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四季养生特效秘方

_2 秦旭东 (现代)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最有效的办法是疫苗免疫接种。国内外均已研制出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收到满意的预防效果。儿童时期使用疫苗获得的免疫力,能否长期维持到成人时期,足以防止临床腮腺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现仍缺乏充分的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数据。丙种球蛋白用于预防腮腺炎,并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曾经使用过剂量达20毫升的混合丙种球蛋白,同样也未显出预防腮腺炎的效果。
  现代医学总结和概括出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先是一侧肿大,接着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这段时间里,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消肿一周后就不会传染了。
第8章 春季养生老偏方(7)
  在春季,有一些人因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颌下腺肿大,其症状与腮腺肿大类似,两者均可服用病毒唑(新博林)。这种药在服用一个治疗周期后,会达到药效的饱和度,即使肿胀没有完全消退,药物也会慢慢在体内发挥作用。若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肿胀还未消除,可继续服用其他的抗病毒性药物。
  腮腺炎病毒有多种类型。如果被某种腮腺炎病毒感染,治疗后虽然对该病毒会产生抗体,但也会被另一种腮腺炎病毒感染,还会长“痄腮”。长“痄腮”不是终生免疫性疾病。腮腺炎引起的合并症很多,如腮腺炎脑炎、睾丸症等。所以,患上腮腺炎要及时治疗。
  春季高发偏头痛,用食物治疗
  症状:偏头痛
  老偏方:①向日葵花盘100克(干品),捣碎,加水500毫升,煎取浓汁液,纱布过滤后内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②甘菊花、石膏、川芎各10克,研末,每服3克,清茶送下。③鲜白萝卜一个,捣烂挤汁,滴鼻。在滴液中也可溶入冰片2克后再用。滴后应保持20分钟内汁水不外流,一天2次。
  药理:川穹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头痛须用川芎”。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甘菊花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利于肝机能养护、神经质、痉挛等。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向日葵花盘和白萝卜汁对治头痛、目昏等症状有非常好的效用。
  偏头痛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患者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频繁发作,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而引起,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发病率高,采用食疗,对偏头痛有显着疗效。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疼,属众多头疼类型中的“大户”。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
  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多数典型性偏头痛病人呈周期性发作,女性多见。发病前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幻视、盲点、眼胀、情绪不稳,几乎所有病人都怕光,数分钟后即出现一侧性头痛,大多数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疼痛为主。可局限某一部位,也可扩延整个半侧,头痛剧烈时可有血管搏动感或眼球跳出感。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病人头痛难忍十分痛苦。
  普通性偏头痛占80%,比较常见,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偏头痛患者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肉、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有热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禁忌烟、酒和公鸡肉、螃蟹、虾等发物。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食物严禁食用。
  春季易发桃花癣,偏方治愈两三天
  症状:桃花癣
  老偏方:荆芥、白芷、防风、羌活、蝉蜕各6克,牛蒡子、苍术、苦参、知母、石膏、当归、生地、胡麻仁各10克。将诸药用热水冲洗后剪碎,加清水煮5~10分钟或用滚水冲泡代茶饮,每周喝2~3天。
  药理:此方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为主药,祛在表之风邪;配伍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每年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有些人的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也随之出现色斑、干燥、脱屑、瘙痒等情况,俗称“桃花癣”。虽然名为“癣”,但这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真菌感染”,而是特发于面部的脂溢性皮炎、单纯糠疹、春季皮炎等皮肤病的总称。
  在春天风和日丽、桃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各种皮肤病也极易高发。“桃花癣”、“粉化疮”便是春季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疾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女性,患者常常久治不愈,影响了日常生活与社交。面对恼人的“桃花癣”,应该科学防治。
  “桃花癣”又叫“春癣”或“杏斑癣”,是民间对春季常见的一种面部鳞屑性皮肤病的俗称。“桃花癣”实际上是单纯糠疹、春季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一类皮肤病的总称。春天,该病常会发于双颊和额部。由于“桃花癣”的症状多为红斑,有时伴有瘙痒,常会被人误以为是皮肤癣。部分患者买了治癣的药水外用,结果越治越重。其实,“桃花癣”只是一种春季皮炎,癣则是真菌感染,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预防“桃花癣”呢?首先,外出归来时要把落在脸上、颈部、手背的花粉、灰尘等过敏性物质清洗干净,以减少致病的机会。在洗脸中,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此外,外出应尽量避免风吹日晒,要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多种维生素的供给。发病时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辣椒等,以防病情加重。孕妇或婴儿,春日风沙大时尽量少外出,如有需要外出应戴上口罩、太阳镜,避免染上过敏源。
  “桃花癣”常见发病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患者属于过敏体质;环境空气中散发的异常气体、漂浮的花粉、宠物(猫狗、鸟类)的皮毛、人体脱屑等;寄生在宠物皮肤上的螨虫和微生物;灰尘中和地毯中的尘螨;护肤品、化妆品、染发剂等所含的化学添加剂等。
  与此同时,护肤品、化妆品或防晒遮光剂中含有挥发性物质、防腐剂、香料、美白脱色剂、乳化剂以及重金属物质,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在个别美容院做完面部美容美白后,或长期使用在美容院购买的美白产品,同样会出现面部过敏现象。
  中医认为,许多容易致敏的食物(也即常说的“发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酒、咖啡、浓茶等)皆会引起面部皮肤受损、瘙痒加重,继而使过敏性皮炎的病情恶化。
  “桃花癣”的早期表现主要包括:颧骨、眼睑周围、面颊部轻度局限性红斑,上面出现细小糠状鳞屑,并伴有轻度瘙痒。随着病情的变化,皮肤受损范围日渐扩大,出现轻度水肿、丘疹、脱屑,并伴有明显瘙痒,严重的皮肤会产生灼热感。这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过度治疗,都会形成皮肤湿疹化、肥厚苔藓化,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与社交。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桃花癣”等过敏性皮炎的有效药物,规范使用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临床上也有不少人贪图近期治疗效果,最终导致过度治疗。一旦停用激素,患者病情就发生反弹,皮肤状况会更差。临床还发现,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并发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和全身继发感染,有的甚至诱发全身性红皮病。为此我们建议,激素性外用药不能大面积长期使用;否则患者局部皮肤会逐渐发生红斑肿胀,严重者还会发生皮肤萎缩、色素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多毛等。
  对付“桃花癣”,还应在皮肤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用药。具体来说,抗过敏药物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但长期使用会损害心肌。原则上,“桃花癣”的用药可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和症状选择:面部轻度干燥、出现细屑的,可选用单纯的润肤剂;面部轻度红斑脱屑,伴有瘙痒的,可外用非皮质激素抗炎霜剂;如出现红斑肿胀、灼热疼痛,可先将纱布用凉纯水浸湿,湿敷面部15分钟,每日三次,敷湿后外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霜剂。患者同时要避免生活环境中接触过敏物,谨慎选用护肤化妆品;进行美容要选择正规的美容产品和美容场所,禁忌搔抓、烫洗等刺激行为。
  中医中药治疗起效虽慢,但调理全身可使疾病获得缓解和治愈,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有独特的效果。常用的中药有防风通圣丸、肤痒颗粒等;内服汤药应由中医师开处方,常用药方有银翘散、消风散、枇杷清肺饮等。另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选食清热食品,如绿豆、豆芽、苦瓜、黄瓜等,均有助于皮肤病的康复。
  春季多发冠心病,食疗方来帮忙
  症状:冠心病
  老偏方:①桃仁、枣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制法:
  将桃仁、枣仁、柏子仁打碎,加水适量,置武火煮沸30~4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淘净入锅,倒入药汁,武火烧沸,文火熬成粥。服法:早晚皆可,佐餐服用。功效: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内阻之胸部憋闷,时或绞痛;心失所养之心悸气短、失眠;阴津亏损之大便干燥,舌质红或瘀点、瘀斑。
  ②丹参30克,檀香6克,白糖15克。制法:将丹参、檀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煮45~60分钟,滤汁去渣即成。服法:日服1剂,分3次服用。功效:行气活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清营热除烦满。适用于血脂增高,心电图异常,长期心前区闷,时或绞痛,舌质有瘀点等症。还可用于心血不足、心血瘀阻之心悸失眠、心烦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经期情志不舒等。
  ③猪心1只,韭白150克,胡椒粉适量。制法:将猪心洗净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煮熟;倒入韭白,文火煮炖至猪心软透,加入作料即成。服法:佐餐服用。功效:通阳散结,健脾益心,理气消食。适用于胸痹,胸闷疼痛,气短,心悸,失眠,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振,大便溏泻,舌淡苔薄,脉沉细。
  药理:以上三方用以防治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降低血脂等。但是冠心病的饮食治疗更为重要。原则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涤痰逐瘀,活血通络,补益气血。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进食肉、鱼、蛋、乳,禁服烈酒及咖啡、浓茶,不宜进食糖类食品及辛辣厚味之品。
  春季是冠心病的多发季节,专家在此提醒患者,对不明原因的疼痛应提高警惕。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类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冠心病以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最常见。心绞痛常表现为胸骨中上部的压榨痛、紧缩感、窒息感、重物压胸感,有胸痛逐渐加重且数分钟达高潮等症状。有些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仅感胸闷、气短和疲倦;老年糖尿病患者甚至仅感胸闷而无胸痛表现。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病人往往有先兆表现,如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内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急、烦躁;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且次数增加、剧烈;患者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等;心绞痛发作时,常伴有昏厥或休克,出现心律失常等。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常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因此,对不明原因的疼痛应提高警惕。
