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逻辑学

_5 黑格尔 (德)
可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必须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也没有根据;不如说它本
身倒应当是全部科学的根据。因此,它必须直捷了当地是一个直接的东西,
或者不如说,只是直接的东西本身。正如它不能对他物有所规定那样,它本
身也不能包含任何内容,因为内容之类的东西会是与不同之物的区别和相互
关系,从而就会是一种中介。所以开端就是纯有。对什么是属于这本身为一
切中最单纯的东西,即什么是属于逻辑的开端,作了这样简单陈述之后,还
可以再添上下列一些思考:但它们与其说是对于那种自身已经完桔的陈述供
① 参看第103 页
① 参看第104 页
说明和证实之用,倒不如说是仅仅由我们早先就可能遇到的那些观念和思考
引出来的;不过,那些观念和思考,正如一切其他先人的成见一样,在科学
本身中,都必定会受到清除,所以真正说来,这里只是要有耐心而已。
有一种见解,说绝对的真必须是一个结果,反之,一个结果必须以最初
的真为前提,但因为它是最初的,从客观方面看,便不是必然的,就主观方
面说,也不曾被认识,——这种见解近来引起了一种想法,即以为哲学仅仅
是以假设的和有问题的真来开始,因而进行哲学思维首先也必定只能是一种
探求。这一种观点,是莱因霍尔德(Reinhoid)在他进行哲学思维的晚年,
多方面加以鼓吹的,而且人们必须承认它有道理,因为它以涉及哲学开端的
思辨的本性这种真正的兴趣为基础。这种观点的分析同时也引起关于一般逻
辑进步意义的一种推动,一种暂时的了解;因为这种观点本身也就包含了对
前进的考察。而且它所设想的情况是这样的,即在哲学中的向前迈步,反倒
是一种回溯和找根据,通过这种回溯和找根据,才显出,那被用来开始的东
西,不仅仅是一个任意假定的东西,而事实上它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最初
的真。
必须承认以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观察,——它在逻辑本身以内将更明确
地显出来,——即:前进就是回溯到根据,回溯到原始的和真正的东西;被
用作开端的东西就依靠这种根据,并且实际上将是由根据产生的。——这样,
意识在它的道路上,便将从直接性 出发,以直接性开始,追溯到粑对的知,
作为它的最内在的真理。于是,这个最后的东西,即根据,也是最初的东西
所从而发生的那个东西,它首先作为直接的东西出现。——这样,绝对精神,
它出现为万有的具体的、最后的最高真理,将更加被认敲到它在发展的终结
时,自由地使自己外化,并使自己消失于一个直接的有的形态——决意于一
个世界的创造,这个世界包含在结果以前的发展中的全部事物,而这全部事
物,由于这种倒转过来的地位,将和它的开端一起转变为一个体赖作为本原
的结果的东西。对于科学说来,重要的东西倒并不很在乎有一个纯粹的直接
物作开端,而在乎科学的整体本身是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中,最初的也将
是最后的东西,最后的也将是最初的东西。
因此,另一方面,同样也显得有必要把那样的东西,当作结果来看,运
动回溯到它里面,也便作为回溯到它的根据里面去了。依照这种看法,最初
的东西又同样是根据,而最后的东西又同样是演繹出来的东西;因为从最初
的东西出发,痤过正确的推论,而到最后的东西,即根据,所以根据就是结
果。离开端而前进,应当看作只不过是开端的进一步规定,所以开端的东西
仍然是一切后继者的基础,并不因后继者而消灭。前进并不在于仅仅推演出
一个他物,或过渡为一个真正的他物;一而且只要这种过渡一发生,这种前
进也便同样又把自己捌弃了,所以哲学的开端,在一切后继的发展中,都是
当前现在的、自己保持的基础,是完全长留在以后规定的内部的东西。
开端的规定性,是一般直接的和抽象的东西,它的这种片面性,由于前
进而失去了,开端将成为有中介的东西,于是科学向前运动的路线,便因此
而成了一个圆圈。——同时,这也发生了如下的情况,即:那个造成开端的
