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波涛汹涌

_24 朱秀海(当代)
先生们,你们中间有人会拉琴吗?有人能为海云伴奏吗?
你行吗?
不行不行。
惭愧。
东方站起来。我可以拉一拉大提琴。有乐器吗?
有吗?女儿望一眼站起来的青年军官,回头望一眼妈妈。
(多少年后,司令员仍然不能忘怀妻子的这一次凝视,它的含意仿佛是说:妈妈,我能嫁给这个人吗?)
有吧。母亲说。
大提琴很快拿来了。令人震惊的是,东方真地会拉。
“我上过音乐学院附小。”他说。
三重奏变成了两重奏。没有人会拉小提琴。可两人配合得挺好,只是提琴的音色渐渐掩盖了钢琴的音色。
女儿一脸困惑,仿佛在问妈妈:怎么办?
妈妈微笑。她喜欢东方。
最后成了东方的独奏。
“你拉得太好了。”女主人后来评价说。
“不谦虚地说,我小时候拿过全国少年业余组的第二名。”东方有些得意洋洋。
“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女儿反问了一句,忽然觉察出自己的失礼,脸红了,一个人跑到花园里,一朵朵数盛开的蔷薇花。
“好吧,请诸位到餐厅去,虽然没有太多的好东西,一只鸡还是有的。”女主人说。
后来走进这座别墅的人就经过了挑选。再后来就只剩下了他和东方以及某艇的一位机电长。机电长自己也清楚,他之所以还能接到邀请,仅仅是因为女主人也许是少女在东方和秦失之间还没有拿定主意,需要个第三者,就像一幕魔术需要一块魔布一样。
再后来星期天上午走进海山别墅的就只有他一个了。据妻子后来说,是她自己选择了他而不是妈妈。爸爸支持女儿。很久以后他也不甚明白海石先生为何会在他和东方之间选择了他,他不懂在这位老派的欧化的绅士眼中自己何处比东方优越。何况他还不懂音乐,而海石先生、他的夫人和女儿都差不多可以被他这个门外汉看成是造诣精深的音乐家(直到今日,他仍然不懂什么叫做如歌的行板,不懂它与普通的行板之间有何差异)。大约有一年时间,每逢星期天的上午,只要潜艇锚泊在基地,他就会在九点钟准时坐在这一家的客厅里,静静地听海云一个人独奏。他是渐渐地习惯了并融进了琴声中的。最初的日子里,他宁愿不听琴而去海边散步。有时候他也想:如果东方也在,而他也学会了小提琴,那么这间客厅里就是他们三人的三重奏了。他听着海云一个人的独奏,想的却是三重奏美妙的琴音。他觉得单是那画面,就异常动人。
多少年过去了,他仍然记得某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在客厅里听完钢琴独奏,海云将他引进海山书房时自己内心的激动。在那一家人,将一个青年男子由客厅引进书房意义重大,它意味着他从此被接受为家庭的正式成员。但是疑问也没有消除,反而因事情如此迅速地有了定局愈加突出:海石先生和他的女儿为何选择了我而不是东方?他不懂这一点却不敢向那个一年后顺理成章做了他妻子的姑娘启齿,但是有一点是明白的,自己身上一定有某些被岳父和妻子看重的潜质。此后二十余年间,司令员一次再次地想到了这个疑问,上百次地试着对此做出解答。就今天的他而论,一个最为简单的答案就是东方死了,他还活着。他和东方以后都做了潜艇艇长,都曾在中国潜艇兵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他却活到了今天,仍在为中国潜艇兵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东方却牺牲在十九年前的一场海难中。也许东方强悍的生命中潜藏的一点脆弱那时就被海石先生看到了,东方性格刚烈,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磨难过后,司令员不可能不明白最刚烈最强悍的生命在其承载达到极限时往往会成为最脆弱的生命,海石先生当时的年龄已与自己今天的年龄差不多,先生睿智的目光不可能不看到这一点。也许那时海石先生看到的更远,中国海军的发展需要未来,而未来需要的是更为沉稳更有韧性的海军军官。他甚至还能想到这件事与女儿终生幸福的关系。女儿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相伴终生的人而不是一位可能过早牺牲的潜艇军官。这两点考虑在他心目中很可能是一致的。
但司令员同时也明白海云和他父亲的最后决定对于东方的打击。还是他们三人一起进入海山别墅的最后阶段,海云的爱就已明显地偏向于他,东方虽依然表现得落落大方,无懈可击,但作为游戏的一方,司令员却不能不敏锐地感觉到一颗受伤的心灵的痛苦的颤动。东方也爱海云,但他像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并不愿意以过多的行动获取海云也许还有海石先生的青眼,他宁愿每次都与竞争者一起进出那座别墅。他愿意将自己美好的一切都展示给海云,同时又不愿意比自己的朋友多出现在海云面前一分钟。东方是在某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意外地没有接到海云的邀请时明白自己已遭拒绝的,对此他什么也没说,过后仍是像大哥哥一样关心他的一切,包括在航海经验方面帮助他走向成熟。东方见到他时仍然开怀大笑,像是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存在过一个黑眼睛长辫子扎着蝴蝶结的少女一样。第二天夏天司令员与妻子举行了婚礼,婚礼前东方特意来了一趟,高兴地大笑着,问你们还需要什么呀,我要送你们个什么礼物呀?海云那时说不需要什么了,可能只需要一个婴儿的摇篮。说这话时海云的变化之大连新郎也感到吃惊,仿佛他们不是要结婚,而是结婚很久的夫妻了。东方听完后复大笑,说那好,我就送你们一个婴儿摇篮。果然婚礼那天他就带来了一个亲手做的婴儿摇篮。那是一只很精致的、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工艺程度也很高的摇篮,身着嫁衣的海云看着这只摇篮,感动得秋波莹莹,说:要是知道你比秦失能干,我就嫁给你了!东方那时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我和秦失都是潜艇军官,你嫁给秦失,跟嫁给我有什么两样?!
