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本战国历史

_8 区胜(现代)
军情紧急, 接到任命的 李镒 将军立刻率部开拔, 迎击北上日军。 而 申砬 将军则定于在第二日出发。 朝鲜政府 对 申砬 的军队寄予厚望。 申将军 出发当天, 汉城 街上人头趱动, 军民们都来一睹这位抗击过 女真 的名将风采。 宣祖陛下 亲自为 申砬 壮行, 赐其 尚方宝剑, 准其自行招募军队, 并予以先斩后奏之权。 在 申砬 谢恩退下阶梯的时候, 头巾突然滑落在地。 在场诸人大惊失色, 但谁也不敢说什么。 (真是奇怪的不祥之兆...) 在满朝君臣, 满城百姓期盼的目光下, 申砬 和他的亲随骑兵也绝尘而去。
朝鲜人的防御措施也算布置得当了。 可是, 享受了200年太平的 李氏王朝 已准备好经受这建国以来最大危机的考验了吗?
侵掠如火
4月17日, 就在 汉城 接到战报的同一天, 日军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也陆续登陆 釜山。
第二军团长 加藤清正 看到空空如也的 釜山城 不禁大感疑惑: 小西行长 那药贩子上哪儿去了? 按照约定, 小西行长 在攻陷 釜山, 建立桥头堡以后, 便在原地等待第二与第三军团, 然后齐头并进, 分三路直取 汉城: 小西行长 取中路, 加藤清正 取右路 庆尚道 沿海, 黑田长政 取左路 忠清道。 这也与 朝鲜人 的判断完全吻合。
可是, 那药贩子呢? 难道他竟然不顾约定, 自己一人。。。? 加藤清正 从疑惑变得恼怒起来。 同为 丰臣秀吉 肱股, 又各领一半 肥后藩国 的 小西行长 和 加藤清正 却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碰头, 两人面和心不和由来已久了。 小西行长 是 基督徒, 而 加藤清正 却是虔诚的 日莲宗 佛教徒, 两人本就说不到一块。 此时 丰臣政权 内部已隐隐有派系斗争的倾向, 加藤清正 属早期追随 织田信长 和 丰臣秀吉 起兵的 尾张派, 而 小西行长 则属于最近开始得宠的 近江派。 两派勾心斗角, 都希望得到 丰臣秀吉 的垂青。 更要命的是, 加藤 和 小西 各分一半 肥后藩国, 两人之间的领土纠葛不断, 而且都野心勃勃地想吞掉对方的领国, 成为名副其实的 肥后 之主。 两人的矛盾虽然在国内没有表面化, 但到了血肉横飞的朝鲜战场, 还能指望他们能团结合作吗? (这也是 丰臣秀吉 愚蠢的人事安排错误之一。 为什么要使自己的两位重臣因领土问题而分化呢? 将相不和, 就像在自己的政权旁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加藤清正 很快得知了 小西行长 的动向。 果不出所料, 小西行长部 在夺取 东莱城 后, 已经马不停蹄地北上, 此时已在数日路程之外了。 加藤清正 气得牙都快咬碎了。 第一个登陆朝鲜的荣誉让 小西行长 得了去也就算了, 可是如果让这个竞争对手第一个拿下 汉城的话, 自己身为“贱岳七本枪”之一的面子还往哪里搁? 要知道, 在出征之前, 丰臣秀吉 可是亲把 太阁殿下 的战旗赐给了 加藤清正, 这当然是希望他第一个把“金葫芦”马标 插上 汉城 城头的呀。 如果让 小西行长 第一个进城, 自己脸上无光事小, 太阁殿下 以后还会对自己这么信任吗?
想到此节, 加藤清正 顾不得旅途劳顿, 立刻整军出发, 按着预定好的路线, 杀奔 蔚山城 而去。 同一天, 加藤军 就进入了早已人去楼空的 蔚山城。 紧接着, 原 新罗国 国都 庆州城 也失陷在铁蹄之下。 是役, 日军斩首3000, 近千年历史的宫殿和庙宇也都被付之一炬。 跟着遭殃的是 永川 新宁 和 军威 三城。 连战数场, 加藤军 上下都疲惫不堪, 但 加藤清正 根本不想休息。 现在的他只有一个念头: 赶到 小西行长 前头去, 夺下 汉城!
黑田长政 的第三军团于4月18日在距 釜山城 20公里以西的 安骨浦 登陆。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安全的桥头堡 釜山, 黑田长政 的解释是为了维护 黑田家 的荣誉, 不想做 小西行长 的跟屁虫罢了。 虽然没有 加藤清正 那样心急火燎, 但 黑田军 也很快按照既定路线踏上征途: 经 清海, 至 昌原, 昌宁, 金山, 星州, 清州, 然后渡过 汉江, 攻入 汉城。
至此, 朝鲜境内已有三路强敌。 但他们虎视眈眈的目标只有一个: 帝国心脏, 汉城。
尚州之战
李镒将军 离开 汉城 时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沮丧的。 虽说被任命 巡边使 要职, 但朝廷根本就拿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 给这位即将与侵略者接仗的将军指挥。 国难当头之际, 朝廷才发现 汉城 周围的防御空虚。 许多兵营由于缺乏管理, 早就没有足够的服役兵员了。 而在仅有的士兵当中, 大半一听说要打仗, 就“抱病”回家去也。 更有甚者竟然谎报自己父母过世, 申请两年期的丁忧免役。
在 李镒 出发之前, 朝廷总算东拼西凑了300人随其出征。 可是当 李镒 来到校场一看, 差点没气晕过去。 原来这仅有的300人竟然都是羽扇纶巾的书生, 有刚刚投笔从戎的学子, 加上一些在政府机关里供职的低级公务员, 被临时拉了出来为国效力。 带着这样的“兵”与其说是上战场, 不如说是让他们去送死! 说不定还会拖自己的后腿。 (子曰: 以不教民战, 是为弃之。 熟读论语的朝鲜官员们还是一如既往把民众性命视如草芥, 怎不令人心寒?) 大失所望的 李镒 最后长叹一声, 决定只带上自己的60员亲兵, 奔赴前线。 希望在路上能招募一些稍微合格的兵员吧,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4月21日, 李镒 和属下60名亲兵越过天险, 鸟岭 之 草粱道, 来到 尚州城 之北。 按计划, 李镒 应该在此与 尚州 守军会师, 再商御敌大事。 可是令 李镒 目瞪口呆的是, 尚州城 内竟然没有一兵一卒在等着自己! 原来守军早就被 庆尚左兵使 李珪 调往增援更南端的 大邱城 了。 此时 大邱城 已经陷于 小西军 之手, 根本没来得及赶到防地的守军早已溃散。
绝望的 李镒 搬出了官仓里的粮食, 临时招募了800农民为其部下。 大概 李将军 已经在后悔没有带上那300文人兵了吧, 至少那些文人还听得懂自己的号令。 而面前这些文盲乡巴佬愣头楞脑的, 参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根本什么也不明白啊。 虽然如此, 李镒 还是认为自己大约有10天时间训练这批农民兵。 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嘛。 待得日军到了, 希望他们至少能抵挡一阵, 为后面 申砬 的布防拖延时间。
不幸的 李镒 只有1天的时间“练兵”!
尚州之战 前形势图。 由图可见 小西行长 已不再是孤军深入, 而是 李镒 将遭到日军三面夹击。
4月24日, 已经攻陷 大邱城 的 小西军 已经杀到 善山, 距西北方的 尚州城 仅数公里之遥! 李镒 的侦骑很快探到了日军的位置, 飞报 李镒。 可是 李镒 根本不信。 按他的计算, 由于山路崎岖难行, 日军先头部队至少还在十日路程之外。 为了惩罚这个探子“谎报”军情, 李镒 当即将其斩首示众。
第二天, 李镒 挑选了 尚州城 外的北山作为防御阵地, 等待日军。 阵地与 尚州城 仅隔着一条小河与一片小树林。 在山上, 帅旗迎风招展, 李镒 骑着马, 好不威风。 可是, 李镒 做梦也没想到, 日军早已牢牢掌握了自己这支小得可怜的部队的动向。 在距 尚州城 5公里以南, 小西行长 兵分两路。 一路1万人由 小西行长 亲率, 进入无人防守的 尚州城。 另一路6700人, 由 宗义智 率领, 绕过城池向北, 然后急转向西, 从左翼侧击 李镒 的部队!
宗义智部 想借着小树林的掩护, 渐渐逼近朝鲜军。 可朝鲜人又不是瞎子, 树林里的人影晃动自然被看在眼里。 但没有一个朝军士兵胆敢向 李将军 禀报敌情。 昨天那个探子的首级还在辕门上挂着呢。 不久, 进入 尚州城 的 小西行长 领人四处放起火来, 顿时城内浓烟滚滚。 北山上的 李镒 大惊, 赶紧派一名军官去查看。 正当该军官踏上小河上的渡桥, 忽然一声枪响, 那名军官立刻坠马倒地。 一名日军铁炮狙击手从桥下钻出, 取了其首级。
李镒 这才明白日军已经杀到跟前, 可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6000日军呼喊着从左翼树林杀出, 分成左中右三队, 中间队突出, 组成一个“锋矢阵”, 正是日本战国时代常用的突击阵形! 紧接着, 由铁炮和弓箭手开路, 三队日军缓缓向朝鲜军阵地压来。 待得两军相距百米, 日军阵内铁炮枪声大作, 弹雨铺天盖地撒向刚刚成军的朝鲜士兵。 可怜这些农民还没机会学会怎样使用弓箭反击, 已经成了日军枪下之鬼。 剩下的朝军士兵纷纷放弃武器逃跑, 而日军后翼的步兵立刻挥刀追了上来, 展开又一场屠杀。 300余朝鲜人的鲜血染红了 尚州城 外的小河与树林。
久经沙场的 李镒 早看出战况不利, 立刻丢弃了自己的马匹和盔甲, 转头就逃, 终于捡回一条老命。 待得 李镒 逃回到 草粱道, 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了, 才发现这座天险竟然无人把守! 不但守将和士兵早就逃去无踪, 连从 汉城 来的援军也见不到一个。 李镒 苦笑, 只得拔腿继续向北逃去。
一座天险随后被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长篠再现 - 忠州之战
申砬 比 李镒 幸运得多。 虽然离京的时候, 申砬 也仅有80骑随侍, 但一路上他聚集并招募了不少士卒。 待到了防地 忠州, 申砬 部下已经有8000多人了, 其中还有大批其善于指挥的骑兵部队。
没等 申砬 坐热板凳, 李镒 和他的败兵也逃到了 忠州。 气急败坏的 李镒 请求上司派兵驻防空无一人的 草梁道, 却遭到拒绝。 申砬 认为自己部队多骑兵, 利于在一马平川的 忠州城 附近布阵。 只要日军敢来, 立刻就会被骑兵们以疾风之势冲垮! 反而 草梁道 上路崎岖难行, 不利骑兵运动。 主意已定, 申砬 召回了守卫 鸟岭 草梁道 的 边玑 的部队, 协防 忠州。 这也是为什么 李镒 逃过 草梁道 时不见一人的原因了。
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 后人也不能怪 申砬 从未听说过在世界军事史上都赫赫有名的“长篠之战”。 是役, 织田信长 以3000门铁炮大破以“赤备”骑兵为主力的 武田军。 自此以后, 日本人的战术了发生翻天覆地的革新。 在铁炮的威胁下, 骑兵已不再成为战斗主力, 更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而今 申砬 仍旧以中世纪的骑兵战法对付现代化的热兵器, 能不吃亏吗? 与当时大多朝鲜人一样, 申砬 也不太善于接受新事物。 前面提到, 当 柳成龙 和他提及日军铁炮厉害时, 申将军 自大地认为那种新式根本是玩意中看不中用。 但很快, 申砬 就会认识到小看铁炮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错误!
