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相思莫相负

白落梅 (当代)
  前言 一剪宋朝的时光
  不知道这是第几个秋天了,窗外,兰草淡淡,就像清简的日子,像午后长廊里一缕微风。依稀记得宋朝有个女词人,在秋天,佐一杯记忆的酒,在窗下独饮。写下一段,人比黄花瘦的心事,托付给流年照料。
  喜欢读简约的宋词,喜欢写安静的文字。如同喜欢将一杯茶,喝到无色、无味;喜欢将凝重的岁月,过到单薄、清新。其实往事早已苍绿,在时光的阡陌上,我们依旧可以邂逅一朵含露的花,一片水灵的叶,和一株青嫩的草。带着洁净的心,翻读一卷宋词,会发觉,每一阕词,都会说话;每一个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
  在深邃无涯的书海里,我们都是一叶漂浮的小舟,永远不知道此岸和彼岸的距离有多远。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寻一处适合自己的港湾,做着短暂的停泊。也许你和我,有一段缘分,才会相逢在今生的渡口,一起投宿在宋朝,某个不知名的客栈。从此,就可以将年华,以及年华长出的记忆,都安放在一册书里,安放在淡淡的徽宣上。多年以后,像观看一部古老的影片,依旧黑白分明,情节如初。
  佛说,万物皆有情。在有情的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世俗给你我的,不过是一件或朴素、或华丽的羽衣,我们可以装扮得更加妖娆,也可以褪去所有的光环。做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以清醒自居,以淡然自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放下执念,让不舍得,成为舍得,让不快乐成为快乐;也让一无所有,成为所有。
  我的前世,是佛前一朵青莲,因为没有耐住云台的寂寞,贪恋了一点儿凡尘的烟火。所以,才会有今生,这一场红尘的游历。于是,那些有性灵的物象,总是会如约而至。比如,一只鸟儿多情的目光,一朵花儿洁白的微笑,一首宋词婉约的韵脚。而我们,只须用这些纯净的爱,平凡的感动,打理简单的年华。
  时光的纸笺,在秋天清凉地铺展深深浅浅的记忆,刻下的不是沧桑,而是落叶的静美。有人在路口守望,是为了等待,一个可以相随的身影,慰藉孤独的灵魂。文字原本就无言,那些被记录的足迹,像是命运埋下的伏笔,我们依旧用单纯的眼睛,企盼错过的可以重新珍惜。
  其实这不是我孤单的心语。只要静下来,你就可以看到,宋词里,一个个字符在月光下安静地盛开。多么像一个深情的女子,想念一个还不懂得爱她的人。她却愿意傻傻地走进他的心底,在里面柔软地呼吸。在无处躲藏、不能回避的时候,他们相拥在一起。交换季节的杯盏,是为了今后那么漫长的岁月,不再相离。
  将心种在宋词里,无须眼泪来浇灌,无须情感来喂养,在某一个春天的清晨,就可以看到那条落叶的山径,已经开满了清芬的花朵。我们把书捧在手心,幸福的气息,就这样盈怀。原来相思,可以这么的甜蜜。既然缘分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要再来来往往,让彼此擦肩,好吗?无论是,冷和暖,悲和喜,我们一起走未走完的路,过未过完的日子,好吗?
  就这样,一起穿过千年前,幽深的长巷,叩开朱红的门扉,那锈蚀的铜环,分明还有温度。我知道,里面藏着一个朝代的梦想和性灵,尽管,你我不能抵达他们生活的深处,却可以看尘土飞扬,听草木呼吸。因为,我们用了足够多的真心。不曾奢望做归人,在来时的路上,我们采撷了一片白云,是为了让自己,可以轻盈地回去。
  听夜莺婉转的歌唱,那美妙的声音,虽然有些淡淡的哀怨,但不会轻易诉说别离。坐在白月光下,翻开一卷宋词,耐心地教清风识字。斟一盏梅花酒,不舍得一饮而尽,让芬芳,缓慢地,从唇齿间滑过,再落入心底。如果你愿意,就陪我,一起安静地,将清宁的书简读完。
  一切都很无意,我只是一个误入宋朝的女子,在散着墨香的词卷里,发出不知所以的感叹。搁笔之时,折一枝青梅,给平凡的你,给平凡的我。有一天,如果我们下落不明,只听它吐露一段简单的烟云旧事。
  清秋时节,日子疏淡,自题一首《临江仙》,聊以为寄。
  临江仙
  淡淡秋风微雨过,流光瘦减繁华。人生似水岂无涯。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还忆经年唐宋事,心头一点朱砂。相逢千里负烟霞。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
  白落梅
  第一章 明日落红应满径
  一、那一场宋朝的梨花雨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应该是梅雨季节,不然窗外的雨,也不会这样一直落个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落在爬满青藤的院墙上,还有那几树芭蕉,被雨水洗得清澈翠绿。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骨。她在雨中,那样的洁白过寒露,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情境,忍不住想起了那句词“雨打梨花深闭门”。虽然春天已悄然而去,雨打梨花的画境只待来年春时才可观赏,可是那浓郁的诗韵,却是任何季节,都挥之不去的。
  轻启窗扉,任细雨微风,拂在发梢、脸颊。窗台萦绕着淡淡的轻烟、淡淡的芬芳、淡淡的惆怅。这是生长闲情的江南,仿佛只要一阵微雨,就可以撩人情思;一片落花,就可以催人泪下;一个音符,就会长出相思。那么多的经年往事,会随着淅沥的雨,流淌而出。任你的心有多坚硬冷漠,终抵不过,这湿润的柔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牵怀缠绕,那么多的愁绪难消。那个女子说:“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她也是等到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然而,她关闭的只是院门、屋门,那重心门,又几时有过真正地关闭?半开半掩的门扉,只为等待有缘人来轻叩,而等待,仿佛成了生命的主题。
  其实,最初结识这句诗,是在《红楼梦》里。那是宝玉和蒋玉菡、薛蟠,还有云儿一起喝酒时,悠悠地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吃了一片梨,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那时候,只觉得一个女子卷帘,看着窗外纷落的梨花雨,思念的人还在天涯,没有归来。心中落寞,轻轻叹息,放下帘幕,掩上重门,悄然转身。然而,这场梨花雨,却在我心中,一直纷落,到如今,这般情怀依旧。直至后来,才知道,宋时有几位词人,都将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入词中。有人说,此句是先出自秦观的《鹧鸪天》,而后才是李重元的《忆王孙》。然而这些并不重要,我心里却钟情于《忆王孙》的那场梨花雨,从遥远的宋朝,落到了今朝。
  关于李重元,历史上的记载不多,可是他生平写的四首《忆王孙》,都被收录到《宋词》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首词,都藏有一种美好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可是,被世人深记的唯有这首春词,那花瓣雨,就像是梦一样的轻,轻轻地落在心头,柔软而潮湿。这是一个情深的女子,在下着春雨的日子里,怀念远方的爱人。她思念的人,在天涯芳草外,纵是将高楼望断,也穿不过千里云层,看不见他归返的身影。只有依依杨柳,听她低语着相思的情肠。那位远行的男子,也许不是王孙,此刻或许身披征袍,在遥远的边塞。或许是个商人,为了生计,四海奔波。又或许为了功名,而远赴京城,追求宏伟的理想。又或许是其他,总之他远离家乡,让心爱的女子,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
  细雨依旧,那啼叫的杜鹃,没有衔来远方的消息,只是声声吟苦,让人不忍听闻。不知道,那背井离乡的男子,是否听到杜鹃的啼鸣,它低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只是人生羁绊太多,如何才能轻易穿越红尘的藩篱,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也许正是因为离别,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古人说:“小别胜新婚。”如果朝朝暮暮相处,怕是再浓郁的爱,也会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品不出任何的味道。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有一杯茶,叫不浓不淡。可是这都是一个过程,拥有过才能疏离,品尝后才会清淡。若让一个沉陷在相思中的女子,转身离开,决绝忘记,是断然做不到的。