此时4809艇已开始了它那著名的远航时期。东方很快做了艇长,一次次地在广袤的大洋中留下了震惊全海军并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中国潜艇兵史上的航迹。可是那只婴儿摇篮却很久没派上用场,海云一连好几年没能怀孕。有一阵子包括他和妻子都把东方与他们之间的那点事儿忘了,海云有一年突然想起来一样对丈夫和父母说:东方瀚海怎么还没结婚呀,也没有人给他介绍一个吗?她的母亲也是他的岳母就也吃了一惊似的说:哎呀,真的!明天我帮他介绍一个吧,Y城美女如云,全国闻名!那时他注意地看一眼岳父,海石先生叨着烟斗,佯装看一篇报纸社论,一言不发。那时“文革”已经深入,先生虽因为自己的特殊历史经历没有受到冲击,可早已不到基地上班,只能一天天坐在家里抽烟斗。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岳母真地打过电话来,说她为东方物色了一名女医生,请他带东方明天也即星期天上午到家里去吃饭。他当时不知为什么立马就有了一种预感:此事不会成功,东方不结婚的原因很可能还是同自己的妻子有关。
这次提亲和以后的数次提亲果然没有任何效果。东方和每一位与他见面的姑娘都谈得很好,可是并不想与她们中的任何一位有第二次的约会。有一天他忍不住,对妻子谈了自己的想法,海云默然无语,夜里她为自己竟如此沉重地伤害了东方而悄悄啜泣。从此这一家人再没有谁提起东方的婚事。他自己也没有。他对东方的伤害太重了,如果不是这种事情,他都无法饶恕自己。
一年年过去了,他们那一代青年军官们相继成了家。两三年间,东方和4809艇取得了辉煌成功,可是婚姻大事仍没有任何进展。星期天大家回去团聚,他就一个人呆在自己的单身宿舍里听音乐,欣赏音乐几乎成了他航海之外的唯一嗜好。东方拥有一台当时还十分先进的磁带录音机,也不知道他是打哪儿搞到的,反正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时常要举行一些小规模的音乐会。司令员和妻子都去听过他的这种只有一台录音机的音乐会。在那样的年代里,也只有东方一个人敢半公开地欣赏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音乐,也只有事情出在东方身上才没有人追究。海云一直说东方果然懂得音乐,他是个天生的音乐家,一位耽于航海的音乐家。东方的言谈举止、他在海云面前无拘无束、自然得体的表现让这夫妻俩一次次地为自己对他的猜测而羞愧。两个人又一次次在枕畔得出结论:东方年近三十仍不结婚并非因为海云。东方坚持独身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个秘密,但却是他自己的秘密,与他们夫妻和海山别墅以及那次没有完成的三重奏毫不相干。
大约是4809艇遇难前一年的秋天,星期天的下午,他因为一点什么事提前回到基地来。东方刚刚出航归来,好像正要打电话找他,一见面就十分高兴地说:走走,跟我走!拉着他的手就向营门外走去。他的步子迈得很大,神情那么兴奋,让他立即就明白东方的生活中一定发生了重大事件。
他们沿着营区围墙外面的一条小路向后面的一座小山爬去。至少司令员还清楚地记得小山上有许多幼小的火焰松。那是一种十分好看的松树,每一支叶簇都自然地卷曲,长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的形状。火焰松丛中座落着一幢幢败坏的、毫不引人注目的别墅式小楼。这也是殖民时代的遗迹,只是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过去没有发现。一条不常有人走的小路在松林间蜿蜒伸展,绳子样起起伏伏,终于将他们带至一幢颜面乌黑、被凌霄花半遮的旧楼前。小楼前不多地裸露出的墙面,还蒙着一些大家报的残片,零零碎碎写着一些看不清楚的文字。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东方走到楼前突然拘谨了,脸上的神情既严肃又激动。东方在那扇很小的、改造得极丑陋的楼门前敲了敲,他几乎立即就听到小楼的楼梯上响起一串急促、慌乱的脚步声。门“吱哑”一声开了,一个穿黑衣的、脸色苍白的少女飞奔出来,就要投入东方的怀抱,忽然看到了他们是两个人,才骤然停住了脚步。“东方!”她叹息似地叫一声,不像发自唇内,而像是发自瘦削的身体的深部,发自灵魂的深部。他即刻就明白了两件事:这是一位罕见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炽烈地爱着东方,他们分别很久了,今天是别后的重逢。
东方为他们做了介绍。女的叫康居婉若。这个带有西域文化色彩的名字给他留下的印象极深。女主人请他们进门,在二楼一间兼做客厅和卧室的不大的房间里坐下来。房间里的沙发是旧的,钢琴也是旧的,墙壁上有雨水浸进来的黑色痕迹,但是无论东方还是她,都时时让他感觉到了存在于这个普通的寒怆的房间里的一种感动,一种温馨、兴奋与幸福的喘息。他那时不明白的仅仅是这种兴奋的喘息中暗含的某种令他不解的伤感的情调。它主要来自女主人的声音、目光和动作。
然后就是那场音乐会。女子弹奏了一支她自己创作的钢琴曲(后来他知道了它的名字:《少女和一位潜艇艇长的故事》)。东方用一只大提琴为她伴奏。这一次是钢琴的音色压倒了大提琴的音色。从演奏技巧上论,像一个虚幻的美丽影子的康居婉若可能不如海云,可这是一种充满力的和激情的演奏,一种模糊了现实与梦想的界限的演奏,一种将生命完全融化进音乐中的演奏,一种忘我的、弹奏者和她的琴声完全融为一体的演奏。也就是这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懂得了什么是音乐。
离开时那位黑衣女子仅仅把他们送到门外,自己并没有走出楼门。东方一言不发,看得出他仍然沉浸在音乐带来的深沉的激动之中。司令员没有问一句关于那黑衣女子的事。一切都不需要询问。一切都十分清楚。东方找到了能让自己从中获取巨大欢乐与感动的音乐,于是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东方和他,连同他的妻子,由于自己刚刚看到的一幕,都解脱了。
不安也随之而来。那是个极美丽的女子,但她的肤色却令他想到了一种只能生长在围墙阴影下的植物,由于长期照射不到阳光,它的叶片虽然还保持着世上万千生物都具有的绿色,它的根系(包括裸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却呈现为一种触目惊心的惨白。这样的色泽,能让人立即想到重大的不幸。
不安的更现实的原因来自这幢小楼。这一类小楼总与殖民时期的闻人相联系,小楼内外留下的时代风暴洗劫的痕迹说明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这个栖身于其中的、肤色苍白的女子的出身也是不需要再调查的了。东方这位中国海军军官,不可能与这样身份的一位女子结婚。
事后他一次也没有跟自己的妻子谈东方的恋人(海石先生夫妇那年春天相继谢世,给海云带来了长达十余年的悲伤),却不止一次地想象过此事发生的全部可能的经过。东方爱海云,这是他久久没有结婚的原因,而东方爱海云的秘密则可能源自她每个星期天上午为大家的演奏。现在东方遇上了另一位弹钢琴的少女。他可能常常在孤寂中沿着营区四周的小路散步,并于距此还不会太远的某一个清晨或者黄昏偶然走近了这幢人们平日不愿接近的小楼。他敢保证吸引东方的正是黑衣少女的琴声。在他的想象里,东方肯定是不由自主地走近去,叩响了楼门,并为琴声吸引着,自己推开门走上二楼,出现在那位忘我地弹奏着的女子眼前。若干年后司令员不止一次地听妻子和女儿弹奏《少女和一位潜艇艇长的故事》,弹奏者并不懂得,当她们沉浸在时而激越悲怆时而舒缓甜蜜的琴声中时,清楚地浮现在他这位父亲或丈夫内心里的是另一幅活动的画面、音响和目光。
你好。你是谁?
