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绝对很邪乎

_10 雾满拦江(唐)
36岁: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入朝,将皇太子李亨与右相李林甫的冲突公开化。皇甫惟明及李亨的妻兄韦坚面谒李亨,被李林甫揭发检举,玄宗贬皇甫惟明及韦坚,但其部属告状鸣冤,扯出太子李亨作证,事态顿时复杂化。最终的结果是李亨不得不与爱妃韦氏离婚,韦氏从此削发为尼
36岁:皇太子李亨遭遇到二次婚变。妃子杜良娣的父亲,被其女婿告发有谋逆之举,官司牵连广众,李亨再次被卷入。为了自保,李亨宣布与杜良娣解除婚姻关系
40岁:复娶张氏,次年得子
46岁: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随羽林军保护父亲玄宗逃出长安,途中,李亨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发动了马嵬坡武装起义,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缢死杨玉环。事情发生后,皇太子李亨与父亲玄宗已经结下死仇,不敢随之而行,于是北上渡渭,一日百战,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46岁:于灵武登基称帝,是为肃宗。史家称之为叛乱
47岁:率十五万唐军收复长安,从此奠定了肃宗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于是迎请唐玄宗回长安
48岁:唐玄宗加封肃宗李亨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作为回报,肃宗回赠父亲以太上至道圣皇天帝的称号
50岁:患病,皇后张氏刺血写经书,祈祷肃宗康复
50岁:粉碎了以父亲李隆基为首的反儿子集团,废玄宗于太极宫
52岁:李隆基卒。十三日后,肃宗卒
看到李亨的个人简历,我们会大吃一惊,这居然又是个一生吃尽女人亏的倒霉蛋。
没办法,老李家的人啊,都犯一个情商太低的毛病,不知道如何同女生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在女人身上吃大亏。
而第一个让李亨吃亏的女人,就是怀上他的母亲:杨氏。
如前所述,杨氏怀上李亨的时候,正值李隆基承受着太平公主的政治高压,命悬一线之时。当时李隆基已经确信自己没几天的活头了,而且一旦太平公主杀了他,同样不会放过杨氏怀上的胎儿。李氏皇族在自相残杀时具有超常的天才,天知道太平公主会琢磨出什么古怪的法子,让杨氏生不如死。
所以当时李隆基就去找张说讨要打胎药,可是事情古怪,一连讨来三副药剂,却都在李隆基熬药的时候打翻了,所以李亨才存活了下来——可问题是,当李隆基蹲在小黑屋子里煎药,而杨氏蜷缩在硬板床上,等着喝药的时候,杨氏心里的感情必然是极度复杂。她痛恨这个破孩子,你说好端端的,你偏偏要赶在这个节骨眼上跑来凑热闹,这不是明摆着给大家添乱吗?
这种憎恨必然会导致杨氏体内的敏感腺体分泌出一种毒素,潮水般涌入子宫的羊水之内,恶化了李亨的生存环境。尽管当时的李亨还没有产生思维,但是他的身体是有知觉的,他体内的基因是非常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的:娘希匹,竟然想阻止老子出世,这世界明显不对头,老子跟你拼了……那幼小的胎儿死死地蜷缩起来,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坚忍,默默忍耐着。
这种怨恨与悲愤,从此漫入了他的生命之中,促成了他一生的悲情人格。
18.玩出了人命
还没出生,先在母亲的子宫里遭受到死亡威胁,确信这危急态势已经编入了李亨的基因程序之中,形成了李亨对女人的最基本认知:女人,天生就是给他带来麻烦、招来灾难、惹来祸事的怪物。
事实上,李亨并没有这样想过,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不会产生这种明显荒谬的想法。但是,李亨的心智模式却形成了这种固定的态势。这种态势主要表现在:他此生注定会在两种女人面前认栽:
年龄比他大的女人,和主动性较强的女人。
而年龄比他小,又或是在他的面前较为被动的女生,则必然会吃他的亏。
这个年龄大的女人,是吴氏。年龄比他小的女人,是韦氏。很主动的女人,则是张氏。
基本上来说,到了李亨这里,由于天下大乱,前隋的杨氏美女由杨玉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终结。此后的李亨,他一生将摆布年龄小的女人,同时被年龄大的女人摆布。
第一个摆布他的是比他大三岁的吴氏。这个吴氏是太尉吴令珪的女儿,而老吴也不知惹到了哪路煞神,被削官为民,他的小女儿吴氏当作公共财产被收缴,送到宫里做女侍应。在李亨十五岁的那一年,李隆基来到了儿子李亨的王府,实际上这老兄是来儿子这里找美女的。我们知道,李隆基活一辈子,满脑子就女人两个字。可是进了儿子的府邸,李隆基却是相当失望,因为李亨的府中冷冷清清,只有几个腰都直不起来的老太监站在路边,有气无力地哼哼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情形看得李隆基登时就火大了,把儿子叫过来:过来过来,那个小王八蛋,你家里的女生呢,嗯?是不是看你爹来了,就全都藏起来了?
