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无病一身轻

_2 孔令谦(当代)
◎养生十六宜 143
◎养生十六忌 144
能活100岁,不过80年 145
◎人活百年不是梦 146
◎轻松活到100岁 146
◎良好饮食习惯祛病又延年 147
1两的预防胜过1磅的治疗 148
◎上医治未病 148
◎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148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149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 149
◎健康九成靠自己 150
◎时间也是最好的药物 150
病,除了治,关键还要靠养 151
◎生病宜吃淡 151
◎住处讲卫生 151
◎生活有规律 152
◎动静要结合 152
专家谈养生 152
测试8:测试你还剩下多少命 152
序人为什么会生病(1)
——养生大师告诉你不生病,过一生
病是这样生的
有人曾这样说过:健康不是一切,但如果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非常有钱,也有很漂亮的房子,也有很漂亮的车子,以及天仙一样的妻子加上天才的儿子,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徒劳的,而要拥有健康,就必须做到身体不生病。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一个矛盾的斗争过程,正常时,机体与外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处于健康状态。但当它遇到了一定的致病因素,打破了原来的平衡与和谐,机体损伤与抗损伤之间出现了矛盾斗争,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这时就患上了疾病。
导致疾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遗传物质的异常)
如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可引起遗传性疾病。
2.营养性因素
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时所需的蛋白质、脂肪、水份、糖分、无机盐等元素的缺乏或过剩。
3.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及支原体等。
4.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机械力、温度、光线、声波、电流、电离辐射或放射能、大气压力改变等因素。
5.化学因素
如汞、铅、磷等有毒物质经口和呼吸道、皮肤进入体内引起的中毒以及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直接损伤。
6.免疫因素(免疫反应的异常)
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受外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其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人的身体自然也就会生病了。
7.精神因素
当喜、怒、哀、乐这类正常的情绪活动过分激烈或持续太久,就会引起疾病
8.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以及靶细胞反应性的改变,易引发疾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之所以会患病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占有很大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健康指数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个人生活方式占到60%。也就是说,当你生病时,你只能抱怨自己,是你平时应用了错误的生活方式,诱发自己的身体发生了疾病。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慢性病就是病人自己吃出来的、气出来的、闲出来的。因此,一个人有病之后,不要理直气壮、不要待价而沽、不要挑三拣四,而要首先检讨自己犯了哪些错误。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性造成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大敌,它是人类头号杀手。因此,你必须先纠正自己错误的生活方式,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解铃还需系铃人。
大部分人是死于无知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死于无知呢?先让我们看这样一则事例:
台湾有一名女人一夜之间突然七窍出血而死。也许你认为全世界上每天都在死人,没有什么稀奇的。别急,你再往下看!经过医院初步验尸,断定为中砒霜毒而死亡。可是这砒霜又是从哪来的呢?难不成是自己买来砒霜自杀吗?或是有人故意下毒吗?
针对此疑点,警方介入此项调查中,并抽调一名医学院教授协助破案。在这个教授多方检查下,不到半小时,暴毙之谜便解开了。死者并非自杀,也不是被人所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你也许会很奇怪,什么是“它杀”?教授解释是这样的: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原来,死者生前每天都会服用维生素C,就在出事的那天晚上,她还吃了大量的虾。而虾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便给她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早就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氧化砷。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人体并没有什么毒害!但在服用维生素C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氧化砷,转变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砒霜是剧毒,人人都知道。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时,绝不可再食虾类食物。
上述案例中所发生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对生活常识的无知所造成的。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可是很多人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在我们周围,很多人常把一些错误的生活常识当成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如,很多人习惯早上起来就锻炼,而且越早越好。认为清晨空气好,这会锻炼有助益延年益寿。其实不然,早上起来,人体体温高、血压高,而且肾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如果在这个时候激烈运动,就很容易出现心脏停搏的现象,对老年人尤为不利。
还有现在的年轻人,没事喜欢到一些快餐店坐坐,尤其是那些洋餐点。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吃饭问题,还使自己“看上去”很洋气、很时尚。殊不知,那些洋快餐多是些垃圾食品、偏激食品,吃了不仅没有营养,还容易引发肥胖症。
无论上面提到的中砒霜毒,还是年轻人得肥胖症,都是因为平时不了解生活禁忌所引起的,莫名其妙地就生病了,莫名奇妙地就死亡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大部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序人为什么会生病(2)
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而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世纪。不少年轻有为的人死于或病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然,我们的健康应该为事业加分,而不是拉分。因此,大家应该行动起来,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于无知。
什么方法能让人不生病
我国早在《内经》中就提出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只有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才能不生病。只有你的身体够健康,疾病才不能向你靠近,更无法对你侵扰。怎样确保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呢?方法有很多,我们在这里概括为以下几点:
●均衡饮食
一天三餐应定时定量,不偏食、不多食,不暴饮暴食、讲究饮食卫生,多吃水果、坚果、壳类、和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充分营养。
●持久运动
运动可增加抵抗力、抗衰老,并且可以治疗疾病。早晨或晚上应参加适度的健身运动,以适合身体的最大运动量,调节身体力量,做到身体运动和大脑运动相结合。
●充足水分
水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兼清扫剂,喝水使血液洁净。每天要保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要经常喝,不要等渴的时候再喝,并且每次不应喝得太多。
●定时排便
定时排便可以减轻残渣和毒性物质对肠道的不良刺激,保持腹中舒适,防止便秘现象。
●诸事节制
饮食、运动、情绪凡事都应有节制,勿过度伤身。禁戒有害健康的烟、酒、麻药等非营养成分和刺激性食物。
●清新空气
新鲜空气益脑强身、吸收上天赐下的最丰盛的礼物,注意室内通风,每日做深呼吸运动。
●身心休息
午睡不强求睡,但一定要平卧休息一会儿,长期坚持定会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晚上睡觉成年人应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儿童9~10小时,老年人6~7小时睡眠,可最大限度恢复体力、脑力;尽量在12点之前入睡,晚上12点以前睡1个小时,等于12点以后的2个小时;一个星期要彻底休息一天。
总而言之,要想让自己不生病,就要学会正确的养生方式,让自己的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流行健康法有许多骗局
你一直信奉的生活常识可能危害生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常识性的问题往往容易习惯性的下结论,并且习惯性的按“常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应用到饮食和生活习惯上,都成了真理。事实上,这些“常识”真的正确吗?
