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12 赵蕤(唐)
纡尊屈贵,领兵打仗号令严明,相比之下越王勾践和齐国大将穰苴都比不上。
然而这都是勇猛的大将所应有的特征,还不具备做皇帝的气量。”
由此看来,拨乱反正的领袖人物,首要的是应当收服将相之才以为己用,
这才是最根本的。不能单靠一人善战去打天下。正因为此,刘向才说:“知
人是王者之道,知事是臣者之道。多才多艺,英勇善战,能有多大益处呢?”]
【按语】
历史上许多皇帝的不幸不在于他们的个性,恰恰在于他们做了皇帝——
把他们根本不会使用的最高权力给予了他们。权力,是一根其妙无比的魔杖;
政治,是一门超越世俗任何艺术的最高艺术。光有权力欲的人,很可能只成
为卑鄙的政客,但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其德才必须超越任何社会科学家和自然
科学家。历史上的不少帝王,按其素质如果放在适宜的领域,很可能会成为
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专家、学者,然而历史的误会偏偏让他们当了皇帝,结
果给人民和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梁元帝萧绎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史载萧绎幼年聪睿俊朗,天姿英发,5 岁即能口诵《曲礼》,六岁时为
父皇作诗曰:“池萍生已合,林花发稍稠。风入花枝动,日映水光浮。”成
人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文不加点。军旅书翰,策令诏诰,都是自己亲自
挥毫,从不假人之手。他平生著述颇丰,先后撰写编著《金楼秘诀》、《古
今同姓名录》、《江州记》等书籍四十二种,共七百多卷。他还精通书画,
自画孔子象,并作赞语,自己书写,世称三绝。他如改行当艺术家,也许会
名垂后世,然而作为皇帝,却被后人当咸了反面教员。
遗憾的是类似萧绎的悲剧在中国后来的历史上依然俯拾皆是。隋炀帝且
不说,宋徽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史载,宋徽宗赵佶天资甚高,可是他
对皇室钦定的儒家经典和史书一概不感兴趣,但对笔砚丹青、骑马踢球却乐
此不倦。高俅就是因踢得一手好球而受到他的宠幸才日见重用的。
赵佶对书画的嗜好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在宫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御前书画
所,由著名书法家米芾等人掌管,里面收藏了数以千万计的珍品,古代的钟
鼎有一万余件,全都是商周奏汉之物。在他贮藏文房四宝的大砚库中,光端
砚就有三千余枚。他命人将历代著名书画家的资料加以整理,编写成《宣和
书画谱》,为后世美术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科。他还对所藏古代青铜器进
行考证、鉴定,亲自编撰了《宣和殿博古图》。他决心要在绘画领域“雄冠
天下”,置朝政于脑后,用整整三年的功夫临摹了宫中所藏的汉代毛延寿等
37 位名家的全部传世佳作。在书画造诣上,他也的确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
他自成一体的“瘦金书”,不能不说是千古一绝。
除花石奇物、园林鸟兽、书画饮宴外,赵佶还有一好,即所谓“微服潜
行”——偷偷溜出皇宫去逛妓院。虽然宫中嫔妃数以百计,但他为之倾倒的
却是青搂粉娃,特别是自从见到京师名妓白牡丹李师师后,赵佶简直到了神
魂颠倒、如醉如痴的地步。为此闹得满城风雨,京都哗然。
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到了这种地步,亡国丧家是必然的了。公元1126
年,金兵攻陷汴京,先后将赵佶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赵桓虏掠至金国都城大定
府(令辽宁宁城西),不久父子二人和一同被虏掠到北地的臣民九百多人又
被迁到韩州,金朝给他们拨了十五顷地,让他们耕种自给,直到父子二人老
死于此。
如果说赵佶本应是个杰出的艺术家的话,那么明嘉宗来由校却是一个好
本匠。朱由校人很聪明,手也很巧。他平生最爱搞土木建筑和木工制作,全
