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40 赵蕤(唐)
群雄竞起,孙权兄弟,遂有吴楚之地。晋武受命,寻即吞并,永嘉南迁,重
此分割。自尔已来,战争不息,否终斯泰,天道之恒。郭璞有云:‘江东偏
王三百年,还与中国合。’今数将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
昌,无德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
雕墙,酣酒荒色,上下离心,人神同喷,其必克二也。为国之体,在于任寄,
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
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也。我有
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
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兆,其在不疑。”颖
忻然曰:“君言成败,理甚分明,吾今豁然也。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
至此也。”遂进兵,虏叔宝。此灭吴形也。
[议曰:昔三国时,蜀遣宗预使吴。预谓权曰:“蜀土虽云邻国,东西相
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孙盛曰:“夫帝王之保,唯道与义,道义
既建,虽小可大,殷周是也;苟仗诈力,虽强必败,秦项是也,况乎偏鄙之
城,恃山水之固而欲连接万里,永相资赖哉!昔九国建合纵之计、而秦人卒
并六he;嚣述营辅车之谋,而光武终兼陇南。夫以九周之强、陇汉之大,莫
能相救,坐观屠覆,何者?道德之基不固而离弱之心难一故也。而云吴不可
无蜀,蜀不可无吴,岂不诌哉!由此观之,为国之本,唯道义而已,君若不
修德,舟中之人尽故国也。有矣夫!”]
【译文】
到晋惠帝时,惠帝平庸软弱,胡人骚扰中原,天子蒙受侮辱,逃到长江
以南,这时天下再次分裂。五代历经三百多年。隋文帝得到图谶,才谋画攻
伐陈朝。文帝曾经询问攻取陈朝的计策,高颖说:“长江以北,土地寒冷,
农田收割较晚;长江以南,土地温热,水田成熟较早。等到收获季节,再稍
微征兵买马,声言要偷袭,敌军必定会屯兵坚守防御,这样就错过收割的好
时节。敌军既然聚集军队,我军便解散,多次反复,敌军必然习以为常,然
后我们再聚集军队,这时敌军必然不相信,在其犹豫之际,我军再渡江登陆
作战,士兵的士气必然更加高涨。又因为江南土层浅,住的多是茅舍,所有
的储蓄积聚,都不是放在地窖中。我们再秘密派人顺风放火,等到他们再修
建好,就再放火,不用几年,国内财力自然匾乏。”隋文帝采用高颖的计策,
陈朝士兵益发疲弊。然后文帝发兵,派薛道衡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并掌握公
文。等到文帝的军队兵临长江,高颖召见薛道衡,在大帐中夜坐,问道:“现
进军能够打败江东吗?你试着说一说。”薛道衡回答:“凡是讨论大事的成
败,必须用理论去推断。禹贡所居住的九州,本来是君王的疆土。后汉末期,
豪杰举兵蜂起,孙权兄弟于是占据吴、楚的土地。晋武帝即位,立即吞并吴、
楚,到永嘉南迁时,又分裂开来。从那时以来,战争不断,战争之后必然是
和平,这是永恒的天理。郭璞曾说:‘江东偏安三百年后,还要与中原合并,
现在运数将满。从运数来说,必然打败陈朝,这是一。有德的人昌盛,无德
的人灭亡。自古以来兴衰盛败都没有脱离这个规律。皇上恭敬爱民,提倡节
俭,整天为黎民百姓国家大事操劳,陈后主却修造官室,雕镂宫墙,沉迷酒
色,臣民不和他同心,百姓神灵都很愤怒,这是陈朝失败的第二条理由。建
立国家的体制,必须任用可以托付大事的大臣,而陈朝的公卿大臣,只是充
数而已。提拔小人施文庆,委以重任,尚书江总,只会吟诗喝酒,不是胸有
韬略的人,萧摩诃任用野蛮落后的部族,这样的人不足以担当大任。这是能
大败敌军的第三条理由。我军有道,力量强大,敌军无道,力量弱小。估计
敌军拥有士兵不过十万,西起巫峡,东到沧海,分兵把守,势力就孤弱,聚
兵守一地,就会顾此失彼,这是能大败敌军的第四条理由。大军席卷江南的
先兆在于对形势不迷惑。”高颖高兴地说:“你分析作战的成败,条理很分
明,我现在豁然开朗了。我本来用才能学问的事来请教你,想不到你的筹谋
韬略达到这样高的程度。”于是进兵江南,俘虏了陈叔宝。这是与消灭吴国
情况相类似的。
[从前三国的时候,蜀国派宗预出使东吴。宗预对孙权说:“蜀国在地理
上与东吴虽然是相邻的两个国家,但东西两国都要相互依存。吴国不能没有
蜀国,蜀国也不能没有吴国。”孙盛说:“帝王自保王室,只有仰仗道义,
道义已经树立起来,即使小国也能变成大国。殷、周的兴起就是这样。假若
仰仗欺诈的力量,即使强国也会衰败。秦皇、项楚就是这样。更何况是地处
偏远的小国,依恃山水的险固,却要联合万里之远的地方,相互永远凭靠呢?
从前六国用合纵的计策,可秦国还是最终统一了天下。隗嚣、公孙述经营联
