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准-黄河东流去

李准(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出版前言
  当代文学史家常把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这个阶段称为“十七年文学”,这期间产生了《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和《林海雪原》等许多著名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当代长篇小说的第一次高潮,也是我国新文学取得很大开拓和进展的一个时期。事有巧合,从1981年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先驱茅盾先生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到现在,正好又是一个“十七年”,又形成了长篇小说的第二个高潮。这“十七年”比前“十七年”更呈现了蓬勃发展、繁荣活跃的新局面,各种文学作品成倍增长,尤其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年产量几乎是以几何级数在递增,近年已猛增至七八百部,一年的出版量已是前“十七年”总数的三倍多,在艺术质量上也有显著的提高和突破,其具体标志和代表作品,就是已经举办了四届的茅盾文学奖的二十部获奖作品,和其他一些优秀力作。
  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是为了推出和褒奖优秀的长篇创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高我们民族的精神素质为宗旨而设立的。评奖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作品。茅盾文学奖每三、五年评选一次,1982年底公布了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卫的春天》,古华的《美蓉镇》,共六部。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于1985年底揭晓,有三部作品获奖:李肇的《黄河东流去》,张沽的《沉重的翅膀》(修改本),和刘心武的《钟鼓楼》。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于1991年3月公布,正式获奖作品五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灭子》,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老将军肖克的《浴血罗霄》,和已故徐兴业教授的《金瓯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于1997年底揭晓,四部作品获此殊荣:王火的《战争和人》,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部),刘玉民的《骚动之秋》。这四届一共评出二十部获奖作品,是这个时期长篇创作的重要成果。
  评奖是选择,是对一定时期众多作品的筛选。评奖更是倡导,它不仅是对过去创作的回顾,还是对今后创作的示范和鼓励。评奖又是小结,它不仅是选出几部获奖作品,还应反映出创作发展的态势和水平。真正有影响的文学大奖,应该反映出创作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文学战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任何奖项又都有自己宗冒所强调的重点和局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最公正最权威的奖项,也会遗漏某些优秀之作,或是存在其他问题。但是这几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精品力作,或是某个方面颇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以其能包容广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蕴,并可吸收多种文艺形式于自身,而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那么作为长篇小说中选拔出来的精品力作,更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标志,并代表了文艺繁荣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部艺术精品往往能教育几代人的成长,它在艺术上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也要超过一般作品许多倍,所以获奖虽已过去,成就却惠及当今和未来。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贯重视长篇小说创作,出版了许多优秀作品。为了进一步落实1994年底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和少儿作品的指示,他们除积极组织新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工作外,又筹划编辑出版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想把原来好几家出版社分别出版的获奖作品汇总出版,意在整体地重视这批精品力作的风采,进一步扩大它们的社会影响,发挥它们思想教育和艺术借鉴的作用,读者也可以得到一套完整的获奖丛书得以长读和珍藏。这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文艺全面繁荣的有效方式,也是有利于长远的文化建设,重建文学基础工程的重要举措。所以去年夏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青有为的编辑同志向我介绍他们的构想时,我就很钦佩和赞赏他们实施这项工程的远见卓识。出版社又因我曾参加茅盾文学奖一至四届的初选读书班,和三、四两届评委的工作,情况较为熟悉,邀我参加这项工作,我因力薄才疏怕不能胜任,建议唐达成同志主持。现在首先推出三部获奖作品: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这是写抗日战争到粉碎“四人帮”四十年来革命人民的生话和斗争的小说,它以时序颠倒的戏剧结构和心理小说的意识流手法,更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另一部是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它以抗日初期国民党为阻挡日寇进攻、竞炸开黄河使千百万人流离失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中原农民生活的巨型历史画卷。还有一部是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当前工业建设中改革与反改革斗争的作品,它以尖锐的描写和激越的感情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赏。为了帮助一般读者更好理解作家作品,这次出版时除小说文本以外,我们
  还组织了新写的评论文章,并附了作家的简介和创作谈,希望能对大家有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蔡葵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北京。
  作家简介
  李凖,蒙古族,1928年5月生于河南孟津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小学毕业后读过一年中学、一年私塾,受过一点诗书门第教育。青少年时期当过学徒和乡邮员,业余阅读书报自学文学。解放初当过银行职员和语文教师,1953年底发表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受到文坛重视并成为专业作家。几十年来他深入生恬,创作了《李双双小传》和《耕耘记》等著名小说,并创作和改编了《老兵新传》和《牧马人》等电影剧本。他现在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序言
  张光年
  《黄河东流去》是新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是李擎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宝贵贡献。对于李凖同志艺术上的新成就,他的这部作品新近荣获茅盾文学奖,文学界同志们都很高兴。我谨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
  《黄河东流去》写的是一九三八年(将近半个世纪以前)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造成黄泛区人民十年浩劫的悲惨遭遇;写的是河南灾民扶老携幼,仓皇西逃,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奋力挣扎的血泪史。多少幅惨不忍睹的流民图,组成了这部难民小说。你以为它是苦涩涩,破烂烂,惨兮兮,引不起美的欣赏的乐趣吧?你猜错了。它是一部好看的书,引人人胜的书,写得漂亮的书。迄今重读时候,随手翻到其中某一部分,还是很感兴趣,吸引人再看下去。而且不少地方,仍有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力量。李凖的文笔是朴素的,浑厚的,虽也有几副笔墨交替使用,却看不出卖弄玄虚之处。他的这部五十多万宇的长篇,也不是没有败笔,没有结构上的可议之处。那么,它那吸引人、感动人的艺术魅力何在呢?
  这是语言艺术的魅力,用精心挑选的话生生的人民语言描画人物的功力。从这本书里,随处可以读到一些多姿多彩、富于表现力的散文。作家以雄浑的笔力,写黄河景色的变化多端,令人神往;写三门峡行船之险恶,写浊浪排空吞没赤杨岗之猛烈,吓人听闻;写成群结队的流民大迁徙,写洛阳郊区、西安城下难民营的纷乱场面,都使人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作家只要精选若干句最富于个性色彩的对话,通过两三个富于动作性和独特性的细节,就能够把一个个(全书可举出二十几个)独特的人物形神兼备地跃然于纸上。这是真功夫。不是对人民生活、人民语言十分熟悉,不是对文学语言认真钻研过的,无法收到这样良好的效果。
  李凖的文学语言的吸引力,同他笔下的幽默感是分不开的。他的幽默感,一向表现于对待生活的开朗的、机智的、乐观的态度,包括乐观的自嘲成分。这种语言的幽默感,带有河南农村的乡土气息,而淘洗了那些过于生僻粗野的东西。可是在《黄河东流去》一书里,他的机智的幽默的笑声,却带有沉郁的、悲忿的音调。有如他在本书第四十五章描写李麦的歌声:“她唱歌的声音是忧郁的,但脸上的表情却是快乐的。她的歌子总带点解嘲的味道。”我们从长松买地、王跑赶驴这些十分精彩的章节中,不是随赴可以听到这种苦笑的歌声吗?这是带泪的笔,是深刻的幽默。也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显示出作家认识力和表觋力的深化。
  经过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这十年浩劫的磨练,每一个中国作家思想上都体会到一种顿悟的境界。顿悟的内容和程度不尽相同,随后的趋向也不尽相同。有的人“顿悟’’之后,离开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同生活的趋向、时代的趋向越走越远,这是令人遗憾的。而李凖同志同我国大多数作家们一起,经过痛苦的思索,越发坚持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发扬了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在当前生动括泼的一场真与非真、美与非美、高与非高、新与非新的艺术上的自由竞赛中,经受住了生活实践的检验。作为一个对新文学有深厚感情的人,每读到这样的作品,我总是怀着赞佩的、感激的心情。
  经过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这十年浩劫的磨练及随后的顿悟,淋浴者新时期时代精神的光辉,再来处理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黄泛区十年浩劫这一不堪回首的繁重题材,作家的立意就不同凡响了。李凖同志在本书卷首写道:《黄河东流去》“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果然,李凖笔下写到的李麦、海长松、徐秋斋、蓝五、王跑、老清、春义这七个农户、二十几个男女老少受难者,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血泪史,但是他们(她们)按照生活逻辑、性格逻辑的发展历程,表现出各自的坚强生命力和互助互爱的优良品质。就像书中女强者李麦所说:“关天关地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得刚强地活下去!”正是这种经得住九蒸九晒的中国人民的刚强性格,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浩劫,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领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拨云雾而见青天!