  她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勉强。想要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心会有一种被剜去的虚空。与其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她等到了黄昏,窗外纷落着梨花雨,洁白的瓣,在烟雨中,让人神伤又心痛。卷帘深闭重门,只是相思不敢问。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而是暮霭沉沉,她要对着红烛,一夜相思到天明。这样无奈的转身,不是无情,而是情深。
  这场梨花雨,在她的心里,也不会停息。就像是一场梦,她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只要梦被惊醒,一切又会回到最初。那时候,丢失了梦的她,再也找不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她思念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这样情痴,不只是古时女子才有。当今时尚的女子,亦是如此,她们也许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是她们也会刻骨相思。从来相思,都是等同,无关年轮,无关地域,无关季节。所以,当我读到“雨打梨花深闭门”时,心里涌动着柔情,相信,还会有许多人,和我心境相同。
  让我想起,当年的李重元,是否就是那位背井离乡的男子?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心爱的女子,让她独自看寂寞花开,看春去春来。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可是他是否知道,一个女子,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给等待,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所有读了这首词的人,只会沉浸在那场梨花雨中,不能自拔。
  多少人愿意从甜蜜的过程中,走出来,匆匆抵达冷落的结局?也许这个思念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却也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写到这儿,天色已近黄昏,只是窗外的雨,依旧在落。一声声,打在芭蕉上,胜过我千言万语。掩帘,和着那场宋时的梨花雨,深深地闭上重门。此后,任谁敲叩,也不开启。
  二、谁人月下听梅开
  暗香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我喜欢这首《暗香》,这首被誉为千古咏梅绝调的词。不仅是因为词中清雅绝俗、幽梦无边的意境,更缘于我对梅花的偏爱。我爱梅,爱她的冷韵冰洁,爱她的孤傲绝世。仿佛所有的记忆,都是从梅开始;仿佛所有的故事,都是因梅而起。而我,就是那个为梅而生的女子,从千年的时光水岸,移至深深庭院。梅枝依旧那般的遒劲沧桑,花瓣一如既往地洁净清雅。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我无须假装去怀念过去,煞有介事地追悼自己。因为,梅花还在,我是梅花。
  其实那首叫《梅花三弄》的曲子,经过千年的云水流转,早已更改了当初的韵律,只是无人知晓。或许每个人都明白,只是不忍心说出口,怕自己无意的话语,会拆穿那美丽的谎言。我们总把过错,归结于无知,以为掩饰了伤口,就可以维持从前的美好。却不知,人生就如那一树梅花,需要一路修修剪剪、开开落落,才更加尽善尽美。在清朗的月光下,不必山重水复去追寻什么,那朵梅花,已离了枝头,幽淡的暗香弥漫了整个天空。
  为了一段心愿,我甘心为梅,在寒冷的季节轮回,没有半句怨言。姜夔也爱梅,并在冒雪访范成大于石湖时,写下了著名的《暗香》和《疏影》。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林和靖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他们都是借梅咏怀、即景抒情,将个人的飘零身世和荣辱盛衰寄寓于一枝寒梅,让梅花用她的空灵和素净,来掸去沉溺在心中的尘埃。
  当我们的青春,一点点流逝的时候,就总是责怪时间无情,从不问,自己又付出多少感情给时间。其实,我们大可以和时间,冷眼相看,彼此不惊不扰。“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他想起了旧时明月,想起自己在月光下,梅边吹笛的影子。如烟往事涌上心头,笛声唤起佳人,和他一起攀折梅花,不顾雪中的清寒。而今年老得只能依靠回忆,来想念当年春风般的词笔。过往的柔情,如今的落寞,究竟是自己冷落了梅花,还是梅花冷落了自己?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疏落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一场华丽的宴席。像他这年岁的人,本已淡漠花期,可是梅花的冷香,却将他趋于平静的心再次搅动。他想起了折梅的玉人,就算他还可以吹出当年的笛声,也唤不来玉人的倩影。当他在怨怪梅花多情时,却不知,自己的词,也搅乱了读者的心。一个文辞精妙的词人,就像一个法力高超的巫师,用他的巫术,先蛊惑自己,再蛊惑别人。这些中蛊的人,陷在幻境里,谁也不能轻松地走出来。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此时的江南水乡,一片寂静,静得似乎听得到雪落在冰湖的簌簌声息,又在瞬间,化作一湖清澈的寒水。此时的姜白石只想折取一枝梅花,寄与佳人,告诉她相思的情意。可山长水远,积雪覆盖了大地,他找不到寻找她的路径。只能捧起酒杯,月下独酌,对着梅花,流下伤怀的泪。“红萼无言耿相忆”,词人和梅花相看无语,因为他们怀着同样的相思,就连寒梅,也忆起这对有情人,当年执手在雪中赏梅的情景。甚至生出了,一种渴望被采摘的心愿,它宁愿被他们折回寒窗下,插在青花瓶里,供他们高雅地观赏,也不愿悄绽在西湖边,和自己的影子成双。
  还没来得及将心愿说出来,花期就这么短,那不惧霜雪的寒梅,却经不起一阵清风的吹拂。冷月下,片片花瓣随风凋零,漂浮在西湖的碧水中,美得灿烂、美得悲绝。姜夔看着顺水飘零的落花,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无能为力,无力推迟她的花期,无力挽住自己的年华,更无力将深沉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佳人。他没有对梅花许下任何的誓言,看着纷飞的落梅,他甚至在问自己,自己究竟爱的是那个宛若梅花的女子,还是梅花。
  我想起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他对梅花的痴爱,也许胜过了姜夔。又或者说,他的梅妻,也是借口,在他隐逸的内心深处,还有一段未了的情缘,曾经和一位宛若梅花的女子,许过一段梅花的诺言。但因了现实中无意的错过,让他们不能厮守,就如同姜夔,因为自己的落魄,给不了佳人一生的安稳,所以,宁可背负相思,漂泊四海。
  不知道,这一次他所思念的女子,和“两处沉吟各自知”里所思念的女子,是否为同一个人。但我明白,无论是或不是,他都没有背叛。没有谁规定,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一生只能犯一种错,在真情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所以无须为自己辩护什么,选择了爱,也就意味着,迷失了一半的自己。在纷落的雪花旁,相思总是叫他悄悄落泪,他告诉梅花,他是个上了年岁的人,仿佛这样,他有足够的资格,和梅花一起讲述悠悠往事。
  他的一生,确实从来不曾安稳过,就连死后,入葬的钱也没有。是友人将他葬在钱塘马塍处,一副棺椁,一堆坟土,应该还有一树梅花。他做到了,宁可相思一生,也不负累红颜。这世间,爱梅之人,数不胜数。我和梅花的这段情结,也不知还能维系多久。试问,茫茫人海中,谁才是梅花真正的主人?
