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38 赵蕤(唐)
都冒然做了。将军擒获曹操的机会就在今天。我请求带领精兵三万,进驻夏
口,保证替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这个老贼旱就打算废汉自立了,只是顾
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他们几位都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在,
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认为应当抗击他很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的呀!
[当时,孙权的军队驻扎在柴桑,刘备驻扎在樊城。曹操南征刘表,正遇
刘表病逝,刘表之子刘琮率部众投降了曹操。刘备还不知道消息。曹操率军
突然到来,到了宛城,刘备才得知。刘备于是率领手下人南逃,被曹军追杀
打散。刘备跑到夏口,诸葛亮说:“情况很危急了,请让我去向孙权求救。”
见到孙权,诸葛亮劝说孙权道:“将军在江东起兵,刘豫州也在汉南兴兵,
共同和曹操争夺大下。现在曹操消灭北方大敌的事情,已经基本上完成,又
接着攻陷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没有了施展才能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了
夏口。将军可以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然后再决定:假如凭吴、越之地的人马
不能与中原的曹军抗衡,那又为什么不放下武器,臣服于曹操呢!现在将军
你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是犹豫不决。情况危急却难以决断,我看
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说:“象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去臣服曹操呢?”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武士,尚能贞守气节不受屈辱,何况刘
豫州作为皇室后裔,是盖世的英才,贤士仰慕他,有如江河归大海。假如事
情不能成功,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去臣服曹操呢!”孙权十分激动地说:“我
不能拿着整个东吴的土地和十万将士受制于他人!我决心已定,除了刘豫州
再没有谁能与我共同抗击曹操了。不过刘豫州刚刚战败,怎么能抗击这个强
敌呢?”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在长扳战败,但现在返回的士兵连同关羽
的水军计有精兵上万人,刘琦聚集的江夏邵的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的军队,
远道而来,肯定很疲惫,听说他为了追击刘豫州,轻骑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
里,这就是所谓‘强驽之末,穿不透鲁缟’的情形。所以兵法忌讳这样做,
说这样势必使战将遭受失败。再者,北方人不熟悉水战,而且荆州的百姓归
附曹操,完全是迫于武力,而非心悦诚服。现在将军如果的确能派遣猛将率
领数万士兵,和刘豫州齐心协力,打败曹操是必然的。曹军一旦战败,势必
返回北方。这样荆州和东吴的力量就会增强,鼎足而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
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十分高兴,当即派周瑜、鲁肃跟诸葛亮去拜见刘
备,协手共同抗击曹操。]
【按语】
中国古代多纵横游说之士,他们不但有远见卓识,更是伶牙利齿。即使是做一名
普通臣子,假如没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便难以立足于朝堂之上。周瑜的此番进谏便是《三
国志》中有名的一篇宏论。他通过分析当前形势、敌我利弊,坚决地提出了抗曹的主张。
周瑜的观点没有随波逐流,加之论证严密、气势滔滔,自然增强了说服力。供职于商场
政界的人士如果具备了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无疑是如虎添翼,竞争实力大增。而做为上
级的孙权亦有自己的领导艺术,他有自己的主张却不独断专行,而是广泛征求属下意
见,听到周瑜的见解合乎自己的心意便随即表明态度,并对他大加赞赏,既给了别人表
现的机会,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又显示出自己绝非庸碌之辈,真是一举两得。看来领
导者把握了人的心理也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文】
周瑜等水军三万,与刘备并力距曹公,用黄盖火攻策,遂败曹公于赤壁。
[初一日交战,曹公军破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
寇状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
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
公,欺以欲降,盖又预备走舸,各系火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
颈观望,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至如箭,飞埃绝
