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仓央嘉措

_7 高平 (当代)
“拉藏汗不止一次地向皇帝奏报,说您和噶尔丹一样是一个野心家,说他父亲*汗的死是您下的毒,说六世*的*行为是您引诱的。说您专横,独揽西藏的政教……”
“啪”的一声,桑结的手拍在桌面上,像护法神似的站了起来,却一句话也没说。
“请第巴冷静。”来龙吉仲显然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对于第巴的发怒并不惊慌。他接着说,“敏珠活佛希望您不要贸然采取任何行动,一切听从皇帝的裁决,以免给众生带来不幸。他还说,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狡黠,孔雀的虚荣,都是当首领的人断不可取的。他说,这可能是他生前最后的几句话了……”来龙吉仲哭泣起来。
“我现在决心学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20岁时当了乃东的万户长,帕莫竹巴王朝的创立者绛曲坚赞!”桑结甲措冷峻的脸上放出了坚毅的光彩,“当时,萨迦王朝的军队俘虏了他,给他戴上一顶牦牛尾巴做的帽子,让他跟在一辆牛车后面走着,对他进行百般侮辱。”桑结冷笑了一声,撇了撇嘴,又摇了摇扁扁的脑袋,继续说:“绛曲坚赞被押解到萨迦附近的镇子上,许多人从门窗里探出头来讥笑他,向他扔土块。他不但不害怕,不躲避,反而仰起头,张开嘴来接土块。他笑着说:‘是的,我正在吃萨迦的土,不久我就要吃掉萨迦了!’后来怎么样呢?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愿,建立了统治西藏264年的帕竹王朝。他关押了蒙古王公们支持的大臣,改变了蒙古王公们沿用的规矩,而惠宗皇帝妥欢帖睦尔还是封他为大司徒。”
桑结说到这里,突然提高了嗓门儿,几乎是在呼喊地说:“你可以告诉敏珠活佛,告诉全藏的人,如果必要,我也能吃拉萨的土!让他们等着看吧!”
大昭寺前的恩仇(1)
一年一度传大召的日子又要到了。所有僧人都像迎接最盛大的节日一样兴奋,忙碌。当然,也有少数人想在*期间达到其他目的,如访亲友、报私仇、做生意、欺女人之类。
在这个时刻,高踞于布达拉宫里的仓央嘉措,作为六世*喇嘛,他倒无动于衷;作为*诗人,他则极不平静。因为第巴桑结曾经向他报告说,已经打听到了于琼卓嘎的下落——回到了工布地区,但是不清楚在哪个庄园,正在进一步追查。时间又过去一个多月了,仍没有半点消息。
他只有用诗歌来寄托对于琼卓嘎的思念。他挥笔写道:
会说话的鹦鹉,
从工布来到这方,
我那心上的姑娘,
是否平安健康?
在四方的玉妥〔1〕柳林里,
有一只画眉“吉吉布尺”。
你可愿和我结伴而飞,
一起去工布地区?
东方的工布巴拉〔1〕,
多高也不在话下;
牵挂着情人的心啊,
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水向下流淌,
流到工布地方。
……
刚刚写到这里,第巴走了进来。
第巴告诉他,传召活动明天就要开始了。他的经师以及教过他经典的格西喇嘛如促陈达杰、格列绛措、格隆嘉木样查巴、德敦日甸林巴、热强巴查巴群佩……,都希望他能去大昭寺公开讲经。但是考虑到目前的形势有些紧张,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还是不去为好。
从藏南到拉萨以后,仓央嘉措又自觉地或被迫地学过不少各种教派的经典,其中有《甘珠尔》、《菩提道广略教诫》、《菩萨随许法》、《根本咒》、《秘诀》、《续说》、《生满戒》、《供经咒》……从博学多识方面来说,也够得上是一位精通五明的高僧了。但他除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随着三大寺的高僧登座作一点补充性的讲解外,从不热衷于讲经布教。第巴的建议正合他意。他觉得他不能赐福于众生,正像别人也不能赐福于他。
传大召从正月初五开始,到二十六日结束,一共要进行二十一天。每天都有上万人拥挤在大昭寺南侧讲经台前的广场上聆听高僧讲经,真是水泄不通。虽然有铁棒喇嘛指挥着那些被称为“盖拐”的可以随意打人的喇嘛在维持秩序,人们还是不断地向讲经台前拥去。不少人向往能有机会在这里望见*。
正月十六,是仓央嘉措满二十周岁的生日。这一天,他一个人坐在宫里,备感无聊,便开了旁门,穿着俗装来到大昭寺前看热闹。
他挤在人群中,有一种小溪里的鱼第一次游进了大海的愉悦。这的确是一个海,万头攒动如滚荡的浪花,人们热烈地交谈和大声地呼唤如波涛在喧嚣,大昭寺则成了一座金色的珊瑚岛。然而上空并不晴朗,灰暗的云低垂着,像一团团撕不开的羊毛,几乎要缠绕住拉萨所有的楼房。一道道经幡在冷风里抖动。那些连着房角和木柱,用来挂经幡的牛毛绳子,似乎随时有绷断的可能。也许是天气的缘故,他发现有些人的脸上也布满阴云。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挤着,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理会他。而且时常被什么人粗野地推搡着,两只脚也多次被人踩得生疼,但他毫不在意。他想,如果此刻他以*喇嘛的身份出现在讲经台上,谁还会踩他、推他、挤他呢?所有的人都会敬畏地吐出舌头,虔诚地伏在地上;眼前这个喧腾的海也会立刻化为平静的湖面,他就是一座神湖上的仙山,人们会甘心情愿地让他踩在他们的头上……想到这里,他苦笑了。那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情景。他不想踩在别人的头上,也不愿别人踩在自己的头上。谁的脚也不是神圣的,人们都应当一样平等地在地面上走路。
大昭寺前的恩仇(2)
他来到几个牧民模样的人的身边,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一个说:“我走了几百里路,为的是能见到*佛,哪怕远远地望上一眼也好。可是,直到今天也不见佛爷在大昭寺前升座。唉,我们没有福气呀!”
另一个说:“是啊,我们来一趟拉萨好不容易哟!一年才有这么一次机会……”
又一个说:“俗话说:既然来背水,就不能空着桶回去。还是再等几天吧。”
一个手摇着经轮的老阿妈挤到了近前,她显然听到了这几个人刚才的谈话,用夸耀的口气插进来说:“我可是比你们有福气!啊啧,不过差一点让人把我挤死。”她幸福地回忆着,“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有一天,在哲蚌寺的门前,五世*坐在一把檀香木做的木椅子上,专门给朝拜他的人摸顶。他坐得太高了,人们又是弯着腰像爬一样地从他的脚下走过,怎么能摸得着呢?就是摸得着吧,那么多的人,非把佛爷的手累肿了不可。啊啧!佛有佛的智慧,他拿着一根长长的细木棒,木棒头上拴着长长的布条,就像汉家传说中那个钓鱼的姜太公一样。我们一个个走过去,让布条拂到头上。我不敢抬眼看,也不敢停留,我的头摆偏了一点,那布条刚好擦到我的右耳朵上,当时我只觉得浑身一麻,心尖上像滴了一滴圣水那样清凉。从那以后,我就老觉着右耳朵上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说不上像是挂着?像是贴着?像是钉上啦?可它比金子的、珍珠的、宝石的耳环都贵重得多!直到如今,我的右耳朵听什么响动都比别人灵。不信,你们随便哪个人用最小最小的声气说句话试试。”老阿妈急速地摇着经轮,等待着接受挑战的人出现。
人群中发出几声赞叹,一双双羡慕的眼睛无声地闪动着,谁也不敢站出来进行这种试验,因为那将意味着对于*活佛的不信任、不尊崇,弄不好还会有被信徒们当场打死的可能。
仓央嘉措的嘴唇微微掀动着,而且发出了声音:“唉,你们哪里知道?我就是你们求见不得的*哟!”他自言自语地感叹,幸亏没有人听见,包括右耳朵最灵的老阿妈在内。不然,他就会招来大祸,人们肯定会把他当做疯子、骗子或者亵渎神灵的罪人;如果有谁发出声讨,他就会立时被狂怒的人群踩成肉饼。
他继续向前挤去,听到几个人在争吵。
“那你说,*佛为什么还不登台讲经?”一个喇嘛红着脸反问着一位官员。
“很简单,为了安全。”官员说。
“难道还有人敢碰*?”一个壮汉子驳斥他。
“‘大鹏不济,麻雀来欺’。”另一个穿着华贵的人先引用了一句谚语,接着,偷觑了一下四周说,“对于*佛,我们不会不敬,可他们不敢不尊吗?”
