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研加油站

_4 不详(现代)
  这是一个海量的工程,记得我完工的时候用A4纸、5号字足足打印了300多张才全部解决,最大的收获是我发现,在诸多记忆方法中,打字是对我而言效果最好的。也因为打四敲炊嗟淖郑我到现在和一些专业的朋友还能讨论考研政治的问题?
  笔记整理好了,鉴于在教育网上泡网泡出的优良习惯——分享,我就把整理好的笔记发布在了考研加油站上。没想到反响很大,连新浪、搜狐、网易都转载了。在考研加油站我第一个点击率超过1万的帖子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而且现在蠹矣Google以Yacyin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往往最先出现还是那些2001年整理的政治笔记。
  当时就像着迷一样地迷上了考研,有空就满腔热情地上网看看有没有最新的考研信息,也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了Kj1234cn、Chenkebin、Sodme、大猪这帮伙计。
  很遗憾,2002年考研的数二很不对我胃口,考了一个很丢人的三十几分,虽说专业课都是97、98的高分(当时考五门,专业课100分满分),但还是落榜了。于是,2002年春天,几个心有不甘的人重新团结到了一起,我当上了政治版的207386斑竹。
  记得那个时候真的是很有激情的,每天都泡在网上和几个斑竹开会讨论学习进度,互相刻碟交换资料,每个人不仅整理自己的东西,而且还从“超星”上下了几百本书转换成PDF上传,当时搞得的确很轰轰烈烈。
  2002年7月份我去了一趟北京,亲眼目睹文登学校的学员为了抢占好的听课位置,下午的课早上就到礼堂外面排队。自己也了解了一部分考研的黑幕,真的让我很郁闷,于是我退出了。
  当然,我还是很怀念考研那段岁月的,至少对我来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付出了很多,得到的也很多。
  最后,还是引用别人套用《北京人在纽约》的那句经典的台词来结束吧:
  如果你爱他(她),
  就让他(她)去考研,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她),
  就让他(她)去考研,
  因为那里是地狱。
  yacyin,kaoyan.com资深网友,曾任考研论坛政治版版主。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网事如风
时间过得很快,想想考研加油站已经存在5年了。但是对于网络却仿佛20年般的漫长,因为很早就有一种说法叫做“网络中三个月相当于现实中一年”。
  开始的开始
  考研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是一时兴起,一种不服输,不想向平淡的生活低头的革命主义激情,一时冲昏头脑的迷恋。现在回想起来已经不知道是怎样的滋味了。
  开始进入kaoyan.com这个世界是2000年1月15号那天吧,那时候我已经铁了心要考研,于是就打开了新浪的搜索,一下搜出了这个“鬼地方”,然后一直呆到了现在。
  最初的kaoyan.com是很简陋的,还记得主页上小林的那句话:聊天室即将投入运行……
  2000年5月12日,我注册了论坛的ID,3天之后我那历时4年的感情在一个电话中画上了句号,也许那时候的我已经麻木了,也许那时候的我已经在逃避,所以注册了这个ID,让自己活到网络中去,不让痛苦再侵袭自己。所以忘记了那时候我最爱的人其实在痛苦中抉择,而我却开始爱上了灌水……
  其中也还记得在聊天室认识的几个朋友,弥二、diamond、jenny等等,那段日子,最难忘记的就是在“另类杂谈”版面的风风雨雨,我始终是一个幕后的人,没有走到前台。
  第一次网聚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灌水革命
  2001年我考研失败了,一切惘然。只有继续灌水吧,留在bbs.kaoyan.com水营的不多,望雪这个丫头开始到处乱灌了,她是考上了,开心得到处乱灌,我是郁闷无比到处乱灌,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大批现在消失的ID,不过我认为这个时期确实是多彩的,kyrre换了个马甲加入到灌水阵营中,后勤队长还是蛮可爱的,那些日子我也记不清大家发了多少帖子,有多少ID参与了这场灌水革命,这时候反正白菜走了,圆月弯刀同志气得也没办法,论坛始终有争论,关于人气和精品的问题。放逐和雨点2001是这个时代的标志。还有一个疯子心心,天天通宵灌水。
  这年的复习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心却越来越累,没有人帮我,最后我干脆找到曾经的战友躲到了农民的出租屋里,因为在学校附近,可以不像家里那么舒服让人失去考研斗志。晚上路过网吧的时候有时进去转一会儿。中间许多的往事我也不想细想了,也模糊了……
  2002年成绩出来了,我考了351分,虽然发挥不是很好,但还是出乎我意料的成绩了。我那时的压力很大,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觉得不能承受,最终是要归功于那段岁月的。而后,我重新开始了打工的日子……
  留在kaoyan.com的深情
  对www.kaoyan.com我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我最孤独的日子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如果说我今生最爱的人是我的亲人,第二爱的人是将来和我一起创造未来事业的伙伴,第三就是这个网站。这个时代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已越来越少,能安静认真地建筑心灵的人则少之越少。
  很感动于一直坚持在考研加油站的ID:小鱼、望雪、离开一段时间的Hoarce、圆月弯刀、林过、弥二、蚊子、雨点2001,以及一批原创的朋友。虽然大家都走在自己的轨迹上,但是我们曾经相遇,那便是缘。如果我真的不再来这里,那只是因为我实在分不出时间,不会是其他的原因。我始终深信,一个ID后面就是一个灵魂。
  最后我想说的是:网络很虚幻,但是留下的是金子般的心。时间能说明一切。
  terry,kaoyan.com资深网友,江苏大学02级研究生,曾任考研论坛在水一方版主。是kaoyan.com最早的网友之一并一直坚持至今。(文/Terry)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前行,不后悔
天气有些闷热,而我在寻找一种叫灵感的东西,回忆这三年。从何时开始?恐怕,我的青春,折腾的生活,要从99年开始。无论我曾经的行为与文字有多么酸涩,不得不承认,我已经不年轻。我所希望面对的未来,也是无波无澜的温馨生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正确的成熟,然而,今天我所做所想一切却都是与考研论坛息息相关的。
  我的皮相年轻而幼稚,人生每一步也总有迟延。99年,大四,我跌跌撞撞走出校门,带着与7个姐妹同居一室的快乐,夜晚校门口飘散的香味,深夜爬墙而入的危险刺激,以及所有所有……这四年,我曾经经历的,快乐与不快乐。我走出来,面对社会,学业无成,却又满腔抱负。考研,是我不曾想到的。初恋,也是那个时候缓缓到来的,爱得刻骨铭心。
  若是记忆有一深一浅,2001年3月15日,或许,可以画一个圈圈。那天,家里装宽带,我在QQ上认识鱼,疯狂聊天,他告诉我他的考研生涯,执着而艰苦,无怨无悔。这是一个理想,青春年华中必须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从那一天起,www.kaoyan.com进入了我的生活。直至今日,虽言语渐少,但仍挚爱着它。网络若曾是生命的半部分,那这个论坛就一定是生命的40%。因为,我如此依赖,久久不愿意离去,它承载的青春岁月,还有理想与阳光下美丽而不长久的泡沫爱情。
  2001年7月的时候,我决定考研,放弃很好的工作。在论坛里阅读了大量的激励文章后,我不得不承认,在那时考研对于我是一件何其神圣的事。想像着,有一日回到美丽的校园,散步,喝珍珠奶茶,微笑,轻声细语,教室里的学子,夜晚的卧谈。一切,太美太美。还有我的爱情,和初恋的他结婚,生子,毕业……年轻的妈妈,和孩子穿着一样的背带裤。回忆是件痛苦的事,更何况是当初曾有的美丽梦想。
  我开始信命,生活的一个逆转,使我措手不及。飘飞了整整一个月的眼泪。2001年10月,因过度的争吵和他分手。我坚决得令人难以置信,炎炎的夏日,街边的电话亭,泪水和汗水,不停地流过面颊,心里的痛楚,软弱,我的朋友们,全盘接受。而对他,我不再回头。
  理想,因此而耽搁。2002年初,寒冷的交大徐汇校区,有家人和朋友们的殷殷关切,我还是败了,很惨。第二次考,真的是赌气,只是不相信自己会输。在这个独木桥上,我一定要成功地走过去,以证明我的聪明才智。我一直是这样一个自信,甚至自傲的女孩子。
  2002年2月,我回到了原来的公司。失恋的痛渐渐淡去,和同事们疯玩。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混迹于论坛,有时,写一些随感,回一些贴子。日子一天天地过,那时,我默默无闻。仰慕于望雪,一具,小林,3389等等一些元老级人物,想混进这个圈子,也不是容易的。一具是我论坛里的第一个偶像,因为考试的缘故,我去的最多的是“计算机”版。当年,我问他一个算法,他告诉我的时候,心里也曾是那般激动:偶像啊!他的聪明,以及乐于助人,我是一直记得的。
