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性的枷锁

_5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
“你给范妮·普赖斯小姐的印象不错,你最好留点神。”
菲利普笑了,像她这样的女人,他根本不想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他们来到了有好几个学生正在吃饭的经济小饭馆。克拉顿在一张已坐了三四个人的桌子旁边坐下来。只要花一法郎,他们可以买一个蛋、一盘肉、奶酪和一小瓶酒。咖啡另外收费。他们坐在人行道上,黄色的电车在大街上来回穿梭铃声响个不停。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们就座时克拉顿问。
“凯里。”
“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一位可信赖的老朋友,他名叫凯里,”克拉顿一本正经地说,“这位是弗拉纳根先生,这位是劳森先生。”
在座的人哈哈大笑,又继续谈起来。他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而且各谈备的,谁也不去注意旁人在谈些什么。他们谈到了夏天去过的那些地方,谈到了画室和各种各样的流派;还提到了一些菲利普不熟悉的名字:莫奈、马奈、雷诺瓦、毕沙罗、狄加等等。菲利普聚精会神地听着,尽管有点懵懵懂懂的,心情却万分激动。时间过得真快,克拉顿站起身说:
“假如你愿意来,我希望你今天晚上能在这儿找到我。你会发现这是拉丁区最好的一家饭馆,只消花几个钱,就能让你吃得消化不良。”
菲利普沿着蒙帕纳斯大街闲逛。眼前一点也不像春天他到圣乔治旅馆结账时见到的巴黎——他一想起那段生活就不寒而栗——倒和他心目中的地方城市的风貌差不多。周围的气氛显得轻松自在,阳光灿烂,天空广阔,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一行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木,一幢幢粉刷得洁白洁白、富有生气的房子,宽阔的街道,这一切令人心旷神怡。觉得完全像在家里一样的自在了。他在街上漫步,打量着过往的行人。在他看来,就连穿着肥大裤子,结着宽宽的红腰带的最普通的工人,以及穿着漂亮的旧制服的年轻士兵,也有其风雅之处。不久,他又来到了天文台大街,面对着如此壮观、优美的景色,他不禁兴奋地叹了一口气。他来到卢森堡公园,小孩在玩耍嬉戏;头上结着长丝带的保姆成双结队地慢慢地散步;忙碌的男人夹着皮包匆匆而过;青年人穿着奇异的服装。风景优美雅致,自然景色经人工修整,井然有序,精巧极了,使那些未经修整过的自然景色显得有些粗俗、原始。菲利普被迷住了。站在这个他在书中多次读到的地方,他兴奋极了;对他来说,这里是具有古典风味的文艺圣地;他的心情如同一位老学者第一次见到明媚的斯巴达平原时那样既敬畏又喜悦。
他正在闲逛时,偶尔发现普赖斯小姐独自坐在一条长凳上。他犹豫起来,这时候他不希望见到任何熟人,而她那副粗鲁的举止似乎与自己沉醉在周围的欢乐气氛很不相称。可是他直觉地觉察出她是一个对有意冒犯极为敏感的人,既然她已看见自己了,他觉得出于礼貌,也应该同她说说话。
“你来这儿干什么?”他过来时,她问道。
“玩玩,你呢?”
“哦,我每天下午4点至5点都要上这儿来,我认为一个人整天埋头工作没有什么好处。”
“我可以在这儿坐一会儿吗?”他问。
“随你便。”
“这话听起来不太亲切吧。”他笑着说。
“我不是一个善于甜言蜜语的人。”
菲利普感到有点儿窘,默默地燃了一支烟。
“克拉顿对我的画作说了些什么吗?”她突然问道。
“没有,我印象里他没说什么。”菲利普说。
“他这个人是个废物。他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其实不然。首先,他太懒惰了。天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最要紧的是坚持不懈。假如一个人下足够决心要做某件事,那么他就不能不去做。”
她说话慷慨激昂,这点非常引人注目。她头戴一顶黑色水手草帽,身穿一件不太干净的白衬衫和一条棕色的裙子。她不戴手套,那双手也不干净。她太难看了。菲利普真后悔当初不该跟她搭话。他弄不清她是希望他留下呢还是希望他走。
“我愿尽力为你效劳,”她猝然说道,与前面的谈话毫不相干,“我懂得这是很费劲的。”
“太感谢你了,”菲利昔说。过一会儿他又说:“咱们找个地方用茶点好吗?”
她迅速地看了他一眼,脸刷地经了。她一脸红,苍白的脸上顿时呈现出一种杂色,样子很怪,就像是草荡掺进了变了质的奶油似的。
“不,谢谢,你想我为什么要用茶呢?我刚吃过午饭。”
“我想可以消磨消磨时间。”菲利普说。
“要是你觉得不耐烦就别为**心了,我并不介意一个人待着。”
这时,两个身着棕色棉绒衣服和肥大的裤子,头戴巴斯克帽的男人从一旁走过去,他们年纪很轻,都蓄着胡子。
“哎呀,他们是美术学校的学生吗?”菲利普问道,“他们准是从《波希米亚人的生活》那本书里走出来的。”
“他们是美国佬,”普赖斯小姐轻蔑地说,“法国人已经有30年不穿那种衣服了,可是从美国西部来的人一到巴黎就去买这种衣服,并穿着去照相。这就是他们所知道的艺术。然而他们倒不在乎,因为他们有的是钱。”
菲利普喜欢美国人装束的大方、别致;他认为这体现了浪漫色彩。普赖斯小姐问他现在几点了。
“我得上画室去了,”她说,“你去上素描课吗?”
菲利普对此一无所知。她告诉他,每天晚上5点到6点有个模特儿,供人写生,愿意去的需付50生丁。每天换个模特儿,这是个很好的习画机会。
“我想你现在的水平还画不了,最好过一阵子再去。”
“为什么我不能去试试,反正我又没有别的事。”
他们站起身来,朝画室走去。菲利普从她的态度看不出究竟她乐意他陪她呢,还是宁愿自个儿走。他困窘着,不懂得该离开她呢,还是留在她身边。可是她不想说话,总是粗声粗气地回答他的问话。
一个男人手里端着一只大盘子站在画室门口,凡是进去的人都往盘里放半法郎。画室这时比上午拥挤多了,这儿的英国人、美国人的人数不再占优势,女人的比例也不那么大了。菲利普没料到习画者的人数会聚集这么多。天气很暖和,屋里的空气很快就变得混浊不堪。这回的模特儿是个老头,下巴长满银须。菲利普想将上午所学到的那点技巧拿来实践,结果画得很糟;他才意识到他远不能画得如自己想的那么好。他羡慕地望了望坐在他身边的一两个习画者的素描。他不知道将来是否也能那么熟练地运用炭笔。一小时飞快地过去了。他不想再给普赖斯小姐添麻烦,便在离她一定距离的地方坐下来。末了,当他从她身边走出去时,她鲁莽地问他画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他笑着说。
“要是你刚才屈尊坐在我身边,我还可以给你一些指点,我看你有点自以为了不起的。”
“不,哪儿的话。我怕你觉得我讨厌。”
“要是那样的话,我会直说的。”
菲利普看出,尽管她态度粗鲁,却是乐意帮助他的。
“好吧,明天就靠你啦。”
“我不介意。”她回答道。
菲利普走了出来,不懂得晚饭之前这段时间如何打发。他渴望干点有特色的事。苦艾酒,对了,要喝苦艾酒。他悠闲地朝火车站走去,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餐席下坐下来,要了一杯苦艾酒。喝下苦艾酒,他既感到恶心,又感到很满足。这酒的味道令人作呕,可是精神效果甚佳,他觉得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美术学校的学生了。同时,由于空腹喝酒,他的精神马上振奋起来。他望着四周的人群,颇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感。他高兴极了。他来到格雷维尔饭馆时,克拉顿坐着的餐桌客满了,但是当他看到菲利普一瘸一拐地过来时马上大声招呼他,给他腾出位子。晚饭很节省,一盆汤、一碟肉、水果、干酪和半瓶酒;菲利普对吃的并不在意,只顾注意同桌用膳的人。弗拉纳根晚上又来了:他是美国人,一个矮个子,狮子鼻的青年人,生就一张有趣的脸孔,嘴上老是挂着笑容,穿一件图案鲜明的诺福克茄克衫,脖子上围着一条蓝色的硬领巾,头上戴着一顶奇形怪状的花呢帽。当时,印象派在拉丁区占支配地位,然而它战胜旧流派还是最近的事。卡罗路斯·杜兰、布格路之流被捧出来与马奈、莫奈和狄加等人分庭抗礼。欣赏老一派画家的作品仍然是一种高雅的标志。惠斯勒对英国人及其同胞的影响颇大,还有那套颇有洞察力的日本版画集。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受到了新标准的检验。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拉斐尔的推崇与尊敬成了聪明的年轻人的笑柄。他们宁愿用他的所有的作品去换陈列在国家美术馆里的那幅维拉斯凯画的菲力普四世的头像。菲利普发现关于艺术的争论很激烈。午餐时见过面的劳森坐在菲利普的对面。他是个满脸雀斑,红头发、身材瘦小的年轻人,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绿眼睛。菲利普坐下来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突然发表起一通议论来:
“拉斐尔只是在临摹别人的作品时才算过得去,比如他临摹裴路几诺和平吐雷克鸠的作品时,是很拿手的;而想画出自己作品时,他就只是个——”他轻蔑地耸耸肩膀说,“拉斐尔。”
劳森说话太放肆了,菲利普感到吃惊。但他不必回答他,因为弗拉纳根早已不耐烦地插话说:
“哦,让艺术见鬼去吧!”他喊道,“让咱们尽情地喝杜松子酒吧。”
“弗拉纳根,昨晚你才喝醉呢。”劳森说。
“昨晚是昨晚,我现在指的是今晚,”弗拉纳根说,“你想想看,身在巴黎,整天光想着艺术、艺术。”他说话时西部口音很重。“啊,人生多么美好,”他打起精神,然后将拳头“砰”地一声击在餐桌上,说,“依我说,让艺术见鬼去吧!”