合的谋略,光武帝刘秀却终究兼并了陇、蜀之地。凭六国的强大,陇汉的广
阔,都不能相互救援,各自坐视盟友被杀戮和倾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
是因为道德的根基不牢固,分离、衰弱的人心难以一致的原因。宗预却说‘吴
国不能没有蜀国,蜀国不能没有吴国’的话,这不是有点陷媚之态吗!因此
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唯有道义,君王如果不修养政德,自己跟前的人也都
会成为敌国的人。有过这样的情况啊!”]
【经文】
自隋开皇十年庚戌岁灭陈,至今开元四年丙辰岁,凡一百二十六年,天
下统一。论曰:《传》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又曰:“大都偶国,
乱之本。”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勿亲夷狄,良有以也。何者?
贾生有言:“臣窃迹前事,夫诸侯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
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因梁则又反;
鲸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
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
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
天下之大计亦可知已。欲诸侯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殂
醢,则莫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此
观之,令专城者,皆提封千里,有人民焉,非特百里之资也,官以才,属肺
附,非特母亲之疏也。吴据江湖,蜀阻天险,非特山海之利也;跨州连郡,
形束壤制,非特偶国之害也。若遭万世之变,有七子之祸,则不可讳,有国
者不可不察。[魏明帝问黄权曰:“今三国鼎峙,何方为正?”对曰:“当以
天文正之。往年灾祸守心,而文帝崩,吴蜀二国主无事,由是观之,魏正统
矣。”]
【译文】
自从隋文帝十年灭掉陈,到现在的开元四年已经有126 年了,天下一直
是统一的。《左传》说:“国都面积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患”又说:“大
的都城同同都一样大是国家败乱的根本。”古代的诸侯国面积不过百里,不
分封山海,不许亲近夷族。这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呢?贾谊说:“我私下观
察前代情况,发现诸侯势力强大的先谋反。淮阴王在楚地势力最强,最先谋
反;韩信依靠胡人又谋反;贯高靠赵国的资助谋反;陈豨士兵精良,因而又
谋反;彭越靠梁国的帮助谋反;黥布用淮南的军队谋反;卢绾势力最弱小也
最后谋反。长沙王拥有两万几千户的封赏,功劳最少却最能保全自己,势力
最弱却最忠诚。这不是各人的性情不同,是形势使然。假设让樊哙、郦生、
周勃、灌婴各拥有几十个城池称王,现在国家残破灭亡,也是可以让人相信
的事;让韩信、彭越之辈,位居最高的候位,即使是现在,他们的势力还会
存在。既然这样,那么治理天下的大计,就可以知晓了。要想让诸候都忠诚
顺服,就不如分封象长沙王那样的诸湖国;想要让臣下免受殂醢的下场,就
不如让他象樊哙、郦食其那样被杀;要想让天下长治久安,就不如多分封诸
昏,削弱他们的势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让统治一地的地方长官,统治疆
域扩大到上千里,拥有了很多百姓,这就不仅仅是“都城过百里”的谋反之
资了。他们居官任用贤才,培植亲信,就不仅仅是不亲和夷狄那样的孤立状
态了。吴国占据长江、鄱阳湖,蜀国依靠天然的险阻,这不仅仅是依靠山河
为凭借;横跨州郡,进行治理,不仅仅是城池象国都一样大所带来的害处。
假如国家遇到颠覆的变故,有吴楚七国之乱那样的祸患,这话就不好说了,
当权的人是不可不明察的。[魏明帝问黄权说:“现在三国鼎立,哪一方是正
统?”回答说:“应当用天象勘验,从前荧惑星罩守心星,而文帝驾崩。吴、
蜀二国主都平安元事,因此说,魏国是正统。”]
卷七
惧戒二十
君王尊显,人人羡慕,但作君王却也有作君王的难处。一言一行稍有不
慎,则致王图霸业自毁,国政家政俱亡。国人叹“殷鉴不远”,唐人称”以
古为镜”。凡想成就大业的人,都不能不慎寨既往,以戒今失。
【经文】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书》曰:“抚我则后,
虐我则仇。”《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
