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

_58 荆柯守(现代)
“寡人明白了,工部并礼部,可修建之,寡人登极之礼,也要筹办。”
“臣死罪,敢问王上何日登极?”
“圣上今年驾崩,寡人不愿夺其年,今年是大业十四年,寡人于明年正月初一,登极为帝。”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神秘主义,早早说明就可。
“王上,天下不可无一日无君,圣上已崩,王上就应该今年登极,以应天数。”李播连忙劝告的说着:“三大祭,都已建成,稍加修改就可,王上还是早日登基才好,要知道,李唐也在筹办大礼,还是早日登极,应天命再说。”
杨宣凝自灵魂转世夺舍以来,对神秘力量就深信不疑,听了这话,心中一动,李唐原本有天命,虽然说现在大势已改,但是还是先称帝为好。
想到这里,他就说着:“先生考虑的是,那何时可登基?”
“王上,下个月,礼制就筹办好,王上就可登基为帝,以应天命。”
“大体仪式怎么样?”
“王上,选吉时,先于大殿设御座,前设宝案,上置传国玉玺,钦天监设定钟鼓鸣放时刻,早晨,王上先亲自祭祀天地二坛、太庙,社稷,祭后,鸣钟鼓,更换衮冕礼服,文武官员从午门进入,王上由中门出来,在御座上落座。百官上表,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领下山呼万岁,万万岁,宰相取传国玉玺,奉上王上,王上亲印,在即位登极诏书上,先是朝中颁诏,后是皇城之门举行,在城楼上宣读即位诏书时,臣民在城下聆听,以后传旨各地,以为正听。”
杨宣凝知道,这仅仅是一种简单说明,实际上仪式,要比说的要复杂无数倍,但是这就是臣民的事情了,他想了想,点头应是。
有点必须说明的是,以前电视电影,“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经常使用,实际上,这仅仅是在登基,和十日一次地大朝上如此,一般的情况下,平日君臣相见办公议事,平时,只要一拜一礼,称“圣上万福”就可。
“至于礼服,还请王上确定。”礼部尚书虞绰又严肃的问着。
杨宣凝不由头疼,他想了想,说着:“寡人之服,先分登基、大祭、册封时冕服,日常十日一次地大朝时冕服,主持日常小朝时的冕服,还有日常便服四等,具体事宜,还请卿为寡人制定是宜。”
到了这个时代,才知道皇帝总穿那种电视电影中地正服有多傻,那是正服,相当于皇帝地制服,不得不穿的,平时哪可能穿?总是差不多地一套,不觉得厌倦吗?
而且,也根本不是一个颜色,更加不要说黄色了。
“登极之后,又要册封皇后,当刻玉玺,还请王上示下,应如何?”传国玉玺,是国之重宝,基本上,只有在登极,册封太子,遗诏上使用,册封皇后都难说,平时旨意,根本不会用到这个。
杨宣凝一沉吟,就说着:“寡人先设一玉玺,上刻天子奉天而造命,是以专用册封和罢免皇后、王子、诸臣爵位而用。”
“寡人又设一玉玺,上刻天子奉天而治国,是以平时政事,皆出于此玺。”
“寡人又设一玉玺,上刻天子奉天而讨伐,是以平时军事,皆出于此玺。”
“寡人又设一玉玺,上刻天子奉天而上邦,是以与诸国联系,都用此玺。”
“寡人又设一玉玺,上刻天子奉天而祭封,是以专门祭祀和册封鬼神,以及追封功臣之三代,用以此玺。”
“寡人又设一玉玺,上刻开元行玺,寡人登基,立开元,以此为寡人私印,专以恩旨,外旨,以用此玺,不加于朝廷七品以上者,内庭不论,日后皇帝也可开印。”
“此六玺,都用白玉雕成,螭龙纽,紫色印泥,皇后和太子,也必雕刻玉玺,皇后就以坤位之极,以为历代皇后之宝,太子以潜龙在渊为宝,余者,全用金印。”
这些东西,都是大事,一口气说完,杨宣凝也不由叹,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必须由他亲来裁决,这可是日后的祖宗家法。
“臣领旨。”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一百十三章 - 步步紧逼―
大业十四年三月初三日
沈落雁正在殿上,与杨宣凝说话:“王上,洛阳城中,已经肃清了,连同军中异端,也各有名单,请王上阅之。”