  2002年3月,我在MSN上认识风花雪月2003。他恰好在忙于复习,而我又闲于无事,信誓旦旦地和他保证一定天天关心“心情驿站”,努力让她变得更好。就这样,我做上了代版主,自称“风月MM”。在后来的日子,无论我的表现在研友心里是肯定或者否定,但我的确已经把这个版当作心里的孩子,好好爱护,培育,用时间和心血。说来不怕笑话,在论坛有激烈争吵的时候,我甚至会哭泣,朋友们并不理解,网络而已,至于如此吗?对我,是至于的。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平均每日超过5小时,每一个贴子,我都争取看过。若是快乐的事,就一起分享,若是需要帮助的,就尽我所能。曾有一个网友生日统计的超长贴,我努力去记。然后,在生日的那一天,发出生日贴。无他,我只是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朋友会有一份温暖与感动。
  2002年4月,我和他相识,记录一下。
  论坛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记忆在时间的流动中淡去,或许,当年,曾有人言词激烈地针对过我,或许,我也为此哭泣过。但今日,我已经不太记得。争吵让我灰心,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被宠爱着,亲人,同学,同事,他们都是不舍得我难过的。我决定离去,并注册“涣儿”,名曰——涣散的儿童,颇符合我的个性。2002年6月26日。
  我说,我是条鱼,一条快乐的,自由自在的鱼儿。
  2002年8月,“涣儿的写字本”开始,平常生活,一点一滴的感动与忧郁,都记载在这个持续了一个月的贴子中。文字或许并不优美,但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2002年9月,再次申请版主。些日后批准,以自己的名义。直至今日,名字仍高高挂于那儿,但,很是惭愧,今日已远没有往日那样热情了。还是鱼儿,只是深海里的鱼了。
  2002年11月18日,正式决定第二次考研。全力以赴,再次辞职,搬去学校宿舍,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这条不归路,我再走一次的时候,艰辛很多。焦躁的心情,时时否定自己,时时又重建信心。还是有眼泪,但都是苦涩地流在心田。前一秒放弃,后一秒坚持。深夜12点,双眼迷糊,坐于教室,那么多人,都是同样一个目标,彼此默默地监督与鼓励着。回寝室的路上,买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烫,然后回去一边吃一边和同学聊天,安抚一天的劳顿,明天还是要笑着面对。一日复一日,熬呗,看谁熬到最后,就是胜利。很庆幸,这两个月,我终于走过来了。而且,终于有一个好的结果。
  2003年2月2日,我走去千里之外,和熟悉的他相见。不想言说太多,我在论坛认识他。彼此真心相待过,有快乐的时光,有像小说里一样浪漫的场景。冬天,我们第一次相见,在火车站,他上车接我,我因为陌生而木讷,不言语。春天,我在公司裁员期,千里迢迢地独自飞去,过我的生日。夏天,他出现在浦东国际机场,我穿得像一只粉红色的小猪迎接他。秋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楼下,我穿着睡衣,非常不相信地下楼去,面对他。这个人,是我长大以后,另一个认真想去爱的,想给予温馨生活,牵手永远的人。
  距离是什么?我们彼此败在这上面,因为都已经是成年人,渴望浪漫而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或者,还有其他原因。我不知道。曾经有一段日子,我挣扎着想飞翔,想微笑面对阳光。可是,厚厚的尘土,压得我喘不过气。和他热烙联系的时候,高兴得像个孩子。电话挂下,心里就开始冷。狠狠心去面对其他男士,心里却是一遍一遍地写着他的名字。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这个关口为什么总也过不去?我们彼此牵连着美好的回忆,心里又都很清楚将来是无可盼的。
  2003年10月4日,我如愿入学。可能当初想得太好,对学校还是有一点点失望。而且,那时心里牵挂着远处不属于自己的他,心里暗暗的,凡事都打不起精神。辜负了好多美丽的时光。
  2004年3月,再次生日,终于走出这个影子,很是不容易。
  论坛5周年,祝福越来越好。对于曾经的我,对于过去的经历,说一声,不后悔。我爱bbs.kaoyan.com,也爱他。(文/涣儿)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我与kaoyan.com的故事
三年了,我与kaoyan.com的缘分到现在还在继续,同很多人不同,从我与kaoyan.com认识的那一天起,我就始终关注着她,她如我的女友,让我牵肠挂肚;她如我的计算机,让我如痴如醉;她如我的游戏,让我如梦如幻。在kaoyan.com,我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给予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很高兴,kaoyan.com因我而被网友记住;我更高兴,我因kaoyan.com而被网友记住。
  “我与kaoyan.com的故事”,请允许我从头说起。
  从头说起
  记得那是2000年的秋天,9月刚开学不久,我的一位同校老乡跟我说他要考研。正是在他的介绍下,我才第一次知道国内有个网站是专门作考研的,名字叫:kaoyan.com。
  我考研的决心是在大三那年认识了kaoyan.com后才下定的,从我知道有kaoyan.com这个网站开始,每天我就会在不经意间打开她,翻一翻研友们写的考研心得和体会。我被那些或喜或悲的考研故事所深深吸引,对考研既充满了期待,又有一丝的恐慌。期待的是我将有一个机会,一段时间,集中所有的精力为了同一件事而持续奋斗,而且一旦奋斗成功,就将“一雪前耻”;恐慌的是从那些故事中,我看到了复习的艰辛和生活的无情。
  而我前前后后经历了三年的考研,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我由一个对考研一无所知的人变成了在众研友眼中可以为他们提供考研咨询的“考研专家”;我由一个对柴米油盐一无体会的在校学生变成了一个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挣工资的人;更重要的,我由一个把考研视为人生图腾的人变成了一个对生活和学习,对失败和成功理解得更为透彻和深刻的人。这所有的变化,都是与kaoyan.com息息相关的,都是与kaoyan.com相依相伴的,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深深地陷入到对kaoyan.com的重度迷恋中,以致忽略了我的女友,忽略了我的家人,甚至忽略了我的考研。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想过去三年中的我,感慨良多,感动更多。
  计算机版“三剑客”
  2000年12月,潜水了一个月后,我在kaoyan.com注册下我的ID,并开始将我的视线从看考研人的故事转移到了我自己的专业:计算机版。那时,我的乐趣除了看网站上研友的考研故事外,就是参与计算机版里的一些讨论,但是,参与讨论的贴子很少,一般只是做个看客,因为总感觉在网上讨论专业问题显得有些做作,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我不相信真的有人需要这样的讨论环境。随着我后来成为版主,接触的研友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国内,并不是每所学校条件都不错,并不是每所学校的老师都很好,在那些里就读的学生,他们因为自身环境的原因,无法享受到更加好的教育,这是不公平的,而我作为全国最大考研网站的版主,有义务为大家在网上提供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从kaoyan.com的一个普通网友变成一个版主,其过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2001年7月的暑假,时任计算机版主的“一具”在计算机版发布了一条公告:招聘计算机版主。那时的我,还没有在任何网站做过版主,而这份招聘公告,让我有了体验一下做版主的冲动,于是,在我刚刚注册了几个月,且没有发布任何有分量贴子的情况下,我以一个新人的身份参与了那次版主竞选。参与竞选的有不少是版里资格比较老的站友。竞选的过程是客观、公正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报名,考核,投票。报名时,各位参选人跟贴说明自己的特长及联系方式这些信息,以便网友们联络或询问问题;考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回答网友专业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来衡量作为版主是否合格;而最重要的,是最后的网友投票。票选的结果,我的得票数是最多的。这一点,是我后来成为版主后最大的工作动力,每当我因担当版主一职而身心俱疲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初竞选的时候,为我投票的那些网友的话语,我常常这样想: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对得起他们投下去的那一票。
