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秘密和奇闻:古罗马一日游

阿尔贝托·安杰拉(意)
<秘密和奇闻:古罗马一日游>
第一部分 第1节:古罗马一日游(1)
序言
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生活的?罗马的街上路边每天曾经发生着怎样的事情?我们都至少有过类似的疑问。正是这样的一种好奇心促使你们打开了这本书。
实际上,罗马有一种难以描绘的魅力。每参观一处罗马时代的考古之地它都可以重新再现。可惜,标牌和游览指南常常只对你们身处环境中的日常生活提供一般的简述,而且往往集中在建筑学的风格和年代上面。
事实上,要真正了解这些地方的日常生活有一个“窍门”。那就是首先要注意一些细节:台阶的磨损,灰泥剥落了的墙壁上的划痕(庞贝庞贝(Pompei)是意大利的古城,因附近的火山爆发而被湮没。就有许多),马车在路上留下的车辙或一座住宅门口的大理石上因门(已经消失了)的开关而形成的刻痕。
如果你们留心这些细节,任何遗迹都将马上复活,你们将“看到”那时候的人们。这也恰恰是此书的灵魂所在:由诸多小故事来讲述一段浩大辉煌的历史。
在多年对古罗马遗迹的电视拍摄中,我遇到的是数不胜数的伟大的罗马时代的历史故事和生活细节,它们被遗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后再被考古学家们重新发现。属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轶事、习惯、奇闻或者社会准则重又一一浮出了水面……在与考古学家们谈论到发掘的过程,在看他们的作品或查阅他们的文献时得知,那也是同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我意识到,这些关于古罗马社会的珍贵资料几乎从来不为世人所知,它们常常被“禁锢”在专业出版物中或考古地,所以我试着把它们讲述出来。
这些篇章的目的是通过叙述日常生活来让古罗马的遗迹得以复活,同时解答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那时候在街上漫步能感受到什么?擦肩而过的人有着怎样的面容?从阳台上可以看见些什么?食品是啥味道?我们在路上会听见哪种拉丁语?晨曦是怎样照亮坎比多里奥坎比多里奥(Campidoglio)是罗马的七丘之一,也是最高的一座,在罗马建成之初,它曾是罗马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上的那些神庙的?
第一部分 第2节:古罗马一日游(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得不打开摄像机,寻找那些地方两千年前的遗迹,为读者营造一种亲临古罗马街道的感觉,似乎闻到气味和芳香,遇到人们的目光,进入店铺、住宅或科罗赛奥。唯有以这种方式才能了解生活在帝国的首都真正意味着什么。
居住在罗马,要描绘一天当中那赋予街道和遗迹以特征的不同光线或者去一个个地方记录许许多多值得引用到书里的琐碎的细节,那于我是不费吹灰之力的,除此还有经年累月的拍摄和现场考察中所取得的收获。
当然,在这趟古罗马的游览当中,在你们眼前晃动的画面并非虚构,而是如已经说过的那样,是直接从研究结果和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得来的,是从化验室里的发现物和骨骼的化验中或从古代文献的研究中得来的。要使所有这些资料都井井有条的最好办法就是随着一天的流逝而行事。每一段时间都符合一个地方和永恒之城的本来面貌,再现它的种种活动。如此,一步一步地,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便昭然于世。
留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是一本关于古罗马的书?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古罗马生活方式的延续。如若未曾有过罗马时代,我们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我们了。试想一想:古罗马的文明常常是与皇帝的面目、行军中的军团和教堂那长长的柱廊一致的。然而它的真正的力量却是另外一种。有过某种东西使得它以难以想象的悠久留传着:在西方超过一千年,在东方还要长,超过两千年,直到文艺复兴为止——尽管它的一场内部演变把君士坦丁堡改造成了拜占庭此处有误,应该是“……把拜占庭改造成了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Costantino)一世在土耳其为自己择地建都,330年5月11日,他把在旧址拜占庭(Bisanzio)上新建成的首都命名为“新罗马”,后来慢慢地被世人称作君士坦丁堡(Costantinopoli,意为“君士坦丁的城市”)。1930年,此城正式被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因此,拜占庭其实也就是伊斯坦布尔最早的旧称……任何军团,任何政治制度或思想体系都不能保证一种相似的长命。古罗马的秘密就在于它日常的生活方式:建造房屋的方法,穿衣、饮食的习惯,家里家外与他人相互影响的手段,所有的一切都确定在一套严谨的法规和社会准则之上。这方面在多少个世纪里都基本不变,即使在它逐步发展的时候,它依然能让古罗马的文明生存得如此漫长。
第一部分 第3节:古罗马一日游(3)
然而我们肯定这个时代是彻底地灭绝了吗?罗马帝国事实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非凡的雕像和古迹。它还给我们留下了让我们每天都在分享的软件系统。罗马正体字是我们使用的字母,甚至在因特网上也是。我们的语言起源于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或罗马尼亚语的大部分也同样如此(甚至还有大量的英语单词)。法律体系、交通规则、建筑学、绘画、雕刻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古罗马人,它们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
其实,仔细想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的大部分只不过是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正是我们能在伟大的罗马的街道上和住宅中天天都看到的那些。
我努力要写的是一本我曾经为了要满足我对古罗马的好奇心而一直希望能在书店里找到的书,但愿也一样能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一切都从公元115年,图拉真皇帝图拉真(MarcoUlpioNervaTraiano,53-117),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统治下的罗马的一条小巷开始。依我之见,在这个时期,罗马的权势已经达到巅峰了,也可能,它已经把它最美好的东西全都表现出来了。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曙光将至……
阿尔贝托?安杰拉
黎明前
真怪,这种沉寂,特别罕见。事实上我们身处一座有着一百五十万居民的城市中心。一般,夜里是各家作坊店铺送货的时候,马车的铁轮在石头铺成的路面上发出的嘈杂声,夹杂着叫喊声、马的嘶鸣声和少不了的咒骂声……远远听见的正是这样的喧闹。一条狗的吠声在回荡着。罗马永远不眠。