李亨惊恐地回答:回奏亲爹圣神,啥玩意儿叫女生啊?
你他妈的居然不知道啥叫女生?当时李隆基兴奋莫名:我靠,世界上还有这种傻子,活了十五岁,居然没有见过女生,哈哈哈,大家快来看这个大傻子啊……
高力士在一边紧扯李隆基的衣服:陛下,快别戏弄殿下了,再怎么说,他也是你生的儿子啊,而且据老奴所知,殿下活这么多年,见到的都是清一色满脸褶子的老宫女,真的没有见到过小女生。
李隆基听得连连摇头:我早就说过的嘛,这个破国家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子长到十五岁,居然还没见过女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高力士在一边赔笑道:陛下此言极是,那么依陛下的意思,是不是从宫里拨几个小女生,来侍奉殿下呢?
什么?李隆基一听就急了:我的女人,凭什么要给他?凭什么啊?
高力士笑道:不是给他,而是把宫里那些年龄老大的女人弄这里来,腾出地方,给后来的小女生们住啊。
李隆基被这个主意打动了:好主意,咱们就这么办。
于是,皇宫中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宫女们,排成长队,拄着拐杖来到了太子府上,临出皇宫大门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小宫女跑来,她拄着根枣木棍,佝偻着腰身,假装吃力的喘息着,混出了皇宫。这支老太太队伍到了忠王府,看得李亨目瞪口呆:这……这这这就叫小女生吗?怎么一个个年纪比我妈都老啊……
正说着,排在队伍最后的小宫女探头过来,打了声招呼:嗨,殿下好!李亨定睛一看,又是大吃一惊:怪哉,何以你脸颊上光洁干净,竟然没褶子?
小宫女失笑道:殿下你OUT了,人家才十八岁,又不是八十岁没牙老太太,脸上怎么可能有褶子呢?最多是几个青春疙瘩痘罢了。
有分教:怀春宫女色诱太子,伤心嫔娥情断少阳。这混入老太太队伍中的十八岁小宫女,正是前太尉吴令珪的女儿。这小丫头聪明机灵,知道在皇宫里的美少女太多太多,若然是排队等和李隆基一夜情,只怕是排到老死也未必能够排得上,所以她混入太子府,来找新的机会。
她真的来对地方了。此时太子府中,除了老太监、老宫女,只有她和十五岁的李亨年龄相若,你说李亨不找她玩,还能去找谁玩?
于是少男少女快乐地玩在了一起,结果玩出了“人命”——十个月后,吴氏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这个于甜美的爱情中来到人世的小婴儿,就是大唐帝国下一任的皇帝:代宗李豫。
19.男人不是好东西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李亨刚刚十六岁,还只不过是个孩子。孩子居然也生了孩子,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再加上吴氏年龄比李亨大三岁,于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就被涂抹上了一层污秽的色彩。
倘若吴氏能够继续控制住李亨,以后的历史多少会改写一点。但麻烦在于,母胎中的记忆已经铭刻在李亨的基因之中,这小王八蛋对女人持一种超级的恐惧态度;更何况父亲李隆基这厮别的本事没有,倒是宰杀自己的儿子的本事,沾染了十足十的武则天风格,李亨自己都是性命难保,所以这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只能让吴氏一个人默默承受了。
然而更残酷的打击临头了。李隆基担心李亨被吴氏这坏丫头带坏,就去大臣们家里挑了挑,挑了个兖州都督韦元珪的女儿韦氏——注意韦元珪的名字,他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珪字,和吴氏的父亲吴令珪重合。
这个重合揭示了李隆基当时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他的大脑对这个珪字超级敏感,而且表明了他欣赏这个珪字。这就意味着他在内心里,对吴氏的行为是极为赞许的,只不过吴氏未奉诏书,就擅自生下皇子,这终究是不符合皇家礼法的。
实际上,李隆基是希望儿子能够和吴氏继续生儿子的,所以他选择了韦元珪家里比李亨小一岁的女儿,为吴氏的婚姻幸福提供便利。
然而李隆基不懂性心理分析,漏算了李亨在娘胎里养成的心理疑忌——对于年龄大的女人,他是无法摆脱对方的控制的,表现为屈顺与臣服。但男人的本性,却让他更渴望着放纵自己。而现在韦氏年龄比他小,事情知道的不如他多,又是新来乍到,所以在韦氏的面前,李亨找回了尊严,所以他乐此不疲地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韦氏身上。
李亨的移情不忠,导致了吴氏伤痛于心,不久郁郁而终。
再接下来,又一件事情的发生,进一步暴露出了李亨那卑劣的人格。
这件事是什么事呢?这件事就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其人,他是个合乎中国人民最大期望的所有者。对于管理学,他就八个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比如说他要用安禄山,那就一定要用,叛乱了也不疑你。现在他用李林甫,甭管李林甫骗了他多少次,也要坚定不移地信任下去。
史书上记载说,为了表达对李林甫的绝对信任,李隆基对贵妃娘娘杨玉环说道:玉环啊,你看咱们这么着行不行,我呢,年纪大了,国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真的不想再管了,要不我干脆退位算了……
杨玉环很是吃惊:你要退位?让太子李亨接班?
