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1-----------------------
----------------------- Page 2-----------------------
内容提要
埃及、巴比伦,特别是印度和中国是闪烁着人类最早哲学智慧之光的国
度,稍晚于东方的古希腊很早也产生了哲学思维,且以其哲学思考持续久远、
影响广泛而著称于世。本书在介绍人类早期哲学智慧主要是古代东方文明之
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三大哲学传统,
并对三大哲学传统中的主要哲学流派、哲学观点及其历史影响作了重点评
介。
----------------------- Page 3-----------------------
世界古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Page 4-----------------------
一、概述
在人类认识史上,最早的世界观是在人的思维具备了相当的概括、联想
能力之后形成的;而世界观以哲学理论的姿态出现则更晚,它只是人的抽象
思维高度发展的产物,至今只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的思维
极其简单低下,超出动物界不远,认识离不开感觉动作,无法形成关于世界
的总体联系观念。后来,社会生产发展了,人的认识深化了,思维能力逐渐
提高起来。各种过去熟视无睹的外界现象,引起了原始人类的注意,他们学
会了观察和思考,例如万物如何形成和变化?天、地、人从何而来?它们之
间有何关系?人的生、老、病、死、做梦等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具有了世
界观的因素,它们能够被提出来,标志着认识上的进步。但是由于当时人们
的抽象思维还是相当粗浅,人们不仅谈不上正确说明这些问题,甚至不能为
这些问题的展开提供一个理性框架。
在经验和能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人们要思考重大问题只有借助于想
象力,在幻想中构造关于世界的各种图式,建立起最初的幼稚而又形象化的
世界观。古代世界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而哲学
最初则是在思想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的。这是人类早期认识发展的一条普
遍规律。当自然之谜重重包围着人们,大自然的真实面目笼罩在一片神秘的
纱幕之下时,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只能是宗教和神话,早期的世界观只能采
取有神论的形态。只有当社会实践的水平使人类的抽象思维达到这样的程
度,即能够从个别到一般,并产生出理论的概念和范畴时,思维才开始冲破
原始宗教的神话形式,一步一步建立起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世界观体系,于
是真正的哲学便诞生了。
正像整个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
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和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一样,哲学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在古
代的东方。埃及、巴比伦、特别是印度和中国是闪烁着人类最早哲学智慧之
光的国度。古代东方有过灿烂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农业、水利灌溉事业、
建筑业的发展不但造就了一个物质文明繁荣的时期,而且也促进了科学的发
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使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对自然界的认识获得
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与此同时,人类对于社会现象也获得了一定的认识。在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的一般性抽
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成为哲学的思考。稍晚于东方但是很早也产生了哲学思
维,且以其哲学思考持续久远、影响广泛而著称于世的是古希腊。古希腊哲
学是在爱琴海文明的孕育中成长的。可以说,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古希腊
哲学是著称于世界历史的三大哲学传统。
印度最早的哲学思想主要见之于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吠陀
“产生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原意是知识,特别是指宗教的知识。吠陀中
最古老的一部分是对神的颂歌和祷文,被称为“吠陀本集”,其中有大量的
神话,并且夹杂着一些对世界形成的合理猜测。有些颂歌宣称,世界由水、
火、风构成;也有的认为,非存在(无)、原人、太一、气息、思维等创生。
