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品江山

_3 三戒大师(当代)
  “不知可寻到住处了?”船家热情问道。
  对这种过分热情,陈恪警觉起来,以他的经验看,无事献殷勤,自然非奸即盗。
  “没有。”但陈希亮很老实道:“不知老丈可有去处?”
  “小老儿在县城有处小楼,但官人也看到了,小老儿跑船为生,和老伴常年住在船上,正想把宅子租赁出去,不图挣钱,只不想空着屋。”船家笑道:“待会儿靠岸,不妨跟我去看看,要是合适就租下来,满城找不到更便宜的。”
  “也好。”陈希亮道:“待我寻一处客栈,先安顿下犬子,便与你去看房。”
  “还住什么店啊,”船家热情洋溢道:“直接到我那住下就得了。”
  陈三郎不禁瞪大眼睛,难道宋朝人这么热情好客?不过,哪有晚上看房的?这不跟灯下看美人,一样的不靠谱?再说了,没问问价位就去看房子,这……合适么?以他对便宜老爹的认识,怕是八成要坏事儿。
  不过他现在是个十岁的孩子,大人说话,哪有他插嘴的份儿
  船靠在码头上,自有工人卸货,船家热情的找来辆板车,帮着把行李装上,还抢着替他们推车。这让本就心存感激的陈希亮,大大的过意不去,一路上连连道谢。
  陈恪两手牵着弟弟,跟着父兄走在这千年前的城镇中,好奇的四处张望。只见县城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江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道路古老而雅致,走在上面,是那样的让人踏实。
  这时候天色已黑,街道两旁的店铺都上起了木排门,光线从排门的缝隙透出来,柔柔的、细细的,颇为温馨。过了街面,进到巷子里,令陈恪感到意外的是,并非节日,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灯笼。那一团团形式各异,明暗有别的亮光,为晚归人照出了夜路。虽不算多么明亮,但令人感动。
  --------------------------分割-----------------------
  书评区有好多对陈希亮的年龄有争议。据我看到的资料,他有两个生日,1014年生人,和999年生人,差了15年。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经过千年,国都亡了两次,资料自然乱套。
  之所以采用前者,原因无它,是为了讲故事,因为此人在历史上虽有盛名,但从未到达过国家的权力中心,也没有对历史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他登场早晚、年龄大小,丝毫不影响历史的走向。
  我所说的认真考证,是人物背景性格、社会风貌、典章制度、历史真相……当然没那么大本事,只能说是尽力。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四章 砍断肠
更新时间2012-6-28 8:01:11 字数:3271
 (每天睡前都在榜上,一觉醒来又不见了。我容易么,求推荐票!求收藏!!)
  --
  陈三郎一路好奇的东张西望,问这问那,遇到感兴趣的地方,还跑过去仔细探看,二郎不知催了他多少遍,才没有跟丢。
  沿着小巷左拐右拐,到达那船家邱老儿的宅子,打开门一看,是一进三向有房的四合小院,空空荡荡,家具动用全无。邱老儿把他们领进正屋,摸出一根蜡烛,用火镰擦动火石点着,插在烛台上,口上道歉道:“太久不住人,得稍微拾掇拾掇了。”
  陈恪借着微弱的光,便见门窗破旧,内墙剥落,简直就是一栋废弃房屋啊!怪不得老小子这么热情,还问便宜老爹是不是读书人,就是看准了读书人脸嫩脑残,别人一热情就不知道怎么回绝。
  还非得带着晚上看,真是狡猾狡猾的。
  但陈希亮觉着挺好,主要是够宽敞,一家五口住着没问题。稍微破点算什么?收拾收拾就成了,便对邱老儿说:“这房子,我租了。”
  “官人真是痛快,”邱老儿大喜过望,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小老儿也不能小器。屋里还缺少些家用,我也不给你补了,便免去官人一个月的房租,如何?”
  “承老丈的好意了……”陈希亮这才想起来问道:“见月的房租多少?”
  “八百文……”邱老儿干脆道:“你看是年付还是半年付?”
  “啊……”陈希亮登时额头见汗,他身上的钱倒是够交半年房租,可是全家人还要生活呢……不禁张口结舌道:“太贵了吧。”
  “贵?官人说笑呢?”邱老儿道:“这是县城,你雇个泥瓦匠,一天还得百文呢。官人不妨打听打听,不到一贯就能租个有房有院的大宅子,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儿?”
  “呃……”让读书人讨价还价,实在是太难为他了,就知道一定是这样。
  “我要拉屎……”就在他不知该如何作答时,小六郎突然嚷嚷起来。
  “二郎,带你弟弟去……”陈希亮随口道。
  “不嘛,我要爹爹领着,要爹爹领着……”向来乖巧的小六郎却撒起赖。
  陈希亮无奈,只好问明茅厕的方向,领着小六郎出去了。
  他一走,五郎便闪身把门关上,这让邱老儿摸不着头:“娃娃,你们作甚?”他看向最大的二郎,却见对方也是一头雾水。
  “老丈,”这时,陈三郎出声道:““你这房子,一月最多一百文。”虽然是娃娃音,但语调却老气横秋。
  “这孩子,瞎说八道。”邱老儿不悦道:“这么大的院子……”
  “来的路上,我东张西望。”陈三郎呵呵一笑道:“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什么?”邱老儿瞳孔一缩道,心说不会看到那家牙行了吧?
  “房屋中介。”陈三郎冷笑道:“怪不得老丈非要坚持,晚上来看房子呢,原来是把我爹爹,当成羊祜了!”
  “房屋中介,那是个什么东西?”邱老儿奇怪道。
  “也许不叫这个名字,但这不重要。你只要知道,那店外面有块告示板就行了。”陈三郎比划道:“上面写着某街某户出租,某街某户出售,那家店叫什么名字啊,老丈?”
  “牙行……”邱老儿登时没了底气。
  “牙行,哦,我听过这个名字。总之,我扫了一眼,各式各样的房子都有出租,”陈三郎一字一句道:“价格普遍在四五百文左右!”
  “算我倒霉……”邱老儿真是郁闷,今天太邪门了,好容易遇到个好糊弄的书呆子,还以为不但能甩却一桩心病,还能发笔横财呢。
  谁知道,这书生竟有个,粘上毛比猴还精的儿子……
  ~~~~~~~~~~~~~~~~~~~~~~~~~~~~~
  “五百文就五百文吧。”邱老儿心说怎么办,只能认栽。
  “我说过,我们就出一百文。”陈三郎冷笑道:“多一个子也没有。”说着加重语气道:“你抬头看看,能看到什么?”
  “什么?”老丈依言抬头道。
  “天上的星星!在屋里就能看得到!”陈三郎拿出前世砍价的功夫,加快语速道:“你再四处看看,这屋子的门窗全部朽坏,屋里家什全无,地面坑坑洼洼,你这也叫房子?破笼子还差不多!怪不得不找中介,恐怕中介根本不接你这单吧!”