他休想!李隆基一下子火了:我退位是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太子当皇帝!我的意思是说……说什么来着?对了,要不咱们这么着吧,我呢,退位,国家的事务,以后就让李林甫来负责,你看如何?
两厢里正在商议着,李林甫来了:皇上在家吗?吃了没?有点小事跟你说一下呵。李隆基问:啥事啊,有事你自己处理不就结了吗?还非得要跟我说?李林甫道:这事非得跟你说不可,皇上啊,你知道咱们国家有个刑部吧?李隆基:听说过,是不是,专门负责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啥的?
李林甫道:咱们不打击人贩子,你看看你宫里的这些女服务员,哪个不是人贩子拐卖来的?要是打击人贩子,皇上你就是最大的人贩子啊。皇上,我是说啊,咱们刑部不是有个尚书嘛,叫韦贤,这个人你知道吧?李隆基摇头:没听说过,他是干啥的啊?李林甫道:这个韦贤啊,他乃太子妃韦氏的亲哥哥,前些日子,他纠结了一伙不法之徒,去了太子府,和太子一起关起门来,商议篡政夺权的阴谋……
李隆基一听就急了,伸出一根手指头,指示道:打掉,给朕立即打掉这个阴谋叛乱的反动集团。
李林甫道:打掉叛乱集团是容易的,可这事涉及到太子啊……
李隆基怒了:一块打掉,连太子一块给老子打掉。你娘的,老子别的本事没有,杀几个儿子还是不在话下的,前者太子李瑛鄂王李琚光王李瑶不就是让老子干掉了吗?这一次轮到他李亨了,立即干掉他,千万别客气,你客气我跟你急。
于是李林甫就来打掉太子李亨叛乱集团,未曾想,他前脚还没出门,后脚李亨就自己来了,跪着来的,两手高高地举着一封信。当时李隆基问:李亨,你不是出任了叛乱集团的首脑吗?还来这里干啥?你手里举的又是啥?
只听李亨哭道:启奏亲爹,我手里举的,是请求和老婆韦氏的离婚书。爹啊,跟你说你儿子让那娘们儿折磨惨了,你做梦也猜不到,那娘们儿她竟然是叛乱集团的首脑人物,还企图拉我入火,可我李亨是谁呀?是对爹最忠心的儿子,岂能和她搅和到一块去?所以我毅然决然地提出离婚诉状,我要反戈一击,重新做人,请陛下看我的行动吧。
原来,李亨这厮技高一筹,金蝉脱壳,他发现大舅哥韦贤惹到了惹不起的李林甫,当机立断,立即和韦氏断绝关系,以撇清自己。他这一手高妙绝伦,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但最吃惊的,莫过于妻子韦氏了。这边小两口正亲亲爱爱地过着小日子,连孩子都生了四个,谁知丈夫说翻脸就翻脸,跟野狗一样眨眼就不认人了,这让韦氏伤透了心。于是韦氏上书恳求,要去寺庙里落发为尼——娘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万般温柔千般恩爱,换来的不过是反戈一击划清界限,这叫什么世道。
此后韦氏就在尼姑庵里吃斋念佛,本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青灯黄卷,寂寞人生了,岂料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建立了新政府。一伙叛军闻说尼姑庵里正住着美貌的太子妃,不由分说冲了进去,于是韦氏从此加入了新政权,居然幸福地活到了四十六岁,让李亨好没面子。
20.打掉这俩大坏蛋
金蝉脱壳,李亨成功地甩掉老婆韦氏,恢复了自由之身,而李隆基也对这破孩子失去了兴趣,专注于在后宫游泳洗澡。等到了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李隆基就想:不行,我要是去蜀川考察的话,怎么也得带上太子李亨,不然的话,那小王八蛋太不是东西了,结发妻子都没有半点感情,我这个爹在他眼里又算得个卵?倘若老子把他留在长安,他铁定立即自己登基。
所以李隆基带上了李亨,离开了长安。
可万万没想到,李亨这孩子心眼贼坏。事实上,马嵬坡士兵叛乱,有一多半是由他派人促成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宰了老爹吧?可士兵终究不敢凌犯皇家威严,只杀了杨国忠并杨贵妃,继续拥护李隆基的英明领导。
见此情形,李亨眼珠一转:你娘的,你们既然拥护老头,那老子就自己单干,让你们这些王八蛋都后悔去吧。
于是李亨就趁着乱劲,悄悄逃走了,转道灵武,自己拉摊子开业去了。
李亨逃走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个小表妹:张氏。
这个张氏又是个什么来历呢?
