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大传》作者:经盛鸿
内容简介
《胡宗南大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胡示南的学术传记。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部一个最重要的军政派系,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余年,1949年退居台湾后,仍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则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也迅速从其“事业”的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败退到关中、从关中败退到陕南,从陕南败退到四川,从四川又败退到西昌,最后,其部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胡宗南只身逃回台湾,遭弹劾,受冷落。但他又挣扎着站起来,先后出任大陈岛与澎湖岛的国民党军“司令官”,直至1962年2月油枯灯尽病死台湾。无疑,胡宗南是民国史,特别是民国军事史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要深入研究民国军事史、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近现代史,都不能不研究黄埔系,也不能不研究黄埔系的首领人物胡宗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埔系以至胡宗南,都一直是民国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时至今日,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台地区,都还没有出版详尽科学的学术专著,甚至有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少,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段的回忆文章,以及台湾地区出版的年谱、纪念集之类,既缺乏史料的翔实性,又失之于判断评价的感情偏颇。因而使得广大读者对胡宗南等黄埔系人物缺乏系统、真实而深刻的了解。
作者简介
经盛鸿,江苏盐城人。先后从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与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社会上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太平天国史研究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与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表与出版《詹天佑评传》《民国暗杀要案》《史海闲话》《南京沦陷八年史》(上、下册)《枷锁下的金陵》《民国大案》《武士刀下的南京》《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上、下册)、《屠杀与抗争》(主编)《魏特琳传》(参著)《金陵女子大学校史》(参著)《创伤的历史》(参著)《中华民国文化史》(参著)《中华民国史》(参著)等著作,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透视》《论中国近代失去的机遇》《论洪秀全的“异梦”》《严复甲午前思想矛盾试析》《孙中山与陈其美》《民国史上最早被“诱奸”的文人刘师培》《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南京日谍案》《南京大屠杀期问的日本随军记者与作家》《侵华日军南京慰安所调查与研究》《1949年国共军事战略及其得失述论》《毛泽东、江青婚事的反对者及其命运》等论文约200余篇。
目录
Content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1)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2)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3)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4)
前言
少年时代(1)
少年时代(2)
少年时代(3)
少年时代(4)
从孝丰县城小学教员到投笔从戎(1)
从孝丰县城小学教员到投笔从戎(2)
从孝丰县城小学教员到投笔从戎(3)
29岁的黄埔军校一期生(1)
29岁的黄埔军校一期生(2)
29岁的黄埔军校一期生(3)
29岁的黄埔军校一期生(4)
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1)
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2)
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3)
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4)
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5)
在左右派的斗争中向右转(1)
在左右派的斗争中向右转(2)
在左右派的斗争中向右转(3)
在左右派的斗争中向右转(4)
北伐军中的上校团长(1)
北伐军中的上校团长(2)
北伐军中的上校团长(3)
北伐军中的上校团长(4)
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1)
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2)
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3)
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4)
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5)
龙潭战役的生力军(1)
龙潭战役的生力军(2)
龙潭战役的生力军(3)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1)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2)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3)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4)
“二期北伐”(1)
“二期北伐”(2)
“二期北伐”(3)
“二期北伐”(4)
征桂、战冯、讨唐(1)
征桂、战冯、讨唐(2)
征桂、战冯、讨唐(3)
征桂、战冯、讨唐(4)
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1)
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2)
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3)
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4)
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5)
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1)
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2)
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3)
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1)
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2)
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3)
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4)
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5)
第一支进驻西北的中央军(1)
第一支进驻西北的中央军(2)
第一支进驻西北的中央军(3)
第一支进驻西北的中央军(4)
遣部入川激战广昭(1)
遣部入川激战广昭(2)
遣部入川激战广昭(3)
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1)
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2)
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3)
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4)
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5)
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
