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什么你的公司没长大

_3 田友龙(当代)
  小老板做企业最担心安全,一切必须尽在掌握。首先,小老板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命,而在一生中有几个人值得生死相托呢?只有亲人。其次,小老板做企业老爱打点擦边球,游走于灰色地带,企业要做好保密工作,所以必须用信得过的人,而信任这种稀缺资源也只有亲人才具备。
  与亲人相对的自然是外来人,之所以有里外之分,因为与亲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做纽带,容易沟通,而与外人之间的沟通没有这条纽带。在亲情的基础上,甚至不用谈管理与控制就能达到目标。
  用亲人是一种责任
  小老板创业过程中,亲戚朋友在经济、精神和人力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最终小老板创业致富了,但也欠下了大量的人情债。
  最难还的是人情债,用亲人其实是老板还人情的一种方式。如今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就业环境中,解决家族成员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了小老板的责任和义务。
  用亲人必轻人
  小老板创业时不管是走企业家族化的路子还是企业家庭化的路子说到底都是被动选择。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这种被动选择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家族风格很可能转换成"成长的障碍"。用亲人的主要原因是亲人可靠,但可靠不代表能干事、会干事、干得好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又身居要职,经常干一些可怕的事,那会是什么结果?
  家族企业在亲疏有别思想的影响下,排他性十分强烈,整个企业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对外来员工总是拒人千里之外,外人即使把心掏出来也难获得信任。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留住人。
  做企业"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原本有着亲情关系的家族成员的关系就开始出现了异动,由于"家贼难防",一旦发生意外,对企业造成的伤害将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老板法则
  建立有现代气息的家族企业
  企业想做大,要从学会用不可靠的能人开始。"不可靠"迫使我们建立管理制度,制订标准化流程,这些正是企业成长的基石、优势和竞争力的保障。
  鉴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小老板的企业去除家族化的道路还很长。在现阶段,要完全去除家族化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退而求其次先建立起有现代气息的家族企业。这样的企业里应该有这样的现象:
  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同时必须受到管理制度的限制;
  在同等条件下家族成员可以有优先权,但务必也要优胜劣汰;
  建立特定的"公私分明"的文化氛围,在企业的公事之内,绝对不谈论私事,私人空间绝不谈公事。
  2用人八大原则之二能人慎用
  口是心非话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决定成败。不管是声名在外的企业家,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老板,面对他人时都很高调地宣称:"人才是最贵的,做企业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人才!"
  事实上,很多时候小老板的行动与他们的宣言恰恰相反。小企业人力构架基本上都是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羊的组合,强悍的小老板手下全是弱兵,很多小老板"一苦二累三受罪",甚至小老板想找个能商量事情的人都没有,他们宁愿累死,也不轻易用人才。
第31节: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2)
  一山不容二虎
  小老板是能人。中国的能人最让人猜不透,他们都知道英雄惜英雄,但更多时候却是能人相轻,只斗争不合作。小老板认为做企业只需要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一个声音,一个领袖。而能人有着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不容易被小老板忽悠,倒容易吸引追随者,然后另立山头。能人多的地方容易搞斗争,能人相争两败俱伤,中国式能人的一个信条就是一山不容二虎。
  归结到能人自身,他们喜欢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有事自己干,有事不爱请示老板。能人喜欢我的地盘我做主,不吃早请示晚汇报那一套,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时不时会给老板一点意外惊喜。尽管他们能结小老板需要的果,在行动上却冒犯了小老板的天条,他们抢取了小老板的决策权,剥取了小老板的知情权,侵犯了小老板的优越感,让小老板显得没那么高大。能人的所作所为,直逼小老板的心理底线,很多时候小老板面对能人一点安全感也没有,所以选择对能人敬而远之。