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议曰:昔尧称“吾以天下授舜,则天下得其利
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吾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遂禅于舜”。今周公不以天下为务,而自取让名,非为圣达节者也,故孔子
非之。]董子曰:“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古语曰:“穷鼠
啮狸,匹夫奔万乘。”故黄石公曰:“君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孙卿
曰:“能除患则为福,不能除则为贼。”[孙卿子曰:“昔者天子初即位。上
卿进曰:‘能除患则为福,不能则为贼’。授天子一策。中卿进曰:‘先事
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
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因,因则祸不御。’授天子二策。下
卿进曰:‘庆者在堂,吊者在闾,祸与福邻,莫助其门。豫哉!豫哉!’授
天子三策。此诫之至也。”]
何以明之?昔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商王罪杀不辜,汝尚助余忧人,
今我何如?”太公曰:“王其修身、下贤,惠人,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
可以先唱;人道无灾,不可以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与民
同利,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无甲兵而胜,无衡机而
攻,无渠堑而守。利人者天下启之,害人者天下闭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有分肉。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
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者矣。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
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议曰:沛公之起也,虎啸丰谷,
饮马秦川,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收,降城则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而
已。无私焉,所私者私于天下也。故老子日: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是助
无取人,是乃大取也。]取民者民利之,取国者国利之,取天下者天下利之。
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鸷鸟将击,卑身翕
翼;猛兽将搏,俛身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惟文惟德,谁为之式?弗
观弗视,安知其极?今彼殷商,众口相惑。吾观其野,茅草胜谷;吾观其群,
众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利而上不觉,此亡国之则也。”文
王曰:“善。”
[贾子曰:“殷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天下之所同闻也。为人臣而放其君,
为人下而杀其上,天下之至逆也。而所以长有天下者,以其为天下开利除害,
以义继之也。故声名称于天下而传于后世也。”太公曰:“天下者,非一人
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利,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者,天下归之。免人之死,
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
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
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也。”
【译文】
《周易》里说:“商汤和周武王的革命,既顺合天意又适应人们的要求。”
《书经》中说:“抚慰我的,我就把他当作君王,残害我的,我就把他看作
仇敌。”《尸子》说:“从前周公归还统治权给周成王,孔子责备他说:“周
公他还没有达到圣贤的标准呀!把统治天下的权利让给成王,不为民众着
