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街头的自语

_9 周国平 (当代)
千件善行而原谅他的这一个伪善。

我最憎恶的品质,第一是虚伪,第二是庸俗。虚伪是一种冒
充高尚的庸俗,因而是自觉的庸俗,我简直要说它是有纲领、成体
系的庸俗。单纯的庸俗是消极的,虚伪却是积极的,它富有侵略
性。庸俗是小车,惟有推举虚伪为元帅,才能组成一支剿杀优秀
灵魂的正规军队。诚然,也不该低估小卒们的游击战的杀伤力。

猥琐假冒神圣乃是最无耻的亵渎神圣。夜里我不断梦见一
个句子———
“子曰他妈的!”

基督教的忏悔,在伦理上是虚伪的,在心理上又是必要的。
没有这种自欺的坦白,基督徒如何能忍受良心的重负呢?不借
自我谴责来宽恕旧恶,人如何有力量为新恶呢?异教不承认善
恶的界限,基督教用忏悔消除善恶的界限,结果都为恶———人的
本能———开了方便之门,殊途同归。

当庸俗冒充崇高招摇过市时,崇高便羞于出门,它躲了
起来。

除了平庸,一切都可以忍受。然而,我受不了的只是自己的
平庸。至于别人的平庸,只要不冒充为高明,我是乐于原谅的。

当我享受时,我最受不了身边坐着一个苦行僧,因为他使我
觉得我的享受有罪,使享受变成了受苦。

无论何处,只要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正人君子出现,那里的人
961人性观察
们就要遭罪了,因为他必定要用他的完美来折磨和审判你了。这
班善人,也许你真的说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尽管除了他的
道德以外,你也说不出他有什么像样的优点。
相反,一个真实的人,一种独特的个性,必有突出的优点和缺
点,袒露在人们面前,并不加道德的伪饰,而这也正是他的道德。

恶德也需要实践。初次做坏事会感到内心不安,做多了,便
习惯成自然了,而且不觉其坏。

有钱的穷人不是富人。有权的庸人不是伟人。有学识的笨
人不是聪明人。有声誉的坏人不是好人。
十一
阴暗的角落里没有罪恶,只有疾病。罪恶也有它的骄傲。
071街头的自语
舆论

舆论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取决于这个人自身的素质。对于一
个优秀者来说,舆论不过是他所蔑视的那些人的意见,他对这些
意见也同样持蔑视的态度。只要他站得足够高,舆论便只是脚
下很远的地方传来的轻微的噪音,决不会对他构成真正的困扰。
惟有与舆论同质的俗人才会被舆论所支配,因为作为俗人之见,
舆论同时也是他们自己的意见,是他们不能不看重的。

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并且仅对多数人具有支配的力量。
当然,多数人也很想用舆论来支配少数人,禁止少数人的不同意
见。但是,如果不是辅之以强权,舆论便无此种力量。一个优秀
者面对强权也可能有所顾忌,这是可以理解的。撇开这种情形
不谈,倘若他对舆论本身也十分在乎,那么,我们就必须对他的
优秀表示怀疑,因为他内心深处很可能是认同多数人的意见而
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

“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因为他们反正是要说
的!你的幸与不幸并不关他们的痛痒,他们不过是拿来做茶余
饭后的谈资罢了。所以,你完全不必理会他们,尤其在关涉你自
身命运的问题上要自己拿主意。须知你不是为他们活着,至少
不是为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谈活着。

谗言伤人,谣言杀人,谀词求宠,谏词招祸。查一下以言为
部首的中国字吧,语言的名堂可真不少。中国人是深知语言的
厉害的,所以有“一言兴邦”、“一言危邦”、“人言可畏”之说。有
时候,语言决定着民族、个人的命运。语言甚至预定了人类的生
存方式。我不禁想,假如没有语言,人间可省去多少事。可惜的
是,没有语言,人也不成其为人了。
禽兽的世界倒是单纯。倘若禽兽有朝一日学会说话,造谣、
拍马、吹捧、辱骂之事恐怕会接踵而至,它们也就单纯不下去了。