  用起来太贵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贴着人才标签的人,通常都有三重光环:惊艳的学历,华丽的职业经历,精彩的实践案例。人才是种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人才的选择面多,专业技能精湛,在与人交涉中一般处于较有利地位,掌握着较强的话语权,讨价还价能力也不差。因此,小老板用不起人才,太贵了。
  小老板在用人方面喜欢讲承诺文化,表面上十分渴求人才,通常会拍着别人的肩膀说"好好干,做大了绝不会亏待你",可是真当做大了,他们就把功劳全部据为己有,这一点人才心知肚明。再看能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价,认为做企业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因此十分看重短期收益,至少在这一点上小老板与能人就很难达成共识。假如小老板用了能人,那么他的整体薪资结构就很容易被打破,这会让习惯于便宜用人的小老板无所适从,所以小老板不会用能人。
  怕自立门户
  很多小老板其实也主动追求过能人,只是结果不妙。表面上用能人很风光,事实上多数小老板用能人很受伤。小老板刚创业时,由于力量小根本养不起能人,当累死累活把企业做大一点了好不容易能找个能人了却招来了灾祸。小老板心目中的能人是自己的影子,必须有很强的单挑能力,也有很远大的梦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物欲横飞的时候,能人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所谓成大事可以不择手段,他们之所以愿意屈居小老板之下,都是因为心里想着创业,他们在小老板手下干玩的是潜伏。能人时刻不忘内心创业的冲动,眼睛盯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一旦抓住就翻院墙还带走小老板的一批客户自立门户。
第32节: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3)
  老板法则
  用比自己聪明的人
  老板的境界决定了企业的高度。通常小老板会成为企业的天花板,突破天花板的局面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必须借助外力,特别是必须借助比自己厉害的人的力量。用比自己厉害的人不仅是思想境界的提高,更是一种挑战,迫使小老板以此为动力,见贤思齐,迎头追赶。
  企业必须代代皆有人才出,形成人才后浪推前浪之势,才能蒸蒸日上。后来者居上本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人才的你追我赶、相互超越正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用能人是有风险的,但这也是小老板告别管人旧思维的契机。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才是企业成长的基石,基业长青的DNA。
  3用人八大原则之四唯勤是用
  香港的启示
  我认识一位小老板,有着很高的悟性,不仅自学成材,更能从常识中找到经营的真谛。这位老板在一次短暂的香港之旅后颇有收获,说香港弹丸之地,无任何资源,却不仅是世界金融之都,更是诞生了像李嘉诚这样的在全球有巨大影响力的产业巨子。依他的观点看来,这是因为香港有全亚洲最敬业的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他反思到,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来,也算得上富起来的代表,还贴着小老板的标签,可是看一看下班后,办公室里只有自己孤身一人了。于是他认定,做企业就是要吃苦,每一个人都应该拼命地工作。此后他马上重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宣扬敬业出质量,鼓励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奖励加班加点。
  勤劳是一种美德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农耕历史,从事农业意味着要与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需要付出勤劳和耐心,否则就有饿肚子的危险。因此,当时的社会文化普遍宣扬吃苦耐劳,鼓励坚韧不拔。人们也普遍把"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行动纲领,把"天道酬勤"作为人生诉求。勤劳不仅是一种优秀的品格,更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
  而看看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一少部分人富了起来,但大多数人只是解决了温饱,更有些人下岗吃低保,这种情形下如何让大家看到希望?老百姓如何才能致富?这时候传统文化重新发挥了作用,勤劳致富再一次成为中国基本的社会法则和经济价值法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能者多劳,遵循按劳分配的法则,鼓励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奋斗显然有着很大的市场,因为是实现幸福和理想的一种途径。
  勤劳是成功之道
  小老板通过创业成就了财富人生,这基本上是小老板一个人勤劳战斗的结果。忆苦思甜,小老板将勤奋视为经营秘籍,成功第一法则。
第33节: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4)