焰,烧尽北船。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焰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率
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曹操留曹仁等守江陵,径自北归。瑜又进南郡,
与曹仁相对,仁遂退。]
曹公败,径北还,权遂虎视江表。[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
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衄,方忧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
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与将军据
襄阳以蹙曹,北方可图也。”权许之。会瑜卒,不果。]
【译文】
周瑜等统率水军三万和刘备合力对付曹操,他们采用了黄盖的火攻之计
在赤壁战胜了曹操。
[第一天交战,曹操的军队败退回到江北扎营。周瑜的军队在长江南岸,
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兵众多,我军人少,很难长久与他们打下去。
但我看曹操的军队正连接战船,船与船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它让他们逃
跑。”周瑜于是抽调几十艘战船,载满柴单,在里面浇上油,用帷幕裹上,
上边悬挂牙旗。黄盖先写信给曹操,骗他说要来投降,黄盖又准备了快船,
分别系在火船之后。于是舰船一个接一个地向江中驶来。曹操的官兵都在伸
长脖子观望,指指点点地说黄盖前来投降。船队距离北方曹军战船二里多,
一起点火。火势猛烈,风势强劲,战船如飞,尘土飞扬,烈焰滚液。曹军战
船全部烧毁,大火烧到了江岸上的营盘,一时间,浓烟大火四处漫延。曹军
人马被烧死、淹死无数。周瑜率轻骑、精兵马上紧随其后,擂鼓助威,大举
进兵。曹操留下曹仁据守江陵,自己沿小路向北方溃逃。周瑜又进军南邵与
曹仁交战,曹仁于是弃城而退。]
他们采用了黄盖的火攻之计在赤壁战胜了曹操。曹操失败之后回到北
方,孙权便称霸于长江一带。[当时,刘璋作益州牧,正遇到境外张鲁的侵略,
周瑜便去京口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遭到失败,正担心自己内部不稳,
无力与将军交战。我请求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发兵袭取蜀地,夺得蜀地后再
吞并张鲁,然后留下奋威将军坚守其他,以便与马超互为外援。我回来和将
军占据襄阳,窘迫曹操,这样北方就可以图谋了。”孙权表示同意。可是周
瑜不幸去世,这个理想未能实现。]
【经文】
初,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权即引肃对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
孤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
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
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犹曹操不可卒除。将军为计,
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然后建号帝王,以图
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及是平一江浒,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
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议曰:陆士衡称孙权: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
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谋士之算;屏气局促,以
伺子明之疾;分滋损味,以育凌统之孤。是以忠臣尽竟其能,志士咸得肆力,
而帝业固矣。”黄石公曰:“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逐降人以心。体降
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体,降心以心。”由此观之,孙权“执鞭
鞠躬”,降体者也;“披怀虚已”,心降者也。善始,令终不亦宜乎!]
【译文】
当初周瑜大力推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辅佐君王之任。孙权当
即召见鲁肃并与他对饮。孙权说:“现在汉朝衰弱,天下大乱,我继承父兄
的遗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绩。你既然屈驾来到我这里,将怎
样帮助实现这个愿望呢?”鲁肃回答说:“从前汉高祖一心想拥戴义帝而不
能如愿,原因在于项羽从中破坏。现在曹操就象从前的项羽,将军怎么能成
为当世的齐桓公、晋文公呢?我私下认为,汉朝不会再复兴,曹操也不能一
下子除掉。我觉得对于将军,只可占据江东,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先保持
住这块地盘也就不错了。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这是汉高祖的功
业啊!”等到现在,孙权平定了长江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尊号,他登上祭坛
对众公卿说:“从前鲁肃曾经谈到过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明察事情的形势
啊!”