看看吧!周围那么多的生活常识一直被我们奉为真理。每天喝8杯清水被认为可以防止积食、便秘,对抗疲劳、皮肤干燥、哮喘、偏头痛甚至抑郁;感到口渴说明你已经脱水;发烧了,吃点好的,补充营养;天凉小心冻感冒;不运动肌肉会转成脂肪;鸡鸭鱼肉中才有优质蛋白;多吃维生素有益健康等等,诸如此类的“常识”有很多,这些往往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认识,进而变成一种习惯。
而事实并非如此,每天喝8杯清水并没有结论性的科学证据,对于像肾脏病人这样的特殊人群,多喝水反倒不好;只有当大量失水才会产生脱水,当你感到口渴时,脱水还没有发生;饥饿可以使机体产生大量对抗急性细菌感染的物质,发烧宜饿不宜吃;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感染而非天气寒冷;肌肉和脂肪不会相互转化;动物性食品中的蛋白质确实质量高,但是廉价的豆类和含油种子如花生、葵花子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服用过量有严重的后果……
要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而关键则在于平衡这个“度”。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跟着去做什么,我们应该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解释那些常识性的问题是对还是错。有理有据才能避免走入这些常识误区。
维生素也不安全:大量服用维生素会致死(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健品市场的维生素专柜业日益增多。但是,维生素吃多了会中毒。对于那些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不规律、偏食,处于亚健康状态,平时总感觉乏力、疲倦、难受等情况的人们,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但前提是把正常的三餐饮食吃好,在这个基础之上按照医生的指导,以正规的剂量来补充维生素。总之,维生素不等于营养品,不能把维生素当成万能药而盲目滥用。
◎维生素A过量
维生素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等,
但大剂量的维生素A对人体具有毒性。专家说,成人一次摄入维生素A50万国际单位或小儿一次摄入量大于30万国际单位均会引起急性中毒。由于维生素A易积蓄在肝脏和脂肪内,即使未超过急性中毒量,如每天服用8~10万国际单位,半年后仍会造成中毒。
维生素A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倦睡、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皮肤干燥、粗糙、脱发、唇干裂、皮肤瘙痒或低热等,还会影响严重影响婴儿发育。
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国际单位(0.3微克维生素A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儿童约为2000~2500国际单位。
◎维生素B过量
维生素B类是十分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是所有人体组织比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有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是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过量服用B族维生素对身体同样不利。
(维生素B1
过量补充维生素B1会出现昏昏欲睡或轻度的喘息症状。建议用量:成年人每日摄取量是1.0~1.5毫克;妊娠、哺乳期的妇女每天可摄取1.5~1.6毫克。
(维生素B2
大剂量注射维生素B2,能使肾脏的肾小管发生堵塞,产生少尿等肾功能障碍。成人建议每日摄取1.2~1.7毫克。妊娠期间需要1.6毫克;哺乳期间前6个月要摄1.8毫克,之后的6个月为1.7毫克。
(维生素B3
B族维生素中人体需要量最多者。但是过量服用,会使皮肤潮红、发热、瘙痒、出现蚁走感,也可发生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日摄取量: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13~19毫克。孕妇为20毫克,哺乳期妇女则为22毫克。
(维生素B5
维生素B5具有制造抗体的功能,在维护头发、皮肤及血液健康方面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日摄取量:成人建议摄取量是10毫克。
(维生素B6
维生素B6过量摄入会对大脑和神经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一种感觉迟钝的神经性疾病,严重的可导致皮肤失去知觉。孕妇如果使用25毫克以上的大剂量,还会影响胎盘对胎儿营养的供给,使胎儿的发育发生障碍,并产生依赖性。建议日摄取量:成人摄取量是每天1.6~2.0毫克。妊娠期的妇女需2.2毫克;哺乳期间则需2.1毫克。
(维生素B12
过量的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还会发生心前区疼痛和心慌等,会使心绞痛患者加重病情或发作次数增加。对急性血栓栓塞和红细胞增多症病人也不宜使用。建议日摄取量:成人的建议日摄取量是2微克。妊娠期间为2.2微克;哺乳期的女性则需要2.6微克。
◎维生素C过量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主要用于防治坏血病、克山病、高铁血红血症、慢性金属中毒、促进伤口愈合、过敏性皮肤病、各种贫血等。它虽然是无毒的营养素,但每天摄入量超过8克,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过量服用出现的症状包括:恶心,腹部痉挛,腹泻,铁的过量吸收,红血球破坏,骨骼矿物质代谢增强,防碍抗凝剂的治疗,血浆胆固醇升高,并可能对大剂量维生素C形成依赖。
此外,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诱发尿路结石。临床研究表明,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快速静脉注射,会发生红细胞溶解或静脉栓塞,有致命的危险。婴儿过服维生素C常有睡眠不安、消化不良、浮肿、腹泻、风疹块等。痛风、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应慎用。正在接受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的癌症患者不宜服用维生素C。
专家认为,成人每日摄入30毫克维生素C,即可满足代谢要求;每日摄入100毫克,即已达到药理剂量。
◎维生素D过量
维生素D对人体十分重要,特别对婴幼儿、儿童以及成年人和老年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钙沉积在骨骼。维生素D还能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以及促进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
对于维生素D人每日需要量很少,如每日摄入量过多,或连续数次摄入大剂量,可出现过量甚至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维生素D过量时,常食欲下降,食量减少,体重不增,可有烦躁、多尿,心、肾等脏器钙沉着等症状,严重者最终可死于肾功能衰竭。
一般认为,当摄入的钙、磷量合适时,成人每天摄入100国际单位(相当于2.5毫克)即可。
◎维生素E过量
维生素也不安全:大量服用维生素会致死(2)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常用药品兼营养保健药,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每日用量大于400毫克,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血栓,还会引起月经过多或闭经现象;当剂量用到1200毫克时,对有些病人会影响生育。
此外,维生素E服用过多会引发高血压、极度疲乏、乳腺肥大,还可以因起阴道出血、头痛、腹痛、腹泻、肌肉衰弱及视力障碍等症状。维生素E过多症还会引起多种异常,如激素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减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免疫功能减退等。我们知道,适量服用维生素E有抗癌作用,但如果摄入过量的维生素E反而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性。
专家建议,服用维生素E不宜超过每日3次,每次100毫克。
无病不一定就等于健康(1)
请你静下心来,回忆一下你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心慌、气短、浑身乏力,但心电图显示却正常;不时头痛、头晕,可血压和脑电图也没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不要还以为自己是健康的,因为你很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健康的3个误区
在对待健康的问题上,很多人普遍存在这样3个误区:
误区1:“健康”就是没有病
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许你今天感觉良好,但是不等于没有病变。就象汽车的发动机有时会突然抱死一样,故障并不是在某一刻突然形成的,而是我们疏忽了日常的维护。人的身体也正是这样,日常缺少正确的维护,到了关键时候就会出现疾病。
误区2:健康不健康是自己的事
也许有人认为,健康不健康是我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不用别人来操心,因此在健康问题上,存在着是自己的事又是自己最不关心的矛盾。事实上,当你某一天出现重病时,又是谁在为你日夜操劳呢?
