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著者自序
  
这本书内容并不怎样广博,但使我几乎不间断地工作了两年多。我的原
意只是想把失于赞成和反对数量论,尤其是失于赞成和反对复本位制的情况
(当时我是倾向赞成一面的),作一明确的叙述和清晰的观察。但经过思考,
不久即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简单的计划。那种认为没有一个完整的、贯串
的货币理论可以代替数量论的说法我原已杯疑;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
是对于杜克以及和他同派的著作作了研究以后,使我杯疑加深。如果数量论
是错误的,或是在相当程度上错误的,那末到目前止,关于货币还只有一个
错误的理论,还没有正确的理论。至于杜克学派所提出的批评,在其消极的
一面有许多地方是正确的、有启发性的,可是在积极意义上所说的不过是一
些陈言套语;这一学派决未能、甚至也未曾认真企图,从事于组织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即使是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大部分也还缺乏真实的、
合乎逻辑的货、币理论,这并非过甚其词。这种情况,对当前讨论之一问题
的顺利进展,自然是没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关于数量论,即使象李嘉图的那样真正经典著作里谈到货币
时所提出的一些说法,也引起了象作家们随后所提出的许多异议,使人不能
无所增损地加以接受。在我面前唯一可能的途径,似乎只有循着这位大师的
足迹前迸,去追寻数量论所由产生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合理结论,从而获得一
个应该既是首尾贯串又是完全符合实际的理论。
从下面所用的思想路线,似乎可以导向一个有用的结论。根据李嘉图所
说,货币过剩时将通过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一切价格上涨,一个是利率
降低。但李嘉图著重指出,后者只能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因力一等到价格与
增加的货币量已相适应时,货币的过剩就不再存在,而这时的利率,在其他
情况不变下,就必然恢复到原来水平。倘要使利率的降低多少带有永恒性,
那就必须使货币经常恢复过剩状态,使货币的相对量不断增加。所以象这样
一个结果,只能在商品价格不断的上涨中实现。这一论断应该是能普遍适用
的。实际上在信用经济发展的今天,它已有了进一步的重要意义;因为物质
货币量的增加不但造成信用趋于松弛的原因,而且可以产生使流通速度增加
(实在的或虚伪的)的结果;远将在下面谈到。
假使金融机构在非常优惠的条件下供给货币或信用,这就必然促使社会
方面更多地使用货币或信用。结果是价格高涨;而且我们知道,只要是信用
继续松弛,价格即将继续上涨。当然,在信用紧缩时将产生相反的结果。
但是这里须作一重要补充。虽然这是从这些现象的本质就可以看出的,
但往往被忽视,结果是草率地下了与事实相脱离的结论。要晓得,贷款所负
担的利率,它本身显然是决无所谓高或低的,只是对持有货币的人,就他所
能够得到的、或希望能够得到的报酬来说时,方才是这样的。就绝对意义说,
一个高或低的利率,并不能影响原料、劳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需求,
从而间接决定价格的趋向。问题在于现行的贷款利率和我所拟称作“资本的
自然利率”的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大致说起来,自然利率同在实际交易中的
实际利率是一件东西。我们可以将这种利率看作是假定突物资本没有货币参
加而用物品贷出时、在这样的供求情况下所决定的利率,这样就可以荻得一
小比较确切、虽然还是有些抽象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论据根本很简单,实际上几乎是一见就了然的,但就