  小老板用人的时候希望员工能用与自己相同的态度来对待企业,即要把企业当成命来看待。也希望员工有创业精神,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受罪。小老板一边告诉员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一边努力寻找像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的员工。员工与小老板共事,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结果一定会很严重。
  勤劳是竞争力
  薄利多销是高度竞争性行业中通行的商战圣经,是千千万万小老板惯用的赢利模式。因为小老板所从事的行业是技术和资金门槛低、竞争激烈、处于产业链下游、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小老板因此得一个雅号--蚂蚁商人。
  蚂蚁商人的产业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只能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去获得竞争优势。于是他们"严"字当头"勤"字把关,并拿这个当标准去用人管人。
  老板法则
  勤劳将不再致富
  实际上,评价一个人工作得漂不漂亮、优不优秀,看的是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与勤奋的关系并不大。君不见,很多员工的勤奋本身就是假勤奋,是因为没掌握先进方法而不得不蛮干的结果。知识经济时代,头脑制胜,想靠体力制胜的概率已经很小了。"苦干固不可少,但巧干很必要"。
  勤劳正从我们现在的时代中渐行脱轨。60后开始退出职业舞台,70后已开始有点力不从心,80后、90后成为了职场主力军。而80后、90后普遍不具备吃苦与勤劳的生活习惯,他们是崇尚快乐和享受的一代。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时代"已进入倒计时状态。
  勤劳致富、微利发家的状况将不再会出现,中国99%的小老板需要做的是转型,以寻找新的赢利模式。
  对小老板来说,新的赢利模式是什么?以往小老板的基本生长模式是一边补充营养一边透支体力,必须靠高利润来做支持。现在既然要玩高利润行业,那么模式很简单--要么用智慧吃饭,要么凭服务发家,要么凭技术赚钱。
  4用人八大原则之六刺头拒用
  一位才兄的意外
  我有一位朋友,典型的人才。知名学府营销科班毕业,博学多才,脑子活络,动手能力很强,干事踏实认真,尽管在外企干得风生水起,可他自己的感觉却不愉快--最多也就是颗金螺丝。因此,他决定改变,要做民营企业的铁马达。从此,他的职业生涯风云突变,开始了高开低走的职业人生。
  这位才兄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恃才傲物。往往有本事的人都带点刺,会做事但不会做人,很多时候还要伤人。这位才兄每空降到一家单位,刚开始很受老板器重,但由于带刺太容易伤人往往连蜜月期都度过不了便由被重用就变成了被利用。结果,他与老板渐行渐远,很快分道扬镳。
第34节:小老板用人八大原则(5)
  聆听是一种痛苦
  在中国企业里,总裁即"独裁",通常是一个人领导所有人,不需要什么流程和动员就能产生强大的号召力,而且这种"高压政策"能带来高效。而小老板做企业,则将个人与企业完全捆绑,市场竞争成就了他们的强者性格,成功又让他们自傲。他们强调凡是他们的命令即使不理解也必须执行;他们拒绝争议,不欢迎不同的见解与主张,很少具有聆听的习惯。
  刺头通常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其中不少见解和主张是站在小老板的对立面,小老板难以接受。中国人做管理要求必须"先站对队,再看是否做得对"。所以多数小老板认为刺头的出发点就有问题,认为刺头的见解和主张是在故意刁难人。小老板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刺头说再见。
  挑战小老板的权威
  小老板最缺的就是权威。只有当小老板的权力、荣誉、才干三位一体时才能真正吸引优秀的追随者,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而小老板的企业现状并不能给小老板带来这些,所以他们特别需要进行自我包装与营销,他们的业绩经验需要传播,更需要传颂:什么创业时艰苦卓绝的个人奋斗,什么以一敌百的伟大战绩,什么出奇制胜、歪打正着的累累硕果……实际上,小老板的故事并不多,但为了让故事听起来更生动更精彩,更为了突出自己高大威猛的形象,就果断采取了夸张手法,添油加醋、肆意鼓吹。多数小老板认为这就如啤酒的泡沫一般,有益无害,欣然接受。
  刺头眼里不怎么容得下沙子,他们认为小老板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有缺点,就会犯错误,成功需要吸取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吸取失败的教训。所以,刺头老爱拿小老板的失败和缺点说事,这在小老板看来是在给自己抹黑,更糟糕的是刺头不懂面子哲学,爱采用批评的方式表达,而且当着众人的面说,让颐指气使的小老板颜面扫地。小老板不仅不愿意听,而且认为刺头是成心与自己过不去,于是小老板必欲除之而后快。
  破坏团队建设
  刺头通常恃才傲物、艺高人胆大,有梦想与野心,表达方式直截了当。这些作风使得他们郁郁不得志,认为领导在业务水平以及经验等方面不如自己,在布置任务和开部门会议时,时常对小老板冷嘲热讽甚至顶撞,总之不服从管理。刺头个体能力强,他们只尊重强者不同情弱者,不愿与一般人合作共事。由于小老板带领的多是普通人,刺头的这种独立与不协作的精神,十分不利于团队建设。
  小老板通常不是管理高手,他们管理的方式简单直接而粗暴:"我指示你照办,我挥手你朝前!"他们不与多数人商量,也不会听少数人的意见,对于刺头的建议更不能接受。最后,小老板这样对付不好管理之事:一惹不起躲得起,二杀鸡给猴看,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刺头在小老板眼中就是出头鸟,一定会被枪打。
  老板法则
  刺头是把双刃剑