  冠心病患者要为自己创造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经常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勿从事负担过重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平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饮食搭配和科学进餐;保持每日大便通畅;做到服用药物定时定量,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类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等。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忽冷忽热天气更考验心脏,不注意护“心”,同样容易引发疾病,“春捂”重点“捂”头颈与双脚,易让人忽视的是腿和脚,因为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如果受寒感冒易加重冠心病,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俗话说,“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春天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对于冠心病患者,心情舒畅尤为重要,紧张抑郁会加重病情,产生胸闷胸痛。当人满怀忧愁时,步入花的世界,花香沁人心脾,忧愁自然烟消云散;当人怒火中烧之际,来到百花丛中,香气袭人,也会心平气和。
  在饮食上冠心病并不主张全素,少吃肉类,不等于不吃,要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还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脾胃虚弱,功能减退,不能把水果当饭吃,也不能把豆浆当水喝,过量都会损伤脾胃,造成泛酸、腹胀、嗳气,还会出现胸闷不适等,造成心胃同病。
  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气较旺,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菠菜、大枣、韭菜等。也可用山药和薏米、小米、莲子、大枣共煮成粥食用。诸如麦芽山药粥、红枣薏米粥、荞麦山药粥等都是养身好粥。
  春季易起头屑,生姜水洗一洗
  症状:头屑
  老偏方:生姜、醋适量。先把生姜切片,入锅煮沸,待水不烫时适量加醋,再加水洗头。
  药理:醋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姜对马拉色菌是最大的克星。此外,姜所特有的刺激性还能扩张头皮下的血管,增加发根毛囊的血流供应,使头发更柔顺而富质感,可谓一举两得,去屑又养发。
  乍暖还寒的春季,气候变化快,空气干燥,人们的头部容易长出大块的头皮屑,而且还特别痒。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头发过于油腻而长头屑的,但也有因为头皮过干而长头屑的。干性头皮是由于头皮上缺乏油脂(皮脂)所引起的。很多人每到春季就会被头屑问题所困扰,往往是每天洗头都无济于事。既然如此,不如想办法将它彻底治愈。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用去屑洗发水来洗头,殊不知,凡是去屑洗发水,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用久了就会使头发干枯,头皮干燥,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头屑问题,还是得找天然的去屑法。
  首先,要搞清楚头屑是怎样产生的。原来,头皮上的细胞每日都在进行新陈代谢,期间,那些死亡的细胞就会变成白色的物质,而这正是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头屑。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完全没有头屑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头皮细胞需要不断地新陈代谢,只要生命不息,它就不会停止。而头屑过多,主要是由一种叫做马拉色菌的真菌引起的。众所周知,真菌是细菌里比较顽固的一种菌,比如脚气病,也是真菌所致,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消灭它。马拉色菌以头皮上的油脂为食,在此过程中,它会刺激头皮,使成片的细胞像雪花般脱落。
  生姜加醋能治头屑,主要是因为醋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姜对马拉色菌是最大的克星。此外,姜所特有的刺激性还能扩张头皮下的血管,增加发根毛囊的血流供应,使头发更柔顺而富质感,可谓一举两得,去屑又养发。
  另外,还有一个偏方推荐给大家,就是把上面偏方中的姜换成葱头,头屑多的朋友可以两个偏方轮流着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有些朋友苦于头发干枯,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个相关的偏方,就是用淘米水洗发。淘米水之所以能去发质干枯、毛糙、分叉、暗淡无光的毛病,其药理就在于淘米水中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而水溶性维生素又最容易被头发吸收。所以用淘米水洗头发,等于是给头发补充维生素,长期使用,洗出来的头发会又黑又亮又干净。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用淘粗米的水,太干净的米淘一两次是没有多少维生素的。
第9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1)
  夏日脾胃损伤,健脾有奇方
  症状:脾胃损伤
  老偏方:①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
  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开胃健脾之功。②选用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仁米50克,煮食。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有护脾益胃之奇效。
  药理: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防止炎热上火,总会多吃凉冷食物,甚至还把凉食冷饮当做饭吃。吃雪糕,喝凉茶,狠狠吹空调。殊不知频繁降火清热会造成脾胃损伤。夏日食欲不振、腹泻等都是脾胃损伤的表现。以上两方可醒脾健胃,有效预防肠道疾病,尤其对脾胃的养护作用明显。
  炎炎夏日坐在空调房里虽然惬意,但总会觉得口干舌燥,似乎是“上火”。
  为了降火,人们常吃西瓜和雪糕。为了清热,每天中午都喝一杯凉茶,下午吃一支雪糕,晚饭要么吃苦瓜,要么吃冬瓜,有时还在饭后再来一块西瓜解暑。如此饮食当然会导致又吐又泻、茶饭不思、手脚冰凉、浑身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胃损伤的症状。
  “脾胃”是中医学的脏腑概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劳逸失度,都会影响脾胃。”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调、醇酒厚味、熏烤盐渍、饮食不洁、寒凉生冷等;劳逸失度则包括久坐少动、劳倦过度,这些都是都市人胃肠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白领、教师、司机等职业人群,经常食无定时、烟酒过多、失眠熬夜等,更容易加剧“脾虚”,导致脾胃失调。
  《黄帝内经》里就有“防因暑取凉”,其实也是告诫人们在盛夏避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如果贪凉一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待在过于潮湿的地方,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风寒等外邪乘虚而入。所以,在祛暑乘凉、空调房睡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夏季气温较高,人们也极易贪凉过食冷饮。冰镇饮料、冰激凌、冰镇西瓜等,恨不得什么都吃凉的,但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流量减少,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中医角度讲,过食寒凉之物容易伤害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虚则运化吸收能力下降。
  进入夏季,随着天气渐渐炎热,有些人就会出现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较多等症状,体重也会随之减轻,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苦夏。
  苦夏之苦主要源于脾胃之苦。三伏天里,天热出汗多,热能消耗大,本身脾胃的运化负担就比其他季节要重,如果外界湿气再困遏脾胃,使其运化功能受到影响,那么人体需要的水谷精微得不到有效补充,更会加重苦夏的症状,导致人肚胀不思饮食,舌苔较厚,食之无味,易口渴,乏力困倦等。
  同时,夏季炎热还会造成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从中医角度讲,肝属木、脾属土,一方面,肝郁会影响脾土,另一方面脾土也会影响肝木。脾胃不好,运化水谷精微受影响,肝木得不到有效的滋润和给养,还容易情绪不佳、脾气暴躁等,而肝主情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夏季易烦躁不安、无故发火。
  要想苦夏不苦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从饮食入手,每餐不宜吃太饱,以免增加消化负担,致使脾胃运化能力下降;要清淡饮食,适当清理脾胃堆积,使脾健胃和。可以选择一些祛暑、祛湿、健脾类的食物,比如绿豆、西瓜、生薏米等。
  其次,生命在于运动,夏季高温条件下人体本身消耗增大,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容易倦怠,不愿意运动,但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脾胃消化,增进食欲。因此提倡科学运动,每天运动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拳操、非对抗性球类等运动。
  夏天养生重养阳,怕冷是阳虚
  症状:阳虚
  老偏方:①韭菜100克,羊肝120克。将韭菜去杂质洗净,切1.6厘米长;羊肝切片,与韭菜一起用铁锅旺火炒熟。当菜食用,每日1次。此方有温肾固精的功效。适用于男子阳痿、遗精、盗汗,女子月经不调、经漏、带下、遗尿,还适用于夜盲、角膜软化症等。②枸杞叶250克,羊肾1只,羊肉100克,葱白2茎,粳米100~150克,细盐少许。将新鲜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切细;再把羊肉洗净切碎,枸杞煎汁去渣,同羊肾、羊肉、葱白、粳米一起煮粥;待粥成后加入细盐少许,稍煮即可。每日1~2次,温热服。此方滋肾阳,补肾气,壮元阳。
  适用于肾虚劳损、阳气衰败所致的阳痿、腰脊疼痛、腿脚痿弱、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尿频或遗尿等。③冬虫夏草10克,甲鱼1只。将宰好的甲鱼切成3~4块,放入锅内焯一下捞出,割开四肢,剥去腿,将油洗净。将虫草用温水洗净,大枣用开水泡胀,甲鱼放在汤碗中,上放虫草、红枣,加料酒、盐、葱节、姜片、蒜瓣,上蒸笼蒸,熟后食用。本方有温阳益气、滋阴固肾的作用。
  药理:阳虚对于男性其主要表现为遗精盗汗、肾虚阳痿等症状,而对于女性则会出现月经不调、经漏带下等不适。以上三方中所选食材药材都是养阳补气的佳品,有温阳益气温肾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肾虚劳损、阳气衰败所致的一切症状。
  阳虚的主要表现为脸色青白灰暗无光泽,女性阳虚时面色往往发白,缺乏血色。抵抗力下降,明显怕风、怕冷,对季节转换特别敏感,稍不注意就着凉感冒。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经常慢性腹泻,特别是熬夜、吃寒性食物、劳累或受寒后就开始拉肚子。稍微一活动,哪怕上三层楼就会感觉心慌、气短,还特别容易出汗,夜间多尿。女性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甚至还会有月经不调的症状。而男性则表现为腰部酸痛、阳痿、早泄等。
  夏天是“哪儿凉快去哪儿待着”的季节,有些人喜欢吹风扇、空调,但有些人却不一样,夏天吹风扇都觉得很冷,更不敢吹空调,稍不小心遇冷就感冒,每天精神不振,容易犯困,还经常觉得腰酸、四肢乏力等。从中医角度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其实就是阳虚,原因在于体内阳气不足。
  由于传统的中医知识没有在社会普及,很多人搞不明白阳气虚弱后,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和表现。一般来讲,有以下症状就意味着人体阳气衰弱或受损。
  日常生活中,导致阳虚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空气及水污染严重。《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在被污染的空气中呼吸,阳气必然受损。其次是常吹空调。单位有空调、商场有空调、家里晚上吹空调,几乎整天都待在空调环境中,阴寒之气频频侵入,加之平时缺乏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出汗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损伤了阳气。第三,每当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普遍喜欢喝冰啤饮凉茶,不管体质状况如何,这样都会有损身体脏腑阳气,造成阳虚。从中医性味来分析,抗生素属于苦寒性质,苦寒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导致体质虚弱。另外,看球赛、打牌、唱歌、玩游戏等到深夜甚至通宵。养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阳气应该内收,应该回归本位。一烦劳阳气就不能归位,就会慢慢耗散。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疾病都非常有效。阳气不足的人,可以从饮食、运动、药物、中医外治四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调理,逐步提升体内阳气,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预防时可多吃补阳食物,如羊肉、狗肉、葱、姜、蒜、虾米、韭菜、核桃仁、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动则生阳”。所以,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也可常做日光浴、空气浴,以强壮阳气。不过,饮食、运动养阳气见效缓慢。所以,中医有内外补阳的方法。外治是根据火为阳、艾灸温阳的中医理论,采取火艾灸疗法,火疗在人体属阳经络、督脉等部位施治,疏通阳经脉络,激发机体阳气。
  夏季养心妙方,清热泻火又祛暑
  症状:心火旺盛
  老偏方:①取3克莲子心,加600毫升水先大火煮滚,再加30克切成小块的莲藕,以小火续煮10分钟,最后加入半颗去皮并切成小块的水梨,酌量加入冰糖调味,焖煮5分钟即可,可降火气,改善口干口臭,助清心安神,帮助入眠。此方可清热止渴、润肺滋阴。特别提醒,莲藕属淀粉,正减肥或体重过重者,若吃了莲藕,则其他淀粉如饭、面就应酌量减少。②取150克(约1把)芹菜,洗净切小段;取1颗苹果,去皮切小块,放果汁机内,加350~500毫升开水及酌量蜂蜜打成汁,不要滤渣,15分钟内喝完。可降火气、降血压。此方有袪湿、清肠,缓解心火旺盛的奇效。需要提醒的是,芹菜属高钾低钠蔬菜,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限钾的肾脏病患,宜先咨询医师。③取10颗圣女小番茄,洗净;半颗奇异果削皮切小块,500毫升低脂优酪乳,共放进果汁机,搅打至带颗粒状。可清热止渴、助降心火,并具健胃整肠的功效。油脂可提高茄红素吸收率,可加5克黑芝麻。该方可消食积、解渴,改善发热烦渴。若不习惯优酪乳黏稠口感,可以加100毫升开水搅打,口感更佳。于15分钟内喝完。
  药理:夏天在五行当中属火,对应的五脏是心,阳气和心火比较旺盛,容易耗气伤阴,从而导致脸部红热、心浮气躁、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以上三方从养心角度出发,对夏季心火旺盛、烦躁等症状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夏日酷暑,人体分解代谢加大,清热泻火饮食调养必不可少。一方面,应注意暑湿伤脾,使消化功能减弱,防止病从口入;另一方面,应避免辛温燥热的食物,饮食应顺应自然,选择清热类食品。清热类食品在选择上应注意:以清淡素食为主,减少荤腥厚味。夏季人的消化吸收能力都较弱,荤腥厚味多难消化,且影响食欲。狗肉、羊肉偏温燥,不可多食。鸭肉、兔肉、瘦猪肉等不热不燥,可用以补充蛋白。
