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

盛噶仁波切(现代)
  《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
  作者:盛噶仁波切
  内容简介:
  他年轻、帅气,有如偶像明星,他穿名牌,开跑车,甚至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
  他打破了我们对转世活佛的一切刻板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活佛?
  横扫东南亚畅销书榜,出版两个月重印72次!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金石堂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博客来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
  有时候我是一个享尽爱的甜蜜的普通男人,一个时尚的、幽默的、带有与生俱来的神秘色彩的青春偶像,在人群中备受青年男女的瞩目;有时我又是一个神态平和慈善、身着袈裟、为万千弟子开示灌顶的转世活佛。不知内里的人,常常会说:“这样的人,真是不枉活一世啊。”但如果他们能够一个人置身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承担着两个世界同时赋予他的双重责任,并且这两种责任之间又有着巨大的矛盾与冲突,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勇气说一声:“没问题,我敢担当。” ——盛噶仁波切
  正文
  慈悲为佛道之本(代序)
  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跟在我身边,在一个三千公尺的悬崖上的山洞里闭关修行。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发现这个男孩与众不同,他拥有超越常人的慈悲,而这慈悲正是佛道之根本。果然在数年之后,如我所预料的,他成为盛噶仁波切的转世。
  苦海无边,生死轮回无穷无尽,芸芸众生都处在茫茫苦海里,因此更需要像盛噶仁波切如此慈悲之人为众生指点迷津。他这些年来在各地行走,我一直支持他以方便法门来普度众生,我相信他有这份力量让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同时,也希望藉由《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这本书,众生可以从中得到生命的启发。
  【噶尔寺住持】 噶仟仁波切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代序)
  首先,贺喜仁波切,在您慈悲和精进之下所获得了佛法的成就。
  您伟大的胸怀有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精神,将我佛世尊所教化的真理普化世人,让世人离苦得乐,了解生命的真相是由因缘所生。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促进国际彼此的交流、相互的了解,也带来了今天佛教间的殊胜因缘。虽然佛教传于南北,但是我们教主同样是释迦牟尼佛,也同样是以清静、光明、安详为我们的目标。佛法能给世界带来吉祥与和平,尤其是人类受到佛法之熏陶,故懂得互相尊重与包容、惭愧与忏悔,而佛法进入人心,可让身心得到安乐,社会得到安定,世界得到和平。
  再次的祝贺盛噶仁波切,并祝福您法体安康、吉祥如意!
  【泰国副僧王 天吉寺主持】 颂德雅纳瓦罗东
  于 佛历二五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法不孤起,必仗缘生(自序)
  曾经有许多朋友劝过我,希望将我自身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甚至是拍摄成一部电影,我当时听了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偶然在某一天夜里,我站在五六十层的高楼透过玻璃窗往下看,黑幕底下的城市灯光闪烁,红尘万丈的花花世界令人眩目,在这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众生迷茫,就如同这灯雾里的城市,人人看不清楚方向。因此,我动了写一本书的念头,决定把自己这一生的经历写下,透过我在俗世中的体会,帮助所有人去了解自己的内在,去寻找快乐与幸福……
  在东南亚的那些日子,使我了解到佛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必要性。在世俗的眼中,活佛的世界神秘而遥远,我若身穿袈裟向群众讲经说法,那玄奥的佛理未必能真正深入人们心里,因此,我决定用世俗的面貌与广大的群众接触,与众生打成一片,让佛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常说:“我的信仰是我的产品,我只是个推销员,我要用毕生的努力去推销我的产品,这样才能帮助众生获得解脱,才会让社会更加稳定和平安。”我之所以融入时尚生活,与各行各业的人士广泛交流,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我从小桀骜不驯、自命不凡,一直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印象,直到16岁那年被认证为转世活佛,从此步入了一趟更加不平凡的生命旅程,之后,又经历了出国学法、弘法、创办基金会等事,以及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法不孤起,必仗缘生。”这些都是因缘,都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历程。透过这本书,我真实地讲述我的经历,将我自己的人生感悟全然奉献给广大群众,希望这些能带给大家点滴的启示,让所有人能藉此洗刷尘封已久的心灵,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
  上篇
  我的人生
  一切都不曾消失,而一切又都恍如隔世。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离开青藏高原,那过去的时光仍然折射出我明净的回忆:雪山、草原、河流;我的亲人、我的师父、我的朋友。尤其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他那狂放不羁的身影正穿行于高原的群山之间,将16年的活力、信心和罕见的性情全部献给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献给了那些祥和善良的人群。在我频频回望那片凝重、庄严、神秘的雪域时,那个无畏的男孩便会突然停在那儿与我对视。他那傲气十足的眼神仿佛在说:没问题,世界就在我的脚下。尽管我早已远离故乡,接受万人膜拜,四处讲法,四处掌声和鲜花,但我仍回避不了他的眼神。其实我明白,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他的视野;我更明白,不管我将经历多少次的辉煌或挫折,我的灵魂仍会萦绕在那片养育了我16年的雪域高原。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在不懈地寻觅着家乡的气息,回味着那个男孩子所经历的一切。雪域高原所给予我的爱,仍然在滋润着我的生命。
  第一章 初涉人间路
  人们都知道,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为高拔的一块陆地,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的山野江河、森林湖泊、蓝天白云、雪峰草原,无不具有令人神往的独特魅力。它随处透露着的远古精神,千百年来仍在净化着那些探寻者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每一座寺庙、每一尊佛塔都标示着佛教的精神,并将佛教的平静与从容溶解在掀动经幡的风中,引领所有渴望解脱、寻求觉悟的众生步入那种远离烦恼的境界。只要你凝神投入,毫无保留地将灵魂托付给青藏高原,你必将会得到净化和升华。
  一、佛光照耀康巴
  地球上最后一片能够袒露真实面貌的高原便是青藏高原。被称为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有着“名山所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海洋”美誉的康巴,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我总盼着过节。一年四季,康巴地区都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花会、转山会、赛马会……人们穿着最华贵的服装,从头到脚都佩有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都是由金银、玛瑙、翡翠、松耳石和最为珍贵的天珠等精心制作而成的。他们唱着歌、跳着舞,互相比试着。而赛马场上的康巴汉子,在马背上俯仰翻腾,飞奔中射箭打枪,时时惹起一片欢呼。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汇集一处,热热闹闹的,康巴草原便沉浸在吉祥快乐的气氛中。
  我生长的地方——玉树,更以它迷人的风情在藏区声名显赫。一到盛大的节日,无数的帐篷环绕在赛场周围的草地上,平日孤寂的草原一下子就沸腾了。玉树的歌舞充满了地方特色,并且非常丰富。有伊、卓、热巴、热伊、锅哇……几十种之多。伊,是一种民间集体歌舞,风格并不统一,整体看来却很流畅;卓,也是一种集体舞,先慢后快,圆形队列,猛烈豪放;热巴,伴着鼓声起舞,富有精细的艺术技巧;热伊,是一种结合热巴和伊两种特点的舞蹈,动作夸张有趣;锅哇,是玉树传统的武士舞,威严古朴,宏大的场面非常壮观。
  现在回想起来,青藏高原的吸引力,不单单是它的美,它的神奇,最主要的是它弥漫着一种纯净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珍稀了。
  打我记事起,姥姥就常常背着我去转神山,眼前都是那些行走在朝圣路上的同胞,他们不分昼夜地一步步跪拜的身影至今依然在我的心中唤起一种十分庄严的感觉,生存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理由不为高原那种接近神灵的高度而骄傲。
  在漫长的岁月中,藏族人民就一直生活在深厚的佛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家户户的佛堂、每个寺庙中朝圣的人群、转经筒……他们从祖先延续下来的对佛的信仰如同衣食住行那样自然而然。
  就拿六字真言来说吧,当你走进康巴或者在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你总能随处听到诵念六字真言的声音,你也总能看到有六字真言的经文。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祈祷语,它的译音是“嘛呢叭咪”。,佛部心;嘛呢,宝部心;叭咪,莲花部心;,金刚部心。通俗的意译是“如意宝,莲花”(也可译为“法、报、应三身,如意宝珠,莲花成就”或“噢!莲花上之宝珠”)。如意宝,代表菩提心;莲花,代表众生的纯洁爱心。人们把这六字真言作为完满功德的途径,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开始无数遍地念诵。每天不论工作还是休息、在家还是在外,他们都会用六字真言诚心祈祷,内心的一切烦恼便会渐渐消失。他们一生都在祈祷,为自己祈祷,也为世间的每个人祈祷,甚至为自己的仇人祈祷,为死去的动物能够投胎成人祈祷。
  世上很多人都因贫穷而烦恼,但这些深怀信仰的人都很达观,都很快乐。可以说,是虔诚的信仰使他们内心产生了永久的愉悦。他们慈悲宽广的胸怀也同样来源于信仰,当他们面对死亡时,他们因为信仰而懂得,那不过是一段旅程中的一次停留。他们确信,他们还会重返人世。他们更确信青藏高原是离天堂最近的宝地。那些能够自由飞翔的浪漫幻想,为他们的性格镀上了一层诗意的色调。
  多年来,由于康巴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并且有着“歌舞服饰之乡”的美名,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所以每年都要举办别具风情的“康巴艺术节”。这种节日当然会比我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些传统节日更具规模,也更具时尚特点,我虽无暇亲历,但我还是能够想象出那种壮观的场面。
  康巴的自然景观与藏族文化风情的魅力是难以言表的,用“人间仙境”来比喻也毫不为过。到过康巴的人都知道,被佛光照耀着的康巴永远是快乐的,山山水水都回荡着不息的歌声。
  这就是我的康巴,这就是我生活了16年的家乡。
  好像刚刚还在和小伙伴们爬山、游泳、在雪地上打滚,姥姥唤我小名的声音仍然响在耳边,可转眼之间,一切又变得那么遥远。
  我想念康巴。
  二、乘着彩虹而来(1)
  我从一个快乐、调皮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坚毅的修行人,这当然都是因缘所至。因缘使我在16岁那年成为了一个活佛,经受了一番磨砺,冥冥中因缘又使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对象。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姥姥、我的师父、我的伙伴乃至我身边每个有信仰的人,他们都是我心灵的土壤中不可缺少的水分和阳光。他们引领我一步步地接近佛学,领略佛法,直至离那朵馨香的莲花越来越近。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正是我等待花开的日子,也是使我终生受益的日子。
  活佛降生
  我的一切都是从那个神秘的早晨开始的。
  1977年正月,距我的预产期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诵经与朝拜是妈妈永远离不开的生命之源。妈妈不想错过朝拜的机会,就上路了。
  妈妈清楚地记得,她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离开家的。那天早晨,妈妈将家务安排妥当,整理一番身上的藏袍,准备好路上吃的和用的东西,摸摸挺起的大肚子就出门了。妈妈心中装着佛,当然感到身心舒坦。
  那是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头三天,天气还算说得过去。虽说有风,可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妈妈来讲,风再硬,也算不了什么事儿。尤其是妈妈有着坚定的佛教信念,那几乎是一个民族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再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影响不了内心的平静。
  朝拜路上的佛教徒们,三步一磕头地前行着,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诚敬的表情。这种表情蕴含着一种无法穷尽的境界,这个境界因充满了佛性而令人神往。妈妈和所有的朝拜者一样,也是带着这种表情一路祈祷着,所不同的是,她向前凸起的肚子使她不能三步一磕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她走得也并不比别人快多少。
  走完了三天的路程,一切都还正常,走到第四天,快走到不远处那座寺庙时,天气发生了变化。
  那是第四天的早晨,那个奇异的早晨一直被无数人传诵,那个早晨使我的故乡饱享荣光。多年后,妈妈一旦想起,或一旦听人传诵那天的非凡经历,双眼便会泛起一种异样的光泽。现在,我终于明白,那应该是一种灵光。后来每当我看见妈妈眼中的那种光泽,我就好像又回到了她为我追忆的那个早晨。
  当时,天阴得很快,据妈妈说,整个天空就像一张发灰的大苫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妈妈仰起头时,一片雪花就落在了她的鼻尖上。
  下雪了。
  先是零零星星,接着一片紧跟着一片,最后,随着越来越大的风,上下翻飞的雪片便遮住了她的视线。气温也在下降,她的脸不一会儿就冻得发木了。
  眼前全是雪,已经看不清哪是路了。脚下很滑,妈妈生怕摔倒,便用双手托着肚子,一步一步朝前挪。挪了几步,她就觉得肚子有点疼。
  妈妈说,她当时以为是冻的,便停下来,用手掌焐了一会儿肚子,做了几下深呼吸。心里一边问:“这孩子会什么样呢?”一边想象着我的模样。妈妈一会儿把我想象成一个胖乎乎、笑眯眯的娃娃,一会儿把我想象成一个满腹佛经,不停地向她问佛教问题的少年,一会儿又把我想象成一个和爸爸差不多、沉默寡言的男子汉。尽管妈妈已经生过一个儿子,可肚子里的我,还是令她产生了很强的期待感。妈妈在风雪中肯定对我说了好多话,长大后我问她时,她却总是摇着头,一脸的慈笑。
  妈妈当时为什么没把我想象成一个女孩呢?我若问她,她肯定笑而不答。不论她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她肚子里怀着的是一个转世活佛。
  妈妈继续往前挪步。前面的寺庙已经很近了,肚子也疼得越来越厉害。寒风中妈妈一个劲儿地抹着额头不断渗出的汗珠。
  妈妈的双腿开始打战。
  这时,她只能大口吸气,却不能大口吐气,一吐气,肚子就一拧一拧地疼。她又停了下来,一动不动地站着。一位从旁边经过的喇嘛问她需不需要帮助,她说没什么大事。
  风雪渐渐大了起来,气温更低了。她的双眼一眨,上下睫毛就粘在了一起。每睁一次眼睛,上眼皮与下眼皮都要互相牵扯似的难受。嘴里呵出的热气使她的围巾结了一层冰霜。
  当又一阵巨痛袭来时,妈妈才意识到,可能真要出大事了。
  “孩子,你可千万别生在路上啊!”
