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经(全)

_11 赵蕤(唐)
【经文】
东晋自元帝以下,何主为贤?
虞南曰:“晋自迁都江左,强臣擅命,垂拱南面,政非己出。王敦以盘
石之宗,居上流之要,负才矜地,志怀问鼎,非肃祖之明断,王导之忠诚,
则晋祚其移于王氏矣。若使降年永久,仗任群贤,因瀍、涧之遗黎,乘刘、
石之衰运,则克复中原,不难图也。”[元帝值天下崩离,创立江左,后肃祖
即位,大将军王敦威震内外,将谋为逆。帝与王导、温峤等决计征敦。敦败
死也。]
【译文】
东晋自司马睿之下,哪个皇帝比较贤明?
虞世南说:“晋朝自迁都建康(今南京)以后,有势力的大臣专权,皇
位虚设,政令刑法不是出自国王,王敦凭借豪门望族的牢固的宗室基础,坐
拥长江军事重镇的兵权,恃才自负,仗势拔扈,一心想当皇帝。要不是司马
绍明断,丞相王导忠诚,晋朝的皇位几乎被王氏篡夺。可惜司马绍在位只有
三年,倘若时间再长一些,依靠大批才德兼备的名流,靠洛阳一带流民的拥
戴,乘称帝的刘聪和匈奴石勒正处在衰弱之际,那么收复中原并不困难。”
[东晋元帝司马睿正赶上国家分裂,他乘机在建康创建基业,后晋明帝司
马绍即位,大将军王敦威震朝野,准备谋反,明帝与丞相王导、中书令温峤
等决心征讨王敦。敦兵败而死。]
【按语】
如依史籍载,东晋元帝司马睿是司马懿曾孙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其实
司马睿姓牛,并非司马懿的后代。李贽的《藏书》干脆称之为“南朝晋牛氏”。
这一谜底说起来好笑:当年司马懿在世的时候,社会上流传着一本《玄石图》,
其中有“牛继马后”一句谶语,所以司马懿对身边姓牛的人都要设法铲除。
手下有一将叫牛金,一次他用一把特制的酒壶与之共饮。这酒壶设有机关,
当自己喝的时候,可以倒出无毒的酒;在给别人斟酒时就能倒出有毒的酒。
他用这种办法毒杀了牛金。可是谁能抖到,琅琊王府中有一姓牛的小吏,与
王妃夏氏私通有子,这个私生子就是司马睿。尽管司马懿机关算尽,他创立
的政权还是落在了姓牛的手里。
由此看来。人世间的事从来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人算人,彼此皆知;
天算人,幽微难明。
【经文】
或曰:“伪楚桓玄有奇才远略,而遂至灭亡,何也?”[桓玄字敬道,父
温。大司马玄博综术艺,以雄豪自处。晋安帝以为丞相,封楚王,遂禅位。]
虞南曰:“夫人君之量,必虚己应物,覆载同于天地,信誓拟于暄寒,
然后万姓乐推而不厌也。彼桓玄者,盖有浮狡之小智,而无含宏之大德,值
晋末衰乱,威不逮下,故玄得肆其爪牙,以侥幸之余,而逢神武之运,至于
夷灭,固其宜也。”
[鬻子曰:“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
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
由此言之,豪雄小智,何益于乐推哉?]
【译文】
有人问:“桓玄有奇才远谋,结果还是灭亡了,为什么?”[桓玄,
字敬道,父桓温官拜大司马。桓玄博学多才,以英雄豪杰自居,晋安帝
司马德宗时为丞相,封楚王,后强迫皇帝让位。]
虞世南说:“做国王的要有虚怀若谷、容纳万物的气量。要能象天地一
样宽广,真诚的誓言必须兑现,然后百姓才会乐于拥护爱戴。可是桓玄这种
人,只有浅薄的小聪明,没有宽宏谦虚的高尚品德,正好赶上东晋末年天下
大乱,皇室威不服众,所以桓玄才能张牙舞爪地恣意妄为,侥幸行险,以图
一逞。当时正值刘裕奋发英姿、扫荡群雄之际,桓玄最终被灭族身亡,这也
是他应得的下场。”
[战国时的楚大夫鬻权说:“发颁法策法令能为天下谋利益的,就是道;
上下相亲相爱,就是和;民众不诉求就能得到,就是信;能消灭祸国殃民的
邪恶势力,就是仁。仁与信,和与道,这是帝王的武器。”
这样看来,乱世英雄的浮浅智谋,是无助于得到民众的拥护的。]
【经文】
宋祖诛灭桓玄,再兴晋室,梁代裴子野优之于宣武,其事云何?
