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_3 张力升(当代)
  工作太忙,同孩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非常少,董明珠把母爱更多地体现在行为影响的潜移默化中,希望儿子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实母子之间沟通的语言并不太多,不在于要跟他说什么,要他做什么,而是母亲做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觉得,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多经受磨砺,生活在蜜罐里则对其成长不利。很多家长认为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回家是对孩子关心,但她会站在校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走回家。
  幸运的是,孩子坚强而自立,一直学习努力,生病的时候也不声张,给了母亲很大的支持。儿子很小就会提出抗议,说报纸上不能老表扬妈妈,也要表扬自己,没有自己这么懂事,妈妈怎么能安心工作。到东东长大后,董明珠偶尔回家的时候,他就会一直静静地坐在母亲旁边,但不会有更多的语言和行为,似乎在守候母亲不使她离去。
  董明珠很少流泪,偶尔有流泪的时候多是被孩子感动的。高考时儿子也是一个人做准备,自己带上常用药以防意外。这对董明珠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因为他能自立了,知道照顾自己了。2007年1月,董明珠荣获央视"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到儿子的祝贺短信使她流泪。有时她会觉得,只有在远离格力的时候自己才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自己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客户,也对得起自己,可唯独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儿子。她甚至想,要是我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就好了,也许那样儿子会更幸福。
  1995年,董明珠车祸住院时连做了两次CT,她开始心里有点发慌,认为肯定是问题比较严重了。就是在那一瞬间她才想到自己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忍不住失声痛哭。后来东东来了,静静地抓着母亲的手,什么也没说。她自己后来感慨,往往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生病的时候就想出院以后再不这么辛苦了,但是当面对现实的时候,当必须要付出的时候,还得挺身而出啊。
第52节:总裁也温柔(3)
  令董明珠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已经比母亲高了将近一个头,在北京读研,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看法。在和母亲探讨一些人的行为时,他就建议母亲不要用自己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别人,哪里有那么多都像她这样的人呢?
  在很多采访董明珠的电视节目里,东东都没有出现,因为他不希望在母亲的背影下生活,不想因为母亲而让自己在社会上享受不一样的待遇,选择工作也希望到不认识母亲的地方去工作。母子两人之间也依然很少见面,但是会通过电话联系。儿子的电话打得很少,母亲后来慢慢理解了,既然自己希望他成才自立,就更不能希望他围着自己转。最好的母爱就是给儿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自己在旁边正确地引导他,让他自己去判断事物,鼓励他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在与儿子的合影上,董明珠的眼神不再锐利,而是幸福而满足。作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董明珠跟任何一个普通的母亲没有区别。
第53节:下一手何在(1)
  第十章 下一手何在
  用事实和能力说话,格力的欣欣向荣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搞好。未来充满各类变数,面对金融危机挑战,董明珠下一手落子何方?
