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官场学》作者:汪龙庄

_3 汪龙庄(清)
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
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 ,不存在任何个人的偏见或他人
的偏见,那么才不会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一个人可以和
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劳,也不妨在某些时候给那些小人分些讥嘲。
做官不可无才
才能是一个人内在品德的外在表现。有了治理的打算后,自己的
第 20 页 共 204 页
20
----------------------- 页面 21-----------------------
才能却不足实现这个计划,那么在他周围的人,里里外外的人,就都
乘机盗窃分走他的一部分权利,达到假公济私的目的。因此,一件事
情到了手中时 ,当官的人就必须从头到尾,通盘加以仔细思索才能开
始动手。大凡做官的技巧和手腕,有不变的,也有变化的。只有有才
能的人,才能够反复权衡考虑而让事情有好的结果;而没有才能的人,
就算他以不变应万变,也仍然得不到好的结果。
多疑者必败
怀疑别人就会导致对别人的信任不会持久 ,身怀才能的人也就不
会被这种人使用。对事情疑虑重重就会优柔寡断,事情也就干不成功。
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 ,是由于胸无定见。胸中缺乏定见,那他周围
的人的意见就会左右他。大凡任何一件事,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在
心中都必须先权衡考虑 :应该自己做的事,不要怕犯错误;不应该自
己做的事,即使有功可居也不应参与。这样就不会畏首畏尾,前怕虎
后怕狼。这就叫做胆量来自于见识中。
因时因地,区别对待具备了才干和胆识,就可以算得上会做官了。
然而才干却贵在干练通达 ,胆识贵在善于明白事理。遇上那种彼此不
同的风俗习惯,现在和过去形势不同的情况,特别要权衡时间和地点
的差异,筹划出与之相适应的办法来。
如果自情才能和见识足以胜任 ,独断专行且自以为是,那么就会
始终搞不好事情 ,处理不好政务。这个道理和医生用药一样,如果不
知道怎样切脉 ,不懂得在处方中加药或减药,只是一味地抄袭前人的
现成药方 ,那么人参、蓄草也就会致人于死地,这和用砒霜杀人没有
不同。
旧的规章制度,不要轻易更改现在的人,他们的才能和见识,往
往总是赶不上前人。前人所订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绝不是随随便便,
不加考虑的产物。现在的人由于不能仔细地探求前人之所以订立这些
规章制度的动机和原因 ,而随便地去对它加以更改或补充,如此一来,
就会因为计划不周密、详尽,留下隐患,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前人
第 21 页 共 204 页
21
----------------------- 页面 22-----------------------
已经制定好了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不能轻易地对它加以更改。
陋规不宜马上革除
裁除陈规陋习 ,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但是官署中的各种收入,
或许有收入和支出推动平衡的情况。所以,要针对不同的风俗习惯,
采取不同的施政措施。收取赢余部分应用,而现在却突然对它加以淘
汰革除 ,在眼前自然会获得一个廉洁的名声。但是等到了没有任何收
入可以开支的时候,势必会又从老百姓那里去搜刮,这种情形之下,
就会出现变本加厉的事情。如此一来,助长了贪婪的风气,打开了诉
讼的口子,祸害比原先将会更大。但对于那些极其可恶的陈规陋习,
是不能再允许它们再存在了。然而公事却也非常难办了。有些不自爱
的人,于是趁着这个机会,百般攻击;奸狡之徒也趁势混水摸鱼,找
到籍口,而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却反受其害,不能安居乐业。
造成这种情势 ,是谁的错呢?陈规陋习在各个地方是不相同的。
但是对于官吏的俸禄薪水 ,却不要动它。其它像津贴之类,可以参照。