虞南曰:“魏武,曹腾之孙,累叶荣显,濯缨汉室,三十余年。及董卓
之乱,乃与山东俱起,诛灭元凶,曾非己力。晋宣历任卿相,位极台鼎,握
天下之图,居既安之势,奉明诏而诛逆节,建瓴为譬,未足喻也。宋祖以匹
夫提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
纵于庸蜀,禽姚绍于崤函,克慕容超于青部,枭卢循于岭外。戎旗所指,无
往不捷。观其豁达,则汉祖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补短,志未
可量!此为优矣。”
[裴子野曰:“宋武皇帝苛迹多于魏武,大德厚于晋宣。拔足行间,却孙
恩蚁聚之众,奋臂荆、郢,扫桓玄盘石之宗,方轨长驱则三齐无坚垒,回戈
内赴则五岭靡余妖,命孙季高于巨海之上而番隅席卷,擢朱龄石于百夫之下
而庸蜀来王,羌胡畏威,反为表里,董率虎旅以事中原。然后请呼上帝,步
骤前王,光有帝图,谓之义取者也。”
又曰:“桓敬道有文武奇才,志雪余耻,校动离乱之中,奄有天下而不
血刃,既而啸命六he,规模进取,未及逾年,坐盗社稷,自以名高汉祖,事
捷魏晋,思专其侈以冀恭己。若王谧、桓谦以人望镇领袖,王绥、谢混以后
进相光辉,群从兄弟,方州连郡,民骇其速而服其强,无异望矣。高祖于时,
朱方之一匹夫也,无千百之众,纠合同盟,电击二州,未及半旬,荡清京邑,
号令群后,长驱江汉,推亡楚于匪隙,援衰晋于已颓,自轩辕以来,用兵之
疾,未始有也。自非雄略不世,天命底止,焉能若此者乎?于是人知攸塈而
王迹兴矣。”]
【译文】
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灭了桓玄,又帮助东晋维持了数年残破
的江山,然后才称帝。梁武帝时期的著作郎裴子野认为他比司马懿、曹操卓
越,这是怎么回事?
虞世南说:“魏武帝曹操是曹腾的孙子(曹腾是汉桓帝时的宦官,收夏
侯嵩为养子,曹操是嵩的长子,所以曹操的真正祖先是夏侯氏),累世荣耀
显贵,三代人在汉朝享了三十多年福。等到董卓乱汉,操与山东豪雄趁机而
起,消灭了罪魁祸首董卓,这也并非曹操一人的功劳。司马懿历任魏晋的将
相,权倾朝纲,国家的兴亡由他掌握,处在安全稳固的位子上,奉皇帝的诏
书征伐、诛杀犯上作乱的人,他的权势、地位,用高屋建领也不足以比喻。
刘裕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提剑首创大业,不到一月,就
安定了苟延残喘的晋室。他所镇守的句章大小只有州府的一半,统率着一郡
之兵,攻杀四川守将谯纵;西入长安,擒获了后秦姚泓家族;在山西大岘山
打败了南燕慕容超;在岭南,打败占据广州的焦循,焦氏父子全被斩首。帅
旗所指,攻元不克,战无不胜。观其豁达恢宏,有汉高祖刘邦的风度,看他
胜算在握,可与光武帝刘秀媲美,只可惜在位时间太短,大志未酬,否则他
的业绩不可限量。这就是为什么认为他比司马懿、曹操卓越的缘故。”
[裴子野说:“宋武帝刘裕劣迹比曹操多,功德比司马懿大。他从一个普
通士兵起步,数次抗击孙恩的乌合之众;振臂摧毁了荆州、郢州桓玄的牢不
可破的军事家族势力:双管齐下,战车长驱,山东一带的军事重镇就荡然元
存;回戈直指江、湘,五岭的大小山头都被肃清;他命令建威将军孙处自海
道袭击番禹,广州遂被席卷;起用资历轻微的朱龄石,四川便被收复;羌族
匈奴被他的军威震摄,攻守、君臣之势很快倒转了过来;督率气吞万里的大