她并没有穿着官服,眸子宛如秋水,配上细长入鬓的秀眉,如玉似雪的肌肤,风资绰约的姿态,确是罕有的美人儿,最难得是她有种高贵气质,使人觉得她身居高位正是合适。杨宣凝接过,稍一翻阅,就放下,说着:“很好,你这次,与洛阳隋臣联系,逼着杨出城降之,省了寡人五万兵,实是大功。”
沈落雁伸手拨弄秀发,让整张使人心迷神醉的脸容露了出来,淡淡的说着:“这是臣等应该有的事情。”
杨宣凝一下子笑了,又叹了一下,说着:“你对隋皇太孙,怎么看?沈落雁知道这个话题重大,但是王上所问,又不得不回答,想了想,说着:“王上,杨今年才十七,据我所知,的确是天生英才,只是年纪太轻,又无时机,才不战而降,王上有问,臣当尽心而说。”
杨宣凝点头,对杨,他只见过一面,但是其人的确年少英才,略皱眉,半响之后,才又问着:“他现在情况怎么样?”
“此人现在居于一宅,一直被臣的锦衣卫监督,前几日,已经转移到厂卫。”沈落雁回答的说着:“不过,臣在外面,还遣了一队观察。”
杨宣凝沉吟:“你看如何处置?”
“如依先朝法度,亡国之君,都是封为公而闲置。不许外出,不许多与外人接触,杨非是皇帝。但是也是皇太孙,也可按此减等处置。只是此人年纪虽小,又有英气,无论是落在外人手中,或者得了鱼水,只要稍有机会。就立时能翻起大浪来,王上,隋统一天下,虽然先帝失德,但是文帝励精图治,风评甚高,潜在影响不可小视,如何决断,这是王上之权。”
杨宣凝点头。其实以前,不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还在,但是自刘裕开了头。杀害前朝皇帝皇族后,历朝历代无不以诛杀前朝王族为首要之务。
不过。宋太祖。也还是留下了后周宗室,其实南唐后主李煜。也留下了,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李煜因此非常痛苦郁闷,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其中多有怨望,而被宋太宗毒杀,这其实不关多少政治因素了。
想到宋朝,他不由想起罪名的“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北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在一个大雪纷飞地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着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地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于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地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赵匡胤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地战略方针。
而现在自己,其实就是宋朝当年的战略方针,只是自己已经平定了南方,现在目标就是平定蜀中,一旦蜀中平定,就可压制整个天下,可大举北讨了。
比起历史上宋朝,自己的处境要好上许多,想到这里,杨宣凝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已经有了决断,说着:“寡人不杀圣上太孙,就封为安宁侯,照样按制授田,只是不许随意外出,你等和厂卫,联合监督就是了,等十年后,寡人看其情况,再释其足禁。”
沈落雁没有应声,这不应该是她来回答。
杨宣凝若有所思,过了半响,又听得杨宣凝说着:“锦衣卫在外,北方要多用心办来,招揽群雄世家,多要用心办。http://WAP.1 6 k.cN”杨宣凝沉默了一会,又说着:“台湾,可曾经派人探察过了?”
“回王上,台湾之地,荒凉之极,臣等派数十人上前,多生疫病,其中有土人,凶悍食人,只是面积甚大。”
沈落雁回答的说着,心中其实不以为然,这台湾,就是三国时夷州,因为杨宣凝命名台湾,所以才叫台湾,在她看来,现在连南方都没有开发,人口不足,何必追求更远的岛屿?