这都表达了最初的哲学观点。广义的吠陀还包括较晚出的梵书、森林书和奥
义书。其中的奥义书虽然产生于宗教意识形态,但在很多方面已开始摆脱宗
教神话的内容,以思维论证的方式来探讨人的本质、宇宙的根源、人和精神
世界的关系、死后的命运等带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例如探讨所谓宇宙灵魂
----------------------- Page 5-----------------------
“梵”和个体灵魂“我”的关系,并提出“梵我不二”这一原始的哲学本体
论命题。后来婆罗门教以吠陀为根本经典,进一步发展了吠陀中的各种哲学
倾向;顺世论、佛教、耆那教和生活派等不承认吠陀的权威,并且各自提出
了不同的哲学观点。
从最直接的历史文献看,中国哲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殷商时代。殷
人早期的哲学思想和占卜巫术结合在一起。从卜辞看,殷人的最高神为“帝”
或“上帝”。在他们看来,大凡生产的丰歉、征战的胜败、诸事的顺逆等,
都取决于帝及鬼神的意志。“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
记》)可见除了鬼神思想以外,还有“礼”的思想。殷人所说的礼和对于上
帝以及宗祖神的祭祀是分不开的,礼同时兼具祭祀仪式和伦理规范的双重含
义。另据《尚书》载,殷人除了礼的思想外还有“德”的思想。德不仅是一
个伦理范畴,也是一种朴素的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还
有《周易》中的八卦观念。“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
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虽然庖牺氏是传说中的人物,但这段话却道
出了八卦产生的现实基础,它是人们长期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所形成的一种观
念。八卦包含四对矛盾,最基本的是天和地的矛盾,其次则是雷和风、火和
水、山和泽的矛盾。这里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到春秋战国前期,中国
哲学逐渐成形,产生了诸子百家之说(儒、墨、道等),出现了思想文化和
哲学学说的繁盛时期。
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
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
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
源等等。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至于神话中
的英雄如柏修斯、海格立斯、提修斯等等,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半人半神,他
们的经历和事迹虽然很离奇,却反映出古代希腊人在同自然力量的长期斗争
中所作出的光辉业绩。可见,古希腊神话是当时的历史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特
殊的、形象化的反映。古希腊神话在荷马著的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
两部史诗以及赫西俄德所编的《神谱》中保存得很完整。神话的神秘成分随
着毕达哥拉斯进入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又从柏拉图进入后来大部
分多少带有宗教性质的哲学。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虽然以神话和传说为前提,
但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和半人半神的英雄都是现世人的投影,他们所做的主要
是征服世界。这正是古希腊神话中可贵的地方,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出古
希腊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古希腊哲学的高峰是亚里士多德时期。亚
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一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研究了
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
等等。他的成就是古希腊内部极盛时期的总结,又是古希腊外部极盛时期的
反映。他的哲学在人类理论思维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
异,以及交通因素的影响,致使在历史上东方和西方,乃至各地区、各民族
之间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东方与西方的哲学、各民族的哲学都有自身发展的
特有逻辑。但是,作为对世界总体的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不论是东方
的思想还是西方的思想,是欧洲的哲学还是中国的、印度的、或是阿拉伯的