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斟酌而定。删除那些太不像话的陋规,但自己却
不要轻易说革除。至于某个官员,全部革除陋规,这叫做慷他人之慨,
他的用心不言又明 ,“有修养两人是引以为戒的。
常规应酬不该单独裁减
大凡陈规陋习多的地方,送往迎来的应酬也一定很多。从老百姓
身上取来 ,却用在了官吏们的身上,民间谚语所说的 “以公济私”,
正是这种情况。这些民脂民膏,并不是用来喂饱这些当官的口袋的。
各种陈习长久以来相互沿用 ,已经成了一种常例和习惯,因此万万不
许在常例之外 ,再增加额外的负担,也断不能在常例之中扣减。假如
应该拿出来的 ,就一定不要吝啬。
就像为了长牙齿却把身体给弄死了一样,不要特别吝啬钱财。
好差事,却不见得是好事一般人所说的好差事,大多数是在各种
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每年所收入的,每个人都眼巴巴地预先计划好
了来分沾一点好处。能够善于搞好收入和支出,这种事情只有有才能
第 22 页 共 204 页
22
----------------------- 页面 23-----------------------
的人才能办得到这点。有的人不善于搞收入,却又不能不支出这些收
入,如此一来,各种费用就入不敷出。能够考虑到费用不够却又偏偏
不谨慎地对待处理收入 ,那么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害怕祸患的后果,
在收入上稍微谨慎一些 ,却又无法应付别人的要求。所以说人们眼中
的好差事,却不容易于好。洁身自好的人,千万不要听别人怂恿,垂
涎于眼前的各种有利的营生。白居易有首诗这样写道:“妻妾欢悦童
仆饱 ,始知官职为他人”。现在那些干美差、捞肥缺的人,把自己的
童仆养得白白胖胖的,而自己所拥有的所谓妻妾欢悦,却是徒有虚名
而已,其实质却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学生的包袱罢了。
我先前曾经客居临安 ,半夜时听见雁的鸣叫之声,有所感触,写
下了 “忙于填饱肚子的群雁啊。却在风霜雨露中落得一身凄寒”的句
子。这并不是有感而发。主人王晴川先生把这两句暗暗诵吟了几遍,
悄悄地流下了饱经风霜的泪水。第二年,他就以供养父母作为藉口辞
官归家了。那些正在干好差使的人,难道不应该常常以此提醒自己
吗?
要注重珍惜民力
先儒曾经这样说过 :“一个人,如果在珍惜物力上用点心,那么
对物力必定会有所帮助的。”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尤其应该每时每
刻都存在珍惜物力的想法。
假设碰上地方上有公事不得不向老百姓征集劳动力 ,如果不严格
地监察官吏行为 ,有的人又会趁机假公济私,老百姓对这些扰乱和摊
派又怎能忍受呢?因此 ,要想从老百姓那儿得到帮助,就一定要先替
老百姓珍惜民力。
这不仅仅是消除怨恨不满的问题 ,同时也是为了自己问心无愧。
不要拿土特产作馈赠物品
地方上的土特产品 ,本来就不是上级官吏的利益。但是偶然随便
一点,孝敬上司,馈赠同僚,后来就沿袭为例,甚至到了用官价购买
的程度。这样就大大加重了所辖区域内生民百姓的负担,由此而产生
第 23 页 共 204 页
23
----------------------- 页面 24-----------------------
的副作用也是没完没了的。如此行事,怎么能够鼓励官吏们呢?所以 ,
如果是故老相传的习俗 ,还可斟酌适当地减少。如果所出产的物品,
一向都不出名,就千万不能轻易地用来作馈赠礼物;如果这样做了,
就会给后代人留下祸根。这跟第一个拿陶俑来作陪葬的人一样可恶之
极。
减少官定价格
当官者所管理的辖区,地处交通要道,应酬就会特别繁多。使用
的器具和所吃的食品,偶然也就有了公家价格的名气。这些东西,有
的来自于铺户人家,有的是差役那儿供给,总之,不是向老百姓摊派
的就是自己垫赔进去的。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良好政风的表现,可
是由于陋习相沿已久 ,也就成了习惯。如果统统地加以裁减革除,事
情恐怕反而更为麻烦。对于这种事,应适当地节制,可以不搞就不要
去触动,千万不要让它出现苗头。要不然,幕客们从中渔利,蒙骗百
姓;而当官的家里的人又巧借各种理由在市场上勒索,从而导致老百
姓没有能力应付,激发他们向上控告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保护有钱人的合法生存