  《黄河东流去》写出了我国农民像黄河那样奔腾不息的生命力,也写出了像黄河泥沙那样来源悠久的、我国农民身上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些落后和愚昧的封建意识”。但是,这位作家远不是“二重人格”论者;更不是一味欣赏并美化我们“国民性”的消极面,硬说这些消极面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是永世长存的“文化传统”!不!不是这样。我们看到,李凖以爱护的同情的笔墨,写到农民的落后意识如何在大难中妨碍着他们迅速觉醒;随后也写到他们在受难与互助中如何逐步地、不同程度地摆脱
  着他们的精神负担。他写得好,写得真实可信。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以其艺术的说服力,印证著作家从生活本身得到的深刻感受:“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见本书《开头的话》)”。我是理解并赞同李凖同志的上述感受和见解的。不久以前,我曾在一个郑重的场合,提出自己的热望:“丰满地塑造带着沉重历史负担、面对重重困难而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写出无愧于中国人称号的中国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我不过是说说罢了。李辈同志却是说到做到了。
  说到我们的国民性,有它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人物身上,有各自不同的表现。虽然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却不是一半对一半。说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有优根也有劣根。只有那些牢牢扎进大地深处延伸滋长的坚强根干,才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说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黄河、长江那样伟大深厚的优良传统,也有那些沟沟洼洼之内长期封闭的、愚昧的、落后的不良传统。我们要发扬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古为今用。我们要发扬的是历史上的大禹精神,屈原精神,陈涉、吴广精神,乃至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以利于我国人民大众刻苦自励,奋起直追,挺立于现代世界的民族之林。我们并不忽视国民性中的消极面,决不轻视或回避那些来源悠久的劣根性,那些剥削阶级精神奴役的烙印,那些不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根须。那些东西长期地紧紧拖住我国人民的后腿,甚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作起来,为野心家所利用,在十年动乱中演出种种丑剧;经过拨乱反正,至今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敌!我们要深刻
  地描写它们,小是为了欣赏它们,美化它们,赞叹它们;而是帮助人民大众解除沉重的精神负担。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坚信,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时代巨浪,势如黄河长江,不舍昼夜地奔腾前进,大浪淘沙,终究要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淘洗掉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污垢,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设我们崭新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我国作家正在动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加人到这个时代巨浪中,以笔当桨,协同鼓浪前进。
  我还想对《黄河东流去》的艺术结构提一点不确定的意见。李凖同志在本书开头告诉我们:“我在创作实践上想作一点新的探索。”我想,他首先指的在主题的开掘,在人物描写的真实性(“美于生恬’’、“真于生活”),乃至在语言的幽默感上,将有些新的突破。那么,这些是很好地做到了。如果也指的是抛弃以往常用的众星拱月式的对一两个主要人物的集中描写,而采取所滑板块式的结构,群像式的画廊,那就有所得也有所失了。得到的是更广阔的社会面和众生相,更丰富的性格色彩和精神风貌。失掉的是更光彩更厚重的典型质量。李凖笔下的李麦、徐秋斋、海长松、蓝五、王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人物,几乎每个着笔较多的都是一个典型形象,即都是具有时代社会意义的个性描写,都有一个探索未完的精神世界。以李凖同志丰富的生活知识、艺术经验和雄健的笔力,以这部作品透露出来的厚积薄发的创作潜力,如果当初笔力更集中一些,精力更集中一些,他的典型人物留给人们的印象一定更深,打动人心的程度一定更重,这种艺术典型在文学史文化史上的贡献也就更大了。才情分散者收到分散的艺术花果,笔力集中者发挥集中的艺术功能。这是近几年阅读当代优秀中长篇作品时的深切感受。我只
  能说这种感受是真诚的,经过反复思考的,却不敢说是完全正确的。其实是老生常谈,也留待实践的继续检验吧。
  一九八六年一月三十日
  开头的话
  这本小说就要呈献给亲爱的读者们了。我的感情却是这么难以平静,甚至还有点惶愧。因为我在创作实践上想作一点新的探索,我不知道它适合不适合读者同志们的口味。
  打倒“四人帮”后,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得到了新生,民族文化得到了拯救。在创作上很多旧的框框被打破了。很多新鲜的思想产生了。我自己像被关在一个阴暗地下室里的囚徒,突然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呼吸到带着露水和泥土味的新鲜空气。我第二次感到了“解放”选两个字的意义,虽然这次强烈的阳光把我照得眼花缭乱,但我还是吸收了她的“热能”。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我看到奔腾前进的时代潮流。它是那样的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一场浩劫之后,大家都在思考了:思考我们这个国家的过去和未来,思考我们为之付出的带着血迹的学费,思考浸着汗水和眼泪的经验。我作为一个作者,思考不比别人更少,这两
  年来有多少不眠之夜啊!……
  “思考是一种快乐”,当脑子里边“天光云影”流动翻卷的时候,总会得到一种“觉”和“悟”的快慰。现在,我们的全民族都在思考,形成了伟大的“思考的一代”,九亿人民的思考,肯定会对人类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这一本小书,就得在“思考的一代”的序幕中产生的。
  这本书的名字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淹没四十四个县造成空前浩劫的事件。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我主要写了七户农民的命运。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了这次大流浪中,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
  电影剧本《大河奔流》只是着重写了李麦一家人的命运,小说写了七家。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情节不同了。更重要的是我在创作上作了一些探索。
  多少年来,我在生括中发掘着一种东西,那就是: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从一九六九年起,我在黄河泛区又当了四年农民。通过我听到的一些动人故事,看到的一些人物的悲壮斗争场面,我觉得好像捕捉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些故事告诉我,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最基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是如此光辉灿烂。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我是多么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读者和朋友们听啊!我希
  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热爱人,热爱人民。人们只有在热爱人的基础上,才能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自己创造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我们的党。也就是,首先树立对人类的信心,然后才能达到对国家的信心,对革命的信心。我朦胧地感觉到,这是文学艺术的摄基本的功能。
  我自知我的思想太肤浅了,表现能力也很低。我扛不动我在生活中挖掘出来的这些宝贵矿石。我只能指明这些都是人类所极为需要的好矿石。我等待着后来者,我期待着那些生气勃勃、深刻锐利的青年文学大匠。
  在这本小说的人物塑造上,我也作了一些探索。那就是“生活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十年一觉扬州梦”,我决不再拔高或故意压低人物了。但我塑造这些人物并不是自然主义的苍白照相,她“美于生活”、“真于生活”。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典型,是需要更严格地提炼的。造酒精容易,造“茅台酒”难。酒的好坏不是光看它的度数,还要看它的醇和香。
  所以在这本小说里,几乎看不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但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还有缺点和传统习惯的烙印,这不是我故意写的,因为生活中就是那样的。
  我最近在思考电影中的李麦为什么没有李双双亲切生动?这就是我也在提炼“酒精”了。在文化大草命中,为了“中间人物”这一条,我不知挨了多少批判,挨了多少拳打脚踢,但结果我也受了帮气影响,作为一个五十岁年龄的作家,我感到内心痛苦,我感到对不起读者,我感到惭愧……
  其次,是关于幽默感的问题。我自信我这个人还是有点幽默感的。在文化大革命前我的一些小说咀,字里行间还有一点“幽默”。可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的幽默感没有了。江青把笑
  声赶下了舞台,把幽默也放在她的漂白粉缸里漂得苍白了。因为十年没有笑过,整天是眼泪和长吁短叹,哪里还有幽默感?打倒“四人帮”后,两年中我还没有“鞋醒”过来,这表现在写《大河奔流》电影剧本中。一直到去年,我才感到我的幽默感恢复了。在这个长篇小说中,我的笔又在笑声的锣鼓和雷电中行进着,而且比文化大革命以前笑得更响了。
  心灵上创伤的平复多么困难啊!