虽然自矜于朝军骑兵威力, 申砬 也深深明白 忠州 是 汉城 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此战战败, 日军将能一往无前, 长驱直入至帝国首都。 到时候王室震动, 国本动摇, 自己就是九死难赎了。 而面前的日军竟然能在数日之间攻陷整个 庆尚道, 其精锐可说是前所未见。 忠州8000多守军虽然是正规军, 其中还有训练有素的骑兵和弓兵, 但毕竟是仓猝间凑到一块, 彼此之间还未能协调有致。 到时敌人攻来, 这支军队能顶住吗? 必须想一个能激发全军最大战斗潜力的法子才行啊! 申砬 想到了用兵的老祖宗 韩信。
在 申砬 之前1700年, 韩信 率领的汉军与 赵王歇 的军队大战于 太行山。 仅有1万人的汉军背水布阵, 将士身处绝地无不奋勇作战, 以一当十, 结果大破赵军20万! 在历史上写下流传千古的成语“背水一战”。 此时朝军的处境也和当年汉军一样, 无路可退了, 因为他们身后就是不设防的帝都! 为了让士卒们更明白当前形势, 申砬 决心在 忠州城 西北约3公里之外的 弹琴台 布阵迎敌。
弹琴台, 因 新罗 真兴王 时期“乐圣”于勒 曾在此弹奏 伽倻琴 而得名, 山水交融, 是一块风景优美的宝地。 但是, 作为战场, 此处却是一个绝地。 只见 弹琴台 之北, 是滚滚的 汉江。 而在西侧, 支流 达川江 缓缓汇入 汉江。 江边水草丰茂, 但人马皆不能行。 朝军一旦在此布阵, 就绝无后路可退, 唯有和敌人拼个鱼死网破, 从敌人的尸体上踏出去! 就像在离京之前和皇上保证的一样, 申砬 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了。
话分两头。 自从登陆 釜山 以后, 加藤清正 已经是8天8夜没合眼了。 现在的他马不停蹄, 一心只想着追上前头的 小西行长。 不眠不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 尚州 之北的 闻庆城, 加藤军 的先头部队终于咬到了 小西军 的尾巴。 只是不知这一路掉队了多少人马。 加藤清正 怒气冲冲地找到 小西行长, 要求他把前锋的位置让出来, 却被干脆地拒绝了。 两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 4月27日下午, 互相憋着一股气的两个军团像赛跑一样越过了无人防守的 草梁道 天险, 齐到 忠州城 南面下寨。
日本人抓来了几个当地农民询问 忠州城 的军情, 从而得知了朝鲜人已聚重兵于此, 并已在 弹琴台 驻扎, 以逸待劳。 加藤清正 听后暗自冷笑, 并打定主意: 小西行长 爱出风头就去啃这块硬骨头吧, 我 加藤军 就在后面冷眼看热闹。 如果 小西军 顶不住, 来求自己增援的话, 那就可以顺势要来先锋的位置了。
小西行长 也不含糊。 他当然巴不得 加藤清正 不来捣乱。 就让第二军团看看我 小西军 的实力吧, 对朝鲜军实力早就心中有数的 小西行长 信心满满。
4月28日, 小西行长 向 忠州城 和 申砬 所在的驻地进军。 忠州城 大门紧闭, 守城将士都躲在城墙后惊恐地望着靠近的日军。 小西行长 料得 忠州城 内绝不敢有人出战, 决定不用管它, 率军直扑 申砬。 人数占优势的 小西军 分三路出击: 中路, 小西行长 本队 7000, 右翼 松浦镇信 3000, 左翼 宗义智 5000, 有马晴信, 大村喜前 和 五岛纯玄 3700人为预备队。 铁炮兵在前, 步兵在后, 向 申砬 的部队压去。 而朝军也早已弓上弦刀出鞘, 准备迎敌。 下午2时许, 两军对圆, 就在 弹琴台 下展开决斗! (下为 忠州之战 示意图)
仇人相见, 分外眼红。 勇敢的 申砬 一开始便率领部下骑兵冲向敌阵。 可是, 朝军还没能杀到日军跟前呢, 日军阵中铁炮齐响。 冲在前面的朝军战马纷纷悲鸣倒地, 后继的骑兵疾行之势顿缓, 立刻又遭到日军铁炮三面而来的轰击。 朝军士卒大骇, 纷纷向后逃去。
本来按照 申砬 的如意算盘, 就算在骑兵冲锋之时遭到日军弓弩射击, 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 朝军仍有机会冲垮敌阵。 可是, 铁炮的威力远超弓弩, 不但子弹能够轻易穿透皮厚肉硬的马匹, 震耳欲聋的枪声和耀眼的火光闪动也使得马群受惊逃窜, 阵势于是大乱。 这样的结局, 申砬 做梦也想不到, 但经历了 长篠之战 后的日本人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 申砬 组织起溃散的朝军, 向日军再次发起冲锋。 但日军的铁炮子弹并没有在第一次交锋中耗尽, 朝军不幸的第二次冲锋也只落个尸横遍野, 血染 弹琴台! 朝军败局已定, 残存的兵将们开始不顾一切逃向身后的河流, 企图游到对岸逃命。 日军步兵紧跟着一拥而上, 追杀残敌。 是役, 日军斩首3000。 朝军士卒溺毙更是不计其数, 尸首塞满了江面。 义州牧使 金汝岉, 忠州牧使 李宗张 皆临阵战死。
一切都完了。 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的 申砬 深知今日一败涂地, 自己再无面目见 汉城 的主君和父老。 向尾随自己的部下交代遗言后, 申砬 一跃跳入汉江, 任由滚滚江水把自己拖入江底, 享年46岁。 有两位忠心的部下也随着将军跳河, 一同自杀殉国。 老将 李镒 却从 弹琴台 东侧逃出生天, 向 汉城 飞奔报讯。
斗志全无的 忠州城 守军也随即弃城溃散。
忠州大败, 申砬 死难, 帝国首都已毫不设防地呈现在日军之前的地平线上。
目标: 汉城!