舆论是最不留情的,同时又是最容易受愚弄的。于是,有的
人被舆论杀死,又有的人靠舆论获利。
271街头的自语
论嫉妒

嫉妒往往包含功利的计较。即使对某些精神价值,嫉妒者
所看重的也只是它们可能给拥有者带来的实际好处,例如,学问
和才华带来的名利。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一辈子怀才
不遇的倒霉蛋是不会有人去嫉妒的。
有—些精神价值,例如智慧和德行,由于它们无涉功利,所
以不易招妒。我是说真正的智慧和德行,沽名钓誉的巧智伪善
不在其列。哲人和圣徒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俗人与这个
世界无缘,所以无从嫉妒。
超脱者因其恬淡于名利而远离了嫉妒———既不妒人,也不
招妒,万一被妒也不在乎。如果在乎,说明还是太牵挂名利,并
不超脱。

嫉妒发生之可能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反比。我们极容易
嫉妒近在眼前的人,但不会嫉妒古人或遥远的陌生人。一个渴
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美国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统宝
座,对他的同事晋升科长却耿耿于怀了;一个财迷并不嫉妒世上
许多亿万富翁,见他的邻居发了小财却寝食不安了;一个爱出风
头的作家并不嫉妒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因他的朋友一举成名却
愤愤不平了。
由于嫉妒的这一距离法则,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他的同事、
熟人乃至朋友的贬损,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却获得了承认,所谓
“墙内开花墙外香”遂成普遍现象。

对不如己者的成功,我们不服气,认为他受之有愧;对胜于
己者的成功,我们也不服气,必欲找出他身上不如己的弱点,以
证明他受之并非完全无愧。这样的弱点总能找到的,因为我们
怎会承认别人在一切方面都胜于己呢?我们实在大看重成功
了,以至于很难欣然接受别人成功的事实。
如果我们真正看重事情的实质而非成功的表象,那么,正好
应该相反:对于不如己者的成功,我们不必嫉妒,因为他徒有虚
名;对于胜于己者的成功,我们不该嫉妒,因为他确有实力。如
果他虚实参半呢?那就让他徒有其虚和确有其实好了,我们对
前者不必嫉妒,对后者不该嫉妒,反正是无须嫉妒。

嫉妒基于竞争。领域相异,不成竞争,不易有嫉妒。所以,
文人不嫉妒名角走红,演员不嫉妒巨商暴富。当然,如果这文人
骨子里是演员,这演员骨子里是商人,他们又会嫉妒名角巨商而
渴望走红暴富,因为都在名利场上,有了共同领域。
在同一领域内,人对于远不及己者和远胜于己者也不易有
471街头的自语
嫉妒,因为水平悬殊,亦不成竞争。嫉妒最易发生在水平相当的
人之间,他们之间最易较劲。当然,上智和下愚究属少数,多数
人挤在中游,所以嫉妒仍是普遍的。

伟大的成功者不易嫉妒,因为他远远超出一般人,找不到足
以同他竞争、值得他嫉妒的对手。
悟者比伟大的成功者更不易嫉妒,因为他懂得人生的限度,
这时候他几乎像神一样俯视人类,而在神的眼里,人类有什么成
功伟大得足以使他嫉妒呢?一个看破了一切成功之限度的人是
不会夸耀自己的成功,也不会嫉妒他人的成功的。

对于一颗高傲的心来说,莫大的屈辱不是遭人嫉妒,而是嫉
妒别人,因为这种情绪向他暴露了一个他最不愿承认的事实:他
自卑了。

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在两种情形下愿意宽容。一是当这
种成功是我们既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而我们却并不想去获
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在这种成功之上,有了一种优越感;另一是
当这种成功是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获得的,我们因此也
就不会想去获得,这时我们仿佛站得离这种成功太远,有了一种
淡漠感。
571人性观察
倘若别人的成功是我们有能力却没有机会获得的,或者有机会
却没有能力获得的,我们当警惕,因为嫉妒这个恶魔要乘虚而入了。

嫉妒的发生基于一种我们认为不公平的对比。对于我们既
有能力也有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不会嫉妒,因为它唾手可得;
对于我们既无能力也无机会获得的成功,我们也不易嫉妒,因为
它高不可攀。当一种成功是我们有能力而无机会获得的,或有
机会而无能力获得的,我们就最容易感到嫉妒。