我们面前的道路开阔了些,几乎营造出一个光明地带。月光使得铺路的网状玄武岩板粲然可见,就像石化了的硕大无比的乌龟壳一样。
不远处,在路的尽头,有什么东西在动。是一个人,他停住,再向前走一点,然后摇摇晃晃地靠在一堵墙上。他应该是一个酒鬼。他嘟嘟囔囔地不知说些什么,一摇三晃地走向一条小巷。谁知道他回得了家不。事实上,在夜里,罗马的街道就跟夜间的抢劫犯一样令人恐惧:为了能捞点什么东西,小偷、罪犯和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会不加迟疑地把匕首刺进任何人的腹部。假如明天早上,有人发现一具被刺并且遭了窃的尸体并不奇怪,而在这样一座混乱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要捕获他的凶手无疑是困难的。
第一部分 第4节:古罗马一日游(4)
在拐进小巷之前,酒鬼被街角的一个包裹绊了一下,他嘟哝着咒骂了几句后又继续他未必确实的路程。那个包裹在动弹,它是活的。那是首都众多无家可归者之一。他在尽力设法睡觉。自从被他曾经租住过的一间陋室的主人赶出来以后,几天来他就住在路边。他不是单身一人:旁边有完整的一家子正尽可能地用随身带着的少许几样东西作为遮蔽。在一年中同样的一些时候,在六个月快要结束、需要续订租房合同之际,罗马街头便挤满了类似的人。很多人会在一夜之间多次流离辗转,寻找一个生活和睡觉的地方。
我们的注意力突然给一种有节奏的声音吸引了。起初是模糊不清的,接着越来越清晰了。回响在大楼外壁上的回音有碍辨别它真正的来向。突然传来门闩的声响,几盏油灯的亮光照出了一切:是一支巡逻队。一支城市警察巡逻队。怎样来给他们下定义呢?理论上说来他们是消防队员,因为应该由他们执行的不间断的检查是为了预防火灾的,他们还有维持公共秩序的职责。
一看就知道,城市警察保持的是一种军人的队形。他们有九个人:八个训练中的新兵和一名长官。他们快速走下一道阔大的柱廊的阶梯。为了寻获火源、危险的形势或者能造成惨祸的粗心大意,他们几乎具有进入每一处地方的权利。他们刚刚完成一次巡视,长官正对他们说着什么。他高高地擎起油灯好让新兵们看见他:他身材粗壮结实,威严的五官与沙哑的嗓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解释完毕,他扫了其他城市警察一眼,用他那处于皮革头盔下面的一对深色的眼睛狠狠地瞪着他们,然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前进。一种典型的属于刚开始训练的人才有的节奏夸张的行军。长官看着他们离开,摇摇头,跟随其后。脚步声渐去渐远,直至被小喷泉的声音淹没了。
抬眼望向高处,发觉天空已经有所改变。它依旧是一片黑暗,但群星已然无影。似乎有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薄纱正逐渐把城市重新覆盖,像要把它与星空隔开似的。数小时后一个新的日子即将开始了。但是在一个最强大的古老帝国的首都,那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早晨。
6:00
第一部分 第5节:古罗马一日游(5)
多慕思——富豪们的府邸
罗马人住哪儿?他们的家什么模样?我们习惯了在电影和电视剧里所见到的那样,他们住的房子亮堂堂的,有柱子,有内花园,有装饰着壁画的房间,有小喷泉和餐室。而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只有富人们和贵族们才能够让自己住进一幢有仆人的小别墅。罗马的绝大多数居民都集中生活在一些大住宅区,条件往往很差,有些甚至让人联想起孟买印度城市名。贫民区的房屋……
不过我们按顺序走。我们先从居住着罗马的领导阶层、富豪们的家开始,即所谓的多慕思。在君士坦丁统治下的罗马,权威人士对它们的统计数字是1790,这当然是一个很有根据的数字。它们各不相同:有些是宽敞的,另一些则要小些,为了适应图拉真的长久地缺少地方的罗马。不过,我们正要参观的那座房子有着传统的、“古老的”的结构,它很是让它的主人引以为豪。
这座房子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外表:它把自己“包裹着”,犹如一只牡蛎。事实上,你们得把罗马典型的多慕思想象成外国军团的小堡垒:它没有窗户,即使有也是小而稀少,而且总是设在高处。它没有阳台,它的外围墙把它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了。实际上它折射出的是拉丁文化和罗马文化初期的一种有围墙的家庭式农庄的古风结构。
这种对街道上的混乱喧闹的“分离”,似乎从那差不多没什么特征的朝向道路的大门处就明显起来了。它的两边有很多此时还都关着门的小作坊。主要入口处有高高的木头大门,两个门扇上都装着青铜球形把手。每个门扇的正中有一个同样是青铜的狼头,它嘴里紧紧咬着一个当作门钹用的大圆环。
越门而入即是一条短短的过道。我们起先的几个脚步踏着的是一个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恶狗的图案,以及Cavecanem的字样——当心狗。在罗马帝国有许多人都作此选择,即使我们只在庞贝的别墅里才对它有所了解。事实上,窃贼和乞丐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是个麻烦了。
第一部分 第6节:古罗马一日游(6)
我们略走几步,在过道的一侧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房间,有个男人坐在椅子上打盹儿。他是家里的“门卫”,监守大门的奴隶。旁边的地上,像狗似的睡着一个男孩:他无疑是他的“助手”了。屋里的人都还沉浸在睡梦中,这正可以让我们不受干扰地观察一下别墅。
几步后,过道通向一个豪华的房间:前厅。它是一间开阔的彩色长方形大厅,生动的壁画已经被晨晖照亮了。可是如果没有窗户,这光线是从哪来的呢?往上看一眼答案就有了:天花板的正中央缺了一整块屋顶。有一个正方形的大敞口,光便是从那儿投射进来的,犹如在庭院里一样。它是一道真正的光的瀑布,垂直落下后再向旁边各个房间扩散。
然而那个敞口并不仅仅是为了透光才考虑的。它还可以让别的东西——水落下来。的确,下雨的时候,在前厅的上方,大面积的屋顶积存点点雨水,再把它们送往那个恰似漏斗的敞口。几条细流从安置在边沿处的一些赤陶塑像的口中流出,以一个精彩的腾空跳跃,带着巨响坠入前厅。有雷阵雨的时候声音会变得震耳欲聋。
不过这水可不会给浪费掉:落下时,它丝毫不差地坠入大厅中央的一个阔大的正方形池子里。它就是承雨池,一个古老又极其合理的主意:收集雨水,再把它输送到一个地下水槽里。这便是家庭蓄水,一口可以提供日常用水的大理石小水井。世世代代都在这么做着。它的边缘确实因为绳子的滑动而给磨损了。
承雨池还有一个装饰作用:它是一个映照着蓝天白云的室内“游泳池”。它看上去简直就像一幅铺在地面上的画。对于进入屋内的任何人——客人或者参观者,它是最先跃入眼帘的十分讨人喜欢的东西。
然而我们眼前的承雨池多了一样东西:有一些花朵在水面上漂浮着。这是昨晚在这个家里举行的一场宴会所留下的。
如一面镜子那样,池中的水把曙光折射到每一处地方。由一阵微风撩起的几波涟漪反射到大厅的墙上,那闪闪发亮的光波仿佛在壁画上相互追逐着。仔细瞧瞧,这厅内不存在一面没有颜色的墙壁。到处都是有神话形象、虚构的小风景画或者几何饰品的镶板。颜色鲜艳亮丽:天蓝色、红色、赭黄色。
第一部分 第7节:古罗马一日游(7)
所有的这一切令我们产生一个重要的想法:罗马人的世界毫无疑问是彩色的,较之我们的要多彩得多。住宅的内部、纪念性建筑物都极其绚烂,甚至在重要场合里人们的着装也是一场真正的颜色汇展。而我们,常常以为最雅致的套装是深色或灰色的……真可惜我们丢失了那些颜色,尤其在我们的家里,墙壁是以白色为主调。一个罗马人会把它们看做是一幅没着色的画,一张镶了框子的白布。