“他们是谁?”喇嘛怒目圆睁了。
“他们就在拉萨。”官员说,“作为一支军队,他们是太少了;作为一伙强盗,他们是太多了。”
“你是说……”喇嘛忽然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他听得出官员的话里带有明显的挑衅性。
人群一阵骚动,一队蒙古士兵摆动着蛇一样的队形从躲闪的人群中钻过来。
“这就是‘他们’!”穿着华贵的人乘机点破了主题……
争辩者们一下子变哑了,空气冻结了。仓央嘉措心中打了个寒噤。
“、嘛、呢、叭、咪、!”不知是谁念出了六字真言〔1〕。
“——嘛——呢——叭——咪————!”海潮一般的应和声响起来了。
大昭寺前的恩仇(3)
仓央嘉措的眼前卷起了一阵狂风,一团撕不开的黑云吞没了大昭寺的金顶。他闭起眼睛,世界更黑暗了。
突然,他感到腰间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他睁眼一看,盖丹正站在他的身边。他知道在这种场合盖丹是无法称呼他的,看那满头的大汗就能猜想到定有急事找他。他于是默默地走出人群,匆匆赶回布达拉宫。
走在路上,仓央嘉措问跟在身后的盖丹:“什么事?”他并不回头,只是边走边望着洁净的天空和安详的宫殿。
“皇帝派人来啦!”盖丹先看了看四周,低声回答。
在第巴桑结的哀求和监督下,仓央嘉措剃去了长发,沐浴了全身,穿上用烧檀香木的浓烟熏过的袈裟,坐在佛殿的正中,会见皇帝的使者。
原来,康熙皇帝在接到拉藏汗的奏折之后,十分认真地考虑了半日。奏折中对仓央嘉措是否确为五世*的转世替身表示怀疑,并列举了他的*行径作为假*的证据。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在*的真假上去费脑筋,他从中窥知了第巴桑结和拉藏汗的不和,担心的是西藏的政治危机和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对于*的真假,他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忙作结论。身为一国之主,对这个边远地区的、都拥有一定实力的双方,采取调和的办法才是上策。于是,派来了恰纳喇嘛作为使臣,做个认真调查的姿态;同时又对恰纳面授机宜,不要说出有利于任何一方的话来。
第巴桑结和拉藏汗一起陪同皇帝的使者来到布达拉宫的佛殿。精明的恰纳喇嘛出示了一下圣旨,代表皇帝检验*的仪式就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的真假,决定着拉藏汗和第巴桑结的政治命运,这是谁都明白的事。大殿里鸦雀无声,缭绕的香烟也散发着疑团。只有仓央嘉措心地坦然,对他来说是真也无罪,假也无辜;真的也罢,假的也罢,都是由不得他自己的。
恰纳请六世脱去衣服,*坐在宝座上,仔细地、反复地察看着他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第巴桑结和拉藏汗的四只眼睛则一直紧盯着恰纳的每一个举动和脸上的任何一点细微的表情,尽力捕捉着每一个有利或不利于自己的征兆。这是一次无声的决战,主宰是皇帝,仓央嘉措只不过是一个不幸被选中的靶子。
恰纳喇嘛不动声色地察看了很久,又不动声色地结束了察看。他静静地站在殿中,依然不动声色。
桑结甲措和拉藏汗谁都不敢发问。恰纳知道他们都在等待结果。
“此喇嘛不知是否是五世*的化身……”恰纳说。
拉藏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恰纳接着说。
桑结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恰纳喇嘛再也没有说第三句话,拜了拜仓央嘉措,告辞回京向皇帝复命去了。
第巴和拉藏汗两人的笑容,使仓央嘉措得到了一些宽慰,他以为两只凶猛的狮子已经回到了各自的雪山。
他又怀着散心的目的向大昭寺前走去。虽然已经剃了光头,因为这些天来满城都是僧人,没有人会注意他,他便索性穿了件普通的袈裟。这一回,他既不是仓央嘉措,也不是宕桑汪波,而只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年轻喇嘛了。
在一个无人的小巷的角落里,有一个同样年轻的喇嘛在祈祷,声音虽然低微,词句却能听清。仓央嘉措在他的身后停下脚步,他并非有意偷听,而是怕打断那虔诚的祈祷。这个小喇嘛所选择的祈祷地点也使他不无好奇之心。幸好小喇嘛是跪在地上的,蜷曲着身子,低着头,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在额前,而且那样专心致志,丝毫没有觉察到背后有人。那祷词十分奇怪,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样几句话:“万能的佛呀,慈悲的佛呀!让六世*出来吧,让我看看是不是他?”
大昭寺前的恩仇(4)
仓央嘉措不再怀疑自己的耳朵了,祈祷者肯定是一个曾经见过他的人。是的,那带着心灵的颤抖的声音里,有一种他所熟悉的东西,但他一时无法辨清这究竟是谁。他毫不犹豫地走到祈祷者的面前,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祈祷者蓦地站起身来,睁大了眼睛望着他。啊!五年过去了,衣服变了,身材高了,辫子剪了……那一双眼睛却丝毫未变,少女的羞涩,初恋的真情,依然在目光中闪亮。
“仁增汪姆!”仓央嘉措喊了起来。
“阿旺嘉措!啊,不……仓央嘉措!”仁增汪姆叫了一声。
仓央嘉措和仁增汪姆并肩坐在林果路边的林卡里,互相诉说着离别以后的遭遇。别人望去,像师兄弟俩在温习着师傅传授的经典。
冬天的林卡一片枯黄。只有觅食的野狗踏在落叶上的响声。这景色远不像错那山谷的春天,没有桃花,没有鸟鸣,也没有拂面的暖风。身下的绿茵,醉人的田野,成婚的遐想……都遥远得无法追回了。贴近他们的唯有旧情。旧情是以往的花朵结下的种子,丢在石头上就会干瘪,埋在泥土中又会发芽。
仁增汪姆被迫嫁人以后,正像她不爱自己的丈夫一样,也得不到丈夫的爱。后来,她明白了,丈夫对她的唯一要求是替他生一个儿子,只要生了儿子,就算还清了债务,是走是留,债主就没有兴趣再来过问了。天遂人愿,仁增汪姆果然做到了。孩子长到三岁,丈夫对她也冷淡了三倍,她对阿旺嘉措的思念却增长了三倍。后来,她听说阿旺嘉措成了仓央嘉措,到了拉萨,当了六世*。她想,只有自己也穿起袈裟,才能与仓央嘉措同走一路,才能有机会在佛海上漂浮到一起。于是毅然进寺院当了尼姑。本来就不想阻拦她的丈夫,更没有阻拦她的理由了。江孜的朗萨姑娘在出嫁以后替扎青巴家生了一个儿子,又出家当了尼姑,不是被编成藏戏了吗?因为皈依佛法是最光明正大、受人尊敬的行为,尤其对于年轻的母亲,更是难能可贵的。
仁增汪姆作为错那地区僧尼中的一员,终于有了到拉萨来参加传召活动的机会。但她对于仓央嘉措就是*六世的说法仍是半信半疑。十多天来,她天天自始至终地挤在大昭寺的讲经台前,眼巴巴地期待着*出现,却总是失望。她决心坚持到底,等到最后一天。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心愿,产生希望是容易的,产生绝望则是困难的,在爱情上尤其如此。也许是上天不负有心人吧,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了。
当初意外地分离,使他们互相痛苦过,怀疑过,误会过,怨恨过,如今全都过去了,谅解了,由爱转成的恨,还是会转成爱的。
仓央嘉措通过大嫂仓木决的帮助,在离大昭寺不远的一个僻静的窄巷里租到一间小房,他和仁增汪姆以外地来的一对喇嘛弟兄的身份住了进去。
他们哪里知道,早就有几个不同年龄的男人对仁增汪姆的美貌垂涎三尺了。虽说仁增汪姆为了自身的安全,在起程来拉萨之前,已经将尼姑打扮改为喇嘛装束,但她毕竟没有受过女扮男装的训练,而且她的女性特征太明显了,可以说是一个最像女人的女人,所以终究没有逃出那些具有特殊眼神的人的搜索。当她和仓央嘉措住进那间小房之后,更加引起了追逐者们的追逐。因为事到如今,几乎可以最后判定了——她是女人。
这些天来,第巴桑结正忙于关系到自己存亡的大事,重托盖丹去照顾早已无法管束的*并负责他的安全。仓央嘉措在乱纷纷的地点和乱纷纷的时刻竟然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小小的世外桃源。自从于琼卓嘎被抢走以后,他再没有到央宗的酒店去过,也再没有尽兴地喝过酒。现在,他又喝醉了。酒醉,情也醉,他双重地醉了。他为醉倒在仁增汪姆的身边而扬扬得意:
大昭寺前的恩仇(5)
一次喝酒没醉,
二次喝酒没醉,
因为幼年的情人劝酒,
一杯便酩酊大醉。
他不愿仁增汪姆称呼他“*佛”,让她直呼仓央嘉措。他认为仁增汪姆才是自己心中的“佛”,而自己只是教徒心中的偶像。两个人虽然都穿着袈裟,但他认为仁增汪姆更值得尊敬,因为她是为了能见到情人才当尼姑的,更具有人的勇气和神圣意味。他对仁增汪姆低声唱道:
你是金铜佛身,
我是泥塑神像;
虽在一个佛堂,
我俩仍不一样。
他们整日整夜地在一起,说不完的知心话,真正地做到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从佛教到人生,从幼年到青年;对也罢,错也罢,亮点也好,污点也好,完全没有隐瞒,丝毫不必顾及,一切都能理解,全部可以谅解。拉萨的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短!他写道:
白色的桑耶〔1〕雄鸡,
请不要过早啼啭,
我和幼年相好的情人,
心里话还没有谈完。
他们两人虽然都长成了真正的青年,相貌也有了变化,但是从两颗心的贴近来说,好像并没有分别过,或者分别以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用不着费力剪接,一下子就把往昔和现在并在了一起。他们在利用今天的机会弥补前天的损失的时候,是可以完全忘却昨天的。因此,仿佛一切又都回到了前天。时光这个东西,可以无情地强制任何人长大、衰老、死亡,却不能征服爱情。