  同时,寒凉味酸食品多有清热作用。在暑热的盛夏,为对抗热邪致病,寒凉酸味食品多具有清热功能,如黄瓜、猕猴桃、枇杷、柠檬、酸梅汤等。此外,还可以关注药食两用的清热食品。这类食品能药用,也能食用,清热作用较强。一般用量不必过大,可经常间断应用,如菊花、绿豆、芦根、竹叶、薏苡仁、蒲公英等。
  食用清热类食品,旨在纠正热邪为患,辛温燥热的调料与这类食品功能相反,会抵消清热的作用。炎夏酷暑,在烹饪上要有讲究,应少用红烧煎炸方法处理食品,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干姜、丁香、茴香等都是大热调料,尽量少用。以清淡平和之物配合清热食品最宜。烟火熏烤食品也容易使人生热,故加工食品尽量水煮或开水焯过,凉拌清炖,少用调料,避免浓重厚味,以清淡平和气味加工清热食品最好。
  夏季人体消化功能本来就处于四季的“低水平”,腹泻、呕吐容易发生。多吃寒凉食品稍有不慎容易遭致脾胃失调,甚至虚寒证的发生,特别是老人、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所以食用这类食品,不是越凉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以适度为宜。例如,伏天酷热,吃冰解渴,容易伤胃。冰箱冷藏的食物,老人及病人要少用,凉白开水解渴足矣。最好不空腹用清热食品,饥渴燥热之时,也不应突然大量食用寒凉之品,以少量慢用为宜。
  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且在五行当中属火,对应的五脏是心,因此心火较旺盛,也较耗气伤阴,从而导致脸部红热、心浮气躁、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症状;夏季也是最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的季节,可多吃带苦味的食物如莲藕、芹菜等,或微甘食物如甘蔗、小番茄等,以帮助解热袪暑、消胀解乏。以上4种养心食物,可清热泻火,但常吃易伤体内阳气,建议一周吃2~3次。另外,体质寒凉、脾胃虚弱如手脚冰冷、常拉肚子者,不适合食用。
  偏方养脾胃,远离肠胃病
  症状:肠胃病
  老偏方:①取仙鹤草30~50克,水煎,分早、中、晚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0日为一个疗程,停服5~7天后,再服第二个疗程。②每天按揉双侧内关、足三里两穴,各顺时针按揉50次,逆时针按揉50次。
  药理:仙鹤草又名脱力草,为血分药,能收敛止血,又有活血下气、散中满的功效。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仙鹤草有“散中满,下气”之妙用。内关穴是八脉交会之一,有安神宁心、镇静镇痛、理气和胃的功能;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是人体最重要的强壮要穴,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胃止痛的功能。
  夏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各方面导致抵抗力低下,加剧“脾虚”症状,脾胃失调易得胃肠疾病。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正气的重要部分,是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脾胃健康,才能更好地濡养身体。中医讲,脾属土,喜燥恶湿,长夏季节,气候多雨而潮湿,湿浊寒凉之气容易侵袭机体,易损伤脾之阳气,寒湿困脾,容易产生脘腹胀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泄泻、水肿、痰饮等症状。加上饮食寒凉无度,缺乏必要的胃肠疾病养生知识,以致夏季胃肠疾病高发。
  现代都市人胃肠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饮食以及作息不规律,特别是白领、教师、司机、股民等人群,经常食无定时、烟酒过多、失眠熬夜,更容易加剧“脾虚”,导致脾胃失调,进而引发胃肠疾病。
  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忧思伤脾”,而“脾胃易损,百病丛生”。
  专家提醒市民,夏季要节饮食,慎起居,劳逸有度,才能保护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扶助正气,防止疾病发生。既病之后,应该调养脾胃,防止疾病的转变与加重。
  建议走出空调房,参加户外运动,晒晒太阳,这样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质的吸收;同时要少食生冷食品,少喝酒,吃饭要有规律,早餐按时吃,不可过饥过饱,以免加重脾胃负担;顺应四时,夏季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宜晚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另外,夏季应该进补有道,补充人体阳气,增强身体正气,才能抵御外来疾病的侵扰。夏季胃肠疾病高发,做好预防是关键。最后再次提醒,夏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吹空调,保护腹部不要着凉;不吃生、冷、辛辣食品,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多餐;注意适当的户外运动锻炼。
  热感冒,找准病型再开方
  症状:热感冒
  老偏方:①暑热型。以新加香薷饮为基本方,取香薷、厚朴各6克,白扁豆15克,金银花、青蒿各12克,连翘、鲜芦根、藿香、半夏、陈皮、白蔻仁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②暑湿型。以竹叶石膏汤为基本方。取竹叶、甘草各6克,生石膏30克,半夏、荷梗、粳米各10克,板蓝根、麦冬各20克,党参、玄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③一般热伤风。藿香15克,连翘10克,防风15克,马勃10克,薄荷(后下)15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厚朴10克,麦冬10克,淡竹叶15克,佩兰10克,苍耳子15克,茯苓10克,黄芩10克,甘草3克。如果咳嗽可加少许浙贝、款冬花或者紫苏子。每日一剂,水煎服。
  药理:以上三方分别以暑热型、暑湿型和一般热伤风的治疗为目的,可清热祛暑,对夏季暑热、暑湿和热伤风引起的感冒有非常好的效用。
第10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2)
  暑热侵袭,人容易感冒、发烧。与春秋季节流感不同的是,夏季感冒主要症状是发热,患者虽然出汗多但仍然热度难减,因此夏季感冒也称“热感冒”或“热伤风”。专家提醒,夏季热感冒的原因主要是忽然受凉,人们在夏季过分贪图凉快将空调开得太猛,或大汗淋漓时忽然洗冷水澡等,都易招来热伤风。
  夏天的热感冒,因一个“暑”字而起。在酷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时期,如果不慎受凉,机体的调节机制会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郁于人体,就出现了热感冒。热感冒的病程有3~7天,刚开始常会鼻咽部不适,如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等,同时伴随头沉、乏力,随病程进展,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热感冒的最主要症状就是发热,但不会明显的怕冷,这和春秋季流感的恶寒有明显区别。春秋季流感也会发热,但如果采取方法大量出汗之后,热度会大为降低,然而热感冒却常在出汗后热度依然难减,再加上外界高温逼人,所以会特别难受。
  不过,夏季感冒如果没有引起并发症,或不是长时间连续高热,患者无须急着服药,可以用非药物手段降温,如卧床将湿毛巾搭在额头上、擦酒精、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或者复合b族维生素等。健康成人遇上热感冒,采用物理降温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愈。患病后如果发烧,大量喝水有助退烧,这是因为发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液,一定要及时补水。
  热感冒的出现是内外因“夹攻”的结果。内因包括人体因天气太热而消耗过大、天气热睡不好觉、活动太少等;外因包括冲凉水、空调温度过低、睡觉不盖被子、长时间吹风扇等。
  夏季防热感冒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睡眠充足、饮食得当、多喝水,保证足够的抵抗力;另一方面注意避免忽然受凉。专家提醒,现代生活最易引起热感冒的是猛吹空调,特别是在酷热的室外忽然进入低温的空调房时容易受凉。为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待在空调房的时间,一般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从室外进入家中,最好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适应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空调房。另外,炎夏里用冷水洗澡、洗头,在风口下睡觉……这些贪凉的行为很容易使人感冒,应该避免。
  夏日平时饮食要清淡,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体质较差的人,可服用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感冒。日常适当食用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感冒的功效;同时,寒凉蔬菜配点大蒜,可以中和寒气。黄瓜、空心菜、苦瓜、茄子、菠菜都是夏天常吃的蔬菜,这些菜都有同一调料,即大蒜,如蒜泥茄子、蒜茸空心菜、蒜茸苦瓜等。这些清一色的寒凉之品,佐以温性的大蒜,既可以杀菌,又可以避免寒凉食物损伤脾胃,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大蒜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在民间有“天然抗菌素”之称。
  预防夏季腹泻的三个妙方
  症状:腹泻
  老偏方:①糯米30克,山药15克,胡椒末、白糖各适量。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食用时,加白糖适量调服。每日2次。此方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小儿脾胃虚寒泄泻。②白扁豆15克,人参5~10克,粳米50克。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参汁兑入调匀即可。空腹服用,每日2次。有益精补肺、健脾止泄的功效。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③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大枣10克,白糖适量。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服用时加白糖适量,每日2~3次。此方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的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腹胀及小便多的患者不宜用。
  药理:夏日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这些腹泻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畜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以及各种海产品中。如果日常膳食(肉类、蛋品、乳类、水海产品)受到这些病菌的污染,而人们在食用时又未能煮熟、蒸透,就容易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夏日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十分繁杂,目前已知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大类,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氏菌、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这些腹泻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畜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以及各种海产品中。如果日常膳食中的肉类、蛋品、乳类、水海产品受到这些病菌的污染,而人们在食用时又未能煮熟、蒸透,就容易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夏日腹泻原因众多,细算起来主要有5点。①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②虽然人体本身对外界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口腔有一定数量的溶菌酶、胃液含有大量的胃酸等均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致病菌,但肠道致病菌能采用“以多制胜”或“乘虚而入”的战术侵害人们的健康。③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夏季炎热,人们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病。④夏秋季节多有各种瓜果、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其制作过程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⑤夏秋季节苍蝇和蟑螂滋生,可携带致病菌,传播疾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问题,就会减少腹泻病的发病机会。注意饮用水卫生,水要煮沸后用,这样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若食用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饭前、便后要将手洗净。保持生活环境清洁,灭蝇、灭蟑、勤洗。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
  一旦家中出现有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主要是身体里的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多补充水分。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可买到。
  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应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腹泻后采用饥饿疗法。但科学的治疗方法并不提倡这种做法。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所以要进行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
  发生腹泻最好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尽管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腹泻,治疗起来得不偿失。