“说一遍就够了,何必讨厌地重复个不停。”克拉顿严厉地说。
同桌的还有一个美国人,他的装束和菲利普那天下午在卢森堡见到的那些漂亮小伙子一样。他眉清目秀,脸庞瘦削,一副苦行僧的样子,眼睛乌黑发亮。他那身古怪的装束,有点像个亡命的海盗。一头浓黑的头发不时垂下来遮住了眼睛。他的习惯动作是戏剧性地将头往后一扬,把那绺长发甩开。他开始谈论起马奈的那幅名画《奥林匹亚》,当时这幅画挂在卢森堡。
“今天我在这幅画前站了一个小时,它确实不是一幅好画。”
劳森把刀叉放下来,绿色的眼睛闪着火焰,愤怒地喘着粗气;可以看出,他在竭力抑制自己心中的怒火。
“倾听无知的野蛮人的见解是很有趣的,”他说,“你给我们说说,它究竟不好在哪里,好吗?”
这位美国人尚来不及回答,又有另一个人激动地插话道:“你的意思是你看到那幅人体面,认为它不好吗?”
“我没有这么说,我认为右**画得很好。”
“什么右**!”劳森喊道,“整幅画是绘画艺术上的奇迹。”
他开始详细地描绘那幅画的美来了。可是在格雷维尔饭馆的这张餐桌上,那些长篇大论的人都只顾自我陶醉,没有人听他的。那位美国人气愤地打断劳森的话。
“你该不是说,你认为那个头部画得好吧?”
劳森激动得脸色发白,开始为那幅画的头部辩解了;可是脸上露出愉快而轻蔑的神色、默然坐在那里的克拉顿插话说:
“把那颗脑袋给他吧,我们不需要。它对整幅画完美毫无影响。”
“好的,我就把这颗脑袋给你了,”劳森喊道,“提着它,见你的鬼去吧。”
“那黑线条是怎么回事?”美国人喊道,得意洋洋地把那绺几乎掉进汤里的头发往后一掠。“自然界的万物中,还没有见过四周有黑线条的。”
“噢,上帝啊,快降下天火来惩办这个读神者吧,”劳森说,“这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没有人说得清自然界有什么,没有什么,世人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来观察自然的。多少世纪以来,世人总是见到马四只腿伸直跳越篱笆的。老天在上,先生,四只腿确实伸得直直的。世人过去一直看到影子是黑的呀,直到莫奈才发现影子是有色彩的。先生,老天在上,影子确实是黑的呀。假如我们用黑线条来勾画物体,世人就会看到黑色的轮廓线。就存在一条黑线条了;假如我们把草画成红色的,把牛画成蓝色的;那么,世人也就看到它们是红色和蓝色的了。而且,老天在上,它们就成为红色的和蓝色的。”
“让艺术见鬼去吧,”弗拉纳根喃喃道,“我要的是杜松子酒。”
劳森不理会他的插话,继续说:
“请注意,当《奥林匹亚》在巴黎艺术展览会展出时,在庸人市侩的冷嘲热讽声中,在守旧派画家、院士和公众的一片唏嘘声中,左拉当众宣称说,‘我期望有那么一天,马奈的画将会挂在罗浮宫里安格尔的《**》对面。相形之下,《**》决不会占上风。’《奥林匹亚》肯定会挂在那儿的。每天,我都看到这么一天越来越近了。10年之内,《奥林匹亚》一定会挂在罗浮官的。”
“决不会的,”美国人喊道,突然双手把头发使劲地住后一掠,好像想永远解决这个问题似的。“不出10年,那幅画就会被人遗忘。它只是一时时髦罢了。一幅画如果缺乏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生命力,而马奈的画离这条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
“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缺乏道德因素,任何伟大的艺术都不可能存在。”
“哦,天哪!”劳森怒吼道,“我早就明白是这么回事了。他需要的是道德说教。”他双手合拢伸向苍天,做出祈求的样子说:“哦,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你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呢?”
“拉斯金说……”
他还来不及多说一个字,克拉顿突然使劲用刀柄猛敲桌子。
“先生们!”他以严肃的声音说,那只大鼻子激动得皱了起来。“刚才有提到了一个名字,我万万没想到在上流社会还会再听到它。言论自由固然很好,但是我们应该遵守共同的礼节,注意分寸。你假如愿意,尽可以谈谈布格路:在令人发笑的声音中有着轻松的、令人作呕的成份。可是我们千万别让杰·拉斯金·格,弗·华茨,或者埃·伯·琼斯这样一些名字来玷污我们纯洁的嘴唇。”
(本章完)
[(第18章 人性的枷锁(18))]
“他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伟人统统之一,是英国文坛大师。”
“拉斯金文体——不过是由支离破碎、浮华的词藻拼凑起来的大杂烩,”劳森说,“再说,让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伟人统统见鬼去吧!当我打开报纸,看到某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伟人的讣告时,我就谢天谢地,他们又少一个了。他们唯一的能耐是长寿,而艺术家一过40岁,就该让他们去见上帝;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最优秀的作品已经完成了,过了四十岁,他所做的只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你难道不认为济慈、雷莱、波宁顿和拜伦的早夭对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吗?要是斯文本恩在第一卷《诗歌与民歌》出版的那一天谢世,我们该会认为他是多么伟大的天才啊!”
这些话说得大家心花怒放,因为在座的没有一个人超过24岁,他们又兴致勃勃地谈开了。只有这一次他们的观点取得了一致。他们挖空心思,有人建议用40岁院士的所有著作拿来燃篝火,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名人凡是满40岁者都要往火堆里扔,这个主意博得一片欢呼声。卡莱尔和拉斯金、但尼生、布朗宁、基·弗·瓦茨、伊·巴·琼斯、狄更斯、萨克雷,将被匆匆地抛进火堆里;格拉德斯通先生、约翰、布赖特和科布登也将遭到同样的厄运。关于乔治·梅雷迪恩,曾有过短暂的争论,但是马修·阿诺德⑦和埃默森⑧则被大家愉快地赦免了。最后谈到沃尔特·佩特。
“沃尔特·佩特就算了吧。”菲利普喃喃地说。
劳森那双绿眼睛瞪了菲利普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说。
“对啦,沃尔特·佩特是《蒙娜丽莎》的唯一辩护人。你认识克朗肖吗?他过去与佩特很熟。”
“克朗肖是谁?”菲利普问道。
“克朗肖是个诗人,他就住在这儿附近,我们现在到丁香园去吧。”
丁香园是一家咖啡馆。晚饭后他们常常到那儿去。在晚上9点和凌晨2点之间总可在那儿找到克朗肖。弗兰纳根一整夜已经听腻了这种高雅之谈,一听到劳森的建议,便转身对菲利普说:
“喂,伙计,我们找个有姑娘的地方去玩吧,”他说,“到蒙帕纳斯娱乐场去,我们去喝个一醉方休。”
“我宁愿去见克朗肖,让脑子清醒清醒,”菲利普笑着说。
一阵忙乱之后,弗兰纳根和两三个人去杂耍剧场,菲利普则和克拉顿、劳森慢慢地向丁香园走去。
“你该到蒙帕纳斯娱乐场去看看,”劳森对他说,“那是巴黎最美的地方,我打算三两天内把它画下来。”
在海沃德影响下,菲利普也认为杂耍剧场不值得光顾。他到达巴黎时正赶上杂耍剧场的艺术成就刚被发现的时候。灯火设计的特色,大片大片的暗红和失去光泽的金黄色,深沉的暗影和装饰线条,这些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主题。拉丁区大半的画室里都陈列着这家或那家剧场的写生画。文人们也步画家的后尘,也突然不谋而合地探索起杂耍演员的艺术价值;红鼻子的喜剧演员,因为他们的性格特征而被捧上了天;那些默默无闻地唱了20年的肥胖的女歌手,人们现在也发现她们有着无以伦比的诙谐。还有一些人在耍狗戏中寻求美的享受;另一些人则使尽了华丽的词藻来赞扬魔术师和飞车演员的精湛技艺。在某方面的影响下,观众也成了人们同情、关注的对象。菲利普和海沃德一样早已整个儿地蔑视人类。他采取隐居者的态度,厌恶地观看平民百姓的滑稽表演。可是克拉顿和劳森却一个劲地谈论民众,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巴黎市**的闹哄哄的情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在乙炔灯光下人们的脸孔若隐若现;喇叭的喧闹声,汽笛的嘟嘟声和人群的嘈杂声汇成一片。他们所谈论的这些对菲利普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们对他谈起了克朗肖。
“你读过他的作品吗?”
“没有。”菲利普说。
“他的作品发表在黄皮书上。”
他们以画家对待作家固存的眼光看待克朗肖,对他既有几分的轻蔑,因为他在绘画上是个门外汉;又有几分的宽容,因为他搞的是另一种艺术;还有几分的敬畏,因为他运用了一种艺术媒介,画家们对此媒介都感到很不自在。
“他是个非同凡响的人。起初你会对他感到有点失望,他只是在唱醉了的时候,才会露出非凡的才能。”
“伤脑筋的是,”克拉顿补充说,“要喝很长时间他才会醉。”
到达咖啡馆时,劳森告诉菲利普他们还得往里走。秋高气爽,一点寒意也没有,但克朗肖对风寒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心理,即使是最暖和的天气也要坐在最里头。
“凡是值得结识的人他都认识,”劳森解释道,“他认识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他还和马拉梅这一类人物有来往。”
他们所要寻找的人坐在咖啡馆的最遮风的角落。他披着外套,衣领朝上翻起,为了不着凉,他将帽子往下拉,盖住前额。他身材高大、壮实,但并不肥胖,圆圆的脸,蓄着小胡须,一双小眼睛呆板无神。和他的身材相比,他的头显得小了点。看起来像一颗豆子很不稳当地放在一个鸡蛋上。他正同一个法国人玩多米诺骨牌,不动声色地微笑着向刚进来的人打招呼;他没有说话,但推开桌子上的小茶碟,好像给他们腾出位置似的。桌上有多少小茶碟就说明他已经喝了多少杯酒。别人向他介绍菲利普时,他点点头,继续玩他的骨牌。菲利普的法语懂得不多,但尚能听得出克朗肖的法语讲得很糟,虽然他在巴黎已经住了好几年了。
终于他带着胜利的微笑将身子往椅背上一靠。
“你输啦,”他讲的法语口音很重,“伙计!”