你好。--他急切地说,--我是你的知音。是你的琴声引我来的。如果一个人喜欢你的音乐,他的拜访就不算冒昧。
你听到了什么?--她抑起脸来问他。他个头很高,她却只有一米六0,又坐在琴凳上。
我听到了大海、风雨和鸥鸟的啸叫声。我还听到了潜艇在海浪中破浪行进。我听到了一支英雄进行曲。
她望着他,眼里现出了惊奇。
我一直觉得这支曲子里有些别的东西,男性的主题,与大海和风雨对峙的旋律和意象。我知道,可我不知道它是一艘潜艇的形象。
我知道,我听出来了。
你还听出了什么?
我还听到了等待。白雪公主对白马王子的盼望。她差不多已经绝望了,可是她还在等待。他的形象化成了那个潜艇艇长的形象。
她自己可以这么认为吗?
可以。
她望了望他,觉得应当请他坐下。一个白马王子是不应当没有座位的。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坐下。
他的眼睛里闪出亮光。他一定认为她给了他极大的荣誉。
谢谢你,--他说,--如果你愿意,我愿再听一遍刚才的曲子。我甚至可以为你伴奏。
她的眼睛里再次现出了惊奇的光。
真的?
有琴吗?
有的。有一把大提琴。可是好久不用了。
没关系,我能把它弄好。
那把琴上一定蒙着很多灰尘。她看着他自己将它取下来,揩拭干净,然后熟练地调弄好了弦索。
她弹出一串音阶,帮他校音。
开始吧?
好的。
于是就开始了。
他一定拉得很好,主要是拉得很努力。他很可能一下就爱上了她。他的努力是他的求爱的话语。
你拉得很好。你给这支曲子加进了了很多新的东西。--结束之后,黑衣少女说。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谢谢你。我加进去的是我梦想的东西。
她望着他。他也望着她。她知道他加进去的是什么。从这一刻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了,他的意思是说,东方和她后来的关系就确定了。
它还没有名字,你能给它一个名字吗?
我想叫它《少女和一个潜艇艇长的故事》。
我已经不是少女了。我虽然只有十八岁,可是我的心如同一百岁的老妪,正在经历自己的暮年。
不。你其实想说,白雪公主在林子里等的时间太长了。我在你的曲子里感觉到的只有一位少女。我愿意认为她是一位永远的少女。
他们久久地注视着。她望着他,目光由陌生渐渐地变得稔熟和热烈。随后琴声重新响起。可是那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是一支新的经过改造的曲子了。柔弱、悲伤、绝望仍然存在,不过已经是背景了,少女仍然坐在黑暗的斗室之中,不过一缕阳光已经透射进来了。琴声清亮而热烈,少女在翩翩起舞,少女欣喜若狂,少女正在诉说自己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庄周化成了美丽的蝴蝶,蔷薇花开遍原野。她不再徘徊,不再怀疑,不再犹豫。琴声有时有一点飘忽,那是蝴蝶在想:我是庄周,还是蝴蝶?它变得坚定和激烈,不时涌进一些凄怆的音符,她正从梦中醒过,她知道自己今天既是庄周,又是蝴蝶。一个新的形象,阳光的形象,爱情的形象出现在梦想的原野中,一个白马王子,一个男人,一个潜艇艇长。然后是大海。无边的风雨。波涛汹涌。生命开始在急迫中发出呐喊。不能失去。不想失去。一艘潜艇在风浪中奋勇向前。那是她的人,她的阳光,她的花丛,他也是大海中的精灵,她的生命的音乐之中的精灵。这精灵正在苦难和抗争中奋力扇动双翅,在搏斗中表现出极大的坚忍与勇气,然后是爱情和忠诚,然后是欢乐,离别后重逢的欢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欢乐。庄周永远不再是庄周而只是蝴蝶的欢乐。
但是现在的音响还在。波涛汹涌。波涛汹涌。黑暗正在吞没阳光。潜艇真能冲破汹涌的波涛吗?
艇长会死去的。--乐曲完了,他望着她,沉思地说。
艇长死了,少女和音乐也会死。--她凝视着他的眼睛,说。
还有什么吗?
没有了。
……
保存在海山书房的乐谱是司令员参与清理东方遗物时发现的,因为它对于别人一点也不重要而对他却异常重要,他便将它悄悄地藏匿下来。十几年后的一天,女儿在海山书房颜面发黄的书脊间偶然发现了它,她和她的母亲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却都立即狂热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支钢琴曲成了海山别墅星期天家庭音乐会的保留节目。这种时刻,司令员就会意识到自己正在穿透时光的堆积,回头注视着当年发生在东方瀚海和那位名叫康居婉若的女子之间的故事。康居婉若是那个时代类型化的不幸者中的一个,她的生活没有希望,她的生命如同一片树叶,没有在风雨中零落成土仅仅是因为幸运(极可能是因为目标不大而被遗忘了)。她生活在自己那间坟墓一样的斗室里,与自己的音乐、绝望和最后的梦想相依为命,也可以说,她就以这种方式为自己创造了生活。
有时候他想:或许她真地在无望地等待,她的音乐和灵魂在化为音乐形象的大海与风雨中的挣扎与呼喊,都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期盼。不过这样的问题是没意义的。每一个女子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是一位流落荒野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的存在将使她的生存成为一种戏剧性的需要,因此白马王子的到来在她的生命中就会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现实却是她可能永远也等不到他,处在她那种特殊的境遇中,与等待在一起并且构成对立的只能是她的绝望,这时音乐就取代了白马王子,向她一天天地驶近。事实上,她的音乐只为她自己铺设了一条从森林小屋伸向远方的白马王子的小路。
真正的戏剧性就发生在这里。这条音乐的小路竟然成了现实中的小路。东方来了。他可不是什么凡夫俗子,他是一位奇人,男人中的男人,一位真正的白马王子。东方敲开她的虚掩的楼门是因为他自己就需要音乐,需要一个能与之进行二重奏的少女,他在那间斗室里找到了她,于是就不可能再离开她了。他的闯入回应了也结束了她的等待,她的琴声则回应了也结束了他对音乐和一位弹钢琴的少女的思慕。时到今日,司令员仍然深信东方瀚海不可以平常人而论,他的心态、意念、风格都是极为特殊的和个性化的;今天这个夜晚,他想到的另一件事是,东方当年在那幢破败的小楼里遇上的黑衣女子也不是一位可以平常人而论的少女。虽然他和她最初就明白彼此的身份和结合的困难,但从相识的第一个眼神始,他们还是就知道了,两人的结合只有死亡才能分开。对于东方,康居婉若是海云之外唯一存在的懂音乐而且会弹钢琴的少女;对于后者,东方则是她命运中仅有的一位真懂音乐也真懂爱情的男子。除了她和他,他们都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外一个替代者。
东方遇难十九年后的今天,哪怕对他持赞赏和同情态度的人,也只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潜艇艇长。司令员知道得更多。他知道东方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非常艺术化的人,他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看成一部正在完成的艺术品,像艺术家一样要求自己的作品完美。东方既酷爱航海又酷爱音乐,真正的原因很可能在心理深层:他可能早就发现它们是世界上两种最靠近纯粹和伟大的艺术的东西。东方既然热烈地爱恋康居婉若的音乐和音乐化的生活,就不可能再放弃她,即使他明白自己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
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司令员想:这是谁呢?又是焦同吗?