  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这些腹泻也毫无效力。而且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发生腹泻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严重,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夏日中暑,偏方来搞定
  症状:中暑
  老偏方:①鲜冬瓜一个。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冬瓜汁可消暑、清热、除烦。对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有疗效,有清热利尿之作用。②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此方清热、解暑,对治疗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有奇效。③浸发海带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蚕豆瓣100克,香油及盐各适量。将海带和蚕豆瓣一起下锅,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后添加500毫升清水,加盖烧煮,待蚕豆煮熟时,再把冬瓜和盐一并放入,继续煮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锅。此方消暑利尿,对中暑后头昏、头痛、烦渴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药理:绿豆可治疗暑热烦渴、感冒发热、药物及食物中毒。冬瓜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以上三个老偏方可清热解暑、消暑利尿,对于中暑后的头昏、头痛、烦渴等症状均有很好的疗效。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以及无风的环境条件下,主要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患。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上述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其中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加上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即中暑。养生专家告诉我们,防暑要知道防什么,要从吃、喝生活习惯做起。
  夏天人们特别容易口渴,需要随时喝水。那么如何喝水才是科学的呢?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养生专家主张:
  “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矿泉水、果蔬汁、碳酸饮料、运动饮料、功能饮料、牛奶及含乳饮料尽量避免饮用。
  盛夏人们的吃喝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着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营养的吸收。专家建议,要注意补充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补充维生素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维生素c含量比较丰富的果蔬。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另外,酷热出汗多,多食用醋,能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同时食醋有助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等都是避暑佳品。番茄汤: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可补足水分,可谓一举两得。鸭肉: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热茶: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饮料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非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饮茶既解渴又解乏。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致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救治,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这时记住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点: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湿”也是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三伏天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且要以温食为主。
  在我国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确有一定好处。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养生家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防暑、防湿是夏天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过度贪凉则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防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待在冷气环境里。
  预防中暑。①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②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有助于降低体温。③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④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⑤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⑥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⑦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⑧日间小睡。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⑨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⑩凉水冲手腕。
  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辊辑讹起睡定时,夏天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佳。
  治疗夏季红眼病,轻重分清再选方
  症状:红眼病
  老偏方:①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此方为病轻者用。②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此方为病重者用。
  药理:夏季红眼病,主要是因为风热上火引起,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连、薄荷等药物均有清热、降火、消炎的效用,分别从病轻者和病重者的角度出发,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对夏季红眼病有很好的功效。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
第11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3)
  夏季红眼病可分为病轻者和病重者。病轻者为风热上攻。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病重者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黏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泄火解毒。
  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或传染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往往在夏季发病率极高。初起时,患者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特别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
  红眼病具有发病骤、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快的特点,主要通过手、毛巾、水等接触传染,在公共场所、家庭、同事之间传播。
  预防红眼病一定要注意生活环境。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
  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患病后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且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会加重病情。饮食以清淡为宜,酒类以不饮为宜。
  干眼症,三个偏方帮你忙
  症状:干眼症
  老偏方:①菊花30克,决明子30克,麦门冬30克,枸杞子30克,逐日各用1克,用开水泡20分钟,逐日饮用6~9次。②山楂30克,何首乌30克,金银花30克,菊花30克,逐日各用1克,用开水泡20分钟,逐日饮用6~9次。
  ③熟地30克,枸杞子12克,麦门冬10克,沙参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银柴胡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香附10克,当归5克,白芍5克,夏枯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逐日或隔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服150~200毫升。
  药理:以上三方对眼睛疲劳引起的水液层缺乏,泪水分泌不足或蒸发太快等症状有特别好的效果,尤其是当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时,泪腺分泌会受到抑制,对使用安眠药或避孕药严重影响泪水分泌量而发生的干眼症病变有很好的疗效,因其可以湿润眼球,使眼泪均匀地分布在眼球。
  夏季是干眼症发病的高峰期。空调加上电脑是干眼症的强大诱因。患者容易眼睛干涩、发红、怕光,看东西伴有刺痛感,感到疲劳……如果眼干涩灼痛超过两天,应及时检查是否为干眼症。平时应多多眨眼,用热毛巾敷眼,常做眼保健操,吃护眼食物等。
  一般来说,眼睛前面有一层很薄的泪液层,覆盖在角膜和结膜之前。泪液层又分为脂肪层、泪水层、黏液层,只要这三层泪液层中任何一层出了问题,就会引发干眼症的症状。干眼症轻则眼睛常感干涩、灼热或异物感,眨眼次数增加、闭眼才感舒适,重则造成角膜上皮受损而有怕光、刺痛,甚至反常地大量流泪,厉害的会引起角膜溃疡、视力受损。因此,一旦发现有干眼症的疑似症状,就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永久伤害。
  现代人尤其是白领人士每天在电脑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期间,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大大降低。眨眼相当于眼睛休息,正常人每五六秒钟眨眼一次,若眨眼频率降到每十几秒甚至二十几秒一次,会引起血管神经调节紊乱,平时靠眼药水滋润的角膜因此变得干燥不堪,结膜充血。
  另外,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由于眼球水分蒸发过快,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也容易造成眼睛缺氧,泪腺分泌也就会减少,冲洗眼内异物的能力也随之减弱,从而易导致结膜炎的发生。
  夏日沙眼,偏方治疗卫生预防
  症状:沙眼
  老偏方:①苦瓜1个(大而熟的),芒硝15克。将苦瓜去子留瓤,装入芒硝,悬于通风处,数日后瓜外透霜刮取备用。每用少许点眼,早、晚各点1次。②夏枯草30克,生地黄9克,杭白芍15克,全当归、川酒军各9克,草决明15克,红花6克。水煎,早、晚饭后各服1次。③全当归6克,正川芎4.5克,生地黄6克,泗水防风、川羌活各9克,实条芩、沙蒺藜、杭白芍、红花各6克。水煎服。
  药理:沙眼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睛有很多黏液或黏液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着,视力减退。晚期常有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以上三方正是基于以上症状,有效地治疗沙眼症以及其引发的后遗症。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时,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群众,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洁。
  结膜炎,夏枯草桑菊饮效果好
  症状:结膜炎
  老偏方:将夏枯草10克、冬桑叶15克、野菊花24克分别洗净,加入500毫升清水,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25分钟,关火,去渣取液,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即可当茶饮用,一天内喝完即可。夏枯草不仅有食疗作用,其中的胡萝卜素含量仅次于干螺旋藻(每100克干螺旋藻的胡萝卜素含量为38.81毫克)。两天喝一次,5~7次即可。
  药理: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抗过敏的功效,对早期炎症有抑制作用。冬桑叶可清肝明目,能缓解风热引起的目赤涩痛等症状。野菊花可清热解毒、疏风凉肝。三者一起煮茶饮用,对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注意!野菊花性味苦寒,而苦寒是伤脾胃的,因此不宜久服,如患上流行性结膜炎,一旦症状好转就须马上停饮。有过敏体质的人若想喝野菊花茶,应先泡一两朵试试,如没有过敏症状方可再饮,但也不宜饮用太多。此外,脾胃虚寒者不宜饮此药茶,患有风寒感冒、咳嗽且痰稀白者应忌冬桑叶。
  结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病,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的刺激。夏季是流行性结膜炎的高发期,要想躲开结膜炎的侵袭,可在家中自制药茶饮用,既可清肝明目,又可预防病毒感染。
  夏季由于炎热,各病毒微生物都加快了生成和传播的速度,导致急性感染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增加。专家提醒,这种结膜炎是传染性的,而且在病情的潜伏期就能够传染。一旦感染病毒,眼睛就会特别疼痛,到医院检查时会发现结膜高度充血,还可能有弥漫的乳头和滤泡增生,或有结膜下的小出血点。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出现耳淋巴结肿和眼睑肿。不过,这类结膜炎患者只要及时治疗,就能够完全治愈。
