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孟子

_7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战国 )
                 
「读解」
                 
从流传下来很少的记载来看,我们已经知道孟子的母是一位慈母,在孟子的
教育上很花了些心血。所以,当母亲去世的时候,孟子的孝子之心是可以理解的,
把棺桂做得好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孟子》一书之所以把这一章记载在这里,绝不仅是为了给孟子为母
亲做上等棺择作解释。而是为了表达孟子的思想:在安葬父母的问题上,只要是
礼制和财力两方面许可,就要尽力做得好一些。尤其是本章最后的一句话——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更是格言似的表达了孟子关于“孝”的看法。
我们已经知道,《论语》里有不少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孝”,关于“丧”的
问题的论述。其中比较重要而又与本章所论问题关系密切的如孔子在《八佾》篇
里的说法:“与其易也,宁戚。”意思是说,丧礼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可度。
所以,孔子其实更重视的是内在情感方面,而要求在物质方面节俭办事,反对丧
事过分大办,铺张浪费。这一点,在孟子这里显然已发生了变化。时代不同,个
人所处地位不同,财力状况不同都导致了这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是
肯定的,就是强调丧事是“孝心”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过,高度重视并不意味着越铺张越好。就是为母亲做上等棺椁的孟子,不
也仍然坚持了礼制与财力许可这两条基本原则吗?
所以,超出我们的“礼制”(文件〕规范(比如说动用几十辆豪华公车)和
财力大办丧事也罢,修豪华祖坟也罢,都不一定能够在孔、孟这里得到支持。倒
是真正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财力,在礼俗许可的范围内办好丧事,更重要的是在
内。真正表达对失去亲人的悲戚和悼念,才是先贤圣哲们所赞许的行为。
                 
                 
                 
下一篇(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
                 
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原文」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
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
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6 )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
富乎?季孙(7 )曰:”异哉子叔疑(8 )!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
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9 )焉。‘古之为市
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
左右望,而罔市利。人告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注释」
                 
?致为臣而归:指孟子辞去齐宣王的客卿而归故乡。致,在古代有“致仕”、
“致禄”、“致政”等多种说法,其中的“致”都是“归还”的意思。?时子:
齐王的巨子。?中国:在国都中,指临淄城。“中”在这里是介词,“国”即国
都。?万钟:钟,古代量器。齐国量器有豆、区、釜、钟四种。每豆四升,每区
四斗,每釜四区,每钟十釜。万钟为六万四千石。?矜式:敬重,效法。(6 )
陈子:即孟子的学生陈臻。(7 )季孙:赵歧注为孟子的弟子,朱熹则认为“不
知何时人”。(8 )子叔疑:人名,与季孙一样不可考。(9 )龙断:即“垄断”。
原意是名词,指高而不相连属的土墩子,后逐渐引申为把持、独占。(10)丈夫
;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译文」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
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
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
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
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财富的人,辞
去十万钟傣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的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
:”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别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
去做卿大夫。谁不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
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那么一个卑
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
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
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读解」
                 
孟子在齐宣王那里虽然受到比较好的接待,甚至做了客卿,在不少问题上
(例如是否攻打燕园,是否占领燕园等)齐宣王也征求他的意见。但齐宣王却始
终不愿意实施孟子所提出的“仁政”方案,所以,孟子还是只有“致为臣而归”,
辞职归家了。
当齐宣王通过臣下来转达留住孟子的愿望时,孟子以“辞十万而受万,是为
欲富乎?”作为回答,表明了自己做官绝对不是为了个人发财致富,而是为实现
政治抱负,济世救民。接着,孟子便说了一段寓言式的话,指出了官场和商场都
有人想进行垄断的现象。
之所以说孟子的这段话像寓言,是因为它的含义极其深刻而具有哲理。
官场的垄断现象不用多说大家也很清楚,自古便有裙带关系,就像孟子这里
所指出的子叔疑,自己做官不算,还要让自己的子弟都去做官。话说回来,世袭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垄断制度。即便不是世袭的科举制度,其垄断现象也是非常严
重的。一部《官场现形记》所揭露的种种丑恶,其实也并没有跳出孟子的时代多
远。所以,孟子所指出的官场垄断是深刻而意义深远的。
尤其具有超前意义的是,孟子在指出官场垄断现象的同时,还指出了市场垄
断现象的起源。其“贱丈夫”的说法固然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商业税的征收也
绝不会真正起源于这个“贱丈夫”。但是,“贱丈夫”不过是“罔市利”的市场
垄断行为的化身罢了,所以,说征收商业税起源于这种市场垄断行为也不是没有
道理的。最为有意思的是,我们都知道垄断资本主义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而孟
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个垄断的怪物—一“贱丈夫”。虽然性质和程度都
有所不同,但其超前意义,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就我们今天而言,市场经济的竞争已愈来愈激烈,愈来愈卷进全民的注意力。
“赚进每一分可能赚到的钱”,已成为很多经商者的心愿。但是,如果只图自己
赚钱而“罔市利”,不顾别人利益,则很可能成为孟子笔下的“贱丈夫”,成为
大家群起而攻之的对象。结果很可能会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罔市利”,反而还
会做“市利”所罔,落入教中,走投无路。所以,还是不要做“贱丈夫”而做
“大丈夫”罢。
就孟子的本意而言,“贱丈夫”的寓言是为了配合说明官场与商场一样存在
着垄断,干扰着他说服齐王实施仁政。而这,正是他不愿意享受十万钟的俸禄而
辞职还乡的根本原因。一心想称霸于列强的齐宣王又哪能体会到这些呢?就算体
会到,又会不会真正采纳孟子的建议,实施以道德来统一天下的“仁政”呢?这
些都是孟子所不抱希望的了,所以他只能以近乎寓言的方式来表这,让他的学生
把它转达回齐王那里,任他去深思罢了。
                 
