於万历四十八年,知当时随笔抄录,本未成书。后来传写其稿者,各据所见之本,故多寡互异,并书名亦小不同矣。
  △《今水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是书前列诸水之名,共为一表,皆以入海者为主,而来会者以次附之,如汴入河、须郑入汴、京入郑、索入京之类。自下流记其委也,后各自为说,分南北二条,皆以发源者为主,而所受之水以次附之。如卫河出辉县苏门山,迳卫辉府北,东流淇水来注之,又过濬县内黄界,漳水入焉之类,自上流记其源也。其所说诸水,用今道不用故道,用今地名不用古地名,创例本皆有法。而表不用旁行斜上之体,但直下书之,某入海,某入某,某又入某,颇不便检寻。又渭入河,漳、清、汧、泾、沮入渭,洛入河,瀍、涧、伊入洛之类,皆分条。淇、漳、汶、滹、桑入卫,清入淇,沙、易入滹,温、义入易,洋入桑之类,又合条,则排纂未善也。其书作於明末,西嘉峪,东山海,北喜峰,古北居庸,皆不能逾越一步。宗羲生於馀姚,又未亲历北方,故河源尚剽《元史》之说,而滦河之类亦沿《明一统志》之旧。松花、黑龙、鸭绿、混同诸江,尤传闻仿佛,不尽可据。我朝幅员广博,古所称绝域,皆入版图,得以验传闻之真妄。《钦定西域图志》、《河源纪略》诸书,勘验精详,昭示万代。儒生一隅之见,付之覆瓿可矣。
  △《明江南治水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陈士鑛撰。士鑛号宿峰,秀水人。康熙初以贡生阁试,授主事。是书大旨主於广浚分支,共受三江之水;多为尾闾,以杀震泽之怒。故所录惟以夏原吉议三条为主,而况锺、李克嗣、吕光、海瑞、许应逵五事附焉,非尽录明一代治水之政也。
  △《湘湖水利志》·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萧山湘湖为一邑水利所资,宋熙宁间县民殷庆倡议建塘而未行。至杨时为县令,始举其役。而明尚书魏骥修筑之后,为豪民所佔,御史何舜宾又以死争复之。舜宾之婿佥事富玹因作《萧山水利志》,岁久残阙。奇龄因其旧本,补辑是编。前二卷详述湘湖沿革条约,第三卷则附录诸湖,而终以湘湖历代禁罚旧例。其大旨以杜侵佔为本。
  △《东南水利》·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恺曾撰。恺曾,归安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是书前四卷录康熙以来太湖、刘河、白茆、孟河诸处兴修开浚奏议公牍,第五卷录折解、缓征、议赈、兵粮、关税诸奏议。其目录内自注有曰:“是卷内有无关水利,因当事大臣仰体主恩,曲为生民请命,俾安乐利,故载入。”盖因水利而附录者也。第六卷、七卷皆前代水利沿革,於郡城修筑之外,亦附录赋额、田税、均粮、盐口诸事,盖亦留心於民事者。然志乘皆已具载,此为赘出矣。
  △《治水要议》·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孙宗彝撰。宗彝有《易宗集注》,已著录。此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
  其议治河之法,以筑归仁堤、疏周家桥为主。盖亦执一偏之见,未可坐论起行也。
  △《太湖备考》·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金友理撰。友理字玉相,吴县人。是书卷首为巡幸图说。卷一总志太湖。
  卷二为沿湖水口、滨湖山。卷三为水治、水议。卷四为兵防、湖防、论说、记兵、职官。卷五为湖中山泉、港渎、都图、田赋。卷六为坊表、祠庙、寺观、古迹、风俗、物产。卷七为选举、乡饮。卷八为人物。卷九为列女。卷十、十一为诗。
  卷十二、十三为文。卷十四为书目、灾异。卷十五为补遗。卷十六为杂记。大旨为明人《太湖志》、《震泽编》皆详於湖中而略於湖外,以所重在名胜,而水利、兵防不及悉,故以此书补所阙云。
  △《萧山水利书初集》·二卷、《续集》·一卷、《三集》·三卷、《附集》·一卷(浙江江启淑家藏本)
  《初集》,明富玹编,国朝来鸿雯重订。《续集》、《三集》皆国朝张文瑞编。《附集》,文瑞之子学懋所编。萧山水利,以湘湖为最溥。明初,其邑人御史何舜宾尝以清理佔田被祸。玹为舜宾婿,因取章懋、魏骥所辑《水利事迹》,合梓以行,以备考验。康熙五十八年,有私决湘湖者,水利几废。鸿雯据旧本重加订正,文瑞又旁搜黄震《万柳堂记》等文十二篇,为《续集》,并刊行之。雍正十三年,文瑞又以旧作《西江塘》、《湘湖纪事稿》二帙辑为《三集》。