我所知,员然有些经济学者也曾偶然提到过,却从未把它当作一个货币与价
格的完整理论的基础。在我看来,这当是由于利息理论方面的发展迄今所存
在的欠缺情况。经济学家一直不倦地在提醒著他们的学生,认为货币与实物
资本不是一件东西,资本的利息与货币的利息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一等到将
这类现念加以运用时,就有如约翰·穆勒(J.S.Mill)所说的,几乎无例外
地“将两者混淆起采造成无法解决的混乱”(而穆勒在论证时①虽然竭尽努力,
结果是显得更加混乩)。
直到关于资本的真实原理,靠了哲逢斯(Jevons)的天才,象他在《政
治经济学原理》②里所写的,靠了庞·巴维克在他著名的《资本实证论》里使
之获得充分发展以后,方才有可能对资本与利息的现象作出这样的观察,那
就是在纯粹想象的假定下,没有货币或信用的居间,它们可能发生的情况。
同时在出现货币以后将发生的变化,由此也显得清楚了。这些变化是根本性
的。那些“货币只是资本形态之一”,贷出货币无异是“用货币形在贷出突
物资本商品”等等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流动的实物资本(也就是物品)是
永不贷出的(即使在简单的商品信用制度下),贷出的是货币,这项货币是
卖出了商品资本去换来的。
迄今止,还无法使货币利率与假定将实物资本用各种物品贷出时的供求
下所决定的利率彼此完全一致。突物资本的供给是受纯粹的物质条件所限制
的,而货币的供给在理论上是无限制的,即使在实际上也是有相当伸缩范围
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宗货币儿乎可以经过任何多的次数贷给不同的令人、
或贷给同一个人。①但是,这是完全肯定的,货币利率退早总要与资本的自然
利率趁向一致。换句话说,货币利率的高低,最后只是由实物资本物品相对
的过剩或不足来决定的。严格说,这一点在我看来似乎是很难说通的,除非
能作出这样的假定:即两种利率之间的持久分歧将引起商品份格变化,这样
的交化将继续不断地演进,因此在货币制度的实际情况下,贷款利率迟早总
是要向当前的资本的自然利率水平看齐的。
关于这一论点,可以参阅巴师夏(Bastiat)和蒲鲁东(Prolldhon)
的著名的通信,其中谈到“信用的无偿性”(edit)
的部分(新近由幕尔堡(Mtihlbergor)用德文出版)②,我认为对这一论点
没有比它更好的说明了。
不但蒲鲁东,就是他的对方,持著相反论调的巴师夏(象巴师夏很清楚
地在第六封信里所说的)③,也抱著这样的见解,认为假使允许银行在发行纸
币时可以无须具有足量的硬币准备,它们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低贴现率;
而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这就是他们所要做的。关于这一点,拿我们的情况
和“信用的无偿性”里所说的相比较,其间的距离突在”间不容发”。无论
① 参阅《政治经济学原理》,第 3 卷,第 13 章“关于利率”部分。
② 我们在下面可以看到,他的早年著作还是完全根据旧观点的。
① 即使在商品信用中,情况显然也是这样的。一个贷出者不能供给比他实际所有更多的物品,但是他能供
给任何数量的货币——实际上他所供给的恰恰就是借入者对物品所约定支付的数额。
② 《资本与利息,巴师夏同蒲鲁东的辩论》,考斯道夫·菲歇尔(GustavFisoher)著,耶那,1896 年(《利
息与本金》,巴黎,1850 年的译本——原译者)。
③ 前书,第 209—211 页。

如何,我们总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到这样一个局面:那时信用制度是这样的发
展,以致银行所需要保有的现金以及其他费用减到了最低限度。于是根据这
一见解,货币利率就几乎可以减至于零,而实物资木数额却未曾有任何增加!
然则许多经济学家,巴师夏他自己也绝不例外,关于贷款利率在经济学上的
依据及其必要性,关于利率的被资本供求关系所决定,在这些方面所提出的
一切理由,又将怎样解释呢?!
