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利息与价格

_14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
我们晓得,关于所有这些问题,卡赛尔教授是抱着相反意见的。不过他
的见解,特别是在他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里, 表示得那样模糊,
我没有能够领会其真正意义。关于 1916 年排斥黄金的主张,卡赛尔教授是建
议人之一,据说原来准备送呈国会的关于这个措施的建议还是他起草的。排
斥黄金的政策没有能更彻底地执行,关于其目的未能有更清楚的概念,卡赛
尔教授曾表示遗憾,我也是这样,我并且相信大多数瑞典经济学者也是这样。
这个失败,部分系由于丹麦和挪威对于这一措施的协定三心两意,它们还违
反了瑞典银行的意向,把它们的黄金运送给这个国家。然而卡赛尔教授随后
在他的著作里却说是,如果我们没有宣布排斥黄金,情况可以更好些,①他还
说(所引著作第 271 页),②当 1918 年夏间经济学者们还在竭力主张对排斥
黄金政策作更加有力的推行,他们是”不识时务的”,因为在那个时候,依
照卡赛尔教授的看法,我们通货的价值,已经“远在其黄金价值以下”。他
赞美实践的银行家,认为具有“比较敏锐的识力”,因为“他们指出,瑞典
银行反对黄金内流的态度如果能够缓和些,是符合一般愿望的,他们认为就
我国的情势(在战后)说,或将需要大规模地输出黄金”。
直到目前止,瑞典银行从未曾被迫输出黄金。实际所输出,都是我们所
极端乐于脱手的。所以我很难看出这些银行家“比较敏锐的识力”究竟在那
里。另一方面,从纯商业观点看,如果可能预见到某些通货以后将贬值,则
牺牲外汇供量、增加黄金供量,将极端有利;但是事实上如果私营银行为其
自己的需要,不购买外汇而输入黄金是无法阻止的,不过这个办法,就我所
知,从未见采用。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卡赛尔教授的理论是正确的话,则私
管银行对瑞典银行的劝告,跟经济学者相反的功告,将同样是徒然的。如果
瑞典通货的价值果在其金值以下,瑞典银行不论怎拌只有按极高的价格输入
黄金。但这一点同卡赛尔教授的论据又怎能符合呢?事实是,如大卫逊所指
出的,其时美元汇价是 91 奥(ǒre),即低于平价 20%以上。因此,根据卡
赛尔教授,美钞将更低,将低于其金平价假定 30%,这样的情况是很难想象
的,因为不久以后,这些纸币就能够兑换黄金了,而在此举以前或以后,都
未见到通货收缩的现象。
卡赛尔教授的意思大概是说,当战时,瑞典的价格由于内部的通货膨胀
(主要是“公家”浪费的结果),被强迫提到这样高的水平,因此,如果贸
易差额相抵于平的话,将证明我们的通货价值远在美元以下,因而也在金
平价以下。但是由于我们在进口方面有困难,结果在贸易和支付余额方面表
现了“顺差”——卡赛尔教授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详细叙述。结果是我们的通
货(在较小程度上还有我们邻邦的通货),在国外的估值高于其真正的国内
① 他说(英文版第 94 页):“在战争结束时,瑞典将拥有真实的黄金通货,瑞典克即与美元之间以前的平
价,无论如何可以大致恢复。”能有人相信这样的话么?那末为什么荷兰(更不必说西班牙了)的通货会
跌到美元以下,从 1921 年起更跌到瑞典通货以下呢?
