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有桃花

_2 安意如 (当代)
下来,既然人间还有如此纯美的地方,又回到这污浊的尘世来受苦受难做什么?
如今,桃花遮断了归途,天上人间。他的过错不在对外人说出了桃花源的存在,而在于,没有及时果断地留下来。
有些际遇是一生一次,错过不再返。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桃花源中人自云为避秦之乱世来此,孰料,乱世之后又乱世。人能得享几个太平春秋?
魏晋人好黄老之术炼丹服药。世界对他们而言,像无所不在的镜子,处处是幻象,欲进无路,欲出无门。
守着袅袅青烟,幻想着有一日服下仙丹驭龙登天,就此挥别这个令人失望的、危险重重的人世。熊熊炉火照不醒他们长醉的脸。一张张醉颜堆积了对现实的厌倦,对长生的渴望。
那晚,陶渊明也生了一炉火,热了一坛酒,他饮醉了。于是,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炼就了一丸桃花源。
桃叶渡—— 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1)舍弃与记取
我归隐在没有你的寂寥天地里,为你固守一座空城,恩爱前生梦,梦里几番哀。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旧时王谢,裙屐风流。魏晋的山高水长,不期然被苏轼的一阕《临江仙》勾动。似江月随波,潜回我心里来。
早年读《世说新语》,多半是冲着狗血兼八卦去的。看名人轶事看得欢乐无比,未尝解古人字中意,也不晓得人世悲欣交集、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往往就掩于几笔闲谈,浅浅淡淡墨痕中。
新来再读《晋书》,翻看《世说新语》,激动失笑之余,总会想这些得天独厚的人真的快乐吗?为什么,我渐渐在他们的任性纵情里举止言谈里品出了人生的不如意,是我多心太敏感了吗?还是我已不再过分天真?
譬如今夜读到《晋书》里王献之临终遗言:“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时感触,竟潸然泪下。
“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是苏轼感慨世间恩爱难久,思忆死去的爱人吧。一语道破的,何尝不是王献之的心声?古今情事一般同,仔细品读苏轼这阕《临江仙》,竟像是合着他二人的事而作。
梦里几番哀,王献之和郗道茂,这一对千载之下犹令人叹息扼腕的佳偶。
时隔多年,在一生的尽头,他介怀的仍是和她无奈的分手。“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说的何尝不是他呢?他曾因为内心动摇而背弃了她,又因为内心的坚持,终生放不下对她的愧疚。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书法造诣与其父并称“二圣”,王献之风流为一时之冠。史载他极重风仪修饰,虽闲居终日,然容止不殆——这不同于“伪娘”,是世家修养出的绝不怠慢的生活态度——精致。
翰逸神飞,精雅自持,亦是魏晋时人钦敬的风流的一种。一次,献之和兄长去拜谒谢安,两位兄长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阅人无数的谢安由此评断王献之在二兄之上:“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小者佳。
除却言辞谨慎,王献之临危不乱的风度也与谢安相近。
某次,王家失火,王徽之来不及穿鞋拔脚就逃,王献之面色如常,由仆人扶着慢慢走出。不过,我觉得这个稍显作态,想来火势不紧急,万一火烧屁股了,还是像徽之一语不发拔脚开溜比较实际,别坐等着仆人来扶。
又某夜,王家失窃,小偷入室,王献之悠然睡卧在床观望小偷们忙碌。眼看人家都快忙好准备收拾包裹撤退了,他方才悠悠然说出一句:“偷儿,青毡是我家旧物,留下吧。”吓得心理素质比较低的小偷们落荒而逃。
这个就比较狠了,他可以淡定到连机敏的小偷都不曾发觉他的存在,心理素质的确非同一般。
即使是在人才辈出的王谢子弟中,王献之无疑也是出类拔萃的。他自幼得人赞誉,也确实不负众望,勤奋自持。连王羲之都觉得此儿日后必成大器,对他嘉许。