  我认为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人物的信心和智慧的表现。而且人民是需要幽默的,不光是为了笑,还在于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手段来美化人们的灵魂。
  以上所说的这些探索,在这本小说中我并没有达到,但是我是在实践中,我坚信我的道路是正确的。让历史的长河去考验吧。
  作者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
  目录
  出版前盲…蔡葵(l)
  序言…张光年(l)
  开头的话………………………………………..(1)
  第一章黄河…………………………………………(1)
  第二章花园口…………………………………………(10)
  第三章赤杨岗…………………………………………(22)
  第四章一个不信神的女人……………………………(35)
  第五章唢呐情话………………………………………(43)
  第六章拉差车故事……………………………………(53)
  第七章长松买地………………………………………(63
  )第八章黄水劫……………………………………__N(8)
  第九章水上婚礼………………………………………(91)
  第十章落难寻母口……………………………………(108)
  第十一章闹盐行…………………………………………(121)第十二章王跑的驴子……………………………………(136)
  第十三章黑色的春天……………………………………(15)
  第十四章潆漾春雨………………………………NN..…(172)
  1
  第十五章葫芦湾抢船……………………………………(188)
  第十六章黄河之夜……………………………………--(206)
  第十七章洛阳城甩………………………………………(216)
  第十八章爱爱姑娘………………………………………(231)
  第十九章牛铃………………………………………-.(246)
  第二十章石头梦…………………………………………(264)
  第二十一章姑嫂………………………………………(279)
  第二十二章长安街头……………………………………(292)
  第二十三章桃花庵………………………………….N…(309)
  第二十四章重逢………………………………………(324)
  第二十五章古城墙下……………………………………(341)
  第二十六章卷茄草………………………………………(357)
  第二十七章十八扯………………………………………(373)
  第二十八章沣河岸边……………………………………(3帅)第二十九章咸阳饭铺………………………………….-(404)
  第三十章陈柱子的哲学………………………………(420)
  第三十一章人往高处走…………………………………(436)
  第三十二章过年……………………………………--(449)
  笫三十三章父女情………………………………………(465)
  第三十四章说书场………………………………………(477)
  第三十五章龙门之夜……………………………………(494)
  第三十六章蝗虫………………………………………(509)
  第三十七章“女孩子也是孩子!”……(524)
  第三十八章桃花运………………………………………(542)
  第三十九章中将梦………………………………………(551)第四十章流浪汉……………………………………--(569)
  第四十一章长松的一家…………….一…………………
  第四十-章在死亡线上…………………………………
  第四十三章寻妹记…………………………………
  第四十四章荒村…………………………………
  第四十五章李桥战斗……………………………………
  第四十六章窑洞里的笑声………………………………
  第四十七章七夕泪…………………………………
  第四十八章雪夜…………………………………
  第四十九章荆棘路上……………………………………
  第五十章西行记…………………………………
  第五十一章月是故乡明…………………………………
  第五十二章坝桥杨柳……………………………………
  第五十三章还乡………………………………”
  尾声…….……………………………..
  我想告诉读者一点什么?
  一代后记…………….……一(783)
  大悲歌中的民族是魂
  ——读黄河东流去…….孙荪(791)
  第一章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一
  世界上有多少条伟大的河流啊!