② 以后除特为指明者外,均指该著作瑞典版——原译者。

价值,甚至高于其对美元的平价。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真是
这样的话,那末就瑞典的情形而言,当美元恢复兑现、其黄金得自由输出、
从而黄金自由市场在美国建立以后,我们纸币的低劣木质,为什么不在那小
时候暴露,还有,瑞典克郎在暂时贬值以后,我们对于其价值的提高,并没
有采取任何激烈手段,为什么早在 1922 年 12 月,就能与美元恢复平价关系,
这些就都很难解释了。卡赛尔教授虽然常自诩有预见能力,这类演变,显然
他没有能事前料到(参阅所引著作第 276 页)。
我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不同。当战时,在瑞典所以出现非常高的价格水
平,应归之于三个因素。即使我们当初完全抱着被动态度,对于交纳给我们
的黄金完全接受,这些因素也会发生同样的甚至更大的作用。第一个因素是
一般的通货膨胀,是在一小金本位国家、象在美国所发生的那样程度的通货
膨胀。第二个因素将使欧洲价格的上涨超过美国价格——即使各种通货维持
其平价。这个因素的内容是美国货物的过量出口(战时及战后),使已经极
度高昂的运输费用,在东向贸易中,其费用的上涨又远远超过了西向的贸易
费用。①虽然当故争的最后几年,我们从美国直接的进口为数不大(以后有了
增长),但结果是提高了我们进口品的价格。最后是我们对进口的限制,由
于某些原因,其影响在瑞典比在斯干的那维亚其他国家或比其他中立国家为
显著,这个措施同实行极高的或禁止的进口税率,显然具有同样效果,即促
使一般价格水平提高。即使在十足的金本位制下,这样的价格上涨也正是要
发生的;的确,上涨得还要更厉害些,直到最后恐将使出口无法超过进口。
但是我们拒绝了接受黄金。于是汇兑率不得不跌到平价以下,这样就无疑地
使出口商以及他们的后盾,银行,倾向于以低利率在国外扩大信用,或者,
如规定必须以瑞典通货支付时,则将诱使国外的买主力求贷款,即使条件苛
刻也在所不计,希望将来在汇兑上荻取利润。如果我们接受黄金,则这样的
诱力即不复存在。十分可能的是——而这也是大卫逊教授所不否认的——汇
兑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紧张,将不至于完全象实际所发生的(例如当 1917
年秋季)那样厉害。我当然不敢说这个解释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真理相符合,
但对于所谓“内部的通货膨胀”,似乎已由此否定了这种假设的必要性——
这里的解释,只是以不存在任何内部的通货膨胀为前提的,这个现象如果曾
经存在的话,对美元的汇价还要低落得更厉害。那末卡赛尔推在上述经济学
者们身上的“不幸的失算”,凭的又是那一点呢?
至于在战后时期,关于那时的不合理的、往往要使人迷惑的价格波动,
我不得不率直地说,我所盼念最切的是能够听到有人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权威
意见,而不是让我自己来试作解释。我感到我所能贡献的只是对这些问题作
一些浮泛的评述。
我们(以及别的中立国家),这时已经能够自由输入货物,这时的贸易
差额不是出超,而是很显著的入超,进口品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很明显,这
时美元汇价远低于平价,而价格水平,或者毋宁是价格指数,比美国高出 50
%以上,这两者间的差异,不久势必要消失;①至于实现的时候,其方式是我
们的商品价格突然下跌,还是美元汇价提高到远在平价以上,那当然要看情
况决定。如果卡赛尔教授的主张在 1919 年春间得以实现(那时美元首先上升
① 当美国以其军火及军需品运赴欧洲时,这个现象大致更为实出,当相反的动向开始时,则情况比较缓和。
① 我们的价格水平,以金计者,高于美国水平,这种现象一直继续到 1922 年 12 月。

到平价以上),诱使我们重新建立十足的金本位制,自由输出黄金,那末显
然上述的前一个情况将发生。至于这一点对我们国家是否有利,姑且不谈。
甚至迟至 1922 年 3 月,卡赛尔教授还自称他对于这个问题的主张是正确
的,认为如果照他的办法实行,“价格就不会发生猛烈波动”。②就我所能看
到的结果是我们的价格水平,以克郎计的,同实际以金计的(即以美元汇价
对平价的比率除之)情况将相同。
换言之,即 1919 年 1 月指数 369,到次年 1 月将降至 246,以后将重行
上升,到 1920 年 7 月将上升至约 296,然后到 1921 年 10 月降至 150。所谓
不会发生波动,从最低度说是相对的。卡赛尔教授在他的全文将结束时(所
引著作第 351 页),以最严重的语气警告我们,非等到价格水平“使之与企
图实行的金本位相称合时”,决不可使我们的纸币可以兑换黄金,关于这一
点他还示意“宜觅致比较机敏的人士来充任那些中央银行的领导”。但就我
所知,任何人的建议,也没有比他在 1919 年的建议,为瑞典银行的领导们所
反对的,更加富于冒险性的了。可异的是这样的矛盾,怎么会在同一个头脑
里出现的呢?
