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研加油站

_2 不详(现代)
  又一次在焦虑中等待初试分数,最后确实是数学四让我总分不高。复试分数线是达到了,却是处于差额复试的边缘;又遇非典,我们被她的学校紧闭的大门隔开了一个多月。
  我的心情每况愈下。每天下午,她都要在学校大门里面把手伸出来摸摸我的脸,说“好好准备复试,你肯定行。”我却不够坚强,苦笑着摇头不已。
  复试前一天,她才得以自由进出校门。在电话复试的前十五分钟,她对我说:“我出去走走,回来听你的好消息。”我知道她这样是不想给我带来任何压力。
  本来就有点口吃的我,加上电话那头的教授们对同等学力考生更高要求的考题,让我紧张万分,在电话放下后立刻坐在了在地上。而她回来后抱着我说:“没事,最后结果没出来呢!”几天后,我败北的消息从网上传来时,她却还是笑脸:“没事,明年再来!”
  第三年。
  夏天,也就是复试之后不久,我从网上得知对于我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求同等学力必须拥有八门本科段合格证。我看完后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女友说:“数学四不让考,我们可以考数学三嘛!”数学三又多了许多内容,这让我更加慌张。而她说:“这有什么,数学四都过来了,还有一小段路就可以跑完数学三。”这次我自己情绪不稳,甚至会嫉妒她,对她大发雷霆,说她那年的题目太容易了!她却依然微笑,不与我计较。她温柔的对我说:只要是坚持考试到最后的人,都是好样的,考上考不上你都是我捡到的宝。
  对于我来说,是否考上确实有区别的:一个是天,一个是地。每年千千万万个考研者在无边的天与地之间,仰头向上,向上,想要从平凡的低地一冲而上云霄——而我只是想跃上去与我爱的也爱我的人儿在同一个高度飞翔。
  无论这一次是否成功,我都只想说:我那有着最柔软之心的女友,你无边温柔的爱是伴我飞行的永不停歇的乐曲!(文/无边的天空)
第二部分 考研·爱情红尘缤纷(1)
毕业那年我20岁,家里姐姐尚未工作,弟弟刚读大学,妹妹在高三复读。我不顾家人的阻挠,来到了郑州。凭着几张证书和那份自信,应聘到了鲁能集团河南公司做文秘。这对于一个一无工作经验,二无城市生活背景的女孩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机遇。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独立生活。
  工作,考研,起始
  我工作的企业是个不错的公司,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丰富的企业文化。当然,初谙世事的我难免会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我学着去经营生活。而我的工作是每天做好上情下达,从制度的起草到会议的安排,不能有一点的疏忽。
  在那段日子里,除了用心工作,参加一些公司活动,剩下的时间,我没有像其她女孩一样品味爱情的幸与不幸。白天紧张的工作后,晚上我会一个人去附近学校的教室里读书,时间被我挤得滴水不漏,生活单纯而又充实。
  一年后的一天,在领导和同事们的诧异中我提出了辞职。我是公司里年龄最小的员工,接受过公司专门的培训,又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大家都喜欢我,因为我的离开而感到惋惜。可那时的我想,生活不能只是这样重复地做一些不变的工作,我的梦应该在更远的地方。
  我渴望能涉猎吸取更多的知识,要想换一种方式来生活,对我来说只有考研这惟一的途径。
北京,苦与乐
  在办理了一切交接手续后,我一个人来到了北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告诉他们我在郑大学习。亲人中唯一知道我去北京的就是在读大二的弟弟。虽然工作了一年多,但由于家里的负担并不轻松,我自己剩下的钱已不多。
  在北京,我举目无亲,也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一切只能靠自己。将行李寄存后,在一家条件简陋的旅店住下来,我就开始安置一切。
  北京的住房比较贵,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是与很多陌生人合租在一起的。几天后,我从北大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合租的伙伴,每人260元一个月,这大概是附近最便宜的房子了。那天我将行李搬到住处时,已是深夜12点,脚上满是泡,两眼发黑。同住的叛抟彩抢醋灾V莸模她幽幽地问:“你一个人吗?”\
  北京的冬天冷得吓人,风一刮冷到心里面去,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无论白天黑夜都是冰凉的。杜艳也不常回来,这让我真有种凄凉的感觉。然而,无论心里有多么冷寂,一切都必须从容对待。因为我是来学习的。
  考研英语很重要,可英语基础本来就不太好的我,工作一年后脑子里只剩下“I have no idea!”在比较和选择后,我报了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的辅导班。那里的老师很年轻,他们不仅用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让我感受外语的美,更是用激情引领我去学习。我爱上了英语,再加上对北京的新奇,突然又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在班里,我认识了一个叫冬的男孩,他和我来自同一个省,又同时住在北大附近,上完课的路上我们常常一块回去。我们彼此的话不多。除了杜艳,他是惟一与我相识的。那天下着雨,冬把雨衣给了我,但回来后我还是觉着不舒服,躺在床上睡了。没想到我发烧了整整三天,虚脱得没有一点力气。城市根本就是人海茫茫,我想,我若是死在那里也无人知晓。
  当时已经没有看医生的意识了,只记得自己迷迷糊糊地叫着:“爸、妈,女儿不好,女儿在北京学习,没有告诉你们,请你们原谅……”再次醒来的时候,杜艳在我身边,她为我请了医生,轻声地问:“影,病了吗?”我什么都没说,无声地哭了。这个平日言语不多的女孩,是我惟一能感受到的异乡的温暖。
  病好后,我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变了。不知是因为城市的空旷和陌生,还是因为自己的渺小,抑或是心里太多的压力,我突然很想家,想念从前的生活。记得在去济南培训时,住的是大酒店,还有朝夕相伴的关爱我的朋友。可现在,为了目标,我必须放弃舒适的,选择也许暂时让我不舒适的生活,前后也许是天壤之别。我要负担并不轻松的学费和房租费,也很少有交际,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以至于每次给家人打电话对我来说成了一种享受。
  也许这就是生命,在你期待的目标来临之前,你要付出很多,很多。
陆离的城市,错愕的人们
  学校放假了五天,我决定回郑州看看,然后再回家。列车在不知不觉中驶到了郑州,下了车,我有种做梦的感觉。我又回到了郑州,说不出心里是什么味道,这个城市最初给了我机遇、磨练和包容,这里让我想念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但我没有和他们联系,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问题要回避。
  我在一个IC卡电话旁打完电话时,背包不见了。我大声地问:谁见我的包了?人,人,人从我身边流过,像是嘲笑我的无力。天哪,那里边有我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还有将近二千元的现金,我两个月的工资,不,那时是我几个月的生活费了。那一刻,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女孩。我哭了,但是没有泪水。因为突如其来的原因,我没有在郑州停留,向老师借了钱就回家了。
  家,多么温暖,一个允许我放纵的、包容我沮丧的小巢。家人并没有责怪我,母亲说,回来就好,钱丢了还能挣!多么体贴的话。这使我更没有勇气将我在北京的学习告诉他们。几天后,我告诉父母我要回学校了,他们对我很信任,并未发现我不在郑州。母亲含着泪叮嘱我:你一个女孩在外面要多个心眼,父亲塞给了我一些钱。我带着愧疚,却也满怀希望地再次来到北京,一下子坦然了许多,也学会了自我安慰。
  冬让我认识了一个山东女孩阿华。在我们三个人中,冬也是刚毕业的学生,姐姐在北大读博士,生活各方面会优越些,他体会不到我的苦与乐。阿华也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她在海淀走读大学读书,舅舅在北京工作,她的烦恼就是:那个帅哥昨晚请我去北大勺园跳舞了,他是喜欢我的,怎么这几天不来找我了?——多么纯洁的烦恼,多么真诚的忧伤!而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我不敢拿一时的快乐作为将来生活的赌注。
  我渐渐地适应了北京的生活,每天除了去新东方上课,几乎都在北大的校园里。我为这里的人文气氛震撼,为未名湖的故事而感动。这里有无数燃烧着的炽烈的灵魂,有拼命地与GRE单词进行折磨与被折磨的较量者,有五十几岁还读MBA的“大学生”,还有和我一样的考研同路人。多么好的氛围,我也不甘心落后,十分刻苦地学习。周末,我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在英语角大胆地与人交流。
  也就是在这时,我认识了一个大约30多岁的男人,他除了用流利的英语和我交谈外,还和我谈生活。他用他的幽默和独特的气质让我对他产生了好感。我从来没有别的想法,我只希望也许和他之间会有一份友谊,偶尔也会和他一块吃饭,就算是放松一下自己。不管怎么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男人到了像他这样的年龄,是不会有这样的气质的。我是个没有太多戒心的女孩,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你有一种忧郁的气质,纯真的心,我喜欢你!”他还说不想欺骗我,他结过婚,如果我愿意做他的女友,他会好好待我。
  我哭了,如果不是我后来的话,他一定会以为我是感动的。我冷冷地说:“先生,你是这样的人,我高估你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他愣愣地坐在那里。我走出了饭店,拼命地跑,边跑边哭。谁知道我还没有恋爱过呢?却被这样一个大我一轮多的男人要我做他的爱人——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可是我接受不了,我只想要一个简单的、正常的、象征青春绽放的爱情。我有一种受伤与被侮辱的感觉。再后来,无论他怎样解释我就再不搭理他,也再不去英语角了。
  现在想想他没有说错话,只是选错了人。这些陆离的城市,有着无数不一样的故事、人和癖好,然而交汇到一起后,留下的是各自错愕的脸和五味杂陈的心。
第二部分 考研·爱情红尘缤纷(2)
考研艰辛路,情感坎坷途
  和冬的交往是美好的。我们在一起时只谈学习。
  他没有理由地帮助我,鼓励我。我渐渐地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他说,影,你是个好女孩,你热心却不计较,你善良却坚强,真不知道将来哪个男孩会有运气和你在一起。我好想说,我喜欢和你在一起。但我从来没说过。我是那种不善表达的那种女孩,总是和他十分客气,甚至表现得自己很独立。这是我故意和他保持距离的方法吧,我从没有想过我会在这样的情景下去爱。
  新东方的课结束后,我又在北大上了英语短训班,是一种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班。我每天把老师的讲课录下来,回来后和冬一起整理我的笔记,累的时候他会买两只冰淇淋,边吃边讨论一些话题。我在期待着又在躲避着什么。偶尔他请我去看看电影我请他去餐厅吃饭,一切进行得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11月,因为专业课的缘故,我要搬到北京广播学院。冬说,你能不能不搬走,北广距北大要一个多小时的车,见一面就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了。我笑了笑,说,好!可我第二天就搬走了,没有让冬送我,怕他看到我搬家时狼狈的样子,更何况,我也没有理由总是麻烦他。
  经济条件只允许我住在房价便宜的民房。在北广,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有时候若不自言自语一天说不上一句话。
  房东很苛刻,说好晚上十点半锁大门,可我十点过十来分钟学习回来有时就把我锁在外面,要耐心地敲门解释还要听他们罗嗦,说什么不能带朋友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听广播。一个郑大的女孩来北广上专业课的辅导,和我住在一起,房东还故意刁难我。女孩说,回去吧,回郑大学习吧,这样的条件你也能受得了?我说,再坚持一下,实在不行课程结束就回去。更可气的是,房东的儿子看我一个女孩子,还有意无意地敲我房间的门,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也就是在这种荒凉的日子,我渴望被爱,被关怀。我不能向亲人倾诉,在给冬打电话我总是泣不成声。冬着急地说,别哭,别哭,你是坚强的女孩……
  冬在第二次去找我的时候,我们依然是在北广的校园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距离。最后要上那731路车的时候,他终于拥住了我。我们都笑了,在心里默认了彼此期待的感情。
  我学会了适应不同档次的生活,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可生活需要不停地支付费用,要吃,要穿,要住。即使有了与冬互相体谅的感情,仍是不够的。再这样清苦与忧虑下去,我担心自己的灵魂将折落。我决定回郑州。收拾东西的时候,我有种想哭的冲动,没有泪水,手却抖得历害。若不是考研,我何以沦落到这些人中,受这样的气?“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新东方的格言,可是,来到北京后,青春的凄凉,生命的困窘,孤军奋战的我并没有尝到愉悦,一切都只靠对前景目标的追求来支撑,但,这些追求加起来统统撑不过琐碎生活的拦阻。
  我走的时候,冬去车站送我,他送了我一条灰白相间的围巾,轻轻地拥住了我,轻轻地吻了我,这是我们之间最亲密的一次接触。看着我在拥挤的人群中上了车,他隔着车窗说:你一个人那么孤单,那么无助,我却不能陪你,保重啊!考完试我去找你!我含着泪读他的目光,那么让人留恋,那么让人心痛。我发现我很爱他,想一直和他在一起。可我必须回去。离别的痛苦不过存在片刻,思念的痛苦却会在心里一直纠缠。
无尽岁月,尘埃未歇
  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彼此将思念压缩到极限,甚至尽量地不去想对方。最后的一个月里,有些人坚持不住了,有的干脆放弃了考试。我不仅是跨专业考,又是热门专业,心里实在也没有底5不管结果如何,我会一直坚持的?
