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半支烟的爱情》作 者: 林夕

_7 林夕(当代)
  第三,遇事有人商量。
  第四,下班回家有人做晚餐。
  第五,下雨有人给自己送伞。
  第六,病了有人陪着去医院。
  第七,出差外地,有人在家照看猫咪。
  ……
  再列成本。
  第一,不能随意带女人回家。
  第二,不能送朋友贵重礼物。
  第三,不能自己做决定。
  第四,下班后不能回家太晚或不回家。
  第五,家里至少要准备两把伞。
  第六,如果她病了你也要陪她去医院。
  第七,出差外地,回家前千万不能忘了买礼物。
  结果发现,收益和成本相等。每一条收益,都需要等量的成本。博士有些不知所措。他想了又想,决定尊照风险定律,在收益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另一种未体验过的。
  不久,博士结婚了。
  没想到结婚第三天,他就后悔了。那天,他们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他一生气推了她一下,她扑过来双手对准他的胸,打了无数下,又哭又闹。博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哄好。虽然战争只用了一天,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都无法集中精力读书着文。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错了。他在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时候,没有把感情计算进去。因为感情是无法量化的。
  怎么办?离婚?天哪!博士吓了一跳,这样一来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就都成了沉没成本,那简直是要他的命。不行,至少应该在沉没之前,先平衡一下收益。
  现在,10年过去了,博士已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事业上也是硕果累累,着作等身,成了业内知名人物,人们把他叫作经济学家。最近,他的又一本新作出版了。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成功的经验。他耸耸肩,笑笑说:“没什么,只不过是为了平衡收益。”
借一下你的丈夫(1)
  那天晚上,我外出回家,打开客厅的灯,闪了几下,忽然灭了。再开卧室的灯,也不亮。出去一看,是保险丝断了。单身生活快两年了,我已学会应付很多事,但这种事还是第一次遇到。望着断开的保险丝,我有些手足无措。看来,女人独自生活身边没有男人就是不行啊。我有些沮丧地想。可现在才这么想显然来不及了。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敲邻居家的门。
  5分钟后,保险丝接好了。重回光明的我忘了刚才的沮丧,打开音响,一边听音乐,一边洗漱。这时,电话响了,是好友岑。
  我看看表,不觉有些奇怪:“你老公呢,又出差了?”
  “你怎么知道?”
  “猜的,如果他在家,你不会这个时间给我打电话。”我戏谑地说。
  “他去北京开会。”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我关灯,怎么也关不上。可能是开关接触不好。烦死了,他一走就有事。看来,我今天晚上得开着灯睡了。”
  “怎么这么巧,你家灯关不上,我家灯打不开。我今晚差点在黑暗在度过。”
  “是保险丝断了吧?”
  “是,刚才请邻居帮忙接上了。”
  话一出口我就有些后悔,我知道岑又要攻击我。我们两个对许多问题都看法相同,惟有对婚姻不同。并且在现实中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各自的观点,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
  果然,我话一落地,岑便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还是我说的对吧。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就是让他们结合的。还是结婚嫁人吧!没有男人保险丝断了都没人换。”
  我叹了口气:“你说的没错,刚才保险断的时候我也这么想,还是嫁人算了。”
  没等我说完,岑打断我说:“对呀,你就听我的话,趁着现在年轻早点嫁掉,身边好有个人照顾你。我可是你的好朋友,不会害你的。”
  “我知道,可是……”
  “可是什么?”岑急⑥T⑥X⑥T⑥小⑥说⑥共⑥享⑥论⑥坛⑥切地问。
  “可是我又一想:不行啊。保险丝两年才断一回,如果就为了这个嫁人,那么其它时间让他干什么?这样资产闲置不是太浪费了嘛。”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你——”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赌气地道:“你就单身好了,看下一次有事再找谁,总不能还找邻居吧!”
