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39 赵蕤(唐)
王伐纣,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昔光和七年,岁在大梁,武王始
受命为将,讨黄巾。建安元年,岁复在大粱,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
始拜丞相。今二十五年复在大梁,陛下受命。此魏得岁与文王受命相应。舜
以土德承尧之火,今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基于尧舜之次。陛下宜改正
朔,易服色,正大号,天下幸甚。”]
【译文】
能够治理天下危机的人,就会拥有天下的安定;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人,
就会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天下灾难的人,就会得到天下的福分。
[董昭等人要晋升曹操的爵位,加赏九锡(古时帝王赐于重臣的九种器
物,以示荣宠)。他们秘密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不赞成。曹操心中不满,
于是杀了荀彧。范晔评论说:“世人都言称荀或通晓通塞机变,有些过头了。
我常常想中等贤能以下的人,便不必迫求智谋的圆满,在研习学业中有他的
疏漏,能推原开始未必能把握住结局,这是事理不能完全穷究的原因。凭卫
赐的贤能,一番话便颠覆两个国家,不是他对人太薄情而非要如此,原因是
国家有盛时就必定有衰时。这又是功业不能兼顾始终两端的情形。正遇到某
种时运的时候,必须是雄才大略者才可以成功;衰弱的时候,国政王权就要
溶入功劳卓著、势力强大者的手中了。这又是盛时哀时两者不能两全的情形。
这大约只是使统治归于正道,也是杀身成仁的意思。”]
曹操率领二军将士平定战乱,世世代代记录着他的功绩,到魏文帝时,
顺大应人,于是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自立为天子。
刘若上表劝曹丕称帝:“我听说过‘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的话,
所以孔子说:‘周公难道不圣明吗?他却把天下让给了周成王。这如同天地、
日月不吝惜万物一样。’因此,尧要禅位给舜,舜一点儿没有推辞。现在汉
室气数已尽,炎汉皇帝命运将终,上天感念魏有明德,魏国将领受齐天洪福,
祥瑞光明,受天帝之命已是必然,神人都必将响应。即便是有虞氏时出现的
仪凤,西周时出现的跃渊之鱼,和今人的祥符瑞兆也无法相比。可是陛下你
却违背天命而注重小节,不依众望而贞守私志,对上忤逆了皇大的旨意,对
中忘掉了圣人知人达变的原则,对下令人臣翘首以盼的心愿失望,这样足不
能把圣人之道付诸实施于统治之中的,也不能把盖世的功勋垂继后世。我听
说事奉君主的人有进献废立君主之议的责任;事奉皇帝的臣下拥有逆鳞固争
的权力。我们这些臣子大着胆子冒死肯求陛下登基。”太史丞许芝又说:“《周
易》说:‘圣人应天命称土,黄龙在戊己日出现’。七月四日是戊寅日,有
黄龙出现。这是帝王承受天命的瑞祥之兆。《易传》又说:‘圣人凭德行使
天下归附,仁爱恩德广施天下,麒麟在戊己日出现。这是应验在圣人秉受天
命上’。我听说帝王是五行的精华。异姓更替,兴衰轮回,以七百二十年为
一个周期。有德政的王朝统治时间超过八百年,没有德政的王朝统治不到四
白年。因此,周朝一统天下达到八百六十七年,夏朝只有四百几十年。汉朝
开始推行夏历(指开国)至今四百二十六年。天命的时限,将要完结了。这
都是帝王秉受天命改朝换代的征兆。,得到岁星照临的,他的统治开始兴起。
从前周武王伐殷商的时候,岁星在鹑火旁出现,鹑火正是周的分野。汉高祖
进入秦地,五星都聚集在东井附近,这是应了汉室的分野。现在岁星照临大
梁,应了魏国的分野。上天的瑞兆应显,一起都呈现并十分完美,万望陛下
能体察尧舜的圣明,秉受可到七百年的禅让代兴,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同
想法。敬请把我的想法传达给陛下。”苏林等人又说:“天上有十二星次来
和地上相应成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它的征兆。天子以此秉承天命,诸昏以
此分封。周文王秉承天命,岁星是在鹑火星旁,到周武王攻伐殷纣王,这是
十三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所以《春秋传》说:‘周武王攻伐殷
纣王,岁星在鹑火星旁,就应了我们周室的分野。’以前光和七年,岁星照
临大梁,魏武王领命拜将,征讨黄中军。建安元年,岁星再次照临大梁,魏
武王被封为大将军。十三年后,岁星又出现在大梁,魏武王被拜为丞相。现
在二十五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陛下该秉承天命。这是魏室合于岁
星,和周文王秉受天命相对应。舜以土德承继尧的火德,现在也是以魏的土
德承继汉的火德,在五行运行中汉魏紧随尧舜之后。陛下应该更换年号与服
色,建帝号,这是天下百姓的大幸啊!”]