  经过一具的权衡后,最终与我一起当选的还有“3389”兄弟,这样,我们三个人就构成了计算机版的版主队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工作上相互配合,在专业讨论上你追我赶,一度使计算机版成为专业版块里人气最高的版块,在这个团队解散后,也一度被网友称为计算机版的“三剑客”。我很高兴,与一具和3389共同见证并亲身参与实践了计算机版的一段辉煌历史,这段历史,已经成为我们三人和很多网友心中最美的记忆。
  让我第一次对kaoyan.com感动不已的一件事发生在2001年考研报名的前一周。在那一周,我从学校得知,由于我刚刚自考毕业,于当年12月才能拿到本科毕业证,因此我将没有资格在11月报名考研。这对于已经为考研准备了一年的我来说真是个巨大的打击,无论如何,我不能让这一年的努力成为泡影。那时我还是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所有的复习支出全部是从家里拿的,如果这次不能报名,对于家人,我也是无法面对的。我随后将我报考的情况通过计算机版告知了版里的朋友,大家对此非常关心,有的鼓励,有的积极地出主意。我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并不是无人关心的,我此前所有的工作大家都是认可的。对于那时的我,网友们的回复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我想,就为了这些支持,无论如何我都要想尽办法报名考试。最后,通过联系北京中科院软件所的招生办,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2001年的考研,于我来说,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是在北京报的名,也就意味着必须到北京去考试,那么随之而来的,就要解决住宿这些问题。记得在我02年元月,临去北京考试之前,已经有数位网友联系过我,让我在考试的时候住到他们宿舍去,这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计算机版大家庭的温暖。为了考试的方便,我选择住进了一位初中同学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里的学生宿舍里。也许注定那一年的考试仅仅是为了考验我,在刚到北京的那一天,我就得了轻度感冒,头脑昏昏沉沉的,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根本无法入眠,一直折腾到凌晨4点才睡了一小会儿,结果可想而知。
  考研名牌kaoyan.com
  第一次考研失利后,我很快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准备之中。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惟一的信仰就是考研,所有的念头都是考研,而所有的生活也都是为了考研。我的考研历程,前前后后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三年里,我不断地换位思考“考研”这个命题。“考研”这两个字,把我们压得太重了!
  第一次考研失利的2002年春节过后,我同时在做着两件事。一件事便是应“HAPPY”的邀请参与并组织2003年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研全真题解”考研丛书的编写,担任该丛书的第一副主编,并具体担任数据结构的主编工作。第二件事,就是在我的倡议下和带领下,成立了计算机版考研学习小组,组织网友分小组学习和讨论,同时,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严蔚敏教授担任我们的学习顾问。这两件事,相信2002年在计算机版停留的网友都会记得。是kaoyan.com给了我一个大舞台,让我有机会为研友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我支持我。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个人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也因此结识了编辑HAPPY并得以有机会参与编写考研辅导书籍。也正是因为kaoyan.com的人气以及kaoyan.com本身的知名度,我们计算机版才得以邀请到全国最好的计算机名校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所有的这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kaoyan.com取得了成功,kaoyan.com已经成为全国千万考研学子心中最为推崇的考研品牌,作为kaoyan.com的版主,来身就是一种骄傲!
  这个结果来之不易!这个结果,是由无数默默奉献的网友和版主,一届一届积累起来的,是由无数汗水浇灌而来的。虽然研友在考上后,多半会因为自己的学业而无暇再来这块考研的精神家园,但是,又有更多的新朋友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成为这里新的一员,kaoyan.com正是因为这样的一次次的周而复始而“四季常青”。
  今天与明天
  重新回到kaoyan.com,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虽然我辞去了kaoyan.com的版主职务,但对于计算机版我还是经常关注的。去年下半年,在看到版里的管理不太尽如人意时,我在线上找到了小林,于是,就有了后来我在kaoyan.com的复出。复出后,我重点抓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了对版里广告贴的治理工作;二是在版里发了若干个典型问题的贴子,以解答大家在报考中的种种问题;三是组建了计算机版的编辑部。可惜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编辑部的工作没有有效开展起来,没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从2004年的3月间,因为考研加油站的访问量巨增导致无法正常浏览考研论坛,所以,对考研论坛的关注就少了很多。考研加油站做到现在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我跟小林站长在线上聊天时,小林时常都是在忙着打理站务。一个注册会员才刚刚过万而平均在线人数才刚刚过百的大宝站已经让我觉得心力交瘁,真的难以想像小林能把一个平均在线数千人、注册会员总量已经突破七十万的网站做到这样的程度,就这一点,我由衷地佩服小林。
  我们的考研加油站,风风雨雨中已经走过了将近五年的时间。这五年,考研加油站由小到大,把无数莘莘学子从无数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光明或更加黑暗的求学之路;这五年,考研加油站由无到有,把关于考研的最权威信息带给大家,把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考研精神撒向华夏;这五年,考研加油站把这一个闪亮的名字:kaoyan.com深深植入无数考研学子的心。
  作为现在仍在任的kaoyan.com版主,我仍将继续抱着这个信念走向前方的路:
  今天,我因kaoyan.com而被人所知;明天,kaoyan.com将因我而被人所爱!(文/sodme大宝)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Diamonds and Rust
多年之后回望,过往也许如钻石般闪亮,也许早已锈迹斑斑。一直很喜欢齐豫空灵的声音,Diamonds and Rust,那样的名字像极岁月的痕迹,像极kaoyan.com带给我的回忆。
  尽管总是说着自己老了老了,说着工作不觉已近4年,却未曾想及一直陪伴着的kaoyan.com竟也已5周岁。网络时代,5年,是很厚重的感觉,正如考研加油站对于我的意义。如若当初未曾混迹于此,此刻的自己,想必会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种轨迹。
  遇见
  我遇见谁
  会有怎样的对白
  2001年的春节过后,大抵是因为住处离单位较远,每天午休时间无处可去,于是经常出入网吧,开始泡好友小林一年前就给过我网址的考研论坛。
  回想起来频繁灌水的那段日子其实持续得并不算长,也就那么一年多的时间罢了,从2001年的春天到2002年的夏天。胡言乱语的灌水缘于打发无聊及发泄压抑,然而,始料不及竟会在这里遇见那么多可爱的灵魂,遭遇那么多灵犀相通的时刻。
  最早熟悉起来的是罗嗦、无锋剑和岸芷汀蓝。之后是小羊、荒城、壁虎、死结。再后来是瓜、星座传说、鱼刺、过儿、cub、唯心。曾聊得较熟的自然还有不少,蚊子、弯刀、晃晃……
  在聊天室、在论坛、在Q上、在电话里,迅速地,或缓慢地熟悉了起来。读帖跟帖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常常感于一个人的文字和语言竟可以那么奇妙而到位地传达出另一个人曾经的或正在体验的心绪。灵魂在交会中碰撞出火花,惬意,快意。
  是些什么样的对白?