早年的时候,李旦的妻子窦氏生下玄宗李隆基,可是窦氏被武则天派出响马劫走后杀害了。当时李隆基才八岁,就由窦氏的妹妹把他养大,而这位窦妹,有了小孙女儿,就是现在的张氏。
所以这张氏,和李亨是表兄表妹的关系,但是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表妹——这一年李亨已经二十九岁了,而小表妹张氏才刚刚十八岁。
别看表妹年龄小,可是特有主意,表哥的事情,都是她说了算。史书上说,是她向李隆基建议,让太子李亨留守,收复长安的——这件事,其历史的原貌,应该是张氏上书,告诉李隆基已经发生的事,想那李隆基嗜权如命,岂会允许太子脱离自己的掌握?所谓玄宗皇帝授权云云,不过是瞎嘞嘞,目的是给李隆基留点面子,同时强调李亨皇权的合法性。
不管怎么说,小表妹张氏已经铁下心来,这辈子就跟着缺心眼的表哥混了。两人在亡命的途中,每到晚上住宿,张氏都将表哥安置里屋,她自己睡在外边的客厅里。李亨问她为啥这么安排,小表妹回答说:你缺心眼啊,也不想想现在多么危险。万一你家老头派了刺客杀手来,我在外边嗷地一声尖叫,你就赶紧从后窗户逃出去,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李亨被感动了,说:表妹啊,你是真心地爱着我啊,那什么,我也没啥可以回报你的,要不就把你的肚皮搞大吧……《旧唐书》上说,小表妹张氏在和李亨逃难的工夫里就怀上了孩子,不久生育,是个儿子,起名叫李佋。
孩子出生刚刚三天,张氏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你们谁有破衣服脏衣服,拿来我给你们洗刷缝补……李亨大惊,说:老婆啊,不带这样玩的吧?孩子刚刚出生,你会得产后风的。张氏笑道:表哥你差矣,大大的差矣,眼下正值国家危难之际,你我和诸人理应同仇敌忾,收复河山,岂因怕得产后风而不洗衣服乎……闻听此言,追随李亨的士兵们齐齐跪倒,冲着李亨大吼:吾皇万“睡”,皇后娘娘千“睡”,你们俩干脆一块睡……就请太子登基吧,你丫不登基,娘娘怎么做皇后啊……
张氏在历史上仅此一个姿态,尽收人心。
但天下大乱,人心丢得满地都是,不只是张氏在收取人心,其他人,招揽人心也同样是颇见成效。
其他人,指的是李亨的两个儿子,由吴氏生的李豫和不晓得谁生的李倓。这时候李豫是广平王,而李倓则是建宁王,两人正值青春壮年,能跑也能跳,脑子反应也不慢,于是他们就成了李亨手下最得力的人马,到处替父亲吆喝炒作拉粉丝。与这两孩子相比,张氏是个女人,不能够到处乱跑,单只是在招揽人心这方面,明显落了下风。
所以张氏就看着这俩破孩子心烦,你说这俩破孩子,都是别的女人生出来的,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这俩家伙拼了小命地折腾,目的不过是收揽兵权,建立功勋,以便在事实上形成自己的势力人马;等到自己生的儿子长大了,这哥俩早就树大根深了,只怕这太子之位,轮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如果儿子不能做太子,自己又凭什么做皇后?就算是做了皇后,迟早也会被这两个家伙拉下来。所以张氏就去找李亨身边的亲信太监李辅国商量:小李子,忙不忙?不忙的话跟你说点事,是说潜藏在皇上身边的阴谋集团的事情,这事你肯定也知道吧?就是建宁王广平王他们两个,这两个人,明显靠不住啊,你说是不是?
李辅国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可是有一句话我得告诉你,你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拔掉这两个眼中钉,那可真的不容易。如今天子全靠了这两个人跑前跑后,号令天下,你如果想打掉他们,只能在他们两人之中制造矛盾,打掉其中之一。要想全部打掉,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张氏沉吟道:既然你这样说,那为了国家安危所计,那就先打掉建宁王吧。
建宁王李倓,他是肃宗李亨的第三个儿子,最是足智多谋,勇猛坚毅。实际上,劝说李亨脱离李隆基的考察队伍私自潜逃的主意,最早就是他李倓提出来的。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所谓的马嵬坡之乱,李倓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者,倒霉的杨贵妃就是死在这个孩子手中。
自从李亨逃走后,又是由李倓一路网罗人马,招集四方乱兵,组成了一支正规的皇家部队。由于这支部队战斗力难以想象的差,与安禄山的叛军交手,几乎是逢打必败,所以李倓又亲自挑选精锐士卒,建立起一支亲卫军,由自己带领,时刻护卫在李亨的四周,这才让李亨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话说李亨在灵武竖旗,尽管交战中败多胜少,但他终究是皇家太子,于是那些在李隆基身边混不出名堂的军队,纷纷向这边奔来,打算近水楼台,以护驾有功的名头,弄个一官半职。所以李亨势力越来越庞大,等到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李亨的势力已经形成,撼之不易了。
有了这么多的拥护者,李亨也就不客气了,他大模大样地在灵武登基,宣布改元继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当了皇帝之后,李亨头一桩事,就是要封三儿子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时候太监李辅国急忙上前劝阻:陛下,你丫脑子进水了?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大儿子李豫呢,那孩子也挺能干的,你现在封了老三当大元帅,就意味着为将来的太子之位埋下一枚钉子,迟早你家的孩子会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李亨听了道:爱监——亲爱的太监的意思——爱监所言极是,那这天下兵马大元帅就封给老大李豫吧,也省得孩子们打起来。
就这样,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给了老大李豫,但老三李倓的能力,仍然让张氏不敢掉以轻心。她将老大老三这俩家伙比较了一番之后,终于发现,要打掉老三比较容易,只说老三对于他没当上天下兵马大元帅不服不忿,蓄意谋反就成了。至于要打掉老大李豫吗——迟早会有机会的。
21.安禄山之死
以李亨这个政治阵营来说,张氏有张氏的不凡,老大李豫并老三李倓,也各有其长处,可是现在张氏却琢磨打掉老大老三集团,这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什么……嗯,是不是窝里斗呢?