【经文】
王室虽靖,而二方未宾,乃问贾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
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
士,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殷。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
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
舟江湖,皆难卒平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
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
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果无功。
[三苗国,今岳庄是也。蜀相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距之。诏
宣王:“但坚壁距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
掠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亮送妇人衣以怒
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仗节不许,乃止。宣王见亮使,唯问寝食及事繁简,
不及戎事。使答曰:“答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啖食至数升。”宣王曰:
“亮毙矣。”寻果卒也。]
甘露元年,始以邓艾为镇西将军,距蜀将姜维。维军败,退守剑阁。钟
会攻维不能克,乃上言曰:“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
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
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攻其
不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
七百余里,凿山通道,山高谷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
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将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子忠等出
战,大破之,斩瞻。进军到洛县,刘禅遂降。
[后主用谯周策奉玺书於艾,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附缘蜀土。斗
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每惟黄初中,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
示门户,大义炳然。而不德暗劣,贪窃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
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促命?”艾大喜,
报书曰:“王纲失道,群英显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
自古圣帝爱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以兴洪业。具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矣。隗嚣凭陇而亡;公孙据蜀而灭,
斯实前代覆车之鉴。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
征,思闻嘉乡,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乃天意也。昔微子归周,
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举亲,此皆前哲归命之典。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
后主壮洛阳,策命之为安乐公,曰:“盖统天载物,以咸宁为大;光宅
天下,以时雍为盛。乃者,汉氏失统,六he震扰。我太祖承运龙兴,弘济八
极。是用应天顺人,抚有区夏。於时,乃考因群杰虎争,九服不靖,乘间阻
远,保据庸蜀,几将五纪。朕永惟祖考,思在绥辑,四海爱整,六师曜威,
梁益公恢崇德度,应机豹变,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往钦
哉!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初,晋文王欲遣钟会伐蜀。邵