  “下一次,就借你老公用一下嘛,如果他在家的话。”我故意逗她。
  “不借。有能耐自己找。”岑假装生气地说。
  我们又闲聊了几句,挂断电话。几乎每次都是这样,我们俩聊着聊着,就聊到要不要嫁人这件事情来,结果又往往没有答案。
  凭心而论,我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每天写作、读书占据了大量时间,赚的稿费足够自己花,寂寞了有朋友可以聊天,除了保险丝断了需要男人来换,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要他来做?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嫁掉的好,至少现在不要。如果保险丝再断,那就再借一下别人的丈夫用好了。反正就用一会儿,应该不会用出什么麻烦吧。
贤妻良母与风险投资(1)
  旭佳曾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孩,出身书香门弟,毕业名牌大学,并且相貌出众,还在读大
  学时,就有许多追求者。她千挑万选,最后嫁了一位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前程远大的医生。新婚之夜,他对她说,他是一位事业型的人,将来一定要成为技术高超的名医,希望她支持他。
  从结婚第一天起,旭佳就把家务接管过来,负责洗衣、烧饭、水电、煤气等一切琐事,而她自己也有一份工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15年。15年里,她从未因管道漏水、电线短路这样的问题打扰过他,不仅如此,她还帮他翻译资料,参加商务宴会,圣诞节为他的上司和导师写贺卡……她不仅是他的妻子,还是他的免费保姆,私人秘书。而他亦不负所望,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见人羡、身价百万的名医。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出乎她的意料——他爱上一位年轻美貌的80后,要与她这位一起生活了15年的奔四女人分手。
  可想而知,这对她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她病倒了,但疾病并没能挽救他们的婚姻。她带着分得的一半财产,搬离了过去的家。但是搬出的只是身体,她的情感依然残留在过去。她不明白,为什么15年的付出,会在一夜之间东流?为什么她这位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就这样轻易败给一位初出校门的年轻佳丽?一种无以言之的酌人伤痛,嵌入心底,久久挥之不去。
  身为女人,我很同情这位现代秦香莲的不幸遭遇,但更多的是感慨和不平。秦香莲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但却仍是前见古人,后见来者。这是为什么?除了女人自身的脆弱与局限,多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更倾向和维护男性权力,使本来就强势的他们更加强势,更加占据社会和家庭的主导与支配地位,而对女性的心理和成长却起着一定的误导与削弱作用,无形中更加剧了她们的弱势地位和附属角色,从而增加了她们命运的悲剧色彩。
  一个最明显的事例,许多中国女性都和旭佳一样,或多或少受到贤妻良
  母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向男权倾斜的有力证明。因为并没有与之对等的贤夫良父。男权文化的特征,就是对男女两性,采用双重标准。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竞争需要,他们让自己变的富有激情、野心、锋芒与斗志;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家庭生活,他们希望女人变的更加平静、顺从,甘当绿叶,任劳任怨。
  在这一性别角色分配过程中,男性始终是清醒的,积极的,而女性却是被隐瞒的,消极的。许多女性决定做贤妻良母时,并不清楚这一角色所要支付的成本与收益,更不用说未来所要承担的风险了。其实,贤妻良母从功能到形式,很象风险投资商。二者都是把资本(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在别人而不是自己身上,因此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是在种子期投入,要选择高成长性的潜力股。不同的是:风险投资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会选择恰当时机(通常是公司上市)、以股份转让形式撤出获利,再把资本投入新公司,进入良性循环。而不是期待成为长期持股人,这一点是贤妻们做不到的。没有人在结婚之时就想到离婚,所有的妻子都希望自己成为永久性持股人,因而往往会受到来自丈夫的反对继而反抗,因为他们一旦步入成功者行列,身份已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名声与财富,就象蜜对于蜂,会引来众多佳丽。她们有着贤妻们所不具备的青春与美貌,因此往往在竞争中成为赢家。这就是人性,你可以在道德法庭审判他,也可以在经济上获得补偿,但弃妇的命运在劫难逃。
  所以,女性朋友们,当你决定做贤妻良母时,一定要认清其风险,并学会归避风险。从一开始,就要清楚从经济角度讲,这是一项投资,要支付成本并获取收益,还要在过程中规避风险,一旦出现危机(收益受阻),赶紧撤出,中止投入,以免浪费资本。对前期投入的,视为沉没成本不要追究,当成经验教训好了,以后可以少走弯路。
  其实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女性已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放弃贤妻良母这种传统家庭模式,而选择在职场打拼,凭借自身能力,设计、安排自己的人生,用心经营自己。毕竟,投资自己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公正的。你在社会上打拼积累的经验、才华,都会成为生存的资本,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武器。惟其如此,才能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平等、自由地与男性相处,享受和谐、有尊言的两性关系。
这件事与你我有关(1)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一对在华居住的加拿大夫妇,出于同情,从街上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引起周围邻居的不满。因为这位乞讨者衣衫褴褛,每天出入小区,有损他们的形象。不仅如此,更让他们不安的,是怕这位乞讨者在小区内行窃,甚至行凶伤人。于是大家联名告到物业,直到将这位乞讨者从那对加拿大夫妇家中驱逐了事。