  记得喜欢罗嗦的文字,在聊天室里碰到时总会大叫他偶像,而他总是回着/blush;
  记得在汀蓝面前总是她的顽皮宠物,几日不遇,她会在菜地里堂而皇之地贴出寻猫启示;
  记得在无锋剑面前眉飞色舞地描述半夜三更与舍友围追堵截老鼠等日常琐事;
  记得在聊天室初识小羊时我们各自穿着新马甲,随口问及加油站里喜欢的文字,她的回答里竟提到了恍惚,大惊失色之下,我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
  记得灌完死结关于柴静的一帖后,在Q上加了彼此,时值他请长假去北京专职考研的前夜,不知不觉竟聊了通宵;
  记得第一次碰到壁虎时,便认了妹妹;
  记得看到唯心毕业前写给我的帖时很是惶恐,一年之后,我们才渐渐在电话里熟悉了彼此;
  记得……
  大约只有汀蓝、小羊清楚我顽皮起来有多可恼;
  大约只与无锋剑深聊过象棋,并曾期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能与此高手过招,痛快厮杀一番;
  大约最经常接到死结与唯心的电话,虽然多数时候我们只是聊聊各自的生活状态;
  大约骚扰过儿讨教复习、考试心得的次数最多;
  大约星座远比我透彻清醒,总能帮我分析、厘清混乱的想法;
  大约荒城最容易看穿我的种种缺点,性格及其他;
  大约……
  日久天长,渐渐地却也各自散落天涯,有些已杳无音讯,有些还保持联系。没有刻意追问彼此的近况,只在偶尔的时刻,那些或完整或零散的记忆会不期而至,带着亲切与温暖的气息。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很喜欢《诗经》里的这一句,简单直接地概括尽遇见的欢欣,仿佛清晨的阳光中你带着青草与露珠的气息向我走来,明快,清新,动人。
  回来
  你的心遗落在茫茫人海
  从不为谁存在
  我的人依旧在桑田沧海
  找你的心回来
  看到瓜与流苏在帖里说,是从来到这里才开始写的。不觉会心地笑了。大抵如此罢。于我,如果没有这里,恐怕我不会有转向的勇气。
  开始灌水的时候泡着“网络态度”,因那是死党半根烟的自留地,我可为所欲为。用“流烟飞雨”的ID发着露天电影院的几帖,用“音乐虫子”的ID发着半首歌的系列,都在那里。
  当灌水成为了习惯时,赶上了“原创地带”的开版。荒城邀我与小羊同他一起出任斑竹时,着实心虚,诚惶诚恐地推辞了半天,最终却还是被他说服了。记忆中,那阵子除了《沉睡森林》的主题征文时发过几篇评论外,我发过的帖其实屈指可数。然而,似乎正是原创地带为我的转向埋下了伏笔。
  那时候还在考着法学院的刑法专业,也还当着法学版的斑竹,然而,温书备考时,却越来越清楚自己压根投入不了,内心总有一种隐约却又强烈的抗拒。一次次地提醒自己法律专业是本行,考它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一次次地告诉自己既然长于理性思维那么法律行业其实还是适合自己,即便不是那么喜欢,实务中还是可以得心应手;然而,面对着摊开的法律书,我还是游离。
  开始怀疑起自己考研的动机。从事的工作和停留的城市从来没有带给我归属感,这是离心力,也许已足够强大;考法律却只是惯性,向心力那么微弱,不堪一击。
  勉为其难地继续复习,如期参加了考试,却深知自己内心深处早已溃不成军。
  下一个春天,几经犹豫,终于决定改考中文。
  大抵这样的寻找和决定,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己来完成,然而,不可否认原创地带以及朋友们的促进作用,正是在这里,在嬉笑怒骂的灌水里,在默契深入的交流里,惊觉自己对文学和文字的热情。
  复试的时候,老师问起为何放弃法律而选择中文?我的回答很简单:法律毕竟是一种离内心比较遥远的东西。
  也就是这样简单罢。复习备考中,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和喜欢了中文的领域,毕业后一直很浮躁的心绪渐渐不复存在,读着陌生的文论、文学史、古代汉语等各种相关的书,平和而安心。欣喜于内心重返安宁,欣喜于对生活恢复了知觉,越发深信这一选择遵从着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无论前方漫漫长路是否荆棘丛生,都不再回头。
  也许,考研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
  茫茫人海中,其实,只不过,想找自己遗落的心回来。
  缘分
  你我相隔多么远
  哪年哪天可相见
  那处境可会改变
  人群中很习惯保持沉默,大抵这是我并不怎么热衷于见网友的主要原因。
  小林、烟与我是多年的同学与好友,想来不能算是网友罢,一年总能见上几面。
  真正的网友,至今见过的并不多。
  两年前去广州出差时见了荒城和瓜,夜晚,三人在天河体育中心闲聊网事许久。
  一年前开始约见同城的鱼刺,然后是阿紫,几个人同游崇武,同爬鼓山,至今记得夜风清爽。
  四月的时候见了小笑,并跟随她熟悉了校园。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家乡见了唯心,两三下逛完了小镇,泡茶,聊天。
  和鱼刺腐败的次数最多,师大附近,津泰路附近,我们黔驴技穷地经常选择KFC,刷新着腐败的记录。
  大致如此了。
  若问网上网下的差距,我一直没有太强的感受。也许,网络只不过是载体,我们所认识和熟悉的,毕竟并非虚拟,依然还是实体。
  相见,水到渠成。未见,亦自然而然。内心的契合,似乎并不因相见与否而改变多少。
  在咖啡馆里,小林问,5周年网聚你来否?不知怎么回答。
  沉默的刹那,竟想起了考完试那天的心绪。那个无所事事的黄昏,电视里播着梅艳芳的纪念专题。在她出道20周年纪念演唱会上,张国荣与她合唱。你我相隔多么远,哪年哪天可相见?那处境可会改变?他们唱得动情,我听得心悸,画面中的人都已飘然远逝,彼时,台上台下热烈的人们,怕是不曾想过相见无期吧?那个黄昏,因不经意间被歌打动,因刚结束考研,想起了论坛上很多的人与事,昔时已杳,天各一方,恍惚不已。
  那么,这个流火七月,你和我,相见否?