  美洲大陆的亚马孙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全长六千四百公里。她以希腊神话中勇敢的英雄亚马孙的名字命名,从安第斯山东麓流出,汇集着二百多条纵横交错的宽阔支流,织成一张流程六万公里的广袤河网。她像一个老祖母,率领着她繁盛的亚马孙家族,浩浩荡荡,注人大西洋。
  尼罗河,她是世界第二条大河。她像一个温柔的妈妈带着两个肤色不同的女儿——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非洲大陆上旅行。六大瀑布是她们头上亮晶晶的珠冠,金字塔是她胸前光灿灿的宝石。她切开了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流经
  1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东非裂谷区,在维多利亚湖睡一个觉,用她的乳汁浇灌着非洲干旱的土地。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代表着美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落基山是她的故乡。她曾经是世界上船只最多的河流,也是世界上各种风帆的博览会。
  湄公河,被称为“流动的稻米”。她像一个丰丽的少妇,在热带丛林中漫步。她的修长手臂上环抱着五个天使般的孩子。她的名字就是“幸福之母”。
  伏尔加河是欧洲的第一条大河,全长三千六百公里,她是俄罗斯的母亲。多瑙河,她只有两千八百公里长,却像一条绸带,把欧洲八个国家“串连”了起来。泰晤士河只有三百六十公里长,却是欧洲一部“流动着的历史”。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我更爱我们祖国的河流。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口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迭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辽阔的长江流域是我国的最丰富的资源、最富饶的沃土,使几亿人口在她的怀抱里生息成长。长江的美是仪态万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她磅礴的气势;“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她的雄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漉”是她的夜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她浩瀚苍莽的写照。
  黑龙江是我国又一条著名的大河。墨绿色的江水,蜿蜒四千三百公里,在弯曲的河床中汹涌奔流,肥沃的原野,茫茫的草地,无边的林海,是北中国最富饶的地方。
  在祖国的南方,绿野平畴,澄江如练的珠江,汇合东、北、西
  2
  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
  三江流水,形成南国最广阔、最富庶的三角洲。她像一枝画笔,在大地上点染着浓绿的颜色,点染着生命。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还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那就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用乳汁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她是我们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人民勤劳勇敢性格的象征。
  黄河,从源头的涓涓细水,沿途汇集三十五条主要支流和一千多条溪川,形成了每年约五百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向东方咆哮着奔腾着。
  黄河是勇敢的,她像一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中劈开一条通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她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浊浪排空的气势,劈开大山和深峡,切断腾格里沙漠,在黄土高原莲绵不断的峡谷中穿流而下,经壶口,出龙门,过渣关,遥逢于河南、山东两省的大平原上。
  黄河是勤劳的,她像一个倔强的母亲,率领着众多的儿女,日夜不息地辛勤地劳动着,她为我们创造了富裕的“河套”地区,创造了黄淮平原,创造了华北平原。她每年还背着十六亿吨泥沙去填平大海,她要为众多的儿孙去创造更多的土地。
  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是一条受难的河流。她给人类带来r灿烂的文化,又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不断地浃口、泛滥、改道、淤积,仅在解放前的一百年间,她决口和改道达一百四十九次。咆哮的洪水冲毁村庄,淹没农田,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多少年来,在她的滔滔巨流中,流淌着人们的鲜血、汗水和眼泪。
  随着流逝的岁月,黄河终于跨进二十世纪来了。她开始唱
  3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一支新的歌:她歇颂着人民的斗争和劳动,歌颂着人民的智慧和爱情,她歌颂着自己的儿女和新的时代……
  二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八年的夏天,一个大雾的早晨。郑州北面的黄河上,飘着一条术帆船。这条船装载着木机打包的棉花,从潼关风陵渡启航,往开封城运,在河上已经走了三天了。船上只有三个人,掌舵的老艄公叫粱恩,五十多岁年纪,瘦高个儿,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平眉细目,一副慈祥稳重的表情;黑黝黝的、布满皱纹的脸告诉我们:这是个和黄河打过几十年交道的人:船上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长得很秀美:瓜子脸儿,细长整齐的眉毛,两只眼睛像点漆一样黑里透亮,微微上翘的鼻子和含笑的嘴唇,还留着一丝孩子气的纯洁和天真。她已经梳起单辫子了。不过单辫不长,像一条粗麻花。大约是长得太快了,叉没有合身的衣服,身上穿的蓝粗布印花布衫,显得又窄又小,两只手腕长长地露在外边。
  拿着竹篙撑船的是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高个子,宽肩膀,鼻梁很高,像铲形的下颚,显出一股坚定和有主意的神气。一双锋利得像鹰一样的眼睛,正注视着前边浓雾笼罩着的滚滚波涛。
  女孩子叫梁晴,是粱恩老汉的独生女儿。男孩子姓海,叫海天亮,他是梁恩老汉在船行里一个烧香师弟的孩子。“七七事变”前一年送到他的船上来学撑船的。
  河水绕着两岸大堤上的坝头,在河道里走着“之”字形,像笸箩一样大的漩涡,一个接一个地呼叫着,咆哮着。梁恩老汉看着河里的波涛,叮嘱着说:“天亮,前边大流靠北岸了。”
  4
  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
  “知道,师傅。”他说着用力撑了两篙,把船送到一条发着青黑颜色的急流里,梁恩老汉习惯地用胳膊窝夹着舵把子磨了磨,船像箭也似地驶入宽阔平静的主流里。
  梁恩老汉点着了一锅烟,把舵把交给闺女梁晴,坐在船头上吸烟了。他看着草滩上那些野鸭,小野鸭已经换掉胎毛会泅水了;他看着大堤上那些柳树,柳树已经像他一样老了,每年还把飞絮洒在金黄色的河面上。
  天亮拄着篙走到船尾,小晴正在剥熟鸡蛋。她把两个剥好的鸡蛋拿到天亮脸前小声说:“天亮哥,你吃吧!”
  “叫爹吃。”天亮也小声说着。
  “爹吃了两个啦!这是你的。”小晴说着把一个鸡蛋递过来。天亮看了一眼粱恩老汉,猛地一张嘴,把一个鸡蛋吞在嘴里。梁晴调皮地卫把第二个鸡蛋放在他的嘴边,天亮一张嘴,又吞在嘴里。
  天亮两个腮帮子憋得像在吹唢呐。粱晴唧唧嘴嘴地笑起来。梁恩老汉坐在船头,眯起眼睛却只装没听见。船太小了。
  对天亮这小伙子,梁恩老汉是早就看中了。
  十多年前,粱恩老汉死了妻子以后,一直自己抚养着小晴。一条三尺长的绳子把女儿拴在甲板上。从喂吃喂喝到洗补衣裳,他是既当爹又当娘。多少年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招个养老女婿。自从天亮前年来到船上以后,梁恩便逐渐喜欢起来。他老实、可靠,干活有眼窍,就是家里贫寒些。照梁恩老汉的想法:咱这船户,一不图房,二不图地,只要他能学好手艺,再有这
  5
  一条破船,也够他们吃喝了。因此,梁恩老汉特别用心教他。这黄河中下游三十六处暗礁、七十二道险滩,他是用了一辈子的功夫,才算摸透了脾性,熟悉了她的航线。然而,把这一切传授给天亮,梁恩老汉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尽心地告诉天亮:哪是奔腾咆哮的大石坡,哪是浊浪旋转的油馍锅;哪是幽深狭窄的葫芦谷,哪是险峻急湍的狼跳蛱……
  这一次船过三门蛱,粱恩就让天亮掌舵。这三门峡本是黄河上第一道险滩,有“神门”、“鬼门”、“入门”三个蛱口。黄河水从这三道峡口奔腾而出,飞流直泻,像从几丈高的房坡上往下跌。这些年,行船走的是“鬼门峡”。这“鬼门峡”水量大,水流急,峡口下边像个滚了锅的大黑漩涡,迎面就是那座千古有名的大礁石“中流砥柱”。
  历来在“鬼门峡”行船,必须照着“中流砥柱”大礁石直放。只有这样,船才能随着飞流,在蛱口大漩涡里转一圈,然后顺着水势,刚好绕过砥柱石,进入缓流。如果胆小手软,不敢迎着砥柱石放船,只要稍稍偏离方向,船随急流掉人漩涡,就要转几个圈,不是漩人深渊,就是撞碎在砥柱石上。
  几千年来,这“鬼门峡”下边的漩涡里,也不知道沉了多少条船,死了多少个人。后人曾在“鬼门峡”崖石上刻着八个隶体大字:“鬼斧神工,峭璧雄流。”在“中流砥柱”石上,又刻了三个像斗一样的大字:“照我来!”