  读罢掩卷深思。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国人对自己的同胞如此冷漠。人家原本毫无关系的外国人,尚且伸出同情之手,而“本是同根生”的华夏之子,不去“献出一点爱”也罢了,却反而结成同盟去阻拦。真不知那对加拿大夫妇做何感想,也不知那些中国邻居日后遇到这对夫妇,会不会脸红?我想应该不会,否则就不会那样做了,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做的对,怪两位加拿大人多管闲事,把一个与已无关的“外人”领到家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添乱”。
  不知怎么,我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案例,那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件惨案。1969年8月9日,居住在洛杉矶的着名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和他的妻子、怀孕8个月的电影演员莎伦在家中被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们的朋友、邻居,6位成年人和一位即将出世的婴儿被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死前遭受击打,身中数刀,其中最多一人身中51刀,头部被击打数次,并中了两枪。
  惨案震惊全美。可是,人们还没来的及从这起疯狂、血腥的惨案中缓过气来,第二天夜晚-8月10日,悲剧再一次重演,莱诺夫妇-一家连锁店业主-被以同样残忍的手段杀害了!由于两起谋杀案均未有财物丢失,加上做案手段之残忍,人们纷纷猜测是恐怖组织或邪教组织所为。一时间,惊惧与恐慌在洛杉矶蔓延,人们取消各种活动、约会,购买枪支、雇佣保安。为了尽快将凶手捉拿归案,波兰斯基的家人和朋友捐款25000美元,重金悬赏能够提供线索的人。
  洛杉矶警察局投入全部人力、物力展开调查,但是,由于凶手未在现场留下证据,使得侦破工作难以进展。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凶手依然消遥法外。在案发后第三个月,警方终于找到突破口,一位另一起谋杀案的犯罪嫌疑人,在狱中向同伴提到一位叫查理的男人,是他们的“头”,策划并指导他们执行谋杀。警方据此线索,找到并逮捕了这位叫查理的犯罪嫌疑人,以一级谋杀罪对其进行起诉。
  查理·曼森是一位被遗弃的私生子,他的童年基本是在教养学校度过的,10岁起就开始抢劫、盗窃,从此便在犯罪、入狱和假释中度过其青春岁月。当他32岁被释放时,已经累计在狱中度过17年时间。查理智商很高,聪明过人,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在构思、组织和指导犯罪方面,无师自通。出狱后不久,他就纠集了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主要是像他一样的问题青年、无家可归者,策划并实施谋杀。之所以选择波兰斯基和莎伦一家,仅仅是因为一次查理在他们家门前经过、问路时,被“冷漠”的打发走了!这一“谋杀理由”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更令人震惊的是,查理拒绝律师为他辩护。在法庭上,他用傲慢、蔑视的目光扫视着法官、检察官和陪审员,以及旁听席上的人们,随后用手一指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同案犯,高声为自己辩护道:“这些孩子拿着刀子扑向你们,可他们是你们的孩子!是你们教育了他们。我没有教过他们什么,我只是尽量帮助他们站起来……为了不进监狱,我曾经从你们的垃圾桶里扒东西吃,我曾经穿过你们穿旧不要的衣服……我曾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你们的世界里生存,而现在你们却想杀死我。哈哈!”说到这,查理停了下来,冷笑了几声,然后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继续道:“你们想杀了我?而我已经死了,死了一辈子了!我已经在你们建造的坟墓里度过了32年!”
  最终,查理·曼森以一级谋杀罪名被判决死刑,结束了他罪恶累累的一生。
  查理·曼森死了,但是,他在法庭上说的那些话,就像他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刑一样,让人久久无法忘怀!人们开始思索,反思。是谁培养、教育了查理,和那些与查理一样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像所有婴儿一样,纯洁,无知,瞪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和周围陌生的人们。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拿着刀子,扑向人群!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关进监狱,送上绞架!没有人喜欢监狱,即使是像查理这样的人。他也曾努力想在这个数于大多数人的、正常的、温暖的世界里生存,但最终却走向另一端……
  其实,杀死波兰斯基夫妇和他们未出世的孩子的,不仅仅是查理,也是这个社会。正如查理自己在法庭上所说,他在被判死刑之前,就已经死了。只有已经死掉的人才会做出那种令人惨不忍睹的暴行!只有已经死掉的人才会对监狱和绞架无动于衷!但这又能怪谁呢?他并非生而求死,他是被遗弃他的母亲杀死的,他是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杀死的!
  我这么说,不是想为查理辩护,也不是想让大家都像那对可敬的加拿大夫妇一样,把无家可归者收留到自己家中。我只是想说,犯罪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产生犯罪的根源。而在一切犯罪根源中,贫穷位居首位。也许你觉的那些流落在街上的乞讨者、无家可归者与你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结构缜密、互为依存的整体,是一个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链条,没有人可以单独存在。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每件事、存在的每个人,都与你有关。你要知道,街上每增加一个流浪者,社会就会增加一分不安定因素。当你伸手相助的同时,也是在减少自己和周围人的风险。反之,如果你冷漠地拒绝,也许就在这一瞬间,已经为他开了一张通向监狱的路条。
这件事与你我有关(1)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一对在华居住的加拿大夫妇,出于同情,从街上收留了一位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引起周围邻居的不满。因为这位乞讨者衣衫褴褛,每天出入小区,有损他们的形象。不仅如此,更让他们不安的,是怕这位乞讨者在小区内行窃,甚至行凶伤人。于是大家联名告到物业,直到将这位乞讨者从那对加拿大夫妇家中驱逐了事。