想。”
我认为,从前尧说:“我如果把天下交给舜,那么天下人就会得利益,
可是对我的儿子丹朱却有害;如果把天下交付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会受害,
可是丹朱却得到他所要的利益。我到底没有损害天下人的利益而让丹朱一个
人得到私利。”于是禅位给舜。现在周公不把致力于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
自己却获取让位的名声,没有象圣人那样做到通达事理,不拘常格而自然合
节。所以孔子责备他。董仲舒说:“即使有继位遵守成法的君主,也不妨碍
圣人接受使命。”古语说:“逼急了的老鼠会咬狸猫,平常人走投无路时就
会奋起反抗。所以黄石公说:“君主不可以没有道德品行,没有品行的君主,
臣子就会背叛他。”
[荀子说:从前,天子刚刚即位,上卿进言说:“能免除祸患的就是有福,
不能免除就会受到伤害。”迸献给天子一个计谋。中卿进言:“在事情发生
前就考虑到事情的发展过程,这叫做超前,超前那么事情就会圆满完成;在
祸患到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就叫做预见,能预见那么灾祸就不会发生;
事情已经发生才考虑,叫做滞后,滞后那么事情就不会成功;灾难已经来临
才考虑,叫做因循,因循那么灾祸来临时就不能抵挡。”进献天子第二个计
谋。下卿进言:“庆祝的人还在厅堂,吊丧的人已经走进了大门,祸星和福
星相挨着,变幻不定,没有人知道通向它们的门径。要警惕啊!”进献天子
第三个计谋。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啊!]
怎么可以证明呢?从前周文王在丰(在今陕西零县东)时,召见姜太公,
说:“商纣王末代国捏造罪名杀害无辜的人,你还得帮助我为百姓操心,现
在我该怎么办呢?”姜大公说:大王你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有礼貌
地对待有德行的贤人,施加恩惠给百姓,同时观察上天的运行规律。上天的
运行规律没有灾难,就不能先发动;人道没有灾难,也不可以图谋,必须等
到看见天灾,又看到人祸,才可以谋动。大王应该和百姓有共同的利益,有
共同的利益就可以互相救助,有共同的情感就可以互相成全,有共同憎恨的
对象就可能互相协助,有共同的喜好就可能互相迎合。这样的活没有强劲的
军队也能胜利,没有好时机也能攻占,没有壕沟也可以防守。给百姓带来利
益的人,天下人打开门来欢迎他;给百姓带来祸害的人,天下人都关紧门拒
绝他。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争夺天下好像追赶野兽,一旦得到,那么天下
人都可以分到肉。又好像同坐一条船,如果大家同心协力,那么成功后,大
家就可以一齐享有利益;如果不同心协力,失败后,大家都会受到损害。如
果这样,到处都有打开大门的人,而没有关闭大门的人了。不从百姓那里获
取财富的,就可以取得民心,不人国家获取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国家政权,
成为诸侯;不从天下获取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成为天子。
[我以为,汉高祖刘邦在丰谷起兵,占据了秦川一带,财物重宝没有拿,
也没有搜罗妇女,攻下城池都拿来封赐给他手下的将领,得到财物也都分给
他的士兵们。沛公没据为已有,他的私心就是把天下据为已有。所以老子说:
“只有没有私心,才能完成他的私心。”由此可知不拿别人拿东西,这才是
真正地拿。]取信百姓的人,白姓使他得利;取信国家的,国家使他得利;取
信天下的天下使他得利。所以,规律是见不到的,事情的变化是听不到的,
胜败的苗头是无法感受到的。玄妙啊!玄妙啊!凶猛的老鹰要反击时,会伏
低身子收缩翅膀;猛兽要搏击时,也会先低下身子;圣人将要有所动作时,
必定先韬光养晦。说到美德,谁可以作为榜样呢?不仔细观察,怎么能知道
它的穷尽呢?现在殷朝,谣言四起,人人疑惑。我观察它的田地,茅草长得
比谷物还茂盛;我观察它的群臣,大多都是曲意逢迎纣王奸佞,压过了正直
的人;我观察它的官吏,凶恶残酷,不仁不义,败坏法纪,收取暴利,可是
皇上没有察觉,这是国家灭亡的规律啊。”周文王说:“好。”
[贾谊说:“商汤赶走了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事。
做臣子的放逐他的君主,做人臣的杀了他的国君,这是天下最大的罪逆,可
是商和周之所以能够长期享有天下,是因为他们能为天下人开发利益,除去
祸害,用仁义接续它,所以他们的名声被天下人称赞,并且流传后世。”姜
太公说:“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利天下人共同享用
利益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独自享用天下的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天有