当他俩把拉萨的小房当做错那的山谷重温旧情的时候,偷听他们谈话的已不是鹦鹉和小鸟了,仁增汪姆的追逐者们日夜不舍地想法接近他们的门窗。这些在传召的日子里闲得无聊、企图浑水摸鱼的人,眼见即将到手的猎物落入了一个年轻喇嘛的怀抱,心中便猛烈燃烧起嫉恨之火。他们自然地结成了联盟,经过短暂的商议,作出了轻率的决定:在夜间冲进去,杀掉男的,抢走女的;必要时可以用维护教规的名义。
黑夜。响成一片的狗叫声淹没了密谋者的脚步声。他们握着腰刀,提着绳索,迅速地向仓央嘉措和仁增汪姆居住的小房聚集。他们大约有四五个吧,到了门口,却谁也不肯首先上前破门。其中一个肤色最黄的小伙子挺身向前,举起刀来晃了晃,说:“看我的!”他用脚蹬了蹬门扇,门扇被紧顶着,于是轻声发出了号令:“大家要像一群牦牛,我说一声‘吉、尼、松!’〔2〕就一起扛!”其他人兴奋地答应着,有的挽着袖子,有的紧着腰带,有的拍一拍腰刀。熟睡在房内的仓央嘉措和仁增汪姆对于门外发生的事情,对于临头的灾难,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半点也没有觉察。
当那个领头者的口令喊到“尼”的时候,突然从窄巷的入口处拥进一队武士,跑在最前面的一个大吼着:“滚开!”刹那间,那群企图破门的“牦牛”逃散了。武士们也隐去了。没有冲突,没有流血,没有追击,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狗依然在叫个不停。
第二天清早,大昭寺前又沸腾起来,传召活动又进入高潮。大街小巷都灌满了人的江河,人的溪流。盖丹穿着俗装挤进人群来到仓央嘉措的“别宫”,正碰上仓央嘉措要出门。
“你也……想还一还俗吗?”六世认出了盖丹,打趣地说。
“进屋去说。”盖丹转身关门。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六世微笑着问。
“我们有责任保护佛爷呀。”
“唉,我仓央嘉措保护不了别人已经很惭愧了,还要别人来保护我吗?再说,我也不需要保护。”
大昭寺前的恩仇(6)
盖丹把昨天夜里门外发生的事对他说了一遍。仓央嘉措吃了一惊。他不愿连累仁增汪姆,提出要把她转移到别的住处去,自己也回布达拉宫。
“不行,三天之内您哪里也不要去,就住在这里。”盖丹郑重非常地说,“仁增汪姆也不要出去。你们的饮食自有人按时送来,叫门的暗号是连敲两个五下。”
“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六世迷惑不解地追问着,猜想将有神秘的大事发生。
“路上和宫中都没有这里安全。”盖丹回答说,“外面很乱,您千万不要出去。详细情况我也说不清,请不必多问了。”盖丹说到这里,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加重了语气:“这些话,是第巴亲口教我禀告佛爷的。”盖丹说完,带着满脸的愁苦走了。
仓央嘉措无心去猜测关于第巴的事情,因为那往往是他猜测不准的。正如谚语所说:糌粑口袋是缎子做的,里面的糌粑却是豌豆磨的。
使他心有余悸的倒是昨天夜里门外发生的险情。他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纸笔,又沉吟着作起诗来。仁增汪姆轻轻地走过来,伏在他的肩头上。这个曾经一字不识的姑娘,自小就喜爱仓央嘉措的诗篇,而仓央嘉措的处女作就是为她写的。自从当了尼姑以后,她有了在寺院里学习藏文的机会,况且,仓央嘉措的诗写得通俗、明白,她此刻竟能一句一句地读下来:
杜鹃鸟来自门隅,
带来春天的地气:
我和情人见了面,
身心都愉快舒适。
心腹话没向爹娘讲述,
全诉于幼年结识的情侣:
情侣的牡鹿太多,
私房话被仇人听去。
仓央嘉措握住她的双手,惊喜地说:“想不到你也识字了,而且念得这样好!如果让我来念,也不过是这样。可见念诗一不靠声音,二不靠手势,三不靠表情,最主要的是得有感情。我们俩的感情一样,所以念起诗来也会一样。”
仁增汪姆歪着头,微笑着,羞涩地瞟了他一眼,指着诗稿问:“你写的‘牡鹿’这个词儿指的是什么?”
“当然指的是那些追逐你的人。”
“你把他们看做仇人吗?”
“如果是真正的情敌,”仓央嘉措特别强调出那个“情”字,“我倒可以敬他三分。但是他们是一些恶人,他们想抢夺你,杀掉我,不算仇人吗?”
仁增汪姆点点头:“你应当感谢第巴保护了你,派人赶走了那些牡鹿。”
仓央嘉措垂下了双手,冷冷地说:“是应当感谢他呀,如果不是他,我们还不会分手呢!哼!保护?他能保护我一辈子吗?他整天想的只是保护他自己吧?好了,不要说他了……”
这时,门外突然响起杂乱、沉重、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在整个拉萨的天空里,回荡着人的喊叫,马的嘶鸣,狗的狂吠,刀的叮当……
仓央嘉措站在院子里侧耳听着。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令人魂飞魄散的喧嚣,好像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好像远古时候曾经发生过的洪水又在吞没人间。
他不能出去,也没有必要出去,他能做些什么呢?外面的一切都不是按照他的意志发生的,他的意志也左右不了外面发生的事情。他只知道拉萨正陷入一场灾难,隐约地感到这场灾难的制造者或者受害者中间少不了第巴桑结甲措和拉藏汗两人。
他想叹息,但是有一种像怒火一样的东西堵塞了他的胸膛;他想祈祷,又有一种像悲哀一样的东西卡住了他的喉咙。
事后他才知道:在大昭寺前的*上,第巴桑结的几个亲信曾经向拉藏汗的家臣挑衅;拉藏汗的家臣勃然大怒,动手杀死了第巴的亲信。于是,桑结甲措立即纠集兵力展开了驱赶蒙古驻军的战斗。措手不及的拉藏汗被迫退出了拉萨。
大昭寺前的恩仇(7)
事后他才知道:在许多被误伤丧命的群众中,就有那位摇着经轮的老阿妈,她直到断气的时候,还用手捂住那只被*五世的手中物蹭触过的耳朵。
事后他才知道:第巴桑结和拉藏汗的手下人,都有背叛旧主、投靠新主的政治赌徒出来表演。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国家,没有民族,甚至也没有父母,更没有是非之分;但他们都有强烈的爱憎——爱自己、憎别人。因此,他们才永远用两只腿交替地走着背叛与投靠之路。
拉藏汗退出了拉萨,拉萨真正成了桑结甲措的一统天下。大昭寺前的传召活动又继续进行。昨天流在地上的鲜血,今天都已没入了尘埃。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或者那场厮杀已经是远古的事了。雨过天晴,谁还记得雨伞?白天来了,谁还想到灯光?
盖丹来到小巷,恭请六世回宫,并且转达了第巴的“坚决要求”——让仁增汪姆立刻离开拉萨,不然就难免落入强盗们的黑手。
仓央嘉措心里明白,他们不分手是不行的,于琼卓嘎的下场就是例证。何况这位十分能干的第巴,因为刚刚赶走了拉藏汗,气焰正盛,对于一个违反了教规的普通尼姑,还不敢下毒手吗?他想到这里,决意不再设法留住仁增汪姆。两个人抱头啜泣了半天,怀着永别的悲哀分手了。
仓央嘉措一回到布达拉宫,立即写下了这样三首诗:
蜂儿生得太早了,
花儿又开得太迟了;
缘分薄的情人啊,
相逢实在太晚了。
涉水渡河的忧愁,
船夫可以为你除去:
情人逝去的哀思,
有谁能帮你消失?
太阳照耀四大部洲〔1〕,
绕着须弥山回转不休:
我心爱的情人,
却一去不再回头!
拉藏汗怀着“没碰在山岩上,反摔在平坝中”的愤懑退到藏北草原,在达木地区重整了蒙古的八旗兵丁,迅速地转回马头向拉萨进攻。桑结甲措没想到他的对手竟然反扑得这样快,这样猛。待他布置好抵御的兵力之后,拉藏汗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拉萨。突然降临的激烈火并,彻底惊散了大昭寺前的*。男女老少哭喊着祈求佛爷赐给和平,但是无济于事。*已经转化为军事斗争,正如谚语中说的,到了“地换一层草,羊换一身毛”的时候了。
一些真正潜心于宗教事业的人,是反对流血的。他们无心于权力的争夺,极端厌恶那种张着猛虎嘴、生着野牛角的乱世者。他们知道,拉藏汗想的是要保持并且复兴祖先们在西藏取得的特权,第巴桑结则想的是要保持并且扩大自己在西藏的绝对统治;前者占有的优势是得到了皇帝的默许,后者占有的优势是手中有一个*。他们都是宗教的高级信徒,却在为各自的利益厮杀。
有人出面调停了。调停者是拉萨三大寺的代表,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嘉木样协巴——拉藏汗的经师。
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由于拉藏汗有着军事优势,桑结甲措只得被迫退位,辞去了第巴的职务,由他的儿子阿旺仁钦来接替,和拉藏汗共同掌管西藏的事务。这样,西藏上空的暴风雨暂时停息了。
桑结甲措是不会甘心退出政治舞台的,他来了个人退心不退,他的儿子阿旺仁钦只是他的影子。他的力量还很大,真正的决战还在后头。
仓央嘉措坐在布达拉宫里,置身于事变之外,忙于争权的人们也似乎都忘记了他。但是这种忘记只是暂时的,当他们想起他的时候就会决定他的命运;不幸的是,他是*六世,他们怎么能不想起他呢?
他很希望桑结甲措和拉藏汗能够和平相处。西藏有一个康熙皇帝统管着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争当小土皇帝呢?他对于这两个人越来越厌烦了。他认为桑结甲措干的是“本想烧死虱子,结果烧了衣服”的事情;拉藏汗干的是“用棍子打水,最后会溅湿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呢,不但会被溅湿衣服,而且最终连湿衣服也会被烧得精光。这种预感,他早就有过,现在是更加明显和迫在眉睫了。想脱身是不可能的,他已经进入流星的轨道,急速地滑落将是唯一的归途。流星在滑落的时候是会闪出美丽的光芒的,他能闪出这种光吗?人们会看到这种光吗?他将消失在何处?是他熟悉的南方,还是陌生的北方?不,也许像一只被射落的鹰吧。他在愤怒中写下了愤怒的诗篇:
岩石伙同风暴,
散乱了鹰的羽毛;
狡诈虚伪的家伙,
弄得我不堪烦恼!