[陆机称赞孙权以执鞭驾车、鞠躬示敬的礼节来增强陆逊的威信;靠把兵
权全部交给周瑜,来协助周瑜的军事行动;自己省吃俭用来增多功臣的奖赏;
敞开胸怀虚心纳言,以接受谋士的计策;屏息静气,蹲在墙跟儿,来看护吕
蒙的病情;吃着普通的饭菜,以便能抚养凌统的遗孤。因此,忠臣争相尽效
他们的才干;志士都竭尽全力为他效劳,因而帝王的基业就稳固了。黄石公
说:“贤人之政,因他的英明而使臣下能尽忠职守;圣人之政,因他的仁德
而使臣下心悦诚服,能够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命。尽忠职守,众心一致可共谋
霸业;心悦诚服,万民所仰可永保基业。降服人靠的是明达干练,降服心靠
的是仁爱真诚。由此看来,孙公能“执鞭鞠躬”,可以招纳良臣;“披怀虚
已”,可以使众心归己。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它的结果也就不容置疑了。]
【按语】
鲁肃初见孙权,就发表了自己对天下形势的看法。后来张昭得知,便责怪鲁肃不
够谦逊,讲了不少诽谤他的话,并说其年轻粗鲁,不可重用。但孙权并不介意,且更加
器重鲁肃,其贤明真乃帝王少有。陆机称孙权“居帝王之位而虚怀若谷”,也有人说:
“贤人执政以体降体,而圣人则以心降心。”孙权“执鞭鞠躬”是“降体”,“披怀虚
己”是“降心”,因而他能够善始善终。由此看来领导者理应借鉴此法,以孙权为表率。
【经文】
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濡须督朱桓破之。
[初,曹仁欲以兵袭取中洲,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朱桓分赴羡溪。既发
卒,而仁奄至。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战,胜负在将,
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孰与桓耶?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
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
又千里步涉,人马疲困。桓与诸将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江陵,以逸待
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
果遣子泰攻濡须城,分遣诸将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泰等退,桓
遂枭其诸将也。]
七年,又使大司马曹休骑十万至皖城,迎周鲂。鲂欺之,无功而返。
[吴鄱阳太守周鲂谲诱曹休。休迎鲂至皖城,知见欺,当引军还,自负众
盛,邀于一战。朱桓进计于元帅陆逊日:“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
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地皆厄险,苦以万兵柴路,
则彼众必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
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窥许、洛。此万代一时,不可失也。”
权先与陆逊以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也。]
【译文】
黄武元年,魏国派大司马曹仁率步兵、骑兵数十万进军濡须,濡须守将
朱桓击败曹军。
[当初,曹仁要进兵攻打中州,假装先扬言,要东进攻打羡溪。朱桓被派
往羡溪。朱桓出兵,曹仁大军已经开到羡溪。众多将领都战战惊惊,很是慌
张。朱桓分析道:“一般两军交战,胜败在战将,而不在军队的多少。诸位
说我和曹仁相比,在用兵上谁优谁劣?兵法上有客方兵力超过主方一倍的说
法(意谓主方犹可获胜),这指的是双方都在平原上,没有城池可以据守,
又指在双方士卒的斗志相当的情况下。现在曹仁已经不是有智有勇的主帅,
加上他的士卒非常胆怯,又是步行上千里,人困马乏。我和各位将军共同据
守高城,南面是险要的长江,北靠山陵,以逸代劳,以主制客,这是百战百
胜的形势。”朱桓于是偃旗息鼓,对外造成空虚软弱的假象,以此引诱曹仁。
曹仁果然派他的儿子曹泰来攻打濡须城,派众将领去攻打中州。中州是将士
家小所在的地方。曹泰等人一退兵,朱桓于是便开始攻打曹仁诸将。]
黄武七年之后,魏又派大司马曹休率兵十万到达皖城,吴都阳太守周鲂
诱骗曹休,使他迎周鲂入皖城。后来曹休才知被骗,只好无功而返。
[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诱曹休,曹休带兵迎接周纺。曹休一到皖城
知道已被周鲂欺骗,应当带兵返回。可他自恃兵力强大,主动要求打一仗。
朱桓向元帅陆逊献计说:“曹休本来是凭着亲戚关系被重用,并不是有智有
勇的名将。现在打起来一定会战败,战败就一定会逃跑。逃跑时理当取道夹
石、挂车两条路。这两条路十分险要。如果用一万精兵沿小道前往伏击,他
的军队就会全部被消灭,曹休也会被生擒活捉。请让我带领所属部下去拦截
他,如果承蒙上大的神威能够消灭曹休,就可以乘胜长驱直人,进兵攻取寿
春,割据淮南,伺机攻打许都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失去啊!