军安定中原后,假借天命,仿法前代帝王,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这可以说
是以仁义取天下了吧。”
裴子野还说:“桓玄有文武奇才,立志雪洗国破家亡的耻辱,身处战乱
之际,调兵遣将,未经浴血奋战就意外地取得群雄盟主的地位,继而向全国
发号施令,策划统一大业,不到一年,逼晋安帝让位,盗窃了国家权力。他
自以为名望超过了汉高祖,功勋比得上曹操、司马懿,就妄图过过皇帝的瘾,
让四海都来恭恭敬敬朝贺自己。到了他假传圣旨封赏的王谧、桓谦,利用人
民渴望太平的心理镇服群雄,王绥、谢混等较后发迹的相继出人头地,追随
他的本家兄弟,都被安插各地军政部门的时候,老百姓为他得逞之迅速而惊
骇不已,不得不屈服于他的暴力之下,不敢有非分之想。当时的刘裕才是丹
徒县的一介平民,参军后上司让他率领的不过数十人,后来纠集同盟,共谋
起义,讨伐桓玄,闪电般地攻下了徐州和京口,不到半旬就荡清了建康,号
令群雄,长驱江汉,不容桓玄有喘息之机就消灭了他,使频临灭亡的晋室又
得以苟延残喘。自轩辕黄帝以来,还没有象刘裕这样用兵神速的。如果不是
绝世少有的雄略,如果不是东晋的气数到了尽头,怎么能这样呢?
“由此可知,当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能治理丧乱的王朝自然要兴
起。”]
【按语】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这篇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华章,歌颂了几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业
绩,其中浓墨重彩刻写的就是这位“寄奴”——刘裕。
刘裕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挥汗躬耕于田野,上山砍柴,下
泽捕鱼,备尝生活之艰辛,因此养成终生简朴的习惯。晚年当了皇帝,还在
后宫独辟一室,珍藏着他曾用过的农具。
刘裕在东晋末年南北朝混战之际,崛起于行武,终其一生,戍马倥偬。
这位靠战争登上皇位的农家子弟,胸有韬略,勇武善战,确实充满了“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慨。在刘裕只是桓玄手下的一个小头目的时
候,当时桓玄已经篡位,他的夫人私下对桓玄说:“我看刘裕龙行虎步,风
度不凡,恐终不能为人下,不如早点除掉他。”桓玄说:“我刚刚平荡中原,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非刘裕无可用者。等关、河平定后,再作打算吧。”可
是等到他“再作打算”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后来刘裕南征北战,确实坐了天下,然而他为夺大室,为巩固政权,残
杀了许多也许不该杀的人。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每当评点历史遇到滥杀无辜
的人物时,总要在杀人的情节下加注一笔:“种毒了”或“又种毒了”,而
到杀人者的子孙后来又被别人杀害的时候,他一定要照应一句:“毒发了!”