卡赛尔教授对于这个问题作出结论(第 352 页),认为“一个欧洲小国,
要独立地恢复纸币兑换黄金是不大可能的”。其论据的缺乏事实联系,可以
不必深究;但这一点同他在 1919 年先已提出的观点,又如何能一致呢?
我们价格的下跌,起先是逐渐的,实际上到 1920 年跌势已中止,这时发
生了新的涨势,但主要限于批发价格。①另一方面,美元汇价则几乎不断地上
涨,直到 1920 年 12 月达顶点(高于平价百分之 37)——虽然后于美国的进
行通货收缩只有几个月。
这种严重的通货收缩,逐渐蔓延到许多——虽然不是所有的——国家,
无疑的这是货币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整体,或其主要部分,
如单纯从货币方面求解释,比如说是由于美国联邦准备局或别的中央银行的
“通货收缩政策”等等,是恐怕没有什么效果的。必须承认,如果别的方面
没有变化,高利率足以使一切卖主急于脱售求取现款,使一切买主不及原来
那样的急于购入,因此有压低现款价格也就是实际价格水平的某种倾向。我
认为还可以肯定地说,当利率长久地高于或低于生产事业所投资本的实际所
得时,对于价格将有一种累积性的影响。①但是如果认为利率按年百分之几
② 所引著作第 280 页。
① 很难否认,这一涨势,至少部分地系由于——象大卫逊所指出的——律克斯银行(theRiksbank)过早地
降低贴现率。若单就卡赛尔教授的论据来推断(第 275 页起),不明底细的读者,很难由此得出别的结论,
除了卡赛尔自己所反对的降低贴现率这个步骤。但这个步骤实行后不过一星期,他即建议对贴现率作更加
剧烈的降低,其使人惊奇的理由是美元已经上涨到超过其平价。这与他同时的恢复黄金出口建议,至少是
一套的手法。
① 最奇的是,这一个论点却为卡赛尔教授所反对,虽然这个论点本身,似乎可以大大地加强他自己的论证。
关于这一论点,叔谟彼得(Schumpeter)(“信用管理”,载《社会科学文集》,1925 年,第 1 期,第 295
页)比卡赛尔更进一步;他认为恒久的银行高利率虽然在开始时将使价格下跌,最后总是要失去一切效果
的,因为这将倾向于减低生产,从而加甚了货物缺乏的情况。我的看法是——除出于恐慌所造成的现象外
——只要生产的实际因素,土地、劳动和实物资本维持原状,生产数量就其整体说是不变的。银行利率所
影响的,只是生产者彼此之间对于占有这些因素的竞争,在当前利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将使这些因素
的价格式其他的价格不断地下降或上升。如果卡赛尔,尤其是叔谟彼得的见解是对的话,那末银行就不妨

(决不是百分之几以上的问题)的增加,其本身足以使价格降低到,比如按
月百分之 5,象那可纪念的 1921 年所发生的那样情况,这种说法似乎是不可
信的,这样的因果关系,我看不出在理论上怎样能站得住脚。另一方面,如
果价格象这样的惨跌,系出于别的原因,则企图用比较宽大的信用政策来制
止,恐怕也难以奏效,除非银行贷出资金简直不取任何利息,也不需归还—
—这样的事体在某些国家里确曾有过,而且规模很大(对象是国家),如奥
国、俄国、德国,在若干程度上还有意大利和法国,关于一般的通货收缩,
后两个国家没有参加。
这里还容易诱使我们采取某些人的见解,他们把问题的重点放在“货物
方面”,放在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方面。我们知道,美国在通货收
缩以前,当 1919 年下期及 1920 年初,曾发生严重的价格上涨(比瑞典要厉
害得多)。其原因当然是由于 1919 年时美国的巨大出超(出口价额在 40 亿
美元以上),从而引起了货物的比较缺乏。至于以后的价格下跌,最初一般
认为是属于复原性质,系价格猛涨以后的反应。但是这样的解释没有多大力
量。如果由于货物缺乏而引起的价格上涨,已经为银行方面不愿提供支付手
段的措施所制止,那末即使货物缺乏的现象已成过去,向下的趋势显然还是
要占上风,价格还是要下趺。但是如果支付手段的供给,随着价格的上涨,
其步调相当一致,则当货物的供量上升到正常情况时,价格的涨势将停止,
此外就不能再有所期望,即价格将不致转趋下跌。
但在这方面或者还有一个因素座加以考虑。当货物的缺乏变为持久性
时,则价格上涨的趋势,即使没有银行方面信用的限制,最后终须停止。当
