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淮河的警告 陈桂棣

_3 陈桂棣(当代)
  望着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这个数字,不由使黄河最下游的利津水文站的同志一惊:他们测定出的,近五年黄河平均年径流量是一百八十七亿吨。这就是说,我国每年差不多有两条黄河一样的污水量泻向江河湖海。
  随手翻阅近年来的报刊杂志和有关书籍,水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
  长江被污染。长江所有的港口,从重庆、武汉直到上海,江面全蒙上尘埃和煤屑,如果毛泽东主席健在,再游长江,相信不可能还有"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诗句。《工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惊呼:《还我清纯长江水》。
  今年春天,上百位专家云集羊城,强烈呼吁:救救珠江!珠江在广东境内的水网,已污染到难以找到合格水源的地步。
  漓江在叹息。
  太湖告急。
  昆明:红嘴鸥去冬不辞而别。
  吉林、黑龙江两省排放的污水有可能使松花江变成死江。
  地表水被严重污染的中国城市,是一个长长的名单:太原、银川、开封、长春、本溪、南京、杭州、合肥、桂林、重庆、南宁、柳州、石家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我国的环境污染有从城市迅速扩散到五万多个乡镇,从而扩展到整个农村的趋势;"先富起来",竟然变成了"先脏起来"、"先污起来"。
  使我一读到就禁不住心中咯噔一跳的,是《中国环境报》发表的报道:"大海不再是蓝色!"
  如果在日渐枯竭的水资源中,还要不断加速污染而不懂得珍惜,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大禹治水中兴起的中华民族,到公元二十一世纪是否要遭受"山穷水尽"的威胁呢?
  自幼喝过淮河水,曾深情地写过"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的周恩来总理,他是最早关注环境保护事业的中国领导人。他生前在接待外宾和检查工作时,三十多次谈到过环保这方面的工作。一九七二年,在会见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时就说过:"中国不能再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老路。"一九七二年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分界点,被认为是人类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次觉醒,这一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充满时代哲学智慧的口号。
  然而,时隔二十年,记者披露:四川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旧址门前矗立的周恩来全身铜像,经酸雨腐蚀已失去青铜色的亮泽,令每一位瞻仰者目不忍睹。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一日,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决定:治理淮河污染应作为一个样板。
  国务委员宋健几乎是在大声疾呼:"我们决不能将经济发展的功劳和环境污染的耻辱一起带进二十一世纪!"
  朱基副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都认为,我们治理好一条淮河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只要认真去抓,就能解决问题。
  长江在注视着淮河!
  黄河在注视着淮河!
  珠江、闽江、赣江、钱塘江、海河、大运河、汾河、辽河都在注视着淮河!
  中国在注视着淮河!
  世界在注视着淮河!
尾声
  淮河水清有日
  当我刚结束历时一百零八天的采访,准备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我抱回的那堆资料,一天深夜,电话铃突然将我惊醒。原来,又一次特大污染团带从淮河上游下泄。
  又是一个黑色的七月!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八时至二十五日八时,河南省境内的沙颍河上游突降暴雨,降水量高达一百至一百六十五毫米,沈邱槐店闸不得不于七月二十五日十三时开闸泄水。大量污水沿沙颍河狂泄,第二天流量已加大到每秒八百八十五立方米,一路招污纳垢,冲入安徽。接着安徽省阜阳、颍上两闸也分别开闸泄洪。于是,两亿吨左右污染程度相当严重的河水,山洪暴发般地向下游挺进。七月二十八日中午污水前锋已抵达安徽淮南市的平坝电厂。消息传来,饮用淮河水的淮南、蚌埠两地一百多万人再度陷入一片恐慌,饮料和矿泉水被抢购一空。
  七月二十九日,经安徽省省长回良玉签批的内部传真,特急电报上报至国务院办公厅。
  这次的特大污染团带,在蚌埠与洪泽湖之间的百里水面上滞留了一周之久。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淮河水污染治理虽然有了良好开端,但是,爆发大面积污染事故的隐患并没有解除。九月九日,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委会主任宋健率团再赴淮河执法检查,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主持召开了淮河流域第二次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现场会。这是国务院为治理淮河污染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其主题超出了执法检查的范围,不仅检查并总结了一年来治淮工作,还研究落实了这一工作的战略目标及主要措施。
  会议要求流域内各级政府的一把手要关心重视,必要时亲自组织淮河污染防治工作。确立了宁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也要寻找清洁工艺和治理淮河的指导原则,避免瞎干、乱干、脏干、傻干,必须要有全局观念。
  会议重申国务院各部委对防治淮河污染都负有重要责任。
  宋健指出:"我们的法律起初太软、弹性太大,像社论。"他强调近期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水污染防治法》的全面修改,加大可操作性,要更严厉些,希望及早送人大讨论;二是国务院法制局已同全国人大法工委联系,修改《刑法》,增加"惩治环境污染罪"条款,对有意或无意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或废弃物,造成严重污染事故或伤害的要判刑坐牢。
  会议期间,国务院副秘书长杨景宇召集到会的国务院各部负责人,就淮河污染防治的优惠政策进行了研究。
  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代表治淮领导小组,提出了"从现在起要集中力量,向淮河污染发起总攻!"
  《中国环境报》报道这一会议的大标题就是:《治淮再下攻坚战书》。
  治理淮河污染居然用上了这些火药味极浓的字眼,不仅使人想到,这期间,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看到了一种决心,胆识,和必胜的信心。
  这两件事被十分偶然地放在一起,产生出了特殊的意义:九月十三日,宋健在连云港的治淮现场会上,呼唤大禹,呼唤拿出大禹治水的精神,再现淮河碧水清风;九月十五日,宋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会上,又大声疾呼,需要拿出女娲炼石补天的勇气,再补蓝天。
  再现碧水!
  再补蓝天!
  我们确实有着太多的事情急着要办。
  本来,大禹和女娲只是传说,或是一种神话,但当时大禹和女娲所面临的,却成了今天严酷的现实。谁会想到,四千年一个轮回,补天和治水,在这世纪之交,我们要为炎黄子孙创造新的传说。
  大禹和女娲,这可都是淮河儿女的骄傲,是淮河母亲养育了她们;面对今天的淮河,大禹和女娲的后裔们感到了紧迫。
  无数经验教训表明:我们最大的敌人,原来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得不忍受母亲河无情的报复,咀嚼一个自己种下的苦果。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缴"学费",甚至没有再犯错误的时间。治淮已进入关键阶段,更重要的任务更大的高潮和更精彩的故事,肯定还都在后头。
  二年,这是最后的期限。宋健一再提醒:"我觉得目标提法不能退,我是坚决反对退的。一退就不可收拾。"
  当前,淮河的污染已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但造成严重污染的那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道德的积弊,是否也引起了最充分的注意,并有效地予以解决?
  只有决心是不够的,因为毕竟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了。
我默默地祈祷:流向下一个世纪的淮河是清白的。
  淮河的警告 陈桂棣 1942年生,安徽怀远人。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共和国警长》《挣脱十字架的耶稣》《裸者》、报告文学《悲剧的诞生》《不死的土地》《民间包公》等。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