误区3:把健康寄托给了医院
有些人认为,有病了可以到医院去治疗。可问题是,医院只能帮你解除暂时的痛苦,却不能带给你永久的健康。
总之,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你可以拥有所有你想要拥有的,但你如果失去了健康,你所付出的努力在瞬间就会失去意义。拥有健康不等于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
◎无病有可能是亚健康
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许多疾病是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等待随时发作,像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一旦出现急症时早已晚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有人研究发现,只有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以至于医学界不得不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600万人被怀疑处在“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口达3700万。在亚洲地区,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则更高。
那什么是亚健康状态呢?它真的一点表现也没有吗?
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减退的生理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一种“灰色状态”或第三种状态。亚健康的在心理上的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情绪低沉、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尽管看上出自己的身体好像没有病,但亚健康状态表明身体健康已不“完美”,如不及时调解,可引起病变。
◎疲劳是亚健康的典型的症状
人之所以产生疲劳的感觉,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时间过久或强度过大,体内组织器官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使人产生疲劳感。短暂的疲劳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如果我们的身体经常出现持续性疲劳现象,那可要当心了。
疲劳就是亚健康的典型状况之一,在某些时候甚至是一种疾病乃至严重疾病的报警信号。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心肌梗死和贫血等疾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疲劳,这种疲劳属于病理性,应尽快去医院检查诊治。
那么,我们平时怎样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病理性疲劳呢?疲劳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最通常出现的疲劳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动作迟缓、反应速度下降;更深一步的疲劳表现为头重脚轻、走路不稳,头晕目旋,睡眠浅显容易惊醒,早晨起来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眼圈发黑,出现眼袋;更重的疲劳表现为食欲消失,彻夜不眠,烦躁不安,连话都懒得说一句。
要消除亚健康所引起的疲劳,关键在自己。要主动养成劳逸有节,起居有常的好习惯;还未疲乏时就“主动休息”,不等口渴就喝水,“亚健康”还未出现或刚出现时就把它消灭。
◎全身无力,都是亚健康惹的祸
前面我们提到过,有些人看上去没有病,但就是感觉与正常人不一样。其实那是亚健康所致。
张女士是某报社的编辑,工作中从选题策划到采访、写稿、编辑,每个环节中的各个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整个部门的运作也少不了要她操心。对于张女士来说,每天吃饭、洗澡都要想工作的事,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会梦到自己在工作。除了工作,家里面还有一大堆活儿等着张女士去做——买菜、做饭、洗衣服这些家务活,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教育儿子好好学习等等。于是张女士经常感到烦闷不堪,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还总是半夜做梦惊醒,人也一天一天瘦下去。她只好到医院去求助,最后医生诊断她是典型的亚健康人。
如果您有下列症状,并且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即使休息了也没有好转。应当提高警惕,这证明您的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您是否有下列症状?