2
他在黑暗中站起来,摸黑走向写字台,没有开灯,就拿起了话筒。
“喂!”
“爸爸,你好!”
哦,是了,除非发生了紧急军情,能在深夜打扰他的只有女儿。
“女儿,是你。你怎么样?”
“我很好,爸爸。我只是随便拨一个电话,看你是不是仍在工作。”
“爸爸是在工作。”
“秦失同志,你是中国最优秀的海军军官。”
女儿深夜的表扬让将军一乐。
“女儿,爸爸是中国最优秀的海军军官之一。”
女儿在电话里笑起来。女儿长到二十一岁,笑声依然时断时续,给人一种体质虚弱的感觉,像小时候一样,令他心里生出一点儿怜悯。
“爸爸,我有一件事要问你。”
“爸爸在工作。”
“这与你的工作也有关系。”
“那好,你就说吧。”
“我曾经让你关心一个小伙子。--他现在怎样?”
司令员走回到写字台后面去,在皮转椅里坐下来。
“我的女儿真地很关心那个小伙子?”
“是的,爸爸。我准备在不久后嫁给他,虽然他对此还一无所知。”
“女儿坚持要求出嫁,爸爸是拦不住的。可是爸爸心里会非常难过。”
“我对爸爸深表同情。”
司令员又在黑暗中微微一笑。他的眼前浮现出了不久前在考核海区英勇出没的9009艇。
“那个叫江白的小伙子不错,说不准还真是个人才。”
隔着两千里距离,他仍然能感觉到女儿此刻睡意顿消,神情焕发。
“爸爸,你在夸奖你的女儿。”
“我的女儿当然也很优秀。……不过,妈妈怎么样?”
“妈妈很好。她天天都在打点行装,要去看她的老伴,可又对自己的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放心不下。”
“是啊,她是妈妈。”
“爸爸,我最想知道的消息你已经告诉我了,谢谢你。”
“不用感谢。爸爸乐意为女儿效劳。”
“我也有一个惊人的消息要告诉你。”
“是吗?”
“你甭用这种不屑一顾的口气。说不定你听了,真觉得是一个惊人的消息。” “我听着哪。”
“爸爸,我最近遇上了一位医生,他刚从国外回来,说那里新合成了一种药,长期服用它,我可以生孩子。”
“海韵,你在说疯话。”
“不,我说的是真话。”
司令员的心跳得厉害了。她毕竟是他唯一的女儿。
“海韵,你是跟你的老爸爸开玩笑。”
“信不信由你,我可是要接着睡了。”
“你睡吧。”
“祝爸爸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万寿无疆。”
“也祝我的女儿万事如意,夜里做个好梦。”
“我会的。”
“再见。”
“再见,爸。”
话筒放下了。司令员想回到窗前去,回到被女儿深夜的电话打断的思路上去。可是他仍然在写字台后面的黑暗中坐着,他也没能再继续沉入有关东方瀚海和康居婉若的回忆。女儿的电话不但将他的思绪完全引向了另一个方向,还使他悄悄地激动了。
海韵是他与海云唯一的孩子。婚后过了五年海云才怀孕,女儿出生时不足月,只有四斤三两,而且不久就被查出患有一种叫做DBB的疾病。这种病的主要可怕之处在于:一旦稍大规模的出血就无法止住。
司令员至今还记得听到医生报告这一结果时自己和妻子内心的反应。医生的报告意味着女儿长大了将不能生育。在这种情况下,女儿很可能也将失去结婚的机会。他和妻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共同约定,不再要其他的孩子了,只要一个海韵。因为他们害怕再生出一个健全的孩子会削弱自己对这个生来就不幸的女儿的爱。
司令员眼前浮现出女儿小时候瘦削的身影。海韵是个活泼的孩子,妻子喜欢把她打扮得花团锦簇,可她总爱到海边去蹦蹦跳跳,弄得一身脏。司令员愉快而又有点忧伤地想,那时他们夫妻虽然一次也没有就这个话题交换过心底的看法,但无论他还是妻子显然都明白:医学也许永远攻克不了DBB病这道难关,因为它在人类中的发病率不到千万分之一。他们能做的是让女儿童年的每一天都充满欢乐。
没想到就无意间放纵了她,司令员想。海韵长成大姑娘时性情还像个男孩子,也不管父亲在不在场就随地脱换衣服。有一次海云不无庆幸地对丈夫说:幸亏咱们家的丫头开窍晚,倘使她十三四岁就早恋,要死要活地迷上一个中学生,非要跟他结婚,她又有病,那该怎么办?