诗人的烦恼,如果只用诗人的死亡才能排除,那当然是个悲剧。
桑结之死(1)
布达拉宫的每一扇窗户都在冷风中紧闭着。五世*的灵塔前灯火通明,照着一张张严峻的脸面,人们如坐针毡地盘坐在厚厚的羊毛垫上。一个重要的会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
这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藏历木鸡年)年初的一天。因为第巴桑结和拉藏汗之间又发生了军事冲突,各方人士不得不再次出面调停。他们选择五世*的灵塔作为谈判地点,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五世*曾经是一个待人宽厚、维护团结的象征。
参加会议的有桑结甲措、拉藏汗、六世*、拉莫护法、达克孜夏仲、班禅的代表、三大寺的堪布……冲突的双方互不相让,为维护各自的权益,争当西藏的主宰,长时间地争执。如果不是头上有一座五世的灵塔,身边有一位六世的活身的话,他们真会拔出刀来见个高低的。
激烈的争吵震颤着幽静的佛殿,梁柱间发出刺耳的回声。仓央嘉措坐在正中的位置上,一言不发。他应当是这里至高无上的仲裁人,但是实际上他和一具泥塑的佛像没有什么区别。他既不会调动军队,也没有政治才能。他能为西藏的安宁做些什么呢?
正如他已经对桑结和拉藏汗都失去了好感一样,那两个争权者也已经对他失去了好感。别的人也只是间或用怀疑、迷惑、怜悯、同情的目光望一望他。他感到自己坐在这里完全是多余的,这里本来就不应当有他的席位。他的身边坐满了这一类大人物,更使他感到异常孤独,甚至有一种愤懑之情。他想:如果坐在这里的是一群牧民、歌手、卖酒女,或者是像塔坚乃、于琼卓嘎、仁增汪姆、敏珠活佛、央宗、次旦堆古、多吉、改桑、那森……那样的人,他将会多么快活啊!如果不是听这样一些人为权力争吵,而是换上另一些人在争论诗歌,那他一定是积极的参与者,一定会热烈地发言,激动地站起来高声朗诵自己的新作,甚至会兴奋得流出热泪。而现在,他却只能哑口无言。
不知什么时候,会议竟作出了决定:冲突的双方脱离接触,把不相容的水火分开——拉藏汗离开拉萨,回到青海去,在那里可以和西藏保持和谐的关系;桑结甲措也离开拉萨,到雅鲁藏布南岸的贡嘎去,在那里可以给他以庄园的补偿。
过了几天,拉藏汗和桑结甲措果然都离开了拉萨。一个向北,一个向南,两支马队荡着烟尘,分别消失在罗布林卡以西的大道上。
人们望着那荡去的尘土,像看到雹云的消散,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以为灾难真的隐去了。其实,暂时的协议是很难得到遵守的。因为拉藏汗和桑结甲措谁也没有得到胜利,谁也不肯认输。他们不是嬉戏的山羊,不是天真的儿童,必然争斗到最后一刻才肯罢休。正如滔滔的江河,一旦泛滥,不淹没大片的土地是不会恢复平静的。
拉藏汗佯装回青海,到了那曲卡〔1〕就停止前进。他在那里集结了附近的蒙古军队,重又向拉萨进发。桑结甲措则调动了十三万户的兵力前去迎击。一场大战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
三大寺的代表慌了手脚,急忙请上六世*,一同奔赴前方去维护协议的执行;同时派人星夜疾驰日喀则,请班禅亲自出面调解。
仓央嘉措很久没有在郊外驰马了。今天骑在马上的心情,是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觉得他的身下不是一匹有生命的骏马,而是一只奇形怪状的牛皮船,手中的缰绳像一根无力划水的桨板,平静的大道变成了汹涌的河流……他为什么来到这里?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是谁让他这样做的?他全都茫然。他的大脑好像处在了麻痹状态,只觉得一阵阵的风、一股股的浪噎在他的喉咙。
桑结之死(2)
他长舒了一口气,用靴子的后跟猛磕了一下坐骑的肚皮。骏马仰了仰头,抖了抖鬃毛,“咴儿”地叫了一声,这使他稍微清醒了些。
他平日是喜欢射箭的,也有一手娴熟的弓法。但他今天却没有携带弓箭,他甚至厌恶弓箭了,因为他感到拉藏汗和桑结甲措都在用箭头互相瞄准着对方,都想射落对方顶在头上的权力的果子。这样一种游戏,他是决不参加的。他甚至从没想过用箭去射死一只兔子,更不要说去瞄准人的头顶或喉咙了。
此刻,32岁的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也在催动快马向前线进发。他虽然知道拉藏汗和桑结甲措对于六世*的行为有不同看法,也听说过他们之间在修炼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他明白这不是一场宗教战争。他也明白自己的权力远没有*那样大(尽管六世*的权力实际上是由桑结甲措代为行使的),但他和*同作为两大教主之一,被藏蒙人民称为他们的“两只眼睛”,对于调解教徒之间的纠纷自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班禅在到达苏波拉山口的时候,得到了*的通知,说调解已经成功,双方同意停战,按照原来的协议,拉藏汗回到青海,桑结甲措回到山南。于是,班禅向着远方做了祈祷,便又折回扎什伦布寺,继续读他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梵文经去了。
*一行也踏上了回返布达拉宫的征途。在这次来往的路上,尽管洒满了春天的阳光,美丽的拉萨河谷又穿起了绣花的绿裙,仓央嘉措却没有听到一句歌声,也没有见到游林卡的人。欢乐被战争扼死了。
仓央嘉措回到宫中,刚想坐下来吃一点东西,盖丹就呈上来密封的信件。六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
至尊的*佛慧眼下阅:
前面已经有过一个装扮五世*的人,我不想装扮我的父亲。我自知生不逢时,长不逢家,也不具备第巴之才。我决心离去,并且决心不向任何人报告我的下落。为此,特意向您谢罪。我十分敬爱您,也喜欢您的诗,只恨无缘为您效劳。山要崩,绳子是捆不住的。但我不挨白塔染不上白粉,不摸锅底沾不上黑灰。望您多多保重。
弟子阿旺仁钦叩拜
拉萨没有了军队,新的第巴——桑结甲措的儿子阿旺仁钦逃遁了,没有了行政长官,成了权力的真空。
这真空总会有人来迅速填补的。一切干涸的洼地都会盛满积水。
仓央嘉措用颤抖的手指夹起桑结之子的告别信,缓慢地向酥油灯的火焰上凑过去。一片片的黑灰在屋子里飞扬着,正像是阿旺仁钦的黑色的悲哀……唉,阿旺仁钦扇着悲哀的翅膀飞走了。而他自己,却是飞不走的,他的地位使他无处可飞,除非死掉了才会给他找一个转世的替身——那叫做*七世。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挂在墙壁的弓箭上,下意识地将身子往后一仰。因为他看到有一支利箭从袋囊中跳了出来,那箭头正对准着他的喉咙……
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支几百人的蒙古骑兵正从藏北草原向拉萨轻装疾驰。它像一支宁折不弯的箭,掠过了当雄,掠过了旁多,掠过了色拉寺,直插拉萨市区,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圣地,迅速填补了权力的真空。
远在贡嘎继续调集兵马的桑结甲措,得到消息后为时已晚。他狠狠地捶了一下自己的扁头,气恼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他感到自己的军事谋划的确比拉藏汗稍逊一筹。
桑结之死(3)
他探知拉藏汗的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开进拉萨。他反复计算着自己的兵力,总感到不足使用,用武力夺回拉萨的办法,暂时是不可取的。
谚语说:想占有神一样的高位,就要有鬼一样的计谋。桑结甲措此时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拉藏汗的内侍丹增旺杰。
丹增旺杰是一个藏族人,早年曾经跟桑结甲措学过藏医学,后来桑结写完了那部《藏医史》著作,还亲自送了他一本。这本书刻印得相当精美,内容也十分丰富。它不但论述了藏医学的起源和发展,还介绍了历史上藏学家的贡献和重要的医典。丹增旺杰把它看做是第巴对他的友谊的象征,始终怀着受宠若惊的感情。在拉萨时,他几次托人向桑结透露自己的心愿:离开拉藏汗,到桑结主持的噶丹颇章来服务。桑结婉言拒绝了他,那时候的桑结就隐约地感觉到让他留在拉藏汗的身边要比留在自己的身边有用。
桑结甲措选中了一名心腹,把自己手上的一只宝石戒指交给他,让他紧系在蓬乱的头发里,化装成瘸腿乞丐,牢记着秘密的指示,星夜赶赴拉萨去找丹增旺杰。这位“乞丐”在拉藏汗的府第前哀叫了三天才见到了丹增旺杰,密约他到八角街一座楼外的墙边商谈大事。
丹增旺杰按时来到预定的地点,假乞丐已经趴在地上等候着。
“你认得这个吗?”假乞丐从乱发中取出了戒指,警觉地望了望四周。
丹增旺杰已经知道他是被迫卸职的第巴派来的心腹,所以很容易地认出了它是桑结甲措独有的无价之宝,遂郑重地说:“我并没有怀疑你,何必带这样贵重的证物?第巴桑结甲措是我们藏族的大英雄,也是我的恩师。现在,灾星正照临在他的头上,他有什么吩咐,你就转述吧。”
假乞丐刚要说话,一队蒙古骑兵列队走了过来。为首的头目叫达木丁苏伦,很得拉藏汗的宠信,他是认得丹增旺杰的。
“尊贵的老爷,可怜可怜我这残废的苦命人吧!求佛赐福给您和您的子孙!”假乞丐用前额贴着地面,声带颤着哭音,两只手并排地向前伸着。
丹增旺杰急速地背过身去,挡住达木丁苏伦的视线,顺手把那个贵重的戒指像小钱一样地扔在假乞丐的手上,假乞丐顺势紧握在手心里,不停地道谢。
骑兵过去了。达木丁苏伦回过头来,向丹增旺杰微笑了一下,似乎在赞赏他的善行。
马蹄声远了。假乞丐从地面抬起头来,又把戒指送回到丹增旺杰的怀中:“这是第巴送给你的。日后还有重谢呢。”
“先生,这个……其实是用不着的。”说着,把戒指戴在手上。
丹增旺杰的话不是假的,他早就愿意不取报酬地为第巴效点儿劳了。当然,第巴这样地看重他,特别是将自己身上的贵重物品赠给他,他也是求之不得的。因为它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更是很高的荣誉。越是想当大人物而当不了大人物的人,越是爱好虚荣。丹增旺杰就属于这一类。只要有大人物的吩咐,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快说,此地不宜久停。”他催促着。
“好。你是懂医药的,毒死他!”假乞丐从牙缝里挤出最后三个字来。
“谁?”