哲学,它们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相近的,其基本脉络也是一致的。如思维与
----------------------- Page 6-----------------------
存在的关系、人本身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任何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
都是人类认识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各民族的哲学思想史,是世
界哲学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统一的和连贯的有机整体。
----------------------- Page 7-----------------------
二、原始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1.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的概况
在远古时代,当类人猿转变成人的时候,猿群也同时转变为人类社会,
当时即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共占有的,由于使用的工具主要
是石器,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只有依靠联合的力量,才能战胜野兽,战胜
自然,获得生存。没有这种联合便会饿死,或被野兽吃掉。而且因为收获物
很少,平均分配了,也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没有什么剩余产品。这就
决定了原始社会必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当时,生产工具、土地、牲畜、森
林、草原、河流等都是集体所有的,房屋由集体修建,也归集体所有。人们
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是适应当时生产力缓慢发展的要求的。
在原始社会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共同劳动。只有共同劳动
才能获得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勉强维持生活。他们的共同劳动是以简单协
作的形式进行的,就是许多人共同进行同一种生产劳动。在生产力十分低下
的情况下,简单协作可以使原始人完成单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这种情况在
近代澳大利亚土人中仍有它的遗迹。他们围猎野兽的时候,先分散开把广阔
的地区包围起来,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把被围在圈子里的动物打死。
有时候他们借助火来打猎。先在很大的地区内分别燃烧起火堆,留下几处黑
暗的地方,动物都跑到这些没有火的地方,猎人们就把这里围起来进行猎捕。
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逐渐出现了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的简单分工。
一般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负担着打猎、捕鱼、放牧和开恳土地的任务;妇女的
主要任务是,采集野生的果实,掘取植物的根茎,还要管理家务。由此可见,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之间在劳动中的关系是原始的互助合作关系。由于生产
资料是公有的,大家又都共同参加劳动,劳动产品自然就归大家共同消费。
但是,生产的东西很少,连维持最低生活也有困难,人们往往处于半饥饿状
态,因此劳动产品只有在集体中平均分配,才能维持每一个成员在集体中共
同生存;否则,分得少的人便无法生活,这也会使整个集体遭到削弱和破坏。
在近代的澳大利亚黑尔巴人中,人们曾看到过这种现象:自清早起,男
女老幼都外出寻找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带着获得的野兽等食物,
到附近的洞穴里去烧。长者将极其有限的食物分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又
去寻找食物。有一天一个猎人打死了七只袋鼠,但是这个猎人只分得最后一
只袋鼠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那些袋鼠则交集体平均分配。许多地方的情况还
说明,原始人有集体存放食物的窖穴和公共储藏室。男子猎获的野兽和捕捞
的鱼类,妇女采集的果实、根茎和收获的谷物,都放在这种窖穴和公共储藏
室里。集体还设有炉灶,每天的食物烧好以后,由主妇来平均分配给大家。
总起来说,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集体参加生产劳
动和平均分配产品。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以生产力极端低下为前提的原始生产
资料公有制。
在上述社会状态下,人类祖先的劳动、生活都处在原始阶段,因而最早