  
   终于考完试了。冬打电话问,你考得怎么样?我说,一般。他说,来我家玩吧。快过年了,我没有去,更何况我的精神状态一点都不好,如果以这副灰姑娘的面孔出现在他面前多么遗憾!就这样,我们只能用电话感受对方的声音。春节后,我回到了郑大,一边在一家企业工作,一边思念他、等他,却一直没见着他。
  成绩出来了,我考得不理想,第二次考北大的他却也未能如愿。他说他母亲知道他的成绩后哭了,父亲身体也不好,他对不起家人,暂时不能来看我。我对他说,我明白你有很多理由和苦楚,在家好好陪陪父母吧,我会等你的。又一次打电话时冬告诉我他在地区建设局工作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再后来,因为非典,他被安排到乡下一线工作,到现在已经七个月了,他说他很想我,已经把我当作是他的女友,但是无法来看我。
  我发现他一次次地让我失望,他不会明白我是怎样专注珍惜这份感情,我并不要求和他朝朝暮暮,只希望他能来见一面。但他没有来。
  因为爱,我一直在找理由安慰自己。不时地写信鼓励他,希望他在乡下不会寂寞。自从成绩出来后,我也很少往他家里打电话,我能感觉到他父母的冷漠。但这些我不在乎,只要他心里有我就够了。那个晚上,冬明明在家,可电话那边他爸说:“不在呀,在乡下‘严防死守’。”我在电话旁愣了很久,委屈地哭了。不怨他爸爸,可怜天下父母心!他说好打电话给我的,可一次次不守时,而每错过一次我就要再等一个星期才能听到他的声音,难道他不明白一句关心的话就可以满足我吗?
  我整整思量了三天,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荡。离开太久,我已分辨不出冬是否爱我。我以为我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苦痛,这些苦痛将我塑造得更完美,在感情的路上少一些荆棘。可事实上,爱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更何况冬对我的爱是那么无力。以至于我想见他,想听他的声音都成了一个卑微的要求。终于决定,忘却这段感情,尽管我心里多么依恋,我也为他失去我而感到可惜。已不再幻想和他有现在的温暖和将来的欢乐。我已绝望,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我对他说: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羞怯地爱你,爱情,也许在我心里还没有消逝,但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会再陪你……希望以后冬会懂得珍惜,而我有自己的生活。
  那段考研的岁月过去了,我曾经那么努力地学习过——不只是考试的复习,而是学习着这个世界中扑面而来的一切,学习面对世事的尘埃,理想的缤纷和遥远,爱情的倔强和脆弱。(文/影影)
第二部分 考研·爱情鹰飞过的痕迹......
认识他,网路上演绎着冥冥之中注定的相逢;想念他,电话中倾诉着漫漫考研路上的惺惺相惜;去见他,眼睛里氤氲着四目相对的沉默;忘记他,记忆中只留下一局年轻岁月里的残棋。
  他是我梦中高翔于蓝天的那只骄傲的鹰,然而,相见不如怀念。
  除了9月,我最喜欢的是4月,4月里晴到极至的阳光,使人们无论是身至幸福还是痛苦,都会感到绝望。
  20世纪的最后一个4月,我和阿良分手了,又是一场没有开始的结束,这伤痛却没能熔化我体内对网络的依恋,在阿良过生日那天我鬼使神差的为他和他昔日追求的女孩安用BBS上的私人信箱发了同样的一首《四月的纪念》,这首诗里荡漾着忧郁的爱恋。安在BBS上追问我的来由,我只说,阿良很爱你,你应该珍惜。阿良找到我,轻轻叹气说你太累,这种事情不应该由你来做。我一脸无辜地灿然一笑,仿佛初次约会般深情地对他担阿良,生日快乐,我希望你幸福。阿良也笑了,但笑得涩涩的,他说就在几天前他下了天大的决心,对远在广西农村的父母说,他毕业后不能回家乡了,他得去北京找工作,因为他的女朋友是个诗人,要考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说完他塞给我一封信说,给你的第一封信就是用笔和纸写的,最后一封也这样吧,电子邮件是靠不住的。\
  我没有勇气看着阿良的背影目送他离去。天边是酡红的夕阳,我的心在隐隐地痛,一种强烈的预感袭上心头,我苦苦守望的象牙塔内牵手的浪漫终将是一个泡影,梦中那个自信甚至自负的,能够令我仰视的男孩终将是一个幻象。我必须建筑自己的心脏,使空气中的那张脸坚强地微笑,抵御人们对于一个骄傲的女孩形影单只的种种猜测和嘲笑,淡然夜的黑冷和孤单的滋味。
  好在我已经信誓旦旦地决定考研,在向物我两忘的境界艰苦跋涉的途中,这一次的放弃也许是扫除了一个羁绊吧。
  不是薄雾清寒的早晨,不是艳阳融融的正午,不是暮气沉沉的黄昏,不是夜色无边的晚上,在中规中矩的上午,一天中最缺乏浪漫气质的时候,我一人游荡在人迹寥寥的校园,没有目的也没有方向。我下意识地来到常去的网吧,这个虚拟的世界能够接纳无数漂泊的灵魂,它也许无法做灵魂的安慰者,却可以帮助浮躁的人们度过并非过剩的时间。
  为了使自己不会过于自责,我看了新浪的信箱,便打开了“考研加油站”的聊天室,看着那长长的一行ID,我的心中不禁窃喜,呵呵,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原来“有闲者”远非我一个。
  这原本是极平凡的一天里极平凡的一刻,然而当它记录了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萍水相逢的欣喜,它就会被这两个人认真地纪念,这一天,是2000年5月27日,星期六,我不知道这个日子会被年轻的自己铭记几年,至少现在,我能够脱口而出。就在这天,在考研加油站的聊天室里我遇到了hawk,这个在未来7个月中影响着我的男孩。
  人与人的缘分本来就难以说清,网缘更是如此,一个念头就会改变一切。经历了网路上太多的一见钟情与紧接着的杳无音信,我已经能够做到极不认真地对待屏幕上滚过的种种语言,按马克思的话来说,这叫做“怀疑一切”。临近中午的时候,我知道了hawk是北科大的大三学生,想考北邮,这时他妈妈喊他吃饭。他说他要下了也许吃了饭就不再上了,留个Email今后常联系。我说好的,再见,又敲上自己的Email表示礼貌,心头唯一的遗憾只是暂时没了聊天的伙伴。
  没有食欲没有困意没有学习的动力,我只能在网吧呆着胡乱的浏览一些信息。30分钟后,hawk居然上线了,他惊喜地对我说:“你还在啊?”在后来与hawk的信和电话中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谈到这次重逢,网缘如丝,能够拥有这样的缘分,宿命的我们不得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告别的时候,hawk居然出人意料地打出了他的真实姓名和宿舍电话,我惊得不知所措,不知是他太傻还是太真诚,慌张中我也打给了hawk自己的姓名和电话。那时,我无法预料这是不是仅仅的一次擦肩而过,因为无论ID还是真实姓名,对于相距遥远的人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星期日晚上,我接到了hawk电话,他没有在家里而是在路边的IC上,这说明他至少不是那种在老妈面前就可以把电话打给网友的随便的人。电话里他说一口京片子,有点贫但还算坦诚,话语中透着聪明劲儿,我想这样的网友才配做我的朋友!