王献之成年后与其表姐郗道茂成婚,两人青梅竹马,夫妻感情甚笃。郗道茂也是名门世家女,郗家虽不如王氏显贵,当年也曾显赫一时,王羲之本人就是郗鉴的东床快婿。因有这层姻亲关系,郗王两家都乐见两人结亲。
郗道茂端庄娴静却不刻板,是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王献之与她性情相投。他原本宦情淡泊,不耐俗事,得此贤妻美眷后更加淡泊名利,只愿流连山水清静度日,潜心书法造诣。
本就不是醉心名利的人,因着王家的显贵,他俩原可以就此清闲度日,做一对世人眼中的神仙眷侣。孰料,命运偏要幸福不得善终。
桃叶渡—— 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2)王献之生命中,猝不及防出现的桃花是简文帝的女儿司马道福。司马道福钟情王献之久矣。她原本嫁给了桓温的儿子桓济。桓济后来欲篡兵权被废,司马道福就势与桓济离婚,提出要改嫁给王献之。此时她已贵为新安公主,加上东晋皇室也颇为认可王献之的人品声望,认为他堪为佳婿。所以由皇太后做主,皇帝下旨诏命王献之为驸马。
“竹外桃花三两枝”,哪个出色男人生命中不曾飘过两三朵桃花?很出色又完全零绯闻的人,恐怕是很少见的。面对生命中猝然出现的桃花,多数人可以安然度过,神魂颠倒一番之后,最终拐回正道上去。而王献之不同,司马道福这朵深情款款、来势汹汹的桃花,打乱了他未来的全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他拒绝不得。
司马道福心意坚决,即使王献之烧伤自己双脚以跛足为由拒婚也无济于事。司马道福摆明了姿态非君不嫁。这貌美的公主以不屈不挠的姿态挟持着深情而来,她是侵略性明确的强势入侵者。
王献之可以无视她,却不能无视她身后整个东晋王朝的压力和期待。她的到来,是局势飘摇的时候,不能断然拒绝的示好。王献之一旦矛盾、摇摆,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郗道茂。
说句题外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反复复听一首老歌《梦里几番哀》,总觉得这歌中无可奈何的别离契合了太多悲哀故事的基调。
问你可知否
你追我逐去将河山改
聚了百般怨
令到深?难载
恨有几多种
你争我夺那恩情不再
梦要几番追
竟需要断爱
独霸高处心中可有感慨
在你心里
是否空虚难耐
梦里几番哀
叹惜痛恨你身沉苦海
梦里几番怨
惋惜失去热爱
梦里千番叹惜朱颜改
桃叶渡—— 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3) 
 王献之固然不是君王,但他一样要追逐更高的名利。清冷女声幽幽在叹,似怨似怜。古往今来,多少争名逐利的男子为达目的,不惜割恩断爱。多少女子被无辜连累、辜负,贻误一生。这歌者虽痛恨男子绝情,又哀怜他为野心名利所缚,一朝独霸高处正是身陷苦海,日后不免空虚,后悔也无人倾诉。其曲一唱三叠,似唱足了郗道茂曲婉心声。
知道吗?这世上最不能考验的是感情,因它注定要被其他因素左右。王献之可以不为自己考虑,但作为世家子弟,他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和荣誉感。
一个从小傲视群伦的世家子弟此时却必须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逍遥如谢安都要担负起家族责任,为重振谢氏家族出山。被家族寄予厚望的王献之注定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置家族利益于不顾。
一个男性朋友和我聊过,在家族利益面前,爱情永居其次。我失语,那一刹我心凉如冰。我想,我更明白了男人们的想法。那些被指责为负心人的男人的心里,不是没有感情涌动,只是,爱情很少能排在第一位。人生有更多待实现的价值。即使,他知道作出的,会是一个让他终生追悔的决定。
舍弃一段真挚的感情不是毫不犹豫的,但是,该舍弃时,一定会舍弃——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分别——女人是可以用感情取代很多东西;男人是可以用很多东西取代感情。
人生注定有一些你不想作又不得不作的决定。壮士断腕还是轻的,就算是从此身心割裂不再活过,又如何?