反映这种原始阶段的劳动、生活的思想和文化艺术等等也很简单朴素。
(1)朴素的唯物思想和集体思想
原始人类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发达,但他们对于自然界有着一种
----------------------- Page 8-----------------------
现实的态度。因为只有承认客观,反映客观,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他们
才能从事生产活动,获得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原始人类积累
了同自然界作斗争的初步知识。他们已懂得按照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有意
识地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我国小南山出土的石器,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
小南山位于乌苏里江珍宝岛以北四十五公里的地方。1971年在这里发掘出八
十多件石器。我们的祖先根据渔猎生产的实际需要,把石头制造成各种的工
具,而每种工具又按照生产的要求,造成不同的式样。例如石矛,有的似桂
叶形,器身扁圆,周边一面加工;有的器身厚重,锋部秃钝;有的呈扁桃形,
器身宽而薄。各种石器工具的制作说明,人们的思想对生产劳动中的客观需
要作出了符合实际的反映。在生产劳动中,我们的祖先还根据对自然界某种
因果联系的初浅认识,发展了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根据野生的猪、
狗、牛、羊等各种动物不同的生长、生活习性,把它们饲养成家畜。生活在
草原地区的人们,则根据地理环境条件,放牧畜群。而生活在宜于农耕地区
的人们,根据对于气候、土壤、植物种子等相互关系的肤浅认识,栽培了谷
物,又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试种,发展到能种植好几种庄稼。我们的祖
先对待客观世界的现实态度,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它起着推动人们战胜自然、
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
原始人生活在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的氏族、部落之中,
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部落联系在一起。脱离了集体,个人根
本不可能生存。他们头脑里还没有形成私有观念,没有个人主义,有的是互
助、团结和维护集体利益的思想和习惯。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始终
无条件地服从氏族、部落集体生活的需要。氏族成员生前共同劳动、共同生
活,因此也认为死后仍是集体的一员,所以死者都毫不例外地被埋葬在同一
公共墓地里。这是一种朴素的集体思想,这种限于氏族、部落范围的集体思
想,起着维护原始公社氏族制度的重大作用。但是,它是很狭隘的,没有超
出部落的范围。他们往往把别的氏族部落视为仇敌,所以氏族之间或部落之
间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2)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生产水平都很低下,思想要正确地反
映客观,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虽然有对待客观世界的现实态度,但
遇到许多不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也产生了对客观世界歪曲的、不正确的
反映,这便是唯心思想的萌芽。人类的祖先,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
和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所以对于梦中出现的景象不可能理解。于是就产生
了一种观念,以为人不仅有身体,而且还有一个不同于身体的灵魂。灵魂存
在于人的身体之中,人的感觉、思想都是灵魂支配的。而当身体入睡或死亡
时,灵魂就离开身体继续活动。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是原始的迷信思想。
世界各地发现的埋葬习俗都反映出这种观念。我国西安半坡村有的墓葬中发
现,在随葬陶器里放进粟、鱼和猪肉等食物。这显然是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和
生前一样地生活。那里公共墓地埋葬的人,头部基本上都是向西。这也是人
们相信存在灵魂世界的表现。死者的头向是表示他们的灵魂将要去的另一个
世界。早年夭折的小孩,装在大型粗陶罐里,上面盖着细泥陶盆。在盆的底
部凿了一个小洞,这可能意味着让小孩的灵魂出入有个通路。
人类的祖先,对许多自然现象也不能理解。他们看到天地日月、山川河
----------------------- Page 9-----------------------
流、雷电风雪、飞禽走兽等等自然现象,既给人带来生存之利,又往往给人