  后来的日子里,hawk与我通过几次电话,也有过几封不长的Email,无非是同为考研人的彼此关心,我们相约,在考完英语六级的中午一点上网聊天。
  这一次聊天我们仿佛有了一种默契,老朋友一般侃天说地,也向对方倾诉了曾经的情感往事。我知道了他过去的女友,知道了他热爱足球和吉他,知道了他只比我大7个月,知道了他是个身高一米七一瘦瘦的北京男孩,知道了他的父亲是个严肃的军人。莫名的忽然有点喜欢他,明明清楚这些不过是一个人的外壳,要走进一个人的心灵还需要太多的时间,但仍然是喜欢他,喜欢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喜欢他谈及过去的恋情时痴痴的语气,喜欢他的处世态度真诚不含渣滓,喜欢他把自己的名字取作“鹰”。于是就决定要好好地待他,哪怕仅仅做一生一世不见面的网友,随之就想送他一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是以文字为生命的,送朋友书籍自然是最真心的表达。同时,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得到的那一本,那一本阿良送我的,扉页上写着“希望这网络上生出的感情能伴随我们在现实中走过”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是不会在扉页上写什么,因为我不奢望现实中的结果,而无言恰是最美丽的诗行。我与hawk认真相约,把所有的诺言镌刻在2001年北京的金秋,那时我们才拥有真正的自由。
  在济南初夏38℃的高温里,我幸福地奔波于大大小小的书店,不想未来不想过去,只怀着一个纯纯的理由为一份简单的友谊而快乐。我还寄去了照片和一封信,hawk答应我收到信后寄来他的照片,其实青蛙和恐龙并不丑陋,因为我们的心是快乐的。
  在长长的暑假里,我和hawk之间有过几封挺长的Email,我们都曾经出现在对方的梦境里,hawk梦中的我也许是我照片上的模样,而我梦中的hawk始终是一个虚像。自从与hawk第一次在网上相遇,我就养成个习惯,每周六我都会抽出点时间上网,即使在考研期间,每周一次的上网也定在周六,只是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有时还会是晚上。整个暑假我们都没能在网上碰到过,但我相信,他会和我一样,只要上网就挂ID在考研加油站的聊天室里,认真地等待。
  大四开学那天我收到了hawk的第一封信和他大一时的一张照片,一个人从大一到大四会有很大变化的,但hawk两道漂亮的眉毛透出的男孩子的英武,我想不会变。中秋节的晚上,我抱着朋友送的月饼去给hawk打电话,他居然既没回家也不在宿舍,而是在教室上自习,他的舍友说他晚上要学到一点钟,我只好托他转告hawk他济南的朋友祝他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孩子对一群人郑重其事的宣布:“一个说话声音甜甜的小女孩祝hawk中秋快乐!”接着便是一群男生在一起时那种特有的欢呼。我笑着把电话挂了,心里有种莫名的愉快。hawk对考研的认真和学习的努力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不懈地向前向前。
  在考研的几个月里,我不知道hawk为我用了多少张电话卡,在秋冬季节寒冷的夜里,他的声音总会造访我的耳朵。每个清晨走在通往教室的桥上,我会对着微明的曙光灿然一笑,轻轻地在心里说,hawk,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累了我总喜欢站在走廊的落地玻璃前,面朝北京的方向,想念hawk,祈祷自己的北大之梦能够实现;傍晚教室人少时我喜欢拿出红红的苹果或橙黄的桔子与同学分享,每次总会念及hawk,如果他在我的身边,我一定会为他洗一个最大最甜的水果,粗心的男生从来不会照顾自己;夜深了,在凌晨一点熄灯时我眼前就会闪现出hawk仍在伏案读书的身影,心头便会有温暖;有时候在教室看到十分用功的男生,我就会偷偷地想,hawk也是这样的吧,衣冠不整行色匆匆,不过目光坚定令人欣赏。
  在考研的路上,理想的强烈与心质的活泼是水火不容的,面对北大我有向往但更多的是压力,为了考研我也放弃了很多,半年时间里我没有看过一本杂志,一场电影,没有逛过一次街,在济南摇滚之夜即将来临的前几天,我想为自己四年来的摇滚梦逃一次,而恰恰在那夜,hawk打来电话,我问他应不应该去,他只说了三个字:别去了。每当我因为学习的得失进退或悲或喜时,hawk会告诉我考研的路上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一个心情非常糟的晚上,我曾上网给hawk发过一张卡片,上面说,“考研后的某天我会到北京去,看看我向往的北大,看看你学习过的地方和黑板边你留下的考研倒计时,找找校门外那只你打电话给我的IC机。今年的考研我越来越没信心,如果我失败了,答应我忘掉我一年,2002年我会去找你。”
  那时的hawk在我心中是个战无不胜的英雄,而那张卡片我估计是发丢了。
  考研的日子终于来临了,三天里我几乎没有合眼,精神处于亢奋状态。考试结束后,我接到了hawk的电话,hawk说他考砸了,他的声音布满了沮丧,我说要去见你,一个月前就订好了去北京的火车票。
  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的前一天,我来到了北京,去见考研的几个月中对我至关重要的两个人,我报的导师和hawk。那一天大雪初霁,天的晴使我想起了4月的阳光。中午12点,拜访过导师,我来到北科大门口,我的心有点乱。
  在门口等了很久,等得几乎麻木时hawk忽然出现在我的身后,看他的第一眼我觉得他本人跟照片上不太像,心中平静如水毫无波澜,没有惊慌没有羞涩也没有激动,我对自己失望了,而hawk的眼神里似乎也和我一样什么也没有。吃午饭时,我把一盘鲍家街43号的新专辑《花火》送给他,偷偷闭了眼睛静静听他的声音,来自往昔的种种感情澎湃地涌来,而睁开眼睛,看着他悲伤的眸子,那个骄傲的太阳般耀眼的鹰的幻象在我心中慢慢地褪去。下午我们一起去了北科大校园里我所有想去的地方,艰苦而充实,浪漫而艰涩的属于我和hawk的考研岁月确已过去不再回来。
  北京站的检票口,仅仅见了四个小时的我们似乎已无话可说,也没有丝毫别离的难过,我不禁有些伤心,有些无奈,有些遗憾,有些茫然。
  之后的相处简单得有点客套,hawk和我虽然在网上得以多次的相逢,却再也没有电话和Email。只是有一天中午hawk突然打来电话问我刚才是不是打电话给他,我只说不是便挂掉了。不是年轻的感情太脆弱,只是我弄不清见面是不是个致命的错误,这一切究竟缘何而来又终将如何而去呢?
  hawk在当年就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成绩远非他自己想像的那般糟糕,而我不得不在同样的4月里开始了第二次考研之旅,其间有过hawk的一封两行的Email,最后一句是:2002年我在北大等你!我的心动了一动,但立刻就平息了,我总以为注定结束的东西是强求不得的。
  2002年4月,在去北京复试的前一天我收到了hawk的一条短信,他问我何时到北京,我看了短信不由得笑了,这就是缘分吧,逃不掉的。复试结束的那天我与hawk走在北大阳光点点的林荫道上,这是我从偷偷喜欢上hawk那天起想像过很多次的情景,然而,物依旧,人依旧,心已无旁骛。
  目送hawk的背影在人流中渐渐被淹没,北大南门旁的一家小店里响起了叶蓓的《B小调雨后》,那是我钟爱的一首歌,歌声中一滴泪滑过我的脸颊,幻象虽已死去,但梦想还会继续,那高翔于碧空的鹰呵,你何时才能飞出我瑰丽的梦乡,在眼睛里与我相逢相拥?
  一斜斜乍暖清寒的夕阳
  一双双红掌轻波的鸳鸯
  一离离原上寂寞的村庄
  一段段断了心肠的流光
  两只手捧着黯淡的时光
  两个人沿着背影的去向
  两句话可以掩饰的慌张
  两年后可以忘记的地方
  我的心就像
  西风老树下人家
  池塘边落落野花
  雨后的我怎么啦
    ——叶蓓《B小调雨后》(文/Vera)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考研工作沉浮录
一、寻找
  一觉醒来,大四了!于是开始不安。积累工作经验,还是继续深造?于是第一次认真考虑人生选择的成本和收益。再睁眼看看,无论走入哪条岔道,路上都人流涌动,川流不息。
  工作,还是考研?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学姐Iris已经在念研究生了。她说考研很苦,起早摸黑,准备着憔悴吧。但是,她又说考研很容易,不过是每天坚持12小时的学习,只要坚持,必能考上。至于考上以后前途如何,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她说,其实一切做与不做,值与不值,并无客观标准衡量,完全是个唯心的命题,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把握,因此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
  当时我不能明白,只当她是比划太极,纯属外交辞令。学姐以外,学长大李也是个热心人,他工作了,我去问他,这样更可以集思广益。
  大李在一家外企,工作很忙,终于在一个周末逮住了他。咖啡馆里,他坐在我的对面开始侃侃而谈,眉宇之间多了些成熟也多了些焦虑。他说自己当初也是要考研的,于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两个月后工作找到了,还挺满意,就开始嫌考研复习得辛苦乏味,索性放弃考研奔了去工作。原以为工作舒适,又可以早日赚钱,捡了个大便宜。现在才知道累得比畜牲还不如,而且各种考证任务和业务配额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半刻不得松懈。大李嘴里在抱怨,脸上却满是得意之色,在如今的社会这完全可以说明他混得不错。
  我问他到底考研好还是工作好,我猜他会说工作,因为他显然工作得很顺利。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十分肯定地说考研好,因为工作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再积累两三年知识对以后工作会大有帮助,而且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还是要大一些的。只不过考研复习的半年会很辛苦,必须耐得住寂寞啊。
  除了考研,如果能在大型外企谋到一份工作,眼界广薪水高,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是考取了公务员,工作轻松,薪水一般福利不错,这样的生活也很好。不过,除了这两种职业以外,其他工作则要三思。但总的说来,考研积累知识,工作积累经验,对以后的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很有好处。
  大李和学姐一样,也开始说外交辞令了,这也好那也好。究竟哪个才真的好呢?我忍不住问大李。
  他愣了愣说,那在你自己的感觉啊,不可能是别人说了算的。任何决定都是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是否适合你。不过现在离考研也没半年了,再不早点做出决定,再往后你可能就没得选了,到时候你也许反而没了犹豫,反正考不上研究生就心安理得地工作,或者悔恨莫及地追忆那似水年华当初怎么就没早点决定考研啊。
  也许,在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之后,人们会更辩证一些。而只有亲身经历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这一点。而当时的我听得简直是一头雾水,并不觉得他们的话有什么帮助,只是认为告诉别人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有时候就像排齐了队列恭恭敬敬地放礼炮,礼数虽周全却毫不实用。
  今天,我已经迈过了这道槛,回头看来,惊觉他们那时的一番话竟然已经概括了我这一年多的心路历程和艰难选择,便有些后悔怎么没早听进去他们的话好少走一些弯路。
  然而,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没有人可以越俎代庖。经验与收获,只在自己走过后才会幡然醒悟。当时,我走得艰难,因为一路前行终是自己摸索,无从模仿,也不可取代。
  二、放弃
  一开始,我决定两手抓。既然无从选择,那我就一个也不能少。简历,面试,奔赴招聘现场,这边只见我忙活得热火朝天,时喜时忧。先是盼着来聘约,若是盼来了聘约立刻就会觉得不甚满意,而若是盼不来聘约就约摸着有些沮丧了。如此一来,心情便时而艳阳天,时而梅雨季。其实,找工作最忌讳心态不好,且不说搅坏了自己的好心情,还很可能影响了自己的理智判断和正常发挥。同时,心态不好还很可能影响到自己正在进行的其他许多事情,比如考研。考研需要坚定的意志,健康的体魄,还有最不可少的平稳心态。心态往往决定了在考研路上你能否坚持到底,能否保持正常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至最终能否发挥最大潜力。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结果。
  而现在,我娓娓道来心态对于考研的重要性,当时的我却找工作找得阴晴不定,考研考得忐忑不安。在寝室里复习没气氛,在教室里复习太白色恐怖,在图书馆里复习周围又太风花雪月。一个人复习难以坚持,两个人复习容易互相嫉妒,一群人一起复习又太集中营。不看考研以外的资讯太寂寞,看其他书籍又会分散精力。不逛街不打游戏人生失去乐趣,逛街打游戏就会立马把考研忘到九霄云外。总之,身边有很多选择,虽然有的选择非此即彼,可所有选择都在与考研南辕北辙,真是全世界都在于考研作对!这是什么心态啊,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完美主义,钻牛角尖钻得不知道回头。
  那时我常常很奇怪为什么图书馆里总有那么几个高僧,一旦坐下便如入定一般,于是晃晃悠悠地跑去讨教经验。其中一个甚至比我还要低一届,据他说自己学习只为知识,不为考试暂时也不必为考研。什么叫境界,真是令我这个当师姐的赧颜不已。我问他难道你不会觉得学习无聊,有时候还很烦吗,甚至有时候不会觉得周围有很多负面因素在影响自己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弟,一上来就问我:“师姐你是要考研吗?以前可没在图书馆见过你啊。”
  我一边在心里说:“笑话,不考研我来图书馆念经啊?”一边满面笑意:“是啊,这你都看出来了。我以前不常来,现在要考研了,所以来好好念书了,偏偏又念不进去,这不和你讨教呢。”
  师弟回答我倒是很直接:“你这样急功近利,不能静下心来,心态不好,怎么念得进去呢?”