  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的背后
  对于董明珠来说,在格力征战的岁月里,她所担心的主要是外部的市场问题。但是从2003年到2005年,格力电器的改制风波可能是董明珠进入格力以来经历最大的一场风波。这场风波使得格力的前途一度迷惘,还将珠海市政府、外部媒体、外部投资者等诸多方面牵涉其中。
  外人说起格力,一般人只会想到格力空调的生产者,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但格力电器在资产上隶属于珠海市国有企业集团格力集团,这是一家带有强烈行政特色的国有企业集团。格力集团的前身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受珠海市政府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2003年,格力集团总产值为151亿元,占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商贸、房地产为两翼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两个驰名商标:格力空调和罗西尼钟表。
  用格力集团的观点来看,格力电器的诞生和发展与集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没有集团就没有格力空调的走红全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集团为了支持格力电器的发展,不惜停掉一些项目,集中资金力保空调项目。1996年,又是在集团公司的多方努力和积极奔走下,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从此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上市后,格力集团掌握着格力电器58.66%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拥有格力品牌、重大决策及人事任免权。
  格力电器作为格力集团的支柱和旗舰企业,多年来形成了有别与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独特文化,且厚积了雄厚的人脉和资金实力。据格力集团2002年数据显示:集团220亿元工业总产值中,210亿元是由格力电器贡献的,这个数字也占了整个珠海市当年产值的半壁江山。
  2003年,格力电器已成为珠海最大的支柱性工业企业,当年其工业总产值占珠海市工业总产值的1/3,吸纳就业1.5万多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空调行业连续9年保持销售冠军,当年销售空调516万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格力"商标是对格力电器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意义的无形资产,格力商标是1991年由格力电器创立的,至今"格力"二字仍为朱江洪的手迹。由于格力电器当年不是上市公司,只是格力集团的子公司,只能无偿将自创的"格力"商标交给集团使用,当时格力影响较小,其他子公司并不愿意使用"格力"商标,但后来随着格力影响扩大,各子公司开始争用格力商标甚至"格力电器"的名称。
  国有企业有一个最大的通病,就是人际关系复杂,各有各的背景。董事长甚至都没有完全的用人权。有的人企业出了成绩就揽,出了责任就推。作为国企的领导除了要搞市场抓经营和技术开发,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往往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往往有的人为了某种目的,甚至是为了一己之私,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出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最后受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利益。
  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历来关系微妙。格力集团曾经连换三任董事长,每个人都与格力电器貌合神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有个著名的论断:企业要成功,首要条件是必须产权清晰。格力电器的创业者只有经营权,企业作出任何一个大的决策必须层层上报,等待层层批复。而空调业又可谓是中国市场化最彻底的一个行业。
  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和总经理董明珠认为自己不完全代表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利益,还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于集团下的指令并不一概买帐。没上市的时候,朱江洪就曾经为了一项决策跟当时集团的董事长争吵得非常厉害,甚至猛拍桌子,从早上一直争到中午,最后取得了胜利。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他连辞职报告都打好了,不行就辞职退休。格力电器的人士一般不愿意谈及与格力集团的关系,对于格力集团旗下的其他产业更一再声明"与格力电器无关"。
  在早年格力电器业务如日中天的情况下,格力集团似乎还能忍受这种不敬,两者基本相安无事。然而因为集团内部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令格力集团恼怒的是,最好的资产格力电器也是最不听话的孩子。集团领导不止一次在会上公开说,格力电器是最不支持集团的。
  格力集团方面曾经多次以支持兄弟企业发展为名要求格力电器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将存款存入虚空的格力集团财务公司中,但都遭到格力电器高层的拒绝。2003年5月,格力集团重组成立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要求旗下子公司出资,其中格力电工投入的1000多万元甚至是由格力集团提供担保从银行贷来的,这是严重违反规定的行为。当时格力电器拥有近20亿元现金,集团希望这些现金通过财务公司来保管,最少要出资5亿元。关于财务公司的问题,格力电器认为,由于集团经营状况存在隐患,财务公司就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同时,根据证监发2001年第72号文件,上市公司要保证财务独立,不允许与控制人共用银行账户,格力集团的愿望没有实现。
第54节:下一手何在(2)
  双方矛盾开始积累,格力集团抓住格力电器两年前被查出用于支付经销商奖励的账户问题大做文章,指责格力电器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后因未查出个人问题而平息。
