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哈吉.穆罕默德/欧贝德第二期(约前4800-前4500年)
3. 欧贝德第三和第四期(约前4500—前4000年)
4. 乌鲁克(约前4000—前3200年)
到了欧贝德四期时代陶器已开始盛行,并已不再成为珍贵物品或身份的象征,而是日常用品了,并且陶轮的使用首次得到证实,这标志着已过渡到了“乌鲁克时期”。
5. 捷姆迭特耶色(约前3200—前2900年)
6. 早期第一王朝(约前2900—前2700年)
7. 早期第二王朝(约前2700—前2600年)
8. 早期第三王朝(约前2600—前2340年)
9. 阿卡得王国 (约前2340—前2159年)
10. 古蒂时期 (约前3200—前2900年)
11. 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2—前2004年)
12. 埃兰人的征服(约前2004年)
13. 伊新—拉萨尔时期(约前2025—前1763年)
14.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前1595年)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传统的两河流域历史年表:
公元前3550—前2117年
乌鲁克文化晚期
(前35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前3200年)
早期第一王朝
(前2900年)
早期第二王朝
(前27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前期
(前26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后期
(前2500年)
前2340
阿卡得王国
萨尔贡一世
前2208后
古蒂
尼利都皮齐
伊鲁鲁友什
提里甘
前2117年
陶器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非常有效的见证物,而陶器的故事是随着伊拉克南部湿润的平原上最早的开拓者而开始的。
陶轮新技术的出现标志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地区到达乌鲁克时期时,就已经离开了史前时代,而进入了有史时代。更早的陶器式样产于山中的部族。
真正的历史的确是从有文字开始的,文字看来是乌鲁克及其同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城市的人们发明的,最早的文字首先是在乌鲁克第四王朝时期被发现的,文书是用削尖的芦杆刻划在小泥板上的,其内容主要是向独一神献祭的牲畜头数。古代人向神献祭牲畜是古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到了早期王朝时期文书才采用了我们定义的书面形式,有了完整的语法和词汇。最早的苏美尔口述史诗才被文字记载下来,它们包括对乌鲁克和基什伟大的英雄国王所统治时期的事件的传奇叙述。这种史诗文学非常受欢迎,很快被翻译成阿卡得语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代代相传,它们的版本是在尼尼微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遗迹中发现的。它们包括被称做《吉加美士史诗》的12块泥版,其中有讲述苏美尔大洪水的著名故事,还有关于基什的伊塔纳,乌鲁克第一王朝的恩麦卡尔和卢加尔班达的传奇故事。
至此我们已经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本理顺了阿拉伯地区两河流域古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的时期是从公元前6000年到前3000年的简单概况。早期王朝正处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期,这一时期即公元前3000年前后,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的时期,多年来学者们所精心探讨的“大洪水”之谜及其产生时间决定着人类史前文化的分水岭,阿拉伯古代部族的产生都和这一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玛雅文字的破译和德国考古学家“大洪水”坑的发现(见书后表五)为现代人确定世界性的“大洪水”确有其事,并在玛雅文献中确定了“大洪水”的爆发时间是公元前3113年(多年来世界学者估算“大洪水”时期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之间)。
“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化没有给历史学家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资料,而考古发掘成果印证了史前的文化传说。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与产生的渊源相关的,多少年来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观点。
近两百年来的考古研究与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学者们将以各自不同的崭新观点来解读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部族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了解人类文明及人类信仰的渊源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现和有关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向我们表明:阿丹及阿丹族人从活动的拉胡尼山发展到扎格罗斯山和伊甸园等地,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遗址,从古兰土墩遗址到埃利都,从古兰土墩到雅默的两条路线出土的陶器式样的研究以及对苏美尔史诗及其他历史文献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两河流域山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政治和历史的发源地。
2. 苏美尔起源于山中或者说库尔德山脉的山里人播种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文明。
3. 苏美尔的乌鲁克平原王国与山中伊甸地区的阿拉塔王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4. 苏美尔人是从扎格罗斯山区迁到苏美尔平原的。
5. 阿丹的后代是从山区迁到埃利都的。
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我们通过研究这一地区陶器产生的时间顺序和比较不同土墩遗址的陶器类型,从而能了解阿丹族人从山区迁往平原的路线及时间(附陶器路线图)。阿丹族人历经了石器时代后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进入了陶器时代,大约在距今6800年—7100年左右。阿丹族人带着他们的陶器从山区迁往平原进入了埃利都。
从附图②中可以看出阿丹族人是分两条路线从山区迁往两河流域平原的,经北到雅默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古代的亚述古国及巴比伦古国(见历史年表)。
往南到埃利都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埃利都古国和乌鲁克古国。
以上两条路线的山区古人部族是阿拉伯半岛产生诸多部族的渊源,根据陶器的发现及产生时间可以了解到阿丹族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迁经埃利都后,学会了制造可以航海的芦苇船(这一点已被现代科学家以模仿形式造的芦苇船通过实际航海操作、能够到达目的地所证实)史前古人类从波斯湾海沿阿拉伯半岛向右转,可以到达非洲的红海,从而进入非洲及地中海,向左转可以到达印度的梅路哈,从而进入亚洲通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
从人类到达埃利都发明了芦苇船(公元前5000年)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1000年时间内,人类已从阿拉伯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地,并通过航海技术的发展,将他们的贸易需求及生活用品陶器和红铜、青铜制品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性“大洪水”之前(距今5113年之前),全世界几大洲几乎都有人类存在,这一点也已被考古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所证实。