  妈妈说,她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说什么也不能让我在那种情况下出生。但转念一想,她又生出了一点侥幸心理:提前三个月生孩子并不是常见的事,况且上一次生孩子之前虽说肚子也疼过,但似乎不像这种疼法,也没疼得这么厉害。那上次是怎么个疼法呢?妈妈在疼痛中回忆上次的疼痛时,狂风呼地一下就在她的眼前卷起了一道雪墙。足足有三米高的雪墙经过了一番攀升后,又随着风的起伏旋转变成了一根粗大的雪柱子,然后左右飞旋着倒向妈妈。
  妈妈在那一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当她醒过神来,已经成了一个雪人。
  前面就是寺庙了。她抖了抖满头满脸的雪,那座寺庙清清楚楚地出现在她的视野中。她咬牙坚持着朝那座寺庙走去。妈妈说,她当时一看到寺庙,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可是,急着要马上见世面的我,已经等不及了。
  二、乘着彩虹而来(2)
  妈妈疼得汗水和泪水一起淌。那么冷的天,妈妈的眼前竟一丝丝地飘着热气。她的眼睛已经模糊了,睫毛、眉毛、额前散乱的头发上都挂满了泪珠和汗珠冻成的冰碴儿。
  妈妈感觉到肚子开始渐渐地下坠,是那种控制不住的下坠。她这时无法怀疑我即将出生这一事实了。
  “孩子,快到了,快到了,再等一等就到了。”妈妈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着。可她的两条腿连半步都挪不动了。
  她抬起头望着漫天的飞雪,只能气喘吁吁地为我祈祷了:“菩萨呀,那就保佑我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生出来吧!”
  在1977年最寒冷的日子,在高原的风雪中,在风雪中的寺庙前,妈妈蹲了下去。她不想倒下,她不能倒下。菩萨保佑妈妈没有倒下。妈妈说,就在她疼得快要昏死过去的那会儿,一声啼叫终于把她唤醒了……
  我出生了。
  妈妈上气不接下气地低下头,左肘拄地,用左手掌颤颤地托着我,准备腾出右手抽刀,可右臂刚一动弹,拄地的左肘就再也撑不住了,整个身体一下子倒向了左侧。她生怕压着我,便急忙把右手移到左侧,吃力地顶着左半身,这样,左肘又重新拄地,她便将浑身的力气都集中在右臂上,半斜着身子,右手伸进腰里,吃力地抽出那把藏刀。
  那把藏刀像刚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
  妈妈最后的一点力气全用在了那把藏刀的刀柄上。
  那把锋利的藏刀在割断脐带的过程中显得很钝。
  当妈妈顺势拿过一件衣服把我包好抱入怀中时,就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来了。
  我提前三个月出生在妈妈朝拜的路上,出生在一座寺庙的附近,而那座寺庙在我成为活佛后居然就是我的修行之处,我想这些都是因缘。而令大家津津乐道的因缘还在后面。
  妈妈很仔细地端详着怀中的我,渐渐地生出一种很难说清的感觉。那种感觉很奇怪,就好像一个人走着走着忽然就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乍一看,什么都有,再一看,又什么都没有,酸甜苦辣什么都消失了,只是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涌出,一直涌向四周。妈妈说,那股暖流使她已经感受不到天气的寒冷了。除了那股暖流,妈妈一直也没有说清当时那种奇怪的感觉。
  然后妈妈抬起头,噙着泪水向佛菩萨致谢。
  就在妈妈抬头的时候,她看见了一幕奇特的景象:铺向天边的白雪中,一条彩虹把天空和大地连在了一起。
  我现在想象着当时的情景:雪与彩虹、妈妈与我、我与那座寺庙、早产三个月与朝拜的路……这一切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无数亲眼看见了那个场面的人,在后来的岁月中一次又一次地描述着那个早晨。当地人认为,只有活佛或圣人转世,自然界才会出现这样的奇特景象。在他们看到了那条彩虹的同时,一阵沉闷的轰隆隆的声音从空中滚过,有点像暴雨前的雷声,又不是雷声;有点像用炸药开山的爆破声,又绝不是爆破声。对于这种谁也解释不清的声音,老人们说,那正是龙的声音。
  后来妈妈告诉我,她就那么出神地望着那道彩虹,也不知道望了多长时间,直到我在她的怀里蹬了蹬腿,她才回过神来。她一会儿瞧瞧我,一会儿又望望那条彩虹。
  正在这时,妈妈的眼前又出现了两个渐行渐近的人——两位喇嘛面带惊喜和虔敬的表情,很快就来到了妈妈的身边。他们迅速脱下身上的袈裟,抖了抖,轻轻地用两件袈裟把我包裹了起来,对妈妈说:“这孩子不简单,可千万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啊!”然后,他们一步一回头地消失在茫茫的白雪中。
  妈妈在心里想:“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呀!”
  妈妈说得不错,16年后,当我成为活佛的时候,我竟然真的走进了那座寺庙。
  妈妈当时可能还不会想到,在未来,我的一生将不止一次出现彩虹。这也是因缘所至。人人都见过彩虹,而彩虹与我的一生,却有着很特别的关系,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在姥姥的背上聆听佛音
  现在想来,小时候亲人们对我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退,我精神境界的形成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教育中开始的。时至今日,他们当初的一言一行仍对我的生活产生着效用。
  从小我就发现,当地人都很尊敬我父亲和我妈妈。大家一直对我的出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我父母对待我和对待其他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只是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他们当然也希望别人对我的预言能够实现,但他们从未刻意去幻想着我的未来。我正是因为继承了他们的这种平常心,才一次次地跨越了后来的那些艰难世事。
  父亲名叫才旺公保。他的祖先东白日·尼玛将才,是格萨尔王三十个得力虎将之一,是名气最大的射手。传说中格萨尔王是天神白梵王之子,因为人间的种种不平事而转世。成人后,他在赛马会上因超人的骑术和高强的武艺而获胜,被拥为王。东白日·尼玛将才便随着格萨尔王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四处征战,扶弱济贫,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祖先的名字,他驰马射箭的身影总在我脑海中出现。
  而我在父亲身上并没看出那种纵横天地的影子。父亲是一个沉稳的男人,他的言谈举止之中显露着一种内在的力量,他那黝黑的面部刻着男子气十足的线条。他一般顾不上管我们,可我们就是怕他。父亲在家时话很少,可一旦和谁谈到工作方面的事情,我发现他的眼神就会比平时柔和许多,有板有眼地说个不停。父亲在青藏高原上两袖清风地工作了大半生,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直到现在还是老样子。
  二、乘着彩虹而来(3)
  有一年我发高烧,我家附近的一位医生观察了一番,认为可能是染上了流感。当时正赶上流感很严重,有致命的危险。医生很紧张地催促妈妈和姥姥马上把我送到镇上的中型医院。妈妈一听,腿都软了,急忙托人去找父亲,让他借用一下单位那辆车,要不恐怕来不及了。
  妈妈得知父亲一口回绝了,便跑着去找父亲。父亲说:“那辆车今天正准备去发放救灾的粮食,绝对不能动。”妈妈破天荒地哭着低声央求父亲说用不了多长时间,把儿子送去马上就回来。父亲很坚决地说:“想别的办法吧,这车子说什么也不能用。”
  妈妈这一生还没那么着急过,也不敢和父亲多说什么,怕耽误时间,转头就跑了。回去后妈妈和姥姥带着我,连口气儿也顾不上喘,拼命朝镇医院赶。好在经过医生检查,并不是流感,只是一般发烧,没什么大事。
  从这天起,妈妈不理父亲了。父亲表现得再好,妈妈也不理他。一个星期后,父亲才看到妈妈的笑容,这还是父亲一再道歉换来的结果。
  大公无私这个词用在父亲的身上再准确不过了。父亲虽然把妈妈哄乐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为了工作不近情理的事情从来就没断过。常了,妈妈也习惯父亲那些做法了。妈妈总爱说:“嘿,你父亲就那样。”我渐渐觉得“那样”里面所包含的是一个男人所独有的那种刚强、坚硬的品性。
  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不可战胜的男子汉。但在奶奶去世后,当我看到了他的眼泪,看到他从未有过的悲伤,我便对他产生了更加复杂的感情。当时还说不清,只是觉得父亲比以前离我更近了。他很少教导我,但他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正在成长的我,这种影响将体现在我的整个人生之中。
  我的妈妈名叫宫觉措,在玉树一个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的大家族中出生。上好的门风和她自身的纯朴善良,使她获得了普遍的尊重。妈妈一边照顾我们兄弟四人,一边还要忙自己的工作,并且在那种年代竟然自己探索着生意之道。在我刚生下来没几天,她就下床忙碌去了。可以说,妈妈样样都做得很出色。
  妈妈在我们刚记事时就要求我们诵经、背经,她严格的要求使我们很小就接触了佛学上的一些知识。记得那次妈妈一大早便要求我背诵《莲师经》,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再回来背,便和小伙伴们去山上玩,一直玩到傍晚才回家,把背经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一进门,发现妈妈正板着脸坐在烤炉旁的椅子上盯着我。妈妈平时不轻易板脸,现在这样,肯定是弟弟惹她生气了。
  我小声地说:“妈,我回来了。”
  妈妈没理我。我想可能事情有些不妙,却想不起来自己做错了什么。
  “今天去哪儿了?背经了吗?”妈妈一下子站了起来,严厉的目光把我盯得牢牢的。
  “呀,真忘了。”
  “背经的事可以忘吗?你还敢说忘了!”妈妈从未发过这么大的火,脸都气白了。
  我随着她的一声“跪下”便急忙跪了下去,却满心的委屈。妈妈看了我一会儿,一句话也不说,长叹一口气,去了别的屋子。
  起初,我还愤愤地想,你不是让我跪吗?我就这么跪着,拉我都不起来,看你怎么办!可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我数着数,最后连数都数不清了。跪在又冷又硬的地上,两腿先是酸痛,不久就麻了。我想都跪这么久了,妈妈一定该心疼了。我就坚持着等妈妈来唤我,来把我拉起来抱着我流着眼泪说她不该这么狠心让儿子跪这么久。可左等右等,妈妈还是不过来。
  这期间,我由跪姿换过几次坐姿,还是不好受。我想只有站起来才能舒服些。当我闻到一缕缕饭菜的香味儿,饥饿感又来了。其实在我一进屋时肚子就已经咕咕叫了,只是被紧张的空气给填饱了,现在真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了。
  我越想越气,一个个都在吃饭,竟让我在这儿跪着……想到这里,我一猫腰,两手朝地上一撑,起来了。左右摇晃了几下,踢了两下腿,然后直奔另一个屋子。大家正在吃饭。我更气了,不管不顾地冲到桌前,大口吞咽起来。大家全都看着我。我边吃边高声嚷:“跪也白跪,吃!不吃白不吃,饿也白饿,饿的是自己的肚子。”
  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抬眼看见妈妈也笑了,我也跟着笑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见妈妈发过那么大的火。
  家里的大事小情全由妈妈一个人经手,爸爸什么也不管,连家里的房子都是妈妈自己张罗着盖起来的。其实我早就开始知道心疼妈妈了。在我很小的时候,便主动帮妈妈干这干那了,尽管她不说,但我知道她对我很满意。大约在我十一二岁时,我已经能帮她做饭、照看两个弟弟了。妈妈去朝拜,一去就是三个多月,我便在她临行前为她炸一些路上吃的花卷。妈妈一走,我就代替妈妈的角色,家务事全归我了。妈妈对佛教的虔诚态度,对我一开始形成信仰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姥姥也同样是一个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姥姥常常用自己的积蓄供养当地的活佛和喇嘛,常常去神山或寺院朝拜。她有一张自制的转山计划表,时间、路线、方向都很详细地填在那张表里,她总劝我们找时间和她一同去。姥姥那么大岁数了,步行去那些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寺院也毫不费力。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浓浓的神话色彩令我很震惊,如果我不在场,我都难以置信——她几乎能将那么多佛教信徒苦苦寻询的经文都一一背诵出来!