继续我们的观察。前厅的周边有一些房间。那是卧室,叫做cubicula。与我们的相比,它们是极其窄小和黑暗的,更像单人牢房而不是卧房。我们当中谁也不会乐意睡在那里面的:没有窗户,用来照明的只有油灯的微光。因此让人惊讶的是,经常装饰在这些房里的那些杰出的油画或马赛克拼图是那么模糊不清,而今天它们在博物馆里,却因为光的明暗变幻造诣高深而备受称赞。罗马人当时看它们并不是这样的。不过当他们的眼睛习惯了半明半暗的卧室后,油灯的荧荧细焰使得这些作品十分动人,令那些描绘的风景和一张张面孔显得愈加突出。
在前厅的一个角落里隐约可看到楼梯:它通往楼上,那里是仆人待的,也是家中的女人们的区域。底层——“高贵的一层”,是男人们的,尤其是一家之主的地盘。
继续向前,我们越过池子来到对面的墙边。它绝大部分被一块宽阔的木壁板覆盖着,直通天花板。我们把它移开。那里就是tablinum——房主的“办公室”。他在这里接见他的门客们。正中引人注目地放着一张大桌子和一张庄严的椅子,而边上则摆着几张凳子。它们的腿全是经过润饰的,点缀着用骨头、象牙和古铜做的雕刻。我们还发现一些放置着油灯的长长的枝形大烛台,一个放在地上的炭火盆(用来取暖的),桌上那些珍贵的银器毋庸置疑是值得“检阅”的,还有写字用的工具。
我们越过这间房。再过去就是一幅大帷幔。拉开它便是多慕思最“私密”的地方。到此刻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代表区,那是连陌生人也可以参观的。然而,越过这幅帷幔,进入的就是私人的地方了。那是一座有柱廊的庭院,即多慕思那宽大的内花园,家里可呼吸新鲜空气的一小块绿地。它的四周是一条美轮美奂的柱廊,在柱子与柱子之间,有一个个大理石圆盘从顶上悬挂下来,上有雕刻的和描绘的神话人物。它们有个古怪的名字——oscilla,凭直觉就能知道原因:有风的时候它们便舒缓地摇晃起来,给僵硬的柱廊以一种动感。
第一部分 第8节:古罗马一日游(8)
清晨,带有柱廊的庭院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氛。它被大量浓郁的香气所浸润着,那是花园里的观赏类、芳香类和药用类的植物所散发出来的。
的确,在这些花园里,根据情况可以看见爱神木、锦熟黄杨、月桂树、夹竹桃、常春藤、莨艻花……还有如柏树和悬铃木这样较高大的树木。然后,花有紫罗兰、水仙、鸢尾或百合,是用来做花坛的。经常还能见到葡萄树的硕大藤架。这的确是多慕思的一片静谧怡人的绿洲,一片有它的艺术作品的绿洲:花木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布置的,而是以严格的方式布置着小径、花坛,有时还有小小的迷宫。除此之外,园丁们还把树木修剪出动物的造型。并不少见的是,在花木之间还可以看到真的动物,如野鸡、厚鸽或孔雀。
在曙光里我们觉察到有两个纹丝不动的人:是两座装饰花园角落的古铜小雕像。雕刻的是两个裸体小孩,每人抱一只鸭子在怀里。我们靠近点,听见他们中的一个发出一种古怪的声响,好似一阵汩汩的水声。突然,在两次声音很大的短暂喷射后,鸭子的嘴巴里射出一股水流。那是两座雕像喷泉。它们的水流不偏不差正好射入一个圆槽内,制造出一个小喷泉。这还不是唯一的一个。我们转过身,花园里升起另外三股喷泉的水流。
显然,在这座多慕思里,水不仅仅来自承雨池,很久以来它还通过另一途径输水槽到达。房主借助学问和“非法交易”,成功地得到了一条私人管道。总之,他是少数家里有自来水的幸运者。这是罗马的稀罕事儿。他还以这些小喷泉,利用水来把他的客人们惊得目瞪口呆。
这时有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去关隐藏在花木之间的龙头。那是一个奴隶的手,他对管道的正常输送做了检查。他身材高大,模样懒散,皮肤深色,头发卷曲油黑。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个中东人或北非人。此刻他在继续捡拾树叶和枯萎了的花朵。他应该是个园丁。
其余的杂声是从一间面向柱廊的小厅里传来的。那是扫帚的声音。我们走近点。它是从餐室里传出来的。昨晚这里摆过宴席。几张供宾客们躺卧的床已经收拾整齐了,弄脏了的床单全都更换过了。另外一个奴隶正在清理昨夜最后的残余物。他还拾到一只龙虾的钳爪。的确,宴会中把食物的渣滓扔在地上而不是盘子里是一种习惯……
第一部分 第9节:古罗马一日游(9)
在厨房里已经能听见有人在忙碌了,是一个女人,另外一名奴隶。她的头发用一块破布“头巾”包裹着,但是看得出她是个金发女人:几缕金色的卷发顺着脖子垂落下来。她可能来自日耳曼或者是图拉真最近征服的达契亚(罗马尼亚)。房间十分小。奇怪的是,罗马人在他们的宴会方面是出了名的,但他们对厨房却并不给予太多的重视:他们把它看做一个次要的房间。它的用途就相当于我们的烹饪角落,因此它从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安放位置。有时它处在一条过道的尽头,有时就在楼梯下的小屋里。真的很奇怪,可又没什么值得惊讶的:富人的家里不存在“家庭主妇”的形象。在厨房里劳作的是奴隶,那是一个做家务活的地方,所以无需考虑到装饰性、舒适性或空间。而在比较卑微的居民家里是女人做饭,但是她的条件与现今相比,更接近于一个女佣而不是一个妻子。
然而罗马的厨房让人非常熟悉的一点即是“铜”:一只只铜(或青铜)锅和长柄平底深锅都被钉在墙上做展示。到处都有钻孔精细得仿佛是绣上去的小漏勺。然后有大理石捣槌、烤肉扦、赤陶长柄平底锅……还有塑成鱼形或兔形的铛,是用来填装非常重要的菜肴材料的。打量这些器具的形状就等于翻阅那个时代的菜单。
食品放在一层“灶台”上加热,它是一个用砖砌成的台面构成的:火炭就在这上面铺平,像野外烧烤架一样。待火炭热了时,便将几个炉子也就是些金属三角支架放置其上,上面再放锅和军用式大锅。
这种砖砌的台面常常由一些充当柴堆间的雅致的拱孔来为其减轻重量。这里确实堆积着准备好了的用于焚烧的木柴,相当于“古式的”煤气罐……
这会儿一个女奴正在点火。可是罗马人是如何点火的呢?我们靠上前去,越过她的肩膀偷看:这样我们便发现她在使用火镰。它的外形像一个小马蹄,她像抓陶罐的把手那样将它握在手中。她用它击打被另一只手牢握着的一块石英,溅起了点点火星,其中之一溅落在当引火物用的一根薄薄的蘑菇(即一般说的Fomes,长在树上的木头似的蘑菇)丝上。女孩对它轻轻地吹着,火开始灼灼地燃烧起来。到了这一步她便将稻草凑上去,把蘑菇的热量“传染”给它。她继续吹,稻草上先是腾起一团烟雾,接着,忽地就跳动起一朵火焰来。大功告成了。现在她将准备火炭。
第一部分 第10节:古罗马一日游(10)
此刻我们稍作停留。对多慕思的这种参观让我们明白了罗马居民们的一些事情:房子是非常漂亮的,对,但是远远不如我们的舒适。冬天寒冷,四处透风,需要在各个房间放置炭火盆加热(相当于我们的电取暖器)。此外,房屋都是黑黢黢的,每间房都处于半明半暗之中。在罕见的有窗户的情况下,它们一般总是窄小的,不如我们的透明:使用的是滑石、云母板条,或者有时也有玻璃,而穷人就在上面折叠些半透明的兽皮,再不就直接装上木头的护窗板。
总之,要了解罗马的居室内的生活环境,包括那些有钱人的,就如这座多慕思,只要想想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乡村农舍就够了:粗大的床和厚实的被子,门底下透进的一缕光线,焚烧着的柴火的气味,灰尘和蜘蛛……
7:15
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
在一天的这个开头,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在罗马人的家里,早上几乎没人洗澡……最多也就是从由一个奴隶捧着的脸盆里弄点水稍微冲一冲,主要为了使自己清醒清醒,不为别的。再说,肥皂的使用还不为人所知。(sapo一词指的是一种染料!)
