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绝对很邪乎

_9 雾满拦江(唐)
李隆基一听:我靠,爱卿你说得有道理啊,武妃不能当皇后,武妃当了皇后,那就搞成利益多元化,矛盾迭出啊。那这事就算了。
却说武妃闻知名臣张九龄反对她当皇后,非常气愤,就去找张九龄的死对头,历史上有名的奸相李林甫。
说起李林甫这厮,其人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他做宰相时,李隆基委托他搞官员录用考试,凡考试成绩优秀的,一律选拔到朝中为官。于是李林甫出题,也不知道这家伙出的是什么怪题,天下才子黑压压地涌来参考,竟无一人能够回答上他的怪问题。于是李林甫正式宣称:官员素质是最优秀的,水平是最高的,如果你不是官员,那你肯定不优秀,水平肯定差……正在朝中食槽子里扎堆狠吃的官员们听了大喜,立即推波助澜,举手赞成,只苦了像大诗仙李白、大诗圣杜甫等知识分子,竟然莫名其妙地被扣上顶素质差的帽子,被拒于官员队伍门外。
听说了这个情形,李林甫笑道:这点小事,你不就是想干掉三陪女赵丽妃的儿子,然后自己当皇后吗?跟你说吧,那赵丽妃都把自己混成三陪小姐了,可知她的智商是多么差劲,这种女人生出来的孩子,想来智商也不太可能靠得住……过来过来,附耳过来,我教你一个法子,给你提供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武妃把耳朵凑过去,李林甫咬住那嫩生生的耳朵,啪唧啪唧,一番撕啃。只见武妃面有喜色,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老李,你真不愧是绝世奸相,居然能想得出这么损的主意来……
李林甫老大不乐意:你看你这娘们儿,人家好心帮你出主意,你还叫人家绝世奸相……
武妃得到李林甫的授计,飞也似的赶回宫里,先唱摇篮曲哄李隆基睡觉,而后派人去叫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并光王李琚,招呼他们说:不得了了,宫里来了刺客了,要杀你亲爹啊!快点快点,拿上切菜刀快点去皇宫,保护你亲爹啊……
细说起这三个孩子来,他们的智商并非是低到多么不堪的程度,可问题是他们的对手太过于厉害,盖世奸相啊。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第二个能够在心眼上与李林甫一较长短的人,而且李林甫的这个计划,突如其来,超没水准。于太子兄弟三人而言,接到命令也不可能不产生丝毫的疑心,可如果救驾来迟,那后果更严重。所以兄弟三人,想也没想就爬起来,光着脚丫子,高举着切菜刀,嘴里发出一迭声的呐喊声:冲啊,杀啊,挡我者死,与我杀啊……呜嗷怪叫着杀入皇宫里来。
听到外边传来的喊打喊杀之声,李隆基飞跳下龙床,撇下武妃不顾,撒丫子狂奔出宫,去找宰相李林甫:快快快,老李,快点把宫里的叛乱分子干掉。
小事一桩。李林甫口中应着,心里偷笑,率士兵冲进去,先不由分说,把太子三人打得半死不活,然后擒捉起来。
闻知叛乱被平定,李隆基长松一口气:那什么,老李,这事怎么解决,快点拿个方案出来。
不想李林甫断然拒绝:不好意思,陛下,这是你自己家里的事,老臣不便插手……
你不插手……李隆基心里窝火:你奶奶的,你不插手,难道老子还不会杀人吗?传旨,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统统开除皇族队伍,废为庶人……还有还有,你们哪个机灵点,给老子悄悄把这三个小王八蛋宰了……
《新唐书》上说,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最后那句话就是悄悄弄死的意思。
亲生儿子一杀就三个,李隆基够狠。
这三个冤乎枉哉被害死的孩子,在当时民间获得了极大的同情,被称为“三庶人”,就是三个倒霉蛋的意思。然而三庶人冤魂不散,导致宫中再出祸祟。
最先被三个冤魂缠上的,当然是武妃。话说武妃夜里正在睡觉,忽听外边有人踢哩踏拉地走了进来,上前一掀她的被子:嗨,好久不见。武妃瞪眼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啊,怎么会是你们,你们不是已经死了吗?
来的人,正是以太子为首的三庶人冤魂,就见三人浑身是血,血污满面,散发着腐臭气味的内脏从他们身体上的裂口处掉出来。恐怖的氛围之中,就听三个冤魂笑道:我们死了是不假,但死了不等于事情就完了,好端端的你把我们哥仨给冤死,这事你总得给个说法吧?