严重威胁;因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以为自然现象和人一样,是有意识的,
有的来去不定,有的喜怒无常,正是这种有意识的力量在支配着人。“由于
①
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原始人对太阳的崇拜非常普遍,因为
太阳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生命和繁衍,不少氏族、部落把太阳当做自己的
来源。佛罗里达的古代阿巴拉支人,当太阳出山落山的时候,唱着颂歌向着
太阳致敬,同时祈请它准时回来,使他们能够享受它的光明。古埃及人崇拜
太阳神。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建立了日神庙。不仅天地日月、动物植物成为崇
拜的对象,还出现了对鬼魂、祖宗的崇拜。不同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崇拜
的神灵,于是产生了各种原始宗教。在法国南部拉塞尔山洞,发现了约二万
年前创作的一浮雕,这个浮雕刻着一个右手拿着牛角的妇女。一般认为这是
在主持一种与狩猎有关的宗教仪式。
人类在崇拜自然物的时候,又以为他们的氏族与某种自然物有着特殊的
关系,把它当作是自己氏族的起源和保护者,因而将这种自然物当作本氏族
的象征和保护本氏族的神灵,这就形成了图腾崇拜。在北美洲阿吉布洼部落
的方言中,“图腾”一词就是表示氏族的象征或徽章。这种图腾崇拜往往和
生产劳动有着一定联系。主要从事渔猎和畜牧的氏族、部落,多以某种动物
为图腾;主要从事农业的氏族、部落,多以某种植物为图腾。阿吉布洼部落
共有二十三个氏族名称,都以动物命名,而每个动物的图形,便是这个氏族
的图腾。有一些部落中,氏族成员不吃他们作为图腾崇拜的动物,大概就是
将这种动物视为他们的祖先的缘故。图腾崇拜起着维护氏族内部团结、统一
的作用。同一氏族的成员,以本氏族的图腾为标志,坚信他们有同一的祖先,
受着同一神灵的保护,并使本氏族和别的氏族区别开来。但是,在思想上,
图腾崇拜也是一种原始宗教迷信。
(3)原始的文化和艺术
记数和记事是劳动和生活的需要。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用绳打
结、或在木头上刻条等办法帮助记忆和交流彼此要说明的事情。这就是我国
古代“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的传说。这种情况,在世界的一些民族中,
甚至残存到近代。印第安人外出打猎,便在房屋旁边横钉着几根木条,一根
表示在外过一昼夜,两根表示过两昼夜。易洛魁部落的氏族酋长在开会时常
说:“我的话都保存在贝壳珠带中。”他们把紫色、白色或其他色彩的贝壳
珠排列成各种图形,串联成各种珠带。一定图形的珠带表示特定的意思。氏
族酋长在会上讲话后,就把一条一条的贝珠带交出,作为他的言论的记录。
我国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口沿上,常发现刻画简单而又整齐规则的符号,
共有二十多种,可能是为了记事而刻的。
最早的绘画所反映的是自然物、自然现象和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在西班
牙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幅旧石器时期的画面长约十四公尺的动物图,包
括二十多种动物图像,野牛有站着的,有卧着的,野兽的姿势各式各样。在
法国的尼奥斯山洞中,发现了几万年前一幅野牛中箭图。野牛用红色和黑色
画在岩壁上,几个箭头刺进它的身体,它的前腿跪倒了。在我国各地出土的
陶器上,许多绘画,写意生动,色彩鲜明。原始的雕塑品在世界各地发现的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20 页。
----------------------- Page 10-----------------------
也比较多。音乐和舞蹈也伴随着原始人的劳动和生活产生了。比如易洛魁人
在宗教节日举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唱歌跳舞。每个部落都有十种至三十种
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固定的名称,还有一定的乐歌、乐器和服装。如果他
们准备出征,就举行一次军事舞蹈,并宣布出征计划,把志愿队伍集中起来。
当大家舞至群情激昂的时候,便立即踏上征途。许多歌、舞都是表演人们打
猎、种植植物的情景。这些歌、舞激励着人们的劳动热情,反映了人们祈求
丰收的心愿。没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传奇、传说和幼稚的诗歌,则是人类最
早的文学创作。这些原始的文学创作,靠着人们的口头语言,广为普及,世
代流传。
我们从原始社会的遗址遗物中看到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状况,可以说它
们都带有朴素的、感性直观的和鲜明生动的特点。
----------------------- Page 11-----------------------
2.原始思维和语言
原始部落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样,同我们有非常巨
大的差别。这种思维的特点,首先就在于他们的思维十分感性具体,缺乏抽
象力或逻辑能力,或者说,它基本上不进行抽象,不知道抽象。原始人并不