  其实,很多人都患有结膜炎,只是病情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罢了,有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什么异常,而有的人则已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结膜炎症状,如眼睛疼痛、红痒、流泪、畏光、充血、水肿等。结膜炎分很多种,在春夏两季主要是过敏性结膜炎和急性感染性结膜炎。引起这两种结膜炎的病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受到某种化学刺激。化学刺激包括染发、空气污染等。受到化学刺激又可以引起两种类型的结膜炎:机械性损伤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成人中患过敏性结膜炎的多是有过敏体质的人,这类患者主要是对春夏季节的花粉、草等过敏,也有的人是对尘螨、小动物等过敏,对尘螨和小动物过敏的患者一年四季都可能犯结膜炎,但病情会有季节性的轻重。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和轻重程度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眼睛痒、红、结膜苍白的症状。其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病人眼痒的病史,同时进行结膜刮片检查,如果在检查中查到有嗜酸细胞,那么就能够确诊是过敏性结膜炎。
  十一二岁的男孩也很容易对花粉等过敏而患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并且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会感觉眼睛奇痒、充血、水肿、分泌物多等,翻开上眼皮会发现有粗大的乳头状物,角膜缘有环形堤坝样的隆起。如果患者此时角膜受损,则会影响视力。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患过敏性结膜炎,其治疗都是相同的,主要是用滴眼药,如“乐免敏”、“眼立爽”、“色苷酸钠”等,病情严重的可以加点激素配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结膜炎的发生。平时应该用一些“色苷酸钠”,尽可能地减少患过敏性结膜炎的机会;少到游泳场等公共场所,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小孩,以免感染病菌;家庭中各人毛巾应该分开并用流水洗脸;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因隐形眼镜除了可能对眼睛产生机械摩擦外,眼镜的水凝胶材料本身也有过敏机制。如已经感染过敏源,应该立即停戴隐形眼镜,同时用药治疗。
  肌肤晒伤,果蔬偏方见奇效
  症状:晒伤
  老偏方:①黄瓜榨汁:皮肤晒伤后,可用黄瓜汁敷在疼痛的皮肤上约10分钟,清凉透入皮肤,疼痛自然消减。敷后要用水冲洗干净。②西瓜皮蜜糖。暴晒后,可用西瓜皮捣汁,掺入蜜糖做面膜或者敷在伤痛处,可以消减晒伤皮肤的肿痛和脱皮现象。蜜糖含有的维生素、葡萄糖和果糖等能滋润美白皮肤,还有杀菌消毒的功效,能使伤痛尽早愈合,皮肤恢复光滑。③番茄、奇异果汁。番茄加奇异果榨汁敷在伤痛处可以有效治疗夏日皮肤晒伤,也可以喝汁。这两种果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成分,能美白皮肤。
  药理:黄瓜榨汁涂抹皮肤晒伤处对,具有非常好的缓解疼痛的功效,而西瓜皮和蜜糖含有的维生素、葡萄糖和果糖可杀毒消毒、滋润和美白皮肤。番茄奇异果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美白皮肤。以上三方对不同程度的肌肤晒伤均有绝好的疗效。
  夏季的日照强烈,一些人很容易被晒伤。夏天出门应该尽量涂防晒霜,最好穿深色衣服,因为紫外线比较容易穿透浅色衣服。晒伤后若处理不当,会对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绝不仅仅是晒黑和留下晒斑那么简单,它还会使肌肤变得敏感、出现幼纹、过早衰老等。
  夏天是一个释放精彩的季节,海边、山里、高原等都是夏天旅游的好地方,如果不注意防晒和晒后修复,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皮肤灾难。夏天肌肤很脆弱,晒后修复是关键。
  日晒不仅导致肌肤红肿、发痒、脱皮、过敏、黑斑和变黑,同时也导致脱水、干燥、粗糙和皱纹等使皮肤老化。所以仅有防晒是不够的!如果在皮肤遭到侵害之时或之后,立即安抚神经,给肌肤以清凉镇静,阻断黑色素合成或不让其到表皮来,进一步采取其他抵抗光的自我“老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晒后修复原理。当肌肤出现红肿、干燥及轻微脱皮等初期晒伤症状时,虽然不必到医院就诊,但自行护理仍有许多保护步骤必须注意。
  肌肤晒伤后清洁肌肤时不适合再使用一般的清洁用品,最好使用弱酸性符合肌肤ph值的清洁品,以免刺激肌肤,但若不知如何选择清洁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婴儿香皂或不含皂碱的婴儿沐浴乳等。在晒伤症状未减时,日常保养不可去角质,不论皮肤是否有脱皮症状,都要让晒伤后的废皮自行脱落,千万不可以外力强行清除。
  晒伤之后最好避免用化妆品,如果误用,很有可能会迅速发展成接触性皮肤炎。有的人晒伤后因为觉得脸部灼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拼命拍打化妆水,想要让肌肤镇定,殊不知有些化妆水中添加了酒精或果酸等成分,反而会刺激肌肤或再次灼伤肌肤。
  正确的补水方法是使用矿泉水喷雾,轻柔地为肌肤补充水分。但须注意一定要待肌肤冷却后再行喷洒,因为当肌肤温度过高时,若是立刻使其降温反而会因温差太剧烈热胀冷缩而出现过敏症状,产生二次伤害。用完喷雾后要立即用面纸、化妆棉或干净的毛巾将水分吸干,不然因蒸发过度反而会带走肌肤中更多的水分。因水分已经由肌肤大量散发出去,日常饮水也要酌量增加,只要感到口干舌燥,就饮用大量清水(最好是白开水,暂停平日常喝的碳酸饮料或健康醋,但注意不要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及辣椒等。
  在皮肤得到大量水分的补充之后,可以紧接着以无刺激性的产品来镇静肌肤,含芦荟及金缕梅等天然成分的凝胶是最适合用来镇静晒后肌肤的。若手边此时没有这类保养品,可以用冷水或脱脂牛奶等来湿敷晒伤的部位;家中若有维他命e胶囊,也可以将胶囊剪开,直接取其中的维他命e粉敷在伤口上,或是以布包裹冰块来冰敷,也会达到不错的镇静效果。晒伤的肌肤对透气性的需求更强,千万不可涂抹含油脂及凡士林类的滋养油或软膏类的产品,那样会使肌肤无法呼吸,导致肌肤局部坏死。
  单纯的初级晒伤,治疗大约3天即可痊愈,若完全放任不理,则大约需一周的恢复期。初级晒伤是较容易护理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误用刺激性的产品或反复曝晒而引发接触性皮肤炎。
  吃完烧烤吃个梨,致癌物质洗一洗
  症状:烧烤致癌
  老偏方:生吃梨或者将梨榨成汁加热服用。
  药理:研究表明,食用熏烤太过的肉食将受到寄生虫等威胁而致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造成近视,甚至会将烧烤致癌物存储在体内。吃烧烤后吃个梨,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就可以大量排出。特别是将梨榨成梨汁加热饮下,效果更好。
  每逢夏天,人们喜欢聚在一起吃烧烤,喝啤酒,畅谈一番。这已然成为都市或小巷人们结束紧张工作后良好的放松方式。但关于烧烤不健康或致癌的言论,也让人心有余悸。美国一家研究中心的报告称,吃一个烤鸡腿就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而常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2倍。
第12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4)
  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此外,食用过多的烧煮熏烤太过的肉食将受到寄生虫的威胁而致病,甚至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造成近视。研究人员发现,吃烧烤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就可以大量排出。
  调查结果显示,吸烟或者吃烤肉等在体内聚集的强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在吃梨后会显着降低,特别是喝了加热过的梨汁。专家建议,在人们热衷于吃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的今天,饭后吃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梨是很多人喜爱的水果,它不但鲜嫩多汁,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经常吃梨,不仅能预防便秘,还能促进人体内致癌物质的排出。
  研究人员对吸烟者进行了试验,让他们在4天内连续每天吃750克梨,并测定吃梨前后尿液中多环芳香烃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含量。结果发现,吸烟6小时后吃梨,人体血液内1-羟基芘会经尿液大量排出;如果不吃梨,1-羟基芘则排出很少。而加热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质多酚,给注射过致癌物质的小白鼠喝这样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羟基芘毒素。尤其是在吃过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后吃一个梨,效果很好。
  另外,梨虽然很甜,但其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多吃梨,可以帮助人体净化器官,软化血管。吃梨还对厌食、消化不良、肠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不过,专家提醒,梨虽然是佳果,但不宜多食,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等要慎食。梨还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较多的人也不可多食。
  夏天吃坏肚,鲜姜大蒜有帮助
  症状:食物中毒
  老偏方:①大蒜切片,一汤匙茶叶,加水煎煮,水滚后再煮一两分钟,趁热服下。两三次即可痊愈。②选饱满杨梅十几颗,洗净沥干,泡于白酒中,装瓶,数日后即可食用,浸泡时间越久越好。服用时吃一两颗杨梅,一勺烧酒,对腹泻、恶心、中暑、头痛有疗效。③把鲜姜剁成碎末,用麝香膏布或伤筋止疼药膏贴在肚脐处,粘牢封住;也可用云南白药代替生姜使用,几小时后从脐内有水分排出,腹痛、腹泻即可痊愈。
  药理:食物中毒通常指吃了含有有毒物质或变质的肉类、水产品、蔬菜、植物或化学品后,感觉肠胃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共同进餐的人常常出现相同的症状。以上三方对于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常伴随发热、休克、脱水等症状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在夏天发生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一方面由于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90%,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90%。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等及其制品;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冰糕、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也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往往是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和营养条件下,食品在食用前不经加热和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又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并在较高室温下存放;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食品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或其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很高。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严把以下几关。
  一是把好原料关。千万不要选择不新鲜的食物,更不要食用病死的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二是把好贮存关。贮存成品,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温度较低的地方,搁置时间不能太长。冰箱并非保险箱,贮存食物也不能过久。三是把好烹调关。制作凉菜所选的原料必须新鲜、卫生,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并且现做现吃。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不要过分追求生鲜。四是把好剩饭剩菜关。剩饭剩菜要重新加热煮透后,存放在冰箱内或凉爽处,食前还要加热煮透。五要把好自制发酵酱类关。自制发酵酱类时,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酱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抑制厌氧的肉毒梭菌生长,以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六是把好酵米面和银耳的质量关。不用霉变的玉米等制备酵米面;勿食用变质的银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摘除银耳的基底部,以防椰毒假单孢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
  另外,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体内寒气,还可以排除体内大量的淤毒。但由于夏日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的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胃肠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犯了。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肤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地消化,也不能很好地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夏日多暗疮,五种汤来养颜
  症状:面部暗疮
  老偏方:①金银花紫花地丁汤。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克,片糖(长方形,红糖)适量。洗净置瓦煲,入四碗水,放入药材煲约一小时后,滤去药渣,然后加入片糖,再煲片刻即成。可除热、抗菌、解毒。②银耳红枣汤。银耳50克,红枣20粒,圆肉30克,冰糖适量。银耳泡发,洗净,剪去蒂,撕成适当大小的片;红枣去核洗净,圆肉洗清。加水适量,与以上材料共煲,至银耳软滑即可。