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爱情都不是第一位的。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1)背弃与坚持
我湮没在没有你的孤独里,如海繁华,不与我相干。怅然回首。桃叶渡,孤舟望断,看不到你期切的笑颜。
事态逼人?王献之不愿背弃却不得不背弃与郗道茂的婚盟。我想他不能把自己的小幸福建立在整个家族的庞大危机上。能够不顾一切的情痴毕竟是少数,王献之不是贾宝玉,他的责任感不允许他为爱冒险,为爱痴狂。
如果他这么做了,王氏家族会被其他的士族借机打压。万一一蹶不振,他就是家族罪人。情圣不是人人可以当的。更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旦周围危机四伏,两个人的长相厮守只是痴人说梦。与其现在一意孤行,日后让郗道茂和他一起背负罪名,不如独自承担痛苦。
——或许是我美化了他的私心。这男子也可能有自己更精深的算计。驸马的?份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名望。魏晋之人重自由,更重名望。即使内心再不屑仕途经营,他也不能拒绝这名望带来的好处。他也不会意识到日后会有多痛苦。
利益权衡后他决定与发妻离婚。郗道茂早年与他生有一女玉润,未几夭折,其后未有子嗣。她没有理由留在王家,面对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我想她会选择有自尊地离开。
看不见十八相送,长亭话别;看不见涕泪交流,依依不舍。离别之际,谁也没有说出决绝的话,心知此生断难再见。
真正生离死别、两心空寂。像磐石迎头砸下,压得人粉身碎骨,魂飞魄散。
是我亲手送你走——相忘。怎相忘?她乘船离开,他隔河相望。清浅的一道河,星汉迢迢难渡。天上的银河不是传说,它真实地存在于离别人的心里,你头也不回,如那桃花随流水远去了。生命中有一部分的我跟你走了,像影子依附你,不会再回来。
是你亲手送我走——不要说,不舍得。愿你尽早将我忘记。此生已矣,相见无期。我可以强迫自己放弃,却无力再自欺。
郗道茂与王献之离婚之后,回到郗家不久郁郁而终。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官运亨通,官至中书令。骄纵的新安公主对他因深爱而顺从,王献之却始终郁郁寡欢,中年之后两人才生了一女神爱。
荣贵已极的他快乐吗?可以确定地说,他不快乐。最崇尚自由的他不得自由。
年轻的时候会以为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年老以后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他做不到!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晋书》中这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言辞极尽哀痛。观其语气,相信是王献之写给离婚之后的郗道茂,诉说自己的疚悔,以及对她持久不息的思念。
别后经年,他?,最好的时光仍是我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曾经的爱刻骨铭心,即使它不美满,在我心里亦灿美不可比拟。你的一颦一笑占据了我的心,吸附着我的记忆。想忘也不能忘,你离去越久,我越发沉湎在对你的怀想中不能自拔。
这可能是王献之写给自己的、一封永远都不会寄出的信。过去的事像残损的梦,一往情深是无处投递的信。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2)这封信郗道茂看到过吗?看了会作何感想?看到了又能如何——纵然她明了他一腔深情未改,但事已无可挽回。爱过,就算了吧。怨憎无益,哀恨?益,痴恋更无益。
王献之,傲世杰出的男子,生来仿佛就要处在那万人中央,享受着万丈荣光。我不知道,他的眼睛,会因偶尔思忆起旧事而泪光隐现吗?
你离我太远,远到我看不见。但我清楚,我感情的城池既被你攻陷就不可能再有别的占领者——即使我,只是你改朝换代的遗迹。
我回到我的天地中寂寂老去,不去侵扰你。这一世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一世清浅,你的爱载不动我的离愁,到不了我们约定的彼岸。恩爱薄凉,一声叹息未落,我的一生已泛黄。此后,我是谁已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此后,漫漫寂寂岁月冷冷清清凄不能相忘,只有长长怀想。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之后纳了一妾。妾名桃叶,深得王献之宠爱。《乐府诗集》载,王献之为桃叶作歌,民间传说王献之爱桃叶甚笃。曾为之迎送到渡口,作歌曰: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据说,桃叶感王郎深情,作《团扇歌》答曰:
七宝画团扇,灿灿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风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今之南京仍存“古桃叶渡”的石碑,风景自然不复旧时。据说在东晋时河岸种满了桃树,起风的时候桃叶桃花落于河上,时人笑谓之“桃叶渡”。后因有王献之在此作歌送渡,此地声名大噪,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不绝。宋人曾极《桃叶渡》:“裙腰芳草拒长堤,南浦年年怨别离。水送横波山敛翠,一如桃叶渡江时。”清人吴敬梓则作五律《桃叶渡》:“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后人都在追慕古人,看不穿往事凄凉。男人仰慕他的风雅,女人羡慕他对桃叶的爱宠,我更愿意把他对桃叶的宠爱,理解为一种移情。爱是一场戏,他太全情投入去表演了,反而叫人看出虚假的端倪来。以他历来的清高倨傲,何至于如此啊!