  刺头带刺,确实容易伤人,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刺头。一般情况下,有点特殊专长的人才长刺,他们也就是脾气不太好。小老板如果因刺头脾气不好而拒绝,很多时候就是在拒绝能人。
  刺头通常能站在另一面思考问题,可以让老板更全面地看问题,以免偏听偏信。
  中国的企业都是"一言堂",老板领导多数人,国人的性格又多是思考再三而一言不发,所以敢直言的刺头是不可缺的,他们可以让小老板听到不同的意见。
  善用刺头本身就是老板管理能力的一部分,是智慧和胸怀的体现。
第35节:小老板读书六法(1)
  第五章小老板读书六法
  1读书六法之二读天书
  总裁班与MBA班
  一位领导着一家微型企业的朋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于是决定去读人民大学的MBA班,以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无独有偶,另一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小老板为了提升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参加某机构总裁班的培训。
  实际上,MBA班和总裁班与小老板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小老板多是实干主义者,脚步永远踏在地上,而MBA班与总裁班却是在空中飞翔,对小老板来讲实为天书。
  小老板遇到了新问题
  小老板的成功本与知识无关,他们是彻底的实干主义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没经过系统的商业培训,也没读过几本营销专著,甚至不能区分营销与销售。而在遍地是机会、靠拼胆量取胜的中国市场初期,不读书的小老板赚到了大量的钱。时至今日,生产已经过剩,市场逐渐由机遇型转变为战略型。小老板自然而然遇到了新问题,他们发现出奇制胜与歪打正着越来不好使了。那么,在新环境下用什么来赚钱?
  有一种方法是小老板自己与时俱进,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体会,提升自身的觉悟,但只有极个别的小老板做到了。因为这是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没有几个小老板有这个耐心。因此,多数小老板想走捷径,经受不住总裁班、MBA班等的鼓吹,不顾自己的行动还在路上,贸然加入思想在云端里的总裁班和MBA班。
  成为正规军的梦想
  小老板做企业擅长打游击战,挖个坑埋个地雷打个伏击什么的,小老板都是行家里手。游击战法改变了小老板的命运,成就了他们精彩的商业人生。不过残酷的战争法则是,只有万年的正规军,没有百年的游击队。游击队的结果要么是被正规军收编,要么是被正规军消灭。不论小老板怎么能打游击战,或者成就了多么精彩的财富人生,或者赚了再多的钱,他们的江湖地位也永远无法与正规军相比。名利双收是每个中国商人的理想,否则赚再多的钱也不能弥补名望的空洞。
第36节:小老板读书六法(2)
  游击队变身正规军,当然得学一学当年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这太难了,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个时候,天书给小老板们指明了方向。天书说,做企业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制造万能的工具,不仅可以快速摘掉游击队的标签,还能克敌制胜,这种力量和工具就是企业文化。于是,小老板流行起炮制各种文化。不过小老板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实在太浅,通常都把企业文化简化成日常工作程序,然后再简化成一种口号。所谓"要成就伟大企业,先呼口号"。刘春雄老师对于小老板的这种现状,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声音喊哑了,企业搞垮了。
  提高执行力
  小老板其实一直很闹心。想当初一穷二白,赤手空拳也可以打出一片天,今天好歹开创一片天,与创业时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怎样才能由成功走向更大成功,使一名企业家取得更大成就呢?小老板开始反思,第一自己好像从来没犯过什么错误,方向总是对的;第二,自己从来就不缺好点子,可为什么没长大,是好的方法得不到执行吧?小老板突然觉得很愤怒,发誓要立刻提高执行力。
  提高执行力、迅速完成任务的学问是什么呢?总裁班告诉小老板的是要有高端的思想,更要把高端思想解码成过程、细节与方法。MBA课上说做企业核心在于制度与流程,流程化就是板块化与模块化,模块化让工作变得傻瓜化,普通人也可以胜任,平凡人都可以取得成功,这样就能成就伟大企业。
  在病急乱投医的小老板眼中,这样的说法即使不包治百病,也算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良方。
  天书其实是添输
  小老板做企业习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读书还好,一读就感到自己比别人低三分。
  以天书为参照,小老板首先会发现自己的企业处处都是漏洞;其次感到自己很原始,别人不是在用模型就是在运用分析工具,而自己还用着原始的土办法;最后会感觉自己落伍了,别人制订五年规划,而自己最多也就想想明天如何赚钱。读书的结果让小老板感到现实很危险、前途很有限,于是马上行动引入战略管理,制订标准流程,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这时候小老板似乎忘了小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快速与灵活。制度和流程一定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小老板读天书折腾的结果是,离伟大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
