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周国平自选集

_9 周国平 (当代)
  未曾生儿育女的人,不可能知道父母的爱心有多痴。
  在怀你之前,我和妈妈一直没有拿定主意要不要孩子。甚至你也是一次"事故"的产物。我 们觉得孩子好玩,但又怕带孩子辛苦。有了你,我们才发现,这种心甘情愿的辛苦是多么有 滋有味,爸爸从给你换尿布中品尝的乐趣不亚于写出一首好诗!
  这样一个肉团团的小躯体,有着和自己相同的生命密码,它所勾起的如痴如醉的恋和牵肠挂 肚的爱,也许只能用生物本能来解释了。
  哲学家会说,这种没来由的爱不过是大自然的狡计,它借此把乐于服役的父母们当成了人类 种族延续的工具。好吧,就算如此。我但有一问:当哲学家和诗人怀着另一种没来由的爱从 事精神的劳作时,他们岂非也不过是充当了人类文化延续的工具?
: >
你、我和世界
周国平
  你改变了我看世界的角度。
  我独来独往,超然物外。如果世界堕落了,我就唾弃它。如今,为了你有一个干净的住所, 哪怕世界是奥吉亚斯的牛圈,我也甘愿坚守其中,承担起清扫它的苦役。
  我旋生旋灭,看破红尘。我死后世界向何处去,与我何干?如今,你纵然也不能延续我死后 的生存,却是我留在世上的一线扯不断的牵挂。有一根纽带比我的生命更久长,维系着我和 我死后的世界,那就是我对你的祝福。
  有了你,世界和我息息相关了。
: >
孩子带引父母
周国平
  我记下我看到的一个场景--
  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玩,兴致勃勃地替孩子捕捞河里的蝌蚪。
  我立即发现我的记述有问题。真相是--
  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河里的蝌蚪。
  像捉蝌蚪这类"无用"的事情,如果不是孩子带引,我们多半是不会去做的。我们久已生活 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只做"有用"的事情,而"有用"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哪里还有 工夫和兴致去玩,去做"无用"的事情呢?直到孩子生下来了,在孩子的带引下,我们才重 新回到那个早被遗忘的非功利的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了"无用"的事情而牺牲掉许多"有用 "的事情。
  所以,的确是孩子带我们去玩,去逛公园,去跟踪草叶上的甲虫和泥地上的蚂蚁。孩子更新 了我们对世界的感觉。
: >
忘恩负义的父母
周国平
  过去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 ,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 说恩,那也是相互的。而且,愈有爱心的父母,愈会感到所得远远大于所予。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自私的无私,一种不为公的舍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 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
  其实,任何做父母的,当他们陶醉于孩子的可爱时,都不会以恩主自居。一旦以恩主自居, 就必定是已经忘记了孩子曾经给予他们的巨大快乐,也就是说,忘恩负义了。人们总谴责忘 恩负义的子女,殊不知天下还有忘恩负义的父母呢。
: >
做父母才学会爱
周国平
  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爱,可是我们最擅长的始终是被爱。直到我们自己做了父母, 我们才真正学会了爱。
  在做父母之前,我们不是首先做过情人吗?