1.总是感到疲劳、全身没有力气;
2.头痛、头昏、头涨;
3.持续的失眠、多梦、早醒;
无病不一定就等于健康(2)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5.心情抑郁,或焦虑、紧张、恐惧;
6.不想吃东西;
7.腰背痛、肌肉痛、关节痛;
8.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9.经常处于低烧状态。
◎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要想不让亚健康找上门,就必须强化自我防护意识,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平心
即平稳情绪、平衡心理,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善于排解不良情绪。
(减压
即适时缓解过度的紧张和压力,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做做运动,或者去泡个温泉,做做按摩等等。
(顺钟
即顺应生物钟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即使节假日也保持平时的作息时间。
(增免
即增强自身免疫力,也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打球、跳绳、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这些有氧代谢运动都能够使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强壮。
(改良
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不熬夜、加强锻炼,吃有营养的早餐,不偏食、不挑食等等,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了。
得病了,身体一定有感觉吗
没有一种东西比人体更为不可思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同样是人在体质上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些人每天吃鹅肝馅饼、鱼子酱、牛排,但不管什么时候检查,胆固醇或中性脂肪等数值都非常正常;有些人尽管粗茶淡饭,中性脂肪却非常高。人体对疾病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发烧37℃就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也有些人发烧直到39℃时,才慢慢觉得不太舒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由于人的体质及对疾病的反应不同,在身体患病时是不一定有感觉的。
◎糖尿病就是一种反应因人而异的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它是一种反应因人而异的疾病。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临床症状为血糖升高,尿中含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现象。然而,不少糖尿病病人开始时并无明显征候,很容易使人失去警惕。等到觉得自己吃得较多、喝得较多时,往往已经大病上身。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老李是某网络公司的主管。从外人看来他的生活非常富裕,但他每天都生活在强烈的压力之中。酗酒、熬夜,环境允许他睡到第二天很晚,但这种环境或许反而是一种灾难。不久,老李的体重骤减,在家人的强迫之下,勉勉强强地住进医院接受全身健康检查。检查出来的结果是,空腹时血糖值高达350mg/dl,这是严重的糖尿病。
尽管老李罹患严重的糖尿病,平时却完全没有口渴、尿多的自觉症状。虽然有慵懒、容易疲倦等现象,但老李自己却固执地认为这是压力、饮酒过量、熬夜所引起的,他一直都不肯相信自己生了病。他对医生让他住院的建议充耳不闻,干脆不来医院接受治疗。两年后,老李在糖尿病昏迷状态之下,从楼梯摔了下来,甚至还得了脑出血的并发症。
从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糖尿病自觉症状的出现方式,各人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有些人罹患严重的糖尿病,却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看起来非常健康。因此,很难从外表上来判断是否罹患糖尿病。
◎还有哪些疾病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除糖尿病外,还有许多疾病也是不容易发现的,早期无痛无任何症状。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一种隐匿性的全身性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该病早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不易觉察,所以容易被忽视。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和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明显,常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急、易疲劳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以心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早期无症状,或仅有面色苍白,心悸,劳累时气促,心前区不适感和头部动脉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少数病人有心绞痛。
(脂肪肝
脂肪肝的早期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平时常感身体倦怠、体力不支、食欲不振。发病时明显的症状为消化功能障碍,出现体重减轻,腹部胀满、腹痛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脾肿大等,少数还有低烧、尿色变深等轻度黄疸现象。
重不等于胖
对于到底什么是肥胖,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有的人认为,肥胖那还用说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最多称一下体重就可以了。肥胖是不是等同于过重呢?评价肥胖是不是只要称一下体重就可以了呢?虽然肥胖者总是超重,但超重者不一定就是脂肪多,也不一定就是肥胖者。因为肌肉发达的人也可能是个超重者。
◎超重有时是因为肌肉发达
目前肥胖已成为全球影响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肥胖不仅仅是身体的过重,而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一般对于成年女性来说,如果身体的脂肪组织超过总体重的30%,才可以定义为肥胖;对于成年男性,则脂肪组织超过20%~25%可以定义为肥胖。因为一般情况下,女性体内脂肪组织的含量要高于男性。
体重过重称为“超重”,是指实际测得的体重超过其本人标准体重的10%而低于20%;超过20%则为“肥胖”。但有几种情况不属于肥胖,需要注意:有些人运动量大,运动强度高,因此肌肉异常发达,其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0%以上,但体内脂肪量却正常;有的人因患有某些疾病使体内水分潴留过多,如有腹水或下肢浮肿,其体重即使超过标准体重的20%,也不能算是肥胖。
◎新的体重测量法
对于如何诊断是否肥胖,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是身体质量指数法(BMI)。方法是,首先测量身高和体重,再按公式:体重(kg)/身高(m)2来计算BMI值。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正常值为18.5~24.9,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经过修正后,通常认为东方成年人的BMI正常值18.5~22.9,>22.9为超重,>24.9即可诊断为肥胖。
当然,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MI法,都是针对最普通人群的一个简便算法,因此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如,会把一些肌肉发达的人认定为“胖子”,而把一些其实不太健康的人认定为“合格”。
其实体重指数只能用来确定一个大的趋势,如果想详细了解你自己的肥胖状况,科学的办法还是测试一下身体的脂肪含量。最为科学的方法,是用皮褶厚度测定器测量人体的皮褶厚度,并以此来评定人体的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具体方法是:将前臂弯至上腹部,使前臂和上臂成90度角,在上臂背侧自肩部骨隆起部位至臂肘部鹰嘴突出部位的中点用笔做个记号,再使前臂下垂,上臂松弛,用拇指与前指在中点上面lcm处,抓起两层皮肤与脂肪,然后用皮褶厚度测定器在中点处测皮下脂肪。测定器夹住后3秒测定读数,共测定3次,取平均值,误差在0.5mm以内。我国成年男子三头肌皮褶厚度的正常值为8.7毫米,女性的正常值为14.6毫米。
小感冒也不要硬挺
感冒,对患者本身和他周围的人群都有不好影响,但是近七成人发烧后都是先“扛着”,实在不行了才去医院。调查显示,近七成人在高烧2~3天后才去就诊,有九成人认为没有必要因家人发烧而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