天时,地有地利,能够和人共有的,就是仁爱。有仁爱之心的人,天下人归
顺他。免除别人的死罪,解除别人的困难,拯救别人的灾难,帮助别人摆脱
急难。这就是有德行的人,天下人都归附他。和别人共同忧愁,共同欢乐,
共同喜好,共同憎恶,这是正义。有正义的人,天下人归附他。人人都憎恨
死亡,愿意活着;喜欢恩德,归附利益。能产生利益的就是道,拥有道义的
人,天下人归附他。”]
【经文】
楚共王薨,子灵王即位。群公子因群丧职之族,杀灵王,而立子干。立
未定,弟弃家又杀子干而自立。[弃疾,平王也。五人皆共王子也。
初,子干之入也,韩宣子问于叔向曰:“子干其济乎?”对曰:“难。”
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取国有五难:有宠而无人,一也;[宠须贤人而固也。]有人而无主,二也;[虽
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也。]有主而无谋,三也;[谋,策谋也。]有谋而无民,
四也;[民,众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四者既备,当以德成也。]子干在
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达者,可谓无人;族尽亲叛,可谓无主;[无
亲族在楚。]无虑而动,可谓无谋;[召子干时,楚未有大虑也。]为羁终世,
可谓无人;[终身羁客在晋,是谓无民。]亡无爱征,可谓无德。[楚人无爱念
之者。]王虐而不忌,[灵王暴虐,无所畏忌,将自亡也。]楚君子干,涉五难
以杀旧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城外属焉。[城,方
城也。时穿封戍既死,弃疾并领陈事也。]苛匿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
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人信之。芊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获神,
一也;[当璧拜也。]有民,二也;[人信之也。]命德,三也;[无苛匿也。]
宠贵,四也。[贵妃子也。]居常,五也。[弃疾,季也。]有五利以去五难,
谁能害之?子干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
之。其贵亡矣,其宠弃矣。[父既殁矣。]民无怀焉,[非令德也。]国无与焉,
[无内主也。]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皆庶贱也。]
对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僖,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
有莒、卫以为外主;[齐桓奔莒:卫有舅氏之助。]有国、高以为内主;[国氏、
高氏,齐上卿也。]从善如流,下善齐肃;[齐严、肃敬]不藏赂,[清也。]
不纵欲,[俭也。]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以是有国,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
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狐偃、赵衰、
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五士从出者也。]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子
余,赵衰。子犯,狐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
主,[齐妻以女,宋赠以马,楚王飨之,秦伯纳之。]有栾、郤、狐、先以为
内主,[谓栾枝、郤■、狐突、先轸也。]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
从而与之。献无异亲,民无异望。[献公之子九人,惟文公在。]天方相晋,
将何以代之。此二君者,异于子干。共有宠子,国有奥主;[谓弃疾也]。子
干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冀国?”子干果不
终卒。立弃疾,如叔向言。
[初,楚共王无冢嫡。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
“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壁而拜者,神
所立也。”乃密埋璧于太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幼入拜。康王跨之,灵王