海韵是在读大学一年级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子的。有一天晚上,不是星期六,她却从学校跑回家来,大声嚷嚷着你们也太不关心人了,你看看我身上穿的,没有一件上档次的衣服,说我是讨饭的女儿人家都信!说着,性情一向豪爽的她竟呜呜哭起来。海云瞥了丈夫一眼,脸色当即黑了,第二天便到Y城闹市区最大的第一百货商店给女儿添了一大堆衣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都有。女儿就从那时一下摩登起来。
对她的担心接踵而至。女儿大了,那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父母痛苦的时刻到了。
好在女儿很早就知道自己患有那种病。十五岁以前,几乎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他们夫妻都要带她去Y城和北京军队系统的医院检查一次,更主要的目的是想知道国内外有没有新发明一种治疗那种顽疾的药物?每年他们都失望而归,结果看病成了旅游,每到学期终结,女儿便会主动问他:“爸爸,咱们什么时候去北京看病?”她把那看成自己愉快的节日。女儿渐渐明白她患有这种病不值得高兴是在十五岁以后,第二年高中毕业父母不同意她报考与海军有关的院校而为她选择了Y城海洋大学的图书馆专业,她也就没有抗拒。以后女儿一头扎进自己家的图书馆,很快成了一个令父亲也暗暗惊奇的业余的海战史专家。女儿的这一举动既让他们夫妻欣慰,又让他们心中难过:难道女儿年纪轻轻,就已经明白她终生都不能嫁人,打算将研究中国和世界海战史作为活下去的理由和避难所吗?虽如此想,女儿大学期间一直没有突然强加给他们一个满脸稚气却又自以为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小伙子,还是让两个人松了一口气。大学时期的海韵花枝招展,在服装上肯定领全校女生之先,司令员忧心忡忡,担心那件似乎不可避免的事情有一天总要发生。海韵从小养成了独往独来不顾一切的性情,那种事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但是没有,大学毕业了,女儿仍是一人出入家门。
只要孩子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每一对夫妇都会清楚地记得儿女从小到大经历过多少危险时刻。对于他这位女儿患有不治之症的父亲来说,他甚至记得海韵长大到二十一岁中间遭遇每一次危险时刻的具体细节。最怕的是女儿受伤,那将引起出血,一出血就很难止住。所幸的是女儿每次受伤(有时是跌破了膝盖,有时刀子割破了手指上的小动脉)出血量都没有超过危险线,但这一类的幸运并没有给他和妻子带来安慰,相反他们越来越感到忧虑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病情似乎还加重了。不,也不能说是在加重,只是女儿的身体对于出血好像更敏感了。一场感冒导致的鼻出血也要进医院才能止住。身为父亲,他不但为女儿的未来担心,而且也为她的现在深深不安了。
表面上他仍是一位随和的、慈祥的、快乐的父亲。女儿一天天长大,他们像天下所有关系最好的父女一样,开始讨论她的婚嫁。当然他明白这只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玩笑,一种游戏,父女无拘无束的亲情展现,两人谁都不把它当真。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谈话还冲淡了女儿不能出嫁带给他和她以及家庭生活的隐隐的愁闷空气。他们越不把它当做一回事,越经常用玩笑的方式谈论它,它似乎就越不显得沉重。
他以为这种情形会继续下去,虽然并不因此高兴。但是女儿留校后一年半的一个星期天,他注意到她开始在海山别墅接待一个潜艇学校的学员。此事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反对女儿与那个小伙子或世界上任何一个男青年来往,他又不能反对她与他们中的一个来往。女儿的疾患、她那异常脆弱的生命不允许她与他们有过于深入的结识,女儿不与他们发生深入的结识其生命又不成其为生命。他和妻子表面上置身事外,内心却充满了焦灼和大难临头的预感。他们突然发现在女儿这一任性或者深思熟虑的行为(谁知道是两者中的哪一个呢?)面前,自己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按照它的自然的逻辑发展,脸上还要装出毫不关心的微笑。女儿的生命是他们带给她的,女儿的疾病也是他们带给她的,他们即使只是眼望着她,内心也早已深深负疚,又有何种理由阻止她追求那合乎人性的幸福呢?在心灵的极深处,司令员甚至有过更隐秘的、他自己也不愿承认的思想如同火光一样一闪而逝:是让女儿一生没有爱情地活着,还是让她不惜冒生命的危险去体验做一个女人的幸福,哪一种选择对女儿更好?他有权力为她做出最后决定吗?不,没有。有权力做出决定的只有女儿自己。
女儿是他和妻子的,然而女儿的生命和生活却属于她自己。
他没有注意到自己心力交瘁却已心力交瘁。其后他只能以一种不赞成也无法阻止的心态关注着她和江白关系的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父亲式的关注。至于那个与女儿交往密切的小伙子,他的关注却是一个有过几十年海上阅历的老水兵式的,一个潜艇基地司令员式的。后面这句话的真正深刻的含意是:他不会因为江白与海韵交往就真正留意他,并断定他是个人才,值得女儿冒险爱上他(爱一次就有可能要了女儿的命)。司令员阅人多矣,任何一所潜艇学校每年都会培养出一大批看上去全是那么聪明的潜艇军官,他们匆匆走过他的视野,能长久留下的却非常稀少。在内心深处,司令员坚信一个人要成为大器并被赋予重任,并不是先天的或者青年时代的聪明决定的,那要看后天的许多情况,他们不但要有才能还要有坚韧的心力,同时还要有需要、环境与机遇。那个叫江白的小伙子离如此标准还远着哪,他甚至连个毛坯也算不上。不过后来他还是觉得:无论女儿还是江白,在交往中都是相当理智的,海韵虽然第一天就把小伙子领进了海山书房,但那个青年学员和女儿终于没有成为未婚夫妇,这在那个至今已传了四代的海军世家的历史上是不同寻常的。然而从父亲的角度看,女儿这样做却是正常的。司令员有时会突然长出一口气,想:女儿是值得他和妻子信赖的,表面上风风火火,不知轻重,但在这件很可能不但要了她的命也可能要了父母的命的大事上,却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虽然她这样做,对那个名叫江白的小伙子分明是不公平的。他不止一次地想:女儿是大了。
可是女儿今晚却打了一个电话,说她的病可以治,她可以结婚!
他可以相信女儿的话吗?司令员在黑暗中问自己。不。最好连个电话也不要打。最好不要相信在他和女儿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奇迹发生。那样无论对女儿还是自己和妻子都更好些。
将军重新站起,走回到落地窗前去。女儿的电话引起的那一番紧张的思想过去了,可是他内心中那被不知不觉高高激扬起来的波澜却没有平息。思绪重新转回今夜的主题。可是他还是再一次想起了女儿喜欢的那个肤色白皙的小伙子。江白。他还是去年深秋在Y城自己家(应当说是妻子家)的别墅里见过他一面,小伙子给他留下的印象不错。司令员不知道不久前江白与东方白雪之间发生的故事,不知道江白差一点被退回潜校,这样的事一般不会惊动他。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指挥9009艇考核时的出色表现,却使一向对之心境淡漠的司令员突然喜欢他了。
喜欢他的原因仍然是东方瀚海。
司令员在黑暗中站着,没有马上坐下去。他想,是的,是东方瀚海。想起江白就不能不想起9009艇,想起9009艇就不能不想起那个十九年前遇难的潜艇英雄。司令员想:正是因为东方瀚海他才在前不久的考核中下令撤了9009艇的艇长。没有人提出异议。不,是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东方瀚海曾经领率过的作战集体,竟出了三发鱼雷击不中一个固定目标的艇长,此人不是在伤害中国海军,而是在伤害自己,伤害东方瀚海!他平生最为深恶痛绝的就是一类军人,不,他不让这样的人再当艇长!