王献之的《桃叶歌》,品度曲意,更似是为郗道茂所作。说得残忍点,桃叶这貌美可爱的少女,只不过是王献之借以抒情的道具。桃叶固不能简单比之洛丽塔,王献之也绝非怪叔叔之辈。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心满意足深感恩宠的幸福少女是依附着一个中年男人不能启齿的恋旧之情生存。她无须知道她的可悲。
在他的幸福里,她只是一个替身,他追忆的始终是另一个人。
知道你不能再回来了。我找到了另一个人,只为她身上有一点点你的影子。我舍弃了你,我耿耿于怀,没有一刻忘怀。
对郗道茂的思念和亏欠拖垮了他。负疚之心使后半生的王献之平添几分令人心醉神迷的悲怆。曾经真实的灿美已经消失,记忆中绝美的光华却永不凋零。他在送别的桃叶渡,迎接的不是桃叶,而是,那永远回不来的郗道茂。
伊人远走。我无能随你而去,唯有将念想的心魂留守这里。它早已为你伤痕累累负累不堪却固执地不肯离去。
外人眼中的我高不可攀,我花团锦簇的生活,唯有故人才知它破败凋残,不堪重游。
你知道吗?我到现在才知道,全世界的仰望,不及你一个回眸。
你是我心中不堪重游的禁地,我把对你的爱沉没了,有生之年都不敢回顾。只有临终之际,我把对你的感情打捞起,放开怀抱,追随你渡江而去。
穿过冰冷的繁华,回到你身边,寻回那为数不多的温柔时光——这是我闭目之前仅余的念想。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1)慷慨与悭吝
旧人面,新桃花。爱的慷慨和悭吝。像桃花美得叫人无可奈何,无可捉摸。世上有太多人,惊鸿一面,彼此错过。最是伤怀,?不及说,我爱你。
春光妖娆。她时时感到寂寞,心意浮光掠影。说不清自己在期待什么。日子就在静寂的辗转中,昼夜相承,抬头又见一年春,时间可以过得惊心动魄,却不着痕迹。
那一日,她听见有人叩门环。声音遥遥传来,不大。心中无端一惊。心想这个辰光,有谁造访?
出门去,见门口立着一个陌生男子。对视,复又暗惊。怎么这样眼熟。他清亮的目光似有千斤重,压得她险些抬不了头。
稳住心神,不能失礼于人前,半天才款款行礼问道,何事?
他清颜俊貌。秀洁的眉目如春光伸展开来,微微摇曳。
他说?姑娘,在下行路口渴,可否见赐一碗水?语速轻缓,不紧不慢,是有修养的男子,他的恳求真叫人无法拒绝啊!
她不知怎的,心中一动就脱口而出,你进来吧。说完又悔,忒不矜持了!况家中无人,他要是个坏人怎么办?偷眼看他,赶紧又自我安慰,看他读书人斯文样子,不像是歹人。
便引他进了院,自己到厨下打了一碗水端出来,临转出时,对水照了照,自觉仪容端正,虽未来得及修饰,好在尚可见人。其实,可以更好看一点的。
他站在那里饮水,看来是渴坏了。她倚着桃枝看他。温暖地注视,猜想他的身份,这时节长安城里多是应试?士人,他也该是其中之一吧。
他喝着水,原来也忙里偷闲看她。他目光清透,锁住她的心,如一泓温泉注入,使她周身温暖。两下里目光相撞,他倒不见有异色。只她腾地双颊飞红,但愿他没看见。
他有意将水喝得慢些,可惜再慢都会喝完,待他饮尽最后一口,两人心里都有些讪讪的。她不接空碗,只说,放在这里吧。并不急着送回厨下,怕转身,他就走了。
他仿佛也有意,不着痕迹地拖延着,好像仍需休息。
静默。终是他先开口道了谢。她反倒不知应什么,只笑着摇摇头。
又站了片刻,闲话了几句,都是他在说,算是?逗吗?听起来并不轻薄。她只觉得心里欢喜得很。欢喜到了极处,又只是笑,事后想想真懊丧,觉得自己像个傻瓜。平日在家,总被夸是伶牙俐齿,不晓得为什么,见了他,连话也不会说。
他看她,倚住一枝盛放的桃花,着一身颜色素净的衣裙,寂寞而柔美。她的美不是倾国倾城,只是浑然天成。不是诱惑的诱惑更叫人猝不及防。
他心中珍重,竟不忍再多言唐突,借口天色不早,便告辞离去。
见她关了门,他站在门外,望着墙内那株桃花,想着她。直到日落西山,暮色浮起,染黄了青衫才动步。心里浅浅的惆怅,如影随形了一路。
 ?偶然想起她,又放下。京华倦客,在长安月下流离。他是前途未卜、功名未遂的士人,有什么权利去胡思乱想。
她站在那树桃花下,手里拿着空碗,直到夜凉风起,直到有人敲门。
心喜心慌去开门,期望是他折返,不是他,是家人踏月归来。
她送家人回房,看着他曾站过的地方。那桃花在月下收敛了媚气,净洁如他。
是这样姣如清月、妍如桃花的男子。她忽然间明了了自己的怅惘。她微妙的心事,在这月下陡然现了原形,其实一直以来,就希望在这里,遇见这样的一个人。只不过今日见了他,原本朦胧的念想,得了灵性成了真。
思来恍如一梦。只不过半日,思量却似半生已过。
在她眼中,他亦如桃花般静好。他的一言一笑,现在想来都值得回味。看得出明显是倦累的,但仍从容。他是忧伤的,却不脆弱。她后悔没有留他坐下,没有烧热水请他饮茶,没有与他多谈几句。兴许,谈笑能化解他的愁容,闲聊能为日后留下更多回忆。也许,该多问几句……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怎么当时就那么被动,那么蠢!