套木工活他无一不精,油漆一行亦极奇巧。凡是他见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
阁,一看便能制作。他酷爱营造,常在宫中亲自动手建造回廓曲室,手操斧
锯,兴致盎然。可他又喜厌不恒,造好后只要有一点儿不顺眼的地方就毁掉
重造,常常是造了毁,毁了造,忙得不亦乐乎,废寝忘食。朱由校尤其擅长
的是精致的雕刻。他做的砚床、梳匣皆是自己雕刻、自己油漆,五彩绚丽,
工极奇妙。他雕刻的八幅屏,在不足一尺的天地里花鸟鱼虫、人物走兽,无
不栩栩如生。来由校沉缅于木工制作,根本不理朝政,文武百官有时三年也
见不上他一面。明代为祸最烈的魏忠贤充分利用了他的昏庸,在想干什么伤
天害理之事时,专拣他忙于木工活的时候去请示汇报,每次,来由校都极不
耐烦地挥挥手说:“你看着办吧!”久而久之,明朝实际上成了魏忠贤的天
下。
诸如此类的可笑人物在我国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平心而论,也很难指责
这些被强人所难地推上帝王宝座的人。如果让他们自由选择所喜爱的事业,
也许都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都会对人类的文明建设做出有益的贡献。
然而历史和体制都不允许这样做。因此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历史的误会,体制
的悲剧。
【经文】
后齐文宣帝,狂悖之迹,桀、纣之所不为,而国富人丰,不至于乱亡。
何也?[宣帝名洋,后齐高欢第二子,受后魏禅也。]
虞南曰:“昔齐桓奢淫亡礼,人伦所弃,假六翮于仲父,遂伯诸侯。宣
武帝鄙秽忍虐,古今无比,委万机于遵彦,保全宗国,以其任用得才,所以
社稷犹存者也。”
[议曰:殷有三仁,太康有五弟,亦皆贤者而国为墟,何哉?
鬻子曰:“君子与人之谋也,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也;能必忠而不能
必见入也;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也。故虞公不用宫之奇谋,贼于晋;仇由不
听赤章之言,亡于智氏。天下之国,莫不有忠臣谋士,但在用于不用耳。苟
为不用,反贻君误贤,人君子安能救败乱乎?”]
【译文】
南北朝时北齐的文宣帝高洋沉缅酒色,恣意淫暴,他的疯狂错乱的行为,
连夏桀、纣王都不去做。然而能国富人丰,没有引起国乱人亡,为什么?[齐
文宣帝名洋,后齐高欢的次子,逼后魏元善见禅让而登基。]
虞世南说:“从前齐桓公奢侈淫佚,不守礼义,为人伦道德所唾弃,可
是他内政外交全权依靠管仲,结果还做了诸侯的盟主。齐宣帝高洋卑鄙污秽,
残忍暴虐,古今无比。他把国家政务统统交由宰相杨愔等人办理,得以保护
了国家和宗族的安全,这是因为他用人得当,所以没有国破家亡。”
[殷商时代有三个大臣,夏禹的孙子太康在位时有五个弟弟,都是贤德的
人,可是国家还是灭亡了,京都成了一片废墟,为什么?
鬻子说:“国王与臣民们一同治理国家,主观上想一定要行正道,但臣
民们有合乎正道的意见,他未必能采纳;一心想重用忠臣,但忠臣未必能接
近他;决心讲信用,但未必能付诸行动。虞公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忠言,
晋国灭了虢国后,在回师的路上顺便就把虞国灭了;仇由不听赤章的意见,
最终被智氏灭亡。天下无论哪个
国家,都有忠臣谋士,关键在于用与不用罢了。如果不用,最后将给君
主和有德行的人留下无穷祸患,到那时,正人君子也无法挽救败局了。]
【经文】
陈武帝起自草莱,兴创帝业,近代以来,可方何主?
虞南曰:“武帝以奇才远略,怀匡复之志,龙跃海隅,豹变岭表,扫重
氛于绛阙,复帝座于紫微。西抗周师,北夷齐寇,宏谋长算,动无遗策,实
开基之令主,拨乱之雄才。比宋祖则不及,方齐高则优矣。”
【译文】
南北朝时的陈武帝陈霸光出身于平民百姓,最后开创了帝王大业,他可
以与历史上的哪个皇帝相比?
虞世南说:“陈武帝由于有奇才,有远见,胸怀匡复大志,有如龙跃大
海之中,豹腾峻岭之上。他扫荡了笼罩皇宫的阴云,恢复了梁朝萧氏的传统
皇权。在西部抗击北周的军队,在北方打败了北齐高欢的残余势力,谋略宏
伟远大,政令法规又没有什么疏漏,实在是一位开创基业的好皇帝,拨乱反
正的大英雄。虽然比起宋高祖刘裕来有所不及,但比起齐高帝萧道成要好得
多了。”
【经文】
隋文帝起自布衣,光有神器。西定庸蜀,南平江表,比于晋武,可为俦
乎?