  2003年,格力电器与母公司格力集团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上下级的体制矛盾被公开化了,并被媒体炒成"父子之争"。这一年,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租借给中山两家小家电企业,市场上出现了两个"格力"。这一做法遭到了格力电器的强烈反对,认为小家电品牌会形成对格力空调的不良冲击。
  格力集团在奉行"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思想下,控股或者全资拥有了六十多家子公司,除了较知名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珠海凌达压缩机、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等,还有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小家电、顺德格力小家电、珠海格力新元电子元件厂、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热工科技等等,而这些公司都使用"格力"品牌。其中,光是小家电公司就有3家,包括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顺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中山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格力"牌电风扇、电暖器、电火锅、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电水壶等小家电系列产品。
  这三家小家电公司生产设备简陋,并没有核心技术,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外购的,质量难以保证。而格力集团除了每年收取一笔品牌使用费外,在生产、经营、财务等方面均不参与,也缺乏监管。格力电器曾拟收购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派出人员到该厂进行前期审计调查,发现这家声称赢利的公司实际上亏损几千万元,收购计划只得搁浅。
  格力小家电公司长期以来或明或暗地借用格力空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为其推销产品,在宣传材料上经常使用"以生产专业家电而闻名的格力电器,宣布进军厨具市场"和"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字眼,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格力空调的专业化形象。
  格力小家电的声誉在业界并不是很好,维修率较高。《中国经济周刊》的数据显示,2002年,格力小家电的电风扇总维修率6?4%,电暖器总维修率6?2%;2003年,电风扇总维修率6?2%,电暖器总维修率6?0%。实际的维修率很可能更高。
  由于都使用"格力",很容易使社会公众产生误解。很多消费者有只认商标,不看生产厂家的消费习惯,因此误认为这些小家电产品是格力电器生产的,坏了就找格力电器总部或其在各地的空调销售服务网点要求解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给格力电器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及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格力电器正常的经营秩序,并影响到格力空调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003年10月28日《粤港信息日报》刊登了名为"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文章,中国财经信息网刊登了"据传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的报道,主要内容诸如"格力进军厨具市场,5年后达15亿生产规模",这样一篇为格力小家电进行的软文宣传引发了格力电器的强烈反应。
第55节:下一手何在(3)
  11月4日,格力电器向国内部分媒体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某些媒体发表的"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报道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已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
  格力电器的声明指出,格力电器接连发现南方某报和某网站刊发的"格力进军厨具市场"、"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的文章,文中说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上述报道根本没有向格力电器求证,文章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为此格力电器严正声明:格力作为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生产空调系列产品企业,目前只生产空调产品,不生产任何小家电产品;"格力"商标作为驰名商标仅指本公司生产的空调类产品;任何公司借用"格力电器"及"格力空调"的品牌和良好形象来宣传自己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从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事的手法和风格来说,即使格力小家电确实有搭顺风车之嫌,格力电器股份公司似乎也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既然是内部矛盾,本来以内部协商方式解决才是上策。此文一出,可见格力电器管理层郁积的不满之严重。
  这一篇公告以及随后发生的事情,将格力集团内部的矛盾毫无掩饰地暴露在公众与媒体面前。在格力电器发布声明的第二天,格力小家电拉上了格力集团一起对格力电器进行反击。格力小家电向全国20多家媒体及各地经销商发出了一份署名为格力集团的《"格力"商标授权使用说明》,指出格力电器以及格力小家电均为集团授权经营的家电产品专业子公司,授权合法使用"格力"字号和商标。
  11月8日,格力电器再次发布公告,称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中的5000万股、近30%的股权被格力集团办理了质押登记,冻结期限直至2010年9月。格力集团这次它一口气质押这么多股份是为了钱,需要钱做什么呢?格力集团没有说明。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格力集团通过将部分股权质押出去的方式加强对格力电器的控制,因为股权冻结期间不可能进行转手,意味着股权所有人仍为格力集团。格力集团如果将钱别有用途,肯定会给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格力电器声明,虽然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大股东,但格力电器在运作、经营、财务等各领域都是独立的,格力电器要对所有投资者负责。