  “我不跟你说,我跟你家大人说去。”邱老儿被他挤兑的面红耳赤。
  “我爹爹一进来,我们兄弟就一起哭着要走,倒要看看你能拦得住。”陈三郎又可恶的冷笑起来:“只是不知道,老丈又要等多久,才会再在这么合适的时间,遇上这么合适的人。”
  这句话击中了邱老儿的要害。他之所以,非要现在带他们来看房子,掩盖房子的瑕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想让他们了解出租的行情。以为晚上牙行关门,黑咕隆咚,那一看就不问阿堵物的钝秀才,不会注意呢。结果钝秀才确实没注意,可他儿子注意了……
  这时候,陈二郎终于反应过来,也在一边呛声道:“对,打死不租你家房子!”
  “好商量,好商量。”邱老儿终于泄了气道:“但一百文是不可能的,全天下也没有这么便宜的……”
  “你得先看看,全天下有没有这么破的屋子!”陈三郎乘胜追击,语速加快道:“租了你的房子,我们得请人上瓦刷墙、安窗装门,地面也得铺上砖。你算算三间屋子得多少钱?还得购置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这些都是钱。到时我们住一年,走了房子还是你的,里面的东西也都是你的。等于我们自己掏钱,把你这危房破院的修葺一新,你算算该给我们多少钱?”
  “……”邱老儿不说话了,心里算盘却打起来。
  “其实就算不给钱,白住一年,你也是赚的。”陈三郎最后盖棺定论道:“不然你这破房子,几年也租不出去。现在平白得了一笔银钱,还把房子修好了,这样的好事儿上哪找去?”
  陈恪话音一落,黑五郎急声道:“爹爹回来了!”
  “一百文,答不答应,你看着办吧。”三郎说完,陈希亮开门进来,他赶紧换一副孩童表情。
  亲眼目睹了这小子变脸,邱老儿不禁一阵恶寒,心说这孩子将来得什么样?吃人不吐骨头吧……总之是绝对不敢得罪的。
  “老丈……”不知道发生何事的陈希亮,终于在外面下定决心,要跟对方讲讲价:“我想了,还是太贵了……”
  “确实太贵了……”邱老儿也点头道。
  “呃……”陈希亮瞪大眼,心说这老头怎么转性了?他有些搞不清状况,顿了顿才试探道:“要不,咱便宜便宜?”
  “嗯,便宜便宜。”邱老儿依然点头。
  “那便宜多少?”
  “一百文吧。”
  “那就是七百文……还能再便宜点么?”陈希亮感觉极不好意思了。
  “官人误会了。”邱老儿的笑比哭还难看:“是只要你一百文……”
  “呃……莫不是在耍我吧?”这是陈希亮的第一反应。
  “多余的话不用说了。”老丈被无力感笼罩,他看看陈三郎那张高深莫测的笑脸,一咬牙道:“立字据吧。”
  “老丈,你,你真是太仁义了……”陈希亮是满怀感激:“明天我跟你去立契!”
  两人便草签了一份租约,租期一年,每月一百文,期间一切修葺、购置费用,房东概不负责。
  陈希亮打开箱笼的夹层,掏出了一张……纸钞给对方。这让陈恪瞪大了眼睛,这个,宋代就有钞票了?莫非这就是历史书上说的‘交子’?
  剩下的二百文,陈希亮点了六十六枚‘当十’铁钱支付……文是铜钱的单位,用铁钱支付时,要以十当三折算的。
  约好明日一早到县衙立契,邱老儿拿着钱走了,出门后望着终于租出去的宅院,心里一直弄不明白……我这房子,真有那么差么?
  ~~~~~~~~~~~~~~~~~~~~~~~~~~~~~~~~~~~
  忙了一天疲累坏了,陈希亮和孩子们草草吃些干粮,让二郎和三郎,把床铺草草一收拾,铺上铺盖。他则打了水,让儿子洗刷洗刷,一家人便睡了。
  待父亲的鼾声起来,二郎陈忱轻声对身边的陈恪道:“睡了么?”
  “没。”陈恪轻声道。
  “你怎么敢杀价那么狠?”陈忱小声道:“不怕那老丈翻脸走掉?”
  “怕什么?他的房子要是租的出去,哪还用这样迫不及待?”陈恪轻声解释道:“而他明知道破房子不好租,还要连哄带骗往外租,只能说明,在他心里修葺房屋的费用,要比一年的租房收入还高。结果越拖房子越破旧,越是没人租,简直成了他的心病……”
  陈忱有些明白了:“你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能用那么低的价钱拿下来。”
  “不错。”陈恪点点头,眼皮有些发沉道。
  “我们真要出钱修葺么?”陈忱有些担心道:“他不愿意修,不正说明,修起来很贵么?”
  “凑合凑合得了,还真给他大修啊?”陈恪笑笑道:“放心好了,要是一年之后,我们还住在这儿,那咱兄弟也就太失败了……”说完打个哈欠道:“睡吧……
  “最后一个问题,”陈忱却不依道:“你怎么变得这么厉害了?”
  “天知道……”陈恪含糊答一句,酣然入睡。
  ----------------------------------------分割------------------------------------
  哦,爽不,求求票行不?下面还有更爽的……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五章 活在大宋
更新时间2012-6-28 20:28:44 字数:3116
 (活在宋朝花销太大,大家谁还有票,支援一下陈家父子啊……)-
  当第一缕晨光照耀大地,一串清脆悦耳,穿透力极强的铁牌敲击声,回响在青神县城的巷陌里,一边还伴随洪亮的宣唱声:
  “卯时已至,晨光熹微,白日晴明,江边有霾。早晚天凉,需备夹衣……”
  陈恪被这声音唤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什么,竟然是天气预报!这万恶的旧社会,也太太太人性化了吧。
  陈希亮已经起来了,从外面打水进来,叫儿子们下地洗脸漱口,然后出去吃早点……
  所谓‘民以食为天’,天一亮,人就要为肚子发愁了。
  宋朝人极会享受,城镇居民很少开火。尤其是早餐,基本上都是由临近的早点铺供应,粥饭点心,荤素小吃,丰俭由人。除了早点外,还供应茶水和二陈汤。如果你再懒点儿,连洗面汤……也就是洗脸水,都可以给你提过来。大概这就是最早的‘笼袖骄民’了。
  虽然肯定不如自己动手划算,但宋人很少算这个经济账。哪怕像陈希亮这样拖家带口的穷书生,也觉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当然,他们家初来乍到,还没跟饭馆定上点,所以只能出去吃。
  听说早晨要出去吃,五郎六郎都欢欣雀跃,唯有三郎陈恪道:“那多费钱啊……”
  “真懂事,不过日子不是从嘴里过出来的。”陈希亮摸摸他的头,笑道:“多少天没好生用一顿了,快走吧。”
  简单梳洗之后,父子五人出了门。这时候,县城还算安静,那自五更就响起的油饼店、胡饼店的擀剂、翻拍声听着分外清晰,也让兄弟几个更饿了。
  街面上,已经有赶生活的经纪行贩、送吃食的饭店伙计,推着车、挑着担穿梭巷陌。陈希亮找个挑着吃食担子的小二哥,问明了他家店面的方向,便带着儿子们,找到那家挑着个大大的‘食’字幌子的早点铺子。
  这家早点铺开在临大街的吊脚楼下,这些大街上的吊脚楼,都是前店后院的,许多人租下来商住两用,甚至直接就是业主,利用位置优势开起了买卖。
  店面不大,只有五张桌子,但看流水价提出来的食盒,便知道人家是以外卖为主的,当然也欢迎上门的食客。见有客人到,伙计笑容可掬的招呼道:“客官头次来用早点吧。本家有各色吃食、多样汤水!”