  岁月
  总有些事是聪明如你也不能预言
  那样一首名为《岁月》的校园民谣里这么唱着。喜欢了,并随手用它作签名档,用过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想到,岁月的轨迹,却也正如无心选择的签名档一般。
  初进加油站,是2000年的春天,在Q上碰到小林时半开玩笑地说帮他点击广告。泡着Q聊天与上网搜集毕业论文资料的间隙,偶尔地逛逛,隐约只记得有心情驿站和另类杂谈版,只记得见到过colababy的《我这十年》。不料,匆匆过客一年之后竟深深融入了论坛
  毕业后,鬼使神差地到了这个原先一直没太多好感的城市,以为自己将随遇而安,会很容易安于现状。不料,这么久了内心依然排斥它,一直想要离开。
  法学版开版时,小林说一时碰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我当了首任斑竹,因为自己确也考研。不料,法学版至今聚集着一帮考北大法学院的朋友,而我早已离群远去,换了方向。
  考着中文时,也许更多的是受到本科的影响,选了北大中文为努力的目标,不料,最终还是顾此失彼,没能跟得上水涨船高,栽在了英语上,调剂他方。
  ……
  曾经的日子,没有太多的后悔。也许,人总要经历种种才能了然自己的内心,才明白自己想要些什么。所有的过程,都是必经之处。所有的转折,也只不过是命运的伏笔在岁月中渐渐浮现得清晰。
  记忆属于自己,体验、挫败与收获也属于自己,不曾磨灭。岁月中,我们不断地走着,不断地走过,不断地完成着各自的人生。考研加油站,也许只是岁月中为着梦想努力的一程,而那些闪亮与斑驳的记忆,终将伴随你我一生。(作者/恍惚)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阳光总在风雨后(1)
这是一个倾注了我几乎所有心血的网站,更是一段将永远铭刻我心的青春记忆,有过快乐,有过悲伤,一路风风雨雨走了过来,竟已5年。
  下着雨的夜晚,适合用来回忆。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1998年下半年我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对于网络有着无比的激情而又茫然不知所措,拥有一个个人主页是当时的我一个强烈的想要实现的梦想。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准备考研,收集资料成了上网以外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二者很快就找到了契合点——在网上收集自己想要的考研资料。当然,那个时候的网络远没有现今这般发达,尤其是对于考研来说,我在网上惟一能获得相关信息的地方就是大学的网站,而能获取的信息也仅限于专业和老师的介绍。
  那个时候我参加了几次免费的考研辅导,这类辅导往往就是辅导班为了吸引考生参加他们的收费培训而举办的一些带有煽动性质的大型讲座,讲座的内容并不会涉及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但对于当时对考研一无所知的我来说,这样的讲座已经足以让我对这个将在今后许多年占据我几乎全部生活的考试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我很认真地做笔记,而这些笔记后来成了考研加油站最早的一批内容。
  “考研加油站”一开始只是我的个人主页的一个栏目,专门用来放置我收集来的考研方面的内容。一直到1999年的7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个人也可以注册国际域名,而此前我是连想都不敢去想的,当时的网络世界最热门的主题就是免费,似乎一切都可以免费得到,甚至包括一个.com域名。当然,3个月后证明了这只是精明的域名注册商搞的一个小花样。
  1999年的7月7日,我还是很幸运地注册到了kaoyan.com这个域名。当时,kaoyan这个词只是我在尝试了其他许多名字均无法注册之后才想起来的,没想到这一个无心插柳的事情会在以后彻底的改变我的生活轨迹。当然,我本来可以把与kaoyan有关的其它几个域名(.net,.org)一并注册了,但对于国际域名这个名词须仰望之的我却愚蠢地认为一个人只能注册一个域名,当时的我对于网络没有丝毫的野心,能拥有一个.com域名,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时的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至少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为我增添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并且至少为这个社会多创造了若干个就业机会。当然,这对于我来说并非坏事,在创业的初期,我得感谢kaoyan.net的朋友们的努力工作,因为他们使我有了压力并且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我自己的事情。
  1999年的那个暑假完完全全的贡献给了我国的电信事业,那个时候上网还没有包月一说,上网的电话费也不像现在这样便宜,所以当时在家里拨号上网实在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但被网络梦想冲昏了头脑的我已经顾不了这么多。我给家里的电脑添置了猫,去电信局开了户,然后不停地做网页,上传,修改,再上传。在广州视窗申请了一个计数器,开始的那几天为了让计数器能有个说得过去的数字,我不断地刷新我那简陋的页面。慢慢的,计数器不再需要我的刷新也能有数字的变化了,那个夏天,kaoyan.com的访问量每天有300到400人,到开学的时候,这个数字变为1000多人。
  正当kaoyan.com一天天成长的时候,在1999年10月的某一天,我发现我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个域名,换了机器直至换了网吧再试,还是一样。刚刚开始萌芽的网络理想,难道就要这样夭折了吗?
  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互联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对于网络上的很多事情甚至是愚昧无知的,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些值得留存记忆之中的网友,虽然大部分都未曾谋面,虽然很多都已久未联系,但我永远无法忘记在我近乎绝望的时候他们给予我的帮助。那个时候我常去家乡漳州那边的一个BBS逛——也许那是在遥远的北国他乡感受故乡气息的最直接的途径。我在那发了一个帖子,把我遇到的问题描述了一下,本以为这样的帖子只会很快石沉大海,最多就是博取大家的一些同情,得到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而已,没想到的是很快就有人回复了我的帖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回帖者是老家那里很知名的一个网友,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看到他的个人网站,以及论坛上版主位置的他的名字,就像在电视里头看到某某明星,是一种羡慕以及距离感。他的回帖让我受宠若惊,同时也给了我莫大的希望——那个时候的我在网络上无比的纯真,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当然,我的运气不错,并未因此而受到过多少欺骗——这在网络骗子满天飞的今天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我决定按着他的办法来做,但这个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我需要为这个域名缴纳70美元的注册费(这和现在60块人民币一个域名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并且需要租用一个虚拟主机,一共需要1500元人民币。这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不是小数目,但以我的性格,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把思绪放慢,因为接下来要出场的,是我当时的女友————一个至今仍无法让我忘怀的女孩子。请原谅我在这里浪费一些笔墨来说些题外话。虽然分开已有多年,虽然已经音讯全无,但心中却始终无法抹去那份思念,不知道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我很感谢女友当时对我的支持,那是一种无私的单纯的支持,虽然早已远去,但我很庆幸我曾拥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正当我为了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她把存折中家里给的生活费取了出来救急,在那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1500元是足够一个学期开销的费用,她这样做无疑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而且,那时候她家里并不知道她有个男朋友。虽然我很快用kaoyan.com挣来的广告费还了她的钱,但是我依然很佩服她当时的勇气,并对她心存感激。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个适合活在过去的人,或者说是个经常活在过去的人,过往的一幕幕总是出现在我思维的最前端以至于我无法去面对现在,当我要用文字来记录这一切时,内心就如同厦门的美丽海边的波浪——虽然不够汹涌,但却能敲打岸边礁岩发出阵阵浑厚的鼓浪之声。我甚至觉得一说起往事我就会喋喋不休,就像现在一样,无法自拔。
  很快,kaoyan.com又回归正常的轨道,域名转移至了一家国内的顶级域名注册商,还租用了一个速度不错的虚拟主机。网络上虽然免费的东西很多,但是当我为了某个东西付费而不再享受免费午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样的感觉在以后的网络生活中一再地出现。
  只争朝夕:我的考研论坛
  kaoyan.com一开始的时候就开设了考研论坛,最早是使用网络上一些免费的多用户论坛系统,最初的那些日子里,三天两头更换论坛,从最早的花斑猪免费BBS,到NETSH的免费社区,我逐渐接触到一些网络编程的东西,并开始疯狂地下载各类web程序并尝试着进行一些修改,然后在自己申请的国内国外这种支持cgi或者ASP的免费空间上测试,这段时期的我逐渐找回了上大学以前在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那种感觉——自从我上大学被调剂到市场营销系而非当初报考的计算机系以后,我几乎将之前所学的一切全都抛弃了。我一直在想,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当工程师的料,而并不适合从商,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我还一直保持着一种类似于程序员的生活状态,虽然我的社会角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被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考研论坛是整个kaoyan.com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将kaoyan.com与考研论坛直接划上了等号。而论坛也确实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