  11月11日,《经济日报》以15万元的代价整版刊登了名为"奋进中的珠海格力集团"一文,称格力集团授权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使用格力商标。
  格力电器授权律师事务所发给《粤港信息日报》的律师函中,指格力小家电的"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与"好空调、格力造"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有很大的反差"。而"奋进"一文却对格力集团的小家电业务持肯定评价,文中极力宣扬格力小家电的市场地位和质量、技术水平,称"生产的电暖器连续3年在国内市场销量名列前茅;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也进入了行业前三名"。
第56节:下一手何在(4)
  这时候,全国的媒体和网站纷纷出现针对此事的评论文章,最多的一天有三十几篇攻击格力电器的文章出现,其步调一致很是让人意外。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领导层起初很是意外,但后来他们就习以为常了,因为几个月后与国美交恶时媒体的表现也是如此。这就引人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国内的财经媒体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与中立性?当然这是题外话。
  2003年12月,《粤港信息报》头版头条刊发评论性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建式人物》,把朱江洪评析为另一个褚时健,并称朱江洪"想通过股权置换,拟用MBO方式实现企业改制,把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8%的股份中的30%归他个人所有",把朱江洪描绘成一个侵吞国有资产的"59岁现象"人物。
  朱江洪认为此文是对他的严重诽谤。2003年格力集团亏损逾亿,管理一团糟,格力电器赢利逾3亿,蒸蒸日上,而文中却把集团董事长描绘成是国有资产忠实的看门人,朱江洪则成了国有资产侵吞者。这种笔法使人感到寒心。他心力交瘁,叹息这是"创办格力以来最艰难的日子"。朱江洪于2004年初起诉作者仲大军侵犯其人格、名誉权。法院判决朱江洪胜诉,对方被要求除刊登文章道歉外,赔偿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同时,关于格力电器建账外账、设立小金库、烧账本的传言到处流传。珠海的纪检、工商等部门也进驻格力电器进行调查。格力集团有些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朱江洪和董明珠赶出格力。
  董明珠毫不示弱,她直指集团一些做法是想掏空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滋养腐败。董明珠疾呼: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敢于揭短,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把自己的丑陋、错误暴露给别人,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在总结经验的过程当中,不要互相指责,而是应该帮助。她在媒体面前毫不避讳地说:"格力集团长期运作不规范,出事是迟早的事儿。"
  传言和诋毁袭来的时候,正是格力电器第四期工程竣工准备剪彩典礼的时候,也是格力电器为其未来的增长布局的关键时候。就是这样,朱江洪和董明珠往往是每天早上看完一厚迭媒体的"报道",下午还要面带笑容去出席公司扩建工程的奠基仪式。去外地出差还得匆忙赶回珠海配合有关方面反复的"谈话"、"调查"。在国有企业,墨守成规,把企业搞跨了可能还没有责任,异地做官就是了。反之,不管你把企业搞得多红火,但只要有一点违规,责任你都逃不了,在国企做领导必须十分谨慎。 
  这种人事的复杂不只是在格力电器有,在所有的国企都会存在,对企业经营者的精力影响很大。国企的领导人要上面任命,但是有的"上面"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公心。他做事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把这个企业做好,而是为了整人。民营企业不会轻易换人,因为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受到的影响。但是国有企业无所谓,你走了,正好他上来。由此有一种说法,搞国企千万不能搞得太好,也不能搞得太不好,要搞得一般。每年有点鸡肋般的利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是搞得好,就有人觉得他能搞得更好,他就要来把你挤掉。要做得不好,上面就要把你免掉。
第57节:下一手何在(5)
  朱江洪和董明珠都是很有责任感的人,总感觉企业没有道理做不好。虽然这个企业不是自己的,他们也是打工的,但完全把格力看作自己的企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来爱护、培育格力,使格力不断成长。以他们的性格,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更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国企的复杂,越是复杂,就一定不能违规。
  在集团和公司的斗法中,董明珠是被集团拉拢的重点对象。集团派人来见朱江洪,开出的条件是:自动退休,退休以后拿5年的年薪,每年200万共计1000万。如果不退的话,就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他。对董明珠的条件是,朱江洪走后,董事长、总经理任她选。
  得知了最后通牒的内容,董明珠对朱江洪说,虽然这个人不懂企业,也不懂管理,但是我觉得他还是认可你的。朱江洪一笑,说,他给我钱我也不敢拿,也不能拿,这不合法。他的心态是:无所谓,不让做就不做。不做不是我个人的损失,是企业的损失、政府的损失。在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朱江洪也想过走,但走了之后格力怎么办,股民的投资怎么办,员工的出路又怎么办?还是决定留下来坐以待毙。这是一种完全凭良心干的想法。
  关键时候,董明珠的斗志和能力爆发出来。当时她就对朱江洪表示,这不是你做不做,是对与错的问题。集团被那些人搞得亏了几十个亿,要是他们来做格力电器,企业很快就会断送掉,这损害了国家利益。一定要坚持,就算不做也得有一个说法。