  老板法则
  读书以适用为主
  企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如果只有一个下属,那基本上用不着管理,如果有几个下属则需要家长式管理,如果有了几十个下属则需要制度化管理,如果有上百人几百人想基业长青,那就得靠文化管理。
第37节:小老板读书六法(3)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思维知识和方法完全不同,要知道总裁班与MBA班都是为大企业提供思维工具与方法的。如果大企业是一头大象,那么多数小老板的企业最多也就是一只兔子,大象和兔子的喂法必须要有所区别。
  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也没有黄金屋,书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一种工具。工具本无高低贵贱之别,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
  2读书六法之三读名书
  名气最大的书柜
  某次参加一个创业论坛,有一个小老板自豪地宣称:"在所有小老板中,我读书最多;在所有读书人中,我是最成功的小老板。"后来与这位小老板亲密接触,才发现此言不虚,他有着堪称中国名气最大的书柜,仅经管类图书就收藏有两千多册,从美国的科特勒到中国的叶茂中无所不包。读名书,不仅是这位老板的个人选择,也是其余众多小老板的爱好,不少小老板更是非名书不读。
  渴望高人指路
  小老板事业小理想大,他们不满足于发家致富,更渴望在市场领路。市场只相信强者的拳头,不同情弱者的眼泪。强者诞生的路径只有两条,或与高手下棋,或请高人指路。
  与高手下棋,小老板自知实力不够,明显信心不足。于是小老板只能盼望有高人指路,小老板多擅长拉车但一般不会认路,他们十分渴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有这样才站得高看得远。
  然而,小老板偏偏目中无人,他们对判断高人的标准也极其严格,第一必须有成功的职业经历,第二必须有有影响力的案例,第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口碑。
  反观高人,眼光一点也不低,小老板显然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况且高人身价不菲,小老板要想从他们那里取经根本承担不起所需费用。中国的高人多有"立牌坊"的习惯,喜欢著书立说。小老板相信书如其人,读书可以把高人的智慧、思想、技术与方法一览无余。当然了,高人一定也是名人,读名书,心交高人便成为小老板的一大爱好。
  降低风险的需要
  小老板是实用主义者,没有闲情逸致读闲书,即便读书也讲究实用,就是要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难题,最好是看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话虽如此,但有没有这样的书是一个问题。小老板在选择书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很多时候小老板一读书就迷糊,因为同样一件事,总有那么多观点相去甚远,甚至是对立的,要命的是这些观点都能自圆其说,都在摆事实讲道理,小老板不知道到底该听谁。读书也是一种选择,有选择就有风险。
  另一方面,小老板喜欢在自己无法做决定时,先看别人在做什么。小老板做企业相信群体的力量,喜欢跟着群众的感觉走,相信人多总是错不了。但其实群众从来不做选择的,群众更迷信专家更依赖权威,对于专家与权威他们有一个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名气。于是小老板读书,先看名气,不仅会把名书当成好书,而且会把名书当成基业长青的良方,毫不犹豫地运用于实践。
第38节:小老板读书六法(4)
  装点门面的需要
  小老板身兼数职,很忙也很累,可是再苦再累他们也发扬钉子精神,挤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一些书。
  中国有一大怪象--无用图书人人爱!
  其实营销管理近二十年并没出什么多少东西。可是中国市场从来就是概念漫天飞舞,总有些营销思想比流感还流行,这些概念由于包装精美对人有很大的迷惑性,不少人对它们顶礼膜拜,简单直接粗暴地将之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如果小老板没读过那些书,基本上就意味着小老板落后了,代表着小老板的现实很危险,前景很有限。
  如果小老板不了解,有些时候甚至没法与同行交流,所以小老板必须读点书--名书,表明自己一直在努力,不断在进步。此时读的已不是书,而是一种面子哲学。
  老板法则
  名书读不得
  读名书其实并不能收获什么。许多名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某位研究企业长青的外国专家,他研究的企业榜被戏称为"杀猪榜",伟大的长青理论研究出来不到五年,他推崇的长青企业全部消失,专家却全球闻名了。
  名家其实都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他们挣的是身价。像叶茂中这样的名家,动辄身价七位数以上,人家玩的平台是央视,小老板不是他研究与服务的对象。
  名家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理论是定型的,很难有突破。有的名家一本书就可以吃一辈子,但他的东西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根本用不着读。
  一本书大家都在读其实不是好事,那样的结果是思维同质化,竞争也一定会因此而同质化。如此一来,读书就成了增加成本的事儿,而不再能提升竞争优势。读书还有什么用?