东西,因为它在那里还是未发展的、无内容的东西,在开端中将不会被真正
认识到,只有在完全发展了的科学中,才有对它的完成了的、有内容的认识,
并且那才是真正有了根据的认识。
但是,正因为结果只是作为绝对基础才出现的,所以①这种认识的前进不
是什么暂时性的东西,也不是有问题的和假设的东西,而必定是由事情和内
容的本性规定了的。那个开端既不是什么任意的和暂时承认的东西,也不是
随便出现和姑且假定的东西,而是后来它本身表明了把它作为开端,是做得
对的,这并不像人们为了一条几何命题的证明而作的那些作法,后者的情况
是:只有后来在证明里,才从那些作法显出人们之恰恰划了那些线,然后在
证明本身用那些线或角的比较来开始,是作得对的;这种情况本身,在划线
或比校时,并不能理解到。
所以,为什么在惋科学中耍从纯有开始,其根据早已直接在科学本身表
示出来了。这个纯有就是纯知所耍回到的统一体,或者说,假如纯知作为形
式,还应该被认为与纯有的统一体有所不同,那么,纯有也就是纯知的内容。
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个纯有就是这个绝对直接的东西,又同样是绝对有中介
的东西。但同样很重要的,是必须把纯有仅仅片面地当作是纯粹直接的东西,
因为正是在这里,纯有是作为开端的。只要纯有不是纯粹的非规定性,只要
它是规定了的,那么,它就会被当作有中介的东西,已经进一步发展了的东
西:一个规定了的东西包含着与一个最初东西不同的一个他物。所以,开端
是有,而不是其他什么,这是开端本身的本性。因此,为了进入哲学,纯有
既不需要其他的准备,也不需要别的思考和线索。
开端既然是哲学的开端,从那里,便可以说根本不能对开端采用任何更
说密的规定或肯定的内容。因为哲学这里只是在开端中,在那里,事情本身
还不存在,只是一句空括或是任何一个假定的、未经验证的观念。纯思所给
予的,只是这个否定的规定,即:开端应当是抽象的开端。只要纯有被当作
是纯知的内容,那么,纯知便须从它的内容退出来,听任内容自己保持自己,
下去作进一步的规定。——或者说,当纯有须作为统一体来看,而知在这统
一体中又达到了与客体会而为一的最高峰之时,那么,知就消失于这个杭一
体中,没有留下与这个统一体的任何区别,从而也没有留给它任何规定。—
—而且,此外,也再没有什么东西或任何内容,可以在那里作为较确定的开
端。
但是,甚至有一直被当作开端的这种规定,也可以丢掉,以便只要求造
成一个纯粹的开端。于是,除了开端而外,什么也没有,而现在只是耍看开
端是什么了。——这种提法,对有些人说来,也可能立刻被当作是作出了良
好的建议,他们中一些人,不管由于什么样的想法,总是对于用“有”开始,
威到不安,对于有过渡为无的后果,尤其感到不安,——另一些人则除了在
一门科学中用一种观念作前提来开始而外,简直不知有其他,——这样的观
念,此外还要加以分析,以便这样分析的结果,提供科学中的最初的、规定
了的概念。假如我们也对这种办法加以观察,那么,我们便会没有特殊的对
象,因为开端若是思维的开端,便应该是全然抽象的、全然一般的、全然没
有内容的形式;这样一来,我们除了一个单纯开端本身的观念而外,便什么
也没有。于是所耍看的,只是在这个观念中,我们有什么。
这个什么还是无,①而且它应该变成其物。开端并不是纯无,而是某物要
① 参看第104 页
① 即什么也还没有。——译者
从它那里出来的一个无:所只有便已经包含在开端之中了。所以②开端包含有
与元两者,是有与无的统一;——或者说,开端是(同时是有的)非有和(同
时是非有的)有。
再者,有与无在开端中,是有区别的;因为开端引到某个他物:——它
是一个非有,非有对有的关系,就是作为对一个他物的关系;③开端的东西还
并没有,它才刚刚走到有。所以,开端包含一个这样的有:它摆脱了非有,
或者说把非有当作一个与它对立的东西揚弃掉。
再者,开始的东西,既是已经有,但又同样是还没有。所以有与无这两
个对立物就在开端中合而为一了;或者说,开端是两者无区别的统一。
于是,开端的分析,产生了有与非有的统一的概念,——或者,用更为
反思的形式说,“区别之有”与“无区别之有”的统一的概念,——或者说,
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同一性的概念。④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粑对物最初的、最