说法……死都死翘翘了,你还要什么说法?武妃心里很是郁闷,坐起来往外一看,就见外边阴气森森,数之不尽的邪物鬼祟到处乱窜。有舌头拖得长长的吊死鬼,有赤裸着丑陋身体的溺死鬼,有死了几千年肉都烂光了的骷髅鬼,有刚死不久浑身上下的腐肉里往外钻蛆虫的污秽鬼。这些妖魔鬼怪见到武妃之后,顿时一个个欣喜若狂,向她用力招手,大声歌唱起来:来,来,来,快到我的身边来,来接受我这,真挚的爱……听见那阴气嗖嗖的鬼吟声,武妃眼睛一翻白,就昏死过去了。
史书上说,打这一天开始,就好似是谁偷偷打开了地狱之门,所有的冤魂怨灵全都跑了出来,占领了皇宫,在宫里到处乱窜,追逐宫人,戏弄太监。李隆基吓得躲了出去,可是武妃没地方可躲,她只能蜷缩在被窝里,四周围绕着一大群可怕的鬼物,不时掀开她的被子,搔她的脚心,揪她的耳朵,还贴在她耳朵边上说些脏话。可怜的武妃一个大活人,哪受得了这么多冤鬼折磨?虽然她高价请来了和尚道士做法事,可是没用,和尚不做法事倒罢了,这法事一做,宛如吹响了九幽阴府的集结号,连异国他邦的吸血鬼狼人等怪物也都扎起木筏,驾驶着独木舟,漂洋过海地赶来了,参加这场空前盛大的怪物大集会。
皇宫沦陷,沦为非人间。
没办法了——不对,于武妃而言,还有最后一个办法:
死!
公元737年,武妃被冤鬼活活吓死。她死后,宫里刷地一声,所有的冤鬼怨灵,就好似被一阵风刮走,彻底消失不见了。
这一年,李隆基也已经五十三岁了。
11.皇上喜欢重口味
武妃死了,李隆基高度评价了武妃的政治贡献,追谥为贞顺皇后,算是圆了武妃死后的皇后梦。
开过追悼会,李隆基一把揪过来亲信太监高力士,问:知道什么地方有女人吗?快给老子找几个来。
高力士道:女人……这宫里黑压压密麻麻的,不全都是吗?
李隆基气道:老高,你有毛病啊?老子说的是才艺双绝、美貌无双的女子,宫里清一色的老打工妹,大多数年纪比老子还老,给你你要不要?
高力士道:噢,原来陛下是想要美貌才女,有有有,福建有个女才子江采萍,乃咱们大唐诗坛上的女霸主,诗写得那叫一个棒,人长得那叫一个美,陛下你来看她写的诗……李隆基一把推开高力士:我说老高你到底什么毛病啊?给我看诗干什么?我要的是女人!
于是高力士立即支借差旅费,出差去了福建,到地方召集当地的城管部门,呐喊一声,冲入女诗人江采萍的家,不由分说将吓得吱哇惨叫的江采萍扛起来,送进了宫里。
李隆基大喜,爬到床上,对江采萍说:你的名字叫江采萍,明摆着,你喜欢的是清淡的口味,可是老子喜欢的是重口味,嗯,你以后不许再叫江采萍,就叫梅妃吧,采萍清淡,梅花浓烈,慢慢地你就会适应现实了……从此梅妃专宠,又留下一段明唐佳话。
抢来了诗坛美女江采萍,李隆基心里极是兴奋,就琢磨召开一个盛大的宫中PARTY,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多么幸福。PARTY很快就举办了,朝廷高官,贵室美妇,排成一望无际的长队,浩浩荡荡地入宫而来。李隆基高高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心里咯咯地乐:瞧你们这些老菜帮子,你们哪个的女人,能有老子的女人漂亮?告诉你,老子的女人……突然之间他那张幸福的脸僵住了,大嘴张开,眼珠暴凸,直勾勾地盯着队伍中的一个女生。
小女生。
这时候这个女孩子才十六岁,而李隆基已经奔六十了,所以无论怎么个说法,这女孩子都是个孩子,而李隆基属于德高望重的爷爷辈分的。
可是李隆基的眼珠仍然凸出,口水溢出,好久好久。直到高力士提醒他,他才嗤地一声,将口水咽进肚子里,然后问高力士:老高,那个女生,就是那边那个,是谁家的女人啊,怎么我以前没见到过?
高力士伸长脖子仔细一看,笑道:噢,那是寿王妃。
李隆基:啥叫寿王?
高力士:寿王就是李瑁。
李隆基:李瑁又是干啥的?