  3读书六法之五一个人读书
  我代表群众
  我的一位朋友,创业三年收获颇丰,在行业中小有名气。他十分爱好读书与学习,家中藏书甚丰。当然他不是藏书家,藏书只为学习,用他的话说"这些书每一页都闻过"。他十分热衷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且创造出一句名言"学习无论多贵其实都是免费的"。只不过,免费在他所领导的企业里只限于他一人,除了他没有别人有机会享受。对此,他有一个风趣而巧妙的回答:"我代表群众。"
  个人能力等于企业能力
  小老板做商业决策时往往是孤独一人。原因很简单:第一,很多时候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第二,为保守商业秘密,最好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第三,必须快速做出反应,来不及听少数人的意见,更没时间与多数人商量。各种原因造就了小老板的独立快速决策的特殊能力。尤其是初创事业的小企业的小老板,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企业的命运。
第39节:小老板读书六法(5)
  小老板推崇归因理念,把成功归于个人的努力与能力,认为英雄造时势,个人能力就代表了企业能力。小老板相信市场竞争要赢关键在能力,个人能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就能提高,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胜出。从此,小老板喜欢一个人在无声无息处读书,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培训班,屁颠屁颠地听各种专家讲座,也常常看各种经营管理类图书。
  管理的需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相信读书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小老板也不例外。小老板很希望能成就自己更精彩的商业人生,与此同时并不希望员工也能改变命运--员工应该永远在自己掌控之中。小老板一般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聪明,在关键的表现时刻一定要露一手,在危难时一定要支两招。这样不仅展示了作为一个老板的聪明才智,更建立了老板的威信,能更好地驾驭员工。小老板最怕员工比自己强,因为那样管理的难度就增加了。
  小老板做企业讲究安全,要求必须一切尽在掌握。中国式人际关系哲学核心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经验与教训都告诉小老板,一个人知识越多想法越多,管理与控制起来就越困难。小老板很了解培训与学习都是最有价值的投入,也是回报最大的投入,但在控制与安全面前,这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实际上,很多小老板不太希望下属学习,更不给下属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低成本经营的需要
  在小老板眼中,企业最终是要赚钱的,企业的每一分投入都是为了产出,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是一个利润中心。在用人方面小老板追求便宜买便宜用,他们需要的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员工。说什么教育员工也好培训员工也罢,这都不是小老板的用人标准,让员工看书学习等更不是他们的义务。
  不少小老板也曾很重视员工的教育与学习,结果吃了教育的亏上了学习的当。因为教育员工和让员工学习的结果有二:很多人在教育培训中什么也获得不到;好不容易有极少数人通过学习能力提升了,境界提高了,却毫不犹豫地与小老板说再见了。因此,让员工学习是成本高收益低还面临风险的傻事,精明的小老板是不会干的。
  一个人读书结果读输
  小老板一个人学习的结果是,自己提高了,员工却要么原地踏步要么退步。当员工的脚步跟不上老板的思维,当两者的思想不对接时,沟通就变得十分困难了,脾气好一点的小老板会感到孤独,脾气差一点的小老板会立刻开口骂员工笨蛋。
  当然,也有员工本身就爱学习,不过爱学习的员工在思维、经历和兴趣上与小老板有出入,这很容易造成一个现象--老板向东望,员工向西看,导致企业没有统一规则,形不成合力。
  似乎到头来,还是不读书好,因为书读得越多越混乱,知识越多越坏事。
  老板法则
  和团队一起读书
  学习一定要团队一起学习,要把老板的认识变成大家的共识,认识一致之后还要反馈,要产生共鸣,最后产生行为共振,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小老板必须明确该读什么书,是读思维工具方面的书,还是读介绍方法论的书?再者,所读之书必须为企业所用,为大家所接受,由个体的知识变成集体的知识才算是有用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选出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代表进行集体学习,然后交流讨论,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积极运用。
第40节: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1)
  第六章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
  1第三大差异散财VS聚财
  小庙里的富方丈
  市场经济发展三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穷庙富方丈,指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贫困,而这个企业负责人的财富却越来越多。小老板的致富路径与此有所不同,小老板进行了一点改良:自己造座小庙,找来几个"和尚",自己变得富有起来。
  "小庙"养出"富方丈"是中国经济中的另一种不和谐现象。多数小老板"庙堂"不大,"和尚"也不多,"和尚们"的收入大概能向非洲人民看齐,而同时小老板们却抽着中华、洗着桑拿、吃起龙虾、开上宝马,一句话,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小老板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个集权式的组织,领导一元化,只要企业在运转,"方丈"都集人权、财权、物权于一身,加之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方丈就有权力将其中的好处"分"给谁,这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他的责任心和良心。其实在企业创业之初,小老板与企业家挣钱的本领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花钱的艺术、分钱的良心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正是小老板与企业家的根本性差距,也决定了小老板难以摆脱小老板的命运!