如果大家只知道窝里斗,那谁去上战场?谁来把敌杀?
在这里,我们就接触到了战争的最基本规律。战争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锅烂稀粥,你熬我,我搅你,你这边窝里斗得凶,他那边也是自相残杀得热闹——就在叛军阵营中,叛军的最高领袖安禄山先生,自打宣布战争爆发,他的两只眼睛就瞎了,啥也看不到了,他几乎是闭着眼睛摸进长安城的。进城之后,竟发现城中还有好多李唐宗室——包括了李隆基的几个儿子,大家全都傻兮兮地蹲在长安城里,连跑都不知道。你不跑还怪得了谁啊?于是安禄山闭着眼睛大开杀戒,直杀得长安城中血流三尺,人头滚滚。
史书上说,安禄山对李唐宗室极为凶残,竟然故意使用钝器,慢慢撬开受害人的头盖骨,直痛得受害人吼叫之声传到八千公尺开外——实际上,安禄山和李唐宗室素无仇怨,之所以把局面弄到这么糟,说到底还是眼瞎惹的祸。只因为安禄山眼睛瞎了,根本看不到东西,所以手下人只能想办法让受害者大声惨叫,以此表明自己在努力工作。
尽管大家很努力,但安禄山仍然不满意。
为啥呢?
因为他眼睛瞎了呗!
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之间两眼无法视物,那种感觉是相当恐怖的。要知道,安禄山的两只眼睛,可是看过人间最美的贵妃娘娘的,可是现在……此时他心里隐藏着一种绝望和恐惧,天知道身边会不会趴着一个人,出其不意地突然捅他一刀?所以安禄山的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不时竖起耳朵倾听,突然听到有刺客猱身而入,他立即疯了一样大吼大叫起来,操刀子胡砍乱劈。
幸好安禄山的小儿子安庆恩,小东西还没长大成人,心疼爹地,就天天蹲在父亲的身边,不停地告诉父亲没有刺客,没有刺客,真的没有刺客……这孩子就形同于安禄山的眼睛,让安禄山的情绪,一下子稳定了下来。
于是安禄山就想,这孩子这么疼他亲爹,他亲爹怎么也应该奖励奖励孩子吧?于是他亲切抚摸着小儿子的脑壳,慈祥地说道:孩子啊,你要努力学习,也好接爸爸的班……对了,需要补充一下,这时候人家安禄山已经登基为帝了,建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也就是说,安禄山已经是圣武皇帝了。
可不曾想,安禄山对小儿子安庆恩的话,全都被大儿子安庆绪听去了。这安庆绪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接班,忽听父亲要把皇位传给小弟弟,当时安庆绪就急了,找来了自己的铁哥们儿李猪儿,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连夜动手,一举端掉以老爹安禄山为首的反动集团。
等到了半夜,李猪儿拎了把杀猪刀悄悄钻进安禄山的大帐,不由分说,照安禄山的肚皮上就砍,只听嗤嗤嗤嗤,就见满天的白亮油花喷射。安禄山吃得太多,腹部积累了太多的雪花肉,这时候都冲破皮肤的束缚,狂喷了出来。而安禄山则发出巨大的惨嚎之声。
叫也没用,亲儿子杀老爹,别人管得着吗?