他大声喊侍者,然后转过头来对菲利普说:“刚从英国出来吗?看过板球赛没有?”
菲利普对这个出其不意的问话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克朗肖对20年来每个第一流板球选手的得分平均数了如指掌。”劳森笑着说。
那位玩牌的法国人离开了他们,到另一张桌子找他的朋友去了。克朗肖慢条斯理地——这是他的特点之一,开始谈论肯特郡和兰开夏队两队的优劣。他对他们讲了上回观看过的板球比赛,一个球一个球地详细描述那场球赛的过程。
“那是我来巴黎后唯一惦念的事情,”当他喝光侍者端来的黑啤酒时说,“这儿你见不到一场板球赛。”
菲利普感到失望,劳森因急于要炫耀一下拉丁区的这位名人而变得不耐烦了。克朗肖当天晚上迟迟不见醉意,尽管堆在他旁边的小茶碟表明了他至少是诚心地想把自己灌醉。克拉顿饶有兴味地观看这一场面,他认为克朗肖那点微不足道的板球知识,多少有点装腔作势。他喜欢谈一些讨人嫌的话题来逗弄人。克拉顿**一个问题。“你近来见过马拉梅吗?”
克朗肖慢条斯理地望着他,似乎在思索他的盘问。他先拿一只小茶碟敲打大理石餐桌,然后回答道:
“把我那瓶威士忌拿来,”他大声喊道,再次转过脸对菲利普说,“我自己存了一瓶威士忌,买那么一点点就得花50生丁,我付不起。”
侍者把那瓶酒端来了。克朗肖举起来对着灯光看了一下,说道:
“侍者他们把我的酒喝了,准偷喝了我的威士忌?”
“没有人喝过呀,克朗肖先生。”
“我昨晚特地做了一个记号,你看看这儿。”
“先生是作了记号,可是过后还继续喝,照这样子,先生做记号简直是白浪费时间。”
侍者是个快活的小伙子,同克朗肖混得很熟。克朗肖紧紧地盯着他。
“如果你像贵族和绅士那样用名誉向我担保,除了我之外,没有人喝过我的威士忌,那么我就接受你的解释。”
这句话经他直译为最生硬的法语,听起来非常滑稽。在柜台旁的女掌柜忍不住哈哈大笑。
“太滑稽了。”她喃喃道。
克朗肖听见了,羞涩地冲着她丢了一个媚眼,她是个粗壮、沉着的中年妇女,克朗肖一本正经地给了她一个飞吻。她耸了耸肩。
“太太,别害怕,”他吃力地说,“我已经老啦,对半老徐娘和感激不感兴趣了。”
他自斟了一点威士忌,掺上些苏打水,慢慢喝起来。他用手背抹了抹嘴。
“他很会讲话。”
劳森和克拉顿明白,克朗肖的这句话是关于马拉梅问题的回答。克朗肖常常在星期二晚上参加聚会,接待文人和画家。人们向他提出的任何话题,他都能对答如流。显然,克朗肖最近去过那里。
“他能说会道,可是废话连篇。他谈论艺术,好像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似的。”
“那是当然的要不我们上这儿干么?”菲利普问道。
“你为何上这儿来我不知道,这不干我的事。但艺术是件奢侈品,人们只看重自我保护和人类的繁衍。只有当他们的这些本能得到满足时,才会顾及作家、画家、诗人为他们提供的消遣。”
克朗肖稍停片刻,喝了一口酒。究竟他的贪杯是因为酒助长他谈话的兴致呢,还是他喜欢言谈,因为谈话使他口渴而借酒解渴呢,这个问题他已推敲了20年了。
接着他说:“昨天我写了一首诗。”
不待人请,他便开始朗诵起来了。他朗诵得很慢,一边伸出食指打着节拍。也许这是一首很好的诗,但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女人走了进来。她的嘴唇涂得鲜红。显然,她两腮那鲜艳的颜色并非出于她那粗俗的本色。她把睫毛和眉毛描黑,把上下眼睑涂上醒目的蓝色,而且一直涂到眼角处勾成三角形,显得古怪可笑,一头黑发从耳朵上方住后挽起,这种发式因克莱奥·德梅罗小姐的提倡而流行起来。菲利普的一双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她,克朗肖朗诵完后,宽容地朝菲利普微笑。
“你没在听啊。”他说。
“哦,不,我听着呢。”
“我不责备你,因为你已经对我刚才说的话作了一个适当的说明。离开了爱情又算得了什么艺术呢?刚才你出神地望着这位妩媚动人的年轻女人,却对我的佳作无动于衷,为此,我对你表示敬意和赞赏。”
她从他们坐的餐桌旁走过时,克朗肖一把拉住了她的手臂。
“过来坐在我身边,宝贝,让我们演一出神圣爱情的喜剧吧。”
“让我安静些!”说着,她用力将他推开又继续闲荡了。
“艺术,”他挥了一下手,继续说道,“只不过是聪明人在酒足饭饱、玩够了女人之后,为了避免生活的单调而发明出来的玩意儿。”
克朗肖又酌满了一杯酒,继续高谈阔论了。他讲起话来,声音圆润,措词谨慎。他把精辟的妙语和荒延的昏话揉合在一起,令人听了惊叹不已。他一会儿严肃地取笑他的听众,一会儿又开玩笑似地给他们合理的忠告。他谈起了艺术、文学和人生。他时而虔诚恳切,时而**词秽话,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声泪俱下。他已喝得酩酊大醉,接着,又朗诵起诗来了,朗诵他自己的和密尔顿的,他自己的和雪莱的,以及他自己的和基特·马洛的诗。
劳森困乏了,终于站起来要回家。
“我也要走了。”菲利普说。
他们之中最沉默的克拉顿,嘴上挂着一丝讥诮的笑容,继续留下来听克朗肖唠叨,劳森陪菲利普回旅馆,然后同他道了晚安。可是上床后菲利普却睡意全无,面前的这些新的思想在他脑海里翻腾着,他兴奋极了。他感到自己身上凝聚着无穷的力量,他从未这么自信过。
“我知道我将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觉得自己能行。”
当另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时,他不由得浑身一阵激动。可是,即使对自己,他也不愿意把这个念头说出来:“的确!我相信我有天才。”
他其实非常醉了,然而,他最多才喝了一杯啤酒,这只能归咎于一种比酒精更危险的麻醉剂。
每逢星期二、五的上午,画师到艾米特拉诺画室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讲。在法国,画家除非画肖像画能得到有钱的美国人的赞助,否则,他们的收入甚微。甚至知名的面家也乐于每周抽两三个小时到一个教画画的画室去兼课,以增加收入。这类画室在巴黎很多。星期二是米歇尔·罗林到艾米特拉诺画室授课的日子。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胡子苍白、面色红润。他给政府画过许多装饰画,如今这些画却成了他学生的笑柄。他是安格尔的弟子,对艺术的发展无动于衷,一听到马奈、狄加、莫奈和西斯利等丑类的名字,他就火冒三丈。但他是个出色的教师,诲人不倦、彬彬有礼、善于勉励引导学生。相比之下,每星期五上画室巡视的福内特却很难相处。他个子瘦小、干瘪,满口龋牙,易动肝火,蓄着蓬乱的灰胡子,眼露凶光。嗓门高且语气刻薄。过去,卢森堡美术馆曾购买了他的几幅画。在他25岁的时候本指望他立足画坛,有个远大的前程。可惜他的艺术才华只是由于年轻,而不是出自个性。因此,20年来除了重复早年使他成名的风景画外,他一事无成。当人们责备他的作品千篇一律时,他回驳道:“葛鲁只画一样东西,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