虞南曰:“隋文因外戚之重,周室之微,负图作宰,遂膺宝命。留心政
治,务从恩泽,故能绥抚新旧,缉宁遐迩,文武制置,皆有可观。及克定江
淮,咸同书轨,率土黎献,企伫太平。自金陵灭后,王心奢汰,虽威加四海,
而情堕万机,荆璧填于内府,吴姬满于下室。仁寿雕饰,事将倾宫,万姓力
殚,中民产竭。加以猜忌心起,巫蛊事兴,戮爱子之妃,离上相之母[猫鬼事
起,秦王妃及仆射杨素母皆坐焉]。纲维已紊,礼教斯亡,牝(又鸟)晨响,皇枝剿
绝,废黜不辜,树立所爱[废太子勇为庶人,立晋王广也]。功臣良佐,诛翦
无遗。季年之失,多于晋武,十世不永,岂天亡乎?”
[议曰:汉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曰:“昔晋献公以骊姬故,
废太子,立爱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
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
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吾直戏耳。”通曰:“太子乃天下本,本之一
摇,天下震动。奈何以天下戏?”乃听之。
袁绍爱少子尚,乃以太子谭继兄后。沮授谏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
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以长,上古之制也。愿上惟
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若其不改,祸始此矣。”绍不从,后果
构隙。
故曰: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则动,两则争。子两位者家必乱,
子两位而家不乱者,亲犹在也。恃亲不乱,失亲必乱。有旨哉。]
【译文】
隋文帝杨坚由一个普通百姓,掌握最高权力,征服了西边的蜀国,消灭
了江南的后陈。杨坚能与晋武帝司马炎相比吗?
虞世南说:“隋文帝由于是周武帝于文邕的国丈,在北周衰弱之际,担
负着辅佐皇帝的重任,官封大丞相、大司马,最后登位称帝。他留心政治,
凡有举措,都归功于皇恩,所以能安抚住新旧权贵,使朝廷和地方都能安定,
内政和军事两方面的制度规划,都有可观的建树。等到江淮一带全部平走后,
又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和交通规则。当时普天下有才德的人,都在企盼着太平。
可是自从灭了金陵陈国后,开始变得奢侈无度,虽然威加四海,但是不再留
意处理繁杂的国务了。珠宝玉石堆满宫室,美女佳人充斥后院,为了构建仁
寿宫,几乎把国库都耗尽了。这样一来,黎民百姓给弄得财力枯竭,中等生
活水平的人家都快破产了。加之杨坚的猜忌心理日益严重,装神弄鬼的事自
然多了起来。他杀戳亲生儿子的嫔妃,离间上相杨素的母亲[独孤皇后的异母
弟独孤陀用猫鬼巫蛊,诅咒皇后,秦王杨俊的妃子和杨秦的母亲都受了牵
连]。朝纲因此紊乱,礼教因此衰亡。杨坚出名的怕老婆,因此皇后孤独氏干
预国家大事,几个皇子杀的杀,废的废,除灭无辜的,扶持自己宠爱的[废太
子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功臣良将,也逐一被诛杀,所剩无几。杨坚
晚年的政治失误比司马炎多。建国不到三十年,就亡了国,这是自取灭亡,
岂是天意?”