把财富珍藏在老百姓的手中 ,并不是专门为老百姓考虑。假如一
碰上水灾、旱灾和战争年代,除了钱财的力量是不能够真正帮助老百
姓的。保证了富裕省份,遇到需要这些财富的时候,诚恳动情地劝说
大家,他们也一定能够捐献财物,接济穷困的。即使是那些视财如命
的守财奴们,也会因为受了感动,而群起听从官家的号召,捐献出自
己所珍视的财产。这样一来,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情了。况且,富裕
的人,是贫困的人赖以生存的对象。地方上如果有省钱的人家,凡是
自食其力的贫穷人,都可以依靠他们而得以生存下去。如果等到了有
钱人都变得穷苦不堪的时候 ,那些原来就十分贫穷的人,就变得更没
有什么依靠了 ,无法养活自己了。在这个时候,如果刚好遇上什么公
事要办,那办起来就会遇到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从而留下不少无法
治理的祸来。因此,保持自己辖区内的富裕,是治理好政务的主要途
径和办法 ,也是当官者的一个诀窍。
第 24 页 共 204 页
24
----------------------- 页面 25-----------------------
保富之道在严惩无赖
当官的人,如果他自己本身就不廉洁奉公,那么在他所管辖治理
的境内,那些无赖之徒就自然而然地把那个当官的人,当作一笔极大
的赌注,去骚扰当地的有钱人家,以便从中获利而满足自己的私欲。
在当地当官的也从这种有利可图的侵扰中获得好处,而且通过打官
司,当官的也从中获得好处而发迹。所以他在表面上,是在治理杜绝
这些事情 ,背地里却有意识地放纵这些事。等到当地的殷实大富人家
又不得不忍受这帮无赖之徒的侵扰和欺诈的时候,这实际上是等于让
这些卑鄙无耻的小人气焰嚣张 ,风长了恶人的威风,当官的反而成了
老百姓的仇敌了 !
朝廷设置官府,目的在于清除暴虐,安扶善良的黎民百姓,这本
来就是官府必须尽的义务。放纵暴徒的行径,欺侮善良的平民百姓,
这种负国负民同时也是祸国殃民的罪恶行为 ,难道苍苍上天还会保佑
地吗?所以在我看来 ,保持富裕最有效方法就在于严厉征治那些奸恶
之徒的诬告和侵扰 ,使他们不致寻找任何袭。惹事生非,有钱的人也
就可以相安无事。如果这样做了都治理不好自己的辖区,那却是从来
没有过的。
赈济灾民,切莫贪图私利这件事不大好说出口来,而且也不敢说,
但是在我良心上 ,又不忍心不说出口来。在某个地方,十分不幸地遇
上了收成不好的年成。从查明灾情、核实灾情到请求救灾款项,每一
个层次和环节都需要费用 ,这些过程中不能有私毫伸展的余地。
钱从什么地方来?不大好说 ,也不敢说的正是这个问题。只是克
扣赈灾项目中的款项,装到自己个人腰包中,虽说富了自己,然而在
成千上万受灾的灾民之中,一定有正在眼巴巴等待救济而还没有得到
救济的人,会因为贪官的私欲,而成为那遍野饿死的人中的一缕冤魂。
这样做 ,上对不起皇上的恩情,下害死了无辜百姓的生命。丧失人性,
制造罪孽最多的,正是这种人。这就是我不忍心不说的事情。
从前 ,济源卫公哲先生在邓州当父母官的时候,他拿出了所有的
第 25 页 共 204 页
25
----------------------- 页面 26-----------------------
救灾款项赈济饥民,为流离失所的人建造了住房,供养那些在灾难中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难民。因此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因为卫公哲的
措施而生存下来了的 ,不计其数。和他同时办理这次赈灾活动的官吏
们,都竞相嘲笑卫公哲太迂腐 ,太不识时务了。然而那些中饱私囊的
官员们多数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而只有所谓 “迂腐”的卫公哲反而
得到了提升。
没有过几年,卫公哲先生经过了多次提升后,当了安徽巡抚,继
而又升任工部尚书,后来又到了中堂做高官。
文端公继善在当两江总督时,我亲眼目睹了他是怎样搞好赈灾工
作的。
他在告示最后一条的内容是 :“倘若官府中有人克扣减少了赈济
灾民的款项,肥了私人的腰包,一旦被我耳闻目睹了,决然逃不脱法
律的制裁。即使本督察考察不周到,没有被发现,但我确信,这种人
天理难容 ,他的子子孙孙命运将极为悲惨,就是想当一个饿死鬼也办
不到 !”他的这些话说得多么沉痛啊!如果有人读到这里,却还不努
力地赈济灾荒中的难民们,这种人难道还有人性吗?