无论对哪个人的成功他都忌妒,尤其厌恶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疯狂的时兴。公众——该死的畜生——全被印象派的作品吸引过去了。米歇尔·罗林对印象派虽也蔑视,但只是温和地称他们是骗子,而福内特却以辱骂附和,“流氓”、“恶棍”算是最客气的字眼了。他以攻击他们的私生活自娱,以讽刺性的幽默,以侮慢的和海**的细节来攻击他们出生的合法性和夫妻关系的纯洁性。他使用东方人的比喻手法和东方人的强调语势来强调他对他们的不敬和蔑视。即使对待他检查习作的这些学生,他也无法掩盖自己对他们的轻蔑之意。学生们既恨他又怕他;女学生常常被挖苦得流泪,于是又招致他的一顿奚落。尽管他遭受到他严酷地打击过的学生的强烈的**,他还是留在画室执教。因为,他无疑是巴黎最优秀的画师之一,有时,学校的管理员即那位老模特儿冒昧地劝他几句,可是在这位蛮横粗暴的画家面前,他的规劝转眼就变成了赔礼道歉。
菲利普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福内特。菲利普来的时候他已经在画室里了。他一个画架一个画架地巡视过去。画馆的公积金司库奥特太太在他身边陪着,替那些不懂法语的学生翻译他的话。坐在菲利普旁边的范妮·普赖斯起劲地画着。她的脸色因紧张而呈淡黄色,不时放下画笔,把手往上衣上擦,因为焦急,她的手发烫出汗。她突然以忧虑的神色转向菲利普,她皱眉蹙额、满脸愁容,想以此来掩饰焦虑的神色。
“你看我画得好吗?”她问道,一边朝她的画点了点头。
菲利普站起来看她的画。他大吃一惊,她准是缺乏观察力,画得一塌糊涂,简直不成样子。
“但愿我画得能有你的一半好。”他回答说。
“这你休想,你刚来嘛,你现在就想画得像我这样好,这要求太高了,我已经在这儿两年了。”
范妮·普赖斯使菲利普迷惑不解。她的自负着实令人吃惊。菲利普发觉画室里每个人都讨厌她;这也难怪,因为她似乎故意伤害别人。
“我向奥特太太抱怨福内特。”她说,“上两周他不看我的画,只因奥特太太是画馆的司库,他就为她下了半小时功夫。毕竟,我没有比别人少付钱,我想,我的钱也和他们的一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受重视。”
她又拿起炭笔,可是不一会儿呻吟一声,搁下了。
“我再也画不下去了,我太紧张了。”
她望着福内特,他和奥特太太正向他们走过来。奥特太太性情温和、见解平庸、自满自足,摆着一副了不起的神气,福内特在一位名叫鲁恩·查莱丝的英国姑娘的画架边坐下来。她衣衫不整,身材瘦小,有一双漂亮的黑眼睛,目光倦怠而热情,那张瘦削的脸显得严峻而富于性感,皮肤像旧象牙。这种肤色,正是那个时候在伯恩一琼斯的影响下,伦敦切尔西区的年轻小姐们所追求的。福内特今天的情绪似乎很好,他对她没多说什么,却用她的炭笔迅速、果断地画了几笔,点出了她的错误。他站起来的时候,查莱丝小姐满脸春风。他又来到克拉顿跟前。这时菲利普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可是奥特太太答应不会跟他过意不去。福内持在克拉顿的画架前站了一会儿,默默地咬着拇指,然后心不在焉地把咬掉的那一小块皮吐在画布上。
“这个线条画得不错,”他终于开口道,一边用拇指指出使他满意的地方,“你开始摸到门道了。”
克拉顿不搭腔,还是以他惯有的满不在乎讥讽的神情望着他的老师。
“我开始认为你至少有些才华。”
奥特太太不喜欢克拉顿,噘着嘴听着。她看不出克拉顿的画有什么独到之处。福内特坐下来,开始详细他讲解绘画技巧,奥特太太渐渐站得不耐烦了。克拉顿一声不吭,只是时而点点头。福内特感到很满意,因为他的话克拉顿心领神会,而且还懂得其中的道理。多数人都在听着,但显然他们都没有听懂。事后,福内特立起身来,向菲利普走过来。
“他刚来了两天,”奥特太太赶紧解释说,“他是初学者,以前没学过。”
“看得出来。”老师说。
他继续朝前走,奥特太太低声对他说:“这位就是我告诉你的那个小姐。”
他望着她,好像她是什么讨厌的动物似的。他说话的声音变得更刺耳了。
“看来你认为我对你不够重视,你老是向司库抱怨。好吧,拿出你要我重视的大作来,让我开开眼界吧。”
范妮·普赖斯脸红了。病态的皮肤下,血液似乎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紫色。他没有争辩,只是默默地指着星期一以来一直在画的那幅画。福内特坐了下来。
“哼,你希望我对你说些什么呢?你希望我对你说,这是一幅好画吗?不是好画。你希望我对你说这幅画画得好吗?画得不好。你希望我对你说,这画有价值吗?毫无价值。你希望我指出画的毛病吗?全是毛病。要我告诉你怎么处理吗?撕掉它。现在你该满意了吧?”
普赖斯小姐脸色苍白,怒不可遏。因为他竟当着奥特太太的面如此奚落她。虽然她到法国这么久,完全听得懂法语了,可是她气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没有权利这样对待我,我的钱跟别人的一样,我付钱是要他来教我,可这哪儿是在教我。”
“她说什么?她说什么?”福内特问。
奥特太太犹疑着不敢翻译。普赖斯小姐用蹩脚的法语重复了一遍。
“我付钱是要你来教我的。”
他的眼睛里闪着怒火。他提高嗓门,挥着拳头。
“但是,对着上帝起誓,我不能教你,我教一头骆驼还比教你容易些,”他对奥特太太说,“问问她,究竟她画画是为了消遣呢,还是为了靠它谋生?”
“我打算当个画家谋生。”普赖斯小姐答道。
“那么,我有责任告诉你,你这是白白浪费时间,你没有才能,这倒不打紧。如今有才能的人也并非比比皆是,处处可见,可是你连起码的悟性都没有。你来这儿多久了?一个5岁的小孩上了两堂课也会画得比你好。我只想奉劝你一句话,放弃这一毫无希望的努力吧。你还是去当个女仆吧,这可能比你当个画家谋生来得更合适。瞧。”
(本章完)
[(第19章 人性的枷锁(19))]
他抓起一根炭笔,可是它刚碰上画纸就折成两半了。他破口大骂,用断笔头画粗线条。他边说边迅速地画着,口里恶言恶语,骂个不停。
“你看,那两只手臂不一样长,那个膝盖奇形怪状,我告诉你,一个5岁的小孩也比你强,你看,那两条腿叫她怎么站得住,还有那只脚!”
每说出一个字,炭笔就在画上狠狠地作了一个记号,不一会儿,范妮·普赖斯花了这么多时间和心血画出来的画已经面目全非了,画面上尽是一片乱糟糟的线条和斑点了。最后,他扔下炭笔,站起身来。
“听我的忠告,小姐,去试试当个裁缝吧,”他看了看表,“12点了,下周见吧,先生们。”
普赖斯慢慢地收拾画具,菲利普有意让别人先走,想安慰她几句。他想不出别的话,只是说:“哎,我很难过。这个人多粗鲁。”
她恶狠狠地冲着他发火了:“这就是你为什么要等我的原因吗?等我需要你的同情时,我会求你的。现在,请别挡住我的去路。”
她从他身边走出画室。菲利普耸耸肩膀,一瘸一拐地到格雷维尔饭馆吃午饭去了。
“她活该,”菲利普把刚才的事告诉劳森后,劳森说道,“坏脾气的邋遢女人。”
劳森对批评很敏感,每当福内特上画室授课,他总是退避三舍。
“我不需要别人对我的作品评头品足,”他说,“是好是坏,我自己心里明白。”
“你意思是不要别人对你的作品做坏的评论。”克拉顿冷冷地说。
下午,菲利普想到卢森堡去看画,穿过公园时,他一眼看见范妮·普赖斯坐在老位置,他对她一片诚意,想安慰她,不料她却如此粗暴无礼,心里很懊恼。他从旁边走过去,好像没看到她似的。但她立即站起身朝他走来。
“你想装作没看见我?”她说。
“不,当然不是,我想你也许不希望别人和你说话。”
“你上哪儿?”
