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孟子

_3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战国 )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
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注释」
                 
?采色:即彩色。?便(pian)嬖(bi):君王左右被宠爱的人。?辟:开
辟。?朝:使动用法,使……来朝。?莅(li):临。?若:人称代词,你。?
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概”、“几乎”、“可能”等多种含义。?皱:
国名,就是当时的邾国,国土很少,首都在今山东皱县东南的邾城。?楚:即楚
国,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大国。?盍:“何不”的合音字,为什么不。?涂:同
“途”。?愬(su):通“诉”,控告。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
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
人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
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
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
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
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
在后头。”
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皱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
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
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皱国
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过来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
“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
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
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
果真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下一页(缘木求鱼 读解)
缘木求鱼「读解」
                 
上一节 宣王向孟子否认说,自己并不是一定要动用军事,发动战争心里才
痛快,而是因为要实现自己心里的最大愿望,不得已而为之。孟子于是又一次不
失时机地抓住了他的心理活动,问他的最大愿望到底是什么。 宣王已 教了孟
子的厉害,所以笑而不答,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了。孟子果然厉害,你不说,
他照样分析不误。而且是欲擒故纵,先虚设幌子,一连串问了五个不是问题的问
题。这五个问题,在过去是属于声色狗马之类,用我们今天的说法,是属于个人
生活中的物质享受或者说物欲方面的东西,诸如彩色电视机够不够大,组合音响
够不够好,有没有不在话下。这些问题怎么会是一个国王心中最大的追求呢?孟
子显然是在虚晃一枪。所以,当 宣王否定说自己不是为了这些时,孟子马上就
收回花枪,切入正题,以他心理分析大师的水平,一下子和盘端出了宣王心中最
大的愿望、最大的秘密。然后不等宣王承认与否就直杀本质,指出宣王已犯了一
个最大的错误——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
                 
缘木求鱼的荒唐性谁人不知呢?所以宣王说:“我难道有如此荒唐,错得如
此严重吗?”心想,你莫不是在危言耸听吧。殊不知孟子告诉他说,不仅有如此
荒唐,如此严重,而且问题还远远超过了缘木求鱼。这就是孟子的本事,铺张扬
厉,逐步升级,让你听他说话连坐也坐不安稳。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 宣王一
听这话,真是吃惊不小,一下子跳了起来,也不顾国王的矜持和威严了,马上脱
口而出:“可得闻与?”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这下还有什么问题呢?孟子已完全掌握了说话的主动权,于是便把 宣王原
本所想的靠战争来解决问题的“霸道”做法与自己要向他灌输的靠仁政来解决问
题的“王道”做法作了一个对比,并指出两种做法的两种不同结局。
                 
这一节的最精彩和最深刻处是缘木求鱼的比喻。它不仅警醒了 宣王,而且
成了后世千百年来大家常常引用的成语。就是到我们今天,也仍然有启发而“唤
醒”的意义。还是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读书人是否“下海”的问题为例。所谓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君子不羞于言利”,
甚而至于追求利,希望挣大钱,发大财。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都不是问题。问
题在于,到底如何来挣大钱,发大财?是不是“工农商学兵,一起做生意”,如
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大家都“弃文经商”、“弃教经商”、“弃农经商”、
“弃学经商”,甚至放下武器去经商或者就做起军工军火生意来了才是唯一出路
呢?当然不是。如果真这样做,那才是缘木求鱼,“殆有甚焉!”不仅搞乱了文
明社会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而且也压抑了各行各业专家的所长,浪费了人才。
就个人来说,也浪费了自己。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即教授下“跳蚤市场”,教授
卖馄钝来看,且不说有辱斯文的问题,就从挣钱的角度来看,废己所长,行己所
短,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呢?
                 