撤下那个艇长后他没曾料到9009艇会表现得那么好。当焦同推荐一个初出潜校的青年中尉代理艇长时,他也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他仍然有点心惊,自己做出那个决定时竟没想到事情也还可能有一种极坏的结果,如果江白辜负了他的信任。他承认没有想到会有另一种结果还是因为东方瀚海:在他的潜意识中,东方瀚海的艇仍是东方瀚海的艇,只要去掉一个不称职的艇长,它仍然会是一条出色的潜艇,他几乎毫无理由地认为该艇的航海长一定能胜任愉快地代理艇长。结果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对东方瀚海的旧信仰让他不自觉地冒了一次险,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人才。
司令员重新在圈椅里坐下来时,墙上的石英钟敲响了凌晨三点。该睡了,可是大脑细胞依然十分活跃。东方瀚海,东方瀚海,他的思绪终于全回到这个人身上来了。他有一种直觉: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夜晚,他应当把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关于东方瀚海和4809艇的繁乱纷杂的思绪认真梳理一遍。
对L城潜艇基地的考核以及他在Y城基地的工作经历,给予他的感觉大体是一致的。中国潜艇部队的训练水平不坏。我们的潜艇可以在任何时刻接到命令立即出航,投入战斗。但是这还不够。
因为没有东方瀚海。
也许别的潜艇基地中有东方瀚海,可是Y城基地没有,L城基地也没有。
但是中国潜艇部队是有过东方瀚海的,在他的感觉中,也从来也没有再消失过,哪怕于4809艇遇难之后。东方瀚海一经存在就不应当再消失。东方瀚海没有出现之前中国潜艇部队还可以没有他,有过他之后再失去他就是不可想象的了。
中国人哪,司令员想。他的思想的视野开阔起来。中国人不是个海洋民族却世世代代面对着海洋。郑和下西洋前后,我们对于海洋的了解有哪些呢?也许就是《山海经》、《镜花缘》或者《聊斋志异》中的有关描写,大陆以外的海洋不是存在着虚无缥缈的仙山洞府,琼楼玉宇,就是可怕的夜叉国。
近代以来中国人才开始出航。这以后她的每次出航,都像是她伸向大海的一支触角,一次试探。
在新中国伸向大海的所有触角中,东方瀚海的4809艇无异是最英勇无畏的一支。东方留在大洋中的航迹越长,新中国伸向大洋的触角就越长;东方开辟的新航道越多,新中国伸向海洋的触角或者手臂就越多和越有力。
东方瀚海不是一个人。东方瀚海是甲午海战以来在海上屡战屡败的中国人面向大海新生的无畏与激情,是这个民族重新认识和征服海洋、保卫自己的海上疆土的勇气和决心。东方瀚海不但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坚定的自信与理念,一种活火一样熊熊燃烧的民族生命的热情,一种超越平凡的豪迈气概,一种以开拓大洋为己任、视海洋为故土和归宿的新型海军军人的理想与楷模。
没有郑和水道的遇难,中国潜艇部队或许会出现无数东方瀚海,而其后的十九年间,中国潜艇部队的航迹会更多更长地伸向未知的大洋。那样的话,今天中国潜艇也许早像进出自己的海洋国土一样娴熟自如地活跃于全球的广大海域,令觊觎者不敢窥探我们的领水。
但是4809艇遇难了。东方瀚海再没有归来。
直到今天,司令员还清晰地记得东方遇难的消息在最初一瞬间带给他的那种如同撕裂肺腑一样痛楚的感觉。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强劲的海风扫荡着Y城营区内的每一片绿叶,使照耀其上的万千光点在他眼前潮水般汹涌地扑将过来。他经历了平生第一次眩晕但很快又清醒过来。不可能。在他的印象里,东方代表的只可能是胜利和荣誉,沉没和死亡一类字眼用到东方身上他绝对不愿去想。
但他还是被动地接受了事实。最初的怀疑并没有消失,它们化做两个让他迷惑不解的问题,浮云般长久地游动于他内心的天边:完成预定的远航任务之后,东方为什么不经请示就去探测郑和水道?东方指挥的4809艇怎么会触礁?
有过许多个不眠之夜,司令员在痛感失去东方瀚海对自己的损害时想为第一个问题找出答案。东方的遇难首先让他失去了一位师长和朋友,一位生命的榜样和鼓舞者。他那时就想到了,4809艇的遇难很可能也将成为中国潜艇这一成就辉煌的远航时期的结束,一条潜艇就是一条潜艇,就是在东方每战必胜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赞成这种向远海的出航。中国的海军战略不是近海防御战略吗?东方想表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他个人的事,可是让他冒着艇毁人亡的危险出航,有关领导者就有责任了。还有,既然你们承认东方瀚海是最有经验最成熟的航海专家,他的遇难更说明这样的行为完全是无谓的冒险!司令员不愿意参与这种争论,它们显出了中国人在海洋问题上传统的狭窄,他还没有资格参与并且也不愿参与。他想知道的仅仅是那样一个谜:东方瀚海为何在最后一次出航时破天荒地没经请示就去探测郑和水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就已为它找出了一种模糊的解释,一种来自直觉的猜测,不过却被他认为是极接近真实的猜测。东方那样做肯定与营区背后那幢小楼里黑衣少女有关。他的理由是:还在东方带他去拜访过她不久,他就隐约听说前者的结婚申请在政治审查时“触了礁”。康居婉若是中国近代史上某著名人物的重孙女,自然也就成了那个时代潜艇军官绝对不能与之结婚的对象。由于后来“谣传”她为东方生了一个女儿,司令员能够想象得出,东方最后一次出航时面对的是什么,他心里想的又是什么。像他那样一个视诺言比生命还珍贵的人绝对不会为了自己在部队的前途弃那个将要临盆的女子于不顾,虽然她不一定要他做出如此的牺牲。另一种前景也摆在东方面前:那个女子临盆之后,东方与她的关系绝对不会不被查觉,那时他也一定会离开潜艇和大海。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东方自己主动承担爱情的全部沉重,结束酷爱的航海生涯,还是被动地由别人给予他离开潜艇部队的判决,也无论4809艇后来会不会遇难,这次航行都是他的最后一次远航。东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于是他便没有请示基地,执行完预定任务后带4809艇去了郑和水道(如果请示,他极有可能失去这一机会)。