  不错,但我敢说,一切深笃的爱情必定包含着父爱和母爱的成分。一个男人深爱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潜在的父性和母性就会发挥作用,不由自主地要把情人当作孩子一 样疼爱和保护。
  然而,情人之爱毕竟不是父爱和母爱。所以,一切情人又都太在乎被爱。
  顺便说一点对弗洛伊德的异议。依我之见,所谓恋父和恋母情结,与其说是无意识固结于对 父母的爱恋,毋宁说是固结于被父母所爱。固结于被爱,爱就难免会有障碍了。
  当我们做了父母,回首往事,我们便会觉得,以往爱情中最动人的东西仿佛是父爱和母爱的 一种预演。与正剧相比,预演未免相形见绌。不过,成熟的男女一定会让彼此都分享到这新 的收获。谁真正学会了爱,谁就不会只限于爱子女。
: >
报酬就在眼前
周国平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 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 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养儿育女也如此。养育小生命或许是世上最妙不可言的一种体验了。小的就是好的,小生命 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可爱,交流和成长的每一个新征兆都叫人那样惊喜不已。这种体验是不能 从任何别的地方获得,也不能用任何别的体验来代替的。一个人无论见过多大世面,从事多 大事业,在初当父母的日子里,都不能不感到自己面前突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小生命 丰富了大心胸。生命是一个奇迹,可是,倘若不是养育过小生命,对此怎能有真切的领悟呢 ?面对这样的奇迹,邓肯情不自禁地喊道:"女人啊,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当律师、画家或 雕塑家呢?我的艺术、任何艺术又在哪里呢?"如果野心使男人不肯这么想,那绝不是男人的 光荣。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至于日后孩子能否成材,是否孝顺, 实在无需考虑。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渎了神圣。
: >
付出与爱
周国平
  许多哲人都探讨过一个极普遍的现象:为什么父母爱儿女远胜于儿女爱父母?
  亚里士多德把施惠者与受惠者的关系譬作诗人与作品、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用后两种关系来 说明施惠者何以更爱受惠者的道理。他的这个说法稍加变动,就被蒙田援引为对上述现象的 解释了:父母更爱儿女,乃是因为给予者更爱接受者,世上最珍贵之物是我们为之付出最大 代价的东西。
  阿奎那则解释说:父母是把儿女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爱的,儿女却不可能把父母当作自身的 一部分。这个解释与蒙田的解释是一致的。正因为父母在儿女身上耗费了相当一部分生命, 才使儿女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付出比获得更能激发爱。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我们确实最爱我们倾注了最多心血的 对象。"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这样重要。"
  父母对儿女的爱的确很像诗人对作品的爱:他们如同创作一样在儿女身上倾注心血,结果儿 女如同作品一样体现了他们的存在价值。但是,让我们记住,这只是一个譬喻,儿女不完全 是我们的作品。即使是作品,一旦发表,也会获得独立于作者的生命,不是作者可以支配的 。昧于此,就会可悲地把对儿女的爱变成惹儿女讨厌的专制了。
: >
真假亲子之爱
周国平
  我说亲子之爱是无私的,这个论点肯定会遭到强有力的反驳。
  可不是吗,自古以来酝酿过多少阴谋,爆发了多少战争,其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血亲之子 争夺王位。
  可不是吗,有了遗产继承人,多少人的敛财贪欲恶性膨胀,他们不但要此生此世不愁吃穿, 而且要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这么说,亲子之爱反倒是天下最自私的一种爱了。
  但是,我断然否认那个揪着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儿子的耳朵,把他强按在国王宝座上的母 亲是爱她的儿子。我断然否认那个夺走女儿手中的破布娃娃,硬塞给她一枚金币的父亲是爱 他的女儿。不,他们爱的是王位和金币,是自己,而不是那幼小纯洁的生命。
  如果王位的继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这位母亲却挡住前来拥戴小王子即位的官宦们说: "我的孩子玩得正高兴,别打扰他,随便让谁当国王好了!"如果一笔大买卖机不可失,时 不再来,而这位父亲却对自己说:"我必须帮我的女儿找到她心爱的破布娃娃,她正哭呢, 那笔买卖倒是可做可不做。"--那么,我这才承认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懂得爱孩子的母亲或 父亲。人生寓言
: >
告别遗体的队伍
周国平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 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最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 ,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 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 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我笑笑:我没有忘记。这又怎么样呢?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仅此就足以保证它不可 战胜了。它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 >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周国平
  哲学家爱流浪,他的妻子爱定居。不过,她更爱丈夫,所以毫无怨言地跟随哲学家 浪迹天涯。每到一地,找到了临时住所,她就立刻精心布置,仿佛这是一个永久的家。
  "住这里是暂时的,凑合过吧!"哲学家不以为然地说。
  她朝丈夫笑笑,并不停下手中的活。不多会儿,哲学家已经舒坦地把身子埋进妻子刚安放停 当的沙发里,吸着烟,沉思严肃的人生问题了。
  我忍不住打断哲学家的沉思,说道:"尊敬的先生,别想了,凑合过吧,因为你在这世界上 的居住也是暂时的!"