  二、乘着彩虹而来(4)
  姥姥手里总是握着一个沉甸甸的转经筒,打我记事起她就握着。姥姥教我从六字真言开始念经,后来的很多经都是姥姥一字一字教给我的,经过验证,一点都不差。姥姥卜卦更是远近闻名,很多人常来找她解决一些偶然遇到的难题。起初我也半信半疑,后来经过一些具体事例,我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姥姥。比如说,有很多人因为丢失了牛啦马啦什么的来求姥姥,姥姥便能用很肯定的语气告诉他们那些牛马现在的方位、有没有可能找回来。事后当事人都很叹服姥姥的预测能力。
  一次,一位贩马的远房亲戚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来请姥姥预测一下,看看这匹马该不该买。姥姥并不去看那匹马,只是静静地拿出一串旧得发亮的念珠,一边眯着眼睛用干瘦的手指一个珠子一个珠子地捻动着,一边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念叨着经文。过了一会儿才睁开眼睛,微笑着对那人说:“这匹马和你好像没什么缘分,我看还是别买了。”
  当时我在姥姥身边,也刚刚见过那匹很讨人喜欢的马,对姥姥的预测很不理解。原来,他上次来我家的时候,已经交了买马的订金,回去后他还是把马买下了。可没两天的工夫,那匹马就被狼群吃掉了。不久他又到我家来了,他说他后悔没听姥姥的话。姥姥淡淡地笑着,什么也没说。我当时既为那匹马难过,又为姥姥的预知能力而自豪。
  从那时起,我不管遇到什么让我困惑的事,都会让姥姥给我判断一下。我那么小,也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姥姥的,都是一些小孩子的琐事儿。
  那时我和弟弟养了一群鸽子,要是发现鸽子少了一只,我的心思就全集中在那只离群的鸽子身上了:它飞哪儿去了?它什么时候能飞回来?它现在还活着吗?一到这时,我就让姥姥帮我算一算,姥姥就会搂着我,用肯定的语气安慰我:“放心吧孩子,天黑前它就会飞回来的!”
  姥姥一说完,我的心就有了底,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好像只要有姥姥在,我心中的任何希望都能实现似的。姥姥的话也确实准,离散的鸽子到了黄昏就真的能飞回来。
  那时我认为姥姥的身上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现在看来,姥姥那种预测能力其实是她的生活经验和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的科学家曾专门对佛教徒的大脑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佛教徒的EQ比常人都要高。修行人在通常情况下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所以藏族人认为修行的人是具有大智能的人。
  我知道姥姥最疼我,小时候我常常有意惹她,好让她来追我,不是掀翻她眼前的东西,就是趁她不注意夺走她手中的东西,然后跑到一边喊着:“追我呀,来追我呀!”姥姥就假装生气,追着我,喊着我,直到追上我把我搂入怀中,一老一小就咯咯地笑上一阵子。但姥姥有时也会很严肃地告诫我,不许碰别人的东西,不许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当我和别人在一起时,她总是专门叮嘱我别把自己弄脏了。每到姥姥一本正经地嘱咐我时,我不但满口答应,还向她保证等我长大了她喜欢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姥姥脸上就又出现了笑容。
  姥姥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她使我渐渐增加了对佛性的理解。在姥姥身边的那些日子里,我从一个喜欢搞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变成了一个对众生怀着怜悯之心的孩子,从随便说话到说出每句话都会想到对方的感受。姥姥一次次地背着我去转山,使我一次次地被佛教感动……姥姥用她的一言一行教会了我怎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用佛眼去看待世界。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就像一粒种子,它只具备了树的因,还缺少成为一棵树的缘。只有把它埋入土中,经过阳光、水分、养料等善缘的聚合,它才能长成树,直至开花结果。一份布施的心就是种子,有因缘时要赶快播种,时间一到它自然就会萌芽成长,但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你对它产生疑惑,总想挖出来看看它,那样很可能就会连芽带根全挖掉了。”
  “除了布施之外还要勤于朝拜,因为你此生的许多业障和你前世的业障都得去努力还清。”
  “人在经历修行的磨难中,通过承受修行中的痛苦来消除自己以前的业障,你在小的时候没有过多的业障,能够很快还清,但随着成长会产生很多争执、贪念和钩心斗角的行为,那么积累的业障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易消除。”
  这些道理起初我有些听不懂,姥姥便耐心地给我解释,通过这些道理我才明白,那些三步一叩头的朝拜者为什么即使磨破手掌、腿脚起泡,也仍然要不停地前行。从那时起,我逐渐知道了因果报应是怎么回事。
  直到现在,姥姥都在坚持着佛教信仰。她虽已年过九旬,但因为佛法护身,仍然能绕佛塔、进寺院,那高贵的气质一点都没变。
  此时我身在北京,双手端着姥姥的照片,去年我们相见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那种情景是高原特有的:夕阳中,弧形的地平线金灿灿地横在姥姥的身后,姥姥披着一身霞光不停地朝我招手,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我从她的笑容中看到了她的青春岁月,看到了一个大家闺秀独有的韵致。她当年的美现在已经转化成一种更有魅力的福气,那是随着对佛法领悟的加深而加深的福气……我又看到了当年背我转山时的姥姥。她一路甩下众人,快到山顶时她总是停一停,回头瞧瞧我,笑一笑,然后一口气儿把我背到终点。那时,我在她的背上常能听到一阵不知从哪儿传来的声音,悠悠的,似歌非歌,整个高原如同都在那阵似歌非歌的声音中飘浮了起来。
  二、乘着彩虹而来(5)
  现在我终于明白,我早已在姥姥的背上听到了佛音。
  从杀生到放生
  记得经常有这种事情在我家门前发生: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刚走到家门口,左邻右舍的阿姨们就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
  “你家吉祥今天又发善心了,那些要饭的乐坏了。”
  “还从楼上往下扔糖让我们吃,这孩子!”
  妈妈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微笑着和大家闲聊几句别的事情就上楼了。妈妈进屋和平常一样,整理房间,做饭做菜,有一搭没一搭地听我描述一番那些乞丐,就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似的,并不责怪我。其实我这样做让妈妈很为难,我常常将妈妈准备好晚上吃的食物送给乞丐,害得她又得重新准备。我还将妈妈花高价买到的糖送给邻居们吃,要知道,在当时吃糖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时候,我家周围经常出现一些从偏远地方来的乞丐,有的还带着小孩,穿得破破烂烂的,我一见到他们就鼻子发酸。他们总是趁着大人不在的时候来到我家门前,重复那句话:“给点吧,给点吃的吧!”我每次都跑进跑出地把吃的穿的送给他们。
  在我八九岁的时候,由于家人的影响,我对因果轮回已有了一点点认识,虽然那不过是一个顽童的认识,但我当时竟像一个小大人一样,尽力去理解这些东西。
  一天,我拎着一根木棒在雪后的院子里玩,树上树下落着很多鸟。我悄悄举起棒子准备朝它们扔过去时,一只大乌鸦忽然落到了我前面的矮墙上。我盯住它,向它靠近,兴奋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在它刚要转身的一刹那,我手中的棒子猛地砸下,“梆”的一声,它一下子就跌到了地上。它扑楞着翅膀,几次起身,几次栽倒,直到再也爬不起来了,羽毛上沾满了血和雪粉。我开始害怕起来,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看着它因我一时贪玩死得这么惨,我又心疼又恨自己。想象着我若是它,就这么被一棒子打死……
  那天我什么也干不下去,后悔得要命。这不是杀生吗?这不就是姥姥说的那种罪孽吗?后来,从我家门口走过一个牵着马的修行人,我就急忙跑去和他搭话。我想,这个修行人如果能替我承担杀生的罪孽,我再施舍给他一些他所需要的东西,就没事儿了,我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他说他很饿,想吃一点东西。我就对他说:“你可以到我家吃东西,但咱们得交换。”我就把刚才的事情和他说了。
  “你有绕塔、念经、修行的功德,你肯不肯帮我?”