高力士:李瑁就是……就是你的儿子啊。
李隆基:我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吗?
高力士:有有有,陛下不信可去查吗,寿王李瑁,是你的第十六个儿子。
不可能!李隆基断然否认:怎么我就不记得有这回事呢?
你不记得那是因为……高力士费力地解释道:那是因为寿王的生母是武妃,可是因为武妃前面生下来的三个孩子都神秘死掉了,害怕这个孩子也会出事,就把他送出了宫……
送出了宫……李隆基沉吟道:照你这么个说法,那这个寿王很可能是假冒的,你想啊,你又如何能够证明他就是当年送出宫的孩子呢?说不定,那孩子早就死了,现在这个家伙冒充寿王,混进宫里来,摆明了是图谋不轨啊。老高你磨蹭什么?还不快点命人将这个家伙抓起来,给老子往死里打……
别别别……高力士急忙拦住:陛下,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不就是想霸占你儿媳妇吗?可抢儿媳妇也没有这么个抢法的,你又何必急吼吼成这个样子……好了好了,老奴不说了,反正陛下你把这事交给老奴吧,老奴保证让你得到寿王的媳妇,好不好?
次日,高力士率一伙暴徒闯入寿王府:寿王在家吗?哦,你在家呀,过来跟你说个事,不是说你和杨妃婚后夫妻感情不好,老是闹别扭吗?现在好了,朝廷已经做出决定,批准你们夫妻两人立即离婚……寿王听得目瞪口呆:高公公,你听谁说我们夫妻感情不好?真能瞎掰,跟你说我们俩的感情可好了……
好你个头啊好,高力士把脸一沉:你这孩子怎么瞪眼说瞎话呢?朝廷这都批准你们离婚了,你还非瞎说夫妻感情好,感情好我跑这里干什么?甭废话了,把你老婆叫出来,马上跟我走!
寿王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妻,被一伙太监强行掳走了。他悲愤欲绝,仰天长恸:老天爷啊,这是个什么世道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吧,看看吧,这世道还是他妈的正常人呆的地方吗?
这可怜虫不久就在历史上消失了,有说他是郁闷死的,还有说他是被迫郁闷死的。但无论如何,他死前铁定是非常郁闷,而且按他父亲李隆基的麻辣风格,一定会让这孩子临死之前突破郁闷的最高极限。
总之,杨玉环终于来了,我们的开元盛世,由此走向它最黯淡的时光。
12.龌龊的风情
却说寿王妻子杨玉环,被朝廷强迫她和丈夫离了婚,高力士带她到了宫里一间怪怪的茅草屋:小杨啊,猜猜这里是什么地方?
杨玉环提心吊胆,左打量,右打量,越看越不对头:这地方……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人呆的……
你真聪明!高力士高兴地大叫起来:一猜就准,这里正是皇上的办公场所,还真不是正经人呆的地方……突然间在杨玉环后背用力一推。杨玉环哇的一声,一头撞了进去,正撞入一个怪老头的怀里,吓得杨玉环尖叫起来:快来人,救命啊,这里有只大色狼……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来:爱妃所言极是啊,朕乃皇帝,可不是天底下最大的色狼吗?如今你这只柔弱的美丽羔羊,落到了我这只老色狼的嘴里,从此人类的历史,又该留下浪漫的诗篇了,哈哈哈……
史上最龌龊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可以想象,当杨玉环被按在六十岁老公公身下之时,那份委屈,那份别扭,那份说不出难受的滋味,实在是没办法再提了。
咋办呢?要不干脆弄把刀,捅了这肮脏的老头?