我们从陶器出土的路线图可以看出,波斯湾两岸的陶器式样以及非洲和印度大陆的两岸陶器式样都与埃利都陶器后期式样相同。而埃利都陶器式样又与古兰土墩遗址陶器的后期式样相同,考古研究证明古兰土墩遗址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陶器,距今达(7000年左右,在埃利都土墩发现了6800年前的彩陶)。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是和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陶器、红铜器、青铜、铁器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表: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发明了陶器
公元前4800年左右发明了彩陶
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发明了红铜
公元前3150年—前2300年 早青铜时代
公元前1150年—前600年 铁器时代
而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从山区迁入两河流域平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欧贝德第一期(公元前5000年—前4800年)可以得到证实,到欧贝德第四期时(公元前4000年)人类进入了乌鲁克时期(公元前4000—3200年)人类已经形成诸多部落。
捷母迭特那色(约公元前3200—前2900年)
史前文化分水岭时期为公元前3113年
早期第一王朝(约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
阿卡得王朝 (约公元前2340年—前2159年)
古蒂时期 (约公元前2208年—前2117年)
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212年—前2004年)
古巴比伦王朝(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
近亚述帝国 (约前911年—前744年)
波斯帝国 (约前559年—前)
苏美尔国王表实际上是古人对当代英雄们事迹的记录,具体时间应从“大洪水”后开始的即公元前3113年。
能够反映阿拉伯地区历史记载的主要依据是《讨拉特》(旧约)、《引支勒》(新约)、《古兰经》、《苏美尔史诗》、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天方大化历史》、《苏美尔国王表》、《传统的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年表》。
近二百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以上资料其中的一些传说与神话应报有一种开明的态度。
我们中大部分人都记得《古兰经》中有关情节的故事:
一、我们都知道阿丹与好娲的故事以及致人类堕落,代表世界魔鬼之首离卜里斯的故事。(《古兰经》第二章第35—第38节)
二、阿丹两个儿子的故事,哥哥杀了他的弟弟变成了亏折的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杀人的人。(《古兰经》第五章第27—第30节)
三、努海时代的“大洪水”毁灭了世界,一个虔诚的人努海和他的家庭因受启示而造了一只方舟而得救,这只方舟最终停靠在朱地山。(《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4节)
四、努海子孙回到了平原开创了自阿丹以后的新的人类的文明。(《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8节)
玛雅文字近期的破译,使我们对决定史前文化分水岭的世界性“大洪水”的时间有了一个确切的结果。
玛雅民族虽然只有不到3000年的历史,但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档案保管员,在玛雅文化的历史文献中有世界上唯一记载世界性大洪水的确切时间,即公元前3113年。
努海时代以前的诸民族是以山区古人类的一个群体为基数的发展结果。
大洪水灭绝了人类的史前文化,我们考证史前人类第一个部族的产生,只有依靠史前的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的互相印证。
传说中各种主要神灵都在史前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印证,如伊南娜女神、埃利都神庙、欧贝德的陶器(彩陶)等。
历史文献和陶器传播路线告诉我们,人类的最古的历史摇篮是从阿拉伯的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向平原扩展的。出土文物告诉我们,他们从一神论的古代信仰演变成努海时代之前的多神信仰。因“大洪水”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留给人类的只有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作为历史的考证。
而阿拉伯地区各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习俗正是从史前文化中的“一神论”的信仰中流传下来的。
人类的信仰,从远古时期(约8000年)的一个民族的“一神论”信仰(以祭献方式崇拜),发展到诸多个民族的多种神灵的信仰(以祭祖和佛像方式崇拜),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论”的信仰,但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神论”的宗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穆罕默德能在短短的23年中的时间里,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诸民族归统到“一神论”为宗旨的伊斯兰教中来,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神论”的根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衰是与人类一神论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3113年大洪水的产生从公元前3113年到公元0年,近3100年的时间,人类徘徊在多神论的信仰模糊状态,而从基督始至距今1400年穆罕默德诞生前的600年间“三位一体论”使人类的信仰更加模糊,人类的文化陷入了空前混暗时期,难怪欧美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类历史文化黑暗时期,也就不足为怪了。
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印证了一部分阿拉伯地区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如许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了第七世英雄的名字以及他的才能及他升天国的传说故事,传统的一神论称之为以德雷斯圣人(圣经中称为以诺)。
我们从第七世圣人以德雷斯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出土的,位于城市地下中心部位的供奉神像的庙宇神坛遗坛(距今有6000多年),可以看出人类的初级阶段就已经从“一神论”发展成为对祖先的崇拜。
第一世英雄的名字阿丹和他的妻子好娲的故事,是阿拉伯地区传诵最早最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真正的阿拉伯人谁也不会怀疑阿丹的后代形成了阿丹族人,后来称为苏美尔人的出土的陶器证明他们是世界是最早的原始部落,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地区出土的陶器的年代可以和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遗址出土的6800年前的陶器相左。
每一个阿拉伯人都相信是阿丹族人的后代(苏美尔人),先后从畜牧业、农业、运河水利、原始陶器到6800年的彩陶,从红铜器到青铜器的制造,他们毫不怀疑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这些传说以远古的唯一神论为信仰基础,虽然唯一神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一样的(他们都只相信宇宙中有一个主宰——真主)。
阿丹族人的后代在“大洪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诸多原始部族。
阿拉伯地区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在形成较大规模的部族后,他们本能地从山区迁往平原,他们迁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这一点已被出土的城市遗迹所证实,如埃利都、乌鲁克、乌尔、舒布帕克等,其中乌鲁克占地1100亩、人口达5万人、各个城市国家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并于公元前4000年至前3200年建立了乌鲁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