这个矛盾是容易解决的。这里只须作这样的推论:货币利率如果经常与
资本的自然利率分歧,低于自然利率,则不仅将促使价格上涨,象巴师夏他
自己所主张的那样,而且将使其继续不断地上涨,无限度地上涨,因此使银
行退早要提高它们的利率;当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相反的情形也可类
推。同时,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很清楚的,假使所有的银行行动一
致,这就没有理由认为货币利率向自然利率看齐时会发生任何急遽的变动,
而这两种利率的分歧,在价格上发生著相当的影晌,可以坚持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于是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切可以察觉的价格变动,这是否是一
个恰当的解释呢;这我将在下面试图证明,所有别的解释都是在逻辑上站不
住脚的。
货币的存量增加或相对减少附,必然驱使价格上涨或下跌, 由于它首先
对利率发生相反影晌,这是对的,数量论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但是货币状
态只是情况中的因素之一,无论如何,假使所说的这个时期是不太长的话。
还有一个因素往往是更加重要的, 那就是资本的自然利率本身的独立变动,
它必然,但一般只是逐渐地,使货币利率跟着它起相同的变动。
这祥就圆满地处理了向来对数量论所持最有力的反对意见, 从而使这一
理论与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当价格上涨时极少见到利率下降或趁向下降,
最常见的倒是利率提高或趋向提高,而价格跌落时利率则跟着下降——完全
协调。
这里所说的虽然昆得很简单明了,可是在作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却遇到很
大困难。在进行的道路上差不多每一步都要遇到相反的意见,这些意见有的
不只是一般人,就是在专家中也有极深的根源;或者是在探讨中所荻得的结
果,乍看起来好象是完全自相矛盾的。对于这一些困难,我总是忠实地对待,
决不用冗长的浮词,来希图曲解。但是我感到如果能假我以更多的时间,或
是在文字表达上我能有更好的技巧,那就可以使事体简单得多,谈得更加直
截了当,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最糟的是,要用实际经验来联系理论作进一步严密的考察,还须有待于
后来。在之方面我所能做到的,已在本书第十一章里做了一点,还远不能认
为足够。这些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什么对我是一件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
办到的事,我在那一章里作了说明。
任何理论,无论怎样言之成理,倘未能经过实践的完全认可,就只能算
是一个臆想的空论。我不想妄称我的研究比空论要高一等。
但是之一研究的结果,如果经最后证明为正确的话,我相信对于它不仅
在理论上而且在货币实践上的重要意又,我并没有作过高的评价。
关于货币价格的平均水平以及加以衡量的可能性这些方面的概念,我只
是开始作了初步的叙述。我并不以为通过远些叙述,对于这类被辩论得很激

烈的问题已作了彻底研究,但希望对于问题的澄清或者可有所贡献。①
为了使用本书时的方便,书内的一部分文字系用较小的字体刊出。这类
用小字刊出部分,特别是在初次阅读时,可以略去,并不妨碍文章首尾的连
贯。本书第九章全部也属这一类,在这一章里,我试图在某些臆定的基础上
对一些理论作了更加有系统的说明。在那一章开始时,有一段关于庞,巴维
克的生产理论(他的工
资基金论(eory))的叙述,这好象是多余的,因为我
并没有直接引用它。所以这样做,只是由于我为了简化起见,对生产时期曾
假设了一个不变长度(等于一年)。同时我至少想说明怎样可以把这个限制
撇开。庞·巴维克的学说的所以有用,原因就在这里——实际上这是关于资
本利率、工资和租金的量,关于资本家、工人和地主之间对最后产物的分配
等等作合理解释的唯一经济理论。
我在这次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数学方法。这并不是说我对于这一方法的