所以,缘木求鱼的道理没有什么深奥,大家都一说就懂,甚至不言而喻。可
是在实?生活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包括一些修养不低的人,稍微不注意就爬上
树去了而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当人家问他干什么时,他还会理直气壮地高声回答
:让我们捉鱼去!
                 
捉鱼固然是不错,但你怎么爬上树去了呢?树上有鱼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在
童话世界里,二是沧海桑田变化,在树上留下了鱼的化石。不然的话,你去捉什
么呢?
                 
                 
                 
下一篇(小勇于大勇)
                 
小勇与大勇「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
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
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
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
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
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
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
之不好勇也。“
                 
「注释」
                 
?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
邻的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
也写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太王事獯(xun )鬻(yu):太王,
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父。獯鬻又称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勾践:春秋
时越国国君(公元前497 年至前465 年在位)。吴:指春秋时吴国国君夫差。?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引自《诗经。周颂。我将》。?《诗云》:以下诗句引
自《诗经。大雅。皇矣》。?赫斯:发怒的样子。?爰:语首助词,无义。?遏
:止;徂(cu):往,到。莒: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 年被楚国消
灭。?笃:厚;祜:福。?《书》曰:书,《尚书》,以下引文见伪《古文尚书。
周书。泰誓》。?厥:用法同“其”。?衡行:即“横行”。
                 
「译文」
                 
齐宣王问道:“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
孟子回答说:“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分侍奉小国,所以商
汤侍奉大国,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
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践侍奉吴王夫差。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
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
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说:”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
够安定。‘“
宣王说:“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
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
夫之勇!
“《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把侵略莒国的敌军阻挡,
增添了周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
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尚书》说:”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
这些君王和师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
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来负责,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
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耻。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
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
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下一页(小勇与大勇 读解)
小勇与大勇「读解」
                 
本章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交策略;二是匹夫之勇与大勇的问题。
                 
此前我们看到孟子的谈论,主要是内政问题,而这一次齐宣王开口便问:
“交邻国有道乎?”直端端地把问题引向了外交。孟子于是作出了他的外交策略
阐述。归结起来,就是大国要仁,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
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国
搞好外交关系。做到了这两方面,那么,就会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
的世界和平格局。而做到这两方面的心理基础,便是大国以天命为乐,顺应“天
地生万物”的好生之德,不欺负弱小,替天行道;小国敬畏天命,服从天命,不
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这里的天命不一定作神秘化的理解,而就是历
史、地理条件和时代形成的国际大趋势。
                 
孟子在这里所阐述的外交策略并不深奥,其中大国、小国的做法,在后世乃
至于今天也仍然是有参考意义的。
                 
不过,齐宣王对孟子所说的这一套却感到有点不得要领。因为,作为战国时
代的一位国君,齐宣王所眼见的和亲历的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多半都是靠战争来解
决的,那可真有点“强权就是真理”的味道。而现在照孟老夫子的一套说来,无
论你是大国还是小国,似乎都不应该打仗,不该进行军事力量的较量了。根据以
前和孟子的多次谈话,他已经领教过了,知道孟子说话总是会有一连串的道理,
所以也不好说孟子说得不对。于是,他采用了一个自认为高明的以退为进的办法,
一方面赞扬孟子的话高深,有道理;另一方面却自我批评说自己有毛病,恐怕难
以接受孟子的高论。
                 
孟子岂会不知道齐宣王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需要把话锋轻轻一转,一下子
就抓住了齐宣王,继续展开宏论。
                 
齐宣王说自己的好勇,孟子便说好勇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好小勇就行了。
于是便连带进行了关于大勇与小勇问题的阐述。
                 