当我们缺少一样必需的东西时,我们痛苦了;当我们渴求一
样并非必需的东西而不可得时,我们十倍地痛苦了;当我们不可
得而别人却得到了时,我们百倍地痛苦了。
就所给予我们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匮乏
反倒是最小的。

嫉妒是对别人的快乐(幸福、富有、成功等)所感觉到的一种
强烈而阴郁的不快。
在人类心理中,也许没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一方面,
它极其普遍,几乎是人所共有的一种本能。另一方面,它又似乎
极不光彩,人人都要把它当做一桩不可告人的罪行隐藏起来。
结果,它便转入潜意识之中,犹如一团暗火灼烫着嫉妒者的心,
671街头的自语
这种酷烈的折磨真可以使他发疯、犯罪乃至杀人。
十一
成功有两个要素,一是能力和品质,二是环境和机遇。因
此,对成功者的嫉妒也相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平庸之辈的嫉贤妒
能,另一是怀才不遇者的嫉世愤俗。
十二
当嫉妒不可遏止时,会爆发为仇恨;当嫉妒可以遏止时,会
化身为轻蔑。
在仇恨时,嫉妒肆无忌惮地瞪视它的目标;在轻蔑时,嫉妒
转过脸去不看它的目标。
十三
强者和弱者都可能不宽容,但原因不同。强者出于专横,他
容不得挑战;弱者出于嫉妒,他经不起挑战。
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因为他足够富裕。嫉妒是弱
者的品质。
十四
嫉妒是蔑视个人的道德的心理根源之一。每一个人按其本
性来说都是不愿意遭到抹杀的,但是,嫉妒使人宁肯自己被抹杀
也不愿让更优秀者得到发扬。在一概抹杀之中,他感到一种相
771人性观察
对的满足:与损失更大的人相比,他几乎可以算是获利了。
十五
既然嫉妒人皆难免,也许就不宜把它看做病或者恶,而应该
看做中性的东西;只有当它伤害自己时,它才是病。只有当它伤
害别人时,它才是恶。
十六
鉴于嫉妒是一种很不优雅的感情,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向人
袒露自己的嫉妒之情,但这不妨碍我们优雅地讨论这个问题。
嫉妒有权作为一个人生话题得到讨论,是因为它在人类心理中
的普遍性,也是因为也许人生智慧能够最有效地消解它。我们
不妨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讨论嫉妒的特征、根源、规律
以及克服的方法。伦理学可能是最不合适的角度,因为我们只
能对一种行为而不能对一种心理做出道德判断。
十七
一个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会羡慕别人的好运气的,尤其不
羡慕低能儿的好运气。
十八
我所厌恶的人,如果不肯下地狱,就让他们上天堂吧,只要
不在我眼前就行。
我的嫉妒也有洁癖。我决不会嫉妒我所厌恶的人,哪怕他
们在天堂享福。
871街头的自语
吝啬

吝啬者对于财产的任何支出都会感觉到一种近于生理性质
的痛苦,这几乎是他的一种本能,他再富裕也难以克服这种本
能。因此,财产不但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相反,财产越多,
支出的机会也越多,他反而感觉到了更多的痛苦。

同样的财产损失,对不同的人的伤害是不同的。在一些人,
只要不危及正常的生活,他们就很容易轻忘,不会挂在心上。在
那些重财的人,却会念念不忘,不断在心里计算自己的损失,于
是一遍遍地重复品尝财产损失的痛苦,把那痛苦扩大了许多倍。

人的吝啬之心只有一把小尺子,它面对大价钱往往无能为
力,却偏喜欢在小价钱上斤斤计较。因此,即使一个向来大方的
人,在菜市场上也难免会讨价还价。

对己节俭、对人吝啬的人是守财奴,对己挥霍、对人吝啬的
人是利己主义者,对己挥霍、对人慷慨的人是豪侠,对己节俭、对
人慷慨的人是圣徒。

某人买衣服,因为不同尺寸的衣服价格都一样,他怕吃亏,
总是买最大尺寸的,结果收藏了一大堆过大而不能穿的衣服。

一个仗义疏财的人,如果他被窃,仍然会感到不快。这不快
不是来自损失本身,而是来自他的损失缺乏一个正当的理由。
可见人是一种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动物。