[汉高祖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规谏说:“春秋时晋献公因为宠
爱骊姬要废太子申生,立骊姬的儿子奚齐,齐国因此乱了数十年,为天下所
耻笑。秦始皇因迟迟不立扶苏,使赵高得以假传圣旨立了胡亥,致使国家灭
亡。这些教训陛下都很清楚。现在陛下如果决心废长子立少子,我愿意先死
在陛下面前,以颈血污地。”汉高祖说:“我只不过是开玩笑罢了。”叔孙
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基一摇,天下震动。怎么能拿国家大事开玩
笑呢?”汉高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袁绍喜欢他的小儿子袁尚,就把长子袁谭过继给其兄,好让次子接班。
沮授进谏道:“人们说,万人追逐一只野兔,其中一人捕获后,其余想得到
的就都停了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有了归属。再说,同年岁的,以贤为贵,
品德相近,以长子为贵。这是上古就立下的制度。往前看,应当鉴取历代成
败的经验教训;往后看,应当思量以逐免为喻的含义。假如固持已见,祸患
就将因此而起了。”袁绍没有听从,后来袁氏兄弟果然结下了仇。
所以说,立亲生长子为太子,是为了不使庶出的产生疑虑,有疑心就会
有行动,同时立二人,就会发生争夺。同时指定两个儿子都是继承人的,家
政必然要出乱子,不出乱子那是因为双亲健在。双亲主事不乱,双亲一死必
乱。这是大有深意的。]
【按语】
隋炀帝是一个历史上最令人不能理解的皇帝。
炀帝杨广拥有极端复杂的多重性格。很难想象儒雅文明与残暴好战、贤
良明智与无耻昏庸、极端现实与万分浪漫、对妻子忠诚的挚爱与对女色贪婪
的荒淫竟能统统在一个人的身上得到如此充分的展示。这个对美好事物尤其
是对美丽的女人有敏锐的审美感的鉴赏家,有成就的诗人,风韵独特的散文
家,总想用带有强烈艺术性的政治个性来处理国家大事,但过分的个性色彩
使他在历史上既有建树,又成了后世朝野皆知的昏君的同义语。无论是在正
史、野史中,还是民间文学和传说中,他向来被描写成极端荒淫残暴的典型
的亡国之君。但是如果扬广只是一个单纯的好色者和暴君,那他留给历史的
绝不会是那样一幅错综复杂、悲喜交加的图画。
其实,杨广是一个很有创见的明智的政治家。第一,国家政权体制中的
文职和武职的分离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在隋之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长
官,都是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集于一身。杨广在其父杨坚已经开始的改
制的基础上,把地方的军事大权收归中央。这项改革标志着政府职能合理化
和巩固中央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从而起码从体制上解决了历来让朝廷头
疼的军阀割据这一难道。
第二,他恢复、完善了由秦开创后被汉废除的郡县制,使中央集权制得
以加强。
第三,杨广完善了科举制,在他夺权继任的第二年,首先下令开设进士
科考试,使官吏的任命有了考试制度的保证。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都
没有脱离杨广所设计的巢臼。
杨广用写诗的浪漫情愫去治理国家,用艺术家的思维去处理政务,用放
荡不羁的想象去驾驶权力,刚愎自用,好大喜功,除了导致灭亡,还会有什
么结果呢?
【经文】
或曰:“王霸之略,请事斯语矣。敢问殁而作谥,及改正朔,易服色,
以变人之耳目,其事奚象?”
对曰:“古之立谥者,将以戒夫后代,随行受名,君亲无隐。今之臣子
不论名实,务在尊崇,斯风替也久矣。”
昔季康子问五帝之德于孔子,孔子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及土。分
时替化,育以成物。”[一岁三百六十日,五行行七十日,化生长有。]其神
为五帝纬[五帝,五行之神]。古之王者,易代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
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生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昊配木[勾芒为
木正也],炎帝配火[祝融为火正也],少昊配金[蓐收为金正也],颛顼配水[玄
冥为水正也],黄帝配土[后土为土正也]。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有所尚。
从其所王之德次焉[木家次位火也。木家尚赤,以木德义之府,循其母,兼其
子也]。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殷人以水德王而尚白[水家尚青,而尚白者,
避土家之尚青也。土家宜尚白,为土者,四行之主,主于四季。五行用事,
先起于木,故土家尚木色青也]。周人以木德王而色尚赤。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也。及汉之初,臣贾谊以
为汉土德,以五行之传,从所不胜[传移之传也。五行相代,常从木水火
土相胜之法也]。秦在水德,故谓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
庖牺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
而汉得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号,著赤帝之符,得天统矣。昔共工以水
德间于木火,与秦同运,非其次,故皆不永也。
[以吾观之,帝王之兴,备本其所出五帝之后,以定五德。何以明之?汉,
尧后也。尧,火德王,故汉为火焉。袁绍时耿包曰:“赤德衰尽,袁为黄后,
以为袁舜后,舜土德,君故劝进焉。”是知帝王之兴,各本其所出,五帝之
后,有自来矣。今秦,颛顼后,水德也。故秦为水德焉。]
以此观之,虽百代可知也。
【译文】
有人说:“王道、霸道的主张,就照你说的办好了。敢问人死后赐谥号,
以及改用新的历法,改变服装颜色,从而使人耳目一新,这又表示什么?”