  在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论坛程序有了较多的了解之后,我决定放弃使用那种通过申请而开通的一个版面来充当kaoyan.com论坛的做法,转而决定采用当时我最喜欢的UBB(一种用perl编写的论坛程序)来自己搭建一个论坛,只有这样,考研论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论坛一开始的时候放在一个叫做virtualvalue的免费主机提供商的服务器上,得到这样的免费主机的代价就是每个页面都会弹出他们的广告——当然,这样的弹出广告很快就被网友给破解了,我也很快地采用之。virtualvalue的免费空间有个好处,就是完全支持perl,速度也很快,虽然服务器在国外,但是访问起来并不会比国内的网站慢。论坛调试好以后,我开设了一些版面,并请来了当时很热心的几个网友来担任版主,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的就是当时的问题求解版版主rocky,他有过成功的考研经历,又很热心,因此问题求解那个版面人气上升得很快,可以说是撑起了考研论坛的半壁江山。虽然现在论坛版面扩充了许多,问题求解的相关功能也被分散到了各个版面,但是我依然保留了这个版面,其中的心意也许只有最早的那批网友才能真正理解。
  我个人认为,从这个时期开始,考研论坛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
  执著前行:网络令我着迷
  那个时候,kaoyan.com除了自己租有虚拟主机之外,还利用各地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建立了很多镜像站,但唯独缺少教育网内的镜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互联网的严重缺陷,那就是各个网络之间的互通性实在是很糟糕——在当时,情况最严重的就是教育网和公众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而考研的人群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校园,因此哪怕我在全国所有的省市的公众网都建立了镜像,其效果也比不上我在教育网内设一个镜像站。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但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在校园里的某条小道上偶遇了我的一个计算机系的老乡。我的大学生活相对是比较低调的,或者说是比较自闭的,除了每年开学初的老乡会以外,我只和少数几个老乡偶尔有来往,因此如果不是那天路上的偶遇,也许此后我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老乡见面,寒暄几句,他说他在网络中心勤工俭学,顺便负责俱乐部一个小网吧的维护。说这句话时他一笑而过,而于我却是如一道流星划过,心里一下有种莫名的激动,我知道我也许可以离网络世界更近一些。我和他说我自己做了一个个人网站。那个时候网络是个时髦的词语,我们一下找到了这个共同的话题。我跟他提到我想到网络中心试试,看能否帮得上忙,他很快答应了。我给了他一张存有kaoyan.com整个网站静态页面的磁盘。于是在某个秋日的午后,我跟着他踏入了山东大学网络中心的那扇门。去之前那里的老师已经看过我的作品——在那个时候,能做出那样的网页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很顺利的被允许以后经常去网络中心看看。
  在网络中心的那段日子,是我的大学生活最值得回味的时光。虽然我是网络中心里面惟一的不是来自计算机系的学生,但那里的几位老师还是非常地器重我,在我进入网络中心不久,他们就把重新制作山大网站首页的任务交给了我——从此我在网络中心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一台机器——这意味着我可以全天挂在网上——这曾经是那个时候的我的一个梦想。这个任务对我是个莫大的鼓励,当然也有压力。页面制作得很顺利,虽然因为某些中国特色的原因,整个首页无法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实现,但最终的作品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们也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网络中心的老师在学校的UNIX和winNT服务器上分别给我开了个空间,这样我不仅把教育网的镜像站顺利地建立起来,还有了试用各类网络程序的很好的平台。那个时期我除了为网络中心帮忙做事之外,还有不少的时间和机会用来接触各类当时流行的网络技术,虽然都没有精通,但这已经足够为日后我做好kaoyan.com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厦门的一家网络教育公司向我提供了无限制的公众网的服务器空间供我使用,以此来交换kaoyan.com页面右上角的一个广告位置。这让kaoyan.com基本上摆脱了租用的虚拟主机的种种束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考研论坛再也不需要放置在别人的免费空间上了。
  网络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着迷的东西,虽然考研已经一天天临近,我却依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kaoyan.com的维护上,依然坚持每天都更新一些内容,乐此不疲。但是理智告诉我,考研与做网站,我必须学会放弃其中之一,我不是什么天才,可以不经过努力就考取研究生;如果选择考研,那么我就必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网络世界里拿回来。但我最终选择了网络,因为我实在割舍不下对kaoyan.com的那份狂热的爱,这个网站就像我的亲骨肉一样,深深地烙上了我的痕迹。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阳光总在风雨后(2)
抉择抉择:我站在十字路口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0年的1月,那个时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网站,陪准备考研的女友上自习,还有就是思考如何向家里解释为何要放弃考研。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考研的前夜,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所住的宿舍楼的某个房间的一场失火,导致了整座楼的同学都要在半夜捂着湿毛巾冲出浓烟的包围,在雪地上一起度过漫漫长夜。这很显然给了我向家里交待不去考研的最充分的客观理由。
  就在我放弃考研的时候,在北京,一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并且因名字太像而经常被误认为是亲兄弟的同学则参加了这次考研。几个月后他顺利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他叫林毅强。
  在那个网络疯狂生产泡沫的时代,身处中国网络泡沫集中营北京的林毅强自然比我多了许多新鲜的看法和想法。在一次书信交流中我和他提及了我的kaoyan.com,并说了我打算把kaoyan.com商业化的想法。后来小强和我说正是这封信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不久之后开始帮我维护kaoyan.com。我觉得他正好弥补了kaoyan.com由于我放弃考研而带来的诸多不足。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我的这一看法。可以说,林毅强是kaoyan.com的商业化道路上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一直相信,kaoyan.com也承载着他青春时代的一个梦想。
  2000年的3月,我到了一次北京。那次的北京之行,缘于一位同样做考研网站的朋友与263在线和大学生杂志社的一场官司——《大学生》杂志社认为由263提供空间的他的网站上的资料侵犯了其权益,因此起诉了263,而263又申请把我的那位朋友追加为被告。当时他们邀请我和kaoyan.net的站长一同前往位于嘉里中心的263在线去做一次嘉宾聊天。那次聊天让我们三个当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站长坐到了一起,并因此而产生了一起创业的念头。在那个时候,对于大学生来说,挑战杯,创业大赛,风险投资,都是炙手可热的词汇。我们几个当然也不例外。在此后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kaoyan.com被打上了求索创业团队的标签。
  2000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开始设计简历、打印简历、复印、装订,并计划着到各个招聘会上去试试。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机会同时找上了我。网络中心的主任开始动员我留校,而给我提供服务器的厦门的那家网络公司则希望我毕业后加盟他们公司并承诺给我市场总监的职位以及不低的薪金,甚至有个老师还问我是否有兴趣到新加坡去。
  在经历了考研与否的选择之后,我再次面临就业上的选择。
  当这么一些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再去参加招聘会的兴趣,因为这几个机会都有充分的理由吸引我做出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会是影响我一生的,只是当时并未有过多的这样的看法。家里的意见左右了我最后的选择——家里希望我的工作能离家近一些——就是这个简单而又有些沉重的理由让我选择了去厦门那家公司。事实上我更感兴趣的是留在网络中心,毕业后我也时常地在想,当时如果留校,又该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景。
  2000年的那个流火七月,我背起行囊,满怀网络梦想,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很快的,我开始了一段短暂的白领生活。
  其实厦门是个更适合生活的城市,但也许并不适合工作。虽然老家就在厦门的隔壁,回家只需不到1小时的车程,在生活方面几乎跟在家里没有两样,但那几个月我依然感受到了迷惘和失落。也许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种角色的转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工作过早地结束了以至于我来不及去适应并喜欢上这个工作,那几个月简直可以用浑浑噩噩来形容。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家公司在2000年的10月就宣告退出互联网行业,因此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结束。这段经历说起来甚至有些不堪回首,我没能为我所加盟的公司创造出什么直接的价值,也没能从这个公司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甚至我对厦门原先的美好的印象也因为这几个月的不顺心的工作而变得有些糟糕。
  这个时候离开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其实在离开之前,我原本有机会搏一次。
  上下“求索”:创业路上第一步
  2000年的那个初秋,在酝酿了一个夏天之后,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求索创业团队正式组建,这7人之中4人来自南开大学,因此我们在天津报名参加了那年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们完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顺利地通过了初赛。中秋节过后我请假去了一次天津,和团队成员一起参加天津市的决赛。准备比赛的那几天充实而且快乐,我们任凭激情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也许那就是年轻的资本。决赛那天我们发挥得很精彩,最终成功地夺得了天津赛区第一名。原本我以为我们有资格去上海参加当年的全国总决赛,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最终去参赛的并不是我们团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让我们7个人失去了一次更好地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使求索团队面临解散的境地——对于当时的创业团队来说,没有风险投资,便意味着死亡。虽然我参加过挑战杯,也得过奖,但我一直认为创业对于大多数在读的或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非一个理智的选择,对于一个新生的企业来说,激情过后,更需要理智来把握前进的方向。