执法贵在有人情味
我从前作幕僚 ,遇上犯人有红白喜事的,而他们的案情又不是很
重大的,这种情况就是我的主人也一定会曲意怜悯体恤的,因而我也
就全部成全他们的喜事,同情他们的不幸。有不少人都议论我迂腐不
切实际。直到我后来在读到 《辍耕录》中的 “匠官仁慈”一条时,在
我胸中终于获得了共鸣 ,发现其观点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匠官是
杭州的金王府的副总管罗国器罗世荣先生。有一个匠人犯法后案子都
已搞好了,官吏们请求判决。这时罗世荣说:“我听说他刚刚娶了媳
妇,若是责难他的话,公婆必定认为新媳妇对儿子不吉利,争吵之余,
事情发展下去就说不清楚了。所以姑且放下暂时不问。以后如果再犯,
重重加以惩治就行了。”这真是一个仁慈的人说的话。
乾隆三十一二年间,江苏有个十分干练的官吏张某,这个人治理
第 26 页 共 204 页
26
----------------------- 页面 27-----------------------
案子十分严厉。在县城的时候,一个童生怀里挟带着他过去写的文章。
如果按照法律 ,这个考生应戴枷示众。可是这个考生的各位亲戚朋友
都来跑在地上求情 ,说这个人才结婚一天,请求满一个月以后再补枷
示众。张某不同意。他那刚结婚的媳妇听说了这件事后,就上吊死了。
于是张某才命人把枷打开,随后这个考生也跳水自杀 ,随他媳妇去九
泉相会了。怀里挟带资料参考应该戴枷示众,。这是法律。执法人没
有错误 ,但难道他唯独没有听说过:“法律设了死刑,礼却要顺通人
情”吗?满月后补带枷锁示众 ,既顺应了人情也没有歪曲法律,为什
么就不可以变通一下呢?一定要这件事上树立权威 ,这是多么残酷的
事情啊 !后来张某调到南汇去当县令,犯了乱收港粮的罪行,按法也
应该杀头。我们从处理怀旧文章一事,大概就可以知道他的冷酷无情。
上天的正道喜欢回报他人,快得像报喜一样。所以法律也有一定准则,
而人情却千差万别。在准许人情的前提下用法,就不会触犯造物主的
仁慈和原则。
反躬自问方能宽恕他人
再说那些自己身为执法官的人,又真的能够做到在任何时候都维
护法律的尊严 ,任何事情都遵循法律办事吗?贪婪而冷酷的人 ,无论
他多么谨慎自持 ,却终究不能做到在自己的薪水之外分毫不取。像在
前面说到的各种陈规陋习,其中哪一样又不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只
不过是多年的积习难以改变 ,老百姓和官府中人都习以为常了,而法
律却又没有触及到这些问题 ,侥幸地免于法律的制裁罢了。况且任何
官吏也不能把自己置身于法律之外,而只把老百姓绳之以法,这样做
能够问心无愧吗?所以碰上老百姓犯法 ,只要能够反躬自问,那么,
就会在执法时宽恕犯法的百姓。法律不能容许的,原本就不应该扭曲
法律以助长奸情 ;如果可以从宽发落的,就不妨根据实际情况从宽处
理。
不干涉百姓议论官府
判断是非善恶,人人都有一个标准。在没有当官的时候,听到别
人谈起官吏残害百姓的各种事情,没有不气愤痛恨得捶胸顿足的。而
第 27 页 共 204 页
27
----------------------- 页面 28-----------------------
一旦戴上乌纱帽的时候,就忘记了早年曾多次告诫自己要引以为鉴的
往事 ,正是所谓 “当局者迷”。这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共同感叹的深
刻原因 。如果有幸而能在当官后回想到自己没有发迹之时的种种感
慨,从而常常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不去干涉老百姓对于官府的各种议
论,这样自然就可以在自己工作中,不会出现举措失当。
当官不做黑心事
我们大清王朝使用贤人没有固定的标准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都加
以重用。那些王公贵族们,世世代代享受皇家恩泽,加上耳濡目染,
早就熟悉了当官所忧虑的各种事情。他们呱呱坠地后,就处在良好的
环境之中 ,只晓得富贵是我家本来就有的。刚当官时,震摄于象齿之
焚的家训 ,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不辱没门风。至于贫穷的读书人,靠科
举及第起家 ,把自己和那些读得头发都白了的读书人比较而感到幸运