  散财,企业家在行动
  "散财"是牛根生同志高调喊出来的,这个词一度成为做大事的标签和代名词。牛根生先生像是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从白手起家到中国第一,这头牛最大的特色就是身上贴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标签。当然这并非牛先生所首创,更非他的专利,多数企业家也都是"挣钱有本事,花钱有艺术,分钱有良心",一些人大手笔散财的能力其实比牛根生先生更强。比如华为的任正非,他让企业所有员工拥有股份,而自己拥有的企业股权不超过1%;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马云先生,凭着大手笔散财的能力,造就了电子商务神话;王石先生平时喜好游山玩水,但也把万科做成行业第一,其秘而不宣的法宝不外乎散财,王先生拥有万科的股份也不超过1%;在西南地区,把不可一世的两大世界五百强企业麦当劳、肯德基远远拋在身后的乡村基,其创始人李少红更具创造性发挥--不仅散财,而且提前散财。
第41节: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2)
  散财是一种境界
  如果说挣钱能体现本事的话,既能够控制钱、又能够淡泊钱的人,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企业家摆脱了以金钱作为事业成功标志的束缚,也不把金钱看成社会对自己不平凡贡献的奖励,更不认为金钱是成就的报酬,而把财富当作是数字游戏。企业家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金钱的主人,钱只不过是企业家实现理想和创造社会价值的附产物,是自己代为社会保管的财富。
  企业家眼中的钱是一种责任,钱越多责任就越大。实际上做企业也是一个财富分配的过程,不仅自己要赢,而且也要想到让别人赢。企业家会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追求的就是一个多赢的生态圈,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利益,为顾客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要让员工住得起房、穿得起好衣、开得起好车。
  散财是为了更好地聚财
  伟大的企业家与小老板相比,并非在起点上就开始赢。伟大企业家创业之初和小老板创业时差别不大,同样是没有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样给不出诱人的薪水,所以,没法吸引人才,没法激发斗志,更不幸的是造就伟大企业的行业已经有了充分的竞争。而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人才制胜的行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是创业之初的企业家和小老板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小老板成长过程中永远绕不过的一道坎。
  多数小老板无法解决好这个问题,永远摆脱不了小老板的命运。我从企业家成长路径中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做法,那就是经营人心。企业家说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大家共同的企业,在这里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实现价值。为了真正让员工成为主人翁为自己干事,企业家往往提前做好了散财准备,即分股权。正因为散财,马云创业之初不仅有十八罗汉鼎力相助,更能用500元月薪挖到外企高管;也正是因为散财,牛根生灰溜溜地离开伊利后,才能开创中国乳业之最蒙牛,才聚集了中国乳业最强硬的几颗脑袋……金钱就像流水一样,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愈大,土地愈肥沃。赚钱也是如此,往人心齐的地方流,于是牛根生跑出了火箭速度,马云成就了中国电子商务神话。
  散财是一种经营哲学
  企业家做企业,认为自己靠员工活,认为员工比自己厉害,所以他们对员工心存感激,必须要善待他们,企业家多对员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企业家不仅想自己成功,而且想让员工赚钱,让员工有房子住、有好衣穿、有车子开,这对企业家来说是种责任。
  企业家深知人性的弱点,知道员工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投入,轻易不能获得。企业家知道中国流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也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善待顾客,更不会做品牌,人人追求的都是"业绩工程",而这正是企业杀手。
第42节: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3)
  企业家也深知必须要有企业文化让员工与自己成为同路人。文化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保证,无论是多么掏心窝的文化制度到头来都是无用的。因此企业家相信,企业是大家的,财富是用来和大家共享的,如此大家才能真正成为一路人,拥有一条心。"人心齐泰山移",这是企业做大的基础。
  捞钱,小老板在加油
  小老板是赚钱机器,在金钱面前显很浮躁,对于金钱有着无尽的欲望。因为多数小老板曾经都很穷,基本上是被迫走上创业之路的,创业的资金基本上也是自己"拆了飞机卖零件",再加上父母兄弟一生积累凑齐的,成功对他们来说已是别无退路的选择。另外,小老板创业历尽艰辛,企业又太小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唯有钱才能彰显他们的成功,于是小老板理所当然成了赚钱机器,以金钱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赚钱时想多快好省,加之小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使他们没有太大的讨价还价能力,眼睛不由得盯紧了员工,多数小老板看到员工挣钱就不高兴、就害怕,会问"这又少赚了多少?"