公元410 年,刘裕消灭了南燕,生俘燕王慕客超,送到建康将其斩首。
燕都被破后。南燕自王公以下三千余人金被斩杀,家属一万余人没为奴隶,
燕都被夷为平地。随后,又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剪除了和他一起举事的刘毅及
其部属谢混等人。
另一个当初与他起义的是诸葛长民。刘裕邀他畅谈。当诸葛正为刘裕能
如此推心置腹而感激涕零之时,伏在帐后的武士将他刺杀于座中。
经文中提到的卢循、谯纵等,战败固然不免一死,但其部属、家族也被
诛灭殆尽。
公元418 年,刘裕代晋称帝前,万事具备,只因当时有一句谶语:“昌
明(晋武帝司马曜字昌明)之后有二帝。”他想在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后再立
一帝,以应“二帝”之谶。于是他派人缢死安帝,扶立恭帝司马德文,一个
月后又将其刺杀。
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不应否认刘裕在东晋和南北朝这一被学者称为“一
体化调节失灵”的混乱时期,在五十年左右,大大小小的称帝者竟达145 人
之中,确实是一位茕然卓立的佼佼者,但他也播下了诸般“毒种”。这些“流
毒”之“因”,在他身后都一一有了毒“果”。
【经文】
宋孝武、明帝,二人敦贤?
虞南曰:“二帝残忍之性,异体同心。诛戮贤良,割剪枝叶,内无平、
勃之相,外阙晋、郑之亲,以斯大宝,委之昏稚,故使齐氏乘衅,宰制天下,
未逾岁稔,遂移龟玉。缄滕虽固,适为大盗之资。百虑同失,可为长叹。鼎
社倾沦,非不幸也。”
[孝武名骏,文帝第三子也,为江州刺吏。弟劭既弑逆帝,与颜竣于江州
起义征邵,平之。明帝名彧,文帝第十八子,即位,尽杀孝武诸子,务为雕
饰,天下骚然,崩,子昱立,无道,萧道成杀之。]
【译文】
宋孝武帝刘骏和明帝刘彧哪一个贤明?
虞世南说:“这二个皇帝的残忍虽然表现不同,其本性却是相同的。诛
杀贤良,手足相残,朝内没有陈平、周勃那样的丞相,外部没有唇齿相依的
睦邻,把国家的最高权力交给这种昏庸元知的人,难怪能让萧道成趁国家破
败之机宰割天下,不到一年,国玺易手。这正如庄子所说,珍贵的东西,捆
绑、封锁得越牢,恰恰是为大盗提供连锅端的方便。千思百虑,终归还是失
败,千古为之长叹!至于权力的倾覆、沦丧,还不是最不幸的!”
[宋孝武帝名骏,宋文帝第三子,官拜江州刺史。他的弟弟刘劭杀害文帝
后,刘骏与他的主簿颜竣于江州起义,征讨刘劭,打败刘劭,并将其父子枭
首示众。宋明帝名彧,宋文帝第十八子,即位后就把孝武帝二十八个儿子全
部杀害,而且又千方百计掩饰他的罪行,致使天下骚乱。明帝驾崩,子刘昱
即位,更其荒淫无道,被萧道成杀死篡位,建国为齐。]
【按语】
公元422 年,南宋开国皇帝刘裕去世,长子刘义符继位。虽然其父临终
时对他说:“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志。”然而恰恰是这几个人,不到一年就
把他废掉,旋即把他活活打死,又杀其弟刘义真。然后迎立刘裕的三子刘义
隆,是为文帝。文帝即位不久,就把拥立他的徐、傅和谢晦等人一一诛杀,
后来名将檀道济与其子11 人也一同被杀。
刘义隆即位初,四弟刘义康曾与之共理朝纲,对巩固刘宋政权贡献颇大。
他一直担心刘义康要篡夺他的皇位,一俟地位稳固,就赐药毒死了这位皇弟。
从此刘裕的“毒种”一发不可收拾,刘氏父子兄弟之间的残杀延绵不断,终
于导致了南宋的覆灭。
公元453 年,刘义隆被其长子刘邵杀害。当年,其三子刘骏以讨伐弑君、
弑父的刘邵、刘浚为名起兵,攻克建康后将其暴尸于市。刘义隆即位后,因
其父当年在考虑废长立幼时没选中他而是看重刘铄,便迁怒于彼,将其毒死。
后又杀叔父刘义宣、十弟刘浑、六弟刘诞。在攻克刘诞镇守的广陵(今扬州
市)后,刘骏将城内士兵不论老少全部杀掉,并将死者的头颅摆在石头城南
岸陈列观赏。
刘骏对父子兄弟如此,对朝中大臣更是以狎侮、虐杀为一大快事。
长子刘子业继位后,因幼时不为父爱,一登上皇位,便大肆报复,凡是
武帝信任的大臣全被诛灭九族,其中包括他的叔父刘义恭全家。这位年仅16
岁的皇帝,因为看惯了他父亲草菅人命,一旦手握生杀大权,比其父更加凶
残。他杀了年仅七岁的弟弟刘子鸾兄妹三人犹不罢手,还把其母殷贵妃从坟
墓中挖出来侮辱。
刘子业排列了一下刘氏接班表,发现继位的不是长子,就是三子,于是
为消除后患,毒死了三弟刘子勋。
综观刘宋王朝的四代八帝,自刘裕以下,无一不是宫廷腥风弥漫,岁岁
骨肉相残。8 个皇帝,平均寿命不足24 岁。可悲也夫!