◎不要对感冒置之不理
感冒又称“伤风”,是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冒在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常因感受风寒或流行传染引起。
有一些人患上感冒后置之不理,总认为几天之后就会自愈。但是专家指出,感冒自愈能力与病毒的毒力、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病后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病毒的毒力弱、机体抗病能力强,再加上日常护理得当,就容易自愈;反之,如果病毒的毒力强、机体抗病能力弱、护理不当时,不但不能自愈,病情反而可能加重或并发其他病症。
专家指出,感冒很容易引起并发性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肾炎等疾病。另外,一些疾病的首发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猩红热、肺结核等,如果不注意区分,延误了病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孕妇因为都怕用药治病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患了感冒也不敢用药而硬挺,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孕妇患上感冒后,胎儿在宫内会感到缺氧,致使胎儿脑细胞的发育受到影响,此时该用的药还得用。
◎其他常见感冒误区
人们在得了感冒之后,还会存在一些其他的误区,纠正这些误区对于防治感冒具有积极的意义。
误区1:专家治感冒效果好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有1~2周的生命周期。现在并没有什么能立竿见影的灵药,而且感冒彻底痊愈至少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另外,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其治疗已形成一定的程式及方法,因此感冒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找专家诊治。
误区2:鼻塞流涕选点滴
人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感冒了就去吊几瓶青霉素。其实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首要治疗原则就是抗病毒。而青霉素是抗菌消炎药,只有在有细菌感染的时候使用才有效。所以,一旦感冒,一定要对症、对因选用适当的疗法和药物。
误区3:患了感冒药店跑
不少感冒患者一有病便跑药房,往往忽略了病的诊断。但购药者毕竟不是医生,自己很难把握对症用药。所以,如果自己不能辨识,最好去医院请内科医生诊治。另外,有一些治疗感冒的西药有些患者不宜服用,这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以上这些误区,多半是由于缺乏对感冒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专家强调,治疗感冒一定要对症选药、合理用药。平时要注意预防,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群,要加强锻炼,合理调整饮食。
好食物不代表好营养
中国人吃菜讲究色、香、味具全。其中“色”所说的就是食物外观要漂亮、好看。可以在外观上引起人的食欲,让人有吃的欲望。但是并不是所有好看的食物都是有营养的。同样,很多价格昂贵的食物,也并不见得就具有好营养。
◎吃得好就等于好营养吗
很多人以为,吃得好就等于有营养,而且认为食品的价格越高,营养就越好。其实,这样的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有些食品的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营养价值却较高。比如,胡萝卜的价格比冬笋便宜得多,而其营养价值却比冬笋要高得多。
另外,也不是所以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只有猕猴桃、鲜枣的含量相对较多。而像苹果、橙子、柿子等水果里维生素的含量则较少,所以,要想用通过吃水果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应有所选择。
再举一则例子:我们知道,小葱拌豆腐因为其色香味俱全,所以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但是这道菜并不利于人们吸收豆腐里的钙质,因为小葱中含有很容易和钙质溶和的草酸,生成草酸钙,而草酸钙是不容易为人体所吸收的。所以豆腐最好不要和小葱一起吃。
◎漂亮的食物不代表好营养
很多人喜欢选购外表漂亮的食品来食用,他们天真地认为漂亮的食物,外表诱人食欲,其营养一定也好。其实这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甚至有的外表漂亮的食品是不可以食用的。
(蘑菇不是越白越好
除非是没有经过运输的蘑菇,否则蘑菇的表面就会有碰伤、变色,只有使用漂白剂的蘑菇才会表现出不自然的白色,无碰伤处的变色,也无新鲜菇体的鳞片,手感相对湿、滑。因此在购买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颜色的选择,并不是越白越好。
(海带不是越绿越好
正常情况下海带为深褐色,经腌制或晒干后,具有自然墨绿色或深绿色。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如果海带的颜色过于鲜艳或洗海带后水有异色,应不要食用。
(绿茶也不是越绿越好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茶叶,其颜色均不尽相同。但绿芽以翠碧、鲜润、活气且富有光泽的为佳。像高级龙井呈象牙色等。所以说,茶叶不能一律以“绿”定论。
(肉色不是越红越好
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厂商就在制造熟食过程中加入各种人工合成色素,这样的食品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买烧鸡、烤鸭、腊肉、猪腿、熏腿、红肠、猪杂等熟肉食品时,不要买那些看上去颜色非常诱人,卖相很好的食品。
◎新鲜的食物不代表好营养
人们常说“吃就吃新鲜的”。对于大多数食品而言,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对于某些食品而言,并不是越“新鲜”越好,它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
(猪肝
好多人在做猪肝时为求鲜嫩,往往将鲜猪肝急速炒一下就食用。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各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在肝中聚集,如果加热不彻底和不充分,会造成一些有毒物质的残留,人食用后可能诱发相关疾病。此外,急速烹炒难以杀灭猪肝内的某些病原菌或寄生虫卵,从而会损害人体健康。
(鲜海蜇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其营养成分独特之处是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等含量丰富。但是鲜海蜇含有毒素,是不可食用新鲜的。只有经过食盐加明矾使鲜海蜇脱水数次,让毒素排尽,方可食用。
(鲜木耳
鲜木耳也是不可直接食用的,因为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叫卟啉的光感物质,食用后若被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水肿出现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所以要食用干木耳,因为经曝晒处理后,大部分卟啉被分解,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的剩余毒素会溶于水,使水发的干木耳无毒。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在新鲜时含有秋水仙碱。虽然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吃后在体内会氧化成毒性很大的三秋水仙碱。而这种物质只要吃3毫克就足以使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若吃的量多,可出现血尿或便血,达到20毫克时就可致人死亡。所以要食用干品黄花菜,因为经蒸煮加工后,秋水仙碱会被溶出,故而无毒。
常喝纯净水好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会饮用纯净水,认为纯净水是去除杂质的水,属于“绿色食品”。但是若将纯净水作为日常用水来长期引用,就未必有利于健康了。因为纯净水在去除杂质的同时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也一起去掉了。
◎饮水并非越纯越好
目前纯净水是人们经常饮用的饮品,但许多人不知道,其实纯净水是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因为纯净水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多层过滤技术,这样把细菌和有害物质滤去的同时也把自然水中的养分和矿物质滤出去了。
全国卫生组的专家指出:“对饮水来说,并非越纯越好,水中的无机元素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易被机体吸收,因此,饮水是人们矿物质的重要摄取途径。纯净水含很少或不含矿物质,过去主要用于热电厂锅炉、电子工业洗涤、集成电路板等。饮用纯净水要慎重为之,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是不适合的。”