孙权先和陆逊商量,陆逊认为不能。所以,这个计策没能施行。]
【经文】
至权薨,皓即位,穷极淫侈,割剥蒸人,崇信奸回,贼虐谏辅。晋世祖
令杜预等代吴灭之。
[议日:昔魏武候浮西河,顾谓吴起曰:“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君,左
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仁政不修,汤放之。由此观之,
在德不在险。”今孙皓席父祖筑资,有天阻筑固,西距巫峡,东负沧海,长
江判其区宇,峻山带其封域,地方几万里,荷戟将百万。而一朝弃甲,面缚
于人,则在德之言为不刊之典耶?何为其然?陆机日:“《易》曰:‘汤武
革命顺乎天。’《玄》曰:‘乱不极则理不形。’言帝王之因天时不少地利。
《易》曰:‘王候设险以守其固。’言国之恃险也。又曰:‘地利不如人和,
在德不在险。’言守之由人也。吴之兴也,参而由焉。孙卿所谓‘合其参’
者,及其亡也,恃险而已。”娄敬曰:“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
周不能制。非其德薄也,形势弱也。”由此观之,国之兴亡亦资险,云:非
唯在德而已矣。]
至晋永嘉中,中原丧乱,晋元帝复渡江,王江南。宋齐、梁、陈皆都焉。
此吴国形也。
【译文】
孙权死后,孙皓继位,他骄奢淫逸,残忍暴虐,崇信奸臣,致使贼人肆
虐,左右朝政。晋世祖命杜预等发兵吴国,取而代之。
[从前魏武候渡西河时对吴起说:“山河险要坚固,这是魏国的宝贝啊。”
吴起回答说:“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却不修仁义道德,因
而被禹灭掉。夏桀左有黄河、济水,右有太华山,伊阙在它的南面,羊肠在
它的北面,但不行仁政,因而被商汤放逐。因此说,在政德,不在山河险要。”
现在孙皓承袭父辈祖先留下来的基业,有天险作坚固的屏障,西邻巫峡,东
临大海,长江分划了它的疆域,崇山峻岭封住边境,土地方圆几万里,拥兵
百万。然而,一时间却束手就擒。这样说,国家的稳固在于政德的说法难道
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吗?这是为什么呢?陆机说:“《周易》里讲:‘汤武
的变革是顺应了天意。’杨雄在《太玄经》中说:‘乱政不发展到极点就形
成不了治理的形势。’这是讲帝王治理国家顺应天时不如凭借当时的形势。
《周易》说:‘君王、诸侯设置险阻来守护他的国家。’这是说国家的稳固
可以仰仗天然的险阻。又说:‘地利不如人和,国家的稳固在于政德而不在
于地势险要。’这是说能否守护住国家在于统治国家的人。东吴的兴起,天
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有。这就是孙卿所说的‘合其三’。它的
灭亡,则是由于单纯依靠自然险阻的原因。”娄敬说:“周室衰微,分出东
周,天下诸侯从此不再朝拜,周王室并不能控制。这并非周王室的政德减少
了,而是它的统治能力减弱了的缘故。”因此说来,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有时
也依据有无险阻,也就是说不光在政德卯何。]
到了永嘉中年,中原发生战乱,司马睿又渡过长江在江南建立东晋。以
后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此。这便是吴国的概况。
【按语】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吴国最终还是亡于司马氏之手。纵观历史,各朝的灭亡几
乎都是由于不能继承创业时期的励精图治,白白地坐享其成,其结果自然是一触即溃。
可见,成功之后最大的敌人就是骄傲,一旦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形势便会急转直下,
不可挽回。
至此,从英布谋反到孙皓亡国,吴越这片土地就历了种种进退兴废,沧桑变化。
曹魏是三国的主角,曹操更是主角中的主角,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东
讨西伐、南征北战,可谓出尽了风头,至今仍令人赞叹想慕不已。可是,他
的子孙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祖宗的基业终于拱手让给了司马氏父子。这
不能不引起今人的反思和回味。

【经文】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弱,守在诸侯。当汉之季,奸臣擅朝,九有
不澄,四郊多垒。虽复诸侯释位,以闲王政,然包藏祸心,各图非冀。魏太
祖略不世出,灵武冠时。值炎精幽昧之期,逢风尘无妄之世,嗔目张胆,首
建义旗。时韩暹、杨奉挟献帝自河东还洛阳。