  “有劳小二哥了。”陈希亮带着四个儿子入到里面,围着一副柏木桌凳坐下。这年月,管掌柜叫大哥,管伙计叫二哥……
  “客官看着面生,像是头次来啊。”那小二端上免费的米粥,客气的打着招呼。
  “昨日才搬到这里。”
  “恭贺乔迁之喜了。”小二笑着抱拳,说着一指柜台后的一排竹牌子道:“本店最擅长做饼,不过后五样早晨欠奉。客官看要用些什么?”
  陈家父子顺着他所指,便见每个牌子上都写着不同的饼,每样都明码标价……什么烧饼、汤饼、炊饼、环饼、糖饼、酥饼,足以七八样,也有不叫饼的,比如馒头、扁食、云吞……
  陈恪调动三郎的记忆,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宋代,饼并非仅指经过烧烤加工而成的圆形食品。凡是用面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饼。后世所说的饼,在这会儿叫‘烧饼’。汤饼就是面片汤;炊饼原叫蒸饼,为了避当今官家的讳,才改称‘炊饼’,其实就是笼中蒸成的馒头。至于这时候的馒头,其实是有馅的包子……
  陈希亮点了五碗汤饼,一笼馒头,怕不够,还叫上了五个炊饼。谁知几乎眨眼之间,就不剩什么了……孩子们是饿极了、也馋极了,那叫个风卷残云,片甲不留!像陈恪,到这世上就没吃过正经东西,现在感觉自己能吃下一头牛。五郎比他还饥渴,二郎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就连小六郎也使劲往嘴里塞,好像下顿没得吃似的。
  “慢点吃,别噎着,再点就是了。”陈希亮心疼的鼻头发酸,赶紧叫点餐。最后又上了五笼馒头,三碗汤饼,十个炊饼,才将将填饱小子们的肚子。
  “承蒙关照,五十二文,客官头一次来,掌柜的说了,给算五十文。”伙计笑容可掬的报账道。
  “多谢多谢。”陈希亮一边掏钱一边肉痛,半个月房租没了……怪不得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呢,现在四个半大小子,岂不要吃死两个老子?
  吃过饭,他叫二郎带着三个弟弟先回去:“我去县衙把契约办好,你们兄弟几个把家里收拾一下,不许淘气。”父子俩便在铺子门口分开,陈希亮去和邱老儿汇合,陈忱则领着弟弟们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已是朝阳高挂,街面上热闹多了。店铺卸下了排门,挂上了幌子,亮出了自家的商品……纸店中的金纸银纸被朝晖抹上光泽;幞头铺将摆满各色帽子的长桌搬到街上;绸布店把一匹匹新花布摆上柜台;陶瓷铺搬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陶罐瓷瓶;铁匠铺开始叮叮当当;成药铺里散发出三郎熟悉的香味……
  除此各色各样的座商铺子外,还有挑着担、推着太平车,沿街叫卖的行商。有箍缚盘甑的、贩油的、织草鞋的、弄蛇货药的、磨镜的、鬻纸的、鬻香的、贩盐的、制通草花的、卖猪羊血羹的、卖花粉的、货姜的、贩锅饼饵蓼的……
  强烈而生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三郎彻底呆住了。到了这个世界有些日子,但他总是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直到这一刻,看到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发现自己也在这一幕中,他终于感觉到,自己是在生活,生活在大宋朝。
  ~~~~~~~~~~~~~~~~~~~~~~~~~~~~~~
  他本想好好逛逛,无奈家里还有一堆活要干,兄弟几个只好离开大街,回到他们的小院。
  一回去,兄弟几个便对着这处破落屋子发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没有不欠收拾的地方。实在不知该从何干起?
  “人工贵么?”老爹不在,陈恪便不装小孩儿了。既然父兄都缺乏生活经验,自己得撑起这个家来。年龄是最大的障碍,但好在陈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反常。
  “什么人工?”陈忱顿一下才反应过来道:“年前祖屋翻新,大伯请的瓦匠,说是一天要一百文呢。”
  “唉……”陈恪叹口气道:“一个月的房租啊。”
  “呃……”陈忱忍不住翻白眼道:“是你砍价太狠了吧。”
  “我们先打水洗地吧,祈祷最近莫下雨。”陈恪拍拍屁股起身,提着桶去天井里打水。
  等把屋里屋外收拾差不多,陈希亮也回来了,他一手提着个竹篓,里面装满了籼米菜蔬,还有两条巴掌长的小鱼,用柳条穿了挂在篓边。身后还有个短打扮的汉子,挑着两箩筐锅碗瓢盆、板凳菜板,手里还拎着把菜刀……看来一顿早饭就把他吃慌了,决定自己在家开火。
  请那汉子将箩筐搬进东面的厨房,陈希亮便和他钱货两讫。那汉子道谢后,笑道:“官人是刚搬来的吧,我就住在前面条街。”
  “原来是高邻,快请里面坐。”陈希亮已经将几张板凳撒进了北屋的正房,勉强可以纳客。
  “今日不了,还有店面要照看。”那汉子笑道:“等官人安顿下来,我约齐了左邻右舍来道贺。”
  “欢迎欢迎。”陈希亮拱手道。
  送走了那汉子,陈希亮便挽起袖子,去厨房生火烧饭。曾赴京赶考的书生,山高路远,不是总能碰到客栈。除了那些带着书童、伙夫的富家子弟,都是要自己动手做饭的。
  当然陈希亮的厨艺水平,说起来有些糟蹋‘厨艺’这俩字,也就仅限于把生的做成熟的。结果米饭糊了,菜煮苦了,就连做个汤,也跟刷锅水似的……
  干了一上午活,孩子们又饿了。一桌子饭菜,不管好吃歹吃,几乎眨眼之间,全都亮了盘底。见他们把满满一桶米饭吃得干干净净,陈希亮又是一阵心惊肉跳,这本是准备两顿吃的米啊……
  看来过不了两天,又要买米了,从没当过家的陈希亮,一阵阵的头疼。他本是准备过些日子,再出去讨债……讨债这项高难度工作,真是想一想就怵头。但今天交了房租,买了那些日用物事,便花去他一半的积蓄,现在看来,还是赶早不赶晚,明日就开始吧。
  孩子们收拾了碗筷后,陈希亮便让他们坐好,语重心长道:“虽然家里现在比较困难,但光阴不等人,你们的学业落下了,一辈子也补不回来。”说完从书箱中取出三本书道:“三郎五郎六郎,你们已经荒废一春了,一时也不能再浪费了。从明天开始,你们便用心温书。”又转向二郎道:“为父这两天事多,二郎你且延两天回去,先替我看着弟弟们,不许他们偷懒。”
  --------------------------分割--------------------------
  很喜欢的一章,求推荐,就收藏,求包养……
第十六章 天生大厨
更新时间2012-6-29 9:48:59 字数:3134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推荐票票杀回去啊!!!)-
  “卯时已至,晨光微曦。天色阴晦,出门带伞……”
  第二天一早,带天气预报的叫醒服务如期而至,据说今天是个阴天,有可能下雨。但陈希亮在简单吃了点粥以后,夹着伞出门去了。
  临走前他给陈忱留下一百文,作为兄弟四个饭钱……钱显然给的有点多,但他更担心孩子们吃不饱。
  自然还不忘嘱咐陈忱,好好看弟弟们读书,他晚上回来要检查。