安禄山就这样死于亲生儿子之手,安庆绪乐不可支地急忙即位,先把年号改过,改为天成。
安禄山一死,叛军阵脚大乱,不待官兵攻打,就已经崩溃如山倒。于是天成皇帝安庆绪急传部将史思明护驾。史思明不紧不慢地统重兵来到,先严厉地批评了安庆绪擅杀亲爹的错误路线,等安庆绪被迫承认错误之后,杀之。于是大燕皇帝的宝座,就归了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
然后呢,这个史思明仔细研究过安禄山的死因,竟发现他是因为宠信幼子,才惹出这般祸事来。史思明看得连连摇头,语重心长地对大家教导道:历史的教训,值得你们每个人牢牢铭记,要以史为鉴啊,千万不要再犯和前人同样的错误。说罢,史思明就决定,废了大儿子史朝义的皇太子之位,改由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继位。猜猜结果怎么着?史朝义一怒之下,率人冲入宫中,逮住老爹,不由分说一顿大耳刮子狂抽,直扇得史思明耳鸣眼花。
就听史朝义怒骂道:你是缺心眼啊,还是心眼不够用啊?不是明明看着安禄山就是因为过度宠爱幼子,这才惹来杀身之祸的吗?近在眼前的教训你都不知道吸取,你说你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琢磨些什么?
就听史思明哭道:儿子呀,别打你爹了,你爹这不是都当皇帝了吗,所以就弄来个美女辛氏,人家给你爹又生了个小宝宝史朝清,你爹是想继续让你当太子的,可是人家美女不答应……
少废话!史朝义扔过来一根绳子:爹,听说过杨贵妃吗?那可是人间第一美女,比你家的辛氏强上百倍。现在你给老子把这根绳子套脖子上,往树上一挂,你就可以天天和杨贵妃呆在一起了。
别别别……史思明还待乞求,史朝义的部将早已一拥而上,将这位应天皇帝活活勒死了。
然后史朝义登基为帝,改年号显圣——这么个眨眼工夫里,大燕国的皇帝已经淘汰了四轮了。接下来,大燕显圣皇帝史朝义,还要驱师杀奔洛阳,与美女辛氏并小弟弟史朝清的人马大战数百个回合。
看明白了吧?大燕国这边,真的不需要官兵动手,他们自己就杀得乌七八糟了。所以呢,在朝廷这边,张氏尽可以放松精神,优哉游哉地打掉以建宁王李倓为首的反动集团。
22.传奇人物李泌
有关李倓反动集团被打掉之事,史书上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这倒不是谁在隐瞒些什么,主要是当时的客观条件不允许。乱世啊,工作的重点是攻城略地杀人放火,等到后来局势稳定,肃宗李亨率大唐军队开进长安,史家们急忙跑来寻找史料,补充上这一段历史。可这时候能够找到的当事人,只有肃宗李亨了,别的人差不多全都死在乱军中了。
来找肃宗收集史料的,是宰相李泌,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问清楚这个事。
李泌问:陛下啊,你发什么神经啊,怎么把老三李倓杀了呢?那可是你自己生下来的儿子啊。
李亨闻知,放声大哭,曰:不是我这当爹的不心疼儿子啊,真的不是啊,怪都怪李倓这孩子太不像话了,他上蹿下跳,结党营私,企图谋害他大哥广平王李豫,所以太子李豫再三请求我打掉老三反动集团,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我再心疼,也得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啊……
李泌道:陛下你别瞎掰了,我刚刚从太子李豫那里回来,人家太子说了,压根就没那么一回事。老大和老三,关系可铁了,老三是老大的左膀右臂,怎么可能会让你打掉他?更何况,自从你打掉老三,老大吓得每天半夜里惊醒,口中只管喊老爹饶命,救命则个……
李亨抹干净眼泪,问道:爱卿最近肠胃消化功能如何?朕有一道秘方,可以治消化不良拉肚子……
李泌摇头:陛下,你又犯了老毛病,一说正事就岔开话题,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这是典型的顾左右而言他啊。别以为我不知道,害死老三李倓,是皇后张氏的主意,我看你是被这个小表妹吃死了,想先害死老三,再搞死老大,然后让张皇后的儿子登基为帝。不过有件事我要提醒你,张皇后生下来的孩子太小,等不及那小东西长大,哼哼,这权力的格局,可就要发生变化了……
书中暗表,这李泌乃历史上有名的传奇人物。此人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庙里的和尚坚持认为他是佛门派出来的特工人员,观里的老道则认为他是道家派出来的维稳高手。事实上他是无意掺和人间俗事的,是肃宗李亨苦苦哀求,恳求他出山摆平乱局的。
史书上说,肃宗最早央求李泌出任宰相,被李泌断然拒绝,于是肃宗又央求李泌出任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更不答应。李亨苦苦哀求,再三解释说这是为了“救济时艰”,并答应李泌,一旦天下恢复太平,任由李泌远走高飞。
史书上记载说,有一次李泌正蹲在沙盘前研究战局,肃宗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拿小刀削梨,给李泌吃。肃宗的几个儿子也要吃梨,肃宗把眼睛一瞪:你们也配跟李先生比?没有李先生,你们早不知死在哪里的阴沟里了……
总之,这个李泌端的厉害。他说出来的话,那是铁板钉钉,很快就会应验的。
李泌的话,最早应验在太上皇李隆基身上。
话说这位太上皇李隆基,自从收复长安之后,就遭受到了儿子肃宗的冷酷打击,他的亲信解职的解职,流放的流放,而且肃宗再也不与李隆基见面,形同于囚之冷宫。可李隆基已经习惯了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如今突然被剥夺权力,无论如何也无法适应,结果活活郁闷死了。
李隆基前脚死,肃宗李亨后脚就呼吸困难,眼冒金星——他的身体之所以这么糟,一半的原因要怪李隆基。李隆基这厮太不像话,足足活到七十八岁,在皇帝宝座上一蹲就是四十年,是大唐帝国蹲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人。到李隆基死的时候,肃宗李亨也已经五十二岁了,看看这可怜孩子,若非是他转道灵武自己当皇帝,只怕他熬到死,也熬不过李隆基。
总之,公元762年,大唐帝国的两个皇帝双双咽气,李隆基死于四月初五,而李亨则死于四月十八,前后只差十三天。
不同的是,李隆基是郁闷死的,而李亨却是吓死的。
好端端的大活人,怎么会吓死呢?