[灵帝崩,太子辨即位。并州牧董卓入朝,因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
以董卓为太师,迁都长安。司徒王允诛卓,卓将郭汜、李傕围长安城,城陷,
杀王允。后李傕与郭汜有隙,傕质天子于其家。傕将杨奉谋杀傕,事泄叛傕,
傕衰弱,天子乃得出奔。杨奉欲以天子还洛阳,郭汜追天子于弘农之曹阳。
奉等败,杀公卿略尽。天子渡河,都安邑,以韩遇为征东将军,持政还洛阳。
洛阳宫室烧尽,百官被荆棘,太祖迎天子都许。韩暹、杨奉各出奔。]
太祖议迎都许,或以为山东未定,不可。荀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
哀王,而诸候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
首唱义兵,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外
难,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
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
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
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至洛阳,奉
天子都许。维其弛紊,纫其赘旒,俾我汉家不失旧物矣。于是运筹演谋,鞭
挞宇内,北破袁绍,南掳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议曰:刘表诸杰虽
中间自有吞并,乃杨雄所谓“六国蚩蚩,为赢弱姬者也。”并吞虽状,适所
以为吾奉也。]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曹操,字孟德,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
也。唯乔玄异焉,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君乎?”
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军、顿丘。黑山贼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引兵西
入山,攻毒等本屯。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昔孙膑救赵而攻魏,
耿弇欲走西安而攻临淄,使贼闻我西而还,是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虏家,
虏不能败武阳,必矣!”乃行,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大破之。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袁尚、袁熙依之。及太祖破丸,或说公:
“遂珠之,尚兄弟可擒也。”公曰:“吾方使康送尚、熙首,不烦兵矣。”
九月,公引军自柳城还,康即斩送尚、熙首。状将问曰:“公还,而康斩送
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
其势然也。”
太祖攻吕布于下邳,不拔,欲还,荀攸曰:“布勇而无谋,今三军皆北,
其锐气衰。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未复,
宫谋未定,进急攻筑,布可拔也。”乃决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
袁绍将文丑与太祖战,荀攸劝太祖以辎撞饵贼,贼遂奔竟之,阵乱,斩
文丑。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公粮少,与荀或书,议欲还许。或曰:“绍
悉状据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
下之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
大顺,何向而不济?今军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臬时也。是时刘项莫肯
先退,先退者势屈。公以十分居一之众,划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
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又绍谋臣许攸贪
财,绍不能纵,来奔说太祖:袭绍别屯,燔其粮谷。遂破绍。