  他知道我是让他替我扛起杀生的罪孽。他答应了,在我要求下他还发了誓。
  我把最好的糌粑、酥油都拿给他,为他煮了最好的酥油茶,又做了许多吃的让他带走,还把很多值钱的东西送给了他。忙完这些,我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没有了,心里轻松了许多。可他在吃饱喝足临要走的时候却对我说:“我没说替你承担罪孽呀,再说了,你的罪孽别人怎么会承担呢?”我挡在门口,大声对他说:“别忘了,你发过誓了。”他却满不在乎地咧了咧嘴。我便压着火,给他讲了姥姥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老奶奶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那个老奶奶修行多年,积了很多功德。一次,她在赶路的时候渴得难受,正好看见一个小女孩坐在家门口喝酸奶,老奶奶闻到酸奶的香味就停了下来,对那女孩说:“我用我一生修来的所有功德换你的酸奶可以吗?”小女孩想了想,就把酸奶给老奶奶喝了。后来老奶奶就忘了这回事。等老奶奶离开人世去了地府,阎罗王问她:“你有什么功德呀?”她说自己多年来修了很多功德。阎罗王告诉她:“你的功德早就没了。”老奶奶不信,便随着阎罗王去看。她在这一世所做的事情都出现了,她看到了那个小女孩用酸奶交换功德的场面。“你的功德在你换取酸奶的时候就已经归那个孩子所有了。”阎罗王说完,老奶奶就下了地狱,受了几百年的惩罚,直到在轮回中重新修行。
  我用大人的口气对那个人说:“你是个修行的人,别忘了,你做过的和说过的佛祖都能看见。”
  我那时太小,深奥的佛理我不可能懂,现在一想,只觉得自己当时的样子很好玩,但我的善心在那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那时我常去不远处的河边玩,河里有很多鱼。虽然藏族人从不抓鱼,可那些外来的人却从不放过那些鱼。他们从一条条地钓鱼发展到一网网地捞鱼。当我看到那么多的鱼挣扎在网中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也成了那些网中的鱼。那时我就会想到家人早就为我解释过的“轮回”这个词,如果这些捕鱼的人在轮回中也成为一条鱼,他们会怎样想呢?其实就是在今天,我还是常常想,你若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你就不会用你的强势去决定那些弱者的命运了。
  那些捕鱼的人往往挑完大鱼,把一些小鱼任意丢在岸上,我就一捧捧地把它们放回河里。被丢在岸上的小鱼越来越多,一到中午,太阳把它们晒得嘴巴一张一合,都快动弹不了了。我急得只好把它们捧到我脱下的衣服里,从河到岸,再从岸到河,来回不停地跑,直到把它们都送回河里。有时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等那些捕鱼的人都走光了,我还是不放心地反复查看有没有剩下的小鱼。
  我当时那么小,就已经觉得那些小鱼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是一样的。现在和朋友们一提起孩提时的事儿,仍感到很快乐,当时怎么会懂“善良”、“品质”这些概念呢?只是觉得那样做快乐罢了。
  二、乘着彩虹而来(6)
  获得快乐,并不难。
  从童年到少年,我一直是一个爱玩爱闹、调皮捣蛋的孩子,但不论遇到什么事,总是自己拿主意,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是他们的事,我只坚持自己的主张。我的这种性格,反倒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伙伴。我常常带领我的大队人马爬山、游泳,再不就从家里拿出食物供大家聚餐,大家总是快快乐乐地跟着我跑来跑去。现在一想,少年时的快乐才是永远无法重复的快乐,而玉树那些山山水水本身就蕴藏着无法言喻的情趣。
  上小学时,我家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总是不慌不忙地等着上课的铃声响了才翻墙入校。有一天,不知怎么的竟迟到了几秒钟,我硬着头皮进入课堂时,发现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正并排地站着。
  “为什么迟到?”老师严厉地问,接着他又转移了话题:“作业做完了吗?”
  “作业?”我好像忘了作业是怎么回事。
  “连作业你都忘了?你想和他们一样吗?”
  这时我好像猛然想起了作业为何物,赶快从书包里掏出作业本递给老师。老师一页一页细细地翻着。
  老师看了我一眼:“进去吧。”
  可那些同学却一直站着,他们将挨一天的饿。
  中午下课的铃声一响,我便翻墙冲进家里,用一个塑料袋将妈妈刚做好的饭菜全都装进去,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就急匆匆跑出家门……
  我对伙伴们这种天真自然的举动,还使我拥有了一大群藏獒。
  有一天,我看到一只小藏獒站在街上浑身发抖,回到家后我满脑子都是那只可怜的藏獒,实在受不了了,我便收养了它。最后竟发展到了16只,我为这些高大威猛的藏獒在几乎无人去的地方安了个家。但它们的食量太大,这成了一道难题。一开始,我总是趁妈妈没注意时悄悄地往怀里揣一个馒头,她一不留神就再揣一个。终于在某一天被妈妈发现了,我只好向她承认我在养狗。妈妈从此就把一些剩饭剩菜放在一起,等我每天定时拎走。可这些狗太多了,怎么能让妈妈再为难呢?就这样,我的同学们便今天你拿多少、明天他拿多少地将这个问题解决了。后来,藏獒里又出现了一只狗妈妈,便顺理成章地又添了几只藏獒。
  平日里与小伙伴们玩耍时,藏獒在我周围护着我,低吼着,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那些与我对阵的玩伴们吓得只能一步一步地往后撤,谁也不敢跑,生怕我的“卫士们”扑上去。这时的我,如同一个得胜的元帅,挨个摸一下这些卫士的头,以示奖赏。最有趣的是,它们偶尔还能做些惊人之举。有一次,一只藏獒竟然叼着一个钱包朝我跑来;还有一次,另一只藏獒给我送来了一双解放鞋……
  此时我坐在这里,想起那些狗,想起它们摇着尾巴向我跑来的情景,它们身上的那种灵性现在想来依然让我惊讶。每一只狗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永远珍存在我的怀念中,它们给我的少年时光增加了很多快乐,而少年时的快乐是说不完的。
  我的噶扎西寺
  从我记事起我就发现,凡是见过我的人,对我的态度和对其他小孩的态度不一样。我和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耍的时候,那些路过的大人们总是微笑着看我。有的多看一会儿,有的只看几眼就走了,没走多远总要再回头朝我这边望一望,而其他孩子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我和其他伙伴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后来我才知道,自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我就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那天早晨伴随着我出生的那种奇异的景象令很多人认为:这孩子不同寻常。
  我出生后不久,有位老喇嘛问过妈妈我是男孩还是女孩,然后他又要求亲眼见见我的模样。妈妈明白这些修行很深的喇嘛自有独到的眼力,便让他瞧了瞧。那个老喇嘛对妈妈说:“这孩子很有福相,好好照看。”
  那些前来道贺的老人们见到我后,情绪都有些激动。他们议论着我出生时的那道彩虹和那种声音,并且他们发现我的相貌竟然与上世活佛很像,尤其是眉宇间透着的那种祥和悠远之气。他们都觉得奇怪,就连修行多年的成年人也难得有这种神态。他们露出惊讶的眼神转头对妈妈和姥姥说:“莫非这孩子真的是……”妈妈和姥姥知道他们要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她们也很激动。
  上世活佛盛噶仁波切在圆寂之前曾对身边的弟子们说:“我还会回到这个地方。”这句话便是日后寻找转世灵童的根由。从此,老喇嘛们就开始特别注意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奇异的迹象。一旦发生某种奇异迹象,他们便马上打探是不是有婴儿随之降生、谁家的婴儿、什么时间、在什么方位,这些都会被他们清清楚楚地记下来,一点也不能马虎。
  那个奇异的早晨妈妈生下我的地方,附近正是上世活佛盛噶仁波切生前所住持并圆寂的寺庙——噶扎西寺(此庙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这一切的预示,自然而然地使周围的修行人都对我格外关注。
  哪一个藏族人不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身穿鲜红色袈裟的孩子呢?有了这样的孩子,就等于家里有了一个最可靠的守护使者;谁家的孩子若是能够一生都在寺院中修行,也同样是全家莫大的荣幸和骄傲。妈妈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弟子,听到别人对我的预言当然很高兴,可她对那个藏族人心目中最敬仰、最崇拜的位置却从不敢轻易去想。她只是将周围的人那些话当做是一种对我的祝福而已。虽然妈妈当时不敢有过多的想象,但她从我降生那时起就已经预感到,这孩子的一生肯定与众不同。
  二、乘着彩虹而来(7)
  说来也奇怪,家人从未给我起过“扎西”(汉译:吉祥)这个小名,可也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开始的,大家都管我叫扎西,叫得那么自然,我回答得也那么痛快。妈妈曾经问过我:“人家怎么都叫你扎西呢?这名字从哪儿来的?”是呀,这名字从哪儿来的呢?我也不清楚。直到有一天我脑子里一下子出现了“噶扎西寺”这座寺庙,我才领会到这出奇的巧合已经暗含了一种缘分。我的上世仁波切住持并圆寂的那座寺庙就叫噶扎西寺。我急忙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歪头想了一会儿,然后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笑了笑,没言语。
  小时候,每当我身处险境时都能逢凶化吉,过后一想,肯定是佛在保佑着我。
  暑假一到,我就和姥姥去离县城较远的乡村亲戚家住上几天。那次我们到了亲戚家,按惯例我把糖果分发给小孩子们,就和他们去二楼的房顶上玩。二楼是乡村的那种土木结构,没有围栏,举架很高,非常危险,不小心很容易掉下去,大人轻易不允许孩子们上去。我们是趁他们聊天时偷偷上去的,一上去我们就开始追着打着闹腾着,根本没想到危不危险。我在打闹中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跑到了屋顶的边上,突然右脚一滑,还没等反应过来,身体就一下子失去重心掉了下去。在那一瞬间,我想:完了完了,不死也得摔断腿。在人们的惊叫声中,我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半空托着我往下坠。当时我还想,这也许是梦中吧?若不是梦中,我在半空上怎么还会看到那座噶扎西寺呢?我还想,那座寺庙和这儿根本沾不上边,它怎么会在我眼前一晃一晃地浮着呢?对,一定是梦!于是我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便准备用手掐一下身上的哪块肉,如果掐不着或者掐不疼,那就证明我的判断没错。这是我自己从会做梦开始,从一个又一个梦中总结出的经验。还没等我伸手,身子便已经掉到了地上,就像平时走着走着不留神滑倒了一样。一激灵,动了动肩,没疼;再挪了挪腿,也没疼。自己也感到奇怪,哪儿都有感觉,就是没疼。起初我以为是掉到了草堆里,可我欠身一看,全是硬土,还布满了为防下雨时道路泥泞而铺的石块。我试着往起爬,竟和正常跌倒了爬起来一样,一点不费力。我索性一下子站了起来。那些在四周干活的村民们围着我,像看魔术表演一样,半张着嘴,惊得一声不吭。姥姥也瞪着直勾勾的眼睛跑向我,在我面前站了片刻,便一把将我搂住。
  “真怪呀,太幸运了!”大家互相议论着。
  我那时太小,对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奇迹总以为是一种巧合,也不太热心去想。而我热心去想的和热心去做的,都是与佛有关的事情,虽然那时我对佛法连一知半解的水平还达不到。现在想想,对于那么小的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常常先跑到一处比较高的地方,站在那里故意板着脸,装腔作势地说:“弟子们,你们要听我的,我就是活佛!”伙伴们便同我一起诵经、祈福。好在我知道得比他们多得多,他们听我的号令时也是一副十分庄严的面孔。
  上中学后,我竟成了一名为那些面临各种选择的同学们出谋划策的大师。他们一遇到困惑就和我商量,我给他们出的点子竟然会使他们日后都很感激我。其实当时我只不过就事论事,却没想到后来我说的那些话都应验了。
  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一个夏天的黄昏,那个夏天,我同时也开始了修行的渴望。
  那天夕阳刚一落山,我和伙伴们便出发去山上玩,这是我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大家正连打带闹地往山上赶,这时,其中的一个女孩停了下来:“我肚子有点疼。”当时我们都没太在意,只是告诉她歇一歇再走。她坐了一会儿,又跟在我们后面一起往山上走。后来她就显出了很难受的样子,已经跟不上我们了,我们就每个人换着扶她走。眼见她再也走不动了,大家都停了下来。她的额头已渗出了汗珠,连气都喘不上来的样子。
  “咱们歇歇吧,我肚子疼得受不了了。”她的声音很轻。
  我把上衣脱下来给她垫在一块石头上,她坐下后便缩成了一团,不停地呻吟着:“疼……冷……”大家都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我便让几个人赶快下山找她父母。可惜已经来不及了,那些下山的人没走多远,她就咽气了。
  刚刚还和我们在一起,上山前还高高兴兴的,就这十多分钟的光景,她竟然死了。
  那年我只有12岁,但我却真正领会了老人们说的那句“人生无常”的意义。
  后来有很多人对我说,她死在我面前,也算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
  后来,我总是想:她死在我的面前难道真是一种必然吗?难道我真的是……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把我所知道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因果、轮回、业障、因缘等知识全都调动起来,想了又想,那种对修行的渴望渐渐强烈起来。
  “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一位得道高人,远离尘世,携夫人在高山之巅终年修行;睿智、通灵、极具法力,人们至今依然传颂着他的故事。他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师父。
  师父是位老喇嘛,年轻时因师母身患癌症,他们便去山上修行。一晃就是几十年,师母的癌症竟然自行消失。他们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几位修行者常年跟随在他们身边。很多活佛一次次请师父出山,他却一概拒绝。而遇见我之前,他早已不收弟子了。
  二、乘着彩虹而来(8)
  因缘所至,妈妈找到了师父,向他陈述我的来由,师父答应收我为徒。妈妈领我去见师父之前告诉我:有这样的师父是你的荣幸。
  妈妈带着我在山上用了两个多小时才爬到山顶。山顶上出现了一座小院,这就是我师父常年生活的地方。
  一位喇嘛开门将我们领了进去。没见过师父之前就听人说,他的头发很绝,能避邪,谁身上若是带着几根他的头发,什么灾祸都不能近身。见过师父的头发,我马上认为,外面的传闻一定是真的了。他梳成辫子的头发密密麻麻地盘成了很多圈,白得一点杂色也没有,头上如同顶着用雪花围成的花环。那些头发要是散落下来,铺在地上,该有多长呢?师父用慈爱的眼神看着我,我看到有一种似雾又不是雾的东西在他身体周围浮动,他看着我时,我的身体忽然变得轻盈了许多,感觉轻飘飘的,浑身上下从来没那么舒服过。当我看到扶着师父正微笑着站在那儿的师母时,一股暖意便在我的内心涌起。她脸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温煦圣洁的气息很快就在我的想象空间弥漫开来。我似乎看到了被青草和鲜花熏香的月光正随着夏夜的山溪静静流淌,流向从未有人去过的丛林深处……悠远、温馨、安静、平和。
  妈妈对师父师母说:“这就是吉祥!”还没等妈妈介绍他们,我便发自内心地向他们施礼:“师父,师母。”
  师父坐回椅子上,看着我,缓缓地点了两下头,然后眯起眼睛,一边把头仰到椅背上,一边像刚刚做完了一件大事儿似的长长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啊!”