一般人们,年复一年,不得不使自己同在消费中所受到的限制相适应,渐渐
与之习惯并相安以后,停止上涨的情况即将发生。当处于这样的情况时,如
果货物供给比较的趋于正常,将发生供量过剩的结果,对于过剩的部分,一
时将感到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需求。这个时候将看到与上面所描写的同样的情
况,不过性质相反。对通货收缩现象这样的解释,不论其显得似乎怎样地浮
泛,但比通常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货物丰足,但人们过于贫困,无力购买”,
大概比较地近于事实。因为一般地说,后者所说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在同一
个时间,既有货物出售,却缺少方法用以易购别的货物,那就是说同时既贫
困又富足,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这一个国家里货物可能非常丰足,而在
那一个国家里,对于仅足维持生活的必需品可能还感到缺乏;但这个现象对
于国际价格水平将怎样促使其上升或下降,却不清楚。总之,舍(J.B.Say)
在好久以前就指出,货物总是要引起对别的货物的需求的。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很明显的,在战争结束以后的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
严重的通货收缩,具有由恐慌造成的现象的一切特征。战事的停止并没有使
货物立刻充盈起来。它固然使大多数国家之间货物的交换大大地便利,但这
时的生产与战前相比还差得很远。还有,进口商获得了贷款的帮助,把他们
值价的进口品屯积着,不使市场上供额过丰,借以保障他们自己的利益。当
1919—20 年间,据说货物是很丰足的,卡赛尔教授对于这个现象这样说,“这
随意提高或降低其利率,所冒的风险再没有别的,只是限于一次的价格上涨或下跌。这似乎是不合情理的。
要晓得整个问题是极端复杂的,高的银行利率固然可以压低价格,但也可以鼓励自愿的储蓄,从而增进实
物资本量,至于低的银行利率使价格上涨的结果,将强迫固定收入的人们从事储蓄,而这一点也将倾向于
资本量的增加。要解决这个纠纷,还有待于日后的研究。

将使某些人的理论限于困境,他们是要以商品缺乏作为解释价格上涨的真正
依据的”。①这个说法,初看起来似乎也有其理由,实在并没有什么力量。这
时要把货物继续屯积起来,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方便,风险越来越大,这当
然部分系由于高利率,但主要原因当为货物生产与供给的增加,尤其是(如
卡赛尔教授自己所指出的)在于交故国的出售大宗军用物资。特别是英国的
军用物资,其存量出于一般意料以外;不说别的,英国在战时曾将澳洲好几
年内的羊毛出产全部预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与这个问题有关系的,是被谈
论得很多的所谓“买主的罢工”。②当价格开始下跌时,每个人都观望不前,
把买进的举动尽可能地推迟,希望价格继续下跌;同时商人则惟恐价格再趺,
竭立■销。这样买主的罢工,如果我没有误解的话,在每次恐慌中是一小极
平常的现象,这一点在若干程度上加强了我的关于价格下跌理由的论锯。一
个人由于货物缺乏,不得不忍受牺牲,降低其生活标准,这是准受的;但为
了某种原因,对于他原来想买进的故意推迟时,他对于眼前的牺牲,就不会
感到象前一个情况那样的难受。(在有些情况下,关于有些商品,其趋向可
能相反。)
假定(虽然必须承认,这个假定是不太合理的)由于货物缺乏对价格发
生的影响,被随后的产量恢复正常所抵消。但这时价格上涨还有很大的残余
势力,①这一点应该看作是由于“货币方面”、即发放贷款过于宽大所引起的
那个通货膨胀的累积性结果。毫无疑问,当战时以及战后的最初数年间,即
使在那些对于其币制防护得比较最努力的国家,其银行利率与实际利率对照
时,也必然是过低的;那时的实际利率,由于战争造成的流动资本的缺乏,
必然是被迫上升的。不幸的是,这里所提到的一点,其概念极难解释清楚,