小勇就是我们常说的匹夫之勇。这种匹夫之勇是一种血气之怒,动辄以性命
相拼,而是以理义相斗。
                 
从效果来说,小勇敌一人,大勇安天下。
                 
从实例来说,莽张飞、黑李逵是小勇,刘皇叔、宋公明是大勇。在一定意义
上,楚霸王也是小勇,而汉高祖却是大勇。对我们来说,孟子关于小勇和大勇的
论述的确是可以使我们耳目一新并有所启迪的。比如说我们见到那些在大街上、
公共汽车上动辄提劲逞勇的人,包括那些车匪路霸,一副亡命徒的样子,其实不
过是“小勇”罢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们以社会公理为武器,大家挺身而
出,往往也就可以战胜那些人的“匹夫之勇”,保护我们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安
定。
                 
说到底,真正的勇不是斗力而是斗智,不是斗血气而是斗理义。当然,在斗
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牺牲,如果大家都怕牺牲,当然也就胜负难卜,甚至有让“小
勇”逞强得势的时候了。
                 
                 
                 
                 
                 
下一页(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
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
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
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
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招》、《角
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
的别墅之类)。?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非:不对,错误。 ?
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公元前547 年至前490 年在位。?晏子:春秋时齐
国贤相,名婴,《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学说。?转附、朝舞:均为
山名?瑯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东南。?豫:义同“游”。?睊睊:因愤恨
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都;谗:毁谤,说坏话。慝:恶。?方命:违反命
令。方,反,违反。?大戒:充分的准备。?大师:读为“太师”,古代的乐官。 ?
《?招》、《角招》: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羽)中的两个,招同
“韶”,乐曲名。?蓄(xu):爱好,喜爱。尤:错误,过失。
                 
「译文」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
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
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
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
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
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
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
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
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
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
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
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
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
乱记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
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
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
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
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
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
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招》、《角招》。其中
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读解」
                 
这一章的核心还是“与民同乐”的问题,只不过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在《梁惠王上》篇里孟子见梁惠王于沼上时已经谈到过“古之人与民偕乐,
故能乐也”的问题。在本篇中,孟子也曾与齐宣王两次讨论过“与民同乐”的问
题。一次是在谈到欣赏音乐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只要能够做到与民同乐,无论
是喜爱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2.1 )另一次是在谈到皇
家园林的大小时,孟子告诉齐宣王,如果与民同乐,向老百姓开放,皇家园林再
大(如周文王的方圆七十里),老百姓也不会嫌它大。如果不与民同乐,不准老
百姓进入,皇家园林再小(如齐宣王的方圆四十里),老百姓也会嫌它大。(2.2
)所以,本章其实是孟子第三次与齐宣王讨论“与民同乐”的问题了。
这一次讨论的特点是不仅说到乐,而且还从乐说到忧,所谓“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这也使我们想到,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从孟子这里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而生发出来的吗?
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
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直到今天,当我们说到什么人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牺牲时,还会想到这两句
名言。
追根溯原,其实还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
我们的感情。而这一点,又不能不回到作为孟子“仁政”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的“与民同乐”思想上来。
                 
                 
                 
                 
                 
下一篇(贪财好色怎么办?)
贪财好色怎么办?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
“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粮?,于橐于
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
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21)。‘当是时也,内无怨女,
外无旷夫(22)。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注释」
                 
?明堂:为天子接见诸侯而设的建筑。这里是指泰山明堂,是周天子东巡时
设,至汉代还有遗址。?已:止,不。?岐:地名,在今陜西岐山县一带。?耕
者九一:指井田制。把耕地划成井字形,每井九百亩,周围八家各一百亩,属私
田,中间一百亩属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入归公家,所以叫九一税制。?关
:道路上的关卡,近于现代“海关”的概念。市:集市。讥:稽查。征:征税。 ?
泽梁:在流水中拦鱼的设备。?驽(nu):本指妻子儿女,这里用作动词,不孥
即指不牵连妻子儿女。?哿(ge)矣富人,哀此茕(qiong )0 独:引自《诗经。
小雅。正月》。哿,可以。茕:孤单。?公刘:人名,后稷的后代,周朝的创业
始祖。?《诗》云:引自《诗经。大雅。公刘》。?堠(hou )粮:干粮。?橐
(tuo )囊:都是盛物的东西,囊大橐小。?v 思:语气词,无义。戢:同“辑”,
和睦。用:因而。光:发扬光大。?干戈戚扬:四种兵器。?爰方启行:爰,于
是;方,开始;启行:出发。?厥:代词,他的,那个。?《诗》云:引自《诗
经。大雅。绵》。?古公亶父:即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率:循者。浒:水边。 ?
爰:语首词,无义。姜女:太王的妃子。也称太姜。  (21)聿:语首词,无
义。胥:动词,省视,视察。宇:屋宇。(22)怨女:未出嫁的老处女。旷夫:
未娶妻的单身汉。古代女子居内,男子居外,所以以内外代指。
                 
