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_8 周一良(现代)
变和比较,注重语言的个人因素。索绪尔在长期的语言学研究过程中发现,
这种忽视整体、忽视社会因素的研究方法无法真正阐明语言的本质。因此,
他转向考察语言的整体性质和社会因素。他首先把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区
别开来,在承认历时性研究方法的价值的同时,更强调共时性研究方法的重
要性。这意味着必须把语言现象理解为一定时间互相并列、互相依存、互相
制约且自成一体的符号系统,着重从整体上和形式结构上去研究各种语言现
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同整个系统的关系。
接着,索绪尔又区分了语言与言语,认为言语是个人的现象,而语言则
是社会的现象。语言是被运用它的社会当作社会成规从祖辈那里无意识地继
承下来并被普遍地、自然地奉行遵循的;它不受个人的言语行为的影响,而
且决定个人的言语行为。唯其如此,语言的表达交流和传递才成为可能。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词项组成的符号系统,其中每一
词项的意义都依赖于其他词项的关系或得自其他词项的同时性存在。所以,
语言学的研究不能着眼于语言的各个要素及其意义,而必须探究语言的形式
结构。由此,他把语言的一切单位,包括词义部分(词根、词冠或结尾部)、
词或句子,都理解为符号,语言学于是就成了一门符号学。索绪尔进而指出,
在语言学这个符号系统中,任何一个符号都可以分为“能指”(语音)和“所
指”(意义)两个方面。例如,听到Book(书)的语音,就是“能指”,在
听者的大脑中引起的书的意义,就是“所指”。显然,能指与所指是不可分
割的,没有意义的作为语言单位的语音与独立于语音的意义都是不可想象
的。不过,语言单位的功能不是体现在语音和意义本身,而是体现在语音和
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符号的功能完全依赖环境这一符号同其他符
号之间的关系,或更确切地说,依赖于这一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差异。”
①识别Book的语音,是把它同Cook(厨师)、Hook(钩子)、Nook(凹角)
等的语音相区别,书的意义完全依赖于它同报纸、纸张等的差异,如此等等。
② 利科尔:《解释的冲突》,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论集》,三联书店1981 年版,第77 页。
① 转引自安纳·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第35 页。
----------------------- Page 72-----------------------
所以,语言系统就是一系列语音上的关系或差异与另一系列意义上的关系或
差异的平列;研究语言的功能就应该研究这一系列关系及其构成的网络。
索绪尔还指出,语言系统的各要素只有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才有意义,
才能被理解。例如,没有“冷”就无所谓“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等等。所以,语言是一个包含着互相对立的系统。
索绪尔的上述观点对此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即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
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产生了直接影响。布拉格学派的雅可布森(1896—
1982)把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音位学研究,他建立的音位分析法直接
启发了列维—斯特劳斯,为后者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工具。哥本
哈根学派把索绪尔的形式化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描写语言学派的乔姆斯
基(1928年—)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被列维—斯特劳斯誉为划时代
的事件,对结构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中叶,法国人类学家列维
—斯特劳斯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建立了结构主义人类
学,并认为这种方法是对研究人类社会一切现象都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此,
结构主义便成为一股广泛的哲学思潮在欧美各国风行开来。对此的详细剖
析,将在下一卷进行。
(2)分析哲学的先驱弗雷格的哲学思想
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之一。德国数学家、数理逻辑
学家、哲学家弗雷格被公认为是这一思潮的精神先驱。戈特洛布·弗雷格
(1848—1925年)曾先后就读于耶拿大学和哥廷根大学,1873年获哲学博
士学位,1879年开始在耶拿大学执教,直到1918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概
念语言》(1879)、《算术基础》(1884)、《函数与概念》(1891)、《论
概念与对象》(1892)、《论涵义与指称》(1892)、《算术的基本规则》
(第一卷1893,第二卷1903)、《思想:逻辑研究》(1918—1919)等。
他的主要观点是:
①反对心理主义。数学一向被认为是严密科学,数学知识历来被公认为
是必然的和普遍有效的知识。但对这种知识的基础究竟是什么,不同哲学立
场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心理主义者认为数是一种观念,数学的基础是人的心
理过程。经验主义者则把数学的概念和原理都视为对经验活动的概括。弗雷
格从研究数学的基础步入哲学之门。他在《算术基础》一书中严厉批判了心
理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数学的基础归结为主观的东西
(人的心理过程或经验活动),从而无法说明数学知识的必然性和普遍有效
性。在他看来,一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的基础决不可能是没有客观性和必然
性的东西,而只能是绝对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逻辑就具有这种性质,因此
数学的基础是逻辑。数不是观念,也不是来自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数是概念,
是一个逻辑规定;数、函数、极限、分数、负数、复数等,都只能由逻辑来
定义。所以他强调,必须“始终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
----------------------- Page 73-----------------------
客观的东西严格区别开来。” ①
由于把数学归结为逻辑,弗雷格致力于数学表达式的逻辑形式的研究,
在建立数理逻辑系统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与此同时,他把知识与表
达联系起来,从知识的表达形式入手研究一般知识的性质问题,认为知识的
本性是它的客观性和可表达性;而可表达性要求语言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普
遍性。自然语言显然不具有这种严密性和普遍性,它往往含义模糊或包含感
情色彩,不能准确表达知识,尤其不能精确表达科学知识。所以他力图把自
然语言符号化,构造出一种纯形式语言,以此来确保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
性。②函项学说。既然数学的基础是逻辑,那么就可以把数学表达式视为函
数式或函项式。弗雷格在对函数的性质作了深入研究后指出,函数包含变
项,具有不完满性,因而需要用对象去充实;在函数中变项的位置代入对象,
就可使函数获得完满性,并得到一个函数值;函数值有真值,也有假值。他
进一步指出,函数式中不变的成分,代表函数式的形式方面,代表关系的整
体,是函数式的普遍性方面,它对函数来说是本质性的;而函数式中可变的
部分,即可被确定的对象代替的部分,代表函数式的内容方面。
弗雷格进而将上述思想运用于对语句的哲学分析,把语句的逻辑结构也
分解成函项和自变项。函项是句子中的不变成分,大体相当于句子的谓词,
它表达命题的普遍有效性;自变项是句子中的可变部分,大体相当于句子的
主词,它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保罗是牧师”这个句子,自变项为“保
罗”,函项为“…是牧师”。函项代表关系的整体,自变项代表关系中的对
象,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整体中的整体与项的关系,而项可
以是多重的,例如,必然有许多可以代替“保罗”的专名,如果在函项“…
是牧师”中填入其他专名,这个句子就改变了。因此,关系可以是多重的。
他还强调,句子是意义的基本单位,词不能离开它出现于其中的句子而单独
具有意义:“决不孤立地询问一个词的意义,而只在命题的关系中询问词的