  三、落红满径 相思满怀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每当吟咏起这句词,脑中都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在烟雨江南,春深迟暮,微风拂过,满径的落红,美得让人神伤。沉醉在这样绝美的画境中,仿佛连惆怅都是诗意的。
  我曾经用自制的书笺,临写过这阕词,清秀的小楷,纸端上仿佛铺满了落英。带着江南的温润、江南的柔美,以及那些悄悄更换的华年。就像《葬心》里的唱词,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了,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尽管伤感,却似如血朱砂,惊心触目。
  我总是会被一些微小的感动,不经意地打湿双眼。穿过词意,总想去寻觅那个填词之人,挥笔时的情景。甚至做过无数次的遐想,然而想得最多的,还是在朦胧的月色下,等待着明日晨起时,看窗外那满径的落红。那红,有一个名字,叫相思。
  后来才知道,写词的人叫张先,北宋词人,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曾几何时,我读这首《天仙子》,总以为词作者,应该是个失意孤独的老者。一个人,一壶老酒,在春深的午后独饮,酩酊时睡去,醒来已近黄昏,闲愁却不曾消减,依旧萦绕在心头。他无助地看着春光流逝,却没把握,春光几时能回。临着镜子,看两鬓又添几许华发,伤叹,似水流年,从来不肯为谁有片刻的停留。只余下,历历往事,让人空自怀想。
  夜幕悠悠来临,他见沙汀上,水禽成双并眠,而他,想必是孤独的。本该有月,却云满夜空,好在风起,云开月出,就连花也被拂动,在月光下映衬出婆娑的倩影。而这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到后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他自举平生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语出《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语出《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语出《剪牡丹》),故又被后世称为“张三影”。可我却偏生喜欢结句“明日落红应满径”,仿佛所有的情怀,与春天所有的美丽,都将在满径的落英上找到生命的主题。
  历史上说,张先写的词,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他的词,也许不大气厚重,却清新婉约、生动凝练。他一生虽不是平步青云,却也没有经历多少的起落。中了进士,当了官,平稳度日,安享富贵,诗酒风流。《石林诗话》记载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也是他的生活写照,一个风流才子,身边又怎么会缺少红颜佳丽。据说张先在八十岁时还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他们之间是否会有爱情,真的是不得而知了。而苏轼又为此事赋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原来是出自于此,着实让我惊讶。所以说,诗词只能表达当时的心境,未必是生活的全部。许多人,都会有莫名低落的时候,纵然在万千的繁华中,还时常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落寞。尤其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着柔情与伤感,见花垂泪,望月悲怀。而这一切,似乎只为了交换一种无言的意境。
  岁月流去无痕,年华却掷地有声。张先写这首词的时候,五十二岁,盛年已过,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卜算自己的命运,也参不透宿命的玄机。这时的他,伤春叹流年,却不知自己的寿命有八十九岁。他说水禽成双,感叹自己孤独,却不知,自己在八十岁,还有小妾相陪。事实上,五十岁之龄的张先,仕途坦荡,身边肯定是妻妾成群,又何来形单影只。
  他的寂寞,是心,是春日闲愁难消,是浊酒难尽余欢。也许他太热闹,被美人环绕,欢乐之后,反觉得寂寞蚀骨。想一个人在暮春的别院,借酒浇愁,独自回忆过往,春光已渐行渐远。也许他真的是孤独了,和某个相爱的女子,有了感伤的别离。又或许他太累了,想要短暂地歇息,待醒后,依旧打马江南,诗书风流。
  人生的缘分,就像是一盏茶,瞬间就由暖转凉,由浓到淡,亦可以一饮而尽。再来回味,只有萦绕在嘴里的淡淡余香,低诉那段缘起的从前。所以,张先的心情,我能理解。那么多的妻妾,自是有无数的聚合。无论多么相爱,也不能永远偕老。就像是春辰,多少人都希望在此间徜徉,留住姹紫嫣红的美好。以为这样,年华也会忘记更换,让相爱的人,可以携手,不用分离。
  可是,总会有一种单纯的绿意,取代花的颜色。那些人面桃花初相逢,被封存在记忆的书中,在无事时,闲翻几页,闻着淡淡的墨香,细细咀嚼,又是另一番滋味。如果说花开是一种温暖的幸福,那么花落应该是一种惆怅的感动。既知春去,会有春回,又何必执著于虚妄的等待。既知流年逝去,不能往返,又何必只抓住往事那一小段残缺的影子,而辜负以后那一大段美好的时光。人和人之间,习惯了隔着一段距离相看,到最后,成了陌路,也不会有太多的伤感。
  窗外的雨,一直在下,我读张先的词,闻到他壶中老酒浓郁的芳香。那是他用落英酿制的美酒,饮下去,便拥有了整个春天。其实春天早已远去,可我却相信,明日落红应满径……
  四、满身花雨又归来
  南歌子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偶然间,不知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读喜欢的书,爱喜欢的人。就是如此简洁,就像是午后闲窗下,刚刚绣好的幽兰,几片叶,三两朵花,甚至连颜色都没有。又像是伏在桌案上,打了个盹儿,做了一帘清梦,梦里的情景是什么,一点模糊的印象都没留下。
  读宋词总是会这样,读到喜欢的句子,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里你可以四季更替,日月颠倒。可以全然不必在乎,你身处何方,春秋几度,是荣是辱。因为,书中的锦句名词,会让你翩然入境,时而在江南落了满身的花雨,时而又在塞外看过一场硝烟。此时看到篱院春花,彼时又见楼台秋月。词中之意,句中之意,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一切,所延伸出来的,令人心动的美丽。像是一场碧水无涯的痴情相遇,震撼滋润着在尘世中渐次苍白的灵魂。
  邂逅这首《南歌子》就如同邂逅一场温润的春雨,没有一见惊心的触动,却有一种前世已相识的缠绵,还有一种恍惚如醉的清新。不知是谁在低吟:在花间盛一坛春雨,且好生收藏着,待到佳人归来,一起剪烛煮茗。对,就是这般感觉,读这首词,就像是开启一坛经年的春雨,在闲窗下,挑烛烹煮一壶纯净的绿意。添了些相思的花瓣,放了点青春的梦想和时光的芬芳,调和在一起,便成了让我们舍弃不下的味道。
  你我是看客,被带入这样的场景里。像是一场戏,演员已经更换了戏服,隐没在茫茫夜色里,而我们,还伫立在台下,思索着戏中的情节,为什么能这样打动心肠。别人轻巧地退出,自己却开始描上浓墨重彩,披了戏子的装扮,导演着未了的结局。这就是文字,带着某种无法言喻的魅力,与参透不了的玄机。
  写这首《南歌子》的词人叫田为,一个在宋朝词坛上,并不风流、并不出众的人物。在星罗棋布的宋时天空,又有多少人,可以光芒万丈到让群星失灿?能够在万星丛中,出类拔萃的人,寥寥无几。许多人,遵循着星相的排列,做自己独立的那颗星子,也许光芒微弱,却依旧可以照亮行人的路。喜欢一首词,不需要知道词人的背景,就像喜欢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的缘由。
  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田为的。田为,生卒年不详。字不伐,籍里无考。善琵琶,通音律。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年)罢典乐,为乐令。《全宋词》存词六首,有《芊呕集》。田为才思与万俟咏抗行,词善写人意中事,杂以俗言俚语,曲尽要妙。尝出含三个词牌的联语“玉蝴蝶恋花心动”,天下无能对者。多么简洁的一生,就像他的词,因为稀少,更让人珍惜。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他每日昏昏求醉,忘记了年光几何,因害怕梦醒了,愁也随之醒来。可春光,却还是在醉梦里,悄悄地回来。他睁开眼的时候,看到的是阳春三月,烟景无限。茫然间,发出感叹:“凄凉怀抱向谁开?”可见他心中的孤独寥落,明媚的春光,品到的却是凄凉的况味。心中的话语,无法倾诉,亦找不到那个可以倾诉的人。时过境迁,我们真的不知道,田为究竟为了哪个红颜,如此愁闷难解,为了谁,如此醉生梦死。但我们知道,有一个女子,占据了他宽阔如海、狭窄似井的心灵。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个男子,被命定的机缘左右,束手无策的时候,只求一醉不醒。