  他一走,陈恪便问二郎:“你看,能要回多少来?”“不知道……”陈忱已经习惯弟弟跟大人似的说话:“你觉得呢?”“我猜要不回仨核子俩枣来。”陈恪无聊的翻动着书本道。“仨核子俩枣?”陈忱有些发愣,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道:“不至于吧。”“怎么不至于,以大伯那操行,能要回来的账,怎么可能给我们?”陈恪撇着嘴道:“肯定都是些呆账、烂帐……哦,就是要不回来的账。”“未必吧。”陈忱拍他脑袋一下道:“爹爹能要回多少来,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是背不出《孝经》,肯定是要挨打的!”
  “别打头……”中午时分,外面天阴得更厉害,但雨还是没下。
  背了一上午书的陈恪,站起来伸个懒腰道:“快十一点……呃,午时了吧?”
  “差不多,”陈忱也在看书,抬头望望陈恪道:“出去吃饭吧?”
  “还是省省吧。”陈恪挽起袖子道:“我来做。”
  “你会做饭?”要不是样子一模一样,陈恪简直要怀疑,这是不是自己弟弟了。
  “废话。”陈恪给他个白眼道:“要不要学两手?”
  “呃……要。”陈忱颔首起身,两个弟弟也要跟着起来,却被俩哥哥喝止道:“乖乖看书!”
  ~~~~~~~~~~~~~~~~~~~~~~~~~~~~~~
  吃过午饭,终于下雨了,虽然不大,但细雨蒙蒙,很是烦人。天快黑的时候,陈希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陈忱迎上去,见父亲一脸的阴沉,连问都不敢问,只是接过伞道:“爹,吃饭吧。”
  “哦……”陈希亮先是随口应一声,接着抬头惊讶道:“你做的饭?”
  “我和三郎。”陈恪诚实道:“我打下手,三郎掌勺。”
  “你还会做饭?”陈希亮惊讶的望向三郎道。
  “三哥哥中午就做饭了。”陈恪还没回答,小六郎便抢着说道:“还给我们烤过鸡呢。”
  “唉,难为你了,三郎。”陈希亮不禁歉疚起来,他想起那间窝棚后面,有炉有灶,便以为还不到十岁的儿子,在那四十天里,学会做饭了呢:“不过也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见他错进错出,陈恪也就乐得不解释。
  陈希亮本以为,三郎就算会做饭,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厕所的准备了,谁知饭菜一端上来,看到那绿油油的几乎保持了原貌,又带一层诱人光泽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马也赶不上的。
  三郎是个食不厌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厨艺,但在这千年前的厨房……且可能是全县最简陋的厨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简,用昨日买回来的食材,粗粗炒了四个青菜,做了一碗鱼汤。
  在他的思维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作料最简单,唯油盐而已。陈恪从昨日买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盐……便信手炒了四个小菜、黄瓜、茭白、莴苣和芹菜。又将那两条小鱼细细煎了,加水熬成鱼汤,最后加上盐、撒上葱花蒜末,一道简单却又香气四溢的三郎鱼汤便出锅了。
  二郎所谓打下手,其实就是一直在烧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厨艺,觉着无比惊奇,见他将油盐大把挥霍,又觉着肉痛难耐,几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没看到罢了。
  在儿子们的注视下,他夹一筷子黄瓜片,送入口中一尝,顿觉又脆又嫩、清香满齿,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让他想起在京城时,被富裕的同学请去大酒楼吃的炒菜,虽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虑到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手,显然已经是个奇迹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问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陈希亮擦擦眼角,朝儿子们不好意思的笑道:“没想到能尝到汴梁的味道……为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几盘破青菜……而且油温达不到,色泽、味道、口感都极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销魂饭’似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女做饭,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陈希亮似乎只是对菜品有感而发……想到中午,三个兄弟也是赞不绝口,说从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觉着,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调动深处的记忆,他惊讶的发现,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没吃过。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为只用煮和炖的……
  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后世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这被当作一种独门绝技敝帚自珍,仅限于顶级的厨师掌握。或者说,谁会炒菜,就是最顶级的厨师,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楼、达官贵人们宝贝似的捧着……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
  因为宋代饮食的最高境界,讲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这五项都沾边的,便可称为名菜了。
  在所有烹饪方式中,无疑只有炒法能轻易实现前四项,而前四项有了,自然有无数骚人争着奉送第五项。
  所以炒菜这门技术,就像所有顶尖的技艺,严守着传男不传女的信条,仅限于京城的厨师世家掌握,也许成都也有三两个能炒菜,但像青神县这样的小地方,是决计不会有的。
  因此现代人到了宋朝,其实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厨子……
  ~~~~~~~~~~~~~~~~~~~~~~~~~~~~
  感动了好半天,陈希亮才擦擦泪,问三郎道:“你怎么会炒菜呢?”
  “呃……”三郎心说:‘我怎么就不会呢?’当然,还得一脸茫然道:“也不知怎么着,就会了呢。”
  “看来真有传说中的无师自通……”陈希亮不禁感叹,后半句却没说出口:‘莫非我儿注定是个厨子?’