适用和有效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而只是由于感到我的论题还没有成熟到
可以使用这一精密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大多数其他范畴内,失于此一或彼
一因素在经济过程中的反应,至少其方向是一致的;于是第二步就有必要从
事于精确的数量关系上的探讨。但是关于本书所集中研究的主题,还存在着
正反两方,还在热烈地争论中,比如当信用趁于松弛肘其对于价格的影响这
一问题,所有三种可能的不同意见,在第一流作家里都存在着:一说价格趋
涨,一说并无影晌,一说(象杜克就是这样)价格趋跌。就这些不同意见中,
我若果能导引读者趋向于其中之一,那将使我感到我已有了足够的成就。
另一方面,我在一牛附录①里列入了一段贝努利(Bernouilli)法则,也
就是所谓大数法(L  Large  Nllmbers)的数字例证,用来论述现金
准备量的幅度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关于机遇法(Probability)的理论——
上述的杰出而重要的法则就是由此推演出的——要采用一林使非数学家也可
问津的方式,就我所知是无法亦到的。我就这样进行了推论,但只限于在尽
可能简单的情况下,这在大部分场合也还是适用的。
我并不但任教授职多,因此只是在特别补助下,才使我有可能进行科学
研究工作。首先我要向罗伦基金团(Lorén Foundation)的当局表示深切感
谢,他们第三次给了我慷慨补助。
还有使我感到特别愉快的,是座向瑞典政府对我这一工作所给予的补助
表示敬意。
北勒斯劳(Breslau)的鄂图·谷次拆(Otto  Gutscbe)先生再一次对
原稿的文字方面作了仔细审查,由于他亲切的指示,还使我得以注意到原稿
里对某些要点的疏忽和不够明朗的地方。
   
纳特·魏克赛尔
   
1998 年 1 月,乌布萨拉(Upsala)。
① 在迭里我提一提艾治卫司(Edgeworth)的值得称许的论述“衡量一般价格变化的若干新方法”(《皇家
统计学会杂志》,1888 年),这我在别处未及提到。对货币购买力的合理的定义,我在第二章最末一个附
注里将这见解归之于帕力多(Pareto),实际上似应归之于艾治卫司。
① 译本内未列入。——原译者

   
柏替·奥林教授绪言
  
要评论纳特·魏克赛尔货币学说的特点及其重要性,须从十九世纪九十
年代的货币论争的背景来观察。在这时期以前的数十年间,关于国际金本位
制(internatiOandard)的组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当十九
世纪七十年代,这一个组织还未及胜利实现,而由于批发价格不断低落,它
的地位已经受到威胁。这时关于复本位制(bimetallism)的热烈宣传几乎遍
及各地。关于这一制度的特色、作用及其优缺点,就自然成了在货币范围内
讨论的中心题材。这时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之间长久的论争已成过去,无疑
的由后者保持了阵地。关于货币数量论(money),则
即使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也认为是不足信的。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如果根据健
全的银行原则,在具有适当担保下发放贷款,则支付工具的供量就不会超过
“市场的需要”。在这方面,关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问题,则没有加以讨论。
似乎有两件事情使魏克赛尔对货币问题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首先,
他是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特别是李嘉图(Ricardo)学说的精深研究者和
赞赏者。对魏克赛尔数学的头脑说来,李嘉图所提出的货币数量论,比之当
时银行学派的空泛讨论要有力得多。这类讨论,撇开了“价格为什么要上涨
或下跌?”那个魏克赛尔在早年就认为是货币理论主要的问题。而李嘉图半
派极端重视贴现政策对货币量和价格的影晌,这似乎在魏克赛尔看来是完全
合理的。在另一方面,杜克(Tooke)的说法是,当价格跌落时利率一般下降、
价涨时则上升,而李嘉图学说则似乎与之相反,魏克赛尔对于这一点
..