可是捅人这种活,不是一般女生能够干得出来的。更何况李隆基这人也不太好捅,虽然他只不过是个糟老头子,可是宫里宫外,所有人都认为他享有为所欲为的特权,照大家看来,他把儿媳妇强暴了,那是她杨玉环的福气,你杨玉环要是不答应,后面排着队渴望李隆基一夜情的女人铺天盖地……
最要命的是,杨玉环一入宫,就彻底与正常社会脱节了,宫里边黑压压密麻麻的女人,全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被这凶猛的眼光看得久了,杨玉环的思维就渐渐被扭曲:嗯,看来我还是有魅力的,满世界就这么一个男人,却被我碰上了,虽说是老了点,总比没有强吧……
皇宫中只有一个男人,是改变杨玉环想法的决定性环境。
但杨玉环心里还是不痛快,毕竟自己以前也曾经和帅哥睡过的,如今被李隆基这缺德老头把帅哥都藏起来了……要不那什么吧,跟老头下棋玩吧。
诗书上说,李隆基这人是个音乐天才,还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实际上,李隆基这人的情商超低,玩什么都玩不明白,只不过他是领导,棋下得再臭,大家也鼓足了嗓门狂吼:好棋,真是好棋……
这种吼声听得多了,李隆基这个臭棋篓子,就真的以为自己是象棋天才了。
可是杨玉环却毫不客气地戳穿了他的天才梦。
《明皇杂录》中记载说,倒霉老头李隆基,遇到狡黠的小丫头杨玉环,两人蹲在地上下棋,老头一下就输,一输了就喊雪衣娘。这时候就有一只叫雪衣娘的岭南白鹦鹉扑棱棱飞过来,冲棋盘上噼里啪啦一通乱啄,于是大家再重来……不料有一天,李隆基发现自己又要输,急忙大叫一声,雪衣娘!那只白鹦鹉振翅而起,正向棋盘上扑下,窗外却突听通地一声,一只威风凛凛的老鹰突然冲入,钢钩一样的爪子一把攫住鹦鹉:我叫你丫再他妈的添乱!砰砰砰几口,啄得雪花娘脑壳碎烂,就此一命呜呼。
在李隆基目瞪口呆之际,就见那老鹰冷笑一声,从窗口又飞了出去。
是谁干的?
还能是谁?
凶案的主谋,百分百是杨玉环这丫头干的。可是李隆基不敢追究,害怕丫头生气,就流着老泪,为这只鹦鹉举行了国丧大典。以至于到了元代,还有诗人专门扯这闲事,如元朝诗人杨维桢写诗曰:金埒近收青海骏,锦笼初放雪衣娘……诸如此类。
总之,杨玉环这不情不愿的小妮子,和老头李隆基之间,有得掰持了。
13.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我们再回顾李隆基在遇到杨玉环之前的经历,就会发现这样一件事:
作为皇帝,李隆基压根就不称职。确切地说,他对于皇帝的职务要求没有丝毫的责任意识,他只是放纵自己于为所欲为的无限权力之中,将自己等同于普通流氓土匪,所琢磨的事情除了欺男,就是霸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正事。
在李隆基时代,曾有一个开元盛世,但明摆着,这个盛世跟他老兄没丝毫关系。他只是恰好碰到这么个好时候,并没有为这个盛世付出丝毫的努力。
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却与这老兄有着莫大的干系。
那么,李隆基又是怎么弄出来个安史之乱呢?
细究起来,实际上李隆基跟这事也没关系。这事,是那位永远也无法再找到的幕后操纵者的杰作。
在这位幕后操纵者的安排下,杨贵妃及其家人正在酝酿一场惊天的大动乱。
什么?原来安史之乱,竟然是杨贵妃搞出来的?
这么个说法,有证据没有?
有有有!我们先来看看“安史之乱”是什么意思。这个“安”,是指安禄山。早年的时候,这个安禄山驻扎在辽宁的朝阳,官拜平卢讨击使,他出兵攻打契丹,结果没搞明白,被契丹打得落花流水。打了败仗,按律当斩,于是就将他押送到京师长安,准备问斩。可当时李隆基一看这安禄山,哇,这个少数民族兄弟的肚皮,好肥大耶!惊其肚皮之肥大,李隆基就特赦了安禄山。
安史之乱的“史”,是指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这个老史不过是在安禄山死了之后,继续坚持斗争,所以历史将他们两人并称为“安史”,而他们搞起来的造反事件,则称为“安史之乱”。
那么,安禄山的造反,是杨贵妃安排的啦?
这么说一半对头,一半不对头——确切地说,安禄山叛乱,是由杨贵妃和哥哥杨国忠两人,联手搞出来的。
那么,杨家兄妹,又是如何搞出这桩乱子的呢?