丹麦学者也曾报告说,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儿童龋齿的发生有一定影响。还有专家担心,长期饮用纯净水不仅减少了有益元素的摄入,同时纯净水还可能作为一种“饥饿水”,促进体内有益元素的排出。
因此,长期饮用纯净水会使人体的养分流失,久而久之,造成身体酸碱失衡,人体免疫力降低而影响健康。
◎我们该喝什么样的水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纯净水、矿泉水、磁化水、自来水等,我们究竟选择喝哪一种水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呢?专家指出:人们饮水不应仅仅满足于饮水的方便,水的卫生,更要饮用健康的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饮用水必须符合六个条件,即:不含有害物质、含有适量的矿物质、硬度适中、含氧丰富、水分子团小、pH值为弱碱性。
很多专家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矿泉水是理想的饮用水。全国饮用水卫生组的专家们解释说:矿泉水中含有锂、锶、锌、碘、硒、等微量元素,有的还含有比较丰富的宏量元素,因而矿泉水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此外,还有专家称,符合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的天然矿泉水对某些疾病有预防、治疗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牛奶真的是十全十美吗
牛奶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健康饮品之一,因为牛奶含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才拥有营养丰富的美名。而大量的事实证明,牛奶并没有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完美,如果食用过量甚至会损害人体健康。
◎长期饮用牛奶未必健康
很多人都认为牛奶可以补充人体内所缺乏的营养,因此牛奶被视为每餐之必备佳品,而且他们也认为牛奶是补充营养的最佳或唯一的选择。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证实,其实牛奶并不是某些营养唯一的来源,它不但不是最佳的补品,而且食用牛奶过量会损害健康。
大量的事实证明,过量地摄取蛋白质会导致钙从尿液中流失,所以更容易使骨骼缺乏钙质。因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质,所以以增加牛奶的摄取量来提高钙摄取量是不正确的,它不但不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牛奶不宜多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牛奶的需求量在增加,生产商会运用一些化方法来提高产量。比如运用荷尔蒙来增加牛奶产量和采用抗生素使家畜不致传染疾病;如果这些物质混入我们的饮用的牛奶则使我们身体受损害。用加热杀菌法生产的牛奶损坏了其中的蛋白质结构,同时会使得本来帮助人体消化道内吸收的自然酵素受到损坏,酵素的受损和蛋白质的改变会使牛奶中的矿物质,如钙质无法被人体吸收,还可能使牛奶变为有害物质。
◎饮用牛奶的学问
牛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的,有的人喝了牛奶后,肚子会咕咕作响,又痛又胀,还伴有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乳糖,在婴儿哺乳阶段肠内都有乳糖酶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乳糖就会在大肠里发酵、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乳酸。乳酸不易被人体吸收。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就引起小肠胀气、腹痛、肠鸣、腹泻等症状。
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的产生,就要注意少喝,或者少量多次喝,例如每次喝半瓶(120毫升)牛奶,这样坚持喝上一段时间以后,肠内乳糖酶的活性就可能重新增高,以后再坚持喝下去就不会发生肠鸣、腹泻的症状了。
还有的人是不宜喝牛奶的,比如乳糖酸缺乏的人不能喝牛奶,铅作业者不宜喝牛奶,消化道疾病患者不能喝牛奶。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返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胰腺炎及施行全胃切除手术后的病人,最好不喝牛奶。
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吗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并不是糖。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一类是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另一类是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关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各种不同类型糖的总称,它主要包括:
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这些糖不需要在肠道中分解,吸收入血的速度最快;
2.双糖:甜食中的蔗糖,奶中的乳糖及麦芽糖等,双糖只分解一次,吸收速度仅次之单糖;
3.可消化的多糖:米、面等各种食物中的淀粉,不宜消化;
4.不可消化的多糖: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即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碳水化合物还是人的脑组织中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这使得碳水化合物在能量供给上,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人体虽然可以依靠其他物质供给能量,但必须定时进食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以保障大脑的功能。
◎膳食纤维可控制血糖
膳食纤维(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的碳水化合物,被称为“第四大营养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水果中的果胶、海藻,如海带、紫菜、海白菜、谷类表皮、水果皮核、蔬菜茎叶等。
膳食纤维分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两种。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对糖尿病控制血糖来说,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可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延缓其消化吸收;其次,有降脂作用,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预防冠心病和胆结石的发生。
◎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吗
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认为碳水化合物就是通常所说的糖,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搞清这两个概念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中能给人体提供热量的是单糖、双糖和淀粉,单糖和双糖都有甜味,多糖虽然叫糖,但却没有甜味。平时我们所说的“糖”往往是指带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并不包括多糖。因此糖尿病人饮食中尽量避免单糖和双糖,而食用多糖类的淀粉。
血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关。糖尿病病人应当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防止血糖超标。每次应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新鲜蔬菜等,使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缓慢,血糖不会升高过快,水平也比较稳定。
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能使血糖激增的甜味蔗糖,但可选用甜味剂满足病人喜食甜食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些甜味剂中,有许多仍属单糖或双糖,只是在同样的甜度下,所产生的热量要少于葡萄糖或蔗糖,比如木糖醇、果糖、纽特糖等。
多吃醋对人体有益处吗