“那帮该死的异教徒又立功了!” 望着得胜回营后屁股翘到天上去了的 奥古斯丁·小西, 达里奥·宗, 普罗塔西·有马, 桑切·大村 等人, 加藤清正 肯定是气不打一处来的。
当夜, 小西行长 和 加藤清正 于 忠州城 内再次会面, 商讨进军 汉城 事宜。 加藤清正 勉强向 小西行长 道贺胜利之后, 宗义智 摊开了两张地图: 一张通往 汉城 的诸条道路绘图, 另一张是 汉城 的城市详图。 仔细研究了 汉城 城市图后, 加藤清正 指着地图中的一块向 小西行长 道:“你应该对这块地区比较熟悉, 就负责攻打这里吧。”
小西行长 顺着 加藤清正 所指之地一看, 不由得怒发冲冠。 原来 加藤清正 指着的地方是 汉城 里医馆汇聚的区域, 上面用大大的汉字标着:“药铺”。 这明显是在挑衅 小西行长 的出生了。 小西行长 强忍怒气, 冷冷道:“武士的荣耀并不会以家庭背景不好而蒙羞。”
加藤清正 见 小西行长 没被气死, 微觉遗憾, 接着提议让 第一军团 和 第二军团 轮流担任先锋。 小西行长 又拒绝了, 并提议 加藤清正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带着他的 第二军团 和自己分道扬镳。 加藤清正 觉得自己的人马如果急行军话, 定能抢在 小西军 的头里夺下 汉城, 便同意了。
两人接着商量挑选各自的进兵路线。 小西行长 提议抓阄。 加藤清正 冷笑道:“你们买卖人遇到事情都是这么做决定的吗?” 小西行长 二话不说, 转头就去摸刀, 要砍死这个屡次侮辱自己的家伙。 加藤清正 也不示弱, 拔出刀来。 眼见两人就要血溅当场, 锅岛直茂 和 松浦镇信 赶忙跳出, 拉开各自的主将, 才不至于真的玩出命来。
最后, 加藤清正 挑选了一条直通 汉城, 但须横渡 汉江 的路线。 小西行长 则绕远路, 先向北再向西, 从 汉江 的源头跨过, 再进兵 汉城。 两人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同时动身, 便不欢而散。
可是狡诈的 加藤清正 一回到营里, 也不喘口气, 就下令连夜开拔。 小西行长 听说 加藤军 耍赖, 也顾不得睡觉了, 赶紧跟着起兵拔寨, 按着预定路线向 汉城 杀去。 这已不再是战略性的进军, 而变成两人赌气式的赛跑了。
与此同时, 稍稍落后的 黑田长政 军团也已经越过 秋风岭, 逼近 忠州。 幸亏两人出发得早, 不然的话, 小西 和 加藤 又要多出一个竞争对手了。
苦难的“北狩”
汉城。 君臣和百姓天天向着南方望眼欲穿, 焦急地等待着 申砬 退敌的捷报。 4月29日下午, 三个带着斗笠身着平民服饰的人自 崇仁门 而入, 却带来了令人震惊的噩耗: 申砬 战败了! 他们三人是 申砬 部将的仆役, 从死人堆里逃回来报信的。 汉城 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人们很清楚, 此时 江原, 黄海, 平安, 咸镜 诸道的勤王兵马还刚启程进京, 申砬 的部队是 汉城 和敌人之间的最后屏藩。 此屏藩一失, 汉城 再也派不出军队抵御强敌! 日本人在 庆尚道 的暴行早有耳闻。 大家总不能呆在 汉城 等死吧, 还是赶快逃命的要紧啊。
霎时间, 得到消息的民众全都收拾了行囊, 扶老携幼, 从各门纷纷逃出城去。 直到晚上该关上城门宵禁了, 出城的民众还是熙熙攘攘, 哭爹叫娘, 寻子觅爷, 乱成一团。 原来, 负责看守城门的士卒也早就跑了。 宣告日落而息的 钟路寺 晚课钟声也异乎寻常地没有响起, 大概寺里的和尚们也都溜之大吉了吧。
幸而大多 汉城 官员没有像民众一样作鸟兽散。 傍晚时分, 满朝文武齐聚 景福宫 面见 宣祖, 讨论对策。 会议上官员们对于是否应该坚守 汉城 展开了激烈争论。 大多数官员认为皇帝应该守护皇陵和牌位, 是不能随便撒丫就跑, 辱没祖宗的。 只有 领议政 李山海 (相当宰相)力排众议, 说事态紧急, 皇帝移驾出京狩猎也是有先例的。 立刻, 李山海 遭到群臣众口一词地责难。 大家并要求 宣祖 立刻罢免 李山海! (这些腐儒一心要整死 宣祖, 真奇怪皇帝怎么不把他们以谋逆大罪抓起来?! 数十年后, 大明 的皇帝遇到相同情况, 脑筋不开窍, 还真的死也不走, 结果吊死 煤山, 把个花花江山白白葬送了。)
还好 宣祖 没有被群臣的主流意见蒙蔽, 他清楚地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这条亘古不变的宇宙真理, 下达了正确的旨意:“北狩! 去 平壤。” 但接着, 尖锐而又令人不愉快的话题再次被提及:“万一皇帝不测, 谁来继承大统?” 这是个已经被争论过多年的老问题了, 为此, 曾经得势一时的“东人党”分裂成两派:“南人党”支持喜怒无常又生性懒惰, 年已18的嫡子 临海君, “北人党”却倾向勤学聪慧, 17岁的 光海君。 (朝鲜不愧是 大明 的好学生。 老师在闹立 常洛 还是 常洵, 学生也同时跟着闹。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两派官员闹到第二天天亮, 才终于决定立 光海君 为太子。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根据 李镒将军 的飞奏, 日军先锋部队大概将于5月1日左右杀抵京城。 一切讨论就绪后, 宣祖皇帝 匆匆带上了祖宗的牌位, 皇后, 和新立的太子 光海君, 上了北行的马车。 余下诸位皇子也分头奔赴各道: 临海君 和 漆溪君 赴 咸镜道, 顺和君 和 长溪君 赴 江原道, 招兵勤王。 其余如古书, 图册, 文献, 金银珠宝, 绫罗绸缎, 瓷器古玩, 都被弃置如敝履。 逃命要紧, 什么都顾不得了, 惊惶失措的侍从们甚至连供应皇族的食物都没带够。
随着夹道的哭喊声, 宣祖皇帝 一行从北门离开了 汉城。 帝国首都随即陷入无政府状态! 仍滞留的民众认为自己已被国家抛弃, 把一腔怒火发泄到了政府机构头上。 首先遭殃的是 景福宫, 接着 昌德宫 和 昌庆宫 也被焚毁。 顷刻间, 朝鲜五大宫殿就被暴民们烧了三座。 皇家宝库和粮仓也遭到洗劫。 苦大仇深的奴隶们看准形势, 认为翻身的日子到了, 也一把火烧了登记他们身份的档案库: 掌隶院, 从此变成自由民! (奴隶们大概是唯一从日本入侵中得到好处的一群朝鲜人吧。 这也不能怪他们, 如果政府能够在平时多行善政, 奴隶们能在国难当头之际喊出:“人心怨叛, 与倭同心耳!”的口号吗? 那可是帝都附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啊! 自以为铁桶江山的当政者们戒之。)
上天仿佛也偏偏与倒霉的 宣祖 作对, 在他出门没多久, 就下起瓢泼大雨来。 许多体格较差的人开始掉队, 但陛下的马车还是义无反顾地朝北直行。 直到下午时分, 一行人抵达 碧蹄馆 驿站, 才得到休息机会。 但是为了抢时间, 皇帝和皇后只匆匆吃了一盒便当。 这对养尊处优又讲究礼数的皇家来说, 是多大的折辱啊! 不久, 车队再次启程, 并在夜幕降临时分抵达了 临津江 南岸。 此时, 他们已走了14个小时, 50多公里了。 全体成员无不神形具疲, 泥泞满身, 狼狈不堪。 当 宣祖 第一个坐上小船, 驶到江心的时候, 压抑良久的屈辱终于爆发。 皇帝陛下仰天大哭, 流在脸上的, 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群臣见此, 无不伤感, 纷纷跪地痛哭。 顿时江边一片哀嚎, 声动天地。 (左上为 宣祖皇帝 冒雨北遁图)
晚8时许, 龙驭抵达 东坡驿, 侍从们这才发现已经所剩不多的食物已被卫队中逃跑的士兵抢了去。 皇帝和皇后只得饿了肚子睡觉。 (真是罪过。 区胜 有时也不得不饿着肚子睡觉。 得知天下至尊的皇帝竟然与我同命运, 心下稍慰。) 第二天午后, 车队出发, 可是一路上一个地方官员都没见到, 他们早就弃职逃跑了。 最后, 幸亏遇到 黄海道 监司 赵仁得 带了几百人迎驾, 陛下这才吃上了士卒们拼凑起来的粟米汤。 傍晚, 总算找回点威严的皇帝驾临 开城。 5月2日, 宣祖 离开 开城, 并于5日抵达 平壤。
以为可以松口气的 宣祖 大概没有料到, 这段苦难的“狩猎”之旅, 只是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帝都沦陷
望着宽约1公里, 奔流不息的 汉江, 加藤清正 大概有些后悔挑了这条进京路线了。 江面上别说桥梁, 就连渡船也不见一只。 朝鲜人早就把大部分在南岸的船只拖到北岸去了。 更令人气愤的是, 据说 小西行长 为了打击这个对头, 派了小股部队窜到 加藤军 前面, 焚毁了所有剩下的船只! 难道要游泳过去吗? 加藤清正 急得直跳脚。
与此同时, 钦命 朝鲜军 都元帅 金命元 正带着1000余部下驻扎 汉江 北岸, 惊恐地盯着杀气腾腾的日军。 谁都看得出来, 这支近2万人的军队盔甲鲜明, 刀枪雪亮, 并带着极强烈的意志, 仿佛任高山大河都不能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区区一条汉江真的能当天险用吗?
突然, 南岸一阵铁炮枪响。 虽然子弹没飞过江心就已坠落, 但这已足够吓破朝军之胆了。 只见早就是惊弓之鸟的 金命元 立刻脱下将军的盔甲, 换上平民服饰, 快马加鞭地向北就跑。 部下诸将见苦劝无效, 主将逃亡, 也只有跟着四散逃走。 所有兵器火炮, 全部被沉入江中。
朝军不战而溃, 而日军也很快把 汉江 南岸能找到的树木全部砍倒, 绑成临时竹筏渡河。 虽然后人惋惜如果 金命元 率军在北岸死守, 定能给只能以小股部队渡河的日军迎头痛击。 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 1000早已落胆的朝军真的能做得了什么?
虽然毫发无伤地成功渡过 汉江, 但也耗费了好些光阴。 等到 加藤军 在北岸集结完毕, 继续向 汉城 飞奔的时候, 已经是5月2日清晨时分了。 汉城 距 汉江 仅数公里之遥, 满以为自己将第一个赶到 汉城 城下的 加藤清正 更是发足狂奔。 可是, 当 加藤清正 隐隐看见城墙, 和城墙上竖立的旗帜后, 不由得目瞪口呆, 全身如同掉进了冰窟。 只见墙头迎风招展的, 赫然竟是 小西军 绣着药囊图纹的军旗! 这是怎么回事? 绕远路的 小西军 怎么抢在了自己前头, 还迅速解决战斗, 攻陷了朝鲜的京城?
虽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 其实 小西军 虽然绕路 汉江 源头, 却没有了大河阻隔。 在 加藤军 完成北岸集结的当儿, 小西军 也才刚刚杀到 汉城 东门外。 只见城上空无一人, 城门紧闭。 原来 汉城 守将 李阳元 听说 金命元 已经弃守北岸防线, 自忖再守 汉城 无益, 也跟着逃亡了。 所以 小西军 杀到时, 帝国心脏竟无一人出来迎敌! 很快, 小西行长 的部下便从最脆弱的水道撬开闸门, 钻进城内, 打开了紧闭的城门。 于是 小西行长 又顺利地击败对头, 立下夺取朝鲜首都的大功。
自从4月13日登陆 釜山, 至5月2日攻陷 汉城, 日本军只用20日时间, 便跨越450多公里, 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个行军记录, 直到二战时节才被德军“闪电战”打破! 而相比德军的全副机械化装备, 当年的日军可是徒步翻山越岭啊! (这样的结果, 除了因日军经历百余年战乱磨练出来的精锐外, 朝军的无能却是决定性因素。 而这种无能, 不是可以用“承平日久”四个字就能敷衍过去的。 早在公元前500年写成的《孙子兵法》, 开篇第一句就是“兵者,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连“国之大事”都随便弃置荒废, 李氏朝鲜当年之腐败可见一斑!)