张绣在南阳与荆州牧刘表合,太祖征之。谋臣进曰:“绣与刘表相恃为
强,然绣以游军而食子表,袁不能供也,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离。”
太祖不从。表果遣兵救绣,太祖兵败。三年春,太祖还许,绣兵来追,太祖
军不能进,与荀或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筑至安众,破筑必
矣。”果设奇伏,攻破之。公还许,荀彧问:“前何以策贼必破?”对曰:
“虏遏归师,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
西平曲光杀其郡守以叛,诸将欲击之。张既曰:“唯光等造反,郡人未
必悉同。若便以军临之,吏人、羌胡必谓国家不别是非,更使皆相持著,此
为虎傅翼也。光等欲以羌胡为援,今先使羌胡钞击,重其赏,所虏获者皆以
俾之,外阻其势,内离其交,必不战而定。”乃檄告喻:诸为光等所误者,
原之,能斩贼帅送首者,加封。于是光部党斩送光首。
此九州百郡十并其八之大略也。]
【译文】
古时候的天子掌管国家,在边疆,他的影响力卑弱的地方就依靠诸候实
行统治。到了汉未,奸臣当道,天下不宁,而多战乱,虽然恢复了诸候的职
位以协理朝政,但都各自心怀不轨,各图所谋,魏太祖雄才大略,百年不遇,
他机智、勇武冠于当时。时值奸相佞臣擅权,天下动乱的时期,魏太祖嗔目
张胆,首先竖起义旗。当时韩暹、杨举挟持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汉灵帝
驾崩,太子刘辨即位。并州牧董卓进京执掌朝政,于是废皇帝刘辨为弘农王,
而立汉献帝,自封为太师,迁都到长安。司徒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董卓手下
大将郭汜、李傕兵围长安城,攻克长安后,杀了王允。后来,李傕与郭汜之
间发生了矛盾,李傕把皇帝关在他的家中作人质。李傕的部将杨奉顶谋刺杀
李傕,因密谋泄露而背叛李傕,李傕的势力衰弱之后,皇帝才得以出逃。杨
奉要带着皇帝返回洛阳,郭汜在弘农迫击皇帝到曹阳。杨奉等人战败,郭汜
等肆意杀戮,几乎杀尽公卿。皇帝渡过黄河,暂都安邑,封韩暹为征东将军,
主持朝政还都洛阳。洛阳的皇宫都已被烧毁,文武百官无处栖身。魏太祖曹
操接皇帝定都许昌。韩暹、杨奉分别出逃。]
魂太祖建议迎献帝而定都在许昌。有人认为山东尚未平定,不能这样。
荀或劝太祖说:“从前晋文帝挟持周襄王而诸候都来归顺听命;汉高祖东伐,
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自天子东归,将军你首竖义旗,在山东平讨乱臣贼
子的叛乱,虽未能远赴关外,还是分兵遣将,历艰险与外族通使。虽然抗御
着外部的祸患,但你的心无时不在汉朝王室的安危上,这是将军匡正天下的
一贯志向。如今军队突然转向,将士都有匡复汉室之心,百姓一想到过去,
就会倍感悲伤和怨叹。因此事奉献帝实在是顺从众人的愿望,这叫做大顺;
按公平原则来臣服豪杰,这叫做大略:发扬仁义来招纳天下英雄,这叫做大
德。天下纵有逆贼,也不足为患,这是很明了的事。韩暹、杨奉他们胆敢作
乱,若不及时决定,四方社会都生反叛之心,天下大乱后再要想办法就很难
办到了。”太祖到达洛阳,奉护大子迁都许昌。平定了叛乱,重振朝纲,使
我汉室没有丢失一件旧物。接着又运用谋略,兴兵海内,北破袁绍,南掳刘
琼。东收公孙康,西平张鲁。[刘表等各路豪杰虽然在其间相互各自吞并,只
是扬雄所说的:“六国胡杀憨斗都是在替秦人削弱周王”的情形。吞并的地
方虽然很多,但恰恰是给我曹魏准备下的礼品。]国内大部分领土,都已归复,
可是志愿不竞,而中道殒亡。
[曹操,字孟德。年少时,为人机灵聪敏,善于随机应变。但他爱打抱不
平,想做啥就做啥,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也不注意修养品行、研习学业。因
此,一般人并不高看他。只有乔玄认为他非同寻常。乔玄对曹操说:“天下
将要大乱,没有身怀治国奇策的人是拯救不了这个乱世的。能安定天下的,
也就是你啊!”曹操任东郡太守,管辖东武阳,驻军在顿丘。黑山的贼首于
毒等人率兵攻打东武阳,曹操率兵西向,进入黑山攻打于毒等人的大本营。
众将都认为应当回师自救。曹操说:“从前孙膑救援赵围而反攻打魏国,耿
弇要逃往西安却反而攻打临淄。我的目的就是想让贼兵听到我们向西进兵的
消息后回来,这就可以让东武阳自己解围了。如果贼兵不回来,我们一定能
够捣毁他们的巢穴,他们却一定无法攻陷东武阳。于是开始出发西进。于毒
听到这个消息,便丢开东武阳,罢兵回师。曹操在半路拦腰攻击,大败贼兵。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其地处边远而不臣服。袁尚、袁熙投靠了他。
等到曹操攻克乌丸,有人劝说曹操:“趁势去征伐他们,就可以活捉袁尚兄