无法折中。这个困难,他通过对庞·巴维克(Bohm——Bawerk)
利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获得了解决。所谓“自然”利率(“natural”rate
terest),——那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capital)控制的,也就是被在不使用货币时那种迂远的生产方法所控制的—
—与资本市场上实际发生的利率,究竟有没有什么失系呢?可能的答案只有
一个,关系的存在是肯定的。那末这种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答复是,这两
种利率(自然利率和市场上发生的货币利率)当然是要倾向于一致的。如果
前者与后者分歧,那末货币就不能再认为是“不偏不倚的”,以价格变动形
态出现的货币影晌,必将随之而起。如果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价格将上
涨,反之则下跌。
魏克赛尔始终认为这样的推论,不外是旧有的数量论的引伸。①而且他对
于他自己的贡献总是认为只是一种可以杯疑的假设,从来没有象他的有些弟
子那样的深信不疑。或者以为他的理论可作为对商业循坏的一种解释,但他
坚决否认。他对于马西斯(Mises)的意见——错误的信用政策是繁荣和萧条
趋向的根源——抱著批评态度。他的见解可以从下面简短的引文内看出:“因
此我们的结论是,虽然由信用政策引起的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在目前情况下
确与商业循坏相密切结合,而且无疑的对后者还有所影响,特别是还足以引
起恐慌;但把这两种现象从其本质上看,说是其间有必然的联系,则似无此
必要。商业循环主要的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原因,似乎在于技术和商业的进步,
① 参阅例如他在他的 1922 年德文版《演讲录第二集》。“货币与信用”里的序言。

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不能与当前人类需求的增长——首先是由于人口有组织的
繁殖——取得均衡前进的步调,而是时而加速、时而推迟。在前者的情况下,…
大宗流动资本转变为固定资本,这一过程,如我前已述及,是跟随著每一次
上升中的商业循坏的,实际上这好象是唯一真正的特征,或者说,没有这样
的特征是无论如何不可想象的。”①“如果在上升的时期开始时,银行即已充
分提高了它们的利率,而在另一方面,当萧条即将降临时,即有力地降低其
利率”,这样,价格水平或者可以保持稳定;虽然,固定资本项下的原料,
当贸易兴盛时期将涨价、衰落时是要跌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恐慌
的主要因素或者可以消失,遗留下的只是在加速形成固定资本的时期和新资
本转化为…别的形态的时期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轻微风浪。”…“当所谓贸易
衰落时期,商品存量的增加,或者就是实际投资的最重要形态。”②
对于商业循环的特性,魏克赛尔的意见在他的论文“恐慌之谜”③里,也
许是表示得最清楚了。他在这里指出,要解释商业上比较有规律的起伏现象,
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一个是假定有一些外来的力量在不断起看作用,因
此造成动荡不宁。还有一个是利用这样一个假设,即认为现代经济制度,由
于其本身的性质,对于一切足以推动它的非正规的力量,将引起一种动荡不
宁情况的反应。可以想象这种情况有如一个回转木马。魏克赛尔无疑地倾向
于后一见解,而且认为通过机敏的信用政策,至少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防止
这种动荡的渐趋猛烈。
魏克赛尔在《货币利息》出版以后,研究货币问题将近 30 年, 因此这
里对于他思想变迁的经过略加阐述,也许是值得的。实际上这种变迁是不大
的。虽然他对于自己的推论随时准备怀疑、责难,但是他同别的瑞典经济学
家所进行的生动的讨论,在他的理论上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试以他同
大卫逊(Davidson)教授的讨论为例。①l906 年,大卫逊,那是魏克赛尔所
极为推崇的,提出这样的意见:当技术进步迅速、生产效率增进的时期,如
果商品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按比例地下降,那末比在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商业将获得更大程度的稳定。他又指出,在效率增进以前,如果货币利