  如此心境,才会看到大好春光,却意兴阑珊,无心踏青赏春。“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这里的“些子”,是唐宋的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在此处,是形容清明时节春光的短暂,仿佛品完壶中酒,做一场南柯梦,春光就没了。枝头上,婉转的黄莺,并非在为春天低唱欢歌,却似在催春老去。这醉里醒来,所邂逅的春光,不曾抹去心头愁绪,反而似梦幻泡影,如此匆忙,离去时,连一个回眸也没有抛下。
  最喜这句“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自然清新,又古朴沉静。飘飞的柳絮,似在和春天做无言的告别。而栏杆边,苍绿的苔藓,在告诉我们,这儿有一段被搁浅的光阴。词人一直沉浸在杯盏中,已经许久不曾凭栏远眺了,因为远方太远,他想念的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
  只有“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燕子多情,不忘旧时主人,带着满身的花雨,归来。然而它在帘外飞旋,静静地徘徊,是因为看不到主人当年的欢颜,而心中迟疑吗?它觉察到,主人身边的红颜已不知踪影,燕儿也知人心思,也懂物是人非的凄凉。此时的他,希望披着满身落花归来的,是他日夜思念的人儿。可人却不如燕儿,燕儿还会思归,而人,却真的一去不复返。当年,他们在春天的渡口挥手,是诀别。
  窗外,落英缤纷,他看到的是沧桑和残酷。生命中所有的相遇,都是过客和过客的交替,就算当初不错过,死生之后,终究也还是要失去。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得而复失,与其知道将来注定要失去,莫如将一生,交付与思念。
  如若没有那样的诀别,也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和遗憾,也不会有这么一首词的存在。是一个叫田为的词人,将那场花雨,和那个如梦似幻的女子,一起写入词中。我们自始至终,不知道她的模样,不知道她在哪里,只依稀看到一个女子,袅袅婷婷的背影,朝迷蒙的烟雾中走去,直到彻底消失的那一瞬,都没有回头。
  五、我亦多情 无奈酒阑时
  虞美人 叶梦得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唯有游丝千丈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娥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与一首纯音乐偶然邂逅,其实以前依稀在哪里听过,可还是忘记了。后来有人告诉我,曲子叫《乱红》。于是,心中仿佛看到一场人间花事,落幕时的情景。在细雨微风的黄昏,有落花纷纷飞舞,舞得绚烂安静、舞得凉薄难当。待曲子结束,日常风静,以为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拂不去的,依旧是眉间落花。翻开词卷,我看到落花,原来被岁月覆盖在,禅寂的昨天。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这场落花,纷飞在叶梦得一首叫《虞美人》的词中。似乎这首词,就离不开嫣然的花事。词牌名虞美人,本身就是一种花木,而词人写此词,也是和友人置酒于海棠花下。在落红轻飞的庭院里,交杯换盏,应该是别样风流。“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这里的来禽,在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但我更喜欢另一名称,就是海棠,这名字有一种妩媚的风情,在清淡的日月里,仿佛和每个人,都有一场旖旎之约。
  叶梦得的词婉约清丽,没有多少浓情愁怨,放达中见清逸,明澈中含隽永。他的词,就像他波澜不惊的人生,住红尘无多纷扰,处官场无多沉浮,到晚年干脆隐居山林,自号石林居士,每日以读书吟咏为乐,瓶梅清风,诗酒人生。有记载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可见他的词自有一种清旷之意韵,到后来是铅华去尽,清风不惊。然而他在词坛的成就,亦同他的词一样,从容端然、风云疏淡。
  一壶青梅酒,在时光里酝酿,记忆就似这坛封存的老酒,不轻易开启,一旦开启,就要尽情畅饮。就在这乱红飞过的日子,叶梦得邀约好友,到庭院聚饮。“晓来庭院半残红”清晨起来,看到庭院里落红满地,想起昨日乱红飞舞,送走了黄昏的风雨,此时,若游丝般在风中轻轻飘荡。看到残红满院,本是让人伤神,触人愁思。然词人添了一句“唯有游丝千丈袅晴空”,顿时天空明净,一缕和暖的阳光,洒在晶莹的花瓣上,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清澈。而整个词调,也得到了升华,一扫乱红纷飞的怅然。
  整个庭院,有一种被水洗过的洁净。趁落红还未扫去,在淡淡的日光下,叶梦得殷勤携两个友人坐于石凳,数碟小菜、几样糕点、一壶佳酿,饮尽杯中往事。此时的叶梦得,或许已经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了,所以才会有如此闲逸的生活。素日里读书写字,烹炉煮茶,偶有诗客来访,就饮酒推杯,闲话人生。“更尽杯中酒”隐透出一种豪情与旷达,仿佛看到几位诗客,宽衣大袖,道骨仙风,过着似闲云野鹤的生活。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写过“劝君更尽一杯酒”,欧阳修的《朝中措》中所写“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所表达的都是一种酒中求醉的人生,只想了却人间万事,看漫漫河山,在杯中消瘦。
  纵是如此旷达洒脱,却也没有彻底看淡聚散。结句“美人不用敛娥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写得婉转深刻,曲折耐读。看过花开花落,云聚云散,又经历过人生,无数次的离合悲欢。也曾年少求取过功名,在朝当过官,可谓一生荣辱皆尝过。只因看淡世事,才会有如今的闲隐,却依旧会为寻常的离散,而伤神。仿佛这就是生命中,无法避免的定数,只要身居红尘,无论是隐逸深山,遁迹白云,都会被俗事俗情所羁绊。将一个小石子,投入平静心湖,还是会荡起微微的波澜,而这波澜,在岑寂的风景里,难道不是一种难言的美丽?
  美人看到酒意阑珊,聚会的人,行将离散,甚觉留恋,便眉头不展。古代达官、名士饮酒,身旁多有侍女劝酒助兴,增添情致。叶梦得虽然隐居,但身边依然不乏美人。隐士中,梅妻鹤子的,或许只有林和靖。相信竹林七贤闲隐山林,应当也有侍女相陪,为他们抚琴侑觞,轻歌曼舞。而南山上的陶渊明,也有老妻相伴,为他抱薪烧饭,洗手羹汤。本以为淡了心性,当词人看到美人蹙眉,也受其感染,禁不住也有了惜别之情。看着散去的宴席,感慨人生聚散无常,不知道,下一次举杯对饮,又会在何时。
  都说人的情绪,是一种传染病,当你不能感染一个人,就必定要被其所感染。叶梦得如同闲云的悠然心境,一时间,无法感染身边的侍女。但侍女的愁思,反而感染了他,酒阑人散,引起留恋、惜别,也算是人之常情。“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结句是词人真性情的流露,令这阕词,更添婉转,耐人寻味。
  以《虞美人》为词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应当是南唐后主的那一阕。表达一个落魄帝王思怀故国,那似江水般滔滔不尽的愁怨。同样的词牌,填出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境。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同,后主的词之所以伤神,是因为他悲剧的人生,注定用血泪研墨,最后以悲剧的方式死去。叶梦得与后主相比,一生平淡,没有留下多少传奇,就连死,也是平静的。这世间,无法掌控的就是命运,无论命运给了怎样的安排,我们的一生,就只需交付给生老病死。因为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会沉入时光的江底,无声无息。
  乱红飞舞,满地的落英,有一种无从收拾的纷芜,又有一种淡然遗世的安静。喜欢叶梦得的这阕词,是因为,他没有在觥筹交错的记忆酒杯中,将自己彻底地灌醉。过度清醒,会让人觉得薄凉冷漠;过度沉醉,又会让人感到肤浅迷离。所以,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六、一株梅花 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每个人的前世都是一株植物,或者说今生总有一株植物和自己结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似南山的秋菊,孤标傲世。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若风中的莲花,素洁淡雅。而陆游则以梅花自喻,他是“驿外断桥边”的寒梅,清幽绝俗。仿佛寻找一种,适合表达自己性灵和情怀的植物,才不会被尘世的茫茫风烟所隐没。