意义。” 弗雷格的这些思想包含着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逻辑的重大
变革。传统的形式逻辑是主谓逻辑,其逻辑分析是主谓分析,认为每个句子
只有一个主词,而谓词则是主词的性质。这种分析无法处理诸如a大于b之
类的关系命题,而对具有多重关系的命题更是束手无策。弗雷格的函项学说
用关系逻辑取代了主谓逻辑,极大地拓展了逻辑学的范围,并对分析哲学家
造成了重大影响。
③涵义与指称学说。在传统哲学看来,a=a和a=b这两种同一性命题
的逻辑地位是不同的:前者是分析命题,没有提供新的信息,没有扩大我们
的知识,因而没有认识价值;后者是综合命题,提供某种新的信息,增加了
我们的知识,因而具有与前者不同的认识价值。
① 弗雷格:《算术基捶,牛津1959 年版,第X 页。
① 弗雷格:《算术基捶,第V 页。
----------------------- Page 74-----------------------
弗雷格不满于传统哲学对同一性命题的解释。在《论涵义与指称》一文
中,他从考察提供新信息的同一命题a=b何以可能入手,讨论了符号的涵
义与指称之间的根本区别,认为只有把涵义与指称严格区分开来,才能说明
a=b这样的同一命题:a=b是真的,当且仅当a与b指称了同一个对象。
在他看来,无论专名或句子都有涵义与指称的区别。专名的指称是对象,专
名的涵义是其指称方式。句子的涵义是其表达的思想,句子的指称是其断定
的真值。因此,涵义与指称是不同的。
涵义与指称的区别表现在,不同的表达式,指称相同而涵义却不同。例
如,“晨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天体”和“暮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天体”,这两个
表达式确定的是同一个对象——金星,即两个表达式的指称是相同的。但二
者的涵义却不同,因为确定对象的方式和提供的信息内容各不相同。弗雷格
举了包括概念词、函项式和关系表达式在内的大量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此
外,一个指称可以有很多涵义。例如,“亚历山大”这个专名,它的涵义可
以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的缔
造者”等等。这种涵义与指称不同一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他由此得出结论:

由指称的同一不能推出所表达的思想的同一 。
涵义与指称的区别还表现在,有些表达式只有涵义而没有指称。这类表
达式一般出现于神话和诗歌中,自然语言本身无法避免这种缺陷。弗雷格认
为,无指称的专名,无所断定的句子都是没有真值和没有意义的;用于科学
目的的表达式必须有指称,必须把涵义与指称联系起来确定其真值。弗雷格
断言,他竭力企图构造的形式语言决不会出现没有指称的情况,在这种语言
中,指称与涵义是严格对应的。弗雷格还通过区分习惯指称与间接指称,讨
论了间接语境的情况,分析了条件句、关系从句、主语从句和语气不同的复
合句中主句与从句的意义关系。他的这些思想开启了分析哲学关于意义理论
的研究。
总之,弗雷格反对心理主义,把数学的基础归结为逻辑,把数学知识的
本性归结为数学表述的本性,进而认为一般知识的本性问题就是表述知识的
语言的本性问题,并用他构造的数理逻辑系统分析语言,分析人类知识。这
些开创性的贡献使得他成为分析哲学的当之无愧的思想先驱。后来的分析哲
学家,尤其是罗素(1872—1970)、维特根斯坦(1889—1951)、卡尔纳普
(1891—1970)等人都对得自弗雷格的教诲和裨益直言不讳。
4.实用主义:詹姆斯的哲学思想
美国哲学的“黄金时代”以实用主义的兴起为标志。实用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与美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美国是一个多
① 参阅吉奇 (P. Geach)等编《弗雷格哲学著作译文集》,纽约1952 年版,第29 页。
----------------------- Page 75-----------------------
民族和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各民族、各种族的移民带去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从而使美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开发新大陆的过程中,
这些文化各显其能、竞相发展,逐渐培植出自由开放和兼容并包的精神。同
时,美国资产阶级成长的每一步都与争取宗教信仰自由、各种政治自由和发
展工商业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乃至整个社会特别注重实际、手段
和效果。美国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最完备形式。早在独立战
争年代就确立了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立国原则,把完全尊重个
人的内在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主张要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尽义务,
就必须首先确保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由此逐渐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国
精神”,即抓住机会、努力竞争、积极行动、讲求效果。这对实用主义哲学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
19世纪末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重大发展,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实用
主义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达尔文主义不仅动摇了此前在美国确立的唯心主
义的权威,使以实验方法对待哲学的发展成为可能,而且使人们对世界的看
法、对人在世界的地位的认识发生了巨变,进而产生了一种新文化;正如著
名实用主义哲学家胡克所说:“在这种文化里,人主要作为一个行动者和实
行者而出现,世界对他提出了一连串挑战,这些挑战不能用退缩、忍受和祈
求得到神救来回答,而必须用深思熟虑的行动来加以制服。”①
实用主义也是兼收并蓄19世纪以来产生和流行的西方各种哲学思潮的
产物。这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它继承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的基本观点,拒斥
“形而上学”,把哲学归结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把哲学和人的认识局限
于经验范围。另一方面它运用非理性主义观点解释经验,把情感、体验都当
作有实在意义的经验;认为理性只是意志的工具,无法达到事物的本质。
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第一,从个人、个人的活动和境况出
发,研究和解决与人有关的哲学问题;主张哲学研究不能脱离人的实际生
活,哲学必须为人的生活所用,必须为改进和丰富人类的生活服务。第二,
主张相对主义和多元论,反对绝对主义和一元论,注重或然性和可能性,认
为生活的道路是丰富多彩的,真理是具体的和相对的,人不仅可以而且完全
应该自由地探索和实验,自由地创造生活的形式。第三,注重行动,认为人
的本质是行动,行动产生一切。人以自己的事业和达到自己目的的行动为中