                 
                 
下一篇(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
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
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豫:快乐,愉快。?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引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
》。尤,责怪,抱怨。?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可是以前我
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孟子说:”那是一个时
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
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
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
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
什么不快乐呢?“
                 
「读解」
                 
这一段话不分名言却不少。它所表达的孟子的思想感情是极复杂的。有些像
告老还乡歌,又有些像解甲归田赋。
孟子的学生是很不错的,在这时深知老师的心情,于是了引用老师平时所说
的“不怨天,不尤人”来加以劝慰。   老师也是很不错的,坦率承认“彼一
时,此一时也。”人非圣贤,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平时说“不怨
天,不尤人是对的,可一旦事情真正落到自己头上,有抱怨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孟子话说天下大势,实际上也向学生解释了自己不愉快的原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孟子的政治历史现,成为名言,
对后世发生着深刻影响。按照这个观点推算,孟子的时代正应该有“王者”兴起
了,可孟子周游列国,居然没有发现这样的“王者”,好不容易遇到齐宣王,看
来还有些眉目,可最终还是斗不过那些“贱丈夫”,自己没有能够说服齐宣工实
施“王天下”的一套治国平天下方案。没有“王者”,“名世者”又怎么显现出
来呢?而孟子分明觉得自己就正应该是那“名世者”,所以才有如许惆怅,如许,
阎然。又怎能“不怨天,不尤人”呢?所以他说“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
反过来又自我安慰说,如果老天还想使天下太平,“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这样一想,也就没有什么不快乐了。”吾何为不豫哉?“与其说是对学生充虞的
回答,不如说是自我解嘲更准确些。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大有孔子所说“天生德于予,桓她其如子何?”
(《论语。速而》)的味道。其底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命感。当然,孟子的表达是有愤激情绪的,因此也成为后世批判孔、孟之道时的
靶子之一,认为他不可一世,狂妄到了极点。要说狂妄,伟大的人物从内心来说
总是那么一点点的。如果要脱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加以定罪,那孟子当然也就
难辞其咎了,因为他毕竟说过那样一句话啊!
                 
                 
                 
下一篇(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膝文公上膝文公上本篇前面三章记录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和事迹,后两
章分别记录孟子对农家和墨家两个学派的观点。其中对农家的观点论述社会分工
问题,且有农家的资料价值,较为重要。全篇原文一共只有5 篇,本书选3 篇。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原文」
                 
膝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规?
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
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
哉?‘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
厥疾不瘳?。’”
                 
「注释」
                 
?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成规 :齐国
的勇士。 ?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学生。?瞑眩:
眼睛昏花看不清楚。?瘳(Chou):病愈。
                 
「译文」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子。孟子给他讲
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
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
一个男子汉,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
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
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
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
痊愈的。“‘
                 
「读解」
                 
“道性善”和“称尧舜”是孟子思想中的两条纲,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联系
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
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当然,从“性善”的内容来看,在“人
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五上》)的论述中就已经展开了。
“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
“仁政”。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
密不可分的。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
勇气罢了。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
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
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
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下一篇(上行下效的实例)
                 
上行下效的实例「原文」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 )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7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
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8 ),齐疏之服(9 ),?粥之食(10),自天子达于
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11)鲁先君莫
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2)曰:”丧
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
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3),歠
(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
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15)。是在
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6),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
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 ? 薨:死。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以
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大故:重大的事故,
指大丧、凶灾之类。?之:至,到。邹与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
事。(6 )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7 )曾子曰:这几句话在《论语。为政
》中是孔子对樊迟说的。(8 )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
(9 )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齐,指衣服缝边。古代丧服叫
做衰(CUT ),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10)?(zhan)
;稠粥。粥:稀粥。这里是偏义复词,指稀粥。(11)宗国:鲁、膝诸国的始封
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
国。(12)《志》:记国家世系等的一种书。(13)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
间代理朝政。(14)歠(Chuo):饮。(15)君子之德………必偃:这几句出自
《论语。颜渊》篇孔子的话。“尚”与“上”同;偃,倒下。(16)五月居庐:
居住在丧庐中五个月。
                 