弟了。”曹操说:“我正让公孙康把袁尚、袁熙的首级送来,不烦劳将士们
了。”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班师还朝,公孙康马上就杀了袁尚、袁熙,送
来他们的首级。众将问:“你回来,公孙康就送来袁尚、袁熙的首级,这是
为什么?”曹操说:“他一向害怕袁尚等人,我如果逼迫他,他们就会团结
一致;我对他宽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他们之间的矛盾纠葛和力量对
比造成的。”
曹操在下邳攻打吕布,没有攻克,要撤军。荀攸说:“吕布有勇无谋,
现在他三军都已败北,他的锐气已经减弱了。三军都把主将视为支柱,支柱
已经衰弱士兵就没有了斗志。陈宫虽有智谋但性情迟缓。现在趁吕布的士气
还没有恢复,陈宫的主意还没有拿定,进军迅速攻打他们,吕布就可以被打
败了。”曹操于是决开沂水、泗水河口,水淹下邳城。守城军队溃败,生擒
吕布。
袁绍率领文丑诸将和曹操开战。荀攸劝说曹操用辎重引诱敌兵,敌人于
是纷纷抢夺辎重,袁军军阵大乱,曹军在阵中杀死了文丑。曹操与袁绍在官
渡相持不下的时候,曹操粮食馈乏。曹操就给荀或写信说,要撤兵回许昌。
荀或说:“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和曹公一决胜负。你以最弱
小的力量抵抗最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制服对方,一定会被对方乘机制服。
这是天下最关键的时刻。而且袁绍只是匹夫之勇,能够聚拢人才但不会任用
人才。如果凭你的圣明勇武并借助于应时,干什么不能成功?现在士兵虽少,
还不象楚汉之间在荣阳、成桌时的力量对比。那个时候,刘邦和项羽都没有
谁肯后退的,先后退的一方气势一定会屈从另一方。你用十分之一的士众,
划分疆域而固守它,卡住袁军的咽喉,令其不能向前,这样的情况已经坚持
半年了。眼看着袁军的势头已经枯竭,一定会发生变故。这是运用奇谋的时
机,千万不能失去啊!”后来又有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贪图钱财,袁绍不能
纵容他,他就来投降。他向曹操游说,让曹操偷袭袁绍的其它屯营,烧了他
的粮草。于是打败了袁绍。
张绣在南阳和荆州牧刘表会合,曹操前往征伐他们。谋臣进言说:“张
绣和刘表相互仰仗自认为强大。但是张绣作为游击军队被刘表供养,刘表是
无法供养的。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团结一致;缓图他们,他们就会自己分裂。”
曹操不听,刘表果然派兵来救张绣,曹操大败。初平三年的春天,曹操撤兵
回许都。张绣率兵前来追击,曹操的军队无法前进。曹操给荀或写信说:“敌
人来追击我,虽然我们一天只能走几里路,但照我的估计,到了安众,必定
能打败张绣。”后来,果然利用奇兵伏击打败了张绣。曹操回到许都,荀彧
问:“上次为什么估计敌人被打败?”曹操回答说:“敌人阻挡住我军的退
路,把我军逼到绝境同我们作战,我因此知道我们会胜利。”
西平曲光杀了西平郡守,兴兵叛乱,众将要求派兵攻打他。张既说:“只
有曲光等人造反,郡中其它人不一定都和他们一样。如果此时派兵前往,当
地官吏和羌人、胡人一定认为国家不辨是非,反而更加使他们相互依赖。这
样做就象是给老虎增添了翅膀。曲光等人要依靠羌人、胡人作外援,现在先
让羌人、胡人从背后攻打他们,给以丰厚的奖赏。凡被俘虏的都充当羌人、
胡人的奴俾。在外挡住他们的势头,在内分化他们的联合。这样必定会不战
而平定叛军。”于是发布檄文告知那些随曲光做乱的人:“错了的行为不迫
究,能够杀贼兵首领的人要加以封赏。”在这个时候,曲光的部下杀了曲光,
并送来首级。
以上这就是统一了九州、百郡八成以上的主要策略。]
【按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而曹操能一枝独秀, 几雄据天下,这是什么原
因?纵观曹操的奋斗史,自见分晓。
首先,曹操有其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决断力。面对军阀割据的局面,他能够发挥
其机智、勇武的一面,看到“四方生心”,毅然决定“奉主上以从人望”,亦即历史上
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取得了压倒一切的政治优势,为其创业开辟了道路。他能
够骋其杰出的智谋,兼取古人优异的治国用兵之法,以致“东征西伐”,所向披靡。
其次,曹操善于用人,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创立了一套开明的人事制度,“唯
才是举”,礼贤下士,务使其智囊尽具器用,确保了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及时。想当时袁