我的回答是:古代确定谥号,是为警戒后代,按照死者生前言行事迹,
给予一个有评价意义的名号。这对国王、对亲属,都不能有所隐讳。现在的
臣僚们不管名实如何,只求使死者尊贵伟大就行。古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已经
早就不存在了。
从前季康子问孔子“五帝之德”的意思,孔子说:“天有五行,为金、
木、水、火、土。这五行按时令交替变化,才滋育生成万物[一年三百六十日,
五行中的每一行配七十二日来生长育化]。五行由五位正神来掌管[五帝就是
主管五行的天神]。古代帝王改朝换代时都要改变国号,以效法五行。五行主
神轮流主事,有始有终,相生相克,这里也有象征的意思。因此生而为王的,
死后要配五行。因此太昊配木[勾芒为木的正神],炎帝配火[祝融为火的正
神],少昊配金[蓐收为金的正神],颛顼配水[玄冥为水的正神],黄帝配土[后
土为土的正神]。帝王改立年号,对五行所象征的德性,各有各的崇尚,所崇
尚的恰恰是其派生的德性[比如木生火,崇尚木德的,所崇尚的颜色却是火的
颜色——赤色。因为木是本,木生火,所以木与火的关系就象母与子的关系]。
夏代的后稷以金德称王,金生水,水色黑,所以崇尚黑色;殷商以水德
称王,水生木,但殷代崇尚白[水生的木本应崇尚青色,所以尚白,是因为避
讳土德的尚青。土德本应尚白,因土生金,金色白。但因土为其余四行之主,
四季中都有土德主事。五行用事,首先从木开始,所以土德崇尚的颜色为木
之青色]。周代以木德称王,木生火,故尚赤。这就是三代服饰颜色不同的原
因。到了汉初,贾谊认为汉应以土德称王,因为五行的转移,应依据相生相
克的法则[五行的代替,常根据金木水火土相克的法则]。秦朝是水德,所以
他说汉朝是用土克制了它。刘向父子认为帝王是从木德代表的震方即东方产
生的,所以庖牺氏第一个受的是木德,其后以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这样的顺序,数到汉代,应当是属火德,所以汉高祖起事之初,
神母夜哭,符合了白帝死赤帝生的瑞兆,刘邦才得到天命所授的统治权。上
古时的共工,以水德夹在水生木、水克火之间,与秦朝是同样的命运,因为
处的位置不对,所以都命不长。
[在我看来,帝王的兴起,各依其本源,在神农至舜的五帝之后,各有其
承继。怎么知道的呢?汉是尧的后裔,尧以火德称王,五行转了一圈,正好
建立了汉朝,所以汉朝也是火德。袁绍时,耿包说:“赤色的火德已经衰尽,
袁是舜的后代,舜是土德,舜在保佑你,所以你应进取。”这是因为他知道
帝王的兴起各有其本源,在五帝之后各有承继。秦是颛顼的后裔,颛硕应是
水德,所以秦也是水德。]
按照这一法则推论,即使经历一百代,都可以知道其兴亡衰败了。
臣行第十
从中央到地方,以金字塔结构组成的官吏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它象枢纽,
象门阀,最精彩的悲喜剧都在这里上演,国家的兴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
个阶层。
【经文】
夫人臣荫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豫禁乎未
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如此者,大臣也。
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或问袁子曰:“故少府杨阜,岂非忠臣哉?”对曰:“可谓直士,忠则
吾不知。何者?夫为人臣,见主失道,指其非而播扬其恶,可谓直士,未为
忠也。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语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不知,
君子谓陈群于是乎长者。此为忠矣。]
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君终已无忧,
如此者,智臣也。
依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食饮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是谓六正。
[桓范《世要论》曰:“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
臣有朴呆而辞讷,外疏而内敏,可不恕之以质乎?
臣有犯难以为上,离谤以为国,可不恕以忠乎?
臣有守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欲,可不恕之以公乎?
臣有不屈己以求合,不祸世以取名,可不恕之以直乎?
臣有从仄陋而进显言,由卑贱而陈国事,可不恕之以难乎?