  吃完饭,天也黑了。陈希亮到处找物件找不着,随口:“谁见油罐子了?”
  “在厨房。”陈忱说着,跑去拿回个陶罐儿来。陈希亮开口一看:“怎么少了一块?”
  “被我炒菜用了……”陈恪又是没想到,宋代的植物油竟也然是灯油,有些惴惴道:“很贵么?”
  “一百文一斤,七十文一罐,能用五天,算是很便宜了。”其实本可以用八天,但陈三郎油煎油炒的,一下就用掉三天的量。虽然对一顿饭吃掉这么多油,很是肉痛,但陈希亮一点没表现出来。在他看来,孩子能主动承担家务,就是责任心的体现。往大里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只应鼓励,而不能打击。
  陈希亮把灯油注入油灯中,再用灶中的余烬点亮灯芯,屋里便生成一团橘黄色的光。他坐在灯下,开始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先从小的开始,六郎的课本是《杂字》,这是孩童启蒙的识字读本,与后世宋明时,以《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上来就灌输礼教思想的教材,为孩子启蒙不同,宋人是用《百家姓》和《杂字》的,因为读书识字,虽说以科举为最高目的,但绝大多数孩子,毕竟没有高中的可能。所以在识字同时学一些实用知识,才是正理。
  《杂字》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开篇名义道:‘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后面便从农事说到饮食起居、男女婚嫁、工商算筹,从而把一些常用的字词包罗进去。孩子识字的同时,也完成了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陈希亮把要六郎识的字,打散了顺序写出来,六郎很是聪慧,不怎么费力就全都认出来,自然得到父亲的表扬,但又同时宣布,明日的识字量翻倍……六郎刚乐开的花,又萎靡下去。
  接着是五郎的功课,这孩子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是从读书开始的。他好像跟书本有仇,从年前就在背《千字文》,现在还是《千字文》,颠三倒四背不过。
  好在陈希亮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只求他能多识字,明事理,又担心逼迫过度,使他厌学,所以也不急躁,只是很温和的提出了勉励,要他继续用功,明天再来过。
  最后轮到陈恪,他的课本是……《孝经》。
  ---------------------------分割--------------------------
  对说上东西进行反复查证,确认不是胡说八道才写出来,结果到了现在,抱歉抱歉,晚上的更新不会晚……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票杀回去啊!!!!!
第十七章 忘不了
更新时间2012-6-29 21:03:39 字数:3043
 (三郎要给力了,大声疾呼求票票,!)
  -
  《孝经》在宋朝,相当于中学入门读本。顾名思义,乃是儒家讲‘孝道’的经典。开宗明义章第一,便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本书是儒家典籍中最短的一本,也是最基础的,需先读懂了《孝经》,才开始讲《四书》。陈恪自幼学医,看医书之前,要先以国学启蒙,这本孝经自然是必读,虽然后世已经基本确定,这本书是汉儒伪作了。但他要是敢跟陈希亮说,这玩意儿是董仲舒那帮人编出来,给天下人洗脑用的,估计会被打扁了。
  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最明智之举,还是老老实实的捧读,逐句逐段的背诵吧。
  因为有上辈子的基础,加之这辈子本身就背诵过,又临时抱了一天佛脚,他自我感觉,能记住七七八八了,便从头背诵起来: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陈希亮起先微闭双目,手指无声的叩着桌面,跟随着抑扬顿挫缓缓颔首。当陈恪背诵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时,他满意的睁开眼睛,能背到这里,就说明三郎今天用功了。
  他满以为,陈恪很快会磕磕绊绊,然后停下来。然而那小子就像在照本宣读一样,依旧富有节奏的背诵着。
  当陈恪背诵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时,陈忱已经惊得张大了嘴巴,他今天主要精力都放在两个小弟弟身上,却没想到大弟弟彻底变异,不仅会讲价、会炒菜,连背书都灵光了呢。当陈恪背诵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时,陈希亮的嘴巴也张大了。
  一直背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陈恪才停下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后面的,想不起来了……”
  “已经是最后一句了……”父兄绝倒。
  “啊……”陈恪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原先虽然脑子不笨,但要背的东西一长,还是蛮吃力。这篇《孝经》虽然只有一千九百零三字,但一段一段,支离破碎,要背诵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
  但他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儿,脑子里就是清清楚楚的,一想到哪一段,哪一段的内容就浮现在心里,想背错都不可能。
  当事者和旁观者都错愕了好半天,陈希亮才咳嗽两声,收起脸上精彩的表情道:“背的么,还算马马虎虎。但记忆只是一面,还需要用心体会……”说到这,他神态严肃起来道:“三郎,知道为什么要你背《孝经》么?”
  “知道。”陈恪点点头,轻声道:“因为孩儿,前些日把婶娘打了。”
  “是。”陈希亮面色稍霁,端起碗呷一口水道:“知道你错在哪了么?”
  “知道。”陈恪道:“以下犯上,殴打伯母,乃恶逆之罪。”
  “对也不对。”陈希亮搁下碗道:“从本心论,我是不赞成愚忠愚孝的。遭到虐待不能反抗,与猪羊有何区别?圣人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顿一下道:“但生活在世上,就必须遵守这世上的规则。什么是规则?《孝经》就是规则。大宋以孝治天下,历代君王都推崇孝道,天下人也莫不以孝为百善之首,对不孝者百般唾弃。世风如此,别人不会了解内情,只会凭只言片语便轻信轻言,给你泼上洗不掉的污点,教你有口莫辩。”
  “不要觉着委屈。孝道面前,就连当今天下第一人,堂堂大宋官家也得忍。”陈希亮苦口婆心道:“现在跟你说这些,似乎有些早,但我相信,以你的聪明应该能明白。”
  “难道,就任弟弟被欺负么?”陈恪没说话,一边的陈忱却开腔了。
  “当然不能,但应该用更聪明的手段。”陈希亮道:“以三郎如今的本事,为什么就想不到,带着弟弟们到县城去找你呢?找到你,你又可以带着他们找我,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么。”
  陈恪这个羞愧啊,那时候,他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俩便宜父兄的影子。
  “过于事情不要再提,那主要是为父的责任。”陈希亮怕他自责,一摆手道:“你们都记住。圣人云,‘三思而后行’。人做事前,一定要先考虑清楚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是你承担不起的,那就不能做……”
  待孩子们思考了一会儿,他才站起身道:“天不早了,都早点睡吧。”
  “父亲去作甚?”
  “雨停了,外面空气好,我出去转转。”陈希亮说着,推门出去。
  走到院子里,天空中已经挂起了灿烂的星斗,陈希亮突然笑起来,竟然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他指着北边,一脸得意道:“哈哈哈哈,苏老泉,如今我也有过目不忘的儿子了,看你以后再怎么跟我吹!”
  屋子里,小六郎吓得直哆嗦:“哥哥,莫不是有鬼?”