也极难摹写其大概,但尽管如此,这些概念总是经济现象构成的根本原则,
经彻底研究后可以充分证明的。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时,在我看来,实践的事务家与经济学者之间的
缺乏了解,似乎可以由此化除,达到更高一层的统一;现在既没有另一个世
界战争,并没有理由害怕货物缺乏的现象会突然出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所
需要的只是一个开明的、有远见的银行政策,使价格水平与货币购买力尽可
能地趋于稳定。
四在斯干的那维亚各国中,瑞典同还有两个中立国家荷兰与瑞士一样,
甚至比它们还更早,并没有采用什么特殊的办法,除了有关降低价格水平的
方面外也别无其他任何困难,就使其通货与美元,与黄金达到了平价;而且
丹麦与挪威,它们虽然用了种种方法,还没有能达到这个目标。显然,两方
面的情况所以不同,系由于这些国家的客观环境比较地不利——在挪威方
面,潜水艇战争使它受到了损害,在丹麦方面,如运输业务中的误计、对商
德宇兰(Sǒnder-jylland)的供助资金等——并不是在我们银行家和理财家
方面有
什么过人的巧妙法门。然而也应当指出,自从 1919 年实行排斥黄金以
后,瑞典通货的管理,确较其邻邦为合理。如果以三个国家的当前批发价格
① 所引著作,英文版,第 54 页。
② 还有一个相类的战时现象,是将货物暗中扣留不放。
① 这一点或者可以最适当地从包括零售价格与租金的生活费用指数来衡量。

水平除以美元汇兑率,则正如一位挪威作家所指出的,①说明美元购买力在瑞
典低于挪威,而在丹麦最高。从这一点似乎可以证明,在瑞典价格所以上涨,
主要系由于客现情况, 当这些情况不复存在时,其对美元的平价即行恢复;
另一方面,在挪威和丹麦价格所以上涨,至少在战后时期,部分系由于内部
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继续不断而且愈来愈甚,以致无法使其价值与美元、
与瑞典克郎相平。近年来这些通货的价值以瑞典克郎计算时,丹麦克郎曾跌
至 60 奥,挪威者曾跌至 50 奥。
我们晓得,这两种通货的情况以后获得了改善,各提高约 50%。根据最
近行市,丹麦克郎已接近、大致不久可以恢复本价, 尤其是丹麦的价格水平
(如果《财政杂志》的统计在别的方面可靠的话)于 1925 年 10 月已与瑞典
者极为接近(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实际水平,而是在于以十二年
前的价格水平为基础,由此所获得的指数)。挪威的情况却不幸没有这样的
顺利,其对瑞典的汇兑率现为 76 奥,而其价格水平(指数)与我们相比较时,
仅合汇兑率 72 奥。但在这方面自 1924 年起已有很大改善。
按这方面的进展主要发生在 1925 年,我还没有获得有关的详细资料。所
以能获得进展,大都是(至少部分地)归之于一个因素, 关于这个因素,在
这里我们还很少谈到,但在所述的整个时期中占很大势力,这就是对这两个
国家的通货的国外多头投机。自战事发生以来,这种投机方式的声名很坏。
投机进行的规模极大,但投机者的损失也极大,这是由于有关的国家,后经
事实证明,完全无意于改进其币制,相反的,它们只要能支持下去,却在倚
靠着其通货的贬值度日。①但是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多头投机,不论对商品或
有价证券,有一个弱点,当多头运动只是受到投机者自身的支持时,待其
投机目的物脱售、利润获得以后,由于供量增加,其价格即依然下跌。但是
就这里所述的情况而言,投机者是受到一种显明的愿望所支持的,挪威和丹
麦两个国家都公开表明其意向,要恢复克即的平价。投机者的打算是,由于
他们活动的结果,假若将汇兑率提高,提高的水平能保持到任何长的时间,
则有关的政府决不愿其重行下降,将努力保持这个水平。如果投机者从丹麦
买进了汇票或别的证券,其涵义即是,丹麦的进口,部分系在贷款的方式下
获得(或其出口的部分价款已经预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逆料,为了不
让这类游离的债务影响汇兑率下降,将发行外债从事整理。不幸的是,投机