  读罢掩卷深思。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国人对自己的同胞如此冷漠。人家原本毫无关系的外国人,尚且伸出同情之手,而“本是同根生”的华夏之子,不去“献出一点爱”也罢了,却反而结成同盟去阻拦。真不知那对加拿大夫妇做何感想,也不知那些中国邻居日后遇到这对夫妇,会不会脸红?我想应该不会,否则就不会那样做了,他们一定觉得自己做的对,怪两位加拿大人多管闲事,把一个与已无关的“外人”领到家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添乱”。
  不知怎么,我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案例,那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件惨案。1969年8月9日,居住在洛杉矶的着名电影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和他的妻子、怀孕8个月的电影演员莎伦在家中被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们的朋友、邻居,6位成年人和一位即将出世的婴儿被以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死前遭受击打,身中数刀,其中最多一人身中51刀,头部被击打数次,并中了两枪。
  惨案震惊全美。可是,人们还没来的及从这起疯狂、血腥的惨案中缓过气来,第二天夜晚-8月10日,悲剧再一次重演,莱诺夫妇-一家连锁店业主-被以同样残忍的手段杀害了!由于两起谋杀案均未有财物丢失,加上做案手段之残忍,人们纷纷猜测是恐怖组织或邪教组织所为。一时间,惊惧与恐慌在洛杉矶蔓延,人们取消各种活动、约会,购买枪支、雇佣保安。为了尽快将凶手捉拿归案,波兰斯基的家人和朋友捐款25000美元,重金悬赏能够提供线索的人。
  洛杉矶警察局投入全部人力、物力展开调查,但是,由于凶手未在现场留下证据,使得侦破工作难以进展。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凶手依然消遥法外。在案发后第三个月,警方终于找到突破口,一位另一起谋杀案的犯罪嫌疑人,在狱中向同伴提到一位叫查理的男人,是他们的“头”,策划并指导他们执行谋杀。警方据此线索,找到并逮捕了这位叫查理的犯罪嫌疑人,以一级谋杀罪对其进行起诉。
  查理·曼森是一位被遗弃的私生子,他的童年基本是在教养学校度过的,10岁起就开始抢劫、盗窃,从此便在犯罪、入狱和假释中度过其青春岁月。当他32岁被释放时,已经累计在狱中度过17年时间。查理智商很高,聪明过人,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在构思、组织和指导犯罪方面,无师自通。出狱后不久,他就纠集了一群社会闲散人员-主要是像他一样的问题青年、无家可归者,策划并实施谋杀。之所以选择波兰斯基和莎伦一家,仅仅是因为一次查理在他们家门前经过、问路时,被“冷漠”的打发走了!这一“谋杀理由”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更令人震惊的是,查理拒绝律师为他辩护。在法庭上,他用傲慢、蔑视的目光扫视着法官、检察官和陪审员,以及旁听席上的人们,随后用手一指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同案犯,高声为自己辩护道:“这些孩子拿着刀子扑向你们,可他们是你们的孩子!是你们教育了他们。我没有教过他们什么,我只是尽量帮助他们站起来……为了不进监狱,我曾经从你们的垃圾桶里扒东西吃,我曾经穿过你们穿旧不要的衣服……我曾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你们的世界里生存,而现在你们却想杀死我。哈哈!”说到这,查理停了下来,冷笑了几声,然后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继续道:“你们想杀了我?而我已经死了,死了一辈子了!我已经在你们建造的坟墓里度过了32年!”
  最终,查理·曼森以一级谋杀罪名被判决死刑,结束了他罪恶累累的一生。
  查理·曼森死了,但是,他在法庭上说的那些话,就像他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刑一样,让人久久无法忘怀!人们开始思索,反思。是谁培养、教育了查理,和那些与查理一样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像所有婴儿一样,纯洁,无知,瞪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和周围陌生的人们。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拿着刀子,扑向人群!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关进监狱,送上绞架!没有人喜欢监狱,即使是像查理这样的人。他也曾努力想在这个数于大多数人的、正常的、温暖的世界里生存,但最终却走向另一端……
  其实,杀死波兰斯基夫妇和他们未出世的孩子的,不仅仅是查理,也是这个社会。正如查理自己在法庭上所说,他在被判死刑之前,就已经死了。只有已经死掉的人才会做出那种令人惨不忍睹的暴行!只有已经死掉的人才会对监狱和绞架无动于衷!但这又能怪谁呢?他并非生而求死,他是被遗弃他的母亲杀死的,他是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杀死的!
  我这么说,不是想为查理辩护,也不是想让大家都像那对可敬的加拿大夫妇一样,把无家可归者收留到自己家中。我只是想说,犯罪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产生犯罪的根源。而在一切犯罪根源中,贫穷位居首位。也许你觉的那些流落在街上的乞讨者、无家可归者与你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结构缜密、互为依存的整体,是一个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链条,没有人可以单独存在。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每件事、存在的每个人,都与你有关。你要知道,街上每增加一个流浪者,社会就会增加一分不安定因素。当你伸手相助的同时,也是在减少自己和周围人的风险。反之,如果你冷漠地拒绝,也许就在这一瞬间,已经为他开了一张通向监狱的路条。
也爱情敌(1)
  17岁的时候,爱上一个男孩儿,后来知道这个男孩儿和另一个女孩儿好,我气得跑去找她打架,要不是被人拦着,真想把她撕成碎片,扔到大海里喂鲨鱼。