【经文】
齐建元、永明之间,号为治世,诚有之乎?
虞南曰:“齐高创业之主,知稼借之艰难,且立身俭素,务存简约。武
帝则留意后庭,雕饰过度,然能委任王俭,宪章攸虬礼乐之盛,咸称永明。
宰相得人,于斯为美。”
[议曰:子言卫灵公之无道,康子曰:“夫如是,爱为不丧?”孔子曰:
“仲叔圉治宾客,祝驼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爱为丧?”此言委
任有德之美也。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田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
“田单之厚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之,恐后之。”此言委任有德之恶
也。
故齐侯恶陈氏厚德,晏子谓齐侯曰:“在礼,家施不及国,大夫不收公
利,可以止之。”齐襄恶田单厚施,贯珠者谓襄王曰:“王不如嘉单之善,
今曰:‘寡人忧人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人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
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也。”后里闾相与语
曰:“单之爱人,乃王教之也。”
夫收臣下之权,宜如晏子及贯珠者。
昔汉祖疾甚,吕后问为相,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
然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
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宋高祖大渐,戒太子曰:“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徐羡之、傅亮当
无异图。谢晦常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可以会稽处之。”
夫任贤用能,宜如汉高及宋祖矣。]
【译文】
南北朝时齐国的建元(齐高帝萧道成年号)至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
年间(公元429——493 年),被称为太平治世。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虞世南说:“萧道成是创业之主,知道稼穑的艰难,而且自己生活俭朴
清雅,衣食起居务求简单朴素。齐武帝萧赜则很重视后宫的华美,有失过度
雕饰,但是他把一切政务都委托给少傅王俭,朝廷的典章法令都由王俭草撰,
都说礼教文化的兴盛,就数永明年间,一致赞扬萧赜的辅相用人得当。”
[孔子说到卫灵公的无道时,康子说:“这样的国君,怎能不亡呢?”孔
子说:“要是让仲叔圉来管理外交,由祝驼管理宗庙祭典,由王孙贾统领军
队,这样,怎么会亡呢?”这里讲的就是任用有德之人的好处。
田单做齐国的宰相时,有一次过淄水,有老人淌水过河,被冻得打颤,
田单解下皮衣给老人穿,引起了齐襄王的反感,说:“田单这样施惠于人,
是不是想夺取我的江山?不早些准备,恐怕他就要先下手了。”这里讲的是
任用有德之人的坏处。
正因为此,齐襄公才嫉恨齐国陈氏的广施功德。晏子对齐襄王说:“从
礼制上讲,个人做好事不能超出家族的范围,朝廷的命官不能假公济私,这
种行为必须制止。”
齐襄公讨厌田单施舍国人,有一个以串珠玉为生的匠人对他说:“大王
不如表扬田单的慈善,下令说:‘我担心有人在挨饿,田单就收容饥民到府
上;我担心有人在挨冻,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他们穿。他的这种行为使
我很满意。’田单做了这样的好事,大王能表扬他,这样一来,感激田单做
好事,也就等于你大王做了好事,人民就要感谢你了。”从此以后,人们在
街谈巷议时都说:“田单所以会爱拥民众,那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呀!”