  真是大丢面子啊!我好歹也是师姐,竟被这样教训。不过也好,竟有些当头棒喝的意思,开始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正因为我以浮躁的心态看世界,一切才变得不在控制,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日渐崩溃,方向日渐模糊,耐心消弭殆尽。我渐渐明白,我必须重新思考工作与考研对我的意义,必须重新拾回从前的安定和韧性。记得曾经听学姐说,人类的所有智慧不过是希望与等待。那时,希望是什么,需要等待多久,我开始问自己。
  考研就是这样,从体力上考虑它其实一点也不累,累主要是心累。这期间,谁都会反复拷问自己可能会出现的种种,考上了会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样。希望是什么?需要等待的时间?这些拷问无可避免,除非你并不是自己安排人生或者你境界甚高已经能难得糊涂,也正是这些拷问让每一个考研路上的人都会觉得累,心累才是真的累啊。
  我已经累得坍塌,只有重新定位了。如果考研与找工作两条路已经让我不堪重负,那我就必须学会放弃。也许无论放弃什么,我都会觉得少了些看见光明的几率,但是如果不放弃一些什么,我想我可能陷入自己掘的阱牢,积重难返了。该是时候想明白了,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吧,想明白什么样的路才真的是自己要走的路啊。如今大学毕业生已经是人山人海,什么样的路都是独木桥,我有能力挤两条甚至更多的独木桥吗?诚然有的人可以,但我不能。贪功只会让我被挤得七零八落,与其如此,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去走那条通向我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路。也许放弃,梦想才能真正接近我!
  我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必须放弃,我必须听听自己心底处的声音,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与梦想。人生的选择总是需要勇气的。而这勇气的背后,是必须清楚它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我还必须勇敢地承担失败的结果,坦然地继续追求。这不是我的盲目选择,因为盲目选择的前提,是我缺乏勇气面对;而盲目选择的结果,是我无法面对失败或一个新的起点。这不是在买文具盒,你只需要在酷狗和hello kitty之间做出选择,可怜的是很多人买文具盒之前也会有的犹豫和比较,反而在面对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前完全丧失。
  一切的选择,一切的道路,除了心态,还需要勇气。人生任何时候都要坦然面对,尤其应该真诚面对自己。
  三、选择
  一直庆幸当时我找到了自己的希望,一直庆幸当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直庆幸当时我真的遵从了本心,总算有些无畏地走了下去。父母并不多么支持考研,女孩儿早些工作更有保障;朋友也并不支持考研,这么折磨蹂躏青春美丽的事儿多不值啊……身边的声音很多。他们都爱我,贴心地为我出主意,很感激他们。可我想考研!我真的想读研究生!给我荒废了的大学四年一个救赎的机会,为我向往已久的独立思考的氛围,还有弥补那些或远或近的遗憾。我有充足的理由专心找工作,我更有充足的理由放弃找工作专心考研。我知道有失败的可能,并且准备了充分勇气去面对,而同时我也准备了足够的耐心去实现我的梦。怎样的低谷,我都可以当它是悠长假期;若如愿以偿,我将仅仅把它作为重新起跑。
  记得当时,好朋友本可以保研,她竟然放弃。她男朋友同届毕业,必然去广东,她希望与他比翼双飞。当时我们都哑然。到了手的功名就这样放弃了,为什么?为了他,这样的牺牲值得吗?她反问我这算牺牲吗,这才是她向往的生活啊。我冷冷地笑她,不算牺牲难道是回归童话么,可别一时脑子发热,以后可没后悔药吃。她还是很坚决,毕竟你不是我,你的生活和追求必然不同于我,我自然很清楚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以后如何并不可知,但至少我不会后悔。如果她不会后悔,那我又何必劝她?
  我无法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也无法衡量她的所得所失,然而,即便是至亲,谁又可以代替他人来生活?所以,谁也没有能力为别人保证将来。鞋夹不夹脚,只有自己最明白;生活快不快乐,只有自己才掂量得清;选择值得不值得,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将来之于现在,无非是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已。
  从没有一个选择绝对正确,所以才会有风险与悬念。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只有打开了去尝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人生的乐趣也许就在于一路上会有那么多的未知与惊喜,以及人们并不能预知一切吧。生活中有太多偶然,这些偶然无法叠加,更无法换算成可能的利益。
  正如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样,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另一种利益的损失,它除了你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还包括它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天才的概念,而当面临人生和时间时,它也是一个莫须有的概念。人生与时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偶然和巧合,多么精确的科学都无法计量这些将来的偶然和巧合。所以,对于人生选择机会成本的计算,基本上只是鸡同鸭讲,水油分离。可是机会成本这个概念除了莫须有以外,它还带有欺骗性,它给了你足够的理由去患得患失,朝秦暮楚。今天理直气壮地准备考研,明天更加理直气壮地放弃考研。多么理智的外表,多么软弱的意志。认定了的路,就千万别回头,无论用什么理由。
  于是,我选择考研,并承诺自己一定会坚强地走到底。我已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决心,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无畏而后方能无悔。
  四、回首
  现在看来,考研真的不难。摆正心态,学会放弃,坚持到底!
  其实,考研收获的不正是我们用漫漫的人生去学习去掌握去领悟的吗?
  考研并无不同,智慧都在殊途同归。(文/伊加加仪)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选择辞职考研 失去的只是枷锁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考研、正在考研和准备考研的同志,同时也献给那些已经成功、将要成功和准备成功的同仁,希望我能给你们一点点启发,同时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与君共勉!
  也许你正为是否辞职而烦恼,那么我建议你先考虑如下两个问题:自己的实力和所考的学校与专业,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如果所考的学校很有名,我建议你辞职!如果你实力一般,我也建议你辞职!
  我个人认为,在考研这件事情上,兔子应该当作老虎来打——以强劲的实力来取得成功!你应该为了“心爱的”公费着想,考出400分以上的总分。不要在临近考试时发出“再给我一个月时间,还世界一个奇迹”的感叹,可以想象如果再有一年的时间,复习还是这样的结果。更有甚者,年复一年地面临这种尴尬的境地。我就曾经见过考了9年才考上的人。9年时间都用在考研上,那是对身心的一种怎样的摧残啊。试想,如果他制定一个三年计划,三年中全力以赴地准备考研,我想没有考不上的学校。退一步讲,用一个五年计划芸梢粤税伞?
  亲爱的朋友,请相信:人生要大取必要大舍!
  众所周知,“考研”变得越来越时髦,以至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口头禅也从“你吃了吗?”变成“你考研了吗?”。据统计,2002年有140多万大学生毕业,2003年有224万人毕业,2004年有250万人毕业。多少有准备的头脑,一进大学校门就开始准备出国和考研的事,大二大三就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托福和GRE,十八般武艺操练得炉火纯青,再加上他们有在校的优势——精力好,信息灵通,又可以上辅导班,说不定还认得未来的导师。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集于一身。而上班的你,优势何在?你的“优势”可能是:英语过了六级,但丢了几年了;数学当时还学的不错,但早已还给了老师;时间不充足,复习时还得当地下党员;地处偏远,信息也不灵通,有了问题也无法及时请教别人;上辅导班也很不方便,买书要大费周折。在如此的优势对比之下,如果你考上了研究生,而他们没有考上,你说会是顺理成章的吗?
  也许有许多高手会跳出来声称:“本人复习考研只用了2个月,不一样考得很好吗?”我只想说,中国地毓人灵,天才多得是,不要拿极端的例子来试图说服我。对于像我们这样毕业多年、闭门造车的朋友,除非你基础很扎实,否则要考名校的热门专业,在高手如林,自己又没有充裕复习时间的情况下,结果还用得着我来说吗?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上辅导班?答案是上辅导班节省时间!我就后悔没有参加辅导班,全部靠自己总结归纳,浪费了很多时间,相应的花在做题上的时间就少了。对每一个考研的人来说,复习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时间也就显得特别宝贵。由于题量大,考场上也不会给你很多时间去思考,熟练很重要。考研的关键在于熟练。唯有熟练,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操练,把各种题型和公式熟记于心中,最好能达到“谈笑间就把题目解决了”的境界。所以当你还在犹豫是否该辞职的时候,也许有先行者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辞职,来到了未来的大学里开始了“考研专业户”的生活,集中时间和精力备考。如果你选择边上班边考研,以为可以鱼与熊掌得兼,你同时就已经选择了失败,放弃了成功。大家都是久经考场的战士,曾做过无数次的选择,当你选择了答案A时,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答案B、C、D。所以当你选择了错误,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真理。同理可证,当你选择了不求上进时,意味着你选择了放弃提高自己,选择了放弃成功,也就选择了放弃生存,最终获得的荣誉称号只能是“失败者”,获得的待遇只能是“被社会淘汰”。
  辞职可能会遇到来自家庭的阻力,此时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取舍了。 前20年不懂事,后20年不管事,中间才是关键之所在。诚然,当你未成年时,有长辈可以帮你选择,你可以什么都不管,但20岁以后的选择就必须靠你自己来做了。因为你的父母不可能供养你一辈子,所以他们不能阻止你选择辞职。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大,已经不是我们的父辈所处的时代,很多时候他们的思想已严重落伍。更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也只好不宣而战了——干脆就一直不跟他们提这种事,直接辞职。这对父母不在身边的朋友很不错,免得老人家为你担惊受怕,他们的担心本来就没有用处,只会增加你的负担。记住,无“读”不丈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
  其次心理压力也是个考虑的问题。辞职者考虑最多的是,如果没考上怎么办?理论上,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存在不成功的可能。就算一年没成功,下一年我又是一条好汉——上半年打工赚钱,下半年我继续革命。辞职去考研,确实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不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很多朋友总是埋怨无法投入地学习,其实还是压力不够。假如你不把桌上的书看完,明天你就没有饭吃了的话,我保证你会非常用功地学习。另外,如果这样的压力都承受不了的话,将来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朋友,做好你的选择吧,因为选择一样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样!选择辞职考研,你会失去这样说的机会:“曾经我想辞职考研,我却由于意志不够坚定而没有辞职,直到考研败北了我才觉得它的必要性,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选择了辞职考研,失去的只是枷锁,赢得的将是考研的成功!(作者:康西)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心理学专业考研与就业
一、心理学现状和发展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地向人类施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在考研大军中拼搏的学子看好。那么,到底你对心理学了解多少呢?国内外的心理学形势又是怎么样的呢?