第曰:“今钟会率十万余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余人。”文王曰:
“我宁当复不助此耶?若灭蜀后,如卿所虑,当何能办?凡败军之将,不可
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人震恐,
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族耳。”会果
与姜维反,魏将士愤发,杀会及维也。]
至晋未,谯纵复窃蜀。宋刘裕使朱龄石伐蜀,声言从内水取成都,败衣
羸老进水口。谯纵果疑其内水上也[议曰:内水,涪江也],悉军新城以待之。
乃配朱龄石等精锐,径从外水,[议日:外水,泜江也。若中今洛县水是也。]
直至成都,不战而擒纵。此灭蜀形也。
【译文】
朝廷内部虽然安定了,可是吴蜀二地还未归顺。文帝于是问贾诩说:“我
想讨伐不听从号令的逆臣,以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先伐哪一个呢?”贾诩
回答说:”攻城略地首重用兵权谋,建立基业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应运登基,
统治国家,假若抚之以礼乐教化而待其变乱,那么平定他们也就毫不困难了。
吴、蜀虽然是蕞尔小国,但是都有崇山巨川作屏障,而且刘备有雄才,诸葛
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会用兵,他们据险守要,战船往来于江湖,都
很难一下子消灭掉。用兵之道是具备了必胜的条件然后出击,根据敌人情况
选派将领,这样才能动无失策。我私下揣度,群臣中没有刘备、孙权的对手,
尽管凭借朝廷的威严去对他们动武,仍然看不到万元一失的情势。从前舜动
用武力而有苗臣服,我认为眼下还是先文后武为好。”文帝没有接受。后来
果然兵败,没有成功。
[三苗国就在现在的岳州。西蜀丞相诸葛亮兵出斜谷,屯扎在渭南。司马
懿率兵拦截他。朝廷诏令司马懿:“只须坚守不战,以挫败他们的锐气。蜀
兵前进不得,后退也不和他打,这样停留时间长了就会把粮草耗尽。蜀兵抢
虏不到什么就一定会逃跑了。他们一逃跑就去追击。这样以逸待劳,是必然
获胜的办法。”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女人的衣服,用以激怒他。司马懿要出
兵迎战,辛毗拿着节杖制止,司马懿于是才不再出战。诸葛亮军中的使节到
来,司马懿只问诸葛亮的生活情况如何,公务忙不忙,绝口不提打仗的事。
诸葛亮的使节回答说:“处罚超过二十板的小事他都亲自过问,每天能吃三
四升。”司马懿说:“诸葛亮将要死了。”不久果然死了。]
甘露元年(公元256 年),司马懿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抵御蜀国将军
姜维的进攻。姜维军队失败,退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可是未能取胜,于
是就上书说:“现在敌人受到了挫折,最好乘胜前进,从阴平经由小路经过
汉德阳亭,离开剑阁向西一百里的涪县挺进,距离成都三百余里,然后发奇
兵直捣其心脏,剑阁的守军必定回援涪县,那么我就识别其轨迹而用兵;剑
阁守军如若不回去救援,那么救援涪县之兵就会很少。《军志》上说:攻其
不备,击其不意。现在攻击他们的空虚之处,定能破敌。”冬十月,邓艾出
阴平,踏上一条周围荒无人烟且长达七百余里的艰难征程,他们逢山开道,
遇水架桥。一路山高水深,甚为艰险。邓艾面对陡坡,用毡子裹住身体,横
起身子滚下去,众将士随后都攀着树藤,抠着石缝,一个接一个地走下山坡。
队伍行进到江邮,蜀国卫将诸葛瞻从涪县还守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来攻。
邓艾派遣他的儿子邓忠等人出战,大败蜀军,并砍下了诸葛瞻的头。邓艾进
军洛县,刘禅于是向邓艾投降。
[蜀后主刘掸采纳谯周的决策,捧着玉玺投降魏军,向钟会迸降表说:“因
长江、汉水的阻隔,我们远离朝廷。身处蜀地,阿斗偏安一角,不能顺天应
时,一晃之间,己有数年。曾在黄初年中,魏主下诏表示亲密恩宠。当时若
敞开大门,就可光扬大义。可是我昏愦顽劣,贪图承续先辈的余业,俯仰之
间已过多年,犹未接受诏命,以致天威震怒。人鬼择贤而归。我们惧怕朝廷
军队的神威勇武,岂敢不洗心革面顺从朝廷的诏命。”邓艾非常高兴,向刘
禅回信说:“朝纲失统,群雄出世,龙争虎斗,结果天下终究归于真龙天子
之手。这大约是天命左右兴替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都无法与
今天的盛况相比。汉魏帝王秉受天命,作君王的人无不在中原。黄河出现《河
图》,洛水出现《洛书》,圣人遵循它们来兴起宏伟的事业。如果不是这样
的话,没有不自寻灭亡的。隗嚣凭靠陇山的阻隔而亡国;公孙述据守蜀险而
覆灭。这些的确是前代覆车之鉴。魏皇聪明睿思,丞相忠君贤能,能和黄帝
轩辕氏之时的盛况一比高低,能和历代王朝的功业一比上下。我们秉皇命来
征讨,早就向往着蜀地的美好,你们果然派出使者,告知好消息。你们这样
做,不是由于人谋,而是天意如此。从前微子归顺周朝,被待为上宾。君子
顺时而变,是心存天下大治;来辞谦卑恭顺,是以礼相亲,这都是前代贤哲
归而天命的常典。作人主的,保全国家为上,国家败亡次之。如果不是聪明
通达的人,怎么可以显现出王者之道呢?”