  “有个大头鬼,老实睡觉。”三郎一手把他的脑袋按进被窝,一手拿着陈希亮的一本《时文选辑》,随便挑了一篇策论从头到尾的细看,也是两千多字的文章,一直到熄灯,他反复看了三边。
  等陈希亮进来吹灭了灯,他便躺好闭上眼,开始回忆那篇文章,果然还是字字在目,一句不落。
  第二天睡醒了,陈恪再回想那篇文章,依然能记得九成以上。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啊?可绝对比自己从前厉害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儿,穿越后遗症引起的学者症候群?还是人家三郎原本就是天才儿童?
  ‘管它怎样了,反正不是件坏事儿。’乐天派就有这个好处,很快就能习惯自己的变化。
  ~~~~~~~~~~~~~~~~~~~~~~~~~~~~~~~~~~~~
  吃过早饭,陈希亮又出去一整天,到晚上才回来。这次再也掩饰不住沮丧之情,坐在那里直叹气。
  “爹爹为何唉声叹气?”陈忱给他端碗水,终于忍不住问道。
  “唉,告诉你们也无妨。”陈希亮又叹一声道:“爹爹没用,几家债主跑遍了,竟只讨回了几百文,连个零头都没到。”
  “为什么讨不到?”既然陈希亮也不把他当小孩,陈恪自然不再装嫩:“不是说,实在讨不着,还可以报官么?”
  “都不容易啊,”陈希亮摇头道:“不是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就是生意折本,我总不能把人家往绝路上逼吧?”
  “那我们怎么办……”陈忱心情十分复杂,其实从昨天听了陈恪那番话之后,他便对父亲讨债不抱希望了。经过这两天的思想斗争,他决定做出牺牲。
  “天无绝人之路。”感到气氛压抑,陈希亮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家的天,他甩掉低落的情绪,朗声笑道:“为父七尺男儿,有手有脚有知识,还养活不了你们这些小崽子?”
  “爹爹……”陈忱鼓了半天勇气,终于憋出一句道:“我想好了,不回学堂了,和你一起养家,供养三个弟弟念书。”
  “……”陈希亮先是一愣,继而断然道:“绝对不行!不念书还有什么希望?休要再提!”
  “爹爹……”陈忱还要说。
  陈希亮的脸已经拉黑了,严厉道:“给我闭嘴!此事不容商量!”
  “……”陈忱毕竟是怕老爹的,只好低头抹泪。
  “那爹爹呢,你不念书了么?”陈恪一句话,就让陈希亮也差点哭出来。
  “所以说,都继续念书吧,念书才有希望。”陈恪语重心长道。
  “……”陈希亮端详他半天,突然莞尔。三郎再早慧,再说大人话,终究也只是个十岁的孩子。
  “别笑啊,我说的是真的……”陈恪着急道。
  “好好,是真的。”陈希亮笑着道:“不过现在请你温书去,不然小心晚上吃板子。”说着信手拿起桌上那几张借据,往厨房走去。
  “爹爹干啥去?”陈恪急忙问道。
  “做饭。”
  “那这些纸干什么?”
  “横竖用不着了,生火。”
  “不要啊……”
  “怎么了?”
  “那个那个,”陈恪颇有几分急智道:“那多浪费啊,背面还能写字呢……”
  陈希亮一想也是,为了防止轻易损坏,借据用纸都是很厚实的那种,且背面干干净净,生火确实可惜。
  便随手递回去道:“好好练字,那一手字,怎么那么丑了。”
  “一定一定……”陈恪抱着那几张借据,松了口气。
  --------------------------分割---------------------------
  不是我yy过头,实在是这个年代的那些牛人太妖孽,智商140以下,实在是混不开……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八章 谋生艰难
更新时间2012-6-30 8:46:20 字数:3073
 (推荐榜岌岌可危,求推荐!求推荐啊!!!)
  -
  “卯时已至,晨光微曦,晴明。早起勤作,家业兴旺……”
  陈恪已经知道,每天走街串巷,叫早兼预报天气的,是附近庙里的头陀。这些头陀以他们平日练就的佛音,向邻里街坊报时兼预报天气。当然不是免费的,居民们要每月施些斋饭、斋衬钱予他们作为报酬。
  这天早晨,陈希亮又出去了,他来到三郎看到的那家牙行。
  古代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成交的人,男的叫牙人,也叫‘经济’,女的叫牙婆。到了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便出现了专门的牙行,从货物买卖到房屋租赁、典佣人力……事无巨细。只要需要有人撮合的事情,来找他们保准没错。
  陈希亮来的有点早,牙行的排门还没卸下来,他便在檐下看告示牌上张贴的信息。一眼就看到了房屋租赁的那栏,发现满城二三十处房屋可租,但索价没有低于四百钱的,想想自己用一百钱,就租下个小四合院,怎能让他不庆幸?
  他已经从陈忱那里知道,那天是陈恪杀的价。详细询问了整个过程,陈希亮自然了解了三郎的不凡……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船家,牵着鼻子走,这已经不能用早慧来形容了,简直是个妖怪。
  现在的三郎,已经完全不是他印象中那个善良腼腆的孩子,他变得更独立、更狡猾、更冲动、当然也更聪明。听说变故会刺激人改变,可没听说能让人脱胎换骨啊。
  管他呢,只要儿子没有变坏,做父亲的也就乐其自然发展了。
  胡思乱想一阵,陈希亮把目光转向了招工信息。既然要不回账来,就得马上找到营生,不然很快就是衣食无着的。
  这是个‘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的享受年代,哪怕是小县城,提供的工作也很多。从早点铺学徒、茶铺子的茶博士、盖屋子的小工、码头扛包的扛夫、到晚上倒夜香,去城外看坟……只要俯下身子,能做的工作五花八门。
  这个年代,一个五口之家,一天须有百钱的收入,才能过的下去,要是还有个上学读书的,就得有二百钱收入,才能供得起了。
  一般工作的酬劳,大都在一天七八十钱左右。但在宋朝,绝大部分平民家庭,夫妻双方都出来谋生,所以即使做这些工作,也可以养家。
  可陈希亮不行,他得一个人挣两个的钱。当然也有酬劳高的,比如酒楼招大厨,一天便给两百钱,干瓦匠、木工的也有百五十钱收入,可这都需要技术啊,他哪能干得了?