肘加焉,子干、子晰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压纽。平王即弃疾
也。]
【译文】
楚共王去世,次子灵王继位,共王其他的儿子凭借着那些丧失职位的人
的亲族杀害了灵王,又立共王三子子干为国君。子干当王没多久,子干的弟
弟弃疾又杀了子干并且自立为国君。[弃疾,即楚平土。康王,灵王、子干、
子晰和平王五人都是共王的儿子。]
起初,子干回国,韩宣子问叔向:“子干他能成功吗?”叔向回答说:
“很难。”韩宣子说:“人们有共同的憎恶而互相需求,好像商人一样,有
什么难的?”叔向回答说:“没有人和他有共同的喜好,谁会和他有共同的
憎恶?得到国家有五条难处:有了尊贵的身份而没有贤人,这是一;[宠贵的
身份必须有贤人辅助才可稳固。]有了贤人而没有一人主事,这是二;[即使
有了贤人,还应当有人主持内政应对四方。]有了人内主而没有谋略,这是三;
有了谋略而没有百姓,这是四;有了百姓可是没有德行,这是五。[前四条已
经具备,有德行就可成功。]子干在晋国十二年了,晋国、楚国跟从他的人,
没有谁是知名之士,可以说没有贤人;族人被消灭,亲人背叛,可以说没有
主内之人;[子干没有亲人和族人在楚国。]没有好时机而轻举妄动,可以说
没有谋略;[召回子干时,楚国没有机会可利用。]一辈子在外边流亡,可以
说没有百姓;[一辈子在晋国流亡,所以说没有百姓。]流亡在外没有怀念他
的象微,可以说没有德行。[楚国没有人爱戴、怀念他。]楚王暴虐无忌,[灵
王暴虐,没有什么可畏忌的,将要自取灭亡。]楚国如果以子干为国君,关系
到这五条难处而又杀死原来的国君,谁能帮助他成功?享有楚国的,恐怕是
弃疾吧?统治着陈(在今河南淮阳)、蔡(在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两地,方
城山(在今河南叶县南四十里)以外也归属于他。当时穿封戍(楚国县尹)
已经死了,弃疾一并处理着这几个地方的事务。]没有发生烦杂和邪恶的事
情,没有盗贼横行,虽然有私欲可是不违背礼义,因此百姓没有怨恨之心。
神灵任命他,国内的百姓相信他。芊姓发生动乱,必然就是小儿子被立为国
君,这是楚国的常例。得到神灵的保佑,这是一;[弃疾正对着玉璧下拜。]
有百姓,这是二;[百姓人人信任他。]有美德,这是三;[弃疾所统治的地方
没有烦杂和邪恶的事情发生。]受宠而显贵,这是四;[弃疾是贵妃子,因此
受到共王的宠爱。]年纪最小合于常例,这是五。[弃疾是楚共王最小的儿子。]
有五条利益来除掉五条难处,谁能够伤害他?子干的官职,不过是右尹;数
他的地位,不过是庶子;论起神灵所命令的,他又远离了神佑。他的显贵丧
失了,他的宠信丢掉了。[父亲共王已经去世。]百姓没有怀念他的,[没有美
德可让百姓怀念的。]国内没有亲附他的,[国内没有人为他主持政务。]将要
凭什么立为国君?”韩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这样吗?”[齐桓公
和晋文公也是庶子的身份。]叔向回答说:“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受到父
亲齐僖公的宠爱,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辅佐;有莒国、卫国作为外援,
有国氏、高氏作为内应;能够愉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就像水从高处流到
低处一样,行动迅速,不贪财,不放纵私欲,施舍不知疲倦,求善没有满足。
由于这样而享有国家,不也是合适的吗?我们的先君晋文公,是狐季姬的儿
子,受到父亲晋献公的宠爱,喜欢学习,专心一志,生下来十七年,得到了
五个人才。[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五人跟从他出逃晋国。]
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作为心腹,[子余指赵衰。子犯指狐偃。]有魏犨、贾佗
作为臂膀,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为外援,[齐国把女儿嫁给他,宋国
赠给他马匹,楚王供给他饭食,秦伯接纳他为客。]有栾氏、郤氏、狐氏、先
氏作为内应,逃亡在外十九年,坚守自己的意志更加专一。晋惠公、晋怀公
抛弃百姓,百姓成群集队追随文公。献公没有别的亲人,百姓没有别的可期
待的人。[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文公一个儿子活着。]上天正在保佑晋国,
将会用谁来代替晋文公?这两个国君,和子干不一样。共王还有受宠的儿子,
国内还有高深莫测的君主弃疾。子干对百姓没有施予,在外边没有援助;离
开晋国没有人送行,回到楚国没有人迎接,凭什么希冀享有楚国?”子干果
然没有善终而死。立弃疾为国君,正如叔向所说的一样。
起初,[楚共王没有嫡长子,有五个宠爱的儿子,不知道该立准。于是就