蜀后主刘禅到了洛阳,被策封为安乐公。诏书说:“通常统治天下,以
天下太平为上;治理国家,以汞下和睦为高。过去,汉室失政,天下大乱。
我魏太祖秉受天命龙兴出世,志达八极。因之而顺天应人,夺得了天下。在
那个时候,你的父亲因为群雄纷争,天下扰乱,伺机占据了偏远的蜀地,几
乎快五代了。我继承先辈的风范,志在和平统一天下,使四海归一,六军逞
威。梁益公发扬明德,随时达变,烙守信誉,顺天应人,来使天下人永享太
平,岂不是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吗?你敬守皇命,尽心修德,也是为了遵
守你先辈的功业呀。”
当初晋文王派钟会攻打蜀国。邵第说:“现在钟会率十多万大军伐蜀,
愚下认为,钟会单独出兵不守重任,不如派其他人去。”晋文王说:“我难
道还不懂这一点吗?如果蜀国被消灭后出现你所担心的情况,那我怎么能有
办法对付呢?一般说,败军之将,不能和他们谈论勇武;亡国的大夫,不能
和他们图谋保存社稷。蜀国战败后,蜀人已被吓破了胆,因此之故,不必担
心。如果蜀国已经被攻克,其他的人都会被震慑住,不值得和他们图谋大事。
中原的将士都思乡心切,不愿和钟会他们同心协力。如果钟会想叛逆,只能
是自取灭族。”钟会果然和姜维谋反。魏国将士愤起杀死了钟会和姜维。]
到了晋朝未年,谯纵又立蜀国。宋主刘裕派遣朱龄石讨伐蜀国,声称从
内水直取成都,却把老弱残兵派驻水口。谯纵果然怀疑是从内水发兵,结果
把军队全部驻在新城待朱龄石来进攻。而刘裕却给朱龄石等人以精兵强将,
经由外水(外水即泜江),直取成都,最终谯纵不战被擒。这就是蜀国被灭
的情形。
【经文】
魏嘉平中,孙权死,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
俭等,表征吴。朝廷以三征计异,诏访尚书傅嘏。嘏对曰:“昔夫差胜齐陵
晋,威行中国,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足以救颠
覆之败。有始者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孙权自破蜀兼荆州之后,志盈越
满,凶宄已极,相国宣、文王先识取乱侮亡之义,深达宏图大举之策。今权
已死,托孤于诸葛烙,若矫权苛暴,蠲其虐政,民免酷烈,偷安新惠,外内
齐虑,有同舟之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今议
者或欲泛舟经济,横行江表;或欲倍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场,观
衅而动。此三者皆取贼之常计,然施之当机则功成;若苟不应节,必贻后患。
自治兵已来,出入三载,非俺袭之军也。贼丧元帅,利存退守。若罗船津要,
剑城清野,横行之计,其殆难捷也。贼之为寇六十年,君臣伪立,吉凶同患。
若恪蠲其弊,天夺之疾,崩溃之应,不可卒待也。今贼设罗落,又持重密,
间谍不行,耳目无闻。夫军无耳目,投察未详,而举大众以临巨险,此为希
幸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唯有大佃最差完牢,兵出民表,
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畔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夫
屯垒相逼,巧拙得用,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情伪将
焉所逃。夫以小敌大,则役烦力竭;以贫致富,则敛重财匮。故敌逸能劳之,
饱能饥之,此之谓也。然后盛众厉兵以振之,参惠倍赏以招之,多方广似以
疑之。由不虞之道,以间其不戒。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
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昔汉氏历世常患匈奴,朝臣谋士早朝晏罢,介胄之
将,则陈征伐。缙绅之徒,咸言和亲;勇奋之士,思展搏噬。故樊哙愿以十
万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李信求以二十万独举楚人,而果辱秦军。今诸
将有陈越江陵之险,独步虏庭,即亦向时之类也。以陛下圣德,辅相贤智,
法明士练,措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之,虏之崩溃,必然之数。故兵法
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若释庙胜必然之理,而行
百一不全之略,诚愚臣之所虑也。故谓大佃而逼之计最长。”时不从嘏言,
诏昶等征吴。吴将诸葛恪拒之,大败魏军于东关,魏后陵夷禅晋,太祖即位。
[王昶等败,朝议欲贬黜诸将。景王曰:“我不听公休以至此,此我过,
诸将何罪?”时雍州刺史陈泰讨胡又败,景王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