心,因此效果、有用性是检验人的思想和行动以及事物有无价值和意义的标
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和正确标准。第四,强调哲学的价值在于方法,真正的
哲学是可供人在行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主张应该把一切乃至真理
都视为用以解 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实用主义发轫于皮尔士于1871年在哈佛大学发起建立的 “形而上学
俱乐部”。它的主要参加者有詹姆斯以及哲学家、心理学家赖特 (1830—
① 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01 页。
----------------------- Page 76-----------------------
1874)、律师霍尔姆斯(1841—1935)、法官华尔纳、历史学家弗斯克、法
学家格林等人。他们经常聚会,讨论哲学问题。对实用主义的形成起决定性
作用的是皮尔士,他在俱乐部经常讨论的问题以及他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基础上写成了《信仰的确定》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晰》两篇论文,分别
刊载于1877年和1878年的美国《通俗科学月刊》杂志上。在这两篇文章中,
皮尔士通过强调人和人的活动是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哲学思想借以建立的
基础,通过对概念的意义、真理、信仰等问题的探讨,确定了实用主义的哲
学立场和基本观点。不过,皮尔士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
1898年,詹姆斯重提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则,并对其作了系统论证和发挥以
后,实用主义才迅速成为美国哲学界的最重要思潮。后来,杜威将皮尔士和
詹姆斯的思想又作了重大发展,并把它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
域,从而把这一思潮推向了鼎盛时期。
实用主义在世界各地均有流传,在不少国家还有著名的代表人物。例
如,在英国有席勒 (1864—1937),在意大利有瓦拉蒂(1863—1909)和帕
比尼(1886—1956),在中国有胡适等人。实用主义的影响并不限于纯哲学
范围,而是对法律、历史、政治、教育和行为科学等都有影响。
实用主义创始人皮尔士的思想已在上一卷向读者交代。杜威的哲学思想
及其以后的实用主义发展状况,将在下一卷介绍。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詹姆
斯的哲学思想。
詹姆斯对实用主义的贡献在于把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原则发展成
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并用它去分析科学、社会、政治、哲
学、宗教等领域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实用主义为公众所认识、理解和接受。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出生于纽约一个神学家的家庭,先后在纽
约、伦敦、巴黎、波伦、日内瓦等地受教育。早年立志献身艺术,但 1861
年他进了哈佛大学劳伦斯学院化学系,后又转入医学院。1867年赴德国,在
赫尔姆霍兹等人指导下研究心理学和哲学。1869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从
1872年起,他在哈佛大学先后任生理学讲师、副教授、哲学副教授、心理学
教授、哲学教授,还曾在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
学任教或主持讲座,直到1907年退休。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1890)、
《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学论文集》(1897)、《实用主义》(1907)、《多元
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1)彻底的经验主义
詹姆斯喜欢称自己的哲学为“彻底的经验主义”,这种经验主义一方面
与休谟及其后继者的经验主义一样,要求把哲学、科学以及人的全部认识都
局限于经验范围,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以往经验主义的不彻底性,把被后者视
为零散的经验联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整个对象世界成了一个统一的纯粹
经验世界。他说:“一种经验主义为了彻底,就必须既不要把任何不是直接
所经验的元素接受到它的各个结构里去,也不要把任何所直接经验的元素从
----------------------- Page 77-----------------------
它的结构中排除出去。对于像这样的一种哲学来说,连接各经验的关系本
身也必须是所经验的关系,而任何种类的所经验的关系都必须被看作是