  陆游自喻为梅,但不是长在显赫门庭的梅,不是开在名园别院的梅,而是生长在荒野驿外的寒梅,孤独地经历着岁月更迭、四季轮回。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无人欣赏,备受冷落。那么多人打身边匆匆走过,从来没有谁,肯为它驻足。纵算是被它怒放的花枝和冷艳的幽香吸引,也只是随意折取一枝,也许寄与故人,也许回去装点花瓶,也许顺手就丢在了路边。而梅花依旧是驿外边的梅花,依旧开得寂寞、开得无主。
  陆游借冷落梅花,写出自身在官场备受排挤的遭遇。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极为坎坷,早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得第一,为秦桧所嫉,竟被除名;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仕途的浮沉,让这位失意英雄,感叹自身就像这一树野外的寒梅,有一种四顾茫然的落寞。同时也表达他似梅花这般不慕繁华,傲世高洁的品格。性格孤高的陆游,决不会争宠邀媚,曲意逢迎,只坚贞自守这份崚崚傲骨。他宁可做一朵开在驿外断桥边的野梅,也不做生长在高墙深院的梅花,被凡尘束缚,失了雅洁和灵逸。
  词的上阕写野外的寒梅,寂寞开无主,孑然一身,没有人为她留驻,她也无须为人牵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多少个寂寥黄昏,她独自忍受愁苦,更有无情风雨,偏偏这时来袭,让她陷入寒冷的困境。但她不畏严寒,在凄风苦雨中,傲然绽放,誓与红尘抗争到底。在这里,一个“愁”字,将梅花的神韵渲染,仿佛让我们看到,那素洁的花蕾上,萦绕着如烟的轻愁。“更著”二字,加重了环境的艰苦,但梅花坚定的意志,没有被风雨粉碎,依旧在冷峻中傲放,铮铮铁骨,令人敬畏。读到此,禁不住想问,这就是陆游在官场所处的环境吗?他如同一枝高洁的梅花,不为浮名,有着敢与权势抵抗的傲气。
  这枝寒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春天本是万紫千红的季节,百花争妍,蜂飞蝶舞,在气候的锣鼓声中,你方唱罢我登场。唯独梅花,无意争春,凌寒先发,只将春来报。她就是这样,敢于在雪中怒放,玉骨冰肌,令百花失颜。然而梅花本无意相争,而惹得百花相妒,妒她鲜妍的朵、妒她清瘦的骨、妒她幽冷的香。梅花却无心计较这些,她一如既往,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绽放,开落随缘,与人无尤。不解悲喜的草木都如此,更况是碌碌尘寰中的人世。陆游卓然的傲骨,难免被那些苟且偷安的小人妒忌,然而他似冷傲的梅花,洁身自好,处浊世,依旧洁净如初。其实红尘,就是一口污浊的染缸,任何人在里面,都不可能做到彻底的洁净,但心存淡定,自是红尘如泥,亦可以独自清醒。
  是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花开花落自有时,无论寒梅如何在雪中傲放,但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她行将凋零的时候,又被狂风骤雨的摧残,就这样纷纷飘落,碾作尘土。纵算化作尘泥,那冷香幽韵,也依旧如故。这就是梅花的命运,她不怕寂寞无主,不惧风雨相欺,不屑百花妒忌,就连碾作尘泥,也要做最骄傲的自己。这也是陆游的命运,他不屈现实的威逼,寂寞而洁净地活着。
  他这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词,其中大部分,都以爱国为主,所以被称做爱国诗人。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有着遮掩不住的万丈光芒,故此生前有小李白之称。他在晚年虽然退隐江湖,做了几十载闲逸的陆放翁,但他的爱国之情不减当年。在他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赤诚之心,犹如梅花,至死不渝。
  这一生,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陆游到死都没能放下的。他和表妹唐婉有过一段倾城之恋,却被其母狠心拆散,造成了两个人一生的悲剧。本没有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只错在太过恩爱、太过情深,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他们就为这莫名的缘由,劳燕分飞。多年后的沈园重逢,让彼此,更深切地思念前缘旧梦,让陆游写下千古绝唱《钗头凤》。
  果真是情深不寿,归去后的唐婉就忧郁而死,留下陆游怅叹一生、追忆一生。在唐婉逝去四十年的时候,陆游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到八十一岁时,这位孤独的老人,还梦回沈园,写下:“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直到离世前一年,陆游再度重游沈园,怀念唐婉,此情至死,感人肺腑。
  陆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坚,似一朵高洁的白梅,为情而落。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心里,从此,不再寂寞开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就这样,为了一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第二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看一段 消逝的汴京遗梦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只读这一句“和梦也新来不做”真的有种不可言喻的悲伤。不,应该是,绝望。一个落魄帝王,哀入骨髓的绝望。他说,原以为,远离故国,千里关山,至少还可以在梦里重见。可是近来,连梦也不做了,哪怕是一个易碎的梦,也伸手抓不住它的影子。
  他没有帝王的霸气和谋略,没有帝王的风云和胆识。他是个书画家,写瘦金体、画花鸟,才华斐然。这样的风流天子,没有铮铮铁骨,只有风花雪月。就如同南唐后主李煜,注定会是山河破碎,沦为阶下囚。历史会有许多的巧合,斗转星移,那些如烟往事,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掠过每个人的心头。
  赵佶,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短短几行字,却将一个帝王悲剧的一生,轻巧地从开始写到结局。这首《燕山亭》就是宋徽宗被掳往北方五国城的途中写下的。那时候的他,身为俘虏,心力交瘁,忽见烂漫杏花,开满山头。无限春光,大好河山,也只为得意者而敞开。对于一个失意的帝王,再美的风景,于他都形同虚设。
  所以,他想到的是无情风雨,只需一夜,就可以将这些繁花摧残。春来春去,不过是,多添了一段离合的无奈。就如同他,从盛极的君王,到衰败的俘虏,也不过刹那光景。春尽还会有春回,而他此一去,万里蓬山,寒星冷月,又怎么还会有归期?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宋徽宗,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即位后,荒淫奢侈,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大兴修建宫殿园林,很快就把国库挥霍一空。他太霸道了,他爱奇花异石,就派人在苏杭一带,不择手段地搜刮民间财物。他太荒唐了,尊信道教,便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请道士看相算命,将自己的生辰也轻易改掉。他太嚣张了,只为他的生肖属狗,便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这样的一个帝王,惹得农民起义、金兵南侵,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害怕了,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过错。可是此时想要挽回民心,已是太迟。更何况,他的挽回,只是被迫无奈,权宜之计。他能够真心改过吗?不能,生性如此,他不适合做一个帝王,只能做一个纨绔子弟。