  参加完比赛,我回到厦门,公司已经死气沉沉,老板找我谈了几次,问了我的打算,我把求索团队向其介绍了一下,但看得出来,老板只是礼节性地关心一下我而已,他对我们的商业计划并不感兴趣。而实际上他也失去了一次以最低的代价投资日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考研网站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给我们50万,就不仅能开始实施我们的商业计划,还能盘活他的整个网络资产。但是现在回过头想想,那个老板的决定也许是明智的,因为这个7人的团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最致命的是,这个团队还缺乏一种核心凝聚力。所以,也许后来求索团队的命运其实是早已注定的,是一种必然。
  离开厦门,回到家中。开始上网四处发简历,并因此而得到了一些面试的机会,但均因距离太远而一一失去。于是我决定再次北上,目的就是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2000年年底,我坐火车来到北京。毕业以来得到的工资到那时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当时我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甚至不够买一张厦门飞北京的机票。因此虽然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几次在回家或者回学校的火车上经历噩梦一样的非人待遇并且发誓永远不再乘坐长途火车,但彼时已经别无选择,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不想再像大学时代那样依靠家里的资助。
  当时小强已经进入清华读研,正好他有个同学所在的宿舍还有空床,于是我在北京的生活,就从清华的14号楼开始了。虽然宿舍的条件与清华这二字并不是很般配,但宿舍里可以免费上网而且速度非常的快,这大大地方便了kaoyan.com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在清华的生活是有规律而又让我时常郁闷的。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清华的研究生宿舍会每天晚上按时停电,这样的强制手段倒是让此前习惯于昼夜颠倒的我在清华的那几个月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但郁闷的是,14号楼的楼长却似乎总是与我过不去,我上楼的时候经常被楼长叫住,让我尽快搬离,后来我才知道,外校来的人其实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入住清华的宿舍的,只不过需要付出每天10元的代价。不知是当时的楼长羞于启齿,还是她以为我早已知道这一规矩,反正我住在14号楼的几个月里一直就只有被楼长驱逐的份。这样的代价就是,一直到今天,我一踏入清华14号学生宿舍楼,总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压力,总是习惯性的把头压低或者是朝着与值班室相反的方向。而当时我甚至有一段时间都不敢下楼,每天就吃由同学买上来的方便面——而即使这样也难以逃脱楼长的冷冷的目光——她时常会上楼来检查点诸如是否有人用热得快烧水之类的事情。实话说,我是住进清华以后才学会用“郁闷”这个词语,并且糟糕的是,当时尚未分手的我的女朋友非常反感我说“郁闷”二字,这让我更加郁闷。
  女友毕业后回到了老家天津,在一家美资公司上班。在刚毕业的那几个月里我们天各一方,依靠着电话和email维系彼此的关系,这样的局面在我到了北京之后有所改观,我得以有机会每周都去天津看看她。我很小心地呵护着这份已经坚持了4年的感情,而当时之所以离开厦门来到北京,除了事业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离她近一些。
  手足兄弟:难忘路上伙伴
  我失去了在厦门的工作以后,惟一的收入来源就变成了一些美国网络广告公司不定期寄来的支票——在网络广告的泡沫没有破灭之前,这是kaoyan.com惟一的收入来源。而由于我居无定所,这些支票都是寄到女友家里的。但是到了2001年年初的时候,网络广告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灭了,而当时正是kaoyan.com迅猛发展的一段时期,广告的点击数每天都在大幅攀升,但是这些点击已经无法给kaoyan.com带来任何的收入。我那个时候经常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研究网络广告,并经常惋惜于kaoyan.com的生不逢时,起步于网络广告的黄金时期,却又在自身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时候见证这一互联网神话的消失。这一时间差让我错失了积累第一桶金的一个绝好机会。
  而当时女友的父母不肯接受我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的事业不够稳定,在他们看来,我无法给他们的女儿一个他们所希望的稳定生活。我不是一个善于创造和使用一些概念的人,我无法为他们描述基于kaoyan.com的我美妙的事业蓝图。事实上当时的我也确实没有认为这个网站可以成为我的事业,甚至生活的全部。
  在北京开始的那几个星期里,我有很多时间混迹于一些招聘网站和水木清华BBS的JOB版,试图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拥有稳定生活的工作。我相信很多让我去参加面试的公司肯定是出于对我创建kaoyan.com的这个经历的兴趣,而面试的主要题目也往往都是我将来如何处理好kaoyan.com与工作的关系这样的现实问题。我无法割舍对于这个网站的热爱,更无法因为工作而放弃对这个网站的维护,但我又不想因为这个而让我失去一些工作的机会。我已记不清我当时如何回答的,我只知道我并未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所有回答肯定都是并非出自于我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是含糊其辞的。找工作的进程并不顺利,也许是因为我不够投入,也许是因为我把自己看得太高。一些工作拒绝了我,而我也拒绝了一些工作,而随着kaoyan.com的迅速发展,我找工作的想法也逐渐地淡化了。
第五部分 考研·纪念阳光总在风雨后(3)
2001年年初,kaoyan.com从临时租用的福州电信机房的服务器上搬到了我们租用的北京世纪互联机房的服务器上,这让整个kaoyan.com的访问速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接下来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有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服务器之后,kaoyan.com所有的应用平台已经都可以自己搭建。这个时候考研论坛的人气也在持续不断地攀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网友圈子,而后来举办第一次网友聚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当时求索团队当中有个成员是专门负责考研论坛的社区建设的,他就是李伟国,网名叫铿锵白菜,是我大学的时候认识的同样也是做个人考研网站的朋友。白菜是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并且时常能捣鼓出一些不错的文字来,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的那段时期,铿锵白菜成了考研论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ID,而在他的周围,也聚集了一帮铁杆网友。这在无形之中为整个网站人气的迅速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考研论坛的发展史上,铿锵白菜这个名字毫无疑问是值得怀念的。
  仅从网站的人气上来说,当时kaoyan.com已经开始拉大与其他考研网站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在同学朋友的介绍下来到这个网站,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
  网友聚会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网站与网友进行交流的形式,2000年年底的时候有网友提议我们举办一次网友聚会,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把聚会的时间定在了2001年的2月,并命名为千年网友聚会。我到了北京之后,聚会的筹备工作也正式展开。此后李伟国也来到北京并住在北大里面的一间平房里,那里也成了那段时期我们几个人经常碰头的地点。
  2001年2月24日,kaoyan.com千年网友聚会在人大附近的龙都宾馆举行。聚会办得很成功,除了北京本地的网友,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也特地赶来参加,这让我非常感动。参加那次聚会的很多人后来和我都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朋友。聚会花掉了7000多块钱,这笔钱在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是费了一番周折才从求索团队另外一名成员李志强的同学那里借来的,颇有几分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求索团队已经陆续有人退出,而这次网友聚会则成了求索团队最后的演出。聚会之后求索团队剩下的几鋈丝始思考未来的走向问题,但一次次讨论甚至争吵的结果?001年3月底这个团队的解散。走了一圈,又回到成立求索团队之前的样子,这个网站依然由我和林毅强两个人来做。虽然我们当初构想的那些商业计划无一得到实施,但我觉得求索团队的建立以及其后将近一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几乎不再有任何的联系和交流,但是我一直对所有曾经一同努力过的团队成员怀有敬意和感激。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受益匪浅。
  破釜沉舟:挺过网络寒冬
  2001年的3月,我把存放在女友那里的美元支票全部兑换成了人民币,并从清华的宿舍搬出,在德胜门附近租了一间平房,开始了一段迄今为止我认为我经历过的最穷但最具北京味道的生活。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屋里没有暖气,每个晚上都要在被窝里累积很久的热量以后才能睡去,但生活却并未因此而显得痛苦,相反的,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一个人独立地生活,自由而又充实,并因此而感到快乐。平房里没有宽带网络,我只能用着从家里带来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北京度过了很长一段只能拨号上网并因此而对宽带网络无比向往的日子。此后我一直想寻找一个有宽带连接的房子,但这个愿望却一直到2003年我第N次搬家之后才得以实现。在这期间我几乎用过了北京市场上能买到的所有类型的上网卡并因此而每月需要为上网的时间缴纳至少300元的电话费。虽然这已经比1998年我刚开始上网那会儿廉价许多,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是一段穷得叮当响的时光。不只是我穷,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一夜之间变穷了。当时很流行一个说法,叫“网络寒冬”到来了。虽然kaoyan.com的人气在不断地提升,但当时人气已经和收入挂不上等号。