  其《附集》则《萧山水利》十条,即明绍兴知府贾应璧所撰《图说》之旧本也。
  △《治河前策》·二卷、《后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祚泰撰。祚泰字粹中,滁州人。乾隆壬申举人。是编乃其肄业中山书院所作。分《前策》、《后策》二集。《前策》三十篇,皆详述《禹贡》水道及历代迁徙之迹,而评其得失。《后策》十一篇,皆条析现在利病。《前策》大旨主复北派放河,使东入海,自不病会通。《后策》大旨主闭南崖减水坝,不引浊沙入湖,添建北崖减水坝,另辟海口以泄其泛涨。
  △《水鉴》·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郭起元撰。起元,闽县人。历官盱眙县知县,迁泗州知州、宿虹同知。
  皆积水为患之区,因即所见闻,勒为一编。凡《论》十四篇,《说》四十四篇,《策》六篇,《考》四篇。刻於乾隆癸酉。其论淮徐一路,皆身所阅历之言。其他如江南、浙江、湖北、山东诸水,则亦传闻之论。至於《黄河源流》一篇,仍袭元人旧说,尤未得其真也。
  △《安澜文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沈光曾撰。光曾,秀水人。官高邮州知州。是编辑前明及国朝修治南河大要,分为四篇。一曰《分黄》,二曰《导淮》,三曰《利运》,四曰《全下》。
  以皆录前人奏议之词,故名曰《文献》。其大旨在於刘老涧多设滚坝,疏通沭河。
  以六塘清水道之,使疾趋入海,以治河。於张福口、裴家塘等处浚引河,使洪泽之水尽出云梯关,以治淮。又绘图冠於卷首。末有乾隆十年重刻《书后》一篇,乃其病中所作。谓潘季驯称河不两行,乃泇河未创、中河未开以前,以黄河为运道,故有是说。今则运道自清河、桃源以上,已无藉於黄河,自宜随时筹画。
  又称惟别穿一渠之说,必不可行。穿则河水横经,运道挟之而走,实有可虞。黄坝新河之陈迹足鉴云。
  ──右“地理类”河渠之属,五十二部、二百四十五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北边备对》·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程大昌撰。大昌有《易原》,已著录。是书前有大昌自序,称“淳熙二年因进讲《禹贡》,孝宗问以塞外山川,未能详对。绍熙中,奉祠家居,乃补撰此书。以缘起於讲筵顾问,故仍以《备对》为名”。凡二十一则,皆摭史传旧文,无所考正。
  △《江东地利论》·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武撰。武始末未详。所论凡十篇,首论东南北古昔为最盛;次论南北胜负之势;次论东南地势在江、淮;次论西南地势在巴、蜀;次论合淝、濡须攻守之要冲;次论襄汉、荆南上流之重镇;次论襄阳为江陵捍蔽;次论寿春为江东捍蔽;次论西临关陇,东瞰青、齐,以取中原;次论中外盛衰在於天时。大抵亦与《江东十鉴》相表里,盖宋南渡后人人能为是言也。
  △《东南防守利便》·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陈克、吴若同撰。考《宋史·吕祉传》,祉知建康,与吴若等共议,作此书上行在。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盖专为南宋立言者也。
  此本刊於明崇祯间,前有祉《进书缴状》一篇,称吴若为本府通判,盖其幕属云。
  △《边防控扼形势图论》·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江默撰。默始末未详。其《进书状》有云:“臣效官极边四载,考究今古地名形胜,撰列《边防控扼形势图》并《论》二十四首,缮写成册。皆是今日边防急务。不如此行,则淮西不可守,无淮西则长江不可恃。昔三国吴无淮西,亦守巢湖,不敢退守长江。以长江千里,不可胜守,而巢湖两岸阻山,中间阻水,易守故也。今日有两淮,何为退守池州、江州,弃巢湖之险哉!”其论亦剀切,然不论攻而论守,其作於和议之后欤?