在罗马人的家里我们四下一打量,发现甚至连淋浴房也没有(尚未有人发明出它们来呢),浴缸是一样罕见之物。然而,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比之整个古代,罗马的文明是最与卫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唯有现代才能达到一种相似的用水洗澡的程度。怎么可能呢?对这段自相矛盾的话的回答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每个罗马人的浴室都在他家住宅之外,隔开几座建筑物的距离:那是些规模很大的公共浴场。人们就在那里尽情地洗个痛快,在那里接受按摩等等。然而这一切通常都在午饭后进行。这就是早上没人洗澡的原因。
当然,有些富人家里设有私人小浴室,然而那只是有限的领导阶层。我们正在观察着的主人不属于那个领导阶层的行列:的确,他家没有私人浴室,晚些时候他也将去公共浴室,就像我们将会看见的那样。
第一部分 第11节:古罗马一日游(11)
这会儿他坐在一张舒适的有垫子的椅子上。一个奴隶正用一把锋利的剃刀在为他刮胡子。他是一个家庭理发师,唯有富人才可以拥有的。疼,还不存在刮胡子用的柔软泡沫或双刃剃刀。只用水和状如半月的青铜或熟铁剃刀,在普通的磨刀石上磨过的……不过这还只是主人得忍受住的一场真正的酷刑的开始:剃须完毕,奴隶将用一些小镊子为他一根一根地拔除眉毛两侧、脖子上和后颈上“多余的”毛发。
男人们顺从如此细致的美容习惯可能是让人感到吃惊的。然而事实上罗马社会对身体是非常注意的。例如,以天然配料为基础的脱毛膏的使用在男人之间是相当广泛的(也用于剃须)。我们知道,从斯维托尼奥又译苏埃托尼多斯(Svetonio),帝国时代的拉丁文作家,传记文学的重要代表。到恺撒恺撒(Cesare,公元前102-前44),罗马共和国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都曾是脱毛的,同样如此的还有奥古斯都奥古斯都(Augusto,又译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为了让腿上重新长出的一层汗毛更加柔软,他习惯把滚烫的核桃壳在它们上面滚过。
头发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很多男人深感烦恼的一个问题了。当它们变白时,很多人便将它们染黑。而当出现秃顶时对有些人来说可真是一件惨事。解决办法有许多。
开始先用“填充物”来掩盖头发稀少的部位:比如,尤利乌斯?恺撒便是把它们放在前边以遮盖一块明显的秃额。
当头部只给一层稀疏的茸毛覆盖着,已经看似秃顶时,很多人便采用灯烟来把头皮染黑,远看给人以一种头发乌黑的感觉。
当秃顶上再无一丝头发的踪影时,百折不挠的人便求助于长发套、短发套和假发,它们已经以不同的颜色存在着了。
必然地,甚至在当时就有了可以再生头发的“神奇”洗液了,当然是没有效果的咯。
7:30
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
每拔除一根毛发,从主人的“酷刑”室里便传来一声轻微的叫喊。有一声是如此滑稽可笑,引得两个奴隶当中的一个脸上闪现出一丝笑容,又迅速给收敛住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把身子弯曲得更厉害了,并且用尽力气使劲擦地。他们就像两个见习水手在清洗帆船上的甲板,而实际上,他们正用一些小块儿的浮石擦拭着一片极其漂亮的马赛克。这是让这些石材杰作保持洁净和有光泽的最佳办法。
第一部分 第12节:古罗马一日游(12)
大清早的活动已经在繁忙的进展中了。尤其有一个房间,慭慭然来往着一些女人,她们全都是女奴:这是女主人——domina的房间。一名女奴撩开一幅帘子,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很是特别的场景:三名侍女正在为家里的女主人化妆。
她坐在一张高背的柳条沙发椅上。我们正赶上棘手的一步——一名女奴正用一根炭条在为女主人“加长”眉毛。她还将借助一点儿灰来把它们晕染一下。她做得无比细心专注。对面,另外一名女奴端着一面青铜镜子,设法让女主人能够看见化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差不多具有与一项外科手术相同的紧张气氛。
我们环顾周围。一旁,一个打开着的化妆箱放在一张有着狮子腿的小桌上。那是个雅致的小木匣,包贴着雕刻过的象牙片。我们猜想它里面是护肤霜、香水和香脂,装在一个个玻璃、陶土和雪花石膏的小“油罐”里。还可看见两把十分细密的骨头小梳子,几个用象牙雕刻的发夹,一些小镊子,再就是几把用来涂抹膏脂和做美容面膜的银制小抹刀。在小匣子的周围零零落落地散布着打开的小瓶小罐,内有其他香油。
用于化妆的动作和方法总的说来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那些是极其相似的:使睫毛突出,给上眼睑晕染阴影等等。材料要少些。比如那些用于眼部化妆的材料,这个部位是需要特别对待的。已经存在眼影了,可描画眼线还得使用墨鱼的墨液、锑或者烤过的海枣灰。我们的这位女主人这时在使用的是另外一种东西,实在出人意料。桌上有一个被当作小碟子来用的贝壳,里面还装着一点乌黑的膏脂。它的主要配料是用……略微烤过的蚂蚁做成的!
此刻化妆师正为最后一步做着准备:她将为嘴唇上色。据奥维德所言,罗马的贵妇人可以拥有一系列不同的颜色,然而最受欢迎的那一种就跟现代一样,是鲜红色。它是从铅丹或朱砂里取得的(可惜有毒)。
女主人这时抿一抿双唇,对着镜子仔细照照。目光是锐利的,皮肤是有光泽的。活儿做得不错:要让那个女奴明白这一点只消一个眼神就够了,她害羞地低下头去。
第一部分 第13节:古罗马一日游(13)
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早上化妆的最后一道程序。假如我们早几分钟进去,我们便能够看到一种特殊的粉底霜的准备工作。
目的虽简单却又微妙:要使女主人的脸显得年轻,她已经接近四十了(这在当时是高龄了)。怎么做?女奴准备好了薄薄的一层蜂蜜,同时加进一些含油脂的物质和一点铅白。铅白是一种白色的颜料,它起到给脸上增添光泽的作用。为了再给予脸部一种红润和年轻的颜色,她又补了些红色颜料。接着,她轻轻地为女主人在脸上涂抹完之后,又在双颊上撒了些红铁矿石粉:这种方法让皮肤显现出一种特别的光泽……
总之,一个有钱的罗马女人的晨妆是十分复杂的,有时简直就像一道菜谱。
就连身体的其余部分有时也给染上色:脚掌和手是红色,乳头用的是金色粉末。当然,只针对可以那么做的人而言……
最后,真正让人感到惊讶的一个方面是对黑痣的使用。早在罗马时代,女人们就已经在脸上粘贴假痣了,同时遵照着一条规则:根据它们的部位(嘴角、面颊等等)而传达不同的意思……
美容面膜
最后,针对美容面膜和护肤霜是很值得插上一段来说一说的。它们在罗马时代是极其盛行的,也为许多作家所提倡,从奥维德到盖伦盖伦(Galeno,129-200),古希腊医学家。自162年起,他就一直生活在罗马,行医、写作、教书。他的见解和理论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曾一直支配着欧洲的医学理论。到老普林尼老普林尼(PlinioilVecchio,23-79),古罗马拉丁语作家、科学家,他以《自然史》一书留名后世……它们有好几种。让人意外的是它们的配料和它们的功能,尤其是对有皮肤病的人来说。比如,母牛的胎盘用来祛除脸部的溃疡;公牛的胆汁用来祛除脸上的斑(兵豆祛除皮肤上的斑);黄油祛除粉刺;水仙花的球茎当作柔软剂和增白剂;小苏打当作创口愈合剂;甜瓜和枯茗的根当作增白剂;至于皮炎则建议用一种取自小牛生殖器的提取物……
第一部分 第14节:古罗马一日游(14)
奢侈的发型
女主人的亲信女奴拍了拍手。化妆师从房里退了出去,另外两个女孩进来了。她们将负责她的头发。她俩当中的一个从一个小柜子里拿出三顶发套,把它们放在一张小桌上。三种不同的颜色:金黄色、红色和黑色。无须为罗马时代就有发套而惊奇。这在女人之间确实非常流行。它们是用真的头发做成的:那种金黄和红色的来自德意志,那种黑色的来自东方国家,还有印度。这是一种奢侈品,在这上面她们交付了高昂的关税。