纯粹的、即最抽象的定义,——假如问题在于绝对物的定义形式和名称,那
么、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如此。就这种意义说,一切进一步的规定和发展,
都仅仅是这个绝对物更确定、更丰富的定义,正像这个概念是绝对物最初的
定义那样。但是,有些人因为有过渡到无,从而产生了有与无的统一,便不
满意用有作开端;他们很可以看一看,假如他们用开端的观念这样的开端来
开始,而这种观念的分析虽然正确,但也同样引到有与无的统一,这样是否
比用有作开端更能使人满意。
关于这种办法,还须作另一种观察。即那种分析,是把开端的观念当作
已知的前提;这是依照其他科学的例子而进行的。这些科学把它们的对象当
作了前提,并且权宜假定每个人都对这对象有同样的观念,可以在其中找到
大构相同的规定,这些规定是这些科学由分析、比较和其他推理,从对象的
这里、那里引带并揭发出来的。但是,那个造成绝对开端的东西,必定同样
也是在别处已经知道了的东西;假如它是一个具体物,因而自身是在多方面
规定了的,那么,这种自身的关系,就被假定为已知的东西;于是自身关系
被说成是某种直接的东西,但它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它只是作为有区别的东
西的关系,所以自身就包含着中介。其次,分析和进行各种规定时的偶然性
和任意性也进入了具体物之中。至于得出来的是些什么规定,那就要依靠各
人在他的直接的、偶然的观念中找到什么了。那包含在一个具体物中、即在
一个综合的统一体中的关系,只有当它不是现成的,而由各环节回复到这个
统一体中的自己运动产生出来,才是必然的,——这一运动恰恰与分析方法
相反,后者乃是在事情本身之外而属于主体的一种活动。
这里还包含着更确切的一点,即必须造成开端的东西,不能是 一个具体
物,不能是在本身以内包含着一种关系那样的东西。因为那样一个东西,其
前提就是从一个最初的东西到一个他物的中介和过渡,从那里的结果就是变
成了简单的具体物。但是开端不应该本身已经是一个最初的东西和一个他
物,一个自身里面就有着一个最初的东西和一个他物那样的东西,便已经包
含着一个已经发展了的东西了。因此,造成开端的东西,开端本身,在它的
② 参看第104 页。
③ 参看第104 页。
④ 这些术语,黑格尔在他的早年著作中已经使用了(见《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之差异》,全集第1 卷,
第251 页)。——原编者注
单纯的、未充实的直接性中,必须被当作是一个不可分析的东西,即被当作
有,即全空。
假如有人对抽象开端的观察不耐烦,就不应该以开端来开始,而应该直
截了当以事情开始,那么,这个事情也无非是那个空的有;因为正是应该在
科学的进程中才可以得出什么是事情,而不能在科学以前就假定它是已知
的。
不用空的有,而用别的开端,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总会遭到上述的缺憾。
对于这个开端仍然不满意的那些人,让他们自己负起这个任务,另外开始来
避免这些缺憾吧。
①有一种独创的哲学开端,对它也不能完全不提,它在近来很著名,即以
自我为开端。②这种开端的由来,一部分是出于一切后继的东西都必须从最初
的真的东西演繹而出这样的思考,一部分则出于最初的真的东西是一个已知
的、尤其是一个直接确定的东西这样的需要。这个开端,一般说来,并不是
一个那样偶然的观念,即它在一个主体中情形如此,在另一主体中情形又如
彼。因为自我,这个直接的自我意识,首先便显出本身一方面是一个直接的
东西,一方面又是比别的观念意义高得多的一个已知的东西;别的已知的东
西,固然也属于自我,但还是一个与自我不同的,也就是偶然的内容:而自
我则正相反,它就是它本身单纯的确定性。但是一般自我同时又是一个具体
物,或者不如说自我是最具体的东西,——它的意识就好像是无穷复杂的世
界。假如自我是哲学的开端和根据,那就须要去掉这种具体性,——这种绝
对的行动,自我经过这行动而净化自身,并在意识中出现为抽象的自我。可
是,这个纯粹的自我,现在已不是一个直接的自我,更不是我们意识中那个
熟知的、通常的自我了;在这个纯粹自我那里,应该是直接地、并且每个人