  冷热饮均可。可健脾补气、活血行瘀,使面色光润。③绿豆茯苓赤芍汤。绿豆100克,茯苓40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20克,瘦肉150克,盐适量。各材料洗净。瓦煲置火上,入水八碗,下材料。大火顶开,转小火。煲2小时出味,加盐调味,饮汤食肉。对祛除面部暗疮有特效。④茅根甘蔗汤。茅根50克,竹蔗(青甘蔗)250克,胡萝卜1个,南杏仁50克,北杏仁25克,陈皮1小块。茅根、陈皮用水浸透,洗净备用。甘蔗最好买青皮的,斩成十厘米左右长的段,然后纵劈成4~6条。胡萝卜切厚些。南杏仁、北杏仁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然后注入适量清水,猛火煲滚,再改中小火煲3小时即可。⑤苹果酸奶汤。酸奶或乳酪1杯,新鲜苹果1个。苹果洗净去皮、心、蒂,切小块,与乳酪(酸奶)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待苹果成泥后,倒出饮用。也可以先将苹果块和少许水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打出苹果汁,然后兑入酸奶,调匀喝,效果相同。经常饮用,可以使皮肤有光泽,面色红润。
  药理:以上五种养颜汤,对于在气候炎热的夏季,人们因为出汗多而损耗大量体液,消耗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引起的暗疮有独特疗效,尤其可以补充无机盐类,有效调节内分泌,对治疗面部生暗疮,或者面呈憔悴之色有很好的疗效,经常饮用可滋润养颜。
  面部暗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而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是夏季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都可发病。
  面部暗疮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粉刺就是这样发生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可以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东西,也非所谓的螨虫。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会轻易冒出来。由于毛囊口被阻塞,毛囊管腔狭窄,形成缺氧状态,使毛囊内的厌氧菌大量增生,导致微生物失衡。人体启动炎症介质,粉刺变红,就成了我们经常说的痘痘。
  皮肤长疮是五脏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国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引起痤疮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夏季是面部暗疮的高发季节,因为天气炎热导致人体出汗多,堵塞毛孔毛囊所致。除了常饮以上五种汤剂之外,还要用心清洗,保持面部干净、毛孔通畅。
  人在寒冷的冬季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远没有炎热的夏季多。所以人们在夏季的营养补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喝汤”恰恰是补充肌体亏耗的好方法。有资料表明,高温时,人体为了散热,1天的出汗量可以多达3~10升。从理论上讲,人体在流出和蒸发汗液的同时,能从身体带走很多热量。然而,在人体所流出的汗液中,除约99%为水分外,还会排出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以及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对于人体都是极为珍贵的。
  另外,汗液中还含有乳酸、尿素、氨、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大量流汗还会造成人体内过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1、b2等流失。由此可见,在炎热天气与寒冷季节中人们所消耗的能量是有所不同的。
  养生专家提醒,不同时节要喝不同的汤。晨起最适合喝肉汤,因肉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消化可维持3~5小时,避免人们一般在上午10~12点这个时段易产生饥饿和低血糖现象。不同季节喝不同的汤可以预防季节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绿豆汤,冬天宜喝羊肉汤等。体胖者适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汤,既可满足食欲,又有利于减肥。体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汤可增强体质。孕产妇、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进食前喝半碗骨头汤,补充身体所需的钙。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头汤。月经前适合喝温性的汤,不要喝大补的汤,以免补得过火而导致经血过多。感冒的时候不适合煲汤进补,就连品性温和的西洋参也最好不要服用,因为油腻的汤容易加重感冒症状。
  夏季内外热,温喝大麦粥
  症状:内热外热
  老偏方:大麦粥。先放半锅水,加上一小把米,大火煮沸。待到米粒开花后,用凉开水把大麦粉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搅匀,再用小火煮一段时间。当粥变稠,颜色发红即可。大麦粥不能一煮好就吃,太烫容易灼伤食管,还会伤阴;同时也不能放冰箱后凉吃,这样会伤胃。大麦粥应该温吃,也就是说放到不烫嘴的时候吃最好。
  药理:大麦性偏凉,能解除外热,也能消除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等内热。
  夏天气温升高,暑湿气盛,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受损,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同时,暑热伤阴,使人口干苦。中医认为,大麦入脾、胃二经。夏天坚持食用大麦粥,能起到养阴和胃、促进消化的作用。大麦具有健脾和胃、养阴消暑的作用,建议大家在夏季坚持喝大麦粥。那么,大麦粥是不是随便喝几次就能解决问题?当然不是。发挥大麦粥的两大作用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形成夏季喝大麦粥的生活习惯,从立夏节气就开始,坚持每周喝4~5次,直到秋凉。
  夏天,很多人都会感到暑热难耐。其实暑热有两种,一种是内热、一种是外热。空调、电扇只能帮助人们解除大汗淋漓的外热,而大麦性偏凉,既能解除外热,也能消除胃脘不适、口干口苦等内热。
  建议大家在早晚时喝大麦粥。因为早上人的脾胃功能刚刚恢复,不适宜吃硬的食物;晚上人需要的能量比白天少,喝大麦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还能发挥大麦安神助眠的作用。
  三个老偏方,治疗尿结石
  症状:尿结石
  老偏方:①冰糖120克,香油炸核桃仁12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0克,每日服4次,开水送下。可化结石。②玉米须50克,车前子20克,生甘草1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每日分3次温服。③向日葵梗心100厘米,剪成3厘米长的小段。水煎服,天天1剂,连服1个月。治结石伴血淋。
  药理:尿道结石临床并不多见。多数来源于膀胱及膀胱以上的泌尿系统,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结石在排出时可停留在尿道或嵌顿于前列腺部尿道、舟状窝或尿道外口。少数继发于尿道狭窄、尿道闭锁、异物或尿道憩室。
  原发于尿道的结石相当罕见,一般为单发结石。合并感染的结石成分多为磷酸镁铵。女性尿道结石多数发生于尿道憩室内。以上三方以水煎服,饮下可化结石。
  一入夏,得泌尿结石的人就多起来,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20~45岁的男士,而且多为草酸钙结石。少喝饮料、多喝水、多排尿就是预防尿结石高发最直接的办法。人每天液体的摄入量应保持在2500~3000毫升,如果用普通的矿泉水瓶为标准,需要5~6瓶。这样每天的尿量也应该保持在2000~2500毫升。
  很多尿路结石患者都不爱喝水,甚至如果不渴就一点儿也不喝。本来夏天就汗多尿少,这时若喝水再少,就会造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晶体沉积就会导致尿路结石。
  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人忙得顾不上喝白水,饮料、啤酒倒是一瓶接一瓶地喝,这样的习惯会加速结石的形成。因为果汁中富含的草酸是最常见的结石成分,而啤酒在喝完后会快速利尿,造成人体短时间内脱水。所以,爱喝饮料、啤酒,但又很少喝水的人,患结石的概率就会更高。
  所以,即使你不口渴,当看到自己的小便颜色呈深黄色,那就说明身体已经缺水,要赶快补水了。另外,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及药物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小儿夏季热,药粥有奇效
  症状:小儿夏季热
  老偏方:①莲子羹。将莲子用温水洗净,浸泡发好,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熟透,再加冰糖调味即可。清心益脾,养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夏季热、汗出过多,乃至心气受损、心悸不宁等。夏日当点心给小儿食用。②茭白粥。将茭白洗净,切细丝,加水煎取汁液;与淘净的粳米一同按常法煮粥即可。解热毒、除烦渴、通二便。适用于烦热、消渴、小儿夏季热等症。日服一剂,数次食用。肾病及尿路结石患者不宜服用。
  药理:夏季热是一种小儿夏季常见病。在夏季温度高时发生,上午热度高(38~39℃),下午就降下来(正常体温)。这种病除了规律性发热,没有别的症状。
  在孩子体温高时,要配合以上食疗方采用物理降温,并多喝水,一般天气凉爽或将孩子转移到较低温度的环境中,坚持食用,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第13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5)
  夏季热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8月份。多以婴幼儿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持续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表现。
  小儿夏季热,是因为1~3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汗液排泄功能差而出汗少,不易散热有关,医学上称为“暑热症”。
  是炎夏酷暑季节婴幼儿的常见发热性疾病。
  婴幼儿在夏季长期发热,热势随气温升降,并伴有烦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增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疲倦嗜睡、形体消瘦等症状(医生们常将这些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其特点是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7.5~39.5℃之间,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即使应用解热药,体温也往往只是暂时下降。而做血常规、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查时,又无病理性改变。但这种发热,即使不治疗,在雨后或气候凉爽时体温也会有所下降。
  此外,家长对患儿应细心呵护,避免孩子中暑或受风热感冒;饮食宜清淡、凉润,宜食藕粉、粳米粥之类,及西瓜、黄瓜、青菜等蔬菜瓜果类;长期发烧者应补充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鸡蛋、鱼、瘦肉末等;忌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谨防脚癣“节外生枝”
  症状:脚癣
  老偏方:①乌梅100克,白及、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先煎乌头、白及,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后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一日2次。②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淘米水1000毫升。淘米水洗患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保留1~2小时。一日1次。
  药理:以上二方对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脚癣有独特的疗效,对由于病情发展或搔抓而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症状效果更好。
  夏日,是脚癣容易发病的季节。脚癣俗名“香港脚”,又叫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脚癣是一种接触传染病,常因共用面盆、脚盆、脚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传播。它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在我国有很高的患病率。南方发病比北方多,夏季发病比冬季多。不少人认为脚癣是区区小病,往往不屑一顾,发痒时抓几下了事。殊不知脚癣除了会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甲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病外,还会引发以下急性炎症。
  脚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数天、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另一只脚。水疤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疤。脚癣的皮肤损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但不会是弥漫性、边界不清楚的。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脚底及脚首边缘,剧痒,痒至必须抓破为止。故常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继发感染。
  由于用手抓痒处,常传染至手而发生手癣(鹅掌风)。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成甲癣(灰指甲)。真菌喜爱潮湿温暖的环境,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冬季病情多好转,表现为皮肤开裂。
  浸渍糜烂型或水疱型脚癣在感染化脓时,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开始时,在脚癣病灶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很快便有一条红线自下而上,沿小腿向腘窝发展,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如治疗不及时,“红线”可达腹股沟。
  脚癣主要引起小腿丹毒,往往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关节疼痛,体温可升至39℃以上,同时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升高。较轻的患者仅在足踝部皮肤出现一过敏性红斑,继之脱屑,重者皮肤开始表现为红斑片,伴有肿胀,发炎的部位因为水肿而略高于周围皮肤,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扩展迅速,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的患者红斑水肿显着,或有水疱形成。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年老体弱者,还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合并症。若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发生慢性淋巴管水肿,久之患处纤维组织增生,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就像大象的皮,俗称“大象腿”,医学上称之为“象皮肿”。