  可是,哲学家的妻子此刻正幸福地望着丈夫,心里想:"他多么伟大呵……"
: >
幸福的西绪弗斯
周国平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 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 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 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 ,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 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 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 >
诗人的花园
周国平
  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 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 ,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 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
  "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想,说:"小姑娘,这是叔 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
: >
抉择
周国平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 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 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岂非多半如此?
: >
罪犯
周国平
  一个老实汉子进城,正遇上警察抓小偷,被误抓了起来。审讯时,法官厉声喝道:"你 犯了什么罪?从实招来!"
  汉子答:"小的不曾犯罪。"
  法官冷笑道:"你不曾犯罪,为何偏偏抓你,不抓别人?"
  汉子无言以对,于是被定罪,判了一年监禁。
  刑满释放后,汉子回到村里,依然老实种地。但他从此遭到了众人的唾弃,连小偷见了也要 朝他的背影啐一口唾沫,骂道:"呸,罪犯!"
: >
生命的得失
周国平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 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 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 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
  "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 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 >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周国平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 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 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 ,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 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 流浪。
: >
白兔和月亮
周国平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 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 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 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 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 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灭,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了那个 慷慨的决定。
: >
孪生兄弟
周国平
  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死对他的哥哥眷恋不舍,生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 是,生却讨厌他的这个弟弟,避之惟恐不及。尤其使他扫兴的是,往往在举杯纵饮的时候, 死突然出现了,把他满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这个冤家,当初母亲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绝望地喊道 。
  "好哥哥,别这么说。没有我,你岂不寂寞?"死心平气和地说。
  "永远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没有我和你竞争,你的享乐有何滋味?如果没有我同台演出,你的戏剧 岂能精彩?如果没有我给你灵感,你心中怎会涌出美的诗歌,眼前怎会展现美的图画?"
  "我宁可寂寞,也不愿见到你!"
  "好哥哥,这可办不到。母亲怕你寂寞,才嘱我陪伴你。我这个孝子怎能不从母命?"
  于是生来到大自然母亲面前,请求她把可恶的弟弟带走,别让他再纠缠自己。然而,大自然 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亲,决不迁就儿子的任性。生只好服从母亲的安排,但并不领会如此安 排的好意,所以对死始终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 >
小公务员的死
周国平
  某机关有一个小公务员,一向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 ,一位从未听说过的远房亲戚在国外死去,临终指定他为遗产继承人。那是一爿价值万金的 珠宝商店。小公务员欣喜若狂,开始忙碌地为出国做种种准备。待到一切就绪,即将动身, 他又得到通知,一场大火焚毁了那爿商店,珠宝也丧失殆尽。小公务员空欢喜一场,重返机 关上班。但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我一辈子的薪水还不及它的零头呢。"他说。
  同事们原先都嫉妒得要命,现在一齐怀着无比轻松的心情陪着他叹气。惟有一个同事非但不 表同情,反而嘲笑他自寻烦恼。
  "你不是和从前一样,什么也没有失去吗?"那个同事问道。
  "这么一大笔财产,竟说什么也没有失去!"小公务员心疼得叫起来。
  "在一个你从未到过的地方,有一爿你从未见过的商店遭了火灾,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可那是我的商店呀!"
  那个同事哈哈大笑,于是被别的同事-致判为幸灾乐祸的人。据说不久以后,小公务员死于 忧郁症。
: >
落难的王子
周国平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 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 ,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身罹残疾 ,从此以后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 发出了他曾经发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 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 >
执迷者悟
周国平
  佛招弟子,应试者有三人,一个太监,一个嫖客,一个疯子。
  佛首先考问太监:"诸色皆空,你知道么?"