即使他的猜测全部属实,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东方必定是认为在最后一次远航中完成对于郑和水道的探测十分重要,才会冒着受处分的危险做这件事。而且他也绝对相信,东方这样做时肯定没有想到4809艇会触礁沉没。东方尽管被一些人称之为“东方大胆”,但司令员当年研究过4809艇的每一页航行日志,从没发现东方哪一次远航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冒险进行的。东方之所是东方,就是他不仅勇敢,而且细致。毫无道理的冒险不是东方的性格。他至今仍毫无保留地坚信:东方既然明白那是他最后一次为中国潜艇兵开辟新航线,他就绝对不会冒险行事,他追求的只可能是成功,而且是绝对的成功,因为康居婉若就要临盆,他已经没有再一次的机会了。
十九年来,司令员曾一次再次地研究过郑和水道。中国海军成立时,对于这条水道所在的郑和海域,我们和全世界拥有的只有一百年前出于英国人之手的几张大比例尺海图。郑和水道之所以被称为水道,那是因为史料记载,当年郑和的船队曾从那里通过。一百年来,没有任何一艘中国的和外国的艘船能够重复这条郑和的航线,直接由横亘在郑和海域中间的郑和群礁中部通过,进入中国的内海。东方选择这条水道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出航的探测对象,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极具战略眼光的:万一这条水道被查明可以供潜艇秘密进出,中国潜艇兵进出整个郑和海域就将缩短将近3/4的航程,我们就能在郑和群礁之外控制和保卫属于中国的全部传统海域,中国海军在广袤的郑和海域的战略地位就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一句话,那里将成为中国潜艇的天下。
这才是东方于最后一次远航时不经请示便率艇探测郑和水道的全部理由。不可能有另外的理由。
但4809艇沉没了。即使在该艇政委施连志后来亲自书写的事故报告里,也没有否认4809艇的触礁。
于是就有了那个令东方瀚海蒙羞已达十九年的事故结论。
十九年来,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到东方瀚海的死亡和对他的耻辱判决长期影响了一条艇、一个基地乃至整个中国潜艇部队的精神和士气。一支军队就像一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不断的鼓励。失去东方瀚海,中国潜艇部队就失去了鼓励,失去了榜样,在某种意义上也失去了面向大海的勇气和方向。
当然还有别的历史原因。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总是习惯于回头面向大陆,面向自己,进入荒唐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审视。所幸那时我国海疆受到的威胁还不太严重,中国人还被允许这样做。
今天不一样了。
当初海石先生就说过,总会有中华民族真正认识海洋重要性的一天。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婿在这一天到来时有所作为。
先生目光深远。司令员想。历史的天平正倾斜过来。过去整个民族都向内望着自己,现在终于张大双眼,向洋望着世界。还有别人哩,别人也在望着那大片大片似乎无主的海洋。不一定有战争,但一定要有准备,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勇于牺牲和胜利的部队。你存在于那里,那里的疆土才是你的。今天,中国海军突然从无人问津变得万众瞩目,原因极为简单:她面对的局势十分严峻。实际上,她已被推向了保卫祖国的最前线。
可是中国潜艇部队里却没有了东方瀚海。
活下来的是4706艇长,可是廉颇老矣。
海石先生曾在东方和他之间选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先生认为终成大器者是他。然而4809艇沉没十九年之后,司令员仍不能不时常觉得岳父在这一点上是错了。东方瀚海永远比他优秀。中国潜艇兵走向大洋的历史进程中一定会有牺牲,当初这牺牲不是东方就是他,而结果是东方。东方牺牲了,他用自己的死在中国潜艇兵史上为自己划上了一个悲壮醒目的句号。他却活着,年复一年偷生于一身雪白的或藏青色的海军军服之下。死去的东方仍然在潜校的课堂上,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教科书上影响着后人,活着的秦失默默无闻,十九年来没有给中国潜艇兵的航海图上增添一条航线。夜深人静,他常常扪心自问:难道活着真地就比死去更好?
中国潜艇部队需要找回东方瀚海。没有东方瀚海,中国潜艇部队就缺少了一个英勇豪迈地走向大洋的灵魂。
找回东方瀚海也是他内心深处的需要。时至今日,他仍然觉得自己的一生是追慕东方的一生,也是对这些年来荒废了远航使命因而充满痛苦的一生,是对自己十分不满甚至厌恶的一生。
找回东方瀚海就要为东方恢复名誉。为此必须重新探测郑和水道。焦同曾经责难他不关心东方瀚海的平反,其实焦同不懂,他内心中比他更迫切地要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件事是必须重新为那次海难下结论。十九年间,他一直想率艇去郑和水道重新探查。这件事与东方遇难后留在他心中的第二个问题有关:东方瀚海怎么可能触礁?时光流失得越久,他对这一结论越是怀疑。相信东方瀚海会犯诸如触礁沉没之类的错误,就像要他相信一个大学教师会算不准一加一等于二一样荒唐。他甚至觉得,相信这个结论不但是对死者的污辱,也是对每一位有经验的潜艇艇长的伤害。年复一年,司令员形成了一种固定观念:东方绝对不会犯那个如今人所皆知的错误,导致4809艇沉没的是另一种原因,一种极有可能超越了东方对海洋的认识和经验范围的原因。
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说服他。作为一名有过多少次不平凡的远航经历的潜艇艇长,他深知除了触礁沉没,大海中还存在着众多足以使4809艇沉没的险情。大海是浩瀚莫测的。人类在陆地上生活了数千年,仍然对它的一些秘密毫无所知,对于大海,人类更像一个刚刚走进密林的幼童。人类征服大海如同征服雪山,那里存在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每一种危险都足以使你丧生。
十九年前,他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研究潜艇海难,也曾在自己收集由女儿保存在海山书房的一册潜艇海难资料上,就4809艇的失事结论划上了三个大惊叹号。可是由于他终于没能进入郑和海域,他也没能证明或者否定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些想法具体一点说就是:那里会不会存在着海中断崖或者死水?