详细说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自打杨贵妃受宠之后,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如飞一般地赶往京师,从此开始享受荣华富贵。这三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豪族崔家、裴家与柳家,因此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其官位直线飙升。杨贵妃还有一个堂弟杨锜,却有点不大对头,李隆基竟然让他娶了武妃生下来的女儿太华公主。
武妃生下来的女儿,是应该管杨贵妃叫一声后妈的。而这杨锜却是杨贵妃的堂弟,如今杨锜却把武妃的女儿娶回家——明摆着,这家人以后有热闹了,单只是辈分就理不清楚了。
此外杨贵妃还有一个堂兄,叫杨钊,这小伙子本事超大,抓住这个机会嗖嗖地升官,最后竟然一口气升到了宰相的职务上。于是李隆基替杨钊改了个名字,叫杨国忠——问题就出在这个杨国忠身上。
这个杨国忠,理论上来说,他的权力,他的地位,他的荣华富贵,全部维系于堂妹杨贵妃身上。所以在行为模式的选择上,他和杨贵妃之间应该有着某种默契,双方各自维护对方的利益,并且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这种选择是人之常情,也是符合权力规律与处世法则的。
但是杨国忠的表现,却与他应该做的背离甚远,这就构成了历史上一个奇诡的异点——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人所不知的地方悄然发生着。
还有一桩事,据史书上记载说,安禄山在起兵叛乱的当年,两只眼睛就瞎了。为什么瞎了呢?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眼病,有可能是青光眼,但更大的可能是白内障。可以想象,一个双目行将失明、视物都非常模糊的人,其心里应该是非常惊恐的,这时候的人决不会瞎琢磨当什么皇帝,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的,是去看医生——无论如何来看,安禄山都不存在着叛乱的可能。谁听说过瞎子造反的?眼睛都看不到了,造反也是瞎添乱。
可是安禄山还是不顾双目失明,毅然决然地造反了。这就表明,在他身上发生了更为严重的事情,而这事情,甚至超过了他对于双目失明的恐惧。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4.润滑初来塞上酥
当我们翻开史书的时候,却又觉得气闷异常。实际上,在安禄山叛乱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并无什么古怪之处,无非是杨贵妃超喜欢安禄山,让她做了自己的干儿子,还给他扒光了衣服,扔进华清池里洗澡。
史书上,有关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母子亲情,其记载是极为细腻、极为纯真的。事情始发于安禄山奉旨入京,这位少数民族兄弟肚皮超肥,一旦趴在地上,就再也爬不起来,这般憨厚模样,引发了杨贵妃心里那深藏的母爱。她和前任公公现任丈夫李隆基坐在一起,问安禄山:老安啊,你这肥腻腻的大肚皮,里边都装了些什么东西呀?安禄山笑眯眯地回答道:启奏娘娘,咱这肚子里边,装的都是对皇上的赤胆忠心。李隆基听得有趣,就问道:安禄山,你弄错了吧?你应该说启奏陛下,怎么敢不理睬朕,而说启奏娘娘呢?
安禄山回答道:不好意思,陛下,你OUT了,难道忘记了我是胡人了吗?
李隆基问:胡人咋了?胡人就不认君父了吗?
安禄山回答:陛下回答正确,加十分——我们没有文化,不懂礼法,但我们率真质朴。你们中原人的文化礼法,将父亲的地位凌驾于母亲之上,而完全不顾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这是我们胡人所无法认同的。我们胡人终生感谢母亲,只承认母亲,不承认父亲——不是我们不承认父亲,实在是父亲在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努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然……否。李隆基听得头大:你这家伙,满嘴胡说八道,不过说的倒全都是实话……既然你眼里只有母亲,不认父亲,那以后我还怎么做君父?莫不如……莫不如你干脆认了贵妃当娘亲吧,以后就让贵妃娘娘来领导你。
当下安禄山大喜,冲杨贵妃趴倒,真情地呼唤了一声:娘!
杨贵妃也报以一声深情的回应:孩儿,娘终于找到你了……
平白无故落得个大肥儿子,杨贵妃兴奋莫名,立即在宫中主持盛典,将儿子安禄山的衣服扒光光,用丝帛裹起来,由众宫女抬到华清池边上,大家一起用力:一,二,三,嗖,扑通,咕嘟嘟嘟……安禄山已经被扔到温泉池里,咕嘟嘟地灌了一肚皮的温水。
呼哧呼哧,安禄山喘着粗气,冲破宫女们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冲出华清池,迎面正见李隆基老头坐在太阳下,眯着眼睛吟诗:禄山孩儿,过来过来,我正想整首诗出来,歌颂你妈的乳头……你瞪这么大牛眼干啥?又不是骂你,真是你妈的乳头,你不是认了贵妃为亲娘了吗?现在就是歌颂贵妃娘的乳头,你爹我已经整出了上句:软温新剥鸡头肉……下一句整啥呢?