率和商业利润(郎魏克赛尔所说的自然利率)相互间保持着正常关系,那末
价格倘按照效率的增进比例下降时,此种正常关系即可继续保持。这时将无
须变更货币利率。如果将利率降低,②借以防止价格水平下降,则与利润对比
将显得过低,而通货膨胀现象将随之发生。对于这个见解,魏克赛尔的答复
是:“按照大卫逊所举的情况,由于生产力增迸而引起的利润增加和由于价
格下趺而引起的利润减少——根据他的假定,后者系起因于前者——两者似
乎将相互抵消。但可断言,只有对价格变动能够事前预知并加以估计,或者
① 《演讲录第二集》:“货币与信用’,瑞典文第 3 版,第 197 页。
② 前书,第 198 页。
③ 《国民经济杂志》,奥斯洛(Oslo),1917 年。
① 参阅载《国民经济杂志》下列论文:(1)大卫逊,“关于货币价值的概念”,1906 年;(2)魏克赛尔,
“货币价值稳定是防止恐慌的一个方法”,1908 年;(3)大卫逊,“关于货币价值的稳定”909 年;(4)
魏克赛尔,“货币利率与商品价格”,1900 年。并可参阅布林力·托玛斯(BrnleyThomas),“大卫逊教
授的货币学说”,载 1935 年 3 月《经济杂志》。
② 依照魏克赛尔的意见是应将货币利率提高,以保持资本市场的平衡,并防止价格水平上升,参阅魏克赛
尔的答复。

价格是那样地平稳,并且继续到那样长久,因此一般认为已经类于固定时,
这样的情况才会发生。可是各个商人为将来作打算,从而决定对劳动、原料
和信用的需要时,一般总是以现时价格作依据的。”③因此货币利率如不即时
提高,价格将上涨,而过了些时,由于生产力增进,使制成品的供量扩大时,
价格将下跌,于是商人将遭受损失,局势将受到扰乱。
大卫逊反驳说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但不是一定会发生。他倾向于这祥
的看法,认为当自然利率由于技术进步而趋向于上升到货币利率以上时,商
品价格的下跌将引起相反的影晌,使自然利率保持低平,这就防止了发生任
何矛盾。
魏克赛尔在答复时承认,对这一问题须予以比已住更进一步的注意。可
是认为大卫逊的推论有赖于“这样一种不言而喻的假定:实物资本的供给是
与生产力作等比例增进的。大卫逊显然有著这样的意见,认为货币工资是仍
然不交的;这样,如果商品价格低落,实际工资将提高,但实物资本的供给
如果没有增加,实际工资又怎样能提高呢?”①魏克赛永引证了庞·巴维克的
资本理论,指出这个情况是不可能的。他接著说:“如果突物资木的数量增
加,则即使价格没有变动,实际利率(terest)②也将下
降,从而货币工资将提高。③…当然,这里我的假定是别的情况仍然一样,就
是说,突物资本和突际工资没有任何变动。…生产力增进而实物资本的供量
不变,则必然意味着实际利率的提高,这时除非使货币利率与实际利率相一
致,也就是说除非将货币利率提高,否则市场情况决不能保持平衡。”④虽然
价格暂时下跌也是可能的,但是除非将货币利率提高,否则价格将发生累积
性上涨的倾向。
这种讨论,虽然有些混杂不清,但是特别有意味,因为它已接触到推论
的一种线索,如果能跟着追究下去,必然能引向对“自然”或“实际”利率
的基本概念的重新考虑和修正。诚如魏克赛尔所指出的,结果怎样,显然在
于商人们对价格未来趋向的如何看法;这将影晌到他们对于贷款以及工资和
原料的需求。至于说商业上的打算总是以现时价格作依据,这样的推断是经
不起多少批评的。
商人们对于足以决定其打算到将来的各方面,进行研究是不可免
的,但在处理足以影响及其投资数额的一些因素时,至少在相当程度上,
是不会为自然利率这一奇特的概念所支配的。
魏克赛尔的观点历来所以改变得这样少,其主要原因无疑的系由于他的
理论所遭遇到的批评,并没有深入到根源。①魏克赛永在晚年时,对货币理论
整个体系又一次表示了怀疑;这倒并不是由于他所受到的批评,而是由于他,
③ 前引著作,1908 年,第 211 页。
① 前引著作,1909 年,第 64 页。
② 魏克赛尔使用“实际利率”这个名词时,其意与“自然利率”无异。
③ 实物资本的供量增加,则实际工资将提高;这样,如果商品价格水平没有变动,货币工资将必然提高。
④ 前引著作,第 65、66 页。
① 直至新近,由于下列几篇文章的结果,在这方面才有所转变——林达尔(Lin- dahl)的《制定货币政策
的手段》(瑞典文), 1930 年和密尔达尔(Myrdal)的,“用均衡法进行对货币理论的分析”,《对货
币理论的贡献》,合耶克(F.A.v. Hayek)编(以瑞典文在《国民经济杂志》发表,1931 年卷,但于 1932
年出版)。

同所有别的瑞典经济学者一样, 对于所提出、所辩护的有关战时通货膨胀解
释的可靠性,他自己发生了疑问。
兹试将魏克赛尔自己所提出的关于其理论方面的修正和韩变,作一简要
叙述。在他的《演讲录第二集》:《关于货币与信用》,1906 年瑞典初版的
序文里这样说:“除了‘自然利率’这一有些过于含混和抽象的概念外,我
又为‘正常利率’(-terest)这一堆较具体的概念作了