臣有孤特而执节,介立而见毁,可不恕之以劲乎?
此七恕者,皆所以进善也。”]
【译文】
当官的,如果能在天下大事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局
势的兆头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就已经洞烛机先,独具慧眼,知道哪些事可做,
哪些事不可做,存亡、得失的关键都事先看得到,把握得住。在大大燃烧起
来之前就能预先防止,使他的主子超然独立,永远站在光荣伟大的一面。能
够具有这种才具、境界的大臣,堪称第一流的官吏,王者之师。这种大臣便
是圣臣。
其次可称作好官的是谦虚谨慎、尽心竭力为人主办事,经常思索好的治
国之道向人主建议,勉励君王恪守礼仪、勤政爱民;劝说君王眼光远大,胸
怀大志,使其英明正确的地方更英明、更正确;对其不良的作风,有害的习
惯千方百计加以纠正、挽救,能做到这些的,就是大臣。
能称得上忠臣的,必须做到为国家办事早起晚睡,废寝忘食,同时要终
生不懈地举贤荐能,为国家推荐、选拔人才,还要博学多识,精通历史,经
常引证历史经验启发激励人主。能做到这些的才是忠臣。
[有人问魏明帝时的楚郡太守袁安:“已故的内务大臣杨阜,难道不是忠
臣吗?”袁安回答道:“象杨阜这样的臣子只能称‘直士’,算不得忠臣。
为什么说他只是一‘直士’呢?因为作为臣子,如果发现人主的行为有不合
规矩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指出他的错误,使君王的过失传扬天下,只不过
给自己捞了个梗直之士的名声,但这不是忠臣的应有的做法。已故的司空陈
群就不是这样,他的学问、人品样样都好,他和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们在一
起的时候,从来不讲人主的错误,只是几十次地送奏章给皇帝,指出哪些事
做错了,哪个缺点必须改,有批评,有建议,而同僚们却都不知道他写过奏
折。陈群向人主提了意见而不自我标榜,所以后世的人都尊他是一位德高望
重的长者。这才是真正的忠臣。”]
深谋远虑,明察秋毫,清楚成功、失败的机枢在哪里,并能事先预防,
采取补救的办法,堵塞某一国策实施的漏洞,把可能导致失败、动乱的因素
提前消灭了,转祸为福,转危为安,使人主自始至终不必忧虑。能这样做的
是智臣。
奉公守法,以身作则,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为民众出了力、办了事不
接受贺礼,清正廉洁,勤俭朴素。能这样做的是贞臣。
当皇帝昏庸、国家离乱的时候,对上不拍马屁,不阿谀逢承,而且敢冒
犯昏君的龙颜,在群臣唯唯喏喏的时候,敢当面指出昏君的过错。能这样做
的,就叫做直臣。
这是六种类型的正面官员——“正臣”。
[南北朝的桓范在他写的《世要论》中说:“有些官员不善言辞,说出来
的话不好听,而当领导的却要注意,这个官吏虽然嘴笨,但他是个内秀的人,
有一肚子锦囊妙计。如果当领导的只因他秃嘴笨舌,说话刺耳,就处处看不
顺眼,冷落疏远他,他的才干就得不到发挥了。对这样的官吏,能不体察到
他的心直口讷,而不加以宽容吗?
“有的官员相貌憨厚土气,说话吭吭巴巴,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可是
脑子好使得很,聪慧敏锐,能发现、想到被别人忽略的问题。对这样的官员,
当领导的不应当为了他本质上淳朴、聪敏的优点而宽容他外表鄙陋的不足
吗?
“有的官员是临危授命,冒险犯难,是能担当拨乱反正大任的天才,为
了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可以忍受一切诽谤屈辱。对于这样的官员,当领
导的不是应当为了他的忠心为国而信任、重用他,原谅他的小节吗?
“有的官员公正廉明,为了长远利益,为了国家大局与大多数人的意见、
利益发生了冲突;或者为了捍卫法律的威严而大义灭亲,牺牲个人和家族的
利益。对于这样的官员,当领导的应当看到其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可贵,
给予支持保护。
“有的官员个性倔强,道德标准很高,要想让他委屈求全,违反他的人
格标准去迎合某一种意见,屈从某一种局势,他死也不干。可是在现实中,
这种人往往被当作傻子。还有的官员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果让他阿
谀世俗做一件事,个人可以名利双收,但这件事将给社会带来祸患,那他宁
可不要这个名,也不做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往往被当作傻子。
对于这些高风亮节,品格高尚的官员,当领导的不是应当特别加以理解、重
用吗?