  脚癣还能引起急性蜂窝组织炎,一般发生在脚癣的病灶处,因感染部位的软组织比较疏松,炎症易向四周扩散,有时可波及深部组织,甚至达到肌腱和骨髓。病变处皮肤明显红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病变中央常发生坏死。较深的蜂窝组织炎部皮肤表面红肿可不大明显,但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同时,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乏力等症状。一般一周左右形成脓肿,也可引起急性淋巴管炎,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夏日情绪中暑,找准穴位按一按
  症状:情绪中暑
  老偏方:将右手中指尖放在左掌心劳宫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再把左手中指尖放在右掌心,手指尖用力按压两分钟。另外,按摩“身柱”(后背肩胛骨中间从大椎往下开始是胸椎,第一个凸起的点,我们称之为第一胸椎棘突,再往下数三个,在第三胸椎棘下凹陷处)和“肩井”(肩部最高处,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指压时挺胸,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20次。
  药理:正常人中,16%的人易“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易发生。情绪中暑后,烦躁低落,动不动就发脾气。中医认为,可按摩劳宫穴缓解情绪中暑症状。
  夏季属火,易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正常的火是生命动力的来源,当人体受到内火(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或外火(风暑湿热等环境变化)侵袭时,就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据测算,在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出现“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猝死。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
  “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嵇康《养生论》中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以平静心情。
  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稳定。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故夏季应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尤其是老人中午最好休息30~60分钟。
  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尽量避免油炸、煎烤之品,甜食热量高的也要少吃,若大热天吃烤肉,更加速心火旺盛,令人焦躁不安。冰凉食物也要少吃,虽然冷饮或冰品在盛夏最受欢迎,却是最不妥的食物,因为过食寒凉之品易致冷热失调。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早晚室外气温低,打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
  中午室外气温高,应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阴凉的环境能使人心静神安。
  早晚外出活动。不要在封闭空间内待得太久,要因人制宜地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运动量不要太大,尽量从事温和运动。早晨,可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锻炼。傍晚,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心旷神怡。
  注意养气。日常生活应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中医养生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流畅,身心均易致病。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
  “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食疗足浴治小儿夏季腹泻
  症状:小儿夏季腹泻
  老偏方:①炒谷芽、炒麦芽各10克,焦山楂10克,茯苓1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适用于伤食泻患儿;马齿苋15克,荷叶6克,薏苡仁30克。煎汤代茶饮,每日一剂,适用于湿热泻患儿。②鬼针草30克,马齿苋30克,花椒10克,加水煎汤,连药渣一起倒入盆内,先熏后洗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两次,适用于各类腹泻患儿。
  药理:中医认为,小儿夏季腹泻主要以伤食泻和湿热泻居多,以上两方对伴随着宝宝大便酸臭,夹杂食物残渣,有恶心、呕吐的伤食泻和小儿大便色黄、质稀、次数多,肛门红赤,舌苔黄腻的湿热泻具有非常好的效用。
  腹泻是小儿夏季常见病。因为患儿常伴有呕吐,喂药很可能会吐,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则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滥用。此时,如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腹泻,除常规治疗外,施以简便易行的食疗和足浴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期,许多患儿家长认为腹泻没什么大碍,其实不然。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威胁健康;如果治疗不当,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一旦发生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每天少则5~6次,多则数十次,同时还会出现呕吐、发热、脱水等症状,影响孩子健康。
  夏天小儿特别容易腹泻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小儿胃肠道未发育成熟,胃酸少,杀菌能力差,如果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稀释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其次,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最后,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预防小儿腹泻,最好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小儿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方便,可预防小儿腹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若广泛宣传母乳喂养,全世界每年可使100万婴儿免于死亡。母亲要注意乳头的清洁,给宝宝喂奶前应用干净毛巾仔细擦洗乳头。
  另外,添加辅食不可过急。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物质较多,所以当每日奶量达到1000毫升或每次奶量达到200毫升时,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孩子都应该添加辅食,才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为防止添加辅食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必须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孩子食欲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再考虑添加第二种。如果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增加,性状异常,即应暂缓添加,等大便正常后,再从较小量开始。添加辅食不能急躁,孩子患病期间或天气炎热时容易腹泻,应推迟添加辅食。
  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病从口入,是指致病微生物往往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夏季是病原菌滋生的季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对于预防夏季小儿腹泻是非常重要的。
  要尽量放弃奶瓶,而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橡胶奶头,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导致小儿腹泻。如果一定要用奶瓶则需严格消毒,配奶前应先用肥皂、流动水将双手洗净,不能给孩子喝生水及吃过多的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喂剩的奶液最好丢弃,以免变质。
  1岁以前的宝宝每天可以吃5餐,早、午、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可以吃4餐,早、午、晚三次正餐,中间加一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不能暴饮暴食,尤其夏季不能无节制地喝饮料和吃冷食;同时,家长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为宝宝增减衣物,避免其腹部着凉。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腹泻,饿几顿就好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小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而腹泻时排出量增加,此时如果再给患儿禁食,会导致其营养不足,使其体内代谢紊乱,腹泻加重或使病情迁延不愈。腹泻患儿仍有消化能力,应该继续喂食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补充因疾病产生的营养消耗,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对腹泻的患儿可给予母乳、牛奶、米粉、米汤、稀粥喂养,腹泻停止后可较快恢复原有饮食。
  小儿腹泻后一定要预防脱水。小儿腹泻的严重后果是可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对腹泻的患儿要多补充水和电解质,以预防脱水的发生。可以给予米汤或水500毫升加细盐1.75克(一个啤酒瓶盖的量)随时饮用。一旦小儿腹泻严重,出现口渴、尿少、哭无眼泪、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可以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严重脱水的患儿应该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三个老偏方,热中风不用慌
  症状:热中风
  老偏方:①大蒜2瓣,去皮,捣烂,涂牙龈上,有效。②白头蚯蚓3~4条,炒焦,用开水冲服。③将芹菜洗净后打取汁,每服3、4汤匙,1日3次,连服7日。治中风。
  药理:常吃芹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去病强身。肝火过旺、皮肤粗糙及经常失眠、头疼的人可适当多食。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芹菜、大蒜两种日常常用的蔬菜,对于治疗热中风引起的牙疼上火具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分析认为,热天中风病人明显增加,除了空调的原因外,与出汗多、体液减少、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有关系。这其中,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血管硬化的高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第14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6)
  热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气温在30℃以上的盛夏最容易发生热中风症状。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越大。当气温升到32℃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体温的调节则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出汗多而大量丧失水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脱水”就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中风一般来说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关统计数据表明,40岁左右的人群已成为“高危人群”,而且一旦发作,来势凶猛,预后较差。武汉市某医院去年夏季收治脑中风患者180余人,其中90人是中青年人,最年轻的才29岁。有关专家提醒中青年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应注意防范脑血管病。中风趋于年轻化,多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高脂肪、高热量膳食摄取过多,食物营养的不平衡,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激烈的竞争致使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中风相关的病症日益增多,也日益年轻化,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中风发生的危险性。
  在中风发生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征兆信号,如果发现有以下不适症状,要高度警惕中风发生的可能: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且伴有头昏眼花或耳鸣耳聋;头昏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突然出现一时性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词不清;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突然发生嗜睡状态,即昏昏沉沉总想睡觉;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或出现频繁的鼻出血;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小中风是中风的先兆,小中风患者中风的危险性比同龄同性的正常人高10倍以上。一些研究显示,3~5成的小中风患者在30天内会发生中风。