“我想去看看马奈的名画,我常常听人提起。”
“要我陪你去吗?我对卢森堡相当熟悉,可以领你去看一两件佳作。”
他懂得,她不愿直接向他道歉,却以此来表示悔过。
“太好了,我非常喜欢你陪我去。”
“要是你宁肯自个儿去,就不必这么说。”她怀疑地说。
“我不愿自个儿去。”
他们朝美术馆走去,那里最近正公开展出凯博特的私人藏画。学生第一次有机会自由自在地仔细观看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在此之前,只有在拉菲特街的杜兰德’吕埃尔商店(这个商人与那些自以为高画家一等的英国同行不同,总是乐意地把画拿给穷学生看,他们想看什么,就让看什么)。或者在他的私人寓所里才能见到这些作品。每星期二你弄一张入场券到他寓所并不难,况且在那儿你可以见到许多世界名画。普赖斯小姐领菲利普径直来到马奈的《奥林匹亚》跟前。他默默地看着这幅画,心中惊愕不已。
“喜欢吗?”普赖斯小姐问。
“说不上来。”他无可奈何地回答。
“你相信我的话好了,美术馆里也许除了惠斯勒为**作的肖像画外,再没有比这幅画更上乘的了。”
她给他一定的时间观看这幅杰作,并领他去看一幅描绘火车站的画。
“喏,这是一幅莫奈的画,”她说,“画的是圣拉扎尔火车站。”
“可是铁道线不平行。”菲利普说。
“那有什么要紧?”她傲气十足地反问道。
菲利普为自己感到惭愧。范妮·普赖斯捡起了各个画室喋喋不休争论的话题,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轻而易举地给菲利普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滔滔不绝地向他解释画作,目空一切,但尚有见地。她告诉他画家们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而他应该探求的是什么。她不时用拇指作手势。她所说的对菲利普来说都是新鲜的。他听得津津有味,却又迷惑不解。在此之前,他一直崇拜瓦茨和伯恩一琼斯,前者的绮丽的色彩,后者工整雕琢的素描术完全满足了他的审美观。他们模糊的理想**,寓意于画作标题的哲学思想,正和他勤奋地阅读拉斯金著作所领悟到的艺术功能相吻合。但此处有些差异:这儿没有道德的感染力,观赏这些作品无助于把人们引向更纯洁更高尚的生活。菲利普感到困惑不解。
最后他说:“你看,我简直累坏了,我的脑子再也装不进任何有益的东西了。咱们去找条长凳坐下来吧。”
“最好不要一下子吸收这么多的艺术。”普赖斯小姐说。
他们走出美术馆时,菲利普对她不辞劳苦陪他参观深表谢意。
“哦,那算不了什么,”她有点冷淡地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要是你愿意,明天我们可以去罗浮宫。然后,我再带你去杜兰德’吕埃尔的店里去看看。”
“你待我太好了。”
“你不像他们多数人那样,认为我是个讨厌的人。”
“我不那么认为。”他微笑道。
“他们认为可以把我从画室撵走,可是他们办不到,我愿意在画室待多久就待多久。我知道,今天上午全是露西·奥特搞的鬼。她历来恨我,以为这样一来我会乖乖地走掉。我想,她巴不得我走呢,她害怕我太了解她的底细了。”
普赖斯小姐给他讲了一个冗长而且错综复杂的故事,说这个平庸的、体面的瘦小女人奥特太太,有过许多有伤风化的私通事件。接着又谈起鲁恩·查莱丝,即上午受到福内特赏识的那个姑娘。
“她同画室里的每个小伙子鬼混,简直是个**,况且她不卫生,一个月也不洗一次澡,我知道这是事实。”
菲利普不安地听着。关于查莱丝小姐他已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然而,怀疑和母亲住在一块的奥特太太的贞洁,这未免太离奇了。走在他身边的这个女人,恶意地造谣中伤,确实叫他反感。
“我不在乎他们说些什么。我将照样继续干下去。我知道自己有才能。我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我宁愿自杀也不放弃艺术。在学校里遭人嘲笑的,我又不是第一个。结果,往往那些受人嘲笑的人成了唯一的天才。艺术是我唯一关心的,我愿一生献身于艺术。关键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她发现每个对她的自我估计有异议的人都怀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她讨厌克拉顿。她告诉菲利普,克拉顿其实并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华而不实,一知半解罢了。他一辈子也不能创作一幅像样的画,至于劳森,她说:
“红头发、满脸雀斑的小畜生,怕福内特怕得连习作也不敢让他看。毕竟,我并不害怕,不是吗?福内特对我说的话我不在乎,反正我知道自己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他们到了她住的那条街上。菲利普舒了一口气,离开了她。
然而,下星期天普赖斯小姐提出要带菲利普去参观罗浮宫时,他还是接受了。她领他看了《蒙娜丽莎》。他望着这幅名画,心里有点失望。但是他把沃尔特·佩特的评论,使这幅世界上最著名的画锦上添花的那段金玉之言背得滚瓜烂熟。现在他向普赖斯小姐重复这段话。
“那纯粹是文学,”她有点轻蔑地说,“你不要去理会它。”
她让他看伦布兰的名画,并作了恰如其分的介绍。她站在《埃墨斯的信徒》的面前。
“当你领悟到这幅画的妙处时,”她说,“你就会对绘画略知一二了。”
她又领他看安格尔的《**》和《泉》。范妮·普赖斯是个专横的向导,她不让他看自己想看的画。她企图强迫他赞扬她所欣赏的画。她对画的研究非常认真。当通过长廊的一个窗口时,透过此窗口,可以眺望五彩缤纷、阳光明媚、温文雅致的土伊勒利王宫,犹如拉斐尔的一幅名画,菲利普惊叫道:
“啊,太美了!在这儿待会儿吧。”
她冷冷地说:“好吧,可以。不过我们是来看画的呀。”
秋天的空气既凉爽又清新,菲利普感到心旷神怡。临近中午时分,当他们站在罗浮宫宽敞的庭院时,他真想如费拉纳根一样大喝一声:让艺术见鬼去吧!
“我说呀,咱们到圣米歇尔大街找一家饭馆用快餐好吗?”菲利普提议说。
普赖斯小姐怀疑地望了他一眼。
“我家里已备好了午饭。”她回答道。
“那没关系,你可以留着明天吃,中午我请客。”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
“这会使我感到高兴。”他微笑着回答。
他们过了河,在圣米歇尔大街的拐角处有一家饭馆。
“我们进去吧。”
“不,我不进去,这馆子看样子太昂贵了。”
她执意地往前走,菲利普只好跟着。没走多远,他们来到了一家小饭店,十来个人已经在人行道的凉篷下吃午饭,饭店的橱窗上写着醒目的白色大字:午餐1法朗25生丁,酒资在内。
“再也找不到比这儿更便宜的了,看样子也挺不错的。”
他们在一张空桌旁坐下来等煎蛋卷。这是菜单上的第一道菜。菲利普兴高采烈地望着过往行人,他的心飞向他们,他虽疲倦但是很快活。
“喂,你看那个穿短外套的男人,太妙了!”
他向普赖斯瞟了一眼,使他惊奇的是,他见她只低头瞧着盘子而不注意街上的景致,从脸颊滚下了两颗热泪。
“你究竟怎么啦?”他惊叫道。
“假如你再对我说什么,我马上就走。”她回答。
他完全搞糊涂了,幸而这时煎蛋卷来了,他将它分成两半,他们开始吃起来。菲利普尽量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普赖斯小姐也似乎努力迎合他。然而这顿饭并不怎么成功。菲利普本来胃口就不好,看到普赖斯吃饭的模样,更使他倒胃口了。她吃起饭来嘴巴发出“巴唧”“巴唧”的响声,那副狼吞虎咽的馋相,有点像动物园里的一头野兽。她每吃完一道菜,就用面包片来抹盘子,直抹得盘子又白又亮才住手,好像连一滴汁都舍不得丢掉似的。他们要了卡门伯特干酪。见到她把干酪皮和给她的那份全吃得精光,他不由得感到厌恶。即使她饿扁了,也不至于这样饿鬼似地吃饭。
普赖斯小姐性情孤僻,今天同你友好告辞,说不定明天就翻脸不认人,对你怒目相视,粗野无礼。可是他向她学到不少东西。虽然,她自己画得不好,但一切能传授的知识她都懂得一点。她的不断指点有助于他进步。奥特太太对他也很有帮助。有时,查莱丝小姐也指出他习作中的毛病;他学了劳森的能言善辩,学了克拉顿的样本。可是范妮·普赖斯只许他采纳她的意见。他一接受别人的指点,她便耿耿于怀。每当菲利普找了别人后再去向她求教,她就粗声粗气地加以拒绝。其他人,如劳森、克拉顿和弗拉纳根就拿她来取笑他。
“要当心啊,小伙子,”他们说,“她爱上你了。”
“哦,胡说八道,”他笑着说。普赖斯小姐也会同人恋爱,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菲利普想起她那丑陋的长相,肮脏的头发和那双肮脏的手,以及那件老是不离身的、褪了色的,衣边磨破了的褐色衣服,就不寒而栗。他想她手头拮据,他们这些人手头也都拮据,但她至少应该保持整洁,用针线把裙子缝补整齐点,总可以办得到吧。
菲利普开始把自己所接触的人给他的印象归纳一番。现在,他已不像在海德堡时那么天真了,那些日子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当他开始较审慎对人类感兴趣时,他倾向于持审察和批判的态度。三个月来和克拉顿朝夕相处,他发现对他的了解,也难以比第一次认识他时了解得更深。在画室里克拉顿给人总的印象是能干,大家都认为他会干出一番了不起的事业,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他究竟打算干些什么,别人和他本人都不大清楚,到艾米特拉诺画室之前,他曾经在好几个画室学过画,例如“朱利昂”画室,“美术”画室,“麦克弗森”画室。
他在艾米特拉诺画室待的时间比其他地方更长一些,因为他发现这儿更无人约束。他不喜欢出示自己的画作,也不像大多数学画的年轻人那样向别人征求意见或指点别人。据说在首战路的一间工作室兼寝室的小画室里,他画过许多出色的画。要是他愿意拿这些画去展览,准能一举成名。他雇不起模特儿,只能画静物画。劳森老是谈起克拉顿画的一盘苹果,断言它是幅杰作。克拉顿爱挑剔,好高骛远,一心追求连自己也心中无数的目标,总是对自己的画作不满意:也许有某一部分他觉得满意的,如一幅人体画的前臂啦,或一条腿或一只脚啦,静物画中的一只玻璃杯或茶杯啦,他便将这些部分剪下来收藏,把其余的画面毁掉。因此当人们要欣赏他的画时,他可以如实地回答说没有一幅完整的画可供观赏。在布列塔尼他遇到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他是一个怪人,曾经是个证券经纪人,中年才开始学画。克拉顿受他作品的影响很深,正想抛弃印象派画家,自己艰苦地闯出一条画画和观察事物的独特的路子来。菲利普觉得克拉顿身上确实有一股特别富于独创性的劲头。
无论在他们用饭的格雷维尔饭馆,还是晚上在凡尔赛或丁香园咖啡馆里,克拉顿总是沉默寡言。他默默地坐着,瘦削的脸上露出讥讽的神情,只是看到有机会插一两句俏皮话时他才开口。他喜欢有个嘲笑的对象,要是有他可以讽刺的人在场,他会特别来劲。除了画画他很少谈别的或是在一两个他认为值得交谈的人面前他才发表高见。菲利普不知道他是否真有些料子;他的沉默寡言,那憔悴的神色,那尖刻的幽默,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了他的个性,但说不定这只是掩饰他不学无术的有效的假面具罢了。
另一方面,菲利普和劳森很快就亲热起来了。劳森兴趣广泛,是个讨人喜欢的同伴。他读的书比大多数学生都多,虽然收入少,但他喜欢买书,并乐意将书借给别人。菲利普开始熟悉福楼拜和巴尔扎克,熟悉魏伦、埃雷迪亚和维利埃·德利尔一亚当。他们一块去看戏,有时到歌剧院的顶层楼座去看喜剧。他们住处附近就是奥代翁剧院。不久菲利普也同劳森一样,热烈地迷上了路易斯十四的悲剧作家和声音洪亮的亚历山大格式的诗歌。在泰布街常举行红色音乐会,花上75生丁,他们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另外还可能喝上饮料。座位不舒服,地方也很拥挤,空气中弥漫着低劣的烟草味,令人透不过气来。但出于青春的热情,他们都不在乎。他们有时候也上比利埃舞厅。在这些场合,弗拉纳根总是陪他们去。他容易激动,吵吵嚷嚷,热情洋溢,常逗得他们发笑。他善于跳舞。他们进舞厅不到10分钟,他就同刚认识的年轻女店员翩翩起舞了。
他们每个人都想找个情人。情人成了巴黎美术学生的一件装饰品。一个人有了情人,同伴们便会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可以吹吹牛。困难的是他们这些穷学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虽然,他们争辩说,法国女人很聪明,即使养个**,两个人的开销也不见得比单身汉大多少。但是他们发现很难找到赞成这种看法的年轻女子,他们大多数只能满足于嫉妒和谩骂那些臭娘们瞧不起他们这些穷学生,都去委身于那些社会地位更稳固的画家。在巴黎找个情人竟如此困难,真是咄咄怪事。劳森结识了一个年轻姑娘,并同她有了约会;24小时之内,他便心急如焚,遇到谁就详细描述那个女妖精如何迷人,可是在约好的时间她却不来。他往往很晚才回格雷维尔饭馆大发脾气,破口大骂:
“该死,又跑了!我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不喜欢我。我想是因为我法语讲得不好,或者因为我的红头发。来巴黎一年多了竟连一个也没有逮住,真扫兴!”