女主人选了那种红色的:今晚她得戴着它去参加一个宴会。女奴在接下来几小时里的任务将是把它整理好,让它在晚宴期间处于完美状态。这是一件很费时间的工作,因为它实在太大了,而且满满的都是有待整理的卷儿。
白天女主人不戴发套,她将露出她真实的头发,所以需要梳理和做出发型。为此她让人把第二个女孩——梳头女工也叫来了。她随身带着一连串的象牙梳子、发钗、丝带和小梳子。够她忙活的了:她得把女主人的头发弄卷了,它们只是稍微有点自然卷。所以她将使用一种在现代还依然留存着的技巧。她让另外一个男奴拿来一个点燃着的小炭火盆:它将用于给两根铁棍(卷发器)加热,它们可让她把头发一缕一缕地弄卷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拉真的统治下,女人的头发样式达到了一种让人骇怪的复杂性——一场逐步演变的结果。
你们可以想象与我们的流行相似的某种情况:根据阶段的不同,发型发生着根本变化。推出一种新颖发式的人常常是第一夫人,也就是说是皇帝的妻子,或者是他的家族中的女人。帝国所有女性中的头面人物都在观察着这些有权有势的女人们在公共场合中的形象,或是货币上她们的头像,竭力模仿她们。总而言之,罗马社会里了不起的“设计师”恰恰就是宫廷中的女人。
这样,随着从“王朝”到权利的转变,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复杂的发型。例如,奥古斯都的姐姐奥塔薇雅,她就曾推出“奥塔薇雅式发型”。它要求头发在两边的太阳穴处呈波浪形,额上留一小撮,再从那一小撮开始打一条辫子,呈“鸡冠”状顺着头顶一路下去,直到与后颈上的一个髻(它也是由多条辫子盘成的)相交接。
第一部分 第15节:古罗马一日游(15)
如果你们觉得这种发式是复杂的,那你们听听后来发生在尼禄的统治下,特别是在弗拉维们(维斯帕西亚努斯、提图斯和多米提安)这是弗拉维王朝的三位皇帝。维斯帕西亚努斯(Vespasiano,又译韦帕芗,9-79);提图斯(Tito,41-81);多米提安(Domiziano,又译图密善,51-96)的统治下的事情吧。
当时有了一个用卷发做成环围着脸绕一圈的习惯。开始夸张起来了。那时真发便不够用了,于是便使用摆成不同层次的假发,就如电影院里那一排排的沙发椅一样。这些假发高高耸起,直到给发型造出一个极高的发卷儿“喷泉”的模样来。那是一种略显俗气的发式,相似于那种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的,以后脑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用辫子盘成的髻来收尾。很容易想象,每个这种发型的后面都是那些专门从事梳发的女奴们——ornatrices漫长的劳作,如同一个厨师做一块婚礼蛋糕那样……
似乎,这些如此高大又浓密的头发常常是献给那些身材矮小的女人的,为了增加她们的能见度。在罗马时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女人不算很高……
在我们正在描绘的这个时代,有钱的贵妇人的发型以怪谲的形状和高度达到了这种衍变的极端:她们在头上做出一把竖立的头发扇子,从一只耳朵开到另一只耳朵,同时以一些好看的形似耳环的卷儿收尾。有些女人看上去有如放了一把椅子的靠背在头上,另有一些发型是如此的高而尖,让人想起教皇的头冠三重冕。这种流行新款的带头人是图拉真的妻子普洛媞娜,为此这种发型被称作“普洛媞娜式”。
我们到此为止。然而值得了解的是,这仅仅是罗马发型的许多个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后继的朝代里将要出现一些有名的发式,如“甜瓜式”、“乌龟式”、“头盔式”等等。
最后一个有趣的话题。罗马女人当然也喜欢染发:一些特殊的混合物可以把头发染成金黄色或红色。而乌黑色则需要把羊脂和锑混合在一起。还有淡蓝色和橙色,不过这一般是妓女和名声不良的妇女才用……自然,久而久之,染料最终会把头发损坏的。有色发套的广泛使用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它们可以让人随时拥有迥然不同的发型和颜色。
第一部分 第16节:古罗马一日游(16)
8:40
理发师和最早的几个劳役
与此同时,外面,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了。人来人往,接连不断,主要都是男人们。不,主要都是奴隶们:这从他们的粗布土呢卡上一看便知,它们经常是破旧和污迹斑斑的。有些人还剃了光头。没有人在闲逛,他们个个都是大步流星的。显然,他们担负着有待完成的任务——一天中最早的苦差事。总之,一天中的这一刻,有一个属于奴隶们的小小的“高峰期”。真怪,听不见鞋跟的声音,常常听到的只是凉鞋的踢踏声。事实上,罗马时代的鞋子没有跟,鞋底是平的。军团士兵是个例外,他们的凉鞋——caligae,有着许多细小的铁球,以便增加附着力,有点像足球鞋。鞋跟其实是有的,但只在一些特殊的、尤其是女人的鞋子上才有。
一名奴隶抱着一大包裹在床单里的衣服与我们擦身而过。他肯定正把一些长袍或桌布送去洗涤。然而罗马时代是怎样洗衣物的呢?需要将其送往“洗衣店”,也就是fullonica。衣物在这里受到的各种处理会让我们皱起鼻子来。果然,土呢卡、长袍和床单都给放到一些装满了混合着碱性物质的水池子里,有苏打、祛污陶土或……人的尿!的确,在很多街角特别是洗衣店附近可以看到一些边上有个开口的大罐子,行人的迫切“需要”便在这些罐子里解决。一些奴隶将定时地来提取尿液,为了洗衣店可以利用它。如果这份差事让你们感觉讨厌的话,试着想想那些一连数小时在装着尿的池子里捣弄衣物的奴隶吧,他们在臭气熏天中做着我们的洗衣机干的活儿……接着,衣物将受到冲洗、捶打和用其他物质(如白垩)做的处理,以使其黏结和让它们变得更结实。待它们被拧干后便放到院子里晾晒,就如我们在公寓楼阳台上所做的那样(在罗马时代还可以晾晒到路上),然后在特殊的压力机下熨平。
一个奇闻:已经存在一种漂白法了。一经洗过之后,白色的衣服便被铺放在由一些弓形木头做成的圆盖上,高度低于一米。这个圆盖将要罩住一个给硫黄加热到极点的炭火盆。这硫气孔可提供用罗马人的话来说是“一种不能更白的白”……接下来,一个奴隶将把干净的熨过的衣服重新带回家。
第一部分 第17节:古罗马一日游(17)
奴隶带着衣服包裹继续匆匆忙忙地走着,可他的身影突然间便消失在了一顶轿子后面,它是从一条小道上过来的。这辆“人力马车”把路上的景色挡住了一个瞬间。无法搞清轿中是谁:几幅帘子遮挡着它的内部。然后,如同它的出现一样,轿子消失在一条小胡同里,由一名专门从事开道的奴隶引领着……
我们沿街继续行走。我们的耳朵给一阵笑声吸引住了,它是从一片已经开了门的店铺里传出来的。再走两步便出现了罗马早晨的一个典型的场面:一个工作中的理发师,或被称作tonsor。从这些铺子里传出的好心情和叽叽喳喳也是首都的最早几小时里的特点,一如帝国的其他所有的城市一样……
除了少数幸运者有奴隶为他们在家里刮胡子,如同我们看见的主人那样,其他所有的人都得到街上的这些店里来剃须或理发。
这样一来,tonstrinae或者说理发店便是聚会地点,是真正的小沙龙,这里流传着俏皮话、玩笑,但也有最近的消息,尤其有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事实上,在这些地方我们发现很多现代理发店的组合内容。等待中的客人们坐在一圈依墙而放的长凳上。镜子悬挂在墙上。在正中央,一张凳子上坐着一个轮到的客人:一块宽大的毛巾盖着他的双肩和前半身。
幸好这个朝代的流行样式是简单的。图拉真皇帝是一个很受人仿效的模特,他的头发朝前梳并在额上剪得短短的。
一个男人对着镜子查看着刚刚完成的发型:剪刀的每一次剪切都留下明显的棱痕——是因为等待着的客人而太匆忙,或是因为一种较之今天还十分粗劣的剪刀之过?可这在罗马人之间却是一件平常事,甚至尼禄好像也有带“阶梯”的头发。
旁边的椅子上,一个助手正在刮胡子。没有剃须泡沫,刀刃在脸上刮之前的唯一洗液是……水!最初几个客人之后,理发师得为了使剃刀锋利而忙活了,为此他使用一块以口水润湿了的磨刀石!