实在的和该体系里的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又说:“经验的各个部分靠

着关系而连成一体,而这些关系本身也就是经验的组成部分。”总之,我
们所直接知觉的宇宙并不需要任何外来的、超验联系的支持,它本身就有一
连续不断的结构。
彻底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纯粹经验”。纯粹经验不是孤立的、支离破
碎的,而是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的,是供给我们后来的反思与其概念性范畴
以物质材料的直接的生活之流;它没有任何确定性,无以名状,是一种原始

混沌的意识流,“只能感受,不能下定义”,但它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原
始素材或质料。詹姆斯认为,在这原始混沌、连续不断的意识流中,本来并
没有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区分,只是由于生活的需要,
出于一定的目的、兴趣,才在其中设定某种组织结构,将其固定、分割并赋
予独立的地位,冠之以“客体”、“对象”、“主体”等等名称。所以他说:
“思维和事物,就它们的质料来说,绝对是同质的,它们的对立仅仅是关系
上和功能上的对立。……没有什么与事物素质不同的思维素质;不过同一的
一段 ‘纯粹经验’(这是我给任何事物的原料所起的名称)既可以代表一个
‘意识事实’,又可以代表一个物理实在,就看它是在哪一个结构里。”④
可见,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有着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在彻底经验主义的基础上,詹姆斯进一步阐发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观
点,认为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2)方法与真理
詹姆斯认为,实用主义并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只不过是一种方

法。“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的争论的方法。” “实用
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
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 ‘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

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这表明,詹姆斯实用主义方法的
特点在于强调用行动、效果、事实去决定概念、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概念、
理论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维系或改造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工具;各种对立
① 詹姆斯:《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纽约1922 年版,第42 页。
② 詹姆斯:《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159 页。
③ 詹姆斯:《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第233 页。
④ 詹姆斯:《彻底的经验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74 页。
①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1 页。
②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26、31 页。
③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26、31 页。
----------------------- Page 78-----------------------
的理论,只要能将我们从一个经验领域引到另一个经验领域中去,只要能将
事物完满地联系起来,稳定地行动且能简化和节省劳动,只要能达到合目的
的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就都具有相同的意义,都可认为是真的。他由此认
为,实用主义是各种持对立的立场和观点的人都能接受和利用的方法:“实
用主义使我们所有的理论变活了,使它们揉和起来并使每一种理论起作用。
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和许多古代的哲学倾向是协调的。比如在注
重特殊事实方面,实用主义和唯名主义是一致的;在着重实践方面,它和功
利主义是一致的;在鄙弃一切字面的解决,无用的问题和形而上学的抽象方

面,它与实证主义是一致的。”他还十分赞同意大利实用主义者帕比尼的
“公共走廊”的比喻,认 为各种对立的理论犹如旅馆里一个个房间,而实
用主义则是连 接所有房间的走廊,房间里的人若“要找一个进出各个房

间的道路的话,那就非经过那条走廊不可。”这种观点固然从一个方面体
现了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对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也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但由于它在反对把先验的原则和范畴当作 出发点的同时也反对从客观
实际出发,完全避开反映论来谈概 念、理论的意义,因而是片面的、缺乏
科学依据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詹姆斯不仅把“皮尔士原则”当作使观念清晰、决定其意义的方法(皮
尔士着重于以实际效果来确定概念的意义,强调的是普遍性;詹姆斯则着重
于概念的实际效果对于具体的个人的生活的作用,强调的是特殊性),而且
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真理论——这是促使皮尔士晚年把自己的实用主义改为
实效主义的原因之一。詹姆斯真理论的要点是:
首先,真理“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合’,而虚假则意味着观念与‘实

在,不符合。”直观反映往往把真理说成是对实在的机械摹写,詹姆斯对
此提出质疑,正确地认为这种机械的符合说无法解释那些比较抽象的真观
念。然后,他把“符合”广义地解释为“引导”。他说:“广义地说,所谓
与实在 ‘相符合’,只能意味着我们被一直引导到实在,或到实在的周围,
或到与实在发生实际的接触,因而处理实在或处理与它相关的事物比与实在