都同样地与科学联系着的。那样的行动本来不外是提高到纯知的立场,在这
个立场上,主观和客观的区别便消失了。但是这样的提高,既然出于直接的
要求,那么,它就仍然是一个主观的设准(Postulat);为了证明它自身是
真正的要求,具体自我从直接意识到对它本身的纯知的向前运动,必须由它
自己的内在必然性而表现和陈述出来。①没有这种客观的运动,纯知纵使被规
定为理智的直观②,也显得是一种任意的立场,或者甚至是一种意识的经验状
态的立场,从这方面看来,则问题全在于一个人在自身中是否发现,或者能
够产生这种立场,但是另一个人却又并不如此。但是,这个纯粹的自我既然
必须是本质的纯知,而纯知又只有由自身提高的绝对行动才会在个别意识中
建立起来,并非在意识中便是直接现成的,那么,从这个哲学开端所应当发
生的好处,便恰恰失掉了,即:开端似乎就是某种绝对已知的东西,每个人
在自身中都找得到它,并且可以把它和以后的思考连系起来;
① 参看第104 页。
② 指费希特哲学中的自我。——译者
① 参看第104 页。
② 理智的直观,是费希特的一个重要范畴。他以为认识只是相对于与认识本身不同的对象,所以永远不能
超出主客观的对立。因此,“行”比“知”或“有”都更为根本。行不能以概念去把握,只能以直观去观
照,而哲学的直观即所谓理智的直观,它是行的直接意识。费希特针对康德所谓物自体不可知(因为康德
说人不可能有理智的直观)。想以“行”来超越“知”(费希特认为沉思玄想也是“行”),借主观唯心
论来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于是理智的直观便成他解决问题的钥匙了。——译者
而那个纯粹的自我,在它的抽象本质之中,倒不如说是为普通意识所不知的
某种东西,是某种在普通意识中找不到的东西。这样,倒是带来了使人发生
错觉的坏处,即,以为所说的应该是某种已知的东西,是经验的自我意识的
自我,而实际上却说的是离这种意识很远的东西。以纯知为自我的这种规定,
本身便带来了对主观的自我不断的回忆,而这种主观自我的局限却是应该忘
掉的,这种规定总是在当前保持着一种观念,好像在自我以后发展中所产生
的那些命题和关系,都能够在普通意识中出现和找到似的,因为那些命题和
关系都是由普通意识来维持的。这种颠倒不唯没有产生直接的明晰,反而只
是产生了更加显著的混乱和完全迷失方向;就外在事物说,这种颠倒尤其引
起了最粗俗的误解。
其次,至于一般自我的主观规定性所涉及的东西,那么,纯知当然是把
自我与一个客体有不可克服的对立的那种狭隘意义去掉了。但是,即以这个
理由而论,假如还要坚持以纯粹本质为自我那种主观态度和规定,至少是多
余了。单是这种规定,就不仅引起那种恼人的含混,而且更详密地看来,也
仍旧是一个主观的自我。从自我出发的科学真实发展,表明了对象经常具有
并保持着对自我说来是一个他物的规定,于是表明了出发所自的自我,并不
是真正克服了意识对立的纯知,而仍是拘执于现象。
这里还要作一个基本的注释,就是纵然自我本身可以被规定为纯知或理
智的直观,也可以被主张为开端,但科学所研究的,不是自在的或内在现成
的东西,而是思维中内在的实有和这实有中这样的思维所具有的规定性。但
是,在科学的开端中,那由理智的直观而实有的东西,或者,——当理智的
直观的对象被称为永恒、上帝、绝对之时,——那由永恒或相对而实有的东
西不是别的,那只能是一个最初的、直接的、单纯的规定。要给予这种东西
比单纯的有所表示的什么样更为丰富的名词,那只有看这样的绝对物如何进
入思维的知和这种知的表述之中,才能加以考虑。理智的直观固然猛烈排斥
了中介和进行证明的外在的反思。但是它所说出来的东西,都比单纯直接性
要更多一些,那是一个具体物,一个自身包含着各种规定的东西。说出和说
明这样一个东西,如前已说过的,是一个有中介的运动,这个运动从各规定
之一开始,并前进到另一个规定,虽然后一规定仍要转回到前一规定;——
同时,这是一个不可以是随意的或断言的运动。因此,在这样的说明中,将
从什么来开始,那却不是具体物本身,而仅仅是简单的直接物,运动便是从
这直接物出发的。此外,假如把一个具体物造成开端,那么,被包含在具体
物中的各种规定,它们之同的联系所需要的证明,也还是缺少的。
所以,假如在绝对、永恒或上帝(而且上帝或许有作为开端的最不容争
辩的权利)等名词中,假如在这些名词的直观或思想中,所包含的东西比在