今日一别,转身两不相识,何年何月能再见?相思却不请自来。相思搅乱人心,它是个坏东西。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2)对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男人产生无可名状的倾倒。究竟为什么?我也不明白!可笑啊,无助啊!我爱上了偶然经过的你!是否我本性轻浮,你的到?只不过凑巧揭露了我本相?千百年后,一定有人笑我痴傻、轻狂、易爱。可他们不会知道,我们的邂逅不是春光乍现的偶然,是蓄意已久的重逢。一个人,遇上另一个人。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你原就是我的心事,潜伏心底的影子。虽然模糊却一直在我心里。山长水远,我找不到你,我看不清楚,终有一日,我等到你。我看到了你,你又离去。我的思念追不上你转身的步伐。
星汉迢迢。分别的日子,我总忍不住思量,你会想起,你还会记得我吗?仅有一面之缘的我。也许你早已忘了我,你是如此优秀,在繁华的长安城中,你身边有那么多人来来去去?不似避居郊野山庄的我,长日幽深,心中只藏住一个路过的你。
桃花淡淡的香气,你唇间淡淡的笑意,还未来得及绽开。我心开始不安分,为你蠢蠢欲动,又为你蛰伏不安。你眉间淡淡的愁绪,像遮住青山的白云。我多想,像春风拂过桃花,吹散它。我们之间,心有灵犀,淡淡温暖。你知道的,一眼万年。
寂寞年华里,对爱情的渴望,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对绿洲的渴望。我是爱你的,你也会爱我吧。可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我们就分开了,失散了。
是谁错手划下的银河?你我不是牛郎织女,只在尘世有过一面之缘,还来不及相许。?仙尚有一丝可能渡河相聚,凡人就只能黄泉碧落,生死永隔。
遇上你,才会为情惆怅。我的每一次呼吸里都有了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遗憾是会呼吸的痛。你,是潜入我血骨生生不息的暗涌。
想见不能见,最痛。
我听人说,只有溺于绝望的爱,人才会死去。我原瞧不起这般死去活来。可是,爱人,现在我明白了。如果死亡能换得来生再聚,我情愿舍弃此生,清静死去。
就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来纪念浮生中的匆匆一面。
这一年,他一直心有所忆。常常恍惚,说不清暗藏愁绪,恰是因为无心,不经意考取了功名,遂了心?。
世事蹊跷,着意失去,无心反得。
是年春色又来撩人。他又想起,长安郊外的桃花,桃花树下脉脉含情的她。带着茫茫的期许,他又踏上了前路。
前路似归途。小院依旧,桃花依旧,他叩响门环。心中预备下无数说词,叩门,再叩。
无人应,周身冰冷。春光霎时凋零,心凉若寒秋。
他久久伫立门外,直到天边露出一抹晚晴的橘子色。临去时,提笔在门上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墨迹淋漓,是他无声的泪。写下心意,不为别的,只为教她知?,他的心意,愿她能看见。
过了几日,他又去,谁知佳人已逝。也许,不是什么都没发生,该发生的已发生。莫非邂逅只是邂逅,要到此为止?