  △《东关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闻人诠辑。诠有《南畿志》,已著录。是编乃嘉靖壬辰诠为监察御史时巡视山海等关,以荏任例取地图,而绘画不免劳费,乃取平原张禄旧时所绘诸图,重加校正,刊以备阅。所载关塞二百一十有二,纪其道里远近,形势险易,颇详。
  诠即刊刻《旧唐书》者。《旧唐书》明代几佚,其得重见於世者,实诠之力。较方从哲官内阁时窃谢承《后汉书》以出,匿不示人,遂致天地之间,不复得见是书者,其用心之广隘,相去远矣。
  △《修攘通考》·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何钅堂编。钅堂有《括苍汇纪》,已著录。此编以伪苏轼《地理指掌图》,与桂萼《明舆地图》、许论《九边图》三书合而刊之。别立此名,更无一字之论著。恐钅堂之陋未必至是,或坊贾所托欤?
  △《九边考》·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魏焕编。焕字东洲,长沙人。嘉靖乙丑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是书作於嘉靖辛丑。第一卷为《镇戍经略》,以下分九边为九卷,而各边之中,又分《疆域》、《保障》、《责任》、《军马》、《钱粮》诸目。所采多奏章案牍,大抵纸上之谈也。
  △《海防图论》·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若曾撰。若曾有《郑开阳杂著》,已著录。是图乃若曾与唐顺之所共定,凡十二幅。其式以海居上,地居下,乃画家远近之法,若曾具为之辨。胡宗宪所题为《海防一览》者,即此书也。其书成於《万里海防图》之先,盖草创未详之本。后其六世孙定远刊《海运图说》、《黄河图议》等编,复并是书刻之云。
  △《万里海防图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郑若曾撰。是书乃若曾入胡宗宪幕府以后,与同事邵芳取旧撰《海防图论》,复加考定。起广东,历福建、浙江、南直、山东、辽东,计程八千五百馀里。杂图七十五,各为之论。若曾自序以为“许默斋《九边图论》详於西北,此独详於东南”云。
  △《江防图考》·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郑若曾撰。若曾既图海防,复为此书。起九江至金山卫,凡为图十有九。
  后备论沿江守御兵弁之数,及所当修补增置之法。
  △《江防考》·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吴时来撰,王篆增补。时来,仙居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文恪。篆,夷陵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隆庆二年,时来以南京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创为此考。六年,篆奉命继其任,以时来书度之,形势微有不同。因仍其体例,增损重订。盖明代以南京为根本重地,专设操江都御史,与勋臣一人同领其事。所辖水操军以万计,上自九江,下抵苏、松、通、泰,缓急咸责成之。是考於形胜、营制、官兵、沿革颇为详备。盖当时积习废弛,其立法特密云。
  △《两浙海防类考续编》·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范涞撰。涞字原易,休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自嘉靖中倭寇犯两浙,沿海郡县,被害最深。故守土者以海防为首务。胡宗宪作《筹海图编》后,续之者有《海防考》、《海防类考》诸书,而沿革不常,每有阙略。
  万历二十九年,涞官海道副使,因取诸书复加增广,故名曰《续编》。前有史继辰序,并《类考》旧序二首。凡四图,四十一目,於兵卫、巡防、饷额各事宜,颇为详备。惟多录案牍之文,未免时伤冗漫耳。《江南通志》列涞於《儒林传》中,载所著有《休宁理学先贤传》、《范子咙言》、《晞阳文集》,独不及此书。
  盖自宋以来,儒者例以性命为精言,以事功为霸术,至於兵事,尤所恶言。殆作志者恐妨涞醇儒之名,故讳此书欤?然古之圣贤,学期实用,未尝日日画《太极图》也。
  △《温处海防图略》·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蔡逢时撰。逢时字应期,宣城人。万历庚辰进士,官温处兵备副使。温处为两浙海疆门户,明季倭寇出没,号曰要冲。逢时此书,作於万历二十四年。皆据当时文移、册籍编次成帙,凡地形、船械,以及战守选练之法,无不毕载。共为图四,子目四十有三。