纯有中的更多,那么,这个在前者中所包含的东西,便应该在思维的知中才
出现,而不在表象的知中出现,这个在前者中所包含的东西,无论它怎样丰
富,而在知中最初出现的规定,总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因为只有在简单的东
西中,它才不比纯粹的开端更多;只有直接的东西才是简单的,因为只是在
直接的东西中,还没有从一物到另一物的过程那样的东西。所以,假如应该
用绝对或上帝等较丰富的表象形式来说出或包含什么超过有的东西,那么,
这种东西在开端里,也仅仅是空话,仅仅是有;所以这种简单的、并无另外
意义的东西,这个空,干脆就是哲学的开端。
这种见解本身是如此简单,以至这样的开端既不需要任何准备,也不需
要其他的导言;这些关于开端所作的先行的论述,并不能有引伸开端的意图,
而倒是要除去一切先行的东西。
有之一般分类
有首先是对一般他物而被规定的:
第二,它是在自身以内规定着自身的;
第三,当分类的这种暂时的先行性质被抛去之时,它就是抽象的无规定
性和直接性,在这种直接性中,它必定是开端。
依照第一种规定,有与本质
相对而区分自己,所以它在以后的发展中表明了它的总体只是概念的一个领
域,只是与另一领域对立的环节。
依照第二种规定,它自己又是一个领域,它的反思的各种规定和整个运
动都归在这个领域之内。在那里,有将把自身建立为下列三种规定:
1,作为规定性,而这样的规定性就是质;
2,作为被拐弃了的规定性,即:大小,量;
3,作为从质方面规定了的量,即:尺度。
这里的分类,也像导论中提到过的这些一般分类那样,只是暂时的列举:
它的规定要从有本身的运动才会发生,并由此而得出定义和论证。至于这种
分类与普通的范畴列举——即量、质、关系、样式,然而在康德那里,这些
却只是他的范畴纲目,其实它们本身便是范畴,不过更一般而已——有歧异,
这里可以不提,因为全部论说都将表明这种分类与范畴的通常次序和意义相
歧异之处。
只有这一点可以提出注意一下,即是,在别处,量的规定是列在质的规
定之前的,①而这——和很多事一样——是毫无理由的,开端是用有本身,因
此也就是用质的有造成的,这一点已经指出过了。从质与量的比较,就很容
易明白质就本性说,是在失的。因为量是已经否定地变了的质;大小是这样
的规定性,它不再与有合而为一,而是已经与有不同,受了扬弃,变为无差
别的质。大小包括了有的可变性,有的规定就是大小,而事情本身,即有,
却不因大小而变化;反之,质的规定性却与它的有合而为一,既不超出这个
有以外,也不居于这个有之外,而是这个有的直接限制。因此,作为直接的
规定性,质是最初的,必须用它来作开端。
尺度是一种关系,但不是一般关系,而是质与量相互规定的关系;至于
康德在关系下面所包括的范围,将在完全不同的地方,取得它们的位置。假
如愿意的说,尺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样式;但是,在康德那里,因为样式已
经不再构成内容的规定,而只应该看作是内容对思维、对主观的关系,所以
这是一种完全异质的,不属于这里所说的关系。
有的第三种规定,归入质的一篇之内,因为作为抽象的直接性,有把自
身降低为个别的规定性,在有自己的范围内和它的其他规定性对立起来了。
① 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范畴表,最被列在质之前。——译者
第一部分 规定性(质)
有是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有和本质对比,是免除了规定性的,同样也
免除了可以包含在它自身以内的任何规定性。这种无反思的有就是仅仅直接
地在它自己那里的有。
因为有是无规定的,它也就是无质的有;但是,这种无规定性,只是在
与有规定的或质的东西对立之中,才自在地属于有。规定了的有本身与一般
的有对立,但是这样一来,一般的有的无规定性也就构成它的质。因此,要
指出:
第一,最初的有,是自在地被规定的,所以,
第二,它过渡到实有(Dasein);但是实有作为有限的有,揭弃了自身,
并过渡到有与自身的无限关系,即过渡到
第三,自为之有(Fursichsein)。
第一章 有
甲、有
①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有在无规定的直接性中,只