安禄山:润滑初来塞上酥。
李隆基:软温新剥鸡头肉,润滑初来塞上酥。我靠!禄山,你太有才了,你说出了我想说的那种最微妙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有关这一段记载,尤其是有关这一首他妈的乳头楹联,有些史学家是板直了面孔不认账的。尽管史书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但史家坚定不移地认为,这是当时人瞎掰,为的是抹黑领导人。而另有一些龌龊的小文人,却满怀阴暗心理地往下推理:我靠,那安禄山,他咋个就知道杨贵妃的乳头润滑出来塞上酥的呢?是不是他曾经……嘎嘎嘎,原来李隆基老头脑袋上的绿帽帽,已经油光光的了耶……
然而,在史学的研究上,上述两种态度都是要不得的,是错误的,是应该彻底摒弃并批判的。
先说头一种,持头一种态度的史学家,莫名其妙地认为皇宫是神圣的,领导人连拉屎撒尿都是伟大庄严的。事实上压根没那么回事。皇宫里挤着吃饭的,都是饮食男女,没半点神圣庄严可言。而皇城之所以修筑得巍峨高耸,其目的正是为了掩饰这一点,借助高耸的宫墙,带给世人一种错觉,好像皇帝娘娘们的日常生活是何等庄严,从而让你服服帖帖,死心塌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
而后一种观点,则是将自己的污秽心理移植到皇宫里,认为自己所想象的肮脏事情,都会在这里发生。而事实上,皇宫里边跟外边并无丝毫的区别,外边是凡夫俗子,里边则是饮食男女,外边的人尽量掩饰自己心里的肮脏,表现出一种威严,里边也一样。
简单说来就这样,安禄山进宫,确实在宫里引发了一场有失礼法的乱子,但最终,所有的人还是要板起脸,继续维持自己的体面,继续过日子。
也就是说,李隆基和安禄山之间,确实说过一些男女情欲的悄悄话,就好像任何两个男人之间,趁没人注意的时候聊聊女生。但如小文人所想象的那般肮脏龌龊,却未必会发生——一切的事情都跟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一样,大家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等有贼胆了,贼却没了。
贼是真的没了,因为安禄山很快就返回前线了。而他在宫里所受到的信任,以及他和李隆基、杨贵妃朝夕相处所结下的感情,再加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青光眼白内障,我们知道,这时候的他,除了对杨贵妃满腔的感激,是决不会有丝毫的叛乱想法的。
然而叛乱还是发生了。
为什么呢?
因为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
15.幕后那神秘的推手
李隆基和杨贵妃把安禄山接进宫,不惜扒光了他的衣服,将他丢入华清池,不是大家闲得无聊,而是李隆基施展的高超笼络手腕。说白了就是感情公关,只要和安禄山把感情处好了,让这大胖子感激涕零,忠诚以报,就可以保得江山稳如磐石。
而且事情的效果,也正如李隆基所想,安禄山确实是怀着一腔忠义、满腹诚挚回去的。
再说宰相杨国忠,他和堂妹杨贵妃原本是休戚相关,福祸相连。兼以笼络安禄山是李隆基和杨贵妃既定的国策,此事又由杨贵妃出面,收安禄山为养子,如此说起来,杨家在这场国事公关之中,是既得利益者,杨国忠没任何理由不支持。
而且,杨国忠与杨玉环兄妹,不同于前段时间的安乐公主与李重润兄妹,前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后者则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所以这杨国忠,他既然能够做到宰相的位置上,别的不说,这种利害关系应该是知道的。
然而奇怪的是,杨国忠居然真的不支持杨贵妃。
为什么呢?
目前的史学界似乎没想到过对此事做出解释,仅仅是因为——这事没法子解释。除非,像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设定一个潜在的、未在史书上记载过的、来自于前隋杨氏皇族设计的复国大计划——这个计划,早在唐高祖李渊时代就已经推动,一直运行到今天,已经足足过去了近一百五十年。计划的最初制订者早已在坟墓里烂得只剩下骨头了,可是这个计划还在隐秘状态之下继续运行。就好像一个早已编好的计算机程序,编程人员早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可是程序却照样运行。现在,执行这段程序运行的,就是杨氏兄妹。
而这个程序最终运行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大唐帝国。
这个程序的设计,是巧妙的运用人性的利益博弈为联结点,其构造精密,设计精巧,已经臻于完美。体现在杨国忠、杨玉环兄妹这里,就是杨玉环这边越是善待安禄山,越是信任安禄山,杨国忠就会越是看不顺眼,宁不惜毁掉眼前大家扒饭吃的利益盘子,也要闹腾个痛快。
于是杨国忠先上奏章说安禄山要叛乱,而后偷偷地派出兵马,趁夜摸到安禄山在长安城的府邸,呐喊一声,突然冲入,不管是安禄山的家属还是住在他家的宾客,一刀一个,只管照后脖梗上招呼,眨眼工夫就杀光了安禄山的家人和客人。
然后杨国忠向安禄山发出了热情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来吧,回来给你的家人送丧,顺便也让老子把你也砍了。
安禄山被这意外的变故惊呆了,他眼冒金星,视线一片模糊,青光眼犯了,白内障也犯了,这时候的他,多么希望消停一会儿,找个医生来给他治疗一下啊。
他是真的不想造反,一个瞎子造反,这不是扯淡吗?