这原理,其实杨宣凝也明白,此时,天下人口不过千万户,四五千万人,开发南方和东北,都可以用上数百年,大举扩张的话,根本是来不及开发。
历史上,唐朝大举扩张版图,但是主体人口根本跟不上,又不得不退了回来,这就是历史教训之一。
只是,杨宣凝对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已经不能容忍了。
五胡入侵,东晋汉族世族,随着西晋的灭亡,要不就被毁灭,要不就南迁,要不就投靠胡人,而以胡人为主体,并且结合汉族世家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就开始形成,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
其发端就是由鲜卑人建立的西魏朝廷所立地八大柱国。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有二大特点。第一就是以胡人为主体,又融合汉族中有武力才智者。第二就是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其实融和无所谓,关键是要汉族融和其它民族,而非胡族融和汉族。经过了隋炀帝的事件,杨宣凝已经认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根本是不可能安分了,他们与突厥生胡藕断丝连,同枝连叶,如果自己本身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员,说不定还可学李唐一样分化治之,但是自己偏偏又不是。以南统北,这等世家万万不会心甘臣服。
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地?毕竟他们和突厥等胡族联系太紧密。如果仍旧留在了关陇,边上就是胡人。只怕稍有懈怠。立刻可引胡入关。如果全部杀了,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会激起太多地反抗。
杨宣凝,已经决心,趁着统一北方之时,先把死硬抵抗的北方世家全部杀了,连同那些抵抗后不得不投降地,全部流放到台湾去,让他们为了生存开发台湾去,至于投靠派,才可继续委之高官,一起迁到洛阳附近,来彻底解决此事。
当然,现在这事不能说,想了想,杨宣凝就说着:“你这事也有功劳,我会派遣户部,先把一些罪犯派遣去开垦,这以后回得着,恩,你可以退下了。”
等沈落雁退下后,就有人禀告:“王上,兵部侍郎裴矩求见。”
“宣来进来。”
等石之轩进来,就一拜,说声:“王上万福。”
杨宣凝笑着说:“裴卿请起,不知有何要事?”
石之轩一身官服,也许是因为消化了元精地缘故,看上去只有四十来岁地模样,神倩有点疲惫,但是眼神中充满了一种难以测度地光来。
二下目光对看,各生感应。
石之轩说着:“徐世绩传来捷报,已经击破朱粲。”
说着,报捷奏章,呈了上去。杨宣凝拿来,一笑说着:“朱粲武功高强,在冠县就篡称楚帝,据说有兵20万人,徐世绩只领三万,寡人当时还有点担心,想不到短短一月之内,能立此奇勋!”
说着便展读。
“王上,此间消息,臣也知道一些,朱粲于大业十一年末起兵,在此乱世,除有粮仓的地区外,各地都有军粮的问题,朱粲流串各地,却养了二十万人,也大是缺粮,只是此人,不但掠夺县仓,而且还杀人为肉食,徐世绩虽只领三万,但是所到之处,深受其苦的各郡,立刻响应,联合进攻朱粲。”
“而朱粲大部,都心无战意,乌合之众,虽说如此,但是战况前后甚为繁复,其间惨烈白刃多有,特别是进攻朱粲本部时,受到激烈抵抗,我军当场阵亡六千,但是已经俘虏了朱粲,以及其亲兵三百人。”
杨宣凝看着听着,眉宇都带上了笑意,点头说着:“寡人很是欣慰,徐世绩破得了朱粲,与本朝,再无内患,其功甚大,即着将首贼朱粲押赴洛阳!”
“王上不日登极,徐世绩此功正是时候,可阅兵献俘,告祭太庙天坛,当场诛戮昭示天下,也增得王上清理世贼,平定乱世之功。”石之轩说着。
这话说得,顿时杨宣凝笑意满面:“甚是,这就交给礼部去办。寡人也传旨给翰林院,要写一篇庆功地宣文来,徐世绩有功,晋正四品宣威将军,朝廷也要借此赏赐,宣化武功振作士气,以一统天下,兵部计功用粮用银,可有一些章程出来?”