  因此,面对漫漫长夏,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有疾病的同时,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要注意“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的自我保健。“三个半分钟”是指清晨或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下地起床或如厕。“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要合理饮食,食物宜清淡,宜食用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要少吃多餐,要补充足够的食物营养来满足生理的需要。要多喝水(以凉白开水中加0.9%的食盐为最佳),即使不渴也要喝水,以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约两大杯)为宜,出汗多时还要加量,以补充丧失的水盐和维持循环血量,维护机体的健康。
  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尤其是在大热天劳作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和不要劳作时间过长或过累;要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防止微小血栓的形成和化解微小血栓,减少发病的隐患。锻炼时间不要太长,运动量不宜过大,出微汗即可,还要注意运动后水的补充;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学会自我放松,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维护内环境的平衡,防止血压波动而致发病。
  一旦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肢腿感觉异常,或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眩晕、肢腿麻木、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即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信号。
  夏季旅游好季节,小心被蜂蜇
  症状:蜂蜇中毒
  老偏方:被蜜蜂蜇伤后,先冰敷患处,然后用苏打水冲洗伤口,再抹上蜂蜜或者是蛋清。
  药理:冷敷是为了避免毛细血管扩张而加重病情,用苏打水冲洗可以中和毒素中的酸性物质,抹上蜂蜜或蛋清是因为它们有营养物质,而且能杀菌消炎,对伤口快速愈合有好处。
  夏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红花绿叶间妙趣横生。殊不知在这叶底花间也潜藏着不少危险因素。临床统计表明,夏季发生蜂蜇事件较多,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会比较严重,甚至发生休克乃至死亡。
  蜜蜂的活跃期要从春季一直延续到深秋,夏季因裸露在外的皮肤多,更易被蜇伤。如果是体质本身对蜂毒过敏的人群,不仅会出现面部、眼睑肿胀,腹痛腹泻,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出现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所以,夏季到野外、公园等地方游玩要做好准备,以免被蜜蜂蜇伤。
  被黄蜂、蜜蜂蜇伤后,一般只在蜇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如果被成群的蜂蜇伤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被蜂刺伤后,如创口内有折断的蜂刺,可用消过毒的针或小刀片挑出。
  黄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等冲洗,以中和毒液。蜜蜂的毒液为酸性,伤口可用苏打、氨水、肥皂水及碱水等冲洗。
  出现全身症状的严重病人应去医院治疗。
  蜜蜂、马蜂和胡蜂是三种不同的蜂。蜜蜂是“吃素的”,而马蜂和胡蜂都是“吃荤的”。三种蜂都蜇人,但蜜蜂蜇了人,蜇刺就掉了,它也就死了;而马蜂和胡蜂的蜇刺可再生,蜇人后也不会死亡。
  蜜蜂腹部末端的螯针连接着毒腺和内脏器官,针尖端还有几个倒钩,当蜜蜂的毒针蜇人时,小倒钩也牢牢钩住了皮肤,当蜜蜂拔出毒针的瞬间,自身的一部分内脏也被拉了出来,于是很快就会死去。而马蜂的螯针细长且没有倒钩,蜇人后螯针容易拔出,对人实施攻击后能够毫无损伤地抽身逃走,因此可以反复蜇人,蜇人后也不会立刻死亡。
  所谓胡蜂,学术上定义为“胡蜂属”,隶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组”“胡蜂科”的“胡蜂亚科”,迄今有效种22种,全世界广布。陕西境内目前已广泛发现11种,“袭人胡蜂”有墨胸胡蜂、双色胡蜂、基胡蜂、笛胡蜂、金环胡蜂等,其中墨胸胡蜂、金环胡蜂最为常见。据农林专家介绍,胡蜂又名杀人蜂,属世界罕见蜂种,以柿子为主食,毒性较大,有皮肤过敏症状者被其蜇后极易导致心脏衰竭死亡,与普通马蜂相比,杀人蜂个头较大,后足显白色。被杀人蜂蜇后,不到5分钟就命丧黄泉,可见其毒性之大。
  蜜蜂和胡蜂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蜜蜂是采蜜的,而胡蜂靠捕食昆虫为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肉食性动物,但多数时候胡蜂是一种益虫。胡蜂喜欢甜食,所以据说有人常常捕食蜜蜂。
  被蜜蜂蜇咬后,伤口往往留有蜂刺,应先用镊子或针将其挑出,切勿用手去挤压伤口的刺。蜜蜂毒属酸性,可用氨水或苏打水敷于患部5~10分钟,以中和毒液;也可用肥皂水清洗患部,必要时可用冰敷以减轻红肿疼痛。
  被黄蜂蜇咬后,伤口不会出现蜂刺。其蜂毒呈碱性,可用棉花蘸柠檬汁轻拍伤口,也可用醋及稀释后的醋酸或硼酸冲洗。因黄蜂毒毒性较大,有时会引起轻度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痉挛、休克等危险状况。所以被黄蜂蜇较严重者,宜提早送往医院治疗,以免贻误伤情。
  按凶猛度排位,胡蜂第一,马蜂第二,蜜蜂第三。胡蜂的毒性是最猛的。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1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2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羽化,第3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雄蜂多在第3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以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一旦被马蜂群袭击,千万不能跑。应立即蹲下,用衣服包住头部,因毒蜂的毒素麻醉神经系统,而头部的神经最集中。不能抓伤口,否则会引起溃烂;不能吃鱼虾等发物。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对付马蜂,也要抓住它的弱点。昆虫专家发现,马蜂对橘子枝干燃烧后的味道特别敏感。这种土办法不妨试试,可以逼迫马蜂自己搬家。用微微晒干的橘子叶和枝干,堆成一堆燃烧,然后扑灭,再用纱布裹住还在冒着烟的叶杆,挂在马蜂窝旁。很快,马蜂就会乖乖搬家了。
  马蜂(以及胡蜂)让人体中毒是因为毒蛋白在作怪,一些民间的土法很难起作用,碰上过敏体质的人,发作特别快,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胡蜂的毒素主要含激肽、磷脂酶a、磷脂酶b、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物质。它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天然药物,有抗炎、抗辐射、抑菌、抗癌、镇静、脱敏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因此,在农业、医药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胡蜂的毒性很大,受伤者非常疼痛,严重时可造成伤残或死亡。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城市建筑物上的胡蜂巢越来越多,因此胡蜂蜇人时有发生。目前仍然缺乏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物。国外对胡蜂毒素的基因研究多集中在主要过敏源——大分子量蛋白如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等方面,对于墨胸胡蜂毒腺内的物质还未见报道。如果不幸被胡蜂蜇了,应赶快去医院。
  另外,胡蜂一般不随意蜇人,除非自己的活动范围受到侵犯。胡蜂中有一种叫九里蜂,据说它们一旦锁定目标,会追出几里路。除非目标不动,它们才作罢。所以,遇到胡蜂最好不要动,你停着不动,它们就只绕着你飞,不会主动攻击你。
  夏季水中毒,豆浆解毒米汤洗胃
  症状:水中毒
  老偏方:当一个人处于“水中毒”状态时,应立即为其喂入大量豆浆;如果没有豆浆,先灌入米汤,再灌入温开水,用手指刺激患者的咽后壁,进行催吐洗胃,反复数次。
  药理: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症状。虽然水中毒致死的机会非常低,但仍然是有可能发生的。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钟16毫升,一旦摄取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这个标准,过剩的水分会使细胞膨胀,从而引起脱水低钠症。当饮用过量水时,血液内的电解质因为被水分排出体外而降至低于安全水分的浓度,影响到脑部的运作,可能会致命。
  此方中大量的豆浆进入胃中可使胃中的盐卤与豆浆发生作用,生成豆腐,可解除盐卤的毒性。而米汤则对于水中毒后的胃有非常好的清洗作用。
  炎炎夏日,人体难免流失大量水分,需要经常补充。可是,喝水也有学问。
  夏季“水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见,甚至有患者严重到昏迷的程度。临床研究认为,“水中毒”的原因跟人体的盐分丢失有关。人在酷热天气身体出了很多汗以后,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l升汗水中就有将近3克的盐。
  如果运动半天出汗5升,就要失去盐分近15克。出汗后如果一次大量喝进白开水,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这样,血液中的盐分就越来越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从而使人感觉头晕、眼花等,即“水中毒”了。
  防止“水中毒”的办法很简单,即掌握正确的喝水方法。正确的喝水方法应该是: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因“水中毒”而损害健康了。当然,大量出汗后,如能及时补充点淡盐水,则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若不习惯喝含盐饮料,则应将菜炒咸一点食用。另外,有关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体有个“报警机构”,当体内缺水时就有口渴感。因此,到口渴时才饮水就已经迟了,要保持体内有适量的水分,就要“主动饮水”,即未感到渴时就喝水。
  由于儿童生长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比成人多。但是儿童的水代谢器官功能还未完善,调节和代谢功能差,容易出现水代谢障碍,若喝水过多则会影响健康。若儿童一次或多次饮用过多的水,而肾脏对过多的水分又未能及时排出,便会导致细胞内外渗透压降低,可能会出现头昏脑胀,甚至意识障碍等“水中毒”
  现象。除此,儿童排尿的调节功能还很不稳定,若喝水太多,可致排尿“开关”
  失灵,导致尿频或遗尿,还可能出现神经性排尿困难。所以,家长对儿童每日的饮水量应有所控制。
  根据生理需要量,儿童每日饮水量应为:1岁以下:700毫升左右;2~3岁:780毫升左右;4~7岁:950毫升左右;8~9岁:1050毫升左右;10~14岁:1100毫升左右。其余水分可从食物中获得。
  心脏着凉吃生姜
  症状:心脏着凉
  老偏方:多食生姜。
  药理:俗语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姜是中药的一种,它的作用是驱寒,夏天人吃了过多冰冷的食物后,通过姜水将体内的寒气驱出,就可以避免内脏“着凉”,维持身体健康。
  立夏过后,夏天的脚步声清晰可闻。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开始步入夏天了。此时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一年中最炎热的气候也由此开始。
  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按照中医的观点,心脏有主血的功能,也是汗液的生成、排泄的器官,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汗,出汗多了,自然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因此,夏季养“心”是养生第一要务。
  夏季养生要特别防止心脏“着凉”。也许人们听后颇为不解,炎热的夏季应该是防暑降温,心脏岂有“着凉”之说?正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爱吃冷的食物或者冷饮来降温,这样形成了外热内冷,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心脏“着凉”,这也是夏天人体患病的重要诱因。
  防止心脏“着凉”除了多吃姜之外,就是增加睡眠,特别是要有午睡的好习惯。
  夏天的特点是白天长、夜间短,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午休显得特别有必要。
  在饮食方面,夏季应以清淡为主,选用适当食物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也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古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因此,夏天应多进食粥品。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作用。
  夏季失眠有偏方
  症状:失眠
  老偏方:①面粉、鸡蛋各500克,枣泥30克,莲肉100克,白糖650克,菜油20克。将干莲肉去心,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熟至黏软,再以洁白布包莲肉,揉烂成泥;将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器掸成稀糊时,加入白糖,掸约35分钟,待蛋浆由淡黄转变为白色时,将面粉、莲肉泥撒入,调和均匀待用。将蒸笼垫上干净纱布,放入木制方形框,抹上菜油后,倒入蛋浆的二分之一,用铁瓢舀入方形框内擀平,再倒入余下的蛋浆擀平,入笼蒸熟,用小刀切成长条方块即成,当早点食之。②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鲜鸡蛋(去蛋清)2枚,阿胶50克。
第15章 夏季养生老偏方(7)
  先将黄连、生白芍加水煮取浓汁的150毫升,然后去渣。再将阿胶加水50毫升,隔水蒸化,把药汁倒入以慢火煎膏,将成时放入蛋黄拌匀即可。每服适量,每晚睡前服1次。③酸枣仁75克,乳香30克,蜜60毫升,牛黄0.5克,糯米50克,朱砂15克。将药研为极细末,和匀,用酒5毫升,和蜜等一并用,慢火煎如稀饼。不计时候,以温酒下15克许。本方实胆安神,适用于胆虚不眠。
  药理:夏季到来,一些精神疾病也随之并发,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因为气候突然升高、季节特点影响心情等原因很容易引发失眠。以上3方可静心养神、交通心肾、实胆安神,对失眠、睡眠不实有非常好的效果。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