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2)
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3)
北上南下,升任第一军军长(1)
北上南下,升任第一军军长(2)
北上南下,升任第一军军长(3)
重回西北,收到周恩来密信(1)
重回西北,收到周恩来密信(2)
重回西北,收到周恩来密信(3)
重回西北,收到周恩来密信(4)
山城堡之败(1)
山城堡之败(2)
山城堡之败(3)
山城堡之败(4)
山城堡之败(5)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1)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2)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3)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4)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5)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6)
移驻徐海,对日备战(1)
移驻徐海,对日备战(2)
移驻徐海,对日备战(3)
移驻徐海,对日备战(4)
血战淞沪(1)
血战淞沪?2)
血战淞沪(3)
血战淞沪(4)
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1)
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2)
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3)
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4)
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5)
防守信阳的功与过(1)
防守信阳的功与过(2)
防守信阳的功与过(3)
防守信阳的功与过(4)
防守信阳的功与过(5)
坐镇关中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
坐镇关中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2)
坐镇关中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3)
坐镇关中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4)
第七军分校与战干四团(1)
第七军分校与战干四团(2)
第七军分校与战干四团(3)
第七军分校与战干四团(4)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1)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2)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3)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4)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5)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6)
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7)
筑起“防共长城”(1)
筑起“防共长城”(2)
筑起“防共长城”(3)
筑起“防共长城”(4)
筑起“防共长城”(5)
经盛鸿,男,江苏盐城人,1944年10月出生,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近现代史硕士。1982年分配到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其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国史,中国革命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学术成果 教学上,曾获学校优秀教学奖与教学成果奖十余次,本院与中北学院优秀教学奖多次。科研上,在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先后发表与出版史学著作多种,史学论文二百多篇,其中学术专著《西北王胡宗南》,1996年获北方17省市优秀图书奖,1997年获江苏省政府第五届优秀社科奖。学术论文《论中国近代失掉的机遇》,1995年获省教委优秀科研奖。学术论文《张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2000年获省教育厅优秀科研二等奖。从1997年至今先后出版专著《民国大案纪实》、《史海闲话》、《屠杀与抗争》、《铁路巨擎詹天佑》。发表论文《刘师培三次思想巨变述论》、《1949年国共军事战备及其得失》、《南京的慰安所与慰安妇》等。
社会兼职 兼任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民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理事等。
内容简介
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部一个最重要的军政派系,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大陆横行二十余年,1949年退居台湾后,仍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埔系的首领胡宗南,则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国民政府的冰山崩塌,也迅速从其“事业”的顶峰上跌落下来,从陕北败退到关中、从关中败退到陕南,从陕南败退到四川,从四川又败退到西昌,最后,其部几十万军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胡宗南只身逃回台湾,遭弹劾,受冷落。但他又挣扎着站起来,先后出任大陈岛与澎湖岛的国民党军“司令官”,直至1962年2月油枯灯尽病死台湾。无疑,胡宗南是民国史,特别是民国军事史上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要深入研究民国军事史、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近现代史,都不能不研究黄埔系,也不能不研究黄埔系的首领人物胡宗南。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埔系以至胡宗南,都一直是民国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时至今日,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台地区,都还没有出版详尽科学的学术专著,甚至有关的研究论文也很少,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片段的回忆文章,以及台湾地区出版的年谱、纪念集之类,既缺乏史料的翔实性,又失之于判断评价的感情偏颇。因而使得广大读者对胡宗南等黄埔系人物缺乏系统、真实而深刻的了解。
目录
目录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代序)茅家琦张连红
前言
第一章从小学教员到黄埔学生
(一)少年时代
(二)从孝丰县城小学教员到投笔从戎
(三)29岁的黄埔军校一期生
(四)东征中崭露头角的机枪连排长
(五)在左右派的斗争中向右转
(六)北伐军中的上校团长
(七)在四一二事变前后的上海与南京
第二章征战南北军阀混战
(一)龙潭战役的生力军
(二)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
(三)“二期北伐”
(四)征桂、战冯、讨唐
(五)中原大战中的“天下第一师”师长
(六)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
第三章“追剿”红军进军西北
(一)入皖“围剿”红四方面军
(二)第一支进驻西北的中央军
(三)遣部入川激战广昭
(四)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
(五)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第四章在西安事变前后
(一)北上南下,升任第一军军长
(二)重回西北,收到周恩来密信
(三)山城堡之败
(四)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
(五)移驻徐海,对日备战
第五章在八年抗战中(上)
(一)血战淞沪
(二)豫东迎战土肥原师团
(三)防守信阳的功与过
(四)坐镇关中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五)第七军分校与战干四团
(六)他精心选择的机要秘书竟是中共秘密情报人员
(七)筑起“防共长城”
第六章在八年抗战中(下)
(一)再次跃升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二)未及实施的“闪击延安”
(三)接待周恩来--在酒会上的失败
(四)赶走熊斌控制陕政
(五)灵宝抗击日军稳定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