「译文」
                 
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
毁它吧。”  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
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
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
;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
做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
《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宣王说:“说得好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认为说得好,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钱财。”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诗经》说:”收割粮食装满仓,备好充
足的干粮,装进小袋和大囊。紧密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盾戈斧铆拿手
上,开始动身向前方。‘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够率
领军队前进。大王如果喜爱钱财,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钱财,这对施行王政有什
么影响呢?“
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喜爱女色。”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太王也喜爱女色,非常爱他的妃子。《诗经》说:”
周太王古公亶父,一大早驱驰快马。沿着西边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带着妻
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那时,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到
妻子的老光棍。大王如果喜爱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女色,这对施行王政有
什么影响呢?“
                 
                 
                 
下一篇(贪财好色怎么办?读解)
贪财好色怎么办?
「读解」
                 
孟子在这里所说的王政也就是前面给梁惠王说的王道,王政就是王道之政,
用仁德来统一天下的政治,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另一个术语——仁政。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是言必称文、武、周公的。所以,他在这里向齐宣王介
绍王道政治时也是以文王治理岐山的政策为依据的。这里的话虽不长,但包含的
内容却是很广,牵涉到农业税收、官吏制度、商业政策、渔业开放、刑法制度等
等,尤其是最后还重点说到了社会福利的问题。
按照孟子的思想,制国平天下的人不可不重视社会福利事业。敬老院、孤儿
院等应大大加强,养老保险、人身保险等等也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当然,是不是
还应该开设婚姻介绍所,甚至是是老年婚姻介绍所,这就不是孟老夫子所能想象
的了。
当孟子描绘出周文王的仁政图景时,齐宣王不由的脱口而出,赞扬孟子所说
的是“善哉言呼!”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孟子自以为抓住了时机问齐宣王为什
么不向周文王学习,施行仁政时,齐宣王竟然又一次找出遁词来,从上一次孟子
劝他采取和平共处外交政策时的“寡人好勇”上升到说“寡人好货”,乃至于
“寡人好色”来了。大有自甘堕落,自认是孔子的学生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
土之墙不可杌也”的味道。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我贪财好色!”我就是这么
不成器,你难道还要我实行你那高深廉洁的王道或仁政吗?殊不知孟子就是孟子,
莫说你贪财好色,你就是说你“好杀”,是杀人狂,他也会告诉你说,喜欢杀人
杀人不要紧,只要你杀的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周武王不就逼杀了殷纣王吗?所以,
针对齐宣王说自己“好货”、“好色”的问题,孟子又展开了谈天说地口,同样
找出了史证,说周朝的始祖公就“好货”,而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就“好色”。
当然,最关键的两句话依然是:“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与王何有?”“王如
好色,与百姓同之,与王何有?”一言以蔽之,还是“与民同乐”的思想,或者
准确一点说,是“与民同欲”。看来,在孟子的心目中,只要你这做国君的是与
老百姓同甘共苦的,干什么都是不会错的!
当然,我们也知道,作为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亚圣”孟子是奉行中庸
之道,而不会如此走极端的。他之所以退让,如此纵容齐宣王,任齐宣王说什么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