  27岁的时候,和老公随旅行团外出度假,同行的一位并不十分漂亮的女孩儿有着很深的美女情结,恨不得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团里的单身男人向她献殷勤还不够,竟当着我的面向老公抛媚眼。可气的是老公也象那些男人一样没有免疫力,回程时主动帮她拎行李。我一赌气把他扔到机场,一个人打出租车回家,整整3天没理他。
  37时成了单身,又象年轻时一样,开始谈恋爱。不同的是不再象当年那样火热,那样专心,那样身不由已。有点儿漫不经心。同时爱着自己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男友,还忙里偷闭,不时和几位异性朋友泡吧聊天,却也得心应手,秩序井然。
  开始,男友有点儿不习惯,不过,到底是有经历的人,让我稍一点拨,很快就适应了。有一次两个人去喝茶,路见一位靓女,我逗他:“喂,快看,漂亮吧。看没看好,看好我帮你追。”
  虽然是玩笑,却有几分真意。不用说,一对一的恋爱有种种好处,但只一样,有垄断倾向。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吧,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改变了,总觉得好东西尚且应该拿来分享,好情人为什么不可以?总被一个人霸着,有点儿资源浪费。把这想法和好友说了,被她一顿批判,指着我的鼻尖说:“别看你现在这么说,等真轮到你头上,也和别人一样,逃不掉的。”
  不久,这话就应验了。
  有一天,接到一位女人的电话,说她爱上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我的男友。她不想就这么放弃,但也不想偷偷摸摸的,她喜欢光明磊落。所以打电话给我,准备和我公开竞争,让我做好思想准备。我当时就觉得她挺特别,也挺可爱,约了在酒吧见面。
  结果你肯定想不到,我们两个情敌一见如故。从爱情谈到婚姻,从男人谈到女人,从文学谈到哲学,一直到酒吧打烊,还意犹味尽,于是把她带回家,一直谈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两个人顶着一对黑眼圈,烟灰缸里是抽剩的半截烟头,还有喝剩的咖啡,早已把男友抛在脑后。
  “哎,是你偷换主题。”她开玩笑道。
  我自嘲地笑笑,“这说明主题不鲜明。你说也怪,以前的男友明明不怎么样,却死心踏地,爱的一塌糊涂。现在的男友应该说够优秀,却总是不肯把心全交给他,总想留点儿给自己。连他也说我有点儿三心二意的。”
  “这就对了,全心全意死的快。”
  只这一句,我就视她为知已。我知道,我们的友谊,肯定会比我们俩同时爱上的男人的爱情长。
  原来,人是可以在爱情中长大的。17岁时,以为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30以后才明白,其实生活很宽广。
也爱情敌(1)
  17岁的时候,爱上一个男孩儿,后来知道这个男孩儿和另一个女孩儿好,我气得跑去找她打架,要不是被人拦着,真想把她撕成碎片,扔到大海里喂鲨鱼。
  27岁的时候,和老公随旅行团外出度假,同行的一位并不十分漂亮的女孩儿有着很深的美女情结,恨不得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团里的单身男人向她献殷勤还不够,竟当着我的面向老公抛媚眼。可气的是老公也象那些男人一样没有免疫力,回程时主动帮她拎行李。我一赌气把他扔到机场,一个人打出租车回家,整整3天没理他。
  37时成了单身,又象年轻时一样,开始谈恋爱。不同的是不再象当年那样火热,那样专心,那样身不由已。有点儿漫不经心。同时爱着自己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男友,还忙里偷闭,不时和几位异性朋友泡吧聊天,却也得心应手,秩序井然。
  开始,男友有点儿不习惯,不过,到底是有经历的人,让我稍一点拨,很快就适应了。有一次两个人去喝茶,路见一位靓女,我逗他:“喂,快看,漂亮吧。看没看好,看好我帮你追。”
  虽然是玩笑,却有几分真意。不用说,一对一的恋爱有种种好处,但只一样,有垄断倾向。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吧,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改变了,总觉得好东西尚且应该拿来分享,好情人为什么不可以?总被一个人霸着,有点儿资源浪费。把这想法和好友说了,被她一顿批判,指着我的鼻尖说:“别看你现在这么说,等真轮到你头上,也和别人一样,逃不掉的。”
  不久,这话就应验了。
  有一天,接到一位女人的电话,说她爱上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我的男友。她不想就这么放弃,但也不想偷偷摸摸的,她喜欢光明磊落。所以打电话给我,准备和我公开竞争,让我做好思想准备。我当时就觉得她挺特别,也挺可爱,约了在酒吧见面。
  结果你肯定想不到,我们两个情敌一见如故。从爱情谈到婚姻,从男人谈到女人,从文学谈到哲学,一直到酒吧打烊,还意犹味尽,于是把她带回家,一直谈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两个人顶着一对黑眼圈,烟灰缸里是抽剩的半截烟头,还有喝剩的咖啡,早已把男友抛在脑后。
  “哎,是你偷换主题。”她开玩笑道。
  我自嘲地笑笑,“这说明主题不鲜明。你说也怪,以前的男友明明不怎么样,却死心踏地,爱的一塌糊涂。现在的男友应该说够优秀,却总是不肯把心全交给他,总想留点儿给自己。连他也说我有点儿三心二意的。”
  “这就对了,全心全意死的快。”
  只这一句,我就视她为知已。我知道,我们的友谊,肯定会比我们俩同时爱上的男人的爱情长。
  原来,人是可以在爱情中长大的。17岁时,以为爱情就是生活的全部,30以后才明白,其实生活很宽广。
用MBA管理女儿(1)
  这是一位商界朋友的故事。他出身贫寒,靠勤奋努力,考入名校,经过多年打拼,成为一名出色的CEO,跻身于富人行列。与许多富人不同,他对女儿非常严格,上学乘坐公共汽车,零花钱严格限制,与普通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在他的管理教育下,女儿非常出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开学那天,她希望爸爸破例用车送她,于是径直上了门前的车。
  “爸爸,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你送我吧。”女儿央求道。
  父亲板起脸:“不行。这是公司的车,不能私用。你赶紧下去,坐23路。”
  “可是,现在去已经来不及了。爸爸,你就送我一次吧。昨天开学典礼,好多同学都是家长开车送的。就我可怜巴巴没人管。你今天就送送我吧。我保证: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女儿这么一说,做父亲的也有点心软。但公车不能私用,这是他定的原则,他一向对某些官员、富商用车接送孩子这种行为很反感,这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形成攀比情结,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想到这,他心一硬,语气严厉地道:“不行。公司的车是为我工作方便用的。你不能享受你无权享受的特权。这样吧,我给你零钱,你打出租车去。”