遍祭名山大川的神灵,祈祷说:“请求神灵在五个人里选择一个,让他主持
国家。”于是就把玉璧展示给名山大川的神灵,说;“正对着玉璧下拜的,
是神灵所立的。”于是秘密地把玉璧埋在祖庙的院子里,让这五个人站齐,
然后按长幼次序下拜。康王两脚跨在玉璧上,灵王的胳膊放在玉璧上,子干、
子晰都离开很远。平王还小,抱了进来,两次下拜都压在璧纽上。平王就是
弃疾。]
【按语】
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因为儿子丹朱不贤德所以把王位禅让给舜。舜让给丹朱,可
是诸侯都不拥戴丹朱,而拥立舜,于是舜才登上天子之位。这则传说说明了做君主的必
须有德行,行仁义,以仁德来使大臣、百姓拥戴自己。否则即使当了君主,其君主地位
也不能长久得以保存。舜代丹朱,商汤伐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王,楚平王代楚灵王和子
干,均是这种情形。今天作为一个企业集团的厂长或经理,必须德才兼备,除了必要的
才能外,还应注重本身德行的培养,以德服人,而不要以权压人,以势凌人,这样上下
团结,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进行,否则终有一天会被他人取代。况且,如果职工或职
员不是对上司心存敬服,其办事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企业或集团的进一步发
展。
【经文】
鲁昭公薨于乾侯。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
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何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
陪贰。故有有三辰,[谓有三也。]地有五行,[谓有五也。]体有左右,[谓有
两也。]各有妃耦。[谓陪贰也。]王有公,诸侯有卿,皆其贰也。天生季氏,
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
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
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
于今为庶,主所知也。[三后,虞、夏、商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
■,[乾下震上,大壮。震在上,故曰:“雷乘乾”也。]天之道也。[乾为天
子,震为诸侯,而在乾上。君臣易位,犹人臣强壮,若天上有雷也。]政在季
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器,车、服
也。名,爵号也。]不可以假人。
[议曰:刘向称:“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
御臣之术也。”夫人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齐
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指国事,世执朝柄,终复。田氏取
齐,六卿分晋,崔抒弑其君光,孙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
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遂昭公,皆阴胜而阳微,下失臣道之
所致也。范睢说秦昭王曰:“夫三代所以亡国者,常纵溢驰骋弋猎,不听政
事。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取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
故失其国。今右秩以上至诸史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于朝,
臣窃为王恐,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由是观之,《书》称臣
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之去公室,政逮于大夫,
亡之兆也。”信哉是言也。]
【译文】
鲁昭公死在乾侯(今直隶成安县东南)。赵简子问史墨说:“季氏赶走
他的国君,而百姓顺服,诸侯亲附他,国君死在外边而没有人去惩罚他,这
是为什么?”史墨回答说:“事情的存在有的成双、有的成三、有的成五、
有的有辅助。所以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体有左右,人各有配偶,王有公,
诸候有卿,都是有辅助的。天生了季氏,让他辅助鲁侯,时间已经很久了。
百姓顺服他,不也是很合适吗?鲁国的国君世世代代放纵安逸,季氏世世代