桃花笑人痴,笑他来迟。遗憾她不知,为她写诗的人叫崔护。
爱这样慷慨,忽然就让我遇见了你;爱这样吝啬,短暂的,容不得我多说一句,我爱你。
错过的,不是一段感情,而是一生。
——在唐人孟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3)所著的《本事诗》中,记载结局略有不同,崔护抚尸恸哭深情疾呼,女子死而复活,其父将她许于崔护为妻。崔护于贞元年间考中进士,官终岭南?度使。若记载属实,女子与他有此结局,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仍偏爱残忍结局。
有一阕词,亦是写他们的事:
重来我亦为行人,长忘曾经过此门。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空捻花枝空倚门,空着眉间淡淡痕。那年春,记得奴家字阿莼。
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Chapter02·情终情始
对于他,我总是心存念想。如果早一点,能在唐朝与他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因他心花怒放的人。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水——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1)清静与自在
对于他,我总是心存念想。如果早一点,能在唐朝与他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身?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因他心花怒放的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 李白
他独自漫游山中,看桃花飘落,随清流远去。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像桃花一样随水漂远,意识得到控制,便见山是山、花是花、水是水,整个天地入眼清明。
很多人会觉得,这时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失落的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他就成了这样的。
但或许是他意识到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或许是他觉得倦累了,要暂时转换心境。他从不曾因为逃避而退却,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无论漫游到何方,每一次的归隐,都是心灵的沉淀和清理。储藏精神给养,为下一次的游历做更充分的准备。归隐之于他,等同飞鸟或长或短的栖息,下一次的出发,会比上一次更积极、更长远。
终其一生,他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若他有束缚和压力,这冲击更多源自他的内心正在重整、扩张,而非外界的影响、压力。
李白的一生,常处于漫游的状态,精神层面的呼应,让我对他自然而然就心生亲近。读他的诗我会莞尔,会像个男人一样血如火烧,意气飞扬,会黯然神伤……他如我的隔世故人,忍不住有想伸手去拥抱他、亲吻他的冲动。
隔着迢迢的时间,透过诗章去感知他的情绪,一样心摇神荡。幸好,他的每一点喜悲都无所遁形,悉知悉见。
我总是在想,如果早一点,能在唐朝与他相遇,哪怕是相遇不相识都好,让我做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一个只有一面之缘,却因他心花怒放的人。
看他踏花入酒肆,对着美貌的龟兹少女吟出动人的诗篇;听他在山中抚琴,送别友人;看他对月清歌,逐影起舞。愁也罢,喜也罢,他的才华从不枯竭。令人叹绝的诗句就如春风枝上的桃花,自然地喷薄而出。
真的,我只要默默地跟在他身后,远远地看着,不介意山长水远,四处流离。若是能更亲近一点,我愿意为他当垆卖酒,为他洗尽风尘。假如还有更亲近的机会,我愿随他登山临水,看流水桃花,辗转天涯。只是知己,不做爱人。
同是热衷浪游的人,内在是一个容器,旅行是自我清洁的方式。喜欢一再地自我清空,通过不断接受新鲜的刺激来获取更广大的精神力量。如花承接雨露,夜间微微闭合,白天又皎然盛开。
桃花水——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2)李白绝非一个不善言谈交际的人,他的内心亦不固守封闭。除却官场上的交际应酬是他不屑分薄精力的。生活中,他的社交能力庸置疑,强大彰显的个人魅力令他四处都有朋友。他亦从不为生计愁,是那个独一无二开放富足的时代成就了他。我曾笑说他这个人好像随身带着不限额度的ATM机似的,一路走来,有游侠之风,丝毫没有小文人的酸愁。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明艳生动起来。这样的人,我的记忆中只有两个,另一个是苏东坡。
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河岸的垂柳、杯中的美酒、乡间的胡麻饭,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是最平常的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他又不曾矫饰自己的心性,不曾高高在上,刻意隐藏。他醉饮高歌,放浪形骸。对朋友说:“我醉欲卿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丝毫不刻意敷衍。天真而睿智的他,赤子之心从不曾失,洒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悉数落笔。心性自在,所以才华蓬勃。
李白以桃花入诗有多首,我最爱这一首,爱他此时的心境。此时的他,心中的愉悦和宁静难与人说。面对友人来信相询,殷勤探问,只能回复一句“别有天地非人间”啊!
真的不是寂寞,亦不寂寞。你可知这样清静的状态,是多么难得,入眼能看见多少似锦繁花吗?