  父亲从钱夹里拿出20元钱。女儿接过钱,转身下车,气呼呼地走了。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不提坐车的事。有一次,赶上台风,下大暴雨,公交车塞住了,女儿一路走回家,淋得象落汤鸡,第二天感冒发烧,打了两天点滴才好。为这事妻子和他吵了起来,说他不尽人情,就这么一个女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妥协的,但也觉的应该想个办法,于是召开家庭董事会,商订出一个妥贴方案:除了每天5元零花钱,再给女儿30元备用金,遇到雨雪坏天气,就打出租车回家。
  这之后不久,有一天下暴雨,父亲开完会赶回家,已经8点多了,女儿还没回来。他不禁有些担心,别是叫不到出租车。这种天气,出租车也成了稀缺资源。正犹疑担心,电话响了,是女儿。她说雨太大,打不到出租车,去学校旁边的麦当劳,花18元买了份套餐,一边吃一边做作业,等雨停了再走。怕家里担心,打电话回来告诉一声。
  女儿回家时,已是雨过天睛。为了奖励她,父亲请她吃宵夜,表扬她人小志大,学会用MBA管理自己。父亲解释说,所谓管理,就是用最小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MBA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市场分析,明确竞争对手,选择正确路径,实现设定目标。你今天的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你看,你的目标是回家,方式有几种,乘出租车,公交车,步行,出租车打不着,公交车塞车,步行太远而且被雨淋,于是你选择一个新路径-去麦当劳,这样既避开交通高峰和暴雨,又能就餐,写作业,现在雨过天晴,你也安全回家了,这就是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以后无论什么事,你如果都能这样,我保证,将来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经理人。
用MBA管理女儿(1)
  这是一位商界朋友的故事。他出身贫寒,靠勤奋努力,考入名校,经过多年打拼,成为一名出色的CEO,跻身于富人行列。与许多富人不同,他对女儿非常严格,上学乘坐公共汽车,零花钱严格限制,与普通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在他的管理教育下,女儿非常出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开学那天,她希望爸爸破例用车送她,于是径直上了门前的车。
  “爸爸,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你送我吧。”女儿央求道。
  父亲板起脸:“不行。这是公司的车,不能私用。你赶紧下去,坐23路。”
  “可是,现在去已经来不及了。爸爸,你就送我一次吧。昨天开学典礼,好多同学都是家长开车送的。就我可怜巴巴没人管。你今天就送送我吧。我保证: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女儿这么一说,做父亲的也有点心软。但公车不能私用,这是他定的原则,他一向对某些官员、富商用车接送孩子这种行为很反感,这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形成攀比情结,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想到这,他心一硬,语气严厉地道:“不行。公司的车是为我工作方便用的。你不能享受你无权享受的特权。这样吧,我给你零钱,你打出租车去。”
  父亲从钱夹里拿出20元钱。女儿接过钱,转身下车,气呼呼地走了。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不提坐车的事。有一次,赶上台风,下大暴雨,公交车塞住了,女儿一路走回家,淋得象落汤鸡,第二天感冒发烧,打了两天点滴才好。为这事妻子和他吵了起来,说他不尽人情,就这么一个女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不会妥协的,但也觉的应该想个办法,于是召开家庭董事会,商订出一个妥贴方案:除了每天5元零花钱,再给女儿30元备用金,遇到雨雪坏天气,就打出租车回家。
  这之后不久,有一天下暴雨,父亲开完会赶回家,已经8点多了,女儿还没回来。他不禁有些担心,别是叫不到出租车。这种天气,出租车也成了稀缺资源。正犹疑担心,电话响了,是女儿。她说雨太大,打不到出租车,去学校旁边的麦当劳,花18元买了份套餐,一边吃一边做作业,等雨停了再走。怕家里担心,打电话回来告诉一声。
  女儿回家时,已是雨过天睛。为了奖励她,父亲请她吃宵夜,表扬她人小志大,学会用MBA管理自己。父亲解释说,所谓管理,就是用最小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MBA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市场分析,明确竞争对手,选择正确路径,实现设定目标。你今天的行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你看,你的目标是回家,方式有几种,乘出租车,公交车,步行,出租车打不着,公交车塞车,步行太远而且被雨淋,于是你选择一个新路径-去麦当劳,这样既避开交通高峰和暴雨,又能就餐,写作业,现在雨过天晴,你也安全回家了,这就是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以后无论什么事,你如果都能这样,我保证,将来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经理人。
幸福的温度(1)
  我出生在北方,却很怕冷,对炎热的夏季情有独钟。而同事森刚好相反,当时我们都在报社经济部工作,在同一屋檐下。冬天还好说,大楼统一供暖,一到夏季,就为空调定在多少度争论不休。他要定在22度甚至更低,而我在这个温度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严重时鼻子不通气。于是就和他抢摇控器,把温度升到26度。大概是性别优势,最后总是我胜。后来他送我一个绰号“26度女士”。
  “26度怎么了?这是最适合人体的温度,一位医学专家说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幸福的,你知不知道?”我故意气他。
  “好,等哪天把你送沙漠去,让你好好体验一下什么是幸福!”森一边擦额头上的汗一边道。
  本来是句戏言,不想几年后我真的去了沙漠,当时我已离开报社,成了一位自由作家,应一家杂志社邀请去敦隍游玩。说来有些好笑,我对沙漠的第一感觉不是它的炎热,而是它的寒冷。我们是在傍晚到达的,一下车就感到冷风直往身上吹。来接我们的导游说,沙漠气候就这样,早晚温差大,嘱咐我们明天多穿些衣服。