因为李亨病重,于是张皇后心里就比较恐慌,为什么呢?因为上一次打掉李倓反动集团的事情,被李泌追问,于是肃宗就埋怨张皇后。张皇后终究是个女人,心里害怕,就往太监李辅国身上推,结果与李辅国就此结仇。
女人到底是女人,一到关键时候,脑子就会混乱。张皇后得罪了李辅国,就想再和太子李豫组建联合阵营,打掉李辅国反动集团。可是太子李豫鬼精鬼精,坚决不参与这事。张皇后又去找李亨的二儿子,越王李系。李系这人却是比较缺心眼,他答应和张皇后结成统一阵线,打掉以太子李豫及太监李辅国为首的反动集团,一切权力归老二……
这边正在商量着呢,不想李辅国那个太监,天不怕地不怕,竟然在李亨病重期间,率了甲士突然冲入宫来,上前就砍张皇后。张皇后吓得狂奔到李亨床前,拼命揪扯李亨,大喊:老公快起来,家里来贼了……
李亨昏沉沉地道:来贼了就报警……说完话,就死了。
实际上,肃宗李亨是被张皇后生生揪扯死的。
二帝归天,朝中气象顿时为之一新,张皇后及越王李系俱被处死。从此这天下,就由代宗李豫说了算了。
第七章 代宗与德宗:远离爱的觞情岁月
1.代宗皇帝的个人简历
代宗李豫,就是肃宗李亨十五岁那一年,被十八岁小宫女吴氏不由分说推倒后生下的那个小男孩。代宗小时候是很幸福的,但到他进入少年时期,正值人格形成的十四岁那一年,他的母亲吴氏抑郁而死。
母亲的死,于代宗而言意味着一个苦涩的开始,在他的有生之年,似乎注定要承受到情与爱的煎熬,无法像李隆基那样,于放纵的爱中获得快乐。
代宗的爱情悲剧,恰恰也正是帝国没落的象征。这个象征中所透露出来的帝国宿命,将会让每个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掬一捧同情的眼泪。
那么代宗的爱情,到底是怎么样不幸的呢?
要想弄清楚这件事,还是让我们从代宗的个人简历开始吧。
大唐第九任皇帝代宗李豫个人档案:
姓名:李豫
曾用名:李俶
出生: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公元726年
籍贯:东都洛阳上阳宫之别殿
属相:虎
卒年: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享年五十四岁
死因:孤独郁闷而死
特长:易经
社会关系:
父亲:肃宗李亨
母亲:章敬皇后吴氏
妻子:独孤氏,沈氏
儿子:二十子
女儿:十八女
心路历程:
0岁:出生,三日后爷爷唐玄宗亲至,欲将其浸泡于冷水中,称为洗儿。宫人担心李豫着凉,抱来别人家孩子替代,不想被唐玄宗一眼识破,说:这不是我孙子,把我的孙子抱出来……宫人只好将李豫抱出来,洗过后,立为皇孙
30岁:安史之乱爆发,与父亲李亨同时逃亡。途中协助父亲策划了马嵬坡武装起义,打掉了以杨国忠、杨玉环为首的反皇太子集团
30岁:追随父亲北上灵武,实现武装割据,拥护父亲登基
30岁:被肃宗李亨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30岁:以良娣张氏、宦官李辅国为首的反动集团,阴谋推翻广平王李豫,声称建宁王李倓欲谋夺太子之位,制造事端。肃宗不问究竟,杀李倓
32岁:以天下兵马正元帅之职与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率十五万大军,于香积寺与安禄山的十万大军展开会战,史称长安战役。斩杀叛军六万人,收复长安
32岁:长安收复之后,李豫封为楚王
33岁:改封为成王,册封为皇太子
37岁:皇后张氏假传圣旨,传皇太子李豫入见,欲诛杀之。宦官程元振得知,挟持太子至玄武门外的飞龙厩,严加看守。而后驱兵杀入禁宫,将正在肃宗病榻前的张皇后强行架走,幽禁起来,肃宗惊吓而死
37岁:李豫登基,是为代宗
37岁:李辅国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架空了李豫。后李豫命刺客刺杀了李辅国
38岁:燕帝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而死。降将李怀仙将其首级送至长安,正式宣布安史之乱胜利闭幕
38岁:吐蕃侵略军杀至便桥,李豫出逃陕州
38岁:吐蕃侵略军攻占长安,改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大掠而去,长安城化为废墟
39岁:大宁郡王仆固怀恩遭人陷害,出逃吐蕃,于是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