  丢失了权杖,摘下了王冠,缴没了玉玺,他不再是帝王。不再有呼风唤雨的资本,不再有挥霍奢侈的权力。他和他的皇子,被贬为庶人,连同他的臣子和嫔妃,都成了俘虏。汴京皇宫里所有的珍宝、礼器、藏书等被洗劫一空,他的帝王之梦,从这一天,彻底地破碎了。也许,只有在危难之际,才可以,将世情看透。他的词句,句句情真,悲凉中见清醒。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远离风月。从此后,命运的枷锁,会将他紧紧束缚,他的人生,自己再也做不了主。
  他的爱妃王婉容,被金将强行索去,受尽凌辱。曾经说好了地老天荒、不离不弃,转瞬间,彼此都下落不明,谁也不再是谁穿越生死的牵挂。他仅有的一点尊严,被一路践踏,累累伤痕,连痛的地方,都找不到。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怀想,因为,他始终放不下那些繁华的过往。尽管,他无力去抓住那些消逝的时光。“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他怪燕子不解人语,不能托它捎去重重叠叠的离愁别恨。他叹:“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他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到如今,只能在梦里时而相见。他只想捧着这个梦,支撑地过完以后那漫长的岁月。可近来几日,真的是连梦也不做了。那般流淌的思绪,已在绝望中渐渐干涸。人生,就像是一盏摇曳的油灯,油尽灯灭,一丝光芒也不会再有。明明灭灭的烟火,只给那些还心存希望的人。
  他说了,和梦也新来不做。他沉醉一生,只有这一刻,最为清醒。短短几行词句,诉尽衷肠,没有繁复,无须诠释,一切已经了然入心。多少人,看到他的词句,或者会对他此般遭遇,生出感叹。对他以往的过错,有了些许的宽恕。然而,历史是给不了任何人回归的机会,在淙淙的时光面前,不会有原谅的理由,也没有重来的借口。
  丢失了梦,他只剩下一具行尸,去了金国都城。任由他们摆布、侮辱,经历着流放、迁徙、关押、囚禁等折磨。在无数个风雨飘摇的夜晚,一盏孤灯延续着没有灵魂的生命。“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他人生的风景里,连一只大雁也看不到了。
  他死了,死在五国城,结束了九年的囚禁生涯。一生荣辱,一世浮沉,成了过眼云烟。只是谁也不知道,他的魂魄,是否可以回归故国。可以在那儿,做一次深深的忏悔,又或者,静静地回味一场汴京遗梦。许多人,都说宋徽宗误国,可谁又知道,究竟是他误了国,还是国误了他。倘若他不是帝王,这段北宋历史,又会有新的安排。而他的宿命,也可以重新更改。人生不可以量体裁衣,处处尽善尽美,倘若你不能适应它的尺寸,就注定,是残缺。赵佶,接受了一场不合时宜的托付,一个国家的托付,太重了。可他不曾意识到,他只接受了尊荣华贵,搁下了万民苍生。
  生命似一场灿烂的杏花红,春去春回,梦醉梦醒,不要问归路,不要问前因。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散淡的日子里,寻觅一些过往遗落的影踪。
  二、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实,我知道,梦里不知身是客,这里的客,真的和那个过客无关。可是我却总是会无由地想起郑愁予的那首《错误》,那首凡尘男女都熟悉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是一个打马江南的过客,他错过的,是一段美丽的相逢,是一段今生的莲事。也许是因为南唐后主本就是个多情之人,所以想到他,总会与这些潮湿的情感相关。纵然他思念的是那破碎的河山,感叹的是客居异国的愁苦,而我,却总能碰触他心底深处的柔情。因为,那层湿润的感伤,从来都没有晾干过。
  读宋词的人,不会有人不知道南唐后主李煜,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虽为南唐后主,但是后半生的生涯却是在宋朝度过。并且他的词,后半生深得其味,那段沧海桑田的经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也注定了他的词会走向不可一世的风华。都说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复有得,可是任何一种交换,都要付出代价。南唐后主之所以这般为世人铭记,不仅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最让人刻骨的,还是他的词。他的词,像是一把柔韧的利剑,剑锋可以轻易穿透你的胸膛,却难以快速地拔出。那种韧性,似藤,扎进心里,还会攀爬,直至最后,紧紧地将你包裹。你只能看着它流血、看着它疼,却无可奈何。
  历史上有许多亡国之君,但是可以让人这样温柔地记住,唯独南唐后主。这些记住他的人,没有过多地指责他误国误民,断送江山。但是短短的几个字,就知道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皇帝,“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他的性情,注定他做不了一个贤君,只能做一个风流词客,在诗酒音律中,才可以逍遥度岁,形骸无我。可是他生在帝王家,命运安排他接过权杖,坐上了高高的宝座。这样一个柔弱的君主,他没有气吞河山的霸气,不能横扫古今天下,不能驰骋万里云天,所以才成就了宋太祖逐鹿中原、碧血黄沙的故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必定会是梦断尘埃的叹息。从他君临天下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开始导演他悲剧的人生,所有华丽的过程,都是为了那场落寞的结局。
  结局来得太快,从坐拥江山的帝王到一无所有的阶下囚,只消刹那光阴。这一次,他是真的痛了,亡国之恨,切肤之痛。也许他痛心的不是他的帝王宝座、不是他天下子民。因为他本就没有一颗帝王之心,而天下子民,换去这个皇帝,或许会更丰衣足食。他痛心,从宫廷享乐的瑰丽生活,一下子步入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是,囚禁后宋太祖也给了他一个头衔,违命侯。可事实,他不及一个平凡的百姓。他从帝王成了俘虏,对于一个风流不羁的才子,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由。他说过:“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沧桑变迁,人事更改,他拥有的只是破碎的记忆,能做的,是一次次将疼痛的碎片,拼凑起来。所谓破镜难圆,任由他多努力,也无法回到最初。
  他的词,从开始的风格绮丽,到后来的泣血绝唱,也是因为江山的更替而改变。所以有了那首千古绝唱《虞美人》,有了这首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浪淘沙》。还有许多许多,让人看了一眼,便无法忘怀的词句。他就是这样从一个俘虏,成为“词帝”。帘外雨声潺潺,春意阑珊,他枕雨而眠,入了梦境。梦里让他暂时忘记了俘虏的身份,只想贪恋那片刻的欢愉,可是好梦由来易醒,那阵阵春寒惊醒了他的梦。原来,梦里梦外,竟是这样的天渊之别,他深切地感怀自己的人生境况。醒来独自凭栏,看无限江山,风云万里,于他,不过是一粒粉尘。一切都是落花流水,春去春还会回,可是他人生的春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痛入骨髓,才会用情真挚,写出意境深远的悲凉之词。故国不堪回首,他能看到的,只是江山的影子、寂寞的影子。他的词,醒透深刻,可是他真的觉醒了吗?如果时光倒流,他是否会励精图治,打理江山,重新俯瞰众生?不,他不会,他没有帝王的霸气和谋略,没有高瞻远瞩的襟怀,没有披荆斩棘的魄力。一切都是命定的,他的才情,离不开雪月风花,就算从头来过,他还是亡国之君,是后主。为了这个“千古词帝”,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丢了万里江山,他唯一仅有的,就只有文字。以文字为食,以文字疗伤,以文字相依为命,也是文字,为他至死不渝。
  他还有梦,并且只有在梦里,还会以为自己是帝王,在梦里君临天下,在梦里诗酒欢娱。就这样一次次被春寒惊醒,一次次将栏杆拍遍,却再也触摸不到故国的温度。他迷失在别人的宫殿里,可是,历史却没有抛弃这个没落皇帝,给他画下了深刻的一笔,可是世人却只记得,他是一个词客,一个用江山换来千古绝响的词客。他的王冠上写着耻辱,文学史册里却给他戴上美丽的光环。从古至今,探寻他一生故事的人,太多了。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一个。
  梦里不知身是客,可是梦还是醒了,春天远去,天上人间,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三、落梅如雪 拂了还满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刚过了梅雨之季,已是仲夏,池中的莲,在月光下徐徐地舒展。随意翻开一册线装的宋词,却读到这么一句:砌下落梅如雪乱。顿时,心中拂过一丝淡淡的清凉,似晶莹的雪花落在澄澈的碧湖中,缓慢地消融。佛家说:“心即是境,境亦是心,心净则国土净。”任由世间尘埃飞扬,却无法沾染那颗明净的心。所以,在这仲夏时节,还可以品味出一份清凉,就是心的境界。