  第二天早晨,我穿上厚外套,在宾馆门前等车时,还是冻的直打颤,等上了大巴才感觉好些。车上的温度计显示16度,导游说,外面估计可能还不到10度。今天日程安排是去雅丹地貌。我们从市区出发,快中午时才到。一下车,感觉象进了桑那房,又热又闷,透不过气来。导游说,现在温度在38度以上,再往里面走还会更高。我们一行几人换乘一辆沙漠风暴,往沙漠深处驶去。导游就在车上讲解。到了雅丹地貌,我们下车游览、拍照。
  一下车,好象被一股热浪包围了,阳光直射,闷热难忍,赶紧撑开阳伞,但并不起什么作用。导游说,现在温度是40度,地表温度还要更高。的确,隔着厚厚的鞋底,依然能感觉脚下的酌热,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热了!因为炎热我无心观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赶紧回到车上,顿时轻爽许多。
  “哇,真凉爽,好幸福呀!”和我一起回来的同伴感叹道。
  我抬头看看车上的温度计:“其实车上温度也很高,有36度呢,可是感觉象是26度。”
  这时,一旁的导游笑着道:“那是因为你们刚从外面回来。我没让司机开空调,怕温差太大,你们受不了。”
  我冲导游感激地一笑,转身望着窗外。那一望无垠的沙漠,还有那刚刚体验过的酷热,让想起当年在报社和森抢空调的事。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给森了个电话,电话接通了,但没人接。也许在开会吧,森现在已升为总编室主任,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我想等他忙完看到手机上的显示,会给我回话的。
  直到晚饭时,才接到森的回话,语气中透着疲惫,情绪十分低落。我问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顿了一下,说,你还记得美编小Z吧,她离家出走,已经两天了,今天警察在市郊海边发现了她的宝马车,人还没有找到。
  我一听,惊的说不出话来。小Z是报社的美女加才女,后来嫁给一位地产商,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听说她先生很宠她,名车、钻石,一样也不少。报社女同仁都羡慕的要命,一致认为她是最幸福的人。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多少女人做梦都想要过她那种生活呢!”我镇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满腹疑惑地问。
  “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总之是过的不幸福吧。否则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离家出走呢?”森重重地叹口气,然后话题一转:“算了,不说这些了。怎么样,你的沙漠之旅?这回知道热的滋味了吧!”
  我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还有小Z出走的事,轻声道:“是啊,不仅知道了热的滋味,还知道了幸福的温度。”
  “幸福的温度?你不说是26度吗,还说是什么医学专家说的。”
  “那是骗你的。”我苦笑笑,不无感慨地道:“其实,幸福并没有固定的温度,而是一种温差。你是否觉得幸福,取决于上一分钟待在哪。”
  森没言语,过了一会方道:“你说的对,我现在还记得小Z在婚礼上的样子,简直象个幸福女神。”
  是啊,每个人在自己的婚礼上,都是最幸福的。后来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对幸福的期望值增加了,而实际得到的幸福又被稀释了,因而产生逆差,于是走向幸福的反面。
幸福的温度(1)
  我出生在北方,却很怕冷,对炎热的夏季情有独钟。而同事森刚好相反,当时我们都在报社经济部工作,在同一屋檐下。冬天还好说,大楼统一供暖,一到夏季,就为空调定在多少度争论不休。他要定在22度甚至更低,而我在这个温度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严重时鼻子不通气。于是就和他抢摇控器,把温度升到26度。大概是性别优势,最后总是我胜。后来他送我一个绰号“26度女士”。
  “26度怎么了?这是最适合人体的温度,一位医学专家说的。最适合的就是最幸福的,你知不知道?”我故意气他。
  “好,等哪天把你送沙漠去,让你好好体验一下什么是幸福!”森一边擦额头上的汗一边道。
  本来是句戏言,不想几年后我真的去了沙漠,当时我已离开报社,成了一位自由作家,应一家杂志社邀请去敦隍游玩。说来有些好笑,我对沙漠的第一感觉不是它的炎热,而是它的寒冷。我们是在傍晚到达的,一下车就感到冷风直往身上吹。来接我们的导游说,沙漠气候就这样,早晚温差大,嘱咐我们明天多穿些衣服。
  第二天早晨,我穿上厚外套,在宾馆门前等车时,还是冻的直打颤,等上了大巴才感觉好些。车上的温度计显示16度,导游说,外面估计可能还不到10度。今天日程安排是去雅丹地貌。我们从市区出发,快中午时才到。一下车,感觉象进了桑那房,又热又闷,透不过气来。导游说,现在温度在38度以上,再往里面走还会更高。我们一行几人换乘一辆沙漠风暴,往沙漠深处驶去。导游就在车上讲解。到了雅丹地貌,我们下车游览、拍照。
  一下车,好象被一股热浪包围了,阳光直射,闷热难忍,赶紧撑开阳伞,但并不起什么作用。导游说,现在温度是40度,地表温度还要更高。的确,隔着厚厚的鞋底,依然能感觉脚下的酌热,我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热了!因为炎热我无心观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赶紧回到车上,顿时轻爽许多。
  “哇,真凉爽,好幸福呀!”和我一起回来的同伴感叹道。
  我抬头看看车上的温度计:“其实车上温度也很高,有36度呢,可是感觉象是26度。”
  这时,一旁的导游笑着道:“那是因为你们刚从外面回来。我没让司机开空调,怕温差太大,你们受不了。”
  我冲导游感激地一笑,转身望着窗外。那一望无垠的沙漠,还有那刚刚体验过的酷热,让想起当年在报社和森抢空调的事。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给森了个电话,电话接通了,但没人接。也许在开会吧,森现在已升为总编室主任,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我想等他忙完看到手机上的显示,会给我回话的。
  直到晚饭时,才接到森的回话,语气中透着疲惫,情绪十分低落。我问他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顿了一下,说,你还记得美编小Z吧,她离家出走,已经两天了,今天警察在市郊海边发现了她的宝马车,人还没有找到。
  我☆T☆X☆T☆小☆说☆共☆享☆论☆坛☆一听,惊的说不出话来。小Z是报社的美女加才女,后来嫁给一位地产商,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听说她先生很宠她,名车、钻石,一样也不少。报社女同仁都羡慕的要命,一致认为她是最幸福的人。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多少女人做梦都想要过她那种生活呢!”我镇定一下自己的情绪,满腹疑惑地问。