由此看来,国王要想收回大臣们的权利和功德,应当象晏子和串珠人所
说的那样去做。
从前汉高祖病危,吕后问他身后谁当丞相合适,刘邦说:“曹参可以。”
又问他曹参以后呢,他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这人有些憨厚,陈平可以
协助他。陈平这人智谋有余,但是难以独当大任。周勃宽厚稳重,但文化修
养不足,然而能安定刘氏天下的,必然是周勃。可以让他当太尉,掌握兵权。”
宋高祖刘裕病重时,告诫太子刘义符:“将军檀道济虽有才干,却没有
远大志向。徐羡之、傅亮按说没有野心。谢晦常跟随我南征北战,颇知机变,
将来有什么变故,必然是他搞的,可以用调他到会稽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
做国王的,在任贤用能的问题上应当象刘邦和刘裕这样。]
【经文】
宋、齐二代,废主有五,并骄淫狂暴,前后如一。或身被贱杀,或倾坠
宗社。岂厥性顽凶,自贻非命,将天之所弃,用亡大业乎?
虞南曰:“夫上智下愚,特禀异气;中庸之才,皆由训习。自宋、齐已
来,东宫师傅,备员而已。责贱礼隔,规献无由,多以位升,罕由德进。此
五君者,禀凡庸之性,无周、召之师,远益友之箴规,狎宵人之近习,以斯
下质,生而楚言,覆国亡身,理数然也。”
[议曰:贾生云:“昔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
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职也。
又置三少,曰少傅、少保、少师,是与太子晏者也。乃孩抱有识,三公、三
少固明孝、仁、义、礼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选天下之端士、
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翼卫之,使与太子居处。故太子乃生见正事,闻正
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夫习与工人居,不能无正,犹生长齐地,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
犹生长楚地,不能不楚言也。秦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
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
妖言,视杀人若刈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从其所以导之者非其理也。”
晋惠帝太子遹有罪,阎纂上书谏曰:“臣伏念遹长养深宫,沉沦富贵,
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郡吏,率取膏梁击钟鼎食之家,希
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遂使不见事父君
之道。古礼,太子以士礼与国人齿,欲令知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
太盛,所以致败,非但东宫。诸王师友、文学亦取豪族力能得者,岂有切磋,
能相长益?今遹言语悖逆,受罪之日,不失子道,尚可重选师傅。置游谈文
学,皆选寒门孤臣、以学行自立者,及涉履艰难、名行素立者,使与游处。
绝贵戚子弟、轻薄宾客,但道古今孝子事亲、忠臣事君,及思想改过,皆闻
善道,庶几可全。”
由此观之,故太子者,选左右俾谕教之,最急也。]
【译文】
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和齐朝,被废的国王共有五人。这五个废帝都很骄淫
狂暴,彼此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被杀害,有的干脆国破人亡。是不是他们本
性凶顽,自取其祸,因而被上天抛弃,故意用他们来使国家灭亡呢?