“禀王上,用兵一月粮饷五万贯,大军二万五千,再加阵亡家属抚恤,也要十五万贯。”
“这钱不能省,按足发下,还有,有功将士,按制授田,也不可缺少。”杨宣凝徐徐的说着,他记得,唐初,府兵用事,就在于钱和田的发放,所以才能统一天下,而到了唐高宗时。府兵的崩溃,就在于既没有田,也没有钱赐予有功将士。结果人人畏战畏兵,而唐朝不得不依靠胡人部落作战。内地空虚,结果酿成了安史之乱。
既然知道这个,他当然不会重使覆辙,说着:“户部已经按户授田,每郡都有一批无人之地。都已经划疆登录,这是日后授田于将士的根本,国之根基,寡人非常用心,谁敢侵此地,寡人不吝刀斧,目前授田,还很充足,卿可放心。”
“王上深谋远虑。臣拜谢了。”
杨宣凝笑容收敛,又问着:“兵部清理各郡各县兵员,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王上。各郡地折冲府,各县的厢兵。都已经齐备。吏部并兵部,都已经派遣各折冲都尉各县尉充实。清理工作很是顺利,大体上已经完备,现在有厢兵十五万,折冲府三百六十一,总计兵员三十六万,而留在洛阳的禁军,总计二十卫,每卫五千,又计十万。”
杨宣凝因此笑着:“如此,也有六十万军,其中一半可北伐,是三十万众,如此,也足够了,兵部,可加强各府训练,工部也会多筹备武器,到蜀中一下,就可北上,寡人就要看看,扫平北方,谁人能敌!”
“恭喜王上,不过,前几日,臣已得了宋缺消息,据说是宋缺与宁道奇二败皆伤。”
“这事,寡人也已经知道,镇南王已经退回岭南修养,之前上表于我。”杨宣凝冷笑一声:“至于宁道奇,此人宣布退隐,嘿嘿。”
就这嘿嘿二声,石之轩就心中一凛,他说着:“王上,李阀也在整军,杨广败了之后,还余十数万精兵,尽被李阀收编,而独孤峰、独孤盛、王世充、薛世雄、裴仁基、秦琼,都已经降了李阀。”
“李阀原有十数万,收编之后,也有三十万,不可小视,只是,关中屡经大战,去年,关中又屡有灾害,蝗螟水旱都有,因此虽有粮仓,也有所不足,今二月,李渊诏以民饥,御膳之费减半,以示节俭。”
“三月二日,京师谷贵,李渊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
“恩,控制我方领地,谁敢贩卖粮食于北,百斤以上者,流放,千斤以上者,其人斩,其家流放,不过,关中到底是八百里秦川,粮食问题虽有不足,但是还是可以解决大部,只是一时青黄不接,不可太过希望粮缺。”杨宣凝淡淡地说着:“寡人已得了常平仓,就在弘农郡驻三万军,又有水师五万横行黄河,洛阳八万军也可随时而上,李阀再是大胆,也必须在潼关驻扎五万兵力吧?”
日后,关中地区产粮常不足长安需求,这是对的,但是那时长安是唐朝地首都,耗费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应该还可以维持。
“平时五万就可,但是只要王上稍有举兵动作,至少可以牵制李阀十万大军。”石之轩想了想,说着“各地也要驻军,长安也要驻军,由此看来,李阀讨伐薛仁杲,这是第一选择,但是也最多动员十万军,至于偏师入得蜀中,毕竟有心无力,就算有解晖和胡教支持,也只有入军一万,如此看来,就算镇南王退回岭南,李靖也应该在今年年终前,把蜀中拿下,至于薛仁杲,十万对十万,看他能够支持多少时间。”“李阀如完全得了陇西,不但免了后顾之忧,占地数十郡,而且还得了陇西养马场,这实是大患,就算王上得了蜀中,也是尾大不掉,难以解决了。”石之轩凝声说着。
杨宣凝听了,沉声点头说着:“正是如此,突厥卖马于李阀,不过千匹,而陇西养马场,是隋朝最大地养马场,有数万之多,虽然已经被薛举父子消耗大半,但是也不可小看,一旦李阀大举对薛仁杲用兵,寡人就举大军,移师潼关,寡人不避刀箭,不惜大军,看李阀如何反应!”
说到这里,心中百转千回,创业之艰辛,就在这一些话中。
外人看起来,杨宣凝当真是神人,虽说是杨素之后,但是基本上,不依靠家族之力,是白手起家,十七举事,十九称王,卷席南方,操纵天下,令人惊佩莫名。
但是实际上,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古时,虽可以预知来取胜,但是洞察历史,查知天下局面,又拼死一搏,其中地艰难惶恐,又岂是常人能够明白?