  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本想在2003年5月23日召开格力电器换届股东大会,罢免朱江洪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职务。而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由于获悉了内情,董明珠亲自去找了分管工业的市委书记,力陈利害关系。珠海市政府当天深夜做出决定:不准徐荣参加第二天的股东大会,让他写下委托书委托他人参加。这对集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八年之久的徐荣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场斗法,以徐荣于2004年1月去职暂时告一段落。
  王者之气:300家企业抵不上一个格力
  浙江慈溪是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齐名的家电之乡,涌现了"方太"、"先锋"、"奇迪"、"香雪海"等一批家电品牌。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退税减少、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暴涨,品牌较弱、规模较小的慈溪家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慈溪家电业正在积极寻找出路。
  2007年7月,董明珠来到慈溪参加民营企业峰会暨家电行业论坛,与慈溪企业家面对面,共话创新引领发展话题。董明珠在浙江慈溪上说了一句:"300家慈溪家电生产企业抵不上一个格力。"原本格力电器计划2007年全年生产1500万台空调,销售目标要突破300亿大关,这个数字的确抵得上慈溪300家家电企业年产值的总和。而结果也确实如此。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空调行业,2007年算得上是个好年。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升,导致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高增长。这一年全国空调业的产量突破8000万台,同比增长17%。
第58节:下一手何在(6)
  在好年景,格力电器一马绝尘,将诸多对手远远抛在后面,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也远高于竞争对手。全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80亿元,同比增长44?33%;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83?56%;每股收益1?58元。其拥有4万名员工,1万多家专卖店,生产7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产品外销比例达到35%,出口额接近9亿美元。至少消耗20万吨钢铁、1?2万吨铜。科研经费近10亿元,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激增,是业内科研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2007年,国际巨头日本三菱的家电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左右,而格力单靠卖空调达到380亿元。跟国内家电企业相比,格力的优势更加明显,格力和第二名的销量差达到600万台,销售收入拉开100亿元。
  如此的业绩使人们啧啧称奇。格力电器年销售额从0到100亿,花了足足12年时间;从100亿到200亿,则花了3年时间;200亿到300亿,只花了不到1年时间。格力似乎是一夜之间迈过了380亿的门槛,实在不可思议。
  也许这是运气的因素,殊不知,好年景也不是所有人都挣钱。继2006空调冷冻年度死掉17个空调品牌后,2007年度又有高路华、乐华、迎燕等19个空调品牌被淘汰。就算满大街都是黄金给你捡,没有出众的实力还就捡不起来。
  转过2008,空调市场突然变脸。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国外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将中国空调最大生产和出口基地的珠三角地区带入了冬天,空调行业获利空间正逐年缩小。同时,在汶川大地震彻底打乱空调市场的正常部署之后,5月中下旬和6月的中国阴雨连绵,靠天吃饭的空调市场又承受了新的当头一棒。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多种不利因素影响,2008冷冻年度欧美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家用空调出口;另外受房地产不景气因素的影响,空调内销情况远低于预期。国内零售整体市场规模为2450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9?31%,这也是近5年来国内空调销售的最大幅度下滑。
  在终端销售不畅、出口受阻的压力下,企业纷纷采取了停产措施。11月空调产量仅为276万台,同比减少41%,低于2006年、2005年同期水平。在重点城市,品牌数目比上年减少了18个。家电重镇顺德的许多中小空调企业纷纷"转行",剩下的空调生产商不过十家左右,很多原本喧闹的厂房里已经悄然无声。形势使得格力、美的、志高、格兰仕等众多空调业巨头破天荒地坐到一起,紧急商讨救市对策。
  新的冷冻年度里格力依然开局良好,销售不但没有下滑,而且销售状况非常好。格力电器2008年中报称,格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40%,而且增速仍明显超越行业整体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是产品优良性价比被消费者广泛认可、而且渠道体系规范高效使得经销商具有销售积极性。前三季度格力实现营业总收入351?12亿元,同比增长19?68%;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86?36%。
第59节:下一手何在(7)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考虑到市场所经历的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市场需求减缓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格力能取得这一成就实属奇迹。
  2009年全球经济将继续走软,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同样处在调整期,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空调企业将遭受严峻考验。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关心的问题是:金融危机来了,空调还有市场吗?出口市场没有了,国内市场饱和了,怎么办?