  其实这句话我已听惯了,很多人在我面前都说过这句话,可现在师父刚刚见到我,他竟然也这么说,我就感到非常好奇,但当时我没有多问什么。
  过了两天我和师父渐渐熟了,我问师父:“您说我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是不是因为我家比别人家钱多一些?”
  师父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你家有个佛堂对吧?”
  “对呀。”
  “你就是那个佛堂的主人。”
  “为什么呀?”
  “你还是一个寺庙的主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人找你的。”师父说得很慢,但语气很肯定。
  我是我家佛堂的主人?还是一座寺庙的主人?师父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些都是真的吗?
  后来的一切证明,师父真是太神了。
  从那时起,我一放假就去山上和师父学佛,每次都是半个月左右。山上没有电视电话,也没有玩伴,有时想去找师母说会儿话,可师母也在修行,学习的空余时间很寂寞。那年我只有13岁,正是贪玩的年龄。只有到了下雪的日子,那些从山上跑来的鹌鹑,才会给我增加一点乐趣。
  那时我发现,那些鹌鹑都喜欢聚在师父的房门前,连跑带跳地咕咕叫着。尤其是个头最大的那两只,只要师父坐在椅子上,哪怕房门关得严严的,它们也会格外响亮地咕咕几声。这些野生的鹌鹑是怎么把不同的人分辨出来的呢?它们为什么都要聚到师父的门前呢?想来想去,利用我刚刚懂得的一些佛理,认为那也许就是因缘吧!至于更深的奥妙,我当时还不能明白。
  那天下雪时,鹌鹑们又跑来了,一个个又笨又胖地在雪地上晃动着,很好玩。我便在兜里装了一些小石头,不时地朝它们扔一下,看它们最后都跑到院外去了,我追到院外,继续朝它们扔石头。正巧打在了一个鹌鹑的背部,那只鹌鹑变了声地长“咕”一声,便滚下了山坡。我当时就害怕了,又想起了小时候那只乌鸦的事。我四处看了看,一个人影都没有,便急忙朝山坡下跑去,到了那只鹌鹑的跟前,它还在动弹,只是趴在枯树下的干草中起不来了。我把它轻轻捧起,心疼地用胸脯暖着它。过了一会儿,我找到了一处两块石头中间的地方,把它放在那儿,四周用树干围成墙,再在树干上铺上雪和枯草作为伪装,这样,鹌鹑就跑不掉了,别人也不会发现它。我想让它养一夜的伤,明天看情况再说。这期间,我不停地朝四处望,从始到终一直不见人,我便一边为这只鹌鹑担心,一边回到了师父的身边。
  “你干什么去了?”师父见我进来好一会儿都不吭声,便抬眼问我。
  “没干什么呀,就是在外面走走。”
  “以后再别做那种事了!”
  师父居然什么都知道了。我当时就想,真不该隐瞒,我怎么忘了他是通灵的呢!
  第二天我再去查看那只鹌鹑,它却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找到。那些树枝呀草呀什么的都散落在一边。
  那时我反倒不担心了,因为相信师父会知道它的下落,也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这件事发生后,我就不那么贪玩了,师父告诉我,贪玩也是“贪嗔痴”三毒中的一种,贪玩是欲望引起的,一切罪孽是从欲望中来的。
  此时回头想一想在师父师母身边的那些日子,真像童话那样美妙。
  每天早上,师母就在灶台上给我熬上一大茶缸的肉汤。我一睁开眼睛,就能闻到一屋子香味。一闻到浓浓的肉香,我便馋得马上起来,洗几把脸就迫不及待地围着师母转。师母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别急,再熬一会儿就好了。”我从来都没喝过那么好喝的肉汤。肉汤是师母专为我熬的,师父喜滋滋地看着我喝,他却舍不得喝。
  二、乘着彩虹而来(9)
  到了午后,尤其是晴天,师父就会来到洒满阳光的院子里,坐在一个大椅子上喝酒。酒盛在一个很旧的大茶缸里,他像喝水那样自自在在地喝着酒。我见过很多大醉或微醉的人,可师父从未露过醉意,一直平平静静的,一点反常的样子也没有。
  后来我回忆当时的情景才明白,师父喝酒与那些喜欢喝酒的普通人不一样。他之所以从未有过醉意,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远远地超越了酒的力量。他有足够的力量控制酒,而不是相反。这就如同喜食某些毒物的孔雀那样,吃的毒药越多,越有生命力,也越趋于完美。
  师父也吃肉,但师父吃的肉都是一些意外死亡的动物。比如自行摔死、冻死或被其他动物咬死的动物。师父在吃肉之前也总是以自身的法力为这些动物念经超度。他从不为吃肉而杀生,从不吃那些为他而丧生的动物。
  他并不迷恋酒肉,他喝酒或偶尔吃肉也不过因为山里阴冷的环境而善待自身罢了。师父没有什么欲望,如果他稍有欲望,山下的那些名利正等着他呢。
  常有这种情景:师父喝完一口酒,把茶缸放在边上的小木桌上,便闭起眼睛在椅子上一前一后慢悠悠地摇着,同时慢悠悠地问我:“吉祥啊,你学得怎么样了?今天累不累呀?是不是闷得慌?”每到问起后一句话时,我总是很简单地回答:“不累也不闷。”师父这里任何电器都没有,四面都是大山,我怎么会不闷呢?但我的心思是瞒不过师父的:“你现在不就感到很闷吗?你要是用心去控制欲望,自然就不闷了。”
  每天晚上,我都要做大礼拜。做完大礼拜,便总体回忆一下近来所学的佛学知识,特别是要把白天学过的东西逐项梳理一番,然后按照师父教我的方法进入沉思状态。有时候,师母会把师父从屋中搀扶出来,我和那几位修行者便在师父的座位左右围成一圈,大家便静静地听师父给我们讲述很多佛法的故事和道理。每到这时,师母总是把我安置在离师父最近的地方。师父说话的声音很轻,但我除了师父的声音,别的什么也不在意。有一次正赶上窗外传来巨大的雷声,我看到有人惊得都要站起来了,我也听到了,但耳边比雷声更响的是师父的声音。记得当时雷声一响,师父便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脸上,待大家继续坐定,师父冲我说:“吉祥,你没听到雷声?”我说:“听到了。”师父又问:“那你听到了我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吗?”我便将师父在打雷时说的那句话重复了一遍。师父没理我,他接着我那句话继续往下讲。
  师父的修行是不分白天和晚上的。他从来没有躺着睡过觉,而是坐在一个大大的方形木匣中闭目养神,终年这样修身养性。当我在地上打地铺躺下时,常常想,师父坐在那个木匣中能辨认出涅吗?能听到神咒吗?能看见佛陀吗?他如果像我这样躺在地铺上会有什么感觉呢?过了没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就显得很幼稚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师父对我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终于打消了我的所有疑问。那时我觉得,师父一眼就能穿透我的肉体——在今天来看,他早已超越了一切,这自然包括取消了善恶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他已经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所以才能够静得连时空都不在意。
  我从师父的身上悟出:世俗中的人看佛法,不过是坐井观天。对于他们而言,佛法就是清规戒律,是死板的、狭隘的、固定不变的;他们用这种观念来接受佛法,就等于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
  我在拜师之前,对一切只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和世俗中所有的人一样,看到一杯水时,先看到茶杯,然后又看到杯中的水。只想到茶杯是装水用的,却从未想过茶杯与水的深层关系,更悟不透水与茶杯之间的某种玄机。
  师父帮我打破了茶杯,水洒出来了,水的真相被我看出来了。
  人心如同一只小鸟,当它被道德、法律关在笼子里时,它常常幻想着飞出笼子,可一旦它飞出笼子,它却飞不出天空。佛法就是天空,它包容一切。
  和师父在一起的日子越久,就越感到他的神奇。他平时不太爱说话,除了必要的指点,他也很少和我多说什么。可我只要一靠近他,我的心灵就像长了一双眼睛似的,刚刚还弄不清的东西,马上就清楚了。
  有一次上山后,我忽然发现兜里的那支笔不见了。那支笔是同学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笔管上还刻着“吉祥如意”几个字,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想来想去也想不起来把它放在哪儿了,或许是我掏兜时不注意掉在什么地方了。当时师母正好扶着师父走出来,我走近他们问候了几句,师父又坐到了他的椅子上,拿着大茶缸喝酒。沉闷了好长时间,师父才慢条斯理地说:“吉祥啊,你靠近点。”我就靠近了师父,轻轻地推了推椅背,师父便在微微的摇动中闭上了眼睛:“你心里有事吧?”我当时正想着那支笔。没等我回答,他接着又说:“你闭上眼睛什么都别想,就没事了。”师母在旁边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我想师父这是让我静下心来除去杂念,便在师父的身边坐了下来,闭上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场景就出现了:我看见我的那支笔正在我的一个玩伴的手里,他冲着阳光正瞄着笔管上刻的那几个字;他此时正站在河边那块大石头旁。
  看到这些,我马上睁开眼睛,转头看了看师父,他仍坐在椅子上,摇几下,喝一口酒,再摇几下,再喝一口酒,好像我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师母也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半个月后,我找那个玩伴要那支笔时,他惊得眼珠都快要瞪出来了。“吉祥,你是人吗?”那副惶恐的样子逗得我哈哈直乐。我便又像从前大家在一起玩时那样,马上绷起脸来,双手一叉腰:“早就跟你们说过,忘了?我是活佛!”