  再就是像码头抗包、砖厂搬砖那样的重体力活,计件付钱、多劳多得,陈希亮自忖实在不行,就得去个这个了……
  正在踯躅间,牙行卸下了门板,陈希亮便马上进去。他面皮还是薄了,唯恐被当年的同窗撞上。
  牙行的伙计正在打扫卫生,就见这位窜进来了,但开门就是纳客,所以马上有人过来招呼,请里面单间坐下。
  之所以进单间,不是因为他是读书人,而是牙人贵重……像这种有执照、定期纳税的牙行,不仅在交易中作为评物价、通商贾的中介。还被赋予了,代官府照看市场、管理商业的权力,故也称官牙。
  牙行凭借其特权,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代商人买卖货物、支付和存储款项、运送货物、设仓库保管货物、代官府征收商税等等,在城镇交易中处统制地位,绝大多数大宗批发交易,都必须经过牙行之手。说这些牙人是城市经济的控制者,并不为过。
  单间里,那位穿着体面的牙人刚吃过早饭,正在点茶。宋代不再像唐代那样,直接将茶放入锅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用微沸的水冲点碗中的茶,便称为点茶。
  牙人请陈希亮坐下,他已经在茶盏中置好了茶,便注入少许沸水,调成粘稠的膏状。然后稳稳执壶,往茶盏有节奏的点水。点水时,手上必须有数,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同时一只手用细竹所制的茶筅击拂茶汤,使之泛起汤花,两手同时进行,还得视情况而分出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
  如果陈恪在,肯定要惊呼,这不就是后世的日本茶道么?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日本的茶道就是传自宋朝的茶艺。
  在宋朝,几乎人人都有一手点茶茶艺。而男人中,除了专业的茶博士,就数这些牙人最擅此道。倒不是他们特别喜欢喝茶,而是因为宋时风俗,一人在点茶过程中,其它人必须保持安静,凝神欣赏,以示尊重。
  一套行云流水的点茶过程,可以消除对方心中的烟火气,拉近距离,生意自然容易成交。
  但这也是他们为士大夫所耻笑的地方,在士大夫饮茶时,话题只关诗词禅道、风花雪月,是绝对不会谈论俗事的。
  ~~~~~~~~~~~~~~~~~~~~~~~~~~~
  为陈希亮奉上一盏茶,那牙人自己也端起一盏,用茶盖无声的轻轻撇去浮沫,微笑道:“官人像是读书人。”
  “是。”陈希亮点点头道:“读书多年,也曾去京城应过春闱。”
  “原来是位举人,失敬失敬。”牙人肃然道。这年代因为解试成绩的一次性,举人也只是参加一次会试的资格,考完之后便没有这层身份。但不妨碍民间用作敬称。他想一想,讶异道:“今天好像是乡试报名的日子,官人怎么还在县里?”
  “唉,”陈希亮叹口气道:“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举业,出来找份营生。”
  “那真太可惜了。”牙人也叹口气,但很快又问道:“官人想找什么样的营生?”
  陈希亮摇摇头:“一片茫然。”
  “那我来推荐吧。”牙人便在桌上一堆册子里找了找,打开一本,找了找道:“城东李员外家请老师,包食宿,月俸两贯,怎么样?”私人请的老师,其实就是让孩子学学规矩,再识两个字,为入学堂做准备。宋朝不成器的读书人又多,所以不可能给出高价。
  陈希亮想一想,自己已经有住处了,而吃饭能省就省,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包食宿意义不大,这样的话,月俸二贯实在太少,便道:“我需要报酬厚一些的,不瞒你说,我中馈乏人,又有四个儿子,压力太大。”
  “我再找找。”牙人翻看一下道:“官人会算账么?”
  “能写会算。”
  “那太好了,常平仓招账房。”牙人道:“不过只用六月一个月,八贯。”常平仓是官府的储备粮仓,六月是夏税完税的日子,那段时间最需要人手:“不过干得好,等秋天还能优先录用。”
  “这份差事我应了。”陈希亮道:“麻烦再看看,有没有长远些的差事,最好能马上上工。”
  “暂时没有了。”牙人有些抱歉道:“青神县毕竟是小地方,哪有那么多写写算算的差事?要不就应了那李员外家吧。”
  “我能干体力活。”陈希亮沉默半天,冒出一句:“我有的是力气……”
  ~~~~~~~~~~~~~~~~~~~~~~~~~
  陈希亮一走,陈恪便拿出那些借据来看。然后小心的收在怀里,对陈忱说:“我要出去一趟。”不待二郎答应,他便一溜烟跑掉了。
  来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看着深爱的市井景象,陈恪贪婪的深吸口气,这是生活的味道啊……但是没有钱的话,这些就只是能看不能摸的图画,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他偷跑出来,并不是逛街玩耍的,而是要找一找,那些欠债的家伙,都住在什么地方。
  陈希亮已经对那些债权死心了,陈恪却没有。做过生意的人都知,讨债就像挤牙膏,紧一紧总会有一点的,但你得拿出死要钱的嘴脸啊!像陈希亮那样的谦谦君子,人家肯定会‘欺之以方’的,有钱也不会还。
  陈恪知道自己还是小孩子,用武力讨债肯定不行,但他不死心。因为在讨债界流传着一句话,叫‘路子对头,收债不愁’,关键还是要动脑子的。
  倒不是他逞能,而是陈家手里的欠条一共十一张,连本带息足足三十二万钱,如果能收回一半,也有一百六十贯,有了这笔钱,足够家里开销好几年。或者用来做些生意,也可以改善家境。
  总之,哪能像陈希亮那样书生意气,一把火烧了呢?
  他不至于以为自己出马,就能手到擒来。人家看他是小孩,肯定更要欺负的。但总得去看看什么情况吧?不去看就永远没希望,看了就说不得有办法……
  打听到住址,他朝着第一个债务人家走去。
  ----------------------------------------分割--------------------------------
  粉嫩新人,撕心裂肺求推荐,求收藏啊……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十九章 关扑
更新时间2012-6-30 20:31:59 字数:3044
 (哭着喊着,满地打滚求票票啊……)
  -
  接下来几天,陈希亮都早出晚归,回来后满身疲惫,但对孩子们的功课丝毫不放松,不管多晚多累,都要亲自检查进度,并对疑难之处进行讲解。
  陈恪也每天都往外窜,二郎拦都拦不住。眼看着自己回书院的日子就要到了,他觉着有必要跟弟弟好好谈一谈了。
  这天陈希亮前脚出门,陈恪后脚又要跟上,却被陈忱一把拉住:“你先别走。”
  “又要出去干什么?”陈忱板着脸道。
  “不是和你说了么,有事儿。”陈恪甩开他的手,却也站住了。
  “到底什么事?”陈忱狐疑道:“整天神秘兮兮的,问你也不说。”
  “还不是时候,”陈恪道:“到时候我第一个告诉你。”
  “不行,今天就得跟我说。”陈忱却坚持道:“我马上就要回书院了,你这样整天不着家,五郎和六郎怎么办?你自己出了危险怎么办?”
  “好吧……”陈恪没办法,只好说实话道:“我这几天出去,是调查欠我们钱的那几家去了。”
  “调查他们……”陈忱难以置信道:“你想干什么?”