  读一首词,就是在读词人的心,读他的人生际遇、悲喜心情。而不同心境的人,读出的词,亦会有不同的感慨。都说知音难觅,好词好曲喜欢的人无数,可是深知其味者,则少之又少。我读《清平乐》,不求成为后主的知音,更不会去猜测与他有过某段缘分,只是读了,入了一种情境。这首词,也是李煜成为俘虏之后写的,一位亡国之君痛失山河的悲绝,被春愁离恨消磨,已是衣带渐宽,憔悴不已。
  在我心里,更觉得这首词,是在怀人,怀念那个令他倾付所有情感的女子。历史上,不仅记载了这位南唐后主是如何丢失江山,如何沦为俘虏,也记载他的词风,从艳丽到悲凉的转变,还记载了他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李煜的生命中,有一位红颜知己,周后。也许,他成为亡国之君,是因为他懦弱的个性,以及宿命的安排。但是周后却影响了他一生的情感,将他的词作推向人生的顶峰。历史,总是愿意给多情皇帝添上璀璨的一笔。仿佛一个情深的皇帝,就算是昏庸无道,荒废朝政,也可以谅解。
  因为那些绝世而独立的佳人,本来就可以倾国倾城。都说红颜祸水,其实祸水并不是红颜,而是那些爱上红颜的人。只是世间那些把持不住情欲的男子,喜欢把责任推卸到一个柔弱女子的身上,似乎只要这样,他们就没有过错。南唐后主一生深爱的女子,周后,名娥皇。她是红颜,但不是祸水。文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史记载,她比后主大一岁,是个多情而贤惠的女子。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常弹后主词调,为他舞霓裳羽衣。对于后主来说,这样一个女子,是上苍赐予他的仙子。后宫粉黛三千,知己独一人矣。那些佳丽,容貌固然美丽,有才情者亦不少,可是能够深入他灵魂的人,只有周后。
  只有周后得到这位多情皇帝的专宠,因为周后是他缘定一生的知己。他的词,只有她能读懂,并将他的词谱成音律,用情感唱出。所以李煜前半生为她写了许多深宫香艳之词,儿女柔情,风流韵事,都记载于词中。也许,这是后主一生最快乐的日子,鸳鸯共枕,罗带同心。可是再美的爱情,也抵不过虚无的光阴,抵不过生死的离别。周后病了,正是风华正茂时,却一病不起。后主为她朝夕相陪,为她衣不解带,如此挚情,也挽留不住她的生命。她就像一枚落叶,在赶往秋天的路上,匆忙而悲绝地消亡。
  周后的死,令后主悲痛不已,他的词风,也是在这时开始有了转变。从香艳旖旎,到感伤悲切,一切皆因情起。是周后开启了后主的灵思,让他无意做了“词中之帝”,虽为亡国之君,却被后世推崇到诸多帝王之上。周后死了,后主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但我明白,有些爱,是不能取代的。他和小周后情感的开始,并不意味他与周后情感的结束。因为,他带着对周后的思念,一起去了汴京,做了宋太祖的俘虏。无限往事,不堪回首,可也是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陪着他,度完那段痛苦的软禁生涯。
  多少次,午夜梦回,他都会惊醒,醒来后,眼角还流着伤情的泪。那不敢碰触的春愁,就像影子,追随着他左右。落梅似雪纷乱,撒在发梢、衣襟,才拂过,又沾满。曾经那么语笑嫣然,在枝头飘逸,却终还是摆脱不了零落成泥的命运。就像他的香草美人,他的周后,香消玉殒,只留下一座孤冢,在遥远的故国。曾经权倾天下的帝王,如今想要折一枝鲜花插在她的碑前,取一杯薄酒浇在她的坟上,都做不到。
  燕子来时,音信无凭,山水迢遥,归梦难成。那满怀的离恨,就像是春草,在寂寞的荒原,没有边际地疯长。每日每夜,他都让自己沉浸在对故国、对故人的思念里,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一个俘虏的屈辱,缓解内心的疼痛。他被软禁在汴京的时候,失去了一切自由,他深爱的小周后,多次被宋太祖强行留于宫中,这样的耻辱,似万箭穿心。他唯有将所有的愁闷,写进词中,唯有更加地怀念,当年与周后的恩爱情深。
  他渴望死亡,又惧怕死亡,因为死亡是一种解脱,死亡也意味着遗忘。他从来都是懦弱的,懦弱地统领天下,懦弱地画地为牢,懦弱地爱,懦弱地恨。就是这样懦弱了一生的男人,写下了那么多让人铭记一生的词。春来春去,残梦惊醒,他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是他亲自断送的。
  他写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后,就被宋太宗用一种叫牵机药的毒药赐死,缘由是他对故国之思没有丝毫的掩饰,虽是俘虏,仍做他的帝王梦。此心不容,唯有死,才可以了断他的一切。说是酒后服药,但他仍旧死得很痛苦,全身抽搐,死后的姿态是头部和足部相接。一代帝王,连死,也这样的没有尊严。
  落梅如雪,拂了还满。这一生,就像冷傲的寒梅,曾经栖在高高的枝头,一片冰洁,风骨傲然。最后,零落成泥,无声无息。
  四、六朝兴废事 尽入渔樵闲话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时光是一条河,你总是记得它,它却不记得你。时光也是一缕烟,你以为存在的时候,其实已经消失了。多少朝代更迭,多少风云人物,已随着千年流淌的时光,退出历史舞台。到如今,风烟俱静,江湖已改,山河依旧,纸上情怀。那些脱下征袍的老者,每日携一壶老酒,在溪边垂钓白云。那些倚着柴门的女子,早已将芳菲看尽。那些登楼赏月的词客,不知道走进谁的梦中。六朝古都曾经很远,离我们千年;六朝古都原来很近,台上与台下的距离。
  烟云日月,粉黛春秋,低眉翻开书卷,以为消逝的历史该是薄凉难当,却还有余温从指边滑过。苍绿的时光,寂静的古墨,还有那泛黄,并且散着淡淡霉味的书纸,仿佛都在提醒我们,回不去了。曾经被风吹日晒六朝兴废事,以为积满岁月的尘土,会沧桑得不忍目睹。却不想,经过流光的删减、自然的冲洗,反倒简单干净起来。于是那些被茧束缚的人,抽丝而出,用年轮的刀片,削去斑驳的伤痂,在阳光下渐渐地温软。这就是时光的魅力,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它的流转有着某种不定向的规律,倘若我们把握不住,与它南辕北辙,就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
  第一次读这首词,一见倾心的是这个词牌——《离亭燕》。脑中顿时浮现出一幅图景,燕子离开了它曾经在长亭筑梦的暖巢,飞向了浩淼无际的天边。从此,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它是否可以找到同伴,共建家园?还是一生漂浪,孤独终老?这些,都是我一相情愿的想法,像是痴人说梦,听过作罢。《离亭燕》又名《离亭宴》,《张子野词补遗》有“离亭别宴”之语,因取以为调名。忽然觉得,读宋词,似乎先要把词牌读懂,词牌就仿佛是词的故乡,那些句子,就可以在这里安家落户,酿造情感,耕耘故事。
  张昪,南宋初人,他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张昪退居期间所作。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卒,年八十六,谥康节。以前不喜欢阅读以这种方式介绍古人的文字,而今却觉得这简单中藏着大美。无须深刻的语言,无须细腻的表达,短短几行字,就看到作者一生的因果。是非成败、兴衰荣辱,也不过是简短的刹那,来不及欢喜,也来不及疼痛,就恍眼而过,散入烟云了。
  词的上片,写的是金陵一带的如画山水,萧萧风物,熠熠秋华。登高远望,看浩瀚的长江水奔流至遥远的方向,天水相连,仿佛没有尽头。万里晴空呈现澄澈之色,潋滟江波闪烁清冷的光。这份明净,会让你走出思想狭隘的空间,忘记浮华与苍凉,只想在浊世里做一个清白的人、一个淡然的人。人与自然相比,永远都是那般渺小,那般微不足道。大自然变幻无穷,倾刻间,更替着奇妙的意境。我们就是江岸的一颗沙粒,阳光经过时,也许还会发光,也许这一生,都被淹没在黑暗里。你看,江州上,蓼屿荻花也像历经了沧桑的老者,在秋风里,流淌着几许深沉的世味。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现了竹篱茅舍,就这样在明净无尘的画境里,看到了烟火,看到了人家。
  极目处,客船的帆在云中高挂,它们从此岸抵达另一个彼岸,不知道,下一个收留它们的港湾,又会是哪里?酒家的旗在风中低垂,金陵城的百姓,聚在一起,泛酒黄花,馔供紫蟹。看着眼前的一切,金陵的陈年旧事涌上词人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只是短短三百年,这座城就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多少英雄人物,多少纷纭故事,到如今,却是“尽入渔樵闲话”。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就这样落入渔樵朴素的闲话里,淡得几乎没有痕迹。大江东去,一切荣辱成败,都化作一壶记忆的酒,蘸着烟霞,饮下。
  登高只觉广寒,倚楼不免惆怅。回望历史,探看未来,又思索现在。看到一轮红日无言西下,就像是当今的朝廷,由盛转衰,明月还在多遥远的地方?词人虽然已经退居官场,如今凭高舒啸,临水赋词,看江渚上雪浪云涛,沙汀畔蓼屿荻花。心中闲雅旷达,以为早已忘记庸庸尘事,却还是有些许的放不下,有些许不合时宜的悲凉。