  在短暂的眼球经济时代kaoyan.com获取的最后一笔广告费也即将用尽,我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林毅强已经考虑了许久,网上售书是考虑得最多的一个方案。到3月底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再去考虑这个问题。2001年的4月1日,我们推出了网上书店,我们与海淀图书城的一家书店合作,由我们提供订单,他们负责发书,利润双方平分。依托kaoyan.com的人气和网友们的信任,很快的我们就收到了第一张汇款单。这样的经营模式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很显然在那个时候,我们除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别无选择。我们在网上留了2个电话号码来作为客户服务热线。一个是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还有一个是我住的平房的电话。开始的那段时期小强同宿舍的同学几乎个个都充当过我们网上书店的电话咨询员。很显然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并未有怨言,也正是有着许多像他们一样的朋友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才会有kaoyan.com的今天。
  书店前几个月的利润除了支付基本的运营费用之外,剩下的全部用来偿还包括聚会借款在内的以前所欠的钱。而当最后一张借条收回来的时候,仿佛一下子少了一个压在身上的石头,倍感轻松。从那时候开始,kaoyan.com逐步告别网络寒冬,虽然仍能感受到阵阵寒意,但我知道,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
  2001年7月底,我搬离了那间平房,住进了清华附近的一个小区的一套二居室的房子。生活条件比平房有了很大的改善,而我也开始了一段考研书店全职接线员的生活。我装了ISDN电话,可以同时上网和通电话,因此网上书店已经不再留小强他们宿舍的电话,只留了我的。于是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电脑前接听电话。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不需要定闹钟,因为一大早就会有电话打进来,电话和电脑都在我床边的桌子上,而我每天听到第一个电话铃声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电脑并拨号上网。直到现在我都很佩服自己从睡梦状态迅速调整到工作状态的能力。
  花开花落:我把爱情丢了
  网站开始有了盈利,而我也得以鸟枪换炮。2001年年底我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二手笔记本电脑,总算是圆了大学时代就有的拥有一台笔记本的梦。但是就在我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我却失去了也许是这一生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我的初恋。地铁里有人拥抱,有人歌唱,还有人在哭泣。2001年12月1日,一段五年的爱情在北京的地铁里划上了句号。
  是的,我们曾经共有过一段美妙的快乐的青春时光,纯洁,唯美,浪漫,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词语用在我们身上都不为过。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离我而去了,正如白衣飘飘的青春岁月一样,一去不复返。我用五年时间写下爱情二字,却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将其擦去。
  这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一段人生历程,原本我以为我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写完这首诗篇,而今我却只能在无数个像今天这样的夜晚回味往昔,窗外是阵阵的雨声,而我分明听到了我的心在哭泣。济南,天津,厦门,北京,满世界都是你的影子,你明亮的双眸已经深深把我灼伤,当我想重新寻找爱情的时候,我却发现,原来我已伤得如此之深。
  在这个夜晚,我是要来回忆kaoyan.com的,但我不得不一再提起我的爱情。对于我来说,回忆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始终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第一次面对失恋,我竟是如此的脆弱,那个夜晚泪如雨下,心中是无尽的遗憾。
  彻夜的痛哭之后生活还在继续。我依然保持清醒地接听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用我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打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这次的打击甚至一直到今天还未完全缓解过来。而我似乎是个极度理智与极度感性并存的人,这让我的事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影响,但我的感情世界却从此一塌糊涂,这也许是我的优点,同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kaoyan.com也“遗传”了我的这一性格特征,这或许也是这个网站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一鸣天下:阳光总在风雨后
  时间进入2002年,我的生活在一天天地变化着,kaoyan.com也在一天天地长大。2002年的3月我再次搬家,而与此同时kaoyan.com也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杨海涛。他原来是一个海员,我们都习惯于叫他海牛。海牛在海上漂泊了3年之后决定上岸做点什么,而正巧他的哥哥与小强同在清华化学系读研并住同一宿舍,于是我们很快就熟识了。当时海牛在北京找工作,但是一直没有太满意的,所以就开始来帮我们做考研书店。
  当时卖考研书的网站已经有不少,并且打折得很厉害。出于扩大利润和提高服务效率的考虑,在海牛加盟之后,我们决定将考研书店的整个流程都转回自己来做。我们在清华东门附近租了两间平房当书店的物流中心,为了压低进货折扣,我们也不再追求完全的零库存,那两间平房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当时我们开始筹划着成立公司,把一切都正规化起来。公司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一鸣天下”。
  这段经历一直到现在还为我和海牛所津津乐道,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打包到深夜,但那确实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也是考研书店做得最出色的一段时期。
  2002年4月,林毅强选择了退出。这可能是一个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但对于我和海牛来说,这个决定实在是太突然了。小强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知道他其实是很痛苦的,尽管他试图罗列一些诸如计划要出国之类的理由,但却丝毫没有他惯有的清晰表达。这个决定对他也许是个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对我却绝对是一个晴空霹雳般的打击。我已经来不及去追问真实的理由,整个大脑完全被一种失望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占据。我们努力地挽留,但我知道以他的性格,这种决定一旦做出,便没有挽回的余地。
  那个晚上我和海牛在五道口的铁路边上谈了很久,从开始的绝望到后来的又重新有了信心,那绝对是kaoyan.com的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夜晚之一。我甚至很佩服我自己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如此之高的效率。
  接踵而来的,是那个平房要拆迁的消息……
  这两个事情大大地加快了公司成立的步伐。5月15号,我们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租下了一间50平米的办公室,并在北京科教园学校孙振国先生的大力帮助下,以最快的时间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2002年6月22日,北京一鸣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有两个股东,我和海牛,而员工也是只有我们两个。这可能是全中国最小的公司了。
  公司成立以后,恰逢kaoyan.com建站3周年,于是我们开始筹划第二次网聚。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们的准备充分了很多,还印制了T恤衫和海报,并且还有很多的网友热心地参与到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这使得2002年7月的这次聚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到这里,我发现从2002年夏天到现在的这段时期是那么的难以叙述,或许是因为时间太近还来不及去沉淀。两年的时间恍若隔日而已,也许这期间的故事,应该留待日后再来回顾。这两年来一鸣天下在稳步地成长,我们相继建立了购书网(goosoo.com)和报名网(baoming.com),而kaoyan.com也即将迎来她的五周岁生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一鸣天下以及一鸣天下旗下的所有网站都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鸣天下是我的一个梦,将要用我毕生的精力去追求,而kaoyan.com则是梦开始的地方。感谢这一路上陪伴着我的每个人,正因为一路上有你们,我才可以如此真切地触摸到那看似遥远的梦。感谢一路上有你,我的爱人,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朋友们。
  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这也许只是这五年来许许多多的夜晚之中很普通的一个,但我很庆幸能在这样一个夜晚,泡上一壶茶,任凭思绪在五年间驰骋,并以我笨拙的文字将其中的一些细枝末叶记录下来。回忆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我敲打键盘的时候有外面的雨声伴奏,而此刻天已亮,竟传来几声小鸟奏响的晨曲,拉开窗帘,一缕朝霞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我亲密接触,一夜雨后清晨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妙。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4年5月17日晨于北京亚运村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