不过,他本身,历经大战,治理万军万民,也在飞快进步中,时至今日,就算无预知,也有足够地能力掌控局面了。
比如这次,虽然杨宣凝是有着坐山观虎斗地打算,也有先整顿南方全军全政地战略重心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什么事也不作。
如果李阀重兵守潼关,当可对峙,以牵制李阀一半兵力,减少李阀对陇西薛仁杲的压力,如果李阀坚决抽重兵,先解决陇西薛仁杲,不肯在潼关驻扎大军,那自己也要不惜学杨广,再来一次讨伐关中之战,再用水师,沿黄河而上,水陆并进,破得了潼关。
历史上,曾称“帝王用兵者,无过于李世民者”
但是此局,是阳略,看李世民如何得破。
至于战术上,自己必召回徐世绩,程知节等良将猛将,看李世民,如何以奇计破之。
想到这里,心中波澜渐平,目光露出坚决之色:“裴卿听旨。”“臣在。”
“原本徐世绩三万军疲惫,可休整,兵部新遣三万,让徐世绩入得弘农郡,为弘农总管,单雄信带兵一万,驻扎常平仓。”
“召尉迟敬德、程知节、杜伏威三人回洛阳,以随时用兵。”
“我方本已经练成的十五万军,先充洛阳一线,其它新兵,在后方训练。”
“命水师运师到黄河一带,各设营地。”
这几道旨意,顿时将整个领地,布局完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经对整个北方制造出巨大的战略压力----随时可有十数万人北上啊!
就算李世民,能够有通天彻地之能,能够以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意,来说服窦建德共同对付杨唐,有如此庞大的水军在黄河,他也难以威胁到杨唐惟南之地。
换上新军给徐世绩,又派遣单雄信驻扎掌控常平仓,更是神来之笔,不但巩固了防线,而且稳定了内部局面。
徐世绩十七岁造反,一生之中,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早年在瓦岗寨时,就为瓦岗军立下大功,原本历史上,归唐后,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攻东突厥,平定薛延陀,都有大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世绩以岁高龄,挂帅东征高句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高丽王高藏投降。
要知道,这事,连李世民也没有办到,所以李世民生前,就说:“绩(徐世绩)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能及也!”
有他在,在战术上,就算李世民亲征,也万万占不得便宜,何况大局已经在己方呢?
而且,还有其它用意,就算李阀是妖孽,能够利用徐世绩故主李密说服徐世绩,但是有和李阀不共戴天地单雄信一万军驻扎在常平仓,没有足够的亲兵旧部,没有粮食,徐世绩就算投靠李阀,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也翻不出大浪来,唯有死路一条。
不过,这仅仅是以防万一之举,杨宣凝还相信徐世绩会识时务,毕竟,他在历史上,最善于审时度势,不会作出不智的行为。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一百十四章 - 传国玉玺―
再见洛阳
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等八朝建都于此。
这日天才微亮,城门开启,大批商旅、百姓、车马鱼贯入城,而徐子陵在人群里,由南门入城,在他身边的,是一个男子。
此子高挺英伟,虽稍嫌脸孔狭长,但却是轮廓分明,完美得像个大理石雕像,皮肤更是比女孩子更白皙嫩滑,却丝毫没有娘娘腔的感觉。反而因其凌厉的眼神,使他深具男性霸道强横的魅力。
他额头处扎了一条红布,素青色的外袍内是紧身的黄色武士服,外加一件皮背心,使他看来更是肩宽腰窄,腰上挂了一剑,年纪在二十四五间,形态威武之极。