“第巴的……对手。”
“我……照办!”
在分手的时候,从他们头顶的楼窗里隐去了一个女人的头。这个女人就是贵族小姐白珍。
当担负着市区巡逻任务的达木丁苏伦又出现在八角街上的时候,白珍站在门口向他招手:“将军阁下,请过来,我有话说。”
桑结之死(4)
达木丁苏伦见她生得美貌,声音又那么娇柔悦耳,不禁有了几分好感,像孩子一样顺从地下马走了过去:“小姐,有什么事情?”
“有钱吗?”白珍低声问。
“有。”达木丁苏伦低声答。
“多吗?”
“我……不知道……你要多少?”达木丁苏伦说着从怀里拎出了鼓鼓的钱袋。
白珍认真地估量了一下,慢声细气地说:“不算少,也不算多。”
“现在,我一共就有这么多。不过还可以……你的确……太漂亮了!”达木丁苏伦拍了拍钱袋,慷慨地递了过去。
“你不要误会。”白珍没有接他的钱袋,“我要和你谈的是另外一种买卖,我想把我所看见和听到的重要情况……卖给你,它会使你得到更高的官位,收回更多的钱财。”
达木丁苏伦失望了,不过又立即产生了另一种希望。他懂得:有时候灵魂的交易比肉体的买卖更为有利可图。于是急切地追问:“你看见了什么?”
“一个藏族乞丐和一个蒙古官员在神秘地交谈。
“你听见了什么?”
“毒死他。”白珍也从牙齿缝里挤出这三个字。
“毒死谁?”达木丁苏伦惊愕了。
“‘第巴的对手’,明白了吗?”
“啊?……”
“值吗?”白珍伸出了手。
“值,太值了!”达木丁苏伦赶忙把钱袋捧过去。
“欢迎你夜晚再来。”白珍提着钱袋转身进了大门,又回过头来,向达木丁苏伦抛出妩媚的一笑。
拉藏汗接过丹增旺杰端上来的牛奶,没有像往常那样趁热就喝,两眼直视着恭立在身边的丹增旺杰。丹增旺杰谦卑地微笑了一下,更加谦卑地低下了头。
拉藏汗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象牙筷子和银勺子,分握在左右手中,伸到牛奶碗里慢腾腾地搅着,锐利的目光依旧直盯着丹增旺杰。
不一会儿,微黄的象牙筷子和白亮的银勺子都变成了黑色。
拉藏汗的身子微微颤动了一下,用低沉而平静的语调说:“丹增旺杰,这*有些凉了,你来喝吧。”
丹增旺杰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一时没了主意,强压住满心的恐惧与慌乱,喃喃地回答说:“是,是……我给您去换……换一碗热的来……谢王爷,这一碗……我喝,我喝……”说着直往后退,并不上前端碗。当他退到门边的时候,一个急转身刚要逃跑,一队持刀的蒙古武士已经排列在门外,像一座雪山挡在他的面前。
拉藏汗拍了一下桌子,丹增旺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边不停地叩头,一边坦白说:“我不认识桑结甲措,也没有贪图他的钱财,我只是听信了街上的谣言,说王爷您向大皇帝上告了*佛爷,说六世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想不通,我是为了维护*的真身才做出这样的蠢事,是魔鬼缠着我让我犯下大罪的啊!我们都是信佛的人,求王爷为我驱鬼吧,求王爷饶恕吧!”说罢,号啕大哭起来。
“我是要驱鬼的。”拉藏汗冷笑了一声,“这鬼就是桑结甲措!他是大鬼,你是小鬼,要除大鬼,先除小鬼!”拉藏汗干脆地挥了一下手,武士们把丹增旺杰拖了出去。
丹增旺杰的腰间被坠上石头,抛进了拉萨河的波涛。他最后看到的是一张露着得意笑容的大脸,这张脸属于达木丁苏伦。
拉藏汗望着那碗下了毒药的牛奶,就像望着一堆烈火,这烈火越烧越旺,把他心头的怒火引燃得比山峰还高。他不由得联想到他的父亲*汗的突然死亡,想必也是遭了桑结甲措的毒手。他对于桑结的仇恨达到了顶点,决心将那个扁头第巴及其追随者彻底消灭。他立即又给康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历数了桑结甲措的种种罪恶和六世*不守教规的行为。他密封好奏折,指令各驿站星夜派快马赶送北京。接着就调集军队,亲自训练、整编,准备进攻山南。达木丁苏伦真的被提升当了将军,担负了从侧翼插向敌后,切断桑结退路的重任。
桑结之死(5)
春天的贡嘎像彩色地毯一般绚丽。小朵的野花簇拥着一棵棵垂柳,像一群群盛装的男女在暖风中跳着圆圈舞。北面的江水是深蓝的,南面的山峦是淡绿的,天空的云片是洁白的,地面上飘着带有香草气息的炊烟。
这里的地势稍低于拉萨,雅鲁藏布江面也比拉萨河面稍宽一些。如果不是阻隔着一江一河,不利于向北发展的话,一千多年前雅砻部落的首领松赞干布就不一定把他的大帐迁到现在的拉萨,而有可能在这个如情似梦的地方安营扎寨了。
现在,桑结甲措把它当做了自己的战略要地。因为这里是西去后藏、北去拉萨、南去山南各地的通道,而且有着足够的粮草。
一望无际的草滩上正聚着兵马。土洞里、岩缝中的蛤蚧由于历来无人捕捉,竟改变了夜间出动的习性,随时蹿出来擒获食物。
桑结故意不进房子,他坐在大帐里,并且按照古代武士的模样装束自己,以表示他不是一名卸职的第巴,而是收复失地的统帅。
外面传报:工布地区的首领龙夏率领着一千骑兵赶到了。桑结一听,如获至宝,赶忙迎出帐去,像接待老朋友似的接待了龙夏。
“你真是救火之水啊!”桑结拉着龙夏的手说。
“我这股水可是流来得不易呀!”龙夏擦着汗,露出了邀功请赏的神态。
“是的是的。”桑结感慨地说,“拉藏汗占领了拉萨,堵塞了向东的通道,卡住了半个西藏的脖子。喀木地区、三十九族地区、波密地区、工布地区……许多路的人马都过不来了。老兄,你是从东面开来的唯一的一路兵马……”
“我不来谁来?”龙夏拍着胸脯说,“你在拉萨把于琼卓嘎交还给我,这恩情我不能不报。论公职,我是你的下属;论私交,你是我的朋友。我可以没有长官,但不能没有朋友。俗话说:脱掉羽毛的箭射不远,失去朋友的人活不长。是不是?”
桑结点了点头,脸上泛起微笑,心中却不大高兴。他觉得这个土皇帝今天说话的口气和在拉萨的时候大不相同了,已经不把他当尊严的第巴看待了,竟然和他攀起朋友来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为夺回失去的权力,正面临着一场决战,兵力又十分缺少,龙夏的一千骑兵是万金难买的杀敌宝刀啊。好在他毕竟来了,来了就好,何必和他计较?狗就是疯了也还是认识主人的。
桑结甲措刚刚让龙夏下去休息,自己也想闭上眼睛养养神(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下人禀报说有一位远路而来的喇嘛求见。他本想拒绝见客,忽又想到也许是从六世*身边来的人,说不定会带来什么对他有用的消息,于是强打起精神来说了一个“请”字。
一位头戴红帽的老喇嘛,在武士的跟随下朝大帐走来。地上的绿草把他的袈裟衬托得格外鲜艳,远远看去像一朵大鸡冠花。他迈着平稳小步,整个身子由于过于肥胖而一左一右地晃动着,缠绕在手腕上的念珠在阳光下一明一暗,像是神秘的佛光。
桑结甲措欠起身来相迎,他注视着这位长者,挖掘着内心深处的记忆,一时却怎么也挖不出对方的名字和身份来。
“你是尊贵的桑结甲措?”对方先开口了。
“是的。请问你是谁?从何方而来?”桑结有些狐疑地反问。
“这倒不关紧要。”对方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话,自动坐在垫子上,松开腕上的念珠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快速捻掐着,“只要你能认真听取我的意见就够了。无论出自谁人之口,忠言总是忠言。”
桑结之死(6)
桑结摆动了一下扁头,眉心微微一皱。他不能排斥这样的可能:这位老喇嘛是拉藏汗派来的说客。转念一想。不会,拉藏汗也是信奉黄教的,不会派一个红帽派的喇嘛前来。咳,不去管它,且听对方说些什么吧。他装出一副十分恭敬和虚心的样子,俯下身子说:“请讲。”
“恕我直言了。”对方又把念珠缠绕到手腕上,“*六世还很年轻,又十分善良、聪明,他的诗才在西藏的历史上实属稀有。因此,僧俗人等对他衷心爱戴,无不敬仰。可是,在拉藏汗的眼中,他是你一手扶植起来的。这一点,回想康熙二十四年发生的事情,便……”
桑结甲措听到这里,浑身震动了一下,嘴角抽搐着想说什么。
“请不必激动。”对方扬起手掌,意在制止他的辩解,接着说,“所以,你越是与拉藏汗交恶,越是对*不利。为了保护*,我劝你勿动刀兵。”
“我一人做事一人担当,与*无关。”桑结挥了挥拳头,“再说,六世的坐床是大皇帝批准了的,也得到了藏、蒙民众的拥护。人们也知道他不大关心政事,谁能把他怎么样呢?”