玄伯之责。”于是魏人悦睦,思报之也。]
【译文】
魏国嘉平时,孙权去世。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
俭等人上书请求攻打吴国。因为三人攻打吴国的具体策略不同,朝廷下诏请尚书
傅嘏商议。傅嘏说:“从前吴王夫差战胜齐国,欺凌晋国,威霸横行中原,最后
却免不了姑苏败亡之祸;齐阂公开辟疆土,兼并别国,扩大地盘,却不能挽救被
颠覆的命运。事情有一个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尾,古代的这些事例都是很
鲜明的验证。自从打败蜀国,得到荆州之后,孙权志满意得,极度凶残堕落,相
国宣王司马懿、文王司马昭最先认识到自取混乱必然亡国辱家的道理,精通国家
能够大展宏图的策略。现在孙权已经死了,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俗,假如能纠
正孙权的严苛残暴除去他的虐政,使百姓免于苛政的苦难,在江东苟且偷安,享
受新获得的好处,全国上下共同思考保全之策,有同舟共济的戒惧,即使最终不
能自我保全,还足以延长在江东的寿命。现在有人想坐船渡江,在江面战斗;有
人想从相反两路一齐进军,攻打敌军的城垒;有人想大军屯田疆场,观察动静,
乘机行动,这三种想法都是攻打敌人的常用计策,但是只有施行得当,方能成功;
假若计策使用不当,必定要有后患。自从治军以来,军队已经作战三年了,不适
于偷袭作战。敌军没有统帅,利在撤退坚守。如果把战船列在重要渡口,实行坚
壁清野,此时再纵横决战,这样的计策恐怕很难取胜。敌军在江东为寇近六十年
了,私立君臣之位,上下齐心已能同患难。假如诸葛恪能消除孙权执政时的弊端,
上天令其覆亡的隐患,吴国崩溃的趋势,还不可能马上等来。现在敌军设下罗网,
又防守严密,间谍不能行动,探子也打听不到敌军情况。军队中没有探子,对敌
情的侦察就不详细,轻率地率领大军兵临险地,这是希望侥幸成功得到封赏、不
顾后果先战斗后寻求取胜的办法,并不是保全军队的好办法。只有大军屯田疆场
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出兵按照百姓的意愿,秋毫无犯,坐等使用粮草,不烦劳运
输的士兵;乘机偷袭作战,没有长途跋涉的劳苦,这样做能解决行军打仗中所有
首要的事务。安营扎寨逼迫敌军,巧妙愚笨的计策都得以运用,计策出来知道是
好是坏,战斗起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敌情的伪诈可以得知。以寡敌众,战
役频繁,士兵气力就会衰竭;以贫敌富,敛赋过重,国内财物就会匮乏。所以如
果敌军安逸,我们就使它疲劳,粮草充足,就使它匮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
后再派勇猛的大军威慑敌人,多施恩惠加倍行赏招降敌军,多方用计,广设疑军,
让敌军产生怀疑,以出其不意的进军路线而攻其不备。等到三年,再左右攻击,
敌军必然象水流一样分散瓦解,我军安坐等待敌军分崩离析,成功唾手可得。过
去汉朝历代常以匈奴扰边为患,大臣谋士早朝宴罢,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大将主
张征战讨伐,豪门贵戚主张和亲联姻,奋勇的战士想上战场施展全力搏斗厮杀。
所以樊哙愿意率军十万攻打匈奴,季布当面指出出军的短处;李信请求率二十万
军队攻打楚国,果然被楚军打败。现在诸将要带兵度过危险的江陵,孤军深入敌
境,这也犯了樊哙、李信一样的错误。凭陛下你的圣明贤德,大臣的忠正贤良,
法律分明,士兵精练,采用稳妥全胜的计策,施展长远的战略抵御敌军,敌军的
崩溃失败,是必然的事。所以兵书说:‘不靠战斗而使敌军屈服。不用攻打而攻
克敌军的城池,这是打仗的妙策。’如果违背如何战胜敌国的通常规律,采用有
漏洞的策略,这是我所忧虑的事情。所以说大军屯田疆场威逼敌军的计策最好。”
当时朝廷不听傅嘏的话,命王昶等人征讨吴国。吴国将领诸葛恪率军抵抗,在东
关大败魏军。魏国后来衰落,让位于晋朝,晋太祖即位。
[王昶等人兵败,朝臣提议要贬黜有关将领。景王司马师说:“我不听傅嘏
的话才到这个地步,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将军有什么罪过?”当时,雍州刺史陈
泰征讨胡人又败归,景王又向朝臣谢罪说:“这是我的过错,没有玄伯陈泰的责
任。”于是魏国的人从此都很和睦,惦着要报答司马师。]
【经文】
至世祖时[即晋武帝],羊祜上平吴表曰:“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
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
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亦所
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三苗之征,咸以宁静