  “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总之是过的不幸福吧。否则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离家出走呢?”森重重地叹口气,然后话题一转:“算了,不说这些了。怎么样,你的沙漠之旅?这回知道热的滋味了吧!”
  我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还有小Z出走的事,轻声道:“是啊,不仅知道了热的滋味,还知道了幸福的温度。”
  “幸福的温度?你不说是26度吗,还说是什么医学专家说的。”
  “那是骗你的。”我苦笑笑,不无感慨地道:“其实,幸福并没有固定的温度,而是一种温差。你是否觉得幸福,取决于上一分钟待在哪。”
  森没言语,过了一会方道:“你说的对,我现在还记得小Z在婚礼上的样子,简直象个幸福女神。”
  是啊,每个人在自己的婚礼上,都是最幸福的。后来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对幸福的期望值增加了,而实际得到的幸福又被稀释了,因而产生逆差,于是走向幸福的反面。
找回颤动的感觉(1)
  这是一位商界朋友的故事。
  他出生在北方一个小镇,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多,还要养活三个孩子和两位老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每到月底,母亲便到邻居家去借钱。他不想一辈子象父母一样,住在低矮的平房,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惟一的希望是考大学。于是发奋努力,用功苦读,终于如愿考上省重点大学。
  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童老师是教语文的,但她说,这次她不会打分,因为生活本身会给他们最公正的分数。
  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那是1985年,他18岁。现在,20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50年庆典。他见到分别多年的同学,和已经退休的班主任童老师。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包。这是他一惯的做事风格,要么不送,要送,就一定让对方记住,让对方感动。只要一感动,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虽然这一次,他无求于老师。
  但他的礼物,好象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自法国的着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憾动了!那是20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见偶象罗大佑。”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稿纸、那笨拙稚嫩的笔迹,不禁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这些儿时的梦想、曾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早已实现。但实现之后,他并不觉的它们重要了。
  “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20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纸背面写下:母亲的饺子、好友的存折、妻子的字条。
  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他点点头,向老师娓娓道来。
  那一年,他29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除夕夜,他往家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她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
  “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他对老师道。
  一年后,由于资金受阻,加上内部矛盾,公司经营不下去,倒闭了。当初创办公司,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现在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几万元债务。心灰意冷的他,萌生轻生念头。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了他一张工商银行的存折,把6位数密码告诉他,然后转身就走了。
  “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其实我知道,这点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我起作用的,是存折主人的真诚和信任。就算是为了报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残局,东山再起!”
  说到这,他停住了,陷入深思,仿佛又回到那充满艰辛的拼搏岁月。
  “那妻子的字条呢,一定是个浪漫的故事吧!”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道。
  “不,一点也不浪漫。那字条上没有写’我爱你‘,’我想你‘这些甜蜜的话。当时那种情况,我们根本没有心情。”
  “噢,发生了什么事?”
  “那是两年前,我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紧张,患了一种耳疾,医学上叫乳突炎。先是左耳感染,后来右耳也染上了。那段时间,她一直陪着我,每天帮我热敷,清洗耳道。但病情越来越重,需要动手术。手术前夜,我担心手术失败,自己会失聪。她就给我写下那张字条:亲爱的,别担心,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耳朵!”
  老师被他的故事打动了,象一位慈爱的母亲,伸手在他的背上拍打几下,意味深长地道:“知道吗,20年前,你们写在纸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很虚幻,有的很物质。20年后,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读来读去,我只读出两个字——感动。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