绍维据四州,谋士非不懂用兵之法,而竟败在曹操手下。如荀或所说,“绍布衣之雄耳,
能聚人而不能用”,由此可见曹操用人之一斑。苏轼称:“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
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其而已矣。古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
曹操不失为古之智者。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人们常以古鉴今,纵然在我国历来存在着褒刘贬曹的偏
见,但曹操毕竟以其“大顺”、“大略”、“大德”、“鞭挞宇内”,威服天下,成为
后人竟相效仿的兼具文韬武略的一代枭雄。
【经文】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
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董昭等欲共进曹公,九锡备物,密访于荀彧,彧不许。操心不平,遂杀
之。范晔论曰:“世之言荀君通塞,或过矣。常以中贤以下,遂无求备。智
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终,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
弊两国,彼非薄于人,而欲之,盖有全必有衰也。斯又功之不可兼者矣。方
时运之遭,非雄才无以济其弱,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
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曹氏率义拨乱,代载其功,至文帝时,天人与能矣。遂受汉禅。
[刘若劝进曰:“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故孔子曰:‘周公其不
圣乎?以天下让,是天地日月轻去其万物也。’是以舜享天下,不拜而受。
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帝迁明德,祚隆大魏,符瑞昭哲,受命既固。光天
之下,神人同应。虽有虞之仪凤,周之跃鱼,方之今事未足为喻。而陛下违
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乃眷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
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于高衢,垂无穷之懿勋也。臣等闻事君有
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太史丞许芝又曰:
“《易传》日:‘圣丧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七月四日戊寅,黄龙
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
麒麟以戊己日见。厥应圣人受命。’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
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于八百,无德者不及四百载。是以
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诛,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天之
历数,将以尽终。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瑞也。夫得岁者,道始兴。昔武王
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于东井,有汉之分野也。
今此岁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应,并集来臻,伏惟殿下体尧舜之
圣明,膺七百之禅代,天下学士所共见也。谨以上闻给事中。”苏林等又曰:
“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天子受命,诸侯以封。周文王
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春秋传》曰:‘武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