  二、乘着彩虹而来(10)
  我和师父的感情在逐渐加深。每次临近假期的日子,也是我最难熬的日子。离上山的日子越近,我越想念师父和师母。我把进山的日子在日历上用红彩笔画上圆圈,在圆圈的周围点出一条条向四处扩散的射线——日历上就出现了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
  那些日子真像太阳一样,至今还照耀着我的回忆。
  我的心向师父敞开着,师父也用他的心向我的心传授佛法,这时,外在的语言是不够用的。那时师父虽然话不多,但他对我一点一滴的渗透式的教诲,早已融入了我的灵魂之中,是师父为我开辟了一种精神境界。从那时起,我便常常站在山上暗自发誓:我要为更多的人活着,我要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活着!
  我是在13岁那年认识师父的,距今已经15年了,如果师父师母还健在的话……唉!
  我与师父的最后一面,已经是我被认证为转世活佛的时候了。
  在我被认证为转世活佛的那一刻,我的耳边又回响起师父的声音:“你是一座寺庙的主人……”
  我去看师父的那天,心情很复杂:我为有这样了不起的师父而欣慰,同时也意味着我今后很难再有时间伴随师父左右了。当我走到山下抬头一望,山顶上的桑烟正袅袅升腾。这是一种仪式,这是一种迎接不同寻常的客人才有的仪式,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种燃放桑烟的仪式。师父作为世外高人,怎肯轻易使用这种仪式呢?凭他的法力,他一定早已算好了我此时的拜谒,他一定早已明白以后再也不容易见面了……想着想着,我的鼻子就酸了。我来到了我熟悉的小院门前,师父的随身喇嘛告诉我:“他老人家一大早就告诉我们,放桑烟吧,今天会来一个不寻常的客人。”我带着我那些随行的喇嘛走了进去。
  那天,师父还是坐在那把椅子上。我进屋后,师母笑着说:“真准时啊。”我知道师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师父早把我到的时间算好了。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曾经用过的东西依然整齐地摆放着,师母每天早上为我熬肉汤的那个大茶缸依然摆在灶台旁的石台上,一看到它,我仿佛又闻到了丝丝缕缕的香味。师父一直没怎么说话,只是用很平和的眼神看着我。后来我曾仔细回忆他当时的神态,并没有想起他有什么异常的反应。当时我只知道以后很不容易见上一面了,但绝没想到那天的见面竟会是最后的一面。
  我们静静地坐着,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其他人在外面也很安静,谁都不忍打扰我们。我当时唯一的希望是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哪怕就那么凝固了,让我也永远凝固在他们的身边。有几次我的眼泪差点涌出来,都被我控制住了。要哭的感觉很强烈,以前从未有过,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也许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某种征兆吧?
  师父一定早就料到了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面,他可能想好好品味一下这段宝贵的时间,所以他才那么平静。这当然是我现在的猜测,也许师父的那种平静正是最适于他的一种告别形式。还是算了吧,任何猜测对他都是不恭的。
  我陪师父和师母坐了很长时间,舍不得离开。要不是我那些随行的人一再催促,我会陪着他们一直坐下去的。
  我对他们说:“我还会来的。”
  师父只是微笑着,没有回答我。
  我刚一迈出小院,眼泪就一下子涌了出来。
  ……
  后来,我出国去了印度,师父和师母在那一年先后往生。
  据很多人讲,师父往生的那天,到处都在下雪,那是多年来少见的大雪,唯独师父住的那个地方没下雪。山下的人都能看到,山顶像一口烧着水的大锅,热气腾腾的,一个圆圆的淡紫色的光环时隐时现地笼罩着师父住的小院。后来师父身边的喇嘛告诉我,师父那天是端端正正地坐着圆寂的,圆寂后的面色比平时红润得多,就像一个正常人遇见什么喜事那样,满脸笑容。当时他的白发仍旧整齐地盘在头上,可当人们去挪动他的身体时,他头上那些小圈圈便散开了,被风刮开了似的,很自然地散了一地,可屋子里哪有风啊!师父的脸和整个前身都被白发遮住了……
  没过多久,师母也跟着去了。
  那几个随师父修行多年的人还告诉我,师母往生的那天上午,她仍旧那么平静,还把我留下的那些日常用具挪到了师父坐过的椅子旁。刚过中午,她就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我和他们的因缘只有这些了,但在我经历了数不清的往事后,直到今天,师父和师母的形象还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山上的日子,如同神话传说那样给我留下了说也说不完的回忆。对于我的佛法领路人,我说多少感激和怀念的话都显得太轻。
  校园王子
  我虽已经拜师学佛,对师父师母的感情也很深,但山上的日子对于刚步入少年期的我来说,还是过于清静了。所以尽管每次一放假都渴望着马上见到师父师母,而在山上过上十天半个月,还是急着想回到那些玩伴中去。一回到山下的世界,我便又重新恢复了我的少年本色。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那种东西也就渐渐明显了。
  1992年,我以很高的分数考取了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那是当时玉树地区最好的中专学校,那时能考取中专很不容易,在当地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进入中专后,我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品行开始逐步成熟,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思考,对那些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也更加强烈了。每逢遇上校外那些要饭的乞丐,我和小时候一样,给他们买一些吃的、喝的。我家生活条件很好,我常请同学们去饭馆吃饭,有些乞讨者常常趁饭馆老板不注意溜进来,老板一旦发现撵他们时,我就赶紧阻止,然后再添一份饭菜让他们和我一起吃。同学们虽然还能理解我,但他们在这种时候也都是吃两口马上先走,也不多说什么,饭馆老板却总是摇着头,一副无奈的样子。学校每个月以饭票的形式发的66元伙食补助费,大都被我送给了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不管是什么人,我一见到他们遇到了困难,就常想:我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呢?就好像有一种责任落到了我的肩上,尤其在他们露出满脸谢意时,我便会生出一种辛酸的感觉。
  二、乘着彩虹而来(11)
  有一件事,令我很感动,也难受了好长时间。我们学校有一对看大门的藏族夫妇,很和善,我和同学们有时去看望他们。第一次去他们家,两位老人就用惊喜的目光看着我,我想这不过是他们对我有特殊的好感而已。
  等我和同学们再去的时候,老人竟拿出了一块精致的藏式地毯,唯独给我一个人垫在脚下。这种地毯是用珍贵的毛料制成的,价钱很贵,我想这一定是祖传下来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们专为我买的。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竟花掉大半年的积蓄为我买地毯。惊讶、感激、酸楚……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当时只顾一口一口地往肚子里咽。等情绪稍微平息下来,我禁不住问老人家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你与别人不同啊!”老人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回答我的疑问。
  以前,那么多人说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都没有像这次这么久久地陷入沉思。接连几天,我总在想,人们说我“不一样”,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在我搞不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便对自己通盘分析了一番。随之而来的是,我忽然理解了我自己:我就是我,我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我喜欢自由,喜欢主动地掌握一切、扛起一切,只要这一切能化解世间的苦难……而我最讨厌的是束缚,以及……以及俗世中那一板一眼的生活。
  那时我就是这种想法,我所喜欢的,正如西藏的雪一样,覆盖一切,把青山全都拥入怀中——凉凉的,爽爽的,简单而极致的美。
  当我自己修剪自己的衣服,走在校园中反而引来那么多羡慕的目光,这不是别出心裁的吸引力,这只是坚持自我。坚持自我不正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吗?
  然而,老人为我买地毯,这与我所谓的“坚持自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真的想不清楚。他只说“你与别人不同”,这句话是不是与我的“坚持自我”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呢?也许有吧,但我还是不能确定。
  我在上中专时,拥有了自己一生中第一部车——火红的HONDA摩托车。当我骑着那辆赛车式的摩托风驰电掣地冲入学校时,很多人在观望,很多人在议论。爱怎么看怎么看,爱怎么说怎么说,我全不理会。在众人的注视中,我轻松地步入教室。我想这是我个人的事,我只要不妨碍他人就行了。从小到大,别人总在注视着我,我从未有过什么不自在的感觉,我还是我——速度、极限、王子似的辉煌,再加上簇拥在身旁左右的朋友……“吉祥”这个名字从来都是风云的代名词。我已习惯了不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些人在旁边说:“这就是吉祥。”即使那对我毫无意义,但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龄的或者上一届的学长都在跟随着我,尽管我并不领导他们做什么,却无意中成了他们的领袖。而对于那些追求我的女孩子,现在看起来,足以证明我的年少轻狂。而我对她们的拒绝方式也足以证明自己的幼稚。那时我还不明白她们被拒绝后的沮丧,更不懂那正是一种伤害。
  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门口被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叫住。看到他那种缓缓地上下打量着我、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我连他为什么叫我都没问,只是用眼角扫视着他。他很无奈地说:“你就是吉祥吧?一个女孩托我给你一封信。”
  那个女孩是比我高一届的学姐。当天下午我们在约会的地点见面时,我告诉她我已有女朋友了。
  我习惯天天换穿不同的衣服,每到周六就攒下一堆。我那位学姐每到周六就在宿舍门口站着等我,把我攒下的那堆衣服要去,隔一天再把它们洗净、熨平送回来。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寝室那几个顽皮的男孩便商量出了捉弄她的办法。
  又到了周末,那位学姐依旧大大方方地站在门外等着。这次我怀着恶作剧的心理破例把她请进了屋,指着一个大袋子说:“喏,这些都是要洗的衣服。”
  这时,那几个早有准备的男孩一个个嬉皮笑脸地嚷开了:
  “麻烦你也帮我洗洗床单呗。”
  “哎,那是我的被罩……”
  “最上面的是我的床单,谢谢啊。”
  她朝那几个男孩挨个看了一眼,然后把脸转向我,与我对视了一秒钟左右,她便忍不住扑哧一笑,只说了声“好吧”便收拾起大家递过来的那些东西,匆匆走了。我当时并没有去想她的感受,也没有去想这么做会不会伤害她的感情,只是觉得这女孩还挺大度的。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她过生日的前两天,她来找我,告诉我已经在饭店订了一桌菜,两天后晚上7点钟,已经邀了很多好友。“别忘了,那天你一定要来呀,你可是那天最特殊的客人!”我说我一定去,她便高兴得脸都红了。
  两天后,我竟把那件事给忘了。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约我吃饭,吃完饭又去打台球,到了半夜12点多,一个总跟我们在一起的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台球厅:“哎呀,吉祥,我可找到你了,大家从晚上7点一直等你到现在呀!”
  我愣了愣,等我?什么事啊?话还没出口,忽然想起学姐的生日。糟了,糟了,我怎么给忘了呢!