山中的生活,肯定不如红尘中热闹,可这正是此刻我心中所求。若你坚持问我山中有什么乐趣,是什么值得我留恋?我无可言说,只可借前人的诗来答赠你: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三首》(其一) 吴均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我可以拿什么来证明我快乐呢?快乐就是逍遥!山中所有,清净为第一要义。所拥有的一切,仍是这个世间之物,不被惊扰、动摇。当人放开执念,思虑不再冗沉,就会感受到自在、清净、坚定、自足。
容纳是天地间最持久的力量。日色清明时,青山被照耀妩媚;暮色浓酽时,青山消隐于黑暗之中;阴雨滂沱时,山溪激荡汹涌;大雪纷飞时,山石松柏亦会冻凝。这一切变化,无损于它的本来面目。
别有天地,并非说此处脱离了人间,变作了仙境桃源,而是因心境转化,领略到另一重天地后豁然开朗、恣意怒放的喜悦。
清溪象征着心性的宁静以及流转、变动的状态,桃花则象征着热烈的心性和一串串璀璨连续的念头。不要心生哀婉,不要强留,只要顺其自然,任其来去就好了。
那明末的柳姓才女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受到打击、伤害、挫败,人会很自然地灰心、低落。然而,这一时欠佳的情绪,它真的强悍到可以左右心的方向吗?不是这样的。情绪可以被调服,人可以学习拥有很多智慧的方法,使心变得安然,像山一样坚定、博大。
换一个角度去想,此时未达到的理想,是由于时机不至,或自身的积淀未够,越发要沉心以待。每多一分磨砺,就会离理想更近一步。
此心安处是吾乡(1)洒脱与磊落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也是徒然困居一隅而已;若放下,即使颠沛流离,身无长物,也可挥手自兹去。
李白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诗中很多意态都是动的,连停顿亦饱含急切飞扬之态。譬如:“欲上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直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首《山中问答》却是动中有静,尽显其悠然。
这首诗,我是当禅诗来读的。虽然禅历来主张不立文字,道破语言是滞障,但是思想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来传达。语言文字如摆渡的舟筏,借此接近真理。至于登岸之后舍弃舟筏,那是另一重境界了。
李白的诗,天然就生动艳美,真正是丽质天成,效颦不得。我有时不免掩卷怅然,汉字语言的魅力被他用得出神入化。这就好比习武,武功高到了极处的高手,差距只在毫厘,但个人天分所终,中间苦修登顶的过程,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你从不见他如贾岛般苦吟,就像你看不见吴道子皱着眉头涂改画稿,遣词如作画,他是随心所欲皆成佳篇,信手拈来自臻化境。
他赋予桃花别具一格的意象,以嫣红桃花来比对苍茫碧山,以桃花的热烈来映衬清溪的明净,意蕴却比字面上能够感知的更为清远。桃花落于“然去”,象征纷繁热闹的念头消弭于自在本心。与许多人流露出对桃源的渴慕不同,他指出自性具足,不去依恋传说,妄求桃花源——这正契合了禅宗强调“不假外求”的思想。寻常的诗,能做到意在言外就很好,李白的诗不单意在言外,其境更超拔于语言。
决意要扶济苍生的人,首先要学习胸藏天下,所以他会一次一次归隐山中。他是注定要出山入世的,建功立业是他的毕生意愿。归隐不是他的归宿,似谢安那样东山再起指点江山才是他追慕的风采。他所追求的境界是游刃有余,来去自如,而非汲汲以求。
他的等待和自我节制终于有了成效,这绝顶聪明的男子,他不是一个不懂得依照世俗法则去经营自己的人,他很懂得去经营自己的名望。这一点他很类似谢安。天宝年间,他因道士吴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朝中权贵的引荐入仕。
入仕之初,明皇对他极尽礼遇。到后来君臣之间有了龃龉、不谐。他也明了及时抽身远去的道理,被体面地赐金放还,没有与恩主反目成仇,引火烧身。
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就此了断治世之心。他一直自认是治世之能臣,匡扶天下之才,只可惜不为所用。明皇认为他更好的职业是去做个名满天下的诗人,发发清论也就罢了。
我一直觉得明皇这么做是对的。他洞悉了李白天真放诞的本性,他任性,容易被利用和伤害。虽有热情,却不适宜在政治的漩涡里玩刀头舐血的凶险游戏。
他不是个政客。说到底,明皇这么处理他,是基于对他的保护,爱惜他百代不遇的才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