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愚笨,相反,他们是非常矫健敏锐的,他们的聪明有时
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例如他们有一种令人惊异的知觉辨别力和生动的记忆
力,能够辨认和记住他们去过的任何地方的地形地貌的细微末节,只要他们
在什么地方呆过一次,就足以永远准确地记住它,再去时从不迷路。他们能
在草地上、硬地上甚至石头上发现足迹,并分辨出这是哪种动物或哪个部族
的人,是男是女。但是他们在知觉力获得高度发展时却几乎毫无抽象力。这
一点从他们的语言和计算能力上看得最明白。
原始人语言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特别注意表现那些为我们语言所省略或
根本不予表现的细节,却缺乏甚至根本没有那些概括性的普遍性的词。例如
一个原始部族的印第安人想说某人打死了兔子,他就得这样说:“人,他,
一个,活的,站着的,故意打死,放箭,家兔,一个,动物,坐着的。”其
实,我们的这种翻译根本无法真正表现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什
么一般的人,动物,活着,站着,打死等等的名词和动词,也根本不是像我
们的语言那样,用形容词或副词去限定某个一般性的名词、动词来表现特殊。
例如他们语言里就没有一个像“打死”的词,只有各种具体的打死的词,故
意放箭打死还是用别的方式打死乃是不同的词,这些词非常之多,却没有一
个一般的“打死”的词。每一个动词都表现出这个动作的地点、时间、方式
乃至动作主体或对象的种种极细微的差别,达到了绘声绘色的效果。非洲埃
维人表现“走”的手段有几十种之多:小个子四肢剧烈摇动地走,胖子步履
艰难地走,坚定的步伐,踌躇地踱步,有点瘸地走,歪曲头走,挺着肚子走,
宁静悠然地走,……如此等等,都有不同的语词,却从没有单独存在的一般
的“走”这个概念。没有名称表示颜色,只有像乌鸦的(黑)、像沼地污泥
的(黑)、像烟熏的(黑)。要在他们那里寻找一般性的概念是困难的,甚
至是徒劳的。一切都以某种能把最细微的特点描绘出来的、工笔画式的画面
语言呈现出来。所以他们说话,立刻就会再现出一种生动感性的画面;完全
不像我们的语言那样,经常是带概括性抽象性的。我们说话力求准确清楚地
表达意思和主要之点,舍弃了不必要的细节;他们则力求如画似地说,把一
切都表现出来。我们类型化,他们个别化;我们抽象化,他们具体化。这种
区别是很明显的。
在许多原始部族中,用于数的单独名称只有一和二,间或有三,超过这
几个数,他们就说“许多”,“太多”。但是我们不要以为他们智力低下,
根本不能计算三以上的数字。他们只是没有抽象的数字的观念,不会抽象地
计算,却自有他们的计算办法。当他们看到一群人或一群马时,如果总数里
少了一个或多出一个,马上就能知道。他们是连同这一群对象的一切特征来
记住它们及其准确数目的。在原始人那里,数还没有同被计算的实物分开。
“一”这个词就是一个指头。澳洲、美洲许多土著人在计算“二”以上的数
时靠的是视觉和触觉,是用手指着(摸着)身体的各种部位来进行的。表示
某个数就靠某个身体部位,其实这还不是数,只不过是帮助记住某个数的方
式,因为说出来的只是身体某个部位的名称,不是数的名称。但是在非洲约
----------------------- Page 12-----------------------
鲁巴人那里,我们已经看到有一种进步。他们知道11至15,是10加上1至
5,16至19是20减云4至1,70是20乘以4减去10,等等。这是因为他们
经常用贝壳充当货币进行交易,这些贝壳放成5个、10个、20个和200个一
堆,在约鲁巴人看来,数就是这些贝壳货币。虽然他们还没有完全抽象的数
的概念,但通过这些无须注意其差别的贝壳货币的形象,我们看到在这里已
经出现了一种把数逐渐从事物里抽象出来的过程。
原始思维的这种极端感性具体的性质,仿佛是极其丰富的,同时又表现
了它的极端贫乏。这是一种尚未分化、没有区别和规定的、混沌一体的感性
思维,它只能描绘最表面的现象,不能把握事物的共性,更无法认识事物的
内在关联,所以它缺少真正的思想内容。这是它的第一个根本特征。
与此相关,原始思维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它的非逻辑性质;它对于人和
外物,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还没有区分也不知道区分,不知道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也不问事物的原因。按列维·布留尔的说法,它是一种“原逻
辑思维”,一切现象在它眼中只有一种神秘的“互渗”关系。原始人在遇到
那些使他们感到兴趣、不安和畏惧的事情时,他们的思考不是遵循我们所遵
循的途径,而立刻会沿着他们的不同道路奔去。我们的文明人在遇到类似的
事情时,起初不了解它的原因,但我们总确信其中一定会有某种终于可以发
现和说明的自然原因,我们确信有自然的规律,原因迟早可以找出来;这是
理性逻辑思维的根本特点。但是原始人的思维类型则大不相同。他生活于其
中的自然界是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向他呈现出来的,一切客体和对象都被神秘
的互渗关系包围着,这种互渗吸引了他们的全部注意力。
对原始人说来,纯自然的、物理的、客观的东西是没有的,山、河、风、
云、雷电、土地不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舞台和生活资料的源泉,同时它们