40岁:叛将仆固怀恩引吐蕃侵略军而入,途中病死,临终留言:为啥我的眼睛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41岁:吐蕃侵略军遭遇郭子仪,主动退兵
43岁: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抗命,命郭子仪击杀之
44岁:幽州兵马使朱希彩击杀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朝廷不敢问,任由朱希彩自行出任卢龙节度使
47岁:卢龙孔目官李怀瑗杀节度使朱希彩,拥立朱泚为节度使
49岁:卢龙节度使朱泚入朝述职,由其弟继任节度使
52岁:藩镇日盛,中央政府威信不足。于是朝廷果断打掉了以宰相元载为首的贪污集团。元载求速死,刑官脱袜,塞入元载嘴中,令其窒息而死
54岁:卒,天下糜烂,不可收拾
看到这份简历,我们就会明白,代宗这倒霉孩子,生不逢时啊。当帝国蓬勃发展一日千里的时候,他还没有投胎,等他兴冲冲地赶到投胎的时候,偏偏大唐帝国已经驰入了下坡道。这时候大唐帝国正在进入稀里哗啦行将崩溃的时代,这个时代正是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大好”时光。连大玩家李隆基都被迫和杨贵妃分手,更何况当时的代宗?
可是话又说回来,代宗的爱情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呢?
2.小悍妇的郁闷时光
实际上,真要是较真起来说,代宗皇帝的妻离子散,倒没给他老人家添多少烦恼,只是倒霉了他的儿子,下一任的帝国皇帝德宗。
事情的究竟还是要从代宗的成长说起。话说代宗自打母亲逝世之后,一下子失去了他生命中的保护人。父亲李亨是靠不住的,要知道李亨这人薄情寡义,为了保护自己,居然能够干出出卖妻子韦氏的事情来。这种人品,想他会疼爱儿子,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从此代宗的性格就变得沉默起来,闲暇时间,就靠读书打发时间。这孩子读书不挑不捡,管什么《周礼》还是《易经》,基本上是逮到一本读一本,结果读得人呆头呆脑,不知所云。这光景被爷爷李隆基听说了,李隆基就说:哎哟哟挺好的一个孩子啊,又让教育给摧残了,我早就说过的吗,你个好端端的人,乱读什么书呢?我提议,马上给这孩子派个小女生去,我们不能眼看着孩子堕落下去啊。
于是一个小女生被派了来。
这个小女生端的来头不小,她乃是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姓崔,史称崔氏。《旧唐书》上说,李隆基亲自接见十五岁的崔氏,说:年轻小女生要到后宫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史书上说,崔氏率一大票手下小太妹,气势汹汹地杀奔广平王府,到了地方就将李豫管制了起来。李豫敢不听话,伸手就打,张嘴就骂,倒霉的李豫落到这个小悍妇手中,吓得终日以泪洗面,话也不敢多说半句。
漫长的两年痛苦时光过去,代宗已经十七岁了。恰好李隆基又刚刚派了人抓来好多良家少女,由于逮来的人过多,皇宫里挨挨挤挤,吵吵嚷嚷,实在挤不下了。没办法,李隆基就将一小批人下放到诸皇孙的府上。被派到广平王府上的,是一个叫沈氏的漂亮姑娘。
沈氏是被人从家里抓来的,不像崔氏那么有来头,所以沈氏的性格,相比于暴脾气的崔氏,就显得柔情似水,软语香浓,一下子打动了代宗的心。
于是代宗和沈氏,就勇敢地相爱了。
他们俩擅自相爱,那么崔氏乐意不乐意呢?
有关这段宫中醋事,没有任何一本史书记载过,但依据后面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断定:崔氏,她是坚决反对代宗和沈氏的恋情的。因为后来安史之乱时,只有崔氏跟着代宗出逃,沈氏却被抛在了长安,明摆着,崔氏是有意想分开他们两人。
但是爱情这东西,最怕最怕的就是有人插进来添乱,原本两人没什么感觉,让别人一添乱,人就会一下子陷进爱情之中。越是不让爱,越是要爱得深沉。人性吗,就是这么逆反,不逆反也就没有了人类历史上那么多的情爱传奇了。
逆反的结果,是十七岁的代宗和同样十七岁的沈氏,两个人偷食了禁果——尽管在法律上,沈氏已经是代宗的人了,他爱吃就吃,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别忘了如今王府中说话算数的是小悍妇崔氏,代宗和沈氏相爱是违背了崔氏意愿的,所以呢,代宗与沈氏事实上的结合,于崔氏而言就意味着一次背叛,意味着错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