者的利益并不在于汇兑率保持于不变的水平,如果他们过早地企图收获其盈
利,汇兑率或将再度降落。这种投机方式,说到底不是别的,只是一种临时
外债,对于通货收缩计划的推动,无疑的将发生一种很好的杠杆作用;进口
① 爱弥尔·第厄森(Emil Diesen),“价格水平、通货、汇兑率等”,《国民经济杂志》,1922 年。就我
所知,其中关于瑞典的数字,与大卫逊在《国民经济杂志》,1925 年,第一期,所供给的不完全符合。
① 当战争时期以及和平以后的最初几年间,对于低值通货的投机,大致全部是多头性质,投机者相信并希
望这类通货将来会改进。但是在远方面对于有些国家的希望幻灭以后,多头失败,空头投机当然即代之而
兴,认为这类通货必然将继续恶化;由于有关的政府对于这种投机新趋向所采取的对策,有的很不适当,
有的完全未能实现,于是空头投机,如近年在法国的情况,使通货价值锐跌,由此间接影响到商品价格,
而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发生任何内部的通货膨胀(参阅《政治经济杂志》,1924 年,所载阿夫坦里翁[A.Aftalion]
的作品)。在德国,情势曾发展到这样严重,以致其国内通货已不能发挥其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除用
于直接交易外——而变成了所谓独立的财富对象,由于空头投机的是期压迫,其价值每况愈下,直到减至
于零。

受到了鼓励, 进口品将比较地丰足,其价格将比较低廉,整个程序的进行,
要比较完全仗国内力量,以紧缩信用、减少国内借贷等方法为依据时, 顺利
得多、愉快得多。
叔谟彼得在上述作品里谈到关于英国的一番话也许是对的。他说当英国
宣布关于恢复平价的意向时,全世界深知这一个步骤的重大意义,投机者普
遍趋向于英镑多头,这样就以资本供给了英国,大大地有助于英国在这方面
的企图。叔谟彼得似乎很担心,这样会引起一种困难,将造成英国汇兑率与
价格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担忧似乎并没有依据。英国的汇兑率与价格水平
大体上似乎在同一个而不是相反的方向上相互地影响着,这正如叔谟彼得自
己所指出的,两者是有着共同根源的。
但是凡事有利总有弊的;进口品消费的增加是以外债的代价得来的,还
有,由于汇兑率的提高,使这个国家对于资本要付出一种无形的回佣,相等
于投机者在汇兑上所获得的盈利。
因此,特别是关于挪威,最适当的办法我认为是,即大致以目前的汇兑
率为依据,立刻恢复黄金的支付。这个措施,对于政府关于因通货价值低落、
对国家、对个人的相关权益宜否给以补偿的考虑,并没有妨碍而是有所帮助
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政治经济学会演讲时指出,即使在已经能按金平
价兑现的国家,也还不能认为已经解决,因为黄金的价值,现在还远低于战
争以前。
但是就我所能见到的,现在并没有立刻采用一个新货币单位的必要。可
以简单地就现用纸币掉换价值略低的新纸币,这种新纸币应可以按以前的平
价直接兑换黄金。这样,对于斯干的那维亚三个国家之间货币同盟的重新建
立有极大便利。我个人坚决拥护这样的同盟。这个同盟,通过具体协议,或
以实际经验的势力作依据,作进一步规定以后,三个国家将由此引向实质上
相同的货币制度。这可以说对将来在统一基础上的世界货币制度的进一步规
定,起了小规模的示范作用,而这样的货币制度是经济学者们所响往已久的。
斯干的那维亚国家这些计划的实现已经在望,如果关于树立这样一个典型的
企图终于失败,被那些由于思想迟钝或成见过深而反对一切新政策的人们作
为借口,那将是一件万分可憾的事。
结束时让我再简单地说几句。
我深晓得,这一次我应该比平时格外地请求读者宽容。我写这篇文章,
主要是关于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试图澄清我自己的思想。我敢说,假使
能由此引起读者作相类的尝试,那末即使所得的结论跟我自己的完全不同,
我也将感到莫大愉快。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1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