  我骑着摩托赶到那家饭馆时已经12点半了,人都走光了。一张桌子中间摆着一个大蛋糕,那么多的菜整整齐齐地摆满了蛋糕的四周,一看便知,都没被筷子动过。老板告诉我,大家一直坐那儿干等着,每过一小时就有人喊饿,可那女孩就是不许动筷,说是得等那个最重要的客人来才能开席。眼看着饭馆要打烊了,大家就都走了……
  二、乘着彩虹而来(12)
  我再也不忍心去看那些早已凉透了的菜肴,耷拉着脑袋走出饭馆,站在摩托车旁发呆。眼前一会儿是师姐听到我答应她时那张飞起红晕的脸,一会儿是她一遍遍跑到门外盼着我马上出现的焦急的眼神,一会儿又变成了她步出饭馆时用手绢悄悄擦眼泪的动作……那种无法形容的内疚催促我必须去向她道歉。
  第二天,我拎着一个大蛋糕去找她。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正式向别人道歉,而且还是向一个女孩子道歉,所以连我自己都觉得我那天显得过于庄重了。她听完我的道歉后,眼眶中转动着泪珠,盯着我,半天才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你昨天肯定有什么急事,我不会怪你的……”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她对我的包容、照顾和忍让如同姐姐对待弟弟那样,一点私心都没有。她先于我毕业离校后,我们的联系虽然越来越少了,但那份纯真的感情依然值得我久久珍藏。
  中专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感故事发生了。
  记得那天几个同学坐在一起闲聊,他们的嘴边总离不开一个女生的名字,我便带着嘲讽的语气说:“那么喜欢人家,还不去追?”
  “得了吧,谁能追得起她呀,一个个都败下阵来喽!”其中一个兄弟故意苦着脸说。
  我随口便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亲自出马……”我还不知往下怎么说呢,他们就来劲了,都像等着看一场好戏似的:“真的呀?”看到他们这副模样,我也来了精神,竟自以为是地跟他们打起赌来:她肯定不会拒绝的,处一个星期我就跟她分手!
  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回绝了我。
  当时追我的女孩子很多,她在我眼里并没什么太吸引我的地方。那天当我自信地把纸条递给她时,我就想,她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的。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做我女朋友吧。”
  过了好一会儿,她转过身来,冲着我摇了摇头。
  我有些吃惊地看着她,她拿起书站了起来,从我身边走了过去。这反倒使我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追过去把她拦在过道上,也不在乎路过的人怎么看怎么说。她低着头,把手中的书卷来卷去。我正要问她,她却先开了口:“你不是真心喜欢我,我能感觉到。你是看别人那样,你才……”亏她能猜得出来。我想说点什么,她却抬起头来。这时我发现她确实很有魅力,她是属于那种越看越耐看的女孩。奇怪,我以前还真没过多地注意过她。她像是忽然下定了决心,说:“为了你的面子,我愿意帮你。”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形影不离地出现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食堂、自习室、图书馆……我们不论走在哪里,都有说有笑地扮演着一对情投意合的“伴侣”。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家庭、外表等等一切都那么般配,甚至一些外校的学生都知道我们是最合适的一对。但我们俩都明白,这种关系只有一个星期的期限,在我们开始交往的第二天我就把打赌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她。她当时撇了撇嘴说:“一个星期我都嫌太长了!”
  一晃就到了周六,我们那天还像头几天一样,表面上还是嘻嘻哈哈的,可她的眼睛骗不了我,有时我有意走到她的前面,然后突然回头看她,她来不及收回的目光正流露着那种让人心疼的忧伤。但我们谁也没有提“明天”,我们在她宿舍外面分手的时候也不去碰“明天”那两个字。
  明天到了。
  周日那天晚上,我把她送到宿舍门口,一路上我们都找不到什么话题,直到站住时我才故意轻描淡写地说:“还记不记得那个约定了?”随后我就去拉她的手,她把手朝后一抽,退了两步,望着我,一声不响。月光下她的眼睛很亮,一闪一闪的。她在流泪。我走近她,刚要伸手为她擦泪,她一下子抓住我的手:“为什么这么快呀?为什么呀……”她几乎要哭出声来了。
  看着她这样,我坚持着什么也不说,暗自回味着这一周我们在一起时的一些情景:每天我们都抽出一段时间坐在树下看书,草香、鸟鸣、清风……真是一种享受。看书的过程中,我们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她笑的时候,眼角眉梢总会漾起微微的醉意;她给我洗过的衣服总是带着一缕缕特有的清香,那股清香透着一种青春的爽朗;她听我讲述以往的经历时,那种充满柔情和幻想的眼神;我们每天刚一见面时,她那像久别重逢似的欣喜……这一切看来平平淡淡,却已融入了我这七天的生活之中,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已经习惯了她的陪伴。我无法想象我们一旦分手会使我们陷入怎样的失落和孤寂的境地,我也不必去那么想,因为我已做出了决定。我暗暗感谢那些追过她的男孩,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当初的那个“约定”,更不会有她所带给我的那些美妙的感受。
  “该分手了。”我故作感伤的语气。
  她还是握着我的手不放。
  “到此结束吧。”
  她的手在用力。
  我想也差不多了,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么难受,就对她说:“这一星期结束了,不是还有下个星期吗?”
  她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下个星期?”
  “明天不就是下个星期的开始吗?以后咱们一星期分一次手,然后一星期聚七天,同不同意?”
  二、乘着彩虹而来(13)
  她想了想,乐了。
  我们终于放弃了“一个星期”的约定,却拥有了一个学期的好心情。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我被认证为活佛转世才自然而然地结束,因为在藏族人的眼里,活佛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圣的象征。从那时起,这个女孩子只能对我远远地尊敬和崇拜着……
  我的少年时光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现在,时常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总是那些令我久久感动的活灵活现的细节。
  第二章 我是活佛
  那些喇嘛经过30多年的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我——我在16岁那年被认证为转世活佛。
  一、用16年等待(1)
  一提起活佛,人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神秘,第二个感觉还是神秘。的确是这样,作为人类心灵的引领者,转世活佛被称为世界七大神秘现象之一。
  一个颇有成就的修行人,在圆寂之后,为了普度众生,再重新以普通人的形体转世为人,这个人就是活佛。佛教徒们都知道,活佛转世这一现象真正实践了释迦牟尼的那句名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就以我的上世活佛盛噶仁波切为例吧。他是贵族出身,因为乐善好施,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同时也引起了另一些人的敌视。敌视他的人都是些诡计多端而又毫无信仰的人,这些人用重金收买了几十名一流猎手,埋伏在他平时经常出现的峡谷中,准备除掉他。接连多日,这些猎手总是在盛噶仁波切应该现身的时候看不到他的人影。只有两种声音回响在山林峡谷中,一种是丁丁当当的马铃声,一种是轻轻哼唱的歌声。后来,他们终于听到了盛噶仁波切的声音,那是他传经讲道的声音。他们一听到那亲切宽厚的声音,都忘掉了自己的动机,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刀枪……最后,连同那些指使者全都被他的那种精神所感动,很快便皈依了佛门。
  我的这位上世仁波切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药师佛和长寿佛的修行方面很有成就。他是一位已经多次转世、乘愿再来的成就者,其中一次是印度84位大成就者之一。据老人们讲,他的灵力能够除去自身的气息,在人世间往来穿梭,却一丝痕迹都没有。他圆寂后,爱戴他的那些百姓们渴望他转世重生,和他一同生活过的人以及他的几个妹妹,更是时时盼望着那个日子的到来。寻找转世活佛的过程神秘而又艰辛,却不可放弃。
  我从小就知道“活佛转世”是怎么回事,藏区的孩子几乎都知道。正如大人们所说的那样:它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传承形式,有某种因缘在里面。非常奇特,这也是它永远被人们关注的原因。那些发生在我身上的很多现象也都是用语言无法说清的,更不要说用常理来解释了。如果不懂得藏传佛教的来龙去脉,你就根本理解不了“活佛转世”这一现象。有关“藏传佛教”和“活佛转世”等前前后后的情况,我将在后面专门介绍,这里先说一说我是如何被发现的。
  我的生长环境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气息,特别是妈妈和姥姥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我对佛教的亲近感是可想而知的。从记事起,我就对所有带有佛教色彩的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香火、佛塔、转经筒、佛教故事、与姥姥一起去转神山等等,这些都能引发我的很多幻想。当人们都说我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时,我也感到自己的举止言谈、兴趣爱好、所思所想确实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有时大家正玩到兴头上,我会突然觉得没意思,便停下来。看着他们一个个嬉笑打骂的样子,我就想,我和他们不是一伙的,他们除了玩,好像什么也不会想。那我和谁是一伙的呢?我又是谁呢?那时我也就十来岁,还回答不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却总在心里说:“等着,你们等着看吧。”
  等什么呢?“你们”是指具体的玩伴呢,还是所有的世人呢?最让自己回答不了的是:“看”什么呢?
  想不清楚也不会往深处想,想要想下去,却怎么也想不下去。那种年龄,嘿,真有意思。
  可有一点当时是明显的,我对佛的兴趣比那些孩子大得多。
  我的上世活佛盛噶仁波切圆寂后,喇嘛们便开始艰苦地寻找他的转世灵童(活佛),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苦再累,喇嘛们也觉得光荣。我曾见过许多寻找盛噶仁波切转世活佛的喇嘛,他们大多脸色黑红、皮肤粗糙,一眼就能看出那是长期风吹日晒的结果。但他们眼睛都很有神,有使不完的力量似的,流露出一种快要做成某件事时的神采。那天,我一看到他们,就猜测他们可能是在寻找转世活佛,那种猜测不仅我有,很多人都有,人们经常冲着那些喇嘛的身影说:“那些喇嘛肯定是在寻找转世活佛呢!”
  当时我的血好像一下子全涌到了脑门,心跳得快了起来,也不去多想,一气儿跑到喇嘛们面前,张嘴就问:“你们在找转世灵童吧?找没找到?”
  这些喇嘛一看我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却这么急着打听这种事,觉得很好玩,便都微笑着打量着我。
  其中一位喇嘛说:“现在还没找到,你怎么会知道的呀?”
  我说是我猜的,他们便笑着走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一个念头忽然冒出来:我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呢?我要是不说他们上哪儿去找呢?
  于是我便又急忙追了上去,跑到他们前面仰头冲他们喊:“你们为什么不找我呢?我不就是那个人吗?”
  喇嘛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嘿嘿嘿地乐了起来。他们觉得这孩子太顽皮了,我跟前的那个喇嘛还摸了摸我的脸,然后他们继续赶路去了。
  我站在那儿眼见着他们走远,心里很着急,我是替他们急,我都找到他们了,他们却还要费力到处找我;我就站在这儿,他们上哪儿还能找到我呀!
  “哼,你们找吧,早晚还得来找我,我就是小活佛,爱信不信!”