宇宙,栽兵和众者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
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矣。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诸
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谕。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
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以自固。苟其轻重不
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地,非不险也,高山
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能济,皆言一夫荷栽,千人莫当。及
进兵之日,曾无藩离之限,斩将寨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
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
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
侈于刘禅;吴越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
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
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
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
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
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外,东西数千里,
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
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逼而至。臣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保势之
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
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盾,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
所便。一入其地,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
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内,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
帝深纳焉。乃令王濬等灭吴。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矣。
[时吴王皓有兼上国之心,使陆抗为荆州牧。晋使羊祜与吴人相持。祜增
修德政以怀吴。吴每与战,必克日而后合,间谋掩袭并不为,若临阵俘获,
军正将斩之,祜辄曰:“此等死节之臣也。”为之垂涕,亲加殡,给其家,
迎丧者,必厚为之礼而归之。吴将有来者,辄任其所适。若欲返吴,便为祖
道。吴将有二儿,皆幼,在境上戏,为祜军所略,经月。其父谓之已死,发
丧。枯亲自勉劳供养,遣归。父后感其恩,率二子来降。于是陆抗每告其众
曰:“彼专为义,此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
称曰:“羊叔子虽乐毅、诸葛亮,何以过之?”陆抗将死,言于吴王皓曰:
“西陵、建平国之蕃表,处在上游,受敌二境。臣父逊昔垂没陈言:西陵,
国之西门。如其有虞,当举国争之。臣愚以为,诸侯王幼冲,未尝事,乞简
阅一切,以辅疆场。”
晋南征大将军羊祜来朝,密阵伐吴之计,使王濬治船于蜀,方舟百余步,
皆为城郭,门施楼卤,首画怪兽,以惧江神。容二千余人,皆驰马往还。及
梯流于吴,建平太守吾彦取其流梯,以呈吴王日:“晋必有攻吴之计,宣增
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吴王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加之锥刺
以断于江,阻于我也。濬闻之,乃为大筏,缚草为人,伏习流者;下施竹炬,
以碍锁锥,乃兴师。果如濬策,弗之患也。太康元年,安东将军王浑击横江,
破之。龙骧将军王濬克建平、丹阳二城。杜预又分遣轻兵八百,乘簟渡江,