徐子陵与之共行,其时,一身青衣,翩然出尘洛阳的规模果是帝都,只南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甫进城门,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际此春来之际,桃花盛开,绿叶吐出,别有一番新意。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跋锋寒兄来过洛阳?”徐子陵问着。
跋锋寒笑的说:“我来于草原,但是对中原二大帝都,闻名已久,前来特别观赏过。洛阳有两大特色,不可不知。”还请跋兄指点。”
跋锋寒说着:“首先就是以南北为中轴,让洛水横贯全城。把洛阳分为南北两区,以四座大桥接连。而城内洛水又与其它伊、、涧三水联接城内,使城内河道萦绕,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内,予人天造地设的浑成感觉。”
“其次,在外郭城的西墙外。设西林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围二百余里,比得上长安上林苑。”
此时前方忽现奇景,一艘帆船在隐蔽于房舍下方的洛水驶过,从他们地角度瞧去,只是帆顶移动。宛若陆地行舟。
徐子陵若有所思,说着:“洛阳果然别具严整调谐的气象。”
这时,天色大白。街上人车渐多,大道之上。不时有一队队士兵经过。他们都身穿统一的纸甲,威武厚实。而队长更是穿着金属盔甲,气度森严。
两人沿街而行,抵达洛水南岸。
跋锋寒指着这些士兵说着:“你看这些士兵,都可见是第一等精锐,单从士兵来说,就有资格来夺取天下,这时,中土之上,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都同时称帝,而巧地是,同时建国为唐,也算是历史上第一奇观了,只是到底洛阳胜了一等。”
跋锋寒又压低声音说着:“杨广建此城,已经极其辉煌,无需再建,而且杨广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巨贾,又将河南三千多家工艺户安置到郭城东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现杨宣凝得此城,论得实力规模,毫不逊于长安。”
“而且,杨宣凝一统江南,又占有潍南之地,现又在攻略巴蜀,论土地,实已占有天下六成半,论人口,也占了四成半,稳居天下第一宝座,而李唐,仅得关中一地,论面积,仅仅是一成半,论人口,也不过二成,相比之下,就逊色多了,就算李唐能够得了陇西,也最多是南北朝对立,再无能统一天下。. 1@6@@小说网.”
徐子陵听得肃然,跋锋寒虽专志武道,但对时局地看法却极有见地,因此苦笑的说着:“实不相瞒,这是我最大的担心,如是这样,天下将重陷南北分裂的局面,那时突厥入侵,我们中原势将没有反击的能力。”
跋锋寒洒笑地说着:“这是师妃暄对你说的吧?虽然我对杨宣凝还没有见面,但是就看他行事手段,就知道没有人能动摇他的信念,而且,现在谁能够影响到他?”
“宋缺如果早一年,也许有实力影响到杨宣凝,但是现在,江南和岭南已定,宋缺就算被说动,也难以成气候,就算可以使南方大乱一阵,也势必被镇压,并且家族全灭的下场,你觉得宋阀会如此不智?”
“至于梵清惠、师妃暄,更是一点影响也没有,你看师妃暄直到现在,都没有去见杨宣凝,就知道这对他没有作用。”
“最关键的是,如果李阀担心南北分裂,为什么不向杨宣凝臣服?这样的话,杨唐立刻可以一统天下,杨宣凝用兵如神,治政有方,怎么都有能力守住中原吧?”
“而且,突厥入侵,首当其冲就是李唐,突厥自分裂后,再无实力一举攻下整个中原,等厮杀之后,只怕二败皆伤,这时杨唐正好一举扫平,统一天下,所以说中原没有反击的能力,实是你的仙子的胡言而已。”
徐子陵默然,在李阀占优势地情况下,也许这个道理还可以说的通,但是现在杨宣凝占大半优势,反过来向弱者投降,这说出去就笑掉天下人大牙,连他这样本能倾向师妃暄的人,也没有丝毫占有大义地想法。
此时洛阳城,车轿川流不息,热闹非常。行人中不少身穿胡服,显是来自西域的商旅。只看眼前地繁荣,谁都感受不到天下还战争连绵,生灵涂炭。
徐子陵收摄心神,苦笑地说着:“是啊,所以我这次来,仅仅是看看杨宣凝登基,不准备作什么,而且一年前。我就下决心,不再干涉天下之争了,只是你这样的看法。倒使我有点惊讶,你不是草原上地人吗?”