“拉藏汗是不会这样看的,这,你不可能一无所知。还有,大皇帝因为你暗助噶尔丹,对五世的圆寂秘不发丧,找到转世灵童久不上奏,对你已无好感。谚语说:疾病进入膏肓就得料理后事,上司与你作对,就得设法离开。我劝你还是偃旗息鼓为好,也免得妄杀生灵。”对方眼含热泪,又掐开了念珠。
“可是拉藏汗已经下了决心要置我于死地,我是欲罢不能了。至于大皇帝嘛,只要我夺回拉萨,赶走拉藏汗,手中有了实力……大皇帝是个尊重事实的英主……不会加罪于我的。”
“如果战败了呢?”
“……”桑结甲措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彻底的失败的人。对他来说,失败都是短暂的、局部的,而且总是能化险为夷,所谓失败只是意味着卷土重来。所以他无法对这个问题立即作出回答。
“我劝你还是以退为妥。你可以隐居山林,也可以受戒为僧,我将尽力保护你的安全。”对方拉长了声音说,“漫长的春天有三寒三暖,漫长的人生有三苦三甜。翻过一山,必有一谷;上上下下,行路之理。望你再思再想。”
桑结甲措用比对方快两倍的速度回答说:“我没见过狮子夹尾巴,也没见过牦牛缩犄角。与其厚颜老死,不如英勇战死!”
“看来我的话对你像是往石头上泼水,渗不进去了。求佛保佑你吧。”老喇嘛闭了闭痛苦的眼睛,起身告辞了。
桑结甲措怀着纷乱复杂的心情急忙相送,同时追问道:“请问,你到底是哪方的高僧?”
“你忘了?”对方回过身来说:“三十多年以前,在五世*的寝宫里,我们曾经见过一面。那时候,你还不到二十岁,也还没有当上第巴。后来,我和伟大的五世还经常有书信往来……”
“您是敏珠活佛?”桑结甲措惊叫起来,“我的确没有认出来,请您宽恕我的怠慢和……无礼……”
敏珠活佛再没有看他一眼,径自走去了。
桑结甲措像一个不肖的儿子跟在不再理他的父亲身后,默默地走了一段诀别的路。路上他隐约地听到敏珠活佛自言自语地重复着两句话:“五世培养了他,他却毁灭了六世!”
桑结甲措的人马从曲水渡过了雅鲁藏布,以龙夏的一千骑兵为先导,浩浩荡荡地向东北方向的拉萨进发。
桑结之死(7)
拉藏汗的军队也从拉萨向西南开拔。达木丁苏伦的精锐骑兵则从拉萨西面的堆龙德庆快速插向敌后。
一场大战就要在拉萨的远郊展开了。
龙夏来到前线,转过一个在巨石上刻有佛像的山嘴,蓦地看到一片耀眼的亮光。那是拉藏汗的军队已经在平川上迎面列开了阵势,盔甲和刀枪像繁星一样密密麻麻,闪闪烁烁。龙夏并没有见过战争,更不曾上过战场,只不过是个有权调动和统领一些人马的地方首领。当他面对着这般壮观的景象时,不禁发起怔来。桑结甲措临时拼凑的军队,在仪容上是无法同它相比的。他意识到这就是他要与之厮杀的对手时,立即不寒而栗了。仗,还没有开始打,他就已经彻底地败了。
龙夏正在进退无措的时刻,从拉藏汗的阵中飞出一骑,在距他一箭之地的高坡上射过一封信来,上面写道:
龙夏先生:
我可以证实,桑结甲措送还给你的美女于琼卓嘎,原本是六世*的情人。如果你想得到六世和我的宽恕的话,就请不要帮助那个欺骗你伤害佛爷心灵的家伙了。不然,我将用我的刀为你举行葬礼,而且,这很容易办到。记住,我的这些话像山上滚下的石头,是收不回去的。
拉藏汗
龙夏读完信,吓得面如土色,几乎没有片刻犹豫,便举起马鞭向他的一千骑兵大喊一声:“撤回老家!”
这当然是很得人心的命令,那些仅仅为了服从老爷而抛妻别子的农奴们,转眼之间就从战场上消失了。
正想一举击败拉藏汗的桑结甲措,像一只从山岩上起飞的大鹰突然折断了一扇翅膀,向着绝望的深谷坠落下去……拉藏汗用靴子狠狠地夹了一下战马,像一只飞箭似的直射过来。蒙古骑兵对这位总是身先士卒的英勇的统帅是引为自豪的,立即紧跟着拉藏汗向前奔驰。桑结的兵马像是被洪水冲垮的堤坝,顷刻被粉碎在滚滚的波涛之中。桑结甲措即使是画着龙纹的金鼓,这时也无法自鸣了。他只好转身南逃,回山南去培植未来的希望。
在路上,他被绕行到他背后的达木丁苏伦俘获了。达木丁苏伦用刀背拍打着他的盔甲,嘲笑说:“垒起的牛粪算不了宝塔,穿着战袍的不一定是英雄。”说罢一阵狂笑。
桑结听着这笑声,就像刀尖在挖他的耳朵。他愤愤地反驳说:“是劣马把英雄摔在了地上,是坏人把我出卖给了你们。”从此,便不再说话了。
他被带到了堆龙德庆的那孜,作为罪犯关押起来。
拉藏汗立即把他的胜利飞报给朝廷。拉藏汗的奏章足足用了一大张藏纸,这种手工制作的纸虽然不太洁白,却又柔又韧,像是丝绢。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桑结甲措历史的罪恶、现实的反叛和被俘的经过,以及西藏目前秩序的良好,人心的安定,又说仓央嘉措如何耽迷酒色,不守清规,不理教务,绝对不是真正的*,请皇帝下旨废黜。
就在呈送这份奏章的使者向着北京进发的同时,康熙皇帝为了查询西藏的*情况,调解拉藏汗和桑结甲措的矛盾,又特意派恰纳喇嘛和阿南卡两位使者由北京向拉萨进发。北去南来的双方在途中错过了面谈的机会。
这是康熙四十四年七月上旬的事情。
桑结甲措坐在那孜的牢房里,整日默思着自己的命运。半生中,他认为世上的事情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要干,一种是要等;在等中干,在干中等。什么也不能干,什么也干不成,只能消极地等待,这种状况,这种心境,在他还是第一次。他等待着什么呢?他能等来什么呢?他反复地推测着。拉藏汗会放过他吗?不会的,新账旧账要和他一起算。皇帝会赦免他吗?不会的,皇帝是不会疼爱一个没有了实力的欺君者的。有谁会来搭救他吗?有谁呢?谁愿意为一个下了台的第巴去和拉藏汗强悍的军队厮杀?六世*会替他说情吗?唉,由于仓央嘉措是他确认的灵童,又不守教规,拉藏汗是不会听从这位六世的佛旨的……他想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等的只有一样东西——死!
他原本觉得六世*对不起自己。是他给了这个放牛的孩子如此之高的尊位,亲自教这个聪敏的少年以知识和经典;这个孩子却从不领情,而且闹出许多破坏教规的事,给他惹下很难收拾的麻烦。而现在,他竟第一次感到也有些对不起六世*了。是他把仓央嘉措这一条嫩绿的柳枝折断了,插进了佛殿的净瓶。这净瓶中的水不就是自己的权力吗?当水干涸的时候,柳枝也会失去它最后的生机……
他想到这里,忍不住向拉藏汗提出请求说:“我使*佛担忧受惊了,我要向佛去当面谢罪。”
拉藏汗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只是同意将他的意思向*转达。第二天,也真的转达了。
又过了一天,拉藏汗派人给他送来了仓央嘉措的一首诗。诗中写道:
热恋的时候,
情话不要说完;
口渴的时候,
池水不要喝干;
一旦事情有变,
那时后悔已晚。
桑结甲措的眼睛盯在“后悔已晚”上,发出了最后的内心独白。
“是啊,晚了!我后悔什么呢?我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著作上,我留下的东西将不止现有的这些,我会成为更大的大学者的。个人的专权是颈上的枷锁,传世著作是头上的花环啊……一颗星管一个时辰。我要陨落了,隐去了……沉香剁百块,其香依然在。我将留下的……是什么气味呢……”
七月十五日,就在那孜,桑结甲措被拉藏汗下令杀害了。终年52岁。有人说他是被拉藏汗的一个妃子下令杀害的,对于第巴这样的重要人物,一个妃子敢作出这种决定吗?真是的,什么事都会有各种说法!