  尽管“照我来”三个大字已经刻了多少年代,可是三门峡沉船,每年仍有好几十起。黄河上有一首歌谣是:“船到鬼门关,两眼泪不干;过了鬼门滩,胆大能包天。”因此,黄河上的艄公,能不能吃黄河上这一碗饭,会不会掌舵,全看能不能过这三门峡。
  粱恩老汉第一次驾船过三门蛱,是二十七岁。就在那次顺
  6
  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
  利过了“鬼门峡”后,船行的掌柜就给他说了门亲事成了家,就是晴她娘。可惜她在晴长到两岁时候,害伤寒病死在陈桥渡口客栈里。……
  天亮这次驾船过鬼门峡,梁恩老汉格外操心。夜里还暗暗买了两把纸锞一封香,到北岸禹王庙里烧了烧,让禹王爷保佑天亮平安无事。船进鬼门峡,在放船时候,舵把子虽然在天亮手里掌着,他却恨不得把自己两只手长在天亮身上。他正想对天亮再叮嘱几句,没想到天亮把舵狠力一扳,船像箭一样向着砥柱石飞去,他忽然感到有点偏了,正要伸手去抓舵,天亮却猛地把他的手一挡,大喝着:“你别动!”那条满载着棉花包的船,像一朵雪莲花似地在漩涡里转了一圈,准确地绕过砥柱石进入缓流。
  粱恩老汉喊了一声“好!”他的眼睛模糊了。这时他才感到手脖子有点隐隐发疼,天亮挡的太重了。可是他心里高兴,他看了看女儿梁晴,梁晴咬着嘴唇笑吟吟地看着他,眼里却挂着两滴泪珠。
  船在静静的河面走着,足足有吃一顿饭工夫,三个人谁也没有说一句话。粱晴悄悄地擦着手心里湿漉漉的汗水。
  四
  小晌午时候,河上的浓雾已渐渐收起。两岸大堤上的柳行,已看得清楚了。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从青海、甘肃到郑州,两岸多是高山深谷.约束着河水,很少泛滥,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铜头”;郑州以东,黄河奔人大平原,“哗”地一下像扇面似地散开,河滩足有十多里宽,两岸全凭大堤护拦,这一段决口最多,因此披叫作“豆腐腰”;济南以下,东流人海,河道叉窄起来,叫作
  7
  “铁尾”。
  粱恩老汉的船正走在“豆腐腰”这一段,河面宽,水流缓,泥沙沉积,河水经常来回滚动,没有固定的航道,全凭着水色、波纹,找着主流驶行,不然就要搁浅。当梁恩老汉手搭着遮阳向北了望的时候,忽然发现北岸大堤上集结着大群人马。人群在吆喝着,战马在嘶叫着,大炮在移动着。堤岸下有十几条大船。西北方向还有几股人流,正飞快地向大堤上小跑集结。
  粱老汉忙喊着:“天亮!你快看,北大堤上那么多人是干什么的?”
  天亮看了看说:“兵!日本兵!鬼子要过黄河了,都穿着黄衣裳,还有大炮。”
  梁恩老汉说:“听说仗在徐州打,日本鬼子怎么又从这里蹿过来了?八成是要偷渡黄河!”
  梁晴这时指着河面说:“爹!有两只小汽船向咱们开来了!”
  梁恩老汉看着开来的小汽船说:“开封,咱去不成了。靠岸吧,往南岸靠!”他说着哗地一下卸下了帆。天亮掌着舵,掉转了船头。这时,小汽船离他们只有十几米了口
  汽船上的汉奸嚎叫着:“喂!靠岸,把船撑到北岸去!”
  梁恩老汉对天亮说:“天亮,你快下水,游到南岸,告诉河防上的军队,就说日本鬼子渡河了o"
  天亮犹豫了一下。梁老汉催着他说:“快!我们走不了啦!”天亮急忙跳下去。汽船上“叭叭”地打过来几枪。天亮急忙把头钻进波浪申,拚命地向南岸泅去。
  当天亮快游到南岸时,他扭头看了看,只见木船上的梁恩老汉和两个日本人正在厮打,又看到一个日本人被推落在水中。接着又是两声枪响……他大声喊着:“师傅——!”这时,他看见
  8
  黄挺东流去-黄挺东流去
  另一只小汽船向他追来。他急忙又钻进水里,向南岸的一个坝湾子里游去毛9
  第二章花园口
  风来了,雨来了,
  漫漫黄水压过来了……
  ——民歌
  天亮从坝湾子里爬到大堤上以后,顾不得浑身泥水,顺着大堤向西奔跑着。他要找河防军队,告诉他们日本鬼子渡河的消息o当他跑近花园口渡口,只见前面密密麻麻地站了十几道岗哨。
  天亮走近岗哨大声喊:“老总,日本鬼子过河了!日本鬼子在陈留那边过黄河了!”话声还没有落地,两支冷冷的枪口对住了他的胸膛。
  “别动!”一个国民党兵喊着说,另一个下级军官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巾牟县的船户。日本鬼子过河了,俺的船也叫鬼子抢走了,你们侠去吧,去救救俺师傅!”
  那个军官打量了他一眼说:“船户?船上汉奸
  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
  多得很。带走!”
  傍晚时候,天亮被送到花园口大堤下一所大庙改成的小学校里。小学校学生已经放麦假,里边驻的是国民党新八师的师部。师部设在一所大殿改建的大房子里,房子很破旧,四周黑漆漆的,只有挂在房柱子上那盘煤气灯,发出一片惨淡的白光。灯光下,坐着一个大脑袋的国民党军官。
  那个军官头也不抬,眼睛也不看,只顾抽他的绿炮台香烟:“你是汉奸!什么时候当的汉奸?快说!”
  “我不是汉奸!”天亮气愤地回答。
  “还狡辩!你带那么多小镜子干嘛?小镜子可以指示日本飞机去炸弹!”
  “我没有带小镜子!”天亮委屈地说。
  那个带他来的下级军官忙说:“报告师长!他不是那个货郎挑子,他是那个船户。”
  那个军官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甩了烟蒂,乜斜着眼睛横了天亮一跟:“船上装的什么货?扣下来。”天亮说:“我们的船叫日本鬼子抢走了!我是来报信的,你们就把我绑起来……”他还没有说完,从门外又进来一个军官,还带着几个马弁,那个大脑袋师长赶快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戴上帽子,“啪”地一声,脚后跟一碰,向那个人敬了个礼。
  天亮又被带出去了。
  原来那个大脑袋师长姓赖,叫赖金汤,是国民党新八师师长兼郑州开封段的河防司令。来的这个军官叫安录勋,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参谋长。安景勋早年毕业于保定讲武堂,从小学过一些历史,读过一点旧兵法,一向自诩为博学多才的“懦将”,因此,颇为自负,总以为自己有战略眼光。但是,因为
  11
  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宦海浮沉,一直只当个没有实权的幕僚。他常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不过,他始终没有放弃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的抱负,一有机会他总爱向上递个条陈一类的东西,来显显他这个“宿将”的才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调来第一战区,当上了参谋长,他以为这“出人头地¨的时机来临了。鉴于当时的战局:日寇气焰嚣张,步步进逼,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一逃千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晋冀鲁豫开辟了根据地,他日夜冥思苦想,终于从放纸堆里得到了启发,想出了两条别出心裁的腹案,他先后两次向蒋介石上书,提出这两条腹案:一条叫“扒黄河”;一条叫“火烧长沙’’。
  蒋介石本来是个野心勃勃,刚愎凶残的反动家伙。台儿庄会战以后,全线大溃退,七十万军队被打得稀里哗啦。整个华北地区沦于敌手,上海失守,南京沦陷,武汉也危在旦夕。正在他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的时候,他收到了安景勋的这个“扒黄河”的行动计划。他立即批准了这个计划。他这一批不要紧,致使黄河千里怒涛,吞噬中原,四十四个县变成泽国,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一百多万人在滔滔黄水中丧生。
  反动派之所以反动,根子在于他们的阶级本性,他们办事,脑子里就是没有“老百姓”这三个字。他们总以为群众可以愚弄,可以欺悔,可以当作鱼肉,可以任意宰割。其实人心乃是最伟大的力量,“人心向背”是改变社会的杠杆。人民眼泪流得多了,会变成汹涌的怒涛,当“万家墨面没蒿菜”的时候,蒋介石也就为他自己掘下了坟墓。
  安景勋在赖金汤的师部里坐下来以后,赖金汤忙递过来一支绿炮台香烟。安景勋把烟一推说:“我一向不抽烟!”他叉问:“刚才那是个什么人?”赖金汤说:“一个汉奸嫌疑分子。他造谣
  12
  黄河末滚去·黄河东流去
  说日本人在陈留过河了。”
  安景勋说:“日本人就是在陈留过河了。我们已经派李汉魂、桂永清两部去截击了。”他叉说:“我看你们抓的人太多了。柳树上拴了一大片。哪有那么多汉奸,不要草木皆兵。……”
  停了一会,安景勋转了话题:“一号行动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赖金汤说:“三个工兵营连夜挖,挖了不到六十米。这黄河大堤下边厚得很,不好扒啊!”