他轻轻地靠近客人的脖子,用刀刃开始刮起来。真正的危险是切口和划伤:只要一个震颤,一个错误的动作。可惜这种事太普遍了,致使从奥古斯都的朝代起,法学家们就规定了罚款和一些恰如其分的处分。有了切口的情况下怎么办?为了止住小出血,老普林尼建议敷贴浸过油和醋的蜘蛛网……
第一部分 第18节:古罗马一日游(18)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把胡子留着不更好吗?其实过去希腊人和罗马人曾经这么做过。可惜的是,若不是士兵或哲学家,在罗马的这个朝代里,剃须几乎是一项义务。不过这是一件很快将结束的情况。当然这事儿还无人知晓,但是随着两年后将要到来的图拉真的去世,蓄须的古风将重新时兴起来。它的重新推出是因为新任皇帝哈德良哈德良(PublioElioTraianoAdriano,76-138),117~138年在位,古罗马五贤帝之一。(可能是为了掩饰一块疤痕),大家都将仿效起他来。能够避免剃刀每天的酷刑,那于许多人都将是个安慰,也许理发师除外,因为他将看见他的利润直线下降……
此刻我们来到了马路的尽头,在与一条林荫道的相交处:它便是众所周知的克里乌斯苏布拉努斯,位于图拉真浴场的不远处。尽头有一个当中有座喷泉的岔口,那便是奥尔菲欧喷泉。沿着林荫道一路过去的是许许多多的大公寓楼,带有无数个窗子,它们就像很多顶层楼座那样面向生活舞台。这是一条已经开始挤满了人和震耳欲聋的噪音的路,比如白铁工人的捶打声。
只听见离我们几米处的石路上响起一阵泼水声:一桶尿刚刚落到路上……可它来自何处?是谁把它倒下来的?视线慢慢上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无数个阳台和窗户、异常宏伟高大的建筑。它是建筑业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罗马人把这些建筑物叫做insulae。在它的同类中,它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完全值得观察一番……
L′insula——另外一个世界
Insulae是罗马人的房子,更是他们的大公寓楼。Insula一词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单词isolatoinsula(复数为insulae)是古罗马人对具有很多寓所的那种楼房的专称,即今日的公寓楼;isolato在意大利语中既作形容词也作名词用,此处列举应为名词,意思是(四面环街的)建筑物、建筑群。的词源。这有助于你们明白它们的大小。至于居住的人口数量,可以把他们框入竖立起来的一些小乡镇或村庄的范围。它们真的是古代的“摩天大厦”。要估算耸立在我们头顶上的公寓楼的高度并非易事。奥古斯都皇帝曾规定过住宅楼不应该超过21米(在现代这意味着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七层楼,这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而我们所处的图拉真统治下的年代,法令还更加严厉:它规定的最高限度是18米。也就是说一座中等规模的六层楼加上一层阁楼——一层“超级顶楼”。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难以避免的构造缺点和倒塌之下,这个限度并不总是得到遵守。我们准备参观的这座公寓楼要超出这个高度一大截。由于那方方正正的外形和一溜儿到顶的整齐的窗户,它一眼看去给人的感觉就像“大营房”。然而注目片刻便可见到大增其风采的诸多细节。首先是颜色。楼房是砖砌的,但它整个儿给抹了一层悦目的米白色防护灰泥。这种色调的选择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很亮,它的反射光照亮着周围的小巷和柱廊。
第一部分 第19节:古罗马一日游(19)
建筑底部的一周是一截漂亮的庞贝红即朱红,是庞贝壁画上通常使用的一种红。,高约一米半。它起什么作用呢?它集美观和实用于一体。它的目的比之装饰更在于保护:它用于掩饰泥点、手印、货物或靠在墙上的身体留下的痕迹……它不是唯一的漂亮点缀:在每一扇窗的上方有一排砖露在灰泥层之外,形成一个小小的圆拱。从下面看,那仿佛就是窗户的一条条红“眉毛”。这还没完。还有一个窄小的阳台围着公寓楼的整个一楼绕一圈,把各间寓所连接在一起。罗马人把它叫做Maenianum,于它的房主而言这是一件地道的小奢侈品,是一样可与小花园或晒台相比的东西。尤其是别人不具有的一样东西,它可以让人出去透口气,接受点阳光,或者栽上几盆花草。
的确,罗马人和我们一样喜好在家里弄点盆栽:公寓楼的大阳台和窗户的边沿可以见到大量栽着花的花盆,确实就如在我们的公寓楼所出现的那样。如老普林尼所证实的,某些爱好者甚至到了侍弄空中花园的地步。
这种对植物的热爱可以把古代罗马和现今的罗马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数公寓房给攀缘植物覆盖着,它们爬上并缠绕着阳台的护栏或形成了窗户的框架。路边的许多树木在成长的同时抚摸着公寓楼的墙壁,有时把它们当作支撑体。总之,伟大的罗马是一座绿色的城市。这个特点在现今的城市好像一点没变,差不多接近20个世纪的岁月似乎并未流逝。虽是些小事物,但这让我们明白我们和当时的罗马人是多么的相似(反之亦然)。特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表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罗马社会的一个现代化演变,它越过了将我们隔开的一个又一个世纪的历史。
正如一位研究罗马时代的高级学者叶罗梅?卡尔克皮诺所强调指出的,在把罗马的卡培拉里路或那波利的特里布那利路的一座房屋与奥斯蒂亚的一座公寓房作对比时发现,除了有异常的相似外,有时甚至在位置图上也是完全一致的……很可能,一个远古时代的罗马人在观察我们的大公寓楼时,感觉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一楼的长阳台不是唯一的一个阳台。另外还有面积小点的木头阳台,在上面的楼层上。那是少数人的特权,同样的还有一些经过雕琢的木头凉廊,从楼房上向外伸出。罗马人管这叫pergulae。我们习惯了在中世纪的城市和在中东看见它们,或者在一些遥远的地方,比如在印度和加德满都尼泊尔的首都。的小巷里。然而它们已经是伟大的罗马的“明信片”上的一部分了。它们的作用很简单:使寓所增大和更多地接受光照,还可以窥视街道而不被人看见。
第一部分 第20节:古罗马一日游(20)
罗马的街道为极高的大公寓房——insulae所统治,它们甚至多达46000幢!违规建筑成了一种习惯……
奇闻:罗马的“摩天大厦”
在当时,公寓楼是地球上最高的住宅,然而它们的高度不会让我们感到吃惊:它接近于我们的城市里的公寓楼。有一些例外。我们知道,在公元100~200年之间,罗马的市中心造了一座建筑业中的真正的“怪物”。然而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高,不过在当时,所有的人都为它的规模所震惊。据说它就如一座摩天大厦巍然屹立在罗马的屋脊之上:它对首都天际线的影响和在罗马人的思想里应该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的名字——幸福大厦一传十、十传百,直至传遍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怎么说这只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除了罗马的这座小帝国大厦是个例外,很少有超过六层楼的建筑。
不寻常的是,隔了许多个世纪之后,今天还可以欣赏到仍然稳稳地竖立着的一些公寓楼的遗迹。它们有时犹如显露在人来车往中的沙洲一般,可是很少有人为欣赏它们而驻足停留。有一座公寓楼是人所共知的,它位于威尼斯广场威尼斯广场(PiazzaVenezia)是罗马一个著名的广场,位于坎比多里奥山脚下。上巍峨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它保管着祖国祭坛)的旁边:在它的右侧,在天坛即天坛圣母堂(SantaMariainAracoeli),建在坎比多里奥山顶上。大阶梯的不远处,可以看见倒塌了的砖头房屋的无名废墟,是多层楼式的。可惜它没得到应该受到的关注。熙熙攘攘的人持续不断,大巴士卸下一车车的游客,他们只稍停片刻,听听导游的三言两语,然后继续向前,总是急匆匆的,夹杂在少不了的纪念品兜售者当中。
然而,假如你们停下来,靠在护栏上,伟大的罗马的一部分将会在你们眼前具体化起来:店铺、房间、窗户……再加上一点想象力,你们的思维可以布置一下那些废弃了的屋子和给那里安排一些人物:谁在这里生活过?里面那被油灯照亮的脸我们会认出哪几张来?从哪扇窗里肯定有一位母亲呼唤过一个在路边玩耍的儿子,或许他与街角店主的儿子在一起……谁知道在店铺里会出现哪些情景——考古学便有这样的魔力:它在一瞬间让你们重新体验那些失去了的世界,让你们与不在人世的人相遇,把你们卷入很多个世纪前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种特技都无法提供如此强烈的兴奋……
第一部分 第21节:古罗马一日游(21)
距人来人往的那仔奥那莱路几步之遥,坐落在图拉真市场的一座公寓楼也许更让人感到惊愕:你们打量一下拔地而起的它,就能让你们对这些建筑的规模有一个印象了。在奥斯蒂亚有着多处公寓楼遗址,如狄阿娜的那座,人们真的能明白住在这些寓所里面意味着什么。它们有一部分是可以观看的,登上楼梯,置身于罗马时代的楼梯平台实在是激动人心的事情,然后再进入一楼或二楼的房间……这的确能让人想象出罗马人曾经是怎样生活的。是的,因为罗马的大半居民都是居住在公寓楼里的。
不过,罗马曾有多少座公寓楼?通过发现的一些宝贵的地籍册,我们掌握了它们的确切数字:公元2世纪,在皇帝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的统治下,公寓楼的准确数字为46602,一个庞大的数字。尤其要提及的是,多慕思,即罗马传统的、漂亮的宅邸(如庞贝的那些)“仅有”1797座。这就意味着每26座百姓的“大营房”中才有一座传统的房屋。怎会有这种比例失调?