  2008年国际巨头集中于具备比较优势的商用空调领域,对全球空调产业的前景并未过于悲观。2008年8月,大金发布对2008年公司空调销售额的预测,只是将5月份估计的增长率9%略微调减为8%,并重点强调中国等市场的业务将是支持其成长的关键。当年大金与格力达成家用空调的代工、合作建厂协议,就显现出它对产业国际分工格局趋势的判断。
  据估计,空调产业的调整时间和幅度将有限,国内产业前景良好。以往美国空调产业的调整历史表明:产业的下滑至多持续两年,下滑期跌幅加总最大值是16?5%,随之常有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空调产业属于耐用消费品,但价格与房子相比低得多,对收入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房子,并且不具备房地产购买信贷的杠杆特性,因此美国空调产业波动不会过大。国内空调需求即使下降,程度和时间也不致于超过美国空调产业历史上的最糟时刻。
  从各业务模块来分析,格力下一个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中央空调方面,小家电未来也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格力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5%增长的经营目标没有变化,2008年计划实现销量22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30%左右。格力原本预期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50亿元,现在看来可能难以达到如此的增长幅度。但不论如此,近年内格力的行业龙头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格力对小家电市场也十分看好,公司的发展策略基本上沿袭商用空调的指导思路,目前并不急于抢占市场份额,重点在研发上下工夫。小家电和中央空调将成为格力电器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销售模式方面,小家电将进入格力空调的专卖店销售。同时,格力已全面调整小家电产品的营销模式,沿用格力电器独创的、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区域性小家电产品销售公司。2006年,格力小家电盈利600多万元,基本达到盈亏平衡。公司2008年小家电业务收入在5亿元左右,2009年预计会有40%左右的增长盈利。
  关于行业和公司发展空间,格力认为制冷产业空间非常大,即便是以家用空调来讲,还有很大的发展。从市场份额来讲,公司目前可以蚕食的空间还不小,公司绝不满足于现在30%多的市场份额,也相信凭格力的实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家电行业是中国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已经成为城市家庭不可缺少的配备,但不等于市场已经饱和了,空调企业应想法扩大内需。家电下乡就是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的举措,空调加入家电下乡的行列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一、二级市场趋饱和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启动三、四级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空调行业因为能效比升级引发的上千万台的库存很大一部分只能向农村市场转移。
  在全球经济疲软、行业需求下降时,在凉夏气候影响下,格力2008年营收预期仍为500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都定下了目标--按照30%的目标增长。董明珠对此没有丝毫妥协。格力高出口增长率和脱离经济、行业大环境逆势上行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这毫无疑问地凸显了在中国经济出现困难的一年,中国制造业内所呈现的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对那些急于寻求在低谷时脱困之法的中国企业而言,格力证明了中国制造可以具有怎样的韧性和活力。没有不好的年景,只有不好的企业。怎样做到像别人一样卓越,生存乃至成功就不会遥远。在不利因素的考验下,竞争力突出、财务稳健的企业有望继续生存和发展,并将进一步整合市场。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