就在日军侵入 汉城 的同一天, 有负责整支远征军统帅之责的第八军团长 宇喜多秀家 也登陆了 釜山。 在此之前, 其他各路军团也早已陆续登陆, 并分头杀向还未被占领的朝鲜南部各地: 毛利辉元 的第七军团负责守卫 庆尚道; 小早川隆景 的第六军团负责对 全罗道 的攻略; 福岛正则 的第五军团兵指 忠清道; 毛利吉成 和 岛津义弘 的第四军团则弹压 江原道; 而不久 宇喜多秀家 也按照预定计划, 北上 汉城, 并镇守周围的 京畿道 辖地。
刚赶到 汉城 的 宇喜多秀家 立刻遍帖安民告示, 晓谕朝鲜人自己乃是正义之师, 驱逐了滥行暴政的 宣祖皇帝。 现在战事已平, 逃到附近乡村避难的人们可以回家继续安居乐业了。 果不多久, 眼见无事的 汉城 居民纷纷回城, 平常萧索的街道又热闹了起来。 许多朝鲜商人甚至在与日本人的买卖中发了笔小财。 日本人一路烧杀, 怎么到了 汉城 就突然转性了? 原来按照侵略者的如意算盘, 日后 汉城 是要被定为日本国朝鲜属地的都城之一的, 并负有成为进攻 大明 的军事基地要责。 如果在 汉城 也烧杀抢掠, 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现在的政策是安抚民心为上啊!
可是, 年仅20岁的少年统帅 宇喜多秀家 很快把安民政策搞砸了锅。 原来日军进驻 汉城 以后, 发现大部皇家宫殿已在 宣祖 离开后的无政府状态之际被烧毁, 宇喜多秀家 只得“屈尊”暂住在 太庙。 很快, 很多日军将领也搬了进来, 往日静谧祥和的 太庙 顿时被闹得乌烟瘴气。 太庙 乃是皇家祭祀祖宗的地方。 虽然祖宗牌位已被 宣祖 带走, 但许多朝鲜人仍把此地视为圣地, 对野蛮无礼的日本人非常不满。
宇喜多秀家 没住上几天, 半夜里怪事连连发生, 负责站岗的士兵也莫名奇妙地死去, 而身上全无伤口。 不管日本人还是朝鲜人, 都认为有鬼神作怪。 一定是日本人住进 太庙, 惹得李氏列祖列宗不快了! 宇喜多秀家 又怒又怕, 干脆下令一把火烧了 太庙。
所以说嘴上没毛, 办事不牢。 少不更事的 宇喜多秀家 这下捅了个大漏子! 朝鲜人闻得 太庙 被焚, 个个悲愤莫名, 认为受到了无上的屈辱。 日本人好容易安民的一点成果, 顿时化为乌有。
太阁的“野望”
前线连战连捷的喜讯不断传到 名护屋城。 5月12日, 更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汉城 被攻陷了! 已经55岁的 太阁 那张老脸笑得象开了一朵花。 为了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降伏朝鲜, 进军 大明, 丰臣秀吉 决定学习 廉颇, 马援 等老前辈, 渡海亲征。
按照 太阁 的如意算盘, 朝鲜指日归降是铁板钉钉的了。 “就算是 大明, 以他们连倭寇都打不过的可怜军力, 在自己的百战雄师跟前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吧。 等到打下 北京城, 推翻了 大明, 下一步又该干什么呢? 嗯, 那就继续远征 印度, 菲律宾 和南洋诸岛国好了。” 丰臣秀吉 的思绪越漂越远。 虽然人还在 日本, 但心已经飞到那诞生了 佛教思想 的神秘国度去了。 “到时候由谁来统治这个辽阔的帝国呢?” 丰臣秀吉 继续着白日梦:“天皇陛下 肯定是要驾临 北京, 做 大明 的皇帝的了。 外甥 丰臣秀次 年青力壮, 也刚好可以当统治 大明 的 关白, 至于日本 关白 的空缺, 可以由 丰臣秀长 或是 宇喜多秀家 接替。 朝鲜的 关白 有 丰臣秀胜, 或者还是 宇喜多秀家。 负责日本和朝鲜之间交通要冲的 九州岛, 则由 小早川秀秋 全权负责。 这些都是 丰臣家 的亲属, 应该问题不大吧。 至于自己么, 就坐镇 宁波, 仍以 太阁 的名义做三国的实际统治者好了。” 5月14日, 丰臣秀吉 把这想法详细地写成家信送给 丰臣秀次, 要其早作准备。
不料, 丰臣秀吉 刚公开自己的计划, 和准备亲征的想法, 就遭到上至 天皇, 下至臣僚的同声反对。 连 太阁殿下 已年届80的老母也认为儿子可能得了失心疯了。 众人不敢说扩张的计划象本幻想小说, 难以实现, 而是以其他的借口希望 太阁 能至少打消亲征的念头。 人们最大的担忧是 丰臣秀吉 年老多病, 已经不再是当年那只精力充沛的“猴子”了。
众人说的也是实情。 早在1585年, 丰臣秀吉 就得了厌食症。 自此他的身体就每下愈况, 而今他已经瘦得眼眶深陷, 颧骨高耸, 头发稀疏, 皮包骨头了。 这样的身体状况别说 廉颇, 连 赵括 也学不了啊! 丰臣秀吉 也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却特意在书信公文中宣称自己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饭量变大, 人也可以出门稍做活动了。 但人们都知道, 丰臣秀吉 不过在自欺欺人罢了。 硬要扛着去海上和山里颠簸, 恐怕没等朝鲜来降, 太阁 自己就先呜呼哀哉了。
丰臣秀吉 不能擅离日本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是新生的 丰臣政权 不能没有主心骨。 众所周知, 许多在天下统一过程中利益收到损害的大名和豪族对 丰臣政权 仍是旧恨难平。 他们隐忍不发, 还不都慑于 丰臣秀吉 的威名和手段? 如果 丰臣秀吉 真的离开日本, 难保这些心怀不满分子不会趁机发难! 连 天皇陛下 也对亲征的想法不以为然, 亲自写信要求 丰臣秀吉 为社稷百姓重新考虑。 但 丰臣秀吉 仍是不为所动。
无奈, 名护屋 的诸位大名只得祭出了杀手锏, 威胁 丰臣秀吉 说如今是飓风季节, 贸然渡海有可能重蹈元寇的覆辙。 丰臣秀吉 果然被吓倒了, 但他只答应飓风季节过后再渡海。 人们这才稍松了口气。 虽然只是稍微拖延了一些时日, 但至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想折说服 太阁殿下 了。
6月初的某一天, 驻扎 名护屋 的几位大名, 包括 前田利家, 德川家康, 蒲生氏乡 和 浅野长晟, 一同面见 丰臣秀吉, 商讨朝鲜事宜。 会中 丰臣秀吉 提出了自己最新想法, 希望 前田利家 和 蒲生氏乡 两人能随同自己出征朝鲜。 众人表面上不敢说什么, 但 浅野长晟 在会后非常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猴子脑袋进水了!”
是啊, 如果作为谱代大名的 前田 和 蒲生 都出兵朝鲜, 那有谁还能制衡那曾经是敌人的 德川家康 呢? 谁知隔墙有耳, 浅野长晟 的话最终还是被传到 丰臣秀吉 的耳朵里。 觉得智慧受到侮辱的 丰臣秀吉 勃然大怒, 召来 浅野长晟, 当场就要亲手砍掉他的脑袋。 幸亏 前田利家 等人死命拉住, 丰臣秀吉 才吩咐让 浅野长晟 暂且回家, 等候发落。
就在众人苦思救 浅野长晟 的方法时, 救星到了, 是 岛津家 的重臣 梅北国兼。
1592年6月15日, 原 岛津家 家臣 梅北国兼 不满因征伐朝鲜而赋加在 九州岛 民众头上的沉重负担, 起兵造反。 许多原来就不满 丰臣秀吉 的 岛津家臣 也参与了进来。 他们纠集了1000多农民, 趁人不备, 攻陷了 加藤清正 所领 肥后藩国 的 佐敷城。 虽然暴乱仅持续了3天就被镇压下去, 梅北国兼 也被斩首示众, 但这也给 丰臣秀吉 猛敲了一记警钟: 日本国内果然还有许多不满分子, 特别是那家桀骜不驯的 岛津家!
岛津家 肯定没有参与暴乱, 不然也不会只有1000多农民的小打小闹了。 但暴乱分子里有众多骨干曾是 岛津家 家臣, 却是没法抵赖的。 由于家督 岛津义弘 已在朝鲜战场, 丰臣秀吉 下令已经隐居的 岛津义久 率兵, 捉拿曾是 梅北国兼 主君的 岛津岁久。 岛津岁久 被逼自杀, 享年56。
岛津岁久 是四兄弟中的老三, 智谋过人。 当年 丰臣秀吉 九州征伐 之际, 四兄弟中只有他有先见之明, 主张与 丰臣家 讲和。 只是后来养子 岛津忠隣 不幸死在 丰臣军 手里, 岛津岁久 才对 丰臣家 产生极强烈的敌意, 甚至派人行刺过 丰臣秀吉。 这次 丰臣秀吉 硬要株连没有参与暴动的 岛津岁久, 大概也有斩草除根的意思吧。
暴乱虽然平息了, 但 丰臣秀吉 这次醒悟到事情的严重性, 并不是天下所有人都已经服从 丰臣家 了啊, 看来真的暂时不能离开日本了。 丰臣秀吉 再次召见 浅野长晟, 向他陪谢。
可是, 没有 丰臣秀吉 亲自率领, 在朝鲜的远征军会努力作战么? 将领间能合作无间吗? 听说 小西行长 和 加藤清正 之间好像很不愉快啊。 太阁 心中虽然暗自担心, 但是他对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就算自己暂时不动身, 凭这八路人马夺下整个朝鲜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吧。
可笑天意弄人。 才过一个星期, 朝鲜前线的最新战报彻底粉碎了 丰臣秀吉 的信心。
海军出动, 李舜臣 的反击!
虽然日军在陆路进展神速, 但越向北推进, 要走的山路越多, 军需补给就越困难。 唯一的办法, 就是通过水路, 把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沿岸各港口, 再输往内陆。
日军也是这么打算的。 在 九鬼嘉隆 刚刚成军的舰队抵达 釜山 后不久, 日本海军就迫不及待地沿朝鲜海岸线北上, 扫荡水路。 再日本人看来, 朝鲜海军肯定也象陆军一样, 望风而逃吧。 这不, 庆尚道 两路水军不是都不战自沉了么?