“你还没有摸着点门儿。”弗拉纳根说。
弗拉纳根有一连串令人羡慕的辉煌战绩可以标榜,尽管他们不相信他的话,可是事实迫使他们承认他并非全在撒谎。只是他并不寻求永久性的结合。他来巴黎只有两年:他说服家里的人让他来学画,而不是上大学。可是两年之后,他打算回西雅图继承父业。他拿定主意尽情地玩乐,在恋爱问题上,他但求新鲜,不求持久。
“我不懂得你是如何把她们搞到手的。”劳森愤愤不平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伙计,”弗拉纳根回答道,“瞄准目标,一个劲地追求就是了。难的倒是如何甩掉她们,这才需要耍点手腕。”
菲利普太忙于绘画、读书、看戏,听别人谈话了,因此,哪有心思与女孩子交往?他认为,只要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干这种事有的是机会。
自从上次他见到威尔金森小姐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刚来巴黎的最初几周他太忙了。她在他刚离开布莱克斯特伯尔时给他的信他没有回。来了第二封时,他知道她一定牢骚满腹,也没有这种心境看信,就搁在一边,打算以后再打开看;可是他忘了,一个月后他打开抽屉,想找一双没有破洞的袜子时才碰巧发现。他心慌意乱地望着那封未拆开的信,担心威尔金森小姐一定伤心透了。他觉得自己太残酷了。可是现在她可能已经熬过来了,无论如何最痛苦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他想女人在表达感情时总是夸大其词的。同样的这些话出自男人之口,分量就重得多。他决心今后无论如何不再同她见面。他太久没写信了,因此,现在似乎不值得写了,他拿定主意不去读那封信。
“我想她不会再来信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她不会不明白这件事已了结。毕竟她年纪够大的了,简直可做我的老娘了。她本来就应该有自知之明。”
有一两小时他心里感到有点不舒服。显然,他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可是他不由得对整件事感到不满。然而威尔金森小姐不再写信来了,也没有像他可笑的担心那样,突然出现在巴黎,让他在朋友面前出丑,不久,他就把她忘得一干二净了。
同时,他明确地抛弃了往日崇拜的偶像。当初他对印象派画作的惊奇现在已变成钦佩,不久他发现自己同其他的人一样反复谈起马奈、莫奈和狄加的成就。他买了一张安格尔的名作《**》和一张《奥林匹亚》的画照。它们并排着挂在他的脸盆架上,以便刮脸时可以欣赏。现在,他确信在莫奈之前根本未曾有过什么风景画。当他站在伦布兰《埃默斯的信徒》或者维拉斯凯的《鼻子不像样的太太》面前时,他心里真的感到一阵兴奋。“鼻子不像样”不是她的真名,然而为了强调画的美,她也因此绰号而在格雷维尔饭馆闻名,尽管模特儿的容貌有点令人讨厌的特征。他已把拉斯金、伯恩’琼斯和瓦茨等人,连同他刚来巴黎戴过的圆顶礼帽和整洁的带白点的蓝领带丢在一边。现在,他戴着柔软的宽边帽,结着飘动的旧式黑领带,披着剪裁得颇浪漫的斗篷,四处嬉戏玩乐。他沿着蒙帕纳斯大街漫步,好像他生来就熟悉这条街似的。同时,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学会了喝苦艾酒而不再感到苦涩难咽。他留起长发,心里还想蓄起胡子,只是造物主不讲情面,对年轻人永久的渴望不予理睬,没让他长出胡子,他只好作罢。
不久,菲利普意识到,赋予他的朋友们活力的是克朗肖的精神。劳森正是从他那儿学会了似是而非的反论,甚至连竭力追求个性的克拉顿,在谈话中也有意无意地使用了从克朗肖这位长者那儿捡来的词句。他们在餐桌上议论的正是克朗肖的思想,并以他的权威见解构成他们判断事物的是非标准。除了时他的尊敬外,他们也不自觉地嘲笑他的怪癖,痛惜他的种种恶习。
“当然啰,可怜的老克朗肖再也干不了什么大事了,”他们说,“他已无可救药了。”
他们感到自豪,因为只有他们才欣赏他的天才。虽然,怀着青年人对中年人的愚蠢行为固有的轻蔑,他们自己独处时常常对他摆出一副屈尊俯就的样子。然而,假如他选择只有一个特别杰出的人物在场的时候,他们总是把他的天才看作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克朗肖不上格雷维尔饭馆来了。近4年来,他一直同一个女人同居,境遇非常凄惨。只有劳森见过那个女人一次,他们住在大奥古斯丁街一幢破烂不堪的公寓二楼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劳森津津有味地描述那地方遍地污物、乱七八糟、凌乱不堪的景象。
“那股臭味简直要把你熏死了。”
“劳森,吃饭时别谈这些。”有人劝道。
可是劳森正在兴头上,哪里控制得住,硬是把那股呛鼻子的熏天臭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他怀着现实**的强烈的喜悦,描述那个给他开门的女人的模样。她皮肤黝黑,身材矮胖,年纪很轻,一头乌发好像随时要蓬松开来似的。她身着不整齐的罩衫,没穿紧身胸衣。那红扑扑的脸颊,那张肉感的大嘴和那双炯炯发亮的充满**的眼睛,会使你想起罗浮宫里弗朗兹·哈尔斯①那幅《波希米亚女人》。她那副洋洋得竟的庸俗劲既可笑又可怕,一个蓬头垢面的婴孩正趴在地上玩。据说,这个**同拉丁区最卑鄙的无赖勾勾搭搭,欺骗克朗肖。这对于那些前来咖啡馆的餐桌上汲取克朗肖的智慧的天真无知的青年人简直是个谜:才智过人,热爱美的克朗肖,竟会与这样的女人结合在一块。可是他又似乎很欣赏她的满口粗话,还常常引用散发着贫民窟臭气的粗话,诙谐地称她为“我的看门的女人”。克朗肖很穷,他靠为一两家英国报纸撰写评论画展的文章勉强度日,同时还搞点翻译。他曾任巴黎英国报纸的编辑;但因酗酒而被解雇,然而他仍然替该报打杂,报道往鲁奥旅馆举行的大拍卖啦,或者介绍杂耍剧场上演的时事讽刺剧。巴黎的生活已经渗入了他的骨髓,尽管这里的生活肮脏,穷苦和艰辛,然而他宁肯舍弃世界上的一切也不放弃这儿的生活。他一年到头待在巴黎,甚至夏天他的熟人几乎部走了他也待在那儿,只有在离圣米歇尔大街一英里以内的地方,他心里才会感到自在。奇怪的是他一直没学好法语。并且老是穿着在“美丽的园丁”商店里买的那身寒酸的衣服,仍保持一副根深蒂固的英国人的风采。
克郎肖生不逢时,要是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他的生活一定会混得很好的。因为那时候,能说会道是结交名流的通行证。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也畅通无阻。
“我本该生活在19世纪,”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需要的是一个艺术保护人。我应该靠捐助来出版我的诗集,并将它奉献给一位贵族。我渴望能替某个伯爵夫人的狮子狗写几行韵文对子。我渴望能同达官贵人的侍女谈情说爱,同主教大人说古论今。”
他援引了浪漫诗人罗拉①的诗句:
“在这古老的世上,我生得太迟了。”
(本章完)
[(第20章 人性的枷锁(20))]
他喜欢陌生的面孔,对菲利普有好感。菲利普同人交谈似乎掌握了一种难得的技巧,言语不多,刚够引出话题,又不至于影响对方的滔滔不绝的谈话。菲利普被克朗肖迷住了,他没有认识到克朗肖说的简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克朗肖谈话中的个性具有一股奇异的力量,他的声音悦耳、洪亮,他的表达方式对年轻人有无穷的吸引力。他所说的似乎很发人深思。劳森和菲利普从饭馆回来,常常在陪对方回各自寄宿的旅馆的路上,讨论克朗肖偶尔提出的某个观点,出于青年人凡事热衷于追求结果的菲利普来说,因克朗肖的诗歌有负众望而感到困窘不安。克朗肖的诗从未出过集子,大多数发表在期刊上;经过一番劝说,克朗肖总算拿出从黄皮书、《星期六评论》和其他杂志撕下的一扎纸片,每页都登有他的一首诗。菲利普惊奇地发现大多数的诗作都使他回想起亨利或者斯文本恩的作品。克朗肖把他们的诗变成自己的,倒也需要运用他卓越的表达才能。他向劳森说出了自己对克朗肖的失望,而劳森又无意中把这些话传出去,因此,菲利普下一次上丁香园时,这位诗人圆滑地笑着对他说:
“我听说你认为我的诗不怎么样。”
菲利普局促不安。
“没这回事,”他回答,“我非常喜欢读你的诗。”
“别想来安慰我了,”克朗肖说,挥动了一下那只肥胖的手。“我对自己的诗作并不太重视。生活是为了让人过,而不是为了让人写。我的目的是探索生活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经验,汲取生活每时每刻激发出来的情感。我把写诗看作是一种优雅的成就,它不是吸收生活的乐趣,而是增添生活的乐趣。至于子孙后代如何评价——让他们见鬼去吧。”
菲利普微笑着,因为人们一目了然地看出,眼前的这位艺术家一生中从未创作出什么像样的作品。克朗肖若有所思地盯着他,为自己斟满了一杯酒,打发侍者去买盒香烟。
“我这么谈话,你会觉得好笑。你也知道我贫穷,同一个对我不忠实,跟理发匠和咖啡馆侍者胡来下流邋遢女人住在顶楼上。我为英国读者翻译拙劣的书籍,为那些连骂都不值得骂的、可鄙的画作写评论。然而,请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哎呀,这倒是个难题,你自己作出解答好吗?”