  科学心理学从诞生到现在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其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有待于未来的心理学家们去开拓。可以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它一直在哲学的怀抱里挣扎着。直到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心理学可以从生理学中提取精华,为己所用,但过度的提取便会出现过度的还原主义倾向,将为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全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申荷永教授认为,现在西方的心理学研究过度倾向于“mind”的研究,忽视人的心灵,即“heart”的研究,而这更应当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再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另一个热点——心理咨询。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的要求。而在欧洲一名咨询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工作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至少5年,长的可达7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之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作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2年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人员。而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要求和国际上的要求距离甚远,这有待国家某些制度的完善。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的广泛,APA(美国心理协会)就有53个学科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偏于基础性的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到偏于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方向。各个分支竞相发展,使得心理学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是否该选择心理学,该如何选择学校
  诚然,学术研究与生活乐趣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经常会遇到朋友说,“对心理学感兴趣,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帮助我们战胜任何的困难。可是“兴趣”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因为对“心理”这两个字感兴趣,就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来作为自己考研的目标。之所以要在“心理”这两个字的后面加上“学”这个字,就说明它是一门科学,具有它的严谨性,科学性。如果仅仅是对“心理”感兴趣,那么就推荐你去看看一般性的大众心理杂志,要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那就要提醒你,在做出考心理学的研究生的决定之前就需要先看看心理学的专业性杂志,如《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等。当然看这些专业杂志比较累人,也很可能看不懂。没关系,主要的目的不是在于能否看懂,而是想了解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对“心理学”感兴趣。如果你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喜欢“心理学”,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寻到了自己的方向!以后要做研究、设计实验都需要用到你在杂志上所看到的某些东西,它们将构建你的学术研究。另外也可以看看心理学的专业性书籍,比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等等。同样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而非误以为“心理”即“心理学”。
  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应用心理学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方向。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热门程度看,依次是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很多学校的基础心理学招不满,而应用心理学却挤破头。
  选择报考学校是考研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环节,那就需要对国内高校心理系的情况有所了解。国内心理学比较好的学校,以师范院校为主,也包括一些实力强的综合院校。其中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的基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他们的实力有目共睹。中山大学在杨中芳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其两大方向。当然,中科院心理所是不可遗漏的,他们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理论前沿。
  三、心理学就业问题探讨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目前心理学硕士就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但是,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多和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从事这一职业将越来越困难。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心理学硕士提供了就业机会。不过,这一般需要在校期间具有心理咨询的实践,并且一般情况下是女生优先考虑。心理学研究生在竞聘辅导员一职上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竞争力,但是一般情况下,入党是先决条件。高校工作的薪酬随具体职位和地区而异。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部分单位对于受聘人员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心理系的学生不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心理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市场调研的工作,但是人数比较少,一般是本科生稍多。
  第四,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其心理咨询部门主要是作为“花瓶”来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所以前途不被看好,加上收入较低,一般研究生是看不上的,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未必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去开拓。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总体来说,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况且这是一门朝阳学科,随着人们对它了解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量将日益扩大,就业前景乐观。当然,目前的展望不等于将来的现实,还是需要时间来证实(文/期望效应 dino)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MSE专业考研与就业
一、现状
  软件工程硕士(MSE)学习的侧重点是工程,通俗点讲,工程就是指一组人(可多可少)聚在一起干一件事,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软件工程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组织者即项目经理。当初这种想法主要来源于印度与欧美的软件发达国家,应该说初衷不错,只是现在35所软件学院参差不齐,顶尖的如北大、北航,它们的毕业生成为企业界的哄抢对象,而有一些却遭到猛烈抨击。毕竟,试点是有风险的。
  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习主要以应用为主,学习中涉及的理论不是很多,一般够用就行,而软件工学硕士应该侧重理论(和所有的工学硕士一样),主要为研究机构(政府或企业)培养科研人才,所以很多人对软件工程硕士的门槛很低大惑不解。从基础来说,工学的更为扎实,因此有人对工程硕士不屑一顾。其实这是两条线,除了入学门槛外根本没有可比性,正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不能说谁比谁强,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从2003级开始,MSE在培养方式上有了一个最突出的变化,那就是第一年不分配导师(全国大多数软件学院都是如此),官方的说法是双导师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想太早给学生定方向,好让他们自由发展,另一个原因我估计与培养模式有关,MSE和工学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分导师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实习的差别,工学的实习有的在教研室,有的在单位,但是他们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但MSE就不同,原则上全部在单位实习(其实MSE的组成很复杂,总的说来参加过一月份入学考试的人基础较好,而直接参加工程硕士考试的基础又要差点,而MSE又分为脱产的和在职的,在职的基本在原单位实习)由学校和单位协商,由单位派人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
  基于上述原因,所以第一年不安排导师。那么这样安排到底好不好呢?目前为止,至少由两个问题不容忽视,第一,没有导师学生就没了方向感,因为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牵涉面很广,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一个方向都够你花费毕生精力,所以大家学起来不知该把力气往哪儿使,我想大家读本科的时候就有这感觉。第二,需要较强的自控力,没有导师而且课程都安排在周末,使得大家平时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如果你不想学习,你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因为太自由了,工学至少有导师管着,而MSE是百分之百的自由!
  二、问题
  我们知道,全国有很多的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人完全可以为软件行业补充新鲜血液,胜任各个岗位,又何必弄出个独立的软件学院来,设立工程硕士呢?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教育远远跟不上企业现实的需求,太多的基础教育往往窒息了人才的发展空间;2.教材落后于IT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讲授脱离系统工程的实际,课程体系设计不是职业化为导向,而是以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3.培养层次不清, 从清华、北大到普通市属高校,教材、教学大纲基本一致,缺乏层涡浴⒘榛钚杂胧涤眯裕?.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高校普遍的教育体制比较落后,每年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软件产业却不能马上投入工作。过分地强调学习、掌握知识却忽视了实践,没有达到知识传播、广泛应用的目的。在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方面,缺乏一种崭新的观念以及把知识和现实经济相结合的意识,传统高校培出来的学生与印度相比差得很远。虽说每届毕业生都有毕业实习,也往往是走走过场,学生走到社会还得从头再来?
  现在软件行业缺什么人呢?一是高水平的系统架构师;二是有管理经验的软件测试人员;三是有实践经验的行业需求分析师;四是有行业背景的咨询顾问,而现在毕业生连基本的软件工程知识都缺乏,更不用说达到上面提到的标准,而企业培养一个高级人员花费成本又太大!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教育部专门成立软件学院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设立软件学院这个问题上,教育部有多方考虑。教育部希望通过一个试点,来引进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资金办学,尤其是让国内外的一些大企业来投资,以此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那么现在的35所软件学院又办得如何呢?我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无论是招生、学习,还是日常管理等,都显得比较混乱。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叫灵活。我们可以从报刊上看到各个软件学院使出浑身解数,到处争夺生源。但也有的学校只是把软件学院当作摇钱树,把学生当成了冤大头。所以,尽管才办学几年,已经有了不好的声誉出现。
  社会对软件学院不认同也还有其他原因。工程硕士原本是为企业界培养高层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是不脱产学习(即边学习边上班),所以不负责解决户口、医保之类的待遇,应该说开始还不错,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可后来学校为了创收,许多规定成了虚设,入学把关、学位授予都成了形式。以至给人形成工程硕士都是水货的印象。软件工程硕士和MBA一样,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强势学位,在国外还是比较吃香,只是没想到一引进来就变了味。当然,软件学院自身设置也有问题,从他的组织机构还有培养方式都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既然这么乱为什么却没有部门来干预呢?我们再来看教育部当初的文件,有两个词“试办”、“示范性”就说明了这一切。教育部的意思大概是先发展,等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再积极地进行管理。如果大家对软工有兴趣的话,选择学校一定要慎重!
  三、展望
  在2001年12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中,就提到建立软件学院的一个初衷就是把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目前不单是缺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问题,中国的教育非常滞后,同时盘根错节。软件学院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突破,比如说办学方式、双语模式、与企业合作、自主教材与引进原版、招生规模等,软件学院享受许多其他非35所学校不能享受的自主权,其中包括董事会、理事会等。也许教育部想借成立软件学院拉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
  可以这样认为,现在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参考发达国家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能否培养出软件业需要的人才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用人单位。在这个问题上,企业界也是意见不一。但从大型外企的反应来看,都给了软件学院大力的支持。比如IBM、微软、SUN等国际大公司都积极参加合作办学。企业界对此还是比较关注的。
  现在首届MSE尚未毕业,谁也无法知道结果到底如何,毕业生到底是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单就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的主要是软件工程的思想以及软件开发的工具、方法等,具体如何操作(比如项目管理)也不可能在书本上完全学到。所以,第二学年的实习就很关键,将所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这将是完完全全的实战演习。
  最后,我想就关于“找工作时是否要向招聘单位解释”这一点做个说明,因为软件学院的就业基本上限于软件企业,而且软件学院的成立主要为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所以得到软件企业的重点关注,不用担心企业不知道软件学院。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软件学院的毕业生能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社会看。(文/llljj)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金融学专业考研与就业(1)
这一、二年间在考研加油站论坛留下些不经之言,意外地受到众位朋友的认可和关注,不免心存感激。恰逢考研网五周年,遂将先前在金融版的一些帖子稍加修饰整理,希望对有志于金融的考研同道有所帮助。
  金融学考研的意义
  这里先说一下考研的意义所在。其实不论你有何等经邦济世之志,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也无法不向生活低头。说到为什么考研,或是为什么考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这里面有一个个人价值取向最优的问题存在。所谓个人价值取向最优,其实就是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向最优化发展。有人或许会反驳我的观点,说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什么,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任何理想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背景下实现的,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任务,也只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实现或接近实现你的理想和目标——你不可能逃避得掉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
 ≡谙执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国内也好国外也罢,界定一个人扮演何种社会角色最主要的一个社会评价指标就是其所受到的专业化教育的程度。可以说,选择一个专业,就是在选择职业生涯取向。当然,也有很多跨行跨专业成功的例子存在,但那更多的是在一定行业交叉背景下的特殊产物。这个社会在向专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各个专门行业的专业化的人才需求仍然是未来职业分工的主流趋势?