可是, 世上的便宜也不能都让日本人占了。 海军将士们正准备北上的时候, 从西方的海平面驶来了一场他们终“文禄·庆长之役”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 一位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海军名将 李舜臣。
李舜臣, 字 汝谐, 生于1545年3月, 京畿道 开丰郡 德水 李氏家中。 李父非常崇拜 羲尧舜禹, 便以古代圣贤的名字为儿子起名。 这是三子, 故名 舜臣。 (左图为 李舜臣 官服像)
李舜臣 从小习得一手好枪棒, 尤善骑射。 1576年 李舜臣 武科及第, 随即成为北部前线防备 女真 的一员低级武官。 曾有一次胡骑入寇劫掠, 李舜臣 用疑兵之计大破敌骑而还。 只可惜, 官场黑暗, 之后十几年, 李舜臣 只混了个小小的 井邑县监。 1591年, 丰臣秀吉 侵朝之势风雨欲来, 朝廷主张择才而用, 以抗强敌。 当时官至 左议政 的 柳成龙 推荐 李舜臣 做了 全罗道 水军左使。 虽然这次 李舜臣 靠走关系, 升官快似火箭,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 这是朝鲜人在整场“文禄·庆长之役”中最英明的决断。 (朝中有人好办事。 就算名将也不能免俗。)
1592年4月, 日军登陆 釜山, 并一路势入破竹, 攻陷 东莱, 大邱, 庆州 等地。 庆尚道 两路水军全军覆没。 消息传至 全罗道 左路水军的驻地 丽水, 顿时人心惶惶。 眼见敌人如此凶悍, 朝鲜水陆两军望风披靡, 朝鲜人的惊吓, 不亚于今日地球人遇到外星人入侵, 茫然不知如何抵敌。 人们满脑子只想着一件事: 末日到了, 赶快找地方躲吧!
疾风知劲草。 在这危难时刻, 唯有 李舜臣 显示了名将与众不同的镇静。 得知敌情后, 李舜臣 下达第一个命令就是诫谕部下“勿令妄动, 静重如山!” 主帅的从容稍稍镇定了朝鲜人浮动的军心。 “静重如山”一令深得《孙子兵法》之“不动如山”的要诀。 李舜臣 知道, 友军兵败如山倒, 自己的部下必定心生惧意, 此时如果下令进兵或是后撤都不妥。 驱策已经丧胆的士兵迎敌, 无异于羊入虎口, 而后撤更会变成全线大溃逃, 如此 全罗道左水军 也休矣。 在这重要关头, 唯有先稳住军心, 等待时机。
不久, 庆尚道右水军 元均 的使者赶到 李舜臣 军中, 请求火速增援, 与 元大人 的4艘残存的战舰汇合, 共讨强敌。 李舜臣 却认为时机未到, 无论 元均 派多少人来催, 都是一句“勿令妄动”。 元均 深觉没面子, 由是也埋下了深恨 李舜臣 的种子。
李舜臣 按兵不动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能与 全罗道右水军 汇合, 组成一只联合舰队, 然后东进。 全罗右水使 李亿祺 虽只30出头, 却也是年青一辈中深通韬略的水军将领, 其属下有 板屋船 级战舰25艘, 加上 李舜臣 的24艘 板屋船, 15艘中型船只: 挟船, 及46只小型快艇 鲍作船, 就可组成一支可观的水上力量。 只可惜, 李舜臣 合兵的要求被朝廷驳回, 改为与几乎已经不存在的 庆尚道右水军 会师。 (右图为朝鲜水军主力战舰 板屋船)
最后, 李舜臣 等来了 元均 送来的 庆尚道 沿海 水文报告。 万事具备, 只欠西风。 5月3日凌晨2时, 李舜臣 终于命令全舰队起锚东进, 离开 丽水港, 启程杀往日军舰队所在的 加德岛。 这一天, 距 釜山城 之战打响已经三个星期了。
5月4日, 李舜臣 舰队抵达 唐浦, 但直到5月5日早晨, 才等到姗姗来迟的 元均 舰队。 由于这一拖延, 根据侦察船的最新情报, 日军一支舰队已经离开 加德岛, 开进 巨济岛 上的 玉浦港 了。
那就让 玉浦 成为日本水军第一个葬身之地吧! 朝鲜舰队一路乘风破浪, 于5月7日正午时分赶到了 玉浦港 外。 而此时, 日军舰队还大大咧咧地全部停在港内, 毫不设防, 真把朝鲜当自家后院了。 只见日舰约有30多艘, 都是运兵船只, 船上没有水手, 想是都到岸上劫掠百姓去了。 李舜臣 下令舰队一字排开, 小船在两侧, 大船居中, “静重如山”, 封锁港口, 不让一艘日舰逃脱!
此时海面上烟雾弥漫, 等到岸上日军看到朝鲜水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港口的时候, 大为惊骇, 但已经太迟了。 日军将领根本来不及下令迎敌, 士卒们已经炸开了锅, 一部分跑回船上, 企图冲过朝军舰队, 夺路逃走, 另一部分则往内陆跑去, 到山上林中躲了起来。 可是 李舜臣 哪里容得煮熟的鸭子飞掉? 一声令下, 朝军战舰上的火炮齐声怒吼, 炮弹伴随火矢纷纷飞向日军船只。 顿时港里浓烟滚滚, 数十只日舰同时起火燃烧。
困兽犹斗的日军以铁炮还击。 可是这件王牌火器在陆战时所向披靡, 但到了海上却丝毫不起作用。 铁炮子弹打到以坚实木料打造而成的朝军战舰上, 如同搔痒, 且溅不起丁点火星, 作用还不如火矢。 在朝军猛烈的炮火和火矢攻击下, 入朝以来耀武扬威的日军首次尝到了任人鱼肉的滋味。 眼见己方死伤惨重, 剩下的日军愈加胆寒, 再也顾不得船只和货物, 纷纷跳海, 逃向内陆。
部将请示, 要求上岸追杀残敌, 但被 李舜臣 拒绝了。 开战以来的首场大胜并没有冲昏 李舜臣 的头脑。 他知道, 日军火器犀利, 朝军登陆作战肯定讨不了好, 反给了敌人反败为胜的机会, 得不偿失。 而且, 水军离舰作战, 搞不好会被从其他港口赶来的日军舰队抄了后路。 李舜臣 当即下令, 见好就收, 撤兵! 只留下岸上目瞪口呆的日军士兵, 眼睁睁地看着朝军舰队大胜而去。
是役, 日军30多艘船只被击毁26艘, 物资兵员损失无数, 是日军入朝以来第一场大败! 史无明载这支日军运输舰队是谁的部属。 根猜测, 这次倒霉的最有可能是 藤堂高虎, 但也说不定是 毛利辉元 或是 小早川隆景 统率的 毛利水军。 而朝军全师进退, 没有损失一艘舰船, 一名战士, 仅有3人受伤, 还是被躲在后面的 元均舰队 误伤。 除了完胜, 再没有第二个词形容此战大捷了。
从 玉浦 撤出的 李舜臣 舰队一路北上, 行至 合浦 附近准备做晚饭。 忽报有5艘日舰从附近驶过。 朝军连饭也顾不得吃, 赶紧出动, 把这5艘日舰也送去见了龙王。
第二天下午, 李舜臣 水军又攻击了停泊在 赤珍浦 的日军。 就像 玉浦之战 一样, 日军在毫无预兆的攻击下损失惨重, 13艘船只有2艘逃得生天。 (下为朝鲜半岛南端沿海google地图)
24小时内三战三胜! 虽然这三次对付的都是日军运输船, 但也生动地说明了如果当初 朴泓 和 元均 也在海上放胆拦截 小西行长 的船队, 日军的下场也必定和今日一样悲惨。 只可惜 庆尚道水军 遇人不淑啊。
正当 李舜臣 意气风发, 准备百尺竿头再上一步, 更沉重地打击敌人海上力量, 噩耗传来: 汉城 沦陷, 宣祖皇帝 已经移驾北狩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李舜臣 和 元均 两人都不由得抱头痛哭, 都怪自己没有拼死保护好皇上。 鉴于水军士气大受影响, 李 元 二人决定暂时各自回师, 再作打算。
5月9日, 全罗道左水军 全师回到 丽水 修整。 可是, 不要以为 李舜臣 已经准备度假了。 为了再与日军决一死战, 李舜臣 准备请出他训练已久的最后王牌!