“有些官员在基层工作,地位不高,没有名气,路子也窄,但是爱动脑
筋,有见地,能向上级领导提出很好的意见。虽然位卑人微,但敢越级反映
情况,讨论国事。对于这种官员,当领导的不是应当体察到他们忠心为国之
难能可贵吗?
“有的官员个性孤僻,作风特殊,但他保持着与众不同、超然独立的节
操,这就很容易招来诽谤。当领导的应当明白这种人有着特殊的品操、才能,
并加以原谅、宽容。
“这七种善于理解、体谅、保护官吏的做法,是当领导必须具备的,否
则就得不到前面所说的六种好官员。”]
【经文】
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
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中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疾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
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于朝廷,如此者,谗
臣也。
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
此者,贼臣也。
谄主以佞邪,坠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
闻;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桓范《世要论》曰:“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
不虑之以诈乎?
臣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谗乎?
臣有因赏以偿恩,因罚以作威,可不虑之以奸乎?
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除,谋事托公而实挟私,可不虑之以欺乎?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
臣有和同以取悦,苟合以求进,可不虑之以祸乎?
臣有悦主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
此九虑者,所以防恶也。”]
【译文】
有的人当官只是为了拿薪水,对工作敷衍应付,不当回事,随大流,跟
着走,见风使航,八面滑溜,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就怕得罪人,就怕负责
任,这种当官的,可名之曰“具臣”——滥竽充数而已。
只要是领导讲的,就说“讲得好,非常正确,非常重要”;只要是领导
做的,就说“做得对,带了个好头”。嘴上这么说,肚子里却在暗暗揣摸主
子的爱好,凡有所爱就投其所好,及时上贡,来满足主子的声色之乐,把主
子巴结得浑身通泰。渐渐的,当领导的不把这类专事拍马屁的官员当外人了,
互相包庇纵容,一起吃喝玩乐,不计后果,不考虑影响。这种官员就叫做“谀
臣”。
内心阴险奸诈,外貌谦恭谨慎,能说会道,讨人喜欢,实际上嫉贤妒能,
想提拔谁,就在上级领导面前尽说他的好话,隐瞒他的缺点;对真正的人才,
就在上峰面前夸大、突出他的过失,隐瞒他的优点,结果使上级赏罚不当,
号令不行,政策、法规不能贯彻,这类官吏就是“奸臣”。
有才智,有学识,干起坏事来更有能耐。掩饰他的过错道理讲的振振有
词,叫人们听了不由得不信服;辩论起来足以形成一家学说,小则可以挑拨
离间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大则可以在中央政府煽风点火,制造混乱。这种官
员就是“谗臣”。
篡夺权力,造成自己的势力,颠倒黑白,无限上纲,整倒别人,排斥异
己,培植私人势力结成死党,形成自己的社会势力;假传圣旨,到处以全权
代表的身份出现,使自己显得无比尊贵。这类官吏就是“贼臣”。
在人主面前阿谀奉承,鼓动、促使国王往邪路上走,背后又把错误都推
到国王一个人身上;结党营私,互相包庇,欺上瞒下,不让领导人了解真实
情况,使上上下下黑白不分,是非不辩;暗地里宣扬领导人的过失,使全国
老百姓都骂国家领导人,闹得国际上都知道。这种官吏就是‘亡国之臣”。
这是六种类型的反面官员——“邪臣”。
当官的既然有六种类型的“邪臣”——不正派的官员,那么有什么办法
可以防止他们混入各级机关呢?这就要讲究防邪之道。
[桓范说:“有的官员在小事情上忠心耿耿,工作干得不错,但其险恶用
心在于一旦手握大权,以便实现他的大野心,达到大不忠的目的;有的在小
事上,在平时很讲信用,但其目的是为了沽名钓誉,在大事上搞阴谋诡计,
达到反叛的目的。对这类官员不是应该预防其欺诈吗?
“有的官员表面上很有魄力,干劲冲天,实际上没有真胆识;而有的表
面上非常仁义,可在实际行动上却与仁义相违背。这就要考虑,这些官员是
不是在弄虚作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