可杨国忠非逼着他反,不反不行。
此时,摆在安禄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摸着地找到墙,然后一头把自己撞死。另一条就是:反吧,奶奶的,谁说瞎子就不能造反?老子今天就给你瞎造反一个。
安史之乱就这么离奇地掀开了序幕,不该逼迫安禄山造反的杨国忠,死活非强迫他造反。不存在任何造反理由的安禄山,被逼得除造反再没第二条路可走。于是安禄山就闭着眼睛,硬着头皮,呐喊了一声:娘的,民不乐意反,奈何以反逼之?
可以确信,安禄山是手里捏紧一根木棍,由他的儿子安庆绪在前面牵着他,率领十五万虎狼之士,摸索着向着长安城走来。
有分教:渔阳颦鼓动地来,瞎子造反真奇怪,惊破霓裳羽衣曲,玄宗皇帝惊呆呆。李隆基惊呆呆,那是因为自打他当皇帝以来,数十年如一日的不务正业,除了到处逮女人还是逮女人,国家政务以前委托给李林甫,现在是委托给杨国忠,军事方面则是无条件地信任安禄山——连杨贵妃都亲自出马替安禄山洗他的大肚皮。这种信任,已经超越了君臣的界限,直如一家人。
这种信任带来的后果是:安禄山手下有士兵四十万人,而朝廷这边,却只有士兵二十万人。藩镇坐大,太阿倒持,导致了李隆基受制于一个瞎了眼睛的残疾人士。
直如摧枯拉朽,安禄山的叛军潮水般地淹没了大地,向着长安城咕嘟咕嘟涌将过来,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
那怎么办呢?
李隆基想:要不咱们先去蜀川视察一下,如何?
这光景之下,除了逃,真的找不到第二个法子了。
16.马嵬坡下血如潮
白居易诗云: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这说的就是唐玄宗率蜀川视察工作组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将士们突然闹了起来。
大家闹个什么劲呢?
因为,安禄山叛乱这个事儿,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我们说过的了,连安禄山都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叛乱,更不要说别人了。再者说来,长时间的和平生活,将士们都已经在长安城里安了家,有老婆,有孩子,这时候突然撇下家人,跟唐玄宗去蜀川,等到安禄山的叛军杀过来,可怜自己的家人啊,只怕连死都死无全尸。
可要是带着家人一块儿逃,明摆着又不现实,不带着家人走,带来的是内心的无尽绝望和恐慌。
绝望的士兵们坐在一起,相互唠叨着:这是咋整的呢,你们说这是咋整的呢?那安禄山不是说连眼睛都瞎了吗?还造什么反呢?还有还有,上次他来京师,不是说贵妃娘娘亲自给他扒光光洗的澡吗?是不是那一次洗得不舒服,服务不到位,所以人家安禄山不乐意了?
好像不是,要说这事怪就怪宰相杨国忠,你说人家安禄山好端端的,为了表示自己决无反心,甚至将家人都搬到长安城里,这意思就是拿自己的亲人做人质啊,可是杨国忠却偷偷派人把安禄山全家都杀掉了,非要逼人家安禄山造反……
杨国忠为啥非要逼安禄山造反呢?
为啥?还不是不想让咱们大家没消停日子过吗?
大家悲愤不已,议论纷纷,杨国忠过来了:你们这些人三个一伙五个一堆的,在干什么?是不是阴谋背叛朝廷?小心把你们统统抓起来砍头……一听这话,大家的眼珠刷地一下,全都红了,一声嚎叫,所有人全都拨出刀子,向杨国忠冲了过去。杨国忠呆了一呆:干啥,你们要干啥……就听扑哧哧哧,也不知多少把钢刀,全都插进了他的身体里。
一不做,二不休,大家杀了杨国忠,又杀掉了杨国忠的儿子,还有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公主。然后大家拥到李隆基的行宫前,放声大叫:皇上快出来,我们打掉了杨国忠反动集团,请求奖赏……
什么?李隆基老头扒着门缝,往外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杨国忠再缺心眼,也扯不到谋反上去。士兵们杀了他,只是因为他激反安禄山,罪无可赦罢了。可是事情已经出了,李隆基也不敢惹众怒,只好隔着门缝道:你们已经杀了杨国忠……杀了就杀了吧,现在我宣布,大家解散!