卡尔克皮诺在过去做过一种非常有趣的考虑:如果罗马在当时的覆盖面积是1800~2000公顷,在它最繁荣的鼎盛时期居住着约120万人口,显然是没有足够的地方提供给所有的人的。更何况还要算上那些法令规定禁止住人的地方(如帕拉提诺,当时整座山就住着皇帝;或者战神广场用在神殿、柱廊、健身房和坟墓方面的200公顷地)。此外还要加上四十多座公园和花园,然后还有占地很广的大型公共场所,比如竞技场(Colosseo)、剧院、大教堂、公共浴场、广场、各种神庙、所有的行政大楼。
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往高处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空间,即建造多层楼的建筑。总之,首都居民中的大多数人一旦到了家,不仅脚不踏地,而且还“悬空”睡觉。全城升高的楼层数字的确应该是可观的,因为当时的一个演说家艾里奥?阿利司提德就惊叹,如若所有的房屋都造成平房,罗马会一下子扩大到亚德里亚海。
第一部分 第22节:古罗马一日游(22)
今天再没人会为看见公寓楼和大厦而感到惊讶了,然而在古代,在一个以无数小村庄为主,具备少数几个一般房子不超过两层或三层的市中心的世界里,于任何一个第一次来到罗马的人而言,看见一座挤满了公寓楼这样的建筑“怪物”的城市,真的是一种震惊。一个外地人所体验的感觉,与人们经过纽约时所体验到的可能非常相似,都被两个问题纠缠着:“这么高的建筑物如何站得住脚”和“人们聚集在这些巨大的住宅里如何生活”。
10:10
在街道边上学
我们停住脚步:一阵孩子的齐声朗诵传进我们的耳朵。它在远处,夹杂在商贩的叫喊声和作坊里工匠们发出的噪声中,它不甚明显。
我们努力弄清它的来处。拐进一条小胡同,朗诵声渐渐地变得更大了。我们加快脚步,与两个头上顶着笨重的筐子的奴隶擦身而过。
小胡同通向一条次要的马路,人不多,有一道长长的拱廊。这就是有朗诵声的地方。在拱廊形成一个角落的地方,有三十多个孩子坐在简陋的凳子上背诵课文。太阳的斜射光抚摸着那些小脑袋,把他们的头发变成发亮的晕轮。在光线中可见飞舞的苍蝇和感觉到大量的浮尘。太阳还照亮了一根芦秆,它在为这朗诵声打拍子的同时在空中有节奏地一闪一闪的。那是老师,一个清癯、光头、有胡须的成年男人。他的身旁是一块粗劣的写字板。除了几个人停下靠在柱子上,在教室外“偷听”着想努力弄清某些基本概念以外,周围路过的人对上课都不加理会。
孩子们停止了对字母表二十三个字母的抑扬顿挫的朗诵,现在他们全体齐声诵读十二铜表法又称罗马法典,于公元前451~前450年在罗马颁布。——罗马最早的明文法令。他们并不是个个都专心致志的。芦秆突然用力落到一个肩膀上。仿佛一道闪电伴着一声咝响劈开了空气。甚至连苍蝇也逃开了。一声压抑的喊叫暂时打断了齐声诵读,接着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继续下去……
第一部分 第23节:古罗马一日游(23)
罗马时代的教育有体罚的规定。乔万纳莱和贺拉斯对此记得清清楚楚的:后者总是把老先生的画像带在身边,把他形容为plagosus(即“打人的那个人”)——在罗马和帝国的全部领土上,小学就是这样的。有时候会在一些破败的公共场所、以前的店铺里上课,然而更多的是在室外,在拱廊下。
罗马老百姓中的大多数不会超过这种教育:学习念、写和计算。掌握了“小学”的这些基础知识以后便开始工作了:在罗马社会,童工不是罪行。
富裕家庭的儿女们,他们不需要工作而继续接受教育,也因为他们的父母亲深知,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他们的经历和对他们的身份地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此,这些少年自12岁起便开始上“私立学校”,为了学习语法和拉丁文学及希腊文学。的确,在贵族家庭,希腊语是“贵族”的一个身份象征。
在这些教室里学些什么呢?Grammaticus,即教师,他把从前的具有诗意的文章——我们会说“经典著作”——作为起点。在讲解这些文章时,他还应该极其灵活地论及天文学、乐曲的格律、数学、地理等方面的话题。以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向他的学生们传授整体文化上的一点肤浅的知识。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罗马的“中学”大部分走的是“文科”方向——如现今我们说的,忽略所有技术和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设置一门不再存在的学科:神话学。
有意思的是,选来作为学习用的作品在出版业的市场上再次呈下滑趋势:书商们在店里都侧重于一些“经典著作”(荷马或恩尼乌斯的作品,再晚点是维吉尔、西塞罗、贺拉斯等人的作品),而很多其他作家的作品因为不再发行而消失。也许要感谢学校里这些不知名的教师的选择,那些作品才得以在今天流传到我们这里,否则岁月可能已经将其删除了。“中学”过后,在15~16岁左右,家庭优越的孩子们便更换教师,现在是一位rhetor:他教授他们雄辩的黄金规则,为他们在公开生活中的晋升做好准备。
第一部分 第24节:古罗马一日游(24)
这样,学生们既做书写练习又做口头练习。特别是他们必须使用独白手法来对规定的论题做赞同方和反对方的分析,同时要坚持过去的一位著名人士的观点。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练习,因为它为罗马公开生活中的一个要害部分——政治增强演说的技巧。第二种练习是,让两个学生面对面,他们应该轮流主张对立的论点。这种练习将在司法领域取得十分重要的成效。罗马人把这些练习分别叫做suasoriae和controversiae。
当然,“初中”和“高中”不再设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了,而是设在学生的家中或特殊的教室里,比如由图拉真安排在罗马的心脏、他的大广场中的那一个。
虽然接触到的是罗马社会中的精英,可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都享受不到特权;极少数人除外,他们好比是一个图书馆或一台“电脑”那样受人重视。然而过得最糟的是小学教师。我们见到的那个挥舞芦秆指挥孩子们齐声念书的男人,他在罗马社会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罗马人把小学教师叫做“路上的”ludimagistri或litteratores,对他们一点也不尊重。他们由学生家长们直接付酬劳,可他们挣的钱实在太少了,他们必须找点别的“小事”以便能够生存下去。很多人便做写字先生。正如马路对面抵着一根柱子坐着的那个男人。他正在写,向他详细口述一封信的是一个已经上了年纪的男人。这个男人衣着讲究,可能是一个发了财的、比如成了商人的前奴隶,但他从没学过写字。在现代,这会是一个让人终身难忘的镜头,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街上经常出现写字先生。
有多少人会写和会念?