上乐乡岸,屯巴山,多张旗帜,起火山上,出其不意。破公安时,诸将咸谓
百年之冠,未可全克,且春水方生,难于持久,宜待来冬更为大举。预喻之
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
刃而解耳!抗表论之,上深然焉。”吴遣张悌。沈莹济江,莹谓悌曰:“晋
作战船于蜀久矣,今倾国大动,万里齐起,并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
流诸军无有戒备,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宜畜力待来
一战。若破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也。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
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张悌不从,遂济江尽众来逼,王师不扰,其众退
而兵乱,晋军乘之,大破吴师,吴王皓乃降于濬,戍卒八万,方舟鼓噪入干
石头。皓面缚舆榇,濬焚榇,礼也。赐皓爵为归命侯。]
【译文】
当晋世祖(即武帝司马炎)执政时,羊祜上表请求征讨吴国说:“先帝
顺应天时,向西平定了巴、蜀,向南与东吴讲和,使天下战 火熄灭,百姓安
居乐业。而吴国又背信弃义,使硝烟再次燃起,运气天数虽然是上天授予的,
但是成就功业必须依靠人事,如果不一次大举消灭它,百姓们一刻不得安宁。
况且这也可借以光耀先帝的勋业,成就清静无为的德化政治。所以,尧攻打
丹水,舜征伐有苗,都是为了天下安宁,百姓和乐。平定蜀国之后,天下人
都说吴国也会一并灭亡。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世事循环更替,如今
平定吴国的日子,就在眼前。议论的人常说吴、楚是因为政治清明才最后归
顺,国家没有礼法胆大妄为的先期强大。这是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时的事。现
在一统天下,不能与古代同日而语。符合一般规律的说法,都不是顺应时宜
采取变通措施,所以谋画虽然很多,而最后决定使用的只有一个。依靠地理
位置的险峻得以生存的国家,只是在敌我力量相当时,才可以依险足以保存
自己,假使双方势力不均、强弱发生变化,那么有智谋的人不能出谋划策,
即使地理险峻,国家也不能保全。蜀地不可谓不险,高山耸立,直人云端,
山谷幽深,只有弃掉马匹,悬起车辆,才能进入。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等到进兵攻打时,却连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过关斩将,插旗蜀地,敌军
死伤数万,我军乘胜席卷蜀地,直入成都。汉中各城池都按兵不动,不是都
没有抵抗之心,而是力量不足。到刘禅投降归顺,各城守将全都离散。现在
攻打江淮的难处,没有攻打剑阁之难;山川的险要,也无有岷山、汉水之险。
孙皓残暴,甚于刘禅,东吴的困境过于蜀国。但是我大晋国的兵力比以前增
多,粮食器械的储备超过以往。现在不举兵平定吴国,而是按兵不动,战士
苦于兵役,就会渐渐寻衅闹事,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衰竭,不能长久征战。当
务之急,应当早做决定,一统天下。现在如果率梁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
进,荆楚的军队兵临江陵,平定南豫州郡,直达夏口,徐、扬、青、衮各州
的军队齐向袜陵,多方进军让吴军迷惑,产生误会。以一个小小的吴国,抵
挡天下的军队,势力一定会分散,防御会全线吃紧,巴、汉的奇兵再乘机攻
其虚弱,这样,一地失守,吴国上下就会混乱。吴国沿江建国,没有内地,
东西几千里,靠篱笆为屏障,所要抵御的地区广大,全国各地一处也不会安
宁。孙皓恣意残暴,为所欲为,猜忌下属,名臣大将不再有信心,所以象孙
秀这样的人都会因害怕而归顺。在朝廷内大臣受到猜疑,朝廷外贤士困顿,
不得提拔,没有保存国家的计策,安定的决心;平常还想离开所担任的职位,
兵临城下时,必定会有投降的,吴国上下也最终不能齐心协力共同战斗,这
是可以预见的。吴军的战斗风格在于迅速,不能够持续长久。他们的器械不
如中原精良,只有水战是优势,如果我军一旦进入吴地,长江就不再是屏障,
吴军就会转而保卫城池。这样他们去长取短,我军再慢慢前进,士兵有勇敢
战斗的勇气。吴军在本土战斗,有凭借城池固守的想法,这样不用多久,必
定大败吴国。”晋世祖采纳羊祜的建议,下令王濬率军消灭吴国。这样就很
快统一天下了。
[当时,吴王孙皓心存图谋大国的念头,派陆抗作荆州牧。晋国派丰祜和
吴军相持。羊祜采取加强修养政德的办法来感化吴国人。每当与吴军交战,
一定要定好日期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若是临阵抓到俘虏,军政官将
要杀掉他们,羊祜就说着:“这些人都是为节操而死的臣子。”一边流着眼