“拿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做人情,我们是十分慷慨的。”某位智
者如是说。———这算好的呢。有些人是这样的:即使自己用不
着,如果你很需要,他也不肯给你。因为:一、如果有一天他用得
着了怎么办?这是出于吝啬;二、他嫉妒你由此得到的满足和
快乐。
081街头的自语
论自卑

有两种自卑。一种是面对上帝的自卑,这种人心怀对于无
限的敬畏和谦卑之情,深知人类一切成就的局限,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忘乎所以,不会狂妄。另一种是面对他人的自卑,这种人
很在乎在才智、能力、事功或任何他所看重的方面同别人比较,
崇拜强者,相应地也就藐视弱者,因此自卑很容易转变为自大。
也许有人会说,前一种自卑者骨子里其实最骄傲,因为他只
敬畏上帝,而这就意味着看不起一切凡人。
然而事实是,既然他明白自己也是凡人,他就不会看不起别
的凡人。只是由于他深知人类的局限,他对别人的成就只会欣
赏,不会崇拜,对别人的弱点倒是很容易宽容。总之,他不把人
当做神,所以对人不迷信也不苛求,不亢也不卑。

我信任自卑者远远超过信任自信者。
据我所见,自卑者多是两个极端。其一的确是弱者,并且知
道自己的弱,于是自卑。这种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们
尊重。其二是具有某种异常天赋的人,他隐约感觉到却不敢相
信自己有这样的天赋,于是自卑。这种人往往极其敏感,容易受
挫乃至夭折,其幸运者则会成为成功的天才。
相反,我所见到的过于自信者多半是一些浅薄的家伙,他们
不是低能但也决非大材,大抵属于中等水平,但由于目标过低,
便使他们自视过高,露出了一副踌躇满志的嘴脸。我说他们目
标过低,是在精神层次的意义上说的。凡狂妄自大者,其所追逐
和所夸耀的成功必是功利性的。在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的人中
间,我不曾发现过哪怕一个自鸣得意之辈。

一般而言,性格内向者容易自卑,性格外向者容易自信。不
过,事实上,这种区分只具有非常相对的性质。在同一个人身
上,自卑和自信往往同时并存、交替出现,乃至激烈格斗。也许
最有力量的东西总是埋藏得最深,当我在哀怜苍生的面容背后
发现一种大自信,在扭转乾坤的手势上读出一种大自卑时,我的
心不禁震惊了。

自卑、谦虚、谦恭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在谦虚的风度和谦
恭的姿态背后,我们很难找到自卑。毋宁说,谦虚是自信以本来
面目坦然出场,谦恭则是自信戴着自卑的面具出场。

其实,对自卑和自信做笼统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我的褒自
281街头的自语
卑而贬自信仅是对习见的反拨。按照通常的看法,自卑是一种
病态心理,自信则是一种健康心态;或者,自卑是一种消极的生
活态度,自信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想指出的是,自卑也
有其正面的价值,自信也有其负面的作用。
我丝毫不否认自信在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用处。一个人在处
世和做事时必须具备基本的自信,否则绝无奋斗的勇气和成功
的希望。但是,倘若一个人从来不曾有过自卑的时候,则我敢断
定他的奋斗是比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较渺小的。
也许可以说,自卑的价值是形而上的,自信的用处是形而下的。

的确,我曾说过,一切成功的天才之内心都隐藏着某种自
卑。可是,倘若有人因此而要把自卑列入成功之道,向世人推
荐,则我对他完全无话可说。如果非说不可,我也只能告诉他两
个最简单的道理:
其一,人可以培养自信,却无法培养自卑;
其二,就世俗的成功而言,自信肯定比自卑有用得多。
那么,你去教导世人如何培养自信吧———这正是你一向所
做的。