跋锋寒离开了人潮涌涌的天街。沿着洛水西行,宽达十多丈的河面,巨舟并列,以大缆维舟,铁锁钩连。蔚成奇景,凝视着这些,他冷笑地说着:“我是长在草原,不过,我的部落,都已经被突厥赶尽杀绝,除了我,一个也没有剩下,我还挂念着什么呢?而且。草原上并无民族这一说,各部落就是各部落,与中原汉族不同。”
说完。又傲然说着:“这次杨唐建朝登极,除李唐外。其它群雄。甚至包括周边国家,都派遣使者。汇集了大半个天下的高手,我如能够一一挑战,必可武功大进,终有一日,能够重返草原,向毕玄挑战!”
徐子陵听了,不由苦笑摇头,这种思想,是中原人难以理解,再走几步,心内思潮起伏。
跋锋寒又指着前方右岸道:“那里,有一个不错地酒楼,我们上前看看。”
徐子陵把心放平,漫步而上,无论走到何处,街巷纵横,都是方格整齐,犹如棋盘。而民居则平均分布在棋格之中,秩序井然。
一群小孩正在一处空地上玩耍,天真的欢笑声填满周遭地空间,不由使他更加希望起天下统一来,如果天下统一,想必这种欢笑就可以长久延续下去吧!
想得入神时,已经到了酒楼之中。
才入得酒楼,登上二楼,整个二楼大堂闹哄哄的挤满了各式人等,惟只靠街窗正中的那张大桌由一女独据。
那女子一身雪白武士服,丰姿卓约,头顶遮阳竹笠,垂下重纱,掩住了香唇以上的俏脸,但只是露出的下颔部分,已使人可断定她是罕有地美女了。
此女身形颇高,纤侬合度,体态至美,尤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嘴角处点漆般的一颗小痣,令她倍添神秘的美姿。
只是她身上带着寒气,让人不自觉就避开。
见到此女,徐子陵全身一震,已经修到一流境界的心神,竟然撼动不己,这种现象,只有当年遇到师妃暄时,才可比喻。
跋锋寒见此,对他展露出一个大有深意的暧笑容,然后又深望此女,脸露讶色,接着,直步上前,就在此女前面坐下。
“罗女傅君?”
“跋锋寒?”傅君冷然的抬起头来,说着。
“想不到你还认识我。”
“跋锋寒自入中土后,连败数十名家高手,战无不胜,我当然认得。”傅君平静的说着,目光扫过徐子陵,也是一惊,不知道为什么,她感觉到非常熟悉。
“傅小姐继承傅采林之奕剑术,来中原后,连刺数位官员,也名声大震啊,只是小姐竟然如此光明正大出现在洛阳,实是有趣。”跋锋寒说着。
傅君冷哼一声,衣袂飘动,凛冽的杀气,立时直扑而上,而跋锋寒也同样按上剑柄,二下气势一撞,各觉得心中一重。
两人都收回气势,跋锋寒也不再理她,命店小二上了菜。
这时,酒楼之中,人人议论杨唐登极之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自立其身,张兄,你我不如投靠杨唐,也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附近就有一桌人在说着。“是啊,杨唐军占有洛阳,统一江南,兵甲百万,胜于当年吴国,真是帝王之基啊!”
“听说圣上登极,出示传国玉玺呢,这真是天意。”
“是啊,当年楚文王得和氏壁,而祖龙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就以此壁为玉玺,上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朝,秦王子婴就把和氏壁献与刘邦,刘邦称之为传国玉玺,汉朝五百年为最贵,后来汉末地汉少帝,和氐壁失去,这就说明汉朝气数已绝,到三国时,落到了孙坚手中,后又落在曹操手上,只是五胡入侵,晋南迁时,就不知去向,后来皇帝就称白板天子,想不到今日落到圣上手中,这真是天命所归啊!”一人激动的说着,摇头摆脑。不胜感慨。
附近人等,都面面相觑,人人叹是。
傅君忍不住开口说着:“原来和氏璧如此重要?”