诏执京师(1)
皇帝的两位特使恰纳喇嘛和阿南卡到达拉萨的时候,桑结甲措已经不在人世了。事情的发生出乎意外,使他们十分震惊。
也许是出于对“杀生”的厌恶,也许是基于对失势的弱者的潜意识的同情,也许是由于事先知道康熙皇帝并未打算除掉桑结,恰纳喇嘛对于拉藏汗杀害桑结的举动明显地表现出不快。他追问拉藏汗为什么擅自对桑结执行死刑?拉藏汗吞吞吐吐,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后来,才说是手下人为了报私仇才这样干的。并表示:如果圣上认为不当,甘愿受罚。
恰纳和阿南卡也还听到了一些另外的说法。有的说拉藏汗在六月间以三路大军夺取了拉萨,桑结甲措逃往贡嘎,被杀于久垄。有的说桑结甲措在被捕的当天就被处死了,而拉藏汗确实并不知情。有的说是拉藏汗假借*的名义让桑结投降之后,却没有保留他的性命;在这之前桑结是住在拉萨的宅第中的,拉藏汗率兵攻打他的住宅,他逃到城外的一个堡寨中固守,当时,是*向他下了投降的命令。
二位使臣虽然拜望了六世*,但也无法弄清事实的真相。桑结甲措确实被杀了,这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他们也毫不怀疑,双方在多年的争斗中相互使用过暴力和阴谋。于是他们带着疑虑和颓丧,返回了京城。遂将情况写成奏章,上报康熙皇帝。
腊月的北京。天气晴朗。整天在乾清宫忙于政务的康熙皇帝,舍不得抽一点时间到外面去晒晒太阳,他的眼睛总是习惯于盯在奏章上。他从8岁即位,14岁亲政,已经当了44年皇帝。他经常外出远行,专心操劳于军政,难得有闲暇之日和游乐之情。
他刚刚恩准了言官周清源的请求,命各省建立育婴堂。接着就收到了恰纳和阿南卡关于西藏之行的奏章,立刻便俯下身去披阅起来。
在此之前,他已经看过了拉藏汗的奏章,对于桑结甲措的失败并无惋惜,而且在内心里感到某种满足。他一直在思考西藏的形势,等待恰纳的报告,然后再作出新的决策。现在恰纳的奏章到了,他反复地看了几遍,又把拉藏汗的奏章抽出来,再看了一遍。事情已经是明摆着的了,桑结甲措死了,拉藏汗掌握了西藏的实权,而且,看起来他比桑结更能忠于朝廷。剩下的问题是对于六世*究竟应当如何处置了。
康熙皇帝考虑:拉藏汗所奏请的“废第巴所立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藏族人和蒙古人都衷心信仰*喇嘛,仓央嘉措即使是所谓的假*,也毕竟有着*喇嘛的名号。蒙古各部照样信服他,这无形中对蒙古各部也起着一种维系稳定的作用。如果就此将他废掉,很可能会引起藏族人的不满和蒙古人的混乱。他还考虑到,也不能让六世*落到另外的蒙古部落手中,特别是不能落到新疆的准噶尔部落首领策妄阿喇布坦的手中。这位噶尔丹的侄子,因为助剿他的叔父而有功于朝廷,被划地在阿尔泰山以西至伊犁一带游牧。他随着实力的发展,野心也发展了起来。这个自立为汗的人常常露出东侵的指爪,对他是要警惕和防范的。如果不将*喇嘛掌握在朝廷的权威之下,而被策妄阿喇布坦迎去,就会成为那个野心家的新招牌,会笼络去其他蒙古部落的人心,助长其吞并他人的气焰,加速其反叛朝廷的进程。对!还是先把*弄出西藏为好。
诏执京师(2)
康熙皇帝在考虑成熟之后,下了一道圣旨,任命护军统领席柱和学士舒兰为金字使臣〔1〕入藏宣谕。
席柱和舒兰经过四个多月的跋涉,由北京到达拉萨。拉藏汗跪接了圣旨。圣旨中说:桑结以为拉藏汗终为其患,密谋毒杀未遂,欲以武力驱逐。拉藏汗遂集合人马讨诛桑结,安定了西藏,可诏封为翌法恭顺拉藏汗。至于其奏请废黜桑结所立之六世*,当执献京师。
拉藏汗接过了“翌法恭顺拉藏汗”的金印,面北谢恩。他已经做的事得到了皇帝的承认,他所希求的封王(不是靠世袭得到的那种汗位)也已经成为现实。下面的大事就是送走仓央嘉措了。
“大皇帝还有什么圣意?”恭顺汗恭顺地问。
席柱本来就想紧接着谈这个问题,立刻回答说:“还有,桑结的妻子也要执送京师。”
“她已经自杀了。”拉藏汗肯定地说。
席柱“噢”了一声,表示知道了。接着说:“关于执送假*的事,对外可以说仓央嘉措是钦遵大皇帝的谕旨,亲往京都朝觐。”
拉藏汗却沉默不语了。他和康熙皇帝,还有那个策妄阿喇布坦以及别的有识之士,虽然都知道这位*六世是桑结甲措的政治产物,但是*毕竟是*,头上有着神圣的佛的光环。桑结的死亡,并不简单地等于*的消失。他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说:“如今政局方稳,桑结余党未除,*之伪善不为众生所信知。如果他远离西藏而去,万一民心生变,众僧离散,恐怕会给大皇帝添忧啊!”这位新受封的恭顺汗,在这个问题上却不大恭顺了。
“那……待我回奏皇上以后再说吧。”席柱见他不愿立时送走*,且言之有理,也就不好再谈下去了。心想:这位汗王既然觉得手里攥着个*对他有利,就让他攥着好了。
席柱和舒兰的奏闻到了京城。康熙皇帝正在同诸大臣议事,看过以后随手交给大家传阅。大臣们相视无语,一时不知道究竟应该发表什么意见。皇帝笑了笑说:“拉藏今虽不从,日后必然自动执之来献。”
正如康熙所预料的那样,拉藏汗为了把桑结的势力翦除净尽,想来想去,总觉得把六世*留在身边对自己弊多利少。不管怎么说,这个仓央嘉措总是桑结权力的一个象征,也是桑结罪恶的一个佐证。拉藏汗终于又决定将六世*执献京师了。
他做了几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己势力的事,以防止在弄掉仓央嘉措的时候发生骚乱。他找来他前年委任的新第巴隆素,布置了严密封锁布达拉宫的任务;他笼络和收买了一批西藏的著名人士(如日后在西藏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年轻俗官颇罗鼐等),以增强当地人对他的支持;他大肆搜捕桑结甲措的亲信、部下、余党,只是那个假乞丐没有抓到,他已经逃往新疆的准噶尔蒙古部落,向策妄阿喇布坦搬兵为桑结报仇去了。凡是敌对人士,能逮捕的立即逮捕,有的不便于或不必要逮捕,就派人监视起来。
对于仓央嘉措的处置就要开始了,年轻的诗人终于被推进旋涡的深处,快要沉入水底了。
仓央嘉措听到桑结的死讯,心头顿感悲凉,往日的怨恨,好像都化作了惋惜。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仓央嘉措本来对他就怀有敬仰之心,只是由于追求不同,才使他们两人未能成为至交,甚至相互做了些伤害对方的事。
基于对死者的宽恕,仓央嘉措默默地走进了桑结的书房,见桌面上摆着厚厚的一叠手稿,便轻轻地拿起来翻阅,原来是这位第巴生前写下的六世*仓央嘉措的传记第一部。他怀着好奇、感激、疑虑的复杂心情坐在桌前读起来。
诏执京师(3)
窗外,阴云密布;室内,灯已熄灭。仓央嘉措读完了前面的一部分,觉得有点头昏,便放下手稿,闭目养神。书中对他的描述,使他无法安静下来。桑结写他在幼年的时候就自己声称“我不是小人物”,“我是从拉萨布达拉来的”,“我要到布达拉去”;还说,“我珍视自己的小便,不要胡乱倒掉,你们要是喝了,就会得到福力”。写他看见母亲捻线,就说:“用不着这样,我会给你吃穿的!”然后将线锤夺去扔掉。还写他吃喝总要求先于别人,否则就不高兴,竟然命令别人说:“有什么最好的食品就送来。”仓央嘉措觉得这些记载十分可疑。他记得,他从小就没有把自己视为特殊的贵人。
他转而想到:如果由我来写第巴桑结甲措的传记,我该怎样评价他呢?我当然不会像他神化我那样去神化他。他神化了我,不是也有人在否定我,说我是假*、花花公子吗?我即使神化了他,也还是有人否定他的。因为我们毕竟都是曾经活着的人啊。但愿不要因为他做过错事甚至有过罪过就把他视为粪土吧,但愿也不要因为他做过好事甚至有过功绩、最后遭到杀害就被视为大英雄吧。
可惜的是,仓央嘉措不但没有机会写他的传记,而且连他写自己的传记都没有看完,就被押出了布达拉宫。
五月初一。
春天来得迟些的拉萨,低洼的草地上刚泛出一层嫩绿,阴沉的天空又洒下了雪霰,满城垂柳的枝条已经很柔软了,却仍在冷风中抖动着,瑟缩着,不敢吐芽。
从布达拉宫到拉藏汗的府第,沿途都戒了严。蒙古军队和新第巴隆素的武装按照细致的分工,把守着各自的地段。虽然没有爆发战争的迹象,但那异常肃穆的气氛却令人窒息。人们的心都像快要绷断的弓,不知道究竟又要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远远地可以望见,各大寺院的活佛和一些蒙古高僧陆续在拉藏汗的门前下马,慌张地走了进去。他们都是被“请”来的。被“叫”来的只有一位,这就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
西藏历史上少有的、专门针对*喇嘛进行的宗教审判会开始了。
会议的召集人和主宰者拉藏汗,是与会人士中唯一不穿袈裟的人。当他环视四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特殊感和孤立感同时向他心头袭来。
仓央嘉措被指定坐在一个普通的位置上,对于*来说,这就意味着被告席了。此刻他所能享受到的唯一优待,是背后被允许站着一位贴身的侍从——盖丹。这位年过六十的喇嘛,已经有了近似三朝*的自我感觉,脸上总是表露出庄重和漠然的神情。
拉藏汗偷觑着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正在用目光向到场的活佛们、堪布们、高僧们默默地问候。
人们的眼睛也都不约而同地跟着仓央嘉措的目光转动。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目光。他们觉得世上的任何诗人和画家都不可能把它描画出来。它比太阳热,又比月亮冷;它像大海那样深沉,又像小溪那样清浅;它充满友爱,又透出疑虑;温顺中含着坚强,平和中藏着愤慨;既有少女的柔弱,又有老人的固执;天真多于成熟,坦率多于隐藏……是在寻求同情吗?不像;煽动反抗吗?不是。人们终于从中找到了最令人揪心的东西——诀别。
拉藏汗坐在卡垫上搓了一下手心里浸出的汗液,用发布军令的语调说:“众所周知,仓央嘉措不守佛门清规,屡次破坏戒律,乃是个*浪子,不是位真正的*,理当把他废黜。请诸位发表意见吧。”
诏执京师(4)
人们面面相觑,长时间地沉默不语。坐满了人的议事大厅,竟像一座连风声也没有的空谷,只有窗外传来细微得难以辨听的沙沙声,大概是雪霰还在下着。
“如果没有不同的看法,就一致决定了。”拉藏汗催促着,威胁着。
“请听我讲。”敏珠活佛合十着双手说,“*佛行为不检,乃是迷失菩提之故,况且出身于红教世家,不惯黄教清规,也为众生所知,恐不宜说他是假的。”
俗语说:一鸟飞腾,百鸟影从。敏珠活佛又是五世*的密友,历来德高望重。经他这样一说,鼓舞了大家为六世*辩护的勇气。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是啊,他只是游戏三昧,实际上未破戒体。”一位堪布接着说。
“对于六世,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虽有女人陪伴,从来未曾睡过;虽有女人陪伴,从来未曾沾染。’这前一句显然是太夸大了,后一句倒确是事实。”热振寺的活佛做了一个十分肯定的手势。
“从一世*到现在已经二百八十余年,至于哪一世*是真是假的事,我们从来未听说过,连想也不敢想啊!”另一位活佛用请罪的口吻说。
“四世*是蒙古人,我们西藏人也没有谁说他是假的。”大厅的一角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声音有些低哑,话里却带着刺儿。有人瞅了拉藏汗一眼,暗暗地替那位插话者担心。
插话者竟是伺奉在六世身边的盖丹。
“六世的坐床是皇帝批准了的,听说皇帝至今也没有认定他是假的。此事非同小可,请拉藏王爷三思而行。”哲蚌寺的堪布有些激动了,但是在极力忍着。
大家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的看法,却没有一个人说仓央嘉措不是真*,也没有一个人提到第巴桑结甲措。桑结甲措已经死了,仓央嘉措却必须拯救。尽管人们对这个年轻人的遭遇和处境怀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心情,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心里都装着他的诗歌。
“好了!”拉藏汗站了起来,“诸位的慈悲胸怀是可敬的,但事实不能靠说情来改变。大家好像都忘记了,我发现仓央嘉措不是真*已经有五年了。康熙四十年我就曾经和策妄阿喇布坦共同声明过,不承认他是真*。他本人并没有提出异议,还亲自到日喀则向班禅退戒,愿意放弃尊位。事到如今,你们又何必为他辩解呢?”拉藏汗压着怒气,却提高了嗓门儿:“现在,我郑重宣布,大皇帝已经下诏,叫我将仓央嘉措送往京师。这就是说,大皇帝已经认为他不配再坐在布达拉宫的尊位上了!”