  △《筹海重编》·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邓锺撰。锺字道鸣,晋江人。万历二十年,倭大入朝鲜,海上传警。总督萧彦命锺取昆山郑若曾《筹海图编》,删其繁冗,重辑成书。冠以各处海图,次记奉使朝贡之事。又分案沿海诸省,记其兵防制变各事宜,而以经略诸条终之。
  於前代旧事,亦间有引证。前有彦序一篇,极称胡宗宪功,亦当时公论也。
  △《海防图论》·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载惟江南、浙江、山东、辽东,而福建、直隶诸省沿海之地,并无图说。疑其有阙佚也。
  △《陕西镇考》·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略记陕西诸镇城堡之属,大抵从王圻《续文献通考·边防门》中录出。盖明人所为也。
  △《海防述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国朝杜臻撰。臻有《闽粤巡视纪略》,已著录。是书胪列沿海险要形势,及往来策应诸地,於诸洋列戍哨探事宜,亦并及之。案,臻於康熙二十二年奉诏偕内阁学士石柱往闽、粤定疆理,兹书盖即其时所著也。
  △《延绥镇志》·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谭吉璁撰。吉璁,字舟石,嘉兴人。由内阁中书官至登州府知府。明时以延绥为重镇,设重兵以防河套。本朝顺治初年,罢延绥巡抚不设,而延绥镇尚仍旧名。康熙十二年,吉璁以延安府同知分驻榆林城,乃因明巡抚涂宗濬旧本,重修此志。自《图谱》至《艺文》,凡分十二类。所载皆明代边防之事。
  △《蛮司合志》·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编皆纪明代土司始末。凡湖广一卷,贵州二卷,四川四卷,云南四卷,两广四卷。亦其修史所馀之稿也。
  △《江防总论》·一卷、《海防总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姜宸英撰。宸英字西溟,慈谿人。康熙丁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己卯充顺天乡试副考官,为正考官修撰李蟠所累,逮问。蟠遣戍,宸英卒於狱。是二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各冠《总论》於前,而条系其形势之略於后,题曰《附录》。案《江防论》末称:“依海道所经,自广东西路始,福建、浙江、江南、登莱、天津卫、辽阳,以次及之。”又括海南所经各省郡县,自为一卷,与论后所附录全不相应。又称“其沿海山河,寇《舟宗》入犯分合,日本舆地,皆有图”。
  今亦无图。知曹溶删节其文,非宸英之原帙也。
  △《秦边纪略》·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首卷“河州条”注,内有“西夷部落三十有奇,康熙十四年围卫城一月,康熙二十二年又犯卫地”之语。又四卷《近疆西夷传》内载,康熙二十四年,祝囊同科尔坤十八部由古北口入觐事,则此书为康熙间人所作。
  首载河州及西宁、庄浪、凉州、甘州、肃州、靖远、宁夏、延绥等卫形势要害;次载西宁等卫南北边堡;次载西宁等卫近疆及河套;次载外疆、近疆西夷传,河套部落蒙古四十八部落考略,西域土地人物略。其论边鄙疆域,及防守攻剿情形,一一详悉。盖国家初定西陲,中间遘王辅臣之叛,与滇、黔相煽。方用兵於内地,故近边诸部,往往窥窃。后乃以次削平,驯为臣仆。此书所述,皆是时之形势。
  方今圣武远扬,天山南北二万馀里,皆置郡开屯,归我疆宇。昔之所谓险要者,今皆在户闼之间;昔之所谓强梁者,今皆隶赋役之籍。此书所述,皆无所用之。
  然在当时,则可谓留心边政者矣。至北边四十八部源委弗详,且非秦地。其西域道里以驿程考之,亦皆在茫昧之间。盖一时得之传闻,附录卷末,均不足为典要。
  存而不论可矣。
  ──右“地理类”边防之属,二十一部、八十三卷,皆附《存目》。
  
  卷七十六 史部三十二
  ○地理类存目五
  △《龙虎山志》·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元明善撰,明张国祥续修。明善字复初,清河人。以浙东使者荐,为学正。
  擢太子文学,历翰林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元史》本传。国祥则嗣封真人也。