海水是有密度的,海水密度越大,舰船所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但海水的密度在不同水域是不同的,并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不断变化的。江河灌流、降雨、风暴和涌流的作用、不同盐度和温度的海流相遇,都会使海水上层和下层的密度明显不同。
这种海水在垂直方向显著变化的水层,即密度不同的两层海水间的过渡层被称作海水密度跃层。海水密度跃层中,如上层海水密度小,下层海水密度大,就形成了液体海底,潜艇因受到的浮力加大而无法下潜,只有加注海水增大艇重才能进入下一水层。相反,如果上层海水密度大而下层海水密度小,就会形成海中断崖,正在潜航中的潜艇就会因海水浮力突然减小而急速下沉,尤如一辆急驶在山崖上的汽车突然跌入深谷,结果自然是艇毁人亡,丧身大海。
1961年×月×日,某核大国的一艘名为“美丽鲸”号的核潜艇驶往大西洋某海区执行试验任务,突然操纵系统失控,急剧跌入2千余米的海沟。该国急派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和一个深海探测器前去该海域查找事故原因,这艘潜艇再次沉入深海,艇员无一生还。倒是深海探测器中的乘员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海面,报告了最后一条潜艇沉没的情形。海洋专家们经过多次分析和试验,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了海洋里存在着海中断崖这一可怕的自然现象。
死水的产生也与海水密度跃层有关。密度跃层的海水并不是静止的,只要稍加扰动,就会产生内波。内波一经产生,船只原来用于克服海水阻力的动力就不够了,船只会被“粘”在海里,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因此被称之为死水。潜艇遇到死水更危险,由于它已全部进入海水密度跃层,内波可以突然猛烈地将其推出海面,或将其死死压至极限深度以下。1963年4月10日,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在波士顿海域进行超300米的潜深试验,不慎进入死水区,一下沉入2700米的海洋深处,再也没有浮上海面。(但对于4809艇当年可能遇到了死水,司令员并不愿意相信。死水区他曾经历过,潜艇在最大潜航深度以5、6节的速度航行,靠惯例能够穿越密度跃层,条件是潜艇的动力设备不能发生故障。)
如果4809艇沉没的原因确如他想象的是这两种可能性中的一种,那么本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东方两人都还不具备这种知识。
还有其它未知的可能。也许导致4809艇遇难的原因是人类至今仍然不知道的。十九年前遇难的东方当然更不知道。
人类对于海洋的征服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冒险。你不能穷尽海洋的所有知识。你能够凭藉、依赖、信任的只是其中有限的部分和你自己的智慧。海洋那么雄大而征服者那么弱小,牺牲正是题中之义。
人类认知海洋的道路绵绵无尽头,中国潜艇兵却要在这有限的认知之上保卫她认为属于自己的海洋。做一个潜艇艇长本来就类似于上演一幕英雄悲剧。
不平凡也就在这里了啊。司令员想。你就在这里超越了平凡。死亡和人的自豪感是那架始终存在的天平的两端,当它向后者倾斜时,人的伟大就猛然凸现了出来。
是的,人的伟大。司令员沉吟一般地想啊。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我们的星球只是太阳系的一个粒子,太阳系又只是更广大无边的宇宙中的一个粒子和一段时光。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是这个小小粒子上最伟大最有力量的民族,但她现在不是了,却仍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表现自己的伟大与不死。我们只能做伟大的事情。我们甚至不能平凡。历史和我们既定的命运不允许我们平凡。
“文革”结束前他没有机会再次出海远航。他的猜测是对的,4809艇的沉没结束了中国潜艇的又一个远航时期。七十年代未,“文革”结束,中国潜艇又开始走向大海,可他还是没有实现自己再次探测郑和水道的愿望。不是有关方面出于各种考虑不批准他的计划,就是他与这种机会失之交臂。今天他仍想亲自去探查那条水道,可是身为一个基地的最高指挥员,上级不可能让他进行这种极具冒险性的出航。
即使是今天,上级也很难同意以探测郑和水道为目的进行一次单独的出航。英国人旧海图还没有谁改变过,而十九年前中国的潜艇之王4809艇又在那里遇难沉没。重新出航有可能再损失一艘潜艇。还有人哪,还有艇上数十名潜艇艇员的生命哪。
为探测郑和水道进行一次单独的出航也不是东方瀚海当年探测这条水道的本意。东方的意图他很清楚:如有可能,中国潜艇部队应当秘密地发现并掌握这条水道。当今世界各海洋大国一天二十四小时用成百颗卫星密切监视着海洋,中国潜艇单独出航郑和水道很难不被人发现。
如果郑和水道确实如东方当年估计的那样,有可能允许潜艇自由出没,中国人就应当在极秘密的情况下一举将其开辟并牢牢控制住它。失去了行动的秘密性,别人就有可能占我先机,郑和群礁外的广大中国传统海域的情况就会突然复杂化。
一定要有一次新的出航。非如此就不能查明4809艇沉没的真正原因,无法为东方瀚海恢复名誉。非如此就不能先于他人查明郑和水道在未来海战中的实际价值。郑和水道也可能真地无法通航,但即使那样,对它进行一次深测也是必要的,它会让我方完全放心大胆地弃它于不顾。
那样他就不可能为东方瀚海恢复名誉了。不。如果是那样他也可以为东方瀚海恢复名誉。十九年前4809艇在郑和水道的沉没应当被看成中国潜艇兵对于郑和水道的历史性探测的悲壮的第一幕。那条潜艇是沉没了,可是东方瀚海和他的艇进行的仍然是一次英勇的出航,沉没只是英雄艇长和英雄潜艇遭遇到了不幸罢了。
从中国人走向和征服大海的历程中看,东方瀚海和4809艇探测郑和水道本来就是一次英雄豪迈的远航,东方和4809艇的沉没本来就是一次壮烈的沉没。
可以安排一次正常出航掩护下的秘密出航。中国潜艇每年都要到郑和群礁之外的中国传统海区进行例行巡逻。这样的巡逻别人已经习惯了。几个月后,L城基地就要派遣一条艇向那一海区出发,返航时便可秘密地完成探测郑和水道的任务。
遗憾的是他不能亲自前去。完成这次探测任务的只能是年轻的一代潜艇兵。
最好的选择是9009艇。他又想到了女儿与之交往的那个名叫江白的小伙子。从技战术素养看,刚刚通过严格考核的9009艇足以担负此项重任。就人的方面看,这位叫江白的小伙子的指挥才能不但是出色的,考核过程中他还隐隐约约地碰撞到了对方那不同寻常的心力。是的,司令员想,正是心力。心对沉重的事物的承受力,以及它推开这种沉重的排斥力。没有如此心力,技战术素养再好的人也无法胜任探测郑和水道这样重大复杂的任务。
还有焦同哪。他现在是9009艇的代理艇长兼政委。司令员感概地想:一个人舒舒服服地在首都生活了十余年后,仍能下决心回到潜艇部队来,他的心力也是可以指靠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