本身也有一种神圣的生命力,能像人一样秘密地行动,为善为恶。一个人的
影子,水中映出的像或画像,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能对人起作用。他们的名
字具有一种神秘的性质和力量,如果被别人提到就可能对本人成为一种极大
的危险,因为名字体现了个人与其图腾和祖先的关系。吃一种食物,就意味
着同它互渗,与之相通,与之同一。例如食人之风的一个原因就来自于此,
他们认为吃敌人的心肝等等就占有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阿比朋人不吃鸡、
蛋、绵羊和乌龟,认为吃了就会把怠惰、虚弱、怯懦带进自己身体里去,认
为吃老虎、野猪的肉就会增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印第安人头戴鹰羽,是因
为他们认为这能使人具有鹰的力量,敏锐的视力和智慧。在巴干达人那里,
不孕的妻子通常都被撵走,因为她会妨碍果园挂果,多产的妇女必定会使果
实丰饶。所以,人有疾病或死亡,在原始人看来也不是什么自然的原因造成
的,一定有某种东西的神秘力量在作祟为害。他们也无法分清死人与活人、
睡与醒的自然区别,死去的人在他们看来仍然同活人继续在一起,例如在风
吹树叶的沙沙声里就可以感觉到他们。梦中的知觉也被认为是确实的东西。
总之,在我们认为现象里有原因的地方,原始人则认为各种感性现象事物中
有一种神秘的有生命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们不会相信人可以从山岩里生出
来,人是某种鸟兽植物的后代或亲属。火可以不燃烧,死的可以是活的;而
原始人却可以从互渗里认为是这样的,一切都是可信的,并没有什么不可能
的或荒谬的事情。他们眼中的自然界和感性事物,同我们文明人眼中的这一
切都大小不一样,永远被一种神秘的互渗力包围着。
人类具有思考问题并能凭藉语言相互交流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被公认
----------------------- Page 13-----------------------
是人和动物相互区别的最显著的标志。可是,现代动物学家断定海豚也具有
一定的智慧,并也会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只是人无法听懂而已。有人类最
近似的动物黑猩猩,在许多方面非常像人。据英国探险家珍妮·古道尔女士
在《草根、树枝和石块》一文中所描述的,黑猩猩不仅能借助于树枝、草根
觅食,用石块投掷野兽,并用石块作为黑猩猩之间相互战斗的武器,而且也
能思考,懂得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法来觅食和逃避危险。然而她认为人类的
思维和语言毕竟还是与黑猩猩所有的这种能力有区别的,问题是如何划分二
者之间的界线。原始人能否讲话?从何时起人类才开始具有语言的能力?我
们一时还无法断明。人类学家只有依靠出土的原始人头颅遗骨,加以复原造
形再作判断,也可以从人的直立程度、发音器官形状、脑容量大小和整个神
经系统来进行研究。根据这种方法,人们测定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发音,克
逻马农人则只能发短促的声音。事实上,食肉动物一般都能发音,同类间也
能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人类语言不同于动物的发音之处,是和人类语言的
丰富性和抽象性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的思维使语言发展起来,语言反过来
又促使人类思维的发展。因此,倘若我们去探究语言和思维那个为先,是没
有多大意义的。人类大约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语言和思维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推动使两者都愈来愈进步,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语言和思维产生的前
提应该是人开始过群居生活。而一般说来高等动物都是过群居生活的,因此,
这个条件当人还未正式诞生,尚处于古猿阶段的时候便已具备了。
人类学家曾设想过一种语言产生的场景。他们认为最初的语言是少数惊
叹词和名词,或名词的集合体。如果一个旧石器人指着“马”或“熊”,他
可能用声调或姿势来表明“熊来了”“熊走了”等等,而旁边听的人也理解
了这种声调或姿势。显然,我们无法证实这种设想的正确性。但可以肯定,
语言和思维是同步发展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生产实践和各部落间
协作性活动日趋频繁,都是促进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合理因素。
单从语言发展来看,最初的语言是模糊而不确定的。正如人类学家所说,
仅是一些惊叹词等自然发音音节,这种音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固定地与某
些物或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名词。例如“妈妈”,很可能是婴儿在吃奶时
自然发声的结果,几乎所有语言口语中,“妈妈”的音节都是相同的。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