醋又称苦酒,既是常用的烹调佐料,又是一味常用中药。近些年有关食醋的医药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醋早已被古人列入开门七件事之一。很多人认为,多吃醋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调整血液酸碱值,以预防疾病、帮助消化、甚至减肥等等。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如果盲目的大量食用醋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倒是要提醒注意吃醋的时机和分量,吃得不恰当,反而伤身。
◎过量食醋影响健康
很多人每天喝醋养生,认为醋能调整血液的酸碱值,让人不容易生病。但是很多营养学者认为,人体自有机制维持血液的酸碱值平衡,这牵涉复杂的酵素作用,恐怕不是只靠吃某些食物能改变的。就连中医也不认同这种靠饮食改变身体酸碱值的论点。
在日本、台湾曾经流行过将黄豆泡在醋里腌渍成醋豆,声称每天早晚吃10~20颗,就能达到减肥效果。他们认为醋能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作用,防止脂肪堆积,但是营养专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研究支持这种说法。即使这种说法正确,也无法持久,因为长期下来会造成营养缺乏、不均衡,大大耗损健康。
营养学家认为,当大量的醋进入人体后,会改变胃液的PH值使胃环境中酸性加强,对胃粘膜可能会造成损伤。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大量食醋也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而胃炎患者大量食醋会使胃病症状加重,有溃疡的人还会诱使溃疡发作。
由于醋酸的大量吸收还将会影响整个人体的酸碱平衡。人体内呈酸性,短时间内会感觉不适、疲劳、精神不振等,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多酸状态,势必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学会适当“吃醋”
尽管过量食醋存在着种种疑议,但是适量食醋的确对人体有益的。有人总结醋有四大保健功效:一是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二是杀菌;三是防止和消除疲劳;四是滋润皮肤。
另外,夏天的闷热让人胃口尽失,用醋调味的食品,如用醋腌渍小黄瓜、莲藕、苦瓜等都可以做为夏日餐前的开胃小菜。营养师建议,让胃口不好的慢性病病人和味觉退化的老年人适量吃些醋,可以调节食欲,改善进食情况。适量吃醋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对一些原本胃酸分泌较少的人有一点帮助。
在盐摄取量超标的今天,如果能善用醋来增加菜肴风味,以减少用盐,能降低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在烹调排骨汤时,可以加入少量的醋,有助于骨头里的钙质释出,让我们更容易吸收到钙质。
不运动肌肉会变成脂肪吗
很多人看到一些运动员退役后往往很快就开始“发福”,就担心自己一旦停止运动,肌肉就会变成脂肪。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这些运动员之所以变胖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退役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在运动场上竞争角逐而每天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原先很发达的肌肉组织渐惭萎缩变小了。但是他们还和以前吃得一样多,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大量的脂肪迅速堆积起来。所以很快就胖起来了。
◎肌肉与脂肪之间是不会相互转化的
事实上,肌肉与脂肪之间是不会相互转化的。运动专家指出,把脂肪变成肌肉或肌肉变成脂肪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人体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一种是纯脂肪组织,另一种是不含脂肪的组织。
国外著名养生专家多纳·理查德森·尤尔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这两者之间不会相互转化。”因为肌肉是一种较为密集的物质,而脂肪则比较密实。即使你停止运动,肌肉只会变得有些松弛或萎缩,但不会转化成脂肪。反过来也不会成立。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也不会使脂肪转化为肌肉。
◎把你的肌肉练透
拥有匀称协调的肌肉,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健身时很多人以为,把身体的每个肌肉群都锻炼一遍,肌肉就会全面增长。其实恰恰相反,每个普通健身者锻炼的时间都在1个小时左右,如果他们想把身体的每个部位都锻炼一遍的话,分配到身体每个部位的锻炼时间并没有多少,一般也就有十几甚至几分钟。这样使得单个肌肉或肌肉群刚好有些疲劳,锻炼就停止了,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人体肌肉是通过超负荷的刺激及适当的休息补偿而变得发达起来的。无论你是想增加肌肉块还是增加肌肉的耐力,都需要在锻炼中把每一块肌肉练得透彻。
如果你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健身锻炼的健美者,在进行健身时你可以把身体分为几个组合进行锻炼,每次一个大肌肉群加上一个小肌肉群,把每个肌肉群都练到位。当然,自己要合理安排时间,只要让肌肉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并且每次都能练透就可以了。
专家谈养生: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其高效运转,延年益寿有赖于平时的正确维护。有些人虽然在平时也注意保养,但养不得法,收效甚微。因此,养生专家指出,养生贵在科学,贵在坚持。二者缺一不可。
测试1:您的健商够标准吗
下面这个测试,不但可以测出你的健康智商,而且还能让你了解如何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积累健康。
1.下午2点左右,你的脑袋准时疼了起来,于是你决定()
A.吃点零食,如1个苹果或几片芝士条
B.服两片止痛药
C.喝上一杯咖啡
最佳选择A
通常下午头痛时,最好吃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尽量避免依赖止痛药和咖啡因。特别是当身体不适,比如心跳加速、出冷汗时,更不要喝咖啡,服用止痛药也应谨遵医嘱。
2.下午3点,你全身僵硬、酸痛,感觉到很疲倦,于是你决定()
A.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一会儿书
B.服用一些褪黑素
C.做些轻微的伸展运动或瑜伽动作
最佳选择C
服用褪黑素会打乱身体运转的正常规律,比如该休息的时候反而兴奋,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松;躺下读书,表面上看是在休息,但是长时间看书会造成颈椎和肌肉的酸痛,反而会感到更累。而做一些轻微的伸展运动或瑜伽动作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疲劳。
3.你的情绪已经持续低落好几天了,为了提起精神,你会()
A.听音乐
B.和最好的朋友或家人边散步边聊天
C.去购物
最佳选择B
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心理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女性得到的精神力量和社会支持大多来自于亲情和友情。当女人真实地感受到关心与爱护时,会变得更加坚强、快乐、充满活力。
4.必须加班,这样会错过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运动时间,你会()
A.先去运动,适当缩短运动时间,然后再加班
B.直接加班,工作干完了再去运动
C.干脆不运动了
最佳选择A
研究显示,适量运动后再加班,可以使精力更加充沛,工作效率更高,心情也会变得更好。你可以做些伸展类和加强身体弹性类的运动,每个伸展运动最好持续20秒左右,这样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
5.进行运动1个小时后,在回家的路上,你会()
A.喝1瓶矿泉水
B.喝1杯减肥可乐
C.喝1瓶运动型饮料
最佳选择A
矿泉水中含有热量,能很好地补充身体水份,是运动后的首选。研究显示,同等量的减肥可乐和运动型饮料,其补充水份的效果只有清水的2/3,并且此类饮料还可能损害牙齿健康。
6.你昨天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中午有休息时间,你会()
A.去户外快步行走
B.吃一份点心或喝一杯提神饮料
C.找个僻静的地方小憩
最佳选择C
研究显示,晚上只睡了4、5个小时的人,中午小睡15分钟,能较好改善因睡眠不足造成的身体不适。此外,运动是第二选择,10分钟的快步走可以保证你在接下来的2小时内精力充沛。
7.工作压力太大,眼看手里的活儿马上就到期了,你会()
A.最后1秒完成,能准时上交就行
B.尽快处理,越早解决越好
C.状态不好索性不做
最佳选择B
研究人员发现,遇到困难、压力和挑战时,勇于面对才能使生理和心理上都保持积极的状态,由此也会提高效率。如果对于摆在眼前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推三阻四、找借口逃避,或者故意拖延直到最后才赶着完成,都对健康不利。
8.早上没时间吃早餐,便要匆匆出门赶着上班,你会()
A.喝1杯咖啡
B.喝1杯酸奶
C.喝1瓶提神的运动型饮料
最佳选择B
不适宜在早上空腹喝咖啡或运动型饮料,这样对肠胃健康极为不利。如果实在没时间吃早餐,喝1杯酸奶或果汁,既能补充能量,又能美容养颜。
9.日常清洁手部的用品很多,大多数情况下,你会选择()
A.抗菌洗手液
B.手部专用清洁液
C.肥皂和清水
最佳选择C