  “我就是为这件事来的!”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信笺说:“你看看这个。这是钱侍卫长五点钟从武汉行辕给我打来的长途电话,传达了委员长的口谕。”
  赖金汤伸着脖子看了看那张信笺,只见上边写着:委座来电记录。“功甫兄:一号行动计划,务于一二日内完成,不得贻误军机。……”
  赖金汤看了这几句话,嘘了一口冷气。四个月前他在开封亲眼看到逮捕韩复榘的场而,后来又听说把他解送到武汉枪毙了。韩复榘的罪状就是“贻误军机”这四个字。那件事情虽然是蒋介石故意演的一场戏,可是对赖金汤这样的人来说,还是“谈虎色变”。他忙说:“参谋长,你看怎么办?我是个武人,当你个学生还不够格,你就坐镇指挥吧!”
  赖金汤这个人看上去有点粗,其实他也会放刁。他拖住安景勋“坐镇’’,无非是想把皮球赐给他。
  安景勋看着这个黄埔三期的学生如此卑恭,心理上得到一点满足口他笑了笑说:“不能光学会背‘步兵操典’,还得学点兵法。为将者不懂山川地形,不懂河岳地理,只能算一介武夫啊!”
  赖金汤忙说:“是是是!”可是他心里并不舒服。
  安景勋叉问:“你读过关羽的‘白河之战’吗?”
  “关羽?”赖金汤想了一下忙说:“读过,读过,不就是关二爷水淹七军吗?”
  “什么关二爷!我说的是陈寿撰的《三国志》,不是《三国演义》。”他接着又摇头摆尾地税:“关羽就是利用白河地形,淹了曹操的全部水师,活捉了于禁。”他说着又得意地笑了起来:“不过他利用的是白河,委员长利用的是黄河!金汤兄,这是千秋不朽之功业啊!扒开黄河,不但日寇铁骑裹足不能西进,共产党在西华扶沟这一带的根据地,也就泡了汤喽!委座税,这叫做‘以水代兵’……”说罢他像喝醉酒似地大笑起来。赖金汤也放开嗓子伴和着他的笑声,而且笑得比他还响。
  两个人笑罢,赖金汤忙说:“参谋长,是不是叫附近几个联保处抓几千个伕子来,要不恐怕这一两天里扒不开。”安景勋说:“这件事还用不得伕子。他们都是这黄河大堤下的人,叫他们来扒黄河不是等于叫他们扒坑埋自己?我已经想好了办法。你们有多少门炮?”
  “榴弹炮只有八门。山炮、平射炮加在一起,共有四十多门。”
  安景勋把手一挥说:“全调来!用炮轰!……”
  赖金汤说:“好,我这就打电话。”安景勋说:“慢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凸黄河大堤东西十里,渡口官路一律闸死。一定要防此消息传出去。要是走漏了风声,老百姓为了护堤闹起事来……酿成了民变,委员长他是不会承担这个责任的。”他说着看了赖金汤一眼,赖金汤头上渗出了汗珠。他笑丁笑叉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支票说:“这是委员长汇来的十万元赏金,去郑州河南农工银行提取。休看着处理吧。也可以给弟兄们买双袜子毛
  14
  巾什么的。……”
  赖金汤看到达张十万元支票,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说:“参谋长,你放心吧,一切由我负责。只是这赏金,你留两万!”
  安景勋自负地摇摇头说:“金汤兄!咱们过往还少。我安某一向视金钱如粪土。……”
  午夜十二点,隆隆的炮声已经在黄河大堤上震天动地地响起来了。
  一团火光,接着足一阵像炸雷似的响声。黄河的浪涛声低咽丁,她像在哭泣,月亮躲在云层里了,她不敢看这一场惨剧的序幕。大堤附近几个村子里的居民,都被这突然的密集炮声惊醒丁。他们一一开大门,就听见有人大喊着:“干什么!回去!不准出来!”原来街上站满了警戒的岗哨。“出了什么事?”他们惊慌地互相询问着,环顾着这四刷的一切。睡意消失了。他们挤在茅屋的小土窗子前,看着大堤上像火海一样的亮光,窗户纸忽闪忽闪地响着,夜风不时地进来一股股浓烈的硝烟和呛人的火药味。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却好像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个粗犷的男声:
  “扒黄河了!——”
  “中央军要扒黄河了!——”15
  茅盾文学奖获奖精品丛书
  这个声音是从天亮的口中喊出来的。
  天亮从师部出来以后,就被两个国民党兵绑在花园口将军坝的一一棵大柳树上。
  开初,他看见一群群工兵拿着镐,抬着筐,在大堤上掘上,他还以为是在做工事。后来他从看守他的两个当兵的:口中,渐渐地听明白丁,原来他们是在扒黄河!
  这两个国民党兵,一个叫刘转运,一个叫张小孬。傍晚开饭时候,小孬去伙房领来了慎,他一面吃着一面骂着说:“操他娘,这馍又蒸小了。就这我去领馍时候,司务长眼瞪得跟牛蛋一样!说咱俩今儿个没抬土,只给四个。我说:还有个案子哩,又扔给我一个!”他说着对绑在柳树上的天亮说:“今个黑夜你就忍忍吧,饿了长得快。”
  刘转运说:“给他一个,给他一个!到哪儿没有行好的,咱不吃他的昧心食。”
  小孬听他这么说,只得把一个杠子馍掰了一半递过去说:“给!”天亮愤愤地说:“我不吃!”
  小孬眼一瞪说:“嗬!我看你是小孩子乱毡,越扒啦越硬。”他说着,“呸”的一声把一口唾沫吐在那块馍上,接着三口两口吞在肚里。
  两个人吃着馍,转运说:“小孬,我咋看今儿个这形势不对哩!好像是要大扒哩!”小孬说:“拉大炮去了,听说师长下命令,今天夜里就要把大堤轰开!”