“不,除非你自己找到答案,否则便毫无价值的。你想活在世上究竟为了什么?”
菲利普不曾想过这个问题,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哦,我不知道,我想是尽自己的责任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避免伤害别人。”
“总之,人以德待我,我以德待人。”
“我看是这样。”
“**教的精神。”
“不,才不是呢,”菲利普愤愤地说,“这与**教的精神毫无关系。这只是抽象的道德。”
“但根本就没有什么抽象的道德。”
“要是那样的话,假如你喝醉了,走的时候忘了拿钱包,而我捡了,为什么你认为我该归还你呢?并没必要害怕警察呀。”
“那是因为你怕犯了罪要下地狱,也因为你希望积德行善好上天堂。”
“可是我既不相信地狱,也不相信天堂。”
“那也可能。康德提出绝对命令时,也是什么都不相信的。你已把一个信条抛在一边,但你保存了以这一信条为基础的伦理。实际上,你仍然是个**教徒;同时,假如天上真有上帝的话,无疑地会得到报偿的。上帝决非教会所说的那样傻,要是你遵守他的法规,不管你信不信他,我认为他丝毫不在乎。”
“可是假如是我忘了拿走钱包,你当然会归还给我的。”菲利普说。
“那并非出于抽象道德的动机,而只是由于害怕警察。”
“警察几乎绝无可能查出此事。”
“我的祖先长期生活在文明国度,因此,对警察的恐惧已渗入我的骨子里。我的看门的女人将毫不犹豫地把钱包拿走。你说她属于犯罪的阶层,其实不然,她只是缺少庸俗的偏见罢了。”
“这么说荣誉、德行、善良、体面及其他一切就统统得去掉了。”菲利普说。
“你犯过罪吗?”
“我不知道,也许犯过吧。”菲利普回答说。
“你说话的口气像是一个非国教派的牧师。我可不曾犯过罪。”
克朗肖穿着破大衣,竖着领子,帽子扣得很低,红红的胖脸上一双小眼睛闪烁着,样子显得异常滑稽,菲利普太认真了,竟笑不起来。
“你从未做过值得后悔的事吗?”
“我所做的都是不可避免的,怎么会后悔呢?”克朗肖反问道。
“可那是宿命论。”
“人有一种错觉,即以为他的意志是自由的,这种错觉太根深蒂固了,因此,我乐于接受它。我像一个不受任何制约的人那样行动。一个行动能完成,显然是由于永恒的宇宙间的各种力量协力促成的。我无力阻止它。它是不可避免的。若它是件好事,我不请功求赏;若是件坏事,我也不受任何非难。”
“我有点头晕了。”菲利普说。
“喝点威士忌,”克朗肖把酒瓶递过来,说,“要想使脑子清醒,这玩意儿最灵。如果你老喝啤酒,你的脑子就会变迟钝。”
菲利普摇摇头,克朗肖继续说,“你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可惜你不喝酒。节酒妨碍谈话。可是当我讲到好与坏……”菲利普明白,他又接起刚才的话题,“我是按照传统的说法,并没有给这些话附加什么意义。我拒绝对人类的行为划分等级,把荣誉归一些人,而把污名归另一些人。善与恶对我毫无竟义,我不赞扬也不责备:我只是接受。我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世界上总还有其他一两个人吧。”菲利普反驳道。
“我只代表自己讲话。只有当人们限制我的活动时我才知道他们的存在。世界也是围绕每个人转的,每个人也都独自成了宇宙的中心。我对他们的权力,只限于我的力量所及的范围。我能够做的也只局限于我可以做的。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因为我们爱群居交际,而社会是靠力,也就是靠武力(即警察)和议论的力量(即格伦迪太太)而结合在一起的。你的面前既有社会的一方,又有个人的一方:每一方都是力求自我保存的有机体。这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我势单力薄,必定要接受社会现实,但是也并非不情愿地接受。因为我向社会纳税,社会保护我这个弱者免遭另一个比我强的强者的欺凌,以此作为回报。我服从社会的法律,因为我必须服从;我不承认法律的公正:我不知道公正,我只知道权力。当我为豢养保护我的警察而纳了税,同时,假如我生活在一个法律上规定实行征兵制的国家,又在保卫我的房屋,土地不受侵犯的军队里服役,那么我便偿清社会的债务了;至于其他情况,我以足智多谋来对付社会的力量。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制定法律。假如我犯了法,社会就将我投进监狱或将我处死:它有力量这样做,它也有这种权利。假如我犯法,我将接受国家的报复,但是我不会把这看作是对我惩罚,也不认为自己犯了罪。社会用名誉、金钱和同胞的夸奖来引诱我替它效劳;然而我不在乎他们的夸奖,我视名誉如草芥。我虽无万贯家资,但照样活得很好。”
“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一切都崩溃了。”
“我与别人无关,我只关心我自己。其实,人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报酬才去干事的,他们于的事直接或间接地给我带来方便,我正是利用了这一事实。”
“在我看来,这样看问题太自私了。”
“但是,你认为人们干事有不出于自私动机的吗?”
“是的。”
“这是不可能的。当你年纪大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忍受的生活场所,首先需要认识到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你要求别人不自私,要求别人应该为你牺牲他们的愿望,这种要求是荒谬的。他们为什么应该牺牲呢?当你承认这样的事实:人生在世都是为了自己,你也就不会对同胞有所奢求了。他们不会使你失望,你也会更加宽容地看待他们。人在一生中只追求一件事——享乐。”
“不对!不对!不对!”菲利普喊道。
克朗肖咯咯地笑了。
“我用了一个你的**教精神认为贬义的词,你就像一匹受惊的小马那样跳了起来。你有价值的等级观念,享乐在阶梯的最底层;而你有点兴奋地谈到了自足、责任,慈善和真诚。你把享乐只看作是种官能享受。创造你们的道德的可怜的奴隶们鄙视他们几乎无力享受的欲望的满足。假如我说的是幸福,而不是享乐,你也不至如此吃惊。幸福这个词儿听起来不那么令人震惊,而你的心也从伊壁鸠鲁的猪圈进入了他的花园。但我还是要说享乐,因为我看出人们图的正是这个。我不认为他们图的是幸福。正是快乐潜伏在你的每个德行之中。人之所以有所行动,是由于行动对他有好处。当这些行动对别人也有益处时,它们就被认为是美德了。假如他发现施舍是种享乐,那么他是大慈大悲的;假如他发现帮助别人是种享乐,那么他是乐善好施的;假如他发现为社会工作是种享乐,那么,他就是热心公益的。但是,你给一个乞丐两便士,那是为了你个人的享乐,正如我喝另一瓶威士忌加苏打水是为了我个人的享乐一样。我比你诚实,既不为自己的享乐自吹自擂,也不要求你的赞扬。”
“可是,你难道从来不知道人们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而不是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吗?”
“不,你的问题提得太蠢了,你的意思是:人们宁愿接受即刻的痛苦,而不愿接受即刻的享乐。反对你的这个问题,便犹如你提出的方式一样蠢了。显然,人们宁愿接受即刻的痛苦,而不愿接受即刻的享乐,但只是因为他们期望将来得到更大的享乐。享乐常常是虚幻的,但人们算计上的错误不能归咎于规律的错误。你感到迷惑不解,是因为你不能抛弃享乐只是感官上享受的想法的缘故。可是,孩子,一个为国捐躯的人牺牲了,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国家,正如一个人吃腌白菜是因为他喜欢一样。这是宇宙的一条法则。假如人们宁可受苦而不愿享乐是可能的话,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
“可是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菲利普嚷道,“那么一切又有何用呢?假如你去掉了责任,善与美,那么,我们又何必到这个世界上来呢?”
“灿烂的东方提供答案来了。”克朗肖微笑道。
他指了指两个刚进来的人,他们推开咖啡馆的门,带进了一股冷气。他们是地中海东岸一带的人,是肩挑叫卖便宜地毯的小贩,每人的胳膊上都挽了一捆地毯。那天是星期天晚上,咖啡馆座无虚席。这两个小贩穿过一张张餐桌,叫卖他们的地毯。店里充满着很浓的烟草昧和顾客的汗臭味,空气浑浊,他们的到来更增添了一股神秘的气氛。他们穿着破旧的西服,单薄的大衣上绒毛已磨光了,每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土耳其帽,脸色冻得发灰。一个是中年人,蓄着黑胡子;另一个是约莫18岁的青年个,满脸麻子,独眼。他们从克朗肖和菲利普身边经过。
“真主伟大,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预言家。”克朗肖引人注目地说。
那中年人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样子就像是一条挨惯了棍子的**狗,凑上前来。他斜着眼朝门口瞟了一眼,鬼鬼祟祟而又动作麻利地亮出一幅**画来。
“你是亚历山大的商人马斯埃德·迪恩吗?或者是从遥远的巴格达带来了你的货色?噢,我的大叔;瞧那边那个独眼的青年,从他身上我仿佛看到谢赫勒扎德给他的君主讲的故事里那三个国王中的一个。”
小贩的笑容变得更加巴结了,尽管克朗肖说的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像个魔术师似的拿出一只檀香木盒。
“不,还是让我们看一看东方织布机的无价织品吧。”克朗肖说,“因为我要以实例来训导,为我的故事增添几分情趣。”
那个东方人摊开一块台布,图案红黄相间,俗里俗气,古怪难看。
“35法朗。”他说。
“哟,我的大叔,这块台布既不是出自撒马尔罕织工之手。又不是布哈拉染缸里染的色。”
“25法朗。”小贩谄媚地微笑着说。
“它的产地是天涯海角,说不定还是我老家伯明翰的产品呢。”
“15法朗。”蓄黑胡子的小贩战战兢兢地说。
“伙计,走开吧,”克朗肖说,“愿野骡在你姥姥的坟上拉屎拉尿!”