  是书乃皇庆三年明善官翰林学士时奉敕所修。然原本体例,不可复考,惟存延祐元年程钜夫序及吴全节进表。此本载山川、建置、人物、道侣并累朝制敕、艺文,颇为庞杂。殆已多所窜乱,非其旧矣。
  △《茅山志》·十五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是书分《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金薤编》十二门,每门以三字为题,盖仿陶弘景《真诰》例也。
  前有永乐癸卯胡俨序,称“旧本为张雨所书,至为精洁。后毁於兵,姚广孝复为刊版。及成化庚寅、嘉靖庚戌又重刻者再”。此本即嘉靖时刻。不但纸版恶劣,非张雨之旧,且为无识道流续入明事,叙述凡鄙,亦非刘大彬之旧矣。
  △《仙都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道士陈性定撰。仙都山古名缙云山,唐天宝中敕改今名。此志分六门,曰《山川》,曰《祠宇》,曰《神仙》,曰《高士》,曰《草木》,曰《碑碣题咏》。
  前序题至正戊子,不著姓名,以序及志中《祠宇门》考之,盖元延祐中给道士赵嗣祺五品印,提点是山玉虚宫。羽流荣之,因撰是志也。
  △《天台山志》·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末称世祖皇帝封道士王中立为仁靖纯素真人,知为元人所作。
  又称前至元间,知为顺帝时人矣。其书颇典雅可观,惟“七十二福地”一条,不引杜光庭书而引《记纂渊海》,知为稗贩之学矣。
  △《武夷山志》·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裘仲孺撰。仲孺字穉生,崇安人。洪武初,荐授平远县知县。其书凡十一篇,首《名胜》,次《云构》,次《题刻》,次《仙真》,次《羽流》,次《存疑》,次《物产》,次《游寓》,次《祀典》,次《掞藻》,次《馀韵》。
  末一卷为《词订》,则诗文之续得者也。体例庞杂,殊不足观。《掞藻》一篇,几及全书之半,尤乖裁制也。
  △《震泽编》·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蔡昇撰。王鏊重修。昇字景东,吴江人。鏊有《史馀》,已著录。是书首纪五湖七十二山两洞庭,次石泉古迹,次风俗人物、土产、赋税,次水利、官署、寺观、菴庙、杂记,次集诗、集文。前有弘治十八年杨循吉序,称其“操觚之妙,天机独运。中间有似《尔雅》者,有似《山海经》者,有似柳子厚诸山水记者,用能绘画造物,陈诸简牍”。未免誉过其实。昇书本名《太湖志》,鏊为重修,乃取《禹贡》之语改今名云。
  △《金山杂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略》,已著录。金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循吉少时,尝读书其中。归田后因为之志。分八篇,一《山势》,二《品石》,三《泉》,四《山居》,五《游观》,六《草木》,七《饮食》,八《胜事》,每篇各有论赞。
  △《雁山志》·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朱谏撰。谏号荡南,乐清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吉安府知府。雁荡山在温州府,跨乐清、平阳二县,於古无称,自宋太平兴国中,始有僧居之,奇秀甲於浙东。明初僧永昇者,始辑为《雁山集》一卷,编次无法。嘉靖己亥,谏因旧本搜讨,增为四卷,列三十二门,乐清知县徽州潘潢序之。万历辛巳,知州南昌胡汝宁复为翻雕,而以续得诗文冠於卷前,殊为猥杂。
  △《京口三山志》·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莱撰。莱字廷心,丹徒人。弘治间举人。北固、金、焦三山,皆古来胜境,而未有裒辑遗文旧事,合为一志者。兖州史宗道为镇江推官,始属莱考三山名迹沿革,及历代诗文,汇成此编,颇能订讹正谬。如金山之名,旧云创於唐李锜。莱则谓梁天监四年即金山修水陆会,其名已始於六朝。考证颇为典核。然如《事物纪原》引宋大中祥符七年四月诏,封焦山大圣祠为明应公,本非僻书僻事,而《祠庙类》中乃失收之,则疏密亦不免互见。盖莱所依据,多取诸郡县图经,未能博徵群籍,故每有漏略也。
  △《慧山记》·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一名《九龙山志》。明邵宝撰。宝有《左觿》,已著录。慧山即惠山,在无锡县界,局狭而气秀,地近而景幽,自昔号为佳境。宝居近是山,钓游所及,时有品题。所作如《惠山杂歌》、《惠山十二咏》、《叙竹茶垆》等篇,具载於《容春堂续集》中。此书仿贺知章会稽洞、郭子美罗浮山之例,搜辑旧事遗文,为之作志。