  俗语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你的理想和兴趣真的在金融这个行业,而你此前所受的教育与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距离或者相近,那么,选择考研吧;如果你本科所学是金融专业,而你想在这个行业有更高的发展空间,那么,选择考研吧。
  我不是唯学历论,更不是唯高学历论。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招聘那些本科毕业而踏实肯干的孩子们。然而,我不是人力资源经理,我没有这个选择的权力。
  现在的金融职场上,学历热仍然是一个主流,好一点的金融机构,对于人员招聘的要求,几乎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等等。这种表面的浮华,更多地集中在京沪穗深这些经济发达、金融从业机会较多的地区。学历和专业,成了HR们遴选人才的主要指标。笔者毕业那年,曾经参加过招商银行的招聘会,刚刚递过简历,就被扔了回来,“我们不需要本科生!”当时是刺激颇大,现在想想,其实在我现在服务的投资银行也是在重复着这样的老路子。没有办法啊,人实在太多了,多到来不及详细地考察其到底有何才学,为了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量,只有拿学历卡人了——毕竟,在中国,研究生还没多到上街扫地的地步,而学历的高低,仍然能够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发展空间。
  对于金融学专业方向、院校选择方面,一定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一、未来发展的行业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在目标行业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好所应报考的专业方向;
  二、未来发展的空间选择——在国内(外)哪些地区更能够让你一展所长,明确未来所要工作生活的地区;
  三、未来发展的人际定位——什么样的学校,在你所要服务的行业更能给你深厚的人脉背景,毕竟,现代中国校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资源。
  而这其中,我认为又有三个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就近原则、专业化原则、发展预期原则。就近原则,即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所要工作生活的地区或附近,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专业化原则,即你所报考的院校,在传统上要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最好是财经类专业院校,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人际遍及你未来可能就业的领域,在专业化方面有独到之处,在金融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发展预期原则,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是你选择专业方向首先应当考虑的。从目前金融业内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金融混业是个大趋势,因此,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潜力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对于数量分析、微观金融前景看好,宏观方向如果有志于做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这儿,考研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个人以为,一种工具而已。一个让你进入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的高端部分),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敲门砖,一个用来登高的阶梯,一个实现你个人价值取向的准备阶段。当然,这一切开始于你对一个行业的信心,对于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联系着整个资本链条的循环往复,其地位至关重要。也许,这便是很多朋友看好金融专业的一个原因。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这样几种将趋向: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相关分析:
  1998年以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开启了在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打破之后的新一轮对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人才举措,影响着所辖行业内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ㄒ涤τ媒弦兹胧郑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很好的选择。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我的几个大学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三、政策性银行如开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
  四、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如果是学财务管理、法律硕士专业(本科是金融经济)的,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近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金融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又添一新的选择,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员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线”,在投行业有一句话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员工所创造的”。上述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属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当然,调侃之余,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给你的回报与投入相比还是成正比的。建议男同学选择此行业,应该更有发展。
  五、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做上数年,有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经验之后,在国内股份制保险机构迅速成长、外资保险机构进入的契机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保险精算专业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不足,当然,希望获得稳健回报的朋友不妨作为一个选择来考虑。
  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目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渐消退。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进入,当然,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七、在上市公司证券部的工作经历亦可,先天横跨证券产业两行,再要发展有立脚点。如果全程做过“IPO”筹备工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更加有益,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八、高校、研究所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这显而易见就不多说了。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金融学专业考研与就业(2)
引申(针对经济法专业而言)
  积二十余年改革成就之余荫,在此21世纪之初叶,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当然,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有些弯路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现代中国社会的各类经济关系呈现纷繁复杂局面,民商经济立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中的各类经济关系也在转变、调整、发展、前进……
  由此,在金融行业中,对于法律专业人才、财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很多银行成立了法律事务部,负责相关的债权纠纷、产权变更、订立经济合同以及金融产品研发环节的法律顾问、管理工作,而金融经济类本科生在经过法律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之后,其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在金融业内是显而易见的,这时,一个教育项目JM(法律硕士)成为很多金融经济类本科生读研的首选。这是一种既通金融又懂法律的高级人才。由于工作需要,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一些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对于具有经济、法律双重学历的或相关工作经历的人才是极为青睐的。
  很多国家行业监管部门、政府机构,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能够体现在其年度人员录用考试的资格要求中。
  证券公司研究部门更是以其行业产业研究及政策研究的双重需要,对于工程类专业背景的JM们,有较高的需求。另外,据我这两年对国内的各个基金及基金经理的研究中发现,有近三成(甚至更多)的基金经理现在具有法律、法学的硕士博士头衔,而其本科多为经济金融或工科专业,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文科专业学位较易取得的原因在内,诚然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士是考取了法律专业研究生之后,在一定的从业经历下,成长为业内精英的。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与法律的紧密联系,是这样一个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和根源,从经济发展对社会的专业化分工需求来看,未来民商经济方面的律师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作用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也是近几年来,金融经济专业的毕业生对JM、司考趋之若骛的主因之一。
  结论
  一、相比照金融专业学生生源数量的增涨而言,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二、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专业研究生层面的有关情况我在上面已有详述,这里就不多说了。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大量引入,实际上与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啊!这样,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法律、财务、计算机专业考研报考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这反映了一定阶段国家个人收入调节机制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状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四个专业的火暴看涨,与金融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2000年之前,金融业全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是国内各行业中最高的,今天的专业冷热分化很大程度上起始于1995-2000年之间的经济景气度,收入水平无疑是专业化分工的无形的指挥棒。而1995年之后的网络火热,金融信息化的构建更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于计算机信息专业的看涨行情,从行业到收入水平到专业化分工,你不相信吗?事实正是如此。现在,当年的积弊已经体现出来了,出现了较大的人才饱和与专业分工不对称情况,可以预见一下,在未来十年内,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的需求是趋淡的;相比之下,法律、财务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当然这里我是以研究生这个层次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来探讨的。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是相信自己。专业现在并不是局限一个人求得发展的瓶颈了,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然而有一个相同点,他们都是相信自己,不服从命运安排,努力奋斗的人!这样的人,不论他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海归也罢,专业在这里并不能说明什么了,实际上大学所学的东西与我们的实际工作脱节太大,大到根本无法照搬来用,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最重要的显然已经不是专业了,而是对一个职业、一个行业的热爱、激情、勤奋、执着,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希望各位考研加油站的朋友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就写到这儿吧,上述分析或评价主要是根据我及我的同学、朋友在金融从业、考研等方面的一点经历体会做出的,未必全面准确,或有缺失,或有错误,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若能对大家有所启示,也算有点意义了。(文/陈求败)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法学专业考研与就业
到了大三,“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摆在大部分本科生的面前——能出国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把出国读书也算在广义的考研里的话,那么所有人都要站在继续读书还是工作的十字路口。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无论是在国内读还是留洋,无论是只读完硕士还是一直读到博士,最终都免不了要走向社会,最终找一份工作。于是,“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可以转化为早工作还是晚工作的抉择。
  早工作早赚钱,为什么要晚工作?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能力而非文凭,在别人继续读书的三年或两年里,参加工作的人不仅拿到了薪水,而且增长了经验,等到读研的人毕业时,他能找到的工作的薪资水平未必比得上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本科同学。
  因此读研是有机会成本的,这成本不仅包括不便宜的学费和失去的青春,还包括如果工作的话可以赚到的钱,可以积累的工作经验,可以培养的社会资源。
  考研:先认清未来的方向
  只有仔细权衡之后的决定才可能是明智的。明白了读研所要付出的代价之后,再来估量一下读研的收益,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规划。大三的时候,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人人都说要考研,这里面有人是为了梦想(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有人是为了学术(去考冷门的理论学科的),但大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于是按照自己在班级的实力,按照专业的热门程度,报考了相应的专业——最强的去考了国际法和民商法、次一点的考了刑法和诉讼法等、再次的考了宪法行政法、最后剩下的是法制史和法理这样的冷门专业。
  所以,在报考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读研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理想为学术,那么这篇文章与此无关,尽管我当年选择法理专业时根本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我曾经为报民商还是报法理挣扎过,不是由于对自己实力的怀疑,而是对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困惑——民商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法理则代表我对人生的困惑——最终我选择读法理,我希望能有时间思索一些问题,也许不会有最终的答案,但我愿意为之付出三年的光阴。等我上研之后,听说法理专业的就业还不错,也只是无动于心的笑笑而已,苏格拉底说过:不求而得的,不能称为幸福。
  如果是和大多数一样,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读研,那么就要衡量一下考研的收益:知识上收获且不去说它,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读研可以给个人带来哪些好处?
  首先是钱的问题,公费的名额越来越少,全部自费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大部分人将不得不承担不菲的学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此之外,读书期间的生活费用谁来负担?难道再向父母开口?这应该是很多人要考虑的问题。据我所知,理工科的学生通常都有“老板”,虽然被“剥削”,但是总还可以拿到一些工资。我是学法律的,谈谈我所了解法律这一行的情形。我本科的寝室里有四个人考上研究生,三个本校,我是外校,三个本校的有的在外面代课,有的给老师作秘书,生活开支的自理是没有问题的;我自己身边的同学,如果出去兼职的话,养活自己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在外面代课,在律所实习,帮人写文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得好的日子还比较宽裕。
  其次是工作经验,法律是一门“世俗”的学科,法学界的很多老师都会涉足法律实务。这些从事实务的老师分成两种:自己单干的和带学生一起干的,我有个高中同学在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法学院读国际经济法的硕士,刚考上研究生,导师就让他去律所里上班。在“老板”的律所里,全是师兄师姐,有硕士,也有博士,因为师出同门,大家关系很融洽,导师很大方,同学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我曾经戏称,等他毕业时,工作经验已经有三年了。可是并非每个研究生都会遇到这样的“老板”,有的导师自己专心做学问也要求学生专心读书,有的导师严厉禁止学生出去打工或兼职,有的则睁只眼闭只眼任由学生自己选择,所以在考研之前,对相关信息一定要了解清楚。我的一些同学,他们的导师虽然不做实务,但并不禁止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出去兼职。他们在一些著名的外资律所和外企的法务部兼职,不仅可以赚钱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这段工作经历,对毕业时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干得好,毕业后很可能就留在那里。
  最后是社会关系,参加工作的人也许有更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不过,社会有社会的资源,学校有学校的资源。你去外交部工作和去街道办事处工作,能培养的社会关系是不同层次的;不同的学校之间,资源分布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如果再进一步细分的话,不同的专业,乃至不同的老师,掌握的资源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考研时要择校、择师的原因。通常来说名校的老师有更多社会资源,但有的时候,某个很强的老师,在某个领域是专家乃至权威,掌握很多的资源,却未必在一流的高校里,这属于奇货可居型,实力中等的同学,不可错过。
  最近几年来研究生一直扩招得很厉害,走向了物以稀为贵的反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需求曲线永远向下是不可避免的。这时那些非但不扩招反而压缩名额的学校就值得留意了,因为这是一个学校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的象征——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工厂,研究生就是它的产品。讲就业总是离不开考研,既然大部分人考研是为了将来找个更好的工作,就有必要对学校的就业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大致总结一下前几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也许可以使后来人在考研时少一些盲目与偏执。
  就业:实力与证书都不能少
  读完研究生的一个好处是,至少可以去当老师。高校教师虽然工资不高,却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职业。尽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将门槛提高到博士,但国内的形势是考博容易考硕难。连续两届我们专业都有一位师兄成为著名高校的老师,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尽管他们是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的机会——不是博士,但水平却比一些平庸的博士要强的多——但无论如何你优秀,还没有哪个高校现在敢让本科生毕业就去当老师,除非是为了制造轰动新闻。其他专业也有去当老师的,相对来说,这是比较轻松自由的职业,尤其适合女生。
  除去高校,法学院的学生的就业还有考公务员(公检法也包括在内)和进企业(律所或外企)。在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二级学科划分的专业并不那么重要,通常要求是学法律的即可。法理专业今年毕业的师姐就去了保监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保监局),上一届去的是民商法专业的一个师兄。今年还有不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去市司法局,那里招人也是不分具体专业的,但是要求是党员。倒是法院和检察院在招人的时候对学科要求会很细,常常会注明“民商法专业硕士”或“刑法专业硕士”,当公务员和去法院检察院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但其收入比不上律师,所以经常有人进法院几年又跳出来做律师的。其实,现在公务员和法院的待遇都不错,只是相对于做律师的前景,难免让人心有不甘。需要说明的是,现在进法院也要先考公务员考试了,随着研究生的扩张,动辄要硕士,甚至要博士也已经见怪不怪。就业是指挥棒,考研大军的膨胀与之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在律所方面,实习经历比专业更重要,一般人眼中,法制史这样的专业肯定就业很差,但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连续几届他们的就业都很好,有人去顶级的外资律所和外企,究其原因,除了本身的素质过硬(英语好,法学功底扎实)以外,曾经有较长时间的实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读研期间,实习对很多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通常,民商法和国际法这样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更大,就业也相对较好,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人数较多,竞争也更激烈。就研究生就业的情况而言,似乎愿意去律所的人已经相对较少,除非是非常好的顶级律所。毕竟律师是个辛苦的职业,研究生已经没有更多的青春和体力去拼搏,大多数愿意找一个相对轻松和安稳的职业,然后买房、结婚、生子。中级法院、银行乃至大公司的法务部这些更稳定的单位更受研究生的青睐。
  就律所的收入而言,要区分中资/外资,诉讼/非诉的律所。外资的非诉业务的律所给的工资比较高(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所基本上都是排名靠前的大所),中资的律所除了在全国排名靠前的那几家之外,一般剥削得比较厉害,除非是老师带着进入这一行。如果要做诉讼律师,读研究生的意义实在不是很大,诉讼更看中经验和社会关系。做非诉业务的所对司法考试的执照不是很在乎,做诉讼业务的所则要求是必须有这个证在手。就将来的发展而言,在非诉的所里干,很多人会攒一笔钱然后自费出国深造,回来后谋求更好的发展。做诉讼业务,开始钱都不会很多,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案源的增加,收入就跟个人的能力直接挂钩了,若干年后,天上地下的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读研的时候还是有较多的空闲与精力的。对于做诉讼律师来说,律师证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执业证书要实习一年后才能申请,所以在读研的第一年考出证书,然后找个律所挂一年,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从事律师实务了。如果到外资所做非诉业务的话,很多时候这个证书都是不必要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有一个误区也许有必要指出来,我有一个师妹,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去深圳罗湖海关工作,但是她一直很郁闷,觉得自己学了4年的法律,却没有从事法律这一行。其实有很多研究生毕业也未必从事的就是本专业,中法史毕业的有去出版社的,行政法毕业有去联通的,民商法毕业有去投资公司的。曾经看过一个上世纪80年代海外留学生写的域外见闻,说大陆的学生出去之后都雄心勃勃,不做伟人也要成一代宗师,而同在一个学校留学的台湾留学生谈起理想却是毕业后开一个超市。
  我的意思不是要打击大家的理想和抱负,只是想指出:在就业选择中没必要画地为牢,自我限制——西方历史上无数伟人都是法律专业毕业的,很多人甚至读完法学博士(比如卡夫卡),才发现法律不适合自己的气质,也不足以实现自我的抱负,义无返顾地就改行了,这其中,就包括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卡尔·马克思。(文/fancy815)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二十七岁这一年
大学毕业时,我是一只踌躇满志的雏鹰,扑腾着刚刚丰满的翅膀,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天有多高海有多广空气有多新鲜色彩有多缤纷。于是便和一个国家重点中学解了约,到一家规模很大待遇很好的企业上班了。
  那时22岁的我仿佛看见了,灿烂的未来正在向我微笑。
  工作了两三年,业务基本都熟悉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认识了一个很好的男孩,狂热地恋爱后我们结婚了。一切非常美好,惟一不足的是我们工作的时间不长,没有实力购房。不过我一点都不在乎,租房的生活除了搬家有点麻烦之外,也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机会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生活的痕迹,当时我甚辆醯谜馔τ幸馑嫉摹?