我信任每一个怀疑自己的人。我怀疑每一个过于自信
的人。

两种人最自信:无所不知者和一无所知者。后者的那份狂
381人性观察
热自信有时真会动摇我们自己的原本就不坚定的自信,使我们
胆怯地以为又遇到了一个无所不知者。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天才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
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不肯毁于这弱点,
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你们围着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们哪里知道他心
中的自卑,他的成就只是做出来给自己看的,绝没有料到会惊动
你们。
481街头的自语
悔恨、内疚和自欺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人在可以做出正确
选择的情况下,却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且身受其祸,便会感到悔
恨。如果无可选择,即使祸害发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只是
悲伤。悲伤面对的是单纯的事实,悔恨却包含着复杂的推理,它
在事情发生之后追溯其原因,审视过去的行为,设想别种可能
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证明已经发生的事情原是可以避
免的。
再进一步,当一种选择的后果不仅关涉到自己,而且关涉到
他人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人的命运时,悔恨中必定还包含着内疚,
并且被这内疚强化。内疚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对于选择及其后果
的伦理责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只是自食其果,与他人无干,就
只会悔恨,不会内疚。

悔恨是一种事后的聪明。在悔恨者眼里,往事是一目了然
的。他已经忘记了当初选择时错综复杂的困境和另一种可能的
选择的恶果。此时此刻,已实现的这种选择的恶果使他成了那
种未实现的选择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许他重新选择,他将
不会有丝毫犹豫。
选择的困难在于,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对
不同的选择做比较。无论当时,还是事后,比较都是在想像中进
行的。一旦做出一种选择,即意味着排除了其余一切可能的选
择,从而也排除了经验它们的可能性。在做出选择之后,选择的
困境丝毫没有消除,迟早会转化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们。
关于这一点,克尔凯郭尔说过一句很准确的话:“在反省的海洋
上,我们无法向任何人呼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所
以,当一个人面临不可逃脱的厄运时,无论他怎么选择,悔恨已
是他的宿命。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轻重怎么衡量?只要你
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远是最重的!

当你做一件事,完全预料到它的坏结果之时,或者完全预料
不到它的坏结果之时,坏结果发生了,你不会内疚。因为在前
者,你可以承担责任,在后者,你可以推卸责任。
内疚发生在对坏结果有所预感但又希望避免的情形下,那
时候,你既不能承担责任,因为你本来是想要避免的,又不能推
卸责任,因为你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存心伤害一个人,或一个完全正当的行为无意中伤害一个
人,都不会内疚。只有一个本身可非议的行为无意中伤害一个
人,才会内疚。

尽管希望已经破灭,自欺的需要依然存在。希望仅是自欺
681街头的自语
的浪漫形态,自欺还有其不浪漫的形态———习惯。当一个人不
怀任何希望地延续着一个明知毫无意义的习惯时,他便如同强
迫症患者一样,仍是在以自欺的方式逃避现实。如果说希望的
自欺是逃向未来,那么,习惯的自欺就是逃向过去,试图躲藏在
一个曾经含有希望的行为之中。

凡是在命运重大关头逃避选择的人,自欺是必有的心态。
他既不能承认自己放弃了选择,因为他的命运处在千钧一发之
际,他必须相信他正在做出重大决定。他又不能承认自己已经
做了选择,因为他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他必须相信事情
尚有回旋的余地。他在不同的选择之间游移,甚至究竟是否做
了选择也始终是模棱两可的,借此保持一种自由的幻想,如果这
幻想破灭,则保留向决定论撤退的权利。
781人性观察
论老年

“不知老之将至”———老总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一个人不
到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绝不肯承认自己老。如果有谁自言其
老,千万不要认真附和,那样必定会大大扫他的兴。其实他内心
未必当真觉得自己老,才能有这份自言其老的自信。中年与老
年之间实在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我们二十来岁时觉得四五十
岁的人老了,自己到了四五十岁,又会觉得四五十岁并不老,六
七十岁才是老人。我们不断地把老年的起点往后推移,以便保
持自己不老的记录。因此,当死神来临时,我们总是感到突然和
委屈:还没有老,怎么就要死了?

一个老妇住医院,护理员在整理她的抽屉时发现了一面小
镜子,便问她:“你这么老了,还照镜子?”
她答:“赶明儿你老了,你也不觉得自己老。”
说得对。老是不知不觉来到的,“不知老之将至”实在是人
的普遍心态。这很好,使人得以保持生命的乐趣直至生命的
终结。

人总是不断地把老年的上限往后推,以便不把自己算做
老人。

少年人前面的光阴和老年人背后的光阴长度大致相等。但
是,少年人往往觉得前面有无限的光阴,老年人却觉得背后的光
阴十分有限。

年轻人没有什么可回忆,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没有什么可
展望,于是就回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