万分 ;哪里又能够马上放弃自己所学到的礼仪和良心,去和那些贪婪
狡猾的官吏们一起同流合污呢?如果在其他方面努力进取,自问还可
以为时所用。但为什么一到了登上仕途就开始不自爱了呢?既然已经
当了父母官,那就有了培养廉政的银子,有了薪水官俸,另外还有一
些自然可得到的利益,无论差使好坏,即使是最差劲的,都比在乡下
私塾中教几个学生糊口要强得多。努力去干还担心不能干好,怎么可
以味着良心做黑心事呢?不辜负老百姓的希望 ,因为百姓是把身家姓
命托付给了父母官,如果昧了良心,连鬼神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从
前孙子林先生在浙江做官时,在官薪之外,他一分钱都没有。有人劝
他为子孙买点地 ,他说:“我没有看到过红项官儿的儿孙到了当乞丐
的地步。如果到了这个地步 ,那就是他的祖宗的过错。”这几句话,
到现在人们都还在广为传诵。
贪官不可作
当官不能够贪污行贿受贿,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则认为这样做不
仅是不能够 ,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十多年前,当官的人都洁身自好,
小心谨慎地按理决定各类诉讼案件。诉讼人中虽偶尔也有通过行贿取
胜的 ,但他们都极为保密,不敢声张。
第 28 页 共 204 页
28
----------------------- 页面 29-----------------------
自从一两个短缺银两的官儿借口弥补开支,稍微接收了一点贿赂
后,诉讼的人就都以行贿取胜作为自己的本事夸耀。当官者只有不开
纳贿的方便之门 ,才不会有什么事能达污他在官的声誉。偶然一次受
了贿被发觉,那么受贿人的名声就四下传播开来。大概家里的人和身
边的随从们都喜欢那种不廉洁的官儿 ,因为他们能够趁机施展阴谋诡
计,捞取好处。虽然做官的也并不是每件事都收求贿赂,但他们一定
会说 :“不接受贿赂就不能够显示出官府的声威和力量,也不能充实
手下人的荷包。”当官的人一旦受到了行贿者的挟持,就不能够惩治
奸邪之辈的丑恶行为。再说,如果一个当官的人以受贿出了名,那打
官司的人必定会以财力雄厚而称霸,即使他没有行贴也打着行了贿的
招牌。那些行贿送礼的人,都喜欢夸大行贿的数目,并且因此而沾沾
自喜。富豪之家如果花了三百两银子的赔礼,必定在别人面前吹牛说
成五百两。可是这到手的三百两银子 ,从双方说妥到付钱,随从和家
人们层层分肥,当官所得到的还没有一百,可别人在议论传播中却都
是按虚数五百两算的。听说他的上级官吏贤明廉洁,就一定要找点事
情去弹劾他。上司就算很爱才,也必定会拿出的数目超过了受贿所得
到的钱的数目。于是他就不得不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去寻求一定要受
贿,受贿的人会更加贫穷。这样一些正义的谴责就会加到他身上,而
背后还有既没有对不起老百姓也会受到上司的嘉奖表扬。
清官不可刻意追求
做官清正严明 ,只不过许多治理方法中的一种而已,并不是做到
这一点就够了。以前曾有过不少洁身自好的官吏,把为官清正廉洁为
本钱来炫耀。
而这些人处理政务时一味严厉,执行法律时一味严求。其所作所
为,人人都有口皆碑,人人都有目共睹。然而当他们只要有一点失误
的时候,大家都群起而攻之。而这些自命廉洁的官员,也从不推究自
己受到众人围攻的原因,动辄就说:“哎!清官当不得呀!”可是这哪
里是为政清廉的过错呢 !在他们心目中,大概清廉就是刻薄。但对自
己要求严厉是可以的,对别人要求过于刻薄就不可以了!
第 29 页 共 204 页
29
----------------------- 页面 30-----------------------
假命案断不可拖延
应该抵命的杀人案件 ,官吏们还震慑于法律威严,不敢胡作非为。
而那些自杀身亡,死在路旁等案子,却更容易扩大事端造成骚乱。由
于老百姓的无知,最害怕的就是牵涉进了人命案件中去。而恐吓人、
招摇撞骗的事容易找到藉口 ,这些事全靠验尸的人尽量把它弄得简
明。凡是自杀的人,除了由于挑衅、威逼或奸情,需要重新审讯外,
其它那些因为吵嘴口角而轻生自杀的,就完全可以当场结案,不必要
拘押相关人员进城 ,使下级官吏增加看守的拖累。如果死者是倒在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