再战南海
李舜臣 再次从 丽水出击, 已经是5月底了。 此时, 海军三战三胜的捷报已传遍整个半岛, 李舜臣 顿时成了全朝鲜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他身上, 人们仿佛看到了复国的希望。
而四十多艘运输舰的损失也惊醒了自大的日本人。 原来, 朝鲜水域还是有敌军在活动啊。 虽然据逃回来的士兵说朝军只有20多艘战船, 但这也不能掉以轻心。 日军水军将领 龟井兹矩, 来岛兄弟, 胁坂安治 等都被动员起来, 主动出击寻找朝军舰队, 并予以歼灭。
日舰出击的情报很快被驻守 巨济岛 的 元均舰队 获悉, 并传达给 李舜臣。 据最新情报, 日军舰队已经西进到 泗川 一带, 离 丽水 已经不到半天的路程了。 如果被日军在 丽水 附近登陆, 朝鲜的陆军部队肯定将抵挡不住, 到时候 全罗道左水军 的大本营就危险了。 李舜臣 当机立断, 主动迎敌, 在自己擅长的海上消灭来犯之敌。 同时, 李舜臣 也派出使者要求 全罗道右水军 的 李亿祺 全力支援。
鉴于第一次出战中 挟船 和 鲍作船 作用有限, 李舜臣 决定只带上自己部下的 板屋船 出击。 但同时, 有两艘新的庞然大物也加入了 李舜臣舰队。 由于其外形像是在海上游弋的大乌龟, 人们把这朝鲜水军独有的战舰称为“龟船”。
龟船, 有时也叫 龟甲船, 龟背船, 是一种在甲板之上设有顶棚覆盖的战舰。 在当时的海战条件下, 这个顶棚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火炮火枪的射击, 保护船上水手不受伤害。 顶棚外侧布则满锋利的尖刺, 如一蓬刺猬, 根本无法立足。 这正是针对日军喜欢爬上敌舰肉搏的特性而设计的。 龟船 船身与高大的 板屋船 相若, 长28米, 宽9米, 高6米。 船分两层, 下层设浆20支, 每侧10支, 每支由3名水手划动。 上层则有射击口, 可射出火矢或喷筒。 船头是一龙首, 龙口中伸出一门“天”字号火炮。 同时船尾亦设一门火炮, 这样攻守兼备的战舰, 使得 龟船 俨然成为当时海上坦克! (下图为 龟船 还原模型)
龟船 并不是后人想当然地以为是 李舜臣 所发明。 早在 李 之前200年, 《太宗实录》就有用 龟船 与 倭寇 交战的记录。 只是后来朝鲜军备松懈, 这件海战利器几乎已被人遗忘。 是 李舜臣 和工程师 罗大用 复活了古人的智慧, 并在与日军的交战中使 龟船 大显身手。 凑巧的是, 李舜臣 首次测试 龟船 成功是在1592年4月12日, 正是日军 攻陷 釜山 的前一天。 不能不说是天意特造了这么个玩意和日本人作对了。
令后人争论不休的是, 龟背是否真的象现在朝鲜人宣传的一样, 由铁甲覆盖, 是世界第一艘铁甲舰。 抛开 织田信长 的铁甲船早于此15年不说, 区胜 还是认为木制背甲的可能性较大, 理由有二: 一, 从 李舜臣 和其侄 李芳 留下的笔记来看, 从未有一处提及龟背是用铁甲。 《惩毖录》和《宣祖实录》也没有, 反倒当时参与海战的日本人提到有“铁包的盲船”向自己进攻。 目击证人不太可靠。 二, 铁背甲太贵。 如果铁甲有2~3毫米厚的话, 一条船就须用铁6吨。 朝鲜政府不会也不可能向 李舜臣 提供如此多的生铁。 而以当时 李舜臣 自己能筹措到的物资来看, 6吨无异是个天文数字。 在 李舜臣 日记中曾斤斤计较地提到, 1592年初自己借给 李亿祺 45斤生铁。 可见其促襟见肘, 根本不能和 织田信长 能调集的资源相提并论。
但, 如果龟船背甲是木制的话, 碰到日军用火攻, 特别是 毛利水军 赖以成名的“焙烙火矢”, 又该怎样抵敌? 由于背甲上都是尖刺, 想上去救火都不可能。 李舜臣 的办法是, 在船背铺满浸湿了海水的草席。 那样任什么火都烧不起来了。 (这一点 织田信长 倒是没有 李舜臣 聪明。)
5月29日, 李舜臣舰队 与 元均舰队 在 露梁海峡 会师, 并一同东进, 迎击日军舰队。 下午, 朝军舰队抵达 泗川, 发现敌人早已严阵以待了。 只见日军13艘 安宅船 全都停靠在 泗川港 内, 绣着红白两色的战旗延绵海岸上3公里。 战旗下铁炮部队挖起战壕, 荷枪实弹, 正等着朝鲜人呢。 看来这次 李舜臣 要对付的已不再是毫无警惕的运输船队, 而是货真价实的日本水军了。
李舜臣 当然不会去干抢滩登陆那种蠢事。 在日军的铁炮轰击下, 朝鲜军的下场大概不会比诺曼底的美军好多少。 而如果只是击毁日军停泊在港内的战船, 日军将士仍是毫发无伤。 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从陆路攻入 全罗道, 威胁 丽水港。
而今之计, 唯有诱使日军出击, 而在海上歼灭之了。 李舜臣 当即下令, 数艘战船驶近 泗川港, 空放几炮, 便立刻假装不支而走, 把敌人诱入外海。 轻敌的日军果然上当, 都以为朝军银样蜡枪头, 只敢骚扰运输部队, 遇到正规军就便逃之夭夭。 日军水手们纷纷跳上 安宅船, 全军追赶“败逃”的朝军, 以报月初的一箭之仇。
等到日军冲到外海, 四下一看, 才发现朝军主力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了, 不由得暗暗叫苦。 但想往后撤, 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从朝军阵中冲出两只 龟船, 在大将 罗大用 的率领下冲进日军阵中, 把矮小的日军战舰撞得东倒西歪, 狼狈不堪。 同时, 龟船 上火炮火矢齐发, 外围的朝军 板屋船 也一齐向包围圈内开火, 日军 安宅船 纷纷中弹燃烧。 一时间, 海面上浓烟滚滚, 炮声枪声伴随着日军的惨叫声, 不绝于耳。
日军主将 胁坂安治 眼见战局不利, 便奋力抽出战刀, 大声呼喝, 鼓励部下们奋勇迎战。 在他的率领下, 部分日军用头上带钩的绳索搭到 龟船 上, 企图爬上朝军战舰肉搏。 可是龟背上布满尖刺, 日军突击队无法立足, 只能知难而退, 尽量驶离那要命的 龟船。 胁坂安治 也乘着旗舰逃回港内, 终于捡回一条性命。
眼见追击的朝军逼近, 岸上的日军纷纷以铁炮回击。 李舜臣 在船上看见日军阵中竟然有人身着朝军号衣, 帮着日本人开火, 不由得心下大怒。 显然, 这些是已经投降了日军, 为虎作伥的“朝奸”部队了! 侵略者尤可恕, 背叛者却是天理不容! 李舜臣 气得血往上冲, 顾不得日军的密集的弹幕如下雨般地砸向自己的旗舰, 命令船只靠近海岸, 用“天”“地”两门大号火炮轰击日军阵地, 只轰得岸上鬼苦狼嚎。 突然, 一颗子弹射中 李舜臣 的左肩, 将军应声倒在甲板上, 左右大惊。 幸而子弹只是穿透了左肩, 再从身后射出, 并没有造成太大伤害。 (好险! 要是子弹再向右偏一点, 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全军主将, 李舜臣 却为了几个朝奸身犯险境, 把自己“静重如山”的号令也抛诸脑后, 其冲动易怒的性格可见一斑。 这个火爆脾气也为以后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
待得天色渐暗, 海面上的战斗之声也渐渐平息。 是役, 日军13艘 安宅船 全军覆没, 创朝军对日军正规海军部队的首场大胜。
第二天一早, 探马来报, 一部日军舰队在 唐浦 停泊。 二话不说, 李舜臣舰队 立刻开拔, 杀奔 唐浦 而去。
唐浦 驻有日舰21艘, 包括9艘 安宅船。 其中一艘日舰船身高大, 甲板上用红白两色的锦缎四面围起, 每面书着大大的“黄”字。 正是 来岛水军 主将 来岛通之 的旗舰! 眼见朝军来袭, 来岛通之 也不示弱, 站在指挥台上率领部下奋力迎敌, 可是仍然抵达不住朝军的优势火力。 一艘 板屋船 突破日军防线, 冲到 来岛通之 旗舰附近, 一通箭雨齐射向指挥台。 来岛通之 身中数箭, 摔下指挥台, 战死。 残余日军纷纷跳海逃生。
唐浦之战 是第一次有大名级武将丧身的战役。 同时殒命的还有 森村春, 原牛之介, 小森六大夫, 粟田半七 等勇将。 日本水军主力之一的 来岛水军 受到致命的打击, 所辖的21艘战船也全军覆没。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 李舜臣 的部下搜到一把用漆盒珍藏着的扇子。 扇面上写着:“6月8日, 秀吉, 羽柴筑前守”。 右下方还有:“龟井琉球守”的字样。 李舜臣 于是认定, 一个官至 筑前守 的家伙被自己击毙了。 当然, 今天人们都知道 羽柴筑前守 就是 丰臣秀吉 本人, 当时根本不在日本, 怎么可能被 李舜臣 打死? 这把扇子是 丰臣秀吉 赐给 因幡藩国 鹿野城主 龟井兹矩 的, 以此证明 龟井兹矩 “合法”拥有 琉球国 的领地。 后来朝鲜人为了鼓吹战功, 硬把这面扇子作为 龟井兹矩 死于此役的证据。 但实际上, 龟井兹矩 虽然随 来岛通之 出兵被打败, 但终于逃得性命, 并好好地活到1612年。
唐浦大捷 之后3天, 6月5日, 全罗道右水军 25艘 板屋船 在 李亿祺 的率领下与 李舜臣, 元均 会师。 此时, 朝军联合舰队已经有51艘战舰的规模了, 朝军士气大振。 同时, 探马传来消息, 在 唐项浦 一带发现日军踪迹。 李舜臣 等立刻起锚, 寻求决战。
唐项浦 港口海面狭长, 逾10公里, 不适合大规模海战。 李舜臣 让 元均 和他的3艘战舰停泊在出海口, 狙杀溃敌, 自己则同 李亿祺 分左右两路, 齐头并进杀入港内。 港内有日舰26艘, 包括13艘小船, 4艘中型船只和9艘 安宅船。 其中旗舰通体被漆成红蓝白三色, 并以绸缎装饰, 上写“南无妙法莲华经”, 看来是信奉 日莲宗 的部队。 李舜臣 命令部下船只向日舰开火后, 立刻全军退出港口。 日本人果然再次上当, 全军追了出来, 并很快落入 李舜臣 布置好的包围圈中。
虽然日军处于劣势, 但仍然勇悍异常。 据朝方记载, 在战斗即将结束之际, 仍有一名二十四五岁的少年将军带着手下8名家将, 奋勇抵抗登蜂拥上船的朝军, 最后身中十余箭, 才仰天大叫而死。 8名家将也一同战死殉主。 此役, 26艘日舰也被全数击沉。 而数场大战下来, 朝军竟未损失一艘战船, 实赖 李舜臣 犹如鬼神的天才战术。 捷报传至战时陪都 平壤 , 皇帝龙颜大悦, 升 李舜臣 一品 正宪大夫, 李亿祺 元均 各升二品 嘉善大夫, 诏告天下。
日军总算领教了朝鲜海军的厉害。 看来要对付 李舜臣, 还得从长计议啊。 此人不除, 日军补给船队将无法沿海岸北上, 征服朝鲜只能落得个竹篮打水, 一场空! 为了彻底扫除 全罗道 这个障碍, 日军主力海军开始在 釜山 一带集结。
临津江之战
一路势如破竹的日本陆军大概体会不到海军遇到的窘境。 虽然粮草好像有点跟不上, 但这并不影响诸路军团向北进军的士气。 如果没有吃的, 直接就找朝鲜百姓抢好了。 《孙子兵法》不也说过“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这样的话吗? 虽然 孙子 指的是敌军, 而日军抢的却是平民。