会场里响起了一片惊叹声。
拉藏汗环视了一下众人,接着说:“我还要告诉诸位一件事,桑结甲措在我的食物中下毒,想毒死我,才招致杀身之祸,未得好报。如果还有谁对我居心叵测,我看也难逃惩罚。糌粑要嚼着吃,言语要想着说。长短要丈量,真假要辨别。这就是我最后的忠告。”
会场上恢复了静默。会议在静默中散了。
人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寺院。仓央嘉措却没有能够再回布达拉宫,而且从这天起,再也不能回去了。他被带进了设在拉鲁的拉藏汗的兵营,成了不战不降的俘虏。
仓央嘉措在大门外用目光与大家告别时,脸上充满了凄楚的表情。他特意走向敏珠活佛,在这位早已知名、初次见面的长者面前站了一会儿,嘴角抽搐着,热泪无声地流了下来。也许是想起了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
诏执京师(5)
仓央嘉措被关押到拉藏汗的营房以后,就失去了一切自由。拉藏汗只同意派盖丹回布达拉宫去取他的私人用品,其他任何人不得前来探视。
盖丹在回宫以前,怕六世*忍受不了这种孤寂,过于悲痛,劝慰他说:“请佛爷宽心,到了京城,皇帝会以礼相迎,给你优厚待遇的。当年五世*不就是例子吗?”
“我和五世不能相比啊!”仓央嘉措叹了口气说,“我在皇帝的眼中,恐怕和在拉藏汗的眼中一样,只不过是桑结甲措戴过的一顶旧帽子罢了。”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凄楚地说:“盖丹,我是把你当朋友看待的,我的一切你也是了解的。过去,我曾经为了得到生活的自由想不当*;现在,真的不当*的时倒失掉了自由的生活。从囚徒到囚犯,从佛宫到兵营,我的翅膀一直是伤残的,我的天空一直是低矮的,我多么羡慕那林中的小鸟儿啊!”仓央嘉措泣不成声了,盖丹也听得老泪纵横。
天上传来了鹰的叫声,地面传来了战马的嘶鸣,却都那样的陌生,那样的遥远,在他听来,像是来自一个不知名的世界。
仓央嘉措接着对盖丹说:“有人说我不是真*,这本来就是件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事情。是的,我不守清规,我破坏了戒律。我亲近过不少的女人,正如我赞赏过各色的鲜花,崇拜过各样的山峰。我既是六世*,又是宕桑汪波,但是我归根结蒂只是仓央嘉措。日有日食,月有月食;树不能无节疤,人怎能无过错?我轻信过,也轻浮过;我荒唐过,也悔恨过;但我从无害人之心……我反复地思想,多次地比较,在女人当中最理解我的,最谅解我的,为我受折磨担风险最多的,我真爱的,我最爱的,到头来只有一人……”
“于琼卓嘎?”盖丹问。
“对,你猜对了!”仓央嘉措有了欣慰的笑容,“我和她今生是再也不能相见了。请你回宫以后,设法告诉塔坚乃的妻子仓木决或者酒店的央宗,让她们一定替我到工布地区龙夏的庄园去一趟,把我的情形告诉于琼卓嘎,并且把我最后的一首诗交到她手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字条。盖丹不知道上面的诗是什么时候写好的,也不知道他在怀里揣了多少个日夜。盖丹双手接过来,匆匆一瞥,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行:
在这短暂的一生,
多蒙你如此待承!
不知来生少年时,
能不能再次相逢?
盖丹把字条捧在手上,忍不住像孩子似的大哭起来,比*五世圆寂时哭得更为伤心。他对五世只怀着崇敬,对六世却充满着爱怜。
六世*受审判、被囚禁的消息,立刻在拉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望着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感到里面全都空了,只剩下一个石砌的外壳。*寝宫的窗外上方,黄色的遮帘垂了下来,像是在掩盖它失去了主人的悲哀。
对于*喇嘛的信仰,对于年轻诗人的喜爱,对于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对于本族首领的偏袒……像一颗颗火星聚集到人们的心中,冒烟了,燃烧了,变成了熊熊大火。
商店纷纷关门罢市,人们用停止一切活动来表示抗议。白日的拉萨忽然变得比黑夜还要冷清,只有拉藏汗军人的靴底在街巷里发出咯咯的响声。
布达拉宫下的酒店反锁了大门。这是罢市时间最长的一家,女店主央宗到工布去了。她发誓除非于琼卓嘎已经死了,否则决不在完成盖丹转交给她的任务以前活着回来。
诏执京师(6)
半个月后,1706年6月17日(藏历火狗年五月十七日),仓央嘉措在达木丁苏伦将军率领的军队的押送下,在皇帝使臣席柱和舒兰的陪同下,从被关押的地方拉鲁嘎才出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程。
六世*终于被拉藏汗用武力正式废黜了。
这是一支特殊的、罕见的押送俘虏的队伍,没有绳索,没有刑枷,没有囚车。为了不过分刺伤人们的心,拉藏汗下令不准这类物件出现在这支队伍之中,并且允许仓央嘉措骑在一匹很神气的大马上,依然穿着氆氇之乡结底雪〔1〕特织的袈裟。
仓央嘉措闭起眼睛,不忍看正在与他远别的一切。这一切,包括一粒石子儿,一个房角儿,一阵风,一朵云……今天他都充满了惜别之情。
忽然,他听到远处有一种又像狂风又像雷鸣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近,使拉萨颤动,使天地交浑……仓央嘉措不由得睁眼观看,只见数不清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朝他拥来。势不可挡的人潮迅速地吞没了拉萨的土地,喧嚣着、跳荡着向前合流。达木丁苏伦一声口令,士兵们立刻向四周散开,形成了一道圆形的堤岸,阻挡了推进的人潮。仓央嘉措被围在这个不大的空圈儿中间,一时不知怎样才好,只希望不要再发生不幸的事情。
军官和士兵们厉声呵斥着,命令群众退去。似乎谁也没有听见。席柱用力踩住马镫,从鞍子上挺起身来,使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父老兄弟姐妹们,大清的臣民们!我是皇帝的使臣。你们的*佛爷,是奉皇帝的诏请,到北京去朝觐的。请大家放心,不久就会回来!不要惊吓了佛体,快快散开,各安生理去吧!”
稍稍安静了一会儿的人群,一下子爆发出哭声,夹杂着撕心裂肺的叫喊。老人像被夺走自己的孩子,孩子像在死别自己的父母。手无寸铁、痛不欲生的百姓们,胸膛对着士兵的刀尖,越过士兵的头顶,把数不清的哈达、金银、酥油、糌粑、针线、手镯、玉石、干果……不停地向仓央嘉措的马前扔来。这奇异的雪,奇异的雨,奇异的雹子,是从他们郁结在内心的乌云上洒出的。仓央嘉措急忙跳下马来,高高地举起双手。热泪模糊了他的双眼,他什么也看不清了。千千万万的面容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阿妈,一个是他的阿爸,他们没有死;爱,使他们复活了。
人们刷刷地跪倒了,像潮水一层层地低落下去。各种不同的哭喊声同时响了起来:
“求佛为我们祈福吧!”
“祝佛爷一路平安!”
“早些回来呀!”
“不能丢下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哪!”
“仁慈的佛就这样走了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