  刘转运说:“啊!这黄河水一出堤可是不得了啊!河身高,
  16
  黄河东流去·黄河末流去
  河外边地势低,一出堤就像塌了天啊!”
  小孬说:“管他娘嫁给谁——咱只管跟着喝喜酒。半夜里尿床,他想流到哪儿就流到哪儿。”刘转运说:“你说得倒轻巧。我家是中牟县白沙集的,正在这河下边。家里还有个老爹,有个瞎娘。……”
  两个人嘟嘟哝哝地说着,天亮听得清楚。当他听到是真的要扒开黄河河堤时?脑袋里“嗡”了一下,血直往上涌。他想到了妈妈,想到了妹妹,想到了他住的村子赤杨岗就在这黄河大堤南几十哩地的一个县里。他整年在黄河上跑,知道这黄河水的厉害,因此,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老总!你们这是干什么?”
  “你少管闲事!”张小孬骂着。
  “你们这是扒黄河,伤天害理!”
  “你再咋呼,我揍你!”小孬挽着袖子想吓唬他;,
  天亮是个有血性的小伙子,他想着南岸的几千个村庄,胆子忽然大起来,他愤怒地喊着:“我就是要喊!你们要扒黄河!不得好死。”接着,他又大声地吆喝着:
  “扒黄河了!中央军扒黄河了!”
  “咯嚓”一声,一根柳棍从柳树上被撅下来。小孬拿着柳棍说:“我操你娘!我看你这嗓门比拉警报还响!我叫你喊!”说着“啪”的一,棍子抡在天亮的腿上。
  棍子并没有使天亮屈服,他反而喊得更响了:
  “老蒋扒黄河了!黄河开口子了!”
  柳棍不停地朝他身上打着,他也不停地喊着。正在这时候,赖金汤来在大堤上。他听见这个大声呼喊的声音,吃丁一惊,忙问:“这是谁喊的!”
  17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那个撑船的小伙子!”一个副官回答。
  赖金汤一听这活,一股怒火往上冲,拉住那个副官的衣扣,劈劈啪啪地打起耳光来。他骂着:“他妈的,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你们是想要我上军事法庭?……”
  打了一阵后,他又喊着:“赶快去!用毛巾塞住他的嘴!扔到黄河里,扔的远一点,不要让尸体浮上来。”这个副官挨了俩耳光,自然也不会赔本,他回手把张小孬和刘转运各打了四个耳光。
  四
  夜深了。
  天亮被反绑着手,塞住嘴,一拐一拐地走到了黄河花园口东边的大堤上。他望了望天,天上黑漆漆的,月亮也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云层里了。他望了望远处,远处只有一片模模糊糊的黑影,只有大堤下的黄河水在低声呜咽着。他知道他们要把他送到什么地方去,他的眼睛潮湿了。
  “唉!俺妈白养活我这么大,她们还在要饭吧?”他心里想着,两滴热泪流在腮帮子上。他想起了师傅梁恩老汉对他的开导,想起了粱晴那细条的身影,他想起他们那一条小船,想起他妈第一次送他来船上的情景。他记得很清楚:那是前年春天,因为他妹妹嫦娥摘了地主海骡子家几个豌豆荚,他和海骡子的孩子福运打起来,他妈和海骡子吵了一架,他妈怕他在家闯祸,就把他送到梁恩老汉的船上来当学徒……多快啊,一旺眼已经两年了。然而,谁能想到,天亮他今天要…
  “你走啊!磨蹭什么?”
  18
  一声吆喝,打断了天亮的沉思。他又挪动了脚步。一
  押送天亮的还是刘转运和张小孬。
  小孬说:“转运哥,你说咱们两个挨这一顿揍亏不亏?瞧!把我的牙都打流血了。”
  转运说:“要倒霉,放个屁也砸脚后跟!谁叫咱们摊上这个差事!”他又指了指天亮说:“小心点。’’张小孬说:“飞不了他!”他说着用枪托捣了一下天亮的脊梁,吆喝着说:“你不会走快点!蚂蚁叫你踩死完了!”刘转运也说:“姓海的!你别想捣蛋。老实对你说,河大王给你下请帖了!你也别怨俺弟兄俩,我们是执行上级命令。我看你就不老实!你别想着这麦棵子深了,你要拚上命拔起腿来往大堤下…跑,我们追不上你,你有枪子跑得快没有?你也别想着这月黑头,看不清休,老子长的有夜服!”
  小孬说:“别和这个死鬼咿嗦,剩几口气儿暖暖肚子。”刘转运说:“我咋看他不老实!”他说着“啪”的一声朝着天亮后脑勺打了一巴掌,嘴里说着:“你还不快走!快点。”
  这一巴掌打得很响,但天亮却没有感觉到疼c这一巴掌把天亮打醒了!他想,莫非这个当兵的想救我?他心里顿时胆大起来,又走了半里路,天亮站住不走了。小孬踢着骂着:“你要干什么?休想干什么?”天亮嘴里塞着毛巾摆着头,唔唔呀呀地说着。
  刘转运把他嘴里昀毛巾拿掉,瞪着眼问:“你要干什么?”天亮说:“我要拉屎!”
  小孬蜕:“毛驴上套屎尿多!你这穷事还真不少。走!”天亮说:“那我拉在裤子上吧?”刘转运说:“算了,他要真拉在裤子上,咱们俩在后边可真够受。管天管地,管不住屙屎放屁。给他解开吧!”他说着掏出小烟袋,自己点着了一锅烟。
  19
  张小孬先把子弹“哗”地推上枪膛,然后解了绳子说:“你就在这儿解。”他的话音还没落地,天亮飞起一脚,把他的枪踢了一丈多远。刘转运的烟袋锅也被打飞了,火星子乱冒。张小孬猛扑过来要抱天亮,却被刘转运从后边拦腰抱住,他喊着:“我叫你跑!我叫你跑!”两个人撕扭在一块,天亮趁这个时候,拔起腿来飞也似地向大堤下跑了。
  小孬被转运抱住,急得喊了起来:“转运哥,是我。你瞎了!”这时刘转运才松开手说:“咦!是你啊!我可不就是瞎了,你赶快给我吹吹眼睛,疼死我了。1
  “眼埋迷了什么东西?”
  “烟灰!”
  小孬给他搿着眼皮吹了两下,说:“追!咱们快追!”
  刘转运一把拉住他说:“小孬,我看你是装傻充愣呢,还是心里就没有三回九转口我问你,你家在哪里?”
  小孬说:“周家口茄子湾。”
  刘转运:“这黄水一出堤,别说体茄子湾,南瓜湾也得给你冲个吊蛋净光!咱追他干啥,叫他回去传传信,大伙兴许还能逃个活命。……”
  小孬说:“咱回去咋交差哩?”
  转运说:“咋交差?吃竹竿,屙笊篱——编!来,咱俩先歇会儿。”
  两个人说着,坐在大堤上堆的石头上吸起烟来。
  约莫有一袋烟的工夫,只听见南大堤下一个宏亮粗犷的声音在一个村子里喊起来:
  “老乡们,老蒋扒黄河了!”
  “黄河快开口子了!”