跋锋寒放下筷子:“和氏玉璧。杨公宝库,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中原早就传出来的声势,想不到现在尽入于杨唐之手,证明地确天命所归,这一登极。只怕天下各郡各县,各个群雄,都要被压上一头,杨唐再起兵,那所到之地,只怕多有投靠之事,这一手,抵得十万大军,中原一统。只怕指日可待。”
傅君听了,不由低头不语,眸中闪过杀机。
徐子陵却心中一凛。杨素家,当年虽然毫不逊色于四大门阀。但是经过造反之事。主干被杀,部属被诛。就算有些旧部,到底不如四大门阀了。
因此,李阀虽然军事和地盘上稍逊之,但是政治上还压过杨宣凝,但是现在一来,杨公宝藏还罢了,传国玉玺的天命声势,却大大影响了天下各家各族,不但南方稳固,只怕北方一些世家,也要动摇了。
现在人心背向,师妃暄支持李阀地所谓白道势力都每况愈下,摇摇欲坠,实是政治上地最大打击。
而杨宣凝这时才拿出传国玉玺,还真是可忍了。
想到这里,他虽然早已生出不理天下之争的心思,却同样心生烦恼。
而数个时辰后,皇城中地杨宣凝,正在聆听着厂卫虚行之,锦衣卫沈落雁报告着城中的情况,以及来往地重要人士。
他把玩着桌上八个新雕的玉玺,虽然时间匆忙,但是这八块玉玺,都用上好的白玉,雕刻精美之极,这六个玉玺,就是日后统治天下的玉玺了。
虽说都是白玉雕成,但是六个是螭龙纽,而一个上雕凤凰,一个雕着蛟龙,那是皇后和太子的玉玺。
其中一个,开元行玺,规模最小,可轻易随身携带,这就是他地私玺了。
放下了玉玺,端起一只茶杯,喝了一口热茶,轻轻地嘘口气。不过,当听见了傅君、跋锋寒、徐子陵等名字时,他叹了一声,说着:“这几人,要重点警察,多用民线。”
所谓的民线,就是那些居民,没有武功,但是对自己街道非常熟悉,一有新人入住,就可注意到,最不易引起武者警觉。
“臣等遵旨。”
“虚爱卿,你可先退下了,时间不早了。“臣告退。”虚行之急步出殿,由左侧门而出,出了宫门。
在殿内,杨宣凝只是手一拉,沈落雁就落到他的怀中,他将手伸到沈落雁的胸前,隔着外衣不断地搓揉她的乳房,又慢慢地将左手伸入她的外衣之内,在乳尖上摩擦着。
稍等片刻,又摸入了沈落雁裙中。
沈落雁满脸徘红,秀眸紧闭,小嘴亦紧抿了起来,每一下的抚摸,都使她浑身抖颤,呻吟喘息,而当大腿根部一动,又发出一声特别剧烈的呻吟,显是侵犯了令她非常难受的部位。
摸了半刻,杨宣凝才说着:“你给寡人特别注意胡教,寡人怀疑,三日后登极,这些人等,只怕会来捣乱。”
沈落雁任其玩弄,上衣已经解了一半,露出雪白峰峦,玉颜红晕满面,诱人之极,听了这话,神色却出奇地平静,“哧”的一声笑的说:“王上放心,锦衣卫现已经组织严密庞大,应该能够调查得出来。”
杨宣凝放下心来,说着:“如此最好,寡人一旦登极,天命在寡人,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到了那时,落雁不如入宫,为寡人妃,怎么样?”
沈落雁微笑地说着:“王上有这样多美女,又何必要臣呢?王上勿要怪我淫贱,如是王上所要,召见臣就可。”
杨宣凝一呆,摇头笑着:“落雁的选择,果然还是这样,那你出去办事吧!”
沉落雁甜甜一笑,站直娇躯,不片刻把衣服整理妥当,玉容回复平时地冷静,施礼说着:“那臣告退。”
这时,夜色已浓。而她一退出,没有多少时间,就有人喊着:“下钱粮了,下钱粮了!”
随着一声声宫禁地呼喊声,一扇扇高大厚重的宫门被推起锁好,直待第二天五更时分,方才打开。除非乃是杨宣凝亲旨,任何人亦不可擅自打开宫门,这是为了宫廷地安全考虑而设制,非常有效。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