  △《邓尉山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沈津撰。津字润卿,苏州人。是书分《本志》、《泉石》、《祠墓》、《梵宇》、《山居》、《名释》、《草木》、《食品》、《集诗》、《集文》十类。前为《总叙》一篇。其称《本志》者,以专纪山之形势为作志本意,故以冠於各类之首也。书成於嘉靖壬寅,靳学颜尝为之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遂以为学颜所作,失考甚矣。
  △《衡岳志》·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彭簪撰,姚宏谟重订。考《明史·艺文志》,载彭簪《衡岳志》八卷。此多五卷,当即宏谟所增。然宏谟序已称“续刻者随时窜入而不之究”,则未经重修以前已非簪之原本矣。序又称“总《形胜》於多景之前,补《事纪》於诸卷之首”,此本一卷为《事纪》,二卷、三卷为《形势》,知为宏谟所增。至所称“诗文以景附,景以类分”者,则散缀各卷,不可复考。簪自号石屋山人,安城人。官衡山县知县。其书成於嘉靖戊子。宏谟,秀水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其书成於隆庆辛未。时提督湖广学政,应知县章宣之请,续此编云。
  △《庐山纪事》·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桑乔撰,国朝范礽补订。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以首劾严嵩,为所构陷,谪戍九江以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即其在戍所时作,成於嘉靖辛酉。至国朝顺治戊戌,巡按御史许世昌属南康推官会稽范礽重为补订。以山阴、山阳别其条贯,属南康者列於阳,属九江者列於阴。
  又取乔后百馀年间事迹题咏,缀补於后。礽序称乔书质而辨,文而约,纪事皆题原采书名。礽所补悉仿其例云。
  △《仙都山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戴葵撰。葵,酆都人。始末未详。据其自跋,此书盖嘉靖丁未作也。仙都山在四川酆都县境,为道经第四十二福地,称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得道处。
  葵杂采旧文,分为八类,大抵神仙家言为多。
  △《牛首山志》·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盛时泰撰。时泰字仲交,江宁人。嘉靖中贡生。牛首山在江宁城南,一名天阙。是书首志《山名》,次志《岩洞》、《池泉》、《殿庐》、《草树》、《法宝》、《游览》、《丽藻》。其文颇近游记,不尽沿志书窠臼。其艺文多著出某书,亦明人所难。惟“地亩弓口”一条,全录禀帖批词,首尾不加删削,殊失体例。
  △《仙岩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王应辰撰,应辰自署曰举人,不著里贯。考《太学题名碑》有隆庆辛未进士王应辰,信阳人。去作此书时仅十六年,未知即其人否也。仙岩山在浙江瑞安县境,为道书第二十六福地。嘉靖壬戌,兵部郎中永嘉王叔果属应辰为此编。首载图景,次录诗文,序次尚颇简洁。
  △《黄海》·六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潘之恒撰。之恒字景昇,歙县人。嘉靖间官中书舍人。考《明史·艺文志》有潘之恒《黄海》二十九卷,此本虽卷数未标,其曰《纪初》者八,曰《纪藏》者七,曰《纪迹》者十有八,曰《纪游》者二十有一,曰《纪异》者六,皆别之为卷,则已六十卷矣。史称二十九卷,未为确数。然其中次第卷数,或有或阙,或参差错互,盖犹未定之稿,不知其止此六十卷否也。黄山在徽州府西北百三十里,旧名黟山,唐改今名。跨据宣、池、江、浙数郡。世传黄帝与容成子、浮邱公炼药於此,故有浮邱、容成诸峰。此姑存图经之说,以备古迹一条则可。之恒竟上溯轩辕,采摭经传,凡语涉黄帝者皆入焉。至以《广黄帝本行纪》、《真仙通鉴》诸书与六经之文并列,何其诞欤!大抵以多为胜,而考证之学与著述之体则非所讲也。
  △《武夷山志略》·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徐表然撰。表然字德望,崇安人。嘉靖中尝结漱艺山房於武夷第三曲,因撰次是书,分为四集。绘山之全图,及武夷宫左各景,宫右九曲诸胜,悉以题咏附於后。凡名胜、古迹,皆分附於《山川》。较他地志尤便省览,此变例之可取者。至於《寓贤》及《仙真》之类,人绘一图,则不免近儿戏矣。其名《志略》者,谓兹山已有全志也。