  每当读这首词,都会忍不住吟诵《三国》卷首里的那阕《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苍凉而淡定,读后让人感悟到江山永恒,人生短暂的深意。多少英雄,都随着江水,消逝得不见影踪。是非成败,就如同那滚滚浪涛,来时汹涌澎湃,去时了然无痕,多少的争夺,转头都成空。不老青山,看日复一日的夕阳沉落,看尽炎凉世态。白发渔樵,是退隐江湖的高士,他们早已看惯了秋月春风,以知己相逢为乐事。那些古今纷扰的故事,也都成了喝酒时的闲话笑谈,像秋日里,经霜的黄花,清淡得不足为道了。
  一段苍凉的箫音,牵引出毛阿敏唱的那首《历史的天空》:“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歌声多情而悲凉,仿佛要将历史的天空清洗得干干净净。曾经有位朋友告诉我,只有毛阿敏才可以唱出这种味道,一种人世的况味、历史的况味。
  是雨打归舟的时候了,过往刀剑如梦,在无弦琴上弹一曲流水清音。饮一壶黄花酒,醉倒在枫林中,白云为被,块石枕头。死生无虑,有甚可忧。绿水青山,我心常宁。
  五、买花载酒 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 刘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忙里偷闲之际,总会萌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背上简单的行囊,一个人徒步,去那些自己向往的角落。一路上,采几片云彩,挽几缕炊烟,拾几瓣心情,听几则故事。尽管,我羡慕“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惬意放达,但我更向往一种安静的旅程。不需要同伴,不需要对话,悠闲地看山水,淡然地观世情。我敬佩那些经历无数沧桑磨砺,目光却依旧安详、淡定的人。敬佩那些,在世俗纷欲的权贵下,做到宠辱不惊的人。
  在烟尘飞扬的路径上,我们都是这世间疲于奔命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带着各自的追求和使命,以匆忙和缓慢的姿态,行走。看尽红尘陌上花,在黑暗里绽放,在光明中凋谢。就像是一段旅程的开始,一段旅程的结束,一样寻常。一个人在天涯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么一句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买花载酒,诗意而风情,而且是秋天独有的清凉,三秋桂子,禅意地开在遥远的枝头。曾经为了如同一剪清月的桂子,宁愿隔阂别的季节,企盼流光快速更替。似乎秋天是一个让人安静的季节,让人舍弃一切诱惑,让自己遗落在某个叫霜降或寒露的节气里,因为喜欢这种凉。
  这首《唐多令》是一个叫刘过的词人,登武昌安远楼时所写。刘过,一个好言古论今、喜读书论兵、少怀志节却屡试不第的文人。终身布衣,漫游江南一带,以诗文会友江湖,与辛弃疾、陈亮、陆游等人交往甚密,写下许多感慨国事、豪放悲壮的诗词。一个怀才不遇、一生不为帝王所用的寒士,他的诗词,他的感叹,不免会有一种难言的惆怅和苦闷。
  在偏安的南宋王朝,似乎始终没有刘过的立身之处。然而不是因为他缺乏政治谋略和才华,奉献不出辞赋,陈述不了良策,而是因为帝王不赏识他,没有机遇,所以得不到重用。他用忧郁的目光和激昂的文字,丈量着一寸一寸的土地,却终究只是天涯倦客。一匹瘦马驮着形容憔悴的他,行走在秋风古道,老尽英雄,剑钝锋冷。
  这是刘过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二十年前,他曾在安远楼和朋友名士聚会,把酒畅谈人生,言论政治。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此时的刘过已是垂暮之身,又逢朝廷乱局,看着浩淼江河,想自己一生怀才不遇,更是辛酸无比。“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开篇之句,就给这首词上了一层淡淡水墨的底色,笼罩了整幅画面,将思想意境定格。他居高临下,看汀洲残芦、浅流如带,这萧索的景象,让他想起,二十年前,离家赴试,在安远楼度过一段青春狂放的生活。二十年后,重返故地,拾起昨日的记忆,却拾不起流去的时光。以身许国的刘过却“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仍然一袭布衣。
  然而,这一次,他依然是以一个过客的身份登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不过是暂时的歇脚,船还没放稳,也许就要起程。风流时序,也这般催人,不几日,又是一年中秋。当年崔颢登武汉黄鹤楼,写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叹。悠悠千古,多少人,带着不同的情感,登楼追溯过往,探看未来。烟水苍茫,这空寂的楼阁,除了有过相聚和离别,能记住的,又有些什么?白云还在,唯黄鹤一去不返,似那无情的光阴。二十年前,如云烟过隙,二十年后,依旧只是来去匆匆。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他登此楼,并不仅是追寻远去的黄鹤,不只是怀想故人,也不为悲秋,叹老。而是想登高看看壮丽的河山,如今又是如何被战争的阴影笼罩。“浑是新愁”让人感到巨大的愁苦,似有旧愁未拂尽,又被新愁,层层包裹,并且愁闷已经到了“浑是”的程度,没有任何舒展的空间。他空有壮志,却报国无门,面对这日渐沉落的江山,他无能为力。
  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买上几坛桂花酒,消解郁积在心头的愁闷。“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只是,国仇家恨,世事沧桑,又岂是三两盏花酒,可以冲淡得去?而这番登楼,也再也回不到,年少时的疏狂,无复当年的乐趣。就连酒中,也掺杂了太多沉重的世味,又怎么还能闻到年少的青涩气息?
  读过这首词,就像在秋天品尝了一壶桂花酒,有萧索的凉意,亦有沉郁的馨香。刘过的这首《唐多令》,蕴藉含蓄,耐人咀嚼。他的词,不会拘泥于狭窄的思想情感、个人的病愁悲苦。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宋子虚誉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所以,刘过这首秋日吟唱、忧国伤时之作,要高于宋玉《九辩》单纯的寒土悲秋之感。他站在楼阁高处,看到南宋王朝,河山日下,不胜寒凉,悲痛不已。这首词,别具一格的风味,也在他深沉的思想中,呈现出来。
  无论多么沉重悲愤的历史,都已散作成烟。也许我们无须记住那段已经远隔千年的王朝,以及那个王朝所历经的风云和没落。无须记住刘过写这首《唐多令》时,忧国悲怀的情绪,只须记住买花载酒时的洒脱和闲逸。那么做个在尘世中轻松的行者,漫游各地,一壶酒,一剪风,不必快意恩仇,只安静行走。直到有一天,停下脚步,立于秋天的路口,看一树桂花,在清月下,静静开落。
  六、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念出这句诗:“长恨此身非我有。”那时候的我,年华初好,没有多少优雅的风韵,却似一朵初绽的莲,洁白纯一。总喜欢,斜躺在竹椅上,捧一本宋词,不读,只隔帘听雨。或是临着轩窗,看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相思,只和它共修菩提。可我总会陷进一种莫名的情绪里,觉得自己在纷芜的红尘中丢了躯壳,所拥有的,只是灵魂,好在那是最洁净的。
  到后来,我看到一幅图,是一朵凋谢的莲花,那花瓣落在莲叶上,有一种凉薄的美。一直以来,我觉得莲花是有佛性禅心的,它应该比别的花,都灵逸静美。所以我以它的口吻写了一句话:我本是灵山仙客,又为何,尝尽那人间烟火。写完之后,久久不能释怀,所谓一字惊心,这句话,又何曾不是在暗喻自己。我虽没有莲的洁净无尘,可内心却也是清澈如水,红尘万千,太多的时候,总是身不由己。年少之时,并不是如东坡先生这般,为名利所缚,忘不了人间功贵和权势。但也会有太多无端的纠缠,让身心无法相依,看尽纷繁,不得解脱。
  如今,不过是隔了几度春秋,曾经那段心情,却已成为永远也回不去的岁月。我再读这句词,会附带上后面的一句,何时忘却营营?难道我已被烟火流年沾染了尘埃?学会了随波逐流,怀有一颗功利之心?不,我不愿承认,却又无法彻底地推脱。在这五味杂陈的世间,已经没有谁,可以真正地做到清白。要做一个两袖清风、心无杂念、没有欲求的人,太难。在现实面前,我们都是那样的脆弱不堪、那样的无能为力。
  让我难忘的,是越剧版的《红楼梦》电视剧里的片尾曲。
  红雨消残花外劫,黄粱熟透韶华尽。
  空念着镜里恩情,梦中功名,却不知大厦一朝倾。
  算人世荣华多几时,何时忘却营营?
  倚风长啸,阑干拍遍,叹尘寰中消长谁定。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