  生活开始按部就班地运转。上班、下班、逛街、上网、闲聊……日复一日。我那颗躁动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我要考研。考研不是终极目的,我的目的是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我想让自己更优秀。所以我选了全国一流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虽然我很贪恋舒服的生活,但为了实现理想我不怕吃苦。考研,就这么定了。那年我24岁。
  准备报的专业要考数学,而我的本科没有开过这门课。自学,我相信自己的能力。而这也将花费我大量的时间: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一切从头开始。我没有立刻辞职,准备边工作边把数学搞定。好在工作比较清闲,每天一下班我立刻回家,买菜做饭吃饭洗碗扫地,反正两个人的晚餐也很简单。家离公司很近,我每天都能保证在8点之前开始看书。每天都会有3小时用来学习,再加上双休日的休息时间,我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平和。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数学搞定了。我至今仍记得那时的兴奋。我似乎又看见那个闪闪发亮的未来在向我微笑。
  于是,我辞职了,绝决地。那年我25岁。25岁,似乎还是一个有权利做梦的年纪……
  辞职后还有6个月开考。我要准备跨专业的专业课、政治和英语。这三门都不难,但再不难的东西,那毕竟也是考研。当时我已经被攻下数学的得意冲昏了大脑,自信得不行,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其实是一个很懒的人,舒舒服服地靠在厚厚的靠垫上发呆或上网就能轻易打发掉一整天的时间。等我猛醒时间不够用时,已经是11月份了。匆忙上阵,只能狼狈地败下阵来。2003年,我的成绩:数学四112,政治60,英语65,专业课101。过了国家线,但不够我理想中学校的复试线。再考?To be or not to be?我在内心追问着自己。不甘心放弃,因为总分差得不算多,再努力一年很有希望。于是我决定继续。
  那年我26岁。26岁,已经有些感到岁月的压力了。
  又是苦行僧一般的一年。2004年,在查分电话里我听到那个机械的声音报着:
  业务课1(即数学四):102分——马马虎虎!
  英语:76分——哈哈,不枉我的一番心血啊!
  政治:69分——嗯,不错,今年应该可以,颤抖的手开始慢慢平复了……
  业务课2:67分——我的世界天崩地裂。
  刚刚看到的一丝曙光竟是上天对我无情的戏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会,怎么会?天哪!我已经哭不出来了。如果要哭,我想我哭的会是血而不是泪。
  今年我27岁。27岁了,没有房子没有孩子没有工作没有前途。
  知道分数以后,心痛得不能自已。就像有人选择一醉解千愁一样,我希望麻醉自己以平息这段撕心裂肺的痛。我选择了恐怖小说——我很胆小,最怕看鬼故事——强大的恐惧可以让我忘却刻骨的痛,虚拟的世界有利于忘却现实的残酷。于是我找到了天涯论坛“莲蓬鬼话”,整天整天地挂在网上留连于“鬼话”里的连载小说。
  连着几天我强迫自己不去想考研,就把这几年当作梦一场吧,我彻底放弃了;就让这么多日日夜夜呕心沥血、这些年的清贫苦读付之东流吧,我认输。
  开始写简历找工作。可是找工作的经历是对我的又一个打击。眼高手低。好公司不要我,差公司我看不上。薪水只有当年辞职时的一半。更要命的是,我还是只能从事以前的专业,永远跳不出这个框框了。茫然,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了我的位置。
  很想实现理想,很想这辈子做一些值得自豪的事。那所学府高贵的大门依然对我无情地紧闭,它在我的梦里飘啊飘,闪着圣洁的光芒诱惑我,我在梦里跑啊追啊跳啊喊啊……它却终究是远去了,离我的世界,forever。
  从22岁到27岁,这五年的时光我走得好辛苦,它仿佛耗尽了我所有的激情和精力。22岁,满眼新奇,是憧憬人生的少年;24岁,决定考研,确定目标,是踌躇满志的青年;25岁到26岁,为理想拼命努力,是承担压力的中年;27岁,一切都离我远去。
  27岁了,有很多事该做了。该要个孩子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耽误老公,是吧?更何况高龄生产对大人对孩子都不好——我很瘦小。所以也不能老租房子了,该买个房子安定下来了。房价高得吓人,每月还贷款,只靠老公一人太吃力了——我有什么理由拖着老公和我过苦日子呢?因为只有老公一个人有收入,给父母的补贴也就不多了,没给他们买过什么特别好的东西,是该好好孝敬孝敬他们了。这些于我都是必还的债,一生下来就刻在生命的日程表上,当岁月走到这一天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得不去做。宿命。
  为了这些宿命,我不能再继续考下去。永别了,我的理想。从此世间又多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为了这些宿命,我必须按照每一代人的相同的人生轨迹运转。如果有一天,你在一家小公司看到一个打杂的小文员;如果有一天,你在菜场看见一个为一毛钱喋喋不休的中年妇女;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看见一个行色匆匆、骑着车送孩子上辅导班、把自己未竟的理想一古脑儿倾泻在孩子身上的憔悴母亲,那就是我。
  我想换一种活法。人来世间走一遭的目的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事情身不由己?换一种活法到底有没有可能?能不能在对别人负责任的同时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深深的迷惘……
  焦灼、彷徨、犹豫、叹息……一天又一天。 时间却依然不紧不慢地迈着步子从身边走过;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天的到来不因任何人的失意苦楚而迟了脚步。新生的嫩叶在雨中摇曳着晶莹剔透的绿,活活泼泼地炫耀着生之盎然生之蓬勃……(文/purplebreeze)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考研工作沉浮录
一、寻找
  一觉醒来,大四了!于是开始不安。积累工作经验,还是继续深造?于是第一次认真考虑人生选择的成本和收益。再睁眼看看,无论走入哪条岔道,路上都人流涌动,川流不息。
  工作,还是考研?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学姐Iris已经在念研究生了。她说考研很苦,起早摸黑,准备着憔悴吧。但是,她又说考研很容易,不过是每天坚持12小时的学习,只要坚持,必能考上。至于考上以后前途如何,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她说,其实一切做与不做,值与不值,并无客观标准衡量,完全是个唯心的命题,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把握,因此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
  当时我不能明白,只当她是比划太极,纯属外交辞令。学姐以外,学长大李也是个热心人,他工作了,我去问他,这样更可以集思广益。
  大李在一家外企,工作很忙,终于在一个周末逮住了他。咖啡馆里,他坐在我的对面开始侃侃而谈,眉宇之间多了些成熟也多了些焦虑。他说自己当初也是要考研的,于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两个月后工作找到了,还挺满意,就开始嫌考研复习得辛苦乏味,索性放弃考研奔了去工作。原以为工作舒适,又可以早日赚钱,捡了个大便宜。现在才知道累得比畜牲还不如,而且各种考证任务和业务配额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半刻不得松懈。大李嘴里在抱怨,脸上却满是得意之色,在如今的社会这完全可以说明他混得不错。
  我问他到底考研好还是工作好,我猜他会说工作,因为他显然工作得很顺利。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十分肯定地说考研好,因为工作了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再积累两三年知识对以后工作会大有帮助,而且研究生毕业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还是要大一些的。只不过考研复习的半年会很辛苦,必须耐得住寂寞啊。
  除了考研,如果能在大型外企谋到一份工作,眼界广薪水高,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是考取了公务员,工作轻松,薪水一般福利不错,这样的生活也很好。不过,除了这两种职业以外,其他工作则要三思。但总的说来,考研积累知识,工作积累经验,对以后的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都很有好处。
  大李和学姐一样,也开始说外交辞令了,这也好那也好。究竟哪个才真的好呢?我忍不住问大李。
  他愣了愣说,那在你自己的感觉啊,不可能是别人说了算的。任何决定都是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是否适合你。不过现在离考研也没半年了,再不早点做出决定,再往后你可能就没得选了,到时候你也许反而没了犹豫,反正考不上研究生就心安理得地工作,或者悔恨莫及地追忆那似水年华当初怎么就没早点决定考研啊。
  也许,在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之后,人们会更辩证一些。而只有亲身经历的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这一点。而当时的我听得简直是一头雾水,并不觉得他们的话有什么帮助,只是认为告诉别人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有时候就像排齐了队列恭恭敬敬地放礼炮,礼数虽周全却毫不实用。
  今天,我已经迈过了这道槛,回头看来,惊觉他们那时的一番话竟然已经概括了我这一年多的心路历程和艰难选择,便有些后悔怎么没早听进去他们的话好少走一些弯路。
  然而,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没有人可以越俎代庖。经验与收获,只在自己走过后才会幡然醒悟。当时,我走得艰难,因为一路前行终是自己摸索,无从模仿,也不可取代。
  二、放弃
  一开始,我决定两手抓。既然无从选择,那我就一个也不能少。简历,面试,奔赴招聘现场,这边只见我忙活得热火朝天,时喜时忧。先是盼着来聘约,若是盼来了聘约立刻就会觉得不甚满意,而若是盼不来聘约就约摸着有些沮丧了。如此一来,心情便时而艳阳天,时而梅雨季。其实,找工作最忌讳心态不好,且不说搅坏了自己的好心情,还很可能影响了自己的理智判断和正常发挥。同时,心态不好还很可能影响到自己正在进行的其他许多事情,比如考研。考研需要坚定的意志,健康的体魄,还有最不可少的平稳心态。心态往往决定了在考研路上你能否坚持到底,能否保持正常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以至最终能否发挥最大潜力。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结果。
  而现在,我娓娓道来心态对于考研的重要性,当时的我却找工作找得阴晴不定,考研考得忐忑不安。在寝室里复习没气氛,在教室里复习太白色恐怖,在图书馆里复习周围又太风花雪月。一个人复习难以坚持,两个人复习容易互相嫉妒,一群人一起复习又太集中营。不看考研以外的资讯太寂寞,看其他书籍又会分散精力。不逛街不打游戏人生失去乐趣,逛街打游戏就会立马把考研忘到九霄云外。总之,身边有很多选择,虽然有的选择非此即彼,可所有选择都在与考研南辕北辙,真是全世界都在于考研作对!这是什么心态啊,简直是莫名其妙的完美主义,钻牛角尖钻得不知道回头。
  那时我常常很奇怪为什么图书馆里总有那么几个高僧,一旦坐下便如入定一般,于是晃晃悠悠地跑去讨教经验。其中一个甚至比我还要低一届,据他说自己学习只为知识,不为考试暂时也不必为考研。什么叫境界,真是令我这个当师姐的赧颜不已。我问他难道你不会觉得学习无聊,有时候还很烦吗,甚至有时候不会觉得周围有很多负面因素在影响自己吗?他真是个聪明的学弟,一上来就问我:“师姐你是要考研吗?以前可没在图书馆见过你啊。”
  我一边在心里说:“笑话,不考研我来图书馆念经啊?”一边满面笑意:“是啊,这你都看出来了。我以前不常来,现在要考研了,所以来好好念书了,偏偏又念不进去,这不和你讨教呢。”
  师弟回答我倒是很直接:“你这样急功近利,不能静下心来,心态不好,怎么念得进去呢?”