  20
  这声音像巨雷,响彻在原野,响彻在黄河南岸的每一个村落。……
  第三章赤杨岗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抗日歌曲
  在黄河南岸豫东大平原上,有一个人口稠密的大村子名叫赤杨岗。这赤杨岗的村东头有两棵大杨树,论年代,恐怕至少有二百多年了。据老年人说:清朝道光年问,黄河发了大水,赤杨岗也被水漫了。当时人烟少,全村十来户人家。在发水那一天,就爬在这两裸大杨树上,算是得了救。水过以后,村单人就不忍心伐掉它,一直长到现在。天长日久,根深叶茂,树身长到七八丈高,十里地以外都可以看到。夜里看去,很像两个披甲戴盔的武士,矗立在原野上。
  这村子里有家地主叫海南亭,他讨厌这两棵
  黄河东流去·黄河东流去
  大杨树。因为过去有个旧说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鬼拍手”就指的是杨树。这两棵大杨树并长在海家祠堂前。从海南亭他爹那一辈起,就吵着说:这两棵杨树压了他家的运气。有钱人家忌讳多,垒个鸡窝也得看历书。前年海南亭家因为传染病死了一槽牲口,海南亭就犯了心病,认为是杨树杈压了他的运气,也正巧他死牲口的那几天,连着刮小西北风,那两棵大杨树整天哗哗地响着,像是拍手,像是欢笑。海南亭越听越不足味儿,就决心要砍掉这两棵树c
  以前为砍树,他家曾经和村里人们闹过纠纷。这次他想了个圈套。他放出话说:祠堂的三问卷棚该翻瓦了,把这两棵杨树卖给开封火柴公司,能卖二厅块钱。拿树钱翻修祠堂足“官土打官墙”,省得大家摊钱。村里姓海的几十家贫苦农户,谁还稀罕去修那破祠堂,明明知道他是要伐倒杨树除心病,可也无法反对。,又怕真的叫摊钱。
  头一天,海南亭拿着把斧子在杨树上砍了一下说:“那就这样定了,明天叫木匠来砍!”可是到了第二灭早上,怪事出来丁,大杨树爷于砍的痕上,流了一摊血。这一下子群众咋呼起来了,说大杨树上有神,海南亭本来就迷信,这一来把他吓坏丁。村里有个学算卦的老头叫徐袱斋的对他说:“南亭,这鬼神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你刚死了一槽牲口,不要轻举妄动。再说你这小名也犯着忌讳。”
  原来海南亭小名叫“螺子”。听徐秋斋这么一说,更加害怕。怕死了一槽牲口,再死他这头“骡子”。特别是他的老婆,又是到大杨树下烧香,又是到马王庙里许愿。海南亭装聋卖哑,由她去闹腾。
  两棵杨树保住了,人们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谁也不知道郝一
  23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滩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只闻到徐秋斋家里有炖鸡子的香味。……
  二
  往年,每逢农历“小满”这一天,大杨树下总要有个“小满会”:,因为是在麦子快熟的时候,“小满会”便成了农具交易会。街上摆满桑权、扫帚、绳索、镰刀。有些卖颜色的,卖布匹杂货的也来赶会。熟食摊子搭着白布棚,敲着锅吆喝着,招徕赶会的人。
  今年因为抗日战事吃紧,害怕日本鬼子飞机丢炸弹。县政府通知:各村的庙会、春会、农具会一律取消。特别是不准搭白布棚c所以,赤杨岗的“小满会”这一天,人少多了。熟食摊子一个也没有丁,京货杂货棚子也没有。街上只有嵩县山里卖扫帚的,许昌卖烟叶的,鲁山县卖石磨、石槽的,因为是外县路远。货又运来了,只好摆开。
  这天人来得并不少。一方而是想来看看“小满会”到底能起来不能,另一方面是听说会上来了抗日宣传队。
  赤杨岗这一带经常唱大戏。什么梆子、曲子、越调、二夹弦大家都看过。就是没有看过宣传队的戏。他们带的乐器,不光有锣鼓铙钱、弦子檀板,还有像个小箱子似的手风琴,长脖子的小提琴,那时候乡下还没见过这些东西,惹得一大群孩子跟着他们乱跑。他们用小手摸着手风琴喊着:“会响!会响!”大人们却不去注意这些,他们着见宣传队排着队唱着歌来到会上,不禁稀罕地说:“哟!这戴眼镜的还不步哩!”
  约莫有吃顿饭的工夫,宣传队已经在会上展开活动了。他
  24
  们分了好几摊子,每一摊子都围着一群观众。大杨树下的土台子上演的是话剧,这里的老百姓还没有看过话剧,都感到很新鲜,特别是那出话剧里出来了两个日本兵,大家投有见过日本鬼子是啥模样,哗地一下,围观的人还真不少。小学校门口是教唱歌的,最受小孩子欢迎。那个教唱歌的姑娘两手比划着打着拍子唱着:“枪口对外,齐步向前进,不打老百姓,不打自己人……”弦子们学得快,一会儿就学会了。站在麦场石磙上讲演的那个人是个东三省人,他在讲着他的家怎么被日本鬼子占领的情形,激昂慷慨,到末了他举起胳膊喊口号。农民们却不习惯举胳膊跟着喊。有的觉得怪不好意思,就悄悄溜走看别的去了。
  在赤杨岗的南街口,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人圈子中一个老汉提了面小锣上场。他念着:“小小铜锣转悠悠,黄河南北度春秋。南里收来南里转,北里收来北里留。河南河北都不收,掂起小锣下郑州!”接着他向大家拱拱手说:“无君子不养艺人,今天我们带来几支曲给大家唱一唱。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我说伙计们,弦子拉起来喽!”
  幽怨的二胡声音响起来了。接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走到场中心。她腰里扎了条红绸腰带,穿着印花布杉红裤子,低着头慢慢唱起来: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25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那个姑娘嗓音清脆,表情真挚,眼中含着泪,表现出深沉的哀怨。这一带农民,本来是看惯《李天保吊孝》这一类戏曲的,猛一看到这样新鲜真切的演唱,都被吸引住了。人群中有个中年妇女,她本来手里拿了根黄瓜在吃着看着。一听这姑娘的唱,她黄瓜也忘记吃了,张着嘴,瞪着眼,人神地看着,眼角还挂着两滴泪珠。
  这个妇女看去有小四十年纪,高个子,大脚板,两道剑眉,一双乐观热情的大眼睛,身板硬朗,动作利索,给人以爽朗痛快的感觉。
  她扛着条扁担,扁担上串了个大竹篮子,腰里扎着一根紫红扎巾,扎巾里还塞着两根黄瓜。
  她聚精会神地看着那姑娘的演唱。只见那个姑娘唱着唱着,因为又饿又累,便无力地倒在地上,那个老汉拿着鞭子就要抽打,人群里一个青年大喝了一声:“放下你的鞭子!”还没有来得段上场,却见场外一阵风似地跑过来一个妇女,一把夺住那个老汉的鞭子说:“你这个老头,怎么动手打人?就你长着打人的手?”
  那老汉忙说:“大嫂,我们这是演戏。”
  那妇女说:“我知道你们是卖艺。卖艺也不能把人当鼓敲。你没有看她唱不动了嘛!”
下一页 尾页 共2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