5月15日, 在夺下 汉城 2个星期后, 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和 黑田长政 三路军团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可是出发后没多久, 一条湍急的大江挡在了日军面前。 大江南岸非但没有一艘船只, 江北还整齐地队列着万余名朝军将士, 严阵以待。 三位军团长不禁暗暗叫苦。
原来朝鲜一国不但多山, 由北向南还分别横亘着五条大河: 大同江, 清川江, 临津江, 汉江 和 洛东江。 五条大江如同五座天堑, 阻碍着南北的交通。 350年后, 联合国军 选择 仁川 登陆, 而不是 釜山, 山高水险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小西行长 他们看到的, 正是第三条大河, 现为南北朝鲜分界线的 临津江。
临津江 北岸, 是从 汉江 战场逃出的 都元帅: 金命元 和其新部下, 从 咸镜道 赶来的8000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有着和 女真 作战的丰富经验, 实是一支劲旅。 同一阵线的还有率3000 平安道 士兵来援的副元帅, 京城知事 韩应寅。 原镇守天险 竹岭 的老将 刘克良, 常败将军 李镒 也都赶来, 驻防于此。 看来, 朝鲜人终于准备打一场像样的攻防战了。 但奇怪的是, 身为副帅的 韩应寅 仿佛不太听从 金命元 的号令, 凡事自做主张。 上下不相统属, 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 韩应寅 到来之前, 副元帅一职是由勇将 申恪 担任。 申恪 负责防守 临津江 南岸, 但 金命元 抵达后, 认为应该据险守在北岸, 要求 申恪 渡河。 大概由于看不起 金命元 在 汉江 临阵脱逃的行径吧, 申恪 毫不理会 金命元 的命令, 反而率兵南下, 迎击日军。 在 汉城 城郊, 申恪 与一小股出城劫掠的日军偶遇, 一场血战, 斩得日军首级60余具。 规模虽然小, 却是朝军第一次在陆上打赢日军, 意义非凡。
但是, 金命元 状告 申恪 不遵号令的奏疏已经抵达 平壤, 朝廷大怒, 命使臣带着圣旨到 申恪 军中, 将其斩首。 待得 申恪 的捷报也传到 平壤, 朝廷赶紧派第二拨使臣, 欲追回前一道命令时, 已经太迟, 申恪 已经人头落地了。 本来 申恪 不遵号令, 犯了兵家大忌, 斩之以正军法, 无可厚非。 春秋时, 吴起 也曾阵前斩杀擅自行动的勇士。 但是朝鲜政府不是 吴起, 对“错杀”这一勇将后悔莫及, 转而恼恨 金命元 “诬陷”忠良, 于是派了 韩应寅 顶替 申恪, 并特地交代不用尊奉 金命元 号令。 这下好了, 临津江 前线居然有了两位不相统属的指挥官, 不被打败还真是没天理了。
小西行长 等人在 临津江 南岸与朝鲜人对峙了10余天, 等着 金命元 故调重弹, 象在 汉江 时一样被吓跑。 但这次 金命元 因为手下人多了10倍, 信心增强不少, 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 小西行长 等不禁焦躁起来。 在敌国境内作战, 一不小心被人抄了后路可不是好玩的。 为了打乱朝军在北岸的布阵, 日军准备玩一招引蛇出洞, 把朝军诱到南岸决战。 (这一招是 李舜臣 玩剩下的。 虽然土了点, 但只要能达到目的, 就是妙计。)
5月25日清晨, 起床早的朝军将士看着 临津江 南岸, 不禁欢呼了起来: 对岸的日军一夜之间全撤得无影无踪了!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原来日本人也有无法克服困难而放弃的一天啊。 兴奋的朝军将领们聚到一齐, 讨论下一步对策。 几位年青的将领主张追击溃敌, 但老将 刘克良 等人坚决反对。 刘克良 认为日军这次不败而走, 其中必有阴谋, 主张持重, 继续固守北岸, 观察敌情后再作行动。 刘克良 的意见立刻遭到他的上司, 咸镜道北兵使 申硈(申砬 之弟) 的嘲笑和辱骂, 称其胆小怕死。 刘克良 顿时被气得老脸通红, 须发皆张, 叫道:“老夫打一辈子仗, 军旗指到哪里我就杀到哪里, 从不曾退后一步。 不料今日会被你个后生小辈说贪生怕死! 老夫倒是怕你们冒敌轻进, 就要害得大家丧师辱国了!” 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 刘克良 坚决要求第一个杀向南岸。
数位 咸镜道 身经百战的将领也力劝不可轻进, 但都被主张出击的 韩应寅 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 金命元 虽主张持重, 却也救之不及。 渡河追击的方案就这么定下来。
按着计划, 刘克良 果然一马当先, 申硈 紧随其后, 朝军陆续渡过 临津江。 只见日军大寨散乱, 别说伏兵, 连人影也不见一个。 稍觉宽心的朝军继续向南边的森林探察。 突然, 林中一阵密集的铁炮声响, 走在前面的朝军士兵纷纷应声而倒。 上当了, 日军果然有埋伏! 剩下的朝军连忙抱头就走, 场面乱成一团。 大队日军从树林杀出, 追杀慌不则路的朝军。 部分朝军抢到渡河船只, 没命地向北岸划去。 另一部分则企图游到北岸, 许多人不是溺水淹死, 就是被日军赶上一刀戳死。 危急时刻, 老将 刘克良 拔出战刀大叫:“今日老夫死于此地了!” 便坐在地上, 以弓弩力毙数人后, 壮烈战死。 愣头青 申硈 也死于乱军之中。
临津江 北岸, 留守的朝军看到南岸如“秋风扫落叶(《惩毖录》语)”一样的惨败, 都吓得魂不附体。 一个叫 朴忠侃 的文官爬上战马, 撒丫就跑。 不巧的是, 朴忠侃 那天的衣饰和 金命元 的很象。 一些朝军士兵看走了眼, 以为是 金命元 又做了逃兵, 大叫:“都元帅逃跑了!” 谣言如烈火般蔓延开来, 顿时北岸的朝军也战意尽失, 纷纷抛下武器, 四下溃散。 金命元 等人想拦也拦不住, 只得也跟着逃到 加平郡 避难。
一座天险又丢了, 5月27日, 日军兵不血刃, 攻陷 开城。
虽然还有 大同江 拦路, 但由于离 平壤 太近, 而且处于枯水期, 也变得不足持。 陪都里的皇族和高官们又要考虑往哪里逃了。
乞援 大明
5月30日, 临津江 战败, 开城 沦陷的噩耗传到 平壤。 宣祖皇帝 立刻召集群臣, 商议对策。
其时 平壤 城内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找人负战败的责任, 领议政 李山海 甫到 平壤 就被罢了官, 由原 左议政 柳成龙 顶替。 可没过几个时辰, 柳成龙 也被罢, 皇帝赦免并启用了 西人党 的 崔兴源, 以讨好快丧尽的民心。 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 朝廷在国难当头之际的手足无措可见一斑。
不但是庙堂之上, 平壤城 内的居民也是一日三惊。 日军的侦察兵出现在 大同江 南岸的时候, 军队和民众以为日军已经杀到, 恐慌的情绪达到了最高峰。 幸亏此时 李镒 赶回 平壤。 虽然神色憔悴, 行装古怪, 穿着象征“两班”身份的白袍, 却拖着草鞋, 但 李镒 终于显示了一点老将的本色。 阵斩了几个逃兵后, 李镒 率众击退了日军斥候。
在紧急召开的朝议上, 是否向 大明 求援这个话题引起了大臣间的激烈争论。 实际上, 虽然在日军登陆第一天就有人提议向 大明 求援, 但遭到不少大臣反对。 理由很简单, 如果向 大明 求援, 就要交代朝鲜曾经私自派遣使臣面见 丰臣秀吉 的事了。 作为 大明 的属国, 私下与外国交往, 说轻了是不敬宗主, 说重了就是有不臣之心! 如果 大明朝廷 因此降下雷霆之怒, 朝鲜是绝对受不起的。 这也是为什么 大明 已从 琉球国 的通报得知日本的军事野心, 转而询问朝鲜, 而朝鲜却矢口否认的原因。
当然, 朝鲜政府中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深知这是欲盖弥彰, 大明 总有一天是会发现真相的。 左议政 柳成龙 和同僚 尹斗寿 将日本的动向写在一封私信里, 由使臣 金应南 交给 大明朝廷。 因为此事, 尹斗寿 还差点被罢官免职, 发配边疆。 到得后来日军连战皆捷, 朝鲜损兵折将, 大片国土沦陷, 眼看是瞒不下去了, 朝鲜政府才派了个正式使臣向 大明 通报日本入侵的消息, 却没向 大明 要求出兵干预。
朝鲜人心里自然也有盘算。 大明 如果答应出兵, 首先派出的一定是驻守 辽东 的部队。 辽东军 与 女真 作战多年, 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 骄兵悍将, 不但对敌人凶狠, 对自己人若是一言不合, 照样刀剑相向。 军队纪律不严连朝鲜人都有耳闻。 如果 辽东军 进入朝鲜, 恐怕百姓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况且, 数万 明军 开到, 他们的粮饷该从哪里出?
可是后来的形势发展再也不得朝鲜人犹豫了。 如果 大明 再不出兵干预, 朝鲜就有亡国灭种之忧。 开城 沦陷之后, 朝鲜政府首次遣使向 大明 请求援兵。 之后派向 北京 的使臣不绝于道。
其实 大明 也非常关注在朝鲜的战事。 第一次接到关于日本人登陆的消息, 大明 还以为只是一股倭寇骚乱。 可是接着传来朝鲜人兵败如山倒, 连首都 汉城 也仅20天就丢了, 大明 不禁疑惧起来。 等到朝鲜人要求 大明 派遣援军, 大明 的狐疑就更甚了。 日本人出兵时的口号是“假途伐明”, 而且挺进得这么快, 如果不是朝鲜人有意让路, 还有别的什么解释吗? 难道朝鲜人真的伙同日本人, 准备入侵天朝? 而要求 大明 出兵朝鲜, 会不会是打击 明军 的一个阴谋? 联想到朝鲜人在战争爆发之前鬼鬼祟祟的通报, 大明 对朝鲜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 一开始是非常怀疑的。
6月1日, 大明 辽东军区的 镇抚 林世禄 抵达 平壤, 探询战况和日军动向。 柳成龙 在 大同馆 接待了 林世禄, 并 向其介绍了朝鲜人这近两个月来的勇战。 在 练光亭, 林世禄 也遥遥望见日军斥候在 大同江 南岸活动。 朝鲜人真的尽力了, 而 平壤 也确是危在旦夕! 林世禄 急忙领了朝鲜政府的咨文, 疾驰而去。
等到 大明 的官员再次进入朝鲜, 就不是文质彬彬, 探察消息的文官, 而是身经百战, 威风八面的武将, 和一支勇悍的军队了。
与此同时, 柳成龙 等人也亲赴各地城镇乡村, 为即将到来的 明军 筹措粮草军需。
“贼”们等着吧! 待“天兵(《惩毖录》语)”一到, 看你们还能猖狂到几时!