  真是大丢面子啊!我好歹也是师姐,竟被这样教训。不过也好,竟有些当头棒喝的意思,开始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正因为我以浮躁的心态看世界,一切才变得不在控制,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日渐崩溃,方向日渐模糊,耐心消弭殆尽。我渐渐明白,我必须重新思考工作与考研对我的意义,必须重新拾回从前的安定和韧性。记得曾经听学姐说,人类的所有智慧不过是希望与等待。那时,希望是什么,需要等待多久,我开始问自己。
  考研就是这样,从体力上考虑它其实一点也不累,累主要是心累。这期间,谁都会反复拷问自己可能会出现的种种,考上了会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样。希望是什么?需要等待的时间?这些拷问无可避免,除非你并不是自己安排人生或者你境界甚高已经能难得糊涂,也正是这些拷问让每一个考研路上的人都会觉得累,心累才是真的累啊。
  我已经累得坍塌,只有重新定位了。如果考研与找工作两条路已经让我不堪重负,那我就必须学会放弃。也许无论放弃什么,我都会觉得少了些看见光明的几率,但是如果不放弃一些什么,我想我可能陷入自己掘的阱牢,积重难返了。该是时候想明白了,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吧,想明白什么样的路才真的是自己要走的路啊。如今大学毕业生已经是人山人海,什么样的路都是独木桥,我有能力挤两条甚至更多的独木桥吗?诚然有的人可以,但我不能。贪功只会让我被挤得七零八落,与其如此,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去走那条通向我真正想要的生活的路。也许放弃,梦想才能真正接近我!
  我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必须放弃,我必须听听自己心底处的声音,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与梦想。人生的选择总是需要勇气的。而这勇气的背后,是必须清楚它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我还必须勇敢地承担失败的结果,坦然地继续追求。这不是我的盲目选择,因为盲目选择的前提,是我缺乏勇气面对;而盲目选择的结果,是我无法面对失败或一个新的起点。这不是在买文具盒,你只需要在酷狗和hello kitty之间做出选择,可怜的是很多人买文具盒之前也会有的犹豫和比较,反而在面对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前完全丧失。
  一切的选择,一切的道路,除了心态,还需要勇气。人生任何时候都要坦然面对,尤其应该真诚面对自己。
  三、选择
  一直庆幸当时我找到了自己的希望,一直庆幸当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一直庆幸当时我真的遵从了本心,总算有些无畏地走了下去。父母并不多么支持考研,女孩儿早些工作更有保障;朋友也并不支持考研,这么折磨蹂躏青春美丽的事儿多不值啊……身边的声音很多。他们都爱我,贴心地为我出主意,很感激他们。可我想考研!我真的想读研究生!给我荒废了的大学四年一个救赎的机会,为我向往已久的独立思考的氛围,还有弥补那些或远或近的遗憾。我有充足的理由专心找工作,我更有充足的理由放弃找工作专心考研。我知道有失败的可能,并且准备了充分勇气去面对,而同时我也准备了足够的耐心去实现我的梦。怎样的低谷,我都可以当它是悠长假期;若如愿以偿,我将仅仅把它作为重新起跑。
  记得当时,好朋友本可以保研,她竟然放弃。她男朋友同届毕业,必然去广东,她希望与他比翼双飞。当时我们都哑然。到了手的功名就这样放弃了,为什么?为了他,这样的牺牲值得吗?她反问我这算牺牲吗,这才是她向往的生活啊。我冷冷地笑她,不算牺牲难道是回归童话么,可别一时脑子发热,以后可没后悔药吃。她还是很坚决,毕竟你不是我,你的生活和追求必然不同于我,我自然很清楚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以后如何并不可知,但至少我不会后悔。如果她不会后悔,那我又何必劝她?
  我无法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也无法衡量她的所得所失,然而,即便是至亲,谁又可以代替他人来生活?所以,谁也没有能力为别人保证将来。鞋夹不夹脚,只有自己最明白;生活快不快乐,只有自己才掂量得清;选择值得不值得,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将来之于现在,无非是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已。
  从没有一个选择绝对正确,所以才会有风险与悬念。阿甘的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只有打开了去尝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人生的乐趣也许就在于一路上会有那么多的未知与惊喜,以及人们并不能预知一切吧。生活中有太多偶然,这些偶然无法叠加,更无法换算成可能的利益。
  正如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样,任何选择都意味着另一种利益的损失,它除了你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还包括它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天才的概念,而当面临人生和时间时,它也是一个莫须有的概念。人生与时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偶然和巧合,多么精确的科学都无法计量这些将来的偶然和巧合。所以,对于人生选择机会成本的计算,基本上只是鸡同鸭讲,水油分离。可是机会成本这个概念除了莫须有以外,它还带有欺骗性,它给了你足够的理由去患得患失,朝秦暮楚。今天理直气壮地准备考研,明天更加理直气壮地放弃考研。多么理智的外表,多么软弱的意志。认定了的路,就千万别回头,无论用什么理由。
  于是,我选择考研,并承诺自己一定会坚强地走到底。我已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决心,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无畏而后方能无悔。
  四、回首
  现在看来,考研真的不难。摆正心态,学会放弃,坚持到底!
  其实,考研收获的不正是我们用漫漫的人生去学习去掌握去领悟的吗?
  考研并无不同,智慧都在殊途同归。(文/伊加加仪)
第四部分 考研·攻略跨专业考研大纲
跨专业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一、进入大学时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非己初衷的专业,几年的本科学习下来,依然不甘心;二、当初年少无知,随便填的一个专业,以为自己会喜欢,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至少不是最爱;三、几年下来(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细思考,觉得自己若坚持本专业或现工作定然无前途无钱途,需要投身到人们公认的热门专业中去,才觉得踏实、前路光明;四、并非不喜欢本专业,而是求知欲强烈,真正希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专业的考研人绝对都是不失梦想,充满挑战意识的人们。
  然而,跨专业,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它可能让你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最后只能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有可能让你振翅一飞,从此找到正确的方向,扶摇直上快意翱翔。所以,从一开始,这就必须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决定。也惟有如此,无论最终是成是败,才能无怨无悔。
  一、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
  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
  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
  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
  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
  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
  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
  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
  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更多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
  二、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
  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
  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
  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让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从4月到次年1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第二,专业课教材到位。前面把工作真正做到细致,4月份到5月份一定要定下最终要考的学校和专业。定下之后,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犹疑,快去买专业课教材!按照学校列出的书目买全专业课教材,还要找出一两个能帮上忙师兄师姐、找同学、找亲戚,甚至找网友去打听没有列出的那些。
  这里有两个问题:买书和找师兄师姐——自己能买到的书,尽量自己去买,有学校可以邮购,有书店可以搜寻,再不行,去图书馆系统或网上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找到出版社电话,打电话、汇款去邮购。不要一开始就事事麻烦别人,自己能解决的自己找渠道解决。后面有更重要的事去麻烦他们。实在不行了,去找师兄师姐,最重要的是问题要明确。随便说:“我要考你们学校某专业,请帮助我”是没用的。要明确说出你的具体问题,要考哪些书,重点看哪些泛读看哪些,打听到哪里能买到自己却没办法,请他们帮忙——听到这么明确的问题,人人都会乐意帮忙。6月底之前,主要的专业课教材一定要到位。
  第三,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基础课不能偏废。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每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其次,专业课复习。11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当11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四、全力复习:坚持到底,毫不畏惧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有一个女生,考某大学某专业,通过同学的同学的姐姐,找到一位师姐,打电话给她:“我知道你们学校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有历年试题的专柜,可以借出来复印。请帮忙复印某年到某年某专业的……”该师姐大惊:“我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你怎么知道的?”这个女生慢慢说来,怎么从网上找到该学校专栏讨论、怎么了解到的,师姐大开眼界,兴趣高涨,帮她把相关专业能找到的试题全都复印一通寄去。
  接下来就是更仔细地研究试题。只需要一个晚上时间,把历年试题全都摆在桌面,总结规律和重点难点,老师出题的习惯等等。借此可以划出下一步复习的重点(甚至是考试的重点),不再一律通读,而是有头脑的、有目标的复习。不要怕系内老师改朝换代,再改也有一脉相承的科研风格,掌握了大体,以不变应万变。
  划完重点,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势油然而生,趁着这股气势,投入到更深入的复习中去,一定事半功倍。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考试的时候,和复习中所强调的一样——一定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万全的准备。拿到试卷的时候,要像热爱专业书籍一样热爱它们,冷静的头脑,热情的心灵,一定战无不胜。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