大家可不傻,你说解散就解散?士兵们又闹了起来:不可以这样子,皇上,杨国忠虽然死了,可是他的同党杨玉环还在你身边,必须要把她一块儿杀掉。
瞎扯!李隆基怒不可遏:杨国忠反不反,贵妃娘娘人在深宫,怎么可能知道这事?你们别胡闹了,快回去洗洗睡吧?
不回去!士兵齐声大叫:如果今天不把杨玉环交出来,那就别怪我们惊扰圣驾了。
这意思是说,如果李老头不识相,那就连他一块儿杀。
眼见众怒难犯,李隆基就回头和杨贵妃商量:玉环啊,要不你出去,给士兵们做做政治思想工作?
杨玉环吓哭了:陛下,我不想死。
李隆基笑道:贵妃啊,你看你这话说的,把咱们的士兵都说成什么了?咱们大唐的军队,除了爱护妇女和儿童,一天到晚就不干别的事儿……不由分说,硬是将杨贵妃推了出来。
杨玉环就这样被出卖了,她死得极惨,多半还曾经遭受到那些粗鲁士兵们的暴虐,而且李隆基定然是亲眼看到了杨玉环被士兵们施暴时的场景,这邪恶的暴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轮又一轮的浪漫主义风潮。
李隆基在出逃前将梅妃江采萍丢在了长安,结果这个女才子不幸落入了安禄山的叛军之手。等后来李隆基回到长安的时候,悬赏百万钱,想要再找回梅妃。为了表达对梅妃的思念,李隆基还亲自写诗曰: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是当时态,争奈娇波不转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梅妃江采萍是位品味清淡的绝色美女,敢于素面朝天,所以李隆基渴望再与她重逢。
那么李隆基对于杨贵妃,是否也思念呢?
白居易证实说: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的意思是说,李隆基超思念杨贵妃,就委托了一个具有通灵之术的法师,去阴冥两界寻找。可怜那法师在阴风凄凄的阴府行走了也不知多少路,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女洗手间的门口处……原来杨贵妃已经去了蓬莱仙岛,和一群闺蜜密神仙天天腻在一起……
但是我们知道,白居易这首诗,是反着写的,是在暗示我们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要读这首诗,就必须反着来,比如说白居易写杨贵妃一朝选在君王侧,我们就知道是李隆基强行掳走了杨贵妃,现在写李隆基请法师去找杨贵妃,那么这个意思是说:李隆基曾经请术士驱逐杨贵妃的冤魂。
那么杨玉环的冤魂,为何要来找李隆基呢?
因为这女孩子太冤,太冤,她跟了这老头十年之久,最后却被老头把她出卖给叛乱的士兵,死得极是凄惨。她不甘心啊,不甘心,所以她保持着自己死前的最恐怖状态,来找李隆基:老李老李你好吗?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所以李隆基才会拼命地怀念江采萍,不管那姑娘被叛军如何蹂躏,至少她的冤魂没来找李隆基的麻烦。
然而冤灵缠身,并不是李隆基所面临的最大麻烦。他最大的麻烦是——他已经被迫升任了太上皇,大唐帝国的第八任皇帝,趁着马嵬坡之乱的时候,跑步冲上了历史舞台。
他就是唐肃宗李亨。
17.肃宗李亨的个人简历
那么,肃宗李亨,他又是怎么个来历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个人简历。
大唐第八任皇帝肃宗李亨个人档案:
姓名:李亨
曾用名:李嗣升
出生:景云二年九月初三,公元711年
籍贯:陕西长安东宫之别殿
属相:猪
卒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享年五十二岁
死因:病死
特长:窥测风向,善于应变
社会关系:
父亲:玄宗李隆基
母亲:元献皇后杨氏
妻子:张皇后
儿子:十四子
女儿:七女
心路历程:
-1岁:望族杨家之女下嫁李隆基,当夜有孕。李隆基大惊,唯恐姑姑太平公主指控自己淫逸无度,于是搞来大批堕胎药物,虽然最终未使用,可是杨氏受惊不小。母亲的惊恐势必影响到胎儿的发育,所以这孩子尚未成形,就遭受到了恐怖的威胁
0岁:出生,随即与母亲杨氏分开,因为母亲在宫中的地位不高,不敢养育自己的儿子。小婴儿被王妃抱去,视为已出
5岁:二哥李嗣谦被册立为皇太子,改名李瑛
6岁:被封为安西大都护,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
15岁:与兄弟们同时被囚于十王宅,封为忠王
28岁:朝廷打掉了以皇太子李瑛为首的反老爹集团,高力士进言,立李亨为太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