  赚钱是小老板的唯一目标
  小老板几乎自动地把金钱上的成功看成是社会地位的体现。小老板创业目标很简单--通过创业改变人生。改变人生的想法原始而纯朴--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过好一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赚钱成为小老板创业唯一的激励和有价值的目标。
  由于穷久了穷怕了,加之我们鼓励少部份人先富起来,炫富就成一种光荣,更成为一种时尚。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认知缺失,小老板认为单单拥有许多钱以及金钱可以购买的那些东西,就代表了成就,就取得了成功,就得到了地位。只要比自己周围的人赚得多、买得多,就能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敬。
  因此,小老板做企业唯一目标就是赚钱,多赚快赚,赚钱后拼命买房买车买门面,以为那就是才能、成就和成功的铁证。
  只想赚钱的小老板眼中只有自己
  小老板做企业,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员工靠自己活;员工是平凡甚至是平庸的,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小老板不认为应该对员工心存感激,眼中只有自己,心中没有他人,只想自己成功,追求自己有大房子住、有好衣穿、有好车子开。
  小老板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与员工无关,员工本来就用来剥削的,天生就是老板的赚钱工具。多数小老板认为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总会有人干,少花就是多赚,便宜买便宜用是小老板用人的标准。跟小老板干事,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吃得比猪还差,收入却连少得可怜。
  老板法则
第43节: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4)
  "富方丈"的路总是越走越窄
  研究小老板十年,我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多数小老板很快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便陷入鬼打墙一般的境地:两三年阳光灿烂日子之后,优秀的人基本跑光,客户基本搞僵,企业基本搞伤,企业越做越不顺,路越走越窄,有的甚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再也改变不了小老板的命运。也有不少小老板曾想改变现状想做大做强,也想建制度、树文化、造品牌、
  招聘培训……只是越做企业越乱,士气越低迷,效率越来越低。
  为什么?
  小老板们总是一个人在战斗!小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很多时候老板成了超级富豪,员工最多解决了温饱,没有共同的利益哪来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目标如何建立共同的愿景?没有愿景凭什么吸引人心,拿什么激发斗志,于是小老板永远在呐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小老板一定要记住:挣钱靠本事,花钱有艺术,分钱凭良心。而良心才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DNA。
  2第五大差异做大事VS做小事
  干大事与不要在厂里撒尿
  小老板与企业家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命运有着天壤之别,原因在于他们的干法不同。小老板活在当下,目光远大,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奋斗不已,不仅在干事而且要干大事,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小老板大多数豪情万丈,不是要做百年老店,就是要打造一个标杆企业。更有甚者,不仅要向世界五百强进军,还要把超级富豪比尔·盖茨拉下马。
  当小老板采取大行动的时候,张瑞敏先生来到一个几乎要倒闭的企业工作,做了几件小事:第一,要求员工不要在工厂里撒尿;第二,要求员工当日之事当日必须干完;第三,如果查出海尔生产的冰箱出了问题,48小时之内必须上门维修;第四,砸碎了几台不合格的冰箱。就这样,中国诞生了海尔这个最有影响力的家电品牌。
  没错,企业家就是在"干小事"。从小事干起,把小事长期干好,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伟大是熬出来的",把这句话换成多数管理者的说法就是,选择前要慎重,选择后要坚持。除了坚持,更重要的是把小事做好,把身边的问题解决好。其实中国企业成功的要领不在技术,也不在品牌,拼的是执行能力,也就是把小事做好的能力。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中国徒弟打败了洋师父",海尔的技术并不领先于外国,品牌也不太强大,还经常会出点质量问题,可是海尔坏得快修得更快,而且修的时候服务态度很好。服务这件小事,本是一件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事,居然造就了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甚至伴它走上了全球化之路。
第44节:小老板与企业家的八大差异(5)
  企业家细节决定成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