  我朝着他们远去的方向望着,眼睛都瞪疼了。
  多年后,当我作为一个活佛,看到那些曾千辛万苦地寻找我的喇嘛们围绕在我的身旁左右,尤其是看到时间在他们脸上留下的刻痕,我就常常想起当年那个场景,如果那时他们便发现了我……由此看来,凡事因缘未到,急也没用。
  一、用16年等待(2)
  在以后的岁月里,那些喇嘛继续寻找转世的盛噶仁波切,当然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我的家乡,前往遥远的印度去寻找。在那里又经过了数年的奔波,由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后来的师父——尊贵的白教止贡澈赞法王经过七天七夜的闭关,终于得到了佛祖关于转世活佛的姓名、地址、家中父母及兄弟等详细情况的暗示,并将这些写在纸上交给那些寻找盛噶仁波切的喇嘛们。这些喇嘛们返回中国,经过了无数周折,遵照止贡澈赞法王的嘱托,在藏历七月七号那一天,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祈愿法会。法会上,喇嘛们诵念经文,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
  据验证和一些详细记录说明,仪式后,住持者及喇嘛们便当场打开了止贡澈赞法王所密封的信函,信中清清楚楚地指出了盛噶仁波切的出生地点、父母名字,并直接指出是有四个兄弟又在龙年出生的孩子。
  就在这时,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当时人们都紧紧盯住那道彩虹起落的方向——那个地方,正是我居住的地方。
  不久,喇嘛们就按照止贡澈赞法王所指示的各种特征找到了我家……
  我得到消息的那天,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当时趁着其他的几个同学来来回回端菜端饭的时候,我还在想着头一天夜里做的一个梦。我释梦还是很准的,同学们一做什么古怪的梦都来找我,可我自己的这个梦却令我有些迷惑:
  在梦中,师父坐在那把大椅子上,用无名指蘸着茶缸里的酒朝我弹,蘸一下,弹一下。我当时就站在师父的面前,看着他没完没了地重复着这个动作,我就想躲,可怎么使劲都挪不动腿。我想问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可嘴也张不开。正在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师父半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大了,用一种我从来没见过的眼神盯着我,那眼神有点疲倦,疲倦中还夹杂着一个劳累的人得到休息时的那么一丝惬意。
  我心里七上八下的,觉得师父这么反常,是不是病了?
  这时师父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的面孔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他手中已经没有那个大茶缸了,那把大椅子也变成了一朵莲花,他坐在莲花的正中间面朝着我。我想仔细辨认他的脸,他的脸却渐渐模糊起来,直到连脸部的轮廓都看不清了。
  我便回忆着刚刚见过的他的面孔,结果也是越想越模糊。到后来什么都没有了,屋子空空的,师父和那个人都不见了,只有一阵淡淡的香味钻入我的鼻孔,越闻越好闻,越闻越想闻,浑身每块骨头都像一块冰融进了水中那样被化开了。那种被化开的感受当时还令我很吃惊——我又不是冰,我怎么会想到那种舒服的感觉就像是一块冰被化开了呢?真是不可思议。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站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上,我朝前望了一眼,前面竟是一座庙……
  “再不吃就凉了,吉祥!”
  同学们已经吃起来了。我想这可能是好久没去山上了,师父想我才给我托梦的吧。过些日子真得去看看师父师母,我也很想他们了。
  我和大家正吃着饭,教导主任走了进来。教导主任是个很严厉的人,同学们都很怕他。原本闹闹吵吵的,一见他进来,全静了下来。我在师范学校是一个喜欢时尚、坚持自我、经常出风头的学生,平时虽说也很尊敬老师,却并不怕他们。可这位教导主任认识我父母,我有时担心他向父母告我的状,为了不让家里替**心,我平时都尽量躲着他,就是见着他我也尽量收敛。说白了,还是有些怕他。
  他直接朝我走来。我心里直打鼓,迅速回顾近来所做的事情。没做什么呀?他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赶紧咽下嘴里的半口饭,准备抵抗。
  他先是在饭桌前停了停,马上又绕过饭桌走到我的身边,笑了笑,弯着腰低声对我说:“来,到我办公室去。”
  看着他的态度,不像是要批评我,反倒有那么一点谦恭。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站起来,扫视了一眼大家。他们全都怔怔地看着我和教导主任。
  到了他的办公室,待我从后面跟进来,他便关上了门,向里面伸着手,请我入座。靠北墙放着两个沙发,我坐到第二个沙发上。我刚一落座,他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不不,这、这才是上座!”
  他把我按到第一个沙发上。这到底是怎么了?这哪是客气呀,这分明是演戏,可这是演的哪一出戏呢?他低着头搓着手在我面前来回快步地走了两趟,然后停下来正对着我,用很庄重的语气说:“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但你先不要和别人说,好吗?”
  “行,那您说吧。”
  我这时已经感觉到就要发生一件什么大事了。我希望他马上说出来,可又有点怕他马上说出来。我已顾不得猜测会是什么大事了,当时只是觉得一种压力正在我的整个体内快速扩大,窒息感越来越强。等我答应完他的要求,在我换了一下坐姿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的上半身一直僵在沙发的中间部位,手心已攥出了冷汗。
  他觉察出了我的紧张,便稍微缓和了一下语调:“你是转世活佛呀,吉祥。”
  这句话的声音并不大,我的脑袋却“嗡”的一响,然后就觉得有些耳鸣。他的话音刚落,我的身子便失去了控制,腾地一下跳起来。
  一、用16年等待(3)
  “啊?真的吗?”
  很多事情在发生前就早已被人预知了,可真到了发生的那一刻,却反倒令人有点不敢相信了。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真的。你是咱们噶扎西寺的转世活佛。学校已接到通知了,他们过两天就会来接你。但你现在最好不要说出去……”
  他后边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清了,也听不下去了。看到他那么肯定地点着头,我已经确定自己真的是活佛了。我是活佛!我是活佛!这句话在我脑子里一个劲地跳跃着。怪不得从小大家都说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怪不得和伙伴们玩耍时自己总喜欢扮成活佛,怪不得那年遇到那些喇嘛时自己就认准了自己是活佛……活佛!多么神圣的活佛呀,那可是藏族人的精神领袖啊!竟然是真的……我竟然真的是活佛!
  我正在激动得一塌糊涂,教导主任已双手托着哈达,准备献给我。他手中的哈达在颤抖着,他平日里脸上那种威严已经变成了一种深深的崇敬。我感谢他为我举行的这一小小的仪式,虽然我一走出他的办公室,还得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经历的对我的献礼呀!
  接下来的几天,我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总是想象着,活佛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做了活佛会有哪些变化呢?心态和思维跟现在会有多大的差别呢?我还能不能再骑着摩托尽兴撒野呢?那天晚上做的那个梦,难道正是预示着……我又想到了师父的神奇。要不是学校让我等候那些来接我的人,我恨不得马上去见师父,他才是最应该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我终究没能抑制住那种兴奋,当身边的朋友一再问我:“你这两天怎么了,变了个人似的?”
  我便忍不住地说:“告诉你吧,我不是变了个人,我是变了个活佛。”
  “变了个活佛?你说你是活佛?切,开什么玩笑!”
  待他带着一丝嘲笑转脸还要朝我说什么的时候,我已经进入了对未来的想象之中。
  他一边随着我往前走,一边盯着我的脸:“真的?天呀,你真的是呀!”随后脚下一绊,打了个趔趄。
  消息传得很快,连其他学校的一些人,都跑来看我。
  “看,就是他!”
  “那个就是吉祥,活佛。”
  我的喇嘛们终于来接我了。
  他们用了30余年的时间才找到我,而我用了16年的时间才等到他们。寻找与等待,这其中的缘分孕育了多少年的累累因果,又浸透着多少人的汩汩心源,而这一切,终将归于风烟俱净的寂静澹定之中。我心依旧,但人已成佛。就是说,在尘世中漂泊了多年的我,归位了。
  谁知我心?
  算了吧,心到佛知。
  你、我、他,都有佛性,忘了?
  我不知道这是谁在问、谁在答,我只知道世间事有问必有答。你就是不答,只要你活着,你也在回答,只是你自己浑然不觉罢了。
  唉!那时我还年轻。年轻真好!
  可我现在老了吗?跟你说吧,在佛界我已经历经上千个世纪,而现在,我才20多岁……如果你今天见到我,绝对想不到我是一个活佛,你只会想:这般时尚的帅哥,该怎么答对……
  1993年,我被第37代止贡法王澈赞仁波切认证为噶扎西寺盛噶仁波切转世活佛。
  我是活佛,但,我也是你的朋友……
  二、转世之路
  只有在藏传佛教中,才有活佛转世制度。人们把流传于藏区、具有藏区特色的佛教称作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传统。
  公元7世纪前后,佛教从中原、印度和尼泊尔传入西藏。在吐蕃王朝第28代国王拉托托日列占时期开始出现藏传佛教。到了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与唐朝王室及尼泊尔王朝联姻(公元629年,唐代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与尼泊尔赤尊公主被迎请入藏时,其嫁妆里各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及大量佛经。为安置佛像与佛经,赤尊公主修筑了大昭寺,文成公主建筑了小昭寺。松赞干布又在拉萨四周建迦刹寺等12寺,后来发展成108座寺庙。同时,松赞干布派大臣土么桑布扎等16人去印度学习佛法。土么桑布扎返回后,创建了现在所使用的藏文,翻译大批梵文经典,输入印度佛法……藏传佛教因此逐渐地发展起来了。
  藏传佛教经过1400多年的传播与发展,现在已成为覆盖面遍及全球的国际性宗教。它以庞大的思想体系、精深的义理底蕴、独特的修持方式、崇高的境界取向、丰富的文化内涵博得了包括西欧、北美等世界范围广大民众的喜爱;它所包含的哲学、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工艺、美术、语言学、伦理道德等诸多内容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取之不尽的宝藏。几乎所有藏族高僧都是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一面修行佛法,一面学习藏族文化。所以,很多高僧既是佛学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艺术家。可以说,藏传佛教已经成为藏族人民共同的信仰。
  在藏传佛教中,活佛转世制度创立于公元13世纪,最早起源于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公元1333年,噶举派的攘迥多吉活佛被元帝国皇室邀请赴京参加元顺帝的登基典礼,受到元朝的重视。当他第三次赴京访问时,因病圆寂。临终前他在遗言中说,自己转世之处是西藏的工布。后来他的弟子们经过寻访验证,通过种种预兆,真的在工布找到了攘迥多吉活佛的转世灵童。其实攘迥多吉活佛当年也是被找到的转世灵童,只是到了他这一代,活佛转世制度才开始被藏传佛教其他教派所效仿。活佛转世制度确有它的神秘性。上世活佛圆寂前若是宣称自己将会再生转世,并已预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征兆、出生方向、地点等等,就要通过降神占卜,占卜的结果要是和上世活佛临终前的预示相吻合,那么寻找转世活佛的行动也就开始了。这期间还要向降神占卜,探查转世活佛更为具体的出生地点、父母姓名、家庭中的一些特征和诞生时必不可少的奇特迹象。这种寻找往往非常艰难,有时需要分成好多路线去寻找,甚至不知要花费多少年的时间才能找到。
  藏传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宗派,主要有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其中噶举派,藏语意为“佛语传承,汉译口传”,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又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的一大宗派。它在历史上曾拥有过14支直系派别,主要有香巴噶举、达波噶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主巴噶举、帕竹噶举、止贡噶举,其中绝大多数目前仍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建寺立庙,保持自己的风格。因为我的关系,下面简单说一说止贡噶举。
  止贡噶举派,创立于850年前,传承一直延续至今。过去止贡噶举实修传承,已不间断地由35位证悟成就的法王所传持。现今的法座持有者分别是西藏的第36任法王宫求去吉纳瓦(珍宝持法法显,第8世琼赞法王)与印度的第37任法王宫去赤列伦珠(持法事业任远,第7世澈赞法王)。
  止贡澈赞法王宫去赤列伦珠,是圣观世音不忍众生苦,回入娑婆度有情的殊胜化身,出生时为胎衣所覆,不染母血。他在严格的多重筛选下,从30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止贡摄政赤扎嘉拉天津土登(持法能仁胜教)、第16世噶玛巴、达隆玛楚仁波切与西藏地方政府正式认证为第36任止贡法王宫去喜威罗卓(持法和慧)的转世化身无误。在澈赞法王的护佑与指导下,目前止贡噶举派在中国的西藏、四川、云南、青海,还有印度、尼泊尔各地,已修复、新建的寺院、佛学院与关房有100多所,活佛、堪布、喇嘛、闭关修士极多。
下一页 尾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