代勤勤恳恳,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因此即使鲁昭公死在国外,有谁
可怜他?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祭祀者,[祭祀者没有固定不变的,人们认为只
有有德行的人才可承担,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
以《诗经》说:“高高的堤岸变成河谷,深深的河谷变成山陵。”三王的子
孙在今天成了平民,这是君主所知道的。在《易》的卦象上,代表雷的震卦
在乾卦之上,叫做大壮,[乾卦在下,震卦在上,叫做大壮。震卦在上,所以
叫做“雷乘乾。”]这是上天的常道。[乾卦代表天子,震卦代表诸侯,可是
在乾卦之上。君主和臣子互换地位,“大壮”的卦象指臣子过于强壮,好像
天上有雷一样。]政权到了季氏那里,到这一位国君已经是第四代了。百姓不
知道谁是国君,怎么能得到国政?因此做国君的要谨慎地对待车马、服饰和
爵号。]不能随便拿来借给别人。
[刘向说:“做君主的没有谁不愿意安定,可是常常不安全;没有谁不想
生存,可是常常灭亡。”这是丧失了驾御臣子的策略。做臣子的手握重权、
把持国政,没有不为害君主的。从前晋国有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六
卿,齐国有田氏、崔氏,卫国有孙氏、宁氏,鲁国有季氏、孟氏,这些人常
常负责国家大事,一代又一代地执掌朝政的权柄,这些国家终于覆没。田氏
取代了齐国,六卿瓜分了晋国,齐同的相国崔杼杀死了他的君主齐庄公光,
卫国的大臣孙林父、宁殖赶走了他们的君主卫献公衎,杀死了他们的君主卫
殇公剽,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僭用天下之乐,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僭用天子
宗庙之祭礼,共同掌握着国家的朝政,终于赶走了他们的君主鲁昭公。以上
这些例子都是因为大臣的权力远远超过他们的君主,并且这些大臣背弃了做
人臣的道义造成的。范睢向秦昭王进言说:“夏、商、周三代所以会亡国的
原因,就是君王整天纵酒作乐、骑马驰骋,到各处打猎,不过问政事。他授
权给的那个人,妒嫉贤才,控制下属、欺蒙君上,以达到他个人的私利,一
点都不为君王打算,可是君主却不觉悟,因此就失去了他的国家。现在从最
小的官爵算起,一直到各个大官,以及君王左右的内侍,没有一个不是相国
的心腹。看到君王在朝廷里孤立无援,臣不禁暗自为君王害怕,恐怕千秋万
世以后,拥有秦国的人不再是君王的子孙呀!”由此可见,《书经》说:做
臣子的如果独揽威权、滥用权势,就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孔子说;“君王失
去了权势,国家的政权把持在大臣手里,这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啊!”这些话
太有道理了!]
【按语】
做君主的如果缺乏御臣之术,就会出现重臣、权臣威胁主上的情形,严重到会被
取而代之。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的不断更迭,多数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五
代后唐的明宗李嗣源辅佐唐庄宗,灭粱灭契丹,庄宗制他不住,他就把庄宗的天下夺去
了。宋太祖赵匡胤辅佐周世宗,破汉灭唐,周世宗制他不住,他也把后周的天下夺去了。
鉴于此种情形,做为一个公司负责人,一定要知人善用,既要选拔贤能,又要防止一些
人以权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危害到公司的利益。
【经文】
孔子在卫,闻齐田常将欲为乱,[专齐国,有无君之心。]而惮鲍、晏,[鲍
氏、晏氏,齐之世卿大夫。]因移其兵以伐鲁。[初,田常相齐,选国中女长
七尺者三百人,以为后官,宾客、舍人出入皆不禁。田常后有七十余男,因
此以盗齐国也。]
孔子会诸弟子曰:“鲁,父母之国,不忍观其受敌,将欲屈节于田常以
救鲁。二三子谁使?”子贡请使,夫子许之。遂如齐,说田常曰:“今子欲
取功于鲁实难,若移兵于吴则可也。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地狭以
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夫
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
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
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夫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