定义,那就是当新资本的需求恰好与同时发生的储蓄相抵时的利率。…这里
我在大体上比前更进一步地处理了关于怎样用商品和劳多的供给与需求这个
简单易解的公式,来表示一般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问题。”
上述两项修正内的第一项,事后证明,使很多经济学者认为魏克赛尔的
理论,其分析和思考方法,是可以接受的,其中并且包括一些人,他们并不
同意他那“在一个不使用货币的社会里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也即“自然利
率”的概念,认为这样的说法并无效果。至于谈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有所
谓正常的利率,或信用政策可使这两者达到平衡的说法,已成为大战以后币
制讨论的主要部分。其第二项修正,只是表示了研究的重点方面的变迁。魏
克赛尔在他的《货币利息》中已曾着重指出,认为一个商品价格的变动既系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则一般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也必然同样是这个道理。
这在货币理论上是一个新的见解。直到那时止,实际上还在那时以后很久,
一般都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商品既用来交换商品,则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
与个别价格的变动,其起因必然完全不同。因此在经济学教本中关于货币的
那几章里,对于一般水平变动进行分析时,总是从货币机构的讨论开始,而
关于价格与分配理论的有机联系方面则略而不谈。
在我看来,魏克赛尔在他的分析中最有效果的改革,在于他采取了弥补
价格理论与货币理论之间的缺口之一重要步骤。基于“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
系由于总的需求和总的供给对比下的提高”这一论点,魏克赛尔直觉地感到
宜于将这两个方面各分为两类:一方面是消费品的供给和资本物品的供给,
另方面是拟消耗的收入和拟储蓄的收入。通过这四个因素间关系的研究,使
他对价格变动的特性,比较凭旧的数量论分析价格水平变动所得的结果,有
了更深刻的观察,而数量论对于这种足为价格变动特征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
的问题,却是置之不顾的。述有,按照魏克赛尔的研究方向,对于货币机构
——货币及银行制度的组织——的分析,只给以次要地位。这样,我觉得有
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货币理论,比较在特种结构的货币下来进行解释时,
有更加广泛的基础。魏克赛尔凭了他的纯粹信用经济之一卓著的假定,顺利
地摆脱了直到最近正在因扰着货币理论的“货币救量”这一概念的纠缠。
我渐渐认识魏克赛尔这一方面的理论,比他将价格理论同货币理论相结
合的另一尝试有更重要的意义。地的另一尝试是想证明那维持价格水平不变
的利率和在价格与分配理论中决定的利率,两者是一致的,后者或称作自然
利率,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称作正常利率,就是使储蓄的供求相平的利
率。价格与分配的一般理论,其性质毕竟是静态的,将其概念引用到比较动
态的分析, 譬如通货膨胀问题时,是未必能适应的。与其将货币理论建筑在
这样静态的分析上,不如在动态范畴中,从各种利率的实际决定因素来进行
货币分析,似乎更为自然,然后再根据这样的分析来修正分配理论。沿着这
样的路线进行,在我看来似乎是魏克赛尔在这方面理论的改革的自然结果。
这将使货币理论与价格理论相协调,使后者更加倾向于动态的,这时不但象

自然利率一类的概念, 就是关于货币平衡的整个观点,以及在平衡定义下的
正常利率这一概念,或者都可放弃。①
现在我们再谈一谈魏克赛尔的第三个修正,这是在他的《演讲录》(1906
年)第一次瑞典版里所提到的。那是关于黄金生产对价格影响的问题,他说:
“我以前曾与古典学派的意见密切一致,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参
与而发生的;黄金生产超过了需要, 首先使银行黄金存量增加,从而使利率
降低,这又进而促使价格上涨。…但经过进一步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主
要重点还应放在产金国家对商品需求的方面;如果这种需求不能为其他国家
同样大的物品供应——换言之,对新产黄金的需要——所抵销时,必然引起
下一页 尾页 共1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