东方人收起了笑容,不动声色地带着他的宝贝到另一张桌子推销去了。克朗肖转过脸来对菲利普说,“你到过克卢尼博物馆吗?在那儿,你将见到色彩最优雅,图案复杂,绚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波斯地毯。从这些地毯,你将看到东方的神秘和美感,看到哈菲兹的玫瑰和奥玛的酒杯,你不久将会看到更多的东西。刚才你问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去看看那些波斯地毯吧。不久你就有了答案了。”
“你太神秘了。”菲利普说。
“我醉了。”克朗肖回答。
菲利普发现住在巴黎的开销并不像当初听人说的那么省。到2月份,他带来的钱已花得差不多了。他秉性高做,不愿意向他的监护人求助,也不希望路易莎伯母知道他手头拮据。因为他相信她一定会尽力掏自己的腰包给他寄点。而他知道她力不从心,她的钱很有限。3个月以后他将达到法定的成年年龄,那一小笔财产就可由他支配了。他靠变卖父亲留下来的那么几件首饰度过眼下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大约就在这时候,劳森建议他们把直通拉斯帕尔大街的一条街上的一个空画室租下来。租金很便宜,还附有一个房间,可用来作卧室;因为菲利普天天上午去学校上课,劳森这段时间便可以毫无干扰地独自使用。劳森换了一所学校又一所学校,最后得出结论,只有独个儿干才能干得最出色,他还打算雇个模特儿,每周来三四天。起初,菲利普考虑费用大,有点犹豫。但经过合计,似乎租个画室的费用并不比住在旅馆高多少(他们都急着要有一间自己的画室而采取实用**的算法),虽然房租和门房的清洁费加起来费用会大点,但可从早餐节省,他们可以自己做早饭。要是在一两年以前,菲利普因为对那只畸形的脚太敏感,肯定不愿意和别人合住,可是他的这种病态心理渐渐变得淡薄了:在巴黎似乎关系不太大。同时虽然他自己从未忘记,却也不再感到别人老是在注意他的跛足了。
他们搬了进去,买了两张床,一个脸盆架,几张椅子,平生第一次感到一种占有的喜悦。他们太激动了,第一天晚上,在可以称之为“家”的屋子里,他们一直躺着谈到凌晨3点。第二天,他们发现穿着睡衣生炉子,煮咖啡是件很快乐的事,以致菲利普快11点才到艾米特雷诺画馆。菲利普兴致很好,他向范妮·普赖斯点头打招呼。
“近来进展如何?”他兴致勃勃地问。
“这与你有何关系呢?”她反问道。
菲利普忍不住笑了。
“别这样粗声粗气的,我只想显得有点礼貌罢了。”
“谁希罕你的礼貌。”
“你认为和我吵架值得吗?”菲利普温和地问,“事实上,和你关系好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那是我的事,不是吗?”
“没错。”
他开始画起来,心里有点纳闷,范妮·普赖斯为什么要这么讨人嫌呢。他已得出结论:他完全不喜欢她了。每个人都不喜欢她。人家对她客气一点,只是害怕她的刻薄话罢了,因为她不管当着你的面,或在背后都会恶语伤人。菲利普心情太愉快了,甚至连普赖斯小姐,也不愿让她对自己怀有恶意。他耍出了先前常常奏效的手腕,想让她消却心头的怒气。
“喂,我希望你能过来看看我的画,我弄得一团糟。”
“很感谢你,可是我还有更要紧的事,没有闲工夫。”
菲利普惊奇地盯着她,因为可指望她欣然从命的一件事就是对人提出忠告。她很快地继续低声地说,因怒气冲冲,语气变得十分粗暴。
“现在劳森走了,你想来迁就我了吗?多谢你了,去找别人帮忙吧,我可不要捡别人的破烂。”
劳森有当教师的天性,每当他悟出究竟,总是乐意传授给别人。由于他乐于传授,别人也能从他那儿得到裨益。菲利普对此并没有别的心眼,习惯坐在他旁边领教。他从不曾想到范妮·普赖斯竟因妒嫉而心劳神疲,看到他接受别人的教诲而气愤日增。
“当初,这儿的人你一个也不认识的时候,你就很高兴来找我,”她悲哀地说,“但是你交上新朋友,便像甩旧手套似地把我给甩了,”——她满意地重复这一陈腐的比喻——“像甩掉一只旧手套。好吧,我不在意,但是下一回我再不当傻瓜了。”
她说的话多少有点事实。菲利普气得心里想到什么,立即脱口而出:“岂有此理,我向你求教,不过想让你高兴罢了。”
她喘着气,突然朝他投以痛楚的目光,接着两行眼泪从双颊滚落下来。她的样子又邋遢又古怪。菲利普不懂得究竟这一新的态度是何含义,又继续忙他的画去了。他心里不自在,受良心的谴责,可是又不愿向她说,例如他伤了她的心,请她多包涵之类的话。因为他害怕她会乘机奚落他。接着,她有两三星期不跟他说话。在菲利普克服了受她冷落的难堪之后,倒因能摆脱这么难对付的朋友而感到宽慰。过去她对他采取的那种非己莫属的态度,菲利普一直感到有点为难。她是个非常奇怪的女人,每天8点上班,模特儿一摆好姿势,她便着手作画。她一个劲地画,不同任何人说话,一小时一小时地同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搏斗,直到钟敲12点才离开画室。她的画作是没有希望的。她的作品离多数年轻人来画室学上几个月就能取得的普通水平还相差甚远。她天天穿那一身丑陋的棕色衣服,折边上还留着上一个雨天沾上的泥巴,菲利普第一次同她见面就注意到的破洞迄今尚未缝补。
可是有一天她红着脸走到他跟前,问菲利普以后可以不可以和她说话。
“当然可以了,你愿意说多少都行,”菲利普微笑说,“12点时我留下来等你。”
一天的功课结束时,他去找她。
“你陪我走一段路行吗?”她说,窘得把目光移向别处。
“当然行。”
他们默默地走了两三分钟。
“你记得几天前对我说过的话吗?”她突然问道。
“唉,我说呀,咱们别吵架了,”菲利普说,“确实不值得。”
她急促而痛苦地吸了一口气。
“我不想同你吵架。你是我在巴黎唯一的朋友,我本以为你有点喜欢我,觉得你我之间还有某种共同之处。我被你吸引住了——你知道我的意思,被你的跛足吸引住了。”
菲利普脸红了,本能地想装出正常人的走路姿势。他不喜欢任何人提及他的缺陷。他懂得范妮·普赖斯的意思。她长得丑,又很粗野,而他身患残疾,因此他们之间理应同病相怜。他对她很恼火,但强忍住不说话。
“你说你向我请教只是为了让我高兴。难道你认为我的画一钱不值吗?”
“我仅在画室见过你的画作,很难就此做出判断。”
“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去看看我其他的作品,我从未让任何人看过,我愿意让你看看。”
“你太好了,我很想看一看。”
“我住的地方离这儿很近,”她略带歉意地说,“只需要10分钟。”
“唔,那没关系。”他说。
(本章完)
[(第21章 人性的枷锁(21))]
他们沿着大街走,接着她拐入一条胡同,又领他进入另一条更破烂的胡同。沿胡同的一楼都是小铺子,他们总算到了。他们爬上一层又一层的楼梯,她打开一扇门锁,走进一间小顶楼,屋顶倾斜,开着一扇小窗户。窗子关着,房间散发着霉臭,天气虽然很冷,但没有生火,而且也没有生过火的痕迹。床没收拾。一张椅子,一个兼作脸盆架的五斗柜,一只便宜的画架,这些就是全部的家具。这地方本来就够脏的了,再加上乱堆杂物,凌乱不堪,让人看了感到恶心。壁炉架上,胡乱堆放着颜料和画笔,还有一只杯子,一个脏盘子和一把茶壶。
“请你站在那儿,我把画放在椅子上,让你看得更清楚些。”
她让他看了20幅大约18时长、12时宽规格的小幅油画,她把画一幅幅地放在椅子上,一边留神察看他的脸色;他每看完一幅就点点头。
“你确实喜欢这些画,是吧?”过了一会儿她热切地问道。
“我想先把所有的画看完了,”他回答,“然后再发表意见。”
他让自己镇定了下来,他感到恐慌万状,不知说什么好,这些画不仅画得很糟,色彩上得不好,像是没有美术眼光的外行人胡乱涂上去的,而且似乎不求明暗的配合,透视也很古怪,看起来像是出自5岁小孩的手笔。可是即使小孩也有其天真,至少也会努力画出他所看到的。而眼前这些画是脑子塞满了庸俗画面的俗不可耐的庸人之作。菲利普记得她天花乱坠地大谈起莫奈和印象派画家,而这些画却承袭了皇家艺术院最拙劣的传统。
“喏。”她最后说,“就这么些。”
虽然菲利普并不比别人诚实,可是让他故意撒下弥天大谎却着实很难。他说下面这些话的时候脸涨得通红:
“我认为它们都画得太好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