不符合时要更好一些。” 他认为,对“符合”的意义的这种改造实质上是
把我们的心与实在之间静态的“符合”关系这种绝对的空洞概念改造成了我
们的个别思想与其他种种经验的伟大宇宙之间的丰富多彩的、积极活动的交
往。不过,他所谓的“符合说”同样是不科学的,因为他所谓的“实在”归
根到底是指观念,而不是指不以观念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实在’一般是
指真理所必须考虑的。……实在的第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感觉流……实在的第
①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0、31 页。
②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0、31 页。
③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55 页。
①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09 页。
----------------------- Page 79-----------------------
二部分,为我们信仰所必须考虑的,就是我们的感觉之间或它们在我们心里
的摹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实在的第三部分就是过去已有的真理。”②
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理论的真理因此并不是什么在我们心灵与原型的实
在之间的关系。它着落在心灵以内,因为它是心灵的这一过程和对象同那一

过程和对象的一致,这里的 ‘一致’是完全可规定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我们某些观念的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属性:“实用主义者
所说的真理,只限于观念而言……而非实用主义者所说的真理,一般似都是
指客体而言。”④
第三,真理是人们应付环境的方便工具和权宜手段,是纯粹相对的,没
有任何普遍的、绝对的意义。詹姆斯指责理性主义在真理观上害怕具体性,
把真理变成了纯粹抽象、惰性、静止和绝对的东西,主张在真理问题上应坚
持事实性和具体性。但他由此出发把真理说成是主观随意的、没有任何稳定
性和确定性的东西,任何观念、理论,只要符合具体的个人的特定需要,就
都应肯定。他说:“实用主义没有任何偏见,没有阻碍性的教条,关于什么
可以称作证据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它是完全温和的,它会容纳任何假设,它
会考虑任何证据……实用主义愿意承认任何东西,愿意遵循逻辑和感觉,并
且愿意考虑最卑微的纯粹是个人的经验。”①
第四,真理不是观念、理论所固有的静止的性质,而是观念、理论的证
实过程或生效过程。真理存在于对它的证实过程中。但是,他说的证实往往
不是指通过实践来检验观念、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而只是检
验观念、理论能否产生合目的的实际效果,能否使人获得某种“兑现价值”。

所以他反对“纯粹的客观真理”论,并把真理与有用直接等同起来:“‘真’
是任何开始证实过程的观念的名称。 ‘有用’是它在经验里完成了的作用的
名称。除非真的观念在一开始就是这样有用,真的观念决不会被挑选出来,

它决不会成为一个类名,更不会成为一个引起价值意义的名称。”所以他
认为,“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人类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原因,就在于它对
人类生活具有非常明显的好处:“要是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
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的责任就会
②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24-125、141、158 页。
③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24-125、141、158 页。
④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24-125、141、158 页。
①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44 页。
②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6、105、104 页。
③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6、105、104 页。
④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36、105、104 页。
----------------------- Page 80-----------------------
是回避真理。” ⑤
与此相关,詹姆斯把信仰当作真理的必要条件,认为一种观念、理论,
只要人们相信它能满足自己某种需要,那它就是真的。例如,我们相信上帝
以后,上帝能使我们时常享受精神上的休假日,使我们充满希望,那么,在
确有这么多的价值这一意义上说,上帝的存在就是真的了。他甚至把真理比
作信托制度和银行发行的钞票,只要大家相信,能够彼此交换,换到自己需
要的东西,就是真的:“真理的大部分是靠一种信用制度而存在下去的。我
们的思想和信念只要没有什么东西反对,它们就可以让它们成立;正好像银
行钞票一样,只要没有谁拒绝接受它们,它们就可以流通。”①
对名垂青史的科学家、思想家甚或宗教家的生命历程的深入研究表明,
把探索真理的动机归结为猎取显而易见的好处,不仅是武断的而且是荒谬
的。这种观点无法真实地解释任何一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所贡献的科学
家、思想家或宗教家的献身精神。实际上,詹姆斯的这种观点只是那些完全
只管私人生活的、役畜般的庸人心态的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研究者
把他的这套理论斥之为庸人哲学确实不无道理。此外,把真理与有用等同起
来,必然否定真理的客观性,滑向真假不分、良莠不辨的泥坑。
⑤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42 页。
① 詹姆斯:《实用主义》,第106 页。
----------------------- Page 8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848年以前,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点在哲学,尤其是全面制定和阐述导
致哲学领域发生伟大革命变革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1848年欧洲革命期
间,马克思着重致力于在社会革命中应用、检验、丰富和发展这种新世界观;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