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有差异。有假如由
于任何规定或内容而使它在自身有了区别,或者由于任何规定或内容而被建
立为与一个他物有了区别,那么,有就不再保持纯粹了。有是纯粹的无规定
性和空。——即使这里可以谈到直观,在有中,也没有什么可以直观的;或
者说,有只是这种纯粹的、空的直观本身。在有中,也同样没有什么可以思
维的;或者说,有同样只是这种空的思维。有、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
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
乙、无
无、纯无;无是与它自身单纯的同一,是完全的空,没有规定。没有内
容,在它自身中并没有区别。——假如这里还能谈到直观或思维,那么,有
某个东西或没有东西被直观或被思维,那是被当作有区别的。于是对无的直
观或思维便有了意义;直观或思维某个东西与没有直观或思维什么,两者是
有区别的,所以无是(存在)在我们的直观或思维中:或者不如说无是空的
直观和思维本身,而那个空的直观或思维也就是纯有。——所以,无与纯有
是同一的规定,或不如就是同一的无规定,因而一般说来,”无与纯有是同
一的东西。
丙、变
1.有与无的统一
① 参看第105 页。
所以①纯有与纯无是同一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
已走进了——不是走向——无中之有和已走进了一不是走向——有中之无。
但是这里的真理,同样也不是两者的无区别,而是两者并不同一,两者绝对
有区别,但又同样绝对不曾分离,不可分离,并且每一方都直接消失于它的
对方之中。所以,②它们的真理是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的运动,即变
(weden);在这一运动中,两者有了区别,但这区别是通过同样也立刻把自
身消解掉的区别而发生的。
注释一
③无是经常要与某物对立的:但某物已经是一个规定了的有之物,与别的
某物有区别;所以,与某物对立的无,即某一个东西的无,也就是一个规定
了的无。④但在这里,须把无认作是在无规定的单纯性之中的。——有人以为
不用无而用非有与有对立,会更为正确;就结果来看,这似乎无可反对,因
为非有中已包含了对有的关系;把有和有之否定两者,用一个字说出,即无,
正和无是在变中那样。①但是,问题并不首先在于对立的形式,也就是并不在
于关系的形式,而在于抽象的和直接的否定,纯粹自为的无,无关系的否定:
——假如有人愿意,也可以用单纯的“不”字来表示它。
②埃利亚派最早有了纯有这种简单的思想,尤其是巴门尼德把纯有当作绝
对物,当作唯一的真理,在他遗留下来的残篇中,他以思维的纯粹热情,第
一次以绝对的抽象来理解有,说出:唯“有”有,而“无”则全没有。——
大家都知道,无,空,在东方的体系中,主要在佛教中,是绝对的本原。—
—深奥的赫拉克利特举出变这个全面性更高的概念,来反对那种简单片面的
抽象,并且说:有比无并不更多一点,或是又说:一切皆流,也就是说,一
切皆变。——一切有的东西,在出生中,本身就有它消逝的种子,反过来,
死亡也是进入新生的门户:这种通俗的,特别是东方的谚语,在根本上表现
了同样的有与无的合一。但是这些表现都有一个基质,过渡就在那个基质上
出现;有与无被认为在时间中是各自分开的,正像它们被设想为在时同中是
相互交替的那样,而不是从它们的抽象去想,因而也不是去想它们本身是同
一的。
③Ex nihilo nihil fit「从无得无」④——是形而上学中曾被赋与重大意
义的名言之一。从那句话所看到的,或者只是无内含的同语反复:或者,假
如说变在那里要有实在的意义,还不如说既然从无只是得无,那么,在那里
变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无在那里仍然是无。变包含着:无不仍然是无,而
过渡到它的他物,过渡到有。——当后来的、尤其是基督教的形而上学,抛
① 参看第105 页。
② 参看第105 页。
③ 参看第105—106 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