  太监跪答:"知道。学生从不近女色。"
  佛一摆手:"不近诸色,怎知色空?"
  佛又考问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么?"
  嫖客嬉皮笑脸答:"知道,学生享尽天下女色,可对哪个婊子都不迷恋。"
  佛一皱眉:"没有迷恋,哪来觉悟?"
  最后轮到疯子了。佛微睁慧眼,并不发问,只是慈祥地看着他。
  疯子捶胸顿足,凄声哭喊:"我爱!我爱!"
  佛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佛收留疯子做弟子,开启他的佛性,终于使他成了正果。
  198811~19917
: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 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 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 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 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 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 ,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 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 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 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 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 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 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 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 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 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 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 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 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 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 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 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 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 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 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 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 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 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 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 >
梦并不虚幻
周国平
  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真实的故事--
  在巴黎,有一个名叫夏米的老清洁工,他曾经替朋友抚育过一个小姑娘。为了给小姑娘解闷 ,他常常讲故事给她听,其中讲了一个金蔷薇的故事。他告诉她,金蔷薇能使人幸福。后来 ,这个名叫苏珊娜的小姑娘离开了他,并且长大了。有一天,他们偶然相遇。苏珊娜生活得 并不幸福。她含泪说:"要是有人送我一朵金蔷薇就好了。"从此以后,夏米就把每天在首 饰坊里清扫到的灰尘搜集起来,从中筛选金粉,决心把它们打成一朵金蔷薇。金蔷薇打好了 ,可是,这时他听说,苏珊娜已经远走美国,不知去向。不久后,人们发现,夏米悄悄地死 去了,在他的枕头下放着用皱巴巴的蓝色发带包扎的金蔷薇,散发出一股老鼠的气味。
  送给苏珊娜一朵金蔷薇,这是夏米的一个梦想。使我们感到惋惜的是,他终于未能实现这个 梦想。也许有人会说:早知如此,他就不必年复一年徒劳地筛选金粉了。可是,我倒觉得, 即使夏米的梦想毫无结果,这寄托了他的善良和温情的梦想本身已经足够美好,给他单调的 生活增添了一种意义,把他同那些没有任何梦想的普通清洁工区分开来了。
  说到梦想,我发现和许多大人真是讲不通。他们总是这样提问题:梦想到底有什么用?在他 们看来,一样东西,只要不能吃,不能穿,不能卖钱,就是没有用。他们比起一则童话故事 里的小王子可差远了,这位小王子从一颗外星落在地球的一片沙漠上,感到渴了,寻找着一 口水井。他一边寻找,一边觉得沙漠非常美丽,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 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 可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 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
  其实,诗、童话、小说、音乐等等都是人类的梦想。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好:"如果我小时 候没有听过童话故事,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和《鲁滨逊漂流记》,远处的河岸和对岸辽 阔的田野景色就不会如此使我感动,世界对我就不会这样富有魅力。"英国诗人雪莱肯定也 听到过人们指责诗歌没有用,他反驳说:诗才"有用"呢,因为它"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 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的确,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 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一定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 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豪情 。面对苍茫大海,他们只看到一大滩水,决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或像普希金那 样想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唉,有时我不免想,与只知做梦的人比,从来不做梦的人是更像 白痴的。
: >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 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 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 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 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 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 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 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 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 聘请。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 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 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 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 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 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 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 ,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 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 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 "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 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 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 >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 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 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 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 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 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 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 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 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 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 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 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 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 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 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 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 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 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 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 ,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 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 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 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 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 ,又有何益?"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牢记。
: >
独处的充实
周国平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 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 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 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 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 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 典,那是闲聊和讨论;惟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 。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惟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 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 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 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 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 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 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厅啦,录像厅啦,电 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地看那 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 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 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 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 ,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 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惟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 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此种美好 的经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