  △《阿育王山志》·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录。阿育王山在浙江宁波府,去府治四十里。山有阿育王寺舍利塔,相传为地中涌出,因以名寺,遂因以名山。
  盖缁流梵笈有是异闻,年祀绵远,亦无从而究诘也。是志凡分十类。揆其大旨,主於阐释氏之显应。故标兹灵迹,以启彼信心,原不以核订地理、考证古今为事也。
  △《云门志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元忭撰。元忭有《绍兴府志》,已著录。云门山在会稽城南。元至正十年,相里允若作《云门集》,黄溍序之。元忭以其未备,补缉是编。以《山川》、《古迹》、《名贤》为一卷,而馀四卷皆《艺文》,又末大於本矣。
  △《京口三山续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同撰。邦佐号雁洲,浦城人。官镇江府教授。朝用号南湖,宁都人;文山号仰泉,常宁人。皆官镇江府训导。是书成於隆庆中,以补史宗道《三山志》之阙,故以《续志》为名。专取当时人游览诗赋,汇萃成帙、而邦佐等所自作,附录尤夥。盖意在钓名,於三山考订无涉也。
  △《齐云山志》·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鲁点撰。点字子与,南漳人。万历癸未进士,官休宁县知县。齐云山在休宁县,名齐云岩,盖白岳西北分支也。上有北极佑圣真君神祠,明代数经修葺,嘉靖中始有齐云山之号。兹志因云岩旧本而重辑之,分三十七目。卷前又有顺治中告示二通,又后人刊入,非原书之旧矣。
  △《普陀山志》·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周应宾撰。应宾有《九经考》,已著录。普陀山在浙江之定海。是编因旧志重辑,凡六卷,十五门。而应宾自序称五卷,十七门。勘验卷帙,并无阙佚,未审何以矛盾也。
  △《太岳太和山志》·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田玉撰。玉不知何许人,万历中宦官也。太和山即湖广均州之武当山,相传为北极玄武修真地。明成祖即位时,自谓得神之祐,因尊为太岳,敕建宫观,常遣内臣司其香火。嘉靖间,提督太监王佐始创为志,太监吕评续增之。万历癸未,玉复增广为此本。前载修建庙宇始末实事,并仙迹、徵应、物产,后载唐、宋、元、明序记诗赋等作。
  △《太姥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史起钦撰。起钦字敬所,鄞县人。万历己丑进士,官福宁州知州。太姥山在福宁州境,传尧时有老母业采蓝,后得仙去,故以为名。中有锺离岩、一线天诸胜迹,起钦因创为此书,成於万历乙未。前列图,次列记序及题咏之作。然山以岩壑寺宇为主,法当分门编载。起钦但为总绘一图,悉不加分别诠次,非体例也。
  △《续刻麻姑山志》·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左宗郢撰,国朝何天爵、邱时彬重修。宗郢,南城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天爵、时彬皆建昌人。麻姑山唐时隶抚州,故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有“抚州南城县”之语,今则在建昌府城西十里。宗郢志见於《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相同。此本每卷标题,或称麻姑而去“山”字,或又加“洞天”
  字,或加“丹霞”字。名目纷然,可知体例之庞杂。考《明史》作《续刻麻姑山志》,今姑从标目焉。
  △《嵩书》·二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傅梅撰。梅字元鼎,邢台人。万历辛卯举人,由登封县知县擢刑部主事。
  与员外郎陆梦龙力争梃击一案,郑氏之党中以察典,罢官。后起为台州府知府。
  崇祯中,解职家居。大兵下顺德,抗节死,赠太常寺少卿。事迹附见《明史·张问达传》。乾隆乙未,赐谥忠节。是编乃其官登封知县时所作。分《星政》、《峙胜》、《卜营》、《宸望》、《岳生》、《官履》、《岩栖》、《黄裔》、《竺业》、《物华》、《灵绪》、《颜始》、《章成》为十三篇,立名颇嫌涂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