用普通的肥皂和清水洗手,既经济又有效。只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兼顾手指、指缝、指尖、手掌和手背,同时洗手时间在20秒以上,完全可以去除99%的细菌和病毒。
注意疾病的早期信号
请随时注意你的身心变化
很多疾病到了晚期都是很难治愈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早期发现,通常是能够很好地控制住病情,防止其恶化的。倘若你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下面所说的症状,那么你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检查。
(突然“发蒙”
“发蒙”其实就是短暂发作的一次脑缺血,发作时,好像一瞬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有的人感到天旋地转;有的人眼前一黑,失去知觉;还有的人突然间说不出话来。这些都是大脑瞬间缺血的表现,说明脑血管已经狭窄,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很高。这时如果及时就医,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咳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咳出,咳出的血呈泡沫状,颜色鲜红,常混有痰液。常代表肺及支气管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癌、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肺部转移、肺炎等肺部感染,也是白血病等血液病的表现。
(比周围的人更容易出汗、口渴
经常感到口干、口渴、喝水多、出汗多、尿频、尿少。如果发现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做检查,因为这些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便血
粪便呈脓血样,或血便伴有粘液及浓液,须考虑痢疾、血吸虫病、慢性结肠炎、结肠结核等。便血色较红,伴有腹部肿块,应警惕结肠癌。如果大便变细或明显变形、有切迹则应考虑直肠息肉和直肠癌。
(乳房上出现没有痛感的肿块
如果在乳房上发现一个肿块,没有丝毫痛感,质地比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而且不容易推动,则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这极有可能是乳腺癌。
(吞咽困难
正常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在咽下食物时有梗阻的感觉,并常能指出梗阻的部位。如果感到梗阻的部位发生在食管,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则必须警惕为食道癌。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身心变化,如果身体出现了一些小症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有可能就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当然,还有很多常见症状,我们一定要注意。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人体的酸化是“百病之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界环境污染、不正常的生活习惯或不正确的饮食结构,往往可使健康人的血液从正常的弱碱性逐渐转化为酸性。体液偏酸性将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得迟缓,使细胞功能减弱,不易排出废物,加重肾脏、肝脏的负担。有关专家一再指出,人体酸性化是百病之源。据统计,85%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癌症、痛风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要做到身体不生病,一定要防止人体酸化。
◎你的身体pH值平衡吗
愉快的情绪、健美的身体、充沛的精力,都与身体的酸碱(pH值)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知道自己身体的pH值是否平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一次酸碱测试。
首先你需要准备pH试纸,一般药房或者医院里都会有销售。连续3天进行尿液的pH值测试:先将试纸条浸在晨尿中,也就是早上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液,然后将试纸上所显示的颜色变化与包装说明书上的颜色栏进行对比比较,得出相应的pH值。由于人体在夜间的新陈代谢,早上人体的排泄物一般呈酸性,因此通常晨尿的pH值大多处于酸性范围。随后在白天分别测试4到6次,尽量在饭后每隔两小时测试1次,此时pH值呈碱性或中性为正常,如果连续多次呈现酸性,则表明你的身体已经酸化了。
◎身体过酸易致病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大概pH值在7.35~7.45之间,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也就是说,在我们周围绝大部分人的身体处于酸化状态。一般初生婴儿的体液都属弱碱性体液,但随着外部环境污染和不正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使体质逐渐转为酸性。
酸性体质的人的生理特征是:皮肤无光泽;香港脚;稍做运动即感疲劳;上下楼梯容易气喘;肥胖、下腹突出;步伐缓慢、动作迟缓。
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久而久之就会使身体生病。
◎哪些因素使你的身体“发酸”
(生活不规律
有些人是“工作狂”,回到家来也在加班加点地熬夜工作。有些学生课业压力大,只好开夜车做作业学习。还有些地方的人夜生活丰富,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这样长期熬夜,人体得不到休息,代谢产生的毒素会增多,使体质变酸。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专家指出,日常摄入的酸碱食物的科学比例应为1:3。但是现代人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这些都是酸性食物,常此以往导致饮食结构正好相反,酸碱比例为3:1。精细食物中缺乏纤维素,会使人的肠子老化的特别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会常便秘。所吃的食物变成了毒素,自然会使体质变酸,慢性病也开始。
(运动不足
现代白领都是在写字楼里工作,一整天坐在电脑前面,缺乏运动锻炼,出门就是坐车,也很少步行或骑车。这样运动量大大减少,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使体质酸性化。
(心理负担加重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导致体质酸性化。
(不良嗜好
有些男性喜好抽烟喝酒,这是极不好的嗜好。烟与酒是典型的酸性物质,毫无节制地抽烟喝酒必定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走向健康要减酸
(注重酸碱食品的搭配比例
人体血液与体液的酸碱值只要有一点点改变,就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失调与混乱。
人们日常吃的鱼、肉、蛋、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等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和水果则是碱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能直接纠正体内的酸性环境。所以,在日常的膳食中,必须加大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比例。
海带号称碱性食物之王,所以平时感到劳累、疲乏、浑身酸痛的时候,不妨多吃些海带;喝茶能解乏,除了茶叶中的兴奋成分外,茶碱“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也起到缓解疲乏的作用。此外,像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牛奶等,这些都是碱性食品,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酸性环境。
(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
1.戒烟戒酒
烟酒是典型的酸性物质,因此戒烟戒酒才是养生之道。
2.规律生活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拉晚、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
3.加强锻炼
长期坚持一些适当的运动,比如游泳、跑步、跳绳、散步、打球、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这些都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效改善便秘,使积存于体内的酸性废物能够很快排出,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4.保持心理平衡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