「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谈了许多,
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先去请教孟子,然后才办丧
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竭力。曾子说:”父母活
着的时候,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依照礼节安葬他们,依照礼节祭把他
们,就可以叫做孝了。‘诸侯的礼节,我不曾专门学过,但却也听说过。三年的
丧期,穿着粗布做的孝服,喝稀粥。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
这样的。“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官吏都不愿
意。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
先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一代便改变祖先的做法,这是不应该的。而且《
志》上说过:”丧礼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
继承。’”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官
吏们都对我实行三年丧礼不满,恐怕我处理不好这件大事,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
子吧!”
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孟子说:“要坚持这样做,不可以改变。孔子说
过:”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黑,
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
‘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
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
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大小官吏和同
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
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读解」
                 
领导人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孟子也同样继承了
孔子的思想。他在本章里所说的“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革尚之风,
必惬。”正是孔子在《颜渊》里面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修‘的翻版 .由此可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的政治
领导原则。而本章正是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实例。  滕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
的膝文公)死了父亲,由于他上一次在宋国听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给他留下了很深刻很听得进去的印象,所以这一次遇事,他就托自己的老师去向
孟子请教如何办丧事。孟子的意见回来以后,太子发出了实施三年丧礼的命令,
结果遭到了大家的反对,”虽令不从“。太子于是又再次请老师去问计于孟子,
这一次孟子讲了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道理,希望太子亲自带头这样作。结果,
丧事办得非常成功,大家都很满意,”不令而行“。
从这件事上,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
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正如我们在《论语。颜渊》的读解中所概括,
这是一种“风吹草动”的统治术。风不吹,草怎么会动起来呢?反过来说,要草
动,风就得不断地吹啊! .
                 
                 
                 
下一篇(劳心者治人,劳国者治于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膝,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
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6 ),负耒耜而自宋之膝,日:“闻君行圣人之政,
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膝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7 )而治。今也膝有仓禀府库,则是厉(9 )民而以自养也,
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9 )?”
曰:“然。”“自为之与?”
曰:“否,以票易之。”
“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
许子何不为陶冶,舍(10)皆取诸其宫中(11)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12)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
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13)也。故曰,或劳心,
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
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水畅茂,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15)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16)而注诸海,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
门而不人,虽欲耕,得乎?
“后稷(17)教民稼穑,树艺(18)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内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19)为司徒,教以
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20)曰
:”劳之来之(21),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
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22)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
(23)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
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
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
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
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
十年,师死而遂倍(24)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925 )将归,人
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
‘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26)之,皜皜(27)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
鴃(28)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
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29)。’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30),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31)运市,
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贸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
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32),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
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33)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
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注释」
                 
?神农之言:神农氏的学说。神农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常与伏羹氏、燧人
氏一道被称为“三皇”。神农氏主要的功绩是教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叫“神农”。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多托古圣贤之名而标榜自己的学说。“农家”就假托为
“神农之言”。?许行: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踵(zhong ):至,
到。?廛:住房。氓:移民。?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穿粗麻衣,靠编草鞋,
织草席谋生。衣(yi),动词,穿;褐(he),粗麻短衣;屦(ju),草鞋。
(6 )陈良:楚国的儒士。陈相、陈辛:都是陈良的学生。(7 )饔飧:饔(yong)
:早餐;飧(Sun ):晚餐。(8 )厉:病。(9 )釜:金属制的锅;甑:用瓦
做的茶饭器;爨(cuan):烧火做饭;铁:指用铁做的农具。(11)舍:相当于
方一言“啥”,即什么东西、一切东西的意思。(12)宫中:家中。古代住宅无
论贵贱都可以叫“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为宫。(12)大人:这里指有
地位的人,与下文“小人”相对。(13)路:指奔波、劳累。(15)敷:遍。
(16)瀹济漯:瀹济漯(yue ):疏导。济漯(ta):济水和漯水。(17)后稷
:相传为周的始祖,名弃,尧帝时为农师。(18)树艺:种植。(19)契(xie )
: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20)放勋:尧的称号,放是
大,勋是功劳,原本是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来成为尧的称号。(21)劳之来之:
劳、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22)皋(gao )陶(yao ):人名,相传为
虞舜时的司法官。(23)易:治。(24)倍:同“背”,背叛。(25)治任:准
备行李。治,整治;任,负担。(26)秋阳以暴:秋阳,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
五六月,所以这里所说的秋阳实际相当于今天的夏阳。暴,同“曝”,晒。皜皜
(hao ):光明洁白的样子。(28)鴃(jue ):伯劳鸟。(29)戎狄膺,荆舒
是惩:引自《诗经。鲁颂。闷官》。膺,击退;惩,抵御;戎秋是北方的异族;
荆、舒是南方的异族。(30)市贾不贰:贾通“价”;不贰,没有两样。(31)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