现在我们才觉察到孩子们的朗诵声已经停下来了。椅子空了:老师站了起来,在弯着腰在蜡板上写字的学生中间一瘸一拐地走着。这么说吧,是开始正字法的时间了。在写字板上的第一行里,老师已经写了字母表上开头的十个字母,孩子们正十分用心地仿照着写。
有的用力过猛,把笔尖陷进蜡里直刮到底下的木板上,有的却无法把字母写成同样的大小。打量着排成行的孩子们的脸,看见的是一些专注的目光、伸在外面的舌头、过分贴近写字板的脸(眼镜还不存在),但也有几个鼻孔朝天,思绪飞到了别处。芦秆那干脆的一击让梦想家重新返回到了现实中。
第一部分 第25节:古罗马一日游(25)
有一个孩子的困难好像较之别人的更大些:他的字母更难看,又不够匀称。他是左撇子。但是谁也不会便宜了他。对于罗马人来说,所有的人都应该用右手写字……老师一面在“课桌”之间走着,一面仔细查看他的学生们的功课,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停下来,帮助他们描写字母,把他的手放在他们的手上引导他们。
我们发现有一排孩子没有涂蜡板,而只有简陋的木板,那上面深深地刻画了字母表中的字母。孩子们耐心地用木头笔把它们重新描写一遍:这是一个使动作正确的练习,也是为了记住字母各不相同的形状。正如他们的手被老师的手引导着时一样。总之,那种木板是一种替代老师的“自动机”,是课堂上的技术的开始……
最后一个有趣之处是阅读方法:罗马时代人们是大声念书的,即使在独自待着的时候。少数情况下是轻声念的,同时伴以嘴唇的嚅动。默念将出现在修道院里,为了“内在化”一篇圣经而不打搅其他祈祷的人。
离开这间拱廊下的教室,几乎是在无意间我们发现了墙上写着的字。通告马西莫竞技场的下一次马车比赛。字母是用红色非常仔细地描写过的:其实这是委托了专业书法家完成的真正的艺术品。
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看懂这些文字呢?在罗马时代,一般有多少人会念和写呢?当然,较之今天要少得多,然而要比过去多得多。事实上,是罗马的文明第一个将字母表“民主化”:在整个古代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社会各层的人会念会写会计算——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年轻人,富人和穷人……
比如,在古埃及人当中,只有誊写人指在印刷术发明前以抄写书籍为职业的人。才会念和写。在中古时代唯有修道士具有这样的学问,其余的人便都处于蒙昧无知当中,包括统治阶级:查理大帝查理大帝(742-814)分别做过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能读但不能写。如若你们要自问这怎么可能,只要想一想绘画:我们都知道欣赏一幅画,但会画画的人却是少数,阅读和书写方面的情况是十分相似的……
第一部分 第26节:古罗马一日游(26)
文盲泛滥了一个又一个世纪:意大利在1875年还有66%的国民未受过教育,也就是说每三个意大利人中便有两个……这些文盲中的大多数都集中在农村,而在城市里会读和写的人一直占大多数。这也是在我们正游览着的图拉真的罗马的真实情况。
能说明这个的还有罗马各城市中到处出现的文字:从神殿上书写的文字到饭馆里写的价钱,从奴隶项圈上的名字到油罐上的“商标”,从墓碑(甚至在奴隶的公墓里)到妓院墙壁上的字。我们面对的肯定不是一个无知的民族……
连统治阶级也有别于其他朝代:在贵族之间使用两种语言是非常普遍的,他们既会说拉丁语又会说希腊语,要知道,在这个朝代,只要懂得两种语言中的一种就够了……
萦回的思绪带领着我们穿过了一连串长长的拱廊,它们指向一个于罗马的上午很重要的地方——市场。
11:30
朱里娅巴西利卡——一座当作罗马法庭的大教堂
我们向着朱里娅巴西利卡走去。一大排柱子和雪白的拱门简直就像一架巨大的恐龙骨架。来来往往的人在它那非常宽大的大台阶上连续不断地上下着。梯级只不过七层,然而它们是这样的宽阔,看上去仿佛是一座体育馆中的大理石阶梯座位。
这些大梯级构成了审讯前的一个典型的碰头或约会的地方。的确,到处都是一群一群的人:我们能认出那些律师来,从一种模糊的“绅士”表情和臂下夹着“卷宗袋”的他们的助手们。一般顾客是很容易认出来的,从警觉的眼神和担忧的脸……看上去这更像集市而不是一座广场。另有一些人躺在台阶上,漫不经心地看着正挤满广场上的大片平地的人群:他们是“请来的证人”,一份丰厚的报酬能让他们为任何事情作证……其余的人三五成群地坐着,对发生在台阶上的某件事情抱以极大的注意力——从那些手势我们凭直觉判断,一些人为中间的一个人在出谋划策,而另有一些人竟然在打赌。我们好奇地靠近了。在一个个头之间我们看见两个对手在玩像跳棋或“删棋”那样的东西。棋盘或tabulaelusoriae是直接刻画在台阶上的(一种对艺术的小破坏,因为它的消遣作用而得到默许)。同样的场面,连带那些下棋的人在很多现代城市的广场和公园里都能见到……
第一部分 第27节:古罗马一日游(27)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我们碰上一个从梯级上下来的男人,他裹着一件不寻常的艳丽的紫晶色长袍。谁知他从哪儿弄到它的,于他明显是太大了。他清癯,面孔凹陷,头发给糟糕地染成黑色,小而机灵的眼睛透出的全是一个依靠小计谋生存的人的狡猾。他的身后紧紧跟着(或更确切地说,是追赶着)一群人。他们向他提问,用力扯他的长袍,终于把他拦住了。这样一来我们才明白他是一名律师,跟随他的人是他的客户,他们刚刚输了一场官司——他们激烈地要求解释。他们从他的回答语调和他对提问试图逃避的方式明白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官司委托给了他。他完全是个不能胜任的人。
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了。我们停步观望,跟我们在一起的还有其他人。“这就是受了欺诈的头脑简单的人,”一个靠近我们的人小声说道。“他们从乡下来,轻信了他们遇上的第一个律师……现在看看他们,可怜的人。”另一个人嚷嚷道。那位律师挣脱了拉扯,加快脚步想把自己隐没在人群中。然而他的追踪者们不放松,整批人都消失在广场上的人群中了……
他是很多“讼师”中的一个,他们在上午最早的几个小时里就挤满罗马广场,寻找着顾客和诉讼。罗马人把他们叫做causidici,对罗马了解透彻的人是鄙视他们的,因为他们纯粹是城市风景中的“鲨鱼”。他们通晓引诱顾客之道,可能也非常能言善辩,但在打官司上却是最糟的。他们最大的才干就是说服顾客,一般那是缺乏经验、出身低微又没文化的人。如桂提里阿诺古罗马的拉丁语演说家、修辞学大师。所言,结过账后,“他们收取的只不过是口舌费”。在广场上的第一次会面后,他们把与他们的受害者的约会定在自己的家里以便商谈诉讼。为了给他们的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骗其相信他们是第一流的律师,他们会使用任何花招。一个讼棍的例子是有名的,他甚至在家里的前厅内做了一尊青铜雕像,呈现的是他骑马的样子,差不多像个执政官,用来炫耀并不存在的威望……
第一部分 第28节:古罗马一日游(28)
我们继续上去。我们正要进入的是罗马的诉讼和法律的世界。
地方非常大,回荡着的说话声和大声的叫唤伴以没秩序的川流不息的人。我们感觉不自在,尤其是不知该往何处去。
好像走进了一座大教堂:内部甚至借助一些坚实的柱子细分了五个长长的中殿。正中的那个是最大的一个,天花板极高,约有三层,顶部有一些大窗户,为了给大厅照明。由于墙壁和柱子明智地使用了浅色大理石,阳光照遍各处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美丽的散射光。
这一切都带着罗马史上一些最有名的人物的“签名”:巴西利卡是尤利乌斯?恺撒要建的,奥古斯都完成的。而在我们的脚底下,却有大西庇阿?阿富里卡诺的府邸的残余部分。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