虞世南说:“人所以有上智下愚的差别,是因为各自禀受的气质不同。
至于具有中庸修养的人,都是来源于培训和学习。自宋王朝和齐王朝以来,
负责培养太子的东宫里的老师,都滥竽充数而已。高贵的和下贱的,由于礼
教的原因,互相隔离,良好的教育没有办法得到,导师都是由职位决定,很
少根据德才选拔。这五个后来做了国王的太子,生性平庸无奇,又没有周公、
召公一样的导师,良师益友的规劝听不到,委琐狎邪的小人恶习倒沾染了不
少。以如此卑下的质地,生活在如此野蛮粗俗的环境中,国破身亡的下场,
是注定无可避免的了。”
[贾谊说过:“从前周成王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
傅,姜太公为太师。保的作用,就是保养好太子的身体;傅的作用,就是用
仁义道德辅导太子;师的作用,就是用知识礼仪教育太子。这是三公的职责。
此外,还设置了三少,叫做少傅、少保、少师,分别负责太子的饮食起居。
因此,太子在懂得学习的童年时期,三公三少就用孝、仁、义、礼来培训教
育他,让他离远邪恶的小人,不让他看到丑恶的行为,然后选择天下端庄正
直的人才,孝顺父母师长、和睦兄弟姐妹的益友,和博闻广见、有道德、懂
权术的人跟随在他左右,和太子朝夕相处。所以太子见到的是正直无私的行
为,听到的是正直无私的言谈,行的是正道,因为前后左右都是品行端正的
人。一个人习惯了与正人君子相处,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走上正道,就象生
长在齐国的不能不使用齐国高雅的语言一样;习惯了与奸邪小人相处,就象
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使用楚国粗俗的语言一样。
“秦王让赵高辅导太子胡亥学习判案,耳濡目染的不是杀人、割鼻就是
夷灭三族。所以今日即位,明天就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射箭。忠言规劝的说是
诽谤,为他深谋远虑的说是妖言惑众,把杀人当做割草玩一样。难道胡亥天
生性恶吗?不是,是因为教导他的知识都不是正理。”
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通犯了罪,校尉阎纂上书说:“我常常想,遹长期生
活在深宫中,沉缅富贵尊荣,凭着先帝创造的条件,生活优越,父母娇宠。
为他选择老师时,我见都是选自名门望族的富贵人家,很少有来自寒门的有
学问、有情操的读书人,或者有汉武帝做太子时卫绾、周文那样的好老师,
和刚正不阿的汲黯、郑庄那样的好辅臣。这样一来,太子遹就无法学到忠孝
之道。古代的礼仪规定:太子要以士人的交际方式与民众平等相处。这样做
的目的是让他知道贫贱之后方可做贵人。如今他自己毁了东宫,也伤了国家
元气,其所以到了这种的地步,不单单是太子的罪过。诸王子的导师、友人
和来往的文人墨客也都是出身豪门,和这些人相处,怎么会互相切磋、有所
教益呢!现在太子遹言语悖逆,接受惩罚的时候,仍然格守做儿子的规矩,
还可以考虑重选师傅,令其改过自新。选配游艺谈学方面的师友,应当是出
身寒门,学问和品行都卓然自立的人,以及经历过艰难困苦而名声、行为清
廉正直的人,使之与太子相处、游学,杜绝他与皇亲国戚的戚纨绔子弟和轻
薄宾客交往,只讨论古今孝子如何事奉双亲、忠臣如何报效朝廷,以及知过
即改的道理,使他听到的都是为善之道。恐怕只有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由此看来,对太子的教育,必须选品学皆优的人担任,这对于国家来说
是最重大、最迫切的问题了。]
【按语】
宋、齐二代的五个废帝是指刘宋王朝的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南
齐郁林王萧鸾、东昏候萧宝卷与齐和帝萧宝融。
这几个皇位继承人的共同特点是荒唐淫乱,嗜杀成性。比如,宋前废帝
刘子业,天塌下来他都不管,杀人之外就是醉生梦死,淫秽宫帷。他爱让王
妃、公主、郡主等人入宫脱得赤条条的,在他面前排列成一队粉团阵,再强
令左右与之追逐作乐,如若不从,就杀其全家。又如后废帝刘昱,杀人成了
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乐趣。他经常动用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
有时一天受刑的就有数十人之多。他看到杀人后伏尸流血便十分开心,一天
看不上这种种惨状,就闷闷不乐。有一次,他用铁锤把一个人的阴囊打破,
身边有人见此情景皱了一下眉头,他发现后悖然大怒,让这人立正站定,袒
露上身,用短矛刺穿其肩胛。还有一次,他闻到身边一侍从有大蒜味,竟要
剖腹察看。凡此种种,不胜赘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人不单是一个“没有人君尊严”的问题,实
际上其中大部分属于精神错乱型的人。比如齐东昏侯萧宝卷,为了讨爱妃的