泪,并亲自予以殡敛,接济他们的家人。家人来迎丧,一定要尊礼送归。吴
国的将领如有人来投奔,就遂他们的心意,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是想回
吴国,就给他们放行。某吴将有两个小孩儿都很小,在边境上玩耍,被羊祜
的部下俘获。过了一个月,他们的父亲以为已经死了,便为他们发丧。羊祜
亲自辛苦供养他们,把他们送回去。他们的父亲后来感激羊祜的恩德,带领
二个孩子前来投降。这样,陆抗便常对他的部下说:“人家一味讲德行,我
们却一味地用暴力,这样,不交战我们也输了。你们各自守卫疆界,不要贪
求小利就行了。”陆抗称赞羊祜道:“羊叔子【羊祜】比起乐毅、诸葛亮来
也毫不为过。”陆抗临死时,对吴王孙皓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门户,
处在长江上游,两面受敌。我的父亲陆逊曾经在临死时嘱咐:西陵是国家的
西大门,如果那里发生不测,就当用全国的力量把它夺回来。我冒昧地认为,
众侯王年纪还小,没管理过国家大事,请求节俭他们的一切开支,以此确保
战场上的支出。”
晋国南征大将军羊祜到朝中,秘密陈述伐吴的计谋,让王濬在蜀地造船。
大船长上百步,上面都建造上城楼,四面开门,船头画上怪兽图案,说是要
镇慑江神。每条船上能容纳两千多人,都能在船上骑马来往。王濬造船时砍
削的木片顺流漂到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捞起木片呈给吴王孙皓,说:“晋国
一定有攻打吴国的计划,应当增加建平的兵马。晋国拿不下建平,就不敢渡
江。”吴王孙皓不听。吾彦于是就锻造铁链和锥刺拦在江上,来阻挡晋军。
王濬听到这个消息,就造大木筏,上面扎上草人,命令识水性的人驾筏在前
开路,遇到铁链就用大火炬烧化它。除掉这些障碍就开始发兵,结果很顺利,
和王濬预料的一样,没有一点意外情况。晋太康元年,安东将军[杜预]攻陷
横江,龙骧将军王濬攻克建平、丹阳二城。杜预又派遣轻兵八百人乘小船偷
偷渡江,抵达乐乡屯在巴山上,悬张旌旗,燃起大火,令其毫无防备。攻打
公安的时候,众将都说这足百年未有的大战,不能全胜,而且春水正起,不
能长久作战,应当等待冬季来临,再大举进攻。杜预分析道:“乐毅凭借济
西一仗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军威已经大振,势如破竹。经几次战役之后,
吴军营垒只能应刃而解。陆抗上表奏于孙皓的说法,皇上深以为然。”吴国
派张悌、沈莹渡江,沈莹对张悌说:“晋国在蜀地造船已经很长时间了,现
在倾举全国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万里边境同时起兵。并且动用益
州的全部军队,渡江而下,我国上游各地守军毫无防备,恐怕长江沿岸的众
多城池都抵御不了晋军的进攻,晋国的水军一定会打到这里。应当保存实力
等待晋军到来,打一场硬仗。如果是打败了晋军的话,长江西岸自然肃清。
这样上游关隘即使被攻破,还可以再夺回来。现在渡江应战,不能确保获胜,
如果万一失败,大业就彻底丧失了。”张悌不听。于是倾尽所有的兵力渡江
进逼。晋不去交战,吴军后撤时乱了阵脚,晋军趁机攻打,大败吴军。吴王
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八万军卒乘大船叫嚷着驶入石头城。孙皓自己绑着双
手,拉着棺材来见王濬,王濬烧掉棺材,以示礼敬。后赐予孙皓归命昏的爵
位。]
【经文】
至晋惠庸弱,胡乱中原,天子蒙尘,播迁江表,当时天下复分裂矣。出
入五代,三百余年。隋文帝受图,始谋伐陈矣。尝问高颖取陈之策,颖曰:
“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
声言掩袭,贼必屯兵坚守,足使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如此,
贼以为常。后果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吾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
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其
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上行其策,陈人益弊。后发
兵,以薛道衡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兼掌文翰。及王师临江,高颖召道衡,夜
坐幕下,因问曰:“今师之举,克定江东与否?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
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后汉之季,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