  “废话,要钱呗!”陈恪撇撇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胡闹!”陈忱却气愤道:“爹爹都要不回来,你个小孩子家家的,凭什么跟人家要?!”说着一副语重心长的大人样道:“三郎,这几天还没看出来么?咱们弟兄四个,爹爹对你的期望最大,你虽然天资聪颖,可要是不用心念书,也一样没有前途。”
  “我一定得把钱要回来!”陈恪却倔强坚持道:“一切因我而起,我不能装得跟没事儿人一样!”
  “三郎,没有人怪你。”陈忱苦口婆心道:“一切都有爹爹做主,你安心读书就行了!”
  “我安得下心来么?”陈恪面沉似水道:“你跟我去个地方。”
  “家里怎么办?”
  “有五郎呢。”
  陈忱便把两个弟弟锁在家里,跟陈恪往城外的江边码头走去。
  ~~~~~~~~~~~~~~~~~~~~~~~~
  玻璃江水流缓慢,因此两岸滩涂广阔,导致船舶只能停在城外的木栈桥边装卸货,从栈桥到货栈这段将近二里的距离,便全由装卸工人,推着鸡公车完成转运。
  三郎带着二郎,藏在栈桥边的草垛后,目光在来回穿行的装卸工人身上巡梭,终于锁定住一个,指给二郎看。
  顺着望去,二郎竟然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一下惊呆了,难以置信的揉揉眼睛,眼前的一幕仍旧清清楚楚——那双手攥着车把,脖上吊着车套,推着辆‘唧嘎唧嘎’的鸡公车,颤巍巍通过栈桥的,不是陈希亮又是哪个?
  权衡之后,陈希亮最终还是决定到码头扛活。
  想在码头上下力,并不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先找个可靠的人作担保,然后缴纳一笔算是入行费及保证金的‘下河钱’,一笔租用鸡公车的‘租车钱’,还得自己购买简易工具,如箩筐、扁担等。
  用了一天时间,把这些手续办完,他就有了固定下力的权利,也就有了收入的保障。而且码头上基本每天都有活干,只要肯下力,收入很是可观,很快就能回本。
  但干什么都是万事开头难。别人一车能推七八百斤,看上去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可到他的手里,鸡公车就变得难伺侯起来,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掌握不好平衡,没出两步就险些翻车。若不是带他的工头早有预料,一把扶住,满车的货物就得掉到水里。
  可他是个极坚韧的人,五六百斤推不了,就推二三百斤,无非就是多跑几趟。
  到了今天,他已基本掌握了操控这种独轮车的法子,所推的货物也加到四百斤,让起先准备看他笑话的工友,都暗暗佩服。
  但二郎却只想嚎啕大哭,他蹦起来,要去喊爹爹回家,却被三郎一把按住。
  陈恪死死捂住他的嘴巴,把他拖到远处的芦苇丛边,两人都大口大口的喘起气来。
  “为何拦我?”二郎两眼通红道。
  “你还小,不懂男人的自尊。”陈恪擦擦额头的汗,语调中带着对陈希亮深深的欣赏:“真正的男人,就是要一肩挑起所有的重担。除非你有办法,减轻他的负担,否则任何劝阻,都是对他的侮辱。”
  “我比你大三岁唉……”陈忱郁闷道。
  “不然我也不会找你来。”陈恪转过头来,深深望着陈忱道:“怎样,有何感想?”
  “……”陈忱默然半晌,最后一脸坚决道:“说吧,你想怎么干?”
  “我们一共是十一家的债主,其中六家在青神县。我这几天在外面,就是在探查这六家。”陈恪终于道出真意。
  “怎么样,有没有要回钱的可能?”陈忱态度大变,开始怀着希冀道。
  “很可惜,没有。”陈恪有些感慨的摇摇头。他本以为那些老赖,是看陈希亮可欺,故意有钱也不还。但几天的观察下来,才发现确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么就是真揭不开锅,要么就是债主坐了一屋子,只能谁也不还。
  虽然对债主来说,债务人如此穷困窘迫,乃是最大的噩耗。但往好处想,这至少说明宋朝人还是讲诚信的。
  没钱不怕,怕的是有钱也不还。
  “老爹之所以要不回钱,是因为他不愿干雪上加霜的事情,我们不能违背他的意思。”陈恪笑一笑道:“所以我们雪中送炭!”
  ~~~~~~~~~~~~~~~~~~~~~~~~~~~~~~~~~~
  第二天早晨,陈希亮一走,二郎三郎便嘱咐两个弟弟乖乖在家,中午给他们带好吃的回来。
  但六郎坚决不愿再被关禁闭,紧紧拉着两个哥哥的手,非得跟着一起去。
  陈忱看向陈恪,今天他虽然是主演,但三郎才是导演。
  “带上他们吧。”陈恪笑笑道:“全当打打牙祭了。”
  六郎立即欢呼起来。
  一人领着个弟弟出了门,陈恪先带他们到前街潘家木匠店,说自己在里面订了个物事。刚要抬脚进去,陈忱心惊肉跳的拉住他:“三郎,咱可只有一百五十钱。”
  “放心,不要钱,他们还得倒找钱。”陈恪说完,便拉着六郎进了店。店面不大,二郎五郎就没跟着进去。
  穿过摆放成品桌椅的前店,便看到店主潘木匠正领着两个学徒,在院子里做木匠活。
  见有人闯进来,潘木匠非但不恼,反而一脸欢喜道:“三郎来了,快到前面坐。”
  “潘大叔,这是我弟弟六郎。”陈恪让小六郎向潘木匠问好。
  小六郎乖巧照做。
  “好好,”潘木匠笑着摸摸小六郎的头,顺手拿起把小木剑,递给他道:“拿去玩吧。”
  小六郎没什么玩具,希冀的看着三郎。
  “多少钱?”
  “什么钱不钱,下脚料糊弄的。”潘木匠爽朗笑道。
  “多谢大叔。”三郎自己道谢,也让六郎道谢。
  “不客气,不客气。”潘木匠从怀里摸出把钥匙,走向柜台道:“说起钱来,你那官帽椅已经订出去超过十把,这一场,我扑输了。”说着打开抽屉,拿出五串当十铁钱道:“这是你的五贯钱,还有你要的物件,也给你做好了。待会儿出去,别忘了让四邻做个见证。”
  虽然嘴上说输了,但他脸上却荡漾着发自内心的笑道:“三郎,下次还这样的图纸,记得来找我搏啊。”
  “谁知道还能不能想出来?我尽量吧。”三郎一手拎着钱,一手提起放在角落的木箱道:“就是这个吧?”
  “可不,精工细作,费了我两天功夫。”潘木匠好奇道:“你要这铁匠铺里的物事作甚?”
  “打铁。”一句话没把潘木匠噎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