平壤之战
攻陷 开城 之后, 日军三路前锋军团便按原订计划散开, 分头向朝鲜最后的三道进军: 小西行长 攻略 平安道, 加藤清正 扫平 咸镜道, 而 黑田长政 则负责弹压 黄海道。
单说 小西行长 一路, 兵锋直指朝鲜陪都 平壤。 6月9日, 第一军团 主力抵达 大同江 南岸扎寨。
平壤城 内立刻炸开了锅。 此时 宣祖皇帝 虽然仍在城内, 但早就被吓得六神无主, 不知该往哪里逃了。 按 宣祖 原来的意思, 是去 咸镜道 江界城 避难, 但遭到以 柳成龙 为首的一批大臣反对。 柳成龙 认为 江界城 地处荒僻, 气候苦寒, 虽然能给敌人进军带来困难, 但同时自己也被困在一块小地方, 无法积聚兵马, 更无法对全国各地发号施令。 最后, 朝议决定先退往 平安道 的 宁边城, 再至离 大明 边境不远的 义州城, 等待 大明 的援军。
到达 大同江 的同一天, 小西行长 再次向朝鲜政府致书, 要求议和。 这已是第四封信了。 第一次是在 东莱, 第二次在 忠州, 第三次在 临津江, 小西行长 都曾写过议和书, 希望能和朝鲜政府达成投降条件, 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朝鲜人大概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吧, 小西行长 本也没这次有回音抱太大希望。 可是不久就有信使报令人兴奋的消息, 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 愿意谈判!
6月10日, 朝鲜的谈判使臣 李德馨 乘船来到 大同江 江心, 会见了日方代表, 宗氏 的家臣, 柳川调信 和 景辙玄苏和尚。 李德馨 和这几个日本人是老相识了, 当年 宗义智 出使朝鲜的时候, 就是这位 李德馨 负责接待。 所以这次谈判, 日方特地指定这位他们比较熟悉的朝鲜官吏为对手。
李德馨 首先质问日方大兵压境, 是不是要逼出一个城下之盟? 景辙玄苏 淡淡地道:“非也, 我们这可是为你们着想, 给你们留条后路罢了。 我们劳师动众地北上, 是为了和 大明 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 不料想你们的臣民不分青红皂白, 挡我们的去路, 因此造成许多令人困扰的遗憾事件。 在这里我要再次郑重要求, 让我们过去, 在你们还来得及后悔之前!”
景辙玄苏 软硬兼施, 把朝鲜人当三岁顽童耍。 什么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前两天不是还要“伐”明来着吗? 难道日本人的外交政策变得那么快? 但日本人说的也是实情, 在身经百战,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面前, 朝鲜人的抵抗只能是螳臂挡车罢了。 如果朝鲜政府真的考虑议和, 不但不用再遭兵祸荼毒之苦, 说不定还能取得象对 大明 一样的附属国地位。
景辙玄苏 大概不知道, 人世间还有“骨气”两字! 日本人一路上杀人如麻, 和朝鲜人早已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此轻易的一句议和, 又怎能让以刚硬闻名的朝鲜人屈服? 李德馨 当即回应道:“我国事 大明 如父, 宁愿玉碎, 也不能让你们再前进一步了。 如果你们真的有意议和, 就请撤军回国, 再派使臣从水路前往 浙江 上岸。 我们或可考虑为你们和 大明 调停。”
想不到朝鲜人如此冥顽不灵, 景辙玄苏 气得跳脚, 叫道:“我军字典里没有‘撤退’这个词! 如果你们决意找死, 那就没有什么和谈可言了!” 说罢调转船头就走。
当然, 宣祖皇帝 是不肯玉碎的。 得知谈判破裂以后, 宣祖 立马就想动身北上。 平壤 的民众听说皇帝又要逃, 顿时鼓噪了起来。 之前, 朝鲜把住在 平壤城 和 附近一带的民众召集起来, 要求他们保卫陪都, 保皇家安全。 可是现在朝廷却要弃他们而去了。 不少民众拦道痛哭, 希望皇帝改变主意。 有些性格暴烈的竟然手持武器, 想逼 宣祖 留下, 幸亏被 柳成龙 等人当场抓住三个为首闹事的斩了, 暴民才四散逃开。
6月11日, 宣祖 的车驾离开 平壤, 领议政 崔兴源, 右议政 俞泓, 大臣 郑澈 等随驾。 左议政 尹斗寿, 都元帅 金命元, 巡查使 李元翼 等则留下负责守卫 平壤。 此时在 平壤 的驻军约有1万, 与 小西行长 的军力相当。 但是 平壤城 城池宽阔, 城墙上要防卫的地方很多, 1万人又是远远不够的。
尹斗寿, 金命元 和 李元翼 聚在一起商量, 与其消极死守, 等日军来攻, 不如主动出击, 打 小西行长 一个措手不及, 或能解 平壤 之危。 三人齐称妙计。
6月11日深夜10点, 朝军开始悄悄渡河。 虽然由于指挥不当, 渡河花了大半夜的时间, 但朝军终于顺利摸到了 宗义智 大营外。 宗义智 做梦也想不到朝鲜人竟敢主动出击,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死伤数百人, 马也被朝军夺走300匹。 宗部 余众溃散到 小西行长 的大本营中。 朝军随后追杀, 但此时, 天已开始蒙蒙亮了。
定下神来的日军借着晨光看清了敌人的攻势, 奋力反击, 终于击退了装备落后的朝军。 退下来的朝军赶到 大同江 边, 不禁都暗暗叫苦。 原来留在渡船上的艄公看见己军失利, 早就摇着船逃回北岸去了, 只留下南岸的朝军仍和日军奋力血战。 眼见己方伤亡越来越多, 而退路又被切断, 朝军余部只得且战且走, 向 大同江 上游撤退, 并从一个浅滩渡河, 逃回 平壤城。
但如此一来, 日本人 也发现 大同江 多处水浅, 徒步即能渡江了。 这真是天不佑朝鲜啊。 虽然在此之前朝鲜官员纷纷到 檀君庙, 箕子庙 和 东明王庙 求雨。 (檀君, 神话中建立朝鲜的始祖, 相当于中华的 黄帝。 箕子, 殷商 皇族, 传说是 箕子朝鲜 的创始人。 东明王, 高句丽国 开国之主, 即最近热播韩剧《朱蒙》的主角。) 但这三人好像和龙王交情不深, 求了几天, 一滴雨也没下。 最后, 终于被日本人看破。
日军即将渡河来攻, 守是守不住了。 尹斗寿, 金命元 和 李元翼 三人将城里的火炮和武器全部毁掉, 率军撤出了 平壤。 城中的男女百姓早就走得干干净净了, 朝军身后只留下一座空城。 但是, 不知是因为走得匆忙, 还是没有经验, 朝鲜人虽然把武器都毁了, 免其落入日军之手, 却忘了毁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 仓库里总计约7000吨的粮食! 这批粮食, 可够 小西行长 全军吃好几个月的了。 (李舜臣 在海上拼死拼活, 好容易截下来一点日军补给, 但都被这批无能的官吏加倍还回去了。)
14日, 日军渡过 大同江, 来到 平壤城 外。 只见城门大开, 城内别说守军, 连百姓也不见一个。 空城计? 狐疑不定的 小西行长 和 宗义智 爬上 平壤 附近的一座山头, 向城内观望, 才确定了没有伏兵。 日军随即一拥进城。
至此, 朝鲜三大都城: 汉城, 开城 和 平壤 全部沦陷。
却说 宣祖 一行仓惶北遁, 于13日抵达 宁边。 一路上作乱的民众蜂起, 抢掠了皇帝一行的粮草和车仗, 幸得圣躬无恙。 历经艰辛的 宣祖 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臣下说宁愿放弃朝鲜, 渡过鸭绿江, 托庇于 辽东军, 老死在异乡算了, 也不愿受日本人的这般折辱。 柳成龙 等大臣极力反对渡江, 都说一旦渡江, 大家就变成了流亡政府, 在 大明 眼里 宣祖 将不如一条丧家之犬, 此后复国就无望了。 宣祖 这才打消了逃入 大明 的念头。
就在 宣祖 一行彷徨无助的时候, 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大明 的官兵已经于6月21日进驻 义州城 了! 领兵的是 辽东军 参将 戴朝弁, 和 游击 史儒。 皇帝和文武百官大喜过望, 加快速度向北赶, 总算于22日抵达 义州。 终于安全了! 宣祖 等人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 戴朝弁 只带来1000多人, 但这标志着 大明 开始插手朝鲜战局。
八道国割
就在 小西行长 夺下 平壤城 的当儿, 加藤清正 也马不停蹄地杀入了 咸镜道, 并一路过关斩将, 进展顺利。
就这样, 2个月之内, 朝鲜8道全部被日军侵入。 虽然还没有完全占领, 但以这样的速度, 赶走守军并镇压乱民, 日本对朝鲜的实际统治也为期不远了吧。 驻扎在 汉城 的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早就兴致勃勃地展开“检地”运动了。 据粗略估算, 朝鲜的所有耕地面积换算成日制的“石高”, 总约800万至1200万石左右。
随即, 各路军团被分别配置到八道, 负责当地的治安与生产恢复。 日本人把这次土地分配称为“八道国割”, 也就是完全征服朝鲜后, 有功大名们的大致势力范围。 大概在这些大名的心底也认定, 朝鲜的战事即将结束, 是时候以掠夺来的土地和财物好好犒劳各路将士了。 (下图为各军团被分配到的地理位置。)
在 丰臣秀吉 亲自抵达朝鲜之前, 八道自然以 宇喜多秀家 所在的 京畿道 为首。 丰臣秀吉 还不太放心这个乳臭未干的义子, 特地委派了三名出色的“奉行”: 增田长盛, 石田三成 和 大谷吉继, 随行至 汉城, 辅佐其处理在朝鲜的政事。 军事方面, 则由四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户川秀安, 木村重兹, 加藤光泰 和 前野长康, 联合参赞军议。 丰臣秀吉 的安排可说是文武齐备, 用心良苦。
为了保障最北前线的 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等人与后方的联络畅通无阻, 从 平壤 到 釜山 之间, 日军派重兵把守着各路要隘。 下表为 小西行长 夺取 平壤 之后, 各重要据点的守将与兵力配置。
据点 将领 兵力 备注
开城 户田胜隆 3900
汉城 宇喜多秀家 20000 大本营
龙仁 胁坂安治 1500
返回书籍页