喜欢,把阅武堂改名芳乐苑,并在里面按市场的样子建造店铺,自己打扮成
商人大声叫卖。他让爱妃当市场总经理,自己当伙计。还在苑中开渠引水,
在岸边设立肉铺,自己操刀卖肉,让爱妃卖酒。当时有民谣唱道:“阅武堂,
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这些身为九五至尊的人,行为乖张,各有怪癖。有的嗜酒如命,有的豪
赌成癖,有的好偷,有的爱涂脂抹粉、身着女装招摇过市,有的好花样翻新
地瞎折腾??总之,乌烟瘴气,不成体统就是了。
后人在考察这些亡国之君的人格形成原因时,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青少年时代的教育失误。他们无一不是从小养尊处优,只知玩乐,有如白痴。
为其选择的师友都是名门望族的权责,加之大都是在杀人如麻的环境中长
大,所以连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父传子,家天下”
的政治体制,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人又只能在这极其有限的小圈子里指定或
选择,因此太子的教育就成了关系到国之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这里作者提出
的教训虽然是针对太子教育一事,但其观点对今人仍感困扰的子女教育亦不
无启迪。归纳古人有关教子经验的总结,主要有三点:一是择师要得人,二
是交友要慎重,三是先卑方能后尊。
【经文】
梁元帝聪明才学,克平祸乱,而卒致倾覆。何也?[元帝,梁武帝第七子,
名绎,为荆州刺史。破侯景,都荆州,为西魏万纽于谨来伐,执帝害之。]
虞南曰:“梁元聪明伎艺,才兼文武,仗顺伐逆,克雪家冤,成功遂事,
有足称者。但国难之后,伤夷未复,信强寇之甘言,袭褊心于怀楚,蕃屏宗
支自为仇敌,孤远悬僻,莫与同优,身亡祚灭,生人涂炭,举鄢、郢而弃之,
良可惜也。”
[议曰:《淮南子》云:“夫仁智,才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
谓智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知人则无乱政。此三代所以昌也。智伯有
五过人之才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秦
者,不知贤也。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
不免于乱矣。”
或曰:“周武之雄才武略,身先士卒,若天假之年,尽其兵算,必能平
宇内,为一代之明主乎?”
虞南曰:“周武骁勇果毅,有出人之略,观其卑躬历士,法令严明,虽
勾践、穰苴无闻淤天下。此猛将之任,非人君之度量也。”
由此观之,夫拨乱反正之主,当先以收相获将为本,一身善战,不足恃
也。故刘向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伎艺善战,何益哉?”]
【译文】
梁元帝萧绎聪明博学,平定祸乱,最终还是国破家亡,为什么?[元帝是
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名绎,官拜荆州刺史,曾平定大将军侯景的叛乱,以
荆州为都城。西魏万纽于谨入侵梁王朝,被俘后,于谨用土袋将其压死。]
虞世南说:“梁元帝天资聪睿,书画术数,无一不通,可以说是文武全
才。他凭借顺利的形势讨伐逆贼,雪洗梁简文帝被杀的国耻家仇,因功成名
就而继位,确有可称道之处。然而在国难之后,创伤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
相信强敌西魏的甜心蜜语,因偏爱江汉而留恋不去,弃置了建康故都,把兄
弟子侄都打发到偏远的地方,人为地使手足成了仇敌,一旦有事,都在孤独
偏远之地,不能与他分忧。结果是身亡国灭,生灵涂炭,把河南和湖北全部
放弃,确实让人叹惜。”
[《淮南子》说:“仁和智,这是最美好的才能!仁的意思是爱人;智的
意思是知人。爱人就不会采用暴虐的刑罚;知人就不会导致国家的混乱。这
就是夏商周三代所以昌盛的原因。智伯有五种过人之处,仍然避免不了被人
杀害,原因就在于他不爱人;齐王建有三种过人之处,仍然被秦人俘虏,饿
死在共邑(今甘肃泾川北),原因就在于他不知贤任能。所以说,仁最关键
的是爱人,智最关键的是知人,这二点不首先具备,即使明察聪慧,灵敏机
智,还是不能避免国破家亡。”
有人问:“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身先士卒,可惜在位十年,只活了
三十六岁。假如寿命再长些,让他充分发挥其军事谋略,他一定能统一天下,
成为一代明主吗?”
虞世